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技术对企业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4-03-27 11:10: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核心技术对企业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核心技术,自主研发,外购,技术联盟
一、核心技术的涵义及其重要性
关于核心技术的定义并不是很明确,本文采用以下说法:企业核心技术是指超越同行竞争对手,使竞争对手难以模仿和仿造的关键、共性、前瞻性的重大工艺技术,并且能为企业争得较大市场份额,创造较高经济效益,进而形成企业独享性的经济资源的技术。核心技术是核心能力转化为竞争优势的关键,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1)核心技术是核心能力与产品竞争优势联系的纽带。(2)核心技术是企业产品创新的基础。(3)核心技术是企业创造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
二、核心技术的来源途径
核心技术来源一是原创性技术,即自主研发,依靠自己发明创造,表现为拥有大量的自主知识产权;二是外购,即一次性购入某项核心技术或是通过并购获得某项核心技术的所有权;三是联合开发,及通过建立技术联盟等方式共同研发某技术。
(一)自主研发
自主研发就是企业依靠自身的力量,运用高新技术开发出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从而掌握一种核心技术,迅速成为市场领先者和技术垄断者,自主研发主要应用于部分技术先进企业。
希望通过自主研发获得核心技术的企业应具有以下条件:第一,要求企业具有很强的技术研究和开发能力;第二,要有充足的R&D资金投入;第三,要有一项金牛业务来支持企业的现金流需要,使企业渡过研发到技术应用这个过渡期。
企业选择自主研发方式获得核心技术有多方面因素,常见的原因有:具备独立创新的能力或无法获取需要的能力;保护私有技术,以防止在合作过程中企业的私有技术秘密暴露在未来的竞争者面前,丧失对其有效控制和由此带来的竞争优势;或追求对新技术拥有完全的控制权,控制技术开发和使用,使企业能完全掌握技术开发过程以及由此带来的新技术应用机会。
自主研发也存在着高投入和高风险的缺点。自主研发的企业需要具备足够的资金支付巨额的研究开发费用,还要拥有一支素质精良的科研队伍从事研究开发。为保持技术和市场领先者的地位,它们还必须建立较强的信息网络,广泛地收集科技与市场的最新信息。此外,由于自主研发是在新的技术领域中进行率先性的探索,其创新的产出常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这使得自主研发的企业必须承担较大的风险。风险包括技术上和商业上的风险。
(二)外购外购就是企业通过支付一定的资金从外部购买某项核心技术或者直接把掌握核心技术的人才挖到自己公司,还可以通过实施基于核心技术的并购与重组。
实施外购方式获得核心技术的企业一般具有这些特点:第一,企业自身缺乏科研创新能力;第二,企业缺少帮助企业渡过研发期,为其提供现金流的金牛业务的支撑;第三,企业处于某种经营困境,急需核心技术的拯救,在短时期内无法进行自主研发,时间上的紧迫性要求企业向外界购买核心技术。
通过外购获得核心技术的一大特点就是获取的速度快,不必劳心费神,但是其存在的隐患也是显而易见的:第一,外部购买的核心技术可能是即将被淘汰的技术,也就是说,已买来的技术赶不上技术的更新换代了,况且,一般企业是不轻易把自己的核心技术卖给其他企业的;第二,即使购得了核心技术,由于对该技术缺乏了解或是短期内无法熟练掌握,这些都会给企业造成损失;第三,购买技术花费大量的现金,多少都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营。
(三)建立技术联盟
建立技术联盟是一种联合研发的方式,技术联盟是两个或多个企业以协议的方式共同开发新技术或新产品。技术联盟一般围绕具体技术和产品的开发组建,有明确的目标和时间表,技术和产品开发成功后联盟一般即会解散,然后根据需要考虑是否建立新的联盟。
采用联合研发模式对企业而言有多方面好处:一是可以使企业快速地获取其所需要的技术和资源;二是可以显著提升企业的灵活性,增强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三是给企业提供了更好的向其他组织学习的机会;四是可以分担技术创新项目开发的成本和风险;五是能够促进共同标准的形成,推进技术标准化。
但是建立技术联盟进行研发也存在风险,这主要包括:一是知识产权风险,选择合作研发模式,往往有许多单位参与技术创新活动,知识产权需要在合作者之间分配。究竟研发出来的核心技术归谁所有或是如何分配,这是个问题;二是竞争风险,合作研发过程中合作成员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非常强,每个合作成员实际上可以进入其他成员的知识库,由此带来风险;三是组织风险,合作创新过程中需要成员的相互协调,合作成员之间的共同约束与单个企业独自研发肯定有所不同,由此带来组织风险。
三、总结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核心技术作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越来越重要,要想在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只是认识到核心技术的重要性远远不够,还必须付诸实践。自主研发、外购和建立技术联盟,这三种核心技术的获得途径各有优缺点,同时也有自身的适用条件。一个企业选择何种方式来培养和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必须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和所具备的能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盲目的选择。
参考文献:
[1]郁培丽,樊治平.面向企业核心能力的核心技术研究与开发[J].科研管理,2003,24(2):74-76.
[2]梅姝娥.技术创新模式选择问题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2008.05,10(3):20-24.
