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债筹资的优缺点范文
时间:2024-03-27 11:10: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负债筹资的优缺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论文关键词:银行借款筹资,债券筹资,筹资建议
一、企业为何青睐于银行借款
中国上市公司负债构成的部分分析
比率
短期借款占负债总额比率
长期借款占负债总额比率
应付债券占负债总额比率
2006年末
33.87%
17.07%
11.70%
2007年末
28.92%
16.55%
3.64%
2008年末
28.21%
17.71%
3.87%
2009年末
26.09%
19.48%
5.16%
2010年末
21.44%
19.08%
4.73%
五年平均
27.706%
篇2
一、财务管理基础知识实践教学
1.1财务管理概述。学生通过会计学原理的学习,对财务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财务管理是站在企业管理一个更高的角度来审视资金的运作。在能力目标方面学生能对财务活动与财务关系有比较清晰的理解,并对财务管理所面临的各种环境和财务管理的目标有清楚的认识。知识目标培养方面,财务管理的五个工作环节: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分析,学生应该熟练掌握。
1.2理解资金时间价值的含义。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对于一般人来讲,是一个比较新鲜的名词。在教学能力目标培养方面,学生能够对资金时间价值进行各种运算。知识目标培养方面,能够进行单利的计算、复利的计算、年金的计算和贴现率的计算。教学训练步骤是:①演示:单利的现值和终值计算;②演示:复利的现值和终值计算;③演示:各种年金的计算:普通年金、预付年金、递延年金、永续年金,重点是普通年金的计算;④演示:贴现率的计算。可展示的结果是居民买房的计算。
二、筹资管理实践教学
2.1财务预算。在能力目标培养方面,学生能够认识财务预算是企业财务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同时学生要能够掌握财务预算的基本理论知识。在知识目标培养方面,学生能够掌握固定预算和弹性预算、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定期预算和滚动预算的编制方法,熟练掌握现金预算和预算财务报表的基本编制程序。教学训练步骤是:①分析:各种财务预算的方法;②分析:现金预算和财务报表的编制。
2.2企业筹资方式分析。在学生能力目标方面,能对企业筹资的相关理论和各种筹资的方式有详细理解,并且对企业的筹资渠道有深刻认识。在知识目标培养方面,学生能够详细了解各种权益资金的筹集和负债资金的筹集。教学训练步骤是:①分析:各种权益资金的筹集;②分析:各种负债资金的筹集;③比较:各种权益资金和负债资金筹集的优缺点。可展示的结果是大企业筹资与学生自己创业筹资的不同。
2.3资本成本及资本结构。在能力目标方面,学生能够阐述资本成本的概念,熟悉资本结构的含义以及如何确定最佳资本结构。在知识目标方面,学生能够计算个别资本成本、加权资本成本,了解经营杠杠、财务杠杠和总杠杠的含义和计算与分析。教学训练步骤是:①分析:个别资本成本、加权资本成本的计算;②讨论:经营杠杠、财务杠杠和总杠杠对企业经营的影响;③讨论:资本结构对企业筹资成本的影响。可展示的结果是大企业的资本结构与学生自己创业的资本结构的不同。
三、投资管理实践教学
3.1项目投资管理。在能力目标方面,学生能了解投资的概念和种类,熟悉投资项目现金流量的基本内容,掌握投资回收期、平均报酬率的计算和运用。在知识目标方面,学生能够重点掌握净现值、现值指数、内含报酬率的计算和运用,了解投资决策指标的基本运用。教学训练步骤是:①认识:投资的含义和种类;②分析:现金流量分析;③计算: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的计算。可展示的结果是学生创业的投资可行性分析。
3.2营运资金管理。在能力目标方面,学生能了解营运资金的含义,认识流动资产的类型以及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重要地位,懂得各种营营运资金的基本内容。在知识目标方面,掌握各种营运资金的作用、成本与风险,重点掌握企业信用政策的制定。教学训练步骤是:①现金管理;②应收账款管理;③存货管理。选取一家上市公司进行分析,可展示的结果是能对某一上市公司进行经营决策的基本分析。
3.3证券投资管理。在能力目标方面,学生能认识股票、债券、基金的概念和种类,了解证劵投资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在知识目标方面,学生能够掌握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及基金投资的价格确定和收益计算,教学训练步骤是:①认识:股票、债券、基金;②计算:股票、债券、基金投资的收益计算;③分析:股票、债券、基金投资收益评价。可展示的结果是不同的证券产品适合不同企业的投资。
四、收入与利润分配管理实践教学
4.1收入管理。在能力目标方面,学生能够认识主营业务收入对于企业经营的重要性。在知识目标方面,学生能够掌握销售预测分析和销售定价管理的基本内容。教学训练步骤是:①全班同学分组进行讨论:主营业务收入的重要性;②各小组讨论各种销售预测方法;③各小组讨论销售定价管理的影响因素及定价方法和策略。可展示的结果是学生今后自己创业应注意的问题。
4.2利润分配管理。在能力目标方面,学生能够掌握几种比较常见的利润分配政策以及利润分配原则,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的基本内容。在知识目标方面,学生应了解我国企业利润分配的一般步骤以及影响利润分配的一些因素,了解股利分配支付的程序。教学训练步骤是:①利润分配的基本原则和内容②利润分配的股利理论和股利政策;③股利形式和股利分配程序。可展示的结果是各种股利分配的优缺点。
五、财务分析与评价实践教学
5.1企业财务分析。在能力目标方面,学生能够掌握财务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内容以及分析意义;熟悉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对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的计算应该熟练掌握,而且对财务分析的局限性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对上市公司的特殊财务指标的分析的计算应熟练掌握;理解杜邦分析法和沃尔评分法的含义和计算。教学训练步骤是:①财务分析的含义和内容;②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③讨论对比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的优缺点;④每股收益、每股股利、市盈率、每股净资产的计算;⑤杜邦分析法和沃尔评分法的计算。选取一家上市公司进行分析,可展示的结果是能对某一上市公司进行财务的基本分析。
篇3
第一章 财务管理总论
第一节 财务管理的内容
第二节 财务管理的环境
第三节 财务管理的目标
第四节 财务管理的环节
第二章 资金时间价值与风险分析
第一节 资金时间价值
第二节 风险分析
第三章 企业筹资方式
第一节 企业筹资概述
第二节 权益资金的筹集
第三节 负债资金的筹集
第四章 资金成本和资金结构
第一节 资金成本
第二节 杠杆原理
第三节 资金结构
第五章 投资概述
第一节 投资的含义与种类
第二节 投资风险与投资收益
第三节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第六章 项目投资
第一节 项目投资概述
第二节 现金流量及其计算
第三节 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及其计算
第四节 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的运用
第七章 证券投资
第一节 证券投资概述
第二节 债券投资
第三节 股票投资
第四节 基金投资
第八章 营运资金
第一节 营运资金的含义与特点
第二节 现金
第三节 应收账款
第四节 存货
第九章 利润分配
第一节 利润分配概述
第二节 股利政策
第三节 利润分配程序与方案
第四节 股票分割与股票回购
第十章 财务预算
第一节 财务预算的含义与体系
第二节 预算的编制方法
第三节 财务预算的编制
第十一章 财务控制
第一节 财务控制的含义与体系
第二节 财务控制的要素与方式
第三节 责任中心
第四节 责任预算、责任报告与业绩考核
第五节 责任结算与核算
第十二章 财务分析
第一节 财务分析的意义与内容
第二节 财务分析的方法
第三节 财务指标分析
第四节 财务综合分析
第一章 财务管理总论
[基本要求]
(一)掌握财务、财务管理的概念;
(二)掌握财务活动、财务关系的含义与类型;
(三)掌握财务管理的金融环境;
(四)掌握财务管理的目标;
(五)熟悉财务管理的经济环境、法律环境;
(六)了解财务管理的环节。
[考试内容]
第一节 财务管理的内容
一、财务管理的概念
企业财务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利益关系。
财务管理是利用价值形式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进行的管理,是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
二、财务活动
财务活动是指资金的筹集、投放、使用、收回及分配等一系列行为。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筹资活动,是指企业为了满足投资和用资的需要,筹措和集中所需资金的过程。
(二)投资活动,企业投资可以分为两类:广义的投资和狭义的投资。
前者包括企业内部使用资金的过程和对外投放资金的过程,后者仅指对外投资。
(三)资金营运活动,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资金收付活动。
(四)分配活动,广义的分配是指企业对各种收入进行分割和分派的过程;
狭义的分配仅指对净利润的分配。
三、财务关系
企业财务关系就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过程中与有关各方所发生的经济利益关系,包括:
(1)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主要是指企业的投资者向企业投入资金,企业向投资者支付报酬所形成的经济关系;
(2)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财务关系,主要是指企业向债权人借入资金,并按借款合同的规定按时支付利息和归还本金所形成的经济关系;
(3)企业与受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主要是指企业以购买股票或直接投资的形式向其他企业投资所形成的经济关系;
(4)企业与债务人之间的财务关系,主要是指企业将其资金以购买债券、提供借款或商业信用等形式出借给其他单位所形成的经济关系;
(5)企业与政府之间的财务关系,主要是指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强制和无偿参与企业利润分配所形成的经济关系;
(6)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主要是指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在生产经营各环节中相互提品或劳务所形成的经济关系;
(7)企业与职工之间的财务关系,主要是指企业向职工支付劳动报酬过程中所形成的经济关系。
第二节 财务管理的环境
一、财务管理环境的概念
财务管理环境是指对企业财务活动和财务管理产生影响作用的各种内部和外部条件,主要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和金融环境。
二、经济环境
财务管理的经济环境主要包括经济周期、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政策等。
三、法律环境
财务管理的法律环境主要包括企业组织形式方面的法规和税收法规。
企业组织形式主要包括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制企业三种形式。
税法是由国家机关制定的调整税收征纳关系及其管理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我国税法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征税人、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税目、税率、纳税环节、计税依据、纳税期限、纳税地点、减税免税、法律责任等。
我国现行税法规定的主要税种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资源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等。
四、金融环境
财务管理的金融环境主要包括金融机构、金融工具、金融市场和利率四个方面。
(一)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其他金融机构。银行业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各种商业银行以及政策性银行。其他金融机构包括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等。
(二)金融工具
金融工具是指在信用活动中产生的、能够证明债权债务关系并据以进行货币资金交易的合法凭证,它对于债权债务双方所应承担的义务与享有的权利均具有法律效力。金融工具一般具有期限性、流动性、风险性和收益性四个基本特征。
金融工具按其期限不同可分为货币市场工具和资本市场工具,前者主要有商业票据、国库券(国债)、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回购协议;后者主要是股票和债券等。
(三)金融市场
1.金融市场的含义与要素
金融市场是办理各种票据、有价证券、外汇和金融衍生品买卖,以及同业之间进行货币借贷的场所。
金融市场的要素主要有:市场主体、金融工具、交易价格和组织形式。
2.金融市场的分类
(1)按期限分为短期金融市场和长期金融市场,即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2)按证券交易的方式和次数分为初级市场和次级市场,即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或称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
