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管理系统建设方案范文

时间:2024-03-27 11:10: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资产管理系统建设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资产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篇1

一、资产清理和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工作目标

(一)优化配置,加快清查盘活国有资产。对全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及其下属单位、市属国有公司及其控股企业的基本情况、财务情况及国有资产,包括已入账的和未入账的全部资产进行全面清理和清查,加强对房产、土地、经营性资产、交通运输工具、大型设备和专用设备(10万元及以上)、对外投资、大额债权债务等重点资产以及其他资产的清理、核查,完整、准确、真实地反映单位资产全貌和财务状况。对于因改制等历史遗留原因造成权属不清的或无房产证、无土地证的房产、土地和其他资产,资产使用、管理或代管单位负责开展清理和确权工作,相关职能部门应指定专人负责配合清理和确权工作。通过开辟绿色通道,减免相应税费,开展房产证、土地证“两证”补办和登记手续,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通过清理清查,厘清资产分布、配置状况,有效推动资产盘活、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二)建立平台,实行国有资产网络化动态监管。建立全市统一的国有资产信息管理平台,提供完整、准确、及时的国有资产信息,实现资产信息资源共享共用和动态反馈机制,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实施网络化动态监管,建立由财政、国资、纪检监察等部门和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共同参与、相互配合、协调一致的机制,共同推进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协调发展。

(三)规范管理,构建市属国企集团管理模式。将市属国有公司财务管理、资产管理、资金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全部纳入市国资办集团管理平台,市属国有公司作为子集团,管理本级及其所属全资、控股子企业,使用同样的集团管理软件。通过专线网络终端操作财务核算、资产管理、资金结算和资本运作管理以及通过“内部结算”降低资金结算成本。通过集团资金管理,减小资金分散、沉淀,增强资金调度能力、理财能力。要通过集团核算和网上查询管控功能,减少国有企业月度、季度财务、资产、资金及融资情况等资料上报业务,提高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工作效率。实现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即时更新、即时查询、即时分析,有效提升国资、国企精细化管理。

二、资产清理和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组织保障

(一)市政府成立市级国有资产清理和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详见附件)。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国资办。设立软件开发维护工作小组、资产清理和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工作小组。其中,软件开发维护小组负责资产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开发、调试、安装、培训、数据录入和维护等管理职责;资产清理和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工作小组负责全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市属国有企业的国有(集体)资产清理、核实、资产信息网上核对工作,并提交领导小组组织验收。

(二)市各有关部门、市属国有公司以及下属单位、下属子公司要成立相应工作机构,负责本单位所辖范围内的资产清理和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工作,并报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资产清理和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范围、内容和时点

(一)范围和内容:全面清理、核对和查实市属国有公司及其全资、控股子企业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对外投资、无形资产以及债权债务等全部资产,包括单位财务账面入账资产和没有登记入账的全部资产(含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的全部资产)。

因改制遗留原因未入账的资产统一按“改制遗留资产”单项单独列表按明细录入。

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情况进行全面清理,重点做好固定资产、经营性资产出租出借、对外投资、各类账外资产和对外担保等事项的清查。对清查出的各种资产盘盈和盘亏、报废及坏账进行分类,提出相关处理建议。

(二)时点:2014年3月31日作为资产清理和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基准日。

四、资产清理和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工作安排

(一)准备阶段(4~5月):国有资产信息管理软件开发和配套文件制定等准备工作。

(二)实施阶段(6~9月):6月,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及其下属单位,市属国有公司及其下属子企业分别进行自查清理,按归口管理分级上报,保证本单位及所辖范围清查结果的完整、真实、准确,产权管理型公司清查结果同时报主管部门和上级公司;6月底前,完成软件培训;8月系统正式上线;9月完成录入。

市财政局、国资办和市各相关部门要根据“分级管理”原则对管辖内所属单位的有关资料认真检查审核,并将经审核确认的数据录入信息系统,按资产管理权限授权规定进行网络化动态更新和管理。市属国有公司要在规定时间内将清查、核实确认的数据录入资产信息管理系统。清查数据录入后,对新增加、减少资产按授权实施分级审批、动态更新管理。

(三)总结验收阶段(10~11月):由市国有资产清理和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检查验收。

五、资产清理和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市各有关部门、各国有企业要充分认识开展资产清理和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全局意识,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抽调骨干力量,组成工作机构,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按照“统一领导、整体规划、分级管理、分步验收”的原则,全面开展资产清理和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工作,按期圆满完成资产清理和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各项工作任务,保证清理结果完整、准确,切实做到账账相符、账表相符、账证相符、账实相符、动态监管。

(二)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市各有关部门、各国有企业要按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制定工作方案,做好宣传发动,明确目标,突出重点,认真部署各阶段工作,同时做好本系统下属单位的资产清理和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工作。要主动加强与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沟通与协调,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本系统、本单位工作。国土、住建等部门要安排相关业务科室并指定专人负责配合本次资产清理业务工作。

篇2

关键词:资产管理 基本概念 框架构建 管理方法

一、公路基础设施资产管理的基本概念

上个世纪70年代由澳大利亚公司提出了道路管理系统的雏形,其系统被定义为资产管理系统,在基础设施的管理历史上第一次雏形了资产的概念,并使之与管理联系在一起。从设施管理到资产管理可以说是一个跨越性改变,这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时间。主要的动力是公路设施的大量建设,以及公众对公路基础设施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为了满足公众对服务的需求,并很好地实现交通部门的管理职能,资产管理的概念就此产生。其管理的目标集中在战略上而不是细化资产管理的模式,主要的目标是从宏观上将资产技术状况和使用情况纳入到管理中,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是一种对经济效益追求的优化,同时改理念提出从系统的角度对资产进行寿命周期的成本与效益分析,以此为基础对资产实现综合性管理。同时资产的管理不仅仅是帮助决策,更是为系统用户和政府、管理者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让所有与公路基础设施管理相关的各方都可以直接参与管理。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的资产管理通过综合利用交通工程,企业管理、计算机技术等,对其完成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与控制,利用改建、维护、更替等管理方式,达到为决策提供短期与长期管理规划的目标。

二、公路基础设施资产管理的总体框架

通常公路基础设施的资产管理框架如下图1,基本构成为网络级别和项目级别,两个层次之间相互独立也紧密关联,其中间环节集中在持续的维护与评估上,并利用数据库作为分析基础,以此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同时两个层次都应将不易控制的外部因素考虑在内,如网络构建中的融资、预算、政策管理,项目建设中的标准规范与环境保护等等。

三、公路基础设施资产管理的方法分析

公路基础设施的资产管理,应将重点放在系统构建与方法选择上,建立适应项目的管理系统并采用针对性的寿命周期分析方法来提高管理效果才能保证管理目标的实现。

四、公路基础设施资产管理系统构建

作为公路基础设施资产管理的系统应将规划、设计、施工、维护、更新等作为管理系统的核心思路,并按照中体框架构建管理系统。其功能应将客户作为核心服务对象,明确任务并制定长期目标,利用友好界面提高其适应性。但是应当注意的是在建立管理系统的时候应对管理的机构、对象进行分析,选择使用自身的IMS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IMS的目标存在差异,所以应分析管理的对象是那一个级别的公路,并结合当地政府、企业、设施情况等在大原则下建立相适应的IMS。同时在系统建设时注意其规划、设计、施工、维护等对项目寿命与周期成本的影响,如在项目规划阶段与总体成本相比占比较小,同样在施工阶段成本也仅仅是运营和维护费用的一小部分。但是在项目建设的初级阶段所作出的决策对今后的费用支出走向影响较大,所以规划阶段就应将合理化的费用支出作为资本控制的目标。

五、寿命周期成本控制

利用寿命周期作为成本管理的基础,就是分析整个项目使用寿命周期中的各个阶段的成本支出,以此来对经济性进行评价,包括了初期成本,运营费用(维护、修复、改建、复原、增铺)的成本分压和用户成本的折现值是多少,其目的是选择一个最为经济的方式,即周期寿命成本最低。以这个思路为核心,其方法采用的步骤如下:1)先设计选择多个合理的维护与保养方案,对每个方案的具体实施过程进行分析并对必须采用的修复与维护工程进行时间表分析;2)评估各种工程所需的成本,即将业主的直接成本和用户付的成本考虑在内,而用户成本则是因为工作面施工而导致的交通延误带来的损失。3)按照项目的现金流对各个不同的方案的寿命周期成本进行分析与计算,可以利用净现值法,这样可以直接看到差异。

在项目规划时采用寿命周期成本法进行分析,且配合一个合理寿命周期管理规划,使得各种维护活动有据可循。其管理计划包括:正确的使用施工指导;正常试用期的常规养护制度;突况的管理方案;设备和结构等维护规划;需求改变而进行的改建、修复、维护等工程的基本方式与工艺措施,包括因为不作为而产生的不良后果进行评估;运营的周期和寿命周期养护的费用应有合理的财务规划。

