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教师实习总结范文

时间:2024-03-27 11:44: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体育教师实习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体育教师实习总结

篇1

(许昌学院 体育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

摘 要:本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对河南省高中体育教师反思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了解我省高中体育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现状;结果发现我省高中体育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处于中等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三个维度中,平均得分最高的是理论反思能力维度,其次是毅力维度,最低的是经验反思能力维度;通过对反思现状的讨论分析,发现问题,为提高高中体育教师反思能力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关键词 :高中;体育教师;反思能力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5-0109-03

体育教师不仅是体育课程的实施者、执行者,更是其开发者、建设者,其教学水平和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终身锻炼意识,关系到学生身体的未来发展.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学能力的发展必须立足于教师自己的教学经验,通过教师自己的反思而形成.[1]体育教学反思是体育教师思考过去的教学过程,从中总结教学经验教训,它是体育教师教学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性因素,是提高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和途径.美国学者波斯纳曾经说过“成长=经验+反思”,我国心理学家林崇德在对教师的发展研究中也将反思作为了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素质.[2]本文以施小菊的《中学体育教师教学反思能力量表》问卷为基础,对河南省高中体育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进行调查,旨在了解我省高中体育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现状,为提高高中体育教师反思能力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在中国知网上进行文献收集和检索工作,查阅了有关教师反思能力大量文献资料,为本研究提供了方法和理论依据.

1.2 问卷调查法

使用施小菊《中学体育教师教学反思能力量表》问卷第二部分,其共20个题目,分为三个维度:理论反思能力(8题)、经验反思技能(5题)、毅力(7题).[3]理论反思能力是指体育教师以特定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根据进行相对理性的反思的能力;经验反思技能是指体育教师借助体育教学与教育经验对自身主体性和体育教学行为与观念进行相对直觉的反思的能力;反思的毅力是反思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体现在“持续”的追求与不断的督促自己去实现体育教学的合理性及战胜教学困难、忍受痛苦等的“韧劲”上.

在河南省随机向212名高中体育教师发放问卷,回收208份,有效问卷200份,有效率为94.34%.

1.3 数理统计法

对问卷进行整理输入Excel表格、和spss17.0,获得相关数据结果.

1.4 逻辑分析法

对得出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2 结果与分析

2.1 河南省高中体育教师基本情况分析

随机抽取河南省高中体育教师212名作为调查对象,并发放问卷,回收问卷208份,有效问卷200份,对问卷进行数理统计,得出表1、表2:

由表1、2可知:河南省高中体育教师以男性为主,占总人数的78%;学历以本科学历为主,占总人数的80%;教龄基本在10年以内,占总人数的70%.

2.2 河南省高中体育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现状和差异比较

2.2.1 河南省高中体育教师整体教学反思能力以及不同维度的现状

对河南省高中体育教师教学反思能力表中三个不同维度和总量表的得分进行统计,得出表3:

《中学体育教师教学反思能力量表》采用5级评分制,以3为参照值.因此,由表3可知:河南省高中体育教师教学反思能力整体得分平均值为3.636,程度为中等偏上范围,总体教学反思能力并不很高,需要进一步提高.在教学反思能力的三个维度中,理论反思能力最高,为4.075;其次为毅力3.589;经验反思能力最低为3.000.所以,我省高中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对教学行为、教学观念等的反思能力相对较低,缺乏主动性教学反思.

2.2.2 被试特征变量对河南省高中体育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影响

本研究以被调查者的性别、学历、教龄、学校类型(是否为示范型学校)4个方面的特征为变量,这4个变量对我省高中体育教师教学反思能力有什么样的影响?对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与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来探讨以上4个变量对我省高中体育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影响.

2.2.2.1 性别因素对我省高中体育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影响

以性别为自变量,以毅力、理论反思能力、经验反思能力和三维度的总得分为因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表4:

由表4可知:我省高中体育女性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平均总得分高于男性教师,且在三个不同维度上的平均得分都高于男性教师,特别是在经验反思能力上要明显高于男性体育教师平均得分;高中男性体育教师的经验反思能力的平均得分最低,为2.944,中等偏下.在三个不同维度方面,理论反思能力的平均得分相对较高,其次是毅力,最低的是经验反思能力.经显著性分析,三个维度的P值和总得分的P值都高于0.05,说明我省高中不同性别体育教师之间的教学反思能力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2.2.2.2 学历因素对我省高中体育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影响

以学历为自变量,以毅力、理论反思能力、经验反思能力和三维度的总得分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得出表5:

由表5可知:我省中专学历高中体育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平均总得分高于其它三组,为3.875.在毅力维度方面,中专学历的平均得分最高,为4.286;其次为本科和研究生学历.在理论反思能力维度方面,研究生学历的平均得分最高,为4.250.在经验反思能力维度方面,中专和本科学历的平均得分较高,而研究生学历的平均得分最低,为2.533.不同学历的高中体育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在三个不同维度方面,理论反思能力的平均得分相对较高,其次是毅力,最低的是经验反思能力.经显著性分析,三个维度的P值和总得分的P值都高于0.05,说明我省高中不同学历体育教师之间的教学反思能力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2.2.2.3 教龄因素对我省高中体育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影响

为发现不同教龄高中体育教师教学反思能力之间的差异,以教龄为自变量,以毅力、理论反思能力、经验反思能力和三维度的总得分为因变量,对数据进行了单因素分析法及进行多重比较结果(LSD法),得出表6:

由表6可知:我省不同教龄高中体育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平均总得分基本相同.在毅力维度方面,随着教龄的递增,体育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平均得分递增.在理论反思能力维度方面,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平均得分,出现中间(6-15岁阶段)高,两端(1-5、16-20岁阶段)低的现象.在经验反思能力维度方面,教龄在6-10年的平均得分最高;而教龄在1-5名的平均得分最低,为2.645.不同教龄的高中体育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在三个不同维度方面,仍然是理论反思能力的平均得分相对较高,其次是毅力,最低的是经验反思能力.经多重比较,得出三个维度的P值和总得分的P值都高于0.05,说明我省高中不同教龄的体育教师之间的教学反思能力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2.2.2.4 学校类型(示范、非师范)因素对我省高中体育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影响

为发现不同学校类型的高中体育教师教学反思能力之间的差异,以学校类型为自变量,以毅力、理论反思能力、经验反思能力和三维度的总得分为因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表7:

由表7可知:我省示范型学校的高中体育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平均总得分略高于非示范型学校体育教师,在三个不同维度上的平均得分也都略高于非师范教师,但基本相同.不同类型学校高中体育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在三个不同维度方面,依然是理论反思能力的平均得分相对较高,其次是毅力,最低的是经验反思能力.经显著性分析,三个维度的P值和总得分的P值都高于0.05,说明我省高中不同类型学校体育教师之间的教学反思能力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3 结论

3.1 河南省高中体育教师中男性比例较高,教师学历中以本科学历教师为主体,教龄基本在10年以内.

3.2 河南省高中体育教师教学反思能力整体程度为中等偏上范围,其总体教学反思能力并不很高.在教学反思能力的三个维度中,理论反思能力最高,其次为毅力,经验反思能力最低位,因此,我省高中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对教学行为、教学观念等的反思能力相对较低,缺乏主动性教学反思.

3.3 高中体育女性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平均总得分不仅高于男性教师,而且在三个不同维度上的平均得分也均高于男性教师;高中男性体育教师的经验反思能力的平均得分相对最低.

3.4 不同学历的高中体育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中,中专学历的平均总得分高于其它三组.在毅力维度方面,中专学历的平均得分最高,其次为本科和研究生学历;在理论反思能力维度方面,研究生学历的平均得分最高;在经验反思能力维度方面,中专和本科学历的平均得分较高,而研究生学历的平均得分最低.

3.5 我省不同教龄高中体育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平均总得分基本相同.在毅力维度方面,随着教龄的递增,体育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平均得分递增;在理论反思能力维度方面,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平均得分,出现中间(6-10、11-15岁阶段)高,两端(1-5、16-20岁阶段)低的现象.在经验反思能力维度方面,教龄在6-10年的平均得分最高,而教龄在1-5名的平均得分最低.

3.6 我省示范型学校的高中体育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平均总得分略高于非示范型学校体育教师,在三个不同维度上的平均得分也都略高于非师范教师,但基本相同.

3.7 不同性别、学历、教龄、学校类型的高中体育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在三个不同维度方面中,均理论反思能力的平均得分相对较高,其次是毅力,最低的是经验反思能力.经显著性分析,三个维度的P值和总得分的P值都高于0.05,说明我省不同性别、学历、教龄、学校类型的高中体育教师之间的教学反思能力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参考文献:

〔1〕王冬明,张小菊,谭鸳鸳.教育实习中师范生教学反思状况的调查研究[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13,33(1):107-110.

〔2〕张瑞红.师范院校教师反思现状及校本培训策略探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6):45-46.

〔3〕施小菊.中学体育教师教学反思能力量表的编制与测查[D].福建师范大学,2006.

