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技能教学范文
时间:2024-03-27 11:10: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临床技能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随机抽取南华大学医学院2010级临床医学卓越医师班一半学生共26人(男、女各13人)为实验组,同班级另一半学生共26人(男、女各13人)为对照组。在进行ECS教学前先对两组学生进行临床技能理论和实践的摸底考核,然后对实验组进行ECS模拟教学,对照组进行传统课堂教学。教学结束后再对两组学生进行临床技能的理论和实践考核。ECS模拟教学的程序如下:学生自由分为5个小组,每小组5~6人,由两名经过ECS培训的教师授课。教师通过计算机程序,运用模拟人设置一个临床常见病例作为教学病案,将教学病案的主诉及部分简单病史在课堂上发给学生,组内阅读病史并进行讨论,教学病案的讨论点包括患者的主要不适症状、进一步的病史采集(包括现病史及既往史)、查体时发现的阳性体征及相应的诊断治疗等,讨论之后,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对模拟人进行问诊(由教师控制ECS模型,通过语音系统模拟病人的声音)、详细的体格检查,再综合病史、体格检查及床旁心电监护仪提供的信息等,对患者做出相应的诊断,并讨论治疗措施,然后每组由一个学生将组内讨论意见汇总并进行汇报,模拟早晨交班的病情汇报。最后教师分别对每组学生在各个诊治阶段的表现及最后的汇报进行点评,点评后各小组再次进行讨论与总结,总结各阶段的不足、失误与收获。课后对学生进行ECS模拟教学的满意度和必要性的问卷调查,问卷调查主要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临床操作、团队合作、爱伤意识及是否愿意进行ECS模拟人授课等方面的内容。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forwindows(SPSSInc,Chicago,USA)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之间的比较用t检验,以P<0.05来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男、女性别比没有差别,摸底考核显示两组学生对临床技能(包括理论考试及实践操作)的掌握程度无明显差别,但实验组的学生在进行了ECS教学后,无论在理论知识或临床实践操作较之以前都表现出明显的进步,其临床技能考核成绩显著高于本组学生之前的摸底考核成绩,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的临床技能考核成绩,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未参加ECS教学的对照组学生在临床技能方面进步不明显。
2.阅卷调查显示,参加ECS教学后,绝大多数(80%以上)学生自我感觉临床技能(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临床操作方面)有所提高,团队合作意识有所增强。在“爱伤意识”培养方面,有70%的学生认为ECS模拟人能促进其“爱伤意识”的培养,20%的学生则认为ECS模拟人教学不利于“爱伤意识”的培养,另有10%的学生表示不太确定。课后100%的学生都表示愿意接受这样的教学形式且要求更多的开展ECS模拟人教学课程。
三、讨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全民自我保护意识逐步提高,加之近年来医疗体制改革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学生能直接在病人身上进行技能操作与训练的机会越来越少,学生人数增多、临床教学资源不足、医疗纠纷增多等问题越来越明显。随着大众对医护人员的临床操作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医学教育模式下培养的医学院校学生在临床技能的掌握方面难以满足社会的需要,急需一批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基础扎实、专业突出、实践能力强和富有创新精神的卓越医师队伍。在临床技能教学中,模型是很重要的一项实验室教具,而现有的功能单一的模型如穿刺模型、心肺听诊模型、腹部触诊模型等已无法满足广大医学生对临床操作技能训练的需要,生理驱动模型系统如ECS模拟人则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国际模拟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校也引进了ECS模拟人并将其运用于卓越医师班学生的临床技能教学。在此过程中,我们发现,相较于单一功能的模型来说,ECS有很多优点:(1)可以自行编写软件程序从而模拟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的各种病人,并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材对象,设计不同的疾病情景,模拟病人全身状态的改变,如血压、呼吸、脉搏、瞳孔大小等,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对临床病症细心观察的能力,另一方面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疾病、对于病人形成整体的印象,将各学科如病理学、生理学等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所学知识。(2)通过ECS内置的语音系统可让教师模拟病人与学生进行交流,如问诊等,使两者之间产生互动,且通过设置仿真的医疗情境,如模拟ICU、心电监护仪上患者生理参数的变化,能逼真地展示临床环境中的诊疗过程及救治效果,为学生创造一种交互式情境教学和实践的机会。(3)通过计算机程序的设置可使模拟人对不同的临床处理做出相应不同的反应,对于学生在诊疗讨论过程中出现的分歧,可以按照不同的分歧意见予以不同的诊疗处理。观察不同的诊疗措施在疾病的救治过程中的不同效果,从而选择出最为迅速、有效的诊疗措施。学生在进行了错误的处理导致病人病情加重甚至死亡后,还能重新启动软件并进入该步处理前的疾病状态,使学生重新做出正确的判断与诊疗措施,可以避免以后面对真实的患者时不正确的操作对临床患者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此外由于软件的无限可重复性,能使所有学生的学习机会均等,保证了教学质量。(4)在整个的病案讨论、病史采集、体格检查、临床诊疗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能自己思考、讨论及动手操作,这区别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能真正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通过模拟病例的讨论,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在病史采集时,学生需做到边问边想,发掘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体格检查及临床诊疗时,学生需体贴病人,积极思考,根据不同的表现调整诊断与治疗的措施。总而言之,整个过程都需要学生分工合作、积极沟通、互相学习,活跃的课堂氛围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被长时间吸引到寻找答案的学习活动中,一改以往“各干各的”的学习训练方式,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融会贯通的能力,为今后成为高素质的卓越医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篇2
关键词:留学生;临床技能;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7-0056-02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选择到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接受较完善的医学教育。来华留学生医学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南华大学国际学院于2011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学生主要来自索马里、加纳和巴基斯坦等国。临床技能学是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理论基础上产生的一门实践性学科。迄今为止,任何一个医学高度发达的国家都无法用现代高、精、尖、新的诊疗技术取代临床基本诊疗技能操作。对医学生进行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临床基本技能实践教学,已成为全球医学教育改革的热点课题之一。我们通过分析留学生临床技能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探讨提高留学生临床技能学教学质量的方法和手段,为留学生教学工作提供借鉴。
一、全英文教学中的困难及对策
医学留学生教育采用全英语教学,因此对于授课教师的英文水平要求较高。由于本学科绝大多数的老师没有留学海外的经历,教师的听力、口语水平及医学课程中大量的专业词汇使得老师没有办法做到流利地与留学生交流,再加上缺少相应的教学经验,所以教师自身存在着很大的畏难情绪。我校招收的留学生绝大多数来自于巴基斯坦等国,他们的英语发音也带有浓厚的地方口音,另外他们中有一部分是以前在医院工作过或者是在当地的大学接受过医学相关学科教育的,而另一部分仅仅只是高中毕业,所以留学生之间的基础知识差异较大,再加上他们喜欢在课堂上随时提问的特点,要求教师能够及时就各种深浅不一的问题给出切实合理的解释,做到这一点十分不易。由于师生之间的交流障碍,加上其中一部分同学对于医学学习缺乏兴趣,我们在授课过程中发现,留学生上课的到课率比较低,有些学生来到课堂也不是在听课而是做其他的事情,这样就更加挫败了老师的积极性,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提高师资质量,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英文水平。我校为了提高留学生教学质量,为相关授课老师创造了一系列良好的条件,建立了国外、国内和校内三级培训制度。我校与英国格拉摩根大学长期建立合作关系,选派多名一线教师出国参加“双语教学”培训。从各个相关教研室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赴首个来华留学生师资培训中心――天津医科大学“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师资培训中心(医学)”学习。校内开设留学生授课教师英语培训班,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取得全英文课程授课教师资格。此外,鼓励授课老师课后多与学生接触,了解他们的文化、生活习惯、,增加信任和感情,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选取合适的教材,制定教学大纲,调整教学内容
