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感话语范文
时间:2023-04-10 23:44: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伤感话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真的要离家了,我感到无比的伤感,我不是因为怕离开而远行!我放不下的是对家的思念和对父母的牵挂,这一切的一切都化为了一句真心话:独自在外,请放心!
2、车子开出家门后,我努力不让自己流下眼泪,因为,这时,妈妈已经无法言语,满脸的泪水,深深刺痛我的心,我努力控制住自己的情绪,睁大眼睛,不让眼泪流下来,如果我也哭了,那妈妈一定会痛哭失声,难以割舍!
3、抬头看向远方,一路的街灯,夜空闪闪的星星,都是妈妈慈祥温暖的眼睛,一路陪着我!伴我疾行!此时,心里也有了一个强烈的想法,该回到父母身边了,他们年纪大了,再也经不住任何伤痛的折磨,回到他们身边,在他们眼皮底下生活,吃着他们做的家常便饭,这该是多大的幸福啊!为了父母的幸福,也为了自己每天能够睡的更安心,更踏实,我想自己尽快结束漂泊异乡的生活,早日回到父母身边!
4、真的要离家了,我感到无比的伤感,我不是因为怕离开而远行!我放不下的是对家的思念和对父母的牵挂,这一切的一切都化为了一句真心话:独自在外,请放心!
5、当车子驶出父母的视线时,我的泪水,再也控制不了,17年了,都是这样重复着。()这样一次次让父母心痛着!我,该当何罪?
6、其实,我走的时候,爸爸只是目送我离开,一句话也没有说,因为要说的话,都倾注在了心底最深处!将会伴我整个旅程!
7、在父母的眼里,孩子就是他们整个的世界,而在孩子的眼里,父母只是一个家,可以回,也可以留在外面的世界里。却不理解,父母在家里承受了多少对子女的牵挂,多少思子之痛!
8、一个人总有一天有离家的时候,不管是工作还是学习,离家的感觉确实让人难受!时间飞一般的旋转,我离家也进入了倒计时阶段,虽然有一万个不愿意!但这就是一种人生准则,即便是这样,你又能够改变什么呢?
篇2
1、我真的爱你,闭上眼,以为我能忘记,但流下的眼泪,却没有骗到自己。
2、所谓最难忘的,就是从来不曾想起,却永远也不会忘记。
3、幸福对我说,你还太小。
4、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
5、似乎你已经走进别人的风景,无奈我还在遥望星光的投影,埋葬纯真的时间仿佛还是昨天但却那么遥远。
6、我丢掉了我的爱情,我的心,我的快乐,我自己,却丢不掉回忆。
7、多谢你的绝情,让我学会死心。
8、想你的时候有些幸福,幸福得有些难过。幸福对我说,你还太小。
9、鱼上钩了,那是因为鱼爱上了渔夫,它愿用生命来博渔夫一笑。
10、和喜欢的人吵架,和陌生人讲心里话。
11、你走的那天,我决定不掉泪,迎着风撑着眼帘用力不眨眼。
12、这个世界就这么不完美,()你想得到些什么就不得不失去些什么。
13、当眼泪流下来,才知道,分开也是另一种明白。
14、什么叫快乐?就是掩饰自己的悲伤对每个人微笑。
15、不幸的人才要更坚强。
16、你是我猜不到的不知所措,我是你想不到的无关痛痒。
17、有时,爱也是种伤害,残忍的人,选择伤害别人,善良的人,选择伤害自己。
18、上一次微笑着入睡是什么时候?
19、鱼抬头仰望天空望见鸟儿,鸟儿低头只看见大海。来过你的世界,找不到你的心在哪里?爱上你的时候,是你准备把我放弃的时候。
20、你不知道某些时刻,我有多么难过。
21、我放下了尊严,放下了个性,放下了固执,都只是因为放不下你。
22、脸上的快乐,别人看得到,心里的痛又有谁能感觉到。
篇3
1、“有没有一扇窗,能让人不绝望…有没有一种爱,能让人不受伤…”天黑,看不见了一切,一切都被带进黑夜,害怕那样的孤独。好想再吹一次葫芦丝,吹出心里纠缠的惆怅,吹出看不见的伤感。
2、爱可以是一瞬间的事,也可以是一辈子的事,每个人都可以在不同的时候爱上不同的人,不是谁离开谁就无法生活,遗忘会让我们更坚强。
3、爱情没有哲理和逻辑,女人不需要你的真理和理论。委屈求全不如潇洒放手,怒吼一声:“该死的爱”。坏点,坏些,再坏点,更坏些,你就不会被爱整得终日在那无病了!
4、把你存进博客,是我害怕记忆把你遗忘,把你写进日记,是你已经变成回忆。当有天我带着孤独老去,我一定会在庭院种满玫瑰,只是,它的颜色不会是红的。
5、寂寞是什么感觉就是身边没有了聊的来的人所以有的人可以陪坐在有的人身边一夜却一句话也没说
6、寂寞就是天空中那种淡淡的蓝色泛着旧旧的光芒 不经意的抬下头就再也无法回避。
7、几年前,我们之间没有他与她,几年后,他和她出现了。某次邂逅某条街,我问你“他对你好吗”你说好。我问“你好吗”你说“过得很好”。你问我“你好吗”我沉默,你问我“她好吗”我说“她对我说她很好”…
8、很多我们以为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事情,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日子里,被我们遗忘了。
9、何为珍贵?想要而得不到的就变得珍贵。每个人的定义不同,你看似珍贵的,而有些人会不费吹灰之力得到它。当自己无力拥有珍贵资格时,就会望而声叹带着不舍的眼神回眸张望...
10、海,多么简单的一个字,可他却具有那么深邃的眼睛,海,变幻的蓝色,却是我一辈子深藏其中的忧郁.....
11、孤独是一个小水池里只有一条鱼;寂寞是水池里什么也没有。孤独是在很多人的地方,身边却没有人陪伴;寂寞是在很多人陪伴的时候,也只能沉默。
12、孤单只是个体和集体的区别。寂寞则是心灵上的孤单,缺少心灵上的共鸣。
13、分离不同的街角,过着不同的生活,你的身边已经多了一个他。梦里的你,还是那么娇艳妩媚,无邪的笑尽现你的柔情似水。烦乱的闹钟打破了唯美的梦境,睁开眼一切回到现实,只剩一个人的回忆写满忧伤…
14、多希望在心的世界里能下一场大雨,冲刷掉你来去过的痕迹。
15、独孤求败剑术无敌,剑法无人能破,他的一生是孤寂的。这是境界导致的。
16、当我彻底绝望的时候,我看见了安琪尔在对我微笑。我以为闭上眼睛就可以看不见绝望,就可以永远记住她的微笑。睁开眼,一切都无影无综,才发现这只是疲惫后最美丽的幻觉…
17、当你感到脆弱的时候,就让自己的坚强休息,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着是你权利....
18、当爱情已经能控制你或者你感觉你的世界里只有爱情的时候,爱情已经失去了真正的意义,而且,总有一天你会明白爱情只是一件事,而不是所有的事,朋友也很重要,而最重要的是你自己还有你想要做的事情。
19、带着耳塞听着霍思燕的《眼睛》,心,无比的失落。幽静的旋律,深情婉艳的声音,美丽耐人寻味的歌词。静静的聆听着,它似乎把自己带回到记忆里那段孤独的日子,又仿佛把自己的灵魂带去了一个远离尘世喧嚷的世界,很安静,很安静…
20、祠堂?太平间?坟墓?还是“爱情回收站”比较理性些,没那么恐怖。不过是该清空的时候了!
21、不要责怪上苍对你不公,不要因为失败而在那怨天尤人。每个人都可以变得很美丽,每个人的生活都可以过得很精彩,你为何不能?要相信,自己才是自己最顶尖的化妆师,人生最出色的设计师!
22、不是因为寂寞才想你,而是因为想你才寂寞。寂寞的感觉之所以如此之重,只是因为想得太深。
23、寂寞也是幻想家的坟墓,寂寞就是常常沉默 常常紧闭双眼 ,所以一旦寂寞起来 这种感觉会让人觉得可怕,寂寞就是要一点点这样的走下去,而且大概要这样很久
24、她将她的幸福许给他,他却将寂寞归还与她。从此,天涯海角,各不相望!
25、留不下匆促的脚步,喊不出最想说的话语,多想开口…却又害怕早以习惯的冷漠和拒绝。把你写进日记,把你埋在心底,多年后,风干的记忆会随风飘扬,只是它会多带有一丝忧伤。心情因你而动,心痛因你而起,可谁都曾为那伤口轻轻包扎过?那怕漫不经心的敷衍!
26、人生就如一本厚厚没法更改的记事本,每一页都记录着每一天所发生的事,里面有悲伤有欢乐,有喜悦有哀愁。而某些事,某些人被写进日记,注定只能成为回忆,那些故事也只能成为历史。她不是主人翁,她不可能会陪你书写完人生,这样的人我们都称之她为“过客”…
27、人不是因为寂寞而寂寞,而是心里有了牵挂而寂寞。
28、人,总要忘掉一些事,然后他才能记住另外的事。如同有人要靠近自己的身边,注定了有人要离开!
