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垃圾分类的现状与思考范文

时间:2024-03-27 16:44: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市垃圾分类的现状与思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城市垃圾分类的现状与思考

篇1

关键词: 垃圾分类回收; 金融支持

一、合肥市可回收垃圾回收的现状及问题

1.合肥市可回收垃圾回收的现状

合肥市辖4区3县,市区总面积11408.48平方公里,市区建成区面积为224平方公里。全市常住人口532.73万人。

合肥市根据安徽省政府要求对城市生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执行垃圾收集袋装化、运输密闭化、处理无害化、利用资源化的四步走战略。目前全市生活垃圾收集率为80%,基本做到日产日清和卫生化处理,居民生活垃圾80%以上已经实现袋装化收集。袋装化收集以后放在收集容器中,由清洁工定点或上门收集,用小板车运输到转运点,即垃圾中转站,再从转运站统一由压缩车运输到填埋场,如图所示。

图1.1合肥市垃圾回收方式

2.合肥市生活垃圾回收问题

目前,合肥市生活垃圾回收并未实现袋装化上门、定点收集和半机械化运输。生活垃圾收集率不足70%,已收集的生活垃圾仅有80%得到了无害化处理。根据合肥市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将推行垃圾分类收集,完善城市生活垃圾作业管理机制,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开始向作业机械化、运行市场化和状态长效化转变。而仅依靠目前的垃圾回收方式显然难以实现。

二、发达城市垃圾回收案例

尽管垃圾分类具有诸多益处,但我国的垃圾分类起步较晚,公众垃圾分类的意识还比较淡薄。笔者将以部分先进城市垃圾分类的现状为例,分析其垃圾分类的突出特点和经验,提出做好合肥市垃圾分类的建议。

东京市政府于1989年开始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垃圾处理制度。东京市政府在垃圾分类回收方面提出了三个要求:首先,垃圾分类,资源回收。由东京市政府统一发放回收桶,要求居民按玻璃瓶和铁铝罐分类,其它垃圾还需要分“可燃物”和“不可燃物”归类丢弃。其次,垃圾收费,按指定地点丢弃。政府发行一种与邮票类似的“垃圾贴纸”,放在超市里供出售。大型垃圾都要贴上“垃圾贴纸”,并且署名。最后,废旧纸张,鼓励回炉利用。政府虽然没有组织统一回收废旧纸张,但采取多种措施鼓励造纸企业进行再生纸生产。

台湾的垃圾分类回收也堪称严苛,纸包装,金属包装甚至牛奶纸盒都要分类回收。塑料与塑胶的回收也要开分。垃圾分类回收政策的精密制定与严厉执行为台湾的优质环境提供了最基础。

从以上两则案例可以看出:首先,垃圾分类回收应当以政府牵头,以政府的力量去引导广大居民提升垃圾分类意识;其次,垃圾分类回收应当配以奖惩措施,用“奖”激发居民将垃圾分类的积极性,用“惩”打击垃圾乱扔等恶劣行径。最后,在垃圾如何分类这一环节上,政府应当邀请相关专家制定出详细的分类细则并有效加以实施。

三、垃圾分类回收体系建设

图3.1

该体系是基于银行,百货公司与垃圾回收公司三位一体,共同参与到分类回收居民产生的可回收垃圾中。

首先,居民将可回收垃圾出售给垃圾回收公司,由垃圾回收公司定期去各个住宅区回收。

其次,回收过程中,垃圾进行鉴定称重后,应付的钱由回收企业打入居民的银行卡中。而银行卡是与某商业银行合作开办的生活垃圾回收卡,为特定卡。

最后,凭此银行卡可以在指定的百货公司消费,刷此卡又可享受一定优惠。

该垃圾分类回收体系涉及银行,百货公司,政府于一体,需要进行合作的单位较多,参与合作的各主体也有众多利好因素,一举多得,相得益彰。

银行通过办理废品卡,增加客户数量。通过款项打入废品卡,增加银行资金来源。银行与百货公司合作,增强了银行和百货公司的关系,提高了业务量。

百货公司的客户持废品卡购物,增加了百货公司的客户源,提高了产品的销量,加速了商品库存周转,增强了公司的知名度。

政府通过垃圾回收处理项目可将有价值的垃圾“变废为宝”,减轻垃圾场垃圾分类的负担,同时促进民生福利,居民通过该项目,获得一定经济收入。垃圾处理作为政府的责任,通过此项目,政府可减轻垃圾围城的困扰,促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提升居民将垃圾分类回收的意识。表3.1显示了各参与主体的有利因素。

四、金融如何支持垃圾分类回收

垃圾分类回收体系的正常运行必定会产生巨大资金流,这就需要银行为该体系的有效运营提供结算服务。笔者所在合肥市共有 8个区县,县级以上再生资源龙头企业为 7 家,它们所带动的上下游客户数量巨大,商业银行开发可回收资源产业链,将会赢得较为庞大的高骱值客户群体,为发展负债类、中间业务类金融业务创造条件。

做好垃圾分类回收体系的金融服务,首先应加强与垃圾分类回收各个主体的合作,配置适量信贷资金,支持该体系初步建成。通过信贷服务方式,将企业资本金、政府扶持资金、银行信贷资金等整合成为垃圾分类回收初始资本,形成能够综合发挥效用的资金资源;其次,信贷资金利率方面应当给予政策优惠,以扶持垃圾分类回收体系的初步建设。再次,应延伸垃圾分类回收体系的服务渠道。以区县为中心延伸至乡镇。乡村包含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为垃圾分类回收体系在乡村建设提供了可能性。最后,相关金融机构应当为垃圾分类回收体系运用不同的支付结算产品,提供合适的结算支付服务。例如商业银行可帮助垃圾回收企业搭建电子结算支付渠道,为居民办理垃圾分类回收银行卡等等。

五、总结

本体系是在垃圾回收环节提出了一个新的见解,基于大部分国内居民较弱的垃圾分类回收意识,致力于改善目前混沌的垃圾回收方式,提升居民素养,推动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从垃圾回收处理的上游阶段,即回收阶段提出创新思考

参考文献:

[1] 汪浩:《合肥城市生活垃圾产量预测研究》,技术经济2007版。

[2] 吴克:《合肥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现状和实施措施》,环境卫生工程2005版。

[3]郑毅敏:《城市生活垃圾源头分类的现状及管理对策》,经济研究导刊2009版。

篇2

[关键词] 城市;垃圾处理;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 X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7-233-1

一、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的产生量越来越大,垃圾的污染防治已成为我们必须认真加以解决的问题。纵观国内外垃圾管理和处理中的理论管理和实践经验,不仅都经历过从以工程技术为主的末端处理,到以减量化、资源化利用为重心的全过程管理的转变过程,同时也大都实现了国家优惠政策的支持下,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依靠健全的垃圾产业解决垃圾问题的管理模式。

二、城市垃圾处理技术分析

我国总结国内外的经验,提出了以“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作为技术控制政策,城市垃圾处理的方法主要有卫生填埋、焚烧、堆肥等。

(一)填埋技术。填埋是垃圾处理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方式,可以预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城市垃圾处理仍将以垃圾填埋为主。其主要涉及转运、推铺、压实、覆盖、复垦、渗滤水处理、沼气处理、防渗、恶臭防治等方面,包括设备和技术两方面。

(二)焚烧技术。焚烧技术成为我国垃圾处理技术发展的新热点。虽然垃圾焚烧处理引入国内已有多年,但是从国外引进的大规模成套垃圾焚烧装置,适合于大型城市,且技术先进,投资和运行费用不能被普遍接受,有些地区焚烧装置因未配备完善的尾气处理设施,致使二次污染严重。

(三)堆肥。即高温好氧无污染生物处理法,对有机垃圾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并采用高温嗜热微生物进行发酵。

(四)回收和综合利用。我国通常采用的城市垃圾分选方法以人工手选为主。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高含水率垃圾,但是效率较低,且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大,不能适应大规模的垃圾资源化。国外在进行大规模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时,通常采用机械和人工相结合的分选方法,目前我国并没有成功的工程实例。

三、城市垃圾处理模式分析

城市垃圾收集主要有混合收集和分类收集。目前国内外主要采用混合收集的方式,居民将各种垃圾混合装入袋中后送到垃圾收集点的垃圾桶内,有环卫部门用垃圾收集车定时运走。

(一)固定式垃圾箱收集。垃圾袋装以后由居民送入垃圾箱,在指定时间里由垃圾车将箱内垃圾清运送往垃圾处理站或垃圾中转站。

(二)定时垃圾收集方式。垃圾袋装以后由居民送入放置于住宅楼下的垃圾桶内,由保洁人员在指定的时间送到垃圾收集站。

(三)垃圾箱房收集方式。垃圾装袋后由居民送入放置于垃圾箱房的垃圾桶内,垃圾桶有圆形的或方形的,底部有轮子,最后用垃圾收集车运往处理厂。

四、具体措施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环保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对人的环境行为有指导作用,长期以来,人们都注重各自家庭的小环境而忽视了公共的大环境,我们要通过各种媒介不断地利用环境观、垃圾资源观、资源危机观等来教育市民,让市民了解保护环境的意义。

(二)加强城市垃圾分类回收。城市垃圾分类回收是实现城市垃圾资源化的重要前提,这就要求在居民区和商业、文化及娱乐中心放置不同标志的垃圾容器,制定相应的制度和奖惩措施来保证居民自觉地分类放置垃圾,实现垃圾的分类收集。

(三)征收城市垃圾费。长期以来,我国的环保费用都是由政府提供,资金来源有限,限制了城市垃圾的资源化处理。而市民征收城市垃圾费符合“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既为城市垃圾的资源化筹措了资金,又能减少城市垃圾的排放量。

(四)发展城市垃圾资源化技术。科技的进步可增加可利用废物的种类及其利用深度,提高综合利用率,从而推动垃圾资源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加强垃圾资源化技术的研究,为城市垃圾资源化提供硬件支持是非常必要的。

(五)加强城市垃圾资源化管理。城市垃圾资源化管理,首先,必须建立和完善城市垃圾资源化的法规体系,其次,要改变目前政企合一的垃圾管理体制,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宜的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体系,最后,建立城市垃圾资源化的信息管理系统,提高管理能力。

(六)建立城市垃圾市场化运行机制。一个产业的发展,除了先进的技术,更重要的是市场的培育,垃圾处理要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要有适于产业发展的土壤和环境。因此,要打破目前垃圾处理中政企不分、垄断经营、非市场化运作的现状。由原来的政府环卫部门的运作转变为市场机制企业化运作,让企业成为市场的主体。政府通过税收、能源、土地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优惠政策。

参考文献:

[1]张乐观,朱新锋.我国生活垃圾的处理现状及发展趋势[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6.

