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财务报告制度范文

时间:2024-03-27 16:44: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集团财务报告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集团财务报告制度

篇1

在这种背景下,大型企业集团面临着财务管理的双重困境:一方面是及时、准确、多维分析的信息需求;另一方面,又面临着不同分、子公司的核算系统不同、版本各异的现实。如何在“诸侯割据”的局面中实现集团会计核算和财务报表的统一,成为困扰许多公司的难题。

系统构建背景

中国联通成立于1994年,经过十二年的经营与发展,运营网络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是国内唯一一家同时在纽约、香港、上海三地上市的电信运营企业。由于经营规模大、地域分布广、业务范围宽、管理链条长,中国联通的组织结构显得庞大而复杂:联通集团有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是主体,又分为31个省级分公司、360多个地市级分公司,在同一地市级分公司又同时经营着不同的业务种类,经常“一个公司、六块牌子”。整个会计核算主体在地市级分公司,核算主体接近400个,每个主体又需核算6个账套,既涉及上市公司,也有非上市公司,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上下级分公司间存在大量的、非常复杂的关联交易。

发展初期,中国联通以业务快速发展为经营管理重点,与很多国有企业一样,对集团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在所属的360多家分公司中,形成了用友、金算盘、甲骨文三家软件公司不同版本的产品“三分天下”的局面。各级分公司编报财务报表时,一般是根据集团合并报表体系的要求,从相关会计核算系统中取出相应数据,将这些数据手工录入到EXCEL电子表格中, 完成编制财务报告后,仍以电子表格的形式,将财务报告上报至上级公司。一般需要经过地市级分公司到省级分公司,再到总部两个过程。总部财务部再根据各省级分公司上报的电子表格进行并表。不同分公司对于同一性质的业务指标的解释也截然不同,涉及4000多个科目的管理,使并表过程变得极其复杂。此外,资本市场、集团管理决策层等对财务报告披露的时间和质量都有着严格的要求。

中国联通的现状在满足上述要求时显得捉襟见肘。正如会计处陈沛经理所言,“联通上下7000多财务人员的大部分精力都用于财务报告的编制,没有更多的精力去进行财务管理工作,财务人员实际是做着蓝领的工作却拿着白领的工资。”面对现实,中国联通管理当局深刻认识到,这些已成为联通进一步发展的羁绊,建立一套强大、高效的财务管理体系成为当务之急。

四个层面三大模块实现统一管理

在此情形下,通过对市场的预测和分析,结合经济活动业务流程、集团内部控制要点以及集团发展愿景,中国联通构建了包含四个层面、三大模块的集团财务管理体系(见图1)。

纵向四大层面从下至上包括业务核算层、会计核算与报告层、财务控制层、战略决策层。这四个层次是紧密衔接、上下一体的:基层经济业务产生财务报告的基础信息;这些信息进入会计核算与报告体系,财务人员根据业务交易事项和公司的制度体系完成会计核算;总部财务人员编制财务报告;之后对财务报告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等再加工,为集团财务控制和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整体思路是从财务报告的形成过程出发,建立完整的体系,对财务报告全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以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

横向三大模块从左至右为:IT系功统能模块、系统制度保障、人员建设模块,为系统建设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作为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统一、规范的会计核算和报表系统成为整个财务管理体系的基础。因此,中国联通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就从统一集团会计核算着手。

1.优化会计信息流程

为确保财务信息的快捷、准确,中国联通集团从财务报告形成过程的特点出发,对会计核算与财务报告体系进行了流程优化,并形象地将其归纳为产品制造的三个阶段(见图2):

► 原材料――经营活动产生财务报告基础信息(地市、省分公司业务层面);

► 半成品――财务部门按照会计准则进行确认、计量、分类,形成会计基础信息(地市、省分公司财务层面);

► 产成品――财务部门按照不同资本市场、政府监管机构、管理层要求,对省分公司层面形成的会计基础信息进行加工,披露财务报告(总部财务层面)

通过流程优化,实现了集团总部对下属分公司会计信息的垂直管理,为集团规范会计核算、简化管理层次、强化过程控制以及前移财务管理控制点奠定了坚实基础。

2.制度体系建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体系对于系统建设的重要性,陈沛经理的比喻非常贴切:如同菜谱之于饭店的菜品,没有统一的菜谱,不同厨师烹饪出来的菜品的标准和口味就很难统一。因此,建立统一、规范的制度体系,使集团上下均在一套制度、规则下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编制工作就成为统一集团会计核算的前提和基础。在制度体系的建设中,中国联通始终坚持以《企业会计准则》为指南,面向经济业务事项,既考虑资本市场的监管要求,也体现集团内部管控需求.同时,为确保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会计统一核算的集中度,中国联通在制度体系设计中,尽可能减少财务人员的具体会计判断,将会计判断、会计估计等判断事项集中到管理层,并将其在制度体系中加以明确。为突出管理需求、强化内部控制,联通集团首先对会计报表体系进行了设计,再将其细化至会计科目。

中国联通群策群力,组织集团财务和相关业务骨干,对经济活动各项业务、会计核算以及财务报告编制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设置了由3个部分、9个制度构成的制度体系(见图3)。

敢为天下先:信息化方案选择

要统一集团会计核算,适应外部市场和内部管理的复杂需求,必须依托信息网络技术,通过与经济业务处理系统的链接,集成业务处理系统的信息,实现数据的全方位共享与数据授权处理,才能使集团的管理与核算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为管理和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

然而,中国联通面临的实际情况是各分、子公司会计电算化应用水平参差不齐,会计核算软件和版本不统一,会计信息不能得到有效共享。要实现集团会计核算的统一,中国联通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

► 方案一:所有分公司的会计核算系统全部更新

► 方案二:保留分公司现有系统不变,对其进行改造

两种方案都能实现集团会计核算的统一。方案一是彻头彻尾地更新,集团所属各成员单位将原有的会计软件彻底甩掉,统一更换为全新的、更为先进的、支持集团财务集中核算的管理软件。这样做,表面看起来实施比较容易,但对于跨地域、成员数量众多、业务庞杂的集团而言,这种方案的实施成本不菲,资源的浪费很大,所有人员需要重新培训,实施周期长,对业务影响大。

方案二在实施时需要重点解决的是,确保会计核算系统的规范、统一,实现会计核算系统与业务处理系统、合并报表系统之间的对接,确保信息在不同系统间的自动传递。与方案一相比,其对技术的要求高出许多,具有较高的挑战性,但此种方案在沿袭财务人员原有操作习惯、节约成本、减少资源浪费方面、缩短实施周期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对于方案的选择,中国联通持非常谨慎的态度。在对国内成功案例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他们认为,使用统一的会计核算软件只是实现会计核算统一的表面形式,而问题的实质在于确保“三个统一”――经济业务处理的统一、账套的统一、报表体系的统一,并使集团统一的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体系落实到会计核算系统,即不论各分公司采用什么核算软件,只要这些软件所承载的会计科目和报表体系相同,就可以实现会计核算的统一。同时,中国联通就技术操作的可行性,向用友、金算盘、甲骨文、海波龙等软件供应商进行了咨询,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在此基础上,联通集团对方案一和方案二进行了认真考查和全面论证,最终选取了方案二。

中国联通做出的选择是需要相当胆识的,毕竟在国内,几乎没有可供借鉴的成功案例,此举无异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西安誓师,走向统一

