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医学知识范文

时间:2024-03-27 16:41: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神经内科医学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神经内科医学知识

篇1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是孕产妇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以输卵管妊娠最常见[1],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常伴腹腔内出血,出血过多可导致失血性休克抢救不及时将危及生命,抢救失血性休克,紧急液体复苏是救治关键[2],2007年12月~2010年12月我们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抢救异位妊娠致失血性休克患者42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2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37岁,孕次2~6次,输卵管峡部妊娠破裂23例,壶腹部妊娠流产10例、破裂7例,间质部妊娠破裂1例,卵巢妊娠破裂1例。血压0~90/0~50mmHg,心率95~130次/分,面色苍白、口渴、四肢厥冷,腹腔内出血量(术后测量)最少1000ml,最多3000ml,本组入院后行外周静脉补液,滴速缓慢不能快速纠正休克,故立即采取中心静脉导管行右颈内静脉置管术。

1.2方法去枕平卧位,常规行心电图、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监测,在肩背部垫一小枕,头转向左侧45°,常规消毒铺巾后,取中路为穿刺点,即锁骨与胸锁乳突肌胸骨头和锁骨头围成的三角形顶点,选用北京天地和协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中心静脉导管(型号MMCVCB1-16-20),长20cm,直径16G,带中空内芯穿刺针针长8cm,导引钢丝长60cm,本组42例中5例开腹术前局麻下穿刺置管,另37例全麻后静脉穿刺置管与开腹手术同时施行,先用5ml注射器试穿,进针与皮肤成30°~45°角,针尖指向同侧,成功后改用穿刺针沿试穿方向进针回抽有血后,可根据穿刺针内压力及血的颜色判断是否为颈内静脉,确定后置入导引钢丝,经导引钢丝置入导管,深度约12~15cm,回抽通畅后,缝于皮肤固定,穿刺点用无菌敷贴固定。

2结果

本组42例,置管时间5~10天,均保留至患者出院拔出。穿破动脉1例, 局部血肿1例,无气胸、淋巴管损伤、感染、导管阻塞及脱出发生。

3讨论

颈内静脉是颈部最粗大的静脉干[3],易于穿刺,输液速度快,可用于手术中或手术后大量输液和输血的病人,宫外妊娠破裂内出血休克,在给予输液输血、吸氧等处理的同时应抓紧手术,只有手术将活动性出血制止,才能有效地抢救休克[4]。本组42例患者因失血性休克而致外周静脉塌陷,仅用普通静脉穿刺针开通静脉输液,无法保证快速输血、补液,及时采取了右侧颈内静脉置管快速补充血容量,结合开腹止血,能有效控制休克,其中37例采用了静脉置管与开腹手术止血同时施行,避免了因静脉置管部位的选择而影响及时开腹手术,为开腹手术赢得了时间。

本组所有病例均以中路为穿刺点,此点可直接触及颈总动脉,穿刺时可避开颈总动脉,另外右侧无胸导管,且右侧胸膜顶较左侧为低,可避免或减少气胸、淋巴管损伤。由于颈内静脉和颈总动脉相距很近,为避免误伤动脉,我们先用细针试穿,确定穿刺的角度和深度,本组误穿动脉1例,则立即拔出穿刺针,按压局部10分钟,局部出现血肿1例,早期予冷敷,24h后予局部热敷,血肿于3天后逐渐消退。

颈内静脉置管可短时间内快速输血、补液、及时用药,在抢救异位妊娠致失血性休克患者中非常实用,结合手术止血治疗原发病,患者短期内可控制休克,住院时间短,置管时间也短。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05

[2] 沈洪.创伤早期液体复苏的利弊.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2,11(2):136-137

[3] 张励才.麻醉解剖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3

篇2

【关键词】留学生;神经内科学;教学;教学模式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国际科技地位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华进行医科专业的学习。由于来华留学生的数量逐年增长,留学生教育逐渐成为一所大学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北京天坛医院作为首都医科大学的附属医院,承担了部分留学生的教学工作。而神经内科是我院的重点科室,如何提高医学留学生的神经内科教学质量,建设有特色的留学生临床教学方法,是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急需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研究对象本研究纳入2011年~2015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带教的来自东南亚及阿拉伯地区的90名留学生。1.2方法研究方法收集留学生的基本信息,民族、语言、文化背景(包括)、既往基础医学学习模式、教材情况,神经内科教学调查问卷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分析。

2结果

东南亚及阿拉伯地区的医学留学生中将英语作为第二语种的有80人(89%),既往学习过中文的有77人(86%),内科成绩优秀者有22人(24%),有的有86人(96%),入学前没有使用过英文教材的有4人(4%)。神经内科教学调查问卷结果显示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语言交流障碍(85%),文化差异(55%),教材问题(70%)及教学模式(60%)。

