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道路建设的建议范文

时间:2024-03-27 11:44: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农村道路建设的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农村道路建设的建议

篇1

一、交通建设方面

(一)意见和建议:建议进一步加大筹资力度,加快陆渔一级公路建设步伐,争取早日通车,方便群众出行。

整改措施和目标:

1、加大对上争取力度,积极联系省交通运输厅、市交通运输局,争取获得上级交通部门对我市更多的政策与资金扶持。加快调概步伐,市发改委组织进行了陆渔一级路概算调整市内审查会,目前,项目业主已按专家组意见进行了补充完善,修编后的方案已上报至市发改委、交通运输局,并已转报省发改委、交通运输厅,力争尽快完成调概批复。

2、拓宽筹资渠道,采取了拆借、融资等措施,筹集资金达3000万元。加大资金争取力度,尽快将省拨付资金1.16亿元落实到位。同时,市政府也正在向市政府汇报,力争取得市政府担保,向商业银行融资2至3亿元。

3、创新思路,破解建设资金“瓶颈”。陆渔一级路二期路面工程(二标)和三期工程拟采用BT模式运作,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参与陆渔一级路建设。目前,市中路公司已经拟定了BT模式运作方案上报市政府审批。

4、确定了年底通车的目标,加快推进建设步伐,严格实行目标责任卡管理,明确责任领导、责任人、责任单位,组建督察专班,具体负责各个标段的督办落实。8月底前完成二期路面二标招标工作及一期土建路基土石方工程和隧道工程,9月底前完成起点至聂河段24公里路面施工任务,11月中旬前完成聂河至渔洋关段路面施工,11月底前完成全部桥梁工程,12月底前完成三期交安工程及沿线设施工程。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市中路公司

责任人:

(二)意见和建议:建议加大陆渔一级公路建设协调力度,协助解决炮损、临时征地等补偿问题。在陆渔一级公路建成之前,加强原有道路的养护修复,保障农户通行和农产品流通。

整改措施和目标:

1、建设单位、项目所在乡镇政府协调专班、施工单位密切配合,积极主动上门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将赔付办法讲明讲透,赢得受损户的理解与支持。

2、加大监督和协调力度,加快赔付速度。建设单位督促施工单位安排专人、专班上门到户处理和赔付。确保赔付金及时支付,不拖欠。

3、搞好调查核实,由施工单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协调专班、建设单位共同核实临时征地的数量,据实补偿,根据实际情况,土地确不能恢复,按照陆渔路项目建设的相关政策给予永久征地。对可以恢复的土地,按照临时征地协议及时给予恢复。

4、成立养护维修专班。为了保证沿线的道路畅通,达到无大坑大槽,定期洒水压尘,由各施工单位保障经费,组建专班保养,共安排专人60人组织养护设备12台套。

5、明确职责,跟踪督办。对沿线的管养划分了责任区,制定了工作质量标准,明确责任人。制定强制管养和奖惩办法,业主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检查、考核。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市中路公司、市公路局

责任人:

(三)意见或建议:建议加大松王公路养护力度,确保车辆正常通行。

整改措施和目标:

1、为彻底改变松王路路况,将对松王路进行升级改造,升级方案省有关部门正在评审中。为了解决当前行路难问题,正积极争取资金,先行对松木坪至接驾坳段进行改造,目前正在进行施工图设计和实物清点,近期将动工。

2、进一步加大养护力度,采用日常养护与突击性养护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加大该线投入,雨后及时填补坑槽、疏通涵洞,确保路面无大坑大槽。

3、进一步加大巡查力度,特别做好暴雨灾害天气的巡查,及时清除坍方,疏通边沟,对崩塌路基、滑坡处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市公路局

责任人:

(四)意见或建议:建议加大农村道路硬化的投入,建设指标向山区乡镇倾斜,解决山区农村道路硬化问题。统一原硬化公路延伸段建设标准。

整改措施和目标:

1、积极向上级交通部门汇报,反映群众的呼声,争取农村道路硬化指标和建设资金。

2、每年安排通村水泥路建设计划时,重点考虑山区乡(镇)和沿江乡(镇)山区村。从2011年开始,重点对王家畈、聂家河、松木坪、潘家湾、枝城等山区乡(镇)倾斜,以解决山区人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并在补助资金标准上,对山区乡(镇)也给予了重点扶持,今年按每公里15万元进行补助,缓解了山区乡(镇)自筹资金的压力。

3、加强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的监管,严格执行技术标准,即3.5米宽、0.18米厚、强度C30。对纳入了国家建设计划的延伸段建设,严格执行此技术标准。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市农村公路管理所

责任人:

(五)意见或建议: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做好水毁道路的维修及矿山车辆损坏路面的修复,完善农村道路警示牌、减少安全事故。

整改措施和目标:

1、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争取计划,力争每年安排不低于100公里的建设计划。今年投资2700万元用于110.5公里的村组道路硬化。截止7月份,已完成68.3公里,完成投资1707.5万元。

2、及时对水毁道路进行现场勘察,协助乡(镇)、村制定修复方案,提供技术服务。并督促乡(镇)村在水毁路段设置警示标志,尽快修复,恢复交通,确保道路安全畅通。同时,积极将水毁道路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资金补助。目前,已将元至7月份水毁道路及道路抢通分三次向市农村公路管理办公室报告。同时,拟定农村公路水毁修复补助资金方案,报市政府审批,建立农村公路水毁修复的长效机制。

3、积极开展农村公路危险路段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根据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将全市特别危险的农村公路,重点是通客班车、交通流量大的农村公路正在进行数据汇总上报。并将根据上级安排的资金补助情况,以乡(镇)办事处为责任主体,对这些路段实施安保工程建设。对于其它路段,也将根据资金到位情况,以乡(镇)办事处为责任主体,逐年对部分路段实施安保工程建设,力争在“十二五”末逐步消除农村公路上的安全隐患。

4、积极协助乡镇村加强农村公路的路政管理,由公路管理责任主体单位,负责其区域内公路超重车限行的控制。配合有矿山车辆出入的村级道路管理主体单位,与矿山企业协商,由公路主要受益企业负责其路段的养护管理,并与公路管理责任主体单位签订养护、重建筹资协议,由政府、矿山企业、乡(镇)、村共同出资修复重建损坏的乡村公路。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市农村公路管理所

责任人:

(六)意见或建议:建议加快原238厂3号工业园区进场路修复。

整改措施和目标:

1、积极协调市国通公司筹集建设资金。

2、开展现场调查和施工组织设计,并与相关部门衔接,尽快落实施工队伍,争取在月底前组织实施。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市公路局

责任人:

二、行业管理方面

(一)意见和建议:建议加强农村小学、幼儿园非法校车管理,严禁面包车超载经营。

整改措施和目标:

1、加强《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及交通运输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引导广大经营者和驾驶人员增强守法意识。

2、积极争取政府和相关部门支持,实行部门联动,采取疏堵结合的方法开展运输市场秩序综合整治,打击非法校车及超载等违法经营行为。

3、鼓励学校、幼儿园购买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校车为本校(园)服务,逐步规范校车的安全管理及经营行为。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市运管局

责任人:

(二)意见或建议:建议加强陆城至松木坪直达车运营时间的管理,满足群众出行要求。

整改措施和目标:

1、积极引导客运公司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便民为宗旨的经营理念,根据市场规律和人民群众要求,延长陆城至松木坪线路收班时间,方便群众出行。

2、加强对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努力提高服务质量,用质量信誉取信市场。

3、引导永鑫客运公司提前整体报废客运车辆,提高车辆档次,加大发班密度,以舒适、快捷、便民来赢得稳定的客运市场。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市运管局

责任人:

(三)意见或建议:建议加大陆城城区电动三轮非法载客的管理。

整改措施和目标:

积极配合公安交警、工商部门开展专项整治。目前,由市交警大队牵头,从工商、交通运管部门抽调人员组成专班对城区电动三轮车开展综合整治,禁止电动三轮车非法载客。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市运管局

责任人:

(四)意见或建议:建议加快我市公交车发展,完善公交车站布局,尽最大可能惠及百姓。

整改措施和目标:

1、积极抓好我市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试点工作,市政府原则同意了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实施方案,分步实施城区低票价公交,市镇公交、村镇公交、市际公交等线路,其票价由市物价部门核定。

