教育教学考核制度范文

时间:2024-03-27 16:44: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育教学考核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育教学考核制度

篇1

关键词:教学质量考核;理论依据;设计思路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4-0206-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4.118

对教师工作的考核无非包括工作数量和工作质量两大块。在实际教学管理中,对于工作质量的考核制度由于各学校教学情况差异较大从而导致争议颇多。特别是我国教育将进入提高教育质量的新阶段,进一步完善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制度成为已经成为学校教学管理中非常急迫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制度应该遵循的原则

(一)坚持公平原则

设计教学质量考核制度时应该有一个基本的假设,就是人人平等。一是所有教师平等,无论是哪个层次教学班的授课教师,只要去努力去拼搏,都有可能在教学质量上获得较高考核分,有利于更大范围地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避免困扰许多学校教师教学质量考核中只有高层次教学班的授课教师获得较高教学质量考核分,而其他平行班授课教师怎么努力,在教学质量考核得分上不能有合理的体现的问题。避免调动了少数,打击了多数的问题出现。二是所有学生平等,无论是学优生还是发展困难学生,人格都是平等的,都是我们的学生,教师就有责任帮助和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由于借读生、插班生等现象暂时难以消除,每个班都有学习基础薄弱学生的存在,每个班都有发展困难学生。要促进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在设计教学质量考核制度时,应将一个班所有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考核教学质量的依据之一。

(二)坚持可比性原则

一是根据学校校实际情况,不可能寻找到一个适用于不同年级、文理科组、不同学科之间进行直接对比的指标。换句话说也就是不存在测量不同教师教学质量的同一把尺子,但是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又要求我们对所教师的教学质量做出客观的评价和排序。经过深入实际研究,我们认为分年级分文理分层次同一学科进行对比,是比较可行的办法。在坚持这一可比性的前提下,相互不挤压教学质量考核得分的情况下,再根据各学校具体情况灵活处理,保证每个教师的教学质量考核是客观、公正、可比的。

(三)激励性原则

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每一个教师,无论他在哪个年级、从事哪个层次的教学、带哪门课,只要取得比较优秀的教学业绩,那么相应的就会获得一个比较高的教学质量考核分。

(四)文理并重原则

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在教学管理上在注重特色发展的同时,必须坚持文理并重的原则。对文科理科教师的劳动成果能做到同等的重视,对在文科组带理化生的教师的劳动成果和在理科组带政史地的教师的劳动成果同等的重视。能较好地体现文理并重的原则。同时,也为新高考制度做好接轨准备。

(五)可操作性原则

在教学质量考核办法中,只要能获取各班各学科的成绩,就能直接计算出该班该学科授课教师的教学质量考核得分。具有原始数据获取直接,计算过程简洁,计算结果便于复核等优点,具的较高的可操作性。

(六)以单个教学班为基本计算单位原则

选择以单个教学班学科均分作为计算考核分的依据有以下理由:一教学班是最基本的教学单位,以单个教学班学业成绩为基本计算单位,能反映真实的教学情况;二是鼓励教师对自己授课的各班都同样的重视,避免厚此薄彼;三是能解决教师教学质量因跨年级跨文理组教学班级不可比的难题。

二、对教学质量考核的理论依据和设计思路

教学质量考核办法不是一份协议书,不是各科教师讨价还价后达成某种平衡的结果。教学质量考核办法也不是一块橡皮泥,想怎么捏就怎么捏。它必须为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必须为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必须为促进学校的内涵式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对教学质量考核方法依参考标准的不同从根本上讲有绝对评价方法和相对评价方法。

绝对评价方法,能根据课标对教学质量进行精确计量和评价,但是受试题质量、卷面分数设置等影响大。用这种评价方法获得的考核分,在同级同组同层同科内有意义,但在不同级不同组不同层不同科之间没有可比性,况且各科试题质量难以准确把握。

相对评价方法,虽然不能根据课标要求精确的计量和评价,但在同级同组同层同科内依据最高班级均分为标准能区分出教学质量的高低,再计算出相应的考核得分。这个考核得分建立在可比的基础上,且教学质量考核的权重一致,因此用这种考核办法计算出的考核得分在不同级不同组不同层不同科就有了可比性。适合于各学校的实际,具有较高的科学性,且有利于鼓励各年级各层各科教师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在具体方法设计上,在遵循有关原则的前提下根据以上思路,在同年级同学科内先按相对比较的办法确定参照标准(如最高班级均分),并赋予最高考核分。再根据其他班的班均分与最高班级均分的离差,计算出相应的考核分。是一种大相对小绝对的综合评价方法。如果各班均分与高级班级均分离差不大,考核得分差距也不会太大。如果各班均分与高级班级均分离差拉大,考核得分也将相应拉开距离,鼓励所有教师向最高目标看齐。

三、 关于完善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办法的具体探索

甘肃省甘南州合作第一中学是一所独立高中,该校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办法,经过由简到繁、由繁到简的反复探索,根据以上原则和思路方法建立了分年级、分层、分文理科组的大相对小绝对的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办法,解决了长期以来在教师教学质量考核中存在的不科学、不公平、不全面的问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在同年级同组内所有教学班同学科中,学科成绩最高均分的教学质量考核分赋为最高值,同学科其他教师教学质量考核赋分,可浓缩为以下公式:

教师所代班级教学质量考核分=教学质量考核最高赋分-(班最高学科均分-其他班学科均分)*调整系数(调整系数的确定应根据同年级同组内所有教学班同学科班级均分的上下限确定,能较好地实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适当拉开档次,又不过分悬殊)。

