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制度的风险点范文

时间:2024-03-27 16:40: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制度的风险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财务制度的风险点

篇1

【关键词】电力企业 财务风险 会计 内部控制

财务风险与电力企业的经营相连接,财务风险指的是:企业在经营中的一些不稳定状态,进而影响企业经济发展。但从客观的角度而言,财务风险也是企业发展中所不能避免的,但是,我们可以进行调节,而降低财务风险,尤其是在电力企业中,降低财务风险,进而推动电力企业发展。

一、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的不足

(一)缺少内部控制,管理能力较弱

在电力企业中,财务管理工作缺少落实,进而造成财务风险较大,资源缺少利用,经济问题时常发生。在管理上,有待进一步提升。在电力企业中,财务关系定义较为模糊,进而导致在风险评估上较为困难。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较为乐观,企业管理方法正在大力推广中,多样化的管理方式引入企业发展中。目前,我国电力企业体制改革正在初步发展阶段,因此,在一些管理方法上,较为松散,管理理念落后于时展,在内部控制上,有待进一步完善。而在电力企业的内部控制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一些电力企业在内部控制上,能力较弱,进而出现企业资金私自分配、挪用、透支等情况,将企业发展推向风口浪尖上。

(二)管理者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一些企业为了跟上市场发展步伐,而进行改革,一些电力企业将传统的体制改变为企业制。体制的改革,也使企业不得不适应这一改变,同时,也需要管理力度的提高。目前,电力企业处于哦系匚唬使得电力企业没有风险意识。在人员综合素质提升上,有待进一步提高。一些管理者多数是从技术人员而转变的,没有专业的管理经验和管理知识,对财务风险缺少认识,使得企业在风险意识上较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经济实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电力企业在财务问题上,却漏洞百出,而想要改变这一状态,企业必须进行会计内部控制,提高防范意识,进而推动企业长久发展。

(三)资金缺少规划

受经济和管理因素影响,使得电力企业在资产结构上较为繁杂,容易发生经济纠纷,出现资金周转困难,甚至会造成企业负债经营。现阶段,国家基础设施趋于完善,资源多样化,使得电力企业业务范围扩大,从企业发展上而言,这是一种新的发展机会,但由于市场环境的特殊,也使企业发展受到了冲击,例如:缺少相应的投资,盲目投资,导致企业经济亏损,随之而来的财务风险逐渐增加。

二、电力企业风险评估控制方法

(一)设置财务评估指标

电力企业建立相应的财务评估指标,从某种方面而言,能够折射出企业存在的不足以及风险,同时挖掘企业存在的经济价值。在电力企业决策上,缺乏全面考量,避免出现错误决策的现象,能够真实的反应企业财务指标,提高资金回收的风险控制。资金回收,成为财务风险的核心力量,而应收账款则能够影响资金回收。其主要原因是:应收账款使企业资金流出,进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但不能增加资金,并且,推动流动资金垫付利税开支。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认为:电力企业要提高应收账款的管理,第一,完善客户资信级别和销售业务管理制度,应用客户信用管理系统,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对客户的资金状态,以及信用做出评估;第二,整理应收账款,根据企业发展,从正面的角度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第三,进行安全管理、优化管理、减小企业经营风险;第四,创建销售责任制,做好资金回收,对应收账款进行核对。

(二)提高管理人员风险意识

在电力企业中,财务部门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财务部门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才能更好的进行内部控制。电力企业中,每个部门都要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的作用,衡量企业地位,将工作职责落实到个人,相关人员也要做到在其位谋其职的工作态度,负责好自己所再职能范围内的工作。在企业经济上,尽量做到利益最大化,进而帮助企业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相关管理人员也要控制好财务内部联系,提高工作热情。提高财务者的专业知识,顾全大局意识,为企业发展做全面考量,同时,提升管理人员风险意识。

(三)财务风险防范

电力企业想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长远发展,降低风险,就要科学、合理分配管理职责,在确保企业顺利发展的前提下,拓展业务范围,进而推动经济增长,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控制好财务风险。

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影响着国家的发展,所以,电企业在相关管理上,要遵循国家政策制度,协调内部控制。电力企业的经济发展,多数是通过国家电网的支持,而这与企业资产相关联,在资产充足的状态下,企业没有资金投入,在技术上较为落后,这样一来,使企业实现经营目标,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电力企业在初步发展阶段,就要做好资金分配,进而在经营中减小财务风险。

电力企业也要进行监管、控制,在发展中,探索出一条适合企业自身的管理方法,进而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对资金进行分配,并根据分配制度使用资金,进而实现控制管理风险。

三、会计内部控制

电力企业发展中,需要做好会计人员管理,进而实现有效的控制财务风险。在企业内部,会计作为直接掌管财务人员,是最先了解企业资金支出、活动经费的人员,会计的信息评估,能够左右电力企业管理者的决策建议,虚假上报企业财务信息,就会造成管理人员作出错误的决策,进而酿成经济损失。

会计人员较高的职业素养与信息质量,能够降低财务风险,对企业而言,具有决定性作用。第一,提高会计人员职业素养与信息质量,进而帮助企业降低风险评估;第二,进行会计人员审核,只有通过审核的会计人员才能上岗工作,这也是确保人员的专业性,对企业经济发展负责,进而推动企业长远发展。

四、结语

电力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影响着经效益的实现,因此,企业各财务部门要实行完善的管理方法,降低风险,进而产生更大的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 财务制度 财务风险 防范 预算

财务风险是企业自始至终面临的问题。增强财务风险意识,最大限度地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是摆在企业管理者面前的十分重要的课题。众所周知,单位经济活动业绩的好坏、制度的有效,其根本原因取决于管理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及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制度控制就显得很重要。加强财务制度建设,可以帮助企业完善风险管理,堵塞管理漏洞,避免损失浪费;帮助改善经营管理,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帮助正确决策,防范管理风险,提高经济效益。

一、财务制度与财务风险防范的关系

1、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

企业生产经营中各种矛盾结合体的综合反映。一方面,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企业只要开展经营活动,就会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风险总会伴随着收益,凡是没有风险的事情就可能不存在潜在收益,高风险往往伴随着高收益。另一方面,企业内控机制、财务治理情况等也会存在较大的财务风险。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就是要客观分析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因素,不断加强风险管理,使财务风险在可控的情况下达到企业效益最大化。

2、财务制度的发生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代表现代企业发展方向的公司制企业大量出现,并且其规模也不断扩大。这使得企业组织结构庞大,管理变得越来越复杂,企业问的竞争也日益加剧。为适应这种要求,企业管理便着手研究与扩大规模、应付与竞争有关的资本筹集及公司的合并、分立等问题,财务管理活动规模扩大。为规范财务管理,人们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则、标准,这便是财务制度。由此可见,财务制度的建立是企业管理、企业管理制度建设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3、现代企业中财务制度的地位

现代企业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组建、管理、运营的规范制度形式。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是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现代企业制度的上述特点,对我国企业现行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财务管理是按国家统一的政策、法令和规章制度。同时现代企业管理要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企业经营决策依靠财务管理系统。财务管理通过价值形态对企业资金运动进行综合性管理,渗透和贯穿于企业一切经济活动之中,企业的生产、经营、购销、调存每―个环节都离不开财务的反映和调控,企业经济核算、财务监督更是企业经济活动的有效制约和检查手段。可以说财务管理作为―个信息系统和企业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是一切管理的共同基础。

4、当前企业财务制度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一些企业包括大公司经营出现问题,大多与财务制度缺陷有关。有的内部监督部门没有履行相应职责,会计信息不反映有关经营风险,反而一直认为公司风险监控有效。有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存在问题,无章可循,因此难以得到职工的全面认可和积极配合。有的违章不纠,没有追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责任人的责任,使企业管理出现舞弊的可能。另外,还有些企业财会人员素质不高,如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业务技能素质、工作态度等都不能满足发展要求。这些都给企业财务风险的出现埋下了隐患。

二、完善财务制度,加强财务风险防范的措施

1、建立财务预算管理体系

预算化管理是当今信息社会对财务管理的客观要求,企业财务预算是由企业最高权力机构讨论通过的企业未来一定期间决策和目标规划的财务数量说明和责任约束依据。我们要充分重视以下几项工作:搞好财务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工作,增强财务预警能力。着力于做好预测证券市场价格变化和企业现金流量变化预测工作,为企业融资和投资提供决策依据,使企业财务活动在筹资、投资、用资、收益等方面避免盲目性。围绕目标利润编制生产预算、采购预算、人工预算及其他各项预算。围绕效益实绩、考核预算结果,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积极采取措施纠正偏差。

