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教结合模式范文
时间:2024-03-26 17:59: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教结合模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医体结合 教学改革 体育教学
医学类高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重要任务。因此,改革医学院校的体育课程,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医疗卫生人才,是医学院校教育改革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近年来“体医结合”体育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医学院校的关注和重视。
1.医学院校体育教学现状及影响因素
医学院校以医学专业发展为主,体育以公共课形式长期存在,对培养目标、校园体育文化环境、体育师资、教学与训练的运动场馆等体育教学资源等方面与综合院校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在当今以“健康第一”为前提、阳光体育工程和全民健身计划等一系列政策的措施实施中,医学院校应充分认识到本校的体育教育应紧密结合医学院校的专业特色,适应社会需求,积极探索体育与医学的结合点,发展具有医学优势的体育教育。目前,我国大多数医学院校的体育课教学课程的安排和内容,还是以传统的专业技能授课教学模式为主。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当前医学院校以普修体育课教学和专项体育教学为主的模式已落后,迫切需要构建适合医学院校特点的体育课程体系和进行教学改革,充分开发和利用现有的体育资源,满足学生的锻炼需求,做好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有力衔接。
大多数医学院校的体育教学模式单一,选修课内容偏少,课程设置的教学内容已开始向多样化方向发展,但学生仍认为枯燥项目偏多,缺乏新兴项目的开设。
目前医学院校体育教学模式主要为全部以体育普修课形式开展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实行以普修课和专选课相结合模式,全部实行专选课辅以在大三选修课形式和实行学分制。在内容项目设置方面,医学院校普修课设置的项目仍以传统的三大球、健美操和田径等体育项目为主。不能满足学生对体育活动多样化的需求。姬乃春等学者认为医学院校体育开设项目应体现民族传统和文化,重视健身与保健相结合的教学,在理论教学中开设体育保健、医疗体育和运动医学等相关的身体保健理论知识。根据《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对学校在体育场馆设施、器材方面有明确要求和规定。医学院校的体育场馆设施大多陈旧或老化,不能满足教学、训练和学生进行锻炼的需求。
人才强校的观念已成为大家的共识,高校发展的最大支撑点就是拥有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的人才队伍。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师资队伍以2000年以后毕业的中青年教师为主力军。这部分青年教师学历层次较高,思想活跃,精力充沛,是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希望。医学院校体育教师的学历、职称、年龄结构等在调查中体现为比较合理,但仍存在医学院校难以引进高学历人才,年轻教师的培养形式单一,体育课程课时偏低,青年教师思想不稳定造成“隐性流失”的问题。
2.建议
自2004年北京首家医体结合的健身中心宣告成立,开设运动处方的北京北太平庄医院健康体质监测指导中心的成立,都表明将医学体检、体质检测和运动健身三者结合起来的这种体医结合模式已在我国悄然兴起。体医结合是医学院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特殊模式,如何将体育教学与医学优势融合和渗透,如何发挥二者的综合优势还待进一步研究探讨和推进实施。医学院校的体育教育应充分利用具有优势的医学资源,开发校本课程,适应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求。课程设置应积极探索体育与医学的结合点,结合医学各个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专业发展方向,如中医药、公共卫生管理、预防等专业的学生开展传统体育项目数学,如太极拳、导引养生功等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课程,以适应社会对保健、养生人才的需要;护理、康复治疗学专业可开设专业康复体育教学,如形体操、瑜伽、医疗体操等教学,以更好地为康复病人进行护理和康复指导帮助;临床、全科、中西结合等专业的教学以开设运动处方、医疗体育保健与康复等内容,增加一些如体育运动与营养、运动损伤与急救、运动与免疫等方面的选修课,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适应社会对医疗服务、保健预防和健康教育的需要。医学院校在专业设置上正积极探索医学与体育的结合点,已有不少院校开设了康复治疗、保健养生等专业,适应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求,培养适应社会应用型人才,既突出了实效性和针对性,又体现出了整合医学优势资源发展医学体育学科。
人类和社会需要健康,健康需要体育和医学,健康观念的确立为医学院校进行体医结合的体育教学改革模式提供了发展机遇,医学院校要在增加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实行灵活多化的教学形式的基础上,开拓思路,整合资源,积极探索,构建符合具有高等医学院校特色的体育教学新模式,使体育更好地为医学、为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王红雨,杨毅.蚌埠医学院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J].蚌埠医学院党报,2012,4:462-465.
[2]罗凯.浅析医学类院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J].科技信息,2013,19:189.
[3]姬乃春,陈亮.医学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现状及特色发展前景探析[J].价值工程,2011,17(2):174-175.