2005年4月,中国联通在陈沛经理的带领下开始着手统一集团会计核算的建设工作。集团管理层在此项工作启动之初就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在2005年底之前完成统一集团会计核算工作,2005年集团年报的编制工作就交由这套系统来完成。面临着方案实施的困难和时间要求的紧迫,信息化领导小组没有退缩,而是充分论证、周密布署,并将此次任务的“誓师大会”选在古城西安举行,以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壮举来激发联通上下对完成任务的斗志和信念。在前期调研论证、流程优化、制度体系建设、信息化实施方案选择工作结束之后,联通信息化领导小组需要通过系统的改造、建设以落实流程和制度体系。

1.合并报表系统的建立

在信息化实施过程中,合并报表系统是集团建立全面预算、绩效考核和战略决策等系统的平台,联通在选择合并报表系统时,重点考虑了软件的先进性以及软件与本集团管理需求的适用性两个方面。完成了软件选型,一个可供各标准半成品组装的“总装工厂”就建成投产了,静待各分公司提供的标准半成品――分公司财务报告了。

2.会计核算软件版本的统一

会计核算系统的统一、规范是统一集团会计核算的难点和重点所在。会计核算系统改造的对象主要是用友、金算盘、甲骨文三家软件厂商的不同版本的产品,需要将已经制定好的会计科目和财务报表体系固化到会计核算系统中。在充分认识集团财务管理需求的基础上,首先确定了三家厂商相应的高版本作为改造目标,在软件厂商的支持和配合下,对这些目标系统进行改造,将设置的制度体系(主要是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体系)落实到目标系统中。由于这一系统位于业务处理系统与合并报表系统之间承上起下的位置,因此,在对系统改造时,也考虑了其与前后两个系统的对接,以确保信息数据在三个系统间畅通无阻的传递。

这些系统改造完成后,在集团网络平台这些经过改造的目标系统,各分公司根据本公司原有的产品对应地升级其会计核算软件。当然,这种系统再造工作不是一次就能彻底解决的,针对各分公司试运行中暴露出的各种问题,信息化领导小组再联合厂商解决问题。在试运行阶段,几乎每天都有问题发生,每天都需要系统补丁。经过反复调试,最终实现了会计核算软件版本的相对统一。这样,用于生产标准半成品――财务报告的生产车间就建成了,“工艺”――制度体系的统一确保了半成品的一致性。

3.业务处理系统的统一

规范的工艺流程尚不足以确保所产半成品的统一,还需对原材料标准进行统一和规范。由于各分公司以往对经济业务指标的解释不同,业务信息表单和内容格式也不统一,业务处理系统与会计核算系统之间无法进行信息的自动传递。为此,中国联通对经济业务指标解释、业务处理规则、信息表单内容和格式、业务信息进入会计核算系统的审核公式都进行了详细规范,实现了业务处理的统一、业务信息传递的准确、高效。这样,确保了各分公司业务处理系统产出的原材料标准的一致性。

4.新旧系统间数据的转换

篇2

【关键词】xbrl 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 财务报告

一、现行国有大型企业集团的财务报告模式

为了及时了解子公司、分公司经营、财务状况,控制费用支出,集团公司财务管理部门要求子公司、分公司每个月按统一格式填报excle报表,以email形式发往集团公司财务部门。报表流程如下。

基层财务人员填报财务报告数字是按各自的理解,从财务数据中或者抽取或者合并或者计算得出。各上级公司的汇总也是由财务人员手工汇总或合并,如此一级一级往上申报。

二、现行国有大型企业集团的财务报告存在的缺陷

1.财务报告模板的制定者为集团的管理者,填报者为基层的被管理者,两者对快报的指标的理解有偏差,缺乏统一的理解。

2.各基础财务人员对财务报告的指标理解会有偏差,造成各个基层部门的填报数字口径不一在所难免。尽管这种问题可以通过对财务报告的填报详细注释和对基层人员进行培训来减少误差。

3.以excle表格的方式传递存在信息易被篡改,丧失文件的不可修改性的特点。同时保密性差容易被非授权者看到。

4.对大批量excel表格的数据的汇总和合并,还需要以人工的方式,工作量大同时会出现人为的错误。

5.如果对所有的财务报告的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和自动生成报告难度很大。

三、XBRL在集团的财务报告中的应用设想

借鉴证监会制定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提出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体系中的基础应用标准,规定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文件基于XBRL的电子文件的通用要求和基本原则。

1. XBRL综述

XBRL(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可扩展商务报告语言)是XML(可扩展的标记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在财务报告信息交换方面的一种应用,是目前应用于非结构化处理财务信息的最新技术。XBRL以XML方式表述商业报告内容,因而它能够直接为使用者或其他软件所读取,并被用于进一步的处理。XBRL可免费在全球范围内使用,并且促进在全球各类软件应用中商业信息的自动交换和可靠提取。

XBRL技术构架由3个层面构成:技术规范(Specification)、分类标准(Taxonomy)、实例文档(Instance Document)

XBRL技术规范(Specification)是整个XBRL体系的基础,它描述了XBRL的框架模型和相应的专门术语,规定XBRL 分类标准和XBRL 实例文档的语法和语义等应遵循的各种技术规范,由XBRL国际组织制定和维护推广。

XBRL技术规范(Specification)定义了在制定分类标准时所必须遵循的规则,如项目的定义方法、标签信息的定义方法等等。

分类标准(Taxonomy)体系是技术规范(Specification)的具体应用,分类标准定义了各项目的属性及其之间的关系等, 相当于一个行业商业信息交换的“词典”。分类标准是在技术规范的基础上,结合各个国家、行业、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分类标准必须符合技术规范的规定。

分类标准体系(Taxonomy)由分类模式相当于关系数据库中的数据字典(Schema).xsd文件和五个基本链接库(Linkbases).xml文件两大部分组成。definition.xml定义链接库(Definition Linkbase)定义了概念之间的各种逻辑关系,比如相互耦合(例如某一条目出现的同时要求另一个条目同时出现);calculation.xml计算链接库(Calculation Linkbase)定义了概念之间的计算关系。如资产是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的总和关系;label.xml标签链接库(Label Linkbase)定义可以用来显示项目的标签;每个项目可以有与之相关的任何数量的标签,以用于不同的环境。例如:当一个余额概念为正时适用一个标签,当它为负的时候适用另一个标签;presentation.xml表现链接库(Presentation Linkbase)为结构文档中的概念定义了用于显示的层次结构图,定义了在财务报告中,各种项目的显示顺序和层次格式;reference.xml参考链接库(Reference Linkbase)指向外部信息资源。

XBRL实例文档(Instance Document)是数据元素的集合,这些数据元素通过该实例文档所应用的分类标准中所定义的概念打了标记(Tagged)。同时实例文档就是实体公司相关会计数据文件的集合。

2.XBRL特点

XBRL的主要特点有两个:标准的语义和文件的通用性。根据XBRL国际组织制定和维护的技术规范集团内部可以参考证监会的相关分类标准制定自己的分类标准。

集团全体成员企业和部门按照此分类标准填报实例文档。此实例文档可以根据财务软件填报或者相应的转化接口自动生成,尽量避免人工填报因理解和误操作造成的误差。XBRL格式的实例文档实际是.xml文件,这是一个跨计算机操作系统和专业软件平台通用的可读可分性的文件格式。