选取适合留学生特点的优秀的全英文教材,是课堂教学质量控制的前提。目前国内对于留学生还没有统一的规划教材,经过我科教师反复对比和讨论,我们决定选用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外科基本操作导论》(双语版)和《临床技能操作》(英文版)作为主要教材。教材的编写以临床基本操作为核心,紧贴临床,侧重应用。此外,全科的教师根据现行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留学生的特点,制定了临床医学本科留学生的临床技能学教学大纲。例如我们在讲授离体肠吻合时,考虑到大多数留学生都信奉伊斯兰教,他们禁止食用猪肉,禁止用手触摸猪身上的东西。所以我们将常规用于教学的猪小肠换成了塑胶制成的肠管模型。再譬如我们在讲授外科无菌术之前,考虑到伊斯兰教规定妇女除了脸和手之外都是羞体,是不能让非近亲的外男人看到的。所以为了方便教学,我们为留学生配备了一男一女两名老师,男学生由男老师带教,女学生由女老师授课,这样就一举两得,既完成了既定的教学内容,又有效地避免了因为带来的授课困难。
三、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建立先进开放的临床技能数字教学平台
1.多媒体组合、网络化教学。我们积极采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信息技术,建立了手术同步转播系统,多媒体显微互动系统、网络数码影像阅片系统,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善了学习环境。目前,我们已制作多套多媒体教学软件,拥有大量教学图片、教学视频和音频等资料,增加了教学信息量,提高了教学效果,学生反映良好。利用网络技术,我们先后建立了临床技能教学网及临床技能学数字化教学中心,临床技能学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也已上线“爱课程网”,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地点、资源的限制,通过网络进行自学、复习、测试和提高。同时,网站还设置了课堂互动环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疑点都可以在互动环节中提出,教师会一一相应地做出解答。
2.仿真模拟教学。按照“模拟、仿真”的思路,引进大量国内外先进的医学模型,如:四大穿刺模型、心肺复苏模型、创伤模型、ECS高端综合模拟人等。建立了模拟手术室、模拟病房、模拟诊室等现场环境,使学生犹如身临真实的临床情景,有效地提升了临床技能教学的教学效果。
四、注重医患沟通能力等人文素质的培养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转变和新型医患关系的形成,临床工作出现了新变化和新趋势。为临床见习和实习阶段留学生能够与病人良好地沟通,学校将留学生的学制由5年延长至6年,第一学年学习基础汉语与汉语口语技能实训,第三学期开设了中国概况课程,以清晰简练的语言,介绍中国文化的重要部分――制度文化,帮助留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中国的管理方式和文化特点,为留学生日后在临床上顺利地完成医患沟通以及同本土的医学实习生进行交流与合作做好铺垫。此外,留学生的培养方案中还设置了医学人文素质导论、医学生临床思维教程、医学生临床沟通教程以及医学汉语等课程,教师紧密联系临床工作中碰到的一些实际案例,将临床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形形的问诊情形和医疗纠纷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留学生学习正确的行为原则和处理技巧,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社会文化背景对病人的影响,从而懂得尊重患者、体谅患者、鼓励患者,争取患者的充分配合,提升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章广玲,王梅梅,熊亚南,等.留学生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体会[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5):520-521.
[2]桂庆军,游咏,尹凯,等.大临床技能教学模式在医学人才培养中的应用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13,21(3):460-468.
篇3
一、国际现状
在临床基本教学问题上,国际现状呈现良好状态。它在注重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强调教育过程里的实际操作能力。注重对学生技能和素养的合力培养。为此,国际组织还就这一教学制定了相关的法律制度,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品质都有要求。而且,在医学教育过程中,许多国家就临床基本技能这一块的完善力度走在国际前沿。像美国在很多年前就把技能培训纳入到教学体系中。日本更是就这一教学模式进行了很大的创新,让学生更早接触临床具体实践活动使“教”和“学”同时进行。此外,还增加了很多考察项目,对学生的技能进行随时检验。
二、国内现状
我国对实践教学也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度。而且还将其过程中的要点归入到专门的法律法规中。外加新型人才辈出,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使得临床基本技能教学的模式更加具体化,形象化、新颖化。如利用网络等先进设备,对临床治疗进行模拟,这种方式不仅让学生增强了实践操作能力,而且本身不会产生负面影响,危害到真实患者。由于都是模拟型的,治疗对象完全可以长时间接受实验,不存在不配合等实际问题。真实化的同时保证了一些客观问题的困扰。而且,对电子科技的灵活使用,可以直接给学生的临床基本能力给予评判分数,及时地为学生讲解存在的问题并帮助学生进行改正[2]。在对医学教育教材的编订上,不再遵循枯燥的灌输模式,而是有效结合学生自己的兴趣特点,加大了教材的趣味性。然而,在临床基本技能改进的同时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和挑战,全球医学教育的竞争力大是其中一个原因,在对临床基本技能教学的很多细节化操作里也存在很多问题。
三、中国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困难
1.传统的教育模式较难改变。俗语有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跟性格相类似地,一个模式的形成需要较长时间,改变也需要很长时间。在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上,一直都存在着“以课本知识为主,实践能力为辅”的教育模式。即使是一直都在强调变革的今天,还是有很多医学院校、医学机构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材内容上缺乏创新,在教学课程的安排上出现失衡。这些都是实际过程里面临的困难。
2.实践操作中多种客观因素影响。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实践是理论的具体表现。临床基本技能的最终评定也一定是由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构成的。然而,由于学医的师生数量呈现越来大的差距即学生增多,教师减少,使得教学资源相对薄弱,对学生的指导程度就相对降低了。还有,随着医院相关制度更加完善,病人的自我保护意识也相对增强。对临床教学的接受度就相对下降。间接导致学生临床基本技能的实践机会减少。能力降低。
3.忽视医德教育问题。一直以来,我国都存在这样的误区,认为教学只是教学,而忽视了整体医学领域里的思想提高。在临床基本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的输送,还要教育他们如何去做好一个医学领域里的人。当今社会,常有因为医生的职业价值倾向出现偏差的而导致越来越多的医院乱收费现象的问题发生。也有因为医生的行为不规范,出现与患者发生口角争吵等问题。这些都是归根结底是因为总体医德不高。医德教育者应该牢抓学生思想,规范他们的正确意识,注重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
四、我国就面临问题应该采取的措施
1.敢于打破常规,健全教学思想。加大临床基本技能教学的新思想宣传力度。贯彻落实“理论联系实际”理念。要敢于直面原有传统模式的弊端,从而进行改进。可以与国外的先进模式进行完美的融合,借鉴其优点,避开其缺点。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应该以理论为核心,技能提升为目标来开展教育。不能厚此薄彼,出现失衡。
2.注重医学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培养。在教学体系里,教育者起着榜样作用。而且学生都是处于一个学习和模仿的阶段,作为老师更要注重言传身教。对于医学教育工作者,应该要有明确的行为道德规范和道德准则,教学思维应该寻求创新化[3],是的学生提高学习热情。个人也要注重提高自我道德修养和思想素质。可以适当地进行一些讲座竞赛等形式,加大对教育工作者的思想教育程度。采取必要的奖惩制度,提高思想对教育的重要性的宣传度。