(3)按金融工具的属性分为基础性金融市场和金融衍生品市场。
(四)利率
1.利率的类型
利率也称利息率,是利息占本金的百分比。从资金的借贷关系看,利率是一定时期运用资金资源的交易价格。
利率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分为不同的种类:
(1)按利率之间的变动关系,分为基准利率和套算利率;
(2)按利率与市场资金供求情况的关系,分为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
(3)按利率形成机制不同,分为市场利率和法定利率。
2.利率的一般计算公式
利率通常由纯利率、通货膨胀补偿率和风险收益率三部分构成。利率的一般计算公式可表示如下:
利率=纯利率+通货膨胀补偿率+风险收益率
纯利率是指没有风险和通货膨胀情况下的均衡点利率;通货膨胀补偿率是指由于持续的通货膨胀会不断降低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为补偿其购买力损失而要求提高的利率;风险收益率包括违约风险收益率、流动性风险收益率和期限风险收益率。其中,违约风险收益率是指为了弥补因债务人无法按时还本付息而带来的风险,由债权人要求提高的利率;流动性风险收益率是指为了弥补因债务人流动不好而带来的风险,由债权人要求提高的利率;期限风险收益率是指为了弥补因偿债期长而带来的风险,由债权人要求提高的利率。
第三节 财务管理的目标
一、财务管理目标的含义
财务管理目标是在特定的理财环境中,通过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要达到的目的。有关财务管理目标的代表性观点主要有三种:
(一)利润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目标是假定企业财务管理行为将朝着有利于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方向发展。这个目标的主要缺点有:
(1)没有考虑资金时间价值;
(2)没有反映创造的利润与投入资本之间的关系;
(3)没有考虑风险因素;
(4)可能导致短期行为。
(二)资本利润率最大化或每股利润最大化
资本利润率是净利润与资本额的比率。每股利润是净利润与普通股股数的比值。这一目标的优点是便于不同资本规模的企业或同一企业的不同期间之间的比较。其缺点是没有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和风险因素,也不能避免企业的短期行为。
(三)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价值是指企业的市场价值,它反映了企业潜在或预期获利能力。这一目标的优点主要表现在:
(1)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和投资的风险价值;
(2)反映了对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要求;
(3)有利于克服管理上的片面性和短期行为;
(4)有利于社会资源合理配置,有利于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较为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
二、财务管理目标的协调
(一)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矛盾与协调
经营者和所有者的主要矛盾在于,经营者希望在提高企业价值和股东财富的同时,能更多地增加享受成本;而所有者或股东则希望经营者以较小的享受成本带来更高的企业价值或股东财富。
为了协调这一矛盾,通常可以采用解聘、接收、激励等措施。
解聘是一种通过所有者约束经营者的办法。所有者对经营者予以监督,如果经营者未能使企业价值达最大,就解聘经营者。为此,经营者会因为害怕被解聘而努力实现财务管理目标。
接收是一种通过市场约束经营者的办法。如果经营者经营决策失误、经营不力,未能采取一切有效措施使企业价值提高,该公司就可能被其他公司强行接收或吞并,相应经营者也会被解聘。为此,经营者为了避免这种接收,必须采取一切措施提高股票市价。
激励是指将经营者的报酬与其绩效挂钩,以使经营者自觉采取能满足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措施。激励有两种基本方式:
(1)“股票选择权“方式。它是允许经营者以固定的价格购买一定数量的公司股票,当股票的价格越高于固定价格时,经营者所得的报酬就越多。经营者为了获取更大的股票涨价益处,就必然主动采取能够提高股价的行动;
(2)“绩效股“形式。它是公司运用每股利润、资产收益率等指标来评价经营者的业绩,视其业绩大小经营者数量不等的股票作为报酬。如果公司的经营业绩未能达到规定目标时,经营者将部分丧失原先持有“绩效股“。这种方式使经营者不仅为了多得“绩效股“而不断采取措施提高公司的经营业绩,而且为了使每股市价最大化,也采取各种措施使股票市价稳定上升。
(二)所有者与债权人的矛盾与协调
所有者与债权人的矛盾主要表现在:
(1)所有者可能未经债权人同意,要求经营者投资于比债权人约定的风险高的项目,这会增大偿债的风险。
(2)所有者或股东未征得现有债权人同意,而要求经营者发行新债券或举借新债,致使旧债券或老债的价值降低。
为协调所有者与债权人的上述矛盾,通常可采用的方式有:限制性借债、收回借款或停止借款等。
限制性借债是指在借款合同中加入某些限制性条款,如规定借款的用途、借款的担保条款和借款的信用条件等。
收回借款或停止借款是指当债权人发现公司有侵蚀其债权价值的意图时,采取收回债仅和不给予公司增加放款,从而保护自身的权益。
第四节 财务管理的环节
财务管理的环节包括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
一、财务预测
财务预测是根据财务活动的历史资料,考虑现实的要求和条件,对企业未来的财务活动和成果作出科学的预计和测算。
二、财务决策
财务决策是指财务人员按照财务管理目标的总体要求,利用专门方法对各种备选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并从中选出最佳方案的过程。
三、财务预算
财务预算是指运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和数量方法,对未来财务活动的内容及指标所进行的具体规划。
四、财务控制
财务控制是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利用有关信息和特定手段,对企业财务活动所施加的影响或进行的调节。
五、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是根据核算资料,运用有关指标和方法,对企业财务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的一项工作。
第二章 资金时间价值与风险分析
[基本要求]
(一)掌握终值与现值的含义与计算方法;
(二)掌握年金终值与年金现值的含义与计算方法;
(三)掌握折现率、期间和利率的推算方法;
(四)掌握风险的类别和衡量方法;掌握期望值、方差、标准离差和标准离差率的计算;
(五)掌握风险收益的含义与计算;
(六)熟悉风险对策;
(七)了解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
(八)了解风险的概念与构成要素。
[考试内容]
第一节 资金时间价值
一、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
资金时间价值是指一定量资金在不同时点上的价值量差额。通常情况下,它相当于没有风险和没有通货膨胀条件下的社会平均资金利润率,这是利润平均化规律作用的结果。
二、终值与现值
终值又称将来值,是现在一定量现金在未来某一时点上的价值,俗称本利和,通常记作F。
现值又称本金,是指未来某一时点上的一定量现金折合到现在的价值,通常记作P。
单利计息方式下,利息的计算公式为:I=P·i·n
单利计息方式下,终值的计算公式为:F=P·(1+i·n)
单利现值与单利终值互为逆运算,其计算公式为:
P=F/(1+i·n)
复利终值的计算公式为:F=P·(1+i)n
式中(1+i)n简称“复利终值系数“,记作(F/P,i,n)。
复利现值与复利终值互为逆运算,其计算公式为:P=F·(1+i)-n
式中(1+i)-n简称“复利现值系数“,记作(P/F,i,n)。
三、年金的终值与现值
年金是指一定时期内每次等额收付的系列款项,通常记作A。
年金按其每次收付款项发生的时点不同,可以分为普通年金、即付年金、递延年金、永续年金等类型。
(一)普通年金
普通年金是指从第一期起,在一定时期内每期期末等额收付的系列款项,又称为后付年金。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分式称作“年金终值系数“,记作(F/A,i,n)。
偿债基金是指为了在约定的未来一定时点清偿某笔债务或积聚一定数额的资金而必须分次等额提取的存款准备金。
偿债基金与年金终值互为逆运算,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分式称作“偿债基金系数“,记作(A/F,i,n),等于年金终值系数的倒数。
普通年金现值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分式称作“年金现值系数“,记作(P/A,i,n)。
年资本回收额是指在约定年限内等额回收初始投入资本或清偿所欠债务的金额。
年资本回收额与年金现值互为逆运算,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分式称作“资本回收系数“,记作(A/P,i,n),等于年金现值系数的倒数。
(二)即付年金
即付年金是指从第一期起,在一定时期内每期期初等额收付的系列款项,又称先付年金。即付年金与普通年金的区别仅在于付款时间的不同。
即付年金终值的计算公式为:F=A·[(F/A,i,n+1)-1]
即付年金现值的计算公式为:P=A·[(P/A,i,n-1)+1]
(三)递延年金
递延年金是指第一次收付款发生时间与第一期无关,而是隔若干期(m)后才开始发生的系列等额收付款项。它是普通年金的特殊形式。其计算公式主要有:
P=A·(P/A,i,n)·(P/F,i,m)
P=A·[(P/A,i,m+n)-(P/A,i,m)]
P=A·(F/A,i,n)·(P/F,i,n+m)
(四)永续年金
永续年金是指无限期等额收付的特种年金。它是普通年金的特殊形式,即期限趋于无穷的普通年金。其计算公式为:P=A/i
四、折现率、期间和利率的推算
(一)折现率的推算
对于一次性收付款项,根据其复利终值或现值的计算公式可得出折现率的计算公式为:
永续年金的折现率可以通过其现值计算公式求得:i=A/P
若所求的折现率为i,对应的年金现值系数为α;i1、i2分别为与i相邻的两个折现率,且i1
,则
普通年金折现率的推算公式为:
即付年金折现率的推算可以参照普通年金折现率的推算方法。
(二)期间的推算
若所求的折现期间为n,对应的年金现值系数为、n1、n2分别为相邻的两个折现期间,且n1
(三)利率的换算
当每年复利次数超过一次时,这时的年利率叫作名义利率,而每年只复利一次的利率才是实际利率。
将名义利率调整为实际利率的换算公式为:
i=(1+r/m)m-1
式中:i为实际利率;r为名义利率;m为每年复利次数。
第二节 风险分析
一、风险的概念与类别
(一)风险的概念与构成要素
风险是对企业目标产生负面影响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风险由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风险损失三个要素所构成。
(二)风险的类别
1.按照风险损害的对象,可分为人身风险、财产风险、责任风险和信用风险;
2.按照风险导致的后果,可分为纯粹风险和投机风险;
3.按照风险发生的原因,可分为自然风险、经济风险和社会风险;
4.按照风险能否被分散,可分为可分散风险和不可分散风险;
5.按照风险的起源与影响,可分为基本风险与特定风险(或系统风险与非系统风险);企业特定风险又可分为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二、风险衡量
(一)概率
概率是用百分数或小数来表示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及出现结果可能性大小的数值。将随机事件各种可能的结果按一定的规则进行排列,同时列出各种结果出现的相应概率,这一完整的描述称为概率分布。概率分布可分为离散型分布与连续型分布两种类型。
(二)期望值
期望值是一个概率分布中的所有可能结果,以各自相对应的概率为权数计算的加权平均值。其计算公式为:
(三)离散程度
离散程度是用以衡量风险大小的指标。表示随机变量离散程度的指标主要有方差、标准离差和标准离差率等。
1.方差
方差是用来表示随机变量与期望值之间的离散程度的一个数值,其计算公式为:
2.标准离差
标准离差是反映概率分布中各种可能结果对期望值的偏离程度的一个数值。其计算公式为:
标准离差是以绝对数来衡量待决策方案的风险,在期望值相同的情况下,标准离差越大,风险越大;相反,标准离差越小,风险越小。标准离差的局限性在于它是一个绝对数,只适用于相同期望值决策方案风险程度的比较。
3.标准差率
标准离差率是标准离差与期望值之比。其计算公式为:
标准离差率是以相对数来衡量待决策方案的风险,一般情况下,标准离差率越大,风险越大;相反,标准离差率越小,风险越小。标准离差率指标的适用范围较广,尤其适用于期望值不同的决策方案风险程度的比较。
三、风险收益率
风险收益率是指投资者因冒风险进行投资而要求的、超过资金时间价值的那部分额外的收益率。风险收益率、风险价值系数和标准离差率之间的关系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RR=b·V
式中:RR为风险收益率;b为风险价值系数;V为标准离差率。
在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的情况下,投资的总收益率(R)为:
R=RF+RR=RF+b·V
上式中,R为投资收益率;RF为无风险收益率。其中无风险收益率RF可用加上通货膨胀溢价的时间价值来确定。在财务管理实务中,一般把短期政府债券(如短期国库券)的收益率作为无风险收益率。
四、风险对策
(一)规避风险
当风险所造成的损失不能由该项目可能获得收益予以抵消时,应当放弃该项目,以规避风险。例如,拒绝与不守信用的厂商业务往来;放弃可能明显导致亏损的投资项目。
(二)减少风险
减少风险主要有两方面意思:一是控制风险因素,减少风险的发生;二是控制风险发生的频率和降低风险损害程度。减少风险的常用方法有:进行准确的预测;对决策进行多方案优选和相机替代;及时与政府部门沟通获取政策信息;在发展新产品前,充分进行市场调研;采用多领域、多地域、多项目、多品种的投资以分散风险。
(三)转移风险
对可能给企业带来灾难性损失的项目,企业应以一定代价,采取某种方式转移风险。如向保险公司投保;采取合资、联营、联合开发等措施实现风险共担;通过技术转让、租赁经营和业务外包等实现风险转移。
(四)接受风险