篇2
关键词: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 校院结合 工学交替 实施方案
医学职业教育是直接为地方卫生事业服务、融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于一体的职业教育,承担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责任,具有实践性很强的行业特点。而影像技术专业又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学科,且该课程涉及理、工、医等领域,课程技术种类多,学习内容抽象难懂,不易理解,因此,此项学科的实践就显得尤为重要。医学影像学具有自己独立的理论体系,是理、工、医结合的产物。现在培养医学影像复合型人才的问题,已经引起教育工作者、教育理论界和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越来越密切的关注。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类数据存储与处理的硬件环境有了质的飞跃;人工智能、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和数据库等学科的发展,又为数据处理提供了有力的软支持。因此,借助于已有的各种计算方法,更加充分、高效和客观地提取出医学图像中的有用信息,提高医生的诊断效率己势在必行。计算机辅助医学图像分析正是基于上述背景产生的一门充满活力的交叉学科。
为了缩短教学与临床的距离,以更好地适应临床实践的需要,我们对周口市市、县、乡各级医院医学影像科室进行了调查,确定临床对中职影像人才的需要,在此基础上,我们为使“校院结合、工学交替”教学模式顺利进行,以更好地与临床影像工作对接,特制定了符合中职教学特点的医学影像技术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定位为各级医疗机构X线、CT等医学影像技术岗位培养知识技能型人才,课程围绕医学影像技术岗位的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医学影像诊断学及医学影像设备学进行设置,课程改革基于影像技术岗位工作过程,突出“教、学、做”一体化,最终形成“校院结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第一年的基础课程教育、专业思想教育在校内进行;第二年的专业课教学在我校医学影像实训基地和临床教学医院(周口市中心医院)交替进行,且学生利用周六、周日时间,分批次进入教学医院完成专业课技能见习,强化训练临床基本技能。医院临床指导教师一对一地对学生开展真实病例教学,学生直接接触患者进行临床实践,这使见习效果明显得到增强,既缩短了学生进入医院实习的适应期,又为其临床顶岗实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并且通过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将课堂教学改为临床真实教学环境,利用先进齐全的仪器、设备,加上医学影像技术人员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充足的临床病例资源,师生共同参与教学和临床实践,以增强教学效果。第三学年的顶岗实习在实习医院进行,由实习医院实训指导老师带教,按照实习的教学大纲,明确实习操作项目,强化学生对专业技术的实践,指导学生把专业知识与技能应用于临床工作中,并接受医院和学校的双向考核。实习结束以后,由各科带教教师按照项目操作给出各科成绩,医院根据学生的操行表现评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的等级。实习返校后参加毕业综合考试,这样培养的学生能适应医学影像岗位的工作。
同时注重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的结合。理论教学应为临床实践服务,学好该课程的根本目的是更好地为临床诊断奠定基础。教学和临床实践相结合是医学教育的总趋势和最终目标,应将目前医院检验科常规应用的检验技术与开展的检验项目作为检验岗位需求的技能标准,做到教学内容与临床岗位需求的接轨,使理论教学更好地适应当代临床的发展。
医学影像领域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其教学课程的设置应遵循连续性和系统性。例如,应先让学生掌握信号分析基础理论知识,然后进一步提高专业技能。在硬件方面,完成各种电子技术知识的学习之后,重点掌握医学成像设备的特点与成像原理;软件方面,完成计算机应用和基本语言程序设计的学习后,结合医学图像处理技术重点培养医学图像分析技能。因此,要合理安排以上相关课程的顺序,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较为熟练的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达到在具有较广知识面的同时具备一定专业深度的水平。
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学借助各种不同的成像原理与方法,使医生能观察到肉眼不及的人体内部器官结构,并了解其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在影像监视下采集活体标本,达到活体诊断和介入治疗的目的。因此,基础专业理论和临床相关学科知识及专业本身各内容如何合理安排教学和突出重点至关重要。以理论联系实际、教学与临床相结合为重点,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采用多媒体教学,其获取的丰富影像资料、体现计算机强大后处理和图像重建能力都是传统放射学无法比拟的。多媒体影视资料可以更直观地显示设备的检查过程,部分甚至可代替现场实习,缓解教学实习与临床工作的矛盾,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为了真正做到“校院结合、工学交替”,我校特指定了本学年的实施方案,我们将组织2011级学生进行阶段培养,通过理论教授,实验室练习,到实习医院实地操作演示及练习,医院实地操作考试等途径,使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理论知识易于理解。
总体框架如下:
第一步:2012年9月~2012年10月15日
进行理论教授与实验室实践练习
第二步:2012年10月15日~11月15日
到周口市中心医院进行现场教授与独立操作
第三步:2012年11月15日~12月15日
到周口市中心医院进行现场操作考试
第四步:2012年12月15日~2013年1月
篇3