29、让我的爱,陪伴你一起成长;用我的爱,一直默默的守护在你身旁。
30、女人为什么喜欢说无聊和烦?为什么女人喜欢唠叨?为什么女人相信感觉?为什么恋爱中的女人很美?为什么女人喜欢真男人?为什么女人恋爱时智商为零?为什么女人会对追求自己的男人装作很讨厌?…为什么?是因为什么让我与女人无缘?
31、女人说:如果你不能给我穿上嫁衣,就请不要解开我的内衣;男人说:如果你不愿为我披上婚纱,我就为你披上袈裟。
32、你曾是最猖狂的大盗,盗走我所有的思念,是最精明的骗子,骗走我所有的感动。就因为这样,我在孤独中乞讨,在悲伤里寻找…而你,拎着我的感动,揣着我的思念,偷偷送给了别人。欲回首,恕我直言:死去的爱,它不可能复生。没有灵魂的死尸,我不要,那怕再爱!
33、你笑一次,我就可以高兴好几天;可看你哭一次,我就难过了好几年。
34、那些曾经以为念念不忘的事情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过程里,被我们遗忘了。
35、那些刻在椅子背后的爱情,会不会像水泥上的花朵,开出没有风的,寂寞的森林。
36、那年的冬天特别寒冷,整个城市笼罩在阴湿的雨里.灰蒙蒙的天空,迟迟不见着阳光,让人感到莫名的沮丧,常常……
37、闷热的风,吹过憔悴的脸,布满血丝的眼,望着灰暗色的天,它,似乎很伤心…
38、每小我都是一个国王,正在本人的世界里擒横嚣张,你不要听我的,但你也不要让我听你的。
39、没法改变的是历史,没有草稿的是人生。红日可以等待,夕阳可以守候,有些错过就等于永远失去,就算再有,它也找不回曾经的感觉…
40、人生是一场庄严的游戏,每一个玩笑背后都藏着眼泪,但放手与转身之间,每天都有一个新的太阳。
41、如果寂寞了,千万不要跟人诉说,那只会显得你更加寂寞难耐。
42、如果你不可能会爱我,拜托!请你不要让我感动;一丝可能都没有,求求你彻底一点,别让我心动过后心痛!有足够的能力是堂堂八尺男儿臣服与我,却无力征服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
43、如果上帝要毁灭一个人必先令其疯狂。可我疯狂了这么久为何上帝还不把我毁掉。
44、洒脱挥手不带一滴伤,怎么可能!没有资格要求拥有那么多,就别强迫自己。都说了:“伤了的,最后还是你自己!”安静会儿吧,让空间也安静会儿,带着悲伤的心情去远行。。。。。。
45、我与快乐分手,和幸福离婚。富裕诱惑我,贫穷调戏我,忧郁牵着我的手,寂寞它说暗恋我。静静的夜晚,我搂着悲伤接吻,抱着烦恼入睡,该死的孤独在我耳边轻轻说着:“宝贝~我爱你!”
46、我不是属于那种让人一眼看去就能产生感觉的人,可我给得起的浪漫,他给得起么?我舍得放下的,他舍得么?愿为你每天耐心梳妆盘起你的秀发,他能么?他会的,就只是能让你有感觉。
47、为了谁?自己把自己弄得像个可怜的小孩!因为谁?自己把自己整得沉默寡言!还有谁?可以借我一份没有寂寞的相思!那是谁?不曾有过感动,却把我折磨得像个被遗弃的孤儿!
48、突然发现,生命中好多不可或缺的人,走着走着就散了。
49、岁月卸下你青春美丽的容颜,留给你的是那满面枯黄的肌肤。
50、谁在歌讼爱情的美丽,谁在墙角细数某某某给的悲伤?一场超常规的游戏,你注定会被淘汰出局,你玩不起,你还没有那样的资格做最后的玩家。
51、收回思念与爱恋,掩埋忧伤与失落。等、你爱我!那怕,到天荒,再荒谬!
52、世人低俗的眼,看不见华丽背后的寒酸。你的失败,换不来世人的同情,只有成功,才能赢得更多人的喝彩!且让暴风雨来得更凶猛些吧!
53、实际上,在心灵上有共鸣的人碰到一起的几率是相当小的。很多人一生都碰不到一个知己,就是寂寞。
54、时间在变,人也在变。有些事,不管我们如何努力,回不去就是回不去了。
55、三年前的选择,决定了三年后的今天。今年的委屈,明年的起点,三年后的今天,如果我依然如今天这般,那么,这辈子,我注定是个废人!
56、我在焦虑等着你的消息,从天明等到天黑,从花开等到花落。只到春风再次吹过的时候,我忘记了那句曾经的承诺,已随秋季的花落一起飞逝…
57、我知道我不是一个很好的记录者,但我比任何人都喜欢回首自己来时的路,我不但的回首,伫足,然手时光仍下我轰轰烈烈的向前奔去。
58、习惯一个人,习惯寂寞,习惯孤独。但是害怕。害怕这一切会发生,逃避。。不停的逃。
59、想到揭斯底里,爱到穷途末路,伤到撕心裂肺,苦到孤苦无依。
60、心动过后是心痛,这感觉真的让人无法呼吸。如果我可以做成萧十一郎,可以变成火星男,那么我也许会一直的坚持着自己的信念,勇敢的走下去,只到最后。可我不是萧十一郎,也不是火星男,我没有戏剧化的男人那般执着,也没有他们那么有能力,可以隆重制造出那么多轰轰烈烈是你心驰神往的浪漫。
61、这说明,寂寞与否,跟精神境界有关系,跟性格有关系,跟环境有关系。
62、在这个忧伤而明媚的三月,我从我单薄的青春里打马而过,穿过紫堇,穿过木棉,穿过时隐时现的悲喜和无常。
63、在我需要的时候,能不能,给我点看得见的在乎。
64、雨中荷,清风轻轻拂过,七彩红霞,双映双影栖息雨后蓝空…
65、有些错误一旦发生,便没有纠正的机会,就像叶子,离开了树,再也无法回归,有些机缘,一旦错失了,将万劫不复....
66、有人寂寞的时候说不出话来,有的人寂寞的滔滔不绝.寂寞就是你靠某个压抑的节奏来呼吸,寂寞就是想逃离现在的自己
67、有的人,没有知己,同样也没感觉到寂寞,而且生活还挺美。
68、忧郁症患者普遍都有寂寞的感觉,而忧郁症患者无一不是性格上存在缺陷,所以,性格也导致了寂寞。
69、一个人永远停留在原地,虽然不一定会失去什么,但一定会错过什么...
70、一个人的时候应该叫孤独,想一个人的时候才应该叫寂寞
71、要我泪汪汪的哭着求你,你才会有一丝不舍吗?无奈心再痛也哭不出眼泪;要我血淋淋把心给你,你才会相信我是真心的吗?我可以,可是死了自己,你会哭着喊声我的名字说句“我爱你”吗?
72、心在哭,天空下着毛毛雨,它也在哭。没能坚持到最后,是跨不过那道垲,还是害怕更深的挣扎都于事无补,夭折的坚持,结果是它胎死腹中。
73、这样看来爱情还真的是没什么道理可言,也许说爱情是场奇迹,更确切的说 因为他能使不可能的变成可能。
74、枕着对你的思念入睡…抱着唯美的梦想:“有天你亲昵的叫着我的名字,撒娇似的喊着:宝贝…我爱你!”
篇4
2、她拿着酒瓶跌跌撞撞地走,说没有了他不会有人再义无反顾的牵起她的手,她说她不哭,她愿赌服输。
3、要不是老师说过不能乱扔垃圾,不然我早把你仍出去了。
4、倾听,是朋友伤心时最好的解药。
5、你知道吗?我想把你放下,因为我想你太苦,想你太累,能够把你放下该有多好,可是,我能吗?我会吗?
