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人生的经典语句范文
时间:2023-04-03 21:07: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感悟人生的经典语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茶喝三道,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似爱情;第三道,淡若轻风。
2、我不喜欢说话却每天说最多的话,我不喜欢笑却总笑个不停,身边的每个人都说我的生活好快乐,于是我也就认为自己真的快乐。可是为什么我会在一大群朋友中突然地就沉默,为什么在人群中看到个相似的背影就难过,看见秋天树木疯狂地掉叶子我就忘记了说话,看见天色渐晚路上暖黄色的灯火就忘记了自己原来的方向…
3、你笑一次,我就可以高兴好几天;可看你哭一次,我就难过了好几年。
4、如果可以选择的话,不要用恨来结束一段爱。
5、人是可以快乐地生活的,只是我们自己选择了复杂,选择了叹息!
6、什么叫快乐?就是掩饰自己的悲伤对每个人微笑。
7、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
8、我相信我爱你。依然。始终。永远。
9、后悔是一种耗费精神的情绪。后悔是比损失更大的损失,比错误更大的错误。所以不要后悔
10、遗忘是我们不可更改的宿命所有的一切都像是没有对齐的图纸从前的一切回不到过去就这样慢慢延伸一点一点的错开来也许错开了的东西我们真的应该遗忘了
11、当你真正爱一样东西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语言多么的脆弱和无力。文字与感觉永远有隔阂。
12、当明天变成了今天成为了昨天,最后成为记忆里不再重要的某一天,我们突然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已被时间推着向前走,这不是静止火车里,与相邻列车交错时,仿佛自己在前进的错觉,而是我们真实的在成长,在这件事里成了另一个自己。
13、请一定要有自信。你就是一道风景,没必要在别人风景里面仰视。
14、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15、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的风景;伤得最深的,也总是那些最真的感情。
16、原来和文字沾上边的孩子从来都是不快乐的,他们的快乐象贪玩的小孩,游荡到天光,游荡到天光却还不肯回来
17、那些以前说着永不分离的人,早已经散落在天涯了。
18、记忆想是倒在掌心的水,不论你摊开还是紧握,终究还是会从指缝中一滴一滴流淌干净。
19、有些人会一直刻在记忆里的,即使忘记了他的声音,忘记了他的笑容,忘记了他的脸,但是每当想起他时的那种感受,是永远都不会改变的
20、我就像现在一样看着你微笑,沉默,得意,失落,于是我跟着你开心也跟着你难过,只是我一直站在现在而你却永远停留过去。
21、总有一天我会从你身边默默地走开,不带任何声响。我错过了很多,我总是一个人难过。
22、离开我就别安慰我,要知道每一次缝补也会遭遇穿刺的痛。
23、恨,能挑起争端,爱,能遮掩一切过错。
24、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各自的过去中,人们会用一分钟的时间去认识一个人,用一小时的时间去喜欢一个人,再用一天的时间去爱上一个人,到最后呢,却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忘记一个人。
25、有一种感觉总在失眠时,才承认是“相思”;有一种缘分总在梦醒后,才相信是“永恒”;有一种目光总在分手时,才看见是“眷恋”;有一种心情总在离别后,才明白是“失落”。
26、有谁不曾为那暗恋而痛苦?我们总以为那份痴情很重,很重,是世上最重的重量。有一天,暮然回首,我们才发现,它一直都是很轻,很轻的。我们以为爱的很深,很深,来日岁月,会让你知道,它不过很浅,很浅。最深和最重的爱,必须和时日一起成长。
27、我不觉得人的心智成熟是越来越宽容涵盖,什么都可以接受。相反,我觉得那应该是一个逐渐剔除的过程,知道自己最重要的是什么,知道不重要的东西是什么。而后,做一个纯简的人。
28、在自己面前,应该一直留有一个地方,独自留在那里。然后去爱。不知道是什么,不知道是谁,不知道如何去爱,也不知道可以爱多久。只是等待一次爱情,也许永远都没有人。可是,这种等待,就是爱情本身。
29、当幻想和现实面对时,总是很痛苦的。要么你被痛苦击倒,要么你把痛苦踩在脚下
30、在这个世界上,有真正快乐的男人,才能带给女人真正的快乐。
31、心若一动,泪就千行。
32、如果我们都是孩子,就可以留在时光的原地,坐在一起一边听那些永不老去的故事一边慢慢皓首。
33、牵着我的手,闭着眼睛走你也不会迷路。
34、幸福,不是长生不老,不是大鱼大肉,不是权倾朝野。幸福是每一个微小的生活愿望达成。当你想吃的时候有得吃,想被爱的时候有人来爱你。
35、好的爱情是你通过一个人看到整个世界,坏的爱情是你为了一个人舍弃世界。
36、当你的心真的在痛,眼泪快要流下来的时候,那就赶快抬头看看,这片曾经属于我们的天空;当天依旧是那么的广阔,云依旧那么的潇洒,那就不应该哭,因为我的离去,并没有带走你的世界。
37、有些人说不出哪里好,但就是谁都替代不了!
38、一个人一生可以爱上很多的人,等你获得真正属于你的幸福之后,你就会明白一起的伤痛其实是一种财富,它让你学会更好地去把握和珍惜你爱的人。
39、你的眼睛,是我永生不会再遇的海。
40、寂寞的人总是会用心的记住他生命中出现过的每一个人,于是我总是意犹未尽地想起你在每个星光陨落的晚上一遍一遍数我的寂寞
41、人总是珍惜未得到的,而遗忘了所拥有的
42、爱情,要么让人成熟,要么让人堕落。
43、男人的爱是俯视而生,而女人的爱是仰视而生。如果爱情像座山,那么男人越往上走可以俯视的女人就越多,而女人越往上走可以仰视的男人就越少。
44、不是每一次努力都会有收获,但是,每一次收获都必须努力,这是一个不公平的不可逆转的命题
45、时光没有教会我任何东西,却教会了我不要轻易去相信神话
46、伤口就像我一样,是个倔强的孩子,不肯愈合,因为内心是温暖潮湿的地方,适合任何东西生长。
47、我们一直在寻觅,寻觅,那个我们都有的结局。
48、在爱的世界里,没有谁对不起谁,只有谁不懂得珍惜谁。
49、每个人都是一个国王,在自己的世界里纵横跋扈,你不要听我的,但你也不要让我听你的。
50、时间没有等我,是你忘了带我走,我左手过目不忘的的萤火,右手里是十年一个漫长的打坐。
51、年轻的时候会想要谈很多次恋爱,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终于领悟到爱一个人,就算用一辈子的时间,还是会嫌不够。慢慢地去了解这个人,体谅这个人,直到爱上为止,是需要有非常宽大的胸襟才行。
52、我们微笑着说我们停留在时光的原处其实早已被洪流无声地卷走
53、那些刻在椅背后的爱情会不会像水泥地上的花朵开出地老天荒的没有风的森林
54、离去,让事情变得简单,人们变得善良,像个孩子一样,我们重新开始。
55、人生短短几十年,不要给自己留下了什么遗憾,想笑就笑,想哭就哭,该爱的时候就去爱,无谓压抑自己
56、一个人总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风景,听陌生的歌,然后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你会发现,原本是费尽心机想要忘记的事情真的就那么忘记了。
57、爱情是灯,友情是影子,当灯灭了,你会发现你的周围都是影子。朋友,是在最后可以给你力量的人。
58、成熟不是人的心变老,是泪在打转还能微笑。
59、你给我一滴眼泪,我就看到了你心中全部的海洋
60、选择最淡的心事,诠释坎坷的人生。
61、其实根本就没有什么“假如”,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可重新设计。
62、过去的一页,能不翻就不要翻,翻落了灰尘会迷了双眼。
63、快乐要有悲伤作陪,雨过应该就有天晴。如果雨后还是雨,如果忧伤之后还是忧伤。请让我们从容面对之后的离别。微笑地去寻找一个不可能出现的你!