篇4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所要求培养的医学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必须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这种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培养,光靠课堂理论教学是不够的,还必须在实验室接受严格的训练和培养[1]。但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普及与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化,临床技能教学的问题与矛盾,更加突出地表现出来。为此,我校对临床基本技能的教学做出重大改革。
1 医学生临床技能培养的现状
1.1 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效果不理想:传统教学以理论讲授为主,每学期教研室按教学计划进行授课,教学信息量很大,而由于多种因素如教室空间大、人数多,加之板书、图示的效果较差,严重影响学生的理解;同时学生实践动手机会少,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对操作步骤、操作规则和注意事项“张冠李戴”,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1.2 医学生实践机会减少,动手能力下降:在传统的医学教育培养模式中,临床见习和实习是临床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近年来,医学生临床基本技能的培养增加了很大难度。主要的原因如下:(1)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进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颁布与实施,实习生不具备执业医师资格,这使实习医生不能合法地进行临床实践学习和正常的医疗活动,增加了临床实践教学的难度,在当前乃至今后制约着临床实践教学。(2)随着医学院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医学院校招生人数居高不下,导致教学经费投入、教师数量、人均管床数等教学资源相对减少,而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不愿配合教学医院的教学活动,教学实践资源进一步减少,影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
2 临床基本技能的教学改革
2.1 以国家职业助理医师资格操作考试为中心,改革课程结构体系根据国家职业助理医师资格操作考试大纲,系统整合全新课程结构体系,课程结构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是本次教学改革的核心。我校在2004年对临床技能教学实行新的教学模式,优化整合了诊断学、外科手术学、妇产科学、儿科学、耳鼻喉科学、影像诊断学的基本技能教学,建立了一门跨学科、多层次、综合性的全新临床技能课程体系《临床基本技能教程》。新课程涵盖了临床各科所有临床基本技能,使技能教学从授课为主转变为理论应用和技能培养为主;体现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之间的互相渗透与重组。在新课程体系中,我们把临床技能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按照国家对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的要求,结合我校注重医学生全科技能和临床综合素质的培养的办学特点,更突出的强调临床医师必须掌握的临床基本技能。
2.2 整合优势资源,加强临床技能实训中心建设:近3年来,我校进行了资源重组,在软硬件两方面加强临床技能实训中心建设:(1)大力投资使临床技能教学条件不断改善,现拥有教学用房约500 ,下设有13个重量极的科室、儿科操作室、儿科营养室、新生儿科诊疗室、耳鼻喉科诊疗室等,购置了各种进口医学模型30余套,国产腹部模型及婴幼儿及成人心肺复苏模型各10套。为学生学习和教师示教提供了优良的环境。(2)积极开发网络教学资源,构建网上教学体系,建全开放式、资源丰富的临床技能教学网站,我校精品课程《临床基本技能教程》于2007年获广西壮族自治区精品课程立项,是开展网络教学、学生自学和进行创新学习的平台,得到学生和区内、外专家和同行的高度赞许。
2.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选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有丰富的临床教学经验,管理学生严格的人员担负临床技能学训练教学任务。另外每学期根据教学需要从临床学院抽调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生参与教学。定期进行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等,及时了解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整个临床实训中心形成了良好的教学氛围,确保了教师的带教质量。
2.4 优化教学方法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探索全新模式,加强学生临床基本技能训练,采用模拟人操作与电子设备虚拟训练,标准化病人(SP)及病人进行训练与考试,网络教学,多媒体授课,临床见习等交互灵活运用。在教学中,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规范操作动作,学生互练和SP查体训练体格检查,师生互动和SP问诊训练问诊和病历书写,模型操作训练临床常用诊疗技术,离体和动物手术训练外科手术基木操作等。在具体的操作训练中,分小组进行训练,每6个学生配备1名教师,使每个学生都能有充足的动手训练机会,实践训练时教师手把手指导学生,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基本操作。为增加同学们课后复习及巩固所学知识,增加学生训练时间及训练强度,还建立了每天晚上开放实验室及课后答疑制度。另外指导学生建立临床技能社团,提供一定经费,进行临床技能操作比赛及临床技能多媒体课件比赛;同时寒暑假组织学生到社区医院进行见习,丰富了课外学习内容,对正常教学提供有力的补充,也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5 完善考核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考核是《临床基本技能教程》课程中重要的环节,起到检验其教学效果,督促和激发学生的训练热情的作用。根据我国职业助理医师考试的方法,我们制定了有别于其他课程的“临床基本技能操作考核体系”,将考核分为笔试和电脑机试及现场操作考试三部分。笔试内容主要有对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诊断依据、进一步检查及给出一个主诉如何问诊等;电脑机试主要是考核听诊、心电图、X线片、医德医风等;操作考试主要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具体做法是根据我国职业助理医师的操作项目及标准进行操作,并讲述操作要领,主考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口述及医德医风规范情况等,按照评分标准进行现场评分,并当面向学生讲明扣分的依据及应该注意的问题。在三个部分中抽取一定数量、搭配合理的操作题目,制成题卡,令学生从100张考题卡中随机抽取1张题卡,然后按照题卡上的题目进行考核,其中笔试成绩占30%,电脑机试占20%,操作考试成绩占50%。同时此次考试也是初赛,在实习前将成绩前50名同学进行决赛,邀请参加职业助理医师的主考官进行考核,对获奖的同学进行奖励及颁发证书。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促进了学生临床操作技能水平的提高。经过对2004级、2005级、2006级三届学生考核进行分析,结果考核成绩无论从达标率,优秀率等方面每届都比上一届有显著的提高。
总之,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医学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临床基本技能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为此不断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与措施,学习其它院校的成功经验,不断提高医学生的临床基本技能操作能力,使之顺利通过职业助理医师资格操作考试,为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临床医学毕业生而努力。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 模拟医学 床技能 医学生
The Experience of Applicating Simulation Medicine in Clinical Skills Teaching
DAI Lü-xia,ZENG Jun,CHEN Deng-bang,LAI Yan
(Training Center of Clinical Techniques,Chengdu Medical College,Chengdu 610083,China)
Abstract:Simulation medicine were applied to the clinical skills training for medical students,which can imitate the true patients with medical teaching model、standardized patients and so on.Simulation medicine has relieved the shortage of teaching resources to some extent,improved students'clinical skills and communication techniques.The new teaching mode provided a practical platform for medical students,and developed a new domain for the teaching of clinical skills.