6、你的于心不忍会成就我的自作多情。
7、咖啡苦与甜,不在于怎么搅拌,而在于是否放糖;一段伤痛,不在于怎么忘记,而在于是否有勇气重新开始。
8、伤口就像我一样,是个倔强的孩子,不肯愈合,正因内心是温暖潮湿的地方,适合任何东西生长。
9、明明转身就有一个温馨的港湾,却偏偏还要去追逐那无望的孤船。
篇5
2、当眼泪流下来,才知道,分开也是另一种明白。
3、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
4、如果不能够永远在一起,也至少给我们怀念的勇气,拥抱的权利,好让我明白我心动的痕迹。
5、木头对火说:“抱我”!火拥抱了木头——木头微笑着化为灰烬!火哭了!泪水熄灭了自己。当木头爱上烈火注定会被烧伤。那些花儿,盛开了,散落了。
6、分手后不可以做朋友,因为彼此伤害过。不可以做敌人。因为彼此深爱过,所以我们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风,吹起破碎的流年,我看见远方的寂寞,泪流满面。
7、一切我都看透,但仍在迷恋你的温柔。
8、相思的哀愁,只是上帝赐予深爱人的独自感受。
篇6
错过的年华在北漠开出斑斓的紫薇花,却荒芜了轮回的春夏。(作者:佚名)
那些刻在椅子背后的爱情,会不会像水泥上的花朵,开出没有风的,寂寞的森林。(作者:郭敬明)
蔷薇开出的花朵没有芬芳、想念一个人、怀念一段伤、不流泪、不说话。(作者:佚名)
(来源:文章屋网 )
篇7
以科学发展观的眼光来衡量,现代化的优质教育必然是顺应人的发展需求,满足人性自我提升需要的教育,必然是百姓福祉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不断上升的教育,必然是质量和数量、公平和个性、成功和幸福达到高度和谐的教育,联系**教育发展实际,几个问题和大家交流探讨,抛砖引玉,推动大家议教育、谋发展。
一、城市需要怎样的教育。
我市正努力建设“三中心、两高地”宜创宜居的国际性商贸城市,教育一方面要为城乡百姓提供均衡、优质、公平的教育机会,满足百姓“有书读”“读好书”意愿;另一方面要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支持。面对挑战,**发展经济的竞争力急待进一步培育,新的优势在于市场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在于知识技术和创新人才的支撑,在于专利、品牌等新兴经济元素的培育,在于城市人文的积累和提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突破资源瓶颈,提高发展质量,需要教育发挥知识和技术创新的“源头活水”、人才和思想的“储备库”、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发动机”的作用。
(一)进一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近几年我市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和教育均衡程度不断提高,但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和百姓要求享受良好教育的矛盾依然尖锐,城乡教育之间、义务教育与其他教育类别之间,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区域间发展不均衡的状况还需进一步改进。我市用十年时间实现了由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向高质量普及十五年教育的转变,**教育实现了三大转变:即从数量的扩张转到质量的提高,从硬件的完善转到队伍的优化,从教育的均衡、快速发展到优质、和谐发展。当前及今后,教育的关键点已转移到更深层次的均衡上来,更注重校风、学风、教师队伍、学校管理和发展潜能等,促进教育公平要从外延扩张,更注重内涵发展,尤其要加强薄弱学校、农村学校师资建设、教学方式改革,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使每所学校都得到发展提升。因此,今后要加强教育资源尤其是师资力量的良性配置,加快我市要优化教师引进、培养和发展的政策,在教师待遇的保障、优秀人才的引进、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创新人才的奖励等方面,深化政策,建立多渠道的教育骨干和师资的科学流动机制和培养提升机制,努力突破制度瓶颈,促进教师资源“柔性流动”、“多向流动”等,培育优秀教研组、先进班组等创新型团队,每个学校都要推出自己的名师团队。完善促进城乡教育均衡的资源分配制度,大力研究资源共享、“和谐共进”的均衡发展机制。
(二)进一步加快职业教育发展。
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的教育,是与本地经济发展关联度很高的教育类别。本地产业发展是发展职业教育的现实源泉,职业教育的优质发展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的智力和人力资源基础,困此“围绕产业办学、围绕市场兴教”是其基本理念。例如苏州市发展职业教育理念是“合拍共振,无缝对接”,苏州是世界知名制造业基地之一,是外商投资企业密集区,世界500强的91家企业在苏办厂,苏州产业在升级,苏州职业教育也在跟进,从传统的电子商务、文秘、电工到微电子制造,现代通信技术、物流、汽车维修,市场需求与学校发展和谐共生。我市已提出了建设国际小商品贸易中心、国际小商品创造中心目标,以转型升级为主题,提升制造业整体素质,发展职教空间很大。但近几年,我市职业教育面临经费不足,生源不佳、发展信心不足、群众认可度还不高等问题,职业教育对社会贡献度还不高。(近几年我市职业学校先进设备闲置现象一定程度存在。要有懂技术的学生,必须要有一定的设备提供实训,但由于活动经费缺乏,学校不能购置丰富的材料,许多教学活动无法开展,一些设备被闲置;企业与学校联合办学热情不高,有的企业前几年满怀热情办起校企合作班,但由于各种原因,企业投入回报不对称,办班难以为继。发展职业教育的社会环境不尽如人意.职业教育的质量也倍受社会各界关注。)一些规模企业反映,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在企业的“适用度”不如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经过锻炼往往成为企业的骨干,但现在经常会遭遇中职生用不上、用不起的现象,中职生的职业道德水平、职业技能水平有所“滑坡”。在大学生就业难的背景下,深化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更是迫切。市政府将进一步研究扶持职业教育的激励政策,营造全社会重视实用人才、重视职业技能的氛围。职业教育单位要振奋精神,与时俱进,瞄准市场办学,着眼企业办教,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合作办学,拓展办学的形式,提高职教服务社会、助推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三)进一步完善国民教育体系。
做好国民教育的“前伸”和“后延”工作,一方面加快学前教育优质化、公益化进程,今年把6个镇街中心幼儿园的建设列入政府实事,还要制订幼教专项政策,推进学前教育加速度发展;另一方面加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统筹继续教育、社区教育、成人教育、家长教育,为建设学习型城市提供良好的环境。
二、教育需要怎样的学校。
(一)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和人才观。
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随着知识经济不断深入,“高分低能”、“高分无能”的青年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竞争的形势,最近几年北京、上海等地推行高校自主招生,录取标准已显露出当今社会“新人才观”的端倪,形势要求我们确立全面的、可持续发展的质量观;但另一方面,恰恰是就业竞争的激烈,使家长对子女就业的期望过重寄托到学校的升学绩效上,这种关注并没有随高等教育大众化、基础教育高标准普及而有所减弱,反而更为加强。这就使学校面临两种质量观的矛盾,是追求“分数的质量”,还是“追求生命的质量”。越来越多人认识到当前教育的一些偏差。我认为,德育关键是做人教育;智育关键是自主学习的能力;体育关键是终身锻炼的习性养成;美育关键是情操陶治;劳动教育关键是树立劳动光荣的信念。教育青少年要养性—注重优美人格的奠定,养慧—圣贤智慧的陶治;养德—正大品行的规范;养志—理想抱负的树立;养能—生命能力的完善。学生不仅要提高文化科知识水平,更要发展体质水平、审美水平、创新水平、心理水平等各方面素质,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更要树立“因材施教”理念,确立不同个性、不同禀赋学生不同的质量标准。人格教育与技能教育相辅相成,培养具有深刻文化素养、身心更和谐健全的现代中国人。
(二)深化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改革。
要从积极提升教师业务素质入手,提高教师实践新理念,运用新技术,实施新办法开展教育教学的能力;要着眼课堂教学模式的革新,以“提高效率,减轻负担”为原则,提高文化课教学质量;要改变全市学校一把尺子衡量绩效的局面,实行教育质量多元策略,实施策略分层,多元发展,确立“各级各类争一流”思想,促使不同学校努力在自身层次达到最优,实行群体创优;要培养学生多方面素质,统筹学校艺术教育和课外活动,构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体育活动体系。