3.XBRL在财务报告中的应用构想

(1)建立国有企业财务报告XBRL分类标准

按照软件工程的生命周期,分类标准的创建流程为:分类标准的需求分析、根据需求设计分类标准模型、创建分类标准工作草案、分类标准草案进行测试、通过测试形成分类标准最终版本、最后进入版本的维护阶段。

(2) 建立财务报告XBRL实例文档

财务报告XBRL实例文档的生成是根据集团财务报告分类标准,由财务软件公司开发专门的数据转换接口自动生成。再通过软件审核及会计人员人工审核后进行报送。

(3)财务报告XBRL文档的传输和利用

XBRL文档的传递可以集成到XBRL实例文档编制软件中,通过软件输出接口,透过安全的内部网络或虚拟内部网络报送到指定专门数据库服务器。各级部门根据权限可以提取相关文件进行合并、汇总、分析和展示。

四、集团财务报告应用XBRL的优点

1.财务报告的申报模板设计因建立在统一的分类标准基础上,最大程度的避免了数据的各提供方和使用方对相关数据项的理解误差。

2.基本实现了自动生成、稽核、合并、汇总、分析和展示等功能,避免人工二次操作。减少了人工操作带了的失误,同时极大的提高了效率。

3.对数据使用方来说,可以对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和挖掘,为管理决策提供更多的信息。

财政部在颁布实行新会计准则后正在积极研究XBRL在中国推广和应用。证监会已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试点上市公司申报XBRL的实例文档。集团公司已经采用新的会计准则同时也要面临上市的考验,应用XBRL也是公司管理规范化和迈向上市的坚实的一步。

参考文献:

[1]吕科,刘晓锋.XBRL技术原理与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2]杨周南,赵秀云.制定基于XBRL的财务报告分类标准的建议.注册会计师,2005.

篇3

【关键词】 分部报告;财务报告;多元

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越来越多的企业为了抢夺市场,分散风险,走上了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界经营的道路,企业的经营活动日益复杂多样,使内部各部分面临不同的风险和机会,不同的盈利水平和增长趋势,使得信息使用者难以作出全面、准确的判断。在这种情况下,分部报告便应运而生。分部报告,是指在企业对外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中,按照确定的企业内部组成部分(业务分部或地区分部)提供的各个组成部分的有关收入、资产和负债等信息的报告。

一、分部报告的产生背景

多元经营及跨国经营的发展推动了分部报告的产生。多元经营是指企业在原有产品或行业的经营基础上向其它产品或行业发展,拓展其经营范围,它既可以是在采购、生产和销售等方面有一定相关程序的产业或产品。跨国公司是垄断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产物,二次大战后,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生产的进一步高度集中,垄断程度不断提高,美国、西欧与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私人垄断资本先后掀起对外扩张的浪潮。一个多元经营的公司或是跨国经营的公司其经营活动受多种因素影响,有行业的因素、有产品的因素、有地理位置的因素及各国经济、政治法律、社会文化等因素。

二、分部报告是对合并报表的解释和补充

信息使用者对跨行业、跨国界集团公司财务信息的需求,导致了合并会计报表与分部报告的产生和规范。从各国的实践情况来看,对合并会计报表编制、披露的相关制度规定早于对分部报告的有关规定。合并会计报表通过对集团内企业间的内部交易进行抵消,使信息使用者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整个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三、分部报告与财务报告之间的关系

分部报告与企业其他财务报告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它们互相配合,互为补充,为揭示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界的企业集团的信息发挥着各自独特的作用,构成了规范企业集团财务报告信息披露实务的完整整体;另一方面分部报告又在具体对象、内容等方面体现出了其与其他财务报告之间的显著区别。(1)分部报告与财务报告之间的联系。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指出,财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财务报表附注、补充信息、财务报告的其他手段和其他信息。分部报告是有关企业或企业集团下的分部财务信息,属于其他财务报告的范畴,在财务报告体系中属于中级或次级信息。个别财务报表包括三大报表,即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其所提供的信息是满足所有信息使用者共同需要的通用会计信息,反映了各个企业本身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却不能有效地展示整个企业集团的整体经营情况。合并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是对各个经营分部的盈利水平、增长趋势和风险情况的简均,具有一种“平均化”效应,在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界企业不断涌现的今天,不能披露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盈利水平、增长趋势及风险情况。分部报告所提供的信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这种“平均化”效应,使报表使用者更深入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2)分部报告与财务报告的区别。第一,在具体对象上有所不同。分部报告的具体对象主要是企业对外报送的有关分部信息的分部报告。所构建的是一个企业里地区分部或行业分部的经营状况和财务业绩。第二,在侧重点上有所不同。分部报告更注重对各分部的投资风险的分析。企业集团的整体盈利是由各个分部良好的业绩所构成的。若某一分部经营业绩不良,将会影响集团整体的利益。

四、分部报告产生的作用

(1)分部报告有助于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确决策。对企业股东或潜在投资者来说,分部报告能让其更好地了解企业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经营情况,大大提高了其对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及潜在盈利能力预测的准确性,可以对企业做出科学的投资决策及对管理层做出公允的评价;对于债权人及其他报表使用者来说,可借助分部报告所列示的企业不同分部的资产额、利润额等指标,得到更为准确的财务信息,通过对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来评估企业短期变现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以确定信贷决策,有助于做出更有依据、更为合理的决策,使资源得到更为有效的配置。(2)分部报告有利于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对企业管理当局来说,分部报告的提供能使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及时、全面地了解各行业和地区分部的获利能力、投资风险、发展前景及业绩完成情况,更好地参与制定集团各分部的发展规划并做出相关的筹资、投资决策。(3)分部报告有助于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分部报告不仅对微观个体有巨大的帮助,对宏观管理当局也有重要意义。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企业集团大都在国民经济各领域内居于领导地位,他们中的几家甚至一家的生产经营都对国家经济发展、财政收入、投资、进出口、国际收支产生重大影响。

篇4

一、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必要性

新工联集团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必要性可以概括为:一是实施会计准则是我国会计与国际趋同的必然选择;二是以会计准则替代会计制度是我国会计改革的发展方向;三是选择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也是新工联集团的战略思考与发展定位的需要,是一种自觉与自主的管理行为。

我国于2006年2月正式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从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实施,已得到国内外广泛认可,实施范围不断扩大,《企业会计准则》已经在上市公司、金融企业、企业集团得到平稳有效实施,准则体系不断完善、不断走向成熟,对我国非上市企业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企业会计准则》所规定的系列会计政策很好地促进企业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以此形成的财务报告促进了投资者投资和完善资本市场,实现了会计作为“国内和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的功能,为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进行投融资奠定了会计基础,也可以帮助外国投资者为促进中国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新工联集团资产总额已超过三十亿元,“十二五”规划期间对外投资预计达到18亿元,集团经营范围规模进一步发展壮大,对财务会计信息提出更高的要求,就必须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与之相适应。新工联集团投资地域分布较广,在长三角、珠三角及香港都设有子、分公司,投资行业类别多,涉及现代服务业、房地产业、商业零售业、进出口贸易、非银行金融业等领域。《企业会计准则》对各类企业、各项经济业务都作出了统一的会计处理规范,弥补了现行会计制度的不足,使企业在对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有据可依,有章可循。随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2007年12月6日,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与香港会计师公会签署了中国内地会计准则与香港会计准则等效的联合声明并建立了持续等效机制,目前,《企业会计准则》已与香港会计准则等效认同。我集团控股子公司申海公司就是设立在香港的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后,集团公司编制的财务报告与申海公司编制的财务报告就可以相互一致,为便于将申海公司财务报表纳入集团合并报表创造了条件,进一步真实、客观、公允地反映了财务会计信息。