3讨论

全英语授课是留学生教学的基础,而我国英语教学长期存在的问题是“听、说”能力较弱,不能流利的进行口语交流,尤其进行专业的医学英语的交流更为困难。英语是东南亚和阿拉伯地区大部分留学生的第二语种,其英语发音带有明显的地方口音,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语言沟通的难度。这就对授课教师的英语“听、说”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由于英语不是我国的官方语言,如果让未经专业培训的中国教师从中文授课突然改为英文授课,可能会造成对医学知识表达不够准确。虽然大部分的留学生学习过中文,但对于中文医学知识的掌握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困难。因此加强师资培训,选择合适的带教老师极为重要。我院神经内科是医院的重点科室,其中不乏精通英语的教学人才。主要可以选择两类医师组建教师队伍。一类是曾出国留学深造的专家教授,根据他们擅长的专业知识给予合适的讲题,可以让这些专家在留学生带教中发挥所长。另外一类教师可选择英语口语较好的青年医师。鼓励这些青年任课教师在业余时间多参加留学生的聚会,和留学生共同讨论某一话题,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下与留学生进行语言交流,为保证教学质量打下基础。为了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在自愿报名参加的基础上加大专业培训和选拔力度。积极开展青年医师试讲活动,不断加强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留学生和中国学生相比,在文化背景上有很大不同。如何正确的面对文化差异,是保证留学生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问题。东南亚和阿拉伯地区的民族相对复杂,存在不同的风俗习惯和。授课的老师应尊重留学生的,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和风俗禁忌。对于中国学生来讲准时上课是最起码的要求,而有个别留学生可能因参加宗教祭拜活动而缺课。在充分了解留学生后,可以对不能准时上课的个别情况下采取“提问-自学-回答”的模式完成学习任务。留学生使用的神经内科学教材有HarrisonsNeurologyinClinicalMedicine,ClinicalNeurology,AdamsandVictor’sPrinciplesofNeurology等等。英文版教材与中文版教材在结构安排上有很大差异。由于地区差异、种族不同,某些疾病的发病率不同,因此各种版本的教科书对于疾病描述的侧重点不同,有的英文版教材类似于学术专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有争议的难点需要客观地进行分析讨论,这就对带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在教学前查阅大量相关的文献,课堂上提供一种提纲式的授课框架,抓重点内容,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结合教材和文献作内容补充。再者,随着精准医学的日益发展,人们对于疾病的认识更为深入,无论是英文版教材还是中文教材,在这方面的更新都远远不够,因此我们要带领留学生查阅最新文献,及时做好知识上的更新。神经内科学是从内科学中派生的学科,是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及骨骼肌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该学科研究领域非常广泛,在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许多分支学科。神经系统的详细查体,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这就要求留学生具有扎实的内科查体基本功。另外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常常会合并有很多内科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我们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同时,需要兼顾内科系统的疾病,不能顾此失彼。因此留学生在学习神经内科疾病之前必须有内科学的基础。由于留学生群体本身的特殊性,我们不能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必须要结合留学生特点,创新现有的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1,2]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为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方法是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1969年首创的。这一教学模式强调的是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设计真实性任务,通过学习者的自我探索来解决问题,而不是传统教学中以讲授为主。外国留学生的课堂氛围较为活跃,遇到问题会较为直接的提出,与教师在课堂上有很好的互动,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采用PBL教学模式。例如,在讲述神经系统常见疾病-帕金森病时会提到“震颤”这一症状,“震颤”是帕金森病的典型表现,而特发性震颤的患者也会出现震颤,我们如何根据震颤的特点来鉴别这两种疾病。留学生会带着问题进行学习,通过文献的检索,视频资料的学习会发现震颤有不同的类型。有的患者在休息状态时震颤明显,有的患者在活动中出现震颤。在对“震颤”这一症状的临床表现形式有了初步了解之后,带领留学生在病房见习这两类病人,通过仔细询问病史,神经科查体,使得留学生对于两类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发病特点、临床特点有了进一步的感性认识。之后进行分组讨论,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最后再将所有答案进行汇总分析,总结两类疾病震颤的临床特点。PBL的课堂“形散而神不散”,这一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在PBL课堂上教师能以多种角色融入到病例讨论中[3]。其次,在留学生教学过程中,要使某些抽象的概念形象化、直观化,帮助学生来加强理解和记忆。例如在向留学生讲述锥体外系疾病的一些临床表现时,很难用一些生僻的英语词汇去描述,留学生在理解上很困难。如果我们利用多媒体教学,观看“肌阵挛”与“阵挛”的临床表现,就很容易理解。

篇3

关键词: 实习带教 临床实习 神经内科

教师作为一个教学模范,其一言一行都对学生具有极大影响,所以,选择合适的带教老师十分关键。

首先,学校应建立专门的教学部门,精选带教老师。带教老师要有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可以充分地为学生释难解惑;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积极与学生交流,耐心地为学生讲解疑难问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体贴病人,认真细心,在实习带教过程中严格实行带教制度,言传身教,要先正己身,方可施教于人,做好医学典范;做到放手不放眼,让实习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临床案例,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临床知识。

其次,带教老师在课前应认真做足准备,理清思路,包括本节课的重难点、提前去病房选择典型病例、如何向学生展示诊断手法及用什么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知识点。由于学生前期上过理论课,因此在授课时要力争做到内容简明扼要,概念准确,重点突出,条理清楚,内容丰富,形式生动,有启发性,要使学生对疾病的临床表现有清楚的认识,注重知识点之间的鉴别和联系。课后要积极与学生沟通,及时了解学生遇到的困难,提高教学质量。

此外,带教老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特点,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针对性地指出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不足并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积极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相应地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实现双向互动。在这样的环境下,更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成长为合格的医生。

另外,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信心,带教老师应与时俱进,实现带教形式的多样化,如改变教学形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幻灯、视频、动画、情景模拟化学习、补充式回答法和形象教学法等,灵活生动地讲解枯燥的理论知识;或将理论与临床案例结合讲解,以实际事件为学生讲解知识难点,避免知识的生硬灌输;也可编写顺口溜等帮助学生记忆重难点,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对于学生来说,实习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形成正确的临床思维模式,准确诊断疾病。临床思维是医生面对纷繁复杂的临床症状进行的诊断思考过程,即运用医学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的知识,以患者为中心,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得到的第一手资料,根据患者的症状等多方面信息进行批判性的分析、综合、类比、判断和鉴别的过程。每天病例示教时,带教老师为学生详细讲解该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式,然后布置相似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共同讨论,将课堂与实际结合,采用提问和讨论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既改进了思维方式,又实现了合作共进,引导学生更快地形成临床思维模式。此外,也可开展疑难病例小组讨论会,或者举办与神经内科相关的知识讲座,在学习的同时吸收新的前沿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