寿命周期分析中应突出的就是基础设施的服务寿命周期,即从施工完成到整个设施的某个部位出现损坏、性能下降、功能丧失等而导致其服务功能失效的时候,或者维护的费用已经超过出了从新修建的费用为止。服务寿命往往取决于工程设计、施工工艺、使用环境、维护措施、运营行为等,不同的基础设施所体现出的寿命周期是不同的,如高刚性和柔性的路面其寿命为15-30年,而粒料路服务时间在3-8年,且服务寿命与设计寿命要和经济寿命不同。在规划新项目、大修或者重建时,通常可以对关键部位进行寿命评估以此保证其寿命周期的准确选择。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教育装备;数字化管理;大数据;区域研究

一、研究缘起

1.学校教育装备规范化管理需要在对杭州市西湖区各中小学校教育装备规范化管理方面的调研中,我们发现教育装备资产管理中普遍存在着:学校管理意识淡薄;账目不清、帐实不符;制度不全,管理松散;专业管理人员配备不足;规格化、系统化、网络化的装备管理平台缺乏等问题。2.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需要要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装备必须要率先现代化,教育装备配置的标准化、均衡化、规范化和信息化,是教育装备现代化的必备内容。区域要实现教育装备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科学发展、均衡发展,必须加快教育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强教育装备资产管理,实施区域教育装备网络化、数字化管理,建立一个服务型模式下规范、标准、科学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切实推进教育装备的“建、配、管、用”,提升教育装备在促进教育改革、推进教育统筹发展、助推区域教育高位均衡发展中的作用。3.国内相关研究国内对国有资产管理的研究,时间并不长,只能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对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研究,时间就更短了。2006年,邢顺峰、聂义山著的《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基础与实务》中,提到了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组织与管理制度、固定资产账簿设立、财务运作、使用管理,以及教学仪器管理、图书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而对于教育装备管理的研究,也仅仅是近十年的事情。董绍武主编的《中国教育技术装备论丛2005》将第二届《中国教育技术装备论坛》的获奖论文汇编成一套大型专业论文集,许多论文在理论上、实践上,对教育装备管理都提出了很有价值的观点和论述。由此可见,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下的区域教育装备管理的研究还没有非常深入,虽然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尝试,但尚没有形成广泛运用的研究和推广。

二、概念界定

1.固定资产固定资产主要是指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对于学校而言,固定资产则主要指其各种教育教学设施等。2.教育信息化所谓“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其技术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基本特征是开放、共享、交互、协作。随着城域网与校园网等网络技术为教育、教学、教研提供更加强大的服务,它们正促进着教学内容与方式方法的变革,促进着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发展,改变着学校与社会、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的质量。3.大数据大数据,指“无法用现有的软件工具提取、存储、搜索、共享、分析和处理的海量的、复杂的数据集合。”大数据的特征:数据体量大(Volume)、数据类型繁多(Variety)、价值密度低(Value)、处理速度快(Velocity)。

三、研究实施

(一)组织领导,推进行动方案的有效执行

1.成立区信息化领导小组西湖区将教育技术装备规范化区创建工作纳入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职责中,由教育局分管局长牵头,教育局基财科、会计核算中心和信息与装备中心协同推进,制定了创建方案,并召开领导小组动员会议,明确任务和职能分工。2.成立装备管理系统建设领导小组装备管理系统建设领导小组,以装备中心主任为组长,中心行政装备室全体成员、各个学校分管后勤校长、总务主任为小组成员,定期反馈、商讨、总结。3.成立装备管理系统学校工作小组学校分校区成立教育装备资产管理工作小组,分工明确到部门和个人。以后勤校长为组长,总务主任为副组长,办公室主任、教研组长、实验室管理员、信息中心负责人等为组员,进行软件操作的培训学习,根据不同的教育装备管理岗位职责,在装备管理系统中完成相应资产的录入和核对工作,及时总结经验。通过层层领导,并创建各级行动方案和计划安排,定期反馈工作进度,及时交流反思,提高行动执行效率,促使工作有序推进、高效达成。

(二)阶段实施,推进管理平台的建设开发

1.提前谋划,合理规划平台布局区域教育装备管理系统要遵循现代教育“大装备”的管理理念,要在全区各校得到推广和广泛应用,必须具备:能使资产管理工作简化、界面友好、操作方便、分级管理、后期管理功能强大等条件。基于如上考虑,在向中小学校、幼儿园等单位调研、征求意见、详细解读浙江省教育装备标准等文件之后,做了详细的需求分析。装备系统中实现分模块管理:分学校情况、系统管理、期初建账、装备资产管理、申购管理等,实现对学校详细情况的记录、校内所有资产的电子存档、电子管理、自动分析等功能,以期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装备使用效益。平台中做到数据唯一、分类清晰。不仅对传统的物理、化学、生物、科学等课程的实验仪器设备进行管理,也对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图书分类数据、实验室用房、功能室用房、音体美劳卫等教学设备、其他教学专用设备和一般教学设备等办学条件进行管理。2.试点先行,完善平台功能建设平台上线之后,我们反复思考,锁定了四所试点学校:九年一贯制西湖第一实验学校、有两个校区的翠苑中学、有两个校区的翠苑一小、刚从求是集团中独立出来的竞舟小学,这四所学校学校是我们西湖区学校的四种不同类别学校的代表。试点学校成立工作小组,人员分工明确,资产录入工作时间安排合理。从试点测试会议、装备中心下校调研测试问题、试点反馈会议、试点结束一共经历了三个多月,做到时时反馈、周周总结,将问题与技术公司进行交流、沟通、解决,一步一步完善平台中的各项功能。四所学校的后勤校长、总务主任、信息技术负责人,积极配合、认真参与了试点测试整个过程的各个环节。3.经验指导,逐步推广平台应用资产管理不是学校某一个人的事情,而是学校自上而下、统筹管理的工作。装备工作“三分战略,七分执行”。为明确相关工作要求,落实操作培训,切实发挥平台在教育装备资产管理中的应有作用,先后分两批召开西湖教育技术装备管理系统推广培训会议,涉及人员有全区中小学校、幼儿园、社区学院、直属单位的后勤校长、总务主任、信息技术负责人等共200多人。四所试点学校以自身学校在平台应用、资产处理试点中的实际操作和体会为例,将他们如何做好教育资产装备网络化、数字化的经验和大家做了分享。便捷、及时的问题反馈交流平台必不可少,因此,我们建立装备管理平台QQ交流群,方便老师、技术公司客服等及时交流、解决碰到的问题,少走弯路。各校的经验介绍、平台操作说明书、人员分工参考、资产分类录入说明、培训会议录像等文件均放到交流区共享,供学校相关管理人员重复学习。为了使平台应用推广工作顺利、有序,制定了工作安排表,并严格按照工作安排表有序推进工作。

(三)机制推进,提高装备数字化管理精准度

良好的推进机制是装备数字化管理精准度提高的关键。重点构建和推进四个机制:1.应用试点机制确立四所具有不同类型代表性的数字化管理试点学校,实施资产处理、资产录入、网络管理的试点,促进平台功能完善,形成资产处理策略框架,为全面铺开该项工作积淀经验和做法。2.数字化管理培训机制建立装备管理平台应用的分级、分项培训机制,实施有针对性的应用培训。组织学校后勤校长、总务主任、信息技术负责人召开区域推广培训会议。再由学校后勤校长、总务主任制定学校教育装备管理系统工作方案和工作小组,通过分级培训布置任务。3.落实推进和考核机制将技术装备数字化管理列入中小学校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强化过程性、阶段性的督查和指导。在具体实施中,将教学仪器及设备配置情况、采购管理、装备管理情况列入了中小学校年度目标考核体系中,各项考核内容要求明确、认定办法有依有据。4.装备采购审核报备机制将采购资料、装备管理系统细目录入核准与采购支付凭证开具有机整合起来,从而获取到真实准确的装备数据。将学校年度预算、申购计划通过申购管理网络上报,采购完毕的同时在教育装备管理系统中入库,依据入库情况、相关采购电子档案报备等情况,及时开具支付凭证。

四、研究成效

(一)实现教育装备资产管理数字化

1.学校教育装备管理电子化西湖区教育装备管理系统的建设,提高了学校教育装备管理意识,加强了学校管理力度,各类资产和录入落实到人,由分管校长负责审核学校所有资产的录入。特别是通过学校期初建账,对学校装备实体进行了一次全面核实,学校在区域的统一规范要求下,对教育装备实现了规格化、系统化、网络化的管理。同时解决了因为管理人员的临时变动,而使资产管理脱钩的问题。装备系统“日常管理”中的“入库”、“调价”、“报废”“、校外调剂”等操作,方便了教育装备的管理。西湖区多校区办学的学校较多,多校区或集团办学的学校后勤校长等能通过装备管理系统方便查询各个校区的教学仪器设备、用房配套设施、现代教育技术、图书期刊、办公生活设备等使用情况、经费投入情况,为后期学校建设提供更直接客观的参考数据。学校使用网上采购流程功能,实现年度预算申报、申购计划批复、采购状态查询、物品入库等系列操作,大大简化了申购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从年度预算申报、申购计划上报、采购物品入库到支付凭证的开具等环节信息化之后,省去了多次跑教育局、装备中心的麻烦。同时电子档案的存档也方便了档案的管理和汇总。同时,实现了学校装备年报统计中所需的数据从装备管理系统中读取,简化了学校年报统计工作,同时更能保证数据的准确性。2.区域装备资产管理网络化目前,根据管理系统上的数据,西湖区中小学、幼儿园、社区学院、直属单位等共有140多个管理总账号,已经录入了所有的装备资产数据。教育行政部门可以通过管理系统,直接查看学校的资产报废情况、新增情况、校外调剂情况等,能一目了然地掌握学校的管理动态。通过区教育装备管理系统,建立全区教育装备基础数据库,全面、系统、准确掌握各中小学教育装备的基本情况,实现对全区中小学装备的数据查询、统计、分析,科学、规范、直观地呈现区内各中小学教育装备配置情况、每年新增及报废报损情况。能更准确地让学校对照省教育技术装备标准核准学校的教学仪器配置,并实施数字化装备管理和集中采购项目的网上申报和统计,提高工作效率,提升配置成效,促进装备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