接受风险包括风险自担和风险自保两种。风险自担是指风险损失发生时,直接将损失摊入成本或费用,或冲减利润;风险自保是指企业预留一笔风险金或随着生产经营的进行,有计划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等。
第三章 企业筹资方式
[基本要求]
(一)掌握筹资的分类;掌握筹资的渠道与方式;
(二)掌握企业资金需要量预测的销售额比率法、直线回归法和高低点法;
(三)掌握吸收直接投资的含义和优缺点;
(四)掌握普通股的含义、特征与分类、普通股的价值与价格,普通股的权利,普通股筹资的优缺点;
(五)掌握优先股的性质、动机与分类、优先股的权利和优缺点;
(六)掌握认股权证的含义、特征、种类、要素、价值与作用;
(七)掌握银行借款的种类、与借款有关的信用条件、借款利息的支付方式和银行借款筹资的优缺点;
(八)掌握债券的含义与特征、债券的基本要素、债券的种类、债券的发行与偿还、债券筹资的优缺点;掌握可转换债券的性质、基本要素和优缺点;
(九)掌握融资租赁的含义、融资租赁与经营租赁的区别、融资租赁的形式与程序、融资租赁租金的计算;
(十)掌握商业信用的形式、商业信用条件、现金折扣成本的计算、利用商业信用筹资的优缺点;
(十一)掌握杠杆收购的含义、利用杠杆收购筹资的特点;
(十二)熟悉筹资的含义与动机;
(十三)熟悉吸收直接投资的种类与出资方式;
(十四)熟悉银行借款的程序;
(十五)熟悉普通股的发行与上市要求;
(十六)了解筹资的基本原则;
(十七)了解企业资金需要量预测的定性预测法。
[考试内容]
第一节
企业筹资概述
一、企业筹资的含义与动机
企业筹资是指企业根据生产经营等活动对资金的需要,通过一定的渠道,采取适当的方式,获取所需资金的一种行为。
企业筹资的动机可分为四类:设立筹资、扩张筹资、偿债筹资和混合筹资。
二、筹资的分类
1.按照资金的来源渠道不同,分为权益筹资和负债筹资。
2.按照是否通过金融机构,分为直接筹资和间接筹资。
3.按照资金的取得方式不同,分为内源筹资和外源筹资。
4.按照筹资的结果是否在资产负债表上得以反映,分为表内筹资和表外筹资。
5.按照所筹资金使用期限的长短,分为短期资金筹集与长期资金筹集。
三、筹资渠道与筹资方式
筹资渠道是指客观存在的筹措资金的来源方向与通道。我国企业目前的筹资渠道主要包括:
(1)银行信贷资金;
(2)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
(3)其他企业资金;
(4)居民个人资金;
(5)国家财政资金;
(6)企业自留资金。
筹资方式是指可供企业在筹措资金时选用的具体筹资形式,主要包括: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向银行借款、利用商业信用、发行公司债券、融资租赁、利用留存收益和杠杆收购等。
四、筹资原则
企业筹资必须遵循“规模适当、筹措及时、来源合理和方式经济“等基本原则。
五、企业资金需要量预测
企业资金需要量的预测可以采用定性预测法、比率预测法和资金习性预测法。
(一)定性预测法
定性预测法是指利用直观的资料,依靠个人的经验和主观分析、判断能力,对未来资金需要量作出预测。
(二)比率预测法
比率预测法是依据有关财务比率与资金需要量之间的关系预测资金需要量的方法。常用的比率预测法是销售额比率法,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A为随销售变化的资产(变动资产);B为随销售变化的负债(变动负债);S1为基期销售额;S2为预测期销售额;ΔS为销售的变动额;P为销售净利率;E为收益留存比率;为单位销售额所需的资产数量,即变动资产占基期销售额的百分比;为单位销售额所产生的自然负债数量,即变动负债占基期销售额的百分比。
(三)资金习性预测法
资金习性预测法是根据资金习性预测未来资金需要量的一种方法。所谓资金习性,是指资金变动与产销量变动之间的依存关系。按照资金习性可将资金分为不变资金、变动资金和半变动资金。
资金习性预测法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根据资金占用总额同产销量的关系来预测资金需要量;另一种是采用先分项后汇总的方式预测资金需要量。
设产销量为自变量x,资金占用量为因变量y,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y=a+bx
式中:a为不变资金,b为单位产销量所需变动资金,其数值可采用高低点法或回归直线法求得。
高低点法的计算公式为:
a=最高收入期资金占用量-b×最高销售收入
或:a
=最低收入期资金占用量-b×最低销售收入
回归直线法的计算公式为:
或:
式中,yi为第i期的资金占用量;xi为第i期的产销量。
第二节 权益资金的筹集
一、吸收直接投资
(一)吸收直接投资的含义与种类
吸收直接投资是指企业按照“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享利润“的原则直接吸收国家、法人、个人投入资金的一种筹资方式。
吸收直接投资的种类包括:吸收国家投资、吸收法人投资和吸收个人投资。
(二)吸收直接投资中的出资方式
吸收直接投资中的出资方式主要包括:以现金出资、以实物出资、以工业产权出资和以土地使用权出资等。
(三)吸收直接投资的优缺点
优点:有利于增强企业信誉;有利于尽快形成生产能力;有利于降低财务风险。
缺点:资金成本较高;容易分散企业控制权。
二、发行普通股
(一)股票的含义、特征与分类
1.股票的含义与特征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用以证明投资者的股东身份和权益并据以获得股利的一种可转让的书面凭证。股票作为一种筹资工具,具有法定性、收益性、风险性、参与性、无限期性、可转让性和价格波动性等特点。
2.股票的分类
按股东权利和义务的不同,可将股票分为普通股票和优先股票;按股票票面是否记名,可将股票分为记名股票和无记名股票;按股票票面有无金额,可将股票分为有面值股票和无面值股票;按股票发行时间的先后,可将股票分为始发股和新发股;按发行对象和上市地区,可将股票分为A股、B股、H股和N股等。
(二)股票价值、股票价格与股价指数
1.股票价值
股票的价值有票面价值、账面价值、清算价值和市场价值。
2.股票价格
股票价格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股票价格就是股票交易价格。广义的股票价格则包括股票的发行价格和交易价格两种形式。股票交易价格具有事先的不确定性和市场性特点。
3.股价指数
股价指数是指金融机构通过对股票市场上一些有代表性的公司发行的股票价格进行平均计算和动态对比后得出的数值。他是用以表示多种股票平均价格水平及其变动并衡量股市行情的指标。股价指数的计算方法有简单算术平均法、综合平均法、几何平均法和加权综合法等。
(三)普通股股东的权利
普通股股东的权利包括:
(1)公司管理权,包括投票权、查账权和阻止越权经营的权利;
(2)分享盈余权;
(3)出让股份权;
(4)优先认股权;
(5)剩余财产要求权。
(四)股票发行
1.股票发行条件
股票发行分为新设发行、改组发行和增资发行等形式。股份公司发行股票必须符合《证券法》和《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等规定的发行条件。
2.股票发行程序
股票发行的基本程序如下:作出新股发行决议;做好新股发行准备;提出发行股票申请;提交有关机构审核;签署股票承销协议;公布招股说明书;按规定程序招股;认股人缴纳股款;向认股人交割股票等。
3.股票发行价格
股票的发行价格有等价、时价和中间价。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发行股票不准折价发行。发行价格的确定方法主要有市盈率法、净资产倍率法、竞价确定法和现金流量折现法等。
(五)股票上市
股票上市指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的股票经批准在证券交易所进行挂牌交易。
公司股票上市的好处主要有:
(1)有助于改善财务状况;
(2)便于利用股票收购其他公司;
(3)利用股票市场客观评价企业;
(4)利用股票可激励职员;
(5)提高公司知名度,吸引更多顾客。
公司股票上市的不利影响主要有:
(1)使公司失去隐私权;
(2)限制经理人员操作的自由度;
(3)公开上市需要很高的费用。
(六)普通股筹资的优缺点
优点:
(1)没有固定利息负担;
(2)没有固定到期日,也不用偿还;
(3)筹资风险小;
(4)能提高公司的信誉;
(5)筹资限制少。
缺点:
(1)资金成本较高;
(2)容易分散控制权。
三、发行优先股
(一)优先股的性质
优先股是一种特别股票,它虽然属于自有资金但却兼有债券的某些性质。
(二)发行优先股的动机
企业发行优先股的动机包括:防止股权分散化;调剂现金余缺;改善资本结构;维持举债能力。
(三)优先股的种类
按不同标准,可对优先股作不同分类。
1.按股利能否累积,可分为累积优先股和非累积优先股
累积优先股是指在任何营业年度内未支付的股利可累积起来,由以后营业年度的盈利-
起支付的优先股股票。一般而言,一个公司只有把所欠的优先股股利全部支付以后,才能支付普通股股利。
非累积优先股是仅按当年利润分取股利。如果本年度的盈利不足以支付全部优先股股利,对所积欠的部分,公司不予累积计算,优先股股东也不能要求公司在以后年度中予以补发。
2.按是否可转换为普通股股票,可分位可转换优先股与不可转换优先股
可转换优先股是股东可在一定时期内按一定比例把优先股转换成普通股的股票。转换的比例是事先确
定的,其数值大小取决于优先股与普通股的现行价格。
不可转换优先股是指不能转换成普通股的股票。不可转换优先股只能获得固定股利报酬,而不能获得
转换收益。
3.按能否参与剩余利润分配,可分为参与优先股和非参与优先股
参与优先股是指不仅能取得固定股利,还有权与普通股一同参与利润分配的股票。根据参与利润分配
的方式不同,又可分为全部参与分配的优先股和部分参与分配的优先股。前者表现为优先股股东有权与普通股股东共同等额分享本期剩余利润,后者则表现为优先股股东有权按规定额度与普通股股东共同参与利润分配,超过规定额度部分的利润,归普通股股东所有。
非参与优先股是指不能参与剩余利润分配,只能取得固定股利的优先股。
4.按是否有赎回优先股票的权利,可分为可赎回优先股和不可赎回优先股
可赎回优先股又称为可收回优先股,是指股份公司可以按一定价格收回的优先股票。在发行这种股票时,一般都附有收回条款,并规定了赎回该股票的价格。此价格一般略高于股票的面值。至于是否收回,在什么时候收回,则由发行股票的公司来决定。
不可赎回优先股是指不能收回的优先股股票。因为优先股都有固定股利,所以,不可赎回优先股一经发行,便会成为一项永久性的财务负担。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优先股均是可赎回优先股。
(四)优先股的权利
优先股股东的权利包括:优先分配股利权;优先分配剩余财产权;部分管理权。
(五)优先股筹资的优缺点
优点:没有固定到日期,不用偿还本金;股利支付既固定,又有一定弹性;有利于提高公司信誉。
缺点:筹资成本高;筹资限制多;财务负担重。
四、发行认股权证
(一)认股权证的含义与特点
认股权证是由股份公司发行的,能够按特定的价格,在特定的时间内购买一定数量该公司股票的选择权凭证。
认股权证的特点:
(1)认股权证作为一种特殊的筹资手段,对于公司发行新债券或优先股股票具有促销作用。
(2)持有人在认股之前,既不拥有债权也不拥有股权,只拥有股票认购权。
(3)用认股权证购买普通股票,其价格一般低于市价。
(二)认股权证的种类
1.按允许购买的期限长短,分为长期认股权证与短期认股权证。
2.按认股权证的发行方式不同,分为单独发行认股权证与附带发行认股权证。
(三)认股权证的基本要素
认股权证的基本要素包括:
(1)认购数量;
(2)认购价格;
(3)认购期限;
(4)赎回条款。
(四)认股权证的价值
认股权证的价值有理论价值与实际价值之分。其理论价值可用下式计算:
认股权证理论价值=(普通股市场价格-普通股认购价格)×认股权证换股比率
影响认股权证理论价值的主要因素有:
(1)换股比率;
(2)普通股市价;
(3)执行价格;
(4)剩余有效期间。
认股权证的实际价值是认股权证在证券市场上的市场价格或售价。认股权证的实际价值大于理论价值的部分称为超理论价值的溢价。
(五)认股权证的作用
1.为公司筹集额外现金。
2.促进其他筹资方式的运用。
第三节 负债资金的筹集
负债资金的筹集主要包括向银行借款、发行公司债券、融资租赁、利用商业信用和杠杆收购等。
一、向银行借款
(一)银行借款的分类
按不同标准可将银行借款分为短期、中期、长期借款;信用借款、担保借款和票据贴现;政策性银行借款和商业银行借款。
(二)银行借款筹资的程序
银行借款筹资的一般程序是:企业提出借款申请,填写《借款申请书》;银行审查借款申请;双方签订借款合同;企业取得贷款;企业还本付息。
(三)与银行借款有关的信用条件
银行发放贷款时,往往涉及以下信用条款:
1.信贷额度
信贷额度亦即贷款限额,是借款人与银行在协议中规定的允许借款人借款的最高限额。如借款人超过规定限额继续向银行借款,银行则停止办理。此外,如果企业信誉恶化,即使银行曾经同意按信贷额提供贷款,企业也可能因银行终止放贷而得不到借款。
2.周转信贷协定
周转信贷协定是银行从法律上承诺向企业提供不超过某一最高限额的贷款协定。在协定的有效期内,只要企业借款总额未超过最高限额,银行必须满足企业任何时候提出的借款要求。企业享用周转协定,通常要对贷款限额的未使用部分付给银行一笔承诺费。
3.补偿性余额
补偿性余额是银行要求借款人在银行中保持按贷款限额或实际借用额的一定百分比(通常为10%~20%)计算的最低存款余额。补偿性余额有助于银行降低贷款风险,补偿其可能遭受的损失;但对借款企业来说,补偿性余额则提高了借款的实际利率,加重了企业的利息负担。补偿性余额贷款实际利率的计算公式为:
4.借款抵押
银行向财务风险较大、信誉不好的企业发放贷款,往往需要有抵押品担保,以减少自己蒙受损失的风险。借款的抵押品通常是借款企业的应收账款、存货、股票、债券以及房屋等。银行接受抵押品后,将根据抵押品的账面价值决定贷款金额,一般为抵押品账面价值的30%至50%。这一比率的高低取决于抵押品的变现能力和银行的风险偏好。抵押借款的资金成本通常高于非抵押借款,这是因为银行主要向信誉好的客户提供非抵押贷款,而将抵押贷款视为一种风险贷款,因而收取较高的利息;此外,银行管理抵押贷款比管理非抵押贷款更为困难,为此往往另外收取手续费。企业取得抵押借款还会限制其抵押财产的使用和将来的借款能力。
5.偿还条件
无论何种借款,一般都会规定还款的期限。根据我国金融制度的规定,贷款到期后仍无能力偿还的,视为逾期贷款,银行要照章加收逾期罚息。贷款的偿还有到期一次偿还和在贷款期内定期等额偿还两种方式。一般来说,企业不希望采用后种方式,因为这会提高贷款的实际利率;而银行则不希望采用前种方式,因为这会加重企业还款时的财务负担,增加企业的拒付风险,同时会降低实际贷款利率。
6.以实际交易为贷款条件
当企业发生经营性临时资金需求,向银行申请贷款以求解决时,银行则以企业将要进行的实际交易为贷款基础,单独立项,单独审批,最后做出决定并确定贷款的相应条件和信用保证。如某承包商因完成某项承包任务缺少资金而向银行借款,当他收到委托承包者付款时,立即归还此笔借款。对这种一次性借款,银行要对借款人的信用状况、经营情况进行个别评价,然后才能确定贷款的利息率、期限和数量。
(四)银行借款利息的支付方式
1.利随本清法
利随本清法又称收款法,是在借款到期时向银行支付利息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借款的名义利率等于其实际利率。
2.贴现法