神经内科学抽象、复杂,极具科学性,带教老师应根据专业特点,结合教学大纲安排教学内容,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选择典型的依从性好的病例为学生示教。同时注重学生基本功的强化,如问诊技巧的培训,鼓励学生做体格检查并督促课后相互练习,为以后临床工作打下扎实基础。

学生为实习带教中的主体,学生的态度和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门课程是否成功。

在第一堂课上,带教老师就应该为学生打下心理基础,介绍实习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理论学习的区别,强调实习中的实际操作,但同时要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提倡学生主动学习,鼓励学生提问。

此外,实习是一个严谨的事情,学生要注意实习阶段自身的形象和行为,不大声喧哗或聚集在走廊高声谈笑,不随便交谈病人隐私,不说不负责任的话;在与病人交谈时使用礼貌用语,给病人及家属亲切感和温馨感,提升病人对广大医护人员的好感与信心。同时,学生要采用适当的与病人交流的方式,使用文明用语,耐心与病人交流,不说容易引起误会的话语,认真为病人检查,不放过一丝小细节,尊重体谅病人,避免矛盾与摩擦,服务别人的同时学会保护自身利益。

另外,在实习过程中,学生要以学习为主,积极记好学习笔记,加强神经科基础理论的学习,加强神经科基本功的训练。在老师的带领下逐渐掌握临床思维模式,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个问题,以专业人士的角度思考临床案例。总之,要做到巩固理论知识,坚持实践第一,全面占有资料,深入了解病人资料,作全方位思考。

综上,神经内科临床见习教学对于刚开始接触临床的医学生来讲是至关重要的。带教老师课前要充分准备,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与形式,将理论知识应用到病例教学中,令抽象的知识具象化,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及临床带教质量。同时,强调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让学生接受规范化的训练,针对性地进行临床思维能力训练,促进学生成长为合格的临床医生。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要善于学习,向别人学习,向书本学习,主动与老师和同学交流讨论;要善于总结,时常归纳重点,了解自己的不足。学生要意识到自身身份的改变,要以一个社会工作者的姿态迎接每一位病人,注意自身形象,营造温馨和谐的医疗环境。

参考文献:

[1]张艳玲,王英,张映琦,等.病例导入式教学在神经病学教学中的应用[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0,19(1):52.

篇4

1.1研究对象

2012年8月~2014年7月在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帕金森病和运动障碍病专科轮转学习人员共122名,包括专业学位研究生62名,其中男性15名,女性47名;年龄(25.67±1.689)岁;硕士研究生53名,博士研究生9名。专科进修医师60名,其中男性25名,女性35名;年龄(31.21±1.656)岁;本科学历48名,研究生学历12名。

1.2教学方法

进入帕金森病和运动障碍疾病专科轮转学习的人员在进行2周专业实习后,接受专科康复医学教学课程。运动障碍专科康复医学教学课程包括:①与运动障碍病相关康复医学基础知识,包括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训练、康复训练等,2学时;②康复医师结合临床病例教学,2学时;③治疗师操作示教,包括有氧运动、拉伸训练、步态训练、姿势训练动作示教,2学时;④经颅磁刺激基础知识及操作示教,1学时;⑤学生提问解答及操作学习,2学时。

1.3问卷调查

课程开始及结束后,学生需填写课程了解程度及教学效果问卷。问卷共6项,内容如下。1.对康复医学在运动障碍病治疗中应用的认识a.比较了解;b.一般了解;c.不了解2.认为康复医学在运动障碍病治疗中的作用a.比较重要;b.一般重要;c.不重要3.接受运动康复医学教学是否有必要a.比较必要;b.一般必要;c.不必要4.认为哪个部分教学内容最有意义a.康复医学基础知识学习;b.病例教学;c.操作示教;d.经颅磁刺激内容5.希望继续学习下列哪种运动康复医学内容a.学术进展;b.操作与实践;c.其他6.强化运动障碍病的康复医学教学有助于增强对于疾病哪方面的认识a.病理生理;b.机制方面;c.治疗策略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ˉ±s)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显著性水平α=0.05。

2结果

学习前,大部分研究生与进修生对康复医学在帕金森病和运动障碍病治疗中应用不了解,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χ2=0.680,P=0.707)。进修生比研究生更多认识到康复医学在帕金森病和运动障碍病治疗中的重要性(χ2=16.908,P<0.001),以及运动康复医学教学的必要性(χ2=7.068,P=0.029)。教学内容方面,大部分研究生选择病例教学(37/62),大部分进修生选择操作示教(49/60)。在希望学习的内容方面,大部分研究生选择学术进展(35/62),大部分进修生选择操作与实践(50/60)。强化运动障碍病的康复医学教学有助于增强对于疾病病理生理、机制、治疗策略的方面,两组选择无统计学差异(χ2=5.128,P=0.077)。研究生学习后,更多人了解了康复医学在运动障碍病治疗中的应用(P<0.001),认识到康复医学在运动障碍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P<0.001),以及康复医学教学的必要性(P<0.001)。进修医师学习后也有类似结果。

