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教育课堂范文

时间:2024-03-27 11:10: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区教育课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社区教育课堂

篇1

关键词:云课堂;社区教育;云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4-013-01

笔者认为,社区教育课堂信息化的纵深发展应该因地制宜,保持传统教学形式主流的同时,有选择的尝试“云课堂”的实践,这将是社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创新,也将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社区教育信息化是信息技术与社区教育的整合,随着“云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开拓和发展,把原有的学习资源与“云技术”有机集合,使社区教育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生动、学习体验更加深刻。

“云课堂”具有随时、随地、随需的特征,教师和学生手持平板电脑终端可在教室内像云一样随意移动,增加了社区教育课堂的轻松性、让学生随心而学,有利于调动学员内心的需求,探究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改变了传统的老师站在讲台前学生坐在下面倾听的模式,让课堂组织形式更加多元化,符合在社区教育中提升居民幸福感、创设居民轻松快乐学习的环境和氛围的宗旨。

“云课堂”具有形象、多元、立体的特征。“云课堂”相当于庞大的学习资源库,汇集了课程的教材、习题、图形、图像、动画、视频、音频以及各种有趣的体验式互动。它突破了传统的课堂只有的平面教学,适用于传统课堂难以演示以及强调体验的社区教育类课程,达到提高学习效率, 优化学习效果的目的。例如,在居民普遍感兴趣的旅游课程中,运用“云课堂”,居民通过手指轻轻滑动,就可以点击感兴趣的旅游景点的动态画面,通过形象的立体的展示,如同身临其境的体会旅游的乐趣;生物课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云课堂”特有的立体多维演示功能,在ipad上亲手操作青蛙的解剖,了解昆虫的体内结构,近距离观察凶猛动物的身体特征;养生课中可以对症下药,了解自己缺乏的营养元素,并在“云课堂”中找到它……

“云课堂”具有定制的特征,强调个性化教学,可在同一课堂内实现分层教学。社区居民差异度比较大,对于课堂学习内容的宽度和维度要求众口难调。“云课堂”可以设置不同的模块和进度,设置不同级别的练习,居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学习和操作,满足了不同层次居民的学习需求。“云课堂”学习系统可实时自动反馈学员的学习情况,教师就可以有的放矢的个别化辅导,真正实现按需教学,体现了及时和互动。

篇2

【关键词】趣味教学法;小学语文;拼音教学;运用

通常,趣味教学法还有个别名是兴趣教学法,顾名思义,也就是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会先去调查学生的喜好,制定个性化的课堂知识点和上课的方式,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将其关注点吸引到教师的教学上来,远飞传统的一言堂式教学模式,主要的是让学生们自己自觉地去探讨问题,让他们在一个更加自由的空间里进行学习。趣味教学法本身就体现着强大的魅力等特征,在初等教育中极受欢迎,其有益于发掘学生的爱好,让学生对新的东西产生好奇,使得教学本身也得以受益,综上所述,这种教学方法对于小学语文拼音的教学非常重要。[1]

如下就围绕如何提升小学语文拼音教学趣味的策略展开探究。

一、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语文拼音产生了较深的兴趣,那么较好的掌握拼音就不是什么难事了。在老师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采取一些新的教学方式,比如:卡片教学。具体来说就是,老师通过上课之前在一些卡片上写上汉字及其对应的拼音,然后在教学过程中一次让学生认出这些汉字,当学生们遇到不认识的汉字,教师们则可以帮着学生们拼读拼音,从而读出对应的汉字,这样学生们就能对拼音有了些许的概念,会去思考汉字的内涵以及汉字的神秘。紧接着,教师可以引申讲解中文拼音里共有26个基本的字母,这一过程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呈现给学生且不用要求会读,而是使学生有一个外观上的认知即可。这一简短的过程可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带动学习的主动性。

二、利用故事展开拼音教学

由于小学生具有特定的心理特征,倾向节奏型强和陌生的东西,因此在针对小学生的教学上,如果把拼音整理成了生动地故事就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整个教学过程也会其乐融融,学生们也能在一个宽松的环境里较好的掌握这些形象生动的知识点。打个比方,拼音教学中出现的这三个字母“j q x”时,教师可以结合另一个字母“n”,将他们整理成一个新的故事---“j q x”是三个调皮的孩子,然而“n”则是乖宝宝,但他们三个每次看到“n”就会把眼睛遮住,类似这样的教学可以缓解课堂的氛围,让学生们在更加形象的教学过程中掌握教学内容。再有另一个例子,在讲解字母“b”和“p”的区别时,教师可以这样说,他们是一对双胞胎,但是两个都是犟脾气,哥哥眼睛总是盯着下面,弟弟则盯着上面。诸如这样的讲述有助于帮助学生记忆相似的字母。语文是一门应用型课程,在学习拼音的时候采取这种形象的故事的方式来进行可以使得记忆更加深刻,与此同时,也涉及到了汉语的词组的应用,这也有助于以后的学习。

三、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

千百年来形成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典型的一言堂模式,教师只负责将教学内容完整的从书本上转移到课堂上,教师一人耐返轿驳慕步猓学生也是从始至终的聆听,整个课堂基本没有太多的互动,学生们对于不懂得知识点只能牢牢地记忆在脑海中,些许等到知识积累到了一定程度之后,才会恍然大悟曾经学到的知识是怎么一回事。这种教学方式明显是行不通的,它阻碍了学生的能动性,有悖于科学的教育理念,所以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了---趣味教学。其中设定具体的情境的教学方法实用性非常好,它综合考虑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通过一系列方法让其产生关联,激发学生的关注,促进理解与掌握。举例说,在进行字母“h”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告诉学生,在我们的身边随处都可以看到这个字母的身影,它与很多东西就外形而言有很大的相似性,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类似的物品,而学生们讨论的结果可能会直接指出,我们的椅子和这个字母长得很像,并有可能直接在黑板上描绘出椅子的轮廓,这时候我们的老师就可以展示一把真实地椅子,加深学生们对于这个字母的理解与记忆。接着,老师则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情境,如喝水,学习字母的发音,这一系列的过程可以让学生直接的参与了课堂教学中来,丰富了教学内容也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创新拼音的书写