64、不受天磨非好汉,不遭人妒是庸才。
65、我知道这世上有人在等我,但我不知道我在等谁,为了这个,我每天都非常快乐。
66、一个人身边的位置只有那麽多,你能给的也只有那麽多,在这个狭小的圈子里,有些人要进来,就有一些人不得不离开。
67、一只野兽受了伤,它可以自己跑到一个山洞躲起来,然后自己舔舔伤口,自己坚持,可是一旦被嘘寒问暖,它就受不了
68、你永远也看不到我最寂寞时候的样子,因为只有你不在我身边的时候,我才最寂寞。
69、曾经拥有的,不要忘记。不能得到的,更要珍惜。属于自己的,不要放弃。已经失去的,留作回忆。
70、要理想不要幻想,要激情不要矫情。凡事知足常乐。
71、假如有一天我们不在一起了,也要像在一起一样。
72、女人如果不性感,就要感性;如果没有感性,就要理性;如果没有理性,就要有自知之明;如果连这个都没有了,她只有不幸。
73、摊开掌心对着天空,掌心里有阳光,那是我想你时莞尔的笑容;掌心里有雨滴,那是我思念你偶尔滴落的泪水……
74、一段不被接受的爱情,需要的不是伤心,而是时间,一段可以用来遗忘的时间。一颗被深深伤了的心,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明白。
75、这个城市没有草长莺飞的传说,它永远活在现实里面,快速的鼓点,匆忙的身影,麻木的眼神,虚假的笑容,而我正在被同化
76、人生没有失败,只有粉碎!
77、收拾起心情,继续走吧,错过花,你将收获雨,错过这一个,你才会遇到下一个。
78、躲在某一时间,想念一段时光的掌纹;躲在某一地点,想念一个站在来路也站在去路的,让我牵挂的人。
79、举得起放得下的叫举重,举得起放不下的叫负重。可惜,大多数人的爱情,都是负重的。
80、从蛹破茧而出的瞬间,是撕掉一层皮的痛苦彻心彻肺很多蝴蝶都是在破茧而出的那一刻被痛得死掉了。
81、人在最悲痛、最恐慌的时候,并没有眼泪,眼泪永远都是流在故事的结尾,流在一切结束的时候!
82、因为我知道你是个容易担心的小孩,所以我将线交你手中却也不敢飞得太远。
83、你若流泪,先湿的是我的心。
84、我爱你不是因为你是谁,而是我在你面前可以是谁。
85、我喜欢并习惯了对变化的东西保持着距离,这样才会知道什么是最不会被时间抛弃的准则。比如爱一个人,充满变数,我于是后退一步,静静的看着,直到看见真诚的感情。
86、谁是谁生命中的过客,谁是谁生命的转轮,前世的尘,今世的风,无穷无尽的哀伤的精魂。最终谁都不是谁的谁
篇2
1、不要太过依赖除自己以外的人,因为只有自己不会抛弃自己。
2、注意自己的修养,你就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
3、世界上最永恒的幸福就是平凡,人生中最长久的拥有就是珍惜。
4、尽量充实自己。不要停止学习。不管学习什么,语言,厨艺,各种技能。
5、所有的悲伤总会留下一丝欢乐的线索,所有的遗憾总会留下一处完美的角落。
6、过去的事情可以不忘记,但一定要放下。
7、坦然接受生活给你的馈赠吧,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
8、学会思考,头脑清晰,明白自己的渺小,切忌自我陶醉。炮打出头鸟,凡事不要强出头,因为并没有想象中的强!
9、朋友,我愿背起你所有的痛,只要你轻松;我愿和世界挑战,只要你自由自在。
10、社会是有等级的,很多事不公平。别抱怨,因为没有用。
11、不要试图给自己找任何借口,错误面前没人爱听那些借口。
12、付出并不一定有结果。坚持可能会导致失去更多。
13、爱父母,因为他们给了你生命,同时也是爱你爱的最无私的人。
14、尽量不要讲同事朋友的八卦。
15、过去的事情可以不忘记,但一定要放下。感悟人生的经典语句
16、别人说的记在脑袋里,而自己的,则放在心里。
17、有一种缘,放手后成为风景。有一颗心,坚持中方显真诚。你懂了,我接近天堂;你不懂,我成为经过。
18、慎言,独立,学会妥协的同时,也要坚持自己最基本的原则。
19、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生幸福;在对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场心伤;在错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段荒唐;在错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阵叹息。
20、偶尔也要现实和虚伪一点,因为不那样做的话,很难混。
21、纵然当你转身离去,我也会在你转身的地方,将我们的故事,一个人,继续进行下去。
22、活得轻松,任何事都作一个最好的打算和最坏的打算。
23、无论是谁,都有自己的限度。特别是信任。
24、永远不要给背叛过自己的朋友第二次的背叛的机会。
25、做一个简单的人,踏实而务实。不沉溺幻想。不庸人自扰。
26、收敛自己的脾气,偶尔要刻意沉默,因为冲动会做下让自己无法挽回的事情。
27、人不要等明天,因为没有人知道自己有没有明天。
28、懂得倾听别人的忠告。
29、低调,取舍间,必有得失。
30、不说谎话,因为总有被拆穿的一天。
31、别人光鲜的背后或者有着太多不为人知的痛苦。
32、空虚无聊的时候就读书,但一定得有自己的生活目标和计划。
33、也许上帝当年从亚当身上抽出那根肋骨时,他就想到了。他想女人永远都可以要男人的命。她可以让你生,也可以让你死,因为她曾经是保护男人心脏的那根肋骨,她可以保护你的心脏,也可以刺穿男人的心脏。
34、不要太高估自己在集体中的力量,因为当你选择离开时,就会发现即使没有你,太阳照常升起!
35、如果人生是一段旅途,快乐与悲伤就是那两条长长的铁轨,在我身后紧紧跟随。
36、真正了解无常的含义,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不是永恒的,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也不是永恒的。
37、漂亮的人挥霍爱情,不漂亮的人珍惜爱情。
38、无论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要思考。
39、多看书,看好书。
40、喜欢烟花但不敢看烟花绽放,因为我清楚最繁华也是最悲凉。
41、人生总有许多偶然和巧合,两条平行线,也可能会有交汇的一天。人生又有许多意外和错过,握在手里的风筝,也会突然断了线……
42、忘记过去的错误,一切重新开始,今天是争取机遇的日子。
43、不说谎话,因为总有被拆穿的一天。
44、没有幻想、没有期望,就如同鸟儿被捆住了翅膀。过多的幻想、过高的期望,就像鸟儿不知飞向何方。
45、孝顺父母。不只是嘴上说说,即使多打几个电话也是很好的。
46、学会放弃,拽的越紧,痛苦的是自己。
47、学会宽容伤害自己的人,因为他们很可怜,各人都有自己的难处,大家都不容易。
48、要快乐,要开朗,要坚韧,要温暖,对人要真诚。感悟人生的经典语句
49、对人性的弱点有清醒的认识,但要相信真诚的爱情,对爱情永远怀有单纯的向往。
50、永远对生活充满希望,对于困境与磨难,微笑面对。()
51、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真的没有谁离开谁就活不下去!
