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筹资方式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4-03-27 11:10: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债务筹资方式的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债务筹资方式的特点

篇1

关键词 筹资方式 企业运作

一、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途径

筹资是个较为复杂的论题,不仅包括筹资成本、筹资风险、筹资的税收筹划等,还包括筹资企业的性质、规模、筹资的数量大小、筹资的难度以及市场信贷政策等等。本文不讨论筹资难度,以及企业的性质、信誉对筹资的影响。本文仅从筹资成本分析、筹资的风险分析、筹资的税收筹划、以及筹资的时效性等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比对,来说明通过对筹资的比较分析和选择,能够提高企业的营利能力,有效的降低企业的经营失败的风险。

二、筹资方式的决策和选择

以下从资金成本、筹资风险、筹资的税收抵减、筹资时效等四方面考虑,对筹资方式选择分析,简单的阐述一下具体的筹资的思路是,仅供参考。

(一)企业所处不同时期的筹资方式的选择

企业所处不同时期有作不同的特点、不同的经营风险,资产所有者的想法也会不同,笔者结合以上分析进行筹资方式的具体选择,分析如下。

1.企业所在设立初期筹资方式的选择

企业成立初期一切都从头开始,没有留存收益;债券发行限制多,难以发行债券;成立初期风险难以评估,所以借款难度大等。笔者认为权益资金筹集主要以: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在保持资本结构基本平衡的状态下,债务筹资方式以利用商业信用、融资租赁等限制少,筹资时效高的方式较为合适,这样利于企业快速步入正常的生产经营当中去。

2.企业处在快速发展壮大和和预期良好状态下的筹资方式的先择

企业在处于快速发展和预期良好的情况下,信誉好、筹资难度小,快速发展资金需求量大等特点,应充分利用财务杠杆作用主要以借贷方式筹集资本:发行企业债券、向银行借款、融资租赁等,适当加大企业债务资本比例,抓住机遇,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但同时注意控制风险掌握企业的发展和预期,防止出现本文筹资风险论述的情况,出现不能支付到期债务的风险。

3.企业预期不良可能会有短期困难时筹资方式的先择

对于一些固定性设备资产所占比例大且其设备又闲置、现实生产能力又低下的企业来说,他们可以通过租赁的方式把自己不用的闲置设备租赁出去,然后再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租进企业自身所需要的设备,再进行生产经营。

(二)不同资产结构企业的筹资方式的选择

不同的资产结构对于企业来说,就是资产所有者所愿意接受的风险程度,与企业本身资产流动性弱也有关,反应在企业在筹资筹集方式和决策。

1.保守型资产结构下的筹资方式的选择

一般情况下,些类企业对风险的敏感程度比较高,不愿承担较大风险,经营以稳定为主,一般企业规模相对较小,资产流动性较弱,资产变现力较弱,对于这类企业资金筹集多以权益资金为主,如:吸收直接投资、利用留存收益等自有资金,债务和资产的比例控制在1 :1以下,企业的支付风险很小,一般不会出现到期不能支付的情况,但这类企业也不能充分利用借贷经营所产生的财务杠杆作用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

2.中庸型资产结构下的筹资方式的选择

中庸型资产结构主要以成熟企业、企业发展均衡的企业为主,此类企业愿意承担适当风险,债务和资产的比例控制在1:1左右,在适当利用财务杠杆的同时也注重风险控制,一般资金需求较大,良好的资产结构也给企业负债筹资带来保证,企业筹资方式选择较多:权益筹资可选:发行股票、吸收直接投资;债务筹资方面可选:银行贷款、融资租赁、商业信用,重要是控制好资产比例,适当加大债务筹资的比例,利用财务杠杆为企业多赚利润。

3.激进型资产结构下的筹资方式的选择

激进的资产结构,多以高科技成长企业为主,市场预期良好,资金需求量大,一般负债和资产比例在3:1,些类企业短期资产点比例大,变现力强,资产的周转速度快,企业注重风险投资,充分利用借贷经营给企业带来好处。筹资方式选择:在控制好财务风险的情况下多以借贷筹资为主,发行债券、银行贷款、融资租赁为主。

(三)筹资方式的选择总结

以上分析了各种筹资的优缺点,以及相应的企业对应的筹资方式,但对应企业来说,具体筹资是个复杂的研究过程,成本、风险、税收筹划、时效等各方因素,笔者总结如下:

首先,根据所需资金的数量、使用时间长短和时效上,根据各种筹资方式的特点和筹资的时效性,对应先择相应的几种筹资方法。比如,资金需求量大对应发行股票、发行债券、吸收直接投资、申请大额贷款等;需求量小选择利用商业信用、借款、融资租赁等;资金使用时效上对应上文排序:①利用企业留存收益②利用商业信用③银行借款④融资租赁⑤吸收直接投资⑥发行债券⑦发行股票,进行选择;

其次,根据不同资本结构以据上文分析进行选择。例如,对于一些固定性设备资产所占比例大且其设备又闲置、现实生产能力又低下的企业来说,可以通过租赁闲置设备,然后再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租进企业自身所需要的设备,再进行生产经营;对于一些资产流动性强的企业来说,它们的负债率普遍要高于其它企业。

最后结合上文的成本分析和筹资税收筹划,进行筹资方案的数量化的分析和计算,最后确定具体筹资方式或者几种筹资方案的组合优化,达到企业的筹资成本和风险的平衡;通过对企业的筹资方式的比较和选择,能够加强企业在市场生存和发展中的经营能力和抵御财务风险能力,降低企业经营失败的风险,提高生存能力,谋求企业的财富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单改霞.关于筹资方式的比较与选择.企业技术开发.2009(5).

[2]周爱云.论金融危机下企业的筹资方式的选择.中国总会计师.2009(3).

篇2

一、税务筹划的理论依据

众所周知,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特征。从契约关系角度讲,税收联结着国家和纳税人(企业)这两个直接的契约关系主体。一方面,国家为了实现财政收入而向纳税人征收税金,而这一征税行为是强制性的、单方向的;另一方面纳税人为了维护或者最大化自身利益而采取合理避税的行为,即进行必要的税务筹划。从这一意义上讲,二者是一种博弈的关系。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企业进行税务筹划的动机和驱动因素。

从信息经济学角度讲,企业和政府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会计数据通常是企业单方提供的,虽然中间经过企业内部审计、注册会计师年度审计和税务审核等不同的监督程序,企业还是可能会利用会计处理过程中的灵活性,而审计、监督等也只是在会计处理错误或者是不满足合理合规的要求时才做的一些调整,相对于企业而言,政府对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的了解程度处于劣势,毕竟政府置身于企业之外。而这种信息不对称现象可能会为税务筹划提供一定的空间,使税务筹划成为可能。

二、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生产经营特点及税务筹划方案

根据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产品要经历引入阶段(起步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不同的产品发展阶段对应不同的企业发展阶段,而不同的企业发展阶段又各有其特点,从而决定了不同的筹资方案的选择。企业选取筹资方案并不是随意的,不仅要考虑资本成本,而且还会受法律环境和融资市场现状的制约,当然也会受企业性质的制约。

第一,企业起步阶段的生产经营特点及相应的税务筹划方案。处于起步阶段的企业,其产品多处于试验阶段,如果与波士顿矩阵对比的话其产品应视为婴儿产品。此阶段的产品一般设计新颖,面临的竞争对手较少,但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均有待提高,尤其需要加大宣传,提高顾客对产品的认可度和信赖度。此时企业需要判断该产品是否具备发展潜力,如果有潜力则需加大资本投入,以增加其市场份额,否则就应将其淘汰。从企业的战略层面来讲,除了需要投资以扩大有潜力产品的市场份额以外,企业还需加大研发力度,致力于技术改进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处于起步阶段的企业通常面临很高的经营风险并配以较低的财务风险。企业应采取权益筹资的方式,较少使用或不使用债务筹资,而且此阶段企业的资金多来源于风险投资者。这种资本结构对企业而言风险较小。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经营状况和现金流量情况决定是否给股东分红,给股东分多少红,弹性较大,对债务人来说风险较小;而如果处于此阶段的企业使用债务筹资,暂且不说筹资来源是否充足,单就企业所产生的不太稳定的现金流量而言,企业可能无力支付其资金占用成本,而债务筹资所负担的成本是没有任何弹性的,需要定期支付,无论企业的经营状况如何。

第二,企业成长阶段的生产经营特点及相应的税务筹划方案。从起步阶段成功步入成长阶段预示着企业的产品获得顾客一定程度的认可和接受,产品的市场份额逐步攀升,销售额快速增长,企业的发展前景被看好。与起步阶段相比,该阶段产品的质量有所提高,不确定性降低,因此经营风险有所降低。此时企业的战略重点转向努力实现市场占有率的上升并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因此企业需要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并采取相应的市场营销策略以增加其销售额,保证其市场竞争地位。

此阶段企业的财务特点已不能再吸引风险投资者的投资,因此企业需另辟蹊径为以后的资金需求做准备。此时企业仍面临着较高的经营风险,因此企业应选择具有相对较低财务风险的筹资方案,所以筹资应以权益融资为主,并辅之以债务融资。此阶段较为合理的筹资渠道首推股票,股票筹资除具有无需归还、无固定利息负担等优点以外,还可以扩大企业在公众中的影响力,提高企业的信誉和知名度,另外股权资本会成为企业的永久资本,为其长远发展提供资金基础;但股权筹资所支付的股息红利是在税后支付的,无抵税效应。

债务筹资方式很多,企业可以发行债券,也可以直接向银行借款,债务筹资具有筹资速度快、不会分散企业控制权等优点,。而且债务利息是在税前扣除的,可以获得一定的税收利益。例如企业采取债券筹资方式,那么企业可以利用的税务筹划方案有以下几个:一是根据企业债券发行时产生的溢价(我国不允许折价发行),对其摊销,调整财务费用,从而调整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二是选择不同的利息支付方式,确定不同时期应承担的财务费用,影响应纳税所得额,进而影响应纳所得税额。