2、聘请专业机构修编《市公共交通规划》,并按规划组织实施,同时加快公交站场建设,我局拟分年度、分批次拟在陆城至渔洋溪,陆城至孙家河线路新建港湾式站亭34个,完善公交站台服务网络。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市运管局

责任人:

(五)意见或建议:建议加大公路治超工作力度,防止只收费不卸载的现象发生。

整改措施和目标:

1、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严格按照《湖北省公路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参照执行标准》对超限超载车辆进行纠正和处罚。严禁以罚代卸的违规行为,严格卸载与处罚相结合,凡超载55吨以上车辆严禁进路进桥。对恶意超限超载的,要按处罚的上限处罚并实施卸载。

2、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整改氛围。坚持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做到一车一检测,认真查处每一辆超限超载车辆。

3、进一步修订超限治理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治超工作人员经常性的教育和管理,不断提高工作自觉性、主动性和责任心,增强治超工作实效。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市公路局

责任人:

(六)意见或建议:建议加强农村硬化公路的质量监控,建立科学严格的考核验收奖惩机制。

整改措施和目标:

1、健全和完善通村水泥路建设市场信用平台。建立“黑名单”制度,及时向各乡镇通报,建议列入黑名单的施工单位不参与通村水泥路建设,净化建设市场,从源头上保证通村水泥路建设质量。

2、切实加强施工单位质量检查。认真落实“政府监督、业主负责、工程监理、施工自检”的质保体系,完善工程项目从开工到完工全过程监督机制。严格要求各乡镇在项目开工前,向市农村公路管理所申请质量监督。由农路所勘察路基是否合符标准,达标后才允许进行混凝土铺筑。施工中加强日常巡查,主要检查混凝土配合比是否达标、日常养生是否到位以及施工单位自检材料等,以确保建设质量。

3、进一步完善验收考核机制。工程完工后,在市农村公路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组织下,严格按《公路工程竣工验收办法》和有关规定进行验收。验收不合格的,将扣减补助资金。并由市财政直接将扣减补助资金列入农村公路水(损)毁专项资金,用于农村公路水(损)毁修复,目前,已拟定了具体扣减办法和扣减标准。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市农村公路管理所

责任人:

三、队伍建设方面

(一)意见和建议:建议加大交通运输工作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理解、支持交通工作。

整改措施和目标:

1、进一步加大对交通运输工作的宣传力度。利用《三峡日报》、《三峡晚报》等媒介大张旗鼓地宣传交通运输职能,全面介绍今年交通重点项目进展情况。联系电视台做两期关于交通服务民生、市民关注的交通热点问题的专题栏目,使广大市民对交通有深入的了解。

2、创新宣传模式。在利用报刊杂志等传统的宣传阵地的基础上,开辟网上宣传渠道,在交通运输网上拓展交通宣传领域。

3、加大对交通运输系统内模范人物及先进典型事迹的宣传力度,通过先进来引导人、示范人。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局办公室

责任人:

(二)意见和建议:建议加强执法队伍及个人的法制教育,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文明执法,人性化执法。

整改措施和目标:

1、按照全市文明执法活动要求,加强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制教育,组织执法人员系统学习法律法规,全面规范执法行为。

篇2

一、指导思想

我区农村公路“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有关精神为指针,继续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对农村公路的需要,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期实施、全面提升、适度超前”的方针,以提高农村公路的整体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宗旨,以解决农村“三路”(出口路、经济路、贯通路)为重点,以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农村公路网为目标,通过政府引导投入,村民积极参与,社会广泛支持,加快农村道路建设和养护,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社会文明进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公路交通条件。

二、基本原则

全区农村公路以完善道路通达密度和深度、提升公路服务等级为主要原则,突出重点、巩固成果、政府主导、协调发展,形成以国省干线公路为骨架、农村公路为网格的布局完善、结构合理、安全可靠、服务良好的农村公路网,并做到有路必养、路通车通,使农村公路交通条件根本改善,实现农村公路网络化、等级化、舒适化和规范化。

三、规划目标

到十二五末,实现乡道、村道无断头路,彻底消灭等级外公路。新建、改建道路19.8公里,在巩固提高行政村“村村通”的基础上,实现每个自然村通油(水泥)路,自然村出村公路连接主要县、乡道路,自然村内主干道等级化。

四、整体规划

1、2011年整修富民路(西路——防汛路)1.864公里,对原路进行处理,对路面10米铺设10公分水稳,5公分油面。建议区政府设定农村公路建设奖励基金,并批准《区农村公路建设及管理养护办法(暂行)的通知》。

2、2012年做好区骨干路网及出入市口整治提升拆迁建设工作;整修石庙-张寨-坟上道路改建工程全长1.5公里,设计路面宽6米,路面结构层自下而上为20公分灰土,18公分水泥稳定碎石,5公分沥青路面,道路两侧设石砌边沟;整修富民路的郑上路至路段全长1.6公里,防汛路至刁沟段全长1.9公里。两段路整修标准统一为:设计路面宽10米,对路基进行处理,铺设10公分水泥稳定碎石,5公分沥青路面,道路两侧设土边沟。

3、2013年新建村道须水高庄路至郑上路段1.6公里,设计路面宽度12米;打通扬州路至路,设计路面宽度30米;打通苏州路至铁魏路2.6公里,设计路面宽度25米。

4、2014年新建村道天王寺至董岗1公里,设计路面宽度5米;新建机械加工园区富春路4公里,设计路面宽度30米。

5、2015年打通科马线闫家嘴至郎君庙0.8公里,设计路面宽度5米;改建乡道Y028须水村至三里庄段2公里,设计路面宽度6米。

“十二五”期间新建、打通道路13.1公里,改建道路6.7公里,合计19.8公里。

五、主要措施

1、加强项目实施前的调研工作,避免闭门造车,积极听取当地的村民的建议,拿出切实可行的项目实施方案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2、根据根据2010年颁布的《省农村公路条例》第四章第二十九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政府投资为主、多渠道筹措为辅、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和管理资金筹措机制。”我们将在国省奖补资金的基础上,争取区财政增加配套资金用于“十二五”农村公路的规划建设。

篇3

    论文摘要:改善农村环境,加强农村环境治理是山西省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中之重。文章在分析山西省农村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治理对策,旨在为山西省新农村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一、改善农村环境在山西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性 

山西省是资源型省份,并且是农业大省,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对资源、环境具有很大的依赖性。要加强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必须重视农村环境的治理。 

山西作为全国的能源重化工基地,长期以来把重化工业作为其主导产业,这些产业的发展给周边的农村生态系统带来很大的破坏。要解决这些问题,势必要进行农村环境的治理。环境是农村能否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基。 

二、山西省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环境问题 

自新农村建设以来,山西的农村环境有了些许改善,试点村的环境得到了很大改观。但这还不足山西农村总数量的4%,全省要达到村容整洁的目标,尚有一段距离。具体而言,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厕所卫生条件不尽人意。大多村舍的厕所卫生条件比较差,难以达到卫生厕所的要求。卫生厕所的一般标准是:有墙、有顶;厕坑及粪池无渗漏;厕内清洁,无蝇蛆;基本无臭。根据这一标准,水冲式厕所可能达到卫生厕所的要求,而旱厕或简易厕所根本达不到,与其标准相差甚远。根据山西省第二次农业普查,在农村卫生设施的使用上,使用水冲式厕所的7.1万户,占1.2%;使用旱厕的498.8万户,占84.7%;使用简易厕所或无厕所的82.9万户,占14.1%。 

第二,村内道路通行条件差。目前几乎全部村庄都已修建了进村公路,但村内道路却存在着难行的问题。在对山西省28171个村落的村内主要道路路面类型的调查中,村内主要要道有柏油马路的村庄仅有7.2%,低于11.1%的全国平均水平和11%的中部地区水平。其余村落的主要道路类型为水泥路面、沙石路面等,这些道路使用寿命短、轮胎附着力差,大都使用低质量的材料进行修建,而且长时间未进行再修建和维护,大都坑坑洼洼,给农民的生产生活及出行造成了很大困难。此外,农户门前道路和田间道路的更差,连最基本的道路修建材料都没使用。这些道路一到雨季和农忙时节根本无法通行,有的连牛马车行走都十分困难。 