篇2
论文摘要:本文指出我国汽车电子产业大而不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严重缺乏,市场发展前景广阔。当前是汽车电子产业自主创新的关键时期,自主创新是提高我国汽车电子产业竞争力的突破口,并提出自主创新的发展思路。
汽车电子技术创新是推动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汽车中约70%的创新来源于汽车电子技术。汽车电子产业给汽车产业带来了活力,使汽车这一传统产业焕发了新生,是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典范。汽车电子作为汽车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信息产业的新兴力量,标准和专利在汽车电子产业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可以说“标准就是力量”。
一、我国汽车电子产业大而不强
2007年,我国汽车产业生产和销售量分别达到888.24和879.15万辆,分别跃居世界第三和第二位,成为汽车生产和销售大国。中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汽车电子市场的高速增长,2007年我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达到1000亿元。
我国汽车产业以及汽车电子产业虽然规模大,但企业核心竞争力严重缺乏,核心技术和关键元器件受制于人。在中国汽车电子市场中,国外品牌的产品占据了主导地位,其中包括Bosch、Denso、Delphi、Simense、Visteon、Continental、Valeo等跨国企业。深圳航盛虽连续多年成功跻身中国汽车电子市场十大供应商行列,主要产品就是汽车音响,并非汽车电子的核心技术。
跨国公司利用其所掌握核心技术、标准和专利,掌控着全球产业布局,从而实现其全球利益最大化。我国汽车电子产业处在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中、低端,只是跨国集团全球发展战略的生产基地和销售市场。汽车电子产业长期以加工组装为主,利润率和工业增加值每况愈下,严重影响我国的产业安全。
二、我国汽车电子市场的发展趋势
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汽车的各个领域,极大地改善了汽车在安全、节能、环保、快速和舒适等综合性能,汽车电子设备对汽车产品重要性的不断增加。目前,汽车上的电子装置成本将可能占汽车整车成本的30%左右,在高档轿车达到60%以上。2007年,全球汽车电子市场规模达到1410亿美元。汽车电子产业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汽车电子行业的发展,汽车电子的性能和可靠性将大幅提高,新能源和节能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将推动汽车电子产品的升级换代。汽车电子产业中的高性能IC以及高端解决方案将被大量应用和普及网络级解决方案前景看好。
预计2007到2011年,我国汽车电子市场将保持快速发展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超过25%,2011年汽车电子市场将实现2400亿元的规模。随着汽车消费市场的快速发展,由于人们对汽车消费的要求的提高,汽车电子产品高端需求将持续增长,因而,我国汽车电子产业即使面临汽车市场增长放缓,也会持续高速发展。
三、自主创新是提高我国汽车电子产业竞争力的突破口
在汽车电子领域,由于盲目崇拜外国技术的认识误区阻碍了国内科研系统的发展。我国汽车企业研发能力十分薄弱,对外国技术高度依赖,同时由于这种境况,在获取外国技术合作中往往面临不平等的条件,技术合作的领域也并非核心技术领域。例如,有些外企明文规定,合资生产的产品不得出口到其有销售意愿的国家或地区。开放虽然一定程度提高了民族企业的生产和技术水平,但愿为达到独立自主发展的阶段和能力,陷入到技术引进、模仿、落后,再引进、模仿持续落后的技术陷阱,始终作为跨国企业的附庸,核心技术和关键元器件受制于人。
由于国内汽车电子产业大量存在知识产权得不到有效保护,中国缺乏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而压制了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于是,中国民族企业只是关注使用外国技术,依靠低成本生产产品,而不是全力开发独自技术。导致中国汽车电子产业在技术陷阱中越陷越深。
主席在2006年全国科学和技术大会上指出:“抓住信息科技更新换代和新材料科技迅猛发展的难得机遇,把掌握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作为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的突破口。”我国已确定把掌握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核心技术为国家创新战略的重点之一,明确规定:“把掌握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作为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的突破口。从世界范围看,信息技术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新材料技术发展十分迅猛,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遇。我们要以信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的集成创新为核心,开发一批重大成套装备、高技术装备,尽快改变我国在这方面缺乏核心技术、关键成套装备基本依靠进口的局面,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良性互动,全面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
目前,汽车电子产业正面临着这样的技术和产品更新换代的好时机,加快自主创新,快速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是提高我国汽车电子产业国家竞争力的突破口和关键时机。
四、我国汽车电子产业自主创新发展思路
我国汽车产业和汽车电子产业将持续快速发展,应该以此为依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汽车产业的腾飞,推动我国成为全球电子强国。推动我国汽车电子产业自主创新的发展思路如下:
1.保持我国汽车电子产品在产业链的中、低端环节的规模优势。保持规模优势是我国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的基础和保证。今后10年内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居民可支配收入快速增加,汽车市场规模扩大,汽车电子市场在规模和产品层次上进一步扩大和提高,汽车电子产品无论是高端、低端都将进一步放大。这就为汽车电子企业占领市场,保持规模低成本优势,获得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条件,也为在“大”中图“强”打下了基础。充分发挥电子产品生产加工方面的优势。在现有的技术基础上,国内品牌很难在很短的时间内,在核心汽车电子领域有重大突破,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内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和有点,选择合理的产品定位,使其在电子产品生产加工方面的优势得到体现。目前,民族企业在汽车音响、防盗器、倒车雷达等中、地点汽车电子领域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这些产品技术要求相对较低,而且非常有利于突出本土企业的优势,在这些产品领域,民族企业仍然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积极拓展全球市场。
2.重点发展汽车嵌入式电子芯片和软件。汽车嵌入式电子芯片和软件是汽车电子发展的技术主流。从汽车电子领域的发展趋势看,愈来愈多的汽车电子产品都在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单纯的硬件产品向软、硬件一体化的设备发展,单纯做硬件的企业向兼做硬件和软件的企业发展。因而汽车电子企业从传统的设备制造企业变成嵌入式芯片和软件企业,正是多数汽车电子企业的发展方向。
汽车电子企业继续提高其企业中、产品中的软件成分的比重,向更加“软”的方向发展。汽车电子产业应从低端、纯硬件的加工制造,向更高端的、嵌入式设备的设计制造方向发展。
3.实施知识产权发展战略。知识产权在当今市场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这种重要性决定国家、行业和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决定着国家、行业和企业的切身利益。只有相当一批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的原始性创新成果相继涌现才能推动我国汽车电子领域部分重点和关键领域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汽车电子产业中自主创新就是要把握住自主知识产权,实现企业竞争力的根本改变。
技术专利是知识产权重要组成部分,专利战略被确立为科技发展战略之一。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知识产权战略首先应当是一种企业战略,是企业市场竞争的战略性武器。我国汽车电子企业应注重技术开发和利用,将大量的技术专利,通过多种交易方式实现知识产权或使用权的转化,进而完成商品化、产业化。国内行业与企业应主动了解并掌握与知识产权相关的国际惯例,加快实现技术、专利、标准的融合,提升整个产业的综合实力。
4.利用扶持创新发展的产业政策。对于国内汽车电子产业来说,核心汽车电子产品是其薄弱环节,核心技术和产品的技术难度大,开发成本高,同时也要面对实力强大的竞争对手。国家必须出台相应的产业政策予以支持。国家应坚持科学决策,完善创新机制和产业化政策体系,应从财政支持、税收减免优惠、政府和国企采购等产业政策等方面来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开发的企业,加快推进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产业化。
我国汽车电子产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企业应根据市场和自身优势,打开核心技术的突破口,利用国家的行业政策,实施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实现打破跨国公司技术垄断,推动汽车电子产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邵虞.汽车电子憧憬未来.电子产品世界,2003(11):8-11.