另外,成长期的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量很大,企业应加强筹资管理,科学预测资金需求量,确定与企业自身规模和需求相匹配的筹资策略,防止盲目借入资金;同时企业应准确计算不同筹资方案组合下的资本成本,在其他条件相同时选择资本成本最低的筹资方案,以实现最优的资本结构。

第三,企业成熟阶段生产经营特点及相应的税务筹划方案。处于成熟阶段的企业,其产品的市场增长率低但市场占有率高,销售额大,市场份额稳定,该阶段不需投入太多资金就能产生稳定的现金流入。当然此时的市场竞争也比较激烈,尤其是价格竞争更为激烈。企业的经营风险进一步降低,主要的经营风险在于不确定成熟期稳定的销售和现金流入能持续多长时间。此阶段战略的重点是如何保持并巩固已有的市场份额,并尽量延长成熟期的持续时间。

处于成熟阶段的企业其经营风险较低,此时的企业具备一定的财务风险承担能力。除了权益筹资以外,企业可以采取高负债的筹资方式。企业负债经营时,会存在固定的利息费用,如果其他条件不变,息税前利润的增加虽然不会改变固定利息费用总额,但会降低每一元息税前利润所负担的利息费用,从而提高每股收益,使得普通股收益的增长率超过息税前利润的增长率,进而产生财务杠杆效应。当然企业在使用债务筹资方式时,应考虑资本结构与企业的规模和承受能力相适应,财务风险和总体风险处于企业的可控范围内,这样企业就可以使用债务方式筹资,而且还会享有债务筹资给企业带来的财务杠杆收益。

除了债务筹资以外,此阶段的企业还可以利用内部留存收益。首先,与从外部筹资相比,利用留存收益不会发生任何的筹资费用,资本成本较低;其次,利用留存收益不涉及股份数额的变化,增加的权益资本不会改变原有的股权结构,不会稀释控制权;另外通过留存收益筹资还可以避免收益向外分配时存在的双重纳税问题。当然,利用留存收益所筹集资金的数额是有限的,不容易形成资金规模;而且从税务筹划的角度来看,留存收益是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其承担的税收成本较高。

第四,企业衰退阶段生产经营特点及相应的企业的税务筹划方案。处于衰退阶段的企业其产品范围不断缩减,需求不断萎缩,有些企业甚至面临被淘汰或破产消失的危险,部分企业可能会率先退出市场,产品的价格只有到后期多数企业退出以后才有可能回升。但如果该阶段企业的销售持续不断地下降,那么企业则应该适当改变经营战略,转向以降低成本和费用为主,以最大限度地获得最后的现金流。

企业虽然进入衰退阶段,但其经营风险还是进一步降低了,主要的不确定性仅在于企业何时退出市场或者是否能起死回生。较低经营风险的企业大多伴随着较高的财务风险。进入衰退期后企业要密切注意市场动向,看能否通过资产重组或接受投资等方式扭转企业的不利局面。另外,企业管理层应认真思考企业的不足之处在哪里,各部门应紧密配合,积极沟通,认真检查企业内部各业务单元或制造部,对那些占用资金而又无法实现盈利的部分要果断地采取剥离的措施,以摆脱企业的负担;同时对那些仍有发展潜力,或市场形势大好的产品或部门则应加大投入,认真对待,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总之,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此时企业的财务战略应以防御为主,但仍可以适当地采取高负债的筹资方案,虽然企业处于衰退期,但其实力并没有完全消失,企业可以通过筹资活动进一步增强自身积累,等待时机,以求在新的环境下谋求新发展。

经济形势是不断变化的,社会是不断发展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所面临的大环境也是不断更新的。如何在日新月异的环境中不断调整自己的财务战略方案使其更加适合企业发展的需要是每个企业都面临的问题。而税务筹划是在合法的前提下对不同的决策方案所做的比较和筛选,以实现税收利益最大化,进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当然,无论是筹资的税务筹划、投资的税务筹划,还是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税务筹划、收益分配的税务筹划,企业都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生产规模、管理水平等情况,制定适合自身发展要求的税务筹划方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企业营造宽松的纳税环境,同时也为实现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篇3

论文摘要:企业并购会导致巨大的现金流出,仅靠企业自身的力量很难解决资金缺口问题,所以往往要向外界筹资。本文从股权筹资和债券筹资两个角度进行并购筹资方式的税收筹划分析,并结合案例加以论证,旨在帮助企业更新纳税观念,促使企业并购行为的科学合理化。

1 引言

并购是历史的大趋势。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乔治·斯蒂格勒曾经说过:“没有一个美国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方式的兼并而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大公司是仅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的。”自19世纪末开始出现公司兼并行为以来,迄今为止西方国家经历了五次兼并浪潮,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公司并购活动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活跃和频繁。作为迅速扩大市场份额、形成规模效应、节约经营成本、优化资本构成的一个有效手段,并购日益受到跨国公司的青睐。应当注意的是,并购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而且由于并购会导致企业巨大的现金流出,仅靠企业自身的力量很难解决资金缺口问题,所以往往要向外界筹资。可供企业选择的筹资方式很多,目前适合我国国情的企业筹资方式和途径主要有内部留存、增资扩股、金融机构信贷、企业发行债券、卖方融资和杠杆收购等方式。但归纳起来,无非是股权筹资和债券筹资两种形式,且企业无论采用何种形式筹集并购所需资金,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这种代价称为资金成本。在企业筹资决策中,不仅要求筹集到足够数额的资金,而且也要求以较低的代价取得。因此,在企业并购过程中进行筹资方式的税收筹划,从税收的角度尽量降低并购成本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 相关概念界定

2.1 企业并购

企业并购是指企业间的产权交易行为,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兼并。兼并(m e rger)含有吞并、吸收、合并之意。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兼并指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企业通过产权交易获得其他企业的产权,使这些企业丧失法人资格,并获得对它们控制权的行为。广义的兼并是指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企业通过产权交易获得其他企业的产权,并企图获得其控制权的经济行为。

(2)收购。收购(a cqu isit io n)是指对企业的资产和股份的购买行为。收购涵盖的内容较广,其结果可能是拥有目标企业几乎全部的股份或资产,从而将其吞并;也可以是获得企业较大一部分股份或资产,从而控制该企业;还有可能是仅拥有一部分股份或资产,而成为该企业股东中的一个。

收购和广义兼并的内涵非常接近,因此学术界和实业界都经常把兼并和收购合称为并购(m ergeran d a cqu isit ion)。并购实际上包括了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企业为了获得其他企业的控制权而进行的所有产权交易活动。

(3)并购的主体和客体。在企业并购中,并购主体被称为收购企业、兼并企业、出价企业;而并购客体被称为目标企业、被兼并企业、被收购企业。

2.2 股权融资

股权融资是资金不通过金融中介机构,借助股票这一载体直接从资金盈余部门流向资金短缺部门,资金供给者作为所有者(股东)享有对企业控制权的筹资方式。这种控制权是一种综合权利,如参加股东大会,投票表决,参与公司重大决策,收取利息, 分享红利等。股权融资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长期性。股权融资筹措的资金具有永久性,无到期日,不需归还。

(2)不可逆性。企业采用股权融资勿须还本,投资人欲收回本金,需借助于流通市场。

(3)无负担性。股权融资没有固定的股利负担,股利的支付与否和支付的多少视公司的经营需要而定。

2.3 负债融资

负债融资是指企业通过举债筹措资金,资金供给者作为债权人享有到期收回本息的筹资方式。相对于股权融资,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短期性。负债融资筹集的资金具有使用上的时间性,需到期偿还。

(2)可逆性。企业采用负债融资方式获取资金,负有到期还本付息的义务。

(3)负担性。企业采用负债融资方式获取资金,需支付债务利息,从而形成企业的固定负担。

(4)流通性。债券可以在流通市场上自由转让。

2.4 税收筹划

在西方发达国家,税收筹划对纳税人来说是耳熟能详的,而在我国,则处于初始阶段,理论界对税收筹划的描述也不尽一致。一种代表性的观点认为,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通过对投资、经营、理财活动事先进行筹划和安排,尽可能地取得节约税收成本的税收收益。税收筹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税收筹划应作更宽泛的理解,如通过具体的税收筹划活动节税、节省税收罚款、节省税收滞纳金等;而狭义的税收筹划仅指通过具体的税收筹划活动节税。

3 企业并购的税收动因

随着并购活动的纵深发展,出于单一动机的并购活动已不多见。在诸多动因的并购活动中,节税问题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考虑因素。在现有的税法条件下,税收对并购的刺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目标企业资产价值的改变是促使并购发生的强有力的纳税动因。根据会计惯例,企业资产的账面价值反映其资产的历史成本。尽管可能也会提供有关重置成本的信息,但折旧的计提仍然是以资产的历史成本为依据的。如果资产当前的市场价值大大超过其历史成本(这种情况经常会发生,尤其在通货膨胀时期),那么通过卖出交易将资产重新估价就可以产生更大的折旧避税额。在企业并购的购买法下,为了反映购买价格,收购企业的资产价值将增加,结果收购企业所享受的折旧避税额超过目标企业在同样的资产上所享受到的。从而并购后企业新的所有者可以享受到增加的折旧避税额,而原来目标企业的所有者也可以通过并购方支付的并购价格获得一部分相关收益。

第二,企业可以利用税法中的亏损递延条款来达到合理减轻税负的目的。当某企业在一年中出现了亏损,该企业就不仅可以免付当年的所得税,而且它的亏损还可以向后递延,以抵消以后几年的盈余。我国现行的企业所得税和外商投资企业以及外国企业所得税规定的递延年限均为5年。这样,如果企业在一年中严重亏损,或连续几年不盈利,拥有相当数量的累计亏损,就往往会被考虑作为兼并对象,或者该企业考虑兼并盈利企业,以利用其在纳税方面的优势。