(三)加快学校内涵成长。
近三年我市高扬学校文化建设大旗,推动学校锤炼核心价值观,培育师生主流意识,以文化提品质,以文化树品牌。但目前学校文化尚未深刻融入管理者治教理念,以及师生团队的治教求学行动中,有品位的学校不够多。一个富有内涵的学校,我的理解:一是理念一定要贯彻得非常到位,得到全体成员多年不变的认同和自觉遵行。二是管理一定要修炼到细节,学校的一本书或是一棵树背后都可能有蕴藏着深刻的内涵。三是风格一定要有鲜明的个性。学校不一定每个都是名校,但可以是有个性的学校,特色的培育源于深入挖掘校本资源,以及拓展和发挥,不因学校规模宏大而庞杂失序,不因学校规模小而无可实施。比如义中是我市教育多年的典型代表,已经塑造了比较深厚的学校形象,那么,“义中人”这个品牌怎样发扬光大、与时俱进?是否可以将更多象“义中人”这样富有精神内涵的学校特色品牌呢?面对既定的师资和生源、硬件和软件,学校文化发展的境界决定了学校内在发展力和外在的影响力,靠有限的名师建不起名校,只有文化才有化平凡为神奇、化散沙为整体的力量。
三、学校需要怎样的教师。
(一)教师要有精神空间。
最近几年伴随着高校扩招步伐不断加大,教师教育的力度不断加大,我市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均有可喜提升,社会人士热衷教育的氛围日渐浓厚,但随着百姓对教育要求越来越高,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也水涨船高。当前我市教师的学科和学历结构还不尽完善,优秀教师群体还比较单薄,对教师的职业精神和师德行风状况有质疑的声音。教育发展首要资源是教师;教师的素质首要是师德。有一个事实全世界应该都相同,那就是当教师不是发财的工作,教师在很大程度上是将自己的精神世界来作为职业资源的,教师是从社会地位而非经济地位获得尊严,教师的价值是在学校中以传递人类精神的火种而体现出来。但令人担忧的是,过度的量化使学校和教师的特有价值难以充分评价,功利的社会使教师的价值取向受到不良影响,应试教育也伤害了教师职业的古老的欢乐,教师的信仰以及个性、灵性、独特的生命体验都在渐渐消退,教师作为人的精神导师和灵魂工程师的功能的退减,使教师不仅不被社会敬重,连学生都不再尊重他们。因此各中小学要进一步加强师德行风建设,以整治违规带生问题为切入点,以充实教师的精神世界为根本点,把更多的精力放到琢磨教师成长、研究教师培养上来,培养更多的品德良好,学养深厚的优秀教师,以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育内涵发展。
(二)校长要有几分书卷气。
篇8
然而,随着采访的深入,清醒的戏剧人不断揭开繁荣外衣,让我们看到话剧面临的诸多尴尬:剧目、人才、资本――作为演艺市场三要素,上海话剧大体都捉襟见肘,发展后劲不足;商业戏剧奔逸绝尘,经典话剧、实验话剧步履蹒跚;话剧更多地“沦落”为小资们时尚快速消费品的一种,类似于隔靴搔痒的“心理按摩”……面对市场的诱惑和文化体制的改革,重获新生的话剧如何找准方位,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夜幕降临,霓虹初上,熙攘的人群中,总有那么一拨人从上海的各个方向汇集到剧场。上世纪九十年代被电视、电影、KTV等各种娱乐方式边缘化而萎缩没落的舞台艺术中,话剧率先突围,以其特有的魅力,重新唤回了一批固定观众。
“去年从公共财政投入上来讲,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只占了五分之一,但票房收入是京剧、昆剧、越剧、沪剧、淮剧五大剧种的票房总和。如果再加上话剧艺术中心之外的民营剧团以及来自海外、来自全国各地到上海演出的话剧,话剧票房总量在上海的剧场艺术里应该占一定份额。如果把剧场艺术分成10份的话,话剧最起码有3份天下。”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总经理杨绍林告诉笔者,骄傲之情溢于言表。
“近几年上海的话剧演出呈现较大的增幅,是目前舞台剧各剧种演出中,剧目演出数量最多、新创排演和样式最丰富的一个剧种。话剧剧目演出近年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近两年每年都超过了80余部,话剧演出大约在千场左右。今年即便有世博会2万台免费演出,上半年话剧演出依然有将近40台,从7月到年底,已经有38台同时在卖票。”上海现代人剧社团长张余笑着说出一串数字。
从全国来看,上海的话剧市场被公认为最规范有序,虽然在演出的数量上、投资上不如北京,但市场虚火成分更少一些。就买票来说,上海观众大体已经形成了自发购票的习惯,而在北京,赠票、团体票却屡见不鲜。对此,有着“票房蜜糖”之称的青年导演何念也是深有体会,每次去北京演出,飞机刚落地,手机一打开,十几条短信全是问他要票的。
2006年,上海话剧演出估测仅有30%的话剧能够收回投资,而今大约有70%的话剧能收回成本。上海话剧市场的繁荣与健康,引得海内外众多制作团体、公司进驻上海,包括孟京辉、赖声川、林奕华等来自北京、台湾和香港的知名导演也纷纷“扎堆”来沪并惊喜连连。众多的剧团也带来各种不同风格的作品。“上世纪八十年代最主要是探索性戏剧,哲理和艺术风格多样化探索很多,九十年代话剧总体规模缩小,大戏变成小戏,最近十年又扩张了,形式又多样化了,出了不少的类型戏:‘工程剧’、白领剧、推理剧、惊悚剧、财经剧等等,好几种类型一定程度上打出了品牌,都有了相当一部分的忠实观众,虽还算不上‘百花齐放’,但‘十花齐放’应该有的,类型戏的格局逐渐形成,总体上是健康的。”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孙惠柱评价道,“其中,喜剧成了气候,符合老百姓的需求。去年我们办了可以说是历史上第一届喜剧节,北京有陈佩斯,上海有何念,都有了相当数量的戏,喜剧的氛围相对成熟。以后每年我们都会办一次喜剧节。”
在很多戏剧人的记忆中,还存着惨不忍睹的景象:十几年前,台下的观众比台上的演员还少,不得已之下,满大街请人去看戏,但是今天一些戏已经“一票难求”。 当人们还在感叹上海文化重镇地位的失落,电影、电视、文学等领域的沉寂时,近几年话剧市场的复苏、繁荣,给了上海人信心,至少作为中国话剧发源地的上海,仍然捍卫了其在中国话剧舞台上的重要地位。此中,“国字号”的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发挥着巨大的引领作用,老牌的现代人剧社等民营剧团功不可没。2009年,静安区政府率先建立了上海戏剧谷,在政府主导并扶持下,运用公司化操作模式,形成了首家新型戏剧经济园区,现在已初现规模效应。提及现在上海话剧市场的景气,上海的话剧人是自豪的,这与他们孜孜不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但是同时话剧市场的日渐繁荣并没有移走这些理性的话剧人曾有过的焦虑情绪,在采访中,他们更多谈到的是面临着的诸多尴尬与隐忧。
近日,上海市剧协等单位联合为“80后”青年导演何念召开了研讨会,会上,专家学者对这位短短7年创作了17部话剧作品、票房总收入高达3400万元的后起之秀给予了肯定,但同时在“深刻性”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何念现象”实际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上海话剧的现状:商业戏剧锣鼓喧天,而主流戏剧、实验戏剧显得过于静悄悄。
“上海、北京的话剧市场其实还只在刚刚起步的阶段,还需要解决很多问题,比如:戏剧观念保守,文化体制僵化,作品视野不开阔,剧场里更多充斥着的是过于通俗化,甚至低俗化的作品,剧场失去了应有的思考功能等等。”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副总经理、国家一级编剧喻荣军如是说。同时在他的眼里,“中国话剧从来就没有辉煌过,以前的星火闪现与现在的虚假繁荣也只是在特定的时期或是跟其他的剧种相比较而言,若与其他的戏剧大国相比,不管是题材样式探索创新,还是经营管理产业运作,都存在很大差距,就城市戏剧环境而言,近的不如首尔、东京,远的不如纽约、伦敦。”
几十年前,很多省的省会城市、地级市都有话剧团,但是现在萎缩了,全国只剩下100多个话剧团,而这100多个中,真正常年演出的、话剧成为城市文化生活一部分的只有北京和上海,其他地方都是间歇性演出,需要等待节庆等契机。在全国其他省市的话剧市场还处于垦荒期的生态下,上海、北京的各占“半壁江山”的地位无疑显得有些尴尬。
“我们现在发展速度很快,如同开在高速公路上,但我觉得要建立忧患意识,提醒自己是否要在休息站加加油,喝杯茶,打个盹。”杨绍林说。即便如今“看话剧去安福路”已经成为时尚,这位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统帅”依然忧心忡忡:“院团责任人要跳出自我天地,对今天、明天、未来世界的发展变化看明白,想明白。开放格局下的多元文化,供求不平衡,恶性竞争条件下,如何发挥文化市场中的主体作用?剧场表演艺术个性与未来定位在哪里?人们为什么一定要买票进剧场?――因其鲜活、互动、现场参与性之魅力吸引观众。没有观众参与的戏剧表演艺术,体现在资本投入上就是负债与亏损。即使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暂时得到部分的政策保护,也要梳理清楚其真正的核心价值是什么?要清醒认识到,一切没有文化内涵的外在形式在社会变革及发展过程中,都会因为生存环境的变化决定其必须创新和改革。否则,逃避不了‘生存或毁灭’的选择。”
娱乐要有娱乐道德
