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专业范文

时间:2023-03-25 16:30: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职高专专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职高专专业

篇1

关键词:高职高专;造价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作为地方性高职高专院校,我们必须根据社会的需求,建立符合城市及区域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的适应性和竞争力,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提高。

一、高职高专造价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现状

造价课本、规范、图集在变化,教学模式却没有重大变革。近几年,国内外开始提出“项目化教学”,“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学模式,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比例。但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完美融合,真正落实,还需要我们设计更多的实践教学环节。

造价专业所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可在工程建设单位、施工单位、造价咨询单位、监理单位等相关单位从事与造价相关的工作,其核心能力是为工程提供服务。学校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教、学、做”合一,仅仅依靠理论教学,不能满足学生和社会的实际需要,职业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实践教学的辅助。

二、提高高职高专造价专业实践教学的教学方法

2.1项目化教学

“项目化教学”是一种“行为导向”教学法,具体流程为:教师以实际工程图纸为案例,向学生提出任务,学生自由分组讨论;学生制定一定的计划,教师审查并指导;学生分工合作完成任务,形成计算稿;学生自我评估,教师评价;学生总结,PPT汇报各组成果。在《建筑工程计量与定额应用》、《工程量清单计价》等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如果单纯的讲解理论,学生可能会缺乏学习的兴趣。以“项目化教学”进行,可以使教学过程从纯理论讲解一定程度上过渡到实践教学。

以土石方工程“项目化教学”为例:图纸选取学校教学楼,向学生提出任务,进行土石方工程计量与计价;学生得到任务后,可以查找规范、搜索互联网,看土石方工程的视频、图片,分组自由讨论;讨论后,制定工程计量、计价的步骤和计算方向,教师引导学生合理利用资源并审查学生的方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计量与计价,形成计算稿,期间教师发现问题进行指导;各小组展示自己的计算成果,学生互评,教师后评;最后,各小组对自己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这种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会发现一些问题,从而激发学习兴趣;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会逐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分组学习,也增强了学生的互动性,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老师教学生,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

2.2现场学习结合微视频教学

造价专业毕业的学生不论以后是从事施工技术指导,还是从事造价咨询工作,都要要对施工工艺和施工工序有一定了解。要了解这些单靠图片、模型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施工工艺和工序在课堂上要讲述清楚也有一定困难。学校可以联系企业,让低年级学生去生产、建设、管理的现场进行见知实习,由教师带领讲解,让学生做到对工程有一定了解,确定学习方向。高年级学生可以联系企业,在暑假期间进行定岗实习,进一步深入了解本专业,让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工作方向有一个明确定位。依据工程工作过程划分为土方与地基工程、地基与边坡处理工程、桩基工程、砌体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模板工程、脚手架工程、屋面防水保温工程、装饰工程等。工程具有的一个特点是工期长,从筹建到结束所耗时间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不可能看到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并且,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危险。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施工工艺、建筑构造,教师可以采取微视频录制,分阶段录制现场施工情况,让学生收看微视频,再进行讲解。视觉上的冲击,细节上的讲述,学生将会更容易吸收。

2.3实训基地辅助教学

实训基地可以分为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包括手算实训室、广联达实训室、招投标模拟实训室、测量实训基地、项目认识基地。校外实训基地包括传统集中实习基地、学生自己联系的开放实习单位和校外生产性顶岗实习单位。在实训基地中,学生的实践是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的递进模式,完成基本技能训练、专项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从而达到职业能力的培养。

广联达、神机妙算等软件,都是造价专业可能会用到的计量或计价软件。在实际工作中,完全的靠人工计量、计价,就需要用到很多人力,消耗较长时间,使用软件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消耗。因此,软件课程的开设对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有很大的帮助。在软件的学习中,实践所占的比例非常大,学生自主练习的效果远远大于讲解。在软件教学过程中,使用一个实际工程案例进行讲解,学生独立完成一个案例后,对软件的运用就基本熟练了。在软件的应用过程中,通过造价软件建模生成三位工程,模拟工程的建造过程,给学生一个立体感知。

充分利用校外资源,校企合作共同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可以更早接触社会和实际工程。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有利于产学结合的发展,对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有重大的突破,同时,也使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和社会经济方向得到契合,培养出真正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可以说实训课程的加入,改革了高职高专教育的课程体系;而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加大了实训功能落实的砝码。并且,为学生实习就业提供了便利。当然,在校外实训基地中要做到重视学生安全,遵守企业制度和职业规范。

2.4打造双师型教师

培养合格的造价专业人才,教师队伍非常关键。在现阶段大部分教师专业知识过硬,但在工程实践知识方面有所欠缺。造价专业教师到造价咨询公司工作,能够增强工程实践水平,避免课堂上纸上谈兵。专业教师也可以通过与施工单位、咨询单位合作,提高专业知识应用频率,增加工程实际经验。教师参加实践后,可以更深入的进行专业研究,并调整授课体系,进而做到对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技术在更新,知识在扩充,教师队伍要注重充电。新技术、新规范、新图集,这些都需要教师去不断学习、充电。教师可以采用自主学习讨论,还可以参加行业培训、专业培训、交底学习等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2.5造价专业实训课程体系运行与预计效果

建设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技能训练为主体,以工学结合为教学实施主要方式的课程体系,完善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和职业能力评价体系,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成功经验,强化对实习实训等关键环节的质量监控,是提高人才的适应性和竞争力,转变教师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达到“零距离上岗”的职业能力的根本目标。

三、结束语

高职高专院校中造价专业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后,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适应工作岗位,进而独立自主的解决实际工程中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尝试改革教学模式,增加更多的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融合,更能凸显专业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质。

参考文献:

[1]董晓英.造价专业基于岗位实践设置教学环节探讨[J].价值工程.2014,10:

篇2

关键词:高职高专;实训模式;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5-0218-03

一、国内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实训模式现状研究

尽管我国职业教育在19世纪后半期已经萌芽,但是长期没有得到重视,因此,关于职业教育模式的研究也非常落后。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经常被搞成中等职业教育的延伸或者本科的压缩,缺乏创新和自身特点。实训是职业教育的一个特色,关于实训模式的研究我国也处于落后地位。商务英语专业的实训模式研究相对于其他操作性强、培养学生技术能力的专业来讲尤其如此。在1998年教育部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面向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实用人才,真正办出特色”,从那以后,商务英语的实践性研究才得到重视,到目前为止还有诸多的问题:其一,对指导商务英语专业实训模式理论的系统研究较少;其二,对商务英语专业实训内容和实训模式没有系统的研究;其三,商务英语专业已有的实训模式中很多可操作性差,训练学生技能目标达不到,效果不佳。

二、如何构建完善的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实训模式

1.深化商务英语专业实训理论研究。尽管实训是为了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但是实训依然离不开理论的指导。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通常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局面。要有全局观的实践必定离不开理论的指导。若要成功构建商务英语专业的实训模式,需要进行下列理论研究:(1)进行教学模式和实训教学模式研究,确立商务英语专业的最佳实训教学模式。(2)运用语言学理论研究商务英语的特点并确立商务英语专业语言实训的最佳教学方法。(3)运用现代教育学理论以及商务贸易理论研究确立商务英语专业商务方面的实训内容以及最佳实训方法。