52、有了梦想才可以飞翔,无论现实的泥沼多么污浊,无论前方的天空多么黯淡;梦想是开在心里绚烂的花,它让人最终摆脱无聊和丑恶,让人感悟别有洞天的青山翠柏和碧海蓝天。
53、在无尽的追寻中,你会有一个又一个巧合和偶然,也会有一个又一个意外和错过,现实的城市犹如雾中的风景,隐隐地散发着忧郁的美,承载着没有承诺的梦。
篇3
随着经典诵读与践行活动的逐步深入,在活动形式与内容选择,效果与评价的操作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笔者在此略发拙见,与同仁共享。
一、活动形式要多样化、趣味化
国学教育本身是一种教育路径和手段,而不是目的。由于小学生受年龄和知识底蕴的局限,许多“经典”的词句的意思他们根本不能准确地理解。因此,我们在活动形式上一定要多样化、趣味化。避免老生常谈似的简单说教、摇头背诵。要让学生在多彩的娱乐中感悟经典,在有趣的活动中体会国学,了解中华历史文化,提升小学生的素养,修正小学生的伦理道德。使他们在耳濡目染中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在活动形式上要能寓国学经典于书法、美术、音乐、舞蹈、合唱、合颂等学生感兴趣,又踊跃参与到活动之中。《情景剧》是小学生们非常喜欢而又愿意参与的艺术表达形式,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把一些经典的、反映国学内容的小故事编成《情景剧》,让学生去演,去唱。如,《孟母三迁》的故事、《孔融让梨》的故事等。还可以自编一些寓意深刻,情景有趣的小故事、古诗词说唱等让学生自创自演。经常开展以国学教育为主题的手抄报、为古诗词配画等活动,既激发了小学生学习国学的兴趣,又达到了广泛教育的目的。既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表演能力、创新能力,又使他们在活动中体会到了“雅言传诵文明,经典浸润人生”的内涵。
学校可利用各种途径积极创设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经典的兴趣。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从整体布局上要突出国学教育的特色。在甬路旁设立文化长廊,内设古今传统文化、经典诗文、历史人物等;教学楼内建立“经典长廊”,墙面上悬挂历代名人画像、警句等,让每一堵墙、每一个角落都会“说话”,都蕴含着国学经典,使学生一进入校园就徜徉在浓郁的文化殿堂之中,尽可能的少设立“要这样做”,“不要那样做”之类强行规范学生行为的提示语。在班级、校园内开设一些经典文化园地,挑选古代文化的精品之作,以文字、图片等形式展示于师生面前,满足学生们“抬头看国学,低头诵经典”的需求。优美的文字配以古色古香的图片,不仅为学生的诵读创设了一个更为开放的空间和更多的切入点,方便了学生诵读,还使学生受到了润物无声的文化熏陶,感受到这图文之中负载着五千年华夏优秀文化的精髓。营造出一个由看到听、由诵读到践行、由校到家一条龙的国学教育氛围。
二、内容选择要“经典”化
国学内容博大精深,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要细致的选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国学诵读,切不可忘记“经典”二字。人的一生就像一条河流,在源头轻轻引导一下,就可能改变河流的走向,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但是由于受历史朝代局限,其中肯定有糟粕的东西,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指导孩子们诵读时,在内容的选择上要仔细甄别,一定要慎之又慎,决不能“信手拈来”。有些语句只要学生能感悟其意就足矣,教师不必给予过细的讲解,比如《三字经》中的“头悬梁,锥刺股”,其精神可佳,但方法实蠢。在诵读时,学生只要能感悟到古人那种刻苦学习的精神就够了,不要让学生视其为是一种最佳的学习方法,更不要去模仿。为孩子们选择诵读启蒙典籍时,要用时代的视觉审视古典作品,予以恰当地删选。汲取国学之精髓,让我们在新与旧的交汇点上收获“丰富”。
三、对经典理解可模糊化
要采用正确的教学理念诵读“国学”。古人说“学不言而自得”,讲的就是我国古代蒙学、经学一种重要教学理念――感悟。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感悟”是不可忽略的策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要反复的诵读,在读中感悟,久而久之就会理解其意,就能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音韵美,就能获得顿悟与积淀。因此说,对小学生进行国学教育,不要提出过高的要求,不要字斟句酌,或背诵词、句的意思。可以使学生处于“意已通,而言不明”的状态,而后学生就会有一种“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的感觉。否则将会适得其反,事与愿违。
四、对学习效果评价要简单化
篇4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 大学语文 经典阅读 语文能力 人文素质
应用型本科与研究型本科是当前中国高等学校本科的主要类型。随着中国社会转型向纵深发展,高等教育的发展也呈现出全新的特征。在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过渡逐渐完成的背景下,高等教育实现了深刻的分化重组,少数传统名校依托自身原本就具有的科研优势,顺利成为研究型本科,重点培养研究型人才,这类人才的特征是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系统丰富的理论知识,开阔的综合视野和出色的创造力,从而不但能够在专业领域不断创新,而且能够将这种创新能力拓展到社会各个方面。研究型本科数量少,要求严,不适合大多数高校的发展,与此相应的研究型人才也不符合中国社会人才需求的广泛标准,在这样的背景下,应用型本科成为中国大多数高校特别是地方性普通高校的发展目标。应用型本科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这类人才的特征是具有相对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完整的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操作能力,主要是将研究成果转化成相对应的现实产品,是联系理论技术研究与社会接收的纽带①。
应用型人才是当前中国社会需求量最大的主流人才,高校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意义不言而喻。知识的实用性、应用性和综合性、通识性的结合,注重能力的专业性和广泛性的结合,个人能力和团队协作的结合,科学精神和人文素质的结合,就成为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本要求。由此可见,人文教育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作为人文教育的重要载体,大学语文经典阅读则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本文从应用型本科大学语文经典阅读的必要性、目的和原则、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索。
一、应用型本科大学语文经典阅读的必要性
中国大学生语文能力现状堪忧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据调查,文、艺、理、工、农、商、医等各个专业大学生普遍存在常用字认读准确率低,规范用字意识单薄、能力不足,口头、书面语言表达缺陷严重等问题[2]。如果将调查的范围集中到应用型本科学生,那么问题还会更加突出。
当前中国以经济发展为主导,理工科在高等教育中占据强势地位。同时,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生存发展环境不尽如人意,加之拜金主义甚嚣尘上,伦理道德规范遭遇挑战。这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背景,于是,就学校而言,重知识的实用性、应用性轻综合性、通识性,重能力的专业性轻广泛性,重个人能力轻团队协作,重科学精神轻人文素质;就大学生而言,工具理性偏执化,功利主义极端化,物质标准单一化。这样,应用型本科学生人文素质问题已经到了必须正视的境地[3]。
应用型本科学生普遍认为人文素质过于空虚,对于个人发展没有实际用途;人文知识的学习枯燥乏味、艰涩难懂,难以和现代化信息相提并论;人文理念难以转化为经济利益,徒有虚名,等等。基于这样的认识,厌恶人文教育,缺乏基本的人文知识,忽视甚至鄙视传统文化,等等,就成为应用型本科学生人文素质问题的主要特征。
正因为如此,结合应用型本科学生特点,加强大学语文经典阅读不但不是可有可无的,反而是迫在眉睫,意义重大的。