上世纪九十年代,话剧步入低谷,让观众重新进入剧场成为拯救话剧于水火的首要一步。然而进入全民消费时代,要与好莱坞大片、KTV等五光十色的娱乐方式竞争,话剧不得不放下身段,以休闲的姿态挤入娱乐大阵营,更多地满足平民化市场的诉求。2000年开始,上海话剧市场也正是以浅显易懂、贴近生活的“白领话剧”作“诱饵”,吸引一批又一批年轻观众走进剧场。而原本指代实验性先锋性的话剧演出的“小剧场话剧”也被“拿来”转了型,成为只表明物理空间的“小剧场的话剧”。时至今日,看话剧已经成为上海一大批年轻人日程表上的固有项,辛苦工作了一天想要放松一下,去看无厘头搞笑喜剧;太孤独了想要找点共鸣,去看描写都市人心情的白领剧;无聊了想让脑子做做智力体操,去看推理悬念剧……观众开始“看单点菜”,话剧制作团队则不得不铆足劲儿去吸引人眼球,于是《朝九晚无》、《我的老板我的班》、《糖生要娶白骨精》、《如果我不是我》、《天生我才有没有用》、《疯人院飞了》、《不骗你骗谁》等扎人眼球的剧目横生。曾背负着政治情怀与沉重哲思的话剧,开始体态轻盈,同时也出现了不少轻浮粗糙之作。“小剧场话剧成了都市文化的时尚,赢得很多独立制作人的青睐。但是,它在投入与产出上的高性价比,使得一些具有猎奇心态的人跑到小剧场来凑热闹,造成今年小剧场上演的戏剧总体水平不高,出现很多‘叫座不叫好’的作品。长此下去,必将挫伤观众来看戏的热情。‘叫座’也只是暂时的状况。随后小剧场话剧又走进了另外一个怪圈:谁能拉到钱就可玩一把。短平快的‘急就章’纷纷出现,把小剧场话剧变成了粗糙的流行快餐。小剧场戏剧现在的缺点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只有量,没有质’。”张余说。
早在20世纪后半叶,尼尔・波兹曼曾发出过“娱乐至死”的慨叹。如今娱乐主义愈加蔓延,泛娱乐化的话剧市场成为艺术家们的心病。“现在人们的生活压力很大,需要排解,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许多爆笑喜剧,减压戏剧,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从戏剧人本身来说,真的表现了当下生活吗?今天的生活有时就是一些幻象,我们在用另一个幻象来表达这些幻象的时候,是完全没有根的,今天的观众看了觉得还是蛮能反映今天的,可能十年后,观众就会觉得很奇怪。让各个时代的人都觉得好看才是经典的。但是现在从剧本开始,我们大部分的编剧都不会真正地沉入到生活中,去了解、体验、反映现实人的困顿,而只是简单截取生活的表象。现在不少创作只是抓到一个感兴趣的话题,然后在网上搜索所有人对这个话题的讨论,拿出来拼贴在一起。”可・当代艺术中心的艺术总监、青年导演周可感慨道。
当话剧人只给观众一个“速食汉堡”,就不可能让他们像吃饕餮大餐那样咀嚼品味。如果只是“快餐食品”也就罢了,就怕有“苏丹红”。这不是危言耸听。“当娱乐是不道德的时候,跟问题奶粉一样,对于民众的伤害是长远的,甚至构成对一代人的伤害。”国家话剧院副院长、国家一级导演王晓鹰激动地说道,“生活中有时可以开玩笑,捉弄人,但是需要有一个底线,不能伤害别人。我以前批评过一个话剧《索马里海盗》,演出的时候,碰巧现实中中国船员碰到索马里海盗而生死未卜,那么即便话剧内容与事件无关,在这个阶段演出也是不合适的,话剧里对弱势群体的作弄搞笑缺少对船员们的同情心,被逗笑的人也有一丝残忍在里面。所以在娱乐消费层面是有道德的,在鼓励娱乐性东西的同时需要讲娱乐道德。什么是真正的减压,真正的轻松快乐,什么是无聊,什么是俗不可耐,这是需要区分讲究的。有了娱乐道德,传递的生活态度才是明亮的,批评视角才是积极的。”在王晓鹰看来,何念喜剧作品的娱乐就有着娱乐道德,不论是表达美好的愿望,还是对现实的批评,引起的笑是一种健康的笑。何念表示:“我之前做的很多戏是先让观众进来,我们让你开心,让你感动,但也一定会在后面等着你。每部戏都必须找到一个灵魂,我们不能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故事让观众体会到。”周可认为:“作为文化产业,观众媒体赋予我们某种特权,当我们被赋予特权以后,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滥用特权,哪怕是做娱乐,也不能忘了我们身上肩负的社会责任。因为如果传播好的思想,会带来非常好的影响,否则将会带来祸害。”
经典文化尚需补课
有人辩解,全球已经进入一个娱乐时代、消费型时代,文化更多成了娱乐品,中国也是不甘落后,与世界同步。不过王晓鹰认为:“西方的文化是充分经历了经典化后才进入所谓的后现代,他们的大众娱乐有一个经典化的文化背景。举个例子,在西方有大量解构莎士比亚戏剧的作品,但那是在非常充分地理解经典是什么的基础上解构的,西方观众了解经典是什么,他们知道新的作品是不同年代对一个经典不同角度的各种延伸,而如果没有看过经典的人,就会产生这么个印象:原来被西方奉为戏剧圣经的莎士比亚是这样的,就会有误解。现在我们进入一个所谓后现代的娱乐化时代,但这并不意味着,经典文化的那一部分真的需要被消解放弃,因为我们没有经典化背景。就好像我们已经跟上了后工业时代的步伐,但是并不意味着我们工业化的程度就够了,还是需要花很大力气发展工业化,同时防止工业化的弊端。所以我们不能因为世界文化已经进入了消费时代、娱乐时代,就认为我们国家大规模做娱乐是理所当然的。我们的经典文化部分与西方相比还差很多,我们跟随全球化脚步走进大众娱乐,同时需要有意识地去补课式做经典文化。而这方面的责任很大一部分在我们这代导演身上,因为我们是从那样的时代过来的,比我们更年轻的导演也可能做,但有他们自己的文化视角态度,所以如果说我们这代导演做得不够商业,不够大众口味,要请社会原谅我们。”但王晓鹰也坦言,现在有这样自觉想法的导演也不多,社会自觉不自觉地用市场、票房去要求这个层面的艺术家。
《雷雨》《茶馆》《于无声处》……话剧曾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一个轮子,现今此作用已经消减,但仍可以成为查找社会病根的X光镜,可是现在上海的话剧舞台上多是夜夜笙歌,少有给予社会提醒的、有现实批判意识的严肃之作。然而,事实上,不给观众提供更多的选项,如何让他们选择?前不久,话剧《怀疑》上演,因为涉及严肃的社会问题,起初制作人已经做好了舍本的准备,不料却吸引了大量观众。“现在上海话剧市场化运作方面已很成熟,也积累了很多经验,有了观众基础,我觉得在这个基础上需要的是加大精英文化、经典文化那部分内容,因为白领阶层可上可下的幅度是很大的,把欣赏口味往精英文化上去引领的时候,对城市整个文化气质都会有影响。”作为北京的同行,王晓鹰对于上海话剧如此建议。
此外,如何巧妙地引领观众,也考量着创作者的功力。喻荣军说:“跟观众的关系对我来说就像一场战争,既不能不考虑观众,也不能跟着观众走,要保持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必要的时候要引领观众,而不能盲从。”著名导演陈薪依认为:“文化是需要输出的,要强制输出,但是你不能把观众的脑袋砸开灌进去,而是要给他美的享受,是像‘冰凉的小手’的艺术性。融进去这种思想,它就是一种陶冶。”
先锋实验遁迹,发展堪忧
“话剧作为一门虽然古老却从来不缺鲜活生命力的艺术门类,两千五百多年来生生不息的发展机制,在于‘实验、主流、商业 ’三者互相依存、互相影响、互相推动的关系上。如果把戏剧艺术的发展机制比喻为一支时间之箭,那么实验戏剧就是锋利的箭头,主流戏剧则是长而坚实的箭杆,商业戏剧是随之前行的宽宽的箭羽。”王晓鹰说道,“如果一千个实验中有三种能触动内在的兴奋点,慢慢被受众接受,它们就会成为主流戏剧的一部分,而新的实验又会出现,戏剧本身就发展了,同时观众也在发展。戏剧与消费者之间是互动的,影响也是非常强大的,戏剧作为文化艺术的商品,对人的艺术鉴赏力、文化人格有一种塑造。例如,现在这么多戏剧演出形态中,处处有荒诞派的影子,但是荒诞派刚出来的时候是反戏剧的,被大众拒绝接受,但当它渐渐能反映生活感受,直指人的心灵的时候,戏剧被接受了,也意味着观众的审美提升了。”
那么,现今代表发展箭头的实验戏剧如何呢?孟京辉、林奕华历来自称扛着实验先锋大旗,但其实验先锋性已被镀上过浓的商业色彩,“先锋实验”已经成为了票房号召的招牌,亦或是标榜另类的时髦语。张余认为:“实验剧有时成了最大的商业剧。商业剧一般包含了三个要素:反复演出,最豪华的剧场,比较大的投资和制作。而实验剧通常在简陋的场地,只是被小众接受。但是现在孟京辉的《两只狗的生活意见》一年在上海演七次,而且是在商业化程度很高的豪华剧场里演,已经完全不是先锋戏剧。而林奕华,被称为香港最具有实验性的导演,他的戏也被演出经纪公司包装成了最富有商业性的戏。比如他的一部戏,原来3个小时,出于商业剧考虑,硬被肢解到2个小时。还有所谓的先锋戏剧,舞台上堆满了黄沙石子,演员扮演的工人在骂越来越膨胀的资产者,但是表演场地恰恰是在最豪华的剧场里,本身就跟现实形成了一种讽刺。”
王晓鹰告诉笔者,当他与何念同龄时,才刚推出第一部戏《魔方》,当时打破了传统话剧的表演模式,非常实验。回到北京后,戏剧界的权威却给了他当头一棒,这怎么叫戏剧?也有领导认为其内容扭曲了当下生活。当年王晓鹰面临的文化生态极其艰难。但在王晓鹰看来,实验戏剧作为戏剧艺术发展的创新动力,最应该出现在年轻戏剧人的创作中。“面对市场具体情况,年轻人比我们更快适应这个发展潮流,更多无所顾忌地投入市场。我们有一部分年轻戏剧人常常致力于在剧场里制造浅显甚至是廉价的娱乐效果,这可能有社会大氛围中‘文化消费主义’甚至‘泛娱乐化’影响的原因,也可能有我国缺乏对实验性艺术创作扶持政策的原因。但无论什么原因,如果制造剧场中的表面娱乐效果成了趋之若鹜的时尚主流,青年戏剧最具本质特性的‘实验精神’就会从根本上被消解。原本应该成为箭头的‘实验戏剧’直接与‘商业戏剧’这个箭羽相粘连,一支向前飞奔的箭就会变成原地打转的圆环,戏剧艺术的发展将会出现影响久远的危机。我这不是杞人忧天,中国戏剧近年来在‘实验戏剧’层面已经很难与国际戏剧对话交流,这是越来越令人尴尬的不争事实。”
在上海,虽然下河迷仓、上戏小剧场等地还做着先锋实验剧的探索,但规模很小,比北京更缺乏实验艺术的氛围,发展堪忧。“现在上海民间的青年戏剧力量比以前壮大一点,其中有一部分是因为喜欢而一直坚持创新,但他们的生存环境是很艰难的,如果政府的文化体系、政策法规和资金配置等没有给他们提供很好的平台的话,他们在艺术创新实践探索方面的力量就会减弱,这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发展。”喻荣军说。