读音是语言学习的基础,但是学习语音的同时也要进行书写的学习。通常我们认为汉字的书写时汉语学习过程中最大的难点,这是由于汉字是方块字,而这些字多半又是形声字,记忆的时候先要弄清楚其含义。汉语拼音的书写可能还是最简单的部分,但是即使是最简单的也不能忽视其书写,正确的方法会产生更好的效果,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满欢乐与主动性,打个比方,在讲授字母“b”“p”的书写的时候,教师可以这样说,他们是一对双胞胎,但是两个都是犟脾气,哥哥眼睛总是盯着下面,弟弟则盯着上面,那么在写这两个字母的过程中,第一步先写一直竖,再观察两个字母的共同点,都有一个半圆,并且半圆的位置是不一样的,然后结合之前讲解这两个字母的区别时候的内容,引导学生自己先尝试着书写,最后教师再做详细正确的示范。以此类推,拿相似的字母“q”“p”举例,这两个好朋友因为一点小事闹矛盾啦,两个人都很生气,谁也不理谁,都把脸转到了相反的方向,那么在写这两个字母的时候,同样的第一步还是先写一直竖,观察半圆的位置就可以了。拼音的书写教学需要老师采用一些创新的想法,让那些易于混淆的字母充满灵动感,学生也会因此产生浓厚的兴趣。

结语

结合上述内容,趣味教学法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学生能更加主动地去学习,使得课堂氛围和学习效果都比较好。本文主要详细讲解这一教学法运用在小学语文拼音教学中的七种方法,依次从趣味游戏、趣味阅读、设定具体情境、创新书写和趣味较量等方面综合一些实际案例开展研究,以期待有助于小学语文拼音的教学实践中。

篇3

一、实验教学的课堂不能做实验时宜用多媒体

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是实验性、应用性较强的基础课,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在教学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这些内容是不能用多媒体代替的,必须有教师和学生亲自操作体验。但在实际教学中,也有很多实验(如危险性大、设备要求高的实验)不能现场操作,这样就会使某些教学内容抽象、枯燥、说服力不强,造成学生难以理解,达不到较好的课堂效果。如果这时把多媒体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用多媒体画面中的模拟事实来吸引学生、刺激学生感官,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从而实现教学目的。

我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就曾走过一段弯路。众所周知,化学实验一般都比较费时间,有时一节课根本无法完成,同时在我们现有的实验条件下,按一些书上所给出的实验方法操作,现象很不清楚,常常会出现忙活半天,要么学生没看到什么现象、要么现象与书上不符的情况。

此时,多媒体就显出了它的优势:弗莱斯动画模拟、现象清晰的实物实验,完全解决了上述问题,所以心里头渐渐有种用多媒体实验代替课堂演示实验的想法。在教学过程中,也的确使用多媒体代替了一些演示实验,然而经过近一年的教学,这种做法的弊端逐渐显现了出来。学生在答实验题时,对实验过程的描述很笼统、对实验仪器的使用和选择很模糊。

录像、投影,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演示实验过程,但却不能够全面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因为录像等材料是经过加工制作出来的,有很多材料具有片面性,如时间的缩短或延长、实物的放大或缩小。如果单独看录像,不看实物,学生对自然界的观察能力就会降低,甚至会产生一些误解。所以,我逐渐体会到,对于时间较短且现象明显的实验一定要当堂演示,对于需时间较长、课上不易演示的实验可只展示实验仪器,而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对于现象可能与演示有偏差的实验,可用多媒体实验进行纠正。

二、解决抽象问题时宜用多媒体

正确地选择并适时地运用多媒体,不仅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及想象空间,还可以加深学生对事物本质的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讲解、传授、突破知识难点的目的。在讲授微观知识的时候,因目力所不能及,所以学生不易理解,例如在讲授“分子极性和空间构型的关系”时,教师无论怎样分析讲解,学生总是感到很抽象,对各种分子空间构型捉摸不透,很模糊。鉴于此,教师若应用多媒体技术将常见分子的空间构型制作出来:如NH3对应的构型是三角锥形、CH4对应的构型是正四面体等,这样各种构型形象逼真地呈现于学生面前,把知识变抽象为直观感受,达到深入浅出的教学效果。

三、对各种图表问题宜用多媒体

以实验为基础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科,常常需要对大量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从中找到规律,培养学生对数据的分析能力。但现行教材中较多的章节往往知识点比较零碎、杂乱,教师无论是讲起来还是落实在黑板上,既费时又费力,学生学起来也感觉到效果很不好。如果这时将各种图表做成课件,既清晰又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例如:在高中化学课堂上,在讲到“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及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时,涉及两个表格,即“条件变化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和“条件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把这些表格内容做成幻灯片,对重点、难点知识部分进行特别区分,显示“闪动”、特殊颜色等,上课时边放映边讲解,需要比较时把几个表格放在同一张幻灯片上同时映出,这样不仅能加快学生对知识技能、技巧的形成,而且能将知识系统化,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四、各章复习课和总复习宜用多媒体

复习课往往涉及的内容较多,但这些内容都是学生学习过的,只是显得杂乱,需要条理化,如果老师在黑板上串讲,就会比较费时费力,这时多媒体的使用就显得恰到好处了。通过多媒体制作,将大量的知识网络化,使学生在头脑之中迅速形成知识体系,对提高教学效果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将所要复习的内容分类总结后制作成幻灯片,同时添加一些播放效果,先显示提纲,让学生回答问题,再显示提纲以下内容,待复习内容串讲完之后,将整个内容在大屏幕上显示,使得条理非常清晰。教师利用这些课件进行串讲,学生很容易弄清知识的脉络,便于系统理解和掌握。

五、多媒体使用不要冲淡传统板书教学

在近几年的教学中,对于如何摆正多媒体和板书教学的关系,我也走了一些弯路。由于基础年级的教学内容较多,而课时又有限,于是为了提高课堂容量,在正常教学的情况下,我曾经将教学内容全部打在大屏幕上,这样在课上就会节省出大量写板书的时间,从而大大提高课堂容量。然而,通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我在提问和小测验中发现学生掌握得很差。课下与学生沟通,学生反映一是屏幕变换太快,印象不深刻,二是有点找不到重点,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感觉。

于是我发现我走了弯路,一味地依赖多媒体,而忽视了板书教学的优势。首先,机械地灌输大量的教学内容,学生不容易理解与消化。另一方面,学生根本不知道怎样去学,到底去学些什么。而传统的板书教学,在与学生思维同步上是有很大优势的,尤其对中等偏下的学生更是重要,但它的学习效率确实比较低,怎样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呢?