第三,当收购企业以可转换债券方式收购目标企业时,即收购企业将目标企业的股票转换为可转换债券发行一段时间后再将其转换为普通股股票。这在税法上可以在收入中预先减去可转换债券利息,具有抵税效应,同时可以保留这些债券的资本收益,在债券转换为股票后再支付,使企业享受延期支付资本利得税的收益。

第四,当并购活动发生时,如果参与并购的双方不是以现金支付,而是以股权交换的方式进行,将目标企业的股票按一定比率转换为收购企业的股票。这样,由于在整个过程中,交易双方的股东既未收到现金,也未实现资本利得,所以这一过程是免税的。通过这种并购方式,在不纳税的情况下,企业实现了资产的流动和转移。

第五,税收的其他刺激。企业在并购中,充分利用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通过对并购企业组织形式、并购行业、目标企业所在地以及对并购的筹资方式、交易方式和会计处理方法的选取做出事先的筹划和安排,可以尽可能的节约纳税成本,使税后收益长期稳定增长,从而进一步促使了企业并购行为的发生。总而言之,税收在并购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企业在并购的决策和实施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策划对象。如何依法纳税并主动利用税收杠杆将企业并购的各个环节同减轻税负结合起来以谋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已成为企业经营理财的重要组成部分。

4 并购融资中税收筹划的实务操作

筹资方式下税收筹划的主要切入点是税法规定企业的债务利息可以在税前利润中扣除,这对参与并购的企业同样适用。因为按照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利息支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在税前列支,而企业支付的股息则只能在税后利润中分配,不能作为费用在税前扣除。这样一来,企业在进行筹资税收筹划时,就必须在筹集债务资本还是筹集股权资本之间做出选择。当然,企业对筹资方式的选择应当综合考虑各种情况,不能仅仅考虑最大程度的减税。减税意味着要增加企业债务融资的比例,但是随着债务融资比例的上升,一方面企业的财务风险会大大增加,另一方面即使企业的财务风险处于可控制的范围内,企业自有资金利润率也未必会随着债务比例的上升而上升,而自有资本利润率的提高才是企业股东追求的目标。因为自有资本利润率越高,意味着股东的投资回报率也越高。通常情况下,当企业息税前的投资收益率高于负债成本率时,提高负债比重可以增加权益资本的收益水平。这时,选择较高比例债务融资的融资方案就是可取的。反之,当企业息税前的投资收益率低于负债成本率时,债务融资比例提高,股东的投资回报率反而下降,这时高债务比例的融资方案就未必可取。下面举例说明。

案例:a公司为实行并购须融资400万元,现有三种融资方案可供选择:方案一,完全以权益资本融资;方案二,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融资的比例为10:90;方案三,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融资的比例为5 0:50。利率为10%,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0%。在这种情况下应如何选择融资方案呢?(假设融资后息税前利润有80万元和32万元两种可能。)

可以看出,当企业息税前利润额为80万元时,税前股东投资回报率>利率10%(即债务成本率)。股东税后投资回报率会随着企业债务融资比例上升而相应上升(从14%上升到21%),这时应当选择方案三,即50%的债务资本融资和50%的权益资本融资,此时应纳税额也最小(为18万元);当企业息税前利润额为32万元时,税前股东投资回报率<利率10%(即债务成本率)。这时,债务比例越大,股东税后投资回报率反而越小(从5.6%下降到4.2%)。在这种情况下,尽管方案三最大限度地节约了企业的税收成本(此时纳税额最少,为8.4万元),但却未必是最佳筹资方案。

篇4

【关键词】生命周期 融资策略 财务风险

一、企业融资策略的涵义

融资就是指企业根据其投资活动,经营活动的需要获取资本的来源,换个思维来讲企业的整个成长过程其实就是企业采取不同的筹资方式,获取所需资本的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企业的经营者和所有权人的目标就是采取合适的战略规划,在满足企业正常运转的情况下以最低的融资成本获取所需的资金,而在企业的不同时期采取何种策略以实现其目标就是企业融资的策略。

(一)融资策略的主要方式和特征

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主要有三类:债务性融资,权益性融资,混合类融资方式。其中债务性融资是企业主要的外部融资方式,具体表现形式有企业的短期,长期借款;发行的公司债权等。权益性融资主要典型代表就是发行股票,而混合类融资方式主要有可转换公司债券等。具体采用何种形式需要企业根据具体情况和长远战略规划来考虑。

企业融资策略的典型特征简单概括为:第一,融资策略与企业的战略规划密切相关;第二,融资策略是一种长期规划不是短期的决策;第三,融资策略包括融资的方式,规模,风险,效益等。

二、企业生命周期的划分阶段和特点

如同人类的生命周期一样,从出生到死亡,企业也有着同样的生命周期,在众多的生命周期理论研究中,“四阶段论”最受欢迎。所谓“四阶段论”包括企业的成长期,发展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不同的周期中,企业会呈现出不同的显著特点,具体特点如下:

(一)初创期企业的主要特点

1.资金需求量比较大。处于起步阶段的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去开发新的产品,开拓市场,进行生产设备的购置等。

2.企I的经营风险比较大。因为对于刚成立的企业来讲,新进入一个行业,会面临巨大的同行业的竞争和进入壁垒。所以处于该阶段的企业主要任务就是跨越进入障碍和分散经营风险。

3.外部筹资比较困难。因为处于初创期并没有稳定可靠的经济来源,债权人一般不会随便将资金借给企业,因此初创期企业主要采取内部融资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资金。

(二)成长期的主要特点

1.企业获取现金流的能力增强。产品也逐渐打开市场,获利水平不断提升。

2.经营风险相对减少,但财务风险逐渐增大。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这时企业会逐步加大债务性筹资,因此财务风险也随着增大。

(三)成熟期的主要特点

1.产品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得到了提升。并形成相应的规模经济,获利能力也随之增加。

2.经营性活动获取的现金净流量在不断增加。逐步可以实现资金的积累,整体来看经性风险逐步降低,相应的市场份额也得到提升。

(四)衰退期的主要特点

1.当企业进入衰退期时,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产品的市场需求不断降低。同时企业也没有最初的创新能力。

2.企业的财务风险加剧。因为当企业处于衰退期时会给债权人传递出不好的信息,这时企业的债权人就会要求还款,对企业来讲又加大了资金周转的风险。

三、基于生命周期的重点融资策略

初创期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前期的生产投资包括购买厂房,生产线,雇佣员工,进行销售宣传等一系列的前期生产经营的投资,这时的企业一方面需要大量的资金满足内部需要,另一方面因为企业处于初创期发展前景不明朗,所以外部筹资就比较困难,同时债务筹资也会带来较大的财务负担,所以处于初创期的企业融资主要是采用权益性筹资获取长久性的资金,还可以避免前期加较大的财务风险。对于采用权益性的筹资主要有资金风险最低的创业者的个人投资,政府的投资和天使基金的投资等。

成长期企业的经营活动逐步步入正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也逐步趋于平衡,但是企业仍然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去扩大市场占有率,所以也迫切需要进行融资。步入成长期的企业和初创期相比企业的发展前景也比较明朗,但是内部的净现金流量很可能还是负数,因此还是需要相应的资金去弥补差额,这时企业就可以适当的由内部融资转换到外部融资,主要的外部融资有长期借款,发行债券,商业信用。长期借款与内部筹资的最显著特点就是弹性大,速度快,成本低,并且可以保持现有股东的权利不被稀释,同时因为借款的利息费用可以税前抵扣因此可以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但是也要考虑到相应的财务风险将会增加的风险。所以企业需要将权益融资与外部的债务融资有效的组合。

成熟期企业的经营相对比较稳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一般情况下为正,在这时,企业有足够的盈余积累;同时经营风险也比较低,在综合风险一定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的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在这个阶段企业的主要融资战略就是债务融资,主要的债务融资手段有发行债券和附认股权证的公司债券。对于企业债券主要风险有不能如期偿还本金利息的信用风险;不能立即变现的流动性风险;债券利率的变动给经济主体带来损失的利率风险,这时企业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去应对相应的风险例如:根据企业的真实状况确定合适的负债比率,发行期限比较长的债权等合适的措施。

衰退期企业的核心产品已经逐步被市场所淘汰,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同时原有巨大的生产规模已经变成企业沉重的经济负担,边际收益是递减的,此时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一般也不稳定,这时候如果企业在不合理的进行投资将会加大企业的资金的严重短缺,最终可能会出现资金链断而破产的结局,因此企业需要制定正确的战略路线将企业引入到新一轮的发展时期,新一轮的发展和最初的发展时期就不太一样,因为这时已经有丰富的经验,并且也容易被外界所接受,因为有老客户,具有本企业归属感的优秀管理者,但是企业也需要谨慎的进行新一轮的融资规划,有效的规避风险,如果没有合理的进行规划,企业很容易就会再次进入破产的尴尬结局。

四、总结

通过对企业生命周期的界定,将企业划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根据不同阶段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特点,企业采取不同的融资策略,最终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规避相应的财务风险,实现企业的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何鹏.西南财经大学《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企业融资战略选择》.