Key words:simulation medicine;clinical skills ;medical Students
医学生临床技能的培养一直是国内外医学教育关注的热点,以能力培养为目的,已经是现代高等医学教育的共识。问诊、体格检查等临床基本技能是医学生从事临床工作的基础,在现代医学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地位。但是随着医学教育和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医学生临床技能培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临床技能教学模式在适应现代教学的过程中遇到一些难以克服的困难。模拟医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应运而生,并逐渐得到重视。模拟医学是指借助各种仿真模型和现代化、智能型的模拟技术创设出模拟患者和临床场景,代替真实患者进行临床教学和实践的教学方法。我校参照其他医学院的教学经验并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将电子标准化病人(心肺听触诊电子标准化病人、腹部触诊电子标准化病人)、标准化病人和simMan综合模拟人引进临床技能教学中,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 电子标准化病人
在教学中电子标准化病人显示出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优势。首先利用心肺听诊、触诊电子标准化病人,学生可以反复进行听诊练习,增强了对瓣膜听诊区位置、心音和呼吸音的产生机理和特点、杂音的听诊特点等重要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利用腹部触诊电子标准化病人,学生可以反复对比、纠正自己的错误手法,从而掌握触诊技能的关键点[1~3]。此时电子标准化病人是位毫无倦怠的“患者”,学生可以针对一种手法在病人身上反复练习,直到熟练、规范为止,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临床技能教学中学生多、病例少的矛盾;也避免了病人或家属不愿接受临床示教的尴尬,为临床教学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实习、见习场地,有效弥补了教学资源的不足。其次电子标准化病人仿真性强,能形象、直观、清晰地表现各种病理体征的特性,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许多临床阳性体征难以在病人身上体现的问题。最后电子标准化病人不仅适用于临床技能教学,还可用于考核和自我测评。教师利用该系统为学生提供统一的病例和标准化评分,对学生临床技能给予客观评价,提高了考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学生也可使用该系统的测试题库进行自我考核,据此了解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促进学生主动练习基本技能,具有很强的自学性。
然而电子标准化病人教学系统也存在一些不足:①电子标准化病人只能模拟局部、单一的阳性体征,与真实病患的症状、体征的整体性具有一定差异;②教学软件中的听诊音与在真实病人身上听诊略有不同;③电子标准化病人虽然采用了与人体组织相似的材料,但手感仍与人体存在一定差异;④电子标准化病人毕竟只是机器,它没有表情,没有感受,无法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1-3]。
2 标准化病人
自1998年以来,我国高等医学教育规模的扩大对临床技能教学造成了巨大冲击,使教学资源相对紧缺。标准化病人教学模式的出现,相对缓解了教学资源紧缺的现状,克服了病人不合作、不能多次利用的缺点,解决了患者就医与医学院教学之间的矛盾。使用SP进行问诊及全身体格检查的培训,一方面有效规避了医学教育和考试中涉及的道德伦理方面的问题,使教学更贴近于临床实际;另一方面考核时,学生面对统一的病例,老师根据标准化评分,并结合SP反馈的信息,客观公正地打分,提高了考核结果的可靠性。
篇6
[关键词] 多媒体;仿真病人;临床技能;教学;体会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2(b)-148-02
临床技能教学是基础医学向临床实践过渡的重要教学阶段,也是培养医学生临床技能的重要环节。临床技能操作是医学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临床实践操作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在适应现代教学要求的过程中遇到一些难以克服的困难。临床实践教学的质量受到了较大的影响[1]。比较突出的是异常体征检查的教学中,学生和病人数量上的矛盾,显示教学资源的相对缺乏问题。我院购进了多媒体仿真病人教学系统。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 传统临床技能教学模式的不足
1.1 学生人数增多、实践机会减少
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数量和在校学生数量不断增加,但教学医院实践训练资源相对不足,它们之间的矛盾日益凸现。
1.2 传统临床技能课程设置的局限性
传统临床技能课程设置未能形成系统整体的综合培养格局,只是把各项基本技能的培养分散在不同科室教学,由于病人病情的不确定性以及如今病人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必定造成部分临床技能成为培育“盲区”,分散的单一技能培养脱离了医学教学的基本要求。
1.3 学生自身对临床技能学习缺乏认识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 学生习惯于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习惯于背诵书本知识,而动手能力相对较差;我国当前的医学考核偏重于书本理论,与医师这一强调实际操作技能的职业要求相差甚远,部分学生为了应付各种考试而忽视临床操作技能的训练。
2 多媒体仿真病人教学系统在临床技能教学中的优势
2.1 内容丰富,效果逼真
多媒体仿真病人教学系统是临床基础技能教学中采用最多、应用最广泛的仿真模拟技术, 着重于各个单一技能熟练程度的培养。它可以模拟正常和异常的生命体征、肺部听诊触诊、腹部触诊方面、气道技能训练、支气管光纤镜训练、气管切开训练、男女导尿模拟训练,外周静脉穿刺,肌内注射、皮下注射等操作。几乎涵盖了全部临床正常和异常教学内容。因此教学内容丰富,本系统从客观上克服了传统临床技能教学内容的局限性[2]。同时,针对不同的训练项目,使学生在多媒体仿真病人身上进行相关操作、训练, 可以模拟临床教学的形式和内容,使学生能够较真实地将所学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掌握各项基本操作,提高学生的认知程度,增强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和思维能力,为进入实习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重复性好、实用性强
面对仿真病人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按照操作步骤及要求反复练习,加深理解。使其操作方法及操作技巧不断熟练,并且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某些实际问题,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习积极性,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及操作过程中的紧张情绪[3]。在临床教学前,该系统实施基本技能强化培训并可根据教学需要随时开启,重复使用,确保教学内容的落实。
2.3 功能齐全,操作方便
医学理论知识是临床技术的基础,而掌握扎实的临床技术是每个医生的最终目的。多媒体仿真病人教学系统将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有机结合,较好地实现了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是医学生学习与实际运用的真正“桥梁”,是临床教学的一部生动教材。而且在使用该系统和教学过程中,可实现教师主控机与学生机双向互动,其功能与传统临床技能教学模式相比,优势明显,且操作十分方便,快捷。
3 多媒体仿真病人教学系统在临床技能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3.1 反应出教与学两个环节的真实情况并实现了教学“双赢”
在多媒体仿真病人教学系统过程中,学生必须将自己的临床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全部综合地发挥出来才能掌握临床基本操作技能。因此,通过观察医学生在仿真病人上进行的技能操作及各种表现,就很容易了解学生的临床理论知识、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和薄弱环节。这对于学校加强教学管理和改进教学,对于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勤奋努力都有着明确的指导方向[4]。同时,因多媒体仿真病人教学系统具备内容全,功能多、可重复、时效好等优势,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供了“三维立体式”的服务,实现教学互动,增强了教学主动性,提高了学习兴趣和效果。真正实现了教与学的“双赢”。
3.2 规范了临床技能教学模式
在我们现行的临床技能教学中,不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都缺少把临床理论和临床技能有机联系起来并综合应用。多媒体仿真病人教学系统以较真实的临床场景将临床理论、临床技能、诊疗思维以及临床经验综合于一体,规范了临床技能教学模式。使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兴趣和较强的学习欲望。受此教学模式的引导,大部分学生在后来的实习中,抓住确立临床技能操作的学习要点,在实习中综合运用临床理论知识并掌握实践技能,较好地完成了临床技能学习任务。因此, 多媒体仿真病人教学系统具有激发学习积极性和帮助学生掌握临床实践技能的功能。