第三,垃圾裸露堆放现象严重。山西绝大多数农村存在“垃圾靠风刮”的现象。在山西省第二次农业普查的28172个村落中,仅有18.0%的村实施垃圾集中处理。在这些村落中,处理垃圾的方法是把垃圾运往较为偏僻的废弃地或沟壕,进行没任何处理的直接填埋。农村垃圾大致分三类,即生活垃圾、固体废物垃圾和农药包装物垃圾。大多数农村没有垃圾池,农户将生活垃圾堆放在房前屋后,树上挂满了各色的塑料袋随处可见。此外,随着对粮食需求的不断增加,农户使用的农药量也有增无减,产生了大量农药包装物垃圾。这些垃圾的无序堆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环境优美”极不相称。 

三、新农村建设中治理山西农村环境问题的具体建议 

第一,选择适宜的农村改厕技术。针对山西省农村的不同发展情况,因地制宜,选择适合不同地区的改厕技术,建立不同类型的卫生厕所。目前国内改厕建造的卫生厕所主要有三联沼气池式、双翁漏斗式和完整下水道式。其中三联沼气池式厕所建造沼气池时需要的一次性投入资金较大,而且适合人口密集的村庄使用;完整下水道式厕所用水量则比较大;双翁漏斗式厕所易进行批量生产,而且造价低,可以进行大面积推广。由于山西处于华北地区,水资源比较匮乏,因此考虑到山西的实际情况,建议在人口密集的地区和较发达的农村地区建立三联沼气池式厕所,便于集中管理,以发挥规模效应;在人口分散地区和贫困地区建立双翁漏斗式厕所。此外,每个村庄都要改善公厕条件,进行修复,达到卫生厕所的要求。 

第二,提高村内道路建设质量并加强保护。加大对村内道路的建设力度并进行保养,做到又建又养。实现道路硬化是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之一,为实现这一目标,应结合山西省实际情况,进行区别对待。由于村内主要道路反映着每个村庄的外部形象,因此应对沙石路和砖、石板路进行全面改造,较富裕的村落可以建设柏油马路,欠发达的村落建设水泥路。同时还要对农户门前道路和田间道路进行治理。为了方便农户出行和满足农忙的要求,应适当加宽乡间小道并修建农户门前道路,农户门前道路应最低达到砖、石板路的标准。此外,应限制超载车从村内道路通过,从而对这些道路进行保护。 

第三,建立农村垃圾处理站。要切实解决农村垃圾问题,应对垃圾进行分类并进行处理。受山西各市县经济条件的制约,在每个村建立垃圾处理站不符合当前实际情况。因此,建议在镇或乡设立投入资金较少、能够简单处理垃圾的处理站,在县或县级以上的市设立功能全面的垃圾处理厂,并对镇或乡的垃圾初步处理进行彻底治理。 

同时对各村送到镇或乡垃圾处理站的垃圾进行收购,在各村村民间实行轮流责任制,进行统一集中收购,加强村民的责任意识。另外,还要对镇或乡配备收购垃圾的专用车,主要负责对各村的垃圾进行统一收购和运往县或县级以上的市的垃圾处理站等工作。 

总之,农村环境保护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新农村建设中,山西省应借鉴发达地区治理农村环境的成功经验,并根据自身情况有步骤地进行村容村貌的改善,从而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确保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农桥;危桥;现状;原因;对策;江苏大丰;大中镇

中图分类号 U44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1-0349-01

1 农桥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大中镇农村水利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全镇现在引排干河3条、大沟33条、中沟472条,共配套建设中沟级以上农桥653座。这些桥梁为大中镇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部分桥梁已成为危桥,影响经济发展,危及人们生命安全。近年来,大中镇农村河道、公路建设快速发展,农村河道、公路综合服务网络初步形成,有效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但是,农村公路上有路无桥、宽路窄桥、危桥等制约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问题十分突出。

2010年初,根据农桥损坏程度,大中镇水利站进行了调查统计,全镇共有中沟级以上危桥4座,其中镇与镇分界处危桥3座,镇村交通要道或村界危桥6座,村内危桥261座。随着农村公路的建设,部分农桥与农村道路不配套,标准低,视同危桥,据此,水利站2012年对农村桥梁重新进行了调查鉴定,统计结果表明,现有机耕桥危桥267座,位于农村水泥公路上危桥16座。

2011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做出全面建设农村公路的重大决策。大丰市大中镇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大力发展农村公路,水泥路面面积不断增加。农村公路的建设一方面可改变农村面貌,另一方面增加了农村道路交通的安全隐患,路况改善后行车更方便,而与之配套的农桥建设相对滞后,危桥改造建设没有相应跟上[1]。群众形容这些危桥是道路上的陷阱,是埋在道路上的地雷。危桥严重威胁着农村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大丰市曾出现过桥断车毁事故。目前消极应付的办法,只是在桥头树起“危桥”警示牌,或干脆将桥头封堵,严重阻碍了农村农副产品的流通,影响农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因此,有必要对农村危桥进行调查与改造建设,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2 危桥产生原因

一是使用寿命已到。包括农桥在内的大部分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是在20世纪60—70年代建设的。这些农桥已运行30~40年,混凝土碳化,钢筋锈蚀露筋,承载力严重下降,已到报废期。二是设计标准偏低,当时大部分农桥都是按照人行桥和手拖桥标准设计的,当时的拖拉机载重不足1 t,而现在为3~4 t。60—70年代钢材紧张,所建农桥不少是砖拱结构,风化严重。而现在公路建设快速发展,逐步替代了中心河道的船只运输,农村运输主要靠手扶拖拉机,手拖上高桥时对桥面及桥头接线路面的破坏力极大。三是不适应现代农村交通运输的需要。农村经济迅猛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农副产品运输量越来越大,交通运输频繁,农桥常处于超频率运行。四是车辆超载行驶。农村大量农副产品靠卡车运输,并直接开到田头田间,行驶在农村道路和农桥上,并且大部分车辆超载,农桥超负荷运行,缩短了其使用寿命[2]。

3 对策

3.1 加大宣传力度,加快建设步伐

农村危桥改造工程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农村社会大局的稳定。要通过多种途径,动用一切宣传工具,广泛宣传搞好危桥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引导广大基层干群努力投身于危桥改造工程建设中去。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危桥改造建设,加快改造进程。农村危桥改造建设要列入程序化轨道,要定期对农桥进行鉴定检查,对列入危桥的项目要根据轻重缓急,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改造,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危桥改造实施办法,成立危桥改造工程建设指挥部,根据农村经济发展要求,规划农桥设计标准和规模,委托有资质部门统一设计图纸,并通过招投标方式落实施工单位,狠抓工程施工管理,层层落实责任,确保工程质量,建立农桥档案[3]。

3.2 加强农村道路和桥梁管理,进一步加大督查力度

危桥改造要先对道路建设进行管理。农村道路和桥梁上要树立交通车辆等级,坚决杜绝超重、超标准车辆在农村公路和农桥上行驶,以延长农村道路和农桥的使用寿命[4]。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各方面责任。对于市级下达的危桥改造任务,无论建设单位是谁,一旦任务明确,都必须筹资建设,主管部门应加强建设进度督查,确保工程建设任务按期、保质完成。

3.3 广辟投资来源,制定新形势下农民出资投劳政策

危桥改造建设的关键是投入,建议省委省政府在建设农村公路的同时,制定与之相配套的农桥改造建设政策,落实建设资金,考虑基层的难度,加大补助资金比例;建议水利厅建立农桥改造建设专项补助资金;危桥改造是公益性社会事业,各级地方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加大财政投入也是弥补前几年财政投入的不足;根据“谁受益、谁负担、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筹集建设资金。

在各级财政加大投入的同时,仍需农民出资投劳。按照中央、省一系列相关政策要求,采取一事一议筹资办农村基地设施,但村内筹集的资金相对较少,而需要办的事情相对较多,能够用于危桥改造的资金更少。因此,需要研究出新形势下农民出资投劳用于农村水利建设、农村危桥改造的政策,切实解决农水、农桥建设投入的实际困难。

作为基层工作者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三农”为宗旨,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坚持“政府主导、政策引导、巩固成果、完善设施、提高能力、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以制度建设和科技创新为保障,以提高危桥改造工程质量、加强管养为重点,进一步改善全镇桥梁安全,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4 参考文献

[1] 郭晓魁.山区公路危桥调查及分析[D].天津:河北工业大学,2007.

[2] 陈文章.浅析地方危桥的成因及对策[J].广西交通科技,1998,23(1):13-14.

[3] 周昌云,陈永吉,田学工,等.农村危桥改建的调查与思考[J].江苏水利,2002(7):21.

[4] 杨修志.加强危桥改造工程管理的探讨[J].山东交通科技,2012(3):48-50.