对实验后的学生进行统一的结果评估,采用普通的纸质+实践考试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观察不同学生学习理论和技术的水平,比较分析结果。通过比较分析学生的卷面成绩和实践考试结果能够得出: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的增强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但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加强和巩固,所以对于工学结合模式的教学还是有利有弊的。工学结合模式教学的优点:从实验研究的结果进行分析,工学结合模式是受广大学生喜爱的一种教学模式。首先,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去学习知识。其次,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效的提高知识的巩固效率,充分的掌握学习的技能,能够在工作岗位中熟练各种操作技术,更进一步的接触自己的未来工作。最后,工学结合模式除了能够让学生巩固自己的知识以外,最重要的就是能够学习到书本以外的实践经验,帮助自己接近未来的工作。提高自己的综合性能力和水平。
二、“工学结合”模式在医学教育中的缺点
经过一些教学实验,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应用工学模式并不能很显著地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程的更深层学习,而取得更优的学习成绩。也就是说,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医学教育中,只能较明显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学生在实践中也不是什么都能学到的,例如在培养与患者沟通的技巧与能力,同样也会有学生反应对此并不能有多大帮助。在我国19世纪中期,就已经有了工学结合模式的存在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有了很多种中国性质的工学结合模式。像工学交替模式,考虑教学和实践的时间,进行分隔安排。让技能训练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也同样得到体现。充分体现现代教育中学校与企业合作育人的宗旨。而订单式的工学结合模式,则是针对市场需求,一些用人单位与学校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毕业后便可直接到一些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工学模式。也有两段式的预分配模式,学生先在公共课程、理论课程和技能方面进行学习,重视实验与实训等教育环节。再进行预分配教育,即对一些职业岗位进行专业顶岗训练,学校和企业则各派出老师进行指导和帮助。然而工学结合模式也并不就等同于这些教育模式,而是在学生学习空余的时间里,学生在一些岗位上实践的模式。在医学教育方面,这一模式虽能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积累岗位实际中的认知等方面却有很大的帮助。但如果学生对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刚开始不久,在对专业知识的储备不足的情况下,就会使得部分学生积极性不高。当然,在一些二级医院,见习生较多,每个人的工作量又很大,就会出现工作人员并没有充足的时间为学生讲解。学生自然是无法学习到更多的,那么教育效果自然无法得到体现。而当学生有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初步掌握了仪器的使用方法之后,在一些三级医院或者门诊实习,自然得到的学生自己进行操作的机会就会大有增加,随之,参与学生的积极性也会增高。于此分析,可对于工学结合模式的缺陷做出较好地解决对策。因为,在医院或门诊,护理工作在基本操作技能上并不做分科,带教的老师可以给学生更多、更细致的指导和帮助。可以首先让医学学生先到镇、街门诊等一些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实习,在有了一定经验之后,再去一些二级医院进行见习。当然,见习前的学生基本操作和自动化仪器的使用,是要进行一定的训练的,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在进入临床护理之后不至于成为带教的麻烦。在学生进入实习前,也需安排学生的临床见习,这样是为了加强学生对于常用护理项目的临床应用的理解。当然,各种考核与评价报告也是要做的,工学结合期间,关于学生的锻炼和评价应是多元化的,注重专业,以及各方面能力的考核和总结。学生的自我评价,实习期间护理科的相关评价,学校评价、互评等都是相关评价的方面,对于评价内容,应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团队合作,工作态度,理论知识素质以及实际操作技能等方面皆应在评价范围内。学校和相关用人单位、学生应形成教学、见习、评价考核体系。以此保证学生的专业培养效果和提高人才的社会就业竞争力。
三、结语
篇4
临床学习是医学生向临床医生转变的第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应用各科理论知识分析、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成为教学关键。因此,探求新的教学方式方法,提高临床见习质量,是当前医学教学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广东省某大学(下称该大学)医学教研组通过近几年的临床教学实践,探索模拟式教学与问题式教学相结合的临床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并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2011年医学院进行医学学习的临床医学系2007级本科生两组,每组50人,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模拟教学结合问题教学的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临床教学模式。两组见习前均已系统地学习了医学理论知识,教师、学时、教材及教学内容、见习时间均相同,两组学生的基础课程成绩无统计学差异。
(二)教学方法
1. 观察组:模拟教学结合问题教学教学模式
首先,鼓励学生参与标准化病人的角色扮演,再结合学校已有的标准化病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学生轮流安排扮演“病人”与“医生”角色,以情景剧形式模拟临床首诊情景,完成临床典型病例的临床问诊。接着,充分利用学校的医学模型,在模型上进行体检,通过专科体查(如双合诊、骨盆测量)对学生进行医学临床基本手法规范训练,规范化培养学生的临床基本技能。随后,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病例书写及诊断。由“病人”评改“医生”的病例书写。