2、建立科学的成本管理机制

(1)掌握成本控制关键点,发挥财务部门抓成本管理的优势。要发挥财务部门拥有大量价值信息的优势,运用量本利分析法,合理测定成本最低、利润最大的产销量,减少无产劳动;开展价值工程运动,寻找适合企业产品特点的既能提高产品功能,又能降低成本的途径。(2)拓宽成本考核范围,建立以财务为中心的成本考核体系。财务部门要考核产品制造成本、质量成本、责任成本,还要核算产品销售前成本、售后成本的后续成本;不仅要核算产品的有形成本,还要核算产品的无形成本;把成本管理的重心从侧重简化成本核算转移到侧重成本控制;推行责任成本制度,在企业内部划小核算单位,设立责任成本中心,财务部门要客观公正地评价成本中心的绩效,实行成本否决制,使财务部门在全员和全过程成本控制网络中发挥核心作用。

3、完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

企业应当建立起“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预防、风险控制”的管理机制,特别应加强财务风险的预防和控制,通过制定应付风险的方案和措施, 以增强企业的财务应变能力,及时有效地阻止不利事件的发生,把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我国加入WTO后,机遇和挑战并存,企业的生存环境更加复杂,更需要我们制定企业财务管理战略,建立信息网络,为正确进行各项决策的风险预防和控制创造条件。

4、优化资金管理体系

(1)调整负债结构,大力组织低成本存款,使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有一个合理的比例。(2)优化贷款结构,提高资产质量。要加大对重点项目的资金投入,要逐步收缩总体生产能力过剩、经营效益不高、缺乏竞争优势的传统项目信贷总量。(3)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正确匡算和科学预测资金头寸,灵活调拨资金,大力压缩库存现金,减少无息资产的占用,提高有息资产的占有率,发挥资金的最大效能。

5、加强财务人员控制

(1)实行财务委派制:加强对基层财务工作的管理和监督,总公司向分子公司直接委派财务人员。被委派的财务人员对本单位的经济业务进行核算和监督。(2)会计人员岗位定期轮换制:会计岗位的设置既要符合本单位实际需要,更要符合内部控制的要求,真正做到不相同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岗位轮换制有利于会计人员全面热悉业务、不断提高工作能力。(3)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每年至少一次对会计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以提高其业务素质。

总之,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更加严峻的挑战。企业只有构建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财务管理模式,才能有效规避风险,不断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 企业会计制度和准则编写组:企业会计制度和准则[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1.

[2]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篇3

一、财务制度含义

在进行财务制度含义研究时,通常将财务制度分为两种,一种是广义的,一种是狭义的。狭义的财务制度就是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这个制度通常由企业的管理层进行指定,主要用于处理企业的内部财务关系、规范企业财务管理的一种规章制度。广义的财务管理就是影响企业外部财务管理实施的环境因素,是企业内在财务的延伸。狭义的财务管理主要有三点基本内容,首先是管理组织,其含义就是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职位组织形式,其次是管理制度,主要指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时制定的各项管理制度。最后是管理职权,指的是管理者拥有的权利,包括企业法人在进行经营时的权利活动、国家与企业、企业上下级等两者之间的管理的权限划分。企业在制定财务制度时要保证制度的合法性,同时要让制度和财务管理相结合,明确管理职权,让制度更好的为管理服务。

二、企业外资注入方式

虽然我国的市场经济已经开始实行自由化原则,但是从我国的发展国情上看,企业的经济发展还需要在法律的指导下进行。目前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引进外资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中外合资

这种方式对企业的组织形式有要求,必须是有限责任公司才可以进行申请,在其建立的初期就要向当地的政府部门进行申请,只有政府机关进行审批,才能进行外资引入,因此对于很多中小企业来说,其局限性很大。

(二)中外合营

在中国建立中外合营企业,企业至少需要拥有一样符合国家规定要求的才可以进行申请,这些要求主要包括先进的生产技术、先进的管理方法、能有效的增加外汇收入、培训管理人员等。这些条件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其实现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这种方式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从国外的金融市场进行融资

从国外金融市场进行融资的主要对象就是国际的股票市场、货币市场等,这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时新兴的一种外资注入形式,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百度”的成功上市。但是这种外资注入方式也有很多的缺点,比如股票上市、债券发行会使企业的资金注入出现很多不稳定的因素,使企业的运营成本、发展利润很难控制,这也是限制中小企业发展的原因之一。

(四)交换形式融资

这种形式在国家进行经济改革的初始时期比较常见,这种方式允许外来投资者使用自己的原材料和设计图纸,然后在中国的中小企业进行加工并出售。这种发展模式下,中小企业只需要提供人力资源就可以,可以有效的降低企业本身的资金风险,因此在中小企业中被广泛采用。

(五)国外补偿贸易融资

这种融资方式比较特别,其过程没有资金的投入,相当于交易双方进行“物品交换”,通过信贷的方式向外国的企业进购产品设备或是技术,用企业自身的项目产品进行协议决定下的物品偿还。这种融资方式需要企业严格的把关自身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属于比较新颖的融资方式。

三、资金引入风险与财务制度防范

市场经济环境瞬息万变,因此中小企业在进行外资引入时要注意资金的风险防范。影响资金风险的因素有很多,国家不利于企业发展的政策、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和需求趋势,都会影响到企业的资金运营风险。如果不进行资金风险控制,企业随时会降低生产利润甚至是丧失债务偿还能力,企业的负债越多,利息费用的支出就会变得越大,企业的财务危险系数越高,股东的收益浮动增加,从而导致企业的财务资金风险就越大。负债利息的高低也会影响到企业的财务风险,利息高,会增加资金的利润率,企业出现不合理的负债结构的可能性就越高,从而加重资金注入的风险。

四、不同融资形式下其风险和避免方式

(一)中外合资企业

这种资金引入的风险主要有三点,其一是国外投资方的恶意诈骗,其二是资金引入过程受到阻碍,其三是资金投入违约现象。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对外国投资者的不了解,很多投资商趁着中小企业发展心切的特点进行资金引入诈骗。面对这种情况,首先要做的是加强对外国投资商的了解,了解其资信情况,同时要对我国的外商投资进行战略性的部署,了解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再有就是协议的完善,加强对外资投资违约情况的处理,通过增加其补偿来减少其投资的违约现象。

(二)中外合营企业

中外合营企业在进行融资时主要有一下几点因素会影响资金的风险,首先是以合资作为幌子的有预谋诈骗活动,其次是在签订的合同上做出手脚,利用企业的疏忽进行资金投入的违约,引入外资的限制因素也会增加企业的资金引入风险。企业在进行资金引入时要注意调查外国的投资商,不要盲从的进行资金引入,在进行合同的签订时要进行内容的仔细研究,发现有歧义的地方及时指出,要全面的了解交易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对于违约情况的赔偿要进行仔细的明确。企业要加强对自身行业的认识,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企业的有效定位。

(三)从国外的金融市场进行融资

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下,企业在选择这种方式进行资金融入时更要加强其风险的控制。企业对自身过高、过低的评估都会影响资金风险,企业在进行了快速发展后的再融资问题、企业上市后的监管不足或是国家政策的不利因素、企业经营时出现的财务管理漏洞等都会造成企业发展的资金风险,因此企业在进行财务制度管理时,要加强对企业自身的评估,避免被国外上市公司进行恶意评估从而造成损失的情况出现,加强对投资者的管理,谨慎的选择企业上市的时间。规范企业内部员工的职能,加强内部控制监督体系的假设,从而降低资金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四)交换形式融资

这种形式对我国市场经济的促进效果并不大,只有在企业升级的条件下才能让企业进行这种方式的融资,从国家发展的长期考虑上看,企业只有不断的调整自身的产业结构,保留自身优势并且不断的强化,才能让我国的经济市场从生产型转向创新性。因此企业要不断的完善自身的财务制度,不断的调整企业结构,让企业的发展寻求更多的机会。

(五)国外补偿贸易融资

在这种方式的融资管理中,进行贸易补偿时要注意观察双方的利益点,密切的注意投资方是否有利可图,同时要加强企业的技术水平建设。在合同中要明确双方的责权关系,确保企业在进行资金引入时可以有效的获得发展利润。企业在进行财务制度完善时要将购买技术、产品利润进行有效的结合,选择安全的支付方式,选择信用良好的投资商进行合作,要保证资金引入的合法性,从而让引入资金更好的为中小企业服务。