3.3 改进了临床技能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实践证明,该教学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临床技能教学资源的不足。仿真病人能在任何时候提供病理体征给学生练习听诊、触诊,还可以让学生反复操作,这在临床病人身上是不可能做到的。教学内容图文并茂,较为直观,易为学生所接受。同时教师可以利用该系统随意选择考核内容,促进学生基本技能和临床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我院利用多媒体仿真病人教学系统的新模式在临床技能培训中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明显的缩短了学生的临床实习适应期,提高了教学效率。
总之,多媒体仿真病人教学系统在临床技能教学中的成功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医学院校在临床综合技能教学方面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提高了医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取得了较好效果。而且也会不断地提高医学的教学水平,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实用型、技能型和创新型人才,提高医疗单位的服务质量,造福人类。
[参考文献]
[1]何晓峰,张存泰,刘文励,等.电子标准化病人教学系统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158-160.
[2]施楚君.SimMan综合模拟人在临床技能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04,12(2):152-153.
[3]姚国庆,宋兰堂,刘幼英,等.应用多媒体教学实验系统强化临床培训[J].医院管理杂志,2003,10(6):571-572.
篇7
摘要:目的:分析ECS模拟人在卓越医师临床技能教学中的教学方式和效果。方法:使用ECS模拟人对我校2010级临床医学专
>> ECS模拟人在胸部创伤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SimMan3G模拟人在临床技能教学培训中的应用 模拟人在护理实践技能操作考试中的应用探索 高仿真模拟人在专科护理实践教学中应用效果的探索 电脑模拟人在产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标准化家属结合智能综合生理模拟人在生理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 基于虚拟仪器的医学模拟人在临床实验中的应用 综合穿刺模拟人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医学模拟人在全科医学生心肺复苏教学中的应用 SimMan综合模拟人在急救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高仿真模拟人在护理教学中应用效果的系统评价 SimMan模拟人在心肺复苏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PBL教学法联合ECS智能模拟系统在心血管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医学模拟教学在全科医师转岗急救技能培训中的应用 医学模拟教学在住院医师临床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高仿真模拟人在医教结合领域的应用现状 标准化病人结合“模拟人”在中医妇科临床能力考核中的应用 博客辅助案例教学在卓越医师班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中的应用与评价 详谈心肺复苏培训教学过程中急救模拟人的应用 模拟教学法在《黄姚古镇导游知识及技能实训》课程中的应用与探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基金项目: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2012-228);南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与改革课题立项项目(2013CY007);南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与改革课题立项项目(2012xjg33)
作者简介:钟慧(1983-),女,湖南凤凰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临床技能学实践教学研究;李熠(1978-),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临床技能学实践教学研究。
篇8
[中图分类号]R72[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6(a)-156-02
基层卫生人员绝大部分为乡镇村级医务人员,长期以来,他们为广大农村的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为不计其数的患者解除了病痛,甚至挽救了生命。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执业医师法》的颁布和实施,其中部分人员因学历水平未达到执业基本要求将不能继续行医。要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们参加继续教育,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业务能力,使他们尽快达到执业、助理执业医师水平,通过考试拿到“两证”,以取得继续行医的资格。
1 执业医师考试现状分析
执业医师考试是国家对医疗行业规范管理的重要举措,对提高医疗水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它包括实践技能考试和医学综合笔试。实践技能考试合格,才能参加综合笔试,这充分说明了临床操作技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国家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是国家对执业医师准入的第一道门坎,而在执行这一准入考试中,的确也成了医学毕业生的一道坎。
在每年的执业医师考试中,考生最担心的是实践技能考试。根据有关统计总合格率在60%~80%之间,三站考试中合格率最低的为体格检查与基本技能考试。在三项考试中相对较好的是问诊和病例分析,X线、心电图也是难点之一,单项合格率占50%~60%,部分考生为零分。这说明考生作为临床医生来说基础学得不扎实,没有掌握应该掌握的技能。考生程度之间也存在很大差距,随机对近年考生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县级卫生学校毕业生合格率比例最低,高职高专、本科院校成教毕业生合格率较高,全日制本科院校毕业生合格率最高。
2 培训学员组成及存在主要问题
参加学习的基层卫生人员绝大部分来自乡镇村级医务人员,在这些人员当中,有近一半是县级卫校毕业生,其次为地级卫校代培生。年龄差距在25岁以上,最大的已50多岁。学员不但年龄差距大,业务能力相差也很大。从这两年的教学及实践技能模拟考试反映的情况看,确实有部分学员在临床技能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2.1 体格检查基本技能不扎实
体格检查是诊断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收集临床资料的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系统、全面、规范的体格检查对疾病的诊断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即使在医疗设备先进的今天也是如此。而有些学员在这方面很欠缺,首先是对“五诊”即视、触、叩、听、嗅没有全面掌握,主要表现为动作生疏,操作不规范,更谈不上运用自如;其次,对检查的内容、目的不清楚,应该怎样进行检查不清楚(如、顺序),对怎样检查使体征更明显、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知之甚少。部分学员只会背条文,不会动手,成绩当然也不会好。
2.2 心、肺听诊,腹部触诊,X线、心电图阅读不尽人意
心、肺听诊在临床上既是重点,也是难点,需要多听多练,而个别基层卫生人员在看病时几乎不听心音、呼吸音,听诊方面也是弱项。心电图、X线检查可说是常规检查项目,是执业医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但是,由于心电图在教学上本身就是难点,再加上与X线阅读一样在农村使用较少,按学员的说法,在学校时学得少、练得少,毕业后接触少、用得少,导致部分学员成绩较差。
2.3 基本操作技能环节薄弱
与体格检查相比,学员在基本操作技能方面更欠缺,如无菌操作技术中比较常用的戴无菌手套方法,合格率仅在60%左右,更令人担忧的是抢救措施中心肺复苏术、输氧操作不规范、动作生疏、顺序不清、步骤不清,合格率也不高。诸如此类问题的出现,说明学员在基本技能操作方面差距较大。
3 采取有力措施,加强临床技能教学
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的情况及学员状况分析说明,实践技能是最欠缺的。这应该引起教师的充分重视,同时也间接地说明,学校在实践技能教学方面应该进一步加强。试想一个不会行心肺复苏术的医生怎么能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一个“五诊”都不能很好应用的医生又怎么对疾病做出比较正确的诊断?要想改变这一状况应采取以下措施:
3.1 改变教学理念