[2]李国建,赵爱华,张益.城市垃圾处理工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3]江源,刘远通.邵培城市生活垃圾管理[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

[4]冯思净,马石东.我国城市垃圾分类收集的经济效益分析[J].江苏环境科技,2006.

[5]周孟津,张榕林.沼气使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篇3

[关键词]城市生活垃圾,现状,处理技术,未来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U2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5-0296-01

一、引言

在城市生态系统中人是主体,在整个系统的循环过程中人充当着多重的角色―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分解者。城市生活垃圾是城市生态系统的必然产物,如何处理这些产物需要城市建设者们能够参照自然生态物质循环规律以及经济杠杆作用,运用人工生态系统的维持方式最大程度的实现城市生活垃圾的转化与循环利用,让城市生活垃圾能够安全、快速的归还给生态系统。人类的生存、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其基础在于资源的循环利用,否则这些生存、发展与稳定将会被破坏,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应当充分的认识到资源的有限性,如果不能够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以及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那么我们的家园将很快走到尽头。当前,对于城市人工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与研究,如何进行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是其中的关键,城市生活垃圾是什么、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现状以及技术展望都是下文重点进行研究、探讨的内容。

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分析

据相关数据显示,仅仅06年一年我国的660个城市的生活垃圾清运量高达1.5亿吨,且按每年4%的速度激增,各地统计报告数据显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五成,但是实际的调查分析显示我国城市无害化处理设施仅四分之一达标,使得实际无害化处理率不到五分之一。城市生活垃圾的堆放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危害人们的健康。针对这些现状,我国近年来也加大了相关政策的支持等一系列措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虽然得到较大的发展,但是总体而言还存在着发展方向不明朗的现象,适合我国国情的技术路线还未形成,同时却显现出了一些倾向性的问题,严重影响该行业的发展[1]。

2.1填埋处理比例过大,难以满足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的要求。

当前垃圾填埋仍在垃圾处理中占较高比例,高达85%,相应带来以下四点问题:第一,填埋方式消耗了大量的土地资源,长此以往城市很难再找到新的填埋场;第二,填埋易产生大量渗滤液产生严重污染;第三,填埋气体不仅污染大气,还存在安全隐患,且能够进行填埋气资源化利用的填埋场极少;第四,大部分可回收利用资源也进行填埋,无法进行循环利用,此外,对于无害化填埋场的建设存在成本较高的问题。

2.2焚烧处理发展迅猛,一些项目存在隐患和风险。

欧美国家以及日本主要使用垃圾焚烧发电进行垃圾处理,我国也紧随其后,现在已有约50垃圾焚烧厂,同时还有近百个垃圾焚烧项目在建设规划当中。就垃圾焚烧而言在垃圾减量以及热能利用上有明显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倾向性问题:第一,投资及运行成本高,针对1000吨的垃圾日处理量就需投资4-6亿元人民币;第二,较高的上网电价。垃圾发电上网电价要超过每千瓦时0.5元,而燃煤火力发电仅需约0.3元,导致有些企业为收益而过量加煤的现状;第三,焚烧的飞灰没有妥善处理,飞灰含有大量超标的有毒有害物质,必须进行相应的处理,但处理费用较高,每吨处理费达十元至上百元不等。除此之外,我国生活垃圾发热量较低,仅为发达国家的三分之一,不适合进行垃圾焚烧,同时热利用效率方面的技术也有待进一步研究与提高[1,2]。

2.3生物堆肥技术良莠不齐。

我国运用生活垃圾堆肥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其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主要是:肥料质量较差、垃圾的分选效率低以及无市场销路。我国对于垃圾的处置管理工作起步的较晚,且长期以来的垃圾清扫等一系列的工作也都由政府一手包办。但是伴随着城市化脚步的加快以及人口的不断增加,使得政府这种一手包办的管理模式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正是由于城市垃圾的暴露而显现出来。混合收集垃圾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大多数城市进行城市垃圾收集的主要方式,仅仅有极少数的城市推行并实施分类垃圾的收集。就分类收集的实施本身而言,受到诸如资金、公众意识以及政策等因素的严重影响,导致分类收集无法真正实施,使得无害化的垃圾处理程度低,垃圾的循环利用低。虽然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就开始形成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体制,但是就实施情况而言仍然是一种对于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延续而已,因此时至今日仍然还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3]。

三、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的展望

3.1城市生活垃圾的四种处理方式的比较。

城市生活垃圾的四种处理方式分别是:卫生填埋法、堆肥法、焚烧法以及综合处理法,它们有各自的显著特点。卫生填埋法的优点是投资小、成本低,其缺点在于占地面积大,选址要求严格,存在二次污染对水资源以及大气具有一定的隐患;堆肥法的优点是运营成本低且技术成熟,缺点在于只可处理易腐的有机物,针对当前城市生活垃圾的多样性,可以将此法与其他技术结合使用可以更好的发挥它的作用;焚烧法优点是垃圾减量以及热能利用,其缺点是投资大、成本高,实际的热能回收技术不成熟,生产运营经济负担较大;综合处理法是事先将城市生活垃圾按照易腐物、易燃物等进行有效的分类,然后再将分类后的易腐物进行堆肥处理、将可燃物进行焚烧处理、将剩下的进行填埋处理,这样一来垃圾就可以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充分处理,达到了垃圾处理的资源化、无害化以及减量化[3]。

3.2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展望。

当前我国在城市垃圾处理上还是以卫生填埋法为主要处理方法,其他的三种处理方法还未得到较好的发展。但是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步伐加快,加上人口的快速增长使得城市生活垃圾也急剧增长,卫生填埋法由于对选址要求苛刻以及占地面积大等问题,使得其已经无法再满足人们生活垃圾的增长速度与巨大的垃圾处理需求量了。上面通过四种垃圾处理方法的比较可以明显看出它们的特点,我们发现在诸多垃圾处理方式中综合处理法的效果最好,虽然它还存在着投资大、成本高的问题,但是它能够实现垃圾处理的资源化、无害化以及减量化。未来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法中综合处理法也必将成为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的发展重点,由于国家的重视和人民的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垃圾处理技术会不断的提高,在综合处理法下的城市会展现出它经久不衰的美丽与健康[3,4]。

四、总结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城市不断的发展以及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并逐年增长的现状是无法改变的。但如何进行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却是可以改变的,我们应当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环保意识,同时运用先进的垃圾处理技术,那么我们的城市会依然保持美丽、健康。

参考文献

[1] 张乐观,朱新锋.我国生活垃圾的处理现状及发展趋势.工业安全与环保,2006,32(9):37-40.

篇4

关键词: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资源化处理

中图分类号:R124.3 文献标识码:A

众所周知,当前城市生活垃圾“围城”的现象,环保上讲固体废弃物污染,是当前各大城市面临的最严峻的污染形势之一。生活垃圾的处理不当带来了地表水、地下水的污染、土壤的污染,还带来一系列的环境卫生问题。垃圾的处理处置无疑成为与每个人生活距离最近,影响最为广泛,作用效果最为明显的事情之一。垃圾分类处理作为一种垃圾处理“三化”(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最为有效的方式在日本、欧美已取得了非常好的实际效果。我国曾经试点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目前随着技术的进步,我国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具备一定的条件,迫切需要进行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来为资源化处理提供条件。

1.我国处理现状与日本垃圾分类处理情况

1.1我国垃圾处理情况目前我国的垃圾处理最主要方式是填埋,占70%;其次是高温堆肥,占20%;焚烧量甚微。由于垃圾收集时采用混合收集的方式,垃圾成分复杂,高温堆肥效率低下,产生的有机肥由于含有一定的重金属,玻璃碎屑等杂物,不受农民欢迎,使其循环利用存在问题。垃圾焚烧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由于没有事前进行分类收集,使用于焚烧的垃圾水分含量大,降低了燃烧的热值,增加了焚烧的燃料投入量,增加了处理成本,甚至有其他复杂成分导致焚烧炉结块,炉体受到损坏。2000年 4月建设部在全国范围内选定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深圳、杭州、厦门、桂林 8个城市作为垃圾分类收集的试点城市。但由于没有建立切实可行的垃圾分类收集的激励约束机制,造成这些城市试行结果不理想,试行十多年多数居民对什么是可回收的生活垃圾、什么是不可回收的生活垃圾都没有清晰的概念,垃圾的分类处理也无从谈起,致使 “垃圾围城”的困境日趋严峻[1]。