大学语文经典阅读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经典是经过很长时间筛选积累而成,包含最广泛人群所认同的价值理念,具有稳定的共时性,不会因为时代的进步而过时,如《论语》以孝悌为核心的伦理规范,《庄子》独立、自由、健全的人格,唐代边塞诗杀敌报国的爱国情怀,等等。这些价值理念完美地融合在精巧的文本形式中形成经典,从而能够让阅读者潜移默化地接受,而这样的接受方式也有利于大学生长时间深刻地保持这些价值理念。
大学语文经典阅读有利于学生获得有益的人生智慧。经典是民族与人类文明的结晶,同时也是语言艺术的典范,有着永远的思想与语言的魅力[4]。所以,经典能够在足够长时间为最广泛人群所认同。如《论语》以身作则的原则,《庄子》合乎规律的人生态度,《老子》二分法直观思维方式,等等,经典的流传本质上是智慧的传承,阅读经典意味着接触智慧,这些经典的人生智慧对于大学生而言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大学语文经典阅读有利于学生提高语文能力。经典不但有完美的思想、内容,而且有精美的文本形式,如《庄子》形散意聚的描写,《韩非子》严谨缜密的论证,唐诗简洁凝练的语言,等等,堪称大学生提高自己语文能力的最佳教材。
二、应用型本科大学语文经典阅读的目的和原则
根据应用型本科学生的特点,大学语文经典阅读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充实学生基本的人文知识,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包括阅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书面写作能力,等等。语文能力堪忧是中国大学生的普遍问题,应用型本科学生同样存在这个问题,而且更加严重。但是,大学语文不能够进行字词句听说读写式的补课教学,经典阅读是一个有效的途径。经典阅读主要是通过强化学生的语文语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充实学生基本的人文知识,包括文学、历史、哲学,等等。应用型本科学生并不是毫无人文知识,而是人文知识碎片化,零散化,基础单薄。经典阅读要让学生在直接体验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基本的人文知识。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金开诚先生认为人文素质由六种精神因素组成:对人生意义有较深的认识,对自身的价值有较高的追求;能以追求科学和进步的态度看待客观世界及其变化运动;对国家、民族、社会有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力求在奉献中实现自我价值;明是非、知进退、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对事物的美丑、善恶有分辨力和正义感;不片面追求物欲享受而力求全面提高个人与家庭的生活质量[5]。实际上,这六种精神因素可以概括为:正确的价值观念、积极的人生态度、高雅的审美品位,等等。应用型本科学生标榜所谓的个性而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念,人生态度消极颓废、麻木冷漠,崇尚庸俗的审美品位,经典阅读要让学生在与先贤的对话中感受到先贤对己、对人、对世界的价值观念,敢于面对挫折,不畏惧挑战,能够感悟到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本质区别,从而进行理性的选择。
综合上述,应用型本科大学语文经典阅读的原则主要有三点:
1.以中国传统经典为主,西方经典为辅。作为中国人,学生更加应该首先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当前崇洋的思想在中国社会颇为流行,这与中国泱泱大国的地位形成强烈的反差。传统文化在过去的千百年时间里推动着中华民族创造出辉煌的物质和精神文明,近代中国的落后从一定程度上说正是因为忽视了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时期,弘扬传统文化是大势所趋,这样的趋势应该在中国大学生的心目中首先达成共识。当然,文化不乏相通之处,适当地以西方文化印证传统文化会达到相得益彰的和谐效果,正因为如此,作为文化的载体,以中国传统经典为主,西方经典为辅符合应用型本科学生的特点。
2.系统性与针对性相结合。不成系统的经典阅读容易沦为走马观花,人文知识因为缺乏联系而成为片段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最初形成的印象会逐渐淡化。当然,系统性并不是意味着细枝末叶的笼统性,而是注重各种经典的整体脉络勾勒。同时,不同专业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要求,这就需要在系统性基础上进一步增强经典阅读的针对性。如对于政法专业学生而言,可以有针对性地注重法家经典阅读,从而理解中国的法家和西方的法律之间的区别。
3.思想性与文学性相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有文史哲不分家之说,实质上是一种大人文的观念。真正的经典必然是思想与文学的完美融合,如先秦诸子百家无不是以优秀的文学承载深邃的思想。而且,思想性与文学性的结合也符合应用型本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习惯。反之,单一的思想和文学则会走向虚无和空洞,难以得到学生的认同。
三、应用型本科大学语文经典阅读的方法
应用型本科大学语文经典阅读主要是在教师有效引导下,以学生自主性阅读为主;针对具体的专业进行针对性和互补性教学;形成学生能力培养、知识接受、观念认同、灵魂感悟逐级提升的动态课堂模式。
应用型本科学生一方面语文能力、人文素质令人担忧,但是,另一方面毕竟已经成年,具有成年人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所以,在经典阅读的过程中,教师不是灌输者,而是引导者,目的是为学生提供无障碍的阅读语境,找到可供选择的理解路径,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自主性。如《论语》阅读,教师应该强调孔子贵族和早期儒生代表的双重身份的个人背景与当时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从而让学生的阅读能够在符合历史事实的语境中进行,但是,对于特定言论的理解,教师则不宜强行干预,而应该让学生在已经具备的语境中自己得出相应的结论。
应用型本科学生专业划分细致,虽然当前高等教育提倡通识教育,但是,因为现实条件的制约,通识教育往往难以真正落实而沦为形式,学生还是受到各自专业的限制。经典阅读针对性可以保证有的放矢,而互补性则有利于摆脱专业的限制,从而拓宽视野。如理工专业学生注重逻辑思维,强调条件与结果之间的对应关系,《韩非子》阅读有利于这类学生认识人性在特定条件下的结果,同时《韩非子》逻辑推理的文风也具有针对性;《庄子》摆脱一切束缚,获得独立人格、自由境界的思想和充满超现实色彩的夸张想象则具有互补性,能够对学生的逻辑思维产生审美冲击。
动态课堂模式不但与经典阅读目的相对应,而且符合提高人文素质的自身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力、知识是具体的基础,而观念、感悟则是抽象的升华,相辅相成,难以偏废。如《论语·乡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因为句读的不同,意思会有变化:“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这段古文难度不大,适合引导学生自主句读,这样,学生在了解古汉语句读的基础上对儒家仁爱观念会有深刻的认识:仁爱的对象不但是人,还有自然生灵。因为是一个能力、知识、观念、感悟的逐级提升的动态过程,所以,学生能够在兴趣浓厚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人文素质。
注释:
①学界对于应用型本科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成果丰富。严伟、王基林、黄洋、吴钟鸣、唐银辉:《全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研究综述》,《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第44—52页。陈小虎以科学与技术作为相对概念,在此范畴中认为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与传统科学教育体系相对应的应用教育体系。陈小虎:《“应用型本科教育”:内涵解析及其人才培养体系建构》,《江苏高教》2008年第1期,第86—88页。本文认为根据中国高等教育的特殊国情,应用型本科应该是与研究型本科相对应的高等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李瑞山.论大学语文的课程方向与内容建构[J].中国大学教学,2007,(6).