我认为,即使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过程中,也必须要有板书,课堂上在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思考之后,可以用关键词书写简化的板书。这样,既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又节省了课上的一部分时间,而精确的定义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出,使得多媒体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课件教学中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活动时间,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

篇4

关键词: 输出驱动假设 高效课堂 教学策略

1.引言

近几年,大学英语教学面临新的要求、新的挑战。一方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大学英语是一门重要的大学公共基础课,授课时间长,涉及面广,是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另一方面,高考英语变革,不同省份英语高考政策差异化,学生间的英语水平差距加大,尤其体现为城乡学生之间的英语水平差异。这些新变化增加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难度。所以,怎样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成为一个重大课题。

本文基于以上背景,以“输出驱动假设”理论为指导,从二语习得创新的视角出发,探索大学英语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2.文献综述

2.1输出驱动假设。

输出假设(Output Hypothesis)最初由Swain等人提出(1995,2005)。该假设认为,在输出活动中,由于需要将意思表达清楚,学生必须经历语言形式的构建、尝试和改进过程,由于表达遇到困难,学生更注意相关形式和规则,从而提高学习者语言的流利度,增强学习者对语言点的敏感性,帮助学习者验证关于语言的假设,有助于学习者反思和控制并内化语言。Swain(1995)提出输出的三个功能:一是注意或触发功能(noticing/triggering function),即学习者在输出目标语的时候,注意到自己表达能力不足,意识到自己的语言学习问题,从而可能会转向注意相关的输入。Schmidt(1990)指出输入过程中注意到形式才能促使习得,由此可见注意功能的重要性;二是验证假设功能(the hypothesis-testing function),指学习者通过语言输出检验自己对目标语的先前假设。学习者说和写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大部分是由于其关于目标语言的错误假设造成的;三是元语言(反思)功能,指学习者运用目标语分析或反思自己或者他人输出的目标语。如形式、结构等。正是此功能使得学习者能控制并内化此语言。

输出驱动假设(Output-driven Hypothesis)是文秋芳(2008,2013)在输出假设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基本理念是:输出既是目标又是手段,是促进输入吸收的手段;以输出驱动既能够促进产出能力的提高,又能够改进吸收输入的效率。输出驱动假设并不否定输入的作用,这一假设是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科发展需求的。

2.2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其核心是以学生有无进步与发展作为衡量教学效益的唯一标准。具体而言,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使学生获得高效发展。

3.研究现状

在我国,输出驱动假设主要集中在口语、阅读、写作等实证研究方面。王雯秋(2013)以输出驱动假设理论为基础,提出“大学英语读写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调查结果显示,该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阅读能力,实现读写相长,从而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刘新荣(2011)采取多元优化输入与鼓励和强化输出,通过感悟能力训练来帮助英语学习者及时转变思维习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还有部分研究将目光放在比较几种教学方式或学习方式上,王哲希、王同顺(2009)比较了文本强化、注释和输出任务三种教学干预手段相对于一般的阅读活动,对词汇习得的普遍影响及不同词汇量水平的学习者的不同影响,结果发现,输出任务(即使用目标语翻译句子)对促进词汇习得有显著作用,而两种输入强化手段总体上没有促进作用。

目前,高效课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础教育方面,众多一线教师结合实际教学,提出许多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讨教学方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大学课堂的高效性研究,他们基于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及大学英语课堂,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和教学实践,为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率和质量带来了重要的启示。陈兴无(2013)阐述了大学英语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必要性,并从中学课改的延续性、国外课堂教学经验和学校教学实践、设施保障等方面论证了大学高效课堂的可行性;张金海(2010)探讨互动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课堂上的应用,提出口语展示、小组讨论、角色扮演、任务型教学、辩论赛等教学形式,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彭昶虹(2010)根据教学实践,提出了大学英语课堂词汇教学策略,增强了英语词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灵活性,提高了学生学习词汇的信心、兴趣和记忆效率。

总之,国内对大学英语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现有的研究很少应用输出驱动假设理论,同时缺乏对具体教学策略进行评价、验证等的有效性研究,大多数研究还处于自发的经验总结,没有形成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高效课堂策略体系。

4.输出驱动理论指导下的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输入与输出是课堂教学的两个重要方面,输出驱动假设理论强调以“说、写、译”促“听、读”,有机结合输出与输入,提高学生吸收输入的效率,促进学生英语表达能力的提高,从而达到优化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以下方面。

4.1输入为基础,优化语言输入内容。

在选择输入语料时,要考虑学生的水平、层次,因材施教。大学英语是高中英语的延续与发展,既要合理衔接,又要有一定的拓展和提高,一定限度地高于学习者现有的语言能力。同时,大学英语的输入内容应该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实际,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要有深度、有广度,体现思想性、丰富性、专业性。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教师要灵活处理教材,有所取舍,根据教学目标采取不同方法进行优化输入,确保输入的有效性。如使用视听结合、讲练结合等方法,力图把教学内容变成可理解的输入,使其难度保持在适合学生学习的外语水平,确保输入的有效性。

4.2输出为驱动,重视写作、口语教学。

写作和口语是典型的输出课程。从认知理论角度看,输出能够推动学习者对输入内容进行深入加工,更加积极、更加有效地学习。学生可以通过说和写,发展语言能力,满际需求。教师要在课堂上通过各种任务型活动,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输出机会。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设计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输出语言,充分调动学生说、写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例如,教师可以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通过口头汇报把阅读、写作和演讲结合起来,既检验了学生的阅读水平,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语料,学生在执行说、写任务前,一定要在任务驱动下完成输入,这些输入语料可以是阅读材料,也可以是视听材料。