1.2日本垃圾分类处理情况作为我们的近邻,日本实行垃圾分类的历史有三十多年了,早期垃圾分类也出现过一些问题,但是在日本政府和全体民众的共同努力下,目前日本生活垃圾的分类程度非常之高,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日本地狭人稠、资源短缺,日本人怀着强烈的忧患意识,逐渐形成成熟完备的垃圾分类回收处理体系。日本推出各项关于环境资源问题的法律政策也经历了长时间的修改与改进。日本1970年就制定了《废弃物处理法》。1991年制定了《再生资源使用促进法》。1995年制定了《关于促进容器包装分类收集及再商品化法律》。2000年制定了《推动建设资源再循环型社会基本法》等。日本以环境立国发展经济,这在全球变暖和资源日趋减少的当前对我国也有相当借鉴意义。日本对国民进行系统详尽的垃圾分类回收的教育,国民是垃圾分类的主体。日本对垃圾分类回收的教育是“从娃娃抓起”的。笔者参观的日本北见市北光小学里设有收集不同垃圾的垃圾箱,垃圾箱上详细说明了垃圾如何分类。小学课程也有资源循环等相关课程。不仅对于学生,对于居民也有相应的环境教育措施。政府的环境管理部门定期给居民授课,内容就是与循环经济相关的知识[2]。

2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的缘由

2.1垃圾处理形势的需要据统计,我国历年垃圾堆存量达60多亿t,占用土地面积超过5亿m2,近200座城市发展到无适合场所堆放垃圾,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目前我国垃圾的处理方法主要为卫生填埋。我国垃圾产生量巨大,采用卫生填埋占用大量土地,由于垃圾没有进行分类,其中一些有害物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如废电池中汞、镉等重金属,若随意丢弃,电池腐烂后重金属溶出,污染水体和土壤。如果有害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在一起,不但增大了垃圾无害化处理的费用和难度,而且可回收率也大大降低。焚烧会产生二次污染,排放有毒有害气体,污染大气[3]。在我国城市生活垃圾逐年增加的大背景下,生活垃圾处理越来越困难。加上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我国很多大城市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都面临着无地可选的困境。一些发达国家管理和处理垃圾的实践经验表明,垃圾是放错位置的二次资源。如果能够实行分类收集,可以将大部分垃圾变废为宝,减少最终需要处理的垃圾数量,这样既可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也可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减轻政府处理垃圾的财政负担,减轻因垃圾处理而造成的环境污染压力,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三赢。

2.2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关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有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第三章第三节第四十二条:“对城市生活垃圾应当及时清运,逐步做到分类收集和运输,并积极开展合理利用和实施无害化处置。”

2.3废物资源化工程“十二五”专项规划的要求 科技部、国家发改委等《“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关于生活垃圾处理的要求指出:推进垃圾分类,重点开展废弃包装物、餐厨垃圾、园林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鼓励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和填埋气体提纯制燃气或发电等多途径利用,鼓励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4]。可见开展垃圾的分类收集和资源化处理已经具备一定的工程技术条件了,提出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处理是切实可行的。

2.4有一定的全民教育实践基础 垃圾分类收集在我国之前一些城市有过试点,虽然没有取得阶段性的成果,但短期内让人们看得了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的好处,为下一步资源化处理生活垃圾打下了一定技术基础和群众基础。从宣传教育的角度,将垃圾分类收集融入环境教育,具备以下历史和现实条件 。从思想上看,我国人民有着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分类收集有利于资源回收利用,且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作为环境教育的内容易于为人们所接受并付诸实际行动 ;从技术上看,我国的垃圾分类收集技术体系和设施配备日趋成熟,不同城市制定了各具特色的分类收集实施原则、指导思想和具体方法,有的还成立了专门的分类收集机构 ;从投入上看,各地对垃圾分类收集工作的物资投入不断加大,同时环境教育科研交流和师资培训也日益得到重视; 从管理上看,我国正逐步构建适合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战略需要的新型教育管理模式,对环境教育进行宏观组织协调与调控,学校也在努力建立相应的协调机构并制定相应管理措施[5]。 有的地方已经开始着手从幼儿、小学、中学、高校全方位开展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宣传教育,短期内效果不明显,但是从日本垃圾分类收集的历史看,这是我们也必须经历的过程,需要一两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

3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管好几个点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我国城市社会功能单元显现,居民生活区、办公区、城市商业区、娱乐餐饮区等单独设置,这为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提供了方便,特别是现代化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物流网络的密布畅通,也为垃圾分类收集提供了现代化的思路。(1)在垃圾的分类收集上居住小区是核心,其产生垃圾的量较大,成分复杂,分类需要全员参与,因此可以以小区为单位,进行宣传教育,做垃圾分类的指导工作,对垃圾进行分类收集,无论是试点还是持续改进,其灵活性不言而喻,其关键是把这种理念带给小区的居民,并形成习惯,甚至影响他人;(2)对于餐厨垃圾,一方面小区进行分类收集,社会上的餐馆酒楼都可以以社会形式进行经营收集以供餐厨垃圾堆肥,只要在收集源头做好细致分类工作,在堆肥上产生的经济效益再补贴给分类时的劳动所得,形成可持续循环;(3)商业产生的主要是包装物垃圾等,进行回收利用;(4)公共场所的垃圾产生源因为类似于移动间歇“排放源”,产生的垃圾量小,早期进行大种类的分类就可以了,然后由专业的人员收集时再细分;(5)办公区以公司等工作单位为单元,实行类似于“门前三包”的形式,各自做好自己单位的垃圾分类收集工作。所有这些需要市政环卫部门安排好收集运输,做到及时有效清运,真正送去资源化处理,取得效益;(6)政府立法,广泛宣传,长期管理,形成机制;(7)利用现代城市无线网络及学校、医院、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等社会功能单元时时处处宣传垃圾分类知识,使每个公民知其然,更知道如何行动;(8)工业企业管好工业固废,探索工业固废分类收集,资源化利用途径,不得把工业固废的污染带到生活垃圾的处理上来。

综上所述,我国开展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工作的时机已经成熟,只要我国全面的实施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工作,积极实践探索垃圾分类的的长效机制,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资源化处理就能够造福子孙后代。

参考文献

[1]谭文柱. 城市生活垃圾困境与制度创新--以台北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管理为例,城市发展研究.[J]. 2011,18(7):95-101.

[2]苏沛沛.浅析日本垃圾分类回收模式及对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启示,中国外资[J].2011,239:212.

[3]高顺枝,罗兴章,郑正,冯景伟,赵国华,聂耳.城市垃圾分类收集思考,环境卫生工程[J].2009,17(1):5-11.

[4]发改环资〔2011〕2919号.“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和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实施方案的通知[R].2011,12:附件1

篇5

关键词 农村废弃物;废弃物处理;现状;模式;建议

中图分类号 TU99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1-0211-03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生活垃圾问题日益突出,我国许多城市积极加强了关于生活垃圾的管理,然而农村生活垃圾情况仍不容乐观。我国农村地区废弃物产量大、种类多,增长迅速,不仅对河流、地下水等水资源造成严重污染,而且破坏农村空气环境,甚至威胁到村民的身体健康。在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应实施有效措施坚决做好农村废弃物的处理工作,采取可持续发展的农村废弃物处理模式,促进农村垃圾处理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1 我国农村废弃物处理的现状

1.1 农村废弃物量大且污染严重

据调查,目前我国仅农村垃圾产量就高达人均0.2 kg/d,为城市生活废弃物产量的7%~8%[1]。这些巨大数量的农村废弃物严重破坏了农村的生活环境。不仅导致河流、地下水等水资源污染,而且燃烧产生的二英等物质造成空气的再次污染,乱丢弃的生活废弃物更会招致蚊虫、鼠疫等,成为诸多疾病传染源头,影响村民的身体健康。

1.2 处理手段单一

目前运用比较广泛的生活废弃物处理方式主要有焚烧、填埋和堆肥,这3种方式各有优劣[2](表1)。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很少使用燃烧和堆肥处理方式,大多都是进行简易的填埋处理,不仅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而且会造成地下水污染。由于农村的公共服务能力薄弱,基础环保设施落后等,因而无法提供专业的垃圾收集处理服务。生活垃圾直接丢弃或倒入沟渠,缺乏专门的定点收集站,垃圾处理基本处于无序化管理状态。

1.3 城市废弃物转移到农村处理

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也为农村废弃物的处理带来困扰。近年来,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环境保护力度逐步加大,相关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市容市貌得到一定改善,城市生活垃圾污染问题也有所缓解。但城市垃圾处理中,大量的垃圾被转入郊区或者一些农村地区填埋、堆放或者燃烧。据统计2012年我国每年城市生活垃圾产量约为1.7亿t,无害化处理率占84.8%,其中垃圾填埋处理量为1.1亿t,而这些都被转移到农村生活地区,占用了大量土地资源,加剧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3]。

2 我国农村废弃物处理存在的问题

2.1 农民废弃物处理意识薄弱

农村废弃物管理属于公共服务性质,村民无需付费即可享受环境资源,甚至破坏环境也无需承担后果,这种搭便车现象导致了人们过度地使用公共资源和随意丢弃垃圾污染环境,造成了垃圾无人管、环境治理难的局面。城乡二元制的经济发展思路使得政府更加重视城市发展,在农村废弃物管理方面重视程度不够,农村公共服务缺位,忽视农村环境的改善[4]。

2.2 政府对废弃物处理的资金投入不足

我国政府关于环保资金的投入近几年来已有所增长,然而在农村环境治理方面的投入明显不足,大部分资金仍偏向城市,对农村地区的环保投入数量仍处于低水平状态。此外,农村废物环境保护属于公益事业,回报率很低,对于社会资金的吸引力较弱。乡镇地方财政资金缺位,无法提供垃圾处理资金,直接导致农村垃圾处理设施设备落后,环卫体系建立存在障碍[5]。

2.3 废弃物处理的技术手段落后

目前我国农村处理废弃物的物流手段相对比较滞后,缺乏明确的分类要求与规定,人们对于垃圾源头分类意识不强;收集环节也未进行专业的分工,没有专业的收集工具与人员,缺乏专门的垃圾收购站点等;处理环节一方面由于村民居住较分散,集中处理难度大;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居民收入和地方财政投资限制而无法购买专业的垃圾收集处理设备,也难以建立垃圾处理厂。