某教师最终教学质量考核分=所代班级教学质量考核分总和/所代班级数目

每学期有两次月考和期中、期末共四次质量监测结果纳入教师教学质量考核,以保证这种教学质量考核既是结果性的也是过程性的。但不同年级同一学科教师之间在备课强度、作业批阅、课外辅导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可比性,这种差别是客观存在的,工作中又难以精确量化,只能以教学质量结果好坏来评价。但可通过从高一到高三一个大的教学周期内的教学循环,基本能保持公平。

参考文献:

[1] 兰德尔・林赛,等.教育公平[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篇2

【关键词】德国 职业教育 教育考评 借鉴

德国职业技术教育在整个国家教育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是二战后经济迅速崛起的法宝之一。其双元制职业教育中理实结合的考试制度,更是以其突出特点在德国职教考评中占据重要地位,对我国职教领域的教育考评也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德国的考试制度(Prafungswesen)从广义上,可以理解为德国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中有关教育考评工作的组织管理机构、考评种类、形式和内容的总称。

一、双元制职业学校中教育考评的组织管理机构

1.主管部门。双元制职业技术教育的考试制度是由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受联邦教育与研究部的委托制定的,包括制定双元制职业技术教育的考试制度框架法律和相关规定,并负责考评制度的研究与发展工作。

2.法律基础。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对每种国家认证职业都制定了相应的《职业考试规定》。它是程序性法律文件,对各种国家认证职业的考试形式类型、命题范围、考试过程和考试时间都做了具体详细地规定。《职业考试规定》是依据《职业教育法》、《手工业协会规定》、《职业教育条例》等法律和规定制定的。

3.考试委员会。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设有联邦职业教育考试委员会,负责依据《职业考试规定》制定考试指导性标准。各州及地方设有下属的国家认证职业资格考试委员会,负责考试的具体组织和实施。下属的考试委员会是按照每一种职业资格考试设立的,受与职业院校无直接关系的各个行业协会管辖。并按照各行业协会的行政区划分布设立。考试委员会是由雇主、雇员和学校三方代表组成的,人数不得少于3人。每一个考试委员会中的2/3的考评人员必须来自企业,并且雇主和雇员的人数相等。

4.考评人员。考评人员在自愿报名、选举推荐的基础上,经过培训和考核合格后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才可上岗。其年龄必须在24岁以上,任期一般为5年。职业技术教育考评人员是荣誉职位,从事职业技术教育考评工作的人员没有工资收入,但可以报销有关考评工作的费用和获得相关补贴。按照2007《个人所得税法》,考评人员通过教育考评工作获得的相关收入纳税起征点为2100欧元。目前,德国共有30多万从事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师和企业相关人员,在各地考试委员会担任各种国家认证职业资格考试的考评人员。

二、双元制职业学校教育考评的种类

2007年,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在颁布的《对双元制职业教育考试要求的建议》中对职业教育考评的种类进行了重新划分:

1.考试委员会组织的中期考试和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为了检验双元制职业学校和企业进行职业教育的水平是否达到联邦职业教育的标准。双元制职业学校必须在第二学年的开始、中间或结尾组织学生参加中期考试。中期考试的时间和命题由各地行会设立的考试委员会确定,统一专业的考试在同一天举行。考试目的是有针对性地检查学生在接受职业教育的过程中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情况,以促进学生在之后的学习阶段能更加明确地、有针对性地接受知识和提高能力。

学生在双元制职业学校完成全部学业后,一般都需要参加国家认证职业资格考试,也称为学徒期满考试。考试都是免费的,并且是统一标准、统一命题、统一考试时间、统一阅卷和统一发证的考试。通过考试者,可以获得某一工作领域或某一职业的《国家认证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总成绩是由中期考试和毕业考试组合而成的,分别占40%和60%。第一次参加某一职业国家认证职业考试未通过者,在该国家认证职业考试委员会只能获得两次补考机会。学生虽没有义务必须参加国家认证资格证书考试,但因为获得的《国家认证职业资格证书》与学习地点无关,是由行业协会颁发的,在全国甚至在欧洲其它国家都予以承认,有了《国家认证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更容易找到好的工作。因此,学生~般都参加该考试。

2.适应某些特殊职业的阶段考试。阶段考试,是指联邦考试委员会对某些特定职业的毕业考试设置了前后相关联的两个阶段的考试规定。阶段考试的第一部分不同于中期考试。中期考试,只是有针对性地检查学生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情况,而阶段考试的第一阶段是对该特定职业领域的基础性专业知识和能力水平的检验,通过第一阶段考试的学生证明具备了该特定职业领域的必备的基础性知识,可以继续进行第二阶段更为严格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完成后参加第二阶段考试。通过第二阶段考试者,方可获得该特定职业《国家认证职业资格证书》。

3.由企业培训部门组织的实习、培训结业考试。培训结业考试,也不是指某一特定的考试,而是对学生在企业实习、培训期间长期地、持续性的学习考察,是对学生所学知识、能力及专业技能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学生结束了在企业的学习之后都会得到由实习、培训企业或实训教师出具的“教学证明”,从法律角度而言,它实际上又是一种工作证书。它证明学生与学习场所和实习、培训企业之间的教学关系,常常带有补充说明的涵义。

三、“多证书”制度

从以上教育考评的种类可以看出,德国的职业教育考评最终是与颁发各类证书相关联的。双元制职业教育考评制度下,学生得到的《国家认证职业资格证书》与学生的学习地点无关,是由外部第三方,即行业协会颁发,这就确保了考试的可靠性和独立性,证书也具有权威性。企业培训颁发的实习、培训证书和职业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与学习地点有关,证明了学生在校学期期间的表现和成绩,代表着学生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和时间经历。学生只有同时具备两种或三种证书才能上岗从事相应的岗位工作。这样的证书制度也能够对公平、准确、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提供保障。