(二)凸显教育装备配备管理信息化

1.区域教育装备系统分级管理西湖区教育装备管理系统,实现了教育局、装备中心、学校三级管理。教育局账号可以对管理系统中学校的所有数据进行审阅浏览。装备中心实现了对装备系统中下级用户管理、各种数据的终审、查看、统计、教学仪器配备标准录入、资产盘点开启、采购计划审核、采购物品汇总等操作。学校可以实现本校的资产录入与管理、校内教师用户管理、权限分配、装备年报录入、上报,装备日常管理维护、年度预算上报、申购计划填报等。各个级别的管理中,还可以分出更细的不同权限,可以将装备管理的工作落实到部门和个人,实现教育装备管理工作责任到人。这样分级管理,方便了教育局全面了解区域内教育装备配备和使用情况;方便装备中心作为教育装备管理部门,做好指令性工作的布置、督促,整体了解区域内教育装备配备情况,详细知道各个学校的配备、采购、维护情况,同时能便捷地指导学校解决教育装备使用配备中存在的问题,发现学校教育装备管理工作亮点。西湖区多所学校为集团办学,有多个校区,在管理系统中,可以做到集团总账号管理查看集团内其他校区的装备管理情况。2.区域教育装备申购管理信息化结合“西湖区教育系统政府采购工作操作流程”“、西湖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标准”,在装备管理系统上实现采购管理信息化功能,在网络平台上实现中小学年度预算审核、申购计划批复、支付凭证查询、采购汇总查询、采购物品入库等流程,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形成采购工作各环节数据和资料数字化档案,提高查询统计和审核评定的准确性。

(三)生成区域装备管理数据自动化

通过“西湖区教育装备管理系统”,建立全区教育装备基础数据库。可通过实时监测、跟踪研究对象在平台中产生的行为数据,进行挖掘分析,揭示出规律性的东西,提出研究结论和管理对策,为提升教育装备使用绩效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如学校在教育装备管理工作新增、报废、盘点等工作中留下管理痕迹,学校新增资产比例准确分析,学校总体资产各比例分析,全区各装备资产配备情况与学科教育教学的关系、区域内教育装备均衡化分析等方面,可以找到内在规律,从而为教育教学服务,推进西湖教育信息化。西湖区教育装备管理系统的建设,实现了区域内全体中小学校教育装备管理电子化、区域装备资产管理网络化,有利于学校教育装备配备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但是,要使教育装备管理系统的使用绩效最大化,装备队伍的专业建设、管理制度的完善建立、系统功能的优化完善等是后续还要努力的方向。这样,才能使装备系统建设事半功倍,真正服务于学校教育教学,使西湖教育装备现代化,进而率先实现西湖教育现代化。

参考文献:

[1]邢顺峰,聂义山.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基础与实务[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2.

[2]董绍武.中国教育技术装备论丛[M].地质出版社,2005.

[3]王谦.教育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初探[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1,(4).

篇4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公立医院

一、信息化环境下全面预算管理构建的内涵和意义

在市场经济模式下,任何单位要想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就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要具备战略眼光与长远规划。为了保证实现目标的可能性与稳定性,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能够以战略目标为导向,通过设定一定期间的目标利润和业务指标,并对实现目标所要耗用的各项资源、现金收支、财务报表等进行预计,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对预算进行实时监控,最终对运营结果与预算差异进行分析考评。然而,随着管理模式的变化以及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全面预算管理要求在新的环境下给单位内外部工作带来更高的效率,以便更好的支持单位的战略发展。从某种层面说,信息化是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的新环境,信息技术是其实施的新手段。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信息化环境使单位预算管理的流程业务再造成为可能,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原有预算管理流程进行改造与整合,可以优化预算管理流程;其次,信息化环境使预算管理能通过计算机网络平台进行对预算管理的实时监控的动态监督调整,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差错,不仅使事中和事后控制更加有效,还增强了事前的控制;最后,信息化环境使各个部门信息传递富有效率,各部门可及时上报下达相关预算数据,方便预算管理差异的责任考核,可以充分调动部门积极性,使预算管理与战略目标有效契合。

因此,信息化环境对单位实施预算管理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如果单位仅将预算管理从手工搬入计算机中,不做实质性规划整合,不与战略目标结合,将无疑是对预算管理的一种轻视,甚至会造成数据冗余、系统崩溃、欠缺安全等更加严重的问题。所以单位要认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更要在信息化环境下构建全面性好、稳定性高、适应性好、安全性高、精细化程度高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二、公立医院在信息化环境下全面预算管理构建存在的问题

公立医院虽然不同于竞争市场下的企业组织,而是依靠国家财政补助获取收入的事业单位,但其自身也要降低成本,追求资源配置的高效率,更要具有短中长期目标,实现自身效益最大化。2011年《新医院财务制度》第九条规定医院接受财政补助为定项补助,这改变了过去定额补助的情况,说明国家对医院预算管理的相关要求提高到新的高度。为了更加了解目前公立医院在信息化环境下全面预算管理的建设情况,我们针对部分公立医院单位做了相关问卷调查并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公立医院具备一定的预算管理信息化系统,但系统间协调性差,信息化水平不高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一方面,多数公立医院都建立了业务财务系统,如财务成本管理系统、药库管理系统、门诊和入出院系统,有的单位正在建设固定资产系统,而预算管理综合系统和经营分析系统建立不完善或没有建立。另一方面,建立的系统集成性差,相对散乱分离,尤其是财务、成本系统,较少和业务系统相衔接,虽然结果显示通过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医院的信息透明度、群众满意度提高,差错减少,效率提高,但无疑距离高效的集成化预算管理系统相去甚远。

(二)战略导向逐步深入医院管理体系,但对预算管理系统重视程度低,投入力度欠缺

多数医院都进行了长远的发展规划,在进行系统建设时能考虑医院的战略目标,大部分医院也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制度,但信息化预算管理具体实施与构建却没有得到领导和部门的重视,医院虽然认为预算编制工作重要,但却缺乏相关预算工作投入力度,人员配备少,多数医院一年编制一次预算,系统难以适应环境变化。此外,医院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较少,投入额度超过年运营总额10%以上的很少。

(三)医院仍然重视成本核算,对物资管理系统和绩效考核系统关注少

大多数医院的财务科与门诊部的信息化建设较好,关注的重点在财务部和病患客户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部门较多关注信息化部门、财务部、病患客户管理。可见医院仍然将财务成本放在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忽略了对业务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经营分析系统的综合支持。此外,虽然医院的绩效考核制度比较完善,能深入到各个科室,但相关系统的建设却十分滞后。

三、公立医院信息化环境下全面预算管理构建的需求和目标

根据预算管理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医院预算管理信息化构建需要达到以下几方面目标:(1)预算管理要得到重视。由于多数医院认为预算管理系统不完善原因在于自身预算管理水平不高,对预算管理信息化不够重视以及部门人力资源不足。所以要加强医院全员对预算管理的重视,建立专门预算管理小组,提高预算管理水平。良好的预算管理是构建高效系统的基础。(2)预算管理系统要能与医院长期目标结合。由于预算是对未来的一种预测,所以预算管理系统必然要能反映对未来目标的实现情况。(3)建设柔性预算管理系统,由于未来具有不确定性,风险因素的存在使医院所处环境也不断变化,所以预算管理系统需要具有灵活性,系统能提供差错发生时或状况变化时的改进措施。(4)预算综合系统与其他系统,其他系统之间要有良好的互动性,充分达到预算管理中的监督控制作用,降低错误率,提高准确度与及时性。(5)从纵向加强对各系统深度的精细化建设,一方面,成本和收入能落实到各行政、后勤及各临床部门等,系统要能反映效益水平,同时避免部门间的利益冲突。另一方面,加大对固定资产和经营分析系统的开发,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能协同整合医院资源与管理的建设,全面的经营分析考核系统能为预算管理提供决策支持,此外,要将人力资源系统纳入考核体系,这就充分调动了医院各科室的能动性,使岗位与职责相联系,引导管理行为,使预算管理系统建设成良性发展。