2.系统规划商务英语专业实训内容。通过研究商务英语专业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通观全局,系统规划商务英语专业的实训内容。通常来说,商务英语专业的实训内容包括两方面:商务英语语言的实训和商务技能的实训。商务英语语言的实训包括英语的听、说、读、写和翻译等语言技能的实训。商务技能方面包括外贸函电实训、外贸单证实训、市场营销实训、电子商务实训、外贸会计实训。经过对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进行研究,并经过多方调研之后较为科学地确定,商务英语语言实训包括听说读写译每个方面的具体内容以及商务技能训练每个模块的具体内容。从全局出发确立的实训内容必然更合理,更具有科学性。

3.完善商务英语专业实训模式。国外对于实训模式的研究较我国先进。我们可以借鉴他们的实训模式优点,结合商务英语专业的具体情况,构建最适用、最有效的实训模式。(1)借鉴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开展校企合作的实训模式。德国的“双元制”是德国国家立法支持的学校和企业合作办学的制度。“双元”是指职业学校和合作办学的企业单位。“双元制”的教学内容包括学校负责的基础课和企业负责的实践课两方面。学生的实训、实习主要由企业负责组织实施。同时学校也有先进的教学设备辅助进行学生的实训、实习。在三年的职业教育中,有一年的时间要到企业接受实践技能的实训。这种双元制的模式可以保证学生在校期间就已经开始接触到企业最先进的设备以及企业实际的操作模式,使学生所学的知识不会与社会脱轨,学成就业之后可以直接上岗。(2)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的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模式。“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简称CBE,这些能力具体包括知识(knowledge)、态度(attitude)、经验(experience)、反馈(feedback)。这种模式产生于二次大战后。现在广泛应用于美国、加拿大等北美的职业教育中,也是一种较为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其主要流程是:制定能力分解表,即DACUM(课程开发表)。由企业代表(作为职业分析员)、课程设计专家(作为组织协调员)和一名秘书组成DACUM委员会;.编制教学大纲。学校组织教学人员对DACUM委员会编制的表和按程序排到的各项能力,进行教学分析,确定课程大纲和培训途径;按照教学大纲组织教学,商务英语专业可以借鉴这种做法:邀请企业专家和课程设计专家参加确定这个专业所要具备的综合能力和专项能力,确定教学大纲,其中包括实训大纲;从而使教学大纲的培养目标和企业实际要求接轨。这样可以按照双方合作制定的实训大纲和企业合作进行实训和实习,培养出企业和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可以有利于学生毕业就业。(3)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教学工厂”培训模式的主要特征是把教学和工厂紧密结合起来,把学校按工厂模式办,给学生一个工厂的生产环境,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工厂环境中进行训练,通过生产学到实际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项目协调能力。商务英语专业可以借鉴这种模式,和企业或者公司合作进行“订单式培养”。“订单式培养”是按照企业或者公司的要求培养其需要的人才,在双方合作制定教学大纲之后,学校负责教授专业知识,企业或者公司负责实训和实习的部分。学校和企业合作培养商务英语专业的实用型人才,学成毕业后直接到“订单式培养”单位就业。

三、构建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实训模式面临的问题

1.需得到政府、学校或者学校的投资方的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重视。我国职业教育若像西方一样发展成熟需要政府通过制定一些政策给职业教育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并加大给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就商务英语专业的实训而言,需要政府组织专家来制定实训教育的权威的统一明确的标准与要求;需要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建立语言室、多媒体教室、情景模式室、仿真模拟公司等来完善校内实训条件。在学校层面上,学校或者私立大学的投资方也应该加大对实训的投入,在政府投入资金的同时应该增加配套资金给予支持,特别是私立大学的投资方应该看到学校长远的发展,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舍不得投资。有了权威的统一的明确的实训标准和要求,商务英语专业的实训才可以有章可循;有了良好的校内实训条件,校内实训才能得以开展,良好的校内实训条件不单是商务英语专业,也是其他任何一个专业想要搞好校内实训的必备条件,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权威的统一的明确的实训标准和要求以及良好的校内实训条件是搞好商务英语专业实训的必要条件。

2.需得到企业或公司的配合。要搞好职业教育肯定离不开校企合作。正如前文所提及,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大纲,特别是实训大纲的制定,实训和实习的进行都离不开企业的大力支持。但是,在促成企业和学校进行合作方面,第一需要政府制定相关政策使企业有责任参与职业教育,和学校一起培养实用型人才;第二需要学校成立专门机构,负责管理实训教学和研究,以及和企业协调合作。商务英语专业也应该配合学校安排专人负责管理实训教学,以及和企业或行业内相关公司协调合作。只有企业或者行业内相关的公司参与到商务英语专业的实训中来,才能把实训落到最实处。否则,实训大纲本身可能就会有某种程度地脱离现实;即使大纲符合现实情况,学生顶多在模拟仿真的环境下进行实训,可能和实际的操作环境还是有很大的差别。所以说,职业教育特别是实训环节,不管哪个专业,企业的参与至关重要。现在国内职业教育大力提倡校企合作是非常有道理的。商务英语专业也不能例外,要加强和企业的合作,特别是在实训方面。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来实现实用型人才的培养。

3.需有实训师资。要把商务英语专业的实训搞好,“双师型”教师必不可少。这个双师型不能仅仅限于“双证书”、“双职称”的层面,而是应该是有在企业或公司从业经验的人,同时也会教学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学校应该增加“双师型”教师的数量,以保证实训的师资。一方面,学校可以派学校的理论课的教师到外贸公司或行业内相关企业挂职锻炼,获得在企业或公司的工作经验,了解实际的操作流程;另一方面,学校可以聘请有合作的单位的行业专家来进行实训教学。总之,从事商务英语专业实训教学的教师最好是有企业或者公司的工作经验,这样才可以更好地教学,更好地让学生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实训模式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完善的体系,没有权威的统一的标准,这不利于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也不利于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技能的培养,从而不利于实现高职高专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标。因此构建完善的商务英语专业的实训模式具有重要意义。要完善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的实训模式的构建,以下几点必须做到:建立权威的统一的实训标准,规范商务英语专业的实训内容和模式;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完善商务英语专业的校外实训;完善校内实训设施,加强商务英语专业的校内实训;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保障商务英语专业实训质量。

正如上文所提及,要做到以上几点需要得到政府、学校或学校的投资方以及企业或公司的支持。否则,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的实训模式还是很难完善,实训工作依然会落不到实处。

参考文献:

[1]程平,李虹.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实训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双语学习,2007,(9).

[2]李新辉.“订单”实训模式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8,(9).

[3]钱芳,毛婧.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训模式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07,(8).

[4]徐锦生.项目学习——探索综合化教学模式[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5]张志远.英语课堂教学模式[M].中国物资出版社,2010.

[6]周相兵,马洪江.实习实训模式:以实验项目为驱动的方法,[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S1).

篇3

On Vocational College Sports Tourism Professional Employment

――Take Guangxi College of Sports and Physical Education as an example

LEI Jun

(Guangxi College of Sports and Physical Education, Nanning, Guangxi 530012)

Abstract By tracking, statistics and interviews in Guangxi Sports College sports and leisure services and management (outdoor sports and tourism) Professional students and graduates in recent years, employment situation, analyze the students themselves, the needs of enterprises and employment mechanism, school training and other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factors influence students in school and employment on fo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recreational tourism, tourism (sports direction) and sports tourism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to meet the needs of students and business and adapt to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vide a reference.