[5] 蔡昭林.沿海地区公路危桥成因分析与对策[J].西部交通科技,2007(4):59-61.

[6] 吴焕发.浅谈公路桥梁养护与危桥改造对策[J].城市建设:下旬,2011(3):103.

篇5

河北省运输生产的持续增长得益于经济的增长。虽然今年面临着调整经济结构和全国性通货膨胀的压力,但是总体看,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还是比较快的,尤其是河北省的三年大变样,使城镇化建设速度加快,3000多个建设项目正在进行当中。大建设有力带动了道路运输业的发展。除此之外,进出口业务的发展,以及大量的物资流通,成为推动运输量增长的内在因素。

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作为2011年道路运输的重点工作,河北的源头治超工作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随着《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和相应法规的出台,河北省组织展开了货运源头“无双超”行动,各市运管机构按照省治超办制定下发的货运源头创建“无双超”信用企业实施方案的要求,确保到2011年底前实现创建一个“无双超”的市、10个“无双超”县、占全省公示企业数量10%的“无双超”信用企业的目标。

在站场规划、建设方面,河北省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目前,全省“十二五”期间站场建设规划已编制完成。今年“十二五”规划特别把场站建设作为整个规划建设的重点,道路运输管理和运营要两个轮子一起转,各市对“十二五”规划内项目全部启动了前期工作,把道路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交通运输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研究,认真谋划,抓好项目储备。整个上半年,全省道路运输客运站建设完成投资1.24亿元,占年计划投资的58.2%,同比增加10%。其中农村客运站点完成投资2120万元,建成五级站6个、简易站19个,候车亭296个,招呼站牌418个。

在对当前运输发展进行梳理和分析后,我们认为,未来一段时间,河北省的交通运输业尤其是道路运输业的发展依然有着良好的经济环境。

在河北省委、省政府“四个一”战略的指导下,河北将在环首都经济圈、沿海经济隆起带、冀中南经济区,加快培育一批千亿元开发区、工业聚集区和大型企业集团,这将为河北道路运输发展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省政府2010年提出的大力发展旅游业,推进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建设,力争接待旅客达到1.5亿人次。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推进环首都7个现代物流园区和16个省级物流园区建设,培育发展第三方物流业,构建覆盖面广、高效畅通的现代物流网络,争取物流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为旅游业,也为道路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推进对于道路运输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十二五”期间,河北省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计划投资3560亿元,已经省政府批复,这将进一步推动公路、港口、机场、道路运输场站、地方铁路等设施的建设,推动多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为道路运输优化升级创造有利条件。

全面推进各项重点工作

面对新的形势,2012年,河北省道路运输将突出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是加快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河北将以枢纽建设作为综合运输突破口,强化基础设施优化衔接,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发展;发挥综合运输的整体优势,促进现代物流发展,培育交通新兴战略产业;加强城市客运管理,促进城镇化发展。公路运输枢纽作为运输网络的重要结点,是实现各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优化运输网络布局的基础,按照客运“零距离换乘”和货运“无缝衔接”的要求,构建以综合枢纽为龙头、等级站场为骨干、农村站场为基础的运输枢纽网络体系,统筹规划城际、城市、城乡、镇村四级客运网络,全面提升道路运输的服务品质和整体竞争力。

二是积极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河北将以认真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关于积极推进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的意见》和全国城乡客运一体化现场会精神为契机,加快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首先是优化网络布局。在城乡客运网络布局上,推广邢台市城乡客运发展的做法和经验,重点发展城市至县城之间的城乡客运,构建畅通设区市行政辖区内客运网络,推进区域内客运班线公司化改造。在公交线网优化上,积极发展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的城郊客运,逐步推行公交化运营。在农村客运网络完善上,不断拓宽农村客运网络覆盖面,有条件的地方积极发展镇村公交,加快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步伐,促进城乡客运统一协调发展。其次是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把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纳入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之中,并积极探索建立各部门互相配合、各负其责的城乡客运一体化推进机制。再次是规划引领。组织制定全省的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合理规划城乡客运站场布局、线路布局、运力投放,加快形成“以城促乡、城乡协调”的城乡道路新格局。另外还要做好试点先行工作。河北省交通运输厅将选择1-2个设区市作为试点,每个设区市也选择1-2个县(市)作为试点,深入研究探索城乡客运一体化有效衔接的途径和方式,力争在改革上有所突破,推进全省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

三是全面推广郭娜陆地航空班经验,提高行业服务保障水平。河北将继续充分发挥“郭娜陆地航空班”等品牌示范效应,以“一区、两站、三车”(高速公路服务区、汽车客运站、收费站、公交车、长途客运车、出租车)为重点,全面深化窗口行业创先争优活动。汽车站全面开展“温馨旅途、亲情服务”活动;在公交车、长途客车、出租车全面开展合法运营、传播文明的活动。所有窗口单位,都要加大投入,整治环境卫生,改善服务条件,确保服务设施功能完备,舒适便利,整洁美化。

四是切实做好道路运输安全工作。发生在河北境内的“8.28”和“10.7”两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和主要原因虽然是恶劣天气和超车擦碰,但也反映和暴露出主体责任不落实、部门监管不到位、企业安全措施不得力和个别车主、驾驶人员超限超速严重违规违法的问题。为有效遏止交通事故的再次发生,河北省交通运输厅正在客运行业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大督导行动,建立了省厅包市、市包县区和企业、县区和企业包从业员的责任制。对全省的客运企业和汽车客运站全部派驻了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带队的工作组,督促急患排查治理和督导安全工作制度的落实。对全省客运企业、包车客运企业、危货企业的法人代表、从业人员进行分类指导和全员培训,强化安全意识,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今后我们还将继续以安全生产工作作为重点,认真履行“三关一监督”安全监管职责,扎实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严格落实“十个一律”,把事故苗头消除在源头,加强营运车辆的GPS监控管理和平台建设工作。

五是加快道路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抓好石家庄、张家口、承德、唐山、保定、秦皇岛和邯郸7个国家公路运输枢纽中心建设,力争建成集公路、铁路、城市公交、出租汽车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客运枢纽,方便乘客中转与换乘,实现零距离换乘和各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同时还要积极推进未列入国家公路枢纽规划的廊坊、衡水、沧州和邢台四市省级公路运输枢纽建设,尽快形成以11个中心城市道路客运枢纽中心、县级客运站为支撑、农村客运站为补充,多层次、一体化的道路运输站场体系。

河北省道路运输工作的推进离不开部里的支持和指导,在交通运输业进入“十二五”发展的新时期,我们也要向交通运输部提出一些工作建议:

篇6

一、存在问题

(一)对外通道不畅。境内只有206国道一条二级公路和356国道一条四级公路,高速公路直至2010年才开通,县内无铁路通行,运输能力低,制约县域经济的发展。

(二)路网结构极差。全县有四级以下低等及公路460公里,四、五类危桥38座。仍有757个村小组、1251个自然村未通公路。同时,农村公路建设鉴于资金缺口,只重视主体公路建设,安保工程等附属设施基本未实施;大部分农村公路桥梁为当时民间集资建设,技术状况较差。

(三)农村公路养护缺位。原来受机构、人员、经费影响,我县农村公路基本处于失养状态,影响其使用寿命及安全畅通。今年7月下旬出台的《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试行)》部分乡镇落实不到位,影响养护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客运站场服务能力低。目前投入使用的县中心客运站,建设标准低,占地小,容纳能力低,无法满足当前社会需求。现仅建成龙岗乡客运站和72个农村便民候车亭,县—乡—村客运网络不够完善。

(五)物流业发展滞后。目前,县城有6户二类维修企业、18户货运站、120余户三类维修企业分散县城四周,占道维修,随意卸货,脏、乱、差,影响城市卫生和美观;县城2100余辆货车、农用车及小车占道停放或挤占建筑空地,经常堵塞交通,危及交通安全,严重影响市容市貌。

(六)城区公交发展落后。目前,县城有公交车6辆计127座,开通公交路线3条,含1条古樟工业园专线。存在公交车辆运力不足、线路少、发车密度低、运行速度慢、候车时间长、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

(七)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老欠大。“十五”以来,我县农村公路建设累计负债710余万元。

二、原因分析

1、本级财力欠缺。虽然,县委、县政府很重视民生建设,每年投入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不少于200万元,但相对于需求来说,可谓杯水车薪。