五、完善的财务制度对中小企业外资注入的影响

从上文中通过财务管理对外资风险的影响分析可以看出,财务制度的完善可以有效的避免外资引入的资金风险,财务制度管理对于外资条件下的中小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制度的完善情况直接影响着中小企业是否能够引进外资。财务管理的完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是进行企业财务的合理化配置,在发展中要坚持企业的自主性,在拥有自主经营权利的同时要对企业自身的财务进行合理的评价和有效的保密,要保证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与企业法人之间的交流不受干扰,其财务管理直接对法人负责。其次要保证财务管理制度的可行性和可控制性,其制度的制定要符合国家相关的法律规定,增强企业的自我约束,使其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不损害国家经济利益。最后是优化管理制度,要将企业的财务自主权利和承担的责任相联系,保证企业的经济方案有效的实行,通过设计最佳的生产方案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篇4

关键词:新医院财务制度 医院财务 预算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9-262-02

根据医院内部管理机制的组成结构来看,新医院财务制度的有效实施,是医院财务预算管理效用不断提高的重要保障,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医院财务预算管理不断创新。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对新医院财务制度下医院财务预算管理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对于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

一、医院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医院财务管理不断改革的基础上,对货币信息进行合理分析,并注重经济活动的有序开展,需要注重医院财务预算管理目标的科学制定和明确,才能真正实现医院财务预算管理机制的有效完善,最终确保新医院财务制度的全面实施。但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医院财务预算管理出现资源配置不合理、发展目标不够科学、相关工作人员素质水平不高、财务部门整体管理水平较低等多个方面的问题,大大影响医院财务预算管理的整体效果。与此同时,医院管理人员没有对新医院财务制度的实施给予高度重视,在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情况下,医院财务预算管理根本没有发挥真正效用,如医院管理人员没有建立比较完善的财务人员考核制度,监督部门没有真正发挥监控作用,大大增加了医院财务预算管理的风险,严重的还会出现各种财务漏洞,最终出现收支平衡失控的问题。因此,在医院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根据医院财务预算管理的实际情况,新医院财务制度的有效实施,必须注重科学策略的合理制定,并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和设备的作用,不断提升医院财务预算管理水平,才能真正推动医院整体效益不断增长。

二、新医院财务制度下医院财务预算管理的实施策略

根据新医院财务制度的实施情况来看,医院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给医院长远发展带来了极大影响,必须注重医院财务预算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才能真正推动医院管理机制不断创新。总的来说,当前新医院财务制度下医院财务预算管理的实施策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认识,增强管理人员的预算管理意识,提升医院管理水平

根据当前医院的发展情况来看,注重管理人员预算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的不断增强,提高他们对财务预算管理重要性的全面认识,可以真正改善医院财务预算管理现状,从而为新医院财务制度的有效实施提供重要支持。在实际工作中,认真落实财务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会计人才,是提高医院财务预算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从而有效避免各种资金问题出现。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通过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增强他们的奉献精神,并加强医院日常管理工作的考核和评估,才能在不断完善医院财务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促进医院财务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最终全面提升医院财务预算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在不断加强医院财务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不但可以保证资金的顺畅流通,还能实现医院资源的优化配置,最终促进医院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因此,针对上述内容中出现的各种财务预算管理问题,对医院财务预算管理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才能避免资金浪费情况出现,最终促进医院财务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二)注重新医院财务制度实施的监督与管理,提高预算管理效用,推动信息化发展

在医院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必须注重医院财务预算管理中资产的监督与管理,并根据新医院财务制度的实际实施情况,将财务部门与预算部门紧密联合在一起,才能真正保障预算编制工作的有效开展,最终制定出医院发展所需的预算方案。在实践过程中,注重医院资金的审计控制,提高医院财务预算管理的整体效用,并有效规范预算审批制度,真正发挥预算管理相关规章制度的约束作用,才能不断提高医院财务预算的权威性,最终为医院长远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推广,根据新医院财务制度相关要求,设立专门收集信息的部门,并对市场需求进行全面分析,才能在合理调整医院融资方式的基础上,促进医院财务预算结算方式快速转变,最终提高医院财务预算管理的整体效用,以达到促进医院经济效益不断提升的目的。与此同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和设备的作用,加强医院财务工作人员信息技术的培训,提高他们防范风险、处理实际财务预算问题等多方面的能力,才能确保医院财务风险预测机制的有效构建,最终推动医院财务预算管理不断向着信息化方向发展。例如:通过财务管理系统来统计各科室的资金流动明细,并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的自动检测功能,有利于增强医院财务预算管理的整体效果,最终保障新医院财务制度的有效实施。

(三)注重财务风险的有效防范,落实相关培训、考核机制,真正落实新医院财务管理制度

在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情况下,财务风险是每个企业都有可能遇到的问题,如果不采取合适的措施处理好这个问题,则有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由此可见,企业的经营成败在很大程度上与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需要加强财务风险的有效防范,才能真正达到有效实施新医院财务制度的目的。因此,在实践过程中,根据医院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各种风险,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财务风险防范机制和预警机制,并将责任落实到人头上,才能真正实现医院各种资源的最有效利用。在新医院财务制度的具体实施中,预算管理是每个医院必须高度重视的财务管理工作之一,在医院管理机制不断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预算指标是医院管理中奖惩机制建立的科学依据,对于提高医院财务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有着重要影响。

由此可见,全面开展医院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有效落实科学的奖惩机制,是医院提升内部财务管理层次的重要保障,在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方面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是避免医院出现各种财务预算管理问题的有效途径。另外,在高科技信息不断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医院财务制度的有效实施和医院财务预算管理的不断加强,必须注重监督制度和奖惩体系的有效制定和完善,注重先进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的合理应用,并加强财务数字化管理软件的开发和引进,才能真正提高医院财务管理的先进性,最终达到最大限度提高医院财务预算管理水平的目的。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新医院财务制度不断推广和实施的过程中,医院面临的市场经济变得更加激烈,必须注重医院财务预算管理的不断加强,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并加强财务风险的预测和防范,才能在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推动医院整体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孙晓琳.新医院财务制度下全面预算管理的难点与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15)

[2] 郑大喜.新医院财会制度下的财政补助资金核算与管理[J].现代医院管理,2015(3)

[3] 陈明月.新医院财务制度下的医院成本控制策略探讨[J].知识经济,2015(13)

[4] 李雪晴.浅谈新医院会计制度环境下医院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J].现代经济信息,2015(10)

[5] 王继.新医院财务制度下医院预算控制与管理探究[J].知识经济,2015(7)

篇5

医院财务风险的原因我们通常认为是由多方面因素引起的,受医院外部因素的影响,也受医院内部因素的影响。不同的财务风险有其各自的特点。从医院财务风险的外部因素来看,这些因素主要是宏观经济方面的因素。例如:持续的通货膨胀将使资金供给发生短缺,实物性资金将相对升值,而货币性资金将会持续贬值,资金成本则会持续升高。这也会引发财务风险。还有就是负债利息率的变动可能会带来融资风险,因为单位资金成本的大小受利率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如果在资金筹借时,可能会出现利率变动的风险。所以说政策发生了变化自然条件的影响以及社会经济等其他因素,这此都属于外部环境的风险因素。从医院财务风险的内部因素来看,在医院的经营过程中遇到的筹资方面风险以及利润分配方面的风险等都被称之为内部的环境因素。例如:目前一些医院的筹资决策都会存在一些筹资时机选择不当及方式选择不当以及主观决策或经验决策等现象,这其实就会影响单位决策,使筹资决策缺乏科学性,进而引发医院的财务危机。自从医保制度实施以来,财务结算方式与以前相比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都将影响到医院的日常管理,不利于医院资金的运营,会使医院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此外,医院财务机构设置不合理、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人员的防范风险意识不强、药品及其他材料等库存结构不合理以及内部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方面存在管理混乱现象等内部控制松懈的问题也是属于医院财务外部环境的风险因素。