〔4〕洪燕,曹曦东.中学体育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发展的研究[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7,22(2):76-77.

〔5〕廖祖英.“课例研究”反思性教学:培训体育教师反思能力[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24(12):14-15.

〔6〕韩梅,张连.反思性学习:体育教师教育智慧的意蕴[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23(12):8-10.

篇2

关键词:课程改革;创新;校本教材

《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通过几年的试验,实践表明各地各校发展情况并不平衡,有的地方能脚踏实地,有的地主目前还困难重重。各种原委,有的对新课程标准缺乏全面理解的原因,也有学校体育资源开发利用上的原因。为了使课改能健康地不断向前发展,我们就应做好高中体育校本教材课的前期准备工作。

一、要对本校能开设的项目进行分析和确定

每名一线的体育教师都有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当他能在体育课上从事自己擅长的项目教学是多少幸福的一件事啊,但特长归特长,爱好归爱好,要想让学生经过三年的高中体育学习后顺利地衔接到大学体育甚至是未来的工作生活中是我们学校体育的重要目标。我们采取的方法是,让要开设此项目的教师进行竞聘述职,重点是自己的优势和计划以及在课程开展过程的自我培训等,这样给教师一个不大不小的压力,让他们更不断地自我总结、得以提高,以便更好地开展教学。

二、要对场地和器材进行了解和确定

体育课的特点就是要在广阔的室外环境来进行,那么它对场地和天气等自然因素的要求就相对高一些,但具体的学校有具体的情况,要根据自己学校的现状进行合理安排。我们的经验是,对现有比较好的场地进行重点项目的开设,对项目开展有局限的场地和器材进行改造。比如:我们要开设篮球项目,学校有四块室外场地和一块室内场地,我们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起来分成男篮基础班的提高班、女篮基础班和提高班,使对篮球有兴趣的同学都能学到自己喜欢的项目。而要开设手球项目,由于没有规范的场地,我们就采取在足球场上进行青少年中非常流行的无身体接触的腰旗七人制手球,这样根据项目规则对场地进行相应简单改造,便使该项目也能顺利地开展起来。

三、要对要开设校本教材教学的学生人数和男女比例进行了解和统计

每一个学校的规模是不同的,甚至学校男女比例也是有很大区别,只有通过准确的调查分析我们才能给不同项目安排合理的教学人数,以便能根据场地和项目特点开展教学。如护校女生的小球和健身操等项目;而技校的男生相对较多,就要多开设力量和对抗性较强的项目,因此男女比例调查是非常必要的环节。

四、要对学生选择的项目种类和期望达到的程度进行调查

这一条非常重要,因为学生的需要才是教学最终目的,只有了解学生的需要才能为教师要开设的项目给予正确的指导,才能制定出最适合学生的教学计划。比如:我们学校的学生对足球项目提出了学习判断知识,并能进行实习的想法;游泳项目要学习潜水和救生知识等,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和媒体的丰富,学生获得新知识的速度要大大超出我们的想象,所以我们就要了解学生所想,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更合理的教学计划。

五、要对每个校本教材课要开设的必修项目的具体内容进行评估和确定

必修项目是新课改意强调的方面,因为往往有些教师过分注重项目特点进行教学,而忽略了基础的身体素质练习。最基本的练习,也是最有效的,田径和体操虽然是比较枯燥的项目,但它受众群众广泛,开展的条件也很简单,并且对身体的速度、耐力、柔韧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我们的想法是根据项目的不同对田径、体操必修项目进行有选择的教学,这样针对性就比较强。如:足球项目,通过讨论我们在田径中选择了长跑、短跑和跳远而舍弃了投掷项目;体操中选择了技巧和支撑跳跃而舍弃了单、双杠。主要是考虑足球项目对奔跑和下肢力量要求比较多,所以这样选择后必修也为选修做了铺垫、相互促进,达到更好的效果。

六、要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进行综合测试和评定(分男女)

学生兴趣的偏好,往往是非常主观的,因此每名学生要选择的项目并不是最适合其本人的。这时教师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教师不仅要教授知识,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给学生以正确的指导和建议。那么在选择项目上教师如何有依据地给学生建议呢?我们采取的是对每名刚入学的学生进行体育素质综合测验,包括如下几个方面:身体素质:速度(30米)、耐力(男1000米、女8000米)、弹跳(助跑摸高)、力量(后抛实心球)、柔韧(广播体操):心理素质,心理教师出的一份试卷(分男、女)。这样我们根据数据,划分优、良、及格、不及格四个档级的标准,然后让各个校本教材的教师根据自己的项目需要的等级素质进行制定,以便在学生犹豫不定选择项目的时候给以最科学的指导建议。