四、公立医院信息化环境下预算管理构建方案

医院预算管理信息化的设计理念是:将预算管理有机纳入到医院战略绩效管理系统之中,遵循“两大循环、三流合一”的管理逻辑来设计预算管理信息化系统。

两大循环中的第一个循环是指战略预算、财务核算、经营分析的内循环。这一循环包含四层意思。(1)医院的经营是围绕战略展开的,因此战略目标是起点,预算是对战略目标的分解,以方便落实到具体执行,预算的口径决定了核算的口径。(2)财务核算结果是从经济角度反映了业务单元的当前经营情况,是实际值;预算反映了单元的预期经营状况,是计划值。实际和计划的偏离程度是影响绩效考核的关键因素。(3)所有数据都将被用于经营分析,而分析的结论又将指导新一轮的战略规划和预算制定。(4)这个循环是医院经营管理体系的基础循环,它主要是以事前、事后管理为主,预算和核算都是围绕资金流进行的。这一循环可称之为“内循环”,我们所设计的预算管理系统必须首先满足这个循环管理的需要。

第二个循环是指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考核分析的外循环,这个循环将事中管理也纳入经营管理体系中,这样预算便可落实到实处,核算更加精细快捷。第二个循环将单纯的围绕着资金流的核算循环延伸到了物流、资金流和谐统一的管理循环,可将其称之为“外循环”。物流、资金流都以信息流的方式体现出来并进行管理,实现“三流合一”,可提高医院经营管理的整体运作效率。整个系统以战略绩效为核心,战略绩效指标与其他子系统业务运行紧密集成。

整个系统以战略绩效为核心,战略绩效指标与其他子系统业务运行紧密集成。医院的战略来自于医院内部的经营状况分析、医院内部的优势劣势分析和医院所处环境的机会威胁分析。将制定好的战略分解到各个业务单元,通过预算管理子系统为其分配预算资源,为战略的执行提供保障。战略的执行主要通过业务系统和医院现有的其他信息系统反映,这些系统产生的业务数据自动生成财务成本凭证进行医院的经营成果反应,监控医院战略的达成情况,所有子系统运行过程中会即时产生战略衡量指标、绩效考核指标的实际值,可通过这些指标的实际值与目标值得对比来实现运行监控并进行绩效考核,考核结果用于医院职员奖金薪酬发放。

在进行预算管理系统构建时,要充分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控制和预算分析反馈纳入系统构建范围。财务预算方案的制定可以细化到会计科目、科室、单位、项目、统计单元、职员、智能核算。成本预算方案可细化到各个科室、各个期间,可以针对多个科室、多个收支项目进行虚拟预算,以满足不同管理力度的需要。物资预算涉及到单位、科室、职员、地区、项目和物品的采购、库存、领用等,预算方案可细化到物品的数量、金额等。

参考文献:

[1]蒲康华.贵阳院基于ERP系统的预算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财会信息化[J],2013(5).

[2]陈玲娣.公立医院预算管理现状及改进建议.中国卫生经济[J],2012(9).

篇5

【关键词】媒资系统 转码 编目审核 SOA架构

一、 引言

随着三网融合进程的加快,广电网络运营商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传统的电视节目已不能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收视需求。这就要求运营商为用户提供更多丰富多彩的节目内容,建设一套符合广电行业标准的媒资系统可以便捷的收集、处理媒体内容,为播控系统推送节目流,通过与第三方SP/CP的合作更是可以大大提高内容的多样性,为广电运营商在激烈竞争中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系统性能需求

系统为电信级运营平台,每年可靠运行时间需达到99.9%以上;系统能有效地杜绝、限制黑客非法进入系统,保证系统安全。数据库服务器采用冷备的方式进行备份,需定期拷贝数据库主服务器的数据库备份数据,当数据库主服务器出现故障时,在数据库备服务器还原数据库,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系统开放,向前端各相关系统和机顶盒提供符合DVB标准的接口,可以兼容符合标准的第三方厂商的设备。系统需采用模块化设计,方便后期进行功能扩展,且不会影响系统其它功能,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系统需具备健全的网管功能,可对网络、设备进行实时全面的监测和控制。

三、系统功能设计

系统采用B/S架构,支持Web方式访问管理。系统调度中心读取用户命令后进行相应处理,迁移转码由调度中心分发给执行器在系统后台运行。

(一)媒体内容管理

媒体内容管理是指系统对视音频、文本、图表等媒体内容进行管理,包括资料入库、转码、编辑、编目检索、下载等。

1.媒体内容管理功能

(1)文件入库

新建节目,选择需要入库的视频文件和入库流程,并为节目选择视频集合,完成文件导入。文件入库后需要对文件进行审核,若审核通过,后台执行转码任务,将高码文件转为低码文件,用于预览和编目。 审核完成之后,转到视频编目分发节点。若未通过审核,则选中视频文件,输入打回原因,文件即被打回到上一节点不能进行入库操作。

(2)编目审核

编目审核流程分为视频集合编目审核流程和视频编目审核流程。

新建并提交视频集合,对视频集合进行初级编目后提交到下一节点等待审核。审核通过,则提交到下一节点;审核未通过,则打回上一节点。视频文件入库后经过分发到达编目用户,编目用户对其进行编目,然后审核。若通过,则提交到下一节点;若未通过,则打回到视频编目节点。

(3)文件下载

文件下载的流程为:下载单申请->提交下载单->下载单审核->文件下载(可转码)。在检索预览中将节目添加到下载单中,添加完成后提交下载单,由下载审核员审批,审批通过后,由后台的迁移执行器,将节目下载到指定的下载目录中。如审核未通过,则打回,并标注打回原因。

(二)工作流程管理

1.流程监控

流程监控可以监控每个流程中的任务情况。既可以直接终止该任务的工作流程,也可以将失败的任务重新提交、打回、指派执行者等操作。同时也可以通过搜索关键词来查找具体流程对象。

2.任务监控

任务监控模块监控每类工作流下各个节目任务的执行情况。选择工作流程类别后,可以查找此类工作流程下的所有节目的当前任务状态。

(三)节目收录

媒资系统支持经IP封包的TS流节目收录,提供不少于8路的TS流录制能力。系统每隔一定时间读取用户任务,任务读取后收录服务器开始收录节目。

四、系统建设实施

媒资系统的硬件由两台收录服务器、两台数据库服务器、一台调度服务器、一台Web服务器、一台存储盘阵组成。所有的服务器(除数据库备服务器)及盘阵都与同一台交换机相连。数字电视前端机房通过DCM(Digital Content Manager)向媒资系统提供电视供其收录节目,DCM与交换机通过光纤相连。市场部工作站通过公司内网与媒资系统相连,可以进行节目收录、文件入库、编目审核、节目等操作。另外,媒资系统还与播控系统相连,负责向播控系统推送节目。

参考文献:

[1]樊磊,姜殿斌.基于云计算架构下的全媒体资产管理系统[J].电视技术,2012,36(22):95-99

[2]卜静燕,寇佳.SMG新闻媒资系统设计分析[J].广播与电视技术,2008,35(2):103-107

[3]王育.陕西广播电视台媒资系统设计与实现[J].现代电视技术,2012,(11):54-58

[4]汪涛.安徽广播电视台媒体资产管理系统设计[J].现代电视技术,2011,(8):75-79

[5]杨升.媒资系统架构设计探讨[J].有线电视技术,2008,15(3):43-47

篇6

【关键词】固定资产;信息化;全寿命管理

保定供电公司(以下简称“我公司”)是国有特大型企业,担负着保定市3区22县(市)的供电和220千伏及以下电网的规划、建设、维护等任务。多年来,公司在市委市政府和省电力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三抓一创”工作思路,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等各方面工作均取得显著成效,多项业绩指标名列河北省电力公司系统前茅。

国家电网公司刘振亚总经理提出建设“一强三优”的现代公司管理目标,资产优良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是改进资产管理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多年来,我公司在固定资产信息化建设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为进一步加强资产管理和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公司固定资产的特点

固定资产是企业重要的生产力要素之一,是企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企业产生效益的源泉,固定资产的结构、状况和管理水平等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运营和发展。根据财政部2006年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固定资产属于非流动性资产,随着使用和磨损,通过计提折旧方式逐渐减少账面价值。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是对固定资产进行后续计量的重要内容。

作为典型的电网企业,我公司固定资产具有一些不同于其他行业企业固定资产的特点,具体表现为:

(一)固定资产价值量在企业资产总额中占特别大比重

供电企业不同于其他行业企业,存货较少,因而固定资产占资产总额比重较高,一般大于70%。固定资产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决定着“资产优良”目标能否实现。

(二)固定资产种类繁多。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固定资产分类及折旧年限表,固定资产分为输电线路、变电设备、配电线路及设备等十六大类。其中每大类中又区分为若干小类,每一类资产都有多种设备,庞大的资产种类给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三)固定资产分布特别分散

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分布广泛,从地域上看,从繁华市区到边远山村,从现代化工厂到农家大院,电力设备遍及每一角落。从管理权限上看,涉及多个资产管理部门,包括总部资产、农电资产及托管资产等。由此造成管理难度很大,不易掌握和管理。