篇3
[关键词] 技术创新 措施 研究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开发独特产品、发展独特技术和发明独特营销手段的能力,是以技术创新能力为支撑、以核心技术能力为基础的一个多层面、多角度的构成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技术创新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属于经济学范畴,它的主要特征体现了技术与经济的结合,强调了市场是检验创新成功与否的最终标准。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要提高烟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紧紧抓住企业技术创新这个关键环节。
一、技术创新对提升烟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意义
通过技术的开发形成烟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烟草企业只有在核心技术和烟草产品上具有长期积累的特殊能力,才能不断扩展,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企业的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都离不开技术创新。著名烟草企业如菲莫公司、英美烟草公司,国内的红塔集团等之所以产品市场畅销、盈利能力强,关键的一点便是其通过持续的研究开发,创造和更新核心技术,打造核心产品,并能保证核心产品的更新换代。
通过技术创新提升烟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烟草企业已经走出了投资推进型增长方式,并开始从投资推进型向创新推进型转变。企业的成长发展应着眼于核心能力的培育,立足于技术和产品的创新,创新成为企业成长的根本依托。很多以技术创新为特色的企业并没有庞大的员工队伍,也没有太大的规模,但它们对世界的进步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技术革新保持烟草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企业的命运总是与技术创新相联系的。随着竞争的加剧和时间的推移,企业的核心技术会演化为一般技术,企业只有不断进行技术革新,促进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加速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应用,开发出成本低、有较高使用价值的新产品,创造出消费者对该类产品的新需求,才能保持其竞争能力。如果缺乏技术创新能力,企业就不可避免地陷入产品结构雷同、竞争乏术的境地,甚至遭到市场的淘汰。
二、提升烟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是确立烟草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要以企业为主体,建立多层次的技术创新体系,逐步完善企业技术创新的机制,实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的紧密结合。我国烟草企业长期生存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相对国外烟草集团而言,企业主体意识不强。因此,必须摆脱企业对政府、上级公司的依赖思想,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成为技术创新活动的载体。
二是大力加强科技队伍建设。人才是科技之本,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部分。因此,尤其要重视和加强科技人才的培养和使用,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以激发科技队伍的创新精神,提高科技队伍的创新能力。要努力培养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努力培养科技和管理全能的复合型人才。要全面提高科技人员的工资收入水平,加大科技成果的奖励力度和奖励面。
三是建立和完善烟草企业的技术创新系统。烟草行业应紧紧围绕建立和完善创新体系,明确创新目标,建设高效的技术创新系统。企业应建立健全技术中心组织设置,配备相应的研究开发人员,配置科研开发的设备。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能有效地组织协调,有效地实施,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四是完善科技管理体系。科技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配齐各级科技管理人员,明确其职责,提高其素质,加强对科研项目实施过程的跟踪管理和绩效评估。适应和完善科技成果评价及推广体系。完善对各级领导班子自主创新能力综合评价体系。通过严格管理,确保行业科技资源功能的发挥和效率的提高。促进科技创新要素和其它生产要素的结合,形成投入、创新、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良好机制。
五是加大科研经费投入。科研经费是保证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顺利实施的重要物质基础。烟草企业要逐年增加对科技的投入,确保每年的科研经费足额按时到位。建立科学技术研究专项基金,对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进行专项管理,保证科研经费专款专用、高效使用。
三、实施技术创新必须把握好几种关系
一是正确处理科技投入与生产投入的关系。科技投入与生产直接投入相比,见效慢周期长,一些科研开发项目不可能做到百分百的成功。我们要放眼于未来和发展,要不断加大科技投入,不断改善科技基础设施和条件,支持科技工作者开展基础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力争在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上实现突破,这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
篇4
那么,中小民营企业怎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呢?本文拟根据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现状.着重谈谈中小民营企业在成长期如何持续发展问题。
一、正确进行市场定位确定企业的经营领域
市场定位.必须依据企业资源状况来确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同的企业,依据拥有资源的不同,将产生不同的选择。大企业拥有的资源较多:品牌、销售渠道、技术等。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能拥有的资源及产生的选择就小得多,存在着技术、资金、人才等多方面的限制和不足,但是,中小企业可以依据自己企业适应性强的特点.充分寻找市场的间隙,涉足大企业未进入的领域,可以在品种多、批量小的加工、配套、服务等等领域找到自己的市场位置。
二、在规范管理的同时保持企业高效灵活的运作
从民营企业的成长历程来看,民营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取胜的关键就在于其灵活的机制、运行的高效。
分析民营企业的体制结果和管理方式,所有权与经营权集一身是其普遍的特点,也正是这种特点,是民营企业经营灵活、运作高效的保证。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在其规模不大时.“老板”通常有能力对企业的事务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并不需要过多的所谓授权、分权。民营企业没有过多的各种科室、部门,从而也没有更多的扯皮,企业的运行常处于一种高效率之中。
当然。追求企业机制的灵活、运行的高效。并不等于不需要对企业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控制。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时。原有粗放式的企业管理工作.必须被科学有效的管理工作取代。企业才有可能生存、发展、壮大。企业的管理工作包含了企业工作的方方面面,如生产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等,这些管理工作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只有这些方方面面的工作,形成整体效能,才能对企业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三、在发展过程中把握好企业的规模
企业在自己的历史进程中。都会遇到成长、发展的问题。但是,在企业成长过程中,有机遇,也有陷阱。
民营企业从其产生的历史根源来看。一般都是其创业者凭借微不足道的资本、艰苦的努力和奋斗,经过较长时期的资本积累逐步成长起来的。
在市场经济的竞争过程中。企业拥有较大的规模、充足的资金等,几乎等同于拥有了较强的竞争实力,在市场竞争中能够占有优势地位,规模经济的思想时刻在影响着人们。也许正因为这种诱因,我们经常可以发现,很多企业有着不断扩大规模、增大市场份额的强烈冲动这样的趋势。甚至可以说,存在着这样一种怪现象:企业投资、一定规模一获取相应回报一投资扩大规模一获取回报一再投资扩大规模一再获取回报一……一企业规模失控、效益严重下降。
但是,对于中小民营企业而言,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立足之本,是其特殊的目标市场和灵活的机制、快速的反应。这种目标市场,从总体来看,市场份额总是有一定限度的。企业想通过不断扩大规模来提高自己企业的市场份额,到一定时期,就会发现这只能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要再提高企业的市场份额会非常困难。而且市场份额的提高带来的收益可能大大小于所付出的成本,形成了明显的规模不经济。不断扩大的规模给企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甚至灾难。同时,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管理企业的成本也将不断增加。难度也会愈大,而企业运行的效率和灵活性,却向反方向不断下降。