四、双元制职业学校教育考评的形式和内容

在双元制教育体系中,无论是中期考试、职业资格考试,还是阶段考试都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宗旨,每~个考试都包括理论笔试和实际操作两个部分,并且实践能力考核比重远大于理论考核,对技能和能力的考核要求严于对理论知识的考核要求。双元制职业教育理论考试的时间,一般为5~6个小时,试题量大、知识点多,一道试题往往包括了多个知识点的灵活运用。理论考试试题基本上采用标准化试题模式,以提高评卷的客观性。实践性考试一般长达十几个小时,注重动手能力的考核。在考试时间安排上,实践考试约占总时间的65%。实践考试内容包括本专业所学的各种技能,主要测试学生对自己工作的安排能力、与其他学生协同工作的能力、合理利用设备资源的能力、自我评价的能力及沟通能力等。

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考试内容逐渐变化更新,不断添加有关的新技术和新技能,其考核的技能几乎完全接近生产实际,培养的人才更趋于实用性,

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

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考试方法也丰富多样。理论知识考试采用开卷、专业口试、论文、闭卷、报告、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实践能力考试采用项目过程观测考试、小组项目考试、模拟工作过程考试、产品设计等。

五、对我国职业教育考评的借鉴

1.德国双元制职业技术教育考试强调实践性、统一性,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职业教育的质量,促进了德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反观我国职业教育考试,则大多是由学校各自实施,考试质量衡量的尺度不一。没有形成统一化、标准化,且实践性不强,造成了考试成绩不能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使社会和企业难以鉴别、挑选和聘用合格实用的人才。

2.在德国,职业学校的学生如想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必须参加由第三方,即行业协会统一举办的考试,其证书全国通行。而我国学生获取证书的渠道则较为多样化,既有地方政府颁发的,也有国家劳动部颁发的。而且,即使是由国家劳动部举办的各类职业资格考试,也大多委托相关学校具体承办。缺乏行业、企业的参与。

篇3

当今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就要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加力度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

素质教育不是不要质量的教育,在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前提下,学校理直气壮更要抓质量。几年来,我作为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更视教学质量为学校的生命,我以这思想为指导,以“依法治教,以德治教,质量立校”为管理理念,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提高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健全制度,完善管理,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在管理中落实办学思想主要做到:

一、统一认识,建立质量改进机制。-/-

统一认识,使学校领导班子成员都深刻地认识到教学质量的重要性,树立坚定的质量观念,带头实施并全力支持质量改进的活动。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激励制度、配备必要的设施,使全体教师有信心为提高教学质量而努力,全校上下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永恒的追求目标,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

二、加投入,配备必要的设施。

虽然实行“一费制”给学校办学经费的筹集带来很困难,学校还是想方设法筹集资金,每间教室配好“两机一幕”,提高各种教学仪器的使用率,装备了电脑室、自然实验室、接通因特网和充实批的教学仪器。这,为教研教学活动的胜利开展,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此文来源于是文秘家园学质量创造了坚实的后盾。学校订专业报刊达×××个种类,供教师学习参考用,只要有机会就公费派出教师参加培训和学习,为教师的自我学习、自我提高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教师能力的提高为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

三、开展教法学法研究,教会学生学习。

要提高教学质量,事实素质教育就要重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重视学生智慧潜能的开发,这就必然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我带领教师把《学生自主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作为优化教法学法,提高课堂效益、开发学生智慧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课题加以研究和实践。我于一九九九年组织教师先在六年级语文科开展在这方面的探索,当这一课题进入成熟阶段并在惠阳市教育局教研室支持下立项后,于二000年在本校中高年级的十二个班推广研究,在实践中摸索出教会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在教研教改活动中要求教师互相学习推广、认真钻研教法学法,做到教师教方法、学生找规律,激发兴趣培养能力。这样就使学生具有爱学的心态,会学的技巧,自学的能力,主动学的习惯。教育局教研员连续学期来本校听随堂课,对所听的课优质课达×××,对执教的教师给予较高的评价,认为执教者教法活、思路新,充分体现出教学生学的技巧、重视激发兴趣培养能力。

四、加强常规管理,建立质量监控制度。

我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加强常规管理,保证开齐、开足、开好各门课程,坚持检查学生作业和教师教案,行政人员、教研组成员坚持听随堂课,定期进行知识质量抽查、听随堂课等教育教学调研活动,了解各年级各班科教育教学情况。发现问题时,通过教研组进行质量问题原因的分析,并要求分析人员采取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分析问题所在,提供能使该班、科改进教学质量的改进措施,并由专门骨干教师负责跟踪指导,使科任教师优化教法、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做到有问题及时解决。这一做法扭转以往班之间、科之间教学质量不平衡的

局面,实现全校教学质量的均衡发展不断提高。

篇4

以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区科研工作和学校的工作目标,积极规划本学期科研工作,注重引领,做好服务,增强实效,促进提高,扎实做好科研工作,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二、常规工作

1.继续做好教育教学调研工作。深入课堂、教师,努力发现教育教学中真实问题,为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科研奠定基础。

2.加强科研方法指导工作。通过多种形式,帮助教师掌握教育科研基本方法,指导教师选好课题,做好研究。

3.组织*7年度各级各类课题开题和实施工作。

4.做好*8年结题课题的结题工作。

5.定期召开科研中心组和课题中心组会议。

6.做好校刊《芳草地》的编辑、发行工作,努力提高办刊和服务质量。

三、重点工作

*7学年度第二学期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1、继续保障课题研究的有序开展。

以学校国家级课题《在公信教育背景下进城务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实践与研究》为重点,以区规划课题为支撑,切实落实好课题的开题工作。完成区级重点课题《培育小学生民族精神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和规划课题《加强自我管理培养学生自理能力的研究》的结题工作。加强科研指导和各级各类课题的中期检查,进一步扩大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参与面。