话剧人才短缺,原创力薄弱
人才储备与未来发展休戚相关,然而话剧人才库明显呈现短缺的现状。演员方面,老一批的戏骨逐渐隐退,而新一批更多地奔向影视的“康庄大道”,以至于大批观众不知众多影视明星的单位其实是话剧团。“有领导说,你们剧团那么多明星,你弄一台全是明星的话剧。好是好,但是你把这些明星组织到一块是难上加难。这个有空了,那个没档期,老是锣齐鼓不齐,而且人家已经在戏上,过来赶场,从创作的角度看,必然分散精力。当然也可以把团内人招回来效力,但是一部影视剧的片酬起码几十上百万,而排一部话剧,排练费、演出费加起来没几个钱,如果没有特别好的戏,也不想挡谁的财路。”上影演员剧团团长崔杰有些无奈地说。
不过,近几年,随着话剧市场的逐渐景气,不少影视明星主动回流话剧,“老鸟回巢”者有之,“新雏习飞”者有之。然舞台功力非一朝一夕可以练成,国外及早期国内的话剧演员都是在保证话剧舞台演出的情况下,偶尔去拍拍影视剧,而现在话剧团的大腕们则是在忙着打“飞的”赶剧组之余抽空回来搞搞本职,非扎根耕耘,底气也就明显不足。于是,“明星话剧”被人们诟病。
也有人反驳,明星起码吸引了一大批观众涌进剧场,延续了票房的神话。但是,吸引观众的,到底是舞台的魅力,还是“明星+炒作”的手段?这个问题值得探究。“事实表明,明星演出话剧并没有扩大话剧基本观众群体,因为,明星演出话剧只是短短的一周热闹,而不能成为话剧的常规演出,仅仅成为一批追星族像参加演唱会那样的一次娱乐活动。”张余如是说。
此外,一边厢,院团在叹人才流失严重;一边厢,大量的家长在骂:我们是送孩子来做明星的,结果工作都找不到,连跑龙套也没份。孙惠柱告诉笔者:“现在出现了不少学校,也在模仿我们的教学模式,希望培养明星,全国这个情况非常普遍。国家级艺术类院校的大部分学生能够成为艺术工作者,但是其他院校的学生大部分做不到,那么他们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怎么办呢?在美国有一千好几百个大学戏剧系,每年大批专业学生毕业,最多3的人能在所谓的本行里工作,其他人转行,他们可以首先找到工作生存,业余时间搞艺术,适应性很强,因为美国的戏剧专业大学生,文史哲数理化都学。我从美国留学回国11年来,提出了一个新的领域叫社会表演学,即把戏剧表演的模式扩大到全社会。其实很多行业需要表演的才能,比如律师、医生、教师等,跟人交流很重要。如果能让戏剧专业的学生找到一定程度上用到表演才能的职务,同时业余时间做艺术,就能缓解大量人才流失的状况。”如今上海戏剧学院办了一个艺术教育的本科班,专门培养将来的中小学、少年宫等地的戏剧教师,并为社区所需要的文艺活动提供服务。
现今明星回流的话剧舞台是“人才济济”还是“人才挤挤”,这个值得商榷。而严重的是,在上海,有影响力的编剧和导演屈指可数,甚至乏善可陈。更令人担忧的是,作为话剧基础的编剧,在资深编剧喻荣军看来,“青黄不接”这个词已经不能形容现在其严峻的状态,“全国现在专业的编剧已经很少了,尤其是年轻人非常少,所以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很严峻的一件事情,可能话剧方面还好一些,传统戏曲方面更为严重。剧本,一剧之本,连最基本的都很难保证,何来更多的拓展,创新?相比较而言,我们话剧中心是非常注重原创剧目的推广的,我们做了很多有关剧本创作方面的活动,就是让更多的人与话剧创作发生关系,让更多的人投入到剧本创作中来,但是我觉得要解决编剧的问题还需要很长的时间。”以前,很多电影剧本都是首先来自于话剧,是在话剧舞台上立足以后改成电影的,然而这已是过去时了,现在很多剧院导演由于手上没有优秀的原创话剧文本,只能不停地做“搬运工”,搬演外国名剧,复排名家经典,或改编一些畅销小说。
不过,原创力量薄弱,除了创作人员自身不足外,在周可看来,还有其他客观原因,“国内的导演更艰苦一些,自主性更差一些,在题材、演员、资金、创作时间上的限制更多一些。比如题材上,在国外,宗教的、政治的、体制的、种族歧视的、女权主义的、移民现象的、同性恋的,种种都可以表达,像美国911事件后,涌出了很多反映此事件的戏。但是在我们国内相当部分剧目是不能演的,最好只演演古装,谈谈恋爱,说说婆媳关系。国外的导演、编剧,创作的时候都是有感而发,感受到什么就可以表达出来,但是到我们这里就会有问题,我们的创作人从一开始就会被局限住,这个是不能写的,那个是通不过的,所能选择的东西很少;那很少以后,如果再考虑满足大众需要,之后出来的作品深刻性就大大下降了。中国戏曲有上千年历史,我们的话剧有100多年,在观念上、创作上与国外比还有很大差距。”
“国字号”负担太重,民营举步维艰
“1997年,我在跟全国院团负责人谈制作人制的时候,他们听不懂,像在看外星人的感觉,但是今天谈,他们都理解了。”杨绍林笑着回忆。从1995年开始,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在全国率先推出“制作人责任制”,在十多年的运作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随着市场逐渐壮大,针对机制的弱点,2009年又实施了一个全新的机制“项目运作人制”,完全按照市场规律,严格成本核算,由项目制作人策划项目,审核、批准和投资,然后搭建临时班子,组织派遣和市场营销。“我觉得改革的目的是在于激发广大话剧工作者的创造性积极性。如何激发,让做事的人更好地体现自己的价值,拥有施展才华的平台?我觉得最合适的方式是制作人制,项目管理。我们打破院团过去传统意义的方式,采取项目管理的机制,可以解决产权明晰问题,法人治理结构,还可以引入社会资本。譬如新推出的话剧《资本・论》,社会资本投入达220万元。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若评估,值几个亿的资产,成本太高,让民营资本怎么跟你合作?但是采取项目管理的方式,就可以进行融资,直接成本可以做到产权明晰,而且每个人的绩效及时展现出来,一目了然。”杨绍林介绍道。这位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当家人的一套改革言谈,在企业家们听来就是ABC,但对于不少话剧院团负责人而言却是革命性的。在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振兴的大背景下,国有文艺演出院团转企只是时间问题,“向改革要生产力”已经成为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的响亮口号。与不少吃惯了“皇粮”的剧团毫无准备、惶恐不安相比,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无疑有着卓识的远见,大胆的魄力,在市场不活跃的时候,率先“下海”,去培育话剧市场,激活一潭死水;在市场复苏后,果断利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一大法宝――项目管理,增强核心竞争力,为“事业转企”改革的平稳过渡打下了基础。每年,上海话剧艺术中心都会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剧团的考察和学习。
如今,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已经达到70%的自给率,即70%是票房和物业等收入,30%是国家的拨款。然而,面对这个可喜的数字,杨绍林却面露忧虑之色:“70%表明资金链已经是很紧张的状态,并不一定是一件好事,在国外,表演艺术院团的自给率一般是40%到60%。”每年,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获得的政府投入不到北京人艺和国家话剧院两者资本的五分之一,在话剧中心财政收入递增的情况下,政府还撤资了100万元。巨大的经济压力,让杨绍林有一种被挤压感。当笔者质疑话剧中心实验先锋戏剧上演数量时,杨绍林立马回应:“谁来为之买单?”从市场上索取的越多,对其依赖度也就越强,有人调侃话剧中心内做戏的都是一群商人,此话有失偏颇,但话剧中心无法回避为了挣钱养活自己不得不受经济制约的无奈。杨绍林告诉笔者,当话剧中心的《商鞅》入选2002―2003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的时候,他第一时间发短信给了此戏的合作者,这位合作者因为投资《商鞅》亏了,被公司免了职,但是最终戏成功了。
虽然有着种种客观限制,但是作为上海唯一一家国家级专业话剧团体,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对于上海戏剧文化建设的责任实在太重大了,于是充分发挥上海人“螺丝壳里做道场”的本领,做了大量的工作:努力为话剧人搭建公平竞争的平台,年轻人脱颖而出的平台;建立会员制,加强对年轻观众的培育,做大量的戏剧教育工作;改善营销服务,建立一整套信息网络服务系统等等。同时,在剧目上搭建四个平台:主流经典的平台,创新实验的平台,上海人文的平台,对外交流的平台 。“我们尽力做到各方面的平衡,因为如果我们不去做的话,就是某一方面的短缺,而当大家都去做阿加莎悬疑剧的时候,我们可能就选择撤出来。我们在努力营造一个适合各种观众需要的多层次的环境,处理好数量质量的关系。”杨绍林说道。他还告诉笔者这么个插曲:“我记得,有一次我送去法国培训学习艺术管理的人,他回来问我的第一句话是:‘你能不能告诉我,如果让我来搞管理的话,是追求公益目标还是追求商业目标、金钱目标,这两个目标我究竟要哪一个?’我当时回答说:‘我两个都要。’他说:‘两个都要?怎么干?没法干,这事!怎么可以又要钱又要精神,这两者是需要分开来做的事。’我说:‘我们今天就在做一件看起来必须分割,但操作上必须把它统一的事情。你们忘了?我们剧院的目标是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如果这两者有矛盾的话,还是要首先服从社会效益,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做的事情。’所以说,我只能回答说两者都要。说‘这两者都要’是一件没办法干的事,那我们今天就是在干一件没有办法干、还必须得干的事。”在社会环境不配套的情况下,为了妥善处理艺术与商业的关系,杨绍林与他的同事经常忍受着欲望与克制、理想与现实追逐过程中的精神煎熬,努力承担起有些过于沉重的责任与压力。