篇5

一、筹资风险的成因

1.筹资风险的内因分析。

(1)负债规模过大。企业负债规模大,则利息费用支出增加,由于收益降低而导致丧失偿付能力或破产的可能性也增大。同时,负债比重越高,企业的财务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利息)]越大,股东收益变化的幅度也越大。所以,负债规模越大,财务风险越大。

(2)资本结构不当。这是指企业资本总额中自有资本和借入资本比例不恰当对收益产生负面影响而形成的财务风险。企业借入资本比例越大,资产负债率越高,财务杠杆利益越大,伴随其产生的财务风险也就越大。合理地利用债务融资、配比好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之间的比例关系,对于企业降低综合资本成本、获取财务杠杆利益和降低财务风险是非常关键的。

(3)筹资方式选择不当。目前在我国,可供企业选择的筹资方式主要有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发行债券、融资租赁和商业信用。不同的筹资方式在不同的时间会有各自的优点与弊端,如果选择不恰当,就会增加企业的额外费用,减少企业的应得利益,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而形成财务风险。

(4)负债的利息率。在同样负债规模的条件下,负债的利息率越高,企业所负担的利息费用支出就越多,企业破产风险也就越大。同时,负债的利息率对股东收益的变动幅度也有较大影响。因为在息税前利润一定的条件下,负债的利息率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大,股东收益受影响的程度也越大。

(5)信用交易策略不当。在现代社会中,企业间广泛存在着商业信用。如果对往来企业资信评估不够全面而采取了信用期限较长的收款政策,就会使大批应收账款长期挂账。若没有切实、有效的催收措施,企业就会缺乏足够的流动资金来进行再投资或偿还自己的到期债务,从而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

(6)负债期限结构不当。这一方面是指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的安排,另一方面是指取得资金和偿还负债的时间安排。如果负债期限结构安排不合理,例如应筹集长期资金却采用了短期借款,或者应筹集短期资金却采用了长期借款,则会增加企业的筹资风险。所以在举债时也要考虑债务到期的时间安排及举债方式的选择,使企业在债务偿还期不至于因资金周转出现困难而无法偿还到期债务。

(7)筹资顺序安排不当。这种风险主要针对股份有限公司而言。在筹资顺序上,要求债务融资必须置于流通股融资之后,并注意保持间隔期。如果发行时间、筹资顺序不当,则必然会加大筹资风险,对企业造成不利影响。

2.筹资风险的外因分析。

(1)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本身所固有的风险,其直接表现为企业息税前利润的不确定性。经营风险不同于筹资风险,但又影响筹资风险。当企业完全采用股权融资时,经营风险即为企业的总风险,完全由股东均摊。当企业采用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时,由于财务杠杆对股东收益的扩张性作用,股东收益的波动性会更大,所承担的风险将大于经营风险,其差额即为筹资风险。如果企业经营不善,营业利润不足以支付利息费用,则不仅股东收益化为泡影,而且要用股本支付利息,严重时企业将丧失偿债能力,被迫宣告破产。

(2)预期现金流入量和资产的流动性。负债的本息一般要求以现金偿还,因此,即使企业的盈利状况良好,但其能否按合同规定偿还本息,还要看企业预期的现金流入量是否足额、及时和资产流动性的强弱。现金流入量反映的是现实的偿债能力,资产的流动性反映的是潜在的偿债能力。如果企业投资决策失误或信用政策过宽,不能足额、及时地实现预期的现金流入量以支付到期的借款本息,就会面临财务危机。此时,企业为了防止破产可以变现其资产。各种资产的流动性(变现能力)是不一样的,其中库存现金的流动性最强,固定资产的变现能力最弱。企业资产的整体流动性,即各类资产在资产总额中所占比重,对企业的财务风险影响甚大,很多企业破产不是没有资产,而是因为其资产不能在较短时间内变现,结果不能按时偿还债务而宣告破产。

(3)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资金融通的场所。企业负债经营要受金融市场的影响,如负债的利息率就取决于取得借款时金融市场的资金供求情况。金融市场的波动,如利率、汇率的变动,会导致企业的筹资风险。当企业主要采取短期贷款方式融资时,如遇到金融紧缩、银根抽紧、短期借款利息率大幅度上升,就会引起利息费用剧增、利润下降,更有甚者,一些企业由于无法支付高涨的利息费用而破产清算。二、筹资风险的控制策略

1.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念。

企业在日常财务活动中必须居安思危,树立风险观念,强化风险意识,抓好以下几项工作:①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变化情况,使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理财活动中能保持灵活的适应能力;②提高风险价值观念;③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置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工作;④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2.优化资本结构。

最优资本结构是指在企业可接受的最大筹资风险以内,总资本成本最低的资本结构。这个最大的筹资风险可以用负债比例来表示。一个企业只有权益资本而没有债务资本,虽然没有筹资风险,但总资本成本较高,收益不能最大化;如果债务资本过多,则企业的总资本成本虽然可以降低、收益可以提高,但筹资风险却加大了。因此,企业应确定一个最优资本结构,在融资风险和融资成本之间进行权衡。只有恰当的融资风险与融资成本相配合,才能使企业价值最大化。

3.巧舞“双刃剑”。

企业要强化财务杠杆的约束机制,自觉地调节资本结构中权益资本与债务资本的比例关系:在资产利润率上升时,调高负债比率,提高财务杠杆系数,充分发挥财务杠杆效益;当资产利润率下降时,适时调低负债比率,以防范财务风险。财务杠杆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可以提高企业的价值;运用不当,则会给企业造成损失,降低企业的价值。

4.保持和提高资产流动性。

企业的偿债能力直接取决于其债务总额及资产的流动性。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经营需要和生产特点来决定流动资产规模,但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采取措施相对地提高资产的流动性。企业在合理安排流动资产结构的过程中,不仅要确定理想的现金余额,还要提高资产质量。通过现金到期债务比(经营现金净流量÷本期到期债务)、现金债务总额比(经营现金净流量÷债务总额)及现金流动负债比(经营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等比率来分析、研究筹资方案。这些比率越高,企业承担债务的能力越强。

5.合理安排筹资期限的组合方式,做好还款计划和准备。

企业在安排两种筹资方式的比例时,必须在风险与收益之间进行权衡。按资金运用期限的长短来安排和筹集相应期限的负债资金,是规避风险的对策之一。企业必须采取适当的筹资政策,即尽量用所有者权益和长期负债来满足企业永久性流动资产及固定资产的需要,而临时性流动资产的需要则通过短期负债来满足。这样既避免了冒险型政策下的高风险压力,又避免了稳健型政策下的资金闲置和浪费。

6.先内后外的融资策略。

内源融资是指企业内部通过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而形成的资金来源和产生留存收益而增加的资金来源。企业如有资金需求,应按照先内后外、先债后股的融资顺序,即:先考虑内源融资,然后才考虑外源融资;外部融资时,先考虑债务融资,然后才考虑股权融资。自有资本充足与否体现了企业盈利能力的强弱和获取现金能力的高低。自有资本越充足,企业的财务基础越稳固,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就越强。自有资本多,也可增加企业筹资的弹性。当企业面临较好的投资机会而外部融资的约束条件又比较苛刻时,若有充足的自有资本就不会因此而丧失良好的投资机会。

7.研究利率、汇率走势,合理安排筹资。

当利率处于高水平时或处于由高向低过渡时期,应尽量少筹资,对必须筹措的资金,应尽量采取浮动利率的计息方式。当利率处于低水平时,筹资较为有利,但应避免筹资过度。当筹资不利时,应尽量少筹资或只筹措经营急需的短期资金。当利率处于由低向高过渡时期,应根据资金需求量筹措长期资金,尽量采用固定利率的计息方式来保持较低的资金成本。另外,因经济全球化,资金在国际间自由流动,国际间的经济交往日益增多,汇率变动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所以,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企业,应根据汇率的变动情况及时调整筹资方案。

篇6

一、筹资风险的成因

1.筹资风险的内因分析。

(1)负债规模过大。企业负债规模大,则利息费用支出增加,由于收益降低而导致丧失偿付能力或破产的可能性也增大。同时,负债比重越高,企业的财务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利息)]越大,股东收益变化的幅度也越大。所以,负债规模越大,财务风险越大。

(2)资本结构不当。这是指企业资本总额中自有资本和借入资本比例不恰当对收益产生负面影响而形成的财务风险。企业借入资本比例越大,资产负债率越高,财务杠杆利益越大,伴随其产生的财务风险也就越大。合理地利用债务融资、配比好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之间的比例关系,对于企业降低综合资本成本、获取财务杠杆利益和降低财务风险是非常关键的。

(3)筹资方式选择不当。目前在我国,可供企业选择的筹资方式主要有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发行债券、融资租赁和商业信用。不同的筹资方式在不同的时间会有各自的优点与弊端,如果选择不恰当,就会增加企业的额外费用,减少企业的应得利益,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而形成财务风险。

(4)负债的利息率。在同样负债规模的条件下,负债的利息率越高,企业所负担的利息费用支出就越多,企业破产风险也就越大。同时,负债的利息率对股东收益的变动幅度也有较大影响。因为在息税前利润一定的条件下,负债的利息率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大,股东收益受影响的程度也越大。

(5)信用交易策略不当。在现代社会中,企业间广泛存在着商业信用。如果对往来企业资信评估不够全面而采取了信用期限较长的收款政策,就会使大批应收账款长期挂账。若没有切实、有效的催收措施,企业就会缺乏足够的流动资金来进行再投资或偿还自己的到期债务,从而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

(6)负债期限结构不当。这一方面是指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的安排,另一方面是指取得资金和偿还负债的时间安排。如果负债期限结构安排不合理,例如应筹集长期资金却采用了短期借款,或者应筹集短期资金却采用了长期借款,则会增加企业的筹资风险。所以在举债时也要考虑债务到期的时间安排及举债方式的选择,使企业在债务偿还期不至于因资金周转出现困难而无法偿还到期债务。

(7)筹资顺序安排不当。这种风险主要针对股份有限公司而言。在筹资顺序上,要求债务融资必须置于流通股融资之后,并注意保持间隔期。如果发行时间、筹资顺序不当,则必然会加大筹资风险,对企业造成不利影响。