4.3完善评估手段。

有别于传统的评估方法,输出驱动假设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评估重点要发生变化。首先,评估手段以口语表达和写作为主。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不可能写篇幅较长的作文,可以采用句子写作、总结段落大意、连词成句等活动。其次,评估重点是语言应用能力而不是语言知识。以往课堂评估主要以听写单词、词汇选择为主,形式单一,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感。可以采取考查学生综合应用多种语言技能的形式,如读和写、读和说、听和写、听和说、读和译相结合等。例如,可以设计学习任务,让学生听一段录音,写下关键词,再用这些关键词编故事、讲故事。最后,评估形式要确保评分的信度。教师一定要向学生明确评分标准,还可增加学生互评。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在一个小组进行口语表达时,其余小组充当评委,这样不仅确保了听众的有效参与,还能使评分更客观公正。

5.结语

学生是英语学习主动的操作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学生应该在英语学习中占主体地位,成为学习过程中的探索者、实践者和创造者,而不是语言知识的被灌输者。输出驱动教学策略便是激发学生主动输入,进而有效输出的有效途径,以输出为驱动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自主性,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充分互动,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Swain municative competence: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A].In Gass S & Madden C(eds.).Inpu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C].Rowley,MA:Newbury House,1985.235-253.

[2]Swain,M.The output hypothesis:Theory and research[C].Handbookon Research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ahwah,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2005.

[3]Schmidt,R.The role of consciousness in second language fluency[J].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1990(14):357-385.

[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S].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5]陈兴无.大学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必要性与可行性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2013(S2):80-81.

[6]刘新荣.输出驱动假设和口语输出中思维习惯的转变―以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口语教学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2):171-172.

[7]彭昶虹.大学英语词汇课堂教学策略初探[J].新课程研究,2010(6):52-53.

[8]任庆梅.大学英语有效课堂环境构建及评价的理论框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5):733-743.

[9]王雯秋.基于“输出驱动假设”的大学英语读写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J].重庆与世界,2013(5):58-62.

[10]王哲希.输入强化和输出任务对阅读中词汇习得的影响[J].外国语文,2009(3):139-144.

[11]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与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改革[J].外语界,2008(2):2-8.

篇5

摘 要: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优质的教学方式与策略,增强课堂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兴趣,加强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对此,主要探究了如何在高中英语课堂中有效地开展趣味性教学设计。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堂;趣味性教学;设计及实践

英语学习是一项长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优化自身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构建一个具有趣味性的英语课堂。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注意力,增强学生英语活动的参与能力,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全面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一、英语课堂趣味性课堂的设计

在进行高中英语课堂趣味性设计过程中,要遵循:科学诱导,系统开展的原则。

要通过科学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学习能力,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在驱动力,进而加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对此可以从以下几点开展:

首先,悬念引入,提高趣味。教师在进行英语课堂的趣味性教学设计中,要通过悬念问题的设置,激发学生对英语教材的好奇心,加强学生的探究能力。对此,教师可以基于教材内容设计一些预测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与悬念阅读英语课文,这样就可以营造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氛围,便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例如,在Travel journal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幻灯片播放相关Travel journal的图片、内容,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旅游景区引入教学内容,这样就可以充分地活跃课堂氛围,为相关英语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其次,构建情境,加强共鸣。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基于学生需求构建英语情境,提高学生的情感共鸣能力,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与活动构建一个具有趣味性的英语学习情境,提高学生的活动参与度,在活动的开展中,加强学生对英语的掌握能力以及运用能力。例如,在教学Wildlife protection时,教师就可以这样进行课堂设计:首先播放panda 的视频与图片,在图片的播放过程中,告诉学生关于动物的相关知识,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引入课文内容,然后让学生了解Extinct(灭绝动物)、Extirpated(根绝动物)、Endangered(濒危动物)、Threatened(危急动物)以及Vulnerable(弱势动物)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对濒危动物的认知与了解,这种具有一定趣味性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最后,明确主体,科学开展。教师在构建英语趣味课堂的时候,要明确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要基于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这样才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充分发挥趣味性教学模式的自身效能。

二、英语课堂趣味性课堂的实践

1.I造优质的趣味英语课堂教学环境

在英语课堂的构建过程中,教师要营造一个优质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进行英语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各种英语歌曲、故事以及笑话等,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积极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快速阅读,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复述课文内容,这样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证其他英语互动活动的开展与实施。

2.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在信息的发展过程中,多媒体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在英语课堂上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对此,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多媒体辅助设备开展各种英语趣味活动。这样可以为学生呈现富有浓郁英语特征的学习环境,进而有效地优化学习氛围。例如,教师在教学The Olympic Games时,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各种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比赛片段,提高学生对The Olympic Games的认识,同时教师可以播放具有The Olympic Games 背景的英文电影、歌曲以及动画片等,构建一个具有趣味性的英语课堂。

3.英语活动与游戏的开展

在英语趣味性课堂的构建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具有趣味性的英语游戏、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巩固相关英语知识,提高英语能力。

要想提高课堂整体的教学质量,就要从源头上优化课堂教学质量。对此,英语教师要营造一个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氛围,这样可以有效地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加强学生的课堂活动参与性,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农村孩子学习英语 英语教师策略

一、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亲和力的培养

农村中学的学生基础差,我们不能讽刺挖苦学生,教学过程中要以人为本,即要正视现实,以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根据学生的生理特征,激发学生的热情,保护学生的自尊,积极参与学生的活动,对待学生应该保持民主。热情、关爱、宽容的心态,可以消除学生的敬畏心理和胆怯感。多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希望,体验成功的快乐。在课堂上运用微笑教学,增强教师的亲和力,会明显提高教学效果。亲和力的强弱,与教师的综合素质密切相关,它包含了教师的品德、资历、才能、情感以及个人的人格魅力等因素。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当教师具有较强的亲和力时,就会对学生产生自然性影响力,形成内在的学习动力,提高教学效果。