Key words tourism talents; training; employment

1目前我区旅游人才培养的现状

我区共有本科高校28所,高职高专41所。在本科层次,形成了广西民族大学培养东盟小语种旅游人才,广西大学培养旅游英语方向人才,广西师范学院培养旅游地理、旅游策划方向的人才,广西师范大学培养旅游历史方向的人才等旅游人才培养定位明显区别的高校布局。现高职高专层面共有21所院校开设了旅游类的相关专业,形成了以培养导游、酒店技能型旅游人才的广西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为旅游职业院校龙头,培养农业旅游人才的广西生态工程学院,培养酒店、东盟旅游人才的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培养东盟旅游人才的广西外国语学院,培养茶艺及休闲娱乐活动人才的广西演艺职业技术学院及培养体育旅游人才的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等多行业学校多点开花培养旅游细分市场需求人才的局面。

通过研读文献资料和访谈部分用人单位发现,本科院校培养的旅游专业毕业生存在重理论轻实践,实操能力较高职差,常以未来管理者自居的现象,虽然高校的培养有一定的侧重点,但是学生毕业后具备的知识技能区分不明显,选择就业大多重叠在旅行社、酒店和景区领域的办公室人员,造成旅游人才就业竞争加剧。高职高专院校培养出来的旅游人才专项技能较好,但综合素质较弱。毕业生原先对旅游服务行业的认识不够,不能长久从事旅游技能服务行业,加上旅游企业缺乏人才培养渠道,晋升空间少,最终大量的人员会离开旅游行业。

2 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运动休闲服务与管理(户外运动与旅游)近三年的就业情况

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的运动休闲服务与管理(户外运动与旅游)是定位培养旅游细分市场所需人才的新开专业,该专业2010年开始招生,招生人数较少,2013年有了第一届毕业生,2013-2015年的就业情况如表1。

从收集的资料来看学生的初次就业率高达百分之95以上,说明该专业学生没有太多的好高骛远,对于就业有着比较现实的理性认知,毕业后都会先选择就业。从就业的信息来看大部分就业单位性质为规模较小的私企,学生的岗位工作内容的对技术要求一般,进入门槛较低,就业质量不高。对口就业单位多为实习所在单位,相对集中,毕业生在第一年内更换工作单位比例高。而那些毕业后没有从事与旅游相关工作的人员,多为在校不喜欢专业学习,专业素质技能及个人能力较差的群体。

通过访谈发现学生在经历大半年的实习后,在实际工作中认识到了自己与别人的差距,觉得把自己放到社会行业中,自己的知识和技能竞争力较差很难找到更好的岗位,即使不太满意实习单位的薪酬、工作环境和其他机制,也下不定决心重新找工作岗位。在毕业初期承受来自学校、家庭和找工作的压力下,一般会选择先在顶岗实习单位工作就业。所以就业对口的学生的就业单位基本为学校安排推荐的与我校建立合作关系的实习单位,学生扎堆就业顶岗实习单位后,人员饱和的顶岗实习单位将不能再接收我校实习,而学校将不得不开拓新的顶岗实习合作单位,对专业办学的稳定性造成影响。

从后续的就业跟踪发现学生迫于自身知识技能有限,社会关系少、刚出学校承受压力等原因选择临时“安置”性的就业,往往半年后就会有60%的人员换工作岗位或转行,就业稳定性较差。以2015年毕业的学生为例,对口就业的12人仅分布在两个实习单位,近一半的人打算先做半年后,再考虑其他事宜,或是待别的条件成熟后另做打算。参照2009年麦可思的调查:高校专业对口率最高的两个本科专业大类为医学(88%)和工学(73%),专业对口率最低的两个本科专业大类为哲学(41%)和法学(47%),四成以上高职高专毕业生从事与专业不对口。参照这一结果,半年后的我校学生二次就业专业对口率较低。

3 影响体育类旅游学生就业的因素

3.1 学生的专业认知对就业的影响

很多就读旅游专业的学生在高中阶段对专业和大学的学习没有太多认识,仅仅凭借觉得现在旅游市场红火,旅游是件令人快乐的事情,学这个专业应该不错就填报旅游专业。忽视从事的是旅游职业而非旅游本身,没有虑及自身特长优势、专业对性别和某些特质的要求等因素。

高职旅游相关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定位为具有行业技能的服务型人员。服务SERVICE这个英文单词,内涵要求上我们可以理解为S-smile微笑、E-effort努力、R-rapid快速、V-various多样、I-intelligence聪明能干、C-convenient方便快捷 E-expect期待和E-eye用眼看等单词内容的组合。即一个优秀的服务人员应该具有较好的精神面貌和笑容,多样灵活的服务技巧,好的服务意识,能识别并快速满足顾客的需求等特质,而我校大多学生对服务没有这样的认识,这些特质是很多学习体育旅游专业学生弱势所在。

作者接触的体育院校和高职院校的学生发现,他们学习的动力不足,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就业定位。对专业的大部分科目,特别是涉及到理论的科目没有求知的欲望敷衍了事。不能很好地将现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跟今后的就业联系起来,意识不到专业技能优劣在今后找工作中的重要性,对以后的工作和工作岗位没有认识和想法,不能很好地认识和评价自己。

这些不足认知一是由于自身的原因造成的,二是跟学校的培养不到位有关。

3.2 高校课程教学环节中对就业选择影响的主要因素

体育旅游专业教材编写滞后,无法反映行业的最新工作内容和标准,现有实践类教材未能将体育与旅游深度结合。高校教师缺少行业实践,教师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很大程度上停留在书本层面上,授课效果难免显得单调和苍白无力。旅游类课程的实践,往往只是简单出游1~2次,就用完实践教学的课时,教学效果不明显。这些因素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毕业生的素质与就业岗位需求严重脱节。

现今广西的大部分高校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或是就业指导课程。有的学校作为必修课开设,有课学校作为选修课开设。有的学校从低年级开设,有的学校从高年级开设。无论是哪种开设形式,由于师资和课程内容等因素原因,大部分学校采取的是大班上课、跨专业上课,以讲授、讲座的形式来开展,任课教师主要为系部辅导员、就业指导师和外请专家担任。教学方式还停留在老师讲授,学生听课,注重理论灌输,缺乏实践教学和课堂互动等传统的教学模式。很多学校没有专门的任课教师和教研室,对课程的教学缺乏深入的研究和实践。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对专业的认知度不高,对自己的个性、兴趣、特长、喜欢并能从事的工作认知不清,对职业生涯规划强烈渴望,与此同时对它又不知所措,说明我们的职业生涯和就业指导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未能达到帮助学生形成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的预期目标。

3.3 行业、企业特点对学生就业的影响

许多用人单位倾向招收招来即用员工。应届毕业生理论与实践与实际工作缺乏紧密的联系,一般不在这些单位优先考虑使用范围内。单位招收新人一般也是从学生的实习期开始,这也导致了学生如果在顶岗实习期间不能从事与旅游相关的工作,毕业后基本很难进入旅游业的门槛。

旅游企业、户外俱乐部、攀岩馆、拓展公司等用人单位规模较小,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对新来员工认为最好是“要用就招、招来即用、用了再说、走了再招”,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企业只想要一个价格相对廉价的技能人才,忽视人才人力资源成长的需求,这样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下,旅游从业人员难免不出现异心而离职甚至转行。

旅游企业、户外俱乐部很多都是私人外包部门,导游、户外领队工特点为周末节假日忙碌,工作季节性明显,工作压力大,工作没有底薪,收入不稳定。酒店、景区等服务性岗位的薪酬普遍就低。现在中国的旅行社处于规模散、小,竞争能力较差,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区内的户外俱乐部基本上是几个人的小公司;酒店业务涉及的部门多,员工需要有过硬的服务技能,在基层服务几年才能走向管理层。这些岗位工作具有季节性、薪酬普遍低,基层员工发展机会少,晋升空间通道狭窄导致了行业员工的高流失率。