2、交通项目上级补助资金少。公路建设方面,上级现行补助标准为:县道升级改造40万元/公里,乡道及客运网络连通工程20万元/公里,其他连通工程8~12万元/公里。按照上级标准来看,现行投资县道升级改造至少需150万元/公里,乡道及客运网络连通工程至少需80-100万元/公里,其他连通工程至少需30万元/公里,显然现行上级的补助资金还不足总投资的1/3。因补助少,自筹资金难度大,导致我县农村公路建设中技术标准掌握较低,建设质量难以保障。站场建设方面,上级对乡镇客运站按50万元/个标准予以补助,不足建设资金1/4,争取项目后难以开工建设。

3.上级建设计划偏少。农村公路方面,今年预计安排100公里建设计划,但我县收到立项申请已达500公里。危桥改造方面,我县有危桥38座,今年仅立项1座(全省仅4座),难以满足群众需求。

4.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大。一是我县地处山区,属丘陵地带,地质条件复杂,且原材料缺乏,农村公路建设成本较大。二是土地指标有限,站场及物流园区建设用地难以解决。

三、相关对策和建议

(一)关于完善对外通道的对策和建议

目前,鹰梅汕铁路和三明至吉安铁路已列入建设规划。我县要抢抓这一历史机遇,建议由县发改委牵头,成立由相关部门组成的争取铁路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积极向上呼吁,争取鹰梅汕铁路和三明至吉安铁路均途径并设站于。同时,争取206国道和356国道改造升级。从而,使我县形成“十字型”铁路、高速公路、国道对外交通路网格局,促进我县和经济发达地区的交流。

(二)关于完善境内路网的对策和建议

1.县乡道升级改造方面。争取“十二五”期间全面完成县城至、至、至、至升级改造工程,提升8字型县乡道通畅水平。

2.通自然村公路方面。一是积极争取上级建设计划。加强与上级部门沟通联系,按照轻重缓急原则兼顾条件成熟,逐步安排通自然村建设计划,争取到2017年底基本完成通25户以上自然村水泥路建设任务。二是加大政府扶持。针对建设资金缺口大问题,县财政根据财力补助2-3万元/公里。三是加强行业监管,确保农村公路建设优质高效。

3.危桥改造方面。积极争取上级建设计划,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基本完成危桥改造任务。

(三)关于加强农村公路管养的对策建议

以贯彻落实《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试行)》为着力点,建议由政府办督查室牵头对各乡(镇)贯彻落实《办法》情况进行督查,督促各乡(镇)农村公路管养在人员、经费上落到实处,确保我县农村公路管养落到实处。

(四)关于加快客运站场建设的对策建议

支持新建县西城客运站和、、3个乡镇客运站,鉴于上级补助资金低,建议县财政补助乡镇客运站资金50万元/个,同时,按征地成本价供应所需土地。西城客运站采取招商方式解决资金缺口问题。

(五)关于加快物流中心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是建议县政府委托县城建公司作业主,由县城建公司出资或邀请有实力企业出资合作,完成物流中心建设前期项目征地、拆迁、土地整理及道路建设工程等;二是加大项目推介力度,早日落实项目投资商,力争项目早日开工建设。

(六)关于扶持发展城区公交事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方案一:建议县政府将县驰骋运输有限公司公交分公司予以收购,由县相关部门负责经营管理。

方案二:继续由县政府加大扶持力度。一是对公交公司新购置公交车辆给予购车补助。该公司今年拟新购置6辆公交车,据测算需要购车资金约90万元,建议县政府给予扶助购车资金30万元。二是县政府增加老年人乘车补助至20000元/年·车。三在西华路、琴江路增设12个公交车临时停靠点。

篇7

近年来,****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人大的监督和支持下,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经济社会平稳健康运行。现将工作实施情况及存在问题、建议报告如下:

一、各项工作完成情况及成效

(一)农村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农村公路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道路建设,以解决农民群众出行难为根本,以促进农村人流、物流、信息流,拉动农村生产、消费,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为目的,全面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建设。一是以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服务新农村建设、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为宗旨,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和广大群众生产生活环境的重要工程狠抓落实。农村交通道路建设有了较快发展。全镇已基本形成了乡、村互通的交通网络,通行能力不断增强。二是加大对上争取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美丽乡村”建设和整体环境改造工程建设,加快完成“一事一议”村内道路建设、农村公路维修改造工程。截至2019年末全镇13个行政村屯通新建村路工程38公里,农村道路硬化32公里,升级改造工程22公里,有效解决群众出行难题,投资300万元,完成长春屯村、椽子沟村“美丽乡村”工程建设,村屯面貌得到极大改善。三是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健全镇、村两级农村道路管理养护机制,明确管护职责和任务,并配齐人员和必要的办公设备。拓宽培筑路肩,完善农村公路的桥涵、水沟、挡墙、边坡等配套基础设施,重要路段设立导向、警示等交通标识,保证行车安全。加强对超载超限车辆的治理,严禁在公路上挖沟通水,影响公路通行。加强农村道路绿化美化亮化建设,安装太阳能路灯700余盏,栽种绿化树4万余株,全面清理路域范围内的草堆、粪堆、垃圾堆和非公路标志,保持路面常年整洁、无杂物,共清理路边垃圾820余吨,出动2700多人次、车辆838台次,城乡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二)农村生态建设、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一是全面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维,加强退耕还林宣传,完成春季造林10,149亩,迹地更新1,056亩。配合县林业部门整治林业用地种参种药违法行为,有效遏制毁林开荒种地、种药势头。实施封山育林和整治林业用地违法种参种药行为等重点工程建设。二是按照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要求,镇政府制定了工作方案,确定了工作目标。总河长由党委书记、镇长担任,各支流河长由党委副书记、副镇长担任,副河长由各村书记、主任担任。编制了“一河(库)一策”治理及管理保护方案、设立了河长制公示牌。目前,各河长巡河100余人次,清理河道30多公里,拆除沿河厕所5座,清运河道垃圾600余立方米,治理受养殖户污染河道500多米,处罚畜禽养殖污染1人。河长制工作开展以来,我镇基本杜绝向河道倾倒垃圾、违规占河、乱猜盗挖等问题,全镇河库生态系统显著改善。三是按照“千村美丽、万村整洁”的总要求,紧紧围绕“美丽乡村”建设重点,开展以“三清一改”、“八乱”治理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清洁治理行动。抓典型,示范带动促引领。因势利导,深入挖掘各村特点,精心培育示范样板,如:椽子沟村完成硬化进村主干道13公里,村内巷道10公里;完成改水率100%;改厕40户,新修排水沟渠10公里,村内环境焕然一新。抓联动,上下齐心促提升。推行每个班子成员都对自己所包的行政村环境整治工作负总责,驻村镇干部组成的工作组,指定村书记是本村环境整治第一责任人,每个建设点都推选5-7人组成村环境整治领导小组。目前全镇共投入20余万元,清理生活垃圾1000余吨,清理村内边沟30余公里,村容村貌得到进一步巩固提升。进一步强化了保洁员队伍建设。继续实行村级聘请,镇清洁办暗访打分等方式考核保洁员,做到垃圾日产日清,保洁员全天候上岗。强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目前我镇完成改厕300余户,2019年改室内水冲式厕所75户。同时我镇将加大户厕改造力度,逐步提高无害化卫生户厕覆盖率,努力实现2020年底无害化卫生户厕覆盖率目标。

(三)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改善。着力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优化便民服务窗口布局,根据各单位职能职责,对办事服务窗口进行合理调整布局,将经管土地确权办证、林业林权办证、村建、卫计等群众关注的共性业务单位调整到便民服务大厅一起办公,实施“一站式”服务,有效避免办事群众到处跑、多头问的现象。及时更新行政审批事项和办事指南,按照上级调整的行政审批事项,及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印发镇便民服务窗口办事指南,对审批事项、法律依据、所需资料、办理流程、办结时限、投诉电话等进行逐一明确,并按照能减则减、能省则省的要求进一步精简办事流程,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和工作不在状态、服务态度差、中梗阻、刁难办事群众等行为实行“零容忍”,发现一起,严肃处理一起,着力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四)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明显改善。近年来,镇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制定河道疏浚整治规划,加大了政府投入,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投资3800万元,完成英额河上游河提防护工程建设;投资130万元完成11项农村自来水工程;投资150万元新建扶贫解困自来水井5眼;投资3.2万元,完成转湘湖水库输水洞维修工程;维修养护英额门村欢喜岭塘坝;完成长春屯村河道治理顺笼等水利改造工程。