充分认识技能操作的重要性,革除实际教学中偏重理论知识而忽视基本技能的弊端,对教学计划进行必要调整,增加实训课时,加强技能考试在学习中的比例,使学员真正达到理论过硬动手能力强的要求。
3.2 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
要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就要有好的教师,特别是优秀的“双师型”教师,当好学生的表帅,传道、授业、解惑。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提高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能动性,并及时传授新技术、新仪器的使用,以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3.3 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教师要做准确、规范的示教,指导学生训练,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和实验设备,让学生多动手练习视、触、叩、听基本方法和其他基本操作技能,体验阳性体征的表现,掌握临床技能,利用假期见习和毕业实习,到县级以上医院切实搞好临床教学,加强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
3.4 与执业医师考试接轨,发挥临床考核的杠杆作用
参照国家执业医师、助理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实践技能部分),改革临床实践技能考核方案,加强对毕业实习质量的监控和督导,严把毕业关,对学员进行问诊,体格检查,病例分析,X线、心电图、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判断与分析,常见临床技能操作等进行考核。以考促学,以考促教,促进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提高。
医学教育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实践教学是医学教育的突出特点,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医疗卫生人才的主要环节。加强临床技能教学,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功,不但对其今后从事医疗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诊断疾病、治疗疾病提供了可靠保证,要想使学生顺利走向工作岗位,顺利通过执业医师、助理执业医师的临床基本技能考试,保证医师的执业水平,提高医师的执业能力,就必须从提高教学质量上入手。
篇9
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办学历史悠久,自1958年建校以来,较长一段的历史时期内一直是学校的唯一专业,1987年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成立了医学系,2007年11月,更名为医学一系,2013年4月,学校进行机构调整,医学一系更名为临床医学院,设临床医学专业。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及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临床医学院在原有的办学宗旨上,坚持密切联系社会需求、密切联系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思路,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提升育人理念,教学质量逐步提高。临床医学专业为安徽省级特色专业,其培养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医疗预防的基本技能,能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等部门从事医疗及预防、医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有较高政治、文化和生理、心理素质医学高级专门人才。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在进行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我系注重加强实验室建设,强调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在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学生在几个实验中心完成,主要有机能中心(包括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科)、形态中心(包括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和病理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中心、病原与免疫中心以及细胞生物与遗传5个中心。其中机能实验学课程继承并发展了生理学、药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实验课程的核心内容,并强调学科之间的承上启下与交叉融合,要求学生在学习中理论联系实际,大胆实践操作和积极思考,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临床技能操作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临床医学专业机能实验学共有90学时,涵盖了“三理”的主要实验内容;从机能实验学概述与常用仪器的使用介绍、机能实验学基本技能训练与操作、常用观察指标与实验数据的采集与评价、分析与统计;到机能综合与探索性实验以及虚拟实验室的开放。全面训练临床专业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到实验研究的选题、课题与论文的撰写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以此拓展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运用多元化教学手段,营造创新氛围
基础医学教育阶段对医学生的培养至关重要,其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为学生继续从事医疗、科研或卫生等工作奠定基础,因而是整个医学教育的基石。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出台,明确提出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即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旨在培养医学生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善于操作的实践能力的必要手段。目前,我国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基本上还是依附于传统的理论教学,以帮助学生加强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为主要目标。为了适应现代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目标与新世纪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在总结十多年机能实验改革的经验,充分利用我校的资源条件,结合我校临床专业毕业技能考试要求,同时吸收其他院校机能实验学教学的精华,对我校临床专业机能实验学教学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强调突出其专业特色,使学生所学的机能实验知识既实用又具有系统性。具体是将原有内容分为几大模块,不同模块采用不同教学方法。
①机能实验学概述与与常用仪器的使用介绍、实验报告写作;机能实验学基本技能训练与操作、常用观察指标与实验数据的采集与评价、分析与统计。此部分实验占实验总数的5%。采用常规板书或PPT配以示教讲解,目的培养学生规范的基本操作动作与系统的实验数据处理。
②验证性实验如药物在动物体内药代动力学参数(t1/2等)与LD50的测定,神经干动作电位的测定等。此部分实验占实验总数的40%。采用讲解与多媒体录像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掌握相关实验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在验证已知医学理论的同时,探索可能的未知规律。
③综合性实验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与药物对动物血压的影响、尿生成影响因素与利尿药的作用等,此部分实验占实验总数的40%。要求教师在综合医学基础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同时建立了一种开放式、交互式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学生主动参与的“以探究为基础的学习”(researchbasedlearning,RBL)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和实验技能的整合性实验,学生可以从多学科、多层次、多角度检测复杂的生命现象,并逐步引向深入。强调实验现象的综合观察与思考,建立整体的概念。由于综合性实验强调跨学科的交叉融合,学生可以通过此类实验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其综合分析的能力得到培养。