4 结论和建议

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来进行专业教育,激励学生学习的动机,培养学生的岗位兴趣。如开学初期做好专业的介绍,邀请毕业的师兄师姐回校谈学习、谈专业、谈学校生活和工作感想,让学生对在校学习的专业有更全面的了解。在系部文化建设中营造职业的工作氛围和行业的精神气质。聘请行业人士来进行专业教育,开展相关的行业讲座,把对专业的了解从学校学习延伸到社会的行业工作,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转变。学习中期通过实习基地参观、就业单位来校挑意向实习生的方式,使学生了解用人单位需求,通过淘汰的方式促发学生的就业压力感,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能力。针对专业加强学生职业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引导。

高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前需持严谨态度进行市场、行业相关信息的调查、研究、论证,召集企业人才、学校任课教师和外校专家围绕市场需求、专业面对的岗位工作群内容来制定培养方案、可衡量和评估的实施标准。针对我校专业,可把专业课程体系分成几大部分,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体育类学科课程、旅游类学科课程、服务管理类学科课程)、专业核心课(体育类特色课程、旅游类管理课程)、专业选修课(体育拓展模块、旅游拓展模块及服务拓展模块)和基于兴趣爱好的通识课。

篇4

关键词: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黄震(1976-),男,江苏扬中人,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讲师,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研究方向:会计与审计实务。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09)10-0077-02

高职高专教育是高等教育阶段的职业教育,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社会生产、建设、管理以及与会计信息服务有关领域的一线岗位,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会计诚信和敬业精神,具备会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重点掌握从事会计专业领域实际工作所需的会计核算、财务管理能力和会计电算化操作能力及其相关技能,能够通过职业培训或自学考试等继续学习的渠道达到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高专会计教育旨在培养高素质的会计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的会计综合职业能力。要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就要不断推进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培养适应当前市场需要的会计人才。

一、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教学方法落后。会计教学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其在进行会计教学时非常注重实践教学。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会计人才,要求一毕业,就能够直接从事实务工作,而不是埋头搞研究。目前在我国高职高专会计教育中,课堂理论教学占2/3或3/4,实践教学非常少。仅有的实践教学,也只是停留在会计模拟室中填写凭证、编制报表或大量地做会计实务题,没有和社会生产实践中的经济业务挂钩,缺乏真实性与实践性。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必然是动手能力不强,缺乏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的需要。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培养的是会计实务操作人才,而非会计理论研究人才。由于对实践能力要求很高,许多单位出于种种考虑,不愿意接收高职高专会计毕业生进行实习,这样,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学生只能在课程学习中,将其会计业务的实习锻炼放在校内进行,表现在会计模拟实验室进行会计模拟训练。

第二,对专业岗位及职业能力分析不足。目前,高职高专会计专业人才就业岗位主要有会计、出纳、统计核算员、管理软件操作员、账务核算、工资核算、财务管理、电算化操作、稽核、会计主管等。通过对人才市场的需要调研及用人单位的反馈,对各会计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和技巧等进行职业分析,可以得到高职高专会计专业人才应具备会计流程运用、基本经济业务处理、成本核算、电算化系统操作及专业拓展等能力。学生虽然掌握了理论知识,但其实践能力较差。比如,如何与银行打交道,如何对账、设置账户、办理税务登记、进行纳税申报、计算税金、处理应收应付款挂账等。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仅仅突出了“会计流程运用能力”的培养,无法在实际工作中形成鲜明的岗位意识,面对具体岗位的职业能力,自然就缺少明确的认识。

第三,实验教学师资力量薄弱,实践性教学环节有待提高。当前,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教育存在多方面不足,主要表现在,教学模式单一,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单一课堂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级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学设备、设施及实践教材的缺失导致实践教学效果较差,教师很少有到企业实践和锻炼的经历,“双师型”会计教师严重缺乏。大多数专业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实际经验和具体操作技能不足,动手能力有限。这使得会计专业的教学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很多学校出于成本考虑,让教师疲于上课,不可能抽出时间认真备课,专业教师只能是重理论、轻实践,缺少灵活性和适应性。

二、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基本设想

第一,优化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从用人单位的需求及反馈结果看,高职高专会计专业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岗位应用能力为目标,要构建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加大实践教学在计划总学时中的比重。在实践课程建设中,应建立一整套实践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考评体系,既重视基础理论的基石作用,又强调实践技能的提高。学校课堂内的实践性教学分几个层次展开,如认知实习、会计综合业务技能实习以及毕业岗位模拟实习等。认知实习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基础的平台,对单位的财务凭证、账簿、报表和单位的基本生产经营环节有一个基本认识,具备认别会计操作流程的能力;会计综合业务技能实习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的训练,获取对原始凭证的处理、填制记账凭证、成本核算、登记账簿、编制财务报表和电算化操作等方面的能力;毕业岗位模拟实习是让学生在仿真的模拟职业现场环境中,巩固前面两个层次的能力训练,并加以综合运用,同时通过校外实训基地或实习岗位的专门培训,使学生熟悉真实工作环境和财务流程,培养学生的综合就业能力。针对不同课程,分别采用模拟实习、案例教学、校外实习、会计实训等多种形式进行实践内容教学,从而实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提高自身会计素质。

第二,构建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具体措施。(1)合理定位培养目标。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应以“理论够用,实践为重”作为培养学生的理念,强调对学生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养。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当能够将高级会计人才的劳动成果,如会计制度设计、税务筹划方案、融资方案等,通过自己的劳动具体落实下来,并能为企业带来现实经济效益。同时,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应以就业为导向,定位于培养中小企业的主管人员和管理人员。(2)创新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内容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基础。根据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高职高专院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专业课程分为职业道德与文化素质、专业基础能力、电算化应用等几大模块进行教学,由传统的学科体系向模块课程体系转变。比如,针对当前社会会计信息失真、会计假账盛行,可以设置职业道德与文化素质模块,全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道德修养,既满足了“以学科体系为主线,同时渗透能力培养”的要求,又满足了当前形势下对会计人才的质量要求。本着够用为度的原则,可以设置“专业基础能力模块”,主要集合财经类通用的专业知识和最基本的职业技能,如基础会计、成本会计、出纳实务、会计操作实训等。在会计实践教学过程中,要冲破学科体系束缚,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综合课程,培养学生较宽广的专业基础,以适应不同岗位的转换。考虑到会计现代化的专业特点,本着理论够用的原则,重点加强学生对当前社会两大主流财务软件――用友、金蝶的学习,强化学生应用和维护会计软件的能力,使其毕业后能够直接上岗就业。

第三,改革教学方法,推广新型教学模式。建立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采用“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基本上是“注入式”、“满堂灌”的知识传输型课堂教学模式,这就有意无意地挫伤了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案例教学,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善于决策。同时,在实践课程教学方面,邀请有经验的企业人员作兼职教师,讲授一门或部分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让学生认同企业文化、企业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

第四,充分提供多种途径的校内外实训、实习和定岗实习机会。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综合实训、实习和具体安排到企业中的定岗实习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虽然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都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但实习效果仍不容乐观。许多高职高专院校都是在最后一个学期安排学生进行定岗实习,但没有实时的监控和反馈,对于学生的实习效果也没有很好的评价,简单的一份实习报告并不能真正反应学生的实习情况。因此,要通过产学结合,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办学,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以满足学生定岗实习的需要,同时还能认真观察和评价学生的实习效果。为了让学生尽早熟悉真实的工作环境,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高职高专院校要从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计划、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等多个方面广泛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使企业成为育人主体的一部分,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总之,为适应高职高专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高职高专院校要始终坚持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能应用能力为主线,以“基础充实、理论够用、以实为本、以能为上”的主体思想为宗旨,努力构建科学、成熟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 谷新民.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会计之友,2009,(07).