[2]常月华.大学生语文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
[3]邱刚.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调查与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0,(2).
篇5
一、以精彩篇章为模板,模仿技法“仿写”
儿童都是有着天然的模仿才能,而仿写是小学生学习作文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是从读到写的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因此,在初期实验过程中,教师应抓住典型的古诗词,以老师的例文引路。如熊海滨老师教的《十五夜望月》、刘龙风老师教的《题西林壁》、陈琳老师教的《雨过山村》……都是实行读写结合,指导学生从仿写起步,分层次训练,让学生渐渐进入写作状态。虽然仿写例文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段式、一种结构,但绝不是抄袭。因为此过程也需要学生进行思考、创作,所以模仿范文也是一种创造性的作文训练,对于初学者来说尤为有效。如果经常借鉴或模仿老师、同学的优秀片断、篇章,并加以消化运用,就会使学生在迁移性的练笔中,感悟到其中的表达规律,有利于学生的语感培养。
二、以叙述角色转换为线索,创设语境“妙写”
有些古诗词,它有特定的叙述人称与顺序,如果转换一下人称或者变换一下叙述的方式,就会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学生会在这样的转述性练笔中体会到不同叙述方式的不同表现力。如钟事金老师教《秋思》时,就是采用叙述角色转换,让学生扮演张籍和邮差,想象他们的对话场景,演他们的语言、动作这出“对手戏”。尽管是一个叙述性的小小转换,但是,学生却领略了一个全新的变化,很快就走进了张籍的内心,同时又用自己特有的词汇、语句来表达。学生感到很新鲜,写作兴趣也就大大提高了。这是一个从读、议、说到写的质的飞跃。
三、以“空白”为坐标,想象内容“补写”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每一首古诗词,字里行间都有很多“空白”处。这些“空白”为孩子们提供了驰骋想象的无限空间。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精心挑选有价值的“空白点”,引导学生通过入境体验,合理想象,填补这些“空白”。 如钟事金老师教《秋思》后两句“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时,紧扣“复恐”一词让学生想象诗人怕什么?(生:他怕匆忙之中,自己写的信会有疏漏。)再扣“开” 一词让学生想象开封前后是怎样的情形,想象张籍和邮差的对话场景,想象他们的语言、动作、表情。顿时激发了学生的情感,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趁热打铁,让学生用笔归纳自己的思维、想象、情感等,使学生对文本、语言的理解更加透彻,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提高了习作能力。所以,只要我们老师稍作留意,这样的“空白点”较多,老师可以为学生挖掘更多更有效的练笔资源,去享受“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喜悦。
四、以文为本,抒发感受“悟写”
“文章不是无情物”,所有的古诗词,有的隽永含蓄,有的激情澎湃,有的发人深省,有的让人惊叹……它或引领学生感受自然美,如写景篇;或引领学生感受人性美,如比较篇;或引领学生感悟人生哲理,如理趣篇……它们无不包含着浓浓的深情,是作者情动而辞发的产物。作者“为情而造文”,学生“徇情而读文”,自然会被文中的人、事、物、景而感动,此时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感受最深的一两点写一写,让学生直抒胸臆,一吐为快,将会收获意想不到的精彩。如陈琳老师教《雨过山村》时,陈老师引导学生借具体情境挖掘“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的内涵,引导学生想象农村繁忙的场面,学生对其理解不仅仅是抽象的意思,而是具体的形象,丰富的情感。这样不仅可以检验学生对这首诗的内容和情感内涵的理解程度,还有效进行了具体叙述的训练。学生在入情入境地深刻体验后,心潮涌动了,文思打开了,倾诉的欲望也自然就油然而生。
篇6
一、有效落实古诗词的诵读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要求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词歌赋在滚滚历史进程中闪烁着绚烂的光辉。从《诗经》到《楚辞》,从“汉乐府”到“建安风骨”,从谢灵运、陶渊明到唐诗宋词再到元曲,其间名家辈出,精彩纷呈,绵绵不绝。诗人们张目人间,寄情山水,游目骋怀,人情物理,体察入微,或执著、或洒脱、或沉郁、或飘逸,风情万种,千古流芳。这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我们便不能不加强古典诗词的诵读。
二、在教学中有效落实古诗词的诵读可以扩充学生的知识储备
诗歌发展的历史非常悠久,从《诗经》算起,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明清小说出现之前,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文学史可以说是一部中国诗歌发展史。而诗歌又因其博大精深的思想、丰富多彩的感情、精致优美的语言、深邃幽邈的意境,熏陶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诵读古诗词可以认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文化精英;可以了解许多历史、地理、典故、传说、山川名胜等知识;可以积累许多文学知识。
三、大量诵读古诗词可以丰富学生美好的情感
(一)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
“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媒介”。首先是为人称道的爱国情怀。诗人们将自己的整个身家性命与祖国、民族的命运紧紧地缠在一起。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志士。其次是浓浓的爱情情结。如,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忠贞不渝的爱情多么真挚感人啊!再次,山水情怀也是诗歌情感的一大内容。诗人们赞美吟诵自然,从自然中寻求心灵的慰藉和超脱。山水诗篇可以激发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可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情、对生命的热爱。
许多诗歌蕴涵着奋发向上、锲而不舍的人生态度和生命理念。它激励着学生不断奋发,向着美好,直抵理想。如,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理想和信念在耳边铿锵,令人回肠荡气、热血沸腾。当学生阅读“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夜苦短长,何不秉烛游”等诗句时,他们不能不深思:生命短暂,何不珍惜?诗歌向我们展示了各种崇高的人生价值观,从而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
四、可以提高学生的多种能力
(一)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诗歌诵读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读诗使人灵秀。”诗歌几乎就是美的化身,它所包含的美能够强烈地唤起学生的审美需要,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大量诵读古诗词使学生不由自主地爱上诗歌的同时也就意味着学生的审美趣味由低级粗俗走向高级高雅,所以,要养成和培养纯正、高雅的审美趣味,诵读古诗词是最好的途径。
(二)提高学生的文学想象力。
诗歌离不开想象。诗是生活的反映,但绝非是生活的如实描写,而是一种想象的描写,诗歌的创作离不开浮想联翩,离不开思接千载、视通万里。那些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总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创作出激情澎湃、瑰丽多姿的诗篇。屈原的《离骚》、李白的《蜀道难》等都充满奇异、丰富的想象。在诵读鉴赏中,潜移默化,学生的想象力在无形中得到一次又一次的锻炼。
(三)锤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力。
篇7
一、农村初中生作文现状
农村初中学生较多的是在三点一线中度过的,这导致了他们生活经验贫乏。学生没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在作文中就抒发不了真情,但为了完成写作任务,有的学生只好开始胡编乱造。
为了弥补这种遗憾,教师必须教给学生必要的语言表现的方法,让学生在想表达自己的情感时,能找到合适的语言,能用自己的手写自己的心。笔者认为,仿写是一种极好的途径。
二、作文仿写的可行性
创造离不开模仿。那么,初中生呢?他们从蹒跚学步、咿呀学语开始,一直在模仿,一直在等待创造。农村初中学生要能够熟练运用记忆中的素材,用完整的结构、流畅的语言来生动完美地表现主题往往是非常困难的。初中学生还处于模仿的阶段,而且还将一直模仿下去。这些就给作文仿写提供了理论的可行性。那么,哪些作品可以用来仿写呢?该如何仿写呢?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三、仿写过程的实施
1.仿什么——关于仿写的内容
初中生的人生阅历,注定了他的文章不可能也不需要字字珠玑。如果其文章中出现一、二好句,往往就能把阅卷者打动,更能让阅卷者立刻“窥”到作者的文化积淀和人文素养,给他们留下较佳的第一印象。笔者结合农村初中生的实际,从句子入手,罗列了三点关于学生可以仿写的内容来源。
(1)仿文言文名句:学精炼
进入初中以来,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比较陌生,也比较枯燥难懂。很多学生对其产生了害怕情绪。学了几篇课文后,学生也能渐渐感受到文言文的精炼之美“无文能及”。如《左传》中,仅用了一句话描写春秋时晋国的国君晋景公死亡事件:“将食,涨,如厕,陷而卒。”作为教师,要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文言文名句的精炼。
(2)仿古诗词佳句:学意境
从识字始,学生就开始接触古诗词佳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那种凄美的意境早就渗透在学生的思想深处。一读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它的旷达与孤寂感觉瞬间弥漫,萦绕在学生的周围。中国有如此深厚的古诗词积淀,何不让学生静静地品味、模仿、捕捉身边的这种美呢?