3 我国农村废弃物处理模式

由于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的限制,我国农村不同地区的差异很大,因而对于不同地区应根据当地的人口、自然、经济等因素,采取相应的废弃物处理模式。

3.1 经济发达地区

经济比较发达的农村地区居民居住集中,城镇化水平较高,生活垃圾产量大,可回收利用成分相对比较多,因而在进行废弃物处理时可借鉴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法,采用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模式(图1)[6]。居民将平时的生活垃圾放置于指定的垃圾站点,再由专门的收集人员进行收集,分拣出有用的垃圾进行回收再利用,不可回收利用的则运往村集中站点,然后定期转运至附近的垃圾处理场,进行再次分拣回收,或者堆肥、卫生填埋等处理。在此过程中,若能加强村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在源头对垃圾进行有效分类,则可避免收集时的分拣工作,可以直接将分类收集到的垃圾进行回收利用,或者运往转运站点进行最终处理。在垃圾收集环节各村需要发放一定数量的垃圾收集容器,修建垃圾储存站点并配备一定数量的专门的垃圾收集人员和收集工具。垃圾转运点则应尽可能辐射到周围村,设置于乡镇附近便于垃圾的运输和转运。最终处理则应由几个县政府统一设置垃圾填埋场或堆肥场,这样一方面可以缓解政府财政压力,另一方面可以保证垃圾得到集中处理,并以此获得规模经济。

3.2 经济落后地区

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大都比较偏远,道路不通交通不便,造成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比较困难。如果不及时处理这些垃圾,任其随意堆放会导致农村环境的不断恶化,因而需根据偏远地区农村特点采取相应的废弃物处理模式(图2)[7]。落后地区居民大多都有主动回收垃圾的习惯,会主动将有用的垃圾进行废物再利用或直接卖到废品收购站,因此每户产生的生活垃圾就相对更少了。由于地区偏远,垃圾产量较少,因而可以不需要设置专门的垃圾站点和配备专门的保洁人员,只需安排专门的垃圾收集车定期在村里进行垃圾收集,每户村民只需将自家无用的垃圾送至垃圾车即可,这样既能达到垃圾收集的目的,也能减少一部分垃圾收集成本。收集后的垃圾进行简单分拣,将其中无用的废物(如煤渣等无机物)进行填埋或堆肥处理,有用的废物可以由垃圾收集车转运至县里的集中处理点进行再次分拣、回收利用或者堆肥处理。

4 我国农村废弃物处理的建议

4.1 增强村民环保意识

虽然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教育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我国农村地区村民的环保意识仍不高,农村污染甚是严重,因此要加强农村废弃物管理的宣传教育。除了经常性的环保教育外,应每年设立“环保宣传月”进行环保教育,在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应设立警示牌等,禁止村民乱丢弃垃圾。此外,也可考虑采用强制性措施限制村民乱倒垃圾,转变村民传统的价值观念,使其充分认识到废弃物处理的经济效益、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8]。

4.2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国家在农村废弃物的管理当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该由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带动民间资本参与共同解决我国农村废弃物问题。一方面国家应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废弃物相关的法律法规,出台相关政策,提高从事农村废弃物处理企业的收益,从法律上支持和保护从事农村物流的机构;另一方面加强农村废弃物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交通状况,构建信息平台等,为农村废弃物处理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9]。

4.3 引入第三方物流企业

发展第三方物流参与到农村废弃物物流中,既能实现废弃物处理的减量化和无害化,也能有效地解决危险废物分类及回收、运输、存储、交换、加工利用等。

4.4 确立农村废弃物处理模式

根据不同农村地区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的不同,有必要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的废弃物处理模式。对于发达地区的基本策略可采取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模式,使废弃物的处理达到规模化、产业化,使得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对于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则可采取村民自觉收集,最后集中处理的模式,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10]。

5 结语

人们应关注废弃物的产生所带来的危害。相比城市生活废弃物,农村废弃物污染更为严重。其产生量大,处理方式简单,不仅造成资源浪费,污染环境,而且危害人们身体健康,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因此,迫切需要从农民、政府和企业等主体出发,构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废弃物处理模式,采取相关的对策方法。以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来提高农村废弃物的处理效率,提高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率,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6 参考文献

[1] 杨莉,谢刚.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案的选择[J].现代农业科技,2008(18):336-337.

[2] 吴浩.四川省中小城镇生活垃圾处理方案评估和优选[J].四川建筑,2004,24(3):13-14.

[3] 付素霞,田磊.农村垃圾处理的路径选择[J].能源与环境科学,2013(11):163.

[4] 李远.新农村应有新环境 改变四个“严重不足”[N].人民日报,2006-04-06.

[5] 刘红梅.刍议农村垃圾管理的探讨[J].经济管理,2011(6):275-276.

[6] 陕永杰,孙勤芳.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和模式应用进展[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13(4):81-84.

[7] 乔茂先.关于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的调查与思考[J].现代农业,2010(9):80-81.

[8] 张秀金,张燕妮.农村固体废弃物处理现状和优化对策[J].科技向导,2013(29):341.

篇6

文章通过中国经济现状与环境污染现状研究,分析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关系。

关键词:城乡规划;环境保护;可持续

中图分类号:TU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集散地,近年来随着农业人口专业,我国大城市、超大城市不断增多,人口密度也不断提高,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环境压力越来越大,为此加强城市规划设计,通过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提高城市的环境承载能力,加强城市环境保护对促进我国城市未来发展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作用

(一)能用最小的经济投资换取最大的环境效益

环境不仅是关系人类生存的主要因素,还是影响经济发展的物质来源,当国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越来越深刻,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要时,如何利用最小的经济投资来换取最大的环境效益就成为了人们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而如果在工作中应用上环境规划,利用科学、合理的规划方式来保护城市环境,并做到不影响城市经济发展,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最小投资换最大环境效益,促进城市环境与城市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可促进城市环境和城市经济的协调发展

城市发展以城市环境为基础,不能超过城市环境的承载力,否则将受到发展阻碍,导致城市生态恶化。对于城市环境保护工作来说,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必要措施是预防,以预防为主,做到防患于未然,对于城市环境和城市资源的使用尽量不要超出限制,以免造成资源损失,破坏城市生态。城市环境规划与保护不同,规划重在协调经济、社会和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作用是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促进城市环境与城市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城市环境保护可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中

宏观调控是我国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该项职能能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从环境保护问题来看,由于环境保护工作现已发展成为了我国经济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工作、运作时能与社会经济、社会活动产生密切的联系,所以完全可考虑将该项工作纳入到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中,从综合性角度对该项工作进行思考,实现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城市规划建设中存在的环境问题

1、大气污染问题。分析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废气、碳氧化物、氮氧化物以及粉尘排入控制,从而导致空气质量极度恶化。据有关人员调查研究可得,我国城市平均空气悬浮微粒浓度在 309μg/m3以上,其中北方城市平均二氧化碳的浓度在 83309μg/m3以上,以严重超标。

2、水污染问题。分析城市人口和城市工业的急剧发展,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的急剧增加,进而导致产生大量的城市污水,这些城市污水由于没有经过水处理就直接排入水体,使水环境严重破坏。目前全国范围内有 78%的河段遭受到严重的污染,并且 50%的地下水也遭受到污染。

3、城市生活垃圾剧增,垃圾包围城市。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量居世界首位,不仅如此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增长速度也十分惊人,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目前已每年以 10%的增长速度逐年递增。我国城市目前已经陷入垃圾包围城市的局面,200多个城市陷入这种困境。与此同时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哈处理率水平较低,进展垃圾处理总量的 59%,而且在这 59%进行无害处理的垃圾中,仅有 20%能够完全符合无害处理要求,由此可见我国垃圾处理工作任务艰巨。

4、噪声污染。在城市发展中,噪声污染随着工业交通的发达普遍出现。低强度的噪声不仅对人体无害,还可以愉悦心情,提高工作效率。而高强度噪声则会严重影响人体健康。

三、城市规划下如何体现环境保护

(一)城市规划编制中做好环境保护

我们做的这些准备工作都是城市规划的基础,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如地理位置、生态环境、气象、水文等;治理水污染分析的调查状况显示,水污染综合整治是受纳水体的环境容量盘算最大的容许排放量是最佳的治理方案。治理水污染的方案是通过改革以落后的生产方法,少废或无废的工艺来提高生产。大气污染的整治方案是以大气质量现状与发展趋势而拟定的目标,它的最大容许排放量和所需要的削减量是以此来制定大气污染的治理方案。而大气污染治理也是根据城市能源结构与交通状态来断定主要的污染物,即浓度高、领域广和迫害性大的污染物,所以在治理时也便于对症下药,真正做到治理的最佳效果。固体废弃物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而产生的大量固体废弃物,其整治方案是对废弃物进行回收和利用,从根本上做到“可持续发展”的生存理念。

(二)大气排放规划

就是在城市大气质量现状的基础上,并分析发展趋势,划分功能区,根据即定的环境规划目标计算各功能区最大排放限度,制定科学的排放规划。目前情况下,在国内很多城市的大气污染中,落后的燃烧方式燃煤和汽车尾气是主要的罪魁祸首,这带来的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总悬浮颗粒,由此可见,规划的长远有效方式应该是改进落后的燃煤方式,使燃烧效率提高,尽量使用无污染或少污染的能源,采取区域集中供热、改变千家万户的小烟囱的状况,通过遏制污染源和进行创新污染控制技术等手段创建无烟控制区。调整工业布局,根据大气自净规律,科学有效的利用大气环境容量:加强遏制污染源,限制污染物的排放量;提倡公共交通,推广新型能源汽车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量;城市规划过程中要严格执行规划一支笔,建设一张图的原则,各部门在敷设管线时要一次到位,否则不允许破路施工,以避免“天天挖沟”现象发生。