怎样才能让学生感觉到你有亲和力呢?首先,我们教师在课上要有适度的幽默感,适用时穿插一些通俗易懂、贴进学生生活的一些笑话;其次,重视学生情感因素,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学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不同学生学习的习惯、学习的基础和生理、心理素质参差不齐,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一定的差异。我们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社会家庭情况,生理、心理、年龄和学习特点,他们的生活习惯和个人兴趣爱好注意发展他们的个性,多和他们个别聊天,帮助他们排除心理障碍,减少顾虑,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及时引导,学生跃跃欲试愿意接受任务时,要及时予以锻炼机会;学生的学习情绪不高时,要予以鼓励,肯定成绩;学生在学习上取得成绩时,要及时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因陋就简

学习英语其中最大的一个难题是记单词,用读写的方法来记单词,多了就很容易忘记,如用图片结合音、形来帮助学生记忆单词,使学生对所学的单词印象更深。在教实物名词时,如orange students un water这类名词很容易用图片呈现出来,但像countrydanger这类名词就很难用图片或实物来呈现,只要细心,多想办法,几乎所有名词都能用图片或实物来呈现。如用图片画出几个国家的地理简图来引导学生,“China is a country,Japan is a country.What about America?”学生就能答出“America is a country,too.”用图片画一个盲人走路,在他前面有一个修路留下的洞,旁边一块牌上写着“danger”,引导学生“The old man can't see.There is a hole before him.There is danger before him.What is before him?”学生就能说出danger这个单词来。教师工作本来就烦琐,并且不是每位教师都是画画能手,要每节课准备图片的确很费事,但问题也容易解决。做法是,在平时看书籍时如果看到有用的图片就剪下来;或叫学生画一些简笔画,并且以学生自己画的画作教具,他们会更喜欢,学起来更有干劲,可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另外让学生积极使用身体语言(bodylanguage),这样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语言教学效果,且能让学生对所学内容简洁明快,通俗易懂,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教一些五官动作词时教师只需利用五官做简易动作,学生就能一看便知,一听就懂,一学就会,这样既能缩短师生问的距离又能活跃课堂气氛。

三、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参与

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用所学语言进行自由交流,那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实践这很重要。如请他们即兴编写一个小故事的活动,方法就是第一个学生说出故事的开头,第二个学生接着第一个学生的后面往下说,这样一个接一个的故事结果越来越有悬念,学生不仅注意力集中,而且能积极参与到故事中表现自己。还可以请他们参与扮演角色的活动,在教Reading时请学生进行(groupwork),让学生分别扮演Reading中的每个角色,对课文中的内容学生在做的过程中直接亲身体验,这就构成了英语气氛,这样的课堂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师生之间的距离近了,学生的畏惧感轻了,学习热情更加高涨,他们的求知欲望也被激活了。

四、在教学过程中需注意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篇7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趣味教学法;学习兴趣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引入趣味教学法的优势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趣味教学法能够转变当前教学过于死板、生硬、枯燥的现状,教师通过开展多样化的趣味性教学活动,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积极好学的状态下吸收知识,锻炼技能。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采取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抑制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而趣味性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能够为学生发挥创造性提供施展空间。

(三)有利于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在趣味教学中,师生易构建起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学生可以在宽松的教学氛围中表达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个性,为学生个性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趣味教学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使学生愿意主动与教师沟通交流。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引入趣味教学法的设计与实践思路

(一)运用趣味性的教学语言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应当善于运用带有趣味性的教学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电脑的组成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介绍电脑是由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几个部分组成的,在这几个部分中,主机是最重要的,它好比人类的“大脑”,在大脑里面有一个叫做存储器的“仓库”和一个与“心脏”相仿的CPU,也就是中央处理器。教师通过形象的比喻,将电脑中原本抽象的部件说得通俗易懂,学生很快便掌握了这些知识,不但达到了教学目标,还使教学效率获得大幅度提升。

(二)引入趣味性的游戏练习

小学生的年龄决定了他们爱玩、好动,教师应当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围绕学生的这一特点开展教学活动,如,在对指法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组织一场操作比赛,先让学生使用指法软件进行练习,当他们熟悉之后,让学生进行指法游戏的比赛,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达到训练的目的。又如,教师可以利用金山打字通软件中的一些练字游戏“警察抓小偷”“小青蛙过河”等,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掌握指法、提高打字速度。在教学中引入趣味性的游戏练习,除了能够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之外,还能使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三)采用趣味性的知识巩固方法

小学信息技术课中的理论基础知识相对较多,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应当对教师讲授的内容进行充分理解,从而加深记忆,由此才能牢固掌握这些知识。趣味性教学法最突出的特点是能够将原本枯燥的知识变得更具趣味性,由此能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在游戏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例如,记忆电脑各个组成部分的名称是小学信息技术课的难点,由于这部分内容较为枯燥,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学质量不高,对此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抢答游戏,利用幻灯片播放电脑中各个部件的图像,让学生抢答其名称与功能,经过几轮抢答,大部分学生都能够牢记各个部件的名称和用途。又如,幻灯片插入图的教学完成后,为巩固知识,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如下任务:同学们利用以往所学的知识制作一封电子邮件,并在邮件中将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写出来,然后发给其他同学和教师,邮件的内容不可以用文字,只能用幻灯片的形式将图片置于其中。学生接到这个任务后,对幻灯片的制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此不但给学生提供了亲自动手制作PPT和发挥想象力的机会,而且还使他们在趣味性的任务中巩固了所学知识。

(四)组织趣味性的自主探究活动

为使小学生能够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对所学的信息技术进行合理利用,教师应当培养他们自主探索的良好习惯,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多组织一些带有趣味性的探究活动,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知识的机会。例如,使用Word是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重点,教师可通过古诗配画的趣味性游戏,引导学生自主探索Word的使用方法。在这种趣味性的活动中学生研究知识的欲望得到了全面激发。又如,在进行网络文明小公民教学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开火车”这种游戏形式,说出文明上网的方法和不文明上网的后果,对于这种游戏方式,学生既感到新鲜,又觉得新奇,每个人都不希望“火车”开到自己这里后出现“脱轨”的情况,为此,他们主动进行探究,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找寻问题的答案,由此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