3讨论

80年代末康复医学教育开始起步,是相对年轻的医学学科。该学科通过综合应用各种措施消除或减轻病、伤、残者身心、社会功能障碍,使患者重返社会,提高其生存质量。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能力以及生存质量,致残率高,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运动障碍疾病除了药物治疗等方法外,康复训练也是重要内容之一。康复治疗能缓解疾病的运动及非运动症状,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综合医院中,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病亚专科逐渐受到重视;但在综合医院神经内科的教学中,特别是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中,比较忽视对运动障碍病的康复医学教学。我们对进入帕金森病和运动障碍疾病专科轮转学习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以及专科进修医师,在进行2周专业实习后,给予专科康复医学课程教育。研究显示,入科时,无论研究生还是进修医师,对于运动障碍病的康复医学知识不了解;在对康复医学重要性的认识上以及开展运动障碍病康复医学课程的必要性方面,进修医师优于研究生。可能与进修生普遍较研究生临床经验更多,在康复医学的理解方面比研究生更深刻有关。这一方面反应出运动障碍病的康复教育的必要性;另一方面看出两组轮转人员对于康复教育知识及技能的欠缺,尤其是研究生。经过教学后,两组人员对运动障碍病的康复医学的了解和重要性的认识均有了提高。大部分轮转人员认为开展康复教育课程比较重要,研究生对康复的理解提高更加明显。可以看出运动障碍病康复教育课程的开展得到广泛认同。在教学方式上,比起单独的基础知识教学,大部分研究生选择病例教学(37/62),大部分进修生选择操作教学(49/60)。故我们认为在教学方式上可能结合病例教学和操作教学的教学吸引力更大,效果更好,学生更容易接受,更为学生认可。这在骨科、超声、口腔科、神经内科等方面也有类似报道。将枯燥的理论学习与病例教学及上机操作有机地结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医学生的临床工作能力。在教学内容的补充上,研究生更希望介绍学术进展(35/62),专科进修医师希望讲操作和应用(50/60),存在差异。在以后课程安排中,要针对不同的学习群体,给予更加针对性的分层教学,可能对于不同轮转人员的收获更大。在专科轮转中,强化运动障碍病的康复医学教学有助于增强轮转人员对于运动障碍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及治疗策略的认识。故开展运动障碍病康复医学教育有助于全面认识疾病。在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康复医学教育十分重要。

篇5

【摘要】 本文通过神经内科实习中采用pbl联合案例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总结实践经验,评价pbl联合案例教学方法较单纯的pbl教学方法的可行性。结果显示,通过pbl联合案例教学,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集体协作等能力,保证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 pbl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神经内科;临床实习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它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目的在于减少死记硬背,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单纯的pbl教学法存在一些弊端,如:对总的教学质量较难控制,往往很难超出学生的水平,学习的难度和深度均不够。pbl联合案例教学法是在pbl教学基础上,教师也以指导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可进一步指导案例的关键环节,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可以弥补单纯pbl教学法的不足。本研究对2012年齐齐哈尔医学院于我院神经内科临床实习学生,采用单纯pbl教学方法和pbl联合案例分析法进行教学后对比教学效果。总结pbl联合案例教学法的可行性和推广性。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2012年齐齐哈尔医学院于我院神经内科临床实习学生59名,随机分组,一组为对照组,29名学生,男生13人,女生16人,平均年龄(21.00±1.24)岁,平均入学成绩(460.00±12.57)分。实验组30人,男生14人,女生16人,平均年龄(21.00±1.41)岁,平均入学成绩(460.00±13.48)分。两组一般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教学方法: 对照组应用单纯的pbl教学法进行教学,开课前由学生独立查找资料自学, 教师可撰写病例或提供实际病例。开课时首先由同学作中心发言,然后由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或修正。再提出由教师事先拟好的问题,让作中心发言的学生解答,或由他人回答。课堂讨论前,教师应随机地检查学生的学习笔记, 了解学生的主动学习情况。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联合案例分析法进行教学。除了上述pbl教学法外,教师以指导者的身份,在分析的关键环节及重点、难点上予讲解及指导。课后, 教师根据学生(上接第4页)讨论中的表现, 实事求是、 客观地做出教学效果评定。

1.3. 教学效果评价:对pbl教学及联合案例教学法分别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在定性评估上,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参加两种教学的学生进行调查,取得学生对两种教学法的反馈意见。在定量评估上,实习结束后针对学生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沟通能力方面进行考试,根据考试成绩比较分析。

2. 结果:

2.1 根据对照组、实验组的考试成绩比较分析。见表1。

实习后出科考试成绩实验组提高显著,并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故pbl联合案例教学法较单纯的pbl教学方法更具有优越性、可行性及推广性。

2.2 问卷调查。见表2。

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对两种教学法均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而认为pbl联合案例教学更能促进由学生向医生角色转变的过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医患沟通能力、将基础和临床学科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更增强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医学生的事业心及责任感。

3. 讨论

pbl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都是我国近年来新兴起的教学方法。二者有着共同点,也存在很大的差别。其一,在教师的作用方面。在pbl教学法中,课前:教师只是起到引导者的作用;课程中,教师一般是不参与其中的,只需保证课程的正常进行即可。在这里,教师只需要是一个懂得医学知识的全才。而案例教学法中,教师需要起到解惑,解决重点难点,统领整个课程的全过程。在这里,教师是指导者,要求是一个相关知识方面的医学专家。其二,在教学的质量方面。在pbl教学法中,因为教师参与的很少,因此很难超出学生自身的能力,很难保证教学的质量。而案例教学法中,教师是主导,他们会将重点难点,甚至是该课题的进展教授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提高,从而保证教学的质量。

本课题将上述两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将学生的主动与教师的指导有机结合在一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学习的主动性,还在学习中找到自身的不足,对知识的理解能更进一个层次,使学生的责任

大大增强。考核成绩足以证明pbi联合案例教学法的可行性,更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tisonova j, hudec r, szalayova a, et al. experience with problemoriented teaching in pharmacology. bratisl lek listy,2005,106(2):83-87.

[2] 黄东林,田彩云,倪萍.pbl教学法在我院基础医学教学中的应用和与传统教学模式的角色转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1:14一15.