贴现法是银行向企业发放贷款时,先从本金中扣除利息部分,而到期时借款企业再偿还全部本金的一种计息方法。贴现法的实际贷款利率公式为:
(五)银行借款筹资的优缺点
优点:筹资速度快;筹资成本低;借款弹性好。
缺点:财务风险较大;限制条件较多;筹资数额有限。
二、发行公司债券
(一)债券的含义与特征
债券是债务人依照法定程序发行,承诺按约定的利率和日期支付利息,并在特定日期偿还本金的书面债务凭证。
公司债券与股票的区别有:
(1)债券是债务凭证,股票是所有权凭证;
(2)债券是固定收益证券,股票多为变动收益证券;
(3)债券风险较小,股票风险较大;
(4)债券到期必须还本付息,股票一般不退还股本;
(5)债券在剩余财产分配中优先于股票。
(二)债券的基本要素
债券的基本要素包括面值、票面利率、债券期限和发行价格等。
(三)债券的的种类
债券可按以下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1.按有无抵押担保分类
按有无抵押担保,可将债券分为信用债券、抵押债券和担保债券。
(1)信用债券。信用债券包括无担保债券和附属信用债券。无担保债券是仅凭债券发行者的信用发行的、没有抵押品作抵押或担保人作担保的债券;附属信用债券是对债券发行者的普通资产和收益拥有次级要求权的信用债券。企业发行信用债券往往有许多限制条件,这些限制条件中最重要的称为反抵押条款,即禁止企业将其财产抵押给其他债权人。由于这种债券没有具体财产做抵押,因此,只有历史悠久,信誉良好的公司才能发行这种债券。
(2)抵押债券。抵押债券是指以一定抵押品作抵押而发行的债券。当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偿还债券时,债权人可将抵押品拍卖以获取资金。抵押债券按抵押物品的不同,又可分为不动产抵押债券、设备抵押债券和证券抵押债券。
(3)担保债券。担保债券是指由一定保证人作担保而发行的债券。当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偿还债券时,债权人可要求保证人偿还。保证人应是符合《担保法》的企业法人,且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①净资产不能抵于被保证人拟发行债券的本息;
②近三年连续盈利,且有良好的业绩前景;
③不涉及改组、解散等事宜或重大诉讼案件;④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其他条件。
2.按债券是否记名分类
根据债券的票面上是否记名,可以将债券分成记名债券和无记名债券。
(1)记名债券,是指在券面上注明债权人姓名或名称,同时在发行公司的债权人名册上进行登记的债券。转让记名债券时,除要交付债券外,还要在债券上背书和在公司债权人名册上更换债权人姓名或名称。投资者须凭印鉴领取本息。这种债券的优点是比较安全,缺点是转让时手续复杂。
(2)无记名债券,是指债券票面未注明债权人姓名或名称,也不用在债权人名册上登记债权人姓名或名称的债券。无记名债券在转让同时随即生效,无需背书,因而比较方便。
3.债券的其他分类
除按上述几种标准分类外,还有其他一些形式的债券,这些债券主要有:
(1)可转换债券。可转换债券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可以按规定的价格或一定比例,由持有人自由地选择转换为普通股的债券。
(2)零票面利率债券。零票面利率债券是指票面利率为零或票面上不标明利息,按面值折价出售,到期按面值归还本金的债券。债券的面值与买价的差异就是投资人的收益。
(3)浮动利率债券。浮动利率债券是指利息率随基本利率(一般是国库券利率或银行同业拆放利率)变动而变动的债券。发行浮动利率债券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对付通货膨胀。
(4)收益债券。收益债券是指在企业不盈利时,可暂时不付利息,而到获利时支付累积利息的债券。
(四)债券的发行
1.债券的发行条件
发行公司债券,必须符合《公司法》、《证券法》规定的有关条件。
2.债券的发行价格
债券的发行价格有三种:等价、折价和溢价。在按期付息、到期一次还本的情况下,债券发行价格的计算公式为:
如果企业发行不计复利、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则其发行价格的计算公式为:
债券发行价格=M·(1+i2·n)·(P/F,i1,n)
式中:M为票面金额;n为债券期限;i1为市场利率;i2为票面利率。
(五)债券的还本付息
1.债券的偿还
债券偿还时间按其实际发生与规定的到期日之间的关系,分为到期偿还、提前偿还与滞后偿还三类。
(1)到期偿还
到期偿还是指当债券到期后还清债券所载明的义务,又包括分批偿还和一次偿还两种。
(2)提前偿还
提前偿还又称提前赎回或收回,是指在债券尚未到期之前就予以偿还。只有在企业发行债券的契约中明确规定了有关允许提前偿还的条款,企业才可以进行此项操作。提前偿还所支付的价格通常要高于债券的面值,并随到期日的临近而逐浙下降。具有提前偿还条款的债券可使企业融资有较大的弹性。当企业资金有结余时,可提前赎回债券;当预测利率下降时,也可提前赎回债券,而后以较低的利率来发行新债券。
赎回有三种形式:强制性赎回、通知赎回和选择性赎回。
①强制性赎回,又有偿债基金和赎债基金两种形式。
偿债基金主要是为分期偿还未到期债券而设。它要求发行人在债券到期前陆续偿还债务,因而缩短了债务的有效期限,同时分散了还本付息的压力,这样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违约的风险。但另一方面,在市场看好时(如市场价格高于面值),强制性赎回使投资人遭受损失,举债公司要给予补偿,通常的办法是提高赎回价格。
赎债基金同样是举债人为提前偿还债券设立的基金,与偿债基金不同的是,赎债基金是债券持有人强制举债公司收回债券。赎债基金只能从二级市场上购回自己的债券,其主要任务是支持自己的债券在二级市场上的价格。
②通知赎回是指举债公司在到期日前准备赎回债券时,要提前一段时间向债券持有人发出赎债通知,告知赎回债券的日期和条件。债券持有人的这种权利称为提前售回优先权。
③选择性赎回是指举债公司有选择债券到期前赎回全部或部分债券的权利。选择性赎回的利息率略高于其他同类债券。
通知赎回中对于债券持有人,还有一种提前售回选择权,指债券持有人有权选择在债券到期前某一或某几个指定日期、按指定价格把债券售回举债公司,这和选择性赎回的选择主体正好相反。
(3)滞后偿还
债券在到期日之后偿还叫滞后偿还。这种偿还条款一般在发行时便定立,主要是给予持有人延长持有债券的选择权。滞后偿还有转期和转换两种形式。
①转期:指将较早到期的债券换成到期日较晚的债券,实际上是将债务的期限延长。常用的办法有两种:直接以新债券兑换旧债券;用发行新债券得到的资金来赎回旧债券。
②转换:通常指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债券可以按一定的条件转换成本公司的股票。
2.债券的付息
债券的付息主要表现在利息率的确定、付息频率和付息方式三个方面。利息率的确定有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两种形式。债券付息频率主要有按年付息、按半年付息、按季付息或按月付息和一次性付息(利随本清、贴现发行)五种。付息方式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采取现金、支票或汇款的方式;一种是息票债券的方式。
(六)债券筹资的优缺点
相对股票筹资而言,债券筹资的优点有:资金成本较低;保证控制权;具有财务杠杆作用。缺点:筹资风险高;限制条件多;筹资额有限。
(七)可转换债券
1.可转换债券的性质
可转换债券赋予持有者一种特殊的选择权,即按事先约定在一定时间内将其转换为公司股票的选择权,在转换权行使之前属于公司的债务资本,权利行使之后则成为发行公司的所有权资本。
2.可转换债券的基本要素
(1)基准股票。又称相关股票,即可转换债券的标的物,一般是发行公司的普通股。
(2)票面利率。可转换债券的利率一般低于普通债券,因为其持有人有一种特殊的选择权。
(3)转换价格。转换价格是指可转换债券在转换期内转换成普通股的每股价格。转换价格一般高于发行当时相关股票价格的10%~30%,在转换期内,随着股票分割或股利分配要调整其转换价格。
(4)转换比率。转换比率是指每份可转换债券可转换成普通股的股数。
(5)转换期限。转换期限是指可转换债券转换成股票的起始日至结束日。一般有两种规定:一种是发行公司制定一个特定的转换期限;另一种是不限制转换的具体期限。
3.可转换债券筹资的优缺点
优点:
(1)可转换为普通股,有利于稳定股票市价;
(2)利率低于普通债券,可节约利息支出;
(3)可增强筹资灵活性。
缺点:
(1)若股价低迷,面临兑付债券本金的压力;
(2)存在回售风险。
三、融资租赁
(一)融资租赁的含义
租赁是指出租人在承租人给予一定收益的条件下,授予承租人在约定的期限内占有和使用财产权利的一种契约性行为。
融资租赁也称为资本租赁或财务租赁,是区别于经营租赁的一种长期租赁形式。
(二)融资租赁的形式
融资租赁包括售后租回、直接租赁和杠杆租赁三种形式。
1.售后租回,是指企业根据协议,将某资产卖给出租人,再将其租回使用。采用这种租赁形式,出售资产的企业可得到相当于售价的一笔资金,同时仍然可以使用资产。当然,在此期间,该企业要支付租金,并失去了财产所有权。从事售后租回的出租人为租赁公司等金融机构。
2.直接租赁,是指承租人直接向出租人租入所需要的资产,并付出租金。直接租赁的出租人主要是制造厂商、租赁公司。
3.杠杆租赁。此种租赁方式涉及承租人、出租人和资金出借者三方当事人。从承租人的角度来看,这种租赁与其他租赁形式并无区别,同样是按合同的规定,在基本租赁期内定期支付定额租金,取得资产的使用权。但对出租人却不同,出租人只出购买资产所需的部分资金(如30%),作为自己的投资;另外以该资产作为担保向资金出借者借入其余资金(如70%)。因此,它既是出租人又是借款人,同时拥有对资产的所有权,既收取租金又要偿付债务。如果出租人不能按期偿还借款,那么资产的所有权就要转归资金出借者。
(三)融资租赁的程序
融资租赁的程序是:
(1)选择租赁公司;
(2)办理租赁委托;
(3)签订购货协议;
(4)签订租赁合同;
(5)办理验货与投保;
(6)支付租金;
(7)处理租赁期满的设备。
(四)融资租赁的租金
1.融资租赁租金的构成
融资租赁租金包括设备价款和租息两部分,租息又可分为租赁公司的融资成本、租赁手续费等。
2.融资租赁租金的支付形式
租金通常采用分次支付的方式,具体类型有:
(1)按支付间隔期的长短,可以分为年付、半年付、季付和月付等方式。
(2)按支付时期先后,可以分为先付租金和后付租金两种。
(3)按每期支付金额,可以分为等额支付和不等额支付两种。
3.融资租赁租金的计算方法
(1)后付租金的计算。根据年资本回收额的计算公式,可得出后付租金方式下每年年末支付租金数额的计算公式:A=P/(P/A,i,n)
(2)先付租金的计算。根据即付年金的现值公式,可得出先付等额租金的计算公式:
A=P/[(P/A,i,n-1)+1]
(五)融资租赁筹资的优缺点
优点:融资速度快;限制条款少;设备淘汰风险小;财务风险小;税收负担轻等。
缺点:资金成本较高,固定租金负担重。
四、利用商业信用
(一)商业信用的含义与形式
商业信用是指商品交易中的延期付款或延期交货所形成的借贷关系,其形式主要有赊购商品、预收货款和商业汇票。
(二)商业信用条件
商业信用条件是销货人对付款时间和现金折扣所作的具体规定,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预收货款;延期付款,但不涉及现金折扣;延期付款,但早付款可享受现金折扣。
(三)现金折扣成本的计算
如果购货方放弃现金折扣,就可能承担较大的机会成本,其计算公式为:
(四)商业信用筹资的优缺点
采用商业信用筹资非常方便,而且筹资成本相对较低,限制条件较少,但其期限一般较短。
五、杠杆收购筹资
(一)杠杆收购筹资的含义
杠杆收购筹资是指某一企业拟收购其他企业进行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时,以被收购企业资产和将来的收益能力做抵押,从银行筹集部分资金用于收购行为的一种筹资活动。
(二)杠杆收购筹资的优缺点
杠杆收购筹资的特点:
(1)杠杆收购筹资的财务杠杆比率非常高;
(2)以杠杆筹资方式进行企业兼并、改组,有助于促进企业的优胜劣汰;
(3)对于银行而言,贷款的安全性保障程度高;
(4)筹资企业利用杠杆收购筹资有时还可以得到意外的收益,即所收购企业的资产增值;
(5)杠杆收购可以充分调动参股者的积极性,提高投资者的收益能力。
第四章 资金成本和资金结构
[基本要求]
(一)掌握个别资金成本的一般计算公式、掌握债券成本、银行借款成本、优先股成本、普通股成本和留存收益成本的计算方法;
(二)掌握加权平均资金成本和资金边际成本的计算方法;
(三)掌握经营杠杆、财务杠杆和复合杠杆的计量方法;
(四)掌握资金结构理论;
(五)掌握最优资金结构的每股利润无差别点法、比较资金成本法、公司价值分析法;
(六)熟悉成本按习性分类的方法;
(七)熟悉资金结构的调整;
(八)熟悉经营杠杆、财务杠杆和复合杠杆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九)熟悉经营杠杆与经营风险、财务杠杆与财务风险以及复合杠杆与企业风险的关系;
(十)了解资金成本的概念与作用;
(十一)了解资金结构的概念;
(十二)了解影响资金结构的因素。
[考试内容]
第一节 资金成本
一、资金成本的概念与作用
(一)资金成本的概念
资金成本是指企业为筹集和使用资金而付出的代价,包括用资费用筹资费用和两部分。
用资费用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投资过程中因使用资金而付出的费用,如股利和利息。筹资费用是指企业在筹措资金过程中为获取资金而付出的费用,如证券发行费。
资金成本的计算公式为:
资金成本=每年的用资费用/(筹资总额-筹资费用)
(二)资金成本的作用
资金成本在企业筹资决策中的作用表现为:
(1)资金成本是影响企业筹资总额的重要因素;
(2)资金成本是企业选择资金来源的基本依据;
(3)资金成本是企业选用筹资方式的参考标准;
(4)资金成本是确定最优资金结构的主要参数。
资金成本在投资决策中的作用表现为:
(1)在利用净现值指标进行投资决策时,常以资金成本作为折现率;
(2)在利用内部收益率指标进行决策时,一般以资金成本作为基准收益率。
二、个别资金成本
个别资金成本是指各种筹资方式的成本,包括债券成本、银行借款成本、优先股成本、普通股成本和留存收益成本,前二者可统称为负债资金成本,后三者统称为权益资金成本。
1.债券成本的计算公式为:
2.银行借款成本的计算公式为:
3.优先股成本的计算公式为:
4.普通股成本的计算方法有三种:股利折现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无风险利率加风险溢价法。
在每年股利固定的情况下,采用股利折现模型计算普通股成本的公式为:
在股利增长率固定的情况下,采用股利折现模型计算普通股成本的公式为:
采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计算普通股成本的公式为:
Kc=Rf+β·(Rm-Rf)
式中:Kc为普通股成本;Rf为无风险利率;β为某公司股票收益相对于市场投资组合期望收益率的变动幅度。
用无风险利率加风险溢价法计算普通股股票筹资的资金成本公式为:
Kc=Rf+Rp
式中,Rp为风险溢价。
5.