篇5

一、职业能力的内涵研究

 

国家教育部高教司于2000年11月颁布的《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提出:“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的教学目标,强调了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突出应用性的特点。“职业性”是高职教育的根本特征,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主要因素。职业人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就是职业能力。职业能力教育的任务是提高受教育者的从业能力,其核心是如何使学生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实际能力。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包含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专业能力、专业素质和社会能力。专业能力指与从事职业相关的专门知识、专业技能等,强调严密性,应用性。专业素质指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社会能力指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等。高职英语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该是既懂英语又具有一定行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为了适应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如何“以就业为导向”,设计“职业能力”为特色的培养模式是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工作。

 

二、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应用能力培养现存问题

 

1.学生英语基础差,教学难度大

 

高职高专类院校的学生英语水平普遍较低,主要表现在学生的词汇量小,发音不准,对语法的把握不准确,英语阅读和写作的能力比较差,所以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把学生定位太高,要巩固学生初中和高中的英语知识,然后才能进行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这对于教师来说难度比较大。

 

2.应试教育制约了英语教育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

 

教育部有明确的要求高职学生必须在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中取得合格的成绩才能毕业,目前社会上的用人单位也非常看重学生英语四六级的证书,所以高校学生都比较看重英语等级的考试,这也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和目标。在英语教学中,学生为了能够通过英语等级考试,一般都会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讲授英语等级考试的知识点,但是对于英语的实用性教学并不看重。另外学生毕业面临工作,重视专业但是对基础知识会采取忽略的态度,所以对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工作也就没有重视起来,再加上教学设备无法满足现代化的需求,不能给学生带来直观上的英语体验,大多数教师采用的是一言堂或者是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不停的讲课,学生在课堂上不停的记笔记,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修改,这样就严重制约了收集整理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工作的开展。

 

三、发展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职业能力的策略

 

1.分层教学模式的建立和有效应用

 

针对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情况,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现有的英语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分成几组水平相近的群体分别教学,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使各个群体得到最好的发展,以达到更好的教学实践效果。三个层次可暂且称为A、B、C层。教师在教学中,对A层的学生要做到少讲多练,让他们独立学习,注重培养其综合知识运用的能力,对B层的学生,则实行精讲精练,重视双基教学,着重在掌握基本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对C层的学生则放低起点,浅讲多练,查漏补缺,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以就业为导向建立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英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应该体现两大主题,即:英语应用能力+职业技能。首先应该培养学生将专业知识学扎实,在此基础上,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标准,设置与行业接轨的英语课程体系,突出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的训练,来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高职英语专业各模块应以“如何培养合格的职业人”为核心,确定本专业的培养目标。

 

3.综合利用课外时间,加强学生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提高

 

高职学生相对而言都有比较充裕的课外时间,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利用好这些时间非常关键。语言能力的提高仅仅依靠短暂的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为了使学生毕业后能顺利踏进职场,实现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零过渡,可以开展、实践活动,使学生及早了解社会、进入社会,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谋职能力,而且增加了学生的职业认识程度。高职培养的人才最终要面向社会适应市场,只有市场认可、社会需求,职业教育才有出路,高职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才能具有更高的职业竞争力。

 

4.转变教学观念,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必须走出以往一味地强调词法、句法、章法等语言的基本功的教学误区,坚决回归语言的本质功能,实施以“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开展实用英语教学,培养学生语的言应用能力。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必须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并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都不断探索和改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强调语言技能的培养,突出实际应用,并最终达到使学生具有阅读和翻译与本专业有关的英文资料的初步能力。高职高专英语教师要特别重视转变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采用以应用为目的的活动型、实效型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处理好语言知识、语言技能与语言能力之间的关系。

篇6

关键词: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现状;教学问题

研究背景

国际景观规划设计学科的影响,工程实践的示范,国务院学位办对原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目录的调整,以及环境艺术与旅游规划等新兴学科专业与实践领域的兴起,来这四个方面的变化、影响、制约、激励,促使中国园林(园林景观规划)正在经历着有史以来最为激烈的重大转变。对此我国的园林教育特别是高职高专的园林专业教育,教学应有一个相应的改变,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如何进行教学改革,将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的现况及问题

风景园林在我国是既古老又年轻的一门学科,风景园林专业的教育也历经沧桑,事实上我国在上世纪20年代中叶一些高等院校的建筑学科和园艺学科就曾开设了庭园学、庭园设计、造园学等课程,与美国、日本相比也不过仅晚一、二十年的时间,但作为一个专业来设置,园林学科是起源于1951年,由北京农学院(现中国农业大学)园艺系和清华大学建筑系合办的造园学科,历于1956年迁入北京林学院(现北京林业大学)。从那时起,这一专业名称就历经变化,直至现在,我国也只有少数几所高等院校设置了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除个别院校外,大多院校,特别是高职高专(近几年由过去的中专学校升格),在课程内容、教学体系中,与现代国际化人才需求有很大的差距,具体表现如下:

(一)学生来源层次不齐,培养目标不明确

近几年来高职高专招生混乱,大多数高职高专学校,园林专业学科有中专和专科两种学制形式,中专的生源主要是一些学习成绩较差,考不上普通高中的初中生,专科的生源有普通高中生、职业中学和普通中专生三方面的来源。这些学生的文化基础不一,学习背景也不相同,学校在专业设置,教学方向目的不明确,不同的院校对园林专业的理解不同,根据各自的条件,课程体系各异,培养目标也不相同,差异甚大。如工科院校,侧重于建筑,城市规划和园林工程,往往在建筑的基础上向园林方向偏移。农业院校,则重于园林绿化、花卉栽培,树木等照抄林学的做法,这种现象导致园林专业教学混乱。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不明确,到底培养的是技师还是技工不明确,导致中专、大专一个样。

二)对风景园林创新及教学形式与质量的评价标准不一

由于受到传统园林的影响,仍停留于对诗情画意的追求上,缺乏科学性,多样性,从而禁锢了学生的思想,抑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

(三)专业口经过窄,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我园目前从事(或涉及)风景园林专业教育与工程实践的人员主要有3个大方面的要求,即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艺术、环境艺术,旅游规划设计艺术,这三个方面都是现代合格园林师所必备的知识。而我国目前尚无任何院校是按此知识背景来构建园林专业教育体制的。

(四)在教学体系中,重艺术形式,而对科学、工程技术的重视不够

书本讲授时间过多,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工程实践时间不足,理论课与设计技能,专业设计课之间和衔接不合理,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理论与实践脱节,这是目前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五)对资源、环境及建筑造景的开发利用不够

目前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偏重于植物造景,但对真正合乎生态规律的种植设计,对资源、环境及建筑造景的综合开发利用不够。

二、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问题的解决办法

针对上述现状,笔者认为要办好高职高专园林专业,使学生能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园林人才,与国际接轨,就必须先解决如下问题:

(一)根据学生层次,明确培养目标

学校根据学生层次,中专层次由于其文化知识基础较差,知道面又窄,很多学生都有不愿再学习文化知识,只想学专业,对这些学生我们应着重于操作型、实践性教学,把其培养成生产第一线的技工型人才。大专层次,由文化基础较中专强知识面又较宽,他除实践性外,还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把其培养为既能懂理论又会实践操作工、技师型人才。