(四)固定资产更新比较快

电网企业要超前发展,就要高于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才能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因此,电网企业必然要不断加快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以我公司为例,固定资产的年均增长速度在18%左右,接近本地GDP增长速度的2倍。

(五)固定资产核算受政策变更影响大

电网企业属于资金密集型企业,固定资产占企业总资产比例很大,固定资产目录调整、折旧政策的变化与调整都会对企业成本产生较大的影响。

鉴于以上特点,传统管理方法已经难以适应公司高速发展的需要,伴随着固定资产规模日益扩大,亟待转换思路,运用现代管理手段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二、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弊端

(一)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尚待理顺

目前实行的仍是固定资产分级归口管理体制,各个部门分工负责:财务部门负责价值管理,生技部门负责技术管理,保管使用单位负责实物管理。由于缺乏统一协调,各部门之间难以理清分工合作的责任、权利,不利于管好用好固定资产,如有的保管使用单位不清楚固定资产的价值和尚可使用年限,盲目报废固定资产等。此外有些单位在实物管理中,不能保持完成统一的固定资产卡片数据,管理混乱。

(二)价值、技术与实物管理结合不够密切,管理缺位

固定资产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从立项建设到完工,再到实物管理牵涉到多个部门,只有密切配合和经常沟通才能做好此项工作。以我公司为例,固定资产卡片有48000多张,如果要求财务人员每一张卡片都一一核对到实物的话,明显不切合实际,这就要求价值管理、技术管理与实物管理加强配合,需要各级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密切配合。

(三)农电资产管理不到位

到2006年底,我公司农网改造已形成固定资产占公司固定资产总额的44%,这部分资产散布于各县级供电企业,我公司对这部分资产的管理基本上限于账务核算部分,账面核算准确性也较差,价值管理、技术管理与实物管理长期脱节,并且对这部分资产的维护和保养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要做到对这部分固定资产实际意义上的管理,还需要相关的配套措施和具体实施办法。

三、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实践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日益普及,人们已越来越借助电脑和网络开展各项管理工作,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是大势所趋。多年来,我公司致力于固定资产管理的探索与创新,特别是在固定资产信息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绩。

(一)固定资产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1.反映和监督固定资产的收入、调出、保管、使用以及清理报废等情况,采集、建立和维护相关资料,主要体现为对固定资产增减变动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客观及时反映固定资产实有数额和增减变动历史数据。

2.根据有关规定,正确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以便正确计算成本,保证固定资产再生产资金的需要。

(二)固定资产信息系统的主要特征

作为财务信息化建设的一个子系统,建成后的固定资产信息子系统具有以下几方面特征:

1.数据量大,数据在计算机内保存时间长。由于固定资产卡片较多,而且反映每一项固定资产的信息项目也比较多,为了便于企业各部门随时掌握固定资产的详细情况,系统内需要保留每一固定资产的详细资料。为了加强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保留必要的审计线索,即使是已淘汰的固定资产的资料也必须保留。

2.数据处理的频率比较低,数据处理方式比较单一。除了系统初始设置时需要输入大量的固定资产详细数据外,在系统的日常业务处理中一般只需要输入少量的固定资产变动数据、每月计提折旧以及必要时输出报表和统计分析数据,数据处理的频率明显小于其他会计信息子系统。虽然计提折旧的工作量较大,但计提折旧的算法比较简单,数据处理比较容易。

3.数据综合查询要求较强,数据输出主要以报表形式提供。为了满足企业对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的多方面需要,建成后固定资产信息系统具有较强的查询和分类统计功能。

(三)固定资产信息化建设的实践

领导重视是实现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的关键。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要有企业领导的参与、支持。我公司在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过程中,积极向市公司、省公司财务部领导汇报工作进展,有关领导都做出专门指示,以保证系统应用的顺利进行。如果说,“科教兴国”是本世纪我国的发展战略,那么“科技兴企”就是保定供电公司的企业管理精髓。现在将信息技术、先进的管理方法引入企业管理中来,已经在保定供电公司形成风气。

我公司固定资产信息化建设起步于上世纪末,从1999年开始,我们为信息化建设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基础资料基本备齐。在省公司财务部的高度重视下,公司财务部设立了专职电算化岗位、固定资产管理岗位,制定了《保定供电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保定供电公司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为系统的实施进行了必要的组织准备和制度建设。从2000年起,我们将所有资料数据录入,做成完整的数据库,并运用远光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进行管理,同时与远光账务核算系统建立链接,使得固定资产卡片变动与账务变动同步,有效地保证了固定资产账卡一致。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于2002年正式投入运行。

(四)固定资产信息化建设的效果

1.规范了固定资产卡片等基础资料,使得固定资产数据查询快捷方便。我公司原来的固定资产卡片为纸质卡片,且资料不全,账卡不符。经过信息化建设规范,固定资产账卡相符,卡片数据从开始的8000多张增加到现在的48000多张。根据精细化管理的原则建立固定资产统计查询方案,在数据库里可以从保管使用单位、固定资产构成分类及资产性质等方面查询到各种信息,使得固定资产的数据查询成为举手之劳。固定资产的任何变动包括新增、调入调出、报废及出售等都与账务管理系统及时核对,保证固定资产的账卡同步变化。

2.信息化建设保证了固定资产折旧的准确性。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来说,信息化建设最大的好处就在于按单张卡片提取折旧,从而保证了固定资产折旧的准备性。我公司原来按固定资产类别分类提取折旧(可能现在还有很多单位分类提取折旧),由于卡片量大,无法区分某一类别中是否有超期服役的固定资产卡片,信息化建设以后,对于超过计提折旧年限的卡片,系统会自动过滤掉,不再参与折旧计算。

3.信息化建设节约了大量活劳动,使得财务人员将更多的精力专注于固定资产管理的其他重要方面。电网企业每年的电网建设都会很大,都会形成大量的固定资产,一个基建项目少则几百张卡片,多则上千张卡片,仅手工制作卡片就是一项十分耗费时间的工作,信息化建设后仅需数据转换就会完成卡片形成过程。通过固定资产卡片计算所取得的数据能够很快完成,既省略了手工状态下的复杂计算,也提高了核算的准确性。

四、后续工作设想

我们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在固定资产核算管理上,保证会计数据的真实和准确,但由于自身的限制,还有一些方面需要加强和提高,在适应现代企业要求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一)继续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

我公司目前采用的固定资产管理软件是远光会计软件,由于该软件的固定资产系统应用不是很广泛,软件本身的功能不太完善,我们将与软件公司长期合作,持续完善和提升软件功能,优化软件程序,在固定资产卡片数量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提高运算效率。

拓展软件管理功能,使得软件在给定条件下,能够自动预警和提醒财务人员做好管理工作。完善数据接口,使得软件在卡片数据导入导出方面更加便捷。加强数据库安全,避免数据库遭受意外破坏。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数据网,实现数据共享,使各部门、各级固定资产管理人员都能根据授权使用同一数据库进行查询、操作与管理。

(二)进一步理顺固定资产管理体制

由于目前的分级归口管理体制缺乏统一组织,很难做到统一领导,协调一致。建议统一研究固定资产管理中出现的体制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研究固定资产的更改、更新方案,使价值管理、技术管理和保管使用有机结合起来,达到固定资产的有效使用。由于电网企业大规模的农网造成,形成的大量农网资产,我公司44%的固定资产属于农网资产,分散于各县电网企业,实际上只能进行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背离。在当前农电管理体制尚未理顺的情况下,应当尽快出台管理办法,如委托代管、有偿使用等方式,以明确责、权、利,既高效率地发挥这部分资产作用,又方便管理。

篇7

关键词:地铁设备;管理;信息化;应用

中图分类号:U23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国地铁建设发展迅速,目前已经有28个城市在建或者在运营中,也有一些城市将地铁建设纳入到城市发展规划之中,加强地铁设备的维护与管理是保证地铁建设顺利进行的关键。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逐渐步入了信息化时代,传统的设备管理方式已无法适应当前企业发展的要求,因此,通过信息化管理来实现设备运行的高效性及安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地铁设备管理情况

传统的设备维护管理方式是依靠企业员工进行手工式管理,这就造成诸多管理上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设备基础数据难于收集,并且数据管理不够完善;

2)难以制定较为完备的设备维护维修及保养计划;

3)设备运行维护成本较高,且维护维修重复率也较高;

4)对设备维护维修过程性记录收集不完备;

5)难以对大量的备品备件进行跟踪控制,从而影响了对备品备件的存储量的合理分析。

6)对设备缺乏总体性把握,导致部分设备闲置,同时难以提供有效数据为领导层决策支持。

因此地铁管理需要一套设备管理解决方案,为地铁建设及运营阶段的设备跟踪管理服务,对设备的全生命周期进行全方位的管理,设备资产管理系统(EAM)已成为解决设备管理问题的实际化应用,它已适应了现代资产密集型企业设备管理的需求。建立一套完善的设备管理系统,能够提高管理水平,规范流程,实现对资产生命周期的全过程的管理,达到降低总体维护成本,提高整个设备资产利用率的目的,成为地铁营运的信息平台和高效的管理手段。目前,我国很多城市地铁正处于建设阶段,涉及专业众多,设备种类繁多,数量大,地域分布复杂,且没有强有力的信息化手段支持。