对于中小民营企业而言.其拥有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是有相当限度的。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供需矛盾也将不断加剧。企业真正拥有的资源与企业不断扩大的规模无法匹配,企业的运行将陷入非常严重的困境。这种缺乏有效资源匹配的规模扩大,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强大,而只能说是一种“虚胖”,会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
四、注意员工队伍的培养
分析我国目前的中小民营企业,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是:轻视员工队伍。随着多年来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下岗工人、农业富余人员的不断增加,就业压力愈来愈大,这些下岗工人、富余人员成为了目前民营企业主要的操作人员。但是,对这些操作人员,企业“老板”没有给予足够重视,甚至轻视,总认为岗位稀少,人员好找,造成了员工队伍极其不稳定,安全感极差,流动性大,几乎谈不上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
企业中,对于技术、营销、管理人员的重要性的认识已经比较明确,也已经引起了较高的重视。在中小民营企业中。员工队伍素质的高低应该说非常重要。如果没有一支稳定的、较高素质的技工队伍,在技术和人才无法与大企业相竞争的情况下,靠什么去竞争呢?况且。中小民营企业一般都是劳动密集型的。
要有稳定的、较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必须重视员工,尊重员工,充分认识到他们是市场竞争的重要力量,培育一支自己的、稳定的、较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五、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所谓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常是指企业凭借自己独特的资源(资本资源、技术资源、管理资源或其它方面的资源以及各种资源的综合),培育创造出本企业不同于其他企业的最关键的竞争的能量与优势,这种竞争力与优势是本企业独创的,也是企业最根本、最关键的经营能力,也只有在本企业中,这种竞争力和优势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包括:企业的核心技术能力、战略决策能力、生产制造能力、营销能力、组织协
调能力以及企业文化能力等要素。
中小企业正处于成长过程中,如何培育、形成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获得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是影响企业长期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系统工程。
从核心竞争能力包括的几个主要内容来看,应当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1)核心技术能力的培育。核心技术能力具有静态和动态双重特性。企业核心技术的储备水平是企业核心技术能力的基础.也是其核心技术能力的静态表征存量,而对核心技术存量的应用和操作.则涉及核心技术的递增和重组过程.是核心技术能力的动态互现。要提高企业的核心技术能力,企业的所有者、经营者,要认识到科技的重大作用,把推进企业科技进步、核心技术能力的培育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加大对科技开发资金的投入,调动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还要积极引进技术人才。
(2)战略决策能力的培育。企业战略决策能力是企业带有长远的全局性的谋划。企业要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对可能发生的重要事件、机会和威胁、优势和劣势及时作出灵敏的反应,准确预测产业的动态变化趋势,才能把企业的核心技术转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这就要求企业努力提高全体员工的素质,提高对信息是企业资源的认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参与市场信息的收集、分析和研究。在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普通人得心应手的工具的今天。企业组织中的普通成员均有可能通过电脑网络系统、报纸、杂志、电视等渠道获取大量的信息,通过这些信息的民主化来提高广大职工参与企业重大决策过程的积极性,从而推动企业决策迈向民主化、科学化。适时进行企业核心能力的跃进,以适应新的市场竞争环境。
对于刚进入成长期的民营企业来说,重大决策基本上是由企业的老板自己来进行的,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所处环境的日益复杂,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此时再仅仅凭借一人或极少数人的智慧、经验,来对企业重大战略进行决策,很可能会掉入危险的陷阱,导致企业的最终失败。
(3)组织协调能力和生产能力的培育。传统的工业企业是以管理人员为塔尖,操作人员为塔底,人员结构呈塔形。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从事知识和信息工作中的所谓白领职员人数大幅度增加.蓝领工人数量锐减.从而使人员结构呈菱形。这就要求现代企业组织系统的扁平化和分工合作方式的小组化。通过优化组织结构、改变分工合作和分配方式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逐步向一系列新的制造和管理模式迈进,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的生产率。提高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
篇5
[关键词] 技术创新:文化创新;核心竞争力
一、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现代企业制度体现的是企业资游配置的高效性,而这种高效性能否充分发挥。主要依靠核心技术和技术创新。一个企业要形成和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地勘企业在打造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必须充分了解自己的核心技术。如不十分清楚或把握不准,可对现有技术进行分析和整合,也就是对核心产品进行技术分解、归类和整合,弄清啡些是一般技术,哪些是通用技术、哪些是专有技术,哪些是关键技术。然后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专有技术和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攻关、开发、改造,并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以形成自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而地勘企业实施技术创新,应做好以下工作:
1.完善技术创新机制。(1)要充分认识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增强创新意识,要打破传统的平均主义的分配模式,采取各种有效的激励手段。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2)要瞄准国际先进企业,准确把握国内外市场变化趋势和主导技术发展方向,找出与国际先进企业的差距。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和技术创新规划,明确赶超的目标和方向;要重视利用国外先进技术,坚持走引――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道路:要重视与国外企业的联合研究和开发,积极兴办中外合资的技术中心,充分利用国外的技术和智力资源。(3)要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加强高新技术研究与应用,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下大力气做好把资金转化为技术,促进资金――技术――资金的良性循环,使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持续提高,竞争力不断增强。
2.要高度重视企业人才培养和信息化建设。(1)科技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技术创新需要人才来实现。地勘企业要高度重视科技和经营管理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创造条件,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机制:要以战略眼光和强烈的紧迫感,用好现有人才。培植后备人才,制定和完善吸引优秀人才的优惠政策,重奖为地勘企业技术创新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大环境。(2)要重视全员培训。因为企业的创新是全方位的,仅靠少数专业技术人员难以实现创新。国内外成功的企业都十分重视员工的培训,如德国奔驰公司的员工轮训制度,通过培训,会极大地挖掘出员工的潜在能力,不断产生各种创新活动,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3)要高度重视企业信息化建设。企业的信息化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基础,地勘企业要想搞好技术创新,必须切实加强自身的信息化建设。要运用计算机和网格等信息化手段,尽快建立和完善企业的信息交流与共享系统,实现现金、物资、生产、设计的信息化管理。
篇6
关键词:数控机床;改进;措施