留存收益成本的计算需分普通股股利固定和普通股股利逐年固定增长两种情况:
在普通股股利固定的情况下,留存收益成本的计算公式为:
在普通股股利不断增长的情况下,留存收益成本的计算公式为:
三、加权平均资金成本
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是指分别以各种资金成本为基础,以各种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重为权数计算出来的综合资金成本。它是综合反映资金成本总体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四、资金的边际成本
资金的边际成本是指资金每增加一个单位而增加的成本。
计算确定资金边际成本可按如下步骤进行:
(1)确定最优资金结构;
(2)确定各种方式的资金成本;
(3)计算筹资总额分界点;
(4)计算资金的边际成本。
第二节 杠杆原理
一、杠杆效应的含义
财务中的杠杆效应是指由于固定费用的存在而导致的,当某一财务变量以较小幅度变动时,另一相关变量会以较大幅度变动的现象。包括经营杠杆、财务杠杆和复合杠杆三种形式。
二、成本习性、边际贡献与息税前利润
(一)成本习性及分类
成本习性是指成本总额与业务量(如产量、销量或产销量)之间在数量上的依存关系。成本按习性可划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类。
1.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是指其总额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随业务量发生任何变动的那部分成本。属于固定成本的主要有按直线法计提的折旧费、保险费、管理人员工资、办公费等。单位固定成本将随产量的增加而逐浙变小。
固定成本还可进一步区分为约束性固定成本和酌量性固定成本两类:
(1)约束性固定成本,属于企业“经营能力“成本,是企业为维持一定的业务量所必须负担的最低成本,如厂房,机器设备折旧费、长期租赁费等。企业的经营能力一经形成,在短期内很难有重大改变,因而这部分成本具有很大的约束性。
(2)酌量性固定成本,属于企业“经营方针“成本,是企业根据经营方针确定的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的成本,如广告费、与开发费、职工培训费等。
应当指出的是,固定成本总额只是在一定时期和业务量的一定范围(通常称为相关范围)内保持不变。
2.变动成本
变动成本是指其总额随着业务量成正比例变动的那部分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都属于变动成本,但产品单位成本中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将保持不变。
与固定成本相同,变动成本也存在相关范围。
3.混合成本
有些成本虽然也随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但不成同比例变动,这类成本称为混合成本。混合成本按其与业务量的关系又可分为半变动成本和半固定成本。
(1)半变动成本。它通常有一个初始量,类似于固定成本,在这个初始量的基础上随产量的增长而增长,又类似于变动成本。
(2)半固定成本。这类成本随产量的变化而呈阶梯型增长,产量在一定限度内,这种成本不变,当产量增长到一定限度后,这种成本就跳跃到一个新水平。
总成本习性模型为:y=a+bx
其中,y指总成本,a指固定成本,b指单位变动成本,x指业务量(如产销量,这里假定产量与销量相等,下同)。
(二)边际贡献及其计算
边际贡献是指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本以后的差额,计算公式为:
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变动成本
=(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产销量
=单位边际贡献×产销量
(三)息税前利润及其计算
息税前利润是指企业支付利息和交纳所得税前的利润,其计算公式为:
息税前利润=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固定成本
=(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产销量-固定成本
=边际贡献总额-固定成本
三、经营杠杆
(一)经营杠杆的含义
经营杠杆是指由于固定成本的存在而导致息税前利润变动率大于产销业务量变动率的杠杆效应。
(二)经营杠杆的计量
对经营杠杆的计量最常用的指标是经营杠杆系数或经营杠杆度。经营杠杆系数,是指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相当于产销业务量变动率的倍数。计算公式为:
经营杠杆系数的简化公式为:
(三)经营杠杆与经营风险的关系
经营杠杆系数、固定成本和经营风险三者呈同方向变化,即在其他因素一定的情况下,固定成本越高,经营杠杆系数越大,企业经营风险也就越大。其关系可表示为:
四、财务杠杆
(一)财务杠杆的含义
财务杠杆是指由于债务的存在而导致普通股每股利润变动率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杠杆效应。
(二)财务杠杆的计量
对财务杠杆计量的主要指标是财务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是指普通股每股利润的变动率相当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倍数,计算公式为:
对于存在银行借款、融资租赁,且发行优先股的企业来说,可以按以下公式计算财务杠杆系数:
(三)财务杠杆与财务风险的关系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为取得财务杠杆利益而利用负债资金时,增加了破产机会或普通股每股利润大幅度变动的机会所带来的风险。财务杠杆会加大财务风险,企业举债比重越大,财务杠杆效应越强,财务风险越大。财务杠杆与财务风险的关系可通过计算分析不同资金结构下普通股每股利润及其标准离差和标准离差率来进行测试。
五、复合杠杆
(一)复合杠杆的概念
复合杠杆是指由于固定成本和固定财务费用的存在而导致的普通股每股利润变动率大于产销量变动率的杠杆效应。
(二)复合杠杆的计量
对复合杠杆计量的主要指标是复合杠杆系数或复合杠杆度。复合杠杆系数是指普通股每股利润变动率相当于产销量变动率的倍数。其计算公式为:
或:复合杠杆系数=经营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
(三)复合杠杆与企业风险的关系
由于复合杠杆作用使普通股每股利润大幅度波动而造成的风险,称为复合风险。复合风险直接反映企业的整体风险。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复合杠杆系数越大,复合风险越大;复合杠杆系数越小,复合风险越小。通过计算分析复合杠杆系数及普通股每股利润的标准离差和标准离差率可以揭示复合杠杆同复合风险的内在联系。
第三节 资金结构
一、资金结构概述
(一)资金结构的概念
资金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金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资金结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资金结构是指长期资金结构;广义的资金结构是指全部资金(包括长期资金、短期资金)的结构。本章所指资金结构是指狭义的资金结构。
(二)影响资金结构的因素
影响资金结构的因素包括:
(1)企业财务状况;
(2)企业资产结构;
(3)企业产品销售情况;
(4)投资者和管理人员的态度;
(5)贷款人和信用评级机构的影响;
(6)行业因素;
(7)所得税税率的高低;
(8)利率水平的变动趋势等。
(三)资金结构理论
资金结构理论包括净收益理论、净营业收益理论、传统折衷理论、MM理论、平衡理论、理论和等级筹资理论等。
1.净收益理论
该理论认为,由于债务成本一般较低,所以,负债程度越高,综合资金成本越低,企业价值越大。当负债比率达到100%时,企业价值将达到最大。
2.净营业收益理论
该理论认为,资金结构与企业的价值无关,决定企业价值高低的关键要素是企业的净营业收益。不论企业的财务杠杆程度如何,其整体的资金成本不变,因而不存在最佳资金结构。
3.传统折衷理论
该理论认为,企业利用财务杠杆尽管会导致权益成本上升,但在一定范围内并不会完全抵消利用成本较低的债务所带来的好处,因此会使综合资金成本下降、企业价值上升;但一旦超过某一限度,综合资金成本又会上升。综合资金成本由下降变为上升的转折点,资金结构达到最优。
4.MM理论
MM理论认为,在没有企业和个人所得税的情况下,企业的价值不受有无负债及负债程度的影响;但由于存在所得税及税额庇护利益,企业价值会随负债程度的提高而增加,股东也可获得更多好处。于是,负债越多,企业价值也会越大。
5.平衡理论
该理论认为,当负债程度较低时,企业价值因税额庇护利益的存在会随负债水平的上升而增加;当负债达到一定界限时,负债税额庇护利益开始为财务危机成本所抵消。当边际负债税额庇护利益等于边际财务危机成本时,企业价值最大,资金结构最优。
6.理论
理论认为,债权筹资能够促使经理多努力工作,少个人享受,并且做出更好的投资决策,从而降低由于两权分离而产生的成本;但是,负债筹资可能导致另一种成本,即企业接受债权人监督而产生的成本。均衡的企业所有权结构是由股权成本和债权成本之间的平衡关系来决定的。
7.等级筹资理论
由于企业所得税的节税利益,负债筹资可以增加企业的价值,即负债越多,企业价值增加越多,这是负债的第一种效应;但是,财务危机成本期望值的现值和成本的现值会导致企业价值的下降,即负债越多,企业价值减少额越大,这是负债的第二种效应。由于上述两种效应相抵消,企业应适度负债。最后,由于非对称信息的存在,企业需要保留一定的负债容量以便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来临时可发行债券,避免以太高的成本发行新股。
从成熟的证券市场来看,企业的筹资优序模式首先是内部筹资,其次是借款、发行债券、可转换债券,最后是发行新股筹资。
二、最佳资金结构的确定
最佳资金结构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使企业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最低、企业价值最大的资金结构。确定最佳资金结构的方法有每股利润无差别点法、比较资金成本法和公司价值分析法。
(一)每股利润无差别点法
每股利润无差别点法,又称息税前利润-每股利润分析法(EBIT-EPS分析法),是通过分析资金结构与每股利润之间的关系,计算各种筹资方案的每股利润的无差别点,进而确定合理的资金结构的方法。
每股利润无差别点处的息税前利润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为每股利润无差别点处的息税前利润;I1,I2为两种筹资方式下的年利息;D1,D2为两种筹资方式下的优先股股利;N1,N2为两种筹资方式下的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数。
如公司没有发行优先股,上式可简化为:
这种方法只考虑了资金结构对每股利润的影响,并假定每股利润最大,股票价格也就最高。最佳资金结构亦即每股利润最大的资金结构。
(二)比较资金成本法
比较资金成本法,是通过计算各方案加权平均的资金成本,并根据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的高低来确定最佳资金结构的方法。最佳资金结构亦即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最低的资金结构。
(三)公司价值分析法
公司价值分析法,是通过计算和比较各种资金结构下公司的市场总价值来确定最佳资金结构的方法。最佳资金结构亦即公司市场价值最大的资金结构。
公司的市场总价值=股票的总价值+债券的价值
为简化起见,假定债券的市场价值等于其面值。股票市场价值的计算公式如下:
五、资金结构的调整
企业调整资金结构的方法有:
(一)存量调整
其方法主要有:债转股、股转债;增发新股偿还债务;调整现有负债结构;调整权益资金结构。
(二)增量调整
其主要途径是从外部取得增量资本,如发行新债、举借新贷款、进行融资租赁、发行新股票等。
(三)减量调整
其主要途径有提前归还借款,收回发行在外的可提前收回债券,股票回购减少公司股本,进行企业分立等。
第五章
投
资
概
述
[基本要求]
(一)掌握投资的含义与动机
(二)掌握企业投资的种类及各类投资的主要特征
(三)掌握投资收益的类型和必要投资收益的计算公式
(四)掌握由两项资产构成的投资组合的总风险的计算及评价;掌握投资组合的总风险的构成内容及其在风险分散中的变动规律
(五)掌握投资组合的系数的计算方法;掌握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投资组合风险收益率的计算
(六)熟悉导致投资风险产生的原因
(七)熟悉投资组合的期望收益率计算方法;熟悉投资组合风险的分散化的意义及方法
(八)了解投机与投资的关系;了解投机的积极和消极作用
(九)了解投资风险和投资组合的定义;了解协方差和相关系数在投资组合风险分析中的作用
(十)了解单项资产的系数的意义
[考试内容]
第一节
投资的含义与种类
一、投资的定义
投资是指特定经济主体为了在未来可预见的时期内获得收益或使资金增值,在一定时机向一定领域的标的物投放足够数额的资金或实物等货币等价物的经济行为。从特定企业角度看,投资就是企业为获取收益而向一定对象投放资金的经济行为。
二、投资的动机
企业投资的动机包括行为动机、经济动机和战略动机三个层次;按其功能可以划分为获利动机、扩张动机、分散风险动机和控制动机等类型。
三、投机与投资的关系
投机是一种承担特殊风险获取特殊收益的行为。
投机是投资的一种特殊形式;两者的目的基本一致;两者的未来收益都带有不确定性,都包含有风险因素,都要承担本金损失的危险。
投机与投资在行为期限的长短、利益着眼点、承担风险的大小和交易的方式等方面有所区别。
在经济生活中,投机能起到导向、平衡、动力、保护等积极作用。
过度投机或违法投机存在不利于社会安定、造成市场混乱和形成泡沫经济等消极作用。
四、投资的分类
(一)按照投入行为的介入程度不同,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
(二)按照投资对象的不同,分为实物投资和金融投资;
(三)按照投入的领域不同,分为生产性投资和非生产性投资;
(四)按经营目标的不同,分为盈利性投资和政策性投资;
(五)按照投资的方向不同,分为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
(六)按照投资的内容不同,分为固定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开办费投资、流动资金投资、房地产投资、有价证券投资、期货与期权投资、信托投资、保险投资等多种形式。
第二节
投资风险与投资收益
一、投资风险的含义
投资风险是指由于投资活动受到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共同影响,而使得实际投资出现不利结果的可能性。
导致投资风险产生的原因包括:投资成本的不确定性、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因金融市场变化所导致的购买力风险和利率风险、政治风险和自然灾害,以及投资决策失误等多个方面。
二、投资收益的含义
投资收益又称投资报酬,是指投资者从投资中获取的补偿,包括:期望投资收益、实际投资收益、无风险收益和必要投资收益等类型。其中,期望投资收益是指在投资收益不确定的情况下,按估计的各种可能收益水平及其发生的概率计算的加权平均数;实际投资收益则是指特定投资项目具体实施之后,在一定时期内得到真实收益,又称真实投资收益;无风险收益等于资金的时间价值与通货膨胀补贴(又称通货膨胀贴水)之和;必要投资收益等于无风险收益与风险收益之和,计算公式如下:
必要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风险收益(率)
=资金时间价值+通货膨胀补贴(率)+风险收益(率)
三、投资组合风险收益率的计算
投资者同时以两个或两个以上资产作为投资对象而发生的投资,就是投资组合。如果同时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有价证券作为投资对象,称为证券组合。
(一)投资组合的期望收益率
投资组合的期望收益率就是组成投资组合的各种投资项目的期望收益率的加权平均数,其权数等于各种投资项目在整个投资组合总额中所占的比例。其公式为:
式中,为投资组合的期望收益率;Wj为投资于第j项资产的资金占总投资额的比例;为投资于第j项资产的期望收益率;m为投资组合中不同投资项目的总数。
(二)两项资产构成的投资组合的风险
1.协方差
协方差是一个用于测量投资组合中某一具体投资项目相对于另一投资项目风险的统计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Cov(R1,R2)为投资于两种资产收益率的协方差,R1i为在第i种投资结构下投资于第一种资产的投资收益率,为投资于第一种资产的期望投资收益率,R2i为在第i种投资结构下投资于第二种资产的投资收益率,R2为投资于第二种资产的期望投资收益率,n为不同投资组合的种类数。
当协方差为正值时,表示两种资产的收益率呈同方向变动;协方差为负值时,表示两种资产的收益率呈相反方向变化。
2.相关系数
相关系数是协方差与两个投资方案投资收益标准差之积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为第一种和第二种投资收益率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投资于第一种资产和投资于第二种资产的收益率的标准离差。
相关系数总是在-1到+1之间的范围内变动,-1代表完全负相关,+1代表完全正相关,0则表示不相关。
3.两项资产构成的投资组合的总风险
投资组合的总风险由投资组合收益率的方差和标准离差来衡量。由两种资产组合而成的投资组合收益率方差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VP为投资组合的方差,W1,W2分别为第一、二项资产在总投资额中所占的比重。
由两种资产组合而成的投资组合收益率的标准离差
的计算公式为:
不论投资组合中两项资产之间的相关系数如何,只要投资比例不变,各项资产的期望收益率不变,则该投资组合的期望收益率就不变。
(三)多项资产构成的投资组合的风险及其分散化
投资组合的总风险由非系统风险和系统风险两部分内容所构成。
非系统风险(可分散风险)是指由于某一种特定原因对某一特定资产收益率造成影响的可能性。通过分散投资,非系统性风险能够被降低,如果分散充分有效的话,这种风险就能被完全消除。非系统风险的具体构成内容包括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两部分。
系统风险(不可分散风险)是指市场收益率整体变化所引起的市场上所有资产的收益率的变动性,它是由那些影响整个市场的风险因素引起的,因而又称为市场风险。系统风险是影响所有资产的风险,因而不能被分散掉。
第三节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一、系数
(一)单项资产的系数
单项资产的系数是指可以反映单项资产收益率与市场上全部资产的平均收益率之间变动关系的一个量化指标,即单项资产所含的系统风险对市场组合平均风险的影响程度,也称为系统风险指数。其计算公式为:
系数还可以按以下公式计算:
式中,Cov(R1,R2)为单个资产i资产与市场资产组合的协方差(表示该资产对系统风险的影响),Rm为当全部资产作为一个市场投资组合的方差(即该市场的系统风险)。
当=1时,表示该单项资产的收益率与市场平均收益率呈相同比例的变化,其风险情况与市场投资组合的风险情况一致;如果>1,说明该单项资产的风险大于整个市场投资组合的风险;如果<1,说明该单项资产的风险程度小于整个市场投资组合的风险。
(二)投资组合的系数
对于投资组合来说,其系统风险程度也可以用系数来衡量。投资组合的系数是所有单项资产系数的加权平均数,权数为各种资产在投资组合中所占的比重。计算公式为:
投资组合的系数受到单项资产的系数和各种资产在投资组合中所占比重两个因素的影响。
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一)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内容
1.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基本表达式
在特定条件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基本表达式如下:
式中,E(Ri)为第i种资产或第i种投资组合的必要收益率,RF为无风险收益率,
为第i种资产或第i种投资组合的系数,Rm为市场组合的平均收益率。
单项资产或特定投资组合的必要收益率受到无风险收益率、市场组合的平均收益率和系数三个因素的影响。
2.投资组合风险收益率的计算
投资组合风险收益率的计算公式为:
投资组合风险收益率也受到市场组合的平均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和投资组合的系数三个因素的影响。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风险收益率与投资组合的系数成正比,系数越大,风险收益率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3.投资组合的系数推算
在已知投资组合风险收益率E(Rp),市场组合的平均收益率Rm和无风险收益率RF的基础上,可以推导出特定投资组合的系数,计算公式为:
(二)建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所依据的假定条件
建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假定条件有:
(1)在市场中存在许多投资者;
(2)所有投资者都计划只在一个周期内持有资产;
(3)投资者只能交易公开交易的金融工具(如股票、债券等),并假定投资者可以不受限制地以固定的无风险利率借贷;
(4)市场环境不存在摩擦;
篇4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 企业 筹资管理 概述 问题 措施
资金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也是企业能够取得长远发展和经营的动力源泉。而筹资则是企业最为原始、最为古老的财务活动,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当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经济业务和财务工作之一。筹资是确保企业能够顺利开展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保证和前提条件。随着我国实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以来,逐渐暴露出企业在筹资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如何加强新会计准则下的筹资管理工作,是当前企业急需面对和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就企业筹资管理的概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出相应的强化措施,以期提高企业筹资管理的效率和效益,促进和推动企业的不断壮大发展。
一、企业筹资管理的概述
(一)企业筹资管理的含义
企业筹资管理主要指的是企业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和要求,通过多种不同的筹资方法和合理有效的筹资模式,并在尽可能防范企业各种风险的情况下,获取到的能够维持企业正常运转资金的一种管理行为。
企业筹资管理是企业进行资金周转行为最根本的落脚点和出发点,它直接关系着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运行情况和规模,关系着企业财务管理的规模和经济效益,是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保持不败地位的重要保障和手段。
(二)企业筹资管理的基本原则
企业筹资的总体原则是在适度、适时、适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的以最小的资本成本筹集到最多的企业所需资本。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则:
1、适度性。适度性的原则主要指的是企业全部资本中负债的比重要适度。全部资本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即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权益资本越多,则企业的财务实力越强,经营状况越稳定、安全,风险的概率也就越低。同时,债务资本则关系着企业的扩张和发展,通过负债经营创造企业财富是当前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方案。
2、及时性。及时性的原则主要指的是要及时、恰当的进行企业的筹资。企业要根据资本投放使用的情况来恰当、合理的安排筹资。确保用资与筹资的时间衔接性,以避免因筹资时间不当造成的资金使用的不合理。
3、合理性。合理性的原则主要指的是筹资数量的切实、合理。企业在进行筹资前要根据自身的实际经营情况,科学、合理、切实的确定需要筹集的资本量,以确保企业资金在需求量和筹集量之间达到平衡。
4、效益性。效益性的原则主要指的是尽可能的降低筹集所需的成本。影响企业筹资成本的因素主要包括:筹资的方式、筹资的渠道、筹资的风险和筹资的难易程度等等。因此,在筹资时要充分考虑到各个方面的筹资耗费成本,尽可能的用最小的资本筹得最多的资金。
(三)企业筹资管理的作用
企业筹资最大的意义和作用就是确保企业能够顺利的开展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其具体内容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能够更好的进行企业资本的结构调整。企业资本的结构调整能够减少企业的资金投入成本,降低企业的筹资风险,优化企业总资金的构成比例,从而提高企业筹资的管理水平和效益。
2、确保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企业筹资管理的最根本也是最经常的目的就是确保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能够顺利的开展。通常情况下,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即简单维持企业常规的再生产经营和扩大企业的再生产,因此,企业的筹资管理也相应的分为两种对应类型:一种是筹集企业常态化的生产经营所需要的资金;另一种则是筹集企业扩展和发展所需要的资金。
3、保证企业的正常设立。我国法律规定公司或者企业的设立,必须要到相应的工商管理主管部门缴纳一定数额的法定资本金,才予以批准成立营业。因此,对资本金的筹集活动室保证企业能够顺利注册开业的条件和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二、企业筹资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在新会计准则实施下,我国企业在进行筹资管理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对筹资管理的意识不足
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起步较晚,使得我国目前有部分企业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资金筹集成本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影响和作用,忽视了对资本筹集的管理和控制工作,从而严重影响到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和经济效益目标的实现。
(二)筹资模式单一
目前,我国企业的筹资模式主要包括两种,即银行贷款和筹集自由资金。这两种筹资方法各有其优缺点,银行借款的优点是筹资的速度快、成本低、弹性大等;缺点是筹资的资金数额有限、限制条款较多等。而自由资金的筹资优点是在资金的数额和条款上的限制较小;缺点是受影响的因素较多,成本高、速度慢。
(三)企业缺乏合理的商业信用利用制度和内部资金的管理制度,资金浪费现象时有发生
由于企业对商业信用的利用不当,对内部资金的管理混乱等问题,造成资金不能充分、合理的运用到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去,在加上缺乏科学、有效的闲置资金管理制度,更加剧了企业管理中资金浪费现象的发生。
(四)企业缺乏合理的筹资规模
目前,我国的很多企业在进行资金的筹集活动时,没有事先进行科学、合理的资金需求量和筹集量的计算和预策,使得企业在审计的资金筹集操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主观性和随意性,致使企业的资金在需求量和筹集量之间出现失衡,筹资金额不能充分的满足企业实际生产经营的资金需要,进而影响到企业资金的利用效率和企业的经济效益。
篇5
在当前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企业融资财务管理过程显现和潜在的风险日益加剧,筹资风险管理问题亟待整体分析论证,规避风险。
(一)资金链上:负债绝对、相对量过高
一般认为,负债规模是企业负债的绝对金额大小或企业负债比例在企业资金总额中所占的相对比例高低。一方面,企业在负债的绝对量越大,相应偿付的利息就越多,随之而来的是企业收益不确定性导致无法到期偿债甚至破产的几率也会增加。另一方面,企业负债占其资金总额的相对比例较高,过高的资产负债率加大了企业的财务杠杆系数,致使每股收益的不确定性增大,虽然正向的财务杠杆利益增加的可能性会加大,但负向的财务杠杆损失的可能性也在加大。当统计数据可以说明投资规模与企业财务风险的直接关系时,我们可以明确看到这个问题的极端重要性。资产负债率低于40%的公司盈利能力显著;资产负债率高于40%的公司其盈利能力与资产负债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财务失败比重显着增加。
(二)筹资方式上:优序行为倒错
我国目前金融市场所提供的筹资渠道,企业所能选的主要筹资方式有很多,最主要的有银行借款、发行普通股和发行企业债。因为不同筹资方式各自有其筹资的硬性规定及自身的不同优缺点。如果选择的随意性过强,可能会增加企业的筹资成本、减少企业相应的收益,甚至会影响企业资金周转进而形成财务风险。不考虑企业内部筹资,企业按照筹资排序理论选择外部筹资时,理应先考虑债券筹资,再考虑股票筹资。但是由于我国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国有股股东权利行使权缺失,中小股东利益保护制度不完善,致使债券筹资成本高于普通股筹资成本,甚至使普通股筹资方式成为“借市敛钱”工具,并且由于普通股筹资无需到期还本付息,又不必承担借款财务风险。使股票筹资逆序成为企业筹资的最佳选择。这固然与客观上的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国家增加上市公司数量的宏观政策有关系;也与企业主观把发行普通股作为资产重组的手段和解决财务危机的方法有关,把发行普通股作为最优筹资方式取向。
(三)筹资后决策上:资金使用监督缺失
筹资后资金流向,必须严格监督监管,如果违背了金融市场的内在规律和企业股份制发展的最初构想,就会使股份制公司不得不面对过大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从企业所有制的角度来看,股份制发展的主要动因是改变企业筹资方式,特别是优化了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但由于我国股份公司中社会公众股比例较小,且公众股分散度较高,使小股东无法监督和约束企业的经营管理;国有股份的产权关系不明确,致使本应作为股份公司最高权力机构的股东大会无权可行,企业经营管理无法得到股东大会应有的监督。另外,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不完善使股东大会、监事会的权利得不到保障,权力膨胀的董事会使公司筹集资金使用的随意性过强,甚至被浪费、挥霍。如不按招配股说明书所规定的用途使用资金,不对资金的用途予以披露。有些上市公司甚至擅自改变资金的用途――将长期融资用以补充流动资金,长期筹资用以改善或提高企业的获利能力及长期偿债能力,仅仅用于提高企业资金的流动性,违背了筹资的初衷。由于资金使用监督缺失,也扰乱了金融市场的内在规律。
二、企业投资风险管理问题分析
(一)市场上:虚假信息负面制约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的社会,在爆发的信息当中自然也充斥着越来越多的虚假信息和泡沫信息。市场经济容易促成和纵容信息流无序甚或反向泛滥,在这股形式越发不健康的信息潮流中,获益者往往是造假者及其关系链上的同利者。在信用危机空前的国际资本市场上,虚假信息与造假行为联动,使得投资意向和行为选择被误导,并使投资者的意愿特别是利益受到损害和伤害,这个恶性循环的状态,究其根源主要是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失真,投资者所拥有和利用的信息呈现虚假和泡沫状态。因此,我们必须极大警惕和关注在资本投资市场上,通过会计造假操纵利润,扰乱社会经济信息秩序的现象,加大对这个我国财经领域迫在眉睫的问题的解决力度。
(二)战略上:可行性分析弱化
当前,许多企业的管理者在进行项目投资时缺乏战略管理。在企业的外部环境上缺乏行业研究,对本企业所处行业的竞争状况、行业内主要竞争对手的比较优势认识不清,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机会和风险反应迟钝;在企业内部经营上缺乏战略性规划,对企业的长期经营方向、业务范围、发展目标、优化资源配置等缺乏系统研究;在投资项目研究上缺乏可行性分析,对投资相关的时机、对象、市场需求、资金来源等缺乏科学的调研分析。很多企业的项目投资决策还停留在依靠企业管理者的以往经验和主观直觉上,或者盲目复制目标企业的投资方案,未对建立信息收集系统,没有进行事前研究、分析、论证。因此投资决策事物的概率较大。纵观现在很多企业的投资分析构成,不但很少进行不可行性分析论证,就连十分重要的可行性分析论证,也往往重视战术考虑较多,忽视宏观、长远、可持续性的战略论证,可行性分析急功近利,呈现弱化和草率的倾向。企业投资必须分析论证在前,战术与战略选择辩证统一,基于不可行性分析,强化、做足可行性分析,这样的企业投资行为才能最大限度的规避风险,赢得效益。
(三)制度上:内部控制不健全
篇6
【关键词】财务分析 经营管理 实际运用
一、资产负债表分析
(一)资产结构情况
通过对资产项目结构比重分析,若流动资产比重大,说明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和变现能力较强,具有较强的偿债能力和承担风险的能力;若存货比重降低,说明企业存货资金占用减少,财务风险降低。
(二)运营能力分析
用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判断流动资产的流转质量。一般来说,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平均收账期越短,表明企业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越强,应收账款的质量越好,可以减少收账费用和坏账损失,从而相对增加企业流动资产的投资效益;企业存货周转率越大,表明企业的生产周期越短,其变现速度越快,短期偿债能力越强,用于存货上的资金越低,资金的利用效率越高,相应的获利能力也越大。反之则相反。
(三)负债结构分析
负债结构是指企业负债中各种负债数量的比例关系。根据债务到期的长短,负债筹资分为短期负债筹资(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筹资(非流动负债)两类,负债结构就是指二者之间的比例关系。短期负债筹资和长期负债筹资利弊不同,企业应统筹安排流动负债与非流动负债的结构比例关系。
一般原则:流动负债支撑流动资产;长期负债支撑长期资产(资本性投入),切记避免短贷长投,这样运用资金存在很大的风险。
(四)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分析
所有者权益向投资者、债权人提供有关资本来源、净资产的增减变动等信息。所有者权益结构分析主要是分析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在所有者权益中的比重及其变动。其目的是揭示所有者权益变动的原因。
(五)偿债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是企业生存的前提,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偿债能力的大小,对企业的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等至关重要,有利于债权人判断其自身债权收回的保障程度;有利于所有者判断投入资本的保全程度;有利于经营者优化融资结构和降低融资成本,防范财务风险。
二、利润表分析
(一)利润表重点分析
1.利润的构成(即收益质量)。利润的构成的主要项目有营业利润、营业外收支净额等。应重点分析营业利润在企业总利润中所占的比重及其变动趋势。营业利润在利润中所占的比重越大,说明企业利润来源越稳定、持久,利润质量越高;反之。则说明该企业的利润质量有问题,企业管理当局应当仔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化解可能产生的风险。
2.预算差异分析(主要针对内部分析)。通过预算差异分析可以反映出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是否实现既定的经营目标,各类耗费是否控制在预算额度以内,在经营中是否精打细算、开源节流、是否按时足额上缴税费等,一方面反映企业的预算编制基础和编制依据是否选择合理并严格执行,是否另一方面也是企业上级管理部门考核评价经营者的重要依据。
(二)利润表中的收益质量分析
企业的报告收益是由不同部分组成的,每个部分对于盈利的持续性和重要性不一样。由此,企业的利润可以分为:一是营业利润与非营业利润。一个企业的营业利润应该远远高于非营业利润(如投资收益、处置固定资产收益等)。二是经常业务利润和偶然利润。经常性业务收入因其可以持续不断地发生而成为收入的主力。一次性收入是没有保障的,不代表企业的盈利能力。三是内部利润和外部利润。外部收益比例越大,收益的质量越低。
(三)现金流量表分析
一是现金流量表基本情况分析。二是现金流量具体项目分析。三是根据现金流量的数据对企业现金流量表变动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四是现金流量表的结构分析。一般包括流入结构分析、流出结构分析、流入流出比分析。五是现金流量趋势分析主要是对不同时期现金流量指标进行对比以确定其增减差异和变动趋势的分析。通过分析可以揭示企业现金流入、流出及其净额发生的变化情况,为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和决策提供依据。
同时还要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相结合才能对企业做出正确的判断,这往往需要通过连续几年的现金流量表的资料进行分析。对于一个健康、正在成长的企业来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通常是正数;投资活动的净现金流量通常是负数;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则正负相间。但需注意的是,现金流量分析还应结合企业产品的寿命周期进行。