建立设备资产管理系统,可以为地铁建设建立高效、全面的设备管理体系,有效节约设备管理成本,达到提高企业设备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的目的。

2 EAM 系统阶段性建设

作为新建地铁企业,设备管理及企业信息化建设正处在起步阶段,根据信息化建设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理念将EAM系统的实施分阶段进行,根据地铁建设及运营状况及设备管理特征可将设备管理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进行实施:

2.1 建设时期

地铁建设时期设备管理特点主要以项目(设备)招标及投标管理、设备到货、设备验收及设备安装管理为主,在本阶段实现设备信息、供应商信息及设备台账的建立,包括档案管理(图纸、联系单等)等相关内容。

图1 建设期系统框架图

2.2 运营时期

在地铁运营时期,系统设备开始运行,本时期的设备管理工作重点主要在设备的维修维护、巡检、备品备件管理、报表统计、财务对账等设备动态跟踪管理。

图2 运营期系统架构图

2.3 运营后期

随着运营工作的推进,组织架构、管理模式、工作流程及权限等会发生调整变化,对系统功能的需求也会不断增加和修改,会涉及到与其它应用系统进行整合、数据的迁移和备份等相关工作,同时可以实现数据挖掘及决策管理等功能。

图3 运营后期系统架构图

3 设备资产管理系统初期实施构想

系统采用目前主流的浏览器/服务器(B/S)结构,它的优点在于不需要安装客户端就可实现客户端的应用。系统采用基于互联网的三层体系结构,即数据库层、应用层和用户操作界面。优点在于直接采用互联网先进技术,避免中间转换过程,最大限度减少中间环节,保证了系统处理的高性能和高稳定性。

3.1 客户端

普通客户端只需要支持标准的互联网浏览器(IE、火狐等),不需要安装客户端软件,最大限度的降低了信息部门对客户端的支持及维护工作,同时可以支持大量的移动终端。

图4EAM系统架构

3.2 应用服务器层

应用服务器能够实现系统业务的负载平衡,提供相应的管理功能,如用户界面逻辑和应用业务逻辑。应用服务器层可以分为应用服务器和Web服务器两层结构。Web服务器,即Web Server。它通过Web监听来接受终端用户的桌面浏览器请求,对于这部分请求,有一部分可以被立即处理并反馈给终端,有一部分需要传递给应用服务器进行处理。请求被传递到应用服务器后,应用服务器将这部分请求分别传送给相应的应用软件插件进行处理,最后返回给终端用户一个界面程序或HTML页面显示。应用服务器,即Application Server。主要负责应用的处理及维护工作,它根据请求进行相关业务应用的调用和运行,并负责应用运行的维护工作,用于提供终端用户桌面显示的数据库记录改变,数据存放在界面服务器中,根据用户提供的需求将相关信息提供给用户。界面服务器与桌面用户交换信息是通过TCP/IP网络连接进行的。在系统存在多个服务器的时候,各个应用服务器之间可以实现自动的负载平衡。

3.3 数据库服务器层

在数据库服务器层中,主要业务是处理SQL请求,同时用以存放数据和数据紧密型的应用程序。其中包含有数据库服务器、系统管理员服务器和并发处理服务器,用以处理相关数据请求及操作。数据库服务器层通过应用服务器层与终端用户进行连接,而数据库服务器中包含有与应用有关的数据,并根据应用请求为用户提供数据处理,通过应用层服务器最终返给客户端。

4 设备管理系统市场化产品

目前EAM产品主要分为国外和国内产品,国外产品如IBM的Maximo,Infor的Datastream,SAP的EAM模块,这些产品的技术相对比较成熟,广州地铁采用的是IBM的Maximo,Infor Datastream也应用在了深圳地铁。但国外产品的成本价格和实施费用较高,前期投入成本较大。国内产品主要有北京海顿、广州正泰、北京英贝思、哈尔滨乐辰和北京起步等厂家的产品。相比国外产品,国内产品在技术上还不够成熟,还没有形成一个主流的平台化应用系统,主要以定制开发及产品型软件为主给企业提供服务及产品,但相关产品在国内应用较为广泛,客户基数大,所以其更适用国内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5 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中应重视的问题

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对地铁设备管理来说是个新课题,系统建设完成乃至发挥应有的作用是个相对长期的过程。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需要大量人力和财力,需要各相关部门的配合。平时要对设备管理人员搞好培训工作。该软件系统包含的知识面广,如计算机知识、局域网知识、设备管理知识等,系统还需进行安装调试后方可正常使用。所以要配备工作水平高、责任心强、知识面广、整体素质好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和维护系统,并且在操作该软件之前还要进行必要的培训。

6 结束语

在地铁建设期设备安装阶段,随着设备的到货验收、安装调试的进行,需要对设备材料进行登记,建立设备台账、设备卡片等相关信息。通过互联网的三层体系结构构建EAM系统,完成设备资产管理系统的建设及实施,在地铁投入运营时需要动态化的设备管理,对设备进行全方位的状态跟踪,届时设备管理系统将在地铁运营管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蕾,吴道章.城市轨道交通资产管理初探[J].都市快轨交通,2007,20(4).

[2]陈建伟.信息系统在香港地铁运营管理中的应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7,10(9).

篇8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信息化;规划与建设

1.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意义

构建数字化应用管理环境,将有利于突破传统的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部门间和部门内的数据、资料、文件等的交互,可通过数字化校园环境准确、迅速的获取到,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将减少教职工的工作量。以我校学工处、教务处为例、两部门之间并没有形成有效的关于学生信息的共享,导致信息滞后,或者采用原始的文件共享方式(采用QQ群共享信息)。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学校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是学校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水平是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学校形象和地位的重要标志,是学校改革与发展战略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必将为学校综合竞争力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2.我校信息化建设现状

从2000年开始,国内一些重点高校如清华、北大、复旦、南大等就开始有步骤地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目前一般已建立了公共数据库平台、网上办公系统、网络教学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以及多个基于公共数据平台的管理信息系统。而大专院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最近几年才刚刚起步,并且可以投入的经费数量、技术力量与这些本科院校都存在一定的差距。

2.1 应用系统现状

我校信息化起步较晚, 目前运行的信息系统比较少,主要有:数字图书馆系统、教师评测系统、网上选课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

2.2 基础设施现状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基础是高带宽、高性能的校园计算机网络。目前,我校基本可以满足在校内的任何合法用户在任何时间使用任何一种计算机系统都可以进行互联网应用,这也为实现办公自动化和教学管理现代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规划设计原则与总体建设目标

3.1 规划设计原则

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的制定,涉及多个设计细节和执行环节,需要从学校整体的高度全盘考虑,并经历一个酝酿、启动、发展的过程。系统规划既要从时间上、发展上进行纵向的考虑,又要从全校各个部门以及其它校外机构的协调运作关系的横向关系上考虑;既要考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建设、应用支持平台建设、应用系统建设、运维体系建设等建设项目的实施步骤,又要考虑这些建设项目的协调发展。

因此,要全面的实现数字化校园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目前我校的发展状况显然不适合这种全面的数字化建设。这里从我校的特点和需求出发,根据学校各个部门的需求和业务流程的特点,制定合理的分步实施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做到满足现有需求,并在5年之内不落后。

3.2 总体规划建设目标

从应用层面上看,数字化校园是一个集办公自动化系统、数字化图书馆系统、综合管理系统、网络教学系统等应用于一体的应用系统。为此,可以结合学校教学管理的实际需要,将应用系统建设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数字化校园总体框架结构设计如图1 所示。

图1  数字化校园总体框架

(1)办公自动化系统

办公自动化是一种组织网络办公、协同办公,从而提高组织内部协作效率、信息效率的软件。学校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主要要完成以下功能:1)信息通讯:公告、通知的与管理并具有办公论坛和网络投票功能;2)公文流转:满足学校领导高效率处理日常事务的工作需要,提供邮件服务、会议组织、日程安排、公文发送等功能,有效协助学校领导顺利完成各项事务;3)归档处理:系统管理员或具有权限的用户可对已经处理完毕的公文进行归档操作,归档后相关用户可进行查询、借阅等操作。对己归档的文件可以定期进行销毁,放弃归档、删除等操作。

(2)综合管理系统

综合管理系统根据我校情况,按照管理职能的不同补充以下应用系统:

1)学生管理系统:建立一个完整的学生管理系统必须收集与维护在校学生的基本信息、学籍变动信息、奖惩信息等,使全校各管理部门共享学生信息;

2)教务管理系统:学校教务工作是在教务处等部门的统一协调下进行的,主要职责是制定教学工作计划,修订并完善教学规章制度,负责学生考试和教学管理,编制课表,落实教学任务,进行教学监督,教学事故的核实和处理;