篇6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9.050

最近公布的我国居民第三次死因调查结果显示,脑血管病已成为中国居民第一位的死因。脑血管病为神经病学中常见疾病之一,神经病学的临床见习、实习已成为医疗系、麻醉系、护理系的必修课。神经病学具有特殊的定位定性诊断,神经网络交错复杂,需掌握的内容较多,且多抽象难理解,而大多数院校的神经病学教学时间安排较短,更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因此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需调整课时设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贯穿探究式教学方法,通过与神经解剖教学、临床病例教学法、影像教学、询问病史及查体教学法的紧密结合,分专题授课的模式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临床医学本科神经病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将教学内容论划分为8个专题:基本理论、脑血管病、脊髓疾病、发作性疾病、感染性疾病、脱髓鞘性疾病、神经变性病、肌肉疾病、神经系统遗传疾病等。其中基本理论教学包括神经病系统解剖、神经系统症状学及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原则。神经病学是一门既复杂又抽象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有许多枯燥、难以理解及记忆的概念,需要有极强的归纳、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学生们普遍反映很难。通过探究式教学,即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与讨论为前提,让学生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升教学质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1 与神经解剖教学相结合

在进行神经病学教学前,先用最短的时间复习神经解剖,从而为学好神经病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学习神经解剖的方法有传统的(如口授、板书、挂图等)和现代的(如投影、幻灯、录像等),两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可以使我们在短时间内抓住神经解剖的精髓。

1.1 多媒体教学法 具有综合处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的能力,是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电教媒体结合的产物,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简捷高效、生动有趣、内容丰富,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也加强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普遍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欢迎。但多媒体也有一些缺点,比如讲课时画面滞留时间短,不利于课堂笔记和课后复习;节奏太快,某些学生跟不上;尚处于发展初期,幻灯片较简单,需要高水平的制作技术等。这就需要结合传统教学法共同来完成教学任务[1]。

1.2 传统教学法 有利于引导学生的思路,也有利于课后整理笔记,还可根据需要将解剖实物标本、教学模型等加入到教学过程中,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如背诵歌诀、实物、模型等。但缺点是短时间内传达的信息量有限,跟不上时代。如果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穿插板书、挂图等手段,则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2 与临床病案教学法相结合

采用病例教学法,主要是以问题为基础,以病案为单位,按预习、精讲、讨论步骤进行的教学方法。它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实际工作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确定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育理念,强调自主学习,切忌随意选择病例或组织无目的的讨论,以免浪费时间,影响教学质量。具体实施过程如下[2]。

2.1 选择病例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病例,以不脱离学生的水平为标准;其次要能通过病例的整体性把所学过的医学知识串起来,起到复习以前学过知识的作用;再次就是力争做到通俗易懂,不能把病例讨论变成学术讨论。

2.2 组织讨论 学生应做到课前预习,每人发一份病例提纲,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预讨论,上课时选派代表发言,届时教师应随时解答学生代表提出的问题。

2.3 重点讲授 在课程的后半段,由教师进行重点讲授,着重讲授所讨论疾病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分析需严谨周密,注意与临床紧密结合。

2.4 进行评价 教师总结讨论的优缺点并进行讲解,使学生逐渐掌握讨论病例的方法、步骤和技巧,教会学生们勇于创新,不依赖权威,要有新的见解,避免固定思维、笼统思维,对疾病要有个体化认识。

3 与影像学教学相结合

作为一名临床医生要看好影像片,除了有扎实的解剖学及影像学基础,还要大量的阅片,才能对疾病得出基本正确的影像诊断。教学中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们辨别正常的与异常的影像学资料的表现,并分别分析它们在诊断中的意义[3]。

3.1 复习影像学基础 利用较短的时间复习影像成像原理,有助于学生对影像学资料的理解。

3.2 制作幻灯片 同时比较讲解正常与异常的影像片,以CT、MRI为主。要提前搜集大量典型病例的资料,某些疾病的资料可以达到看一次记一生的效果,同学们在接触到许多诸如CT、MRI资料后,对疾病的诊断认识可以达到新的高度。

4 与正确的病史询问和系统的体格检查教学相结合

学生们尚未步入临床实践,未养成在查体中分析病情的习惯,从而不能把握所查到体征的意义。故而培养良好的询问病史及查体习惯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

4.1 询问病史实践演练 学生间建立互动关系,一方扮演医生,一方扮演患者,事先要有设计好的病案,要使询问病史变成真正受学生自己操控的过程。

4.2 针对性的查体教学 以往的经验表明,学生对于神经系统查体,通常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教师在幻灯、录像等的配合下,详细讲述每个体征所代表的意义极为重要[4]。总之,神经内科教学十分不易,历来是教学工作中的难点,与神经解剖教学、病例教学法、影像教学、询问病史及查体教学法结合以后,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的要求,使神经病学的教学变得容易起来。

当然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常碰到的困难也不少,神经内科临床教师基本为非脱产教学,承担的临床工作任务较重,花在教学时间自然就少了,甚至认为带教工作可做可不做。而临床教学中实习生水平参差不齐,临床学习的时间长短不一,见得少、看的少、听得少、动手少的情况较为突出,考研和就业也占据了学生的很多时间和精力,一些学生认为只要出科考试及格就行,在临床实习过程中缺乏积极、认真、主动的态度,极大地影响了学习效果。

总之,神经病学涉及的基础知识多,理论深奥,抽象立体思维强,教学难度大。需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教与学成为一体,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宾娜.多媒体在诊断教学中的应用[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5,26(4):81-82.

[2] 罗丽娜.内科教学中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和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05,23(10):70-72.

[3] 胡兵.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方法探讨[J].现代医用影像学,2003,12(6):281-283.