如今,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数控机床设备消费市场,据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1~11月,我国数控机床进口额为42.09亿美元。但是我国的机械制造业还不先进,数控机床设备在性能,可靠性,生产率和核心技术等方面与发达国家还有一段距离,特别一些数控机床的技术和零件还需要依赖于进口。国内数控机床存在功能部件性能差,核心技术缺乏,产品水平低等问题,因而我国数控机床设备亟需采取改进措施。
1.提高功能部件自主开发能力
在与发达国家多年的技术交流、引进和吸收,我国数控机床设备的发展有了明显的改进。然而,我国关键零部件的生产依然依赖于进口,这就产生了数控机床设备盈利低、缺乏竞争力的问题。针对这一现状,提高数控机床关键零部件的自主开发能力是最基本的措施。为提高我国数控机床产品的自主开发能力,《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设立了“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专项。此专项以提高数控机床可靠性和产业化水平,提高国产功能部件性能为目标,为数控机床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加强核心技术的开发和研究
在数控机床设备改进中,数控系统是关键部分。一直以来,我国数控机床核心技术严重缺乏,90%需要从国外引进。国内中、高端数控机床制造业,多数以组装和制做为主,如在上海设厂的“机床巨头”德国吉特迈机床集团,其核心技术都依赖于发达国家。数控机床核心技术的缺乏直接影响到我国的机床设备产业的发展,因而加强核心技术研发是发展数控机床的必要条件。首先,我国要不断进行核心技术的研发,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机构的自主开发。其次,学会在交流中吸收,在吸收中创造。例如,在机床零件配套和制作方面可以学习德国的先进技术,在数控系统的开发方面可以参考美国的最新理念,并在学习交流中创新并研发出属于我国自身的核心技术。
3.注重创新能力平台建设
所谓创新是竞争中取胜的根本,是行业发展的基本推动力。在数控机床设备的发展中,技术的创新性是设备满足市场需要的关键。在国内,许多企业忽略了数控机床技术创新的重要性,盲目跟随国际技术潮流,没有个性化的技术,这导致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因而,在面临数控机床市场需求逐渐增加的情况下,企业应该重视市场动向,提高创新能力。“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专项提出注重“创新能力平台建设”,期中包括注重核心技术与装备的创新。遵循“在创新中求发展”的理念,数控机床技术才会有显著的提高,才能在国际机床市场提供良好的竞争条件。
4.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对于数控机床设备来说,稳定性、可靠性是两个重要的运行指标。现实中,数控机床多数在较恶劣的电磁环境中使用。为了保证机床的正常运行,抗干扰度是非常必要的。解决电磁干扰的改进措施有:
4.1.利用电源滤波器抑制电磁干扰。电源滤波器可以过滤进入设备中的噪音,以防止机床被噪声污染,从而抑制电磁干扰。
4.2.利用隔离变压器来供电。隔离变压器实现电路与电路间的电气隔离,从而隔绝电流带来的设备与设备之间的干扰,其效果良好。
4.3.利用感性负载吸收噪声。感性负载在断电时会产生强烈的脉冲噪声,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感性负载可以采用并联电阻、压敏电阻、稳压管等吸收噪声。
5.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
如今,许多数控机床都存在“坏的快”的问题,如何"管好、使用好、维护好"数控机床设备,是许多企业非常重视的问题之一。数控机床不能像普通机床设备工作时,可以自由的根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人为的调整,数控机床技术复杂,在机床维护和编程技术方面要求较高,因而建立安全的管理机制非常重要。
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首先,要提高对操作者、维修人员、管理人员、检验人员等的管理和培训。例如,对于维修人员需要培养其专业的知识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检验人员要求能够通过数控机床的组装,参数调整等信息预测数控机床的生产质量;操作者要求对机床的调整和在线操作熟练掌握;管理人员要具备专业的知识积累,了解数控机床设备的特点和过程控制。其次,要防止设备的超负荷运转,合理分散设备的工作量,达到设备的合理工作。 另外,科学组织生产,解决生产力不平衡问题。这主要从生产组织管理的角度入手,提高数控机床设备的工作率,合理安排设备的生产节拍,合理分配设备的生产任务。最后,及时维修设备的故障和处理问题。在数控机床工作时,设备出现故障是正常现象,那么及时处理才能避免问题越来越严重。
6.结语
数控机床是一门技术性强的应用性工程,在工业制造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学的不断进步,数控机床在逐步改进的同时还存在许多的问题。为解决这一现象,在数控机床的改进中,要注重功能部件、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工作环境和管理机制建设,才能真正实现数控机床进一步的改进。
参考文献:
[1]陈虎;于德海;;数控技术全面支持高速复合机床精度的提升[J];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2010
篇7
关键词:江苏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专利;品牌
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中,知识产权作为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新生产要素,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柱。企业是国家的细胞,在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诸多因素中,知识产权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项。围绕知识产权进行的竞争将成为企业竞争的最高形式。
一、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发展现状
(一)江苏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概况
根据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高新技术企业是指: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内,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活动的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不同于传统制造企业的突出特点在于企业的高科技含量。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带动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加速了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了一支有创新活力、有发展前景的产业群体。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而以知识密集、技术密集、资本密集为特色的高新技术企业正在日益成为综合反映企业创新水平的标杆。自2008年国家启动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以来,江苏省共认定15批高新技术企业,共有6245家。在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的2013年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中,江苏省共有121家企业获得认定,总数再居全国第一,成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坚力量。
(二)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竞争力水平
1.知识产权产出快速增长,但产品发明专利比重相对较小,缺乏核心竞争力。
截至2013年,江苏省知识产权产出快速增长,全省企业专利授权60多万件,连续四年位居全国第一。驰名商标达到400多件。通过马德里体系完成商标国际注册750件,注册地理标志商标45件,行政认定驰名商标147件、著名商标999件,商标注册量位居全国前列。版权作品登记量年均递增46%,居全国第二位;国际版权贸易额年均增长10%,居全国第三位。植物新品种、计算机软件、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均位居全国前列。知识产权助推经济转型升级作用日益凸显。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等10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左右。
在知识产权的各类产出中,发明专利的技术含量相对较高,其数量和技术含量较大程度地标志着拥有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创新能力。在按省份排列的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中,广东、北京、江苏分别以发明专利授权量22153件、20140件、16242件分列全国前三。江苏省发明专利授权量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但是从各类专利授权比较来看,2013年1至11月,江苏省授予发明专利15675件,实用新型专利90462件,外观设计专利116403件,三类专利中,发明专利所占比重仍然较小,这与国外三种专利授权状况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江苏高新技术企业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实力有待加强,体现基础性、原创性的发明专利仍然比较少,原始创新能力不足使其产品缺乏竞争实力,企业发展存在“技术空心化”的危险。