(三)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

由于水污染污染原因较多,污染范围广,因此污染治理难度大。这就需要进行整体的综合考虑。改革落后的生产方法,加强对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治理,使用污水处理系统,减少污水排放。以达到有效保护水资源的目的。

(四)垃圾本身是放错位置的资源

垃圾处理可分为四个层次,首先是尽可能进行分类回收利用;其次是尽可能对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进行堆肥处理;再次是尽可能对可燃物进行焚烧处理;最后是对不能进行其他处理的垃圾进行填埋处理。城市垃圾处理设施属厌恶性项目,选址在建成区经常遭到居民强烈反对甚至上访,且与其他市政设施相比,城市垃圾处理设施具有占地面积大、防护距离要求远的特点,城市规划必须与环境卫生规划同步进行,环卫设施规划中对垃圾产生后的收集、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改造与新建的关系。

(五)噪声污染防治规划措施

城市噪声污染防治规划措施主要包括:a. 合理划分城市区域声环境功能区;b.建设城市绿色生态廊道和生态隔离带,利用城市园林绿化生态系统削减噪声污染;c.控制交通噪声污染,交通干线与建筑物规划合理的防噪声距离,穿越居民区路段采取隔声屏障、绿化隔离带、降噪路面或交通控制等降噪措施;d.合理安排城市用地布局,各类功能区域合理布置,互不干扰,加强工业、商业、运输业及社会生活噪声污染控制。

(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城乡可持续发展

要准确的把握城乡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旨,重点是要了解城乡生态环境本身的特点。首先城乡的生态环境建设都是人工培植的绿树和花草,与自然环境下生长的植被不同。城乡里的绿化对于自然环境的改造只是一小部分。防治水土流失靠的是树木的根系紧抓土壤,还可以防风沙。但是在城乡规划中,城市里是不方便种植参天大树的,通常人们都会选择柳树、松树来替代,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美化了环境,实际的保护生态环境的效果却不显著。其次城乡主要是人们的密集区,是人类生活的主要场所,因此大量的垃圾就会产生。尤其是塑料袋、塑料瓶、还有各类化学药品,无法在空气中自己降解,都会严重的危害城乡的生态环境。如今政府提倡垃圾废物分类处理,政策很好,但是实施起来难度依然很大。甚至很多老百姓根本分不清哪些是可回收再利用的,哪些是一直都以扔掉的,导致了多功能垃圾桶不能有效的发挥自身的功能。因此城市规划中的生态环境建设基本上只能改变表面的环境,深层次上还需要人们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公共来完善城乡规划中的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城乡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

生态环境与人类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过度的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就会危害我们自身,更甚者阻碍社会的发展。因此,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只有做到了城市环境保护和城市经济的协调发展,城市规划建设水平才能得到有效提高,建设工作才能更上一层楼,实现城市及城市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时军.城乡规划法对城市环境保护的促进作用[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60-64.

篇7

“20世纪前,这里曾是一片海湾,后来成吨的垃圾灌入海水中,逐渐把海湾夷为平地。到20世纪80年代,这里已变成了船坞,大批技术工人涌入西港。尔后,SABB汽车公司在这里大兴土木,盖起了汽车组装车间。在十来年的时间里,这里一直都是瑞典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根据马尔默环境部门负责人皮尔・阿恩・尼尔森的介绍,直到1996年之前,与丹麦哥本哈根隔海相望的西港,还未显露出半点生态友好示范区的潜质。然而,一场危机开始让马尔默人重新思考他们的未来。“工厂关闭,厂房被废弃,大批工人失业,我们不得不采取行动,改变最糟糕的现状。”建立生态环保居住区,成了拯救满目疮痍的废旧工业区的一剂良药。如今,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西港新城已经彻底告别了废弃工业基地的旧身份,以瑞典第一个生态友好示范区的雄姿矗立在世人面前。

垃圾也是宝

风能、太阳能、自行车,在西港,你能找到一切和生态城有关的元素。不过,在当地人心目中,更让他们引以为豪的是这里发达的垃圾处理方式。就在西港最早建成的生态社区“Bo01”(瑞典语中意为生活在2001年)中心的一处庭院里,竖立着几根粗大的绿色钢管。这些钢管既不能收集雨水,也不能运输天然气,而是神奇的垃圾分类管道。

这里的居民都会按照垃圾分类的原则,在倾倒之前,花时间把生活垃圾分为有机垃圾、可燃垃圾。“砰”的一声,只见居住在“Bo01”的家庭主妇,娴熟地把垃圾扔进了其中的一根管道。在垃圾投掷完毕的那一刻,管道封口立刻自动关闭。在真空的压力之下,这包垃圾沿着管壁,在复杂的垃圾管道网络中几度迂回,最后流入郊外的垃圾储藏罐。经过专业处理,罐内的垃圾就会变成发电场、生物燃气公司的新鲜原料。

抛掷有机垃圾的过程要复杂一些,只见这个家庭妇女从钱包中掏出一把小钥匙,用它打开了另一根绿色的管道,这才把有机垃圾扔进管道――这是马尔默人的发明。有机垃圾和可燃垃圾的处理方式不太相同,主要是靠碾压、粉碎、发酵,然后直接输送到生物燃气生产线上。当地人回忆说,在早期的有机垃圾管道并没有锁,很多马大哈把可燃垃圾混在有机垃圾中,结果,有机垃圾利用率并不如预想中那么高。

为了解决垃圾精确分类的问题,马尔默环境局没有少费心思。有专家去调查,提出了一个简单至极的解决方法――在有机垃圾的输送管道上加一把锁,如果谁想扔有机垃圾,必须拿钥匙开锁。尼尔森说:“这就等于告诉人们,扔有机垃圾之前,你必须想清楚,你手中的垃圾到底是不是有机的。”果然,一把小锁解决了一个大麻烦,结果有机垃圾的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

而现在,很多人的厨房里就安装了一个有机垃圾的专用通道。厨房里的土豆皮、吃不完的剩菜直接进入管道,经过碾压装置变成流质,顺着管道直接流入生物燃气加工厂里。

不过,包括西港在内的马尔默,还有一个因垃圾而形成的奇观。每逢休息日,马尔默人会自觉地带上无法降解的废玻璃、建筑垃圾,驱车前往郊外的垃圾处理厂。此时,马尔默市内的街头异常安静,而通往垃圾处理厂的公路却会出现难得的堵塞。

身披“太阳能”的建筑

另一个最能表现马尔默人在生态建设方面悟性的,莫过于他们的建筑设计。在公寓的墙面上,往往贴附着一块巨大的太阳能转化装置。尼尔森介绍说:“这与我们在农村使用的架在房顶的太阳能设备不同,它被安装在朝阳的一面,紧贴墙体,整个一面墙都是太阳能装置,既可以发电,也可以为整个四层楼的用户供应热水。”这种装置虽然规模可观,但是经过设计师线条简化的处理,并不突兀,看起来与房子十分协调。尼尔森说:“就拿“Bo01”的例子来说,加上潮汐能、风能、地热能,新能源已经完全能够满足这里1000户居民的用电量。”

雨水导流明渠

篇8

关键字:建筑垃圾 节能减排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 处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随着建筑的需要量的不断增加,我国每年的新建量增加,导致了建设土地的紧缺,土地的供应不足,直接使房地产业的发展停滞不前,解决的办法就是对无法使用的老建筑进行拆迁,甚至占用耕地,以弥补土地的不足。在这个过程中,新建项目和拆迁项目产生了数量不可小觑的建筑垃圾,据统计每年我国可产生数亿吨的建筑垃圾,约占城市垃圾的30%~40%。而且,由于建筑的室内温度过高等问题,使空调等制冷设备的使用泛滥,造成了环境污染和气候异常等问题。面对这一现状,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建筑走向绿色之路,是现在国内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2.目前国内建设的发展现状

2.1 建筑垃圾的处理

建筑垃圾就是指在建设施工过程中或对建筑物进行拆迁或装修中各种材料产生的的废料,包括钢筋、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木材、砂浆、渣土和防水保温材料等固体废弃物和包装材料等废弃物。面对这么多建筑垃圾,国内的主要做法比较单一,只是把金属物类回收,而把剩下的绝大部分未处理的做填埋处理或就地堆放,回收利用率很低,而相比较其他国家,回收率远远高于我国,特别是德国,回收率达到了87%,这就意味着大大减少了垃圾的闲置。

2.2建筑的节能减排

现代建筑的能耗一直是建筑界关注的焦点,如何对建筑进行节能减排成为一个困扰已久的问题,这其中主要的问题包括以下几点:1、如何选用合理的建筑结构给建筑“瘦身”,使其通风效果达到最佳;2,、选用何种砌筑材料和墙体材料来调整室内的温度,使其达到理想的冬暖夏凉,而减少空调等制冷设备的使用。3、如何选用屋盖类型来减少热量的采集和达到一定的采光目的。

2.3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指的就是建筑在全寿命周期充分利用资源,合理利用资源达到节能减排,减少对环境污染的建筑。尽管目前已有对太阳能的使用,但绝大多数只是停留在太阳能热水器或灯之类的,实际上并没有与建筑本身融为一体配套使用,另外,对于建筑密集的城市,建筑物把周边的绿化远远不够,这就对城市的空气污染更为明显,并加剧城市的热岛效应。除此之外,绿色建筑也包含另外一层意思,即可持续发展建筑,面对这一问题是一个挑战,比如,我国国内现在使用的外墙保温绝热材料主要有膨胀聚苯板(EPS板)、挤塑聚苯板(XPS板)、聚氨酯、胶粉聚苯颗粒、膨胀珍珠岩、海泡石、泡沫玻璃、岩棉等,这些材料在生产过程中多多少少都对环境造成污染