根据县政府统一部署,按照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要求,镇政府制定了工作方案,确定了工作目标。总河长由党委书记、镇长担任,各支流河长由党委副书记、副镇长担任,副河长由各村书记、主任担任。编制了“一河(库)一策”治理及管理保护方案、设立了河长制公示牌。目前,各河长巡河100余人次,清理河道30多公里,拆除沿河厕所5座,清运河道垃圾600余立方米,治理受养殖户污染河道500多米,处罚畜禽养殖污染1人。河长制工作开展以来,我镇基本杜绝向河道倾倒垃圾、违规占河、乱猜盗挖等问题,通过突击整治和长效管理,全镇河道水质有了明显提高,引排功能有了明显提升,村庄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五)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近年来,镇政府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生态农业、千亿斤粮食等项目,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镇高标准农田规模不断扩大,为推进现代化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投入提供了基础性保障。完成了大林子和椽子沟两个村农业综合开发治理项目;完成转湘湖、大林子、长春屯、新民屯、英额门、孤山子、湾龙背、柳木桥8个村的千亿斤粮食项目。共治理河道修河堤13公里,砌防护墙8000延长米,修田间作业路20公里,修防渗渠5000延长米,改良土壤1万亩,配套各种喷灌200多台套,打抗旱井14眼。项目建成后,项目区内玉米产量每亩从750公斤提高到850公斤、龙胆草每亩产量从300公斤提高350公斤,农民人均增收500元以上,项目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目前,全镇有大型农机具120台套,中药材生产几乎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农业机械化程度处较高水平。

(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村集体经济发展明显增强。推动中药材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实现“文化+农业+旅游+康养+中医药”的深入融合。引导农业专业合作社发挥作用,提高组织化程度。全镇2019年调减玉米种植面积5500亩,新发展中药材16000亩,药材累计在地面积达到35000亩,年产各种药材8000多吨,实现产值1,5亿元,中药材一项人均收入达8500元。引进安徽亳州群康药业中药材深加工项目,新上切片、切段等加工生产设备,进一步拉伸中药材产业链条,扩大药农收入。继续加强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建设,2018年我镇7个村按要求达到村集体经济纯收入5万元以上任务。椽子沟村龙盛公司不断丰富加工品种,2019年加工中药材130多吨,实现利润10万元;新民屯村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新引进肉牛120头,出售肉牛30头,现存栏90头,新建蔬菜大棚10座, 2019年新民屯村村集体分红收益达17.5万元,真正做到了村集体自力更生、自己自足。大林子、崔庄子村,围绕中药材主导产业,筹建中药材初加工厂,目前,两村已加工各类中药材100余吨。长春屯村新发展繁育牛项目,目前存栏10头。湾龙背村建设绒山羊养殖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养殖户+农户方式发展绒山羊产业。英额门村建设1500㎡厂房,对外出租,年租金8万元,壮大村集体收入。大林子村等药材加工厂项目正在积极进行技术改造,提升中药材加工能力。孤山子村改建一处标准化养牛小区,规范粪污处理和改善青贮设施建设,繁育黄牛35头。大石沟村投资120万元建设3000㎡药材加工厂一座。丁家街村投资180万元,建设7000㎡药材加工厂一座。孤山子村成立肉牛养殖合作社,新发展肉牛35头。柳木桥村新建豆油坊,预计年生产豆油2万斤。2020年末力争全镇12个村完成壮大集体经济5万元目标任务。

为了进一步提高中药材品质,解决药农晾晒中药材难题,镇政府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建设药材初加工厂5家,有效解决中药材晾晒问题,中药材质量明显提升,龙胆草价格每公斤从30元增加到60元以上。2020年我们在原供销社院内建设药材市场,引入住中药材经销商户13家,每天销售额达到10万元,进一步促进了我镇中药材产品流通。

二、存在问题和困难

1、乡村道路建设标准不高。虽然我镇的道路通达率很高,但存在标准不高低,村与村之间的道路路面窄,路况差,村组公路多数为等外级公路,抗灾能力低,缺桥少涵的问题比较普遍。落后的交通基础设施仍然是我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瓶颈,为新农村建设,产业结构调整、人流、物流发展等带来了较大的不利因素。

2、农田水利设施薄弱。一是我镇水利工程设施大部分修建时间长,主体工程设计标准低,水库抗灾减灾能力低。二是全镇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低,特别是山区因蓄水能力弱和排灌设施建设不完善,农业很大程度上仍然处于靠天吃饭的状态,极大地影响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三是因水利设施滞后,我镇的稳产农田不多,农业旱涝保收不稳定,产业结构调整难,农民经济增收困难。

3、社会民生事业基础设施建设任务重。一是农村文化设施、公益事业建设少,图书室、文化室建设不够完善等。二是全镇13个村委会中文化体育活动场地少,远远满足不了广大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需求。三是随着一些小学分校点的撤并,许多学生集中到村中心校,中心校的宿舍满足不了撤并后的需要,由于居住比较分散,校车数量不足。四是大部分农村卫生机构房屋因建筑面积、设施不达标需要改造,农村卫生机构缺乏基本医疗设备,难以开展好服务工作。

4、其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好多公益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存在重建轻养现象,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由于养护责任不落实,缺乏后续投入和维护管理,难于发挥其效益。

5、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结构不合理。一是近几年来,财政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增加很多,项目建设资金实行国家、省、市和县的分级配套政策,但前期拆迁站资金的投入量较大,基层财政压力较大,无力负担,严重影响了项目的顺利实施,致使建设进度慢,工程质量相对较差。二是农业建设项目由上级农业主管部门确定,部分村由于享受过小部分政策,不能再申报如农业综合开发、千亿斤粮食等项目,严重影响农业产业发展。

三、意见建议及措施

1、加强协调指导整合各方力量发挥综合效应。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和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众多部门和人员的参与,为加强协调指导工作,我镇已成立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并组建项目建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极大地推进了我镇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此项工作更需要县直个部门对新农村建设加强重视,彼此间加强沟通和交流,各项资源形成合力。因此,在下步的工作中,建议必须加强协调指导,通过体制和机制的创新,管理办法的完善、奖惩措施的落实,去不断激励和调动部门的工作热情和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从而达到统筹安排各类基建项目、集中使用各种建设资金、提高投资使用效果、发挥综合效应的目的,使农民的生存条件和居住环境得到切实的改善。

2、进一步完善规划。农村基础设施大多具有小、分散的特点,而各地情况又千差万别,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认真做好各项规划,尤其是镇村建设规划就尤为重要。建设规划要把新农村建设放在首位。制定具体规划前应先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尤其是村庄布点规划要经村民充分讨论,坚持群众自愿原则,按照规定条件和程序选点,并经公示无异议后上报。中心村庄布点规划要整村推进,相对集中,做到规划一个村,完善一个村。建议各部门要围绕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文化科技建设等,结合本部门实际,及早谋划生产发展、安全饮用水改造建设、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等规划。要加强规划管理,严格按规划建设,严防建设和整治的随意性。

篇8

关键词:道路规划;交通规划;乡村道路;车辆;交通网络

引言

大部分乡村经济落后,现存的道路都是自然形成的,缺乏科学的总体规划,道路性质不明确,等级不分,道路断面功能不分,很多都是随意修建的,对于道路平曲线、纵坡、行车视距、路面质量和管道敷设等,都不符合规定的标准。经常出现一条道上拥堵不堪,而且垃圾一堆一堆的,无人问津。几乎没有交通设施(路灯,垃圾桶等)更就没有交通管理的概念了。不存在停车场,道路两侧村民随意建房,使得道路在以后的规划中缺少余地,还有不少的断头路。

1.面临难题

造成乡村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认真调查分析,主要面临着以下难题:

1.1群众对农村公路建设期望值高与实际建设能力不足之间存在矛盾

近几年实施的农村公路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给人民群众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农村公路建设日益深入人心,各地要求建设农村公路的热情急剧高涨,但由于受经济条件和路网基础薄弱等因素的制约,当前我市农村公路建设能力有限,远远满足不了群众的需求。

1.2农村公路建设资金需求之大与地方配套资金不足之间存在矛盾

我国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多,需求的资金数量大,仅靠国家补助资金来推动农村公路建设,效果十分有限的。通乡工程上级拨款是33万元km,通村公路18万元/km,只能完成水泥混凝土路面,由于财力有限,没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农村公路的配套建设,项目争取是目前唯一靠得住的途径。但是多元化投资机制尚未完全形成,造成建设和维修资金短缺。