3)人事管理系统:一个完整的人事管理系统必须收集与维护教职工的基本信息,以及职称、行政职务、绩效考核、科研学术、表彰奖励、学习培训、家庭信息等信息,使全校各教职工管理部门统一共享教职工信息 并提供教职工自身信息的查询服务;

4)资产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以固定资产的卡片管理为基本手段,建立固定资产的计算机管理网络,实现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 保证固定资产的帐、卡、物相一致;

5)档案管理系统:负责全校各类档案的管理,尤其是对纸质档案的管理并负责档案的信息化处理。主要包括学生档案、教师业务档案、固定资产备案等。

(3)数字化图书馆系统

数字图书馆是面向校园、基于先进的信息技术,拥有海量的知识资源,强大的资源管理和个性化阅读管理的网络图书馆。它将资源管理、阅读管理、海量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图书文献数字化计划,为师生创建一个自主、轻松和高效的学习环境。

(4)网络教学系统。

网络教学系统定位于为学校创建一个统一的、标准化的网络教学空间,为教师消除利用网络开展教学所需面对的技术障碍。教师可以在平台上开设网络课程,学习者可以自主选择要学习的课程并自主进行课程内容学习。不同学习者之间以及教师和学习者之间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讨论交流。

3.3 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根据本校情况总体框架分成四个层次, 即系统基础设施层、统一应用支撑平台层、应用系统层和信息门户层。总体应用框架如图2所示。

图2  数字化校园总体应用框架

1) 系统基础设施层由数字化校园系统硬件平台( 网络、服务器等) 和系统软件平台( 操作系统、数据库等)组成。它们是数字化校园 的基础设施, 并提供数字化校园系统运行的基本环境。目前我校仅有一台接入网通公司的Windows Server 2003服务器正在使用。

2) 统一应用支撑平台层作为数字化校园应用系统的承载平台, 提供跨平台应用框架和底层通用服务, 并为各个应用系统的运行、开发与部署提供支撑作用。

3) 应用系统层利用应用支撑平台提供的环境与服务实现各种应用系统的业务逻辑处理和信息服务, 如提供办公自动化、数字化图书馆、综合管理、网络教学等业务功能与信息服务。

4) 信息门户层为各类用户提供统一的数字化校园系统信息访问入口, 获得与其身份相应的信息服务和应用访问权限。信息门户提供个性化信息呈现、应用表示集成、单点登录访问、信息授权访问以及负载均衡服务等功能。

4.实施计划及方案

按照“分期实施”的原则,在统筹考虑的基础上,先实施重点系统,再逐步深化推广。2011年首先完成我校办公自动化系统及综合管理系统的建设。搭建一个稳固、可扩展的标准体系和底层技术框架,构造能够满足我校数字化校园应用长期持续发展的应用平台框架。

4.1 实施思路

(1)分阶段实施:先实施重点子系统,再逐步深化推广。项目的实施统筹考虑,首先完成学校最急需、最重要的应用,根据学校现行业务运作周期的规律,确定实施的时间,同时考虑应用实施的各种内部、外部因素,制定分阶段实施计划加以实施。

(2) 技术部门和学院其他部门共同参与:项目由计算机教研室组织开发,由学院其他部门提供并确认需求,确保项目的实施结果能满足学校需要。

4.2 实施计划

具体实施计划(2011.03-2012.6)分项目立案、制定项目计划、项目执行、项目收尾四个阶段。项目实施的简要进程如表1所示。

表1  项目进程

序号项目阶段关键事项起始时间~完成时间阶段1项目立案,项目组成立项目组结构和成员组织结构,沟通方式工作机制,工作方法项目启动会阶段2制定项目计划同学校各部门沟通了解各部门现有流程了解项目实施流程分析各部门在项目实施中的分工及角色提出建议流程流程会审并建立文件确定数字化校园平台关键技术实现方案制作项目工作分解结构(WBS)基准计划制作项目交付物管理计划制作项目进度管理总计划制作项目质量管理总计划制作项目人员管理计划制作项目沟通管理计划确认学校各部门对项目计划的认可和配合阶段3项目执行阶段开发设计文档管理项目测试项目验收阶段4项目收尾阶段整理项目文档资料并保存项目组内部总结各部门反馈调查项目内部交接项目维护5. 预期实施效果

5.1 实施效果

按照“分期实施”的原则,在统筹考虑的基础上,先实施重点系统,再逐步深化推广。2011年首先完成我校办公自动化系统及综合管理系统的建设。搭建一个稳固、可扩展的标准体系和底层技术框架,构造能够满足我校数字化校园应用长期持续发展的应用平台框架。

篇9

[关键词]GIS;供水管网;管理;服务

中图分类号:TU731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在大城市供水管网管理过程中普遍采用GIS技术进行管理,我国GIS供水管网管理起步相对较晚,在管理运行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我们采取相关的措施,逐步的进行解决。促进城市管网建设的更好发展。

二、GIS的概念及其应用现状

GIS,即地理信息系统。它是一种集采集、分析、显示、应用、管理及存储地理信息于一身的计算机系统。作为通用技术,GIS可以对大量的地理数据进行分析及处理。它具有空间分析及可视化表达的强大功能,与具有数据量较大、关联地理位置以及区域性强等特点的供水管网信息管理相适应。因此被广泛应用到了城市供水管网的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当中。

在美国、日本、西欧等国家及地区当中的大城市都有相对完善的GIS供水管网的管理体系,通过这些系统可以管理城市管网。在这些系统当中,大多数都集成了包括最佳路径、空间定位、缓冲区、管网事故、拓扑关系等分析以及最优输配水方案等各种不同的数学模型,增强了系统稳定性和功能发挥效果。并且这些系统还跟自动制图、设施管理、决策支持以及专家等不同系统进行了结合,进而给城市建设的规划及管理建立了精度与可靠性都高的供水管网信息系统。

尽管我国的基于GIS的供水管网系统起步时间相对较晚,但在我国城建规模的扩张之下,很多的城市也开始在使用这一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地下供水管网的特点就是具有隐蔽性、复杂多变且使用时间长,很容易造成供水管网资产管理难题。在应用这一供水管网系统的时候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解决了部门问题,同时也有一些问题存在。我国在进行这一系统建设的时候,可以适当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城市建设实际,达到稳固基于GIS供水管网系统的目的。

三、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1、系统的结构

系统以城市地下供水管网管线数据库、基础数据库和相关辅助数据库为核心,面向城市供水管网管理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一体化管网信息管理和服务。由于现有GIS技术的限制,管网资料更新维护很难在浏览器端实现,因此,采用客户/服务器(C/S)与浏览器/服务器(B/S)相结合的计算机应用解决方案。服务器主要包括数据服务器、GIS应用服务器和Web应用服务器。客户端面向管网管理部门,实现管网数据的管理、维护以及事故处理等功能,浏览器端主要面向社会公众,实现管网资料Web的查询(二维/三维)、检索与分析等功能。

2、系统的功能

根据系统的解决方案和系统的结构,划分了系统的功能模块。整个系统主要由管网管理信息系统和管网信息服务系统组成。管网管理信息系统包括管网输入输出、显示(二维/三维),查询统计、管网维护和事故处理模块;管网信息服务系统主要包括管网信息浏览(二维/三维)、停水区域查询等。在整个解决方案中,管网管理系统是整个解决方案的核心,提供了一体化系统集成用户界面。其中,输入输出是用来进行管线数据的导入与导出,二维/三维显示是用来对管线数据的显示控制,方便用户对管线的管理,查询统计是用来进行管线信息的查询与统计、管线设施的查询与统计,管网维护是用来管理和维护供水管网资料数据库,保证系统管网数据的现势性。事故处理用来对管网事故的定位、显示,以及关阀搜索等,为事故的及时处理提供帮助。管网信息服务系统是整个解决方案的升华,主要由属性信息查询服务和地图服务组成。地图服务实现管网的浏览(二维/三维)、信息查询、专题图制作等服务功能。

四、GIS系统在管网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1、设备设施管理中的应用

资产的GIS系统化建设有利于对企业资产(如管子、阀门、消火栓、水表、橡胶接头、流量计等)的摸清摸底,并且能了解和查看资产的分布情况,或通过一定的统计分析条件进行资产信息的统计,相对于一般的信息化系统而言,GIS系统能提供更完善的背景信息、位置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为设备设施的管理提供指导作用。以管网易损性分析为例,供水管网GIS系统中采集的数据可直接或间接提供管网易损模型中的参数信息,管网的位置可以间接反映管道埋设地域的环境(土壤腐蚀性、是否处于浸泡状态),管网属性信息可以直接反映管材、管道腐蚀性保护等信息。

2、管网运行管理中的应用

在管网GIS系统基础上,可以对管网运行管理工作提供辅助功能,包括管网拓扑分析、关阀方案辅助分析、阀门操作单的生成及优化、管网漏水管理、测压测流管理、测压曲线图辅助生成、三维显示及断面查询、事故处理辅助决策等。为管网管理工作提供辅助决策方案,帮助各级工作人员对管网突发事件做出迅速反应。例如,我们可以在系统中进行爆管事件的记录,包括爆管事件发生地点,详细情况,产生原因,解决办法等,对历史累积的爆管事件进行分析,预测出易产生爆管位置或时间段,或分析原因或提前防御,体现了管网运行管理中的预见性管理原则。