3引导建筑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处理对策

3.1建筑垃圾除了采用传统的填埋之外,还可进行回收后筛选分类,用于生产再生循环骨料,从而代替天然材料;其次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采用矿山回填和垃圾场的建设,并且政府参与其中加以指导和规划;另外,政府应该出台政策,成立专门的机构来管理,鼓励建筑废料回收循环利用企业的新起和发展,学习国外的建筑垃圾处理经验和技术,鼓励科研等来带动多方面的发展前景的经济。

3.2为了减少建筑在各方面的损耗和浪费,在结构上多采用混合结构,以改善大室内的通风;砌筑材料可适当选用多孔空心砖等进行砌筑,用以调节室内空气湿度;对于外墙保温绝热材料,由于国外已有纸纤维素墙体保温材料的使用,但由于地区不同,使用受限,结合我国情况,可采用植物纤维墙体保温材料;对于屋盖,可以一改传统的方式,采用倒置式屋面,即将保温层放在防水层之上,这样既保证了隔热效果,而且还避免了防水层由于长时间暴晒而引起的老化。

3.3对于绿色建筑,国内普及程度还很低,利用太阳能与建筑结合,比如屋盖上和非采光窗玻璃等可设置太阳能电板,以供应室内小部分用电;在屋顶设置空中花园或屋顶蓄水,以达到绿化和降低房屋室内温度目的;应采用循环或人造材料建设和装修,比如人造木材,防火防潮都比原生木材优,减少了原生木材的损耗,而且还美观。对外墙装饰材料优先采用对环境无害的材料,提倡采用涂料,环保安全,粉刷翻新操作简便,而且种类齐全;还有一点也是极为重要的是土地的使用,不能光以牺牲农业用地或破坏生态植被来用于建设,推广绿色建筑的目的就是为了可持续发展,应该把目光聚焦于破旧建筑的拆迁和城市烂尾楼的用地上,由于创建绿色建筑的前期投入较高,政府应该加大扶持力度,重点把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建筑业的发展在于长远之计,当下要做好的就是如何使绿色建筑发展起来!

4.结论

综上所诉,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解决建设过程中结构、材料的选择,解决建筑的空间安排,合理绿化,优先选用空中花园模式,处理好建设完成后建筑垃圾的问题,多学习国外的经验和技术,重点是国家要加大对建筑行业的管理和规范,出台政策和加大投入扶持建筑行业走向可持续发展,支持新兴的建筑垃圾回收循环企业的发展,鼓励创新,这才能引导建筑行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5参考文献

[1] 宋斌. 绿色建筑进行时[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15)

[2] 隋玉武. 德国建筑垃圾高回收率原因简析[J].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2010(12)

[3] 刘超,徐小朝,张莉. 对于建筑垃圾处理现状的思考及建议[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7(32)

篇9

关键词 餐厨垃圾 治理 产业 机遇 挑战

中图分类号:X799.3 文献标识码:A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的新特征。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目的,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而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保力度是实现“两型”社会目标的重要支持。随着科学发展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理念的深入人心,我国的餐厨垃圾治理问题日益为社会所关注,开始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未来3—5年将会进入集中发展期的严肃课题之一。

通常意义上所讲的餐厨垃圾属于居民生活垃圾的组成部分。餐厨垃圾以其所含成分及处理方法上的不同,主要区分为两部分:厨余和泔脚。厨余指的是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残余;泔脚则指的是饮食消费后的食物残余。从一般意义上讲,餐厨垃圾治理的任务遍及城乡每个有人群居住的地方。但是,由于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镇人口密度在不断加大,并仍处在继续增长的趋势中,这就使得餐厨垃圾治理问题在城镇显得尤为突出,所以目前餐厨垃圾治理的重点在城镇。

一、我国城镇餐厨垃圾现状及危害

依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人口统计最新数据显示,全国大陆总人口(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为13473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69079万人,占总人口的51.27%;如果以城镇人口每人每天产生餐厨垃圾0.1kg计算,2011年末全国城镇人口每天产生餐厨垃圾6.9万吨,全年产生餐厨垃圾449万吨。若按照我国城镇化率到2020年达到60%的发展预计,届时城镇人口将达到8亿,那么每天产生的餐厨垃圾将达到8万吨,全国城镇年产生餐厨垃圾约合2920万吨。

大量产生与存在的餐厨垃圾,不仅严重地影响着城市的人居环境,极大降低了人们的生活卫生水平,而且阻碍了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更重要的是造成了人与环境之间循环污染恶性链条的形成,带来了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隐患,也影响了和谐社会的建设。基于此,城镇餐厨垃圾治理已成为当务之急,而发展我国餐厨垃圾治理产业也成为应时应运之所需。

二、“十二五”期间餐厨垃圾治理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一)产业发展所依赖的社会基础初步形成。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带来了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相应的不断提高。环境、健康、卫生、食品安全等关乎生活质量、生存环境的词汇已成为当下社会流行的热词,生态文明观念也随之走进当代中国人关注发展的视野。生态文明追求的是人类对客观规律的遵循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人与自然界、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良性互动的状态。它虽然是一个1995年才由美国的罗依.莫里斯首次提出的年轻概念,但是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生态文明思想却并不少见,以“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为代表的朴素的生态文明思想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具特色的内容。

在一系列包括“地沟油”、“垃圾猪”等在内的食品安全事件连续曝光后,不仅社会对现代生态文明的认识从理论走到了现实,而且蕴含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明思想也重新觉醒,于是餐厨垃圾治理的迫切性日益凸显并成为民心之所系。这表明社会范围内生态文明观念的树立与日益普及,也意味着社会范围内解决餐厨垃圾治理问题的时机已然到来,昭示着餐厨垃圾治理产业发展所依赖的社会基础初步形成。

(二)产业发展日益受到中央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虽然社会的普遍关注给餐厨垃圾治理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基础,但中央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却是有效解决问题、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

自1995年中央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后,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又进一步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在这一发展理念的指导下,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则明确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目标,在全社会倡导科学发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十七大再次严肃指出了我国“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不足,也再次重申了“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强调了“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并提出了“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的目标要求。上述发展战略的制定、发展理念的提出、发展目标的明确,都为餐厨垃圾治理产业的发展营造了最为有力的宏观政策环境。

在中央对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发展与建设做了清晰的规划后,国务院进一步对“两型社会”建设、循环经济发展等领域提出了明确的发展要求和方向。就餐厨垃圾治理问题的解决,国务院明确提出了必须从制定有关政策法规、加强管理、统筹规划、培育垃圾治理产业等方面进行综合治理的要求,并且提出了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三化”治理方向,而且“餐厨废弃物”也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首次出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治理要求和治理方向的明确,将促使我国的餐厨垃圾治理由单纯治理阶段进入综合治理阶段,餐厨垃圾治理产业由初级的低水平粗放式发展阶段进入以科技为主导、更加环保的高层次发展阶段。

(三)产业发展的制度体系正在逐步完善。

自2005年始,餐厨垃圾治理产业发展的相关制度体系开始建立。这一年,国家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国务院了《国务院关于做好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2007年,建设部颁布了《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和《建设部关于公布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的通知》。

2010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其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已被作为第六篇《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独立阐述的两章。这两章中,明确提出了“建立健全垃圾分类回收制度,完善分类回收、密闭运输、集中处理体系,推进餐厨废弃物等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等具体要求。

2011年4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了我国生活垃圾处理的“十二五”目标和方向。《通知》中提出了到2015年所要达到的一系列具体目标要求。其中包括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生活垃圾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以及全国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的目标;提出了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比例达到30%以及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达到50%的目标;提出了每个省(区)建成一个以上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的要求;同时还提出了50%的设区城市初步实现餐厨垃圾分类收运处理等方面的要求。

2011年8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住建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同意北京市朝阳区等33个城市(区)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实施方案并确定为试点城市(区)的通知》,正式批准33个城市作为首批餐厨垃圾试点城市进行餐厨垃圾治理的探索。并且为引导社会资金的投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还印发了《关于印发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了利用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餐厨垃圾治理试点工作的具体部署,安排6.3亿元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对33个试点城市(区)给予支持。在《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十二五”规划中,也提出要在“十二五”期间,全国建设餐厨垃圾处理设施240座,处理规模3.0万吨/日。并强调开展分类试点的城市以及人均GDP达到6000美元以上的城市都要开展垃圾分类工作。

这些相继颁布实施的法律法规,不仅使我国在餐厨垃圾综合治理领域中的目标和措施得到初步具体化,也使我国城镇餐厨垃圾治理的制度体系走向完善。到目前为止,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上述法律法规和条例,各省市相关法规也都在酝酿出台和进一步完善的进程中。

(四)产业发展的保障手段开始引入重点。

强有力的保障手段是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必需。在餐厨垃圾治理产业发展之初,国家同样引入了重典来保障和规范其发展。2012年2月,为确保严惩“地沟油”犯罪的实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下发《关于严惩“地沟油”犯罪的通知》,要求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依法严惩“地沟油”犯罪活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对于从事“地沟油”犯罪活动者最高可判死刑。既体现了国家在保障食品安全、打击犯罪活动方面的决心,也彰显了以重典来维护产业发展的正常秩序、保障治理有序进行的思路。

三、“十二五”期间餐厨垃圾治理产业面对的挑战

餐厨垃圾治理产业虽然发展时机已经凸显,产业本身也始见雏形,但是却远未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较为系统完善的产业体系。产业发展还面临着诸多严峻且长期的挑战。

(一)产业发展所需的文化要素尚不成熟。

餐厨垃圾治理产业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和持续支持。社会的参与和支持,首先体现在主动意识与自觉行为上。当前,尽管产业发展的必要性、必然性已被社会认可,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社会成员文化素质普遍偏低、长期形成的传统饮食观念与习惯的影响以及社会责任意识较欠缺等诸多原因,所以短时间内社会还难以形成推动餐厨垃圾治理产业健康发展的社会文化氛围,人们传统观念的改变以及相应文明行为的养成、责任意识的培育等还需假以时日。比如,当前社会还较为普遍地存在着在餐厨垃圾治理问题认识上的差距;社会还未形成有利于餐厨垃圾减少和回收利用的行为链条,包括日常的垃圾分类行为习惯等;在监督和治理的空白地带,还存在着许多缺少责任约束的不文明行为等等。