二、医院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1、强化医院的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永远是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主题,成本是一项全员参与的经常性管理活动,是综合性很强的指标,它的高低不仅决定着医院的经济效益,也决定着医院的竞争力强弱,更体现医院的基础管理工作扎实性。医院的成本管理应该说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国家医疗体制深化改革大背景的今天,更要树立整体和全局的系统管理观念,向管理求效益,深挖医院内部潜力。在医院成本管理中,要狠抓以下环节:首先是加强医院的流动资产管理,对投入项目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在收效快、疗效好的项目上增加资金投入,合理利用借贷资金和自有资金,及时清理往来款项,医院可以采用现代物流配送方式,最大限度降低储备资金成本以及尽可能缩量储备,以减少资金占用等方法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其次,医院要认真做好成本核算工作,因为成本管理的基本要求就是成本核算,医院要建立有序的成本核算组织,对医院内部各种材料物资进行严格计量,认真填写材料物资流转凭证,特别要完善各种原始记录,健全医院计量、领发、验收以及盘存制度,对消耗大的电、水、气由专人经常检修计量器具等等,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再次,医院要扩大成本的管理范围,将生产组织、供应、材料采购、劳动力调配等生产经营各个领域纳入成本管理,形成人人关心成本的全员成本管理。此外,医院还要利用社会资源的后勤保障为医院减负,为医院服务。引入市场机制进入后勤服务中,厉行节约,分析后勤费用增长或消耗过快原因,在合理制定定额预算开支的同时,定期检查有关预算执行,以达到控制成本费用的目的。

2、优化财务制度和人员素质

医院财务会计工作的重要基础就是医院制度的建设,医院必须根据国家制定的《财务制度》、《会计制度》等制度,完善现行医院的财务制度,更好的对医院经济业务进行核算、监督。因为医院发展与财务制度的建设密切相关。医院一定要严格内控制度的管理和执行,在完善和健全各项财务规章制度的同时,把财务管理的日常监督工作纳入财务工作的全过程,形成自我监督约束、自我发展的机制,保证医院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特别要加大对财务人员监督检查力度,在要求财务人员坚持原则的基础上,设计符合自己实际的财务制度监督体系来解决违纪不止的现象。在优化财务制度和防范财务风险方面,优化财务人员的素质也是必不可少的。首先,财务人员必须要加强学习和培训,要经常性的组织财务人员学习新的会计制度,发现新的财务问题,增强法制观念,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以及自觉性和责任心。再次,因为财务人员毕竟是处理会计信息及进行会计核算的当事者,在加强财务人员素质教育方面要经常性的对医院财务人员进行道德教育,提高其政治素质。此外,医院要通过经常性的审计检查财务人员,对内部控制的效果进行完善改进。

3、加强医院财务的资金管理

篇6

关键词:施工企业工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造成施工企业工会财务风险的因素有很多,想要分析并对企业工会财务风险并加以防范需要把这诸多因素加以衡量、抓住重点。首先是工会的资产管理,工会资产是受国家法律保护、通过多种渠道形成的、由工会享有所有权的动产和不动产,是工会开展活动和工会组织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工会建设发展的物质保障,也是工会成为社团法人和工会全面履行社会职能的重要条件。其次,是企业工会日常的资金收缴情况以及建家建线资金的拨付情况。最后是工会制度完善情况。所以,针对这些导致施工企业工会财务风险的因素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分析。

1施工企业工会财务风险产生原因

1.1施工企业工会资产管理状况

企业工会占有、使用的资产按所有权划分有两种:一种是所有权属于企业工会的资产(工会经费及用工会经费购置的设备等)另一种是企业拨给工会的开展工作、举办活动的房屋及设备等。但无论是工会的或企业拨给工会使用的资产,企业工会都应当管好、用好,充分发挥资产的效能,使之更好的为工会工作服务,为职工群众服务,为企业生产、经营发展服务,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施工企业项目众多,遍布地域广,导致资产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且长期以来,重购轻管、重钱轻物的思想影响,一些企业工会的资产管理工作薄弱,主要表现在:制度不健全,管理不严格,导致工会资产流失;一些施工项目对工会资产不进行定期清理,对现有资产心中无数,家底不清;部分施工项目没有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导致资产管理不到位,存在工会资产流失的风险;购进物品不按规定及时登记入账,导致账卡不符,账物不符;对设备、物品没有专人负责管理,丢失、损坏无法追究责任;购物缺乏计划性,乃至购非所用,造成物品闲置,资金浪费现象严重。

1.2施工企业工会经费的收缴及下拨状况

在工会经费收缴过程中,存在部分项目工会经费应缴未缴、拖欠多年,究其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监督处罚措施直接导致经费收缴难。在工会经费收取实际工作中,基层单位交与不交、多交少交、是否及时缴纳都没有对其工资发放或奖金兑现情况造成影响,有的基层领导则认为项目效益不好,连职工五险一金保险等都拖欠了,工会经费也可以拖欠。导致工会财务账上有钱手里无钱的局面。在工会经费下拨过程中,很多施工企业仍然实行着“以拨代管”的方式,只要新项目上场,按项目投资规模、主管领导职务高低等按标准直接拨付了事,对资金如何使用不闻不问,缺乏有效的监督。更有甚者,“人情拨款”、“回扣拨款”的现象也是有发生,谁关系好、谁给的好处多,就给谁先拨款、多拨款。这也是工会管理最易出现风险及腐败之处。

1.3施工企业工会财务制度建设状况

施工企业工会是隶属于国家总工会的一部分,工会组织对企业的意义重大,财务制度也影响着企业的日常发展,事实上,工会财务风险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企业工会的财务制度,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企业没有建立起合理科学的工会财务制度,企业的工会只有其名未有其实,针对企业的工会财务风险没有制定一个合理科学的处理方案,出现各种类型的工会财务风险也没有列举出应对的方法,一旦企业出现了工会财务风险,也没法针对源头责任人进行问题批评指正并加以惩治。所以,在想要控制企业工会财务风险,一定要重视建立企业的工会财务制度,将企业工会财务风险尽可能降低。

2企业工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2.1建立健全企业工会财务制度

(1)建立健全施工企业工会财务制度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各工会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工会财务管理存在的各种风险,有义务更有责任建立健全工会财务制度,使得工会财务制度管理成为组织健全、制度完善、维权到位、服务有力、作用明显、行政离不开、职工信得过,促使企业顺利发展的同时也能更好的惠及更多员工。(2)建立健全工会经费收缴奖罚制度。根据工会经费收缴过程中额度及难度逐渐加大的严峻形势,需要企业每年制定各基层单位、各项目经济指标时,要严格按规定比率下达工会经费收缴指标并计入绩效考核中去。同时要求企业各部门在日常检查、督查各基层单位、各项目施工完成情况的同时,要检查、督促工会经费收缴进度。项目考核时,要把基层单位负责人是否依法足额缴纳工会经费作为考核的一项内容。在签订企业集体合同、签订施工生产责任状时,同时也要明确按时完成工会经费收缴指标。另外,也要区分效益好坏项目,哪些项目可以缓交,哪些项目可以有行政代缴,将工会经费缴纳也纳入一票否决事项中,对有能力上缴、而拖欠不交的单位,取消所有奖金的兑现资格,逐步形成缴纳工会经费的强大氛围和奖罚机制,扭转工会经费收缴难的局面。

2.2解决企业工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单位领导要从思想上认识加强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要提出具体措施和要求;二是工会业务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切实深入一线开展工作,在加强资产管理工作上当好领导参谋助手;三是要加强对资产管理部门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切实做好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1)要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对购入、调入调出的设备及物品要进行验收、入库、建账登记;(2)对资产要指定专人负责保管,资产的领用、调拨、报废等要经过相关领导审批;(3)向外借出、使用物品必须经过有关领导审批,物品损坏、丢失应由借用人或使用人赔偿;(4)对价值较高的设备,要提高关注度,做好日常维护与保养工作。(5)对各基层单位闲置不用或项目下场调出的设备要进行重新调配组合,做到物尽其用;(6)对库存资产要进行定期清理、盘点,对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的、有问题的资产要认真核对,查明原因,写出书面报告,按规定报资产管理部门批准后及时进行账务处理;(7)对已无使用价值的物品,经过清查,提出报废报损的意见,经资产管理部门审批后,予以核销;(8)对十万元以上的大宗物品采购要实行招标,防止少数人通过购置资产违法违纪,谋取私利。

2.3提高企业工会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

企业日常工作的开展离不开资金,这就要求工会资金的直接管理者即财务管理人员,对待工作要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不允许有一丝的马虎,更要有专业的能力和素质,有专业处理工会资金流转的能力,资金流转一旦出现问题,要有及时处理这个问题的灵活性和反应能力,对待财务风险要有直接的反应,有直接的条件反射,面对这些财务风险要及时针对具体情况想出解决措施,及时调整相关办法将财务风险降至最低。

3结束语

随着工运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工会财务管理工作也同样需要不断进行研究,需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落实管理措施,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在管理工作的实践中,还需要继续对风险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用创新的意识去开展工会财务管理工作,拓宽管理工作思路,真正降低施工企业工会财务管理的风险。

参考文献

[1]徐良豪.遏止工会资产的隐性流失[J].中国工会财会,2016,02.