3、管网调度管理中的应用

在管网GIS系统的基础上,可以对供水管网的调度、监测进行计算机管理与辅助决策,直观显示管网监测实时数据(如流量值、压力值等),分析历史数据,紧密结合供水调度的业务流程,实现调度管理、监测管理的科学化和自动化。系统建设的目标是实现各级工作人员通过GIS系统可以进行调度监测、设备设施管理、业务管理、业务分析、断水分析、客户管理等工作,并实现GIS系统与SCADA系统的有效数据交互,实现管网带水状态的实时动态更新。

4、管网营业管理中的应用

管网GIS系统可以对营业收费系统中的水表信息进行管理,对水表的户号、动态号、口径、表类型、表状态以及水表读数统一管理起来。根据水表读数及收费情况直观的在GIS系统上形象展示出来,为水表压力测试和布局分析等提供决策支持。

5、紧急事故处理中的应用

当某地出现爆管或漏水现象需要进行抢修工作时,系统提供的模拟分析功能可以辅助调度人员现场进行模拟分析,分析出供停水影响范围,且分析结果将快速并详细的呈列表形式显示,为工作人员提供了直观的方案决策分析资料。同时系统可以统计出由于关闭阀门而受影响的用户,辅助生成断水通知单;作为辅助分析,供水管网GIS系统不仅可以通过拓扑关系,分析维修的最佳路径,还可通过GIS特有的地理信息,找出事故管段是否与医院、大用户等相连,使之成为指挥决策时应考虑要素,提早做出补救措施

五、管理维护

1、硬件和网络管理

服务器是GIS系统的硬件核心,所有的GIS数据都储存在服务器中,因此应保证服务器时刻处于安全、高效的状态。除了保证服务器外部环境的要求外,也应注意服务器的病毒防护等工作。GIS的数据交换离不开网络,要实现GIS系统安全高效的运行就要建立完善的网络系统。服务器管理采取集中管理模式,既能保证服务器的安全,也能使服务器在一个适合的环境中运行。

2、软件管理

软件管理主要是针对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修改调整。每次版本更新时,需记录每个版本更新的信息,并对上一版本进行保存备份。设立了专门的人员对GIS系统进行管理,管理人员将各操作人员发现的问题集中反馈给开发人员,经开发人员修改和双方测试后的新版本系统通过内部网络,用户通过系统登录自动更新。管理人员对上一版本系统进行备份保存。

3、系统管理

(1)权限分层管理

为有效管理系统,保证系统数据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必须对系统使用者进行权限分配。如:浏览权限人员只能浏览系统,而不能对系统数据信息进行编辑修改,而编辑权限人员则可通过系统修改数据。在供水管网GIS系统中的权限分配主要有两种方式:用户权限组设定,不同权限组中的操作人员有不同的权限,相同权限组中的操作人员有相同的操作权限。自定义权限,可对相同权限组中的特殊人员进行特殊权限分配。

(2)系统操作培训

在系统开始运行初期,应对系统操作人员进行全面、并有针对性的操作培训,在系统功能调整后也需要针对调整进行再次培训。在GIS系统运行初期对不同部门的操作人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培训,分为基础操作培训、管网操作培训和水表操作培训。

(3)制定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数据及时、准确地录入GIS中,能真正在生产、运营、管理中发挥作用,就必须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保证GIS系统应用到各类业务上。在供水GIS系统建设完成后,制定了GIS系统相关制度,并将相关业务与GIS紧密联系到一起。如:停水方案的制定必须通过GIS系统,管网工程竣工验收必须先将管网资料录入到GIS系统等。

(4)数据维护

GIS系统常采用的数据维护形式有集中式管理和分散式管理。采用的数据维护方式为分散结合部分集中的管理方式。对于一般管网数据的维护更新,由分公司各片区分别录入;部分重要数据由集团负责更新编辑,这种方式能有效地保证管网数据及时更新到GIS系统中,同时也能使GIS应用更广泛,使GIS系统应用面最大化。

六、结束语

在城市供水管网运行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的应用GIS对其进行管理和服务,提高城市供水管网的运行水平。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自动化办公;B/S模式;方案构建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08-0000-01

一、政府自动化办公管理系统构建意义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自动化办公是应运而生的崭新领域,将传统办公流程与现代科学技术有机结合,利用无纸化、自动化办公方式来解决传统政府部门日常办公中存在的效率低、质量差等问题。目前,自动化办公已经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银行机构自动化办公、科技企业自动化办公和政府部门自动化办公等。在自动化办公发展过程中,虽然取得了很多优秀成绩,但仍然存在部分问题,包括企业投资成本过高、实际效果不够明显,重复性建设过多等。

目前,在我国政府机构中,很多部门没有完全实现自动化办公方式,仍然采用传统的手工方式办公,难以提高工作效率,不能保证办公的准确性。因此,本文在实地调查了政府部门工作存在的问题基础之上,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提出了基于B/S模式的政府自动化办公管理构建方案,为政府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二、政府自动化办公管理系统总体设计

(一)系统用例设计。基于B/S模式的政府自动化办公管理系统主要包括普通用户和系统管理员两种用户,他们分别拥有各自不同的权限。系统管理员主要负责对系统数据进行维护,包括用户注册信息审核、用户添加、用户修改和用户删除等,同时负责对系统基础数据进行维护。普通用户则可以使用系统中除管理员之外的权限功能。

1.登陆注册管理模块。登陆注册管理模块包括系统登录子模块和注册审核子模块,它们分别由不同的系统管理员负责操作。

2.个人办公管理模块。个人办公管理模块包括电子邮件子模块、日常管理子模块、备忘录子模块和个人设置子模块等。

3.协同办公管理模块。协同办公管理模块包括收文发文子模块、会议管理子模块、会议室管理子模块等,其中收文收发子模块负责对公文流程进行管理。

4.信息交流管理模块。信息交流管理模块包括单位论坛子模块和单位公告子模块,具有论坛留言、留言回复等功能。

5.综合管理模块。综合管理模块包括人事信息子模块、用户管理子模块、资产信息子模块和考勤信息子模块等。

(三)数据库平台设计。SQL Server数据库属于关系型数据库,是目前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中的数据库系统,尤其是在大型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中占据较大份额。由于Oracle数据库资金成本过高、My SQL数据库规模受到限制,因此,SQL Server数据库的使用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首选。本文提出的B/S模式政府自动化办公管理系统建设方案采用SQL Server数据库是较为典型的数据库系统,利用用户身份验证的方式设置用户名密码,用户在远程访问时需要输入网络地址和网络端口号。

三、政府自动化办公管理系统详细设计

(一)信息交流管理功能设计。通知公告是单位信息的公开渠道,利用用户管理渠道完成公告管理,公告管理主要负责实现公告、编辑、阅读等功能,本文采用了CSS和DIV的静态布局,同时利用MVC开发模式实现动态编码,BBS论坛是社会化交流平台,一个功能简单、内容丰富的BBS论坛主要为单位员工进行交流沟通使用,具有话题、留言回复等功能。

(二)协同办公管理功能设计。协同办公是相对于个人办公来说的,主要面向的是全体员工和多部门机构,本系统设计的协同办公管理功能主要负责实现公文管理、会议室申请和会议室管理等。公文管理包括三个功能,分别是公文收文管理、公文发文管理和公文流程监督,公文管理是政府机构日常办公中的重要功能,其管理流程如下:

1.当接收到上级发出的公文文件后,将文件信息存储到数据库系统中,添加相关处理信息,对数据库流程进行监管。

2.由政府相关部门的管理人员完成公文处理,添加处理信息后提交数据库系统实现更新。

3.公文发文流程与公文收文流程相似。

4.政府部门相关领导和负责人对公文收发流程进行监控,催办公文处理。

会议是政府部门组织宣传和科学决策的关键途径,因此,会议管理功能成为了政府部门办公管理的关键部分,用户点击申请会议室按钮,则可以预定会议室。

(三)综合管理功能设计。综合管理指的是对基础数据进行管理,包括用户信息管理、人事信息管理、考勤信息管理和资产信息管理等。

人事信息管理主要负责对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基本信息进行管理,包括信息查询、信息编辑、信息修改和信息删除等功能。考勤信息管理是政府部门日常办公的关键组成部分,考勤管理功能需要集签到、审核、考核与一体,利用JSP动态网页技术完成应用程序设计,通过连接远程数据库对考勤数据信息进行有效控制。资产管理主要是针对政府部门的固定资产及附属设备进行管理和维护,包括办公电脑、桌椅、打印机、传真机等其他耗材设备的申请与管理。

四、结论

综上所述,自动化办公管理系统已经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部门,政府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自动化办公管理系统作为政府部门工作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对其深入研究和开发建设具有深刻意义。本文在查阅了文献资料基础上,结合政府部门工作实际,提出了基于B/S架构的政府自动化办公管理系统构建方案,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