总而言之,趣味教学法符合小学生年龄段的性格特点和学习规律,将其引入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而且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对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起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篇8

1.以社会参与为本位

我国的社区教育未能实现社区居民普遍投入的“实体办学”,很大程度是因为居民对社区建设的参与度匮乏;只有在课程建设理念上具备社会参与视角,才能通过课程教学活动提升居民社区建设参与度,提高他们对社区的责任感和归属感。“社会参与”意味着课程体系内的各种构成要素在知识、技能、态度、过程、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必须不断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建设对社区居民素养的多样化需求。以社会参与为本位的社区教育课程体系在引导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地面对问题又不断地解决问题,在各种碰撞中自身得以发展和进步。

2.以社区居民素质提升为主线

中华民族的复兴必须依靠人民来实现,现代人面对社会的复杂、风险和挑战,需具有多样且科学整合的相关知识,以及思辨、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伦理思辨、民主参与、科学知识、媒体诠释、美学鉴赏等素养。通过社区教育提升居民素养,从而使社区居民具有开放、多元批判的精神,应成为社区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主线。这些能力和素养涵盖了分析能力、批判思考、伦理推理、有效沟通、实践智慧及社会责任感,必须在真实情境中培养,以行动为导向,以解决真实问题为核心。

3.以社区和居民的双向互动为目的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居民中产生了人际关系疏离和对社会漠然等社会问题。社区教育能否充分发挥作用取决于能否解决这些问题,增强居民和社会之间以及居民之间的黏度,成功的社区教育应使社区与居民之间形成良好的双向的互动和融合。现有的我国市区教育现状说明,只依靠教育者和社区的单向努力与活动,是很难引起居民的兴趣和自觉的能动作用的。社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居民自觉地走向教育,从教育中找到自我提升的方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形成社区和居民的双向互动。居民参与度的提高会促进社区教育的发展,因此以社区居民素质提升为主线的社区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应以自然环境为场域,规划社区的学习生活圈,增加社区和居民互动,使居民与社区之间不断地融合与渗透,最终使社区成为居民生活重心、学习重镇和丰富生命的地方。

二、基于社会参与视角构建社区教育课程体系的基本原则

1.突破课程体系建设主体限制

目前我国社区教育课程构建的主体一般是社区教育机构,如社区大学和各级社区学院,社区管理机构一般只参与课程教学实施和推进工作。在实际生活中,社区教育机构对各个社区的发展状态和建设重点并不熟悉,不能随着社区发展及社区建设重点的转移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灵活性地将课程内容及时调整,很难将所设置的课程融入并且服务于社区的实际需要。从现有的社区教育情况来看,由于课程建设主体由社区教育机构对应的社区教育管理者、社区教育教师和社区学习者构成,偏重休闲娱乐、生活百科、技能提升和学历补偿等课程;少社区公共事务参与类课程,不利于培养居民的公民意识。在构建社区教育课程体系时应突破社区管理机构与社区教育机构的界限,建设主体引入社区管理机构,将理论学习与实际行动并重发展,紧紧围绕服务社区这一主题。

2.突破教学平台限制

社区教育课程体系设计原则的确定,应突破教学平台的限制。当前社区教育的教学平台参照普通教育,一般为课堂和网络,对应的课程适合课堂讲授和在线学习。社区教育是面向社会的教育,教学平台还应在课堂和网络的基础之上拓展到社会公共领域,通过结合课程与公共关心的热点,引领社区居民了解公共社会生活的全貌,进而为社会公共领域奉献一份力量,如:社区组织与发展、环境与安全、生态与环保、文化与历史、产业与经济、弱势关怀等领域。通过社区教育使社区居民深入了解这些领域的信息:一方面能让民众不会偏听偏信,各种谣言和个别人别有居心的煽动无可乘之机;另一方面则可以将社区营造成“生活学习圈”、“文化学习圈”两个层次,通过服务性学习,打破社区和居民以及社区居民之间的疏离,使彼此产生深度互动。

3.突破学习系统的限制

社区教课程体系建设如果只站在建设一个学习系统构建的高度,必然很难达到使社区居民融入社区最终提升我国公民素质核心竞争力的目标。社区教育承担着比普通教育更多的社会职能,除了知识传授之外,还承担着让社区居民生活更加幸福的使命。通过基于社会参与视角的课程体系建设,打破传统学习系统限制,增设服务功能,使社区教育机构成为学习系统与各种组织之间的一种联结,成为社区的文化中心,甚至可以成为教育领域与创业和就业领域连接的区域。当社区教育不仅仅只是就教育而教育,而是更多地就服务而教育时,社区教育机构才可以在社区发展的长期计划中真正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担当社区发展领头羊的角色,有效改善社区的生活质量。

三、社区教育课程体系社会参与的建设策略

1.以服务社区为起点,多维度设置社区教育课程体系

不管是社区大学还是社区学院,社区教育机构都是社区中的一个成员,服务社区是社区教育活动的最高宗旨,这一宗旨同样适用于社区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社区教育的服务对象超越了以往各类教育的对象,覆盖了各个生命阶段和阶层的人群。面对着形形的社区生活相关需求,社区教育课程体系应从三个维度进行灵活设置:一是服务社区居民的知识获取需求,遵循我国传统教学模式,从知识传授的角度进行课程设置,从而使社区各种年龄和各种职业的居民获得终身学习的机会,达到提高居民素养、培训人才的目的;二是服务居民关注社会和社区发展的需求,以社区实务为基础,以社会热点议题为切入点设置公共事务课程体系,引导居民关注民生,服务社区,形成社会秩序的守护圈;三是服务社区就业的需求,在专业技能培训基础上联结社区工商业人才需求信息,设置灵活的就业服务课程体系,促进社区居民安居乐业,谋求更好的生存发展空间。