2、继续推进教师专业成长档案的无纸化进程。

进一步推进教师专业成长档案的无纸化进程,力争初步实现教师专业成长档案的无纸化进程。

3、继续搭建平台,展示教师成长硕果。

以第三届教师教育教学论文评比活动为突破口,积极评选优秀教育教学论文,根据文章质量,初定评出一、二、三等奖共15名。积极做好校刊《芳草地》的组稿、审稿工作,争取在6月1日前完成校刊的出版工作。本学期,积极搭建舞台,鼓励教师向外投稿,同时质量较高的的论文向外推荐发表、获奖,切实增加教师区级以上刊物发表和区级及以上级别的获奖次数。争取本学期有10篇文章在区级及以上刊物发表、获奖。

篇5

1、本学期,我努力改进教育教学思路和方法,切实抓好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认真引导学生理解和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得学生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都有明显的进步,取得应有的成绩。工作态度端正、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精心钻研教材及试题,落实常规,确保教学质量。并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2、加强理论学习。理论是行动的先导。为了加深对新课程的认识和了解,我要积极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相关理论,仔细研究新的课程标准,及时更新自己的大脑,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同时积极和同行们交流。

3、关心爱护学生,积极研究学情。教学工作不仅仅要落实常规,还要因地制宜,与时俱进,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与办法,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节课堂,关注每一个环节,从小处着眼,从细处着手。既要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又要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校产工作

本学期,校产科坚持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基本宗旨,努力提升为师生服务的水平,使工作做到服务至上,师生满意,达到校产管理有序的目标。要求本科室成员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本学期主要抓以下三项具体工作:

1)各处室办公物品的管理以及各班级校产的管理;

2)校舍信息的更新与管理。

3)严把物品入库关,坚决履行好出入库手续,和学校财科、总务处联合做好盘点总结工作严防学校财产的流失。按照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继续与班级、办公室签订校产承包责任状。定期更新学校校产管理信息。争取达到校舍、资产管理规范。当然这项工作要达到我的目标比较困难。

三、考核工作

篇6

论文摘要:教师的“个人价值观”及“教师职业价值观”正确与否,直接支配着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言行,影响着学生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也影响着教育教学工作质量。本文针对“5.12”大地震出现的“范跑跑”反例,所折射出的人性及教师角色进行反思:当代教育中,教师到底应具有怎样的“个人价值观”及“教师职业价值观”等问题。

“5.12”大地震折射出了许多人性的真、善、美,同时也暴露了个别人性的丑陋。“范跑跑”之言行就是其中最典型的反例,作为一名教师,他不但不以自己的言行为耻,反而大肆喧嚷。更有甚者是,还有媒体竟然给予他这个机会。这不得不让我们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们,再次反思:当代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到底应具有怎样的“个人价值观”及“教师职业价值观”等问题了。

1.思考一:关于教师的个人价值观问题

人的价值观是人们永远值得探讨研究的话题。理论上,人的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等总的评价和总的看法。它位居整个人性之首,支配着人的行为、态度、观察、信念和理解等,支配着人们认识世界、明白事物对自己的意义和自我了解、自我定向、自我设计等;也为人自认为正当的行为提供了充足的理由。正确的价值观有利于当代社会系统步调一致,和谐融合;错误的价值观则导致当代社会系统各行其是,分崩离析。不同的社会背景,人们的价值观取向有所不同,但是绝大多数人的价值观都能和主流社会的价值目标趋于一致,或者说,都有正确的价值观,这主要归功于各个时期、各个社会背景下的社会教育使然。众所周知,一个人的价值观是从小在特定的环境影响和不断的教育中逐步培养出来的,是随着知识的增长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而逐步确立起来的。也就是说,人的价值观形成主要依靠于环境教育和自我生活的体验。当一个人还没有成长为具有独立分析、判断是非能力时,他的价值观形成很大程度地受环境教育因素影响着。这里的“环境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就社会教育而言,对于从事社会各类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教育管理者来说,就必然肩负着社会赋予的重要历史使命:引导并使其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个人价值观。否则,教育教学就失去了其根本意义。

当前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发展变化迅猛,各种信息、思潮、观念激烈碰撞着,难免造成一些人的思想情绪浮藻、难变是非,甚至造成有些人的价值观念迷失。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作为一名合格教师,自身首先需要确立正确的个人价值观,明辨是非,不断完善自我。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教师个人的价值观念都存在问题,有如“范跑跑”之类,当遭遇突发事故或灾难时,弃学生于不顾,或者完全丧失了教师的本性与美德,那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他又怎样来完成“教书育人”工作呢?“教书育人”是一项严肃而神圣的工作,社会寄予了教师很大的期望值。这也给教师提出了超于一般普通人更高的价值观念要求。教师的言行,不仅反映出其个体的人性修养与价值观念,还体现出其作为“教师”角色的基本素质水平,也是学生言行的一种“参照物”。因此,教师要做到不误人子弟的首要标准就是要具有与当代社会同步的正确价值观,并且随着时展变化而不断修正、完善。

2.思考二:关于教师的职业价值观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从事的职业也纷繁复杂,每个人对需要或已从事职业的认识态度也不同,这就产生了不同的职业价值观。这里所说的职业价值观,也就是一个人的人生目标和态度在职业选择方面的具体表现;或者,一个人对职业的认识和态度以及他对职业目标的追求和向往。由于每个人的身心条件、年龄、阅历、受教育状况、家庭影响、兴趣爱好等不同,并且每种职业也有各自的独殊性,因此,不同的人对职业特性的评价和取向也不同,这就形成了个人职业价值观的差异。反过来,不同职业岗位对从事本岗位工作的人员也有特定的具体要求。以教师岗位为例,由于其特殊的社会角色定位,对从事教师职业的人员也有特定的职业要求。据资料所摘,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医学与牙科学院的墙上,就明显挂着教师应奉行的职业价值观:

学问——我们发现、解释和传播促进和复兴健康的新知识;

尊重、同情和关怀——我们应用这些理想来指导我们教导自己的学生、关怀自己的患者,与我们的同事一道工作;

正直——我们履行自己对于患者、学生和同事的责任,保持最高的道德标准;

卓越——我们遵循最高的国际标准从事自己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以及对于患者的关怀;

合作——我们在教育、研究和健康保健方面与合作伙伴一道为了更大程度上的社会利益而工作;

管家——我们明智地使用自己的资源。 转贴于

我国《教师法》明确指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因此,教师还必须明确自己肩负的使命与社会责任,从社会角度,确立自己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并以此严格自律,以身作则,不断进取。否则,将失职于教师岗位,发生如“范跑跑”之类行为。

而外,在创建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机制下,教师还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和考验,教师必将成为学生未来成长的参谋与顾问、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等等。对教师这一角色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教师理当顺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接受挑战,明确自己的职责和角色定位,全方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3.思考三:严格教师资格准入证,强化教师岗位聘任考核制度,剔除各类“范跑跑”之非合格者执教,提高教师队

伍整体素质

近年来,教育界发生了诸多如“范跑跑”类的教师失职、甚至暴力等事件,给我国教育事业的社会形象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及严重后果。这些现象的发生,除了教师个人缺乏上述所言的价值观等问题外,各学校在师德建设管理上,还存在值得思考与研究的问题:

首先,个别学校执行教师岗位聘任与考核制度不严格。当前各类学校都推行了教师岗位聘任考核制度,对这一制度本身的积极作用无可厚非。关键在于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个别学校,特别是那些在市场上缺乏竞争优势的学校,在教师聘用审查、考核过程中,存在着重文凭轻能力、重品牌轻素质的现象,审查流于形式,考核执行不力等。

其次,教师岗位聘任条件中,关于师德方面要求无量化考核内容。各学校的公开招聘教师条件,基本上都是依据《教师法》、《教育法》等有关规定而拟定的。原则基础无误,但是对受聘者的师德或政治思想素质条件,没有做出量化规定,不具有可操作性,这给实际审查、考核工作带来难度。

有鉴于此,笔者认为,抓好师德建设管理工作还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将师德教育岗前培训工作社会化。建议教育主管部门社会化性质地组织师德教育岗前培训工作,严格考核,并将考核成绩纳入个人档案,作为参加教师岗位聘任的必备条件。

第二,严格教师资格准入证制度,把好“入口关”。学校公开聘用教师时,即要进行教师资格证、学历文凭、过去工作或学习表现等履历审查初选,进入复选后,可增设与师德素养相关的综合答辩测试关,组织相关专家对其进行答辩测试与评审。这样可以综合了解到应聘者的知识、道德修养,语言表达与逻辑思维能力,效果远比目前的课堂试讲佳。

第三,强化教师岗位聘任与考核制度。一方面,在教师岗位聘任时,切实做到因事设岗、因岗择人、广纳良才,而非因人设岗或走关系路线;另一方面,在执行监督考核工作时,科学量化师德考核指标,非流于形式。

以上是笔者对近年来教育界发生的“范跑跑”之类教师行为的初浅认识。总之,现代教育即要求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传授如何获取、运用信息的能力,还具有塑造学生世界观与价值观的职能。教师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是完成现代教育任务的核心。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关于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各类观点早已见诸报端。正本清源,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自身要端正认识,提高修养。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技校学生;思想教育;班级管理;人生目标

【中图分类号】G41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4-0338-01

班主任是学校班级学习、生活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也是学生思想工作的引路人。作为技校学生的班主任,面临的对象多是学习基础差、综合素质偏低、又因中考失败而严重缺乏自信心的十五、六岁的孩子。因此,作为一名技校学生的班主任,如何卓有成效的管理班级,如何帮助学生重树人生目标,这是我们技校班主任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1 思想教育,树正确人生观

经过多年的技校班主任工作,笔者深刻的体会到,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班级乃至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灵魂和核心。所以,作为一名技校学生的班主任,应根据技校学生的文化、思想、行为特点,针对学生正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从入学教育开始,狠抓思想教育工作,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职业道德渗透到思想教育工作中;把国家教育结构的调整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相关政策、动态和发展渗透到思想教育工作中,让学生明白技校和普高是国家教育体制上教育侧重点不同的两类学校,技校是“以技能培训为主线,岗位就业为目的”的办学方向,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学校,技校学生和普高学生一样,只要锁定目标,努力追求,一样有远大的发展空间和前景。同时,通过《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事迹读本》的学习;通过我校毕业学生的职业跟踪资料以及优秀毕业学生回校的职业报告;通过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归纳、分析等,让学生尽快转变思想,正确认识技校学生在振兴中华、振兴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认识人才市场对专业技工特别是优秀专业技工的重视和需求,从而正确认识自身价值,走出失败阴影,重新认识自我,重树人生目标,从而更好的投入到专业学习中去。