1.3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任务之重与各乡镇管养责任落实不到位之间存在矛盾

重建轻管问题比较突出,村级道路管护责任不明确,管护体制不健全。一些乡镇忽视了乡村公路的维修管护,致使一些修建早、等级低的乡村道路出现路基沉陷、翻浆等现象,严重影响了乡村公路的正常运行,“县道县养、乡道乡养、村道村养”的农村公路养护体制还不健全,执法主体不明确,造成了农村公路失修失养。

1.4农村公路建设范围之广泛与专业技术人员不足之间存在矛盾

由于农村公路建设点多面广、项目分散,特别是以乡镇政府和村委会组织群众投工投劳建设的农村公路,应更加重视项目实施和质量管理,在我市继续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的情况下,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数量不足的问题将更加突出。

2.几点建议

构建和谐大交通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精神的要求,更是乡村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石。要破解乡村道路交通安全难题,需从以下几方面标本兼治求得突破:

2.1构建乡村交通大网络。解决道路“通行难”

(1)合理规划,构建乡村道路网络。坚持“一盘棋”思想,克服本位主义,树立大交通观念。规划上坚持“三个注重”(注重多数群众受益、注重环境耕地保护、注重区域经济发展)和“三不规划”(断头路不规划、群众没积极性不规划、没有项目支撑不规划),严把建设质量,克服各接各的线、各修各的路和只顾通村、不图联网的弊端。同时,抓好公路两侧建筑规划与设计,确保公路规范畅通。

(2)坚持标准,提升道路建设质量。以实施道路通达工程为载体,把好道路建修质量,做到坡度小、线型好、路基强、水沟畅、路面平、无障碍、桥涵配套、晴雨畅通,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3)多元投入,注重道路管护质量。牢固树立“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更是发展”的理念,以实施道路通畅工程为载体,加大对已建公路的整治和改造力度,扩大通乡通村水泥、油路硬化率;加强公路日常监管和养护,杜绝堆码占道、打场晒物,保证畅通。同时,还采用受益村民筹资、村内企业筹资、在外务工能人出资等途径筹集养护资金,确保道路养护经常化,提高其通行能力。

(4)完善设施,加重安全行车砝码。结合通达通畅工程的实施,交通部门要将乡村道路交通安全标识纳入必建内容,凡未设立的一律不验收,一律不拨付资金。

2.2开发乡村客运大市场。解决农民“乘车难”

开通乡村客车是交通发展的方向和要求。在开通了客车的下两镇东垭社区,村民普遍认为:搭乘客车既安全,价格又合理,他们很少乘农用车和摩托车。这说明,老百姓还是有一定的安全意识,解决农村有路无客运车的问题是破解乡村交通安全的出路。只有稳步组建农村客运公司,政府才会不再为事故买单。争取用3~5年时间,以片区或中心乡镇为单位,加大乡镇客车运站建设;在条件成熟的乡镇,以营运线路准入、车辆入股等方式组建农村客运公司;规范公司章程和驾驶员协会,强化管理,实行保险、营运、监管、责任公司化,真正实现政府监管、公司管理、保险买单、车主担责、群众受益。同时,合理界定基层政府、客运公司、保险公司、派出所、司法所及村委会等相关单位职责,做到职能明确、步调一致、齐抓共管、和谐交通。

2.3形成乡村监管大体系,解决责任“主体难”

(1)整合力量,组建乡镇交通管理站。按照身份不变、渠道不乱、经费不减、多行专业、双重管理的思路,整合乡镇乡村道路管理所、安办、农机监理、派出所、司法所力量,抽调专人,成立乡镇交通管理站,实现执法权、管理权相统一。

(2)明确责任,形成齐抓共管格局。要细化明确政府、交通、管理站、营运公司、学校、村委会的职能职责,形成一事一主体、一主体一责任;实行乡村交通安全联席会议制度,做到目标同向、工作同心、难题同解、安全同抓、各司其职、齐抓共管,防止“单打一”或‘多头管”,防止相互推诿扯皮,形成抓交通安全的合力。

(3)信息共享,建立健全快速反应系统。建立健全乡村交通安全隐患排查、车籍管理、车辆流向、营运状况、安全记录、举报投诉、处置预案等信息共享、监管网络,做到反应灵敏、处置迅速。

2.4培育安全出行大环境。解决群众“意识难”

除利用驾驶员协会、驾驶员所在村组和单位的组织管理职能,强化对驾驶员法制教育和责任意识教育外,还要从社会、学校、家庭多方入手,着力培育驾驶员安全驾驶、群众安全出行的大环境。以实施“交通安全村、学校、工厂”创建活动为载体,提高群众交通法制观念和交通安全意识;以经常开展“保护生命、平安出行”为主题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通过电视、广播、报刊、标语、短信、展板、集中授课、集市(节日)宣传、宣传小分队进社区、进村社宣传等多种形式,形成浓厚舆论氛围;以“两所学校”为重点,抓好占总人口1/8的中、小学生的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再通过他们影响其家人,再过十年,安全出行的安全意识就能完全确立,构建和谐交通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2.5立足总体安排,坚持统筹兼顾

(1)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结合起来。农村公路建设要在充分考虑当地资源、路网基础条件、乡(镇)村经济条件、群众思想基础等条件上,围绕如何发挥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做好总体规划,最大限度提高通车率和公路利用率。

(2)与新农村发展建设结合起来。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自然村和行政村的分布情况,结合城市场镇长远发展规划,以县域城乡居民点规划为依据,积极稳妥编制农村公路路网,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3)与减轻农民负担结合起来。新时期的农村公路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顺应民意,切实维护农民利益、减轻农民负担,做到“一事一议”,杜绝非法集资和强行摊派,不修广大农民群众不想修、不愿修的路。

2.6坚持量力而行,发挥最大效益

(1)路线设计要因地制宜。农村公路路线设计应充分利用原有道路,避免大填大挖,尽可能减小工程量和减少占地,不宜一味追究线形的完美。要选择合理线形和技术标准,不随意征用农民宅基地和耕地,尽可能利用已有公路基础和线型。

(2)路面结构设计应就地取材。

(3)切实减轻新增债务。要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决策和主体作用,多方筹资,切实减少地方配套资金缺口、减少农村公路建设造成的乡村债务、征地拆迁补助偏低和拖欠农民工工资等问题。

2.7加强监督管理,提高质量意识

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使用情况,应向公路沿线乡(镇)村定期进行公示,加强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使用的社会监督,把工程质量建立在施工各环节的工作质量基础上,用高效能的工作质量来保证工程质量,防止“民心工程”就变成“伤心工程”。

3.结束语

乡村道路是乡村中各组成部分的联系网络,是整个乡村的骨架和动脉。关系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质量。在规划、设计道路时,需要研究新世纪乡村交通的特点,认识和掌握它的规律,使得乡村道路设计有可靠地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李双双,陈升彪,陶坤志,刘印权,刘刚.湖北省乡村公路路基病害形式及其后期养护探微[J].科技与企业,201 1(15):36-37.

[2]李丽纯.长沙市乡村公路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24):52-53.