七、要对是否开设同一项目的分层教学班进行讨论和确定

这个问题是每个学校都会遇到的,因为足球、篮球这些大的项目学生都能广泛地接触到,通过电视、网络对NBA、世界杯等成功赛事的播报都是学生课余谈论的话题,自然他就会对这些项目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使得学生们对其技术掌握程度也良莠不齐。我们的经验是根据学生不同需求开设分层教学班,其重点环节是要在基础班和提高班之间有衔接,采取灵活机动的“升降”措施,考核和流动随时进行,调整分层班,使学生在适合自身条件的环境中提高专项水平,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

八、要对学生选修项目的理论课开设内容进行调查

传统上我们广大的一线体育教师普遍不太重视理论课的教学,很多体育教师站在三尺讲台上,顿时感觉到自己的语言素材匮乏,无从讲起,但现今的学生都不仅仅只想去跑跑步、踢踢球,还要在头脑上丰富自己的体育知识,这样我们以前的理论课,就显得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了。我们采取的方法是讲授和考试相结合,因为开设的校本教材课在项目的规划和裁判方面就有大量的理论知识,并且在媒体上欣赏高水平比赛中往往也有这些方面的疑惑,这些都是学生感兴趣的。我们就抓住这个切入点在每学期安排体育欣赏课的同时,把录像中涉及的规则和裁判知识提炼出来给学生进行讲授,这样不仅不会使学生对文字性质的规则和裁判知识感到枯燥,也能使学生的兴趣完全调动起来融入学习当中。除此之外,我们每个学期末都要进行理论的笔试,针对在理论课中所学的内容,给学生提出一些课外延伸的知识题,这样学生在体育课上获得的就不只是好身体,还拥有一个丰富体育知识的健康头脑。

九、要对选修项目的考核标准进行讨论和确定

目前的教育尚属应试教育,对于学生来讲考试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体育也不无例外。但新的课程改革对具体项目的具体考核内容和标准都没有做详细注明,这样就给了体育教师广阔的自主发挥空间。我们的经验是从对高中生具体的身体基础、项目特点、三年安排的教学时间等几个方面去综合考虑。如:足球项目的特点是“入门容易、学精难”,根据初中掌握的情况、再加上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制定了三个考核的阶段:第一年是传、运、停、射综合技术考核(可两两组合)、简化型比赛考核、足球规则理论考核、必修内容考核;第二年是局部战术考核、简化型比赛考核、足球裁判知识理论考核、必修内容考核;第三年为比赛考核、裁判实习考核。这样循序渐进地进行阶段性提高式的考核方式,使学生能在三年的足球学习中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足球技术,了解足球知识。

结束语

总之,新课改不再强调课程具体内容,那么任课教师就需要做好体育校本教材课的前期准备工作,制定长期规划和目标才能更完善地将体育课改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广东省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教李天才.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H].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4).

篇3

【关键词】体育教学;目标体系;体育思想

一、学校体育思想现状

学校体育思想指反映社会一定历史时期学校教育需要,对学校体育本质的认识和看法,是人们在体育实践活动中不断思考和总结而形成的对学校体育发展起指导作用的理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体育科学也有了进一步深入地研究。特别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学校体育教学目标体系的研究可谓百花齐放、争芳斗艳,显示出了学校体育理论空前繁荣的景象。期间提出了诸多体育思想,例如增强体质、快乐体育、终身体育、全面发展身体、体育与竞技相结合等。比较分析这些体育思想不难看出,它们之间既有相融性又有差异性。从各自的思想宗旨来看,都是以育人为目的,但在强调身心两个方面侧重点上又有所不同,这是因为他们所依据的学科基础存在差异,有的是以生物学为基础,有的则是以社会学为基础。在实践中这些体育思想谁也不能说服谁,谁也不能占领主导地位。事实上体育理论界对此亦末达成共识,这主要是由于人的生长发育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特点。上述体育思想实际上就是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特征,分别从生物学或社会学的角度提出的,表现为在某一年龄阶段,某一体育思想起主导作用。例如小学阶段就是快乐体育思想起主导作用:初中阶段则是全面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体育思想起主导作用;高中阶段是以体育与竞技体育相结合的体育思想为主;而大学阶段则是以终身体育思想为主导。

纵观这些体育思想不难看出他们彼此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相互渗透,反映了学校体育的典型阶段性特征,其基本指导思想应该是一个开放性的学校体育教学目标体系。