(四)存在问题
1.由于市场和自身的原因,有些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和管理人员的管理决策很少依靠财务信息支持,甚至有些企业基本不做财务分析,另外加上企业管理层诸多思想上的误区,财务人员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不高,使分析人员的积极性不高,没有开拓精神,财务分析报告的质量也就不高。
2.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中的比率法和比较分析法,无论是何种方法均是对过去的经济活动所进行的反映。用过去的数据去判断企业目前甚至将来的财务状况,往往不切实际。同时,可比性是两种分析法的灵魂,只有具有可比性的指标采用比较分析才有价值,由于报表数据的局限,不同企业甚至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数据缺乏可比性,所以,这两种分析法的运用必然受到影响。
3.企业重财务指标的分析,轻非财务指标分析,分析的过程中从大结果到小结果,只出数字结果,而不清楚数字的内涵,始终找不到产生结果的驱动因素,更没有涉及解决问题的行动方案。
(五)应对措施
1.企业应当重视财务分析工作,定期召开财务分析会议,充分利用财务报告反映的综合信息,全面分析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总会计师或分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应当在财务分析和利用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
2.提高财务分析的质量,以财务指标和相关统计指标为主要依据。如:企业营销部门对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情况、客户接受程度、货款回收情况等综合销售分析;生产部门的产值、产量指标、投入产出比、产品合格率、劳动效率、设备利用率等的综合生产分析,都是财务分析质量的基础保障,更能客观有效地反映企业运营特点及发展趋势。
篇7
关键词:财务管理;改革;任务
一、课程内容改革思路
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是为企业培养符合实际工作需要的专业人才,因此,有必要深入分析企业财务管理岗位技能需求,整合财务管管理理论知识和技能。本次课程内容改革以职业教育发展为依托,面向企业用工需求,总结一线教学经验,把传统的课程内容打散,按照典型的工作任务整合教学内容,根据工作流程的需要选择必须的、应会的知识,设计课程内容。依托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四类典型活动,筹资管理活动、投资管理活动、营运资金管理活动和利润分配管理活动进行项目导向设计,将职业素养融入到典型工作任务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相融合的一体化课程内容体系。
二、课程内容具体举措
(一)按工作任务整合教学内容
1.财务管理教学内容整体设计
课程设计是对课程内容和结构的一种安排,最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思维和教学理念,也是展示学生专业技能的过程。课程整体设计中明确项目任务、技能点和章节分配。围绕项目设计教学情景,合理安排教学单元,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前需要做大量的调研,充分了解企业需求、学生学情、教学条件,然后深入思考整门课分哪几个部分,介绍哪些内容,讲解的先后顺序、时间安排、学时分配、评价分值比重等问题。笔者结合财务管理岗位特点,整合财务管理知识体系内容,将本课程内容设计为五个项目,每个项目设置不同的2-5个工作任务,每个任务对应知识技能点和章节知识点。学生做工作任务完成工作项目最终学会财务管理岗位知识和岗位技能,也就学会了整个财务管理教学内容。财务管理课程内容整体设计见表1。
2.财务股管理课程具体任务实施
筹资管理是企业重要的财务管理活动之一,筹资的数量、质量和风险直接影响企业的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和利润分配管理。因此,本次课程设计以上市公司筹资管理为例详细介绍工作任务导向的课程设计思路。传统的筹资管理知识体系一般分成三部分,包括企业筹集资金需要量管理、资金成本和风险管理、最佳资金结构管理。(1)企业筹集资金需要量管理。主要介绍企业的筹资渠道与筹资方式,比较不同来源和方式资金的优缺点。分小节展开介绍包括企业筹资的含义与分类、渠道与方式;利用因素分析法、销售百分比法进行资金需要量预测;分筹资方式展开介绍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含义和优缺点。(2)资金成本和风险管理。主要介绍资金成本的测算方法。包括资金成本的含义和意义、个别资金成本的计算和加权综合资金成本计算;衡量风险的杠杆效应,包括三种杠杆的计算和风险关系分析。(3)最佳资金结构管理。主要介绍确定最佳的资金结构的两种方法。内容包括资本成本比较法和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方法。课程内容改革前企业筹资管理的知识点比较分散,内容枯燥、抽象,不连贯,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介绍后面的知识点时前面的相关知识已经被遗忘,教师讲着难,学生听着累,而且教师讲完学生也不知这些知识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学习兴趣不高。课程改革后我们把企业筹资管理作为一个完整学习情境(教学任务),按企业典型的工作流程来构建教学内容。课改前后教学内容安排有了质的变化,见表2。
3.筹资管理课程内容设计案例工作流程
下面以企业筹资工作任务为例分步介绍具体工作流程。(1)学习情景假设。假设某公司是一家大型家具生产企业,企业财务部门正在编制10月份融资方案。该公司经营状况稳定,库存现金、应收账款、存货等资产和应付账款的负债与销售收入成固定比率,销售收入增长较为稳定,可以准确地进行预测。根据企业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略)完成筹资管理。(2)分发教学资料。根据教学任务不同,教师应提前准备项目任务书,任务书中应明确任务描述、任务要求、时间分配和评价标准,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工作任务。(3)教学任务实施。教师首先对学生分组,分角色,明确工作步骤。第一步,预测资金需要量,采用销售百分比法预测公司资金需要量和外部融资需求;第二步,筹资方式分析(单一的筹资方式或筹资组合),包括确定负债筹资还是权益筹资还是两者兼而有之;第三步,成本分析,包括个别资金成本和加权资金成本,通过比较不同筹资方案的资金成本,确定备选方案;第四步,风险分析,通过计算杠杆系数确定风险变化;第五步,选择最佳筹资方案,通过计算每股收益、加权资金成本和企业价值,找到每股收益最高、加权资本成本最低且企业价值最大的资本结构。(4)任务模拟。教师设计一个与教学任务点相似的工作任务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工作任务,作为对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检验。新任务的完成就是要重复教学任务的相同步骤,只是教学内容稍有不同。所以,教学任务的设计要尊重学习规律,循序渐进,先简单后复杂,根据学生的领悟程度适当增加内容。(5)任务评价。任务完成后应及时评价,包括组内评价、组间评价、师生互评,最后进行教师的总结,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错误,快速进步。
(二)完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考核评价体系是课程改革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非常关键的环节。许多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通过考试,因此考核评价体系就是指挥棒,考什么学生就会学什么。评价应该采取多角化的方式,将期末卷面成绩和平时课堂成绩进行结合,将专业知识考核与职业技能考核相结合。同时,在评价的过程中,要重视师生间的评价,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教师应了解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思考问题的方式,学生对教师评价能够让教师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生间的互评能促进学生从同龄人角度发现自己的不足;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能够让学生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从专业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上都会有很大的提升。
三、课程内容改革成效
任务型教学设计不仅使教学活动更具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而且使学生从单纯的知识记忆中解放出来,集中于工作任务的完成。在完成整个工作任务过程中,学生为了能够完成工作任务,就会主动思考需要学习哪些知识。当学生完成了工作任务并获得教师的好评时,内心就会产生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更愿意学,老师更喜欢教,任务导向型教学内容改革,使教学内容模块化,一个典型教学设计任务涵盖多个知识点和技能点,学生在工作任务中领悟到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重要性,教师最后的总结,又能引导学生进行课程反思。
参考文献
[1]吴艳.《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08):262-263.
篇8
(一)近三年考试分值表 如表1所示:
(二)考试分值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财务管理》考题中近三年总题量保持在51题,且题型保持相对的稳定;客观题和主观题的分值比例为55%和45%,主观题的题量虽只有6道题,但分数比重较大;而且对考生的计算和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分析能力的要求较高。
二、2010年《财务管理》教材变化情况与基本结构
(一)教材变化情况2010年教材与2009年相比较,内容变化很大。由原来十二章的内容改为八章的内容:删除了原教材的第二章、第三章、第五章;将原教材的第七章、第八章合并成新教材的第三章(筹资管理),将原第九章、第十一章的部分内容合并成新教材的第六章(收益与分配管理);新增了一章税务管理,为新教材的第七章;原教材的第一章(财务管理总论)、第十章(财务预算)、第四章(项目投资)、第六章(营运资金)、第十二章(财务分析与业绩评价)改为新教材的第一章(总论)、第二章(预算管理)、第四章(投资管理)、第五章(营运资金管理)、第八章(财务分析与评价)。
从图1可以看出,《财务管理》教材共八章,分为三大部分。其知识体系的脉络是非常清楚的,具体的命题要点分析如下:
一是基础知识,本部分为第一章总论,主要出客观题。第一章,主要介绍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环节、财务管理体制以及财务管理环境,为以后章节的内容奠定基础。本章一般会出四、五道客观题,要求考生根据考试大纲的基本要求,阅读教材、熟悉基本内容。第一节重点掌握四种财务管理目标的优缺点;第二节重点注意各环节之间的关系;第三节重点注意分权与集权的选择;第四节重点注意经济环境和金融环境。
二是财务管理的主体内容。本部分包括筹资管理(第三章)、投资管理(第四章)、营运资金管理(第五章)、收益与分配管理(第六章)、税务管理(第七章)共五部分内容,为本课程的重点内容,本部分除了出客观题,也是主观题的主要出题点。第三章,第一节注意资本金制度;第二节注意股权筹资中有关普通股筹资和留存收益筹资的优缺点,掌握股权筹资的特点;第三节注意融资租赁的租金构成和租金的计算,掌握各种长期负债筹资的特点;第四节掌握可转换债券筹资和认股权证筹资的优缺点;第五节注意掌握销售百分比法及高低点法;第六节注意掌握个别成本及平均资本成本计算,掌握三个杠杆的计算与分析,掌握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法。第四章,第一节注意投资决策及其影响因素、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第二节注意净现金流量的内容和估算,掌握净现金流量的计算;第三节着重掌握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的计算;第四节掌握独立方案财务可行性评价,多个互斥方案的决策(尤其是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法、年等额净回收额法和计算期统一法的应用)以及特殊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第五章,第一节注意营运资金管理战略;第二节注意目标现金余额的确定以及现金管理模式;第三节着重掌握应收账款信用政策和收账政策的决策问题;第四节注意掌握存货经济批量模型及再订货点的确定;第五节掌握与银行借款有关的信用条件的规定,放弃现金折扣成本的计算及其运用,短期融资券的优缺点和应收账款保理。第六章,第一节注意收益与分配管理的内容;第二节注意掌握指数平滑法以及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方法;第三节注意掌握标准成本差异的计算和分析方法,掌握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的考核指标的计算;第四节注意股利理论,掌握确定收益分配政策时应考虑的因素,掌握剩余股利政策和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的运用(与其他章结合出计算题或综合题),掌握股票股利、股票分割、股票回购的特点;第七章,第一节注意税务管理的各内容构成;第二节注意掌握债务筹资、股权筹资的税收筹划;第三节注意掌握研发税收筹划及直接投资税收筹划;第四节注意掌握采购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的税收筹划;第五节注意掌握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及亏损弥补的税务管理;第六节注意税务风险识别和评估、税务风险应对策略和内部控制。
三是财务管理的主要环节。本部分包括第二章、第八章共两章内容,为全书次重点。本部分除了出客观题,也是主观题的主要出题点。第二章,第二节掌握弹性预算、零基预算、滚动预算的优缺点;第三节注意目标利润的测算方法,销售预算的编制,直接材料采购预算的编制以及现金预算的编制。第八章,第一节掌握因素分析法的应用;第二节注意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第三节着重掌握杜邦分析法,注意绩效评价的评价指标。
三、近三年《财务管理》命题规律
(一)严格命题范围:考试大纲与指定考试用书考试大纲是考核时的纲领性资料,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全面性,包括了基本的财务管理知识框架;指定用书是大纲的具体化和细化,是考生最应该认真掌握的内容。考试大纲和指定用书既是考生复习的范围,也是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从这些年考试的试题来看,基本上没有超过考试大纲和考试用书范围的试题。因此,考生应当以书为本,吃透教材,全面掌握考试用书的基本内容。
(二)考试命题重实务性,兼顾理论性且侧重于能力的考查《财务管理》考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以实务为重、结合理论。因为会计资格考试的对象主要是从事实务工作的会计从业人员,考核目标是检验考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基本理论水平。因此,考试的重点在于对实务方法的掌握,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尤其是理论在实务中的运用。不过近几年考试中,涉及到理论方面的试题多围绕基本理论,难题、偏题、怪题较少。因此,考生在准备理论部分时,关键是要真正理解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如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等客观性试题中多会出现理论性问题,其目的是考查考生是否真正理解这些概念与原理。而实务操作技能主要集中在计算题和综合题,这类题目综合性强,侧重于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因此,考生要在有效理解的基础上,积极思考,特别是结合平时实务经验,仔细体会、理解基本理论在实际中的运用,最好尝试用基本理论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思路。思考不仅仅有利于通过考试,也可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需要强调的是《财务管理》与《会计实务》和《经济法》课程有一个重大区别,就是绝大部分内容不存在准则、法律规定,许多决策和分析都要依靠决策者自己的职业判断,因此,对于综合性强的试题,教材上往往没有标准答案,只有积极的思考,有意培养思路,才可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三)考试涉及面广,题量大、综合性强,重点难点突出总体看来,各年的题量都在50道左右,题量较大。仔细看来,各年试题考点覆盖面很广,考题的综合性强。特别在多选题、计算题和综合题中,涉及到多个考点,因此,考生不仅要熟悉教材,而且要对教材各章内容融会贯通,并且具有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近几年命题中,虽然各章的内容或多或少均有涉及,但重点比较明确,难点也较突出,如第三章资金需求量预测的销售百分比法与其他章节的结合,
息税前利润的计算与第四章净现金流量、净现值以及内部收益率的结合,每股收益分析法与第七章权益筹资、债务筹资的税务管理的结合,杠杆的计算与第六章投资中心的评价指标的计算以及第八章总资产报酬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的计算结合等。
四、2010年《财务管理》命题趋势预测
(一)题型、题量预测题型、题量将保持稳定,题型仍为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计算题及综合题五种。题量将在51题左右。客观题和主观题分别占55%和45%左右,其中,计算题应在4题左右,综合题在2题左右。
(二)试题难度预测由于教材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使得难度大大下降,所以,估计20IO年的试题难度比2009年还要有所下降。但是必须注意2010年的试题可能更偏重与实际结合。
(三)考点预测财务管理的五大核心内容(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收益与分配管理、税务管理)和财务分析与评价仍是20lO年考核的重点。尤其是第3、4、5、7四章,考生要重点关注其中的计算和综合分析题。
五、《财务管理》学习方法