2 制度管理班级

根据以往的经验,一个班级工作能否搞好,班级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至关重要,而班级制度的正常运行,又离不开一个强有力的班团支委,为此,班级管理的第一步是进行班级组织建设。班主任在接手一个新班时,应该通过观察、比较,辅之于对某些具体问题的临场处理、任课老师的推荐,以及广泛征询本班同学的意见,采取民主集中的办法,精心的挑选出一届有能力、起表率的班团支委。然后针对技校学生的现状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校纪校规和“先进达标班级”的具体要求和目标,由班主任牵头指导,班团支委领导落实,全班学生全员参加来制定“班级规章制度”,通过主题班会“班级制度之我见”、“我与班级制度”;学生代表讨论会;班团支委扩大会;学生口头或书面建议等多种形式,最终制定比较详细全面的班级达标考核制度:“班级学习达标考核制度”、“班级纪律达标考核制度”、“班级出勤达标考核制度”、“班级清洁达标考核制度”、“班级宿舍达标考核制度”、“班级活动达标考核制度”、“校服校牌穿戴达标考核制度”。通过班团支委、小组长、课代表、寝室长四级管理组织进行具体分工管理落实,采取“全员监督”的办法,让每位学生轮流值班担任相关项目的监督考核员,采用透明管理当天上墙的方法,对班级制度考核情况进行公示,从而在班级形成有章可循,有条不紊,制度管人的良好班风。作为班主任,应在班级制度考核中坚持“一个标准”奖罚分明,做到公平、公正、透明,对于在班级制度考核中表现出来的优秀学生要进行大力的表彰和奖励,特别是后进变先进的学生,即使是在某一方面的考核优良,都应隆重的表彰和奖励,以促进其在其他方面考核的进步。对于在班级考核中表现较差的学生,班主任应及时的帮助和纠正,在转化他们的问题上,既不能姑息,又要有爱心和耐心,既要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又要讲究技巧和方法,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永不言弃,从而推动班级管理的正常运行。

3 情感管理班级

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出了要有严格完善的规章制度外,还必须要注意以情感为基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通过情感来管理班级。

情感管理班级,就是指班主任要以自己真挚的情感,增强与学生之间感情的联系和思想沟通,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形成和谐融洽的班级管理氛围。如果制度管理是班级管理的硬件,那么情感管理就是班级管理的软件,两者有效结合将会事半功倍的促进班级管理。作为班主任,情感管理的第一步是了解爱护学生。班主任除应掌握学生的姓名、年龄、来源、文化程度、家庭背景等基本信息外,还应对学生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学习情况、生活情况了然于胸,能够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善于和学生沟通,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一旦遇上意外情况或学生思想产生某些波动,班主任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对症下药,及时做通他们的工作,将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其次是班主任要懂得关心尊重学生,宽厚待人,不恶语中伤学生,不讽刺挖苦学生,作风民主,善于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急学生所急,想学生所想,要鼓励学生说真心话,更要善于听取学生诉说忧愁、埋怨、甚至牢骚,并真心实意力所能及地为学生排忧解难,从而让学生对班主任有信任贴心感,建设真正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有就是班主任自身的模范行为也在激励和影响学生,即所谓“言传身教”。因而,班主任应注意自己的品德、仪表、情操、修养,严于律己,坚持原则,形成高尚的人格魅力,要加强学习,丰富自己的学识,用优异的教学成绩赢得学生的钦佩和信赖,使学生能自觉地遵从班主任的管理,信服班主任的安排,心悦诚服地按班主任的要求去学习和生活,从而促进班级管理。

另外,作为技校学生的班主任老师,重点就是指导学生学会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与措施,不断的加强学习和实践,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从而实现职业目标与理想。

总之,作为一名技校学生的班主任老师,既是学生的良师,也是学生的益友,既要关心、爱护、帮助他们,又要严格、科学的管理他们,既要发展他们的个性、特质,又要实事求是的引导他们成长。我相信,只要用我们真挚的情感,细心、用心、专心的去做技校学生的班主任工作,我们定会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我们自己。

参考文献

[1] 齐学红,马建富主编.《职业学校班主任》.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刘合群主编.《职业教育学》.广东省高等教育出版社.

篇8

关键词: 高校教学 教学管理 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一种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最早出现在企业管理领域。20世纪90年代,精细化管理从企业延伸到教育领域,成为教育管理的一种重要理念、模式、文化和方法。但高校毕竟不同于企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必须结合高校自身的特点善加利用,以期取得最佳的教育教学管理效果。多年来,我院按照学校“精细化管理”的指导思想,就日常教学管理各项工作进行深入研讨,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院系“精细化”管理思路和操作方法,并逐步将精细化管理工作思路和方法落实到管理工作中。做到精在作风上、细在细微处、化在过程中,在管理作风上脚踏实地,追求精益求精;在管理环节上注重细小环节、职责分明;在管理理念上突出流程明细、服务育人。

一、营造精细化管理的氛围,培养广大师生的精细化管理意识。

实行精细化管理前提,需要创设良好的精细化管理氛围,首先必须使全体师生在思想上得到转变,认识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重担。教师和学生既是高校教学精细化管理的对象、载体和参与者,又是高校教学精细化管理的主体和实施者。推行精细化管理需要师生主观上的认同,客观上的积极配合。如果师生对推行精细化管理的认识不到位,积极性不高,精细化的管理措施显然就难以真正落实到位。精细化管理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其效果可想而知。特别是在实施精细化管理初期,由于认识上的不到位,行为上的不习惯,的确会给管理人员和师生增加很多工作量,“舒适度”下降,师生表面上服从而内心抵触的情况更容易出现[1]。因此,高校实行精细化教学管理必须注意调动广大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统一思想认识,营造良好氛围,建立制度保障,让每位师生员工都能心悦诚服地参与到精细化管理中来,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精细化管理的目标。为此,我们多次召开教师会议,传达学校精细化管理相关文件精神,座谈、交流对精细化管理的认识及建议,并研讨院系精细化管理工作措施,提高了全体师生精细化管理意识,增强了师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二、制定周密的工作流程,精细管理教学全过程。