篇7

ICU紧张综合征是指患者在ICU监护过程中出现的以精神障碍为主,兼有其他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在重症监护室的患者,由于病情危重,对监护室环境不适应,部分病人表现出紧张不安、血压上升、焦虑、寒战、胡言乱语和害怕等症状。本文就如何帮助病人缓解和消除这些不良因素,医护人员应对患者开展有针对性的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神经内科2007年6月至2008年12月收治100例危重病患者,年龄35~95岁,经诊断分别为脑出血、脑梗塞、蛛网膜下腔出血、重症肌无力、格林巴利等,35%的患者在住院期间(患者昏迷期无法评估除外)发生不同程度的ICU紧张综合征。

2 护理

2.1 强调人性化护理

护理人员应热情接待病人,主动介绍ICU环境及特点,解释与疾病有关的知识。患者失语或气管插管,人工气道等影响正常语言交流时,护士应通过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如手势、点头或摇头,写字板等方法交流,以了解病人的想法和要求,满足其需要。耐心解答病人及家属的各种提问,做到与病人有关信息及时反馈,使病人安心,家属放心[1]。医护人员尽可能减少患者全身裸露的次数和时间,在为患者擦浴、导尿、灌肠等处置时,应给予遮挡。注意保护病人的隐私,使病人感到被尊重,防止不安、抑郁的产生[2]。在抢救重危病人时,尽量避免其他患者在场。有条件的单位,ICU另设抢救间,一般情况下床与床之间应有布帘相隔。由于每个人的社会地位、文化层次及宗教信仰不同,对疾病的态度、治疗中的文化需求也不同,护士应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文化修养较高的干部、知识分子,希望了解更多有关的医学知识,护士应耐心向患者解释。对文化层次较低的、或来自偏远和贫困地区的患者,护士需反复讲明按时服药或接受某种治疗的意义。

2.2 严谨而规范的护理

每位护理人员应掌握娴熟、规范的护理操作技术,在执行操作时尽量减轻病人的痛苦,使其产生依赖感,更好地配合治疗护理。护理人员应掌握专科理论知识,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与医生取得联系,增加病人的安全感。护理人员应做到四轻:说话轻、走路轻、开门轻、关门轻。尽量调低呼吸机、监护仪、输液泵等的报警音量,当警报响起时要反应迅速,及时处理,以利于病人的休息和充足睡眠。病房要定时开窗通风透气,保证空气新鲜。室内应保持恒定适宜的温湿度,光线柔和,与昼夜节律相一致。

2.3 做好心理护理

对事先知道要进入ICU监护的病人,要进行心理护理,耐心地讲明ICU监护的目的,使病人事先有良好的心理准备,避免紧张、焦虑、恐惧心理的发生。要讲解重症监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病人减轻心理负担,同时让家属了解病人的病情,取得家属的配合。常和病人谈心,耐心倾听病人诉说,了解病人的种种情况,及时给予开解指导,以消除各种不利因素。让病人听一些优雅舒缓的音乐,音乐刺激可使脑垂体释放内啡肽而起到镇痛作用,缓和交感神经的过度紧张,减少或预防ICU综合征的出现[3]。同时要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促进其康复极有裨益。医护人员要及时发现和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解除他们的顾虑,同时给予医学知识讲解和伦理道德教育,向病人的家属及时通报病情,达到医患和谐,既有利于治疗,又可防止各种精神症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吴 虹.非语言交流与病人心理及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1996,12(1):33.

篇8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4年1-6月产科36例头痛患者,结合临床病情及神经内科会诊意见,具体诊断分型以及所占比例。

1.2护理方法

36例患者中有13例给予药物治疗并给予专项护理,23例给予专项护理等非药物治疗。

1.2.1一般护理

本资料36例患者中有20例为紧张型头痛及6例偏头痛,两者总和占我科头痛患者的比例最大(见表1)。紧张型头痛的病因与情绪障碍、应激、心理紧张、抑郁、焦虑有关,其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以及药物治疗。偏头痛与精神因素也有较密切关系。经过临床观察发现产科头痛患者多发生于初产妇。临床上由于产妇对相关的产科医学知识缺乏,产妇生活习惯以及入院后居住环境的改变,对医护人员的不信任等因素,均可使产妇产后的心理发生一系列变化,可使产妇产生紧张、恐惧、胆怯等不良心理变化,而其中初产妇又为多见。因此,作为护理人员,首先要对产妇加强健康宣教,增长其医学知识,让产妇对于自己在生产过程中以及产后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所了解,尤其对于产妇在产后康复、哺乳、照顾婴儿等方面加强护理和指导,多给予产妇关心,加强医护沟通,增加其安全感、信任感,通过细致观察了解产妇心理变化的先兆,并帮助产妇克服引起焦虑和精神压力的原因。另外,病房要保持安静、整洁、空气流通、空气温度和湿度的适宜,为产妇营造温馨的住院环境,这样产妇能够精神放松、心情愉快,对于临床头痛的缓解有较大帮助。

1.2.2用药护理

本资料36例头痛患者中有13例进行药物治疗,包括1例颅内感染性头痛、1例紧张型头痛、2例偏头痛、3例高血压性头痛、6例其他原因导致头痛(包括1例鼻窦炎、2例枕神经痛及3例因上呼吸道感染后发热的产妇)。其中所用药物可能会涉及抗生素、降高血压药物、营养神经药物、抗焦虑抗抑郁药物、镇静安眠药物以及止痛药物。护理人员应掌握使用以上药物的剂量、用法及副作用,并要了解这些药物的适应证、禁忌证。在执行医嘱过程中要做到准时、准量用药,用药前告知产妇可能的常见药物副作用,并注意观察用药后有无副作用的发生,一旦出现副作用应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好医生进行相关后续治疗,并在产妇出现药物副作用后及时安抚产妇情绪,保持产妇的情绪稳定,避免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头痛症状因情绪等因素加重的可能。