(二)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

目前,高职高专园林专业课程设置尚无统一的标准、各自为政,有的差距甚远更谈不上统一的教材。培养出的学生,差异很大,且专业面过窄。笔者认为,无论哪个学校,其园林专业都应有基本的共同标准,并且应与国际接轨,只有这样,才使于统一管理,毕业的学生才能有统一的质量标准。在课程设置上应以风景规划设计,环境艺术、旅游规划设计艺术为中心。根据各校的特点扩大自选课题范围,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分发扬学生的创造性。

(三)改革现有的评价体系

这里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改革教学评价体系,摆脱传统评价体系中,对园林作品的诗情画意过度追求,避免只重园林作品的艺术形式,而轻视科学技术成果运用的评价方式。使评价方式从,定性化走向定量化,系统化、科学化。二是改革对学生能力的评价方式,包括考试、考核的方法和手段,对技工型人才学生的评价方式,应改书面考试为动手操作考核,以技能考核为主。对技师型人才的评价方式,应以书面考试和实践考核相结合,以能力(方案能力、动手能力、图面效果、创新能力)几方面来综合评价。

(四)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改变过去那种在黑板上操作的教学方法。对于技工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学生直接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如花卉植物的栽培管理、园艺植物的修剪造型、工程的施工及景观制作等。对于技师型人才的培养,还应加强绘图、模具制作的训练。因为设计师最基本的语言和交流方式就是“图”(包括工程图,艺术表现图,手工草图)。没有过硬的手头工夫就不能成为设计师。而这一点恰恰是目前高职高专园林专业学生的薄弱环节。

(五)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我国高职高专园林专业的师资队伍普遍较弱(都是以前中专学校师资),尤其是规划设计方向,有丰富工程与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相当缺乏,这已严重阻碍了高职高专园林专业学科的发展。

当然师资队伍的建设并非一朝一日之事,就目前来说,各高职高专对专业教师存在着片面性认识,那就盲目追求学历和黑板艺术,认为学历越高,教学效果越好,这是不切合实际,也是不科学的,因为园林学科的艺术性强,艺术源于教师的实践经验,学校应鼓励教师多参加社会活动和工程实践,来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提高教学质量。超级秘书网:

参考文献

[1]袁克强.可持续发展观与职业教育[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4,(1).

[2]田慧.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与人的发展[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

篇7

关键词:高职高专;教材;问题;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高职高专财会专业教材建设的几点思考

收录日期:2011年11月14日

一、高职高专教材建设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载体,是教学改革成果的结晶,是把教育宗旨、思想、观念等转变为具体教育现实的中介,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保证和重要工具。它对于深化课程内容体系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稳定教学秩序等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高职高专院校十分重视教材的建设工作,编写出版了一批质量较高的精品教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作出巨大贡献。但由于高职高专教材建设起步较晚,很多高职院校是从中专或成人院校转制过来,在教材建设的理念、指导思想、编写思路、队伍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远远满足不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材内容偏多,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理论偏深,应用技能比例偏轻,有些是“本科压缩型”,无法体现以“应用”为主旨构建高职教材的特征和要求;二是教材形式单一,内容陈旧,体现工学结合,“课岗”一致,学以致用,促进学生提高动手能力的教材严重不足;三是各门课程的教材之间关联性较差,教材范围不明确、内容重复交叉,课程之间缺乏衔接,缺乏科学知识在生产一线的应用实例;四是教材建设与教学改革不同步,教材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缺乏衔接;五是教材编写队伍与教材建设不相适应。高职教材要体现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实际操作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很强的动手和实践能力,并能将实践操作技术提升为专业技术理论,编著到教材当中。而目前高职院校教师相当部分是从普通高校的应届毕业生或者是从普通高校调入的,很少有从企业调入,因此很难编出贴近社会生产实践、符合高职教育需要的教材。

二、构建高职高专教材体系的基本思路与实践

根据国家有关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精神,结合高职高专财会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以及学生的就业需求,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在会计专业教材建设方面进行了大胆实践与探索。

(一)教材编写思路与指导思想。根据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教材编写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能力为本位,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专业知识教学和专业技能训练,体现学生就业岗位需要,突出高职高专特色,培养知识和技能兼备的就业能力强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使学生在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知识和职业技能,以适应专业学习、劳动就业和继续发展的需要。

(二)教材编写体系及内容。财会专业教材编写体系包括:专业能力模块课程和岗位能力拓展模块课程。专业能力模块课程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学》、《财务报告分析》、《会计电算化》、《会计实训》共9门课程。通过专业能力模块课程的学习,基本掌握财会专业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岗位能力拓展模块课程包括《金融企业会计》、《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行业会计比较》、《纳税实务》、《财务成本管理实验――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共5门课程。通过岗位能力拓展模块课程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实践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

(三)教材编写实践与探索。财会教材体系力求反映国内外课程建设与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具有科学性、应用性和前瞻性。在此基础上,按照高职高专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材编写突出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理论阐述坚持够用原则,融入足够的实训内容,保证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满足适应社会岗位需求发展的要求。

第一,在教材体系方面,本着以就业为导向、提升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夯实专业基础理论、进行课程综合化、增加选修课,增强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构建模块化的教材体系。教材编写体系包括:专业能力模块课程和岗位能力拓展模块课程。通过专业能力模块课程的学习,基本掌握财会专业的基本知识与技能。通过岗位能力拓展模块课程学习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实践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在原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的基础上,专业能力模块课程增加了《管理会计》,岗位能力拓展模块课程新增了《财务成本管理实验――EXCEL在财务成本管理中的应用》;并且将《会计电算化教程》和《会计软件操作教程》合并为《会计电算化》;将实习实训课纳入课程体系,通过实习实训课练习实际操作,解决实践技能问题。

教材体系应尽量减少学科之间的重复,注重学科之间的衔接,明确划分每门课程的适用范围。比如,为了解决《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学科之间的重复,在《基础会计》中,财务报表主要介绍报表的内容、结构和简单的编制,而《财务会计》则侧重报表的具体编制;为了解决《财务管理》、《财务会计》与《财务报告分析》三个课程之间的重复,教材体系中《财务管理》只对财务报表的一些指标作简单分析,《财务会计》阐述报表的具体编制,而《财务报告分析》对分析指标要进行详细的论述,不再涉及报表的编制。注重理论教学和实训的衔接,综合课程与实践课程的衔接,使理论知识体系与职业的实践技能体系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二,在课程内容方面,体现前瞻性,注重实用性。前瞻性是教材的基本要求,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新观念、新技术、新法规不断产生,作为与经济建设密切联系的高职高专教材,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增加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联系的内容,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研究成果。财会教材体系将一些新的理论研究成果纳入教材之中,使学生能了解会计发展动向,扩充知识面,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需要。比如,在《财务会计》中加入财务报告的充分披露,在《成本会计》中加入了作业成本管理,在《财务管理》中加入企业并购与国际财务管理,在《管理会计》中加入了战略管理会计和平衡积分卡,在财务报告分析中加入了EVA分析法等。

财会教材体系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压缩不实用的理论部分,以必须、够用为度,对基本理论的论述深入浅出,对内容的编排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为突出能力培养,构建职业能力拓展训练模块,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技能、综合实践技能的培养。比如,在教材中加入案例分析部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传统会计电算化教材中的程序开发和模块设计部分删除或简化,增加电算化软件的操作与应用。