二、高校体育思想

高校是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高级阶段,也是“成才”阶段。据此高校体育的基本指导思想是:进一步发展并完善学生素质,增进身心健康,培养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和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应努力完成以下基本任务:

.使学生全面锻炼身体,增进身心健康;

.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锻炼身体的科学技能,培养体育能力;

3.加强宣传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体育观,培养终身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与习惯,增强公民体育意识、竞争意识、拼搏进取与合作精神,从而形成以终身体育和增强体质为主旨的高校体育教学目标体系。

三、师范院校体育教学目标体系

在以往研究中,对高校体育教学目标体系已有初步认识,渐成定势。但对师范院校体育思想人们仍然停留在把它置于高校体育范畴之内,作一般性考察而未作专门的研究。事实上,师范院校有其特殊性,它应该有其自身的体育教学目标体系。

(一)建立师范院校体育教学目标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师范院校作为高校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既有普通高校的共同点,又有其特殊性,即师范性。显然,只有把师范院校体育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体育现象加以研究,才能体现出建立师范院校体育教学目标体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国家的希望在教育,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师摇篮的师范院校,体育教学目标体系的建立直接影响着我国教育事业和体育大业,影响着国家的未来。

3.学校体育作为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前途。学校体育在教育理论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教育法”中也确定了体育的重要性,但现实又告诉我们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并非如此。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除了体育界自身不够重视的原因和经济的原因外,无疑还与教育界起主导作用的教师的体育意识淡薄有着很大关系,而这些老师的体育意识又主要依靠师范院校来培养。换言之即要从根本上改变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就必须从培养师范院校学生的体育意识抓起,建立适应未来教师职业要求的新的师范院校体育教学目标体系。

4.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实施给我国体育带来了春天,而正在兴起的素质教育思想又为学校体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培养师资的师范院校怎样面对素质教育中重要内容之一的体育,已不得不作出改革的回应。

(二)对师范院校体育教学目标体系主要内容的思考

师范院校的特性即师范性,其体育教学目标体系既要体现普通高校体育思想,又要突出师范特色。而师范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合格的人民教师,其素质优劣直接关系到我国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落实,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必须把师范院校的体育放在较其它院校更为重要的位置上。

师范学生对体育具有职业要求的特点,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上好本专业的课程,还要能够胜任各项社会工作。当教师就不能不当班主任,师范生实习必须进行班主任实习就说明当好班主任是教师所必备的能力,班主任工作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文体、管理知识。学校运动会组织裁判的工作光靠几位体育教师显然不行,必须依靠全校教师的参与和支持。学校体育的发展要靠体育教师,更要依靠全体教育工作者,(下转第4页)(上接第08页)只有当全体教育工作者的体育意识增强了才能真正迎来学校体育的春天。

(三)师范院校体育教学目标体系是一个具有师范特点的完整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增强体质,增进身心健康是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是体育的本质特性所决定的,也是师范院校体育教学目标体系的目标要求。因此增强体质的体育思想是师范院校体育教学目标体系的基石。

.高校体育始终身体育的关键环节,师范院校应该强调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终身体育思想是师范院校体育教学目标体系的核心。

3.体育学科是一门科学,要求师范生掌握体育和卫生保健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各项运动的基本技术、技能,是教师职业的需要。把体育作为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重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师范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职业技能训练是师范院校体育教学目标体系的主要内容。

四、建立师范院校体育教学目标体系的有关问题与建议

.完善、编写师范院校体育教材。当前,我省还没有适用于师范院校的专门教材,由于师范院校对体育的要求有其特殊性,因此,编写师范院校体育教材己成为当务之急。

.体育运动教材化问题。现行的大学体育教材以运动技术为主要内容,这与中小学教材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是一种运动性教材,而师范院校体育教材则更要突出其教育性和师范性。因此建议师范院校体育教材应加大体育和卫生保健基本理论知识的内容,术课教材也应加大介绍运动竞赛组织方面的知识内容。

3.关于师范院校体育考核问题。体育的考核问题是关系到学校体育地位和前途的重要问题,高校的体育考核是按照“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的要求进行考核的,但对师范生的体育考核仅局限于“合格标准”上,显然是不够的,应该包括“自己会”和“能够指导人”两个方面。建议提高理论知识(笔试)的考核分值,并且实行体育理论知识考核的一票否决制,增加“指导”能力水平方面的内容,充分体现师范院校体育也是师范生一种职业技能的体育思想。

参考文献

邓星华.武汉体育学院学报,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