2.以充足的课程资源为基础,建立动态调整的社区教育课程体系

随着我国城市化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战略的实施,社会快速发展使社区和居民不断面临新的问题和要求。社区教育与社会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在当前社会发展态势下,社区教育的课程需要经常变换更新;只有建立动态调整的课程体系机制才能追求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适应不同人群的需要。动态调整的社区教育课程体系是以充足的课程资源为基础的,为了使社区教育学习者有更宽松的成才环境和发展空间,社区教育机构应该能够为受教育者提供数倍于其需要的课程数量。例如美国的社区学院,无论大城市还是小城镇都开设大量的课程,设置的系科和课程几乎无所不包。美国密歇根州克拉玛祖的社区学院,从1997到1999年之间,开设的课程达到680多种,分别属于会计、汽车、计算机、制图、保健、地理、历史、体育、未来学等45个科类。社区教育者在充足的社区教育课程资源环境中,可以用不同的课程组合构建不同类型、不同方向的社区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不同的课程组合实现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多样性。

目前我国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特别是知识传授类型资源。此类课程资源在建设过程中,应在现有课程资源基础上充分利用所在社区的人力、文化、自然、产业资源,特别是文化和自然资源。社区大学和社区学院应该发展自己的特色,使社区教育与所在社区的人文及自然环境密切结合,形成社区教育课程建设“一区一品”的景象。当前实施的社会发展和社区建设参与式课程资源还不多见;就业指导和行业对接类课程建设目前几乎没有开展。社区教育来源于社区,最终服务于社区,这两类课程资源的建设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区教育的吸引力和活跃程度。此类课程体系在构建过程中,应该建立社区教育机构和社区管理机构的工作伙伴关系,通过开设组织社区参与的课程建立沟通渠道,双方就共同关注的问题展开研究,甚至组成专门的工作小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设课程,通过相互合作达到资源共享的共赢目标。

3.以服务学习为载体,在社区情境中实践社区教育课程体系

服务学习是一种把课堂、教学、社区服务和分析性反思结合起来,学生参与到有组织的社区服务行动中,从而获取知识和技能、促进人格发展、培养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的教学方法。服务学习实施过程中,需要制定课程学习目标和实施计划,更需要教学机构和社区管理机构的相互配合;伴随着服务学习的具体实施过程,还要基于服务经验提升进行各种形式的反思;每次服务学习之后,由于课程教学过程和结果的直观性,使得学生、课程指导者和服务社区可以客观地对课程进行评价和交流。由此可见,服务学习正是将社区服务和课程教学结合得最紧密一种学习方式,通过这一方式可以在社区情境中对社区教育课程体系进行客观的实践和评价。服务学习不仅可以向社区教育学习者提供多元的学习渠道,更可使居民从服务过程中了解社会多元需求,参与社区建设,在真实的社区情境中增强社会服务意识,改善社区生活。

四、结束语

篇9

一、学习单的特点

第一,由于学习单的特性,其可以使课程不受局限,能够更好地因材施教,更机动灵活。第二,后置学习单都是在没有教师的情况下完成的,这样便促使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第三,学习单的设计一般都是由游戏和问题展开,答案一般为开放性答案,减少对学生的约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意。第四,促进学生合作学习、亲子共同学习。第五,学习单的反馈和交流的作用。学习单正是具备这些特点,才能满足社区课程的需要。当然,课程设置和完成课程的手段都在不断变化,这是一个发展的过程,由于学习单本身的灵活性,更能适应这种变化。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将学生频繁地带到学校以外的地方是很不安全且不容易实现的,面对丰富而生动的社区课程,要实现将社区资源纳入课程,建立社区与学校、社区与学生的联系,学习单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二、如何搭起桥梁

第一,寻找联系点,通过资料的收集、筛选,确定课程主题(该主题能够体现该社区的特色,具有鲜明的区域性、独特性),以主题为核心搜寻可以利用的校外课程资源,通过学习单的设计与使用,使其建立紧密联系。第二,学习单的设计应该注意课堂教学和校外学习单之间的联系。第三,学习单之间也应有联系。社区取向美术教育课程是由一个联系点建立起来的跨学科的统整系列课程,因此在设计学习单时,不仅要注意课堂内外的联系,还应注意课与课之间的联系。第四,校外学习单和其他学习单、导览单等建立联系。校外资源实际上也包括一些场馆或者展览的导览单、讲解单等,充分利用已有的学习单,使之相互联系,不仅能使自身自然地融入社区,还能减轻教师的负担。第五,建立各学科之间的联系。社区取向美术教育课程一般都是统整课程,也就是说会有两个甚至更多的学科融入一个课程,要协调这些学科之间的壁垒和矛盾,可以同参与该课程的各科教师进行协商后制作出新的学习单,这便充分体现了学习单的灵活性。学习单的形式多种多样,根据一般的课程设置,学习单可以按时间划分为前置型学习单、课堂学习单和后置型学习单。三种学习单不仅使用的时间不同,还各自分工,扮演不同的角色,使用不同的方式,达到不一样的目的。在社区取向的美术教育课程中,后置型学习单起到重要的作用。社区取向美术课程的最大特点是让课堂延展到以学校为中心的社区中。这一方面是一种对本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另一方面在情感上,通过课程能够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因此,学习单的重要任务就是加强社区与课堂的联系。要加强这种联系,更多的要靠使用学习单来发放任务,将在课堂上不能实现或者效果不好的教学任务通过学习单的方式来完成。学习单可以充当学生的参考资料,教师也可以通过学习单的设计来实现教学,即在没有教师的情况下,学生也能够通过学习单的指导完成学习。如,在“浣花溪公园”一课中,由于浣花溪公园紧邻学校,历史悠久,极具地方特色,是课程重要的一部分,而如何让学生熟悉这个地方,并且能够在没有教师引导的情况下有目的、有步骤地完成学习任务?学习单的设计能够完全达成。为了让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和喜爱浣花溪公园,并进行相关的美术创作,笔者特别设计了与浣花溪公园相关的学习单,设定的内容为通过“找一找”和“你知道吗”这两根主线,引导学生游览整个浣花溪公园。因为学习单中需要学生找的景点分布在公园的各个地方,若要找到每一个景点并回答问题,即使有地图也必须走完整个公园才能完成。在设计时,笔者希望将这个学习任务安排得更加有趣,要求学生由家长带领,这样的安排不仅有利于完成学习任务,还能够增进家长和学生之间的感情;通过巧妙设计的问题,也能够使学生在没有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并收获比在传统课堂上更好的学习效果。