第三,在教材结构方面,适应教学方法多元化需求,打造立体化教材。立体化是高职教材建设的方向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课堂教学已经不再是向学生讲授知识的唯一方式。教材建设应将各种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媒体和资源,如将纸质教材、电子教案、CAI课件、音像媒体、网络课件、教学素材库和多媒体教学软件等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立体化教材。实现教材和教学资源的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切实促进和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财会教材结构包括基本教材、配套模拟实验、教师用书、多媒体课件等,鉴于现在财经专业教材中将教材与习题集分开,每门教材都配备实验教程,学生负担较重的情况,我们将配套习题纳入基本教材之中,并综合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纳税实务为一门实验教程――《会计综合实验》。

第四,在教材形式方面,力求形式新颖活泼,讲求实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了突出教材形式新颖、讲求实效的目的,在基本内容之前加入学习提要与教学目标,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和通过学习达到的目的有初步了解;在基本内容中插入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分析问题能力;在基本内容之后附复习思考题、练习题和阅读材料,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拓宽知识面。

三、高职高专教材建设思考

(一)高职高专教材建设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能培养为目标。“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这也是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指导思想。教材建设必须面向市场,适应经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劳动力市场变化,适应职业岗位群发展需要,突出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强调岗位、技能训练转化,使教材的编写、出版、发行、使用处于市场竞争机制中,通过优胜劣汰,使优秀的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教材脱颖而出。

(二)高职高专教材建设要以学生能力提高为本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材建设要针对职业岗位所需知识和能力进行课程设计安排,实现从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观念到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观念的转变,把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融汇于教材之中。教材从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到实践与实训等方面都要突出提高学生能力为本位的高职教育特点,并不断把教学改革的有效成果、新颖内容和先进的方法在教材中反映出来,从而进一步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化。

(三)高职高专教材建设与教学改革同步进行,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教材建设,必须植根于教学改革的成果之上,反过来又促进教改目标的实现。教材建设工作要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主线,与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相结合,突出高职高专教育实践性的重要特征。要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单一的纸介教材已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的,教学必须向多种形式和立体化方向发展。针对不同的学情和需求,开发实用性强,容易学习的教材,提供模块式、立体化、订单式、即时印刷式等多种形式的教材,满足学生学习的不同需求。

(四)高职高专教材编写队伍与教材建设相适应,满足高校教学改革实际需要。教材建设离不开教师,优秀的教师是编制优秀教材的基础,因此必须加强教材编写队伍的建设。鉴于目前高专教师队伍理论知识较强,实践经验较少的情况,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放眼世界,加强交流,尤其是主编队伍的交流,定期研讨和确定重大选题的立项,使选题能够更好地满足高校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

(五)教材建设要与企业相结合,保证教材的适用性和先进性。高职高专教材要求体现实用性、先进性,学生学过之后即能上岗操作。这样的教材单靠教师是很难完成的,只有教师和企业的专家紧密协作才能完成。因此,高职高专教材建设必须与企业相结合,避免闭门造车,照抄照搬,保证教材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通过校企合作开发教材,可以密切校企关系,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编写效率,促进教师向“双师型”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栋.当前高职高专教材建设质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09.2.

篇8

误区之一: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固然很重要,但是一味的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能力的提高,显然有失偏颇,高职院校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专”,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所以,高职高专市场营销专业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营销方面的专业技能,突出专技之长的培养。误区之二:过于注重实践教学。大学教学要重视实践,但不能唯实践,让没有实践经验的人去指导学生做“实践与实验活动”,不仅不会使学生更有“实践能力”,反而会使学生误入歧途,甚至丢失“基础与阶梯”。所以,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让我们更加需要培养营销专业技能的实践教学老师,大力培养实践型教师队伍,提倡高职高专院校专业教师的“双师型”素质的培养。让有营销实践教学经验的老师指导学生参加专业实践,或是聘请行业专家或是营销一线专业人员参与指导实践,以便真正使得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而发挥实践教学的真正作用。误区之三:用职业规划指导学生成长。职业生涯辅导作为大学生成长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要素,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指导学生对自身职业发展的规划,但是,过分的强调用职业规划来指导学生有时会约束了学生的成长路径,有时过早甚至给一些学生造成过大的心理压力。误区之四:大学生创业。现在有些学校很鼓励和提倡大学生创业,但是很多学生创业的目的性不是很明确,把创业看作是单纯的赚钱,甚至有的学生的创业和所学的专业相差很远,而且也缺乏专业指导和创业项目的规划,有的学生大学阶段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创业上面,荒废了所学的课程,反而是本末倒置得不偿失,所以,大学生创业要在一定的规划和专业实践教师的指导下科学的进行。针对以上常出现的几种情况,高职高专的学校应该注重对刚进入学校的学生进行引导,要让他们从一开始就知,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对他们将来工作的重要影响,注重在专业实践教师的指导下认真对待专业安排的各种实训和实践教学活动,加大学生对行业的认识,在有明确目标和指导的基础上适当在高年级阶段开展一定的大学生创业或是职业规划方面的指导,在这期间可以引入行业资深专家走进课堂,不断拓展校外的实习实训基地,建立校企互动的联合机制。

2、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

首先,高职高专院校的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要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中心,创新在时代飞跃发展的今天变得尤为的重要,在当今,零售业发展迅速,可以说,零售创造了新的生活模式,改变了生活方式,构造了市场网络,提供了信息服务,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零售是一种信息产业,后汽车时代的带来,营销专业需要大量的营销和相关的服务人员,在这种背景下,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更应该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其次,实践教学目标与理论教学目标相结合,相互支撑、相互融合的教学体系。一般来说,营销专业的教学体系分为课堂教学和实践训练,课堂教学有融合了理论教学和课内实验,实践训练主要包括社会实习和项目竞赛,通过这种结合式的训练可以使得实践教学有理论的支撑。再次,通过一系列的平台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即通过基础实践平台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与技能,解决学生对营销认知和体验不足问题;通过专业实践平台拓展学生专业知识,培养学生掌握专业技能,促建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提高。通过综合实践平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比如通过课堂教学实践这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参与的实践活动、如分组讨论、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发表观点、动手操作、课外调查等。通过师生互动,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与基本原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表达与沟通能力,提高学生对现代流通的认知水平,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爱好。此外还可以通过校内营销实验中心的各种实验加深营销知识的掌握,比如:校内实验、以竞争性软件为主的专业实验,如常用的ERP沙盘模拟、市场营销模拟软件和企业竞争战略模拟等等。专业实习环节、岗前综合技能训练、顶岗实习实习、各种隐性的实践如聘请的企业或行业专家走进校园走进课堂或者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类营销大赛活动及社会体验实践如寒暑假的社会调查、企业考察、志愿者服务、勤工助学等实践性活动等各种环节来不断加强学生营销实践能力的提高。

3、高职高专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方法

篇9

(一)各校专业课程名称不统一。

各高职高专课程设置时其课程名称不统一。以“三学”为例,关于学前儿童心理的课程,就有幼儿心理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儿童心理学等三种名称。关于学前儿童保育的课程,有学前卫生学、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学前儿童卫生学等三种名称。课程名称的不统一将导致其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不统一。

(二)课程设置仍以“三学”、“五大领域”为核心。

从上面的表一和表二可以明显看出,无论是专门的师范高等学校还是高职学校,都以“三学”和“五大领域”为其主要课程。“三学”指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卫生学。“五大领域”课程的设置时,有的学校直接以“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命名,有的进行分解,分为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就五大领域课程,还出现了重复设置的现象,比如达州职业技术学院,既有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又有各领域的教学法课程。