二、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准备

新工联集团实施《企业会计准则》从2010年就开始作准备,通过委托上海经隆会计师事务所专项审计和确定首次执行日,2011年将“新工联集团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实证研究”列入集团战略中心研究课题,课题小组模拟了新工联集团2010年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情况,编制了《企业会计准则》下的模拟财务报表,集团上下财务人员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为推行《企业会计准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010年11月22日,委托上海经隆会计师事务所专项审计,出具了“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与规范合并财务报表问题的建议”的管理建议书。

2.2011年2月22日,上海经隆会计师事务所主任李敏为集团高级管理人员、董监事、部分企业财务负责人作了题为“新会计准则的新变化”的专题讲课,为统一高层管理人员思想和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提供了思想保证。

3.2011年12月7日,邀请了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上海市会计学会,上海《新会计》杂志,上海经隆会计师事务所,上海市工业合作经济研究所的专家、学者,召开了“新工联集团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实证研究”的主题研讨会。与会专家认为,课题相关内容具有前瞻性,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是新工联集团快速发展壮大的需要,可以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力。根据新工联集团是员工持股的新型集体经济的特点,要求对《企业会计准则》实施方案和保障措施作广泛宣传,取得企业和员工的共识,为2013年集团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提供了指引。

4.2012年8月8日,集团党委中心组通过《新工联集团实施企业会计准则分析和思考》专题学习,进一步提高了党政班子成员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认识,为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提供了组织保证。

三、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影响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实施的经验,新工联集团经过研究分析和对比,我们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及相关原则在核算方式选择上尽量采取谨慎计量模式,减少公允价值计量对损益波动的影响。其中对长期股票投资采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短期股票投资采用“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模式”核算,将香港申海公司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对总资产和净资产的模拟执行结果看,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后对当年净资产及总资产的影响较大并且有波动性,2010年1月1日首次执行日及2010年12月31日净资产及总资产的变化主要是受香港申海公司纳入合并报表影响和长期股票投资采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格核算影响。对净利润的模拟执行结果看,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后对当年净利润影响较小,净利润差异主要是申海公司纳入合并报表范围引起的,如申海公司净利润为正数,合并报表利润增加,呈正比关系;如出现亏损则合并报表利润减少。短期股票投资采用“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对当期损益影响极小,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模式”核算对当期损益无任何影响。如若剔除申海因素,合并报表净利润与原《小企业会计制度》下合并报表净利润基本一致。实行《企业会计准则》后,每年末公允价格变化对净资产及总资产波动性较大,对此在财务报告中作了充分揭示和说明,以提请投资者和经营者予以认识。

四、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展望

新工联集团坚持走发展新型集体经济之路,解放思想,创新理念,继续以现代服务业引领优化产业结构,着力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着力推进新工联南方总部建设和各类人才引进与培养,着力提高各类员工群体的生活水平,着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确保新型集体经济又好又快、持续发展。未来的新工联集团将建设成为具有较强综合实力,南北互促联动,产业基础扎实,体制机制完善,人力资源优化,员工生活殷实,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跨区域企业集团。

1.满足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等为建立和完善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提供了核算依据,确保新工联集团这个员工持股会的新型集体企业股东会作为公司最高权力机构的法律地位,进一步发挥股东会的作用,保证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能真正通过股东会产生,并优化董事会结构,提高董事的业务素质,保障董事会集体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完善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2.完善了企业内控制度。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中基本准则、资产减值、非货币资产交换等的要求,制订新工联集团统一的会计政策,会计核算规范,落实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明确资产减值准备确认和操作程序,建立资产减值损失责任追究和“账销案存”管理制度,子公司会计政策制定完成后需向集团备案,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加强防范经营和财务风险,加强财务监控和审计监察;进一步完善企业财务预决算管理,完善财务状况分析和风险预警与评估方法,加强现金流和资金链的管理,确保资金安全和企业正常经营活动。

3.维护了广大股东权益。完善财务信息披露规范,切实提高信息披露质量是《企业会计准则》最基本的要求,尤其是《企业会计准则第34号――每股收益》涉及到新工联持股会股份转让的价格高低,实行《企业会计准则》后的每股收益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后与上市公司等效,可以作为转让价格的参考,这就既保护了小股东利益,又维护了广大股东的权益。

4.提高了财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企业会计准则》以原则导向为主,会计职业判断比重大幅增加,集团财务人员要把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作为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的契机,珍惜这次难得机会,在工作中提高会计职业判断和实务操作能力,丰富职业生涯。要加快中高级财务人员培养,通过财务人员流动和挂职锻炼,将具有潜力的中青年同志充实到财务负责人岗位,积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适应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后的人才需要。

五、后续保障措施

通过模拟转换的实践,为新工联集团实施《企业会计准则》提供了指引,但是,我集团“十二五”规划是在《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基础下制定的,2011年和2012年采用《小企业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2013年开始采用《企业会计准则》进行确认、计量、报告,必须考虑到经营者考核口径对比的需要。为此,需要:(1)模拟编制2011年及2012年《企业会计准则》下的财务报表编报;(2)从2013年开始在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会计报告的同时,每年末再按原《小企业会计制度》编制管理用报表。这样,在“十二五”规划期间既提供了《小企业会计制度》下的财务数据,又提供了《企业会计准则》下的财务报告,并将两种数据差异作专项说明,为集团“十二五”规划的有效运行及分析对比提供了制度保证,使经营者考核数据一致有效。

篇5

集团会计信息惯性失真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

一、核算层面信息失真:集团财务往往因集团规模大、行业多元化、地域广和财务人员素质参差等原因,造成集团内各成员单位在会计核算上不能做到统一、规范,时间上不能及时,在资金、债权债务、资产等各环节的核算与管理上和财务管理要求不符,造成核算层面的数据失真;

二、控制层面信息失真:集团财务在资金管理、预算管理环节,在如何控制、监督、反映资金和预算执行情况方面,在分散管理模式下,根本无法快速、及时、准确地获得资金、预算的执行情况信息,信息失真又怎可避免?

三、财务报告层面信息失真:在原有的财务报告编制体系中,数据采集方式、报告编制体系不规范、不统一、不及时,也会造成财务报告信息失真。

为防止、解决上面三个层面的会计信息失真,我们必须从问题的根源处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能否通过任何的方法或途径去全面反映和实时控制集团公司在会计核算、资金管理、预算管理、财务报告编制等各方面信息,以求达到真实、及时、完整、准确之目的?金蝶集团财务管理解决方案能很好地、针对性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在会计核算层面,金蝶集团财务解决方案打破传统分散式财务管理模式,顺应集团企业财务集中管理趋势,在管理模式上支持在整个集团内实现合并账务,进行统一集中的财务管理核算。金蝶集团财务解决方案中的合并账务首先从集团公司组织机构、会计科目、核算项目等基础资料着手,通过合并账务建立一套账,执行统一的会计政策、核算与管理控制制度等方式来实现集团财务集中,在集团公司的合并账套中,通过从最低层直接获取数据来集中加工处理、合成账套数据。合并账务实现数据流程模式和带来的影响效果如下:

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保证会计信息完整实时

采用WEB模式,实现会计核算数据集中存放、直接采集,集中处理整合;

支持集团企业内跨单位、合并查询多单位数据,直接查到原始业务单据;