[2]鲁艳峰.对当前工会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思考[J].企业经营管理,2014(20):73.

[3]王晓军.浅谈企业工会财务风险及如何防范[J].企业管理,2014,02(16):386-390.

篇7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经济将更多地融入到经济全球化之中,保险业最终也将同世界保险业接轨。下面以财产和意外保险公司为例,说明在OECD成员国里,保险准备金的基本原理及其相关的财税政策。保险公司的业务表现为根据保险单(保险合同)向被保险人收取保险费,并在合同有效期内承担相应的保险责任,其实质就是风险的承担者和媒介物,这些风险由包括在保险公司收入中的保险费提供资金的支持,因此,在配比原则和权责发生制的原则下,提取各项保险准备金最能代表保险公司会计核算的特点,准备金的正确核算是确保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前提,保险准备金的提取直接关系到保险的损益情况,从而关系到税收的核算。

1.未赚保费准备金(Unearned Premium Reserve/UPR)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纯保费责任准备金,有时也称为Unexpired Premium Reserve,它指的是年内承保的业务在会计年度结算时,保险期限未满而在下一年度仍有效,需从保费中提取的用于支付未来保险赔款的一定金额。将一部分到期或应收的投保人投入的保险费从目前的会计年度延迟到下一个会计年度,以使保险费收入和风险发生的时间相配比。这种准备金计算假定赔偿请求在合同期间内均衡发生或者不能用历史数据预测。

2.未到期风险准备金(Unexpired Risk Reserve/URR)一般地,URR是为了抵偿在计算日有效合同产生的风险,必须分配给下一年或以后年度的保险费金额。在欧共体,它是指如果会计或统计数据显示以后可能不足以抵偿风险和该财政年度之后的风险管理,补充UPR的备抵款。

URR有两种含义,第一种是指在评估日,保险人为了抵抗未来风险(包括保险赔款和费用支出),第二种是指代附加未到期风险准备金(Additional Reserve for Unexpired Risk/AURR),表示在前种含义下的URR超过UPR的那部分准备金。实际上,URR也可能会比UPR要小,因为考虑到延期获得成本(Deferred Acquisition Cost)是作为保险公司的资产,能够冲抵部分的未赚保费准备金。所以只有当URR大于UPR时,才需要提取附加未到期风险准备金。

在某些情况下,未到期风险准备金是用来确保保险费收入不足以支付未来赔偿责任时的支付。在这个意义上,未到期风险准备金有效地保证了预期的未来赔偿,并且也将使得税收能够延期缴纳。

3.未决赔款准备金(Outstanding Claims Reserve/OCR)未决赔款准备金指保险人在会计年度核算时,为已报告但尚未支付赔款的理赔案件而计提的赔款准备。这时未决赔款准备金也可被称为Reserve for Notified(or Reported)Outstanding Claims或Loss Reserve.有两类已发生尚未赔偿的损失,一种是赔偿请求损失准备金,是指以案例为基础针对某一个案例而报告和计算的损失,其数额是对每项赔偿损失进行单独估计而有可能支付金额;另一种是承担的而非报告的损失准备金(Incurred But Not Reported Reserve),是指在会计年度末已经发生但没有报告的赔偿请求,这些赔偿请求需要根据历史数据对其进行准确估计,在预计中要考虑回收、代偿及任何残值,IBNR将包括尚未收到的赔偿和要花费时间证实的赔偿。

目前,规范保险公司会计核算的会计制度主要有《保险公司会计制度》、《保险公司财务制度》以及《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其中《保险公司会计制度》与《保险公司财务制度》自成体系,财务制度规范确认与计量,会计制度规范记录与报告;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融合了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自2002年1月1日起暂在上市的金融企业范围内实施。这三个制度之间除了规范对象不同外,在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方面也有所不同,采用《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之后,会计核算方式的差异也带来了一些纳税方面的问题,现就相关政策的差异介绍如下:

(一)未决赔款准备金 《保险公司财务制度》将赔款准备金分为未决赔款准备金和已发生未报告赔款准备金,分别对应上述的第一层含义的未决赔款准备金(Outstanding Claims Reserve/OCR)和IBNR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按最高不超过当期已" 经提出的保险赔款或者给付金额的100%提取;已发生未报告赔款准备金按不超过当年实际赔款支出额的4%提取,并且按照此计提标准来确定税前扣除金额。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未决赔款准备金应于期末按估计保险赔款额入账,未明确规定未决赔款准备金的计提方法及比例。从监管部门监管及国际通行的做法来看,对已发生已报告未决赔款准备金采取据实计提的方法,已发生未报告采取精算的方法计提。

(二)未期到责任准备金 对应上述的未赚保险准备金(UPR),是指损益期在一年以内(含一年)的财产险,意外伤害险和健康险业务,为承担跨年度责任提取的赔款准备,按当期自留保费收入的50%提取,并按规定比例准予税前抵扣。根据《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当未到期责任准备金不足以弥补未来风险时,需要计提保费不足准备金(即第二部分提到的未到期风险准备金URR),而《保险公司财务制度》中不要求计提保费不足准备金。

(三)资产减值准备 对应上述的投资损失准备金,在《保险公司财务制度》中只要求计提坏账准备及呆账准备,并规定了计提标准;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第四十五条的规定,金融企业应当对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标准由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四)长期责任准备金 是指损益核算期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的各类非人身险业务,为承担未来保险责任而按规定提取的准备金。《保险公司财务制度》规定长期责任准备金按业务年度历年累计营业收支差额全额提取的准备金,这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保险企业所得税若干问题的通知》中的规定相符;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要求按系统合理的方法计算的结果入账。从国际惯例来看,有长险化为按短期险核算的趋势,即长期责任准备金按计提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的方法计提,同时计提未决赔款准备金,在当期结算损益。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保险市场的对外开放,迫切需要提高保险公司的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而提高准备金的管理水平,是增强保险公司财务管理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的重要方面。鉴于国际的通行做法,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便于我国保险公司的实际操作,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允许计提理赔费用准备金,在税前全额列支已发生未报告赔款准备金(IBNR)

《保险公司财务制度》中规定的赔款准备金仅指未来赔款或者给付金额的准备,而按照权责发生制的要求,仅包括赔款或者给付金额是不够的,还应包括与其相关的费用,在美国会计准则60号也明确规定:在计提未决赔款准备金时同时要计提理赔费用准备金,《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中并未明确这一问题;目前税法中也未明确理赔费用准备金是否可以税前抵扣。

因此,从国际惯例及权责配比角度来看,建议对未决赔款准备金及已发生未报告赔款准备金明确如下:未决赔款准备金指公司对在保单有效期内发生的未决赔款及相关的理赔费用所计提的赔款准备,未决赔款准备金据实计提,且可以全额税前扣除;已发生未报告赔款准备金指公司对已经发生保险事故,但尚未提出保险赔款或者给付金额提取的赔款及理赔费用准备,有条件的公司应按照精算的结果计提。由于目前税法规定对已发生未报告未决赔款准备金按赔款支出4%税前扣除与实际精算结果有差距,因而建议准予可对已发生报告赔款准备金税前全额抵扣。

(二)允许计提保费不足准备金,采取24分之1法税前扣除未到期责任准备金(UPR)

在《保险公司财务制度》中不要求计提保费不足准备金,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第七条第十一点要求金融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同时美国会计准则60中也规定,当保费不足时,首先应冲转尚未摊销的递延保单获取成本,冲销后如仍不足以弥补预计的损失,则需要计提相应的损失准备。实际上,未来到期责任准备金是保费收入的调整项,保单风险发生变化后,尤其在保单的未到期责任准备金不足以弥补未来风险时,为稳键性起见,保险公司应计提保费不足准备金,并在未到期责任准备金中设明细核算,但计提的保费责任准备金应限于预计的亏损。