教学管理是教学工作核心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重要保障。精细化教学管理不单纯是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大量工作需要全体教职工一起完成,这就要求人们要努力克服一切凭经验办事的因循守旧、故步自封的传统思维,用创新的理念和思维对教学管理工作的流程和组织系统等进行持续的改进和不断的优化。首先要注意创设能够体现广大教职员工主人翁意识,能够心情舒畅地自觉履行岗位职责的良好文化氛围,使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每位教师均能抱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认真备课、上课,精心组织教学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使每一堂课、每堂课的每个步骤以及各个教学环节都科学、规范、高效,并能将每项工作都做到极致。其次,把教学质量管理从传统的质量检查、“事后把关”、“秋后算账”转移到质量形成全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上。这就要求制订周密的工作计划和流程,明细的业务工作流程能使教职工知道该项工作如何做。就日常教学而言,每学期初,院系首先要制订详细的工作计划表,该计划表中注明每周院系主要工作、要求及责任人,教师能够按照院系计划,有针对性地制订个人工作计划,增强了工作的计划性,减少了随机性;院系对每项具体工作均有明确的流程和要求,制定有详细的毕业论文(设计)、毕业作品等十余项日常教学工作具体流程,增强了工作目的性,减小了盲目性。这样,将教学管理任务具体化、明确化,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并降低管理的成本,达到管理效益最优化。

三、建立考核管理制度,逐步实现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

要使学校各项工作都有成效,必须建立精细的考核制度。精细的考核制度体现在各个管理层面,体现在可操作性,体现在奖惩分明等方面。在制度建设中,扩大激励性规章制度的比重。主张将线性评价、立体交互式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让评价主体具有广泛性,体现评价的民主、平等,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旨在使全校师生员工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发展的快乐和贡献的自豪[2]。这样考核制度才能更科学、更有效。构建科学、合理、高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对教学过程进行准确客观的监控、评判与调整,以有效的手段约束和激励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能够保证学校的教学质量持续提高并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就教师业绩考核而言,我们在不断规范考核量化标准及考核方法,从学生评教、教师自评、同行评教到管理人员评教,从教学资料建设到专业建设等方面均制定了详细的管理、量化考核标准及方法。

总之,学校的精细化管理涉及诸多层面,从师资队伍建设、学生管理、教学流程等方面无不需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探索和实践。精细化管理是建立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对学校教学管理的科学提升。它要求管理人员对教学管理活动要有精益求精的态度,工作目标要明确,重点要突出,要求要具体,流程要优化;“细”则是指教学管理要贯穿于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要将管理规则和要求系统化和细化,做到工作细而精,管理细而实,流程细而畅;“化”则是指教学管理作为一种过程,要将“精”、“细”的要求贯穿始终[3]。当“精细化”成为每一个教育者内在的一种品行时,它将不只是一种管理体制,也不仅是一种思想方法,它必将作为一种生存方式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向琳.教学管理的精细化规范化和人性化[J].四川教育,2007(06):77-79.

[2]杨显贵,张昌民.精细化管理与大学管理精细化[J].上海管理科学,2008(2):82-85.

篇9

[关键词]职业发展理论高职院校兼职教师教学能力

一、教师职业发展理论

教师职业发展理论认为,教师的职业发展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贯穿于教师整个发展生涯,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发展规律。在斯特菲看来,教师的发展可分为预备、专家、退缩、更新及退出几个阶段。兼职教师职业发展同样适用于该理论。在预备阶段,兼职教师具有较强的活力,对工作充满热情,积极进取,乐于学习新事物、新观念等;在专家阶段,兼职教师已掌握教学基本技能,具备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在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度过专家阶段后,大部分兼职教师会进入退缩阶段,对工作的倦怠感逐渐增强,进取心逐渐下降,教学基本处于停滞状态;退缩期过后,大部分兼职教师经过对工作的反思及总结,会进入新的更新阶段,不断调整个人状态,更加积极地学习新知识、应对工作挑战;最后,由于年龄、职业规划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兼职教师会选择离开兼职教师岗位,即进入退出教师职业阶段。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明晰教师职业发展理论,有利于更好地了解兼职教师的发展规律,并根据发展规律制定针对性强的培训和管理方法,从而促进兼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二、高职院校兼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面临的困境

1.教师层面的困境。兼职教师的年龄、经验、能力、职称、受教育程度等都影响着其教学能力提升。目前,兼职教师自身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高职院校兼职教师存在年老的人员(60岁左右)和年轻的人员(30岁左右)偏多的现象。年老的兼职教师存在知识陈旧、经验老化的问题,特别是在计算机、现代管理、电子信息、人工智能领域尤其如此。年轻的兼职教师工作经验和生活阅历有限且专业能力偏于产业某个领域,不具备宽广的专业视野和丰富的工作经验来指导学生。其次,受教育程度也影响着兼职教师的发展。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特别是来自制造业的兼职教师,其中专科学历的人员较多。再次,受职称、学历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兼职教师虽然具备熟练的实践能力、操作能力和现场管理能力,但是理论知识不够扎实,难以准确把握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的平衡点。最后,虽然兼职教师大都是企事业单位的专业能手、技术骨干,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和实践经验,但是他们缺乏系统的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培训,教学经验相对不足,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2.院校层面的困境。国务院和教育部文件都“支持企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到学校任教”,各高职院校对兼职教师的作用也有了足够的认识和重视,但是由于某些原因,大多数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的聘任和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兼职教师管理观念落后。当前,高职院校对兼职教师的管理大都停留于人事管理的层面,而非人力资源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相比,人事管理并不注重教师整体的工作质量,也未对人事资源进行合理的分析、评价和调配,而是更倾向于对教师个人事务的管理。其次,兼职教师管理机制不健全。大多高职院校将兼职教师的选聘权下放至各系部,各系部根据教学需要选聘兼职教师并交由学校人事部门审核备案。学校教务部门负责安排兼职教师的教学工作,督导部门则负责听评课,检查兼职教师的教学质量。调查发现,大部分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管理不到位,缺乏兼职教师的招募、聘任、考核、评价和奖惩等机制。督导部门的听评课大都流于形式,评价结果作用不大,难以促进兼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最后,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缺乏长期规划。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将聘任兼职教师作为师资短缺时的应急措施,往往只在专任教师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才会选择外聘兼职教师,而当教学任务减轻时就会辞退兼职教师。这使得兼职教师处于不受重视的状态,缺乏职业安全感。