2.筹资风险的外因分析。

(1)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本身所固有的风险,其直接表现为企业息税前利润的不确定性。经营风险不同于筹资风险,但又影响筹资风险。当企业完全采用股权融资时,经营风险即为企业的总风险,完全由股东均摊。当企业采用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时,由于财务杠杆对股东收益的扩张性作用,股东收益的波动性会更大,所承担的风险将大于经营风险,其差额即为筹资风险。如果企业经营不善,营业利润不足以支付利息费用,则不仅股东收益化为泡影,而且要用股本支付利息,严重时企业将丧失偿债能力,被迫宣告破产。

(2)预期现金流入量和资产的流动性。负债的本息一般要求以现金偿还,因此,即使企业的盈利状况良好,但其能否按合同规定偿还本息,还要看企业预期的现金流入量是否足额、及时和资产流动性的强弱。现金流入量反映的是现实的偿债能力,资产的流动性反映的是潜在的偿债能力。如果企业投资决策失误或信用政策过宽,不能足额、及时地实现预期的现金流入量以支付到期的借款本息,就会面临财务危机。此时,企业为了防止破产可以变现其资产。各种资产的流动性(变现能力)是不一样的,其中库存现金的流动性最强,固定资产的变现能力最弱。企业资产的整体流动性,即各类资产在资产总额中所占比重,对企业的财务风险影响甚大,很多企业破产不是没有资产,而是因为其资产不能在较短时间内变现,结果不能按时偿还债务而宣告破产。

(3)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资金融通的场所。企业负债经营要受金融市场的影响,如负债的利息率就取决于取得借款时金融市场的资金供求情况。金融市场的波动,如利率、汇率的变动,会导致企业的筹资风险。当企业主要采取短期贷款方式融资时,如遇到金融紧缩、银根抽紧、短期借款利息率大幅度上升,就会引起利息费用剧增、利润下降,更有甚者,一些企业由于无法支付高涨的利息费用而破产清算。

二、筹资风险的控制策略

1.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念。

企业在日常财务活动中必须居安思危,树立风险观念,强化风险意识,抓好以下几项工作:①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变化情况,使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理财活动中能保持灵活的适应能力;②提高风险价值观念;③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置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工作;④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2.优化资本结构。

最优资本结构是指在企业可接受的最大筹资风险以内,总资本成本最低的资本结构。这个最大的筹资风险可以用负债比例来表示。一个企业只有权益资本而没有债务资本,虽然没有筹资风险,但总资本成本较高,收益不能最大化;如果债务资本过多,则企业的总资本成本虽然可以降低、收益可以提高,但筹资风险却加大了。因此,企业应确定一个最优资本结构,在融资风险和融资成本之间进行权衡。只有恰当的融资风险与融资成本相配合,才能使企业价值最大化。

3.巧舞“双刃剑”。

企业要强化财务杠杆的约束机制,自觉地调节资本结构中权益资本与债务资本的比例关系:在资产利润率上升时,调高负债比率,提高财务杠杆系数,充分发挥财务杠杆效益;当资产利润率下降时,适时调低负债比率,以防范财务风险。财务杠杆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可以提高企业的价值;运用不当,则会给企业造成损失,降低企业的价值。

4.保持和提高资产流动性。

企业的偿债能力直接取决于其债务总额及资产的流动性。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经营需要和生产特点来决定流动资产规模,但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采取措施相对地提高资产的流动性。企业在合理安排流动资产结构的过程中,不仅要确定理想的现金余额,还要提高资产质量。通过现金到期债务比(经营现金净流量÷本期到期债务)、现金债务总额比(经营现金净流量÷债务总额)及现金流动负债比(经营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等比率来分析、研究筹资方案。这些比率越高,企业承担债务的能力越强。

5.合理安排筹资期限的组合方式,做好还款计划和准备。

企业在安排两种筹资方式的比例时,必须在风险与收益之间进行权衡。按资金运用期限的长短来安排和筹集相应期限的负债资金,是规避风险的对策之一。企业必须采取适当的筹资政策,即尽量用所有者权益和长期负债来满足企业永久性流动资产及固定资产的需要,而临时性流动资产的需要则通过短期负债来满足。这样既避免了冒险型政策下的高风险压力,又避免了稳健型政策下的资金闲置和浪费。

6.先内后外的融资策略。

内源融资是指企业内部通过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而形成的资金来源和产生留存收益而增加的资金来源。企业如有资金需求,应按照先内后外、先债后股的融资顺序,即:先考虑内源融资,然后才考虑外源融资;外部融资时,先考虑债务融资,然后才考虑股权融资。自有资本充足与否体现了企业盈利能力的强弱和获取现金能力的高低。自有资本越充足,企业的财务基础越稳固,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就越强。自有资本多,也可增加企业筹资的弹性。当企业面临较好的投资机会而外部融资的约束条件又比较苛刻时,若有充足的自有资本就不会因此而丧失良好的投资机会。

7.研究利率、汇率走势,合理安排筹资。

当利率处于高水平时或处于由高向低过渡时期,应尽量少筹资,对必须筹措的资金,应尽量采取浮动利率的计息方式。当利率处于低水平时,筹资较为有利,但应避免筹资过度。当筹资不利时,应尽量少筹资或只筹措经营急需的短期资金。当利率处于由低向高过渡时期,应根据资金需求量筹措长期资金,尽量采用固定利率的计息方式来保持较低的资金成本。另外,因经济全球化,资金在国际间自由流动,国际间的经济交往日益增多,汇率变动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所以,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企业,应根据汇率的变动情况及时调整筹资方案。

篇7

一、中小企业筹资特点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中小企业逐步占据了市场经济的半壁江山,在国民经济中起着显著的战略地位作用。资金是企业不可缺少的血液,尤其对中小企业而言,有效筹集资金能保持企业正常经营发展。中小企业寻求降低筹资的资本成本,探究筹资渠道和方式的最佳组合。中小企业受自身特点与外部环境的双重影响,其筹资方式与大企业相比仍有很大的差别。

(一)主要依靠内源融资

随着经济的发展,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筹建中小企业的速度比大企业更快,他们的信用水平普遍不高,很难通过外部渠道获取资金。企业更多的从自身生产经营的留存收益中和所有者的投入中筹集资金。

(二)以短期债务筹资为主

由于内源融资能筹集的资金数额有限,中小企业需求更多的资金需要进行外部筹资时会选择负债筹资,以银行或金融机构贷款为主。一般而言,中小企业筹资数量相对不大,频率较高,更倾向于选择短期贷款。由于发行股票、债券的限制性条件过多,中小企业很少用这些方式进行筹资。

二、中小企业筹资方式的选择

结合中小企业筹资的特点选择最佳的筹资方式。企业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筹资需求,因而在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筹资方式。

企业在初创时期资金需求量较大,内部积累不足,这是中小企业会选择限制条件较少的借款筹资,高新技术企业也会选择吸收风险投资进行创业投资。度过了艰难的创业阶段,进入发展阶段,这是中小企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内部累计,筹资的条件相对来说比较好,为了进一步发展会需要更多的资金。这时企业注重内部积累的同时应该拓展外部筹资渠道,除了银行借款、融资租赁之外,逐渐转向直接筹资方式,即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的形式筹集资金。随着企业不断发展,会逐渐走向扩展阶段,此时企业需要扩大生产经营规模,除了借款筹资和发行股票之外,还可以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开展资本经营扩充企业实力。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筹资困难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难题,筹资是企业财务管理核心环节的重要起点,更是企业理财的首要任务。中小企业只有选择合理的筹资方式才能使企业及时得到需要的资金,企业才得以持续健康的发展。

三、中小企业筹资方式选择的对策.

在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深化发展的h境中,中小企业为了实现突破性的进展,必须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他的筹资方式,进而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新经济环境。政府应该从实际国情出发,从各方面减少阻碍中小企业筹资的体制限制。同时,中小企业从自身实际出发,探索新的筹资方式,为筹集资金探索新的出路。

(一)创建中小企业筹资组织机制

在西方许多发达国家,政府为了处理中小企业资金紧张问题,纷纷建立了资助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的组织机制体制,处理企业的资金周转问题。筹资组织的成立不仅使中小企业资金周转有了可以求助的平台,而且增加了中小企业获得融资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政府更易于管理中小企业筹资方面遇到的问题,进而做出相应的对策。

(二)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我国政府应跟西方发达国家一样,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的筹资困境,为了确保中小企业资金供应链的有效循环提供服务,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清除不利于中小企业自由公平竞争的障碍,鼓励其多进行技术管理方面的创新与改革,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发展。

(三)拓宽中小企业筹资方式

中小企业应该在原有的筹资方式基础上,借鉴外国的相关成功的经验,积极拓展我国的筹资方式。当企业达到扩展阶段的时候,可以采用股权置换的方式进行融资,即用自己的股票作为现金支付给目标公司股东来收购目标公司。也可以采用杠杆并购,通过增加买方企业的财务杠杆去完成并购交易行为。小额贷款的筹资方式使大量的民间资本充分流向小额贷款公司,民间资本有了合理的利用平台,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民间借贷的资本成本,解决了中小企业筹资困难的问题,进而企业可以获取不断发展的资金。中小企业应不断完善企业管理,积极地吸引风险投资企业对其进行投资,尽管风险投资很少面对中小企业,但是这也为中小企业的筹资开辟了一天新的出路。

四、结论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日益深入化,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很重要的地位,起着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创新技术变革的重大作用。不同的筹资方式各有特点,中小企业在选择的时候应该进行充分的考虑,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做出合理的选择。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也存在着差距,应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结合自身的特点,拓宽筹资方式,灵活利用股权置换、杠杆并购、小额贷款公司、风险投资等多种筹资方式,尽可能的降低资本成本。中小企业只有选择合理的筹资方式,紧跟经济发展的趋势,才能更好的实现自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崔凡秀.拓展中小企业筹资渠道优化筹资方案的思考―基于企业财务管理视角下的分析[J].技术开发,2013(3):10-11.