(三)允许保险公司税前列支巨灾准备金(即前述的大灾难损失准备金)

巨灾风险的特点是在一个较长的周期内不发生,一旦发生,损失规模就很大,其实际损失规模必然大于当年保险人的损失预期,严重冲击保险公司的财务稳定。中小型保险公司,或区域性保险公司,甚至全国性保险公司都难以承受这种损失。我国是一个多地震,多洪水,多火灾的国家,所面临的风险一直较大,但我国现阶段对于一些巨大的灾害不能保,也不敢保,即使有些灾害承保了,条件也是相当苛刻。另一方面,由于没有“巨灾准备金”,也降低了我国保险公司应付突发灾害和巨灾的能力。比如9·11事件的发生,对于世界几大保险公司所造成的损失都在6—9亿美元,可谓损失巨大,但由于他们都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所以无碍大局。但如果这一次事故所带来的损失对中国保险公司来讲,哪一家都难以承受。有鉴于此,政府应允许建立巨灾准备金并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以支持巨灾准备金的迅速积累,应付可能发生的巨灾责任。

(四)允许税前全额扣除资产减值准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保险公司计提的坏账准备金、贷款呆账准备金、投资风险准备金可以按照一定标准进行税前扣除;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保险公司可以根据资产的实际状况,为各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可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可予税前抵扣的资产减值准备范围过于狭窄,不符合保险公司的实际情况,另外,从公平税负的角度出发,资产减值准备是保险公司实实在在的损失,因此建议允许对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全额予以税前扣除。

「参考文献

2.冯健身主编《保险公司财务制度及讲解》,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3月第1版

篇8

1医院财务风险的防范

1.1建立健全医院各项财务制度

财务制度是根本,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医院没有财务制度,那它的财务管理将是一盘散沙。财务制度要根据《会计准则》及《财务会计制度》等法律法规制定,在此基础上,要符合专科医院的实际情况,体现出其自身特点。制度的制定要进行充分的讨论,一旦确定下来就不容易改变,可以说,制度的确定为进行财务风险的管理提供了主要依据;贯彻执行是关键。只有在实际活动中严格按照制度办事,才能发现制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进行调整,使之积极符合现实需要,真正做到了与时俱进。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医院没有完整的财务制度,这极大地影响力财务工作的开展,将不利于医院财务管理。

1.2加强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的教育和培训

以人为本,财务人员综合素质越好越能较好的适应改革发展的新要求,从而医院财务管理能得到更好的实现。笔者认为应建立财务人员考评体系,对于一名财务人员上岗之前应进行专业知识测试和岗位技能培训,通过培训考核后,方能上岗。在岗人员应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以适应新时期新要求,对没有能够通过考核的人员应再集中进行培训,同时要实行薪金与考核成绩、工作业绩挂钩。

1.3加强财务人员的法律意识教育

随着国家各种法律法规的健全,熟悉掌握法律知识,加强法律规范意识成为财务人员新时期的新要求。在财务制度中严格实行“一支笔”签字制度,责任明确,杜绝财务人员的随意性,使财务管理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

1.4健全内部审计制度

内部审计不仅要独立、客观、全面、公证审查医院各项经济业务,了解、监督、测试、评估医院内部财力控制系统是否健全有效,确定有关经济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业务活动的合理性和效益性,评价医院财务目标是否达到,而且要及时向管理层揭示、反馈医院当前经营管理工作中的主要风险、薄弱环节与制度缺陷,并提出相应改进建议,以便进一步完善财务控制系统,改善医院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综合效益。财务控制系统融于医院财务活动各方面和全过程,关系到财务工作的成败,上述各项财务控制制度绝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作用和影响的有机整体。因此,在实践中医院不能仅强调某一方面,忽视其它方面,而应在财务控制目标统筹下加以综合设计,通过有效控制,使医院财务活动按预期方向和目标有序进行。而一套设计科学的财务控制系统,无疑能为医院财务管理目标乃至医院整体目标的实现提供卓有成效的保障和促进作用。

2医院财务风险的控制

2.1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控制系统

财务风险预警控制系统是对医院各项经济活动中潜在的财务风险和财务管理指标进行实时监控的系统,它贯穿于医院经济活动全过程,通过对管理对象分别制定相应的财务风险控制指标,以财务报表、预算指标及其他相关财务资料为依据,采用数学模型、比例分析等一般方法,达到整体控制风险的目的。医院应建立以动态监控资产负债率和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流量等指标为主的风险预警控制系统。资产负债率制约着医院的发展规模与结构,同时医院的生存与发展也离不开一定的现金流量,要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和在医疗市场中的竞争力,就必须在改善自身资产负债结构、优化现金流量两方面下功夫[3]。

风险预警控制系统的建立对医院确定长期发展思路意义重大。医院在确定其自身发展规模时应重视其规模的质量,即规模结构的合理性。其中,资产结构的合理性主要指:保持合理的现金储备;重视资金的时间价值,加速资金周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其他资产保持合理的比例。负债结构的合理性主要指:能动态地根据自身实际,考虑现有资金以及未来的财务收支状况,确定银行融资规模与结构;动态地平衡短期、中期和长期的负债比率;动态监控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财务指标。权益结构的合理性主要指:精心设计权益架构,重视投入产出率,增加自身的资本积累。此外,还要优化现金流,也就是主要通过建立有效的财务信息系统,强化财务预算管理,合理调度资金,加快资金周转,提高投入产出率,动态平衡自有资金、借贷资金和预收资金的规模和结构,确保资金的边际效用最大化。

2.2规范债务管理控制

医院举债规模是防范财务风险的关键。医院举债规模涉及国家的有关政策和发展规划,涉及举债医院的发展方向、医院规模、医疗水平、服务质量、管理水平以及医院所在地的经济水平等因素,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2]。医院应立足自身条件,综合多方面的因素,进一步规范债务管理,有效防范债务风险。

2.2.1建立贷款监督机制。监督内容包括贷款额度、使用方向、使用效益等。医院对贷款项目的论证必须实行“三公开”,即立项公开、论证公开、结果公开,自觉接受群众、银行、社会有关部门的监督,形成由主管部门牵头,社会、银行和广大员工共同参与的监督机制。

2.2.2加强贷款资金使用和管理。医院必须加强贷款资金管理,形成一套“严格审批、专款专用、封闭运行、跟踪监督、考核效益”的贷款资金使用机制,通过对贷款项目实行“目标分解、责任落实、日常检查、验收考核”的办法,形成对贷款资金的使用管理机制。

2.2.3制定严格的还款计划。贷款医院在安排年度收支预算时要考虑偿债因素,将还款计划纳入单位的年度预算收支,保证还款资金来源。

2.2.4加强贷款管理与财务分析,建立项目管理责任制。应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建立贷款资金项目管理责任制。

2.2.5建立有偿备用金制度,通过有偿备用金的设立和筹措,有效防范资金风险。

3加强预算管理

医院预算是根据当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医院应当加强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考核等环节的管理,明确预算项目,建立预算标准,规定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及时分析和控制预算差异,采取改进措施,确保预算的执行[1]。严格控制无预算的资金支出,以此保障资金支出有预算可依,避免盲目投资,但也要避免过繁过细,如果医院预算对极琐碎的支出也作细微的规定,就会使各职能部门缺乏应有的自由,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医院经营管理的效率。要一方面要使预算更好地体现医院整体目标规划,另一方面应适当掌握预算控制的度,使预算具有一定的灵活性。通过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的计划性[1]。

4健全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保障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手段。健全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系统将有助于营造安全、高效的资金运行环境,有效实施资金安全防范,确保资金效益的发挥[1]。

营造良好的财务内部控制环境。医院管理层应充分重视财务内部控制环境建设,将资金的安全作为控制的主要目标,确保财务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同时还要使全体职工特别是中层以上的干部认识到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积极支持和参与财务内部控制。

构建安全高效的会计系统,从会计业务流程中涉及资金业务的重点环节着手,通过建立会计责任制和操作规程,加强资金内部控制,认真执行国家颁布的《医院会计制度》、《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试行)》及医院内部的财经规章制度。各类收费票据要由财务部门统一管理,统一向财政部门领取下发到收费处,收费处开具后经审核款、据相符无误后,将收据存根、收款日报表及缴款单一并上交财务部门进行二次审核进行登记入账,以此增加收费管理的透明度[2]。