2.高新技术企业产品产值增速较快,但企业创利能力相对薄弱。
高新技术产业是一个以高投入、高回报为特点的经济系统,企业利润额的高低取决于投入的数量和质量,以及投入产出的效率。近年来,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快速,2011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8万亿元,增长26.4%,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5.3%。企业知识产权产品产值不断增加,但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利润额的增长速度却远不及产值增长的速度。江苏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产出效率相对低下,与强大的研发投入不对应,说明企业知识产权产品创利能力相对薄弱。
3.知识产权运用能力逐渐增强,但品牌发展不均衡,没有形成品牌效应。
江苏省领先全国制定出台首个地方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十一五”期间,江苏省组织580家企业贯彻规范,引导220家企业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331家企业履行“正版正货”承诺,1800家企业建立专利数据库,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制度、经费等基础条件不断完善,运用知识产权战略参与市场竞争能力大幅度提升,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产品产值占本土工业比重达到48%,企业获得专利权质押贷款额2.9亿元,形成目标产品3780个,累计形成销售收入2902亿元。企业年申请专利占全省的53 %,创新运用能力不断提升,企业知识产权主体地位凸显。
但江苏省知名品牌数量排名远不及其经济总量的水平,且明显低于北京、广东、上海和浙江等地。2012年,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前十位的国内(不含港澳台)企业中,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位列第一,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分列第二至第四位。在《2013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中,江苏仅以29个席位位于北京、广东、浙江、山东、福建之后。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在品牌建设方面比较乏力。在品牌建设方面,江苏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竞争力高的名牌产品很少。
二、知识产权与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竞争力的联动性
(一)高新技术企业以技术创新为主要特征,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为认定标准
高新技术企业是以世界科学技术新发现和新发明为基础,以知识、技术、智力和R&D资金密集为条件的高技术型企业。是知识密集度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具有高投入、高效益、高风险的高科技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是以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为主要的认定标准,因而自主知识产权是高新技术企业的灵魂所在。
(二)知识产权战略对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1.市场竞争优势
知识产权可以帮助企业建立并维持相关领域的市场竞争优势,这是知识产权对高新技术企业最重要的影响。一方面,知识产权可以保护企业的核心技术,进而将核心技术转化为优势产品,使企业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和较高的利润;另一方面,企业为了占领市场以实现最大的竞争优势而将自己的专利、商标、以及商业秘密等置于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之下,充分利用知识产权的专有性特点,最大限度地阻止竞争对手的市场进入,营造一个合法的垄断环境,获取高增值率的超额垄断利润,从而形成市场竞争优势。
2.财务优势
知识产权是高新技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知识产权不仅能帮助企业建立并维持市场竞争优势,企业还可以把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投资的手段来收取丰厚的利润。从财务角度分析,知识产权的应用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直接经营为企业产生收入,二是为企业进行资金融通。高新技术企业可以通过专利许可与权利转让等方式直接获取较高收益。企业可以通过权利质押获取贷款,为其发展筹措资金,也可以直接利用知识产权投资,获取股权收益。
知识产权的这种价值属性能够为企业创造财务收入、减少财务支出并且能够吸引投资、增加企业的市场价值,为企业创造巨大财富。
3.低成本化与差异化优势
知识产权作为技术创新的载体,能给企业带来更高的生产效率与更高质量的产品,从而实现企业低成本化运作的变革。在实现企业低成本化的竞争优势的同时,企业在进行产品研发时,利用研发产品与众不同的新颖性、创造性等特性,形成一系列的知识产权特别是专利保护网。通过一系列知识产权的集聚,使竞争对手无法突破这道知识产权的“围墙”,建立与维护了企业的差异化优势。
三、培育江苏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知识产权策略
(一)增加高新技术企业的专利产出,提高专利质量,争取专利标准
1.从投入产出效率、竞争优势角度制定企业专利研发、申请策略
企业拥有专利的数量并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竞争优势。我国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以来,企业申请专利的数量突飞猛进,产品产值增速较快,但创利能力却跟不上产值增速,原因在于知识产权产品量多却质低。江苏高新技术企业应着力研发企业基础发明,从外形创新转变为产品创造并围绕外观进行设计,强化知识产权产品灵魂设计与培养,形成拥有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产品,设计知识产权“围墙”,完善产品的技术核心竞争力。
2.强化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标准产出意识
在当今世界的竞争中,卖产品已经成为一种最低级别的竞争方式,较高一级的竞争方式是卖服务,而更高级别的竞争方式是卖规则——技术标准。发达国家正利用其标准战略将专利技术纳入标准体系,推行标准的同时捆绑销售自己的知识产权,收取标准涉及的专利许可费,谋取高额的垄断利润。
我国企业在技术标准产出的基础专利研发方面还很薄弱,企业还未能在标准制定过程中转变角色。江苏高新技术企业应将技术标准制定纳入其知识产权战略之中,在进行技术研发时有一定的远见,将标准化问题纳入考虑的范围。
(二)增加知识产权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产品盈利能力
拥有知识产权核心技术,能建立和维持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但要垄断市场,还需要进行知识产权营销,生产迎合消费者需求,高性价比的知识产权产品。高新技术企业在知识产权产品的立项开发之前,应对所开发的技术的市场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企业知识产权产品的营销战略。根据市场需求来决定产品的研发,增加知识产权产品的投资回报率。
在加大研发力度的同时,应压缩产业链以降低成本,对市场需求的做出快速的反应,让产品能够跟上市场脉动。
(三)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品牌建设,培育优势知识产权产品
在产品同质化的今天,品牌竞争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最持久的外在表现。相比国际、国内强势品牌,江苏高新技术企业还存在自主创新能力差、品牌管理水平低等缺点。加强江苏高新技术企业品牌建设,首先要保证产品的质量。其次,品牌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品牌的运营必须源于创新,以创新提升品牌,使品牌更具感召力与吸引力。最后,当消费者不具备辨别不同品牌产品质量的能力时,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就显得特别重要。而差异化服务则是支撑品牌建设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赵喜仓,陈晓阳,吴继英.江苏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产品竞争力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06).
[2]齐帆.论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J].现代经济信息,2013(06).
[3]戴美想,陈钟文,胡伟伟.推进知识产权体系建设[J].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培育. 江苏科技信息,2013(06).
[4]东晓莉.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思考与建议[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3(06).
篇8
关键词:电子通信;现状;发展;研究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s industry development status and problems in our country, and proposes the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measures.