(3)仿现代文好句:学遣词
学生的课外阅读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各种各样的读物充斥在学生的视野内。不管是哪种,如果能够有意识地积累文章中出现的那些好句,感受它的遣词,欣赏它的句式,再将它们用在自己的文章里,也就有可能出现“画龙点睛”的效果。
就近看看我们的教材,每册20篇左右的现代佳作,足够我们模仿。教师需要在平时不断指引学生去发现、感悟课文中的好句,多多在课堂上仿写,给学生尝试练习的机会。
2.怎么仿——关于仿的方法
笔者从上述三个方面的仿写内容出发,通过三个方法进行适度举例说明。
(1)引用
写文章时,有意引用现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说明自己对新问题、新道理的见解,这种修辞手法叫引用。
“引用”,虽简单,但必须恰到好处。在各地的中考、高考作文中经常见到因恰当“引用”而出彩的佳作。
《用旁观的眼神》中就这样写:走进缤纷的书简,捡拾先行者前行的脚步;打开飘零的册页,采撷历史真挚的泪滴。是谁感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又是谁悲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切的悲喜交错,似乎都在诉说:请用旁观的眼神!——这位考生引用了苏轼《题西林壁》、杜甫《春望》中的古诗词佳句,意境凄美,引人深思。
这种成功的仿写,学生要有较深厚的古诗词积累,只会背诵还不够,还需要有对古诗词的理解、领悟,即与诗人的情感共通的能力。
(2)改用
2004年陕西考生的《寻找快乐,精彩人生》的开头:漫步于秋日落叶徐徐的小径上,不禁吟了一句:“无边落叶萧萧下,不尽愁绪滚滚来。”慨叹落叶的悲哀与不幸。其实,落叶的生命或许就是这样,只求得春日繁茂,秋日落英缤纷。——文中的“无边落叶萧萧下,不尽愁绪滚滚来。”改用了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通过描写落叶,把无穷无尽的愁绪表现得淋漓尽致,简约隽永,古诗词佳句在作者的笔下变得灵动,展现了作者的创新能力,令阅卷者眼前一亮。
笔者曾在教学杨绛的《老王》一文时,引导学生欣赏、感悟“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有一学生在自己的文章中就改用了这句——“那天,我们分别了。我送你到车站。你把我买给你的橘子又分还给我了很多。我记不清有多少,因为在我的记忆里,永远都数不完。爷爷啊,我的慈爱的爷爷!”改用是对经典的“微创新”。
(3)化用
所谓“化用”,即将他人作品中的句、段或作品化解开来,根据表达的需要,再重新组合,灵活运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化用,是一种融合,是对语言的重新打造。著名作家余秋雨曾这样化用王维《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他瞟了一眼渭城客舍窗外青青的柳色,看了看友人已打点好的行囊,微笑着举起了酒壶。再来一杯吧,阳关之外,就找不到可以这样对饮畅谈的老朋友了。——余秋雨运用自己的想象和联想,用自己的语言,再现了当时的送别情境,有了属于自己的独特创造。
四、总结
篇8
在审美活动中,事物形象性是其必备的条件之一,是审美体验中诱发的重要因素。我们也知道,形象性是指在审美活动中,审美主体通过自身的各种感官直接感知事物从而形成的一种感性形态。伴随科技的发展,人类进入了读图时代,改变了人们原有的审美方式,促成了“亚审美”的形成。这种审美活动,就是在视觉上以追求事物的形象性为主,注重视觉冲击,进而形成短暂的审美体验。与传统审美相比,“亚审美”活动更注重与倾向于感性和形象,而忽视理性和品质。“亚审美”的这种特征在当前社会中业已普遍,尤其在年轻群体中。其次,在语言上追求事物的调侃性。在“亚审美”活动中,人们一改原有传统审美的庄重与深度等原则与标准,采取了调侃性的方式去解构与感觉事物。语言上呈现出戏谑性,“亚审美”将传统中的经典艺术形象可以肆意的夸张与扭曲,无典型性可言,只注重瞬间的体验与当下的感受。在这种以感官刺激与内容空洞的“审美”活动中,众多的艺术文化经典,都被冠以“戏说”的头衔,从而满足人们生理与潜意识上的欲求,然而具有正能量的深层次的艺术内涵往往得不到充分展现。再次,在思维上追求事物的平面化。“文化工业”出现,导致文化工业产品都表现出标准化、程式化,雷同取代个性,平庸顶替高雅,低俗替代崇高。在这种社会潮流的冲击下,人们感受社会生活的思维意识就不断被钝化与削弱,更是乐于接受浅显直白的物象,形象简单,直观的图片、影像等形象成为大众审美的“新宠”,这也是“亚审美”活动中的重要体验途径。
二、亚审美冲击下的古代文学教学现状与对策
大学生群体是朝气蓬勃的一代,容易接受新鲜的事物。伴随经济、科技的高度发展,亚审美正以一种强劲的趋势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在日益广泛的亚审美的社会背景下,古代文学教学领域中的问题日益凸显。在高校,一些老师的敬业精神缺乏,进取意识淡薄,创新思维落后,致使在教学内容上古今断线,忽略了学生当前的关切点,同时教法陈旧,一味教授、灌输,不关注学生的接受与反馈,以致学生听课的兴趣与质量下降。在教学课件的制作与运用上,也过于简略,不能足够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兴趣。作为古代文学课程,内容以经典为特征,形成时间久远,远离当前社会,且经典文本背诵较多,此种情形与亚审美所体现出来的特征与关注点相去甚远,也不能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因此,在亚审美冲击下的古代文学教学,面临着极大的考验与挑战。作为古代文学的研究者和传播者,当前的重要使命就是提高古代文学的学科魅力,以发展的眼光来研究古代文学,以当代人的目光来审视古代文学教学,使古代文学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和激情。
1.转变教学理念,跳出唯古思维。面对当前亚审美强烈的冲击给古代文学教学带来的严峻挑战,教师应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应该认识到原有的陈旧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已经不足以适应当前的古代文学教学,越来越成为知识传送途径上的“瓶颈”。虽然,当前高校经常提倡教学改革,但在理念、教法方面还是雷声大,雨点小,实际状况差强人意。《系辞传》中说得好:“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当我们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出现了落后,就必须转换思维,寻找对策,高效落实。总理说得好:“改革贵在行动,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据此,高校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社会亚审美潮流对大学生的影响与冲击,身体力行,应该及时调整自我,跳出唯“古”的思维,改革陈旧的方法,与时俱进,转变与更新教学理念,尤其是教学方式、方法,不能一味的讲授与灌输,要使学生广泛参与其中,增强其亲身体验感,调动自主学习热情,同时,教师的语言也应增加幽默的因素,使学生在轻松与快乐的氛围中获得知识。
2.运用现代媒体,加深文本领会。经典文本需要深刻领会与剖析,方能掌握其深邃的思想内涵,体会出非凡的艺术价值。但是,当前的亚审美潮流拒绝“经典”的倾向十分严重,注重表面化、平面化,而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恰恰能够为古代文学经典作品的教学提供有效的途径。多媒体的运用,可以避免教师因单一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带来的枯燥感、腻烦感,可尽量从学生的视觉、听觉上满足学生亚审美的要求,使文字与图片、动画、音频与视频科学合理地结合起来,进而教师就能够充分利用这一渠道,把学生的思路带到古代文学经典作品瑰丽绚烂的艺术殿堂,让学生敞开心扉地感受古代文学经典作品的艺术魅力。例如,在讲解诗词的课件制作中,可以利用文字、图片与音频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视觉上得到满足的同时,更能通过声音的诵读,把学生送入诗词的韵味无穷的意境之中;在讲解小说的课件制作上,更可以用插入影视视频的方式,通过生动的形象,吸引学生,使其身临其境,进而准确把握人物、体味情节与领会主题。所以,多媒体的运用是亚审美环境下古代文学教学的最佳方式之一。当然,教师的多媒体制作与运用不必苛求花哨,尤其是音频与视频的时间,要恰到好处,过于追求听觉与视觉感,势必适得其反,影响深邃思想与价值的把握与感受。