提供集团级、公司级多种参数选择控制,集中管理同时满足个性化需求;

支持多币种核算,支持单主币、主辅币两种核算体系,满足跨国经营需要;

科学合理的核算数据流程,确保核算数据真实准确

最低层会计核算数据向上层直接汇总,数据信息不经过任何中间层的加工处理;

自动生成会计凭证,减少人工干预,确保会计信息质量,同时提高会计工作效率

建立完善的数据级别的内控制度

会计信息、业务信息数据动态、实时查询,便于及时监控;

通过严格的权限管理及系统控制参数设置,界定操作员及下属单位的操作权限和范围,加强企业内部监控;

自定义审批流程,界定审批权限,明确岗位、人员的权责;

预警机制便于企业及时对关键业务做出响应。

在集团统一的核算标准和规则下,同时加强对下级单位的约束,实现对下级单位财务数据的实时监控,使集团财务核算变得高度集成,可实现动态的、实时的业务财务一体化,保证业务信息与财务信息的高度一致性、同步性和完整性,使得集团会计核算信息无论是资金、债权债务核算,还是资产及其他环节的核算,都不会因地域、时空、行业多元化影响而造成数据失真。

在集团资金执行情况的反映与控制方面,金蝶集团财务管理解决方案中的资金集中管理方案,可以满足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不同组织形式,报账中心、结算中心、财务公司对资金管理的要求。根据集团公司自身的实际情况,如行业架构、地域因素等,度身订做地设计集团的内部资金流程,集团内公司可统一账户、资金按“一个漏斗”支出,加强监控,防止违规;统一对外结算,掌握资金的流量、流向;集团公司统一进行筹资、融资,统一进行资金调剂和内外投资;对集团资金交易进行实时跟踪、检查,监督整个交易流程的完成情况,实现整个集团对资金业务的统一、规范、实时的处理及资金运作的统一高效管理,对集团资金管理实现跨越时空的全面掌控,确保集团资金在业务结算、融资及投资等各方面活动的信息及时真实、完整准确。

在预算执行情况的反映与控制方面,金蝶集团财务管理解决方案中的预算管理方案,可应集团管理要求建立集团全面的预算管理体系,以满足集团企业多角度、多层次的、全面的预算管理的需要,提供全面、规范、科学、及时的预算方案,并在集团的预算管理上提供流程控制。主要体现在蝶集团财务解决方案全面预算管理涵盖企业的投资、经营和财务等企业经营活动等各个环节,编制全面的销售预算、采购预算、费用预算、成本预算、现金收支预算和损益预算,体现其全面性;预算管理工作始于预算的编制,结束于预算的执行分析,预算管理系统为企业预算的事前编制、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提供了一个平台;设置预警平台,提供计划预算的预警功能,自动检测,生成预警信息自动通过网络传给相关负责人;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预算分析,提供了及时、灵活的预算分析,分析内容包括预算数与执行数比较分析,预算数多个版本之间的比较分析等,上级单位能够及时了解到下级各单位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有效促使集团企业经营活动能沿着预算管理轨道科学合理地进行,确保预算执行情况信息质量。

集团财务报告实现层面,金蝶集团财务管理解决方案提供的合并报表方案,建立和完善了集团财务报告编制体系。

标准、规范的合并报表处理流程,确保数据处理流程的一致性

金蝶集团财务管理解决方案中的合并报表系统,按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合并报表处理准则定义了标准、规范的处理流程,从集团组织架构、股权关系、合并方案定义到数据采集、数据核对、抵销调整、合并归档都已由系统明确地、规范地设定,任何合并报表执行的处理流程都是标准的和一致的。

利用先进网络技术采集数据,确保报表数据真实及时

合并报表系统通过系统客户端,可直接从集团公司中的子公司账套采集数据,编制子公司的报表,使子公司的财务报表信息不被篡改,保证报表信息的真实性。

统一的报表模板格式,保证报表信息采集的一致性

合并报表系统中对需上报合并的各子公司个别报表统一定义报表模板,各子公司只可按统一的报表模板编制财务报表,使集团公司中所有个别报表上所表达的信息内容保持一致,使编制的合并报表信息具有真实性。

完善的外币折算功能,跨国数据实时采集成为可能,保证数据采集的一致性

基于集团存在跨国下属公司的个别公司报表,在合并报表处理系统中,对外币报表提供了完善的外币折算功能,将外币报表折为合并规定的统一的本位币财务报表,或者将本位币报表折成外币报表,灵活轻松的折算功能,将原本烦杂的工作变得简单化,提高了合并报表工作效率,使提供的财务报表信息变得及时、准确。

内部事项的自动抵销,完善的表间、表内沟稽关系,高自动性保证合并工作及时准确

篇6

“控制”和“影响”是认定关联关系的关键词。但是相同的关键词经过不同维度的折射后会演绎出不同的细节。公司证券监管法律规则维度旨在维护公平交易,保护投资者利益,会计准则维度着眼于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公允透明,税收制度维度专注于反偷税避税,三者之间视角不同但又彼此交融。在这三个维度中,公司证券监管法律规则和税收制度维度因各国经济、政治、法律环境的不同而使关联关系认定的具体标准和重点对象各具特色,会计准则维度则在国际趋同的背景和原则导向的基调下呈相融之势。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AS24关联方披露于2009年进行修订,修订有两大变化:其一是增加同受国家控制企业之间交易的披露豁免,即只需披露重要交易信息而无需事事披露;其二是将关联方分为自然人和主体两类。IAS24规定,关联自然人包括:(1)控制或共同控制报告主体的个人或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2)对报告主体施加重大影响的个人或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3)报告主体或其母公司的关键管理人员或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其中,(1)和(2)中“控制或共同控制报告主体的个人”和“对报告主体施加重大影响的个人”相当于我国CAS36中的“主要投资者个人”。关联主体包括:(1)同一集团成员之间,即集团内母子公司之间、子公司之间构成关联方;(2)某一主体是另一主体的联营公司或合营企业时构成关联方,集团内某一成员与另一集团成员的联营公司或合营企业之间也是关联方;(3)同一主体的合营企业之间构成关联方;(4)同一主体的合营企业和联营公司之间构成关联方;(5)为报告主体或其关联主体雇员建立的规定退休金计划;(6)关联自然人控制或共同控制的主体;(7)控制或共同控制报告主体的个人或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施加重大影响的主体,控制或共同控制报告主体的个人或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在某一主体或其母公司担任关键管理人员的该主体。IAS24作为原则导向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当于给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各国框了一个圈子,范围的取舍和量化的规则不可逾矩。

我国CAS36关联方披露与IAS24对于关联自然人的界定相同,关联主体的认定范围则窄于IAS24。对于报告主体的母公司、子公司、联营公司、合营企业、与报告主体受同一母公司控制的其他子公司、对报告主体实施共同控制的投资方、对报告主体施加重大影响的投资方、报告主体的关联自然人(即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或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控制或共同控制的企业,IAS24和CAS36都视为报告主体的关联方。此外IAS24和CAS36都列出了几种未必构成关联关系的情形:共同控制合营企业的合营者之间,仅仅拥有相同关键管理人员的两个企业之间,与企业发生日常往来的资金提供者、公用事业部门、政府部门,与企业发生大量交易而存在经济依存关系的单个客户、供应商、经销商等。

篇7

关键词:一级核算 利弊分析 改进措施

一、会计一级核算在加强集团企业的财务管理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一)强化会计监督职能,会计核算更具透明度