[2]郝建平.中小企业筹资方式策略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4):32-34.

[3]杜煜.企业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的组合策略[J].管理工程师,2013,(6)22.

篇8

明在诸多融资方式中,上市公司偏好IPO、增发、配股等股权融资方式。本文从融资成本、融资规模、融资风险等方面对上述融资方式进行比较,以期寻找影响上市公司融资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

一、上市公司常用融资方式分类

公司融资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融资概念指的是公司资金的融入与融出,既包括资金的来源,也包括资金的运用。狭义的融资概念仅指公司资金的融入,具体是指公司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现状及资金的运用情况,通过一定的渠道,采用一定的方式来筹集资金的行为。

融资方式是公司获取资金的具体方式,按照不同的标准,融资方式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本文依据研究的需要,将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按照融资过程中资金来源的不同方向,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内源融资是公司在创办与运作的过程中不断将积累转化为投资,进行再生产的行为。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公司的内源融资是由初始投资形成的股本、折旧基金以及留存收益构成的。外源融资是公司通过一定的方式向公司之外的经济主体筹集资金,包括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其中,上市公司常用的股权融资方式有首次公开发行(IPO)、增发、配股等,常用的债权融资方式有银行借款、普通公司债券融资以及可转换债券融资。

二、上市公司常用融资方式的特征

(一)内源融资。在西方国家,公司首选的融资方式是内源融资,这是因为内源融资本身具有的特点,使得内源融资在西方国家备受青睐。内源融资具有如下特征:第一,由于内源融资来源于公司的自有资金,上市公司在使用时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基本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所以内源融资具有融资便利性的优点。第二,内源融资以权益资金为主,不需要实际对外支付利息或者股息,不会给公司带来不能偿付的风险,融资风险低。第三,内源融资不需要直接向外支付资金使用费,节约了筹资费用。第四,内源融资来源于公司自有资金的积累,很大程度上受到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融资规模可能会受到比较大的限制。

(二)股权融资。股权融资是公司向投资者筹集资金并赋予投资者以所有者或股东地位的一种融资方式,股票融资是公司筹集长期资金,进行股权融资的主要方式,其中增发、配股又是我国上市公司热衷的融资方式。股票融资的特征是:第一,企业的股票是同企业的存续期相始终的,因而通过股票融资,所筹资金具有永久性,无到期日,没有还本压力,用款限制相对较松。第二,一次筹资金额较大。第三,没有固定的股利负担,股利的支付与否和支付多少视公司的经营情况及利润分配政策而定。第四,能够提高上市公司的知名度,可为上市公司带来较大的宣传效应。第五,要以出让公司部分产权为代价,可能会分散公司的控制权。第六,在我国股票上市的门槛较高,并且要支付较高的信息披露成本。

(三)债权融资。举债经营是现代企业广泛采用的经营方式,适度的负债经营能够提高企业合理运用所筹集资金的使用效果,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债权融资是与股权融资性质不同的融资方式,其特征为:第一,债权融资具有节税功能。债务利息从纳税前支付,可少交纳所得税。第二,债权融资具有财务杠杆效应。财务杠杆效应指的是企业在运用负债方式筹资时所产生的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率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现象。当息税前利润增长时,财务杠杆可能会给股东带来更大的利益;当息税前利润下降时,财务杠杆可能会给股东带来更大的损失。第三,由于债权融资所筹集的资金不是企业的资本金,债权人不能分享企业剩余利润,也没有企业经营管理的表决权,所以债权融资不会分散企业的控制权。第四,债权融资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债权融资获得的只是资金的使用权而不是所有权,负债资金的使用是有成本的,企业必须支付利息,并且债务到期时需归还本金。企业为取得财务杠杆效益增大债务,必然增加利息费用,当企业经营不善时,负债融资过多会增加企业破产的机会。

1、银行借款。目前,向银行借款是上市公司融资的重要途径之一。银行借款融资的特征:第一,筹资速度快,银行借款是企业与银行之间直接协商的结果,借款的手续比较简单,得到借款所花费的时间短,所以筹资速度比较快。第二,具有便利性。向银行申请借款时,企业可与银行直接交涉,有关的条件可以谈判确定,而在借款期间,如果情况发生了变化,也可与银行进行协商,修改借款的数量和条件,因此银行借款比较便利。第三,银行借款融资费用低、利息低,且利息还可享受所得税前扣除的好处,融资成本也相对较低。第四,借款数量有限,具有一定的风险。通过银行借款筹资,只能从银行筹措到一部分资金,借款的数量有限,而且银行借款的财务风险较大。第五,银行借款的限制性条款比较多,制约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借款的作用。为控制信用风险,银行通常对借款企业提出一些有助于保证贷款按时足额偿还的条件,比如银行为了保持借款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和偿还能力,而规定了借款企业流动资金的保持量;为了限制借款企业的现金外流,而对其支付现金股利和再购入股票的行为作了一定的限制;为了保持借款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能力,而规定借款企业不准在正常的情况下出售较多的资产等,这些限制性条款的存在制约了企业对借款资金的使用。

根据借款期限的长短,银行借款融资可分为短期借款融资和长期借款融资两大类。短期借款是企业为了解决生产经营活动对短期资本的需求而向银行申请借入的款项。短期借款融资具有筹资速度快、容易取得、资金的使用较为灵活、富有弹性、利率较低等特点。长期借款是指借入时间超过一年以上的借款,长期借款融资速度慢、不易取得,而且融资不富有弹性,虽然融资成本高,但融资风险较小。

2、普通公司债券。公司债券是指由公司发行并承诺在一定时间内还本付息的债权债务凭证,是上市公司债权融资的主要方式之一。公司债券融资有如下特征:第一,公司债券是面向社会公众募集的资金,募集资金对象广泛,债权人分散,市场大,易于获得较大规模的资金。第二,通过发行债券募集的资金,一般可以自由使用,不受债权人的具体限制;资金的稳定性较强,使用期限较长。第三,发行公司债券的限制条款较多,且融资的财务风险较高。

3、可转换公司债券。可转换债券是西方国家一种广为流行的融资工具。我国于九十年代初期尝试运用可转换债券融资,目前可转换债券已成为上市公司一种常用的融资工具。可转换公司债券(以下称可转债)是一种介于债券和股票之间,兼具债券和股票性质的混合性融资工具,它是指发行人依照法定程序发行,在一定时间内依据约定的条件将部分或全部债权转换成股份的公司债券。可转换债券作为一种公司债券,具有普通公司债券的一般特征,即需要定期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除此之外,可转换债券还具有自己的一些典型特征:第一,可转债具有债券和股票性质。由于可转债具有转换前属债券,转换后属股票的二阶段特征,那么对于投资者而言,转换前投资者是债权人,获得利息,转换后是股东,获得红利或资本收益。当股市低迷时,投资者可选择享受利息收益,而当股市看好时,投资者可选择享受红利或资本收益。这一特性,使得可转债备受投资者的欢迎,因此上市公司通过可转债融资能够顺利进行。第二,融资成本较低,风险较小。一方面由于可转债附有一定的转股权,因此可转债的票面利率一般低于普通公司债券的利率,有时甚至低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因而融资成本较低;另一方面可转债在到期之前可以转换成股票,可以将负债转换为权益,从而降低了公司支付利息和到期还本的压力,减少了公司的财务风险。第三,可转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和、协调投资者、股东和管理者的利益冲突,从而优化资本结构。

三、上市公司常用融资方式比较

(一)融资成本。融资成本是指企业筹集和使用资金必须支付的各种费用,包括用资费用和筹资费用,其中每一种融资方式又有各自不同的融资成本。一般情况下,各种主要融资方式的融资成本由低到高排列顺序为内源融资、银行融资、债券融资、股票融资。对可转债而言,由于可转债附有普通债券和银行借款没有的转股权,可转债的利率一般低于普通债券和银行借款的利率,所以可转债的融资成本一般低于借款、普通公司债券。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各种融资方式资本成本从低到高的顺序是:内源融资、可转债、银行借款、普通债券、股票。

(二)融资规模。通过银行借款融资,往往受到银行信贷规模的控制,一次所筹集的资金量有限。而发行股票、债券、可转债,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虽然在法律上有一定的限制,但与银行借款相比一次可筹得较大规模的资金。

(三)融资风险。银行借款、债券属于债权性质的融资方式,所筹集资金到期必须还本付息,融资风险较大。可转债在到期之前能够转换成股票,将负债转换为权益,从而降低了公司支付利息和到期还本的压力,与银行借款、普通公司债券相比,融资风险较小。而股票融资无到期还本付息的压力,在经营困难时也可不发放股利,融资风险更小。

(四)融资主体自由度。融资主体自由度是指融资主体受外界约束的程度,这里的约束包括法律、规章制度和体制等。在各种融资方式中,内源融资是公司的自有资金,受外界的约束程度最小。由于债务人存在借款不能按期归还的风险,所以债权性融资受债权人的约束较大,银行对银行借款融资规定了严格的约束条件,如抵押物的性态、企业流动资金保有量、募集资金投向等,而债券发行的契约书中往往也规定了一些限制条款。股权融资所筹集的资金,属公司的权益资本,虽受到股东“用脚投票”的制约,但与债权融资相比,对所募集的资金的支配程度更大。

(五)融资期限。股票融资所筹集的资金是企业的资本金,具有永久性,无到期日。由于银行一般不愿冒太大的风险,一般不愿出借巨额的长期借款,所以银行借款期限较短。而与银行借款相比,债券融资是面向社会公众募集的,还款期限相对较长。