3.结合古代价值,关照当代精神。教书育人,这是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的人生导师,所以,古代文学教学中的育人也是每个古代文学教学工作者的应有职责。我们知道,当代社会的大学生,由于成长的环境十分优越,以致他们吃苦耐劳、自强自立品质缺乏,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中进取性不足,社会压力承受力较弱等等。由于亚审美思潮影响,当代学生接受事物更注重表象化、浅显化,不愿触及事物的深层次的内涵,这就致使在古代文学教学中的经典作品与“快餐文化”的冲突与较量中处于劣势,经典中所蕴含的艺术价值得不到充分展现与发挥,所以古代文学教师在解读经典作品的同时,一定要关注到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与他们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与义务联系起来。像儒家先师孔子语录中的“温故而知新”、孟子的“尽信书,不如无书”等语句,告诉学生在学习中要敢于怀疑,敢于推陈出新,这既能使大学生在充分吸收经典作品中的养料后,又能与时代联系,达到育人、塑人的目的。因此,我们所培养的大学生才能成为具有时代精神的创新人才。
4.研读经典作品,增强文化底蕴。伴随亚审美的流行,“快餐文化”也逐渐兴盛。这些“快餐文化”的肆意横行,恰恰是人们在生活中追求各种感官的结果。这些“快餐文化”诱导着人们的审美方式,尤其是对古代文学经典的解读,随心所欲,大胆离奇,像网络语言的“戏说”、经典作品的“重拍”等。人们在满足“口感与眼感”后,能够留下的所剩无几。众所周知,古代文学作品中蕴含着的丰富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包括哲学、思想、军事、文学、语言等等,它就像波涛汹涌的黄河之水,孕育了世世代代的优秀的华夏儿女。无论是朝代更替,还是古今巨变,这一笔笔宝贵的民族财富决不允许抛弃。因此,古代文学教学一定要立足经典作品,变肤浅为深刻,化平面为立体,挖掘内在艺术价值,把一笔笔宝贵的财富交到学生手中,让大学生在文学经典的感受与感悟中增强文化底蕴,沐浴民族文化的光芒。
5.调整审美策略,培养人文品格。事物的发展往往都是在具有一定的突破性的同时伴随一定的继承性。时下的“亚审美”潮流具有广泛的影响性,它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每个角落。所以,我们对待“亚审美”必须加以辩证看待,既要看到它在生活中积极的影响,也要避免它在实际中的弊端。古代文学教学关联古今,任重道远。在教学中,教师对待亚审美就应因势利导,扬长避短,不但要教授相关的古代文学知识,更要深入到古代文学的文化精神层面上,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各种民族精神来影响、熏陶和感化学生,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解读经典中铭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言必信,行必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美德思想,塑造大学生的人文品格,在大学生们“成才”之前首先能够确保“成人”,成为真正的时代人才。面对汹涌而来的亚审美,古代文学教学中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积极运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它,既看到它的积极影响,又看到它的消极方面;既不能回避退缩,也不能全盘吸收。
三、结语
篇9
一、读前的指导要让学生有所欲
学生现在的学习压力大,很少去接触名著,即便有时间也会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上网和玩游戏上,古典名著对其没有什么吸引力,所以教师要通过课堂的引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冲动,让学生对名著的阅读有一定的期待。名著之所以能流传至今有其一定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其主动曲折的故事情节,还有其优美的语言和历史的穿透感。而我们的学生之所以不愿意看,是因为我们之前没有引导好,没有让他们真的静下心来,粗粗的翻看几页就弃之一边,当然找不到其中的乐趣。其实我们学生已经对名著有一定的了解,我们教师不妨可以采取一些其他的方式和视角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名著中的经典片段,也可以把一些经典的片段改编为戏剧,让学生自编自导,尽情投入到其中,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等学生有了激情,教师再慢慢的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进名著。如果把阅读名著当做是一项硬性的任务,简单的规定学生每天必须完成一定的阅读量,学生找不到阅读的兴趣,把阅读当做一种任务来完成,反而会适得其反。
二、读中指导要让学生有所得
在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以后,如何指导学生读书也很关键,初中的学生平时所能抽出用于读书的时间毕竟不是太多,教师必须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对于名著的阅读都可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这里做简要的介绍:
1.翻阅简介法。一本书的前页会介绍关于作者的生平简介、书的主要情节、它所要表达的感悟或观点、人物性格、故事分析、写作技巧、写作背景、写作特色、等等。
2.研究目录法。研究目录页,对这本书的基本架构做概括性的理解。这就像是在出发旅行之前,要先看一下地图一样
3.粗读。就是对文章做鸟瞰式感知,用较短的时间通读一遍,获取大量的有效信息,得到总体的印象,概括了解文章的主题,大意或观点、材料。
4.跳读。是在阅读中,有意识的跳过一些无关紧要的句段或篇章而抓住读物的关键性材料的速读方法。
5.精读。这是关键的步骤,必须认真阅读文章,圈点批注法、评语批注法,心得感悟法弄清词句含义,理解内容,理清线索,把握主题,用语特点、品味语句。并针对自己提出的问题,作摘要,抄卡片,写笔记,列提纲,绘图表等,求得切实具体地解决问题。
三、读后指导要让学生有所悟
通过读书了解人,了解事,然后再悟人,悟事,再将所悟所思应用于生活学习中,是读书最大的用处。而我们大多数的同学在读书的时候更关注的是名著中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鲜活的人物形象,而对于名著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感悟不够,更不用说通过读书来浸润自己的思想,滋养自己的生命了。我们教师不仅应该引导我们学生读书,更应该引导学生在读书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让快乐读书,快乐成长成为学生生活的常态。为了能让学生读书有所悟,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在读书时做好评语批注,就是读书时给文章加上批语和注释,写下阅读心得、评语。阅读心得是阅读者自身感受的笔录,就是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文字,体现着阅读者别样的眼光和情怀。
篇10
【摘 要】在我国中学语文课本改革的过程中,主席提出了要让我国的传统国学、经典的诗词歌赋回归到学生的语文课本当中,使得语文成为一项能够肩负起传承中国经典文化古籍的学科。国学的回归对于我国下一代重温传统文化的内涵,重拾我国传统的道德精神以及国学中所蕴含的孝道传统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
关键词 国学;古籍;诗歌;历史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36-0031-02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悠悠的岁月长河中埋藏着无数的文化古籍和艺术瑰宝,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太多的国学经典被遗忘在人们记忆的角落,随着人们生活日益与国际接轨,对于英语等语种的崇尚和一些现代文学和西方文学的影响,以及现代人观念的转变,国学的身影渐渐走出了语文课本之中。如今为响应主席的号召,在新课改中将使得国学重新回到中学课本之中,而国学的回归对于新课改的价值我们将进一步分析、研究。