1.2.3出院指导

对于产后出院患者做好出院指导,告知相关注意事项,饮食搭配合理均衡,避免摄入咖啡、浓茶等可能诱发头痛食物,避免受凉感染,并嘱其保持情绪稳定,避免产后抑郁等情况的发生,并注意门诊随访。

2结果

本组36例头痛患者中,13例患者通过药物治疗并辅以相应护理措施后头痛症状改善,其他23例非药物治疗的患者主要通过护理后头痛症状也得到有效缓解。

3讨论

头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其病因繁多,神经痛、颅内感染、颅内占位病变、脑血管疾病、颅外头面部疾病、以及全身疾病如急性感染、中毒等均可导致头痛。发病年龄常见于青年、中年和老年。根据头痛发生病因,国际头痛协会将头痛分为三大类:(1)原发性头痛:包括偏头痛、紧张型头痛、丛集性头痛等;(2)继发性头痛:包括头颈部外伤、颅颈部血管性因素、颅内非血管性疾病、感染、药物戒断、精神性因素等多种原因所致的头痛;③颅神经痛、中枢性和原发性面痛、以及其它其他颜面部结构病变所致头痛及其他类型头痛。头痛的发病机制复杂,主要是由于颅内、外痛敏结构内的痛觉感受器受到刺激,经痛觉传导通路传导到达大脑皮层而引起。头面部血管、神经、脑膜、静脉窦、头面部皮肤、皮下组织、粘膜等构成头部痛敏结构,当其受到机械牵拉、化学、生物刺激或体内内环境发生改变时引发头部疼痛。头痛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部分。对于产科头痛患者的治疗,护理措施在药物以及非药物治疗中均有较好的效果。

4结语

篇9

健康教育的顺利实施必须要以一定的前提条件为基础,才能确保护理工作获得良好的效果。笔者针对患者阐述了两方面的条件:

1.1树立现代护理观念:开展健康教育必须要以护士熟悉现代护理知识与实践操作为基础,并且能够认真对待自身的本质工作。护士需要严格按照治疗医师的叮嘱展开护理,变过去被动的执行为主动的工作。并且在了解护士职业工作后,能够根据情况积极转变角色,护士既是技术工作者。也是教育者、管理者以及研究者。深刻认识到护士不除了要照顾病人,还应做好病情的预防与保健工作。对患者实施卫生咨询、健康指导。

1.2建立新型护患关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发挥病人主观能动性的保证,病人人住医院后难免出现焦虑、陌生、紧张等心理障碍。这时就需要护士给予足够的关心和照顾,才能保证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工作。护士应该从生活、心理、思想等多方面对患者实施护理,确保病人的心态平稳,情绪乐观,在接受护理的同时与护士展开交流沟通,促进病情的尽快康复。

2健康教育具体措施

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对症下药”才能保证起到良好的护理作用。具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认知程度、护理对象、实践引导等方面。

2.1认知程度。

2.1.1入院初期健康教育:鉴于神经内科急诊入院人数多、病情复杂,此时不能急于实施健康教育。护士可以向患者家属了解病情、介绍需要采取的紧急处理方案,并要求家属做好治疗配合工作。对于平诊入院的病人一般对自身病情比较熟悉,护士应热情接待,引导病人配合医生的治疗。

2.1.2治疗初期健康教育:治疗期间对期患者实施重点突出的健康兴教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例如:现在眩晕的病人越来越多,这些患者到医院做神经系统及耳科检查均无异常,很多药物治疗均无效。患者惧怕睡觉,喜坐位、站位或卧位不动,病人非常痛苦。治疗初期,患者缺乏信心,因而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病房健康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我们主要有以下几个措施:一是对患者讲述以往类似病例治疗的良好效果,让病人丢掉包袱,保持乐观心态接收治疗。二是宣传坚持卧床休息和适度运动、保持情绪稳定的好处,促使患者能积极主动地摆脱痛苦。三是要求家属、陪护人员与患者沟通时多讲一些有趣的事、幽默的话等方法,让患者身心得到一定的放松,从而减轻痛苦。四是积极回答患者的提问,主动解决患者提出的问题。当病人对病情有了信心后就可以以一个乐观的心态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治疗。

2.1.3稳定时期健康教育:患者病情处于稳定时期是实施健康教育的最佳时期,这是由于患者病情在此时基本稳定,只需进行巩固性治疗。因而有充足的时间和医生、护士进行病情交流,患者也能保持一个疾病的稳定期是进行宣教的好时机。因为,此时治疗护理相应减少,病人及家属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倾听和参与健康教育,更容易接受其内容。

2.1.4出院时的健康教育。病人康复即将出院时应重点强化预防复发、饮食、服药、休息、随诊、院外急救、及时复诊等方面的常识,增强病人的自护技能,减少疾病的复发,掌握及时就诊时机。

2.2护理对象:每个患者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其中包括了: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理解能力等各个方面的内容,这就需要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做到实事求是,能够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参照患者的所掌握健康教育内容的深浅来制定病房健康教育护理策略。故护理过程中应该做到因人施教,如文化程度高、理解能力强者,需要通过口头讲解为主,把宣教内容面扩大些,让患者了解更多的医学知识。又如对于老年病人因生理、病理原因,其记忆力下降,宣教时应以宣教片、书面与口头相结合的形式,除反复耐心讲解外,还可让其阅读健康教育手册、看宣传电视等形式,通过视听觉多途径进行刺激,以加深印象;再如对识字不多、接受能力差的家属,指导其协助翻身、叩背方法时,语句应通俗易懂,并结合示范同时进行,并让其模拟操作反复练习,直至正确为止。