(二)产业发展所需的制度要素尚不健全。

完善的制度体系是产业发展成熟的标志,也是产业发展的保障。当前,餐厨垃圾治理产业发展所需的制度体系仅只是雏形,距离完善还很遥远。虽然国家已相继颁布实施了一些法律法规及条例,部分省市也陆续有相关法规条令等制定颁布,但是到目前为止,国家尚未制定出台关于餐厨垃圾治理的专项法规。餐厨垃圾治理问题基本都包含在诸如对环境保护、循环经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等问题的要求中。部分省市所制定的有关法规大多也都属于探索性和预设性的,并非较为成熟的实践经验的总结。所以,目前已有的制度体系尚不能够有效推动产业的有序发展,所以,逐步、尽快建立健全制度体系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

(三)产业发展所需的激励约束要素尚不具备。

社会的需求、国家的扶持,是该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但是,产业的出现归根结底还是社会分工细化的结果,所以产业必须在市场运作中来加以发展与完善。因此,遵循市场规则构建产业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当属必然。激励约束机制是激励与约束的相结合,以激励来调动各方积极性,以约束来强化各方的社会责任,这两者相辅相成,在产业发展中缺一不可。而激励约束机制的构建,关键要解决五个问题,那就是:激励约束的主体、激励约束的对象、激励约束的方法、激励约束的方向以及激励约束的条件。目前,激励约束主体体系未构建、激励约束对象不明确、有效的激励约束方法没有建立、激励约束的方向不清晰、激励约束的条件也不充分,表明该产业发展所需要的激励约束要素尚不具备。

(四)产业发展所需的部分生产要素尚不到位。

产业发展目前存在着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总体不到位状态。由于资金短缺,特别是起步资金不足,国家的扶持资金没有完全落实到位,产业发展起步较为困难。技术水平也总体落后,我国传统的生活垃圾处理普遍采用填埋处理方法,这一方法技术含量较低,属于粗放式治理,既不适合中国土地资源紧缺的基本国情和环保要求,也不利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由于我国未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制度,导致垃圾成分比较复杂,所以,完全采用国外垃圾处理技术与工艺,对于我国的餐厨垃圾治理并不完全合适,还需要依据实际情况进行改造。因此,现有技术工艺不足以支撑“三化”目标的实现。人才队伍也较单薄,产业发展所需的各类各层次专业技术及管理人才较为缺乏,在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上面临的压力同样很大。清华大学施一公教授曾说过:“中国社会已经到了必须向低能耗、低污染、高技术、智力密集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关口,这种转变最重要的保障就是世界一流的科学技术人才。”

综上所述,餐厨垃圾治理产业在“十二五”期间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动力与压力同在的形势。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是必然的选择。就当前而言,应就诸如如何构建产业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如何完善产业发展的制度体系、如何促进产业发展的社会文化氛围形成、如何提升产业发展的生产要素水平等进行重点思考与解决,以此更好地推动餐厨垃圾治理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篇10

[关键词]城市垃圾;污水;财经;对策

[中图分类号 ] F205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2)11-0094-04

一、河北省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资金来源与运用现状

自2002年国家计委、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关于推进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的意见》以来,各地积极推进城市污水垃圾产业化、市场化的进程,河北省政府及相关部门也在2008年先后了《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河北省城市污水处理费收费管理办法》、《河北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收费管理办法》、《河北省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省级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大力推进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为城市污水垃圾处理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根据河北省财政厅、物价局、环保局、建设厅先后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污水处理费征收管理工作的通知》和《河北省征收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实施办法》,河北省各市目前均已开征污水、垃圾处理费。

按照河北省污水处理费收费管理办法规定,自2008年1月1日起至2012年12月31日,河北省城市污水处理费标准调整为:按用水量计算,居民用水调整为0.80元/m3,非居民用水调整为1.00元/m3(含排水设施有偿使用费);按排水量计征的,排水量按用水量的85%计算;对持有国家定期抚恤补助的优抚户、持有特困证的特困户及持有低保证的低保户的居民城市污水处理费,仍执行原0.60元/m3。以保定市为例,生活污水收费标准为0.85元/m3。①

按照河北省征收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实施办法,各地也出台了本地的垃圾收费标准,以保定市为例:在个人交纳部分,市区常住人口为3元/户,暂住人口为2元/人;单位交纳部分,单位在职职工为1元/人,各级各类学校(按在籍生数)为0.2元/人;经营者交纳部分,宾馆、酒店、医院等为1元/床,农贸、集贸市场为1.5元/摊,休闲娱乐场所为0.3元/m2,商业零售企业为0.2元/m2,餐饮业为0.4元/m2,出租车、公交车为1元/车,客运车辆为2元/车。以上收费标准均以月为单位,企业停产、半停产及学校放假期间免征费用。②

河北省一系列收费和资金管理办法的出台,较大地提高了河北省的污水垃圾处理能力。到2009年,河北省共建成污水集中处理厂161座,形成污水处理能力753.2万m3/日,城市(含县城)污水处理率达75%以上;共建成垃圾无害化处理场72座,形成垃圾处理能力26,196吨/日,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65%以上。③

二、河北省城市污水垃圾处理的财经政策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城市污水垃圾处理方面采取了诸多措施以保障其资金之需,但仍有一些不尽人意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现行排污收费政策仍存在一定缺陷

自2008年河北省推进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以来,现行收费政策产生了积极效应,但仍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现象。

首先,排污收费存在实际的困难。例如,某常住居民有两套住房,只居住一处,另一处出租给外来人口,那么,到底是按两户居民标准收费,还是一处按常住居民标准,一处按外来人口,此标准由谁来掌握,信息由谁来提供,征收由谁来执行,都缺乏具体有效的措施。

其次,单因子收费不尽合理。例如,非居民用水调整为1.00元,排水量按用水量的85%计算,没有考虑水的具体用途与处理成本的差异。

第三,部分排污费为浓度收费。例如,根据省物价局、财政厅关于调整排污费征收标准的通知,我省废气SO2征收标准由2008年的每污染当量0.96元调整为2009年的1.20元。

最后,收费标准差强人意。某些收费标准没有综合考虑本地的经济水平和居民的承受能力,强行推出。例如保定市居民个人交纳的费用与石家庄、承德、衡水、张家口等市持平或略高外,宾馆、酒店、医院、娱乐场所等交纳的费用均大大低于其他城市水平,这与保定人均GDP在全省的排位是不相称的。

(二)资金来源途径较为单一,费用收缴率较低

尽管河北省在推进垃圾污水处理市场化的进程有了较大进展,但资金来源渠道主要依靠行政收费和财政拨款两种方式,与先进省份相比,在利用外资、民间资本等方面还有欠缺,与国际上先进国家的做法差距更大。

虽然垃圾处理费开征面不断加大,但费用收缴率较低。到2009年底,河北省143个市县已全部开征污水处理费和垃圾处理费(以下并称为“两费”),但其中110个市县污水处理费收缴率不足90%;118个市县垃圾处理费收缴率达不到80%,其中,污水收费标准达到0.8元/m3的为141个,垃圾收费标准达3元/月/人的137个。然而,两费的收缴率明显偏低:污水处理费收缴率达到90%以上的仅占23.1%,垃圾处理费收缴率达到80%以上的仅占17.5%。④

在开征面受限、费用收缴率低、总量不足的情况下,想要完全实现污水垃圾处理的“三化”(即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主体企业化、运行管理市场化)是有较大难度的。

(三)资金合理使用缺乏监管

据报道,2010年年底,国家下达河北省监测和执法业务用房第一批资金,支持了12个监测执法业务用房项目。2011年5月,环保部来检查项目进展,结果并不理想,有6个县的项目仍未动工。争取到了资金支持,但不能及时使用,不仅会影响项目的实施效果,也会影响今后河北省资金的申请。二是安全。2010年年底,河北省环保厅通过对“十一五”期间省属直收电厂检查,发现某些项目擅自变更实施方案、改变项目规模。⑤

另外,就是资金使用安全的问题。每类资金都有相应的用途及管理规定,必须对资金的使用加强管理,做到专款专用,杜绝“截、挪、卡、留”等现象。同时,要根据国务院《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之规定,对于违反资金使用管理规定的,追究相应法律的责任。在违法使用环保资金方面,尽管河北省没有此类相关报导,但周边省份的情况应该引以为鉴。(2010年1月25 日[焦点访谈]排污费竟成“人头费”: 河南省审计厅在审计中发现,河南省平顶山市的六个区县环保局挪用排污费1,000多万,用来养超编人员。)

(四)投融资体制有待健全

首先,投资、融资缺乏市场氛围。目前,社会资本进入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行业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监管部门责权利不明确,国家对于某些融资方式限制过严,从而导致融资渠道狭窄,投资风险加大,进而制约了该行业的发展。

其次,投资运营主体发育尚不成熟。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行业内仍然以国有资本为主,缺乏优秀的民间资本主体。在吸收社会资金方面捉襟见肘,除了政府政策性贷款之外,金融行业的资金来源渠道匮乏。部分进入污水垃圾处理行业的经济实体由于不具备上市资格,也是“告贷无门”。

(五)中央和地方相关的财政税收支持政策较少

首先,现行税收政策的激励机制较弱。尽管我国几次税制改革在节能减排方面有了一定成效,但现行资源税、消费税、车船税等税种在调节节能降耗方面仍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通过税式支出对节能节水调节的力度较弱,在鼓励污水垃圾处理设备的研发与技术推广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较少等。