实行会计一级核算后,集团总部可通过财务核算系统实时监督各核算单位是否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内控制度的要求办理业务。基层单位的会计核算更加透明化,初步完成从事后监督到事中监督、事前监督的职能转变。

(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有利于集团公司对资金的统一管理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效益,防止资金的沉淀滞留是企业资金管理的关键目标。集团公司对基层单位的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资金统一存放于集团公司账户,统一协调、管理,有效加大对资金使用状况的监控力度,实现信息集成共享与动态管理,从源头上避免资金沉淀、挪用、浪费等现象的发生,打通资金良性循环通道,有效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简化财务报告流程,提高信息质量

以往集团公司财务报告需要对基层单位的报表数据进行层层汇总逐级上报、合并抵消后形成。财务报告的准确性、真实性难以得到有效保证。

会计一级核算有效改变这一状况,母公司和纳入合并范围的分子公司的财务数据在同一个帐套中进行核算,分子公司以责任中心形式存在,不需单独设立帐套。集团公司财务报告数据直接来自集团公司汇总账务,实现了并表到并帐的关键性跨越。财务信息更加真实准确。

(四)促进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职能转变

实行会计一级集中核算改变了财务的管理职能重核算,轻监督这一状况,财务人员的管理监督职能逐步延伸,能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本核算单位的经营管理中去,及时进行成本分析、预算管控、实物盘查,做好经营活动分析,为公司的经营决策提供重要参考意见。

二、会计一核算可能存在的问题

(一)宏观引导不完善

财务部门往往过于重视对某一个层次的财务管理,比如信息化软件的普及使得财务部门更注重财务人员的软件操作能力,对业务能力要求有所降低;一些单位把工作重点只放在资金管理上,会计基础工作、预算管理、资产管理、债权债务管理等往往不受重视,未能在企业经营活动进行全面的财务管理。

(二)会计监督职能流于形式

实行会计一级核算后,部分财务人员由于思想上的懈怠变成了形式上的报账员、记账员。日常核算只注重票据的合规性、审批程序是否完备等,对业务本身的真实性、合法性过问较少,没有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合理发挥监督职能,会计的监督职能流于表面。

一些单位基于本单位利益考虑,巧立名目,弄虚作假,使一些不合规成本费用支出合法化,私设小金库搞资金体外循环,损害企业整体利益,这些情况仅通过核算软件难以有效管控。

(三)财务人员综合素质难以满足核算管理需求

会计一级核算系统信息处理技术和分析专业性较强,需要具备会计、软件维护、计算机编程等多方面的知识的专门人才;另一方面,实行会计一级核算,在一定范围内改变了原有的会计核算与监督体制,加重了财务部门的会计责任,对财会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审批环节增多,容易造成效率低下

实行会计一级核算后,集团企业对各基层单位资金按照收支两条线进行管理,以收定支,先预算后支出,据以实现管理职能从事后控制到事中控制、事前控制的转变。但对资金的预算管理、审批程序相对严格,链条较长,从预算上报到审批下发周期通常较长,难以应对集团企业的突发性业务。

三、应采取的主要对策

(一)完善制度建设,构建全面财务管理体系

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状况的财务管理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效益,企业应该建立全面、完整、现代化的符合发展战略目标的财务核算和管理体系,规划、设计财务系统、配置人员、建立财务核算制度。同时,企业应转变观念,完善财务核算、成本核算、资金管理、材料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子系统的建设,重点管理与全面管理相结合,构建真正的现代化的财务管理体系。

(二)加强内部控制,建立风险防范内控体系

企业应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引入流程管理和过程控制方法,使管理过程从无形变为有形,理顺企业内部各部门间的管理职责和业务关系,实行不相容职位分离制度,强化内部监督。其次,企业应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监督机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控制、监督制度,加强对各类实物资产、往来债权债务的盘点清查,防止企业资产流失。最后,企业应强化各类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度。为使内部控制设计有效、执行有力、注重企业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控制环境;建立健全企业内外部的信息传递和沟通渠道;建立健全反舞弊等监督机制。

(三)提升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业务水平、服务质量

财务人员因经历不同、岗位不同、专业知识面深广不一,专业素质参差不齐。财务人员应及时适应会计职能的转变,在处理重大业务时,需具备一定的职业判断能力。财务人员素质的提高不仅表现在财务管理技巧上,更重要的是个人职业道德的提升,特别是建立良好的全局观念在大型企业中尤为重要。 概括来说,企业应采用多种方法替身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例如:聘请专家讲解会计准则、业务案例;到上级单位学习管理制度、理念;到同级单位交流经验;定期举行业务培训;举办财务知识大赛等。

(四)坚持成本效益原则,注重可操作性

信息化建设及各类审批业务流程设计上坚持重要性原则,监控重要风险,对各类业务既要保证管控到位,又要避免因审批环节控制节点过多而降低管理效率、增加管理成本。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在满足程序合法、授权合理的前提下,对一些特殊业务、非常规事项本着特事特批、特事特办的原则可适当简化操作程序,保证企业经营业务的顺利进行。大型集团企业财务管理只有与时俱进,适应经济业务发展,才能在经营活动中更好的发挥核算与监督职能,会计一级核算必将在大型企业集团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杰民.浅谈会计集中核算的利弊与完善[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第S1期

篇8

    笔者认为集团母子公司财务控制系统是由财务人员控制系统、财务制度控制系统、财务目标控制系统和财务信息控制系统等构建成的有机整体。

    一、财务人员控制系统

    提高集团母子公司财务控制效率的有效途径是通过对子公司财务人员的控制,加强财务监控,母公司对子公司财务人员的控制通常可采取三种方式:

    (一)委派制。子公司的财务负责人由母公司直接委派,子公司的财务人员列为母公司财务部门的编制人员,子公司的财务机构作为母公司财务部门的派出机构,负责子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参与子公司的经营决策,严格执行母公司财务制度,并接受母公司的考评。

    (二)指导制。子公司的财务负责人由子公司总经理提名,由子公司董事会聘任或解聘。母公司只能通过子公司股东会、董事会影响子公司财务负责人的产生。同时,母公司财务部门只能对子公司财务部门进行业务上的指导,无权对子公司财务部门命令。

    (三)监督制。子公司在决定自身财务部门的设置上有很大的自主权,母公司基本不干预。但母公司向子公司派出财务总监或财务监事,负责监督子公司的财务活动。

    上述三种方式具有共同点,即母公司都必须向子公司委派财务负责人,我们称之为财务总监制度。财务总监有两种职权:享有对子公司财务计划制订的参与权,财务计划执行的监督权;对重大财务事项,财务总监与总经理或董事长共享签字权,并承担保证财务信息真实可靠等责任。

    二、财务制度控制系统

    以财务权力和责任为核心的内部财务制度是集团公司开展财务活动的行为准则,也是集团公司实行科学财务管理的前提条件。

    关于财务制度的基础构成,此处不再详细阐述,需要注意的是:

    集团公司内部各层次的财务制度均应重点突出公司权力机构(股东会)、决策机构(董事会)、执行机构(经理层)和财务管理部门四层次的财务权限和责任,包括他们各自在筹资决策、投资决策、收益分配决策等各项财务活动中的权限和责任,以实现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化和程序化。

    三、财务目标控制系统

    为实现集团公司整体的财务目标,必须建立自上而下的财务目标控制系统,包括:

    (一)财务目标评价系统

    财务目标评价系统,是以母公司财务目标为基础制定的母子公司财务评价体系。围绕集团公司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理财目标,应建立以评价获利能力为主体,评价偿债能力、资产营运效率和发展能力为辅助的财务目标评价系统。集团母公司的财务目标确定后,便可按照目标管理的办法,将总体目标层层分解到各子公司,实行层层目标控制,以确保集团公司整体目标的实现。

    (二)资金控制系统

    包括现金控制系统、筹资控制系统和投资控制系统等内容。

    1.现金控制系统。对大中型企业集团而言,设立内部银行是集团母子公司实施现金控制的有效手段。内部银行是集团公司借用商业银行的结算、信贷和利率等杠杆而设立的集团母公司财务部门的内部资金管理机构。它是内部结算中心、内部信贷中心、内部资金调剂中心、内部信息反馈中心的复合体。通过其自身的业务活动向有关方面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在内部银行制度下,每个受控的子公司都在内部银行开设账户,其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切交易,通过内部银行办理结算,以监督资金流向。各子公司只保留一个费用支付账户;内部银行根据母公司为各子公司核定的资金额度,结合实际需要发放贷款,并对各单位定额内和超定额使用资金实行差别利率计算利息;母子公司间的资金余缺统一由内部银行进行有偿调剂和调度,把闲置现金余额降到最低限度。

    2.筹资控制系统。在集权管理模式下,母公司和各子公司的对外筹资,由内部银行统一对外筹措,各子公司无权对外筹资;在分权管理模式下,子公司可在授权范围内对外筹资,但必须把筹集的资金统一存人内部银行。筹资控制系统的重点是借款控制,包括借款审批程序控制、借款总量控制和负债比率控制。

    3.投资控制系统。在不同管理模式下的投资控制系统与借款控制系统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它包含的内容除了投资项目审批程序控制和投资总量控制外,还包括投资方向控制和投资风险控制。

    (三)收益控制系统

    集团公司收益是指集团公司整体的会计利润,它是母公司和各子公司收入与成本配比的结果。集团母子公司的收益控制,主要是通过制定统一的会计政策和实施盈余管理策略来实现。

    1.统一会计政策

    为保证收益质量,集团公司不仅要选用恰当的会计政策,而且要求母公司与各层次子公司所选用的会计政策应该达到一致。

    2.盈余管理策略

    盈余管理是选择使会计收益达到某种结果的会计政策。盈余管理有别于利润操纵,它是企业为实现理财目标而采用的管理策略。在法律制度允许范围内,集团公司股东和经营者对财务报告收益在一定程序上进行控制,其主要手段是选用适当的会计政策,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调控和关联交易等方式,目的是通过节税等形式实现集团公司整体收益的最大化。

    四、财务信息控制系统

    集团母子公司间财务信息是否畅通,关系到整个财务控制系统的运行效率。有效的财务信息控制系统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财务信息报告制度

    母公司应制定子公司的财务报告制度,包括事前报告制度和事后报告制度。各子公司在进行重大经营决策前,必须事前向母公司报告。

    (二)内部审计制度

    集团母公司应设立内部审计部门,加强对子公司的财务审计、年度审计和子公司经营者的离任审计。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及时纠正,并对责任人加以处罚,以形成集团公司内部自上而下的监督制约机制。

    (三)财务网络电算化

篇9

关键词: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内部治理

我们知道,企业财务管理历来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做大做强企业集团,实现其健康、持续发展,企业集团的管理者就应该充分重视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工作,而集团化的财务管理能否充分发挥出其监督职能和管理作用,这也是集团管理者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借签国内外企业集团发展的经验,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认为应从如下方面入手:

一、企业集团及所属子公司要建立起规范化的公司治理结构

这是搞好企业集团内部管理的基本前提和保证,也是集团财务管理理顺关系、实施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关键。

(一)公司治理结构其目标是保证股东利益的最大化

防止经营者对所有者利益的背离,其主要特点是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管理层所构成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内部治理。《公司法》第四条明确规定:“出资者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的权利。”首先,要确立企业集团对各子公司的出资人地位。集团总部作为控股股东,必须通过股东大会进入子公司的董事会,并在董事会中获得控制权。这样,企业集团总部可凭借在董事会中的控制权,对子公司的诸如重要人事任免、生产经营方针、重要规章制度等重大事项进行决策。这些方面的决策无疑为今后的内部控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制定公司章程是公司内部治理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企业集团化过程中,集团企业管理者一定要给予高度重视。公司章程是公司最重要的法律文件,可以称为公司的“宪法”。在章程中,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及经理人员的职能和权限。例如,利润分配,增资扩股、解散合并等决策权在股东会管理制度的制定、管理机构的设置、对外投资、经理和财务负责人的聘任权及报酬等等。

有了健全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就会放开手脚,严格依法办事,不断强化内部管理,促进集团企业内部管理的规范化。

二、重视加强企业集团财务管理

(一)企业集团应按照

会计法、公司法、《企业会计制度》、《新企业会计准则》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集团相关制度的规定,结合企业集团的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及财务规章制度及财务报告制度。

(1)会计制度方面,企业集团应统一使用会计核算软件、统一会计政策,统一会计科目,统一核算方法,统一会计报告格式。比如在会计政策方面企业集团应实行统一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坏账准备、资产减值计提方法、内部往来管理办法等。

(2)财务规章制度方面,要建立起统一的货币资金支付审批制度、固定资产及存货的管理方法及出入库程序、差旅费招待费的报销管理办法等等。

(3)财务报告制度方面也要规定统一的报告格式、报告日期、报告内容及信息披露制度。同时也应建立分子公司财务负责人定期汇报制度。

(二)建立健全集团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这是实现集团发展战略目标、收益最大化的一种强有力的保证

企业规模越大,财务控制的重要性也越大。建立健全内部财务控制目标有利于保证企业经营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不断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集团利益最大化目标的顺利实现。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应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选择主要方面实施重点控制,并应随着企业集团自身整体战略目标和内外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财务控制的主要内容。

(1)全面预算控制。在集团财务管理过程中,要重视加强对各分子公司全面预算的控制,以约束所属分子公司的经营行为及发展方向,实现企业集团战略目标及整个集团的利益最大化。集团财务要建立常设的预算管理机构,通过对下属分子公司的投融资活动、经营活动控制的审查批准及对子公司预算修正的批准控制来实现对整个企业集团的控制。在全面预算的执行过程中,要重视加强预算的刚性及严肃性。

年度终了,预算管理机构要根据下属分子公司的预算执行情况和财务目标的实现情况对各分子公司的管理者进行绩效考核,以实现对各分子公司运营情况进行管控。

(2)加强所属成员企业对外投资、融资、担保抵押等重大事项监管和控制,所有重大事项均执行向企业集团报批的制度,以保障企业集团资产的安全、完整。避免所属分子公司的经营管理者盲目投资、融资、担保抵押,给企业带来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

(3)建立企业集团的内审机构。为进一步加强企业集团对所属分子公司内部控制的执行、检查评估,企业集团财务应建立起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定期或不定期对所属分子公司进行有明确目标的、针对性的审计。

(4)重视重要岗位及人员的控制。在实践中企业集团在控股子公司中要非常重要这方面的控制。

除上述之外,在企业集团的财务管控中也要重视理顺集团与所属分子公司的经济关系、明确责任,健全责任追究制。

总之,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涉及到企业集团经营方方面面的内容。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也会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规范、完善和健全。