(六)融资速度。通过银行借款融资手续比较简单,得到借款所花费的时间短,所以融资速度比较快。而股票、债券、可转债的发行受到严格的审批,手续复杂,融资速度比较慢。

篇9

关键词:企业 负债融资 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10-294-02

企业融资是一个企业根据自身资金状况与未来发展的需要,通过某种渠道向投资者或者债权人筹集资金以保证企业正常运转的行为。一般分为权益融资和负债融资两种方式。企业通过吸收权益资本的方式筹资即为权益融资,通过举借债务的方式筹资即为负债融资。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简而言之,负债融资就是企业筹资的一种方式。通过举债筹集经营资金、进行负债经营,其在西方国家运用得相对多一些。

一、负债融资分析

常见的负债融资具体方式有:一是商业信用。商业信用是指企业之间由于预收账款或延期付款而形成的常见的信贷关系。这种负债融资方式的成本相对比较低,由于商业信用一般情况下比较分散且交易额度不高,所以使用率也不高,处于弱势地位。二是银行信贷。在当前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不完善,企业很难通过直接融资来筹集资金的情况下,银行便成了企业获得资金的重要渠道,向银行贷款几乎成了许多企业筹资唯一的正式途径。银行信贷是一种比较稳定、筹资金额大、可信度高的方式,为大多企业所喜爱。三是企业发行债券。它有分散性、可退出性、灵活性等特点。对于融资者而言,发行债券是一种自主高效的筹资方式。但目前我国债券市场发展比较滞后。四是租赁。主要指融资租赁,是边购买企业设备边融资的方式,与举债来购买企业设备相比,效率更高,也更具灵活性。

二、负债融资的积极作用与风险

(一)负债融资的积极作用

1.负债融资有利于降低企业综合资本成本。从筹资者的角度而言,资本成本是企业为筹集和使用资金所支付的代价,即企业为了获取资本的使用权所支付的代价。负债融资与股权融资不同,举借债务只需要按期向债权人支付利息以及到期时偿还本金,而发行股票需要将剩余利润在股东之间进行分配,相比之下,负债融资的成本比股权融资的成本要低。企业在实际的筹资活动中,常常会将几种筹资方式结合起来,筹资组合中不同的筹资方式的资本成本也是不同的,资本成本较低的负债占融资结构的比重的上升将会降低企业综合资本成本。

2.负债融资在一定程度上可使企业节税。大多数公司的资本结构中都有一定的债务比例,主要原因是利息的抵税作用降低了债务融资成本,使得负债融资成为大多数企业最经济的外源融资方式。因为企业负债融资按期支付给债权人的利息计入财务费用可以在税前利润中扣除,使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减少,间接地增加了企业价值。不同于股息只能在企业的税后利润中进行分配。因此在所得税税率和负债利率不变的情况下,负债水平越高,利息抵税作用越大。

3.负债融资带来的财务杠杆正效应。财务杠杆效应是指债务利息等固定性融资成本的存在,使得息税前利润的变动引起每股收益更大变动的现象。换句话说债务利息是固定性融资成本,企业负债经营,无论其息税前利润多少,一旦债务规模和利息率确定,利息费用是不变的,因此息税前利润总额与单位息税前利润所承担的利息费用成反比,息税前利润增长,单位利润所承担的利息费用减少,使得每股收益的增长幅度超过息税前利润的增长幅度,正是由于这种放大效应,当企业存在息税前利润时,负债融资便可以顺理成章地增加企业的价值。在企业投资报酬率大于负债利息率的情况下,负债融资不仅可以补偿原筹资成本,还可提高企业自有资金收益率,为投资者带来额外的杠杆收益,此时负债融资体现正杠杆效应。

4.负债融资能抑制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影响企业价值高低的最根本因素在于企业的投资行为,所以企业投资行为是否有效率决定了其能否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当企业资本的边际收益等于其边际成本时,资本的收益率达到最大,此时的资本存量水平称为合意资本存量。如果企业的某项投资支出不利于使资本存量接近合意资本存量水平,那么这项投资就可以认为是非效率投资。非效率投资主要有两种具体形式,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过度投资是在投资项目净现值为负的情况下,企业管理层仍然决定实施该投资项目的一种非效率投资行为。负债可以防止这种过度投资行为,提高投资效率,因为负债利息的固定支付使得企业的闲置资金减少,也就减少了管理者进行过度投资行为的机会。而投资不足是指在投资项目的净现值大于或等于零时,企业管理层仍放弃对该项目的投资的一种非效率投资行为。企业作为一个盈利性的经济主体,按理应选择净现值为正的项目以提升企业价值,但在现实社会中,受信息不对称以及问题等因素的影响,很多企业都存在非效率投资行为,这些非效率投资行为影响企业自身发展也使得整个资本市场资金配置效率低下。委托理论认为短期负债可以缓解这一非效率投资问题。相对长期负债而言,短期负债不存在与股东分享投资项目未来收益的情况,也就不会造成投资不足问题。

5.负债是减少股东与管理者冲突的工具之一。管理者与股东的目标并不一致,有时管理者会为了自身利益而损害股东利益,当企业进行负债融资时,由于大量的现金流量必须用于偿还债务,使得管理者不能随意奢侈浪费。另外,若管理者同时持有企业一定的股份,公司负债水平越高,管理者所拥有的资产份额越多,这样就会驱使管理者为了股东利益而工作。实际上是负债融资将股东与管理者的利益连在一起,因此有效减少了两者之间的冲突,降低了成本,也正因为如此才有利于抑制过度投资行为。

6.负债融资具有信号传递作用。在当下复杂的经济条件下,时常会产生经营者与外部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而企业对融资方式的选择能够有效地将一个企业的发展前景准确地传达给外部投资者。因为内部人员比外部投资者掌握着更多信息,当企业价值被低估时,现有股东会倾向于采用负债融资以避免未来收益流向新股东。因此,负债水平给外部投资传递出有关企业价值的信息。

7.负债融资有利于将通货膨胀造成的货币贬值损失降到最低。在发生了未预期的通货膨胀的情况下,物价上涨货币贬值,对企业造成很大损失,但是对负债较高的企业而言是有利的,因为债务实际利息率的下降,使还款时债务实际价值要小于借款时的债务价值,也就是说债务“缩水”了,实际上是债务人将货币贬值的风险转嫁到了债权人身上,因此减少了由于通货膨胀造成的损失。

8.负债有利于保证股东对企业控制权。因为负债融资不像发行股票筹资那样在一定程度上分散股东对企业的掌控权利,它在增加企业资金来源的同时并不会干扰企业控制权。

(二)负债融资的风险

1.负债融资要承担财务风险以及汇率变动等风险。负债融资会产生相对较高的利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于要偿还本金和利息的限制,一旦经营不善则会面临财务上的风险,巨大的还款压力也会造成企业破产的可能性,给企业带来信誉不良等负面影响。负债产生的财务风险主要包括由于较高的利息的存在,企业面临未来还款的较大压力,出于偿还利息和本金的考量,正常的现金流量使用就会受限,以及使其他经营机会丧失等。表现在企业的经营方面,就是公司经营资金的周转困难,公司信誉程度的降低,甚至在某些更加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让企业走向破产。

2.财务杠杆带来的负效应。财务杠杆是衡量企业财务风险的一种标杆,财务杠杆的大小一般用财务杠杆系数来表示,财务杠杆系数越大,财务风险越高;反之,财务杠杆系数越小,财务风险越低。财务杠杆的放大效应有正负之分,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换句话说,固定性成本提高企业期望收益,同时也增加企业风险。正是因为利息费用是固定的,息税前利润一旦下降,单位息税前利润所承担的利息费用上升,每股收益就以更大的幅度下降。企业负债经营时,若市场环境发生不利变化或企业自己经营不当,使得资本报酬率较低且低于负债利息率时,就会导致财务杠杆风险,降低普通股每股收益。也就是说如果在资金比较紧张的情况下,不顾财务风险,大量举借债务,使用较高的财务杠杆,增大财务危机成本,一旦企业经营产生问题,举债高,企业便无法偿还债务,将使这些企业面临极大的破产风险,此时财务杠杆就产生了负面作用。

3.负债融资会引起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冲突。在现实的一些企业中股东和债权人喜爱将资金交给企业的管理人员管理,那么股东与债权人就形成了一种不直接接触资金的关系。然而,股东们往往喜爱投资高风险的项目,因为一旦投资成功,股东便能收到可观的收益;如果失败,债权人则要承受相对较大的失败后果。所以在负债融资方面,股东为了高投资高回报会不计一切代价过度负债;而债权人没有享受到项目的利润,反而要承担一旦项目失败而带来的一系列风险和损失,为了保守起见他们一般会在借款合同中加入限制性条款限制股东进行高风险项目投资以及规定借款的用途等,因此举债之后,股东与债权人之间会产生一系列分歧与冲突。

4.负债融资会降低企业财务灵活性。财务灵活性也叫财务适应能力,具体指公司运用闲置资金和动用剩余负债的能力,应付紧急情况和把握未预见机会的能力。这种灵活性对一个企业在未来的运营以及发展壮大上都是十分重要的。但是一旦负债之后,企业的剩余资金被套牢固定,未来企业所有的经营选择都要先考虑能否偿还负债,这就给企业套上了无形的枷锁。如果因为借入负债而造成丧失财务灵活性的价值较大,给企业带来了潜在的损失,就有悖于企业的理财目标。

三、企业在进行负债融资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首先,把握负债融资的平衡点。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个负债极限。“借债适度的下限,应以满足生产经营活动最低限度的需要为界,借债适度的上限,应以不造成负债资金闲置为标准。”如果不考虑外在因素,在正杠杆效应影响下举债越多所获得的收益也就越多,这主要是对企业所有者有利,但对于债权人则需要承担更大的贷款风险,假如企业经营不善,那么债权人则很难收回贷款,所以企业在负债前必须考量所有者与债权人都能够接受的一个“度”。合理的资本结构是发挥财务杠杆正面效应的关键。因此,企业应确定最佳的资本结构,并根据自身情况以及环境的变化加以调整。