其次,现行财政体制存在缺陷。主要表现在污水垃圾处理中政府事权与市场事权界定不清,中央与地方财权与事权配置不合理,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权与事权划分不合理,事权与财权配置不合理,这些将影响地方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对污水垃圾处理产生制约。

第三,现行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尽管转移支付形式较多,相互之间却缺乏统一的协调机制,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尚不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缺乏相应的法律保证、现行转移支付制度未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由此造成对于污水垃圾处理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资金保证发生困难的现象就在所难免。

三、河北省城市污水垃圾处理的财经政策对策

(一)改革收费办法

首先,确定适度的收费标准。污水垃圾处理处理属于公益事业,完全产业化、市场化是不合时宜的,要区分对待:对于居民的污水垃圾收费采用适度收费,处理费用不足的剩余部分由财政补贴,对于经营单位采用“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积极推进市场化程度,按效益高低确定收费标准。

其次,改进现行计费办法。现行计费办法过于单一,不能很好地体现量能负担原则,可以尝试按户籍人口法、水系数法、住房面积法综合测算,由于上述各种方法各有优缺点,所以采用户籍人口、用水量、住房面积加权计算的方法,可以矫正某一方法的不足。

第三,使用多种收费方式。河北省物价局、建设厅冀价(2008)26号文件规定,对居民和城市暂住人员收取的城市垃圾处理费可委托服务机构(供水、供电、燃气),居委会或物业单位代收。⑥当然,规定虽然很明确,但在实际执行中部门之间难以协调,为从根本上解决收费难的问题,需要国家和地方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同时,妥善选择污水、垃圾处理费的征收载体,努力提高费用征缴率。有条件的城市可考虑设立公用事业收费联合服务机构,负责城市水、电、煤气、有线电视、垃圾处理费等公用事业的收费业务,方便用户缴费,并通过电子信息手段,实行收费、结算联网,逐步实现公用事业收费“一卡通”,以此从根本上解决收费成本过高和生活垃圾处理资金不足问题,确保生活垃圾处理产生化工作健康发展。

(二)有效降低污水垃圾的处置成本

首先,大力提倡垃圾分类回收。采取多种奖励或补贴措施鼓励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加强公众意识的引导,提高污水、垃圾处理收费的社会认同。当然,也不排除采用经济处罚的办法,使居民养成良好的习惯。例如,日前《杭州市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已经原则通过,如果不按规定进行垃圾分类,且拒不改正的,对个人处以每次50元罚款,对单位处以500元/m3罚款。⑦

其次,有效提高垃圾处理技术。由简单填埋发展为多种处理技术并举,根据财政水平和支付能力,鼓励地方建立垃圾焚烧发电、堆肥、沼气技术,以抵减部分处置成本,提高污水垃圾回收效率。

(三)拓宽融资渠道

首先,采用多种投资经营模式。要大力推进污水和垃圾处理特许经营、市场化和产业化进程,通过对传统行业企业的产权收购而进入污水、垃圾处理产业的主战场。以资本为纽带,实现现有国有行业企业主体本身的产权多元化,从体制和机制上激活传统的行业主力。通过合资、合作、BOT(即“建设—经营—转让”模式) 、TOT(即“移交—经营—移交”模式)等多种方式,广泛吸纳社会各种经济成份资金及外资,积极搭建各种投资洽谈会、招商会,成立城市建设投资公司或市政公用事业资产运营公司等平台,做好污水和垃圾处理项目招商引资工作。利用社会资本的金融优势、机制优势,协同传统污水、垃圾行业主体的经验优势,快速提升和壮大竞争主体实力,优化行业的产业结构,有效支撑市场化的投资与运营。

其次,盘活存量国有资产。通过政府几十年来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行业的投资,已经积累了可观的资产。这些资产通过产权出让形式收回资金后,可以将资金进一步投入到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中不能市场化的领域。

第三,积极争取国家资金。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进,国家高度重视节能减排的工作,尤其是污水和垃圾处理问题。因此,应利用国家发改委、住房城乡建设部每年都组织申报年度中央预算内投资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备选项目,积极争取河北省未列入国家相关规划的污水和垃圾处理项目纳入国家计划,取得更多的国家资金支持。

最后,努力争取国际贷款。各地在项目建设中争取商业银行贷款的同时,要充分利用国际金融组织优惠贷款和外国政府赠款,争取取得更多支持。县级市和县城项目要进行“打捆”,积极争取外国政府贷款和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加快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四)加强资金监管,确保资金使用效益

首先,对资金使用要实行全程监管。从污水垃圾处理资金拨付到工程建设的竣工验收,要全程跟踪资金的流向和使用情况,建立资金使用台账,做到时时监控,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保证资金使用效果。

其次,建立奖惩机制。污水垃圾处理资金申请及使用要和项目实施结果挂钩。对于项目实施达不到预期效果、实际总投资与预算投资差别较大或者擅自改变实施方案施工的,与此后的资金申请挂钩,不再支持或者限制申报。对于资金使用与项目实施中出现违法行为的,按有关规定对相关人员追究相应责任。

第三,建立一系列项目管理制度。从污水垃圾处理的项目报告制度、项目检查制度、项目资金验收制度到项目绩效管理制度,应逐步建立健全,以保证资金的安全有效运用。

(五)加大财税调节力度

1. 理顺现行地方财权财力分配关系,加大地方财力支持力度

首先,克服现行财政体制不足,先行一步调整地方的财权财力分配政策,处理好省级与市级、市级与县级在城市污水垃圾处理的财力分配比例问题。

其次,增加省级专项补助资金。尽管每年省政府都安排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工程建设专项补助资金,但仍不足以弥补该项目的资金缺口,今后应继续加大投资力度,用于未列入国家相关规划的污水和垃圾处理项目建设资金补助。

第三,加大市县级地方财政投入。在争取国家、省级相关项目资金的同时,各市、县(市)财政不能做“铁公鸡”,也要落实项目建设的配套资金。在地方能够行使的税收法规制定和征收的权利范围内,发挥城市维护建设税等地方税收在城市污水垃圾处理方面的调节作用,保证城市建设维护税等部分地方财政资金用于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第四,全面实行财政补贴由直补改为以奖代补。采用“以奖代补”的方式支持地方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传统“批项目”的方式相比,更加有利于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在资金使用过程中,通过财政监管机构随时对其进行监督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和处理,并作为下一年度安排资金时的参考因素,这样有助于建立项目单位自觉加强资金监管的内在约束和激励机制,加快推进污水处理产业化进程。

第五,污水垃圾处理设备投资实行“拨改贷”。 传统的污水垃圾处理设备投资由国家预算无偿拨款,缺乏经济效益,为加强建设单位的经济责任制,提高投资收益,国家可以继续推行“拨改贷”。

2. 大力强化税式支出

首先,采用一系列的税收优惠措施以促进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在坚持执行国家和省已经确定的营业税、增值税等方面减免政策的基础上,扩大减免方式和内容,如定期税收减免、减免固定资产税再加一定比例的减免、普遍退税加特别退税、在原有折旧率的基础上再增加比例不等的特别折旧率等等。这些措施将有力地调动企业对环保设备进行投资的积极性。

3. 积极推进环境保护税的开征

在环境污染、能源危机,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等情形下,如何治理环境、做到节能环保,已不再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事情。因此,在众多国家如美国、瑞典、日本、韩国等相继开征环境保护税的今天,我们可以借鉴其经验,适时开征环境保护税,建立以环境保护税为模式的绿色税收体系,不仅是大势所趋,而且是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

在完善我国绿色税收体系的过程中,选择适当的体系模式,是保证贯彻“税收中性”原则,有力发挥其保护资源环境功能的关键所在。在国际上,绿色税收体系的模式不外乎有三种,即:独立型绿色税收体系模式、融入型绿色税收体系模式和税费共存型绿色税收体系模式。从总体上看,三种模式各有利弊。因此,在选择具体模式时必须考虑以下因素:①模式的选择应保持原有宏观总体税负稳定;②模式的选择不能降低经济主体的竞争力,尤其是国际竞争力;③模式的选择不能使低收入者的利益受到侵害;最后,模式的选择应充分考虑我国现阶段税制改革的背景。

由此可见,我国绿色税收体系的模式要受到当前社会经济条件及税收体系的制约。该体系模式的选择一定要立足我国国情,在目前处于“税费共存”型绿色税收体系模式的情况下,近期内的体系改革宜采取温和的融入型模式,待将来条件成熟后再选择独立型模式,从而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分步骤、分层次、遵循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绿色税收体系,最终形成“一主两辅、多税互补”的绿色税收体系。这里的“一主”是指以环境保护税为主,“两辅”是指以资源税和消费税为辅,“多税互补”是指在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多个税种中贯彻绿色环保理念。

(六)财政、税收、环保部门建立的联动机制

财政、税收、环保部门建立的联动机制,即:环保监测、收费标准由环保部门制定执行、费用和税款征收由税务部门负责、环保资金的投入由财政部门负责。当然还要谈到如何保证环保部门的办公及人员经费,如何调动该部门积极性的问题。

[注 释]

① 资料来源:。

⑦ 资料来源:http:///society/2/detail_2012_09/16/1 7646374_0.shtml。

[参考文献]

[1]李风伟.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10).

[2]姜海平. 城市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的对策思考[J].经济师,2011,(2).

[3]曹 娜.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价格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4]聂 倩,曹美蓉.从实践层次探讨促进江西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J].企业经济,2010(2).

[5]梁小刚.促进武汉城市圈环境保护的财税政策研究[D].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Financial and Economic Countermeasures of Urban Sewage

and Garbage Treatment in Hebei Province

Zhang Xinmiao1 ,Li Keqiao2

(1.Baod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Baoding 071051,China;2.Hebei University, Baoding 071002,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