参考文献:

[1]古继洪.基于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加强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思考财务与会计 2009(04)

篇10

(一)财务报告内容信息含量不够完备,可靠性不足

1 缺乏对非财务信息的披露。现行的财务信息很难揭示影响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只有通过对非财务信息的披露才能使报表使用者真正的了解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

2 公允价值的计量和披露不足。随着现代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发展,相互分割的市场正在走向世界一体化,以交易价格为基础的传统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不再是惟一可靠的信息源,公允价值的逐步形成及其所具有的客观性已得到越来越多人士的承认和运用,缺少公允价值的计量和披露将影响报表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3 忽视对企业“软”资产的披露。知识成本技术成本、人力资源成本,企业文化、管理模式等“软”资产对企业的影响日趋重要,不披露就不能如实、准确、完整的反映企业的情况。

4 缺乏社会责任和关于企业增值的会计信息。企业只有通过社会效益的实现才能更好地实现其经济效益目标。投资人为获得未来利润,更关心企业未来的增值空间而不是企业现在的价值。

(二)财务报告信息披露滞后,及时性不足

基于会计分期假设的财务会计是定期提供财务报告的,尤其是年度财务报告成为会计的传统,以适应人们对年度财富分配的需要并降低信息披露成本。但随着财务信息决策用途的增强,年度的信息揭示会与投资决策对信息的及时性乃至即时性要求产生巨大矛盾。

(三)财务信息披露方式不够完善,相关性不足

借助标准、通用的财务报告模式是企业把财务信息传递给使用者的一种有效手段,而这种通用式的报告不可避免地忽略了各种不同使用者之间信息需求的差别和使用上的差别,因此如何妥善解决这类信息使用上的差异问题,便给未来信息披露方式提出了挑战。

二、未来财务报告的模式

(一)未来财务报告内容

为了实现财务报告的目标,未来财务报告的内容将更加复杂与丰富,并随会计环境的变化与要求而不断创新。

1 坚持财务信息的核心地位,通过非财务信息提升财务信息的价值。未来的财务报告仍应坚持以财务信息为核心,并在拓展财务信息的深度与广度上下工夫,对于非财务信息,应实行“拿来”主义,非财务信息为增加财务信息的价值服务。另外,随着会计计量技术的进步。如今只能以非货币计量的信息,今后也将能以货币计量。

2 在不放弃历史成本计价信息的同时,以公允价值计价的信息将大大丰富财务信息的内容并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在未来财务报告中,能用历史成本计价且不失可靠性与相关性的信息仍占一席之地,用历史成本计价但丧失可靠性和相关性的信息,肯定会被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所取代;用历史成本计价虽具可靠性但难保相关性的信息,则可用公允价值计价后的信息作为补充信息同时提供,最终当公允价值计量的信息既可靠又相关时,公允价值将全面取代历史成本。但由于目前没有可靠的技术和方法来找到公允价值,因此,使得公允价值仅仅停留在概念阶段而难以实际操作,但当公允价值计量技术得以妥善解决之时,一个崭新的以公允价值为代表的计量属性为基础的会计信息系统绝对不再是“纸上谈兵”。到那时,囿于历史成本计量而无法进入财务报告的信息将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方式进入财务报告之中,从而大大增加了会计计量的对象,并丰富了财务信息的种类和数量。

3 企业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将成为未来财务报告的重心。随着以技术为动力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必须依靠知识和知识型人才,从而转向对技术和人才的开发、利用和争夺,以创造未来现金流量和企业市场价值来确保竞争优势。在这种发展趋势下,财务报告必然要转向对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以增强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因而必须实现财务报告重心的转移,及时准确地报告企业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的价值。

4 突破会计主体假设,同时报告与会计主体信息相关的关联方信息。即通过对整个企业价值链的关注,借助相关企业的信息,更充分地说明一个企业的真实状况。这在客观上要求会计信息的披露突破传统的空间范围限制。因此,如何恰当地提供一个主体及其相关方的信息,也代表着未来财务报告的一个发展方向。

5 增加相对值信息,提高财务信息的可比性。由于相对值表达的信息具有更强的可比性,从而能更好地满足决策的需要。因此以相对值信息揭示的方式一定会演变为未来财务报表发展的主流,当然绝对值信息仍然有其生存的价值,从而形成一种绝对值信息与相对值信息并存的格局,极大地丰富了未来财务报告的内容。

(二)未来财务报告时效

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信息的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而且在计算机随机寄存功能的支持下,也使得财务信息的日常揭示成为可能,实时报告也将出现。电子联机实时财务报告系统,将是未来财务报告的发展趋势,企业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网络实时将企业所发生的各种生产经营活动和事项反映在财务报告上,并将其存储在可供使用者查阅的数据库中,供使用者随时查询企业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以及其他重要事项,从而使财务信息在满足使用者信息需要上真正实现了“多、快、好、省”。因此,它又被称为“同步财务报告系统”或“全天候财务报告系统”。

(三)未来财务报告的灵活性

为了满足不同报表使用者的要求,未来财务报告将以增强财务报告的灵活性来满足使用者的要求。

1 多栏式报告模式。多栏式报告模式是指对同一经济业务按多种会计方法加以处理,并将由此得到的不同信息在财务报告中予以披露,使得单一信息走向多元化信息。但这一报告模式将有可能使信息量超载,而降低报表使用者的决策效率,因此,如何有效给使用者提供精炼的、能直接用于决策的信息仍是财务会计未来值得努力的方向。

2 “事项”报告模式和数据库会计模式。美国著名会计学家索特(G・H・Sorter)在1969年提出了“事项会计”(Events Accounting)理论。索特指出。在不完全了解信息使用的需求和决策模型的情况下,会计应立足于提供与各种可能的决策模型相关的经济事项的信息,由使用者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即将数据综合的任务交给信息使用者。因此,财务报告应包括足够的明细数据以便使用者能重构发生过的经济事项。据此,资产负债表是企业创立以来通过账户分别汇总后以余额间接表现的各种事项的报表,收益表是直接表现企业于某个期间所发生经营事项的报表。从数据处理角度来看,事项会计以“事项”作为数据处理目标,经济事项发生之后,通

过各业务处理子系统进入数据库,根据各类事项的特征及其相互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实时自动处理,以期达到反映和控制各种经济活动的目的。

数据库会计模式旨在提供一个数据库以便信息使用者从中提取不同明细程度的数据,它是在数据库环境中对“事项”报告模式的拓展,但与“事项”报告模式有不尽相同的取向。“事项”报告模式强调编制明细一些的财务报表,而数据库会计模式则着重于储存和维护最原始的数据。

3 交互式按需报告模式。当代生产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管理方法的进步使许多行业中的企业可以大规模地按顾客需要组织生产(Mass Customization,MC),通过生产系统的灵活性和快速反应,实现产品多样化来满足顾客千差万别的需求,这一生产方式被称之为2l世纪企业竞争的新前沿。把ME概念运用于财务报告,就产生了一种交互式按需报告模型(An Interactive and Customiz,able Reporting Model),这一模型主要包括:数据库、模块化了的会计程序、报告生成器、学习机制。交互式按需报告模式具有灵活性,允许报告单位与信息使用者双向、直接、快速沟通,共同完成实时报告,从而能比传统报告模式更好地满足使用者的多样化信息需求,并进而减轻信息不对称和提高资本市场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