Key words: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present situation; development;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F6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电子通信的创新发展关系着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及电子通信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仅有加大电子通信创新的科研力度,才能使我国电子通信技术位于世界先进水平的行列,并且在国际上才能更有发言权。要加强电子通信的创新发展,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行业间的协同合作,积极吸收外国先进技术,培养优秀的电子通信科研人才等,从而加强电子通信的创新科研力度,促进我国电子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
1.电子通信行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我国电子通信行业发展现状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电子通信有了很大的发展,已经成为通信技术和全球网络的应用和制造大国,并且在很多领域已经具备了能够生产先进产品的能力,还有些企业拥有了很强的技术研发的能力,像固定通信、移动通信及光通信等领域的技术都已快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但电子通信在各个地区的发展还是很不平衡的,而且整体创新能力并不是很强,很多地区的电子通信还处于模仿创新阶段,从地区上看,电子通信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地区的电子通信比值在不断的提高,从企业上看,外资企业占据着我国电子通信行业的重要地位。在电子通信技术研发上的分布状况是,东部地区的研发比重较大,且比重在不断地上升,其规模是相当大的,而中部地区的通信技术科研人员的数量却在不断的减少,西部地区一直维持在固定的水平上,甚至要比中部的科研人员的数量要多些,这是因为在西部地区有较多的大型国企和教育机构。
1.2 我国电子通信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我国的电子通信有了很大的发展,并成为了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其创新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我国电子通信产业起步晚,基础较差,在核心技术的创新上还是很不足的,像我国的通信网络设备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在产业链上就存在着一定差距,尤其是在整体的竞争力上,在我国电子创新主要是以集成创新及引进消化再创新为主的,这也是较为适合我国现展阶段的,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还是很不足的,其核心技术还是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的,而且我国在设备上形成的基础技术和核心技术专利是比较少的。除了设备的竞争之外,还有芯片、系统、软件、器件、终端及仪表等整体产业链竞争,我国虽有了比较完善的通信技术,但每个环节的竞争能力是不一样的。由于核心技术的缺失,所面临的瓶颈不仅越来越多,而且有关通信技术的产权纠纷也越来越多了,我国在电子通信创新的研发投入上依然不足,同时关于电子通信创新方面的人才还是相当缺乏的,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为我国的电子通信创新发展带来了影响,使我国的电子通信发展水平还不能跟国外先进水平相媲美。
2.电子通信创新发展的措施
2.1 加强电子通信产业间的合作以及国际间的合作
要使得科研创新成果具有生存与发展的空间,还需要在产业链的其他节点上进行支持和配合,尤其是随着电子通信技术更新速度的加快,若不能及时将电子通信产品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且及时地投入市场,可能不久就变成了过时的技术,现在我国的电子通信科研成果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的还很少,要改变这种大量搁置、被淘汰的情况,就需要积极地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让我国的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可以不断地发展壮大,以免在萌芽阶段就夭折,积极地加强电子通信产业间的合作。电子通信已经成为国际性的产业,其技术与标准也在走向国际化,那种闭门造车的创新技术是很难得到市场认可的,还很有可能前功尽弃,从而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及物力,因此,电子通信业要加强跟政府、外国企业、国际组织及核心技术研发组织等的积极合作,以使电子通信的先进技术能够顺利地变成现实的可行性技术。
2.2 积极推动国内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并抓住机遇实现电子通信业跨越发展
在我国的电子通信业中,外资企业占有很大的比重,并且掌握着行业内的最尖端技术,因此,是有必要让外资企业进入我国的电子通信业的,以此,促进我国的电子通信的创新发展,这对我国的电子通信发展及通信业结构的升级都是有着很重要作用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任由外资企业在我国的扩张,也是不利于我国电子通信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因此,我国在继续发展具有较高附加值的加工贸易,吸收现有技术的同时,要积极地鼓励国内企业进行电子通信技术的创新,将电子通信科研成果及时地转化为现实产品,以提高我国在电子产品中的高附加值比重。现阶段固定通信技术已经在逐步地让位给无线通信,而且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现在我国也在大力支持3G技术发展,国际上也制定了关于3G的国际标准,因此,我国要积极地进行3G为代表的无限通信技术的创新,以推动我国电子通信业的跨越式发展。
2.3 加强电子通信基础技术与核心技术的创新
在电子通信的竞争当中,其基础技术和核心技术的创新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基础技术和核心技术的创新一定会引起社会及经济的重大变革,并且巨大推动社会的生产力,另外可以这么说,掌握了电子通信的核心新技术就占据了电子通信市场的优势地位。因此,要对电子通信进行创新,就要对基础技术和核心技术进行创新,而对电子通信基础技术和核心技术创新离不开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的投入,真正地将其技术研发放在最为重要的位置,从而突破重点,全面地电子通信的创新,像对等的网络体系结构、新的协同管理技术、异构与融合分组业务动态控制技术等,对于这些新技术进行研究,能够加强电子通信的竞争力,并为企业带来巨大的市场经济效益,在电子通信业的创新中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对电子通信组件的创新,二是对电子通信系统的创新,它们所对应的分别是电子通信产品和标准的创新,这两种创新都是很重要的,都要给予重视。我们坚信只有不断地进行创新与研发,才能够在电子通信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引领国际市场走向。
2.4 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在电子通信创新的发展过程中,政府是很有必要发挥它的主导作用的,这也是电子通信行业特有的属性与现状决定的,现在我国已经颁布了《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确立了电子通信业的整体发展目标,在确保主要产业稳定增长的基础上,实现核心技术产业的突破,并且还指出了电子通信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政府在发挥起主导作用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像美国曾经颁布的《技术创新法》就可以进行借鉴。另外,政府在采购上也应该给电子通信业以支持,在相同的条件下,要先购买我国电子通信企业所生产的产品。
2.5 加强电子通信技术人才的培养
在任何活动中,人都是主动性因素,起着关键的主导作用,在电子通信技术的创新上,自然也是不例外的,对相关科研人员的培养是电子通信创新的基本前提,这样建立能选拔优秀电子通信科研人员的竞争机制还是很重要的,选拔出优秀的技术人员之后,要不断进行培训、学习,以加强新知识、新技能的吸收,从而激发出创新的潜能,要大胆地启用具有潜力的年轻员工,并给他们提供相应的研发位置,引导他们进行有序地竞争,从而创造出优秀的高质量电子通信产品,以此选出创新意识强、有才能且创新成果较多的科研人员,以保证电子通信创新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有效地提高我国的电子通信创新水平。
3.结束语
随着现代社会信息进程的加快,作为信息产业中核心技术的电子通信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已经原来纯粹的信息传递功能发展到了信息的综合处理,尤其是随着卫星通信、数字程控交换及光纤通信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加快了电子通信技术发展的进程,并且为社会的经济发展及基础设施的完善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仲贤.我国无线通信技术的现状和发展前景[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07).
[2] 杨德林,周亮,吴贵生.技术创新研究在中国[J].技术经济,2009(01).
[3] 于钊,田大新,梁艳春.信息通讯技术创新与应用[J].国际学术动态,2008(05).
[4] 余晓辉.对我国通信技术创新发展的思考[J].现代电信科技,2007(01).