篇9

关键词:新农村;公共服务;绿化建设;技术建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一个新概念,20世纪50年代以来曾多次使用过类似提法,但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和更加全面的要求。在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举措不断深化的同时,新农村绿化问题的研究和落实也日益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重点。

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应该是脏乱差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治理、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民安居乐业的景象。绿化环境优美是新农村建设最直观的体现。新农村绿化建设已经被列为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新农村绿化环境现状

自新农村建设实施以来,各级乡镇政府对于新农村绿化建设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规划和实施,并初步形成了“分类绿化、尊重环境、以人为本、注重特色”的绿化思路,但是,我们仍然要发现新农村绿化进程中所存在的现实问题,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研究,以总结出在新农村建设的道路上更好地推行绿化建设的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道路。

现阶段我国的新农村绿化环境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道路硬化过程未预留绿化空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村经济水平的飞速提升要求我们不断完善农村的道路设施建设,而在这种道路硬化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忽视了预留绿化空间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我们仍然处在新农村建设的初步探索阶段,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事前规划上的疏忽,这个问题进一步深入来讲可以视为村庄建设与绿化建设的不协调。

第二,树种追求名贵,绿化成本过高。有些地区在绿化建设过程当中过分地追求树种的名贵程度,讲究排场,而忽视了绿化的成本,这使得国家在新农村绿化建设上投入的资金无法最大限度地惠及村镇居民。

第三,村庄绿化发展不平衡。镇与镇之间,村与村之间在经济条件、规划标准、绿化档次、绿化效果、日常管护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有的村建有公共绿地或者小游园,树种搭配合理,景观效果较好;而有的村庄苗木规格小、质量差,绿化覆盖率低。

第四,专业化程度不够高。现行的农村绿化建设大部分还是有乡镇政府及村委会组织开展的,有些地区可以做到同林业局的专业人员协同开展,但是这种协同合作也存在着时间和规划决策上的配合不默契。只有很少地区能够对专业化给予足够的重视。

二、新农村绿化建设的政策建议

我国的新农村建设要实现绿化方面的完善,必须首先得到政策上的支持,各级政府及主要负责部门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引导策略:

第一,做好事前规划,综合全面地考虑绿化建设问题。我们在进行绿化建设时要尽量做到综合各方面因素来进行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村镇地理条件;农村居民的人文因素;当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净化;绿化与清洁工作并行;视觉、嗅觉、感觉的多方位绿化设计。

第二,因地适宜的绿化方案。针对不同的村镇,采取不同的绿化措施。如北京市的不同乡镇绿化进程的开展;延庆的特点体现在分类施策,他们将全县新农村绿化建设分为拟创市级绿色村、拟创县级绿色村、绿化完善村、见缝插绿村、绿化延后村五种类型,分类施策、分类管理、整体推进;房山的特点体现在整体推进,他们提出打造新农村群落的绿化思路,2011年在全面推进205个新农村绿化美化的基础上,明确重点打造“两个新农村群落、20个示范村”的目标;顺义的特点体现在进村入户。

第三,以人为本。首先,新农村绿化建设的受众主体是当地村民,所以我们要充分考虑当地村民对于绿化建设的要求及建议,以达到真正的执政为民;其次,在进行绿化规划的同时也要考虑到绿化建设的经济意义,尽量能够达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如绿化建设对旅游业及经济农作物的发展。

第四,重视绿化的专业化程度。首先,需要重视的是专业的设计团队,绿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是绿化规划,因而设计团队的专业化水平直接决定了绿化建设的质量,有关部门应该集合林业专家、新型绿化设计公司等先进的技术力量来共同完成绿化项目的设计;其次,绿化建设需要专业化的施工团队,这样才能保证事前的绿化设计在实施的过程中可以得到较好的落实;最后,专业的维护体系,绿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工程,它是一个设计、施工及维护的立体化的长期建设过程,这就需要一个专业的维护体系来支持这个建设过程,它主要包括向当地居民宣传专业的维护理念以及提供长时段的专业维护服务。

第五,新型的绿化建设商业模式。绿化项目要做到服务于民、造福于民,又要做到高效、专业、实用,这些可以通过创新绿化建设的商业模式来实现。我们可以对绿化建设进行商业招投标,通过专业的设计和施工公司来完成绿化工程的整个过程,在商业化的竞争压力下,我们可以保证,我们投入的资金能够为居民带来真正的实惠。我国已经有很多成型的专门或者兼营新农村绿化设计及施工的新型技术公司。

三、新农村绿化建设的技术建议

第一,新农村绿化建设从技术上来讲是对农林业和区域规划的综合利用,而在农林业角度上,我们必须综合考虑绿化建设当地的地理环境因素。首先,气候问题是绿化设计规划的关键影响因素,当地的气候往往可以决定适宜进行绿化建设的树种及材料,要解决绿化方面的技术问题必须先分析气候问题,同时,此方面的技术研究一方面要由专业的林业专家来研讨,另一方面也可以对当地的农村居民进行调研,从而得出更加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解决方案;其次,地形也是影响绿化设计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在绿化设计上要达到立体化绿化设计就要充分考虑和分析当地的地理情况,因地置绿,统筹规划;最后,生物多样性也是当前绿化设计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当代的绿化设计技术必须充分考虑到新问题、新角度、新环境,既要达到绿化的效果,充分发挥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又要在不破坏自然原有的生态秩序和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做到环境友好型绿化,实现人文与自然在绿化上的相互促进。

第二,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水资源是绿化设计的生命线和原动力,合理地规划水资源不仅能够使绿化建设的投入得到更大的效益,而且可以对水资源的节约和循环使用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第三,经济作物的合理种植。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前时期,绿化建设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地将绿化功效和其他基础设施建设的功能融合在一起,起到相互促进的效果。其中,较为重要的一个问题是要在美化环境的同时,给农村居民带来经济上的收益,这就要求在选取绿化材料时,有选择地选取一些符合当地情况的经济作物。在我国的一些地区,已经出现了这样的一种绿化设计现象:“春天闻香,夏天见绿,秋天得果,冬日长青”。这种设计案例便是经济作物在绿化设计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一个代表案例。

第四,多感官的绿化设计。对于一些乡村的绿化和环境设计,不仅仅要求设计人员在视觉感官上给出设计解决方案,更要从其他多感官提出立体化的解决方案,如利用一些花草的气味来冲淡畜牧业给农村居民带来的气味上的不良感受;利用高大树木对沙尘和交通干道的污染进行防护。

第五,绿化维持的长期规划。最好做到村民维持、村民受益,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充分地考虑到绿化建设的维持成本和技术要求,要建立一种行之有效的绿化建设机制,可以在绿化施工后设立2-3年的绿化维持的辅导期,建立乡村政府联系村民同林业及相关科研所之间的长期合作机制。

第六,乡村特色,人文气息。在做好以上方面的设计要点后,绿化工作也要注意发挥主观的创造性,保持乡村的固有特色,符合当地的人文气息,给农村居民带来更加亲切的设计方案。不断地积累我国在绿化设计方面的非物质文化资源。

参考文献:

1.欧斌,楼浙辉.新农村建设中村庄绿化的特点与技术[J].江西林业科技,2006(4).

2.马东跃,李晓储.无锡新农村绿化建设及模式初探[J].中国城市林业,2006(4).

3.王璋珊,王波.谈谈新农村的绿化建设[J].国土绿化,2006(9).

4.徐元元,沈敏东.新农村绿化需注意的问题[J].现代农业科技,2008(5).

5.殷华林.新农村绿化应立足发展乡土树种[J].安徽林业科技,2008(3).

篇10

㈠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效。

在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及绿色发展的总体思路,我们镇的经济社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全镇gdp2007比往年增长进8%,尤其是养殖业的发展。同时实施了镇村道路建设、镇村环境整治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农村道路建设、镇村环境整治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机制;逐年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培养了一大批农村科技能人。

㈡调查的基本情况。

我们这次活动调查的村民小组有4个,村干部3个。我镇农村劳动力有1.2万人。人均耕地面积1.9亩,渔业养殖面积1.2亩。农村医疗覆盖面积占52%。近年来,尤其是国家对于“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一些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执行,使得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另外,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科技文化教育发展加快,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正在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二、当前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㈠农业的生产力水平比较低。

我们镇的农业主要是以水稻、小麦等为主。在农作物种植和畜产品养殖过程中,更多地追求数量的增长,不注重质量的提高,更忽视了品牌效应,盲目效仿和低水平发展等问题十分严重。我们这里的农业产业化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农村合作经济功能作用还需要加强。

㈡农村医疗等事业建设还比较落后。

我镇农村总体上的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同时农村医务人员水平低,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忧。

㈢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

虽然近年来在农村实行了村干部的精简,但是一些干部的思想及素质仍有待提高。在调查中也了解到,大多数村民认为加强农村基础组织建设的当务之急就是选好村领导。先如今科技在农业生产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思想素质方面,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因此,新农村的建设关键在于农民素质的提高。

三、对加快我镇新农村建设提出的几点建议

通过这次调查活动,我认为我们镇的新农村建设目前尚处在起步探索阶段,任务还比较艰巨。面对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我的建议是:

㈠加大农村的投入。

推动社会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和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解决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严重落后的情况,从而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另外,政府应该组织一些先进的人才引导村民合理运用高科技进行生产,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㈡提高农民素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广泛的人力资源。

建设新农村,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但根本的问题还是提高农民的素质,培养出一批有文化和懂技术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的首要问题就是要巩固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是更多的贫困家庭的孩子能够接受教育;政府应该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回到农村,回报社会。此外,就是加强农民的思想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