作者:刘慧 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篇10

一、概念解析

“健康教育”(Heal education)的最初含义来自美国的“学校保健活动”,又称“学校保健教育”、“社区和职业卫生教育”。以往的健康教育只关注个人身心状况的改变;而现代意义的健康教育已将个体的身心状况与社会、家庭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以及工作环境联系在一起进行综合思考,并提出对健康的预防和促进策略。

中小学健康教育课程是以课程为载体,学校根据一定的社会需求、条件和规范,在中小学阶段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教学活动,其目的在于利用各种课程及教学手段,使儿童青少年获得必要的健康知识,以转变态度,树立正确观念,养成健康行为和良好的生活方式,形成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的整体健康,为终身幸福打下基础。

“菜单”,原意指供顾客点菜用的单子,美味佳肴列出来供顾客选择,顾客需要什么就点什么。“菜单式健康教育课程”主要是指学校结合教师特色及学生需求,将一学年或者一学期的健康教育课程目录以菜单的形式公布给全体师生,再由学生根据个人实际,自主选择课程,最后由班主任、教导处、教科室等部门汇总信息,统筹安排。

菜单式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且能够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菜单式健康教育课程作为校本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实施与完善有利于进一步挖掘校本课程资源,使学校形成科学的课程开发与教学管理模式,使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走向规范化,进而为学校办学特色的凸显提供课程平台。

二、构建流程

参照校本课程的开发流程,菜单式健康教育课程的构建流程如图1所示。参照图1,首先以问卷、访谈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学生的健康教育需求,在此基础上,权衡学校的课程资源,对学校有能力满足且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课程编制成健康教育课程开发目录;教师从自身条件出发,从课程目录中选择申报自己擅长的科目,并提交《学校健康课程申报表》和《课程教学计划》;经由学校管理层、教师、校外专家等组成的健康教育评审团的评审,确定所要开发的课程,然后进入课程开发阶段;根据学校课程管理制度,对菜单式健康教育课程进行开发,并对所开发的课程编制《学校健康教育课程报名表》,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选择课程;课程的实施打破传统的固定班级的局限性,采用学生自愿选课、教师挂牌授课制度,发挥菜单式课程的优势。

课程实施以后,由学校管理层、学生、家长、教师及校外的健康教育专家等对菜单式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进行评价,评价包括课程总体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和学生学习情况评价三个方面;根据评价结果,区分优秀、良好、不合格课程,并分别施以保持、调整和停设三种策略;以此实现菜单式健康教育课程的动态调整(流程如图1所示)。

三、存在的问题

1.管理制度有待健全

为确保菜单式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学校应在现有制度正常运行的前提下,根据菜单式健康教育课程的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如课程动态调整制度,学校在健康教育课程实施过程中,应当运用问卷调查、随机采访等形式了解学生对课程的评价,是否适合学生的健康教育,对于不适合学生实际的课程应该予以取消或者整改。

2.课程体系尚待完善

健康概念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及社会的良好适应能力。学校在菜单式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上,心理健康类课程是重要组成部分。而传统的学校课程中这部分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关注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却忽视了其心理卫生,学生成长在身心两方面出现了不平衡状态,导致学生青春期心理问题的普遍存在。

学校开设的传统的体育类和艺术类课程普遍以技能训练为主,旨在帮助学生提升某一方面的技能,并以此来提高本校学生的体育竞技能力。这样的艺体课程缺乏体验教学,缺乏帮助学生感受体育精神、艺术素养的精神层面的提升。

3.开发力量有待整合

在“分数第一”的应试教育环境下,家长、学校等各方易忽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健康教育课堂被挤占的现象普遍存在,学生无法按照课程计划对健康教育课程进行系统学习。由此,家长、教师等各方对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视程度尚待提高,班主任及各任课老师间的配合尚待加强,健康教育课程各方开发力量有待进一步整合。

4.课程资源有待进一步挖掘

校本课程资源分为学校的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其中外部资源主要包括家庭教育资源和社区教育资源。菜单式健康教育课程属校本课程之列,故也不例外。学校在课程开发过程当中,较多关注学校内部已有资源,易忽视对学校外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5.网络资源的利用问题

多媒体网络的应用使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越来越丰富。如何利用好这个平台,以丰富菜单式健康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如何对网络信息做好筛选工作,创造一个有利于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网络环境?这些都是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难题。

四、相应策略

1.健全学校管理制度

针对菜单式健康教育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制度问题,学校管理者应根据课程需要建立新制度,使学校校本课程制度更健全。如建立课程动态调整制度和教师激励制度,确保学校开设的每一门健康教育课程都能满足学生某一方面的健康教育需求,确保每一位教师都能积极投入到健康教育课程的实践中。

2.完善学校课程体系

在艺术类、体育类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学校的菜单式健康教育课程体系。首先,将心理健康类课程纳入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以心理课程为主,辅之以心理咨询、心灵广播、心理档案。内容是心理导向课,以价值取向、信心辅导、考试情绪等为主题,使学生学会用心理知识缓解考试压力、青春期焦虑。其次,改进体育类和艺术类课程,增加情感体验教学,使学生感受体育精神,陶冶艺术情操,提升个人情感体验。

3.校本课程资源的进一步挖掘

为保证菜单式健康教育课程开设的有效性,家庭和社区需积极配合。社区应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社区环境,创造机会让学生成为健康知识的宣传员,使他们在强化自身健康意识的同时为社区营造一个良好的健康氛围,提高全民健康素质;家长应帮助孩子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培养其将课堂上的健康知识转化为生活实践的能力。

4.整合学校力量

通过指导思想的引导,进一步提高教师对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视程度,配合健康教育课程的指导教师,做好课程开发和实施工作,共同营造学校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帮助学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实现均衡发展。

5.合理利用网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