在上海,除了一家国家级专业话剧团体,还有二十余个民间话剧制作体,而这二十余个中,能做到有演出计划、有剧目整体策划和保持以演出季方式进行运作的,仅有现代人剧社在实施,这也说明民营话剧在整体上仍未形成规模,只是个性化在运作。1993年,上海现代人剧社成立,是中国文艺体制改革后组建的第一家以制作人为中心的实验性剧团,也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家没有国家拨款而能生存17年的民间剧团,该剧团近年每年公演新排话剧12部,约250场左右,10年前70%资金靠拉赞助,现今70%靠票房。无疑,当很多院团面临市场化而举足无措时,一穷二白的现代人剧社已经在充满崎岖的道路上前行,走着一条独特的道路。现代人剧社的当家人张余,同时也从事话剧评论和理论研究。每天晚上,他都会在自己电脑特别安装的票务系统上查看各剧的票务情况,哪些戏卖得好,哪些戏卖得不好,哪些是零售票,哪些是团体票。而市场研究统计成果则直接运用于现代人剧社的话剧创作,这个先天优势也使得现代人剧社经常领跑上海的话剧市场,从最早做时尚话剧到财经话剧、职场话剧、爆笑喜剧、悬疑话剧,今年计划推出心理剧,让话剧走出剧场走进楼宇。同时,为了培育固定的悬疑剧观众群,张余与上影合作构建了首家专卖式的新光悬疑剧场。
2005年,还是上戏教师的周可获得机会去美国学习、考察戏剧半年。在美国,她经常看到来自不同国家的演员,合租一个房,白天打工,晚上就直奔各个工作坊。她还碰到两个用自己的房产作抵押换取演出基地的戏剧艺术家,他们对戏剧的狂热深深震撼了周可。回国后,周可毅然决定停薪留职,怀着六个月的身孕到处奔波,倾其积蓄与两位朋友合办了可・当代艺术中心。然而,艺术中心的成立只是一连串艰难的开始。周可一直想把艺术中心一楼500多平方米的空间做成一个小剧场,把那些被其他豪华剧场拒绝的不同类型的戏搬上舞台,让更多刚毕业的怀着一腔热情的戏剧专业学生有上台的机会,以相对低的票价吸引更多观众,并进行戏剧的普及。然而,文化政策成为了第一头拦路虎,“2007年时,没有条款规定这个地方可以办剧场,可・当代所属的长宁区之前也没有接触过剧场的报批,而且文化解释权很难由区的文化局来解释,还牵涉到工商、卫生、环保、公安等部门,区政府也只能跟我们一起探索政策上的问题。”整整两年时间,周可不断投入资金,空守着500多平方米的巨大空间,却要带着自己导的戏见缝插针地去别的剧场打游击。2009年8月,周可终于拿到了许可证,可以对外经营演出了,但须以项目的名义,演一次申请一次。同时,作为上海唯一一家纯民营的剧场,周可扛着巨大的资金压力,包括按办公楼的标准设定的昂贵的房租。谈及未来,周可皱了皱眉头,她不知可・当代艺术中心能走多久,但是她相信会有其他纯民营剧场不断冒出来,这是大势所趋。
“民营话剧模式较大的问题是,现在多数是运营商而不是制造商,也就是说现在民营话剧剧团很少,多数是民营文化演出公司,在运作上以为主。这样民营资金流入的方向仍然是演出经纪而非演出制作。在民营话剧的模式上,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目前较弱和值得培育的是民营话剧剧团的发展,目前民营资本介入话剧,主要是因为话剧市场较好,但如果在民营话剧这块,多数是中介机构而不是戏剧产品制造商,那么民营话剧的原创力和规模就无法增强,因此上海民营话剧群体的扩大,应是培育更多的民营话剧剧团,只有产生三四十家民营话剧剧团,同时民营演出公司来积极民营话剧剧团的剧目,那么上海话剧才能真正拥有肥沃的成长土壤。”张余说。
今年9月9日―26日,上影演员剧团在新光悬疑剧场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演出,公演阿加莎经典推理剧《蜘蛛网》,这是多年来上影演员剧团的首次整体亮相。事实上,作为国家级剧团,上影演员剧团有着深厚的话剧积淀,过去,上海话剧界的话剧皇帝皇后,赵丹、秦怡、张瑞芳、孙道临等几乎都在此剧团。现今,上影演员剧团重返话剧界,无疑是一股新的力量。但即便如此,无论是国营还是民营,话剧院团的数量与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的戏剧业态很不相称。在院团的数量上,北京远远超过上海。北京话剧向来有着北京人艺、国家话剧院两大支柱,有全总文工团、总政话剧团等十几家话剧院团,还有不少大规模的商业制作公司,很多小规模的民营剧团等。在这样的境况下,北京在创作上的活跃,是显而易见的,而且可以在商业、经典、先锋等方面各司其职,形成相互之间一定的平衡和竞争。那么,上海在不太可能增加“国字号”大树的情况下,有意识地培养各种形态的次生林、灌木丛甚至小草,即培育更多不同规模的民营话剧剧团,鼓励戏剧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创业,应是可行之路。正如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陈志武认为的,当下中国最有活力的文化产业都跟民间的年轻人有关,他们在文化方面的活力、创意、空间是最大的,所以,文化产业怎么做,不能由行政官员来定,只有民间的自由创意、自我创新,才是文化产业真正的活力和出路所在。但是民间组织也依然需要扶持。孙惠柱表示:“我曾经建议过,对于民营剧团应该学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地,由文化发展基金会择优给予补贴。虽然现在话剧也可以申请补助,但是是以单个剧本的形式申报,费时又费力。我以为,可以考虑像企业免检的方式,对一些两三年内有着比较好的经营艺术记录的团体,进行团体补助。”
票房还是艺术的两难问题
“泛娱乐化、原创力薄弱等种种问题,归根结底是资本配置上出现了问题。”杨绍林习惯跳出细节从整体上看问题:“‘三俗’怎么来的,就是资本配错了地方,是一个系统出了问题,过度把文化艺术承担灵魂工程师的责任削弱了。我们知道,艺术管理区别于工商管理的是,工商管理以追求赢利为目的,而艺术管理以追求构架艺术与观众的桥梁为目的。当艺术方面追求剩余价值这种欲望无限膨胀的时候,如果不加以引导,肯定会出现一种病态,对人类是一种伤害,这是政府需要考虑的。公共资源进行配置的时候要做出引导,不要百分之一百让给市场,让资本去做引导。”
“有些概念不是很清楚,要面对市场,并不是要求作品本身娱乐化去面对大众口味,而是要求在作品和受众之间建立起一个通道,通过更好地宣传推广和销售,让作品更多面对大众,建立精品跟受众之间的连接。”王晓鹰说。
孙惠柱认为:“现在的宣传策略和不少‘工程剧’的作法其实有些自相矛盾。政府有关部门一边要求剧团搞产业化,一边又在抓最不产业化的工程剧。而国营剧团要产业化,事实上也并不是真正的产业化,因为戏剧从总体上是劳动密集型行业,而它的劳动力又是高成本的,所以不可能完全自负盈亏。国营剧团应该是文化事业,虽然也要走市场,但是并不否定国家补贴,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同时靠走市场的方式求得经济效应的最大化。现在太多的宣传一边倒,要产业化。但其实很多宣传产业化的说法是误导的,以为产业化就是自负盈亏,把剧团并成公司,这是不可取的。最权威的中央精神,文化事业是放在文化产业前面的。”
“去年我们有两三千万元的票房收入,但是是用六七千万元投入换来的。”杨绍林自爆家底。话剧始终是一个非商业化的剧种,在商业化市场化程度比我们高的欧美话剧界,话剧也是非商业性艺术的代表。“美国在营利戏剧和非营利戏剧这块划分得非常清楚,而且不同的剧团对社会、对艺术发展所承担的文化责任也是很明确的。美国法律规定,非营利性戏剧可以向纽约市、州和联邦三级文化艺术委员会申请政府的文化投入,也可以向各种基金会、企业申请资助,还可以向社区民众谋求个人捐助。同时,实验戏剧是违背大众审美口味的,为了拓宽新的疆界,肯定跟商业是背道而驰的。换句话说,必定不是迎合接受者,更不要说大众,所以实验艺术是在没有市场压力的情况下出现的。在美国,政府文化艺术委员会,包括社会基金会最看重最支持的也是这方面的戏剧。”王晓鹰继续介绍道,“有一次我去美国考察,大众剧院是我考察的剧院里面运营情况最好的,那个年度自己挣的钱占所有运营成本的47%,这里面除了票房外,还有其他延伸产品。实际上,百老汇戏剧在美国就是最典型的商业戏剧,现在我们的视野、宣传,更多盯着百老汇,那实际上是一个旅游项目。真正在纽约,更广大的民众看戏不在百老汇,而是遍布社区的大大小小的非营利性剧团。”
“美国纽约非营利性表演艺术组织2006年至2007年度营业收入的总额,与营利性表演艺术组织营业收入总额相比,基本持平。实际情况是,在纽约注册的商业营利性运作的文化娱乐公司不过六七十家,其大部分主要是以项目管理的营运模式投资音乐剧和表演秀,其代表性经营商为:家族拥有纽约百老汇区域七八家剧院的倪德伦环球娱乐公司;而注册的非营利性剧院剧团却有四百多家,其代表性剧院如:纽约著名的林肯艺术中心。美国的专业研究人士认为:正是纽约众多数量的非营利剧院和十余万演艺工作者的参与,才把纽约缔造成为世界文化中心;同时,其艺术表演创意成果孵化器平台的作用,也支撑了商业营利性剧院的繁荣。”杨绍林说,“因此我的理解是:国家实行‘软实力’战略,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在营利与非营利政策之间找到相互存在的均衡。”