篇9
关键词:物流管理 企业 竞争力 关系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企业只有不断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物流作为企业发展的关键点,必须优化自身的管理方法和流程,不断提高其服务水平,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并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一、企业进行物流管理的必要性
(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只有增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成长和发展。但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增强。企业为了应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和经营环境,就会不断增加优化和提高自身的经营方式,这就导致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更加激烈。针对这一问题,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并发展,就需要集中企业的所有精力,以发展企业的核心业务为主,不断增强和培养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大部分企业都会采用外包的形式来开展经营活动和处理企业发展中的各类问题,这样就将物流管理的重要性凸显出来。
(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企业的核心技术能力上,企业的核心技术能力与技术装备和物流设施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不断优化技术装备和物流设施,才能提高企业的现代化水平;企业的核心技术能力和科学技术的应用之间应该存在一定的联系,企业通过对科学技术的应用,能够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发展的动力,从而提高企业的发展水平和服务水平 。
二、物流管理在增强企业竞争力方面的作用
(一)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物流管理也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在我国加入WTO之后,物流管理的地位也有所提升,就此看来,物流行业必然会在今后朝着更广阔的空间发展。在物流发展的过程中,应该与现代经济的发展呈现同步的发展趋势,同时还应该为企业的发展不断提供动力。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也实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将发展经济作为改革的重点,不断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要想实现这一目的,我国的企业必须加强与国外企业的联系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物流管理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二)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战胜对手,就需要不断提高核心产品的能力和品牌竞争力,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地位。针对这一目的,企业必须通过高层物流管理,来增强企业产品开发的能力,不断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并优化企业服务的网络结构,这样就能使企业的竞争力更加壮大。在此基础上,企业还应该利用物流管理来优化企业的企业的配送网络,利用高效的物流流程来完善物流信息系统,并构建企业管理体系,从而使企业的竞争力得到提升。
三、强化物流管理,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一)要想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必须做好组织管理工作。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来调整内部组织结构,企业物流外包也会受到作业流程的影响。所以在强化物流管理时,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1.实现各项业务之间的无缝隙连接,做好企业业务流程的调整工作,不断强化企业的职能变革,这样才能使企业的结构得到优化;2.应该利用企业物流的功能,来做好物流管理的监控工作,使企业的物流功能有所提升,并与企业的文化保持一致,不断促进企业的创新和变革;3.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员工应该共同参与到物流管理工作中,在工作中利用积极的态度来促进企业的变革。从企业的战略角度出发,对企业物流管理的形势进行分析,不断加强和其他企业之间的合作,不断完善企业的物流管理体系,并以这种合作关系为基础,来保证物流管理的有效性,从而使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有所提升。
(二)要想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必须做好营销管理工作。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物流管理和发展应该和企业的经营理念相协调,并以产品制造为出发点,将物流管理的方式转化为营销管理。通过对客户提供服务,树立起企业经营的理念,从而为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1.不断强化对物流管理的认识,增加和完善物流管理的功能,针对客户的需求出发,将客户的要求作为企业发展的主要目的,目的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并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来完善物流管理的整个过程,并按照物流计划来做好执行和控制工作;2.要根据企业发展和管理要求,来强化物流管理的理念。物流管理中最重要的就是服务,客户除了关注企业的产品之外,还比较注重企业所提供的服务。因此,企业除了要根据客户的需求为其提供所需要的商品,还应该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也就是物流。所以在物流管理工作中,应该注重服务管理,利用服务来增加企业的竞争力;3.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给,应该尽量发挥所有资源的作用,做好资源调度工作,不断增加客户对企业的满意度。人们通常将物流理解为运输和仓储等内容,而从物流的实质来看,顾客服务才是物流中最主要的因素。
(三)要想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需要加强战略管理工作。在激烈的竞争中,物流战略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手段。对于规模较大的企业来说,他们已经了解到企业进行物流管理的重要性。所以在企业物流管理过程中,应该做好战略管理工作,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竞争力:1.企业在做好产品的配送、运输和储存之后,需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来做好分析工作,进而提高企业物流管理的战略高度,不断对生产、销售和采购等环节进行完善,并将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众多环节结合起来,实现一体化的物流管理;2.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应该将企业的业务流程作为发展的基础,并不断加强产品质量和技术方面的创新,根据市场对产品的需求来凸显自身的竞争优势,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和方法来强化物流管理工作,从而达到增加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总结: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物流管理和企业的竞争力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所以在企业发展中,应该树立现代物流的管理理念,不断使用最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和手段,并运用形式有效的措施来强化物流管理。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知识管理;核心竞争力;逻辑关系
工业革命以来,知识在经济发展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取代资本、劳动力而成为最有价值的资源要素。同时伴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消费市场日趋多元化、市场环境越发复杂,人们逐渐意识到知识是企业创造竞争力的核心。知识管理作为获取、存储、学习、共享、创新知识的一种管理方式,被认为是企业的生存之道。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的基础和获得竞争优势的根源。研究企业知识管理和核心竞争力间的逻辑关系,将为企业发展指明未来道路,进一步增大企业的市场份额。
1.文献回顾
1.1知识管理
国外学者最早将知识管理定义为“运用集体智慧提高应变与创新的能力,是帮助企业共享隐性知识与将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新途径”。常荔(2000)认为知识管理就是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企业外部知识和内部知识的捕获,为企业实现显形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共享提供新的途径。郑刚(2008)构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指出知识管理系统性要求的重要性。张欣(2011)将知识管理能力归纳为“知识保护能力”“知识获取能力”“管理实践能力”“知识创新能力”四个能力构面。综上,对知识管理研究还存在较大的探索空间,尽管知识管理与信息和人有着紧密的联系,但如何有机地将知识进行转化,三者的相互融合、传导整合值得进一步挖掘与讨论。
1.2核心竞争力
1990年,美国著名学者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将核心竞争力定义为“是组织对企业拥有的资源、技能、知识的整合能力”。Barney.J.B(1991)提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四个条件:价值性、异质性、不能防制性和难替代性。20世纪90年代,有相当多的国外学者对核心竞争力内涵进行补充和完善,掀起研究热潮。国内学者基于西方学者对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刘世锦、康荣平等人(1999)提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帮助企业获得超额利润、保持持久竞争力的能力。桂萍(2002)从生命周期理论论述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现有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并且给出了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具体对策。但核心技术不等同于核心竞争力。核心技术必须与企业发展的基本目标相一致,必须与企业生产经营、组织管理、市场营销等其他价值活动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才能最终形成核心能力。
1.3两者关系研究
企业持续核心竞争力的来源是知识的存储、运用水平,企业当今面临的外部环境是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因此其核心竞争力主要依赖于该企业知识资本的大小。企业核心竞争力与知识之间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马小勇(2001)验证了知识管理能力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内部基础;徐建中(2008)提出提升企业知识管理能力是增强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前提;许方球(2009分析了知识管理各流程与核心竞争力间的关联关系。洪江涛等(2013)发现知识管理对核心竞争力有着直接的正向影响。在知识管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研究领域,呈现出两种主要的研究思路:一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加以论证探讨知识或者知识管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间的联系;二是探讨如何利用知识管理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从知识管理战略、知识价值链、知识管理系统及其知识资本等方面实现培育和提升。
2.企业知识管理与核心竞争力的逻辑探索
2.1企业知识管理对核心竞争力的内在作用机理
知识积累的初始化进程萌生核心竞争力。在经营活动中,企业把自己的内部资源(包括知识资源)和必要的外部资源注入经营过程,经过某种组合和转化方式,得到产品或服务以及增值了的知识。隐性知识经消化和吸收成为企业的内部资源,直接形成和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便是知识积累内部化进程。内部化进程中所积累的特有的隐性知识体系构成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它将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源头。
2.2企业知识管理对核心竞争力的促进作用
企业组合资源的过程,实质上是知识的获取、共享、应用和创新的过程,即知识管理过程。通过实行知识管理,企业大大缩短了研发、设计、制造及营销等各个过程的时间。企业新产品进入市场的时间越短,就越能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此外,知识管理通过团队协作与知识共享,发掘员工头脑潜力、激发其创造热情而实现企业的创新。促使企业自身创新能力得以培育和不断增强是知识管理的一个突出特点。所以说知识管理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
2.3企业核心竞争力对知识管理的导向作用
核心竞争力的营造可帮助企业重新认识和整合内部及外部已有的和新的知识,从而使自身素质发生改变的动态过程。核心竞争力可以为企业将来的发展提供知识保证。企业选择核心竞争力作为其知识管理的重点,可以保证用于企业知识管理的资源具有更高收益的回报,还可以显著减少需要进行管理的知识内容,从而实现知识管理与企业其他业务流程的有机结合。
3.结论
- 上一篇:公司经营情况汇报总结
- 下一篇:问题讨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