(三)艺术技能课仍占据了大量课时。

对于学前教育学生而言,艺术类课程是其工作必备之一。从上表可以看出,一些学校关于艺术技能课的设置偏重。比如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就设置了声乐、钢琴、儿童歌曲弹唱、少儿舞蹈表演、儿童画创作、手工等课程。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设置了乐理、视唱练耳、声乐、舞蹈、钢琴、弹唱与即兴伴奏、美术基础、儿童画、手工制作等课程。

(四)人文素质课程设置不足。

从上面二表可以看出,各校对于提高学生人文素质课程明显不足。就专门举办师范教育的三所学校而言,也凸显出了该问题。阿坝师专只开设了中外幼儿教育史、四川幼专就开设了幼儿文学、大学语文,川北幼专就开设了幼儿文学。高职院校也一样有此问题,从主干课程可以看出其人文素质课不足甚至缺乏。

(五)专业发展类课程不足。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对于学前教育教师的专业性要求也不断提高。《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对老师应具备的专业态度、知识与能力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但是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人,而且要掌握不同年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规律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策略与方法,掌握观察、谈话、记录等了解幼儿的基本方法,从现有的设置来看,很少有这方面的课程设置。

(六)保育类课程不足。

学前教育是提倡保教结合的教育,而且是以保育为主的教育,因此幼儿教师应具备保育知识和能力,但从课程设置来看,大多数学校开设的保育类的课程或为学前卫生学、或为儿童营养学、或为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仅阿坝师专同时开设了学前卫生学与幼儿营养学,这完全不能满足学前教育中对于保育知识与技能的要求。

二、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问题的原因

(一)学校教育观念落后。

从四川省的各高职高专院校的课程设置可以看出,学校的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对学前教育的本质缺乏充分的认知和理解,还停留在培养技能型的教师层面上。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未来的学前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而不是一个只会艺术技能的教师,这样的教师的能力将不能完全适应未来的发展需求。这要求各举办学前教育专业的学校应该改变其办学理念,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教师。

(二)学校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

大多数学校都将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人才,能从事幼儿教育、管理、保育等相关工作。没有具体定位于农村还是城市,就笼统地进行课程设置。

(三)缺乏调查研究,闭门造车。

一些学校由于财力、人力等原因,在进行课程设置时未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仅仅通过查阅其他院校的课程设置就参照进行,新升格的学校在初期也不知如何办大专教育,因此就盲目模仿其他大专院校的课程设置,闭门造车现象较为突出。

三、解决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问题的对策

(一)各院校应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准确定位。

人才培养目标是课程设置的基础,各校应该开展大量地调查研究,对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目标进行准确定位,再根据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进行课程设置。

(二)各校开展联合研究,统一课程名称。

课程院校设置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确定非常重要。各高职高专院校应该联合开展课程设置专题研讨会,首先规范课程名称,课程名称的确定可以确定课程内容,这样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平衡课程比例,减少艺术技能课程,加大人文素质课程与保育类课程

从现有课程设置来看,课程设置比例不恰当。因此应该平衡课程设置比例,减少艺术技能课程,加大人文素质课程与保育类课程,通过人文素质课程开设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将有利于学生进入职业生涯时能很好应对教学工作的开展。同时学生具备充足的保育类知识与能力也是必须的,当工作中遇到紧急事件时学生能沉着应对。

(四)开设环境创设课程。

篇10

关键词:教学改革 工学结合 师资建设综合素质

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正在加快,中国加入WTO后,对外开放领域的深度和广度也不断拓展。随着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社会对复合型外语人才需求持续旺盛,商务英语专业应运而生,英语语言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400多所高校办起了商务英语专业。

为了进一步推动高职高专商务英语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成绩,我们应结合自己本校商务英语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从专业教材的选用、师资力量、生源以及信息渠道等方面出发,加大教材改革的力度,改变传统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的听说训练和专业能力的提高,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使高职高专英语商务英语教学沿着正确轨道发展,培养出掌握系统的国际商务管理理论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一、以职业标准和就业为依据,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

鉴于高职高专教育是在高中基础上所实施的高等教育,培养目标主要是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实用型人才,其教学计划设计应着重突出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注重相关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了保证学生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商务英语专业应充实和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使教学设计、教学安排和教学实施与就业标准接轨,加大专业课和实践教学比重,使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比如:商务英语口语课程的教学应在增强学生听说交际能力的同时模拟实际商务活动中的场景,使学生设身处地的进行实践锻炼。另外,本课程在职业资格培养方面,应要求学生考取相应的BEC证书或初级、中级口译证书。

实施专业知识和职业证书结合制,不仅促进了教学内容的改革,如本专业就业标准不仅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英语及商务管理能力,还需要学生具备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金融会计知识,这就要求在课程设置上应增加国际金融、国际贸易、人力资源管理等相关课程。同时,也带来了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变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并引导学生加强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强调实地、实训、实干和实效,使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二、密切与产业联系,完成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之间的联系是必然的,这种联系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部分,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在对当地产业结构和主要行业、企业以及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状况广泛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也应根据自身实际,扬长避短,在工学合作机制、切入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形成独具特色的工学合作模式――工学结合基础上就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大一全年、大二上学期重点打好语言基础,掌握基本的国际商务知识和技能,并通过英语学习和商务知识、商务技能的融合训练,使其具备基本的商务英语沟通能力和相应的商务知识和业务能力。大二下学期除按原教学计划执行外,增加专为就业设计的“企业课程”,并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认知实习,请企业相关人员开设讲座等。三年级上学期即按“协议”规定安排企业顶岗实习,并完成毕业实习报告,使学生在获得企业经验的同时,获得对企业和相关行业的理性认识。

三、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不仅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教学质量的保证,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未来的设计者。高职院校的教师,特别是专业教师,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文化理论知识,而且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实践经验。即必须具有培养高技能的特色人才的合理知识结构,游刃有余的专业理论教学和指导实习实训的执教能力,即所提倡的“双师型”教师。要实现高职教学任务和人才培养目标,就要求高职专业教师具备“双师”素质,这就要求高职教师一要加强教学理论知识和教学基本功的学习和训练,特别是让青年教师从开始教学时就意识到它的重要性;二要加强专业实践锻炼。在规范管理的前提下,要鼓励中青年教师到社会上去开展与本专业相关的技术服务;鼓励他们到相关公司、厂矿或充分利用校内校外实践基地进行锻炼和培训,并获得相应资格证书。以专兼结合为主,加大聘请来自行业的兼职教师力度,建立一支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师资队伍。

四、强化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与提高

大学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使大学生学到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大学生们学会如何适应新的环境并具备在新环境中不断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这就需要现在大学生具有较高的道德文化素质、较强的专业素质、健康的心理和强健的体魄。在我国高等教育方针中明确指出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这必然要求我们努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大学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也是面向未来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进入二十一世纪,尤其是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更加需要一批能够在祖国建设中担当重任的高级人才,以加快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加速与世界接轨的步伐。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大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大学生要想适应社会的发展,就必须努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

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建设与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完成需要广大高职院校教师对该专业的教学进行认真深入的研讨和学习。在充分理解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的前提下,我们一定能一步步地改进并完善它。

参考文献:

[1].朱懿心:《高职高专教师必读》,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4。

[2].庄西真:《关于培养中、高职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的思考》,《职教论坛》,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