然而,现实情况是,在国内尚没有明确的营利、非营利的区分。杨绍林说:“表演艺术产品在社会与经济两个效益、精神与商业两种属性共生共存于一个主体、难以分割的情况下,如果用简单的公益与经营分类方式指导国有表演艺术院团改革,我认为考虑尚不够全面,有待实践进一步检验。我担心今天定位为公益类的表演艺术院团,在优厚的公共财政支撑保护下,如果其忽略构筑观众与艺术的桥梁工作,在经营管理上缺乏激励机制,在艺术上缺乏创新意识,未来在市场环境中有可能会逐渐失去生命活力;而定性为经营类的表演艺术院团,我担心在市场无情竞争条件下,要么因为生存环境的恶劣走向毁灭,要么在利益的驱动下失去人类应有的文化立场和艺术精神,在泛娱乐化中狂舞。相比较而言,采用非营利定位和非营利政策的配套改革,则更有利于未来表演艺术生产力的激发和事业的健康、永续发展。因此,我认为未来国有表演艺术院团发展的定位,依据承担的历史责任与使命,恰当的选择应为: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体现主流精典品格,非营利性定位与面向市场互动、互补、均衡发展。国有艺术表演院团未来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目的与任务即应该是:在艺术家的评判价值、社会主流的认可价值、市场观众的接受价值、资本营运链的良性循环等四者之间追求维持表演艺术创造性的活力与张力。”
篇9
本文只有我站会员才能阅读,如果你还没注册,请先点此收藏本文(注意:必须先收藏,否则可能无法阅读),再免费注册成为会员。
如果你已经注册但还没登录,请点此登录。
相关专题:人口与计划生育 三干会 讲话
篇10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 氧化应激 AOPP AGEs
中图分类号:R65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4-034-02
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是以全身感染导致器官功能损害为特征的复杂的临床综合征,从组织氧合角度认识,休克的本质是细胞代谢产能过程受到组织氧供限制的状态。感染性休克患者最终能否成活,取决于组织氧合障碍能否得到纠正。
本实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监测感染性休克大鼠肝脏组织匀浆和血清中氧化应激指标AOPP、AGEs的含量变化,同时观察大鼠MAP的变化,探讨氧化应激产物的测定对感染性休克诊断的意义,为临床诊断治疗感染性休克提供实验依据。
1 实验资料
1.1 主要试剂
大鼠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ELISA试剂盒,大鼠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ELISA试剂盒,均购于上海西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考马斯亮蓝蛋白测定试剂盒购于南京建成科技有限公司。
1.2 动物及分组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0只,体重180-230g,由山西医科大学生理研究中心动物室提供,随机分为两组:正常对照组(SHAM组)、盲肠结扎穿孔组(CLP组)。
1.3 模型制备
CLP组用盲肠结扎穿孔(CLP)法:大鼠用体积分数为10% 的水合氯醛(0.3 ml/kg) 麻醉,备皮,沿腹中线右下1.5 cm 作纵向切口约2 cm,游离肠系膜和盲肠,用3-0丝线环行结扎盲肠根部,用9号针头在盲端随机穿刺3处,轻轻挤压盲肠至少量粪渣流出,还纳肠管,并逐层缝合关腹,碘伏消毒并包扎伤口。SHAM组开腹后不做任何处理后关腹。
1.4 观测指标及样本采集
两组均在0h、3h、6h、9h、12h时颈动脉取血3ml,高速低温离心机3000r/min离心15min,取上清液至于-70°低温冰箱保存备用。最后将大鼠处死后,取肝脏固定于4%多聚甲醛中做病理切片,HE染色,和放置于液氮中并转移至-70°低温冰箱保存备用。肝脏组织同时测定蛋白含量。
1.5 统计学处理
实验数据以x±s示,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采取单因素方差分析, 独立样本间采用LSD检验,P
2 结果
2.1 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变化比较:
内毒素造模组肝细胞染色质浓缩边集,在核膜下成新月形;线粒体可见明显肿胀,嵴断裂或消失,密度增加;内质网扩张,呈片层状;胞质内可见较多的脂滴;肝脏细胞空泡变性。
2.2 大鼠氧化应激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血浆中AOPP、AGEs水平明显升高(p<0.05),肝脏组织中其含量先升高之后有所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感染性休克是现今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高致死性疾病,但其治疗却很棘手,因此,广大医学学者建立大量的动物模型来深入研究感染性休克的发生、发展和治疗过程。到现在为止,建立感染性休克动物模型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有:试验动物盲肠结扎穿孔法、静脉注射内毒素法、静脉或者腹腔注射活菌或者死菌法、腹腔或者软组织脓肿种植法、肠系膜动脉夹闭法等等[1]。
近年来感染性休克发病率持续增高的主要原因[2]有:器官移植后皮质激素和其他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肿瘤患者及炎症性疾病的化疗诱发感染;血管内导管或人工装置植入所致感染;对感染的易感性增高人群,如新生儿、老年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的寿命延长。
从组织氧合角度认识,休克的本质是细胞代谢产能过程受到组织氧供限制的状态。感染性休克患者最终能否成活,取决于组织氧合障碍能否得到纠正[3]。
当机体处于氧化应激状态时,体内组织细胞活性氧量相对升高,超过机体的清除能力,可导致机体组织脂质过氧化水平升高,引起DNA氧化损伤和蛋白质的表达异常,对机体造成损害[4]。氧化应激不仅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也与细胞凋亡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5] 。
实验通过检测AOPP、AGEs的含量发现:感染性休克大鼠血清和肝脏组织中的AOPP、AGEs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提示氧化应激可能是感染性休克时大鼠肝脏损伤的重要原因。自由基导致肝脏损伤的机制可能有:①直接损伤肝脏细胞及其超微结构,破坏细胞膜,干扰离子转运,损伤线粒体、溶酶体、核酸,严重者使细胞自溶;②ROS的增多将会引起细胞内ATP衰竭, 使线粒体氧化容量受损, 进一步影响乙醛的氧化, 使乙醛在肝脏中不断蓄积, 并可能通过抑制AMP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和sirtuin 1蛋白活化肝脏的固醇调节组件结合蛋白-1(sterol regulatoryelement binding protein-1, SREBP-1)增加生脂酶基因的表达, 加速脂肪酸的合成[6];③氧化应激主要通过启动膜脂质过氧化改变生物膜功能、与生物大分子共价结合及破坏酶的活性等在细胞因子(如TNF-α、NF-κB)的共同作用下引起不同程度的肝损伤;④可加剧细胞凋亡活动,使肝脏细胞数量减少。有实验证实,在炎症早期阶段靶蛋白被自由基氧化损伤后产生AOPP,而AOPP作为一种具有促炎活性的大分子毒素介导进一步炎症反应,与之相互促进,形成级联式的放大,并加剧炎症的发生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正芳,李建国,杜朝晖,等.电刺激迷走神经对感染性休克大鼠肝脏炎性反应的影响.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25(4):368-371.
[2]LevyM M,FinkM P,Marshall JC,etal.2001 SCCM/ESICM/ACCP/ATS/SIS internation sep sis definition con2ference[J].Crit CareMed,2003,31:1250-1256.
[3]GANDOS, NANZAKIS, SASAKIS, etal. Activationof the extrinsic coagulation pathway in patients with severesepsis and septic shock [J]. Crit Care Med, 2000, 26:2005-2009.
[4] LeMC, Freemont AJ, Hoyland JA. Accelerated cellular senescence in degenerate intervertebral discs: a possible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J]. Arthritis Res Ther,2007,9(3):45.
[5] Ozaki M, Deshpande SS, Angkeow P, etal. Inhibition of the Rac1 GTPase protects against nonlethal ischemia/reperfusion-induced necrosis and apoptosis in vivo.[J]. FASEB J,2000,14(2):418-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