(一)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制定一个详细周密而又切实可行的计划,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考生也可以根据辅导课程的进度,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笔者建议采用“有所侧重”的原则来分配宝贵的学习时间,“有所侧重”有两层含义:前期侧重理解性章节,如第3章、第4章,后期侧重记忆章节,如第1章、第8章等;侧重当年新增、变化的内容,因为当年新增、变化的内容一般要考到,如第7章。
(二)细读教材三遍第一遍粗读,不求甚解,只要求了解《财务管理》一书的大概知识体系,对主要的内容快速浏览,做适当的标记;第二遍精读,仔细阅读教材各章节,适当选择习题加以练习和巩固主要知识点;第三遍,融会贯通,这一阶段,要注意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应快速看书,寻找自己还未记牢的知识点,对其进行重点理解;只有深刻理解知识点,反复演练习题,熟练掌握其原理和计算方法,才能真正掌握。具体时间可按排如下:第一轮(12、1月份):教材看完第一遍,要求看完就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不做题目;第二轮(2、3月份):开始做题,同时教材看第二遍。要求做如经科版《精选题库》,每门课程一本,此外看根据做题进度精读教材;第三轮(4月份):融会贯通,教材第三遍。要求开始做综合专题,精做研做,彻底搞懂,举一反三;第四轮(5月一考试前):补缺拾差,教材第四。要求做模拟题,回顾自己的专题总结,回顾历年真题,完成全部教材学习。
(三)选择典型的例题练习做练习既可检验看书的效果,又可增强看书的效果,对于应试非常既必要又重要。在看教材第二遍的同时,可就各章的内容做一些典型习题,力求掌握该章的重要知识点;在看教材第三遍的同时,要选择一些跨章节综合题(历年考题)演练,力求前后知识点的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考前应做5-6套左右质量较高的模拟试题,两天一套,最好安排和《财务管理》的考试时间保持一致(即上午做),一直持续到考前,做完试题后,可针对做题的情况,再将教材浏览一遍,做最后一次补缺。这既可以检验自己综合应试能力,也可以检验自己是否已进入考试状态。值得注意的是,千万不要放弃书本,一味做题。只有弄懂教材,掌握了主要知识点,系统地掌握全书的内容,才能真正提高做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四)提高一次性计算准确的能力《财务管理》考试题量大、难度深,考的是知识点掌握的熟练程度和临场应变能力。考生在平时做题时只给自己一次计算的机会,不要养成检查的习惯,克服粗心的毛病,提高计算精确度。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考生可以在平时注意培养对数字的敏感性,多动手计算。
六、《财务管理》应试技巧
篇9
关键词:金融危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
1利用财务预警分析指标和现金预算制度
1.1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产生财务危机的根源是对财务风险的不当处理,财务风险是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尤其是在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的情况下更是不可避免,因此,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建立和完善财务预警系统尤其必要。
1.2编制现金流量预算就短期而言,企业理财的对象是现金及其流动性,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现金用于各种支出。企业有利润是预警的前提,对于经营稳定的企业,由于其应收,应付账款及存货等一般保持稳定,因此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一般应大于净利润。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可以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使经营者能够尽早采取措施。
1.3结合实际采取适当的风险策略建立了风险预警系统后,企业对风险信号监测,如出现产品积压,应收帐款增大,质量下降,成本上升,要根据其形成原因及过程,指定相应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策略,降低危害程度。
2加强财务活动的风险控制
市场经济中,筹资活动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管理措施失当导致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产生筹资风险。此外,还有资金组织和调度风险,经营风险,外汇风险。
企业通过筹资活动取得资金后,在进行投资风险决策时,基本原则是既要敢于进行风险投资,获取超额利润,又要克服盲目乐观和冒险主义,尽可能避免或降低投资风险。
企业财务活动的第三个环节是资金回收。造成资金回收风险的重要方面是应收账款,有必要降低它的成本。
收益分配是企业一次财务循环的最后一个环节。收益分配包括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两方面,留存收益是扩大规模来源,分配股息是股东财产扩大的要求,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
2.1企业筹资过程中的风险控制在提高借入资金对自有资金的比例时要充分考虑财务风险的大小。所以要通过各种途径努力搞好筹资风险的控制,即确定最佳资本结构。
2.1.1进行筹资效益的预侧分析企业在筹资前必须针对各种方案进行筹资效益预测分析,以最小的筹资资本实现最大的综合经济效益。投资收益和筹集资金的资金成本是决定应否筹资和筹资多少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事先做好筹资效益分析。不同的资金来源有不同的资金方式,企业为了减少支出,需要分析各种筹资方式的资金成本,进行合理配置,具体方法可以计算综合资金成本率指标(即不同资金来源所占比重乘以该项资金来源的资金成本之和)。
2.1.2确定合适的筹资方式、资金结构和还款期限确定合适的筹资方式,企业应比较各种筹资条件和筹资机会,确定合适的筹资方式。企业筹资的每种方式都有优缺点,并与金融市场密切相关,企业筹资时机的把握,筹资对象的确定,证券发行的价格,发行期限,发行方式以及利率的确定,付款方式和回收期限等的设立,都会对企业筹资成功与否,筹资成本大小,筹资风险的强弱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必须对各种筹资机会进行比较研究,通过计算其相关因素进行比较,以降低筹资风险。
确定合理的资金结构,企业应根据本企业财务状况,确定一个合理的资金结构。企业可以通过资产负债率、各种筹集资金所占比例及各种资金成本比率等因素来确定最佳筹资结构比率,从而控制企业筹资风险。确定合理的还款期限,企业应采用还款期限稍长于项目投资回收期的筹资方式,还款期限太长,可能造成长期借款短期使用,利率太高,增加资金成本;反之会造成企业资金周转困难,无力偿还负债。因此企业必须做好预期的核算工作,来确定还款期限,降低企业筹资风险。比如企业通过对预期资产回报率的计算企业可以更好的确定回款数额和日期,从而更好的确定还款期限,以减少损失。
2.1.3确定合理的借款额度,确保借款偿还能力负债能否偿还是建立在投资未来的收益上,只要未来的收益大于资金成本,应该说,举债是安全的。财务管理上用税息前盈余和每股收益分析法来确定企业合理的负债资本比例,这种分析法实际上说明企业收益能力对负债规模的影响。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在确定合理的负债规模时,还要考虑企业的经营风险、所处行业的经营特点、企业销售的稳定性、企业筹资能力和资产变现能力等因素.对于经营周期性波动小、预期收入乐观、筹资能力强的企业可适当扩大负债规模。企业应根据资金使用期限、预期现金流量状况,确定借款期限,并要运用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负债资产比率、长期适合率等因素指标的计算来衡量。
2.2企业投资过程中的风险控制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风险的存在是客观的、必然的。一个企业要在市场中生存、发展并取得收益,就必须敢于冒风险,富于开拓精神,善于捕捉时机,以便掌握主动权,取得较高的收益,但同时要学会控制风险,以最低的风险或代价,取得最高的收益。相反,不去冒险,过于谨慎小心,反而会使企业失去更多的机遇,从而抑制了企业的发展。
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在风险和收益之间合理取舍并加以适当控制,才能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2.3企业营运过程中的风险控制
2.3.1合法经营,规避资金使用风险合法经营是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也是规避资金使用风险的第一要素。企业必须知道和明确界定哪些业务活动是合法的、可以进行的,哪些是被禁止的。像有些公司,在做进口时,不了解整个业务的全过程,对于客户只收取费,而报关、对外付款等手续都没有真正了解,这样由于企业对所做行业没有真正了解,企业不仅应该获得的收入没有获得,甚至还可能亏本经营,使企业资金使用风险增大。再比如对于创业投资公司,国家明文规定其不能从事房地产投资,那么即使房地产行业的利润再高,企业也不应该直接涉及。同时企业在进行风险投资时以及货物赊销时,应该充分考虑资金回收及回收期限问题。因为回收期限越长,企业所承受的利息负担越大,利润越低,并且企业要对账款计提坏账准备金,这样企业又损失了所计提的坏账准备金的机会成本。
2.3.2加强资金运作的程序化、规范化管理,降低资金使用风险对严禁从事的业务活动及财务活动,企业各部门要严格把关,不得从事。对于那些可以从事的业务活动,企业则一定要按规定章程办事,这也是防范资金使用风险的最重要、最具体的措施。业务部门,要由业务员和主管部门的会计人员对客户的资信情况进行了解,并按照还款情况进行信用等级评定。根据不同的信用等级,来核定出与各客户的贸易条件、发货限额和还款账期,制定相应的监控程序和政策。
2.3.3全过程监控资金使用,防范资金使用风险付款以后,要对资金的活动情况进行全过程的监控,这是有效地防范资金使用风险的重要环节.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过程监控,要有业务部门的主管会计对客户的应收款项做好原始记录,随时了解客户的回款情况。同时可以通过相关因素分析,监督资金使用情况。如进行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等因素指标的计算分析,查看资金使用情况。
参考文献:
篇10
纳税筹划;企业;财务管理
所谓纳税筹划指的是,纳税人在按照税法及相关法规的要求基础上,充分对法律法规进行分析,行使自身的相关权利,对企业相关的筹资、投资、经营等行为进行合理安排,从而得到最优的纳税方案,使自身的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从以上不难看出,纳税筹划也属于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活动,它是在企业财务管理这个大的环境下进行的,需要遵循企业整体财务管理的要求,为企业最终实现科学合理财务管理而进行的。
1.纳税筹划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企业开展纳税筹划的最终目的就是在遵守相关法律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从而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合理高效。
在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实施纳税筹划是企业的一项基本策略,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大前提下,合理的利用各种优惠政策,从而降低企业整体的经营成本,增加企业的利润收入,使企业的资金流量达到一个科学合理的位置。最终将企业的税收负担降到最低,实现企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最终保证企业顺利正常的发展壮大。企业税收支出不同于其他的支出,税收往往不能给企业带来任何的经济利益,所以对企业的经营成本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当前的市场条件下,企业的各种决策都必须要认真的考虑这一因素的影响,通过企业纳税筹划,可以使企业有效的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税收负担,权衡不同决策的不同影响情况下,选择对企业最有利的发展策略。
2.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纳税筹划常常出现的误区
A.单纯注重个别案例的研究,忽视整体的重要性
在当前许多企业中,往往只是针对某一个项目或者税种进行筹划,而忽略从整体的高度去看问题,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还有的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只是简单的去模仿其他企业的一些方法,根本没有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针对性的筹划方案。此外,在进行纳税筹划时,还应该对深层次的动因及原则进行具体研究,否则,只能够完成表面上的文章,根本无法达到实际中的开展和推广。
B.单纯注重效益而忽略经营成本以及其中的风险
有些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把注意力单纯的放在了筹划能够带来的收益上,从而忽视了筹划付出的成本以及筹划风险。单纯从理论上来看,纳税筹划可以针对所有的经济活动,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对成本和收益进行分析,筹划风险和经济可行性都需要进行分析,所以,只有很好的处理好收益和成本之间的关系,才能够顺利的开展纳税筹划。
C.注重表面纳税筹划,忽视一些动态因素的影响
很多企业在确定纳税筹划方案以后,简单的按照方案进行机械的实施过程,对于实施中各种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政策的改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使原本的筹划方案失去了它的效果。此外,方案实施过程中的执行情况也对整个筹划方案有着重要的影响。
D.注重理论型的东西,而忽略了实际情况
在一些企业进行纳税筹划时,对于自身的实际经营情况考虑不到位,简单的围绕各种法律法规进行筹划方案的制定,从而使得整个方案的理论性充足,但在企业的实际实施过程中,缺乏可操作性。
3.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纳税筹划的改进策略
A.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进行纳税筹划
例如说,在新企业所得税法颁布实施后,基本税率调整为25%,因此,企业可以根据这一实际情况,调整自身的纳税筹划方法。对于税率增加的企业来说,较早确认收入和延缓费用的方法可以明显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另外,我国的增值税实施“消费型”政策以后,对于一些动产的购置,企业应该充分考虑时间影响,充分利用进项税冲抵政策。企业所得税在进行计算时,通常是利用营业利润减去营业过程中的各项开支,最后乘以相应的税率而来,在实际中,企业可以在营业过程中的各项开支中多下功夫,决不出现某一项遗漏的现象,结合企业实际选择最利于企业自身的方案,从而减少税收负担。
B.利用融资方式借助财务杠杆开展纳税筹划
企业融资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权益方式融资,二是负债方式融资。从财务效益角度考虑,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资本成本的差异,而所得税的存在正是这种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新税法的基本税率33%降低到25%,但负债融资仍能够获得“税收挡板”的好处。如果只考虑税收负担,不考虑企业的最佳资本结构和负债的财务风险,负债筹资所具有的优势在于,企业的借款利息可以在税前作为费用列支,有抵税的效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资本成本。考虑到企业的最佳资本架构和负债的财务风险后,如何识别负债筹资方式与权益筹资方式的优越性以及不同规模的负债筹资的优缺点?这里以权益资本收益率来作为衡量标准。根据财务杠杆原理,只要企业利息税前投资收益率高于负债成本率(税前),增加负债额度,提高负债的比重,就会带来权益资金收益水平提高的效应。但是随着负债比例的提高,企业权益的财务风险及负债筹资成本必然相应增加,以致负债的税前成本超过了利息税前投资收益率,权益资金收益率就会随着负债额度提高而下降。因此,企业必须确定负债的总规模,将负债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即负债筹资所带来的收益要能抵消由于负债筹资比重的增大所带来的财务风险及筹资风险成本的增加。
C.企业分支机构的创建形成的所得税纳税筹划
在新的企业所得税税法颁布实施后,国家对企业所得税的缴纳方式进行了统一规定,企业以及取得收入的组织都是纳税人,对于那些不具备法人资格的营业单位应该进行汇总和计算所得税。从这一层面上来讲,企业在创建自己的分支机构时也要进行纳税筹划,并且对分公司还是子公司以及其注册地点进行必要的选择。
D.会计政策的选择有利于纳税筹划
所谓会计政策主要是指,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使用的基本原则和会计处理方法。企业在开展纳税筹划时也要对会计政策的选择进行必要的筹划,会计政策中也存在很多方面可以实施纳税筹划,比方说,存货计价法、固定资产折旧法、收入确认等等方面。在当前,融资租赁是一种比较流行的实现纳税筹划的方法,在融资租赁的各种费用中,承租方支付的手续费及安装交付使用后的利息可以不被计入纳税部分,此外,对于租入设备的改良开销,可以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在不短于五年时间内摊销,如果是企业自身的设备只会增加纳税部分。因此从这两方面来看,融资租赁更能够很好的起到减轻税收负担的作用。
总之,税收筹划可以促使企业合理安排其经营管理活动,特别是财务管理活动,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因此,税收筹划不只是在税负上避重就轻,更重要的是通过纳税方案的优化选择,有利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增强企业纳税意识,从而促进其社会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陈 斌.纳税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之道.现代企业教育.2007.04
- 上一篇:财务制度不规范整改措施
- 下一篇:财务制度的制定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