④探索设计性实验以及虚拟实验室的开放,如大鼠高钾血症模型的复制及设计与解救方案、肝性脑病与及种类型的缺氧、人体动脉血压测定及运动对血压的影响等,此部分实验占实验总数的15%。教师除一般指导外,充分利用机能实验中心网络资源的优势,采用RBL与PBL(problembasedlearning)与网络资源相结合,形成网络式RBL(Web-researchbasedlearning,简称WRBL)与网络式PBL(Web-basedproblembasedlearning,简称WPBL),将经典的RBL、PBL与网络技术有机结合而创造性地实施的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构建体现RBL、PBL理念的网络平台,使教与学活动中各要素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互动与评估。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呈现给学生真实的问题“情境”,组织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开展小组讨论、师生互动等教学活动,实现“学生为主”的教学要求。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运用已经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自己设计实验,搜集整理分析实验数据,写出实验报告,适应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的要求。同时训练临床专业学生的实验研究的选题、课题与论文的撰写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以此拓展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我们提倡教师开放研究室、实验室,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实现多元化实验教学方式。
3科研、临床实践、临床技能考核与实验相结合加强实验教学改革
多年来,机能实验教学一般均是依据教学大纲与课时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实验讲义“照方抓药”。这种相对封闭的模式压抑了学生主动性尤其是创造性的发挥。做实验时,每教学班内容与实验方法完全一致,学生兴趣不高,而实验免不了出现抄袭数据或凑结果的现象。为了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动手能力,我们尝试性将部分兴趣高的临床专业学生组成科技兴趣小组,将科研与实验相结合。几年来,我校学生参加国家自然基金与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以及横向科研课题多项等;通过主动地参加科研活动,同学们撩开了科研的神秘面纱,熟悉了科研活动实施的全过程,从而减少对科研活动的畏惧情绪,增进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在后期临床实践教学中,临床专业学生积极与临床学院教师承担的临床课题;以专业成长为依托的技能发展型实践教育实践活动。同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实验课题,完成科研小论文。这样既克服了一些低水平的重复性实验,又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并且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从一般性实验过渡到研究性、探索性与自主设计性实验。
4结语
篇10
1临床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目标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是教育部为加强高校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快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促进优质资源整合和共享、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而提出的一项重要工作。2009年,南昌大学临床医学实验中心集全校之力,成功申报并获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临床技能类),成为江西省唯一的医学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该中心致力于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更好地发挥示范中心的功能。
目前,我校临床医学实验中心已搭建起适用于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基础医学教学与临床医学教学相互渗透、临床技能训练与临床实训相贯通的大平台,综合、创新的实验课程体系也已初具规模。但是,临床医学实验中心依然面临医学生实训、实践资源不足,年轻临床医生动手机会少、训练机会不足的问题,在全方位利用仿真、模拟技术进行技能训练方面尚为薄弱。在现有的基础上,充分发掘示范中心内涵和功能,建立起以本科生教学为主体、兼顾研究生培养与服务地区经济为建设目标的医学教学与科研平台,使之成为有南昌大学特色、中部地区领先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和临床医学实践基地,是我校国家级临床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发展的主要方向。
2临床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功能开发
教学实验室的建设是大学重要的基础建设[4],能从一个方面反映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南昌大学临床医学实验中心的建设是一项集实验设备、教学改革、运行模式等多方面建设的系统工程。几年来,中心在教学环境、实验设备建设等方面已取得长足的进步,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已拥有实验室面积10000m2、仪器设备2800台件,设备总值达4000万元,标本4000余件,拥有外科学总论实验室、临床诊断学实验室、实验诊断学实验室、检验学专业实验室、麻醉学专业实验室、护理学专业实验室、影像学专业实验室和多学科模拟技能训练室。
2010—2011年,南昌大学以教育部“中央与地方共建优势实验室项目”———“医学多学科模拟技能训练室”和“临床教学实验平台”为基础,投入建设经费800余万元,在改善原有的实验室条件基础上,重点建设了OSCE考试站、ICU重症监护室、腹腔镜训练室、急救培训室等模拟技能训练室;与美国心脏学会(AHA)签署合作协议,成为其BLS(基础生命支持)与ACLS(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培训基地;为实验诊断学实验室和检验学专业实验室配置了一系列共享性比较高的大型仪器设备,进一步充实与完善了开放型学生实验室。
中心的外科学总论实验室按照模拟临床手术室标准配置,内有更衣室、刷手室、消毒室、器械室、敷料准备室及动物停放室等,可满足200名学生同时进行手术操作。实验室还装备了实时监控系统,可对6个实验手术间同时进行监控,实时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及时提供实验指导。中心还根据临床医学专业的需要,布置了多个模拟病房,包括急救模拟病房、重症监护模拟病房等,帮助医学生在理论学习阶段接触临床,开展早期临床技能实训,从而充分展示临床医学实验中心的专业性功能。
目前,中心的临床实验教学已涵盖诊断学、外科学、内科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妇产儿科学和急救医学等多学科,能满足多层次临床实验教学的需要,并且面向校内外全面开放,成为具有江西特色、国内先进的临床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和技能训练基地。
3临床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内涵建设
加强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和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是临床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核心。改革的出发点和主要任务是建立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的多层次、开放式的实验教学体系,建立有利于实现贯通式培养的实验教学平台。
我校临床医学实验中心建立了以“基础性、综合性、设计创新性”3个层次的诊断技能、外科技能、临床实践综合技能实验教学体系,采用实验与临床结合、虚拟与现实结合,“单科和融合性实验相互补充,验证性和设计性实验相互衔接,基础和临床实验相互过渡和渗透”的实验教学方法,采用全真模拟临床手术室的实验操作教学体系,严格培养学生无菌操作的观念和外科临床操作技能[5-6]。通过中心的实时监控系统,还可以实时观察和指导学生的实验操作。
我校对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实验中心实行统一管理,克服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分隔、医学实验缺乏知识联系的弊端,实现了不同学科与中心资源的相互利用、渗透和整合,为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提供平台。例如一年级的医学生即可利用全面开放的标本陈列馆、模拟人、中央实时监控系统等对人体和临床医学建立初步认识,为后续临床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在学校统一领导下,中心与相应临床学科协调,与实践基地的建设紧密结合,在各实践基地开展多学科轮回见习活动,做到基础操作训练、专业技能训练、设计创新训练三者并重,实现临床技能训练和临床实训相贯通。