其次,正视自身的实际情况,提高偿还债务的能力,包括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企业要提高经营管理的能力,加速资产周转速度增强变现能力,保证偿债期间企业的现金流量能够按时还本付息。

第三,合理分配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企业负责人及管理人员应时刻注意企业经营状况并及时做出应对决策,要综合考虑到企业规模、资产结构、销售状况、利率状况等,将负债筹集到的资金合理地分配到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各个方面,合理配备流动负债与长期负债,完善企业负债结构,使资金充分被运用,创造出更大的收益。如果企业的资金在经营的某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那么可能会导致生产停滞不前,最终带来财务风险。

第四,根据利率走势做出合理融资安排。负债多少较合理,在一定情况下还取决于利率的高低。若在利率较高的情况下,那么企业就应当短期负债或者少负债;在利率处于较低的情况下,那么考虑到企业负债的成本也会降低,则可以适度加大负债的量。

第五,树立风险意识,建立合理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一个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不可预知的情况,导致现实结果与预期结果背道而驰。如果在风险到来之际,企业毫无准备,一时不能应对,那就可能造成极大的财务损失。所以企业需要立足于市场,树立风险意识,合理评估及预防风险、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下,积极应对风险,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

参考文献:

[1] 辜位清.运用财务杠杆利益适度举债筹资[J].企业经济,2004(12)

[2] 陈雅梅.财务杠杆与中小企业融资浅析[J].财会通讯,2011(7)

[3] 崔伟.企业负债融资的分析与策略[J].财会研究,2008(17)

[4] 邱希军.浅析负债融资的财务风险与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0(6)

[5] 苏明.浅析企业负债融资[J].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7(1)

[6] 刘毅.浅析负债融资的负面影响[J].四川会计,2001(5)

篇10

关键词:筹资方式;筹资渠道;筹资结构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2-0-01

一、引言

企业筹资是指企业为了满足其经济发展与持续经营等需求,运用一定的筹资方式获取所需基金的财务活动[1]。资金作为支撑企业生存发展的血液,是企业生产与发展的基础。能否拥有充足的资金支持,是企业成功发展的必要条件。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可选择的筹资方式逐渐增多。但就目前的状况看来,我国企业的筹资依旧依赖于银行贷款,这与我国的社会经济环境,历史文化习惯,经济增长方式及所有制结构等诸多因素所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我国筹资的近期模式可以采用以银行贷款为主其他直接筹资为辅的筹资模式并在此基础上逐渐过渡到多元化筹资模式,形成全方位,多层系的筹资新体制。

二、企业筹资方式选择的重要性

我国现状企业筹资状况是:单一的筹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企业发展的大量资金需求。同时,我国多元化的资金筹集方式将占据主导地位,企业可以在开放的经济环境中根据自身情况多渠道去获取资金。因此,企业在筹资时,应遵循科学谨慎的态度,经过严密的市场调查,研究企业投资项目的收益与风险,从而进行正确的筹资决策。在现代市场经济竞争下,企业只有正确选择与运用筹资方式来筹集生产经营活动中所需的资金,才能保证企业的经营生产活动正常运行和再度发展。[2]企业所处的内外环境各不相同,所选择的筹资方式也是各有差异。企业只有选择了适合本企业自身发展的筹资渠道和方式才能使得企业可持续发展。企业筹资的基本目的是通过合理地筹集资金和使用资金而获取一定的收益,但是筹资又伴随着各种各样不同层次的风险,企业可以对筹资风险进行有效的预测和控制,以避免筹资失误对企业产生不利的影响。我国筹资风险研究还不健全,尤其是在定量分析方面还是很薄弱,因此,正确分析企业筹资风险及其控制策略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规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3]

三、企业的筹资方式及其特点

(一)吸收直接投资。吸收直接投资是指企业按照“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原则,直接吸收国家、个人、企业投入资金的一种筹资方式。主要形式是出资——非股份制企业筹措资金的基本方式,形成的最早也是最普遍的筹资方式。优点:能够尽快形成生产能力,风险几乎不存在,限制条件也较为简易,能够及时的筹措资金,吸收投资的手续较为简单,筹资费用低。缺点:资本成本高,金额有限。

(二)发行股票。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证明其在公司投资入股并借以取得股息的一种有价证券,它代表持股人在公司拥有的所有权。发型股票是一种直接的筹资方式,随着企业的扩大,不断地发行股票可提高自由资本占整个资本的比重。优点:具有永久性,无到期日,不需偿还,没有固定的股利负担,增强公司声誉,增加公司举债能力。缺点:普通股的发行费用较高,资本成本较高,风险较大,要求有较高的投资报酬率,普通股股利从税后利润中支付,不具有抵税作用。

(三)发行债券。债券是经济主体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的用以记载和反映债权债务关系的有价证券。优点:一次性可以筹集到大量的资金,提高公司的社会声誉,发行费用较低,债券的利息是在所得税之前支付,有抵税的好处,而且不会稀释股东对于公司的控制。缺点:债券有固定的到期日,需要定期支付利息,发行资格要求较高,手续复杂,资本成本也高。

(四)融资租赁。融资租赁是一种特殊的债务筹资方式。是由租赁公司按照承租单位要求出资购买设备,在较长的合同期间内将其财产定期出租给需要这笔财产的人使用,并由后者定期支付一定数额的资金作为报酬,是以融通资金为主要目的的一种租赁方式。融资租赁为我国广大企业开辟了一条新的筹资渠道。优点:简便时效性强,到期还本负担较轻,能减少设备淘汰风险,租赁期满后,承租人可以象征性的出价购买设备,作为自己的财产。缺点:资金成本较高,不能享有设备残值,固定租金构成一定的经济负担。

(五)商业信用。商业信用筹资是指在商品交易中,以延期付款或预收款进行购销活动而形成的借贷关系,是企业之间相互提供信用,利用预先收到的款项或延期支付的款项得到一笔短期二代资金来源。西方国家的制造厂和批发商的商品大部分是通过商业信用的方式销售出去。优点:方便,及时,比较灵活,并且无需办理手续,运用广泛。缺点:期限比较短,且具有特定的用途,有局限性,受商品数量与规模的影响,并局限于企业之间。[4]

四、影响筹资方式的因素

(一)筹资金额。筹资金额是指筹集资金规模,由企业资金的需求量决定。企业必须根据资金需求量来合理确定筹资数量,做到既节约成本,又保证企业的资金需求。在上述筹资方式中筹集资金金额的大小排序为:发行股票、发行债券、吸收直接投资、融资租赁、商业信用。

(二)筹资成本。筹资成本是企业取得和使用资金而支付的各种费用。比如,商业信用筹资的资金成本是现金折扣成本,吸收直接投资的资金成本是手续费、咨询费等。企业在筹资过程应当将筹资成本作为一个重要的决策依据,企业筹得资本并使用之后,只有投资报酬率高于资本成本率,才能表明所筹得的资金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在上述筹资方式中筹资成本由高到低的排序为:发行股票、发行债券、融资租赁、商业信用、吸收直接投资。

(三)筹资风险。企业筹资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企业自身的经营风险、资金市场上存在的固有财务风险。经营风险是由产品需求、价格变动、经营杠杆等引起的,财务风险是有负债引起的。筹资风险是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筹资风险不可能被消灭或避免,但是在某些时候是可以被控制的。一般来说,筹资风险与筹资成本成反比,即筹资成本越高相对的筹资风险越低。

(四)筹资投入项目的收益。企业要考虑所投入项目的收益情况。只有在企业筹资项目所取得的收益大于筹资的总代价时,这个方案才是可行的。如果筹资项目所取得的收益小于筹资的总代价,则这个方案是不可行的。在此基础上选择筹资成本较低的筹资方案。

五、筹资方式的选择

企业筹资的目标就是用最合理的方式,及时、有利地筹集资金满足企业资金需求,从而实现企业价值和利润最大化。所以筹资决策主要包括依据:

(一)筹资与用资成本最低。企业筹集和使用资金都存在一定的资金成本。筹资成本是资金使用者向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支付的费用。用资成本是指支付的股利或借款利息。企业筹资应寻求筹资成本与用资成本之和最低的筹资方案。同时应考虑不同筹资方式的税负轻重程度也存在差异,所以资金成本的高低决定着企业的筹资方式。在实际中如果企业筹措资金时是由多种筹资方式组成的,应以各种筹资方式在整个筹资额中所占比重为权重,分析计算不同筹资比例结构下各种方案的综合平均资金成本,以确定哪种方案筹资成本最低,筹资方案最佳。

(二)规避或降低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指筹资活动带来的股东收益的可变性和偿债能力的不确定性。筹资方式不同,其偿债压力也随之变化。发行股票筹集的资金属于企业长期使用的资金,不存在还本付息压力。而发行债券筹集的资金到期必须还本付息,存在到期不能还本付息的风险。财务风险是企业能够加以控制的。财务风险的大小与各种具体资金来源的比重密切相关,调控财务风险就是要调节各种具体资金来源的比重。

综上所述,企业应充分利用有利的筹资条件,综合考虑筹资与用资成本、筹资风险因素,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从企业的资本来源和资本结构出发,在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筹资方式,以满足其健康发展的需要。

六、结论

本文旨在研究企业筹资方式中各种筹资方案的选择及最合适的筹资决策。单一的筹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大量的资金需求。我国企业的筹资方式应逐步多元化、合理化,应当选择综合资本成本最低的时点,这也是资本结构优化的最佳时期。

参考文献:

[1]曹树芬.朱特红.浅析企业筹资方式[J].市场论坛,2010(7).

[2]范晓明.如何选择适合企业实际的筹资方式[J].经济师,2010(5).

[3]张艳清.论企业集团的筹资方式选择[J].现代情,.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