3.企业层面的困境。高职院校兼职教师大都是企业工作人员,他们需要在完成企业工作的同时兼任学校教学工作。一方面,大部分企业作为员工的第一管理者,并不愿意员工参与学校的兼职教师工作,认为兼职工作会耗费员工大量的时间、精力,进而影响企业自身的利益。另一方面,企业未向担任兼职教师的员工开放充足的教学资源。大部分企业不允许担任兼职教师的员工在学校教学中利用企业的仪器设备、生产耗材等物质资源以及最新的技术。甚至部分企业还在考勤制度、考核制度、激励制度等方面对担任兼职教师的员工进行限制。

4.政府层面的困境。首先,高职院校兼职教师人事政策缺失。1996年,我国首部职业教育法的颁布确立了职业教育兼职教师的法律地位,允许职业学校外聘有较强实践能力或较高教学水平的校外专家,但是政府并未制定保障兼职教师权益的相关条款,使得兼职教师的教师资格、教学收益等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同时,相关法律也未就兼职教师的聘任程序、教学程序、绩效评估等做出明确规定。其次,高职院校兼职教师教育财政政策不完善。2012年,教育部、财政部等四部门出台了《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规定职业学校可以在事业经费中安排一定经费用于支付兼职教师的报酬。兼职教师的比例增加势必造成学校资金预算挤压、兼职教师聘任经费支出上升等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就会相应地减少兼职教师培训方面的支出,导致兼职教师难以获得良好的教学培训,不利于兼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三、职业发展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兼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

1.教师层面的提升路径。高职院校兼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对于推动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兼职教师应重视自身师德建设。兼职教师对待教学工作的态度影响着其工作效果。兼职教师应具备立德树人的使命感,加强工作责任心,坚持以教学工作为己任,积极融入学校,增强对学校的归属感;同时,应意识到兼职教学工作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热情、用心、负责地从事兼职教学工作。第二,兼职教师应坚持主动学习,促进自身专业发展。首先,积极主动地考取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通过学习并获取教师资格证,兼职教师能够更好地掌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育教学理论,为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积极参与各类教学培训。培训应贯穿于兼职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在工作之余,兼职教师应积极参加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开展的教师培训,学习更多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教育教学素养的提升。最后,积极参与学校教研室的教学科研活动。兼职教师应积极与专任教师进行沟通,掌握课程开发流程、教学方案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手段运用等;积极参与学校科研和技术服务工作,在此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提升教学科研能力。

2.院校层面的提升路径。高职院校是兼职教师的日常教学场所,院校对兼职教师的态度和管理影响着兼职教师的归属感和工作态度。第一,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兼职教师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高职院校把兼职教师当作学校教职工对待。首先,为兼职教师提供良好的办公和休息场所。积极配合兼职教师的工作,为其提供教学所需的教具、设备等,使其感到被重视,从而更积极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其次,给予兼职教师的各项福利待遇与正式职工相当,为兼职教师提供参与在职培训、项目申报、表彰奖励的机会。认真对待兼职教师的建议与反馈,积极帮助兼职教师克服教学科研中的困难。第二,高职院校应制定行之有效的兼职教师管理制度。首先,制定严格的准入制度。在聘任兼职教师前,高职院校应充分分析本校专业特点及课程要求,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严格的准入标准,如对兼职教师的年龄、学历、工作经历等进行严格的限制。其次,规范聘任制度。高职院校应根据各系部、专业的要求等规范兼职教师聘任制度,各系部及相关职能部门的专业人员应参与到兼职教师招聘过程中,综合衡量兼职教师的职场经历、教学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产学研结合能力。严格兼职教师考察、试讲、技能测试等工作规范,确保兼职教师的质量。最后,构建与聘任、薪酬待遇相适应的考核制度。为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质量,高职院校应建立兼职教师教学素养和能力评价体系。各系部在评价体系的指导下,制定具体的考核内容,并将考核结果与兼职教师的聘任、薪酬等挂钩。考核制度的制定应遵循灵活性、层次性等原则,既能保障兼职教师及时适应考核制度,又能保障不同类型兼职教师的分类考核。第三,高职院校应建立兼职教师校本培养体系。高职院校应结合教学工作开展的实际需要,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兼职教师培养体系。培养体系包括培训目标、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效果评估等;培训形式包括举办高职教育理论专题讲座、教学经验交流会、座谈会、学术报告会等;培训内容包括高等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高职教育的相关文件、专业教学标准、课程开发与设计、教学辅助教具的使用及教学文书规范等。通过校本培养体系建设,加快兼职教师由企业员工向合格高校教师角色转型的进程。

篇10

1、以法律以依据,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保证《教育法》《教师法》的实施,使教师队伍建设逐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完善教师职务评聘制度,建立健全教师考核制度,逐步实行教师职务聘任制度制定标准,严格依照条例、法规,结合本地本校将大大有利于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

2、提高自身素质是提高整体素质的关键教师素质的提高,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工作,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每一个教师都应把提高思想素养放在重要位置,从“树形像、铸师魂、做表率”出发,要求自己事事处处做好学生的表率,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塑造人,以渊博的知识培养人,以科学的方法引导人,以高雅的气质影响人。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