4创新性实验项目建设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教学理念、实验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创新,取得引领实验教学改革方向的建设成果,达到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的[7]。在我校临床医学实验中心业已构建的实验教学体系中,已开设多门通识课程,设计和开发了多种创新性实验项目,改革现有实验教学体系,使之成为开放性、综合性、创新性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4.1在全校范围内开设Ⅱ类通识课程
中心组织教师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生命教育”、“生殖医学”、“现场生命急救知识与技能”等5门Ⅱ类通识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探索精神、引导学生的创新实践。这些课程的开设,也迅速提升了教师、实验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促进了实验教学队伍的建设。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师生充分共享中心实验仪器设备,显著提高了设备使用率,优化了资源配置。
在Ⅱ类通识课“现场生命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中,采用PPT、视频播放、模型示教、真人演练以及网络课程等多种教学手段,使理论教学与临床技能训练相结合,更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师生教学的互动性。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技能培训,多渠道获得急救知识和技能,充分发挥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习效率。网上问卷调查表明,对该课程的好评率达到95%以上的,该课程获评学校“精品Ⅱ类通识课程”、“优秀示范性网络课程”和校级精品课程,授课教师连续两次获得“授课质量优秀奖”,并被评为2012年度“十大教学标兵”。
4.2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以Ⅱ类通识课“现场生命急救知识与技能”课程为基础,课程建设与社团建设相结合,以选课学生为载体,面向社会科普医学知识[8]。中心于2010年12月组建大学生志愿者组织“3S(safety,speed,spread)救护会”,现有骨干会员近120人,在校园和社会举办约100余次急救知识与技能宣教活动,使近万群众受益。通过3S救护会,充分发挥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自主创造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创新、积极实践的综合素质;同时,社团建设反哺课程教学,不仅将急救通识课的教学内容传递得更为广泛,而且将课程教学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充分扩大,从而取得超越传统课堂的教学效果[9]。
课程建设与志愿者服务并行共赢的教学模式,已成为我校临床医学实验中心内涵建设的特色之一,创建了临床技能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发挥示范与辐射作用的新途径,也为培育科普志愿者组织提供新的可借鉴的模式。临床医学实验中心就此多次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医学类)联席组会议上进行交流,其意义和做法得到国内同类高校的广泛认同。
4.3建设创新性实验项目,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
在“南昌大学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中,明确提出要以课程为基础整合实验项目,形成独立的实验课程,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的实验项目。
学校将在临床医学实验中心的基础上组建临床技能综合训练实验中心,构建多站式临床技能考试实验室,加强医学生临床综合技能的训练,提高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解决处理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临床实际操作能力。
中心不断探索将实验教学的重点从传统教学模式向创造性的教学模式转变,充分发挥学生在实践中的自主创造性,并通过建立和开放学生创新性实验室,鼓励、支持学生参加各类国家级、省级创新竞赛。近几年,中心指导学生承担“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十余项,并以国家大学生实验创新计划促进医学实验教学改革,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行“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提升了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在各级“挑战杯”竞赛中获奖2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级一、二、三等奖各一项。
中心依托现有的实验资源与条件,成为我校学生参加创新竞赛、进行医学继续教育和科普教育的重要基地。中心举办了“医学生外科基本技能操作大赛”、“急救知识与技能大赛”等竞赛活动,不但锻炼了学生的操作能力,也调动起教师的积极性,并以此孵化出一批优秀的学生实验实践成果,如医学生在第四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中荣获总决赛二等奖的好成绩。
5发挥临床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示范功能
中心除了承担本校的教学、科研任务外,还充分利用软、硬件资源,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发挥它的示范辐射作用[10-12]。近几年,中心加强开放和科技交流,先后接待法国普瓦提埃大区医院、柏林德国心脏中心、日本佐贺大学医院部、中山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复旦大学、九江学院等20余所国内外高等院校、医院的教师考察,总计800余人次。为加强与国内外学术界的交流,推动实验中心的建设和发展,中心教师积极参加“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组会议”、“中华临床医学教育与模拟医学教学大会”等国家级会议,就自身建设与改革经验在会议上进行工作交流,发挥了实验教学中心的示范辐射作用。通过学术交流,不仅了解到国际最新科研信息,而且为日后与国内外高等学校、研究机构和医疗系统的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临床医学实验中心的实验室对外开放取得了显著成果,年开放达10万人时。中心积极举办培训班,组织学生社团开展活动。其中“3S救护会”的社会服务活动相继被《江南都市报》、学会刊物《生理通讯》、新华网以及江西教育电视台等宣传报道,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目前“3S救护会”已成为学校优秀学生社团和江西省优秀社会实践队,并在第五届谷歌杯“益暖中华”全国大学生公益创意大赛中成功胜出,成为具备一定社会知名度的大学生志愿者组织。
以中心平台资源为支撑,我校医学部先后获批卓越医师培养计划5个。此外,我校相关学科的建设得到同步发展,学科整体优势也得到增强,所在临床医学专业获一级博士点授予权,第一附属医院的“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成为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
6关于国家级临床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内涵建设与功能开发的思考
我校临床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通过加强内涵建设,在构建“诊断技能、外科技能、临床实践综合技能”教学体系,加强学生临床技能训练与临床实训方面取得成效。然而与国内外一流高校同类实验中心相比,我校临床医学实验中心还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为缺乏高层次的教研教改和国家级教学成果。不断壮大和优化实验技术队伍,进一步加强和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合作与交流,开创新的人才联合培养模式,进一步加强对教学改革的研究,争取国家级实验教学研究项目,都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的内容。我校临床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将按照《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充分发挥“省部共建”的优势,着力实施卓越医学人才培养战略,建立“5+3”(5年医学院校教育+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主体的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有效衔接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成为“卓越医师培养计划”的重要实践基地,培养一大批基础扎实、临床技能过硬、综合素质高、能够扎根基层、在艰苦环境和落后医疗条件下也能提供创造性高质量医疗服务的医学人才。
7结束语
- 上一篇:资产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 下一篇:未成年人的保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