2.3实践操作:健康教育的开展不但要注重理论上的指导,还应该讲述具体的实践操作。护士在与病人接触的时候要积极与之交流沟通,对于患者日常接触到的东西给予科学的指导。例如:对于局灶性癫痫病人发药时,应该对患者讲解药物作用和副作用、服药时间、注意事项等;在整理昏迷病人的床铺时,可病人介绍防止压疮的方法及重要性,并向患者讲述协助翻身的技巧。以此把实际的健康教育理论与护理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双方面协调实现最佳疗效。

3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

本次研究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后,进行了相关的调查统计,针对患者的病情恢复做出了统计。主要涉及到了病人满意度、护理质量、服务态度等方面。从结果来看,患者接受健康教育指导后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病人都表示在与护士进行沟通交流时既帮助了病情恢复,也学会了很多医学知识,对于病情的预防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

篇10

【关键词】 门诊;药房;退药;药品质量;对策

药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其质量影响到患者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办法》规定:“为保证患者用药安全,药品一经发出,除医方责任外,不得退换[1]。但随着全社会文化程度的提高和医学知识的普及,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2],退药现象不时出现。本文就从退药现状和解决对策出发,阐述如何减少和规范退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合理有效。

1门诊药房退药现状

1.1退药科别

门诊药房退药比例较高的科室有儿科,急诊科,妇产科,神经内科和消化内科等。

1.2退药种类

门诊药房退药的种类主要有抗生素、中药注射剂、心脑血管药物、解热镇痛抗炎药、神经系统用药和消化系统用药等,以抗生素和中药注射剂最多。

1.3退药原因

1.3.1药品不良反应

是门诊退药的主要原因。药品使用后的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心慌、头痛等大都属于药品不良反应,尤其是抗生素和中成药注射剂。需要特别注意抗生素的过敏反应,即使皮试阴性也有产生过敏反应的可能,一些不用做试敏的药物,由于个体差异而发生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和胃肠道反应。

1.3.2医师方面的原因

医师对患者病史和用药史询问不够详细;没有详细向患者讲明所开药品和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未告知患者药品总价格,未征询患者意见,开具医保不予报销药品;开药前未询问患者的自备药情况,都可能造成患者拒绝用药。部分医师所开处方存在配伍禁忌,被药师审方发现而退药。此外,医师开具处方时开错药名、剂量、剂型等,或者处方药量过大,也会造成患者退药。

1.3.3药师方面的原因

药师每日工作量极大,发错药品或所发药品规格有误引起患者退药。药品已经没有库存或药品更改批号或厂家,没有及时告知医师,或药师未及时扣减库存,药房药品储备不足造成药品暂缺,患者交完款后发现药房没药而导致退药。

1.3.4患者自身原因

经济负担问题患者交费时发现药品价格太高,不能承受,要求退药。许多社会药店的药品价格较医院低,患者以药价太高为由拒绝在医院取药、甚至退药。

患者依从性差患者取完药看药品说明书后,认为药品的适应证与其病症不符,或对药品不良反应产生恐惧心理造成患者依从性差,要求退药。患者在服用或者静脉滴注某种药物后一段时间觉得疾病没有明显改善,也会要求退药。

病情改变随着患者病情的变化,医师临时改变医嘱,造成换药、退药。

1.3.5其他原因

药品收费错误收费人员不是药学专业人员,很多药品读音相同或相似、 同一药品多个规格、同一药品多种剂型,由于对药品不熟悉,或输入时未仔细核对,导致药品输入错误,多收、少收或错收药费而退药。

药品质量问题药品外包装完好,其内包装存在质量问题。医疗纠纷而产生的退药。

2解决对策

2.1提高医师业务水平,加强医患沟通

医师除应加强医疗专业知识的学习外,还应学习药学知识,并注重医德教育,增强医务人员的责任心。医师在诊疗活动中加强与患者沟通,增加问诊时间,详细询问病史、用药史和过敏史,根据患者情况开具处方,特别注意一些易产生不良反应的药物。应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同时应严格执行《处方管理办法》,规范处方书写和开具。并就用药目的和药物相关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向患者解释,减少用药疑惑。对患者经济状况、家中备药情况也应了解。同时,处方开具完毕,告知患者药品金额。良好的医患沟通会增加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度,从而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2.2 加强药患沟通,提供用药咨询

药师严格按照“四查十对”的标准调配处方,对有疑问的处方及时联系开方 医师。妥善处理好与患者的关系,向患者交代药品的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从而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药师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扎实的药学知识,还应掌握一定的医学、营养学知识,具备能对患者的药疗结果负责的业务素质与能力。加强医药沟通,深入开展临床药学服务工作,对临床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加强ADR报告制度,开展合理用药学习。在门诊设立用药咨询窗口,主动为患者提供用药咨询服务。加强退药管理,规范退药程序,设立专门的窗口,由经验丰富的主管药师负责退药并记录。

2.3 建立退药制度,加强科室协作

医院应建立规范的退药制度。凡药物使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药品本身质量问题、患者对药品有禁忌证、病情发展或改变、医师开错药等均可办理退药手续。以下情况不得予以退药:中药饮片,拆零药品,一类、二类和品,需要特殊保存的药品,传染患者使用的药品,批号不符的药品,包装破损污染、开启或无法判断真伪的药品。建立专门的退药窗口,患者退药时需提供购药发票,对所要退的药品由原处方医师开具退药处方,注明退药原因,药师负责检查所退药品的质量,做好退药登记,开具退费通知单,患者凭原收费发票、退药通知单到收费处办理退费。这一过程需要各科室通力合作,避免患者产生怨言。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Z].卫药发[2002]第24号,2002.

[2]党莉.药房患者退药的思考与分析[J].重庆医学.2009,38(20):2609-2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