一、国学回归带来的道德思考
我国的传统国学往往在其精炼的语句中渗透着对人性和道德的思考,其中包括孝道、亲情、友情、诚信、尊师,国学的内涵博大而深远,我们穷其一生都难以领悟其根本,其厚重的文化底蕴、纯粹的道德精神,对于日益物质的社会和浮躁的人心有着深深的沉淀和洗礼的作用。而国学回归中学课本对于中学生的综合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当代社会过于物质化、浮躁,人们道德上的沦丧、信仰上的缺失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高学历人才越来越多,但是道德素质高尚的人才却越来越少。当代中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庭,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的这种理念深入人心,这种思想将非常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团结。学习国学,领悟传统的道德思想,树立道德观念,能够帮助青少年摒弃以自我为中心的观点,学会关爱他人和感恩的精神。
我国曾经出现过一系列的未成年犯罪案件,这些问题在让我们思考未成年人犯罪的同时,还要思考其原因何在。归根结底,是在其心理成长过程中道德规范的教育不足,我国的应试教育使得教师和家长过于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学生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的教育。另外,我国频繁出现的独居老人无人赡养的问题,老人被遗弃无家可回,等等,都是要从道德源头区寻找问题。如果在中学时期,人格形成的初期加强对于道德修养的培养,那么在其以后的人生之中必然会注重孝道,必然会宽容博爱。而国学的回归则在很大意义上弥补了我国道德思想教育上的不足。
首先,国学以其深远、厚重的文化内涵和包容精神,使得中学生在心理成长建设的过程中,可以更加稳重和沉稳,不会受到浮夸的社会因素的影响。另外,国学诗歌或者是其他文化古籍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学和道德思考,这对于完善中学生的道德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例如,在《游子吟》中,我们会发现慈母对于游子深深的牵挂之情,这使得我们学会了感恩父母。从《道德经》中,我们可以感悟到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从而学会奉献而不求回报。万物作焉而不辞则让我们学会感恩自然,感恩社会。天地为我们提供了赖以生存的一切,却从不向我们收取任何回报,让中学生领悟了天人合一,从而学会珍爱环境,珍爱自然。而孔孟之道,作为国学大家需要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则更多,不胜枚举,如“三人行必有我师”“吾日三省吾身”,又如“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当中所体现的我国先人的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斗争精神。
国学回归课本对于新课改的最重要意义就是体现在国学经典文化中,对于中国传统的一些道德精神的思考和复苏,孝道依然是我国青少年在人生规划中的第一课。国学提倡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这种道德要求的基础之上,人格的修养成为第一要素,这就避免了我国中学生人格的缺失,也避免了高学历低素质人才频频出现的情况。
二、国学回归温暖情感
在西方文化和物质的冲击之下,中学生对于传统的国学文化缺少足够的认识,使得我国的许多经典得不到传承,这对于民族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遗憾,国学回归中学课本更多的是一个情感的回归,使得语文这一学科不再是一个枯燥、冰冷的应试学科,而是承载着我国经典文化传承的责任,中学生在学习古典文化的过程,更多的是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思考,对传统精神的思考。
国学总是会给人一种悠远而美好的感觉,这使得中学生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能够产生向往和认同的情绪,国学是我国的立国之根本,在我国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历经王朝更替,但是国学经典缺失伴随着一代代人的成长。无论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还是秦始皇的焚书坑儒都没有使国学退出历史舞台,那么到了我们这一代是否就要让国学从我们的课本中抽身而出,这都引发了人们的思考。
学生们没有经历过私塾,没有背过四书五经,没有学习过《三字经》、《百家姓》,那么中学课堂里是否还会有那朗朗的读书声呢,中学生应从哪里去寻找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呢?唯有国学回归课本,才能使学生能够与中华民族产生血脉相成的感觉,从《诗经》、《论语》、《庄子》等国学经典中去感悟国学文化魅力,从而为自己是华夏子孙而骄傲,这种爱国情感的教育远远要比那无谓的政治课有意义得多。
国学回归语文课本,不仅仅是针对于知识的传递,还是对于根与叶的情感的传递,学习国学更多的是领悟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及精髓,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国学不仅仅是诗词,不仅仅停留在书本上的知识,还包含着琴棋书画,包含着天文地理。在领悟国学魅力的同时而产生深深的民族自豪感,这种情感上的体验是任何课本知识所不能够替代的,这也是国学回归中学生语文课本重要的情感价值。
三、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习从来都不是被动地教学,而是要主动地学习和感悟,填鸭式和应试制度下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能力没有丝毫帮助。而开展国学课,运用国学经典的独特魅力和中学生对于中国传统国学的向往,吸引学生自主去学习和领会知识,理解国学经典当中的文化内涵。我国的传统国学看似枯燥,但是却又是与生活息息相关,融汇的是我国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历史,其文化底蕴厚重,凝练而值得推敲。这使得学生从要我学习转变为我要学习,对于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学是在学习中引发思考,而在思考中则是又会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和探究的兴趣,使得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逐渐增强,不再是被动地去消化、吸收课本的知识,这种学习意识的转变,不仅仅是体现在语文学习这一个方面,对于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能促进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
国学回归中学课本对于新课改的价值,从根本上来讲是体现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相较于知识的掌握情况而言,其对于中学生的道德规范建设和爱国情感的升温价值是最为突出的,尤其是传承我国文化和文明的价值上是任何学科都无法替代的,国学对中国历史具有着悠久的影响。秦汉到如今,国学对于中国的文化走势有着重大意义,那么国学的传承不应该在我们这一代中断,国学回归对于新课改来说,增进学生对于民族的情感则具有时代价值。
参考文献:
[1]熊贤君.私塾教学方法的现代价值[J].课程·教材·教法,1999,(9).
[2]程少堂.语文课要教出“语文味”[J].语文教学通讯,2001,(17).
[3]苏晓益.“语文味”的缺失与回归[EB/OL]. ruiwen.com/news/27696.htm.
[4]王松泉.语文教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林振远.新课标下语文教师的三大尴尬[J].中学语文教与学,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