着力构建规范的控制程序。控制程序是为合理地保证管理目标的实现,实施管理指令、化解财务风险而采取的财经政策和程序。控制程序的关键控制点主要在机构设置、授权批准、职务分工、财务预算、财产安全以及风险控制等方面。应坚持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基本原则,明确涉及资金支付和流动相关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制定财务收支审批管理办法和重大费用支出审批与授权制度;建立严格的资金收付授权批准制度;建立财务重大事项(包括大额资金收支)报告制度等等[3-5]。

篇9

【关键词】 电力企业 财务风险 对策

电力企业作为具有我国基础能源性质的企业,一直担任着保障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职务,并以建设运营电网为主营业务,不断发展壮大自身。因其属于资金密集型企业,需在企业内部要加强防范财务风险,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顺利进行,有利于提高的市场竞争力。

一、电力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

一般来说,财务风险产生于企业内外环境的不确定性。针对电力企业,将从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这两个方面对其财务风险进行阐述。

(一)内部环境

1、电力企业资产管理不善

任何企业视为资产管理为管理重点。有效的资产管理能使企业较好的防范财务风险,进而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营活动。电力企业是资产密集型企业,而固定资产占了企业总资产的比例较大,能否管理好固定资产就成为了电力企业资产管理的关键。然而我国电力企业较多的关注在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对其经济价值并未重视。这种倾向导致不能有效的对整体资产管理,并易使企业背上财务风险的包袱,最终增加财物损失。另外,也不利于对企业成本费用的核算,因为其真实性会受到质疑,企业后期在账务核算上会有争议。

2、财务制度的执行力度差

目前,我国电力企业财务管理机制的执行力度不佳,究其原因,在于尽管相当多的电力企业在采购、内部财务、资产管理等方面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但部分单位负责人对财务制度的执行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一些企业内部控制失效。另外有的单位负责人在企业管理中习惯于人治,不讲法治,对财务制度建设持冷漠态度。碰见问题更多的是以灵活性为理由从而避开内部控制,最终导致有好的制度却未能合理执行。

(二)外部情况

1、受国家政策影响较大

电力企业作为特大型中央企业,国家政策的制定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经营发展。因此它面临政策性层面的财务风险,比如政府实施调整电价政策风险,电价是电网企业的血液,电网企业作为资金密集型企业,每年都得进行电网的建设和改造,这都需要电网通过电价来调整资金进而对其投入。电价政策就是决定电网企业效益的命脉。一旦只有投入,没有产出,那么电网将不能顺利的发展,财务状况也濒临危险。所以电价政策风险是电力企业面临最重要的财务风险之一;

2、金融风险

相比国外发的资本市场,我国的资本市场相对落后,这就导致电力企业希望做大做强时,由于受到资金不足的限制,需要去进行融资,但企业的融资渠道较单一,一种是外部融资,主要靠银行借款,另一种是靠企业内部的留存收益,大部分企业还是会选择第一种,即向银行贷款来保证企业的扩大再生产,这样使电力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过高,财务风险相应增加。另外,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导致物价上涨,这使得企业应付职工薪酬的费用提高,而电价相对比较比较稳定,这导致电力企业的利润被不断蚕食,企业的营运能力、盈利能力下降,相反,财务风险上升。

3、自然风险

因为电力企业的设备等都在室外,这样就容易收到自然风险的侵害,如地震,水灾,火灾,风灾等自然现象而导致资产受损,导致企业的营业外支出增加,极大的影响的电力企业的利润,导致财务风险加大。

二、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上述在对财务风险归纳之后,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对其防范,是电力企业降低财务风险的关键。

(一)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塑造良好企业文化

从公司的组织结构上去防范电力企业财务风险,做到逐步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逐渐形成决策、授权、执行和监督的基本框架。同时,在此基础上加强电力企业的各个职员的财务风险的认识,通过完善治理机构来建立起财务风险控制系统,由过去的被动的由被动的风险管理变为主动的风险管理,由静态的风险管理变为动态的风险管理。另外,企业经营管理者应着重塑造企业文化,通过有计划地制定和实施企业文化战略,不断提升诚信建设,最终促进管理者素质和品质提高,使企业众志成城,目标一致,从而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二)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

众所周知,电力企业是是资金密集型企业,当前我国部分地区电力供需矛盾仍较为突出,因此需要大量资金去添加电力设备和对设备更新改造,这就对电力企业的融资提出了挑战。电力企业一方面要争取到各方面的财政支持,另一方面拓宽融资渠道,比如通过,电力企业可采取剥离优良资产上市融资,获得电力投资所需资金。

(三)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积极规避风险

电力企业应设立财务风险预警部门,召集具有财政学、金融学、会计学等专业背景的人才,以便规避企业在财会税收政策的风险。同时根据整个行业和自身经营情况,对企业的财务制度、税务筹划等方面专研,以便降低在这些方面的风险系数。分析企业现阶段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和企业发展的变动趋势,在此基础进行全面有效的预测和评估,能够使企业及时发现问题并发出预警,主动地采取应对措施。

(四)总结经验,抵御自然风险

针对自然风险的防范,要确保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电力企业根据以往的电力生产和建设总结出经验,以便在自然灾害发生时第一时间做好恢复工作,确保电力生产额安全稳定运行。自然灾害的发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应寻求转移自然风险损失的办法,降低风险等级。

三、总结

电力企业应从内外部环境的方方面面做好财务风险防范,对电力企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完善各种制度并执行,做到最大程度避免风险,确保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企业财务制度 制度改革方向 宏观财务管理

一、引言

我国以《企业财务通则》为统帅、分行业财务制度为主体、企业内部财务制度为补充的现行企业财务制度体系已走过了十多年的历程。

十多年来,国家宏观经济体制和企业微观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企业会计制度、税收制度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其他相关法律法规陆续出台并日趋完善。在这样的背景下,现行的企业财务制度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陷入了尴尬的两难境地。“财务制度的运行要经过制度制定、传导到实施的过程,它包括制度的有效修改补充、更新替代和失效的运动变化。财务制度的老化现象是制度运行的一般规律。这一规律要求在选择财务制度时,要自觉地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对制度废除取消、修改补充或更新替代。”总之,财务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改革势在必行。

至于财务制度究竟何去何从,十多年来,这样的探讨一直没有停止,众说纷纭,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废除企业财务制度;调整企业财务制度,建立面向国有企业的出资人财务制度;彻底革新企业财务制度。

二、对企业财务制度改革持有的几种观点剖析

(一)企业财务制度应当废除

持该观点的人认为,既然企业财务制度的基本功能已经丧失,经济领域的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财务制度日益完善,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可以取消财政部统一制定的企业财务制度,并且这一行为不会给政府管理及企业自身的营运带来问题。企业财务制度在经历辉煌之后,已经完成其历史使命,可以彻底取消。

企业会计制度的改革取代财务制度确认计量会计要素的功能。随着会计制度的不断发展,会计制度所覆盖的领域不断扩大,陆续的企业会计准则以及2000年财政部统一制订的《企业会计制度》,已经基本包含了原由企业财务制度规定的确认和计量的内容。“两则两制”并行的局面被打破,企业财务制度作为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的功能基本被取代了。

税收制度取代财务制度纳税扣除的职能。在1994年税制改革之前,企业财务制度对企业成本费用等进行确认,实际上行使了纳税扣除的职能。但是税制改革之后这种现状发生了改变。199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纳税人的财务、会计处理与税收规定不一致的,应依照税收规定予以调整,按税收规定允许扣除的金额,准予扣除”,这使得税收制度从企业财务制度中得以分离出来。2000年国家税务总局了《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对企业纳税扣除事项做出了全面规定。企业财务制度纳税扣除的功能被彻底取代了。

企业财务制度是企业的内部事务。当前,持“企业财务制度是企业的内部事务”观点的人不在少数。他们认为“在任何一个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企业财务所涉及的日常经营管理、投资、筹资决策等都是经营者自己的事,国家不应干预企业的财务活动;国家可通过调整税收政策来保证财政收入,通过制定利率政策来引导企业的投资和筹资活动。”因此,“企业财务就变成了企业的内部事务,由包括出资人、经营者在内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依法、照章自行管理。在这种情况下,财政部门废除企业财务制度既是对企业财务制度滞后于改革的客观追认,又不会对企业财务管理构成行政干预,符合市场经济发展和完善企业产权理论的客观要求。”

现行企业财务制度无法适应WTO新要求。在我国加入WTO后,新的经济环境要求政府作为宏观财务的主体,在规范企业财务行为,保证经济目标实现上摆脱传统的国有企业财务管理角色,从机制上实现微观财务行为的合理化,为企业微观财务活动创造有利环境。而传统的企业财务制度侧重于对企业实行直接的微观管理,对企业的经济责任和财务责任强调较多,没有认识到强化宏观财务约束的重要性,无法应对加入WTO带来的新变化,适应新要求。

(二)企业财务制度应当调整,建立面向国有企业的出资人财务制度

在充分研究传统企业财务制度弊端的情况下,对其制订主体、性质和内容进行重大调整,建立面向国有企业的出资人财务制度。新的企业财务制度主要针对国有企业发挥作用,是所有者财务的重要体现,是市场经济环境中两权分离的产物,是国有企业的财务行为规范,应该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以国有企业所有者的身份来制定,而不是由财政部来制定。

对“大会计观”的否定———企业财务制度存在的必要性由于会计准则的颁发实行,强调了会计国际化和地位突出化,“大会计观”的呼声日益高涨,“认为‘会计准则’基本上可以包揽代替财务制度了,代替不了的则可以由税法、公司法等法规来规定,并由此进一步认为,财务管理完全是企业内部自主理财行为,政府应该完全退出,完全交给企业。”持有这种观点的人没有将企业财务置于市场经济体制这个大背景下进行深刻的思考。

(1)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国有经济仍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国家作为所有者,应当对任何影响所有者利益变动的任何行为做出规范。因而,财务制度也将长期存在。

(2)由于我国经济的多元化,行业差距仍很大,并且这种差距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消失,因而国家需要通过财务制度,以所有者的身份对其进行有效调节,发挥一种其他经济杠杆所没有的特殊调节作用,尤其是在加入WTO后及平等国民待遇的压力下。

(3)国家作为所有者,还需要从宏观经济范围,对国有资产的变动及收益分配进行调节,从而增强调控能力,并达到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增长的目的。

显然上述各方面是会计准则、财政、税收政策能力所不及的,只有财务制度才能发挥这种灵活性,同时可见,企业财务制度不是企业的内部事务,而是国家对国有企业进行有效管理的手段。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凸显企业财务制度的内在缺陷———企业财务制度调整的必要性传统的企业财务制度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初期制订的,并没有区分政府职能和所有者职能,这种制度设计显然无法满足“政企分开”的要求。随着国有企业出资人制度的确立,在企业财务管理领域,迫切需要在制度上对国家的社会公共管理职能和出资人职能予以明确划分。由各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对有国有资本金投入的企业进行管理,无权参与没有国有资本金投入的企业经营管理。

国家必须对国有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建立面向国有企业的出资人财务制度。国家是国有企业的所有者,或者通过法人行使所有者职能。国家必须对国有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理由是:

(1)所有者对其资本的管理和控制,是市场经济赖以正常运行的保证。而国有企业的所有者是国家,对于国有资本的投放和国有资产的分配以及对经营者的考核,必须由国家来执行。

(2)国有企业是实现社会主义经济社会目的的重要途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经济是一个重要而特殊的经济成分。国有企业固然要以盈利为目的,但同时其所肩负的经济社会目标也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平抑物价、解决就业等。这些都需要通过国家对国有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来实现。

(3)相对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自我约束机制要弱得多,承受的经营失败风险也比非国有企业大得多。非国有企业有的是由所有者本人直接经营,有的是由私人投资的股份公司,其责任心和风险意识都很强。而在国有企业,授权层次大大增加,有时甚至不能确指是谁授的权。这就导致授权风险增加,注重眼前利润而忽视长期利润,剥夺性经营而不注意资本维护和技术开发,冒险而不顾后果。可以说,国有企业的道德风险比非国有企业大得多。这就有必要改善和加强国家对国有企业财务的管理和监督,规定和监控负债比率、流动性比率等。

综上所述,国家应当也必须对国有企业进行财务管理,以法律或行政法规的形式作出规定,并赋予其足够的权威性和强制性。

三、企业财务制度应当与时俱进

目前不仅不能废除企业财务制度,而且应当把企业财务制度作为国家有关企业的基本制度有效组成部分进行彻底改革。新的企业财务制度既不能翻版《企业财务通则》及分行业财务制度,也不能重复税收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财政部应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按照WTO规则的要求,重新对全社会不同所有制的企业进行制度规范,保障企业在同一财务行为中,公平、合理地对待不同利益主体的权益,指导企业协调好企业内外财务关系。而且,新的企业财务制度要尊重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自身的作用,刚柔并济,在某些方面应当具有强制性,弥补我国经济法律法规的不足,但是在另一些方面又要具有指导性,充分发挥企业自身的创造性和灵活性。

国有企业出资人财务制度不能代替国家宏观财务管理。从理论上讲,社会主义国家具有双重身份,其作为社会公共管理者和出资人所管理的对象和管理目标是不同的。国家作为社会管理者对所有企业进行统一的社会公共管理,为所有企业的生存、发展和平等竞争创造基本条件;而国家作为出资人仅对有国有资本金投入的企业进行管理,管理的目标是资本的保值和增值,各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在不直接干预企业经营的前提下,实现对经营者的有效控制,切实保障国家作为出资人的权益不受侵犯。从实践上看,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期,市场经济体制刚刚建立,经济法律尚未健全,缺乏共同的财务行为规范,缺乏协调出资人与经营者关系的行为准则,因此需要通过国家宏观财务管理来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总之,在建立面向国有企业的出资人财务制度的同时依然要加强国家宏观财务管理,二者不可互相替代。

认识现代企业财务的真正意义,并以此为切入点改革企业财务制度。“财务战略、财务治理与财务运作构成了现代财务的概念框架,三者构成了连贯的体系。财务战略既是企业战略的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战略的价值管理形式,企业其他战略都是财务战略的载体,是资本渴望增值的内在动力驱使财务战略不失时机地借助各种载体朝着既定目标前进。财务治理要求企业通过合理设计组织结构促使财务人员自发地将财务战略落实到实际,是财务战略与财务合作的有机纽带。它要求组织具有可塑性,能够适应财务战略变化的需要,也要求组织具有驱动力,促使财务人员去实现财务战略。而财务运作是财务人员的具体实施行为,是将财务战略转化为现实的操作系统,要求组织具有执行力,能够将财务战略付诸实践,并要求组织具有纠偏能力,能够对偏离财务战略的行为予以修正。”由此可见,对于财务的理解与运用应当跳出会计框架的窠臼,将更高层次的财务写入财务制度。

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构建新的企业财务制度。“现代企业财务制度的建立,使企业与政府、所有权与经营权等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构建新型企业财务制度体系就是要求国家对企业的管理由微观管理转向宏观管理、由行政管理转向产权管理、由统一管理转向自主管理。从宏观上看,国家是企业财务活动的社会管理者,需要对企业的财务行为进行宏观调控;从微观上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企业财务行为离不开宏观财务政策的指导;同时,国家作为国有企业的出资人行使出资人职责或授权的投资主体行使职责,也需要从出资人的角度来规范企业的财务行为。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从国家、出资人、企业三个不同的角度构建企业宏观财务、出资人财务、经营者财务三个层次的财务制度,形成能够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财务制度体系。”

新型企业财务制度———制度规范与强制约束的平衡点。笔者认为在企业财务制度改革过程中,政府不能一味强调给予企业经营理财自,而忽视了建立有效的财务约束制度,导致对企业的国有资产的财务监督弱化。没有向企业及时提供合理的制度,必将产生社会经济秩序混乱的后果。相应地,若政府过分注重强制约束,则不仅不能起到为各类企业公平竞争创造良好财务环境的作用,而且削弱了企业自身的管理能力、营运能力,增加了企业执行制度的成本。惟有建立一个具有广泛适应性和一定弹性空间的新型企业财务制度,才能真正做到有利于企业创新、有利于企业自立、有利于企业自担风险、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姜辉,周慧生,李桂芝.对构建新的企业财务制度体系的思考[J].财务与会计,2004,(9).

[2]赖永加,张小英.关于废除《企业财务通则》的思考[J].财务与会计,2004,(5).

[3]李洪辉.论财务制度与会计准则的分工、协调[C].杨纪琬教授从事会计工作60周年论文集。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

[4]孟焰.论完善我国会计准则的若干问题[C].96北京海峡两岸会计准则与独立审计准则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