再次,老师以每个病例的某一常见或典型症状或体征为问题,安排学生以小组形式根据已有的课本知识,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查阅参考书籍、网络医学信息资料。然后,在老师引导下以该问题为中心,以病例讨论形式对上一节课涉及病例开展第一次讨论,由学生讨论初步诊断和处理方式。随后教师再提供该患者的进一步检查结果,安排学生先小组内讨论,再小组间讨论,进一步明确诊断和治疗方案。教师总结讨论,总结时均先由学生代表先发言,其他学生可作补充,甚至展开辩论;带教教师根据回答的具体情况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分析、讨论问题,针对学生回答问题存在的不足,进行总结。最后接受同病种真实病人见习教学,并进行相关临床手术操作视频学习。
电视视频、多媒体动画或腔镜手术现场视频见习深化学生对医学典型病例的临床处理方案及手术方式的理解,以激发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如使用多媒体动画制作把胎头通过产道时的衔接、下降、俯屈等各个动作形象地展现出来。再如,充分利用该大学附属医院的妇科腔镜资源,现场转播妇科腔镜手术操作过程,不仅使学生对盆腔解剖等有了直观印象,而且对妇科的最新微创技术手术基本操作等有了初步了解等。
2. 对照组:传统临床教学模式
采用传统临床教学模式,教师通过传统教学方式完成基础理论课的内容,带学生看病人,带领学生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查阅病历、总结病例特点、提出诊断及治疗方案,从而完成临床教学。
二、教学效果评价
(一)学生满意度评价
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学生对教学方法的综合满意度进行调查,并鼓励其提出不足及需改进之处。
(二)学生学习效果评价
相关内容临床学习结束时,学生独立床边采集病史、书写完整病例1份,完成病例分析及相关临床操作1例。从病例书写(占总评成绩的20%)、理论考核(占总评成绩的30%)、操作考核(占总评成绩的30%)、门诊考核(占总评成绩的20%)四个方面综合考核评估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
三、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考核学生成绩采用独立样本的秩和检验。
四、结果
观察组46名学生对教学模式表示满意,满意率为92%;对照组38名学生对教学模式满意,满意率为7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学生学习效果评估中观察组病历书写、理论考核、操作考核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1)。
五、讨论
(一)当前医学临床教学面临的巨大困难和压力
近年来,我国医学教育为适应社会需求,招生规模迅速扩大,以往见习带教以4-6人为一组,而现在基本上为8-10人,甚至有12人一组,2000年后在该大学附属医院临床同步实习的医学生均在 200人以上。如此多的学生增加了临床带教的难度,因此很难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接触到病人,也较难寻找大量的典型病例示教,明显降低了临床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同时,临床医学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临床思维的训练。传统的医学教育多数停留在“教”上,使学生习惯灌输式被动教育,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缺乏思考和分析,只会一味的死记知识点,不会灵活应用,以致学生进入临床工作后感觉所学知识与实际实践脱轨。而医学教育者不单要简单的灌注医学理论,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与患者沟通,获得更完整、真实的医学资料和如何根据患者提供的信息去横向联系,纵向思维,通过周密的思考、仔细的分析、推理,最后得出正确的诊断,即沟通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培养。
以上目前客观存在的医学临床教学面临的问题对医学人才培养的影响不可低估。如何结合学科特点、专业特点,培养具有扎实的基本功、一定的创新能力、良好的职业态度和行为的医学人才,是现代医学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1]
(二)模拟式教学与问题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进展
模拟医学教育模式是目前国际医学教育界正在推行的一种全新教育模式。模拟医学教育,是从课堂到临床实际的桥梁,能使学生有独立思考和诊断的机会并实地检验诊断的正确性,不会对患者造成任何伤害,既有真实感又不受时间限制。[2]通过标准化病人(simulate patients,sp病人)、临床操作模型、典型病例诊治情景模仿的有机结合,让学生体会到临床工作中的真实诊疗环境,通过与病人沟通争取病人的合作,提高人际交流的能力,并通过典型病例诊治场景模仿,逐渐培养其临床综合诊断思维能力。结合临床操作模型的应用,学生可以利用模型反复进行各种临床操作技能的训练,不用担心有暴露病人的危险,也不用担心因操作不当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更好地掌握操作技能。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3][4],其在临床医学教育上的应用有利于解决患者隐私与医学院教学之间的矛盾,有效地规避涉及医学道德伦理方面的问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临床教学资源不足的矛盾,可以克服临床问诊教学资源不足的矛盾,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接触到临床常见病例、典型病例及一些易误诊的特殊病例并进行训练和考核,同时提高了评估结果的可靠性。
问题式学习模式(problem-basedlearning,pbl)以学生为主体,倡导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从根本上发掘培养学生的自导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着重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已成为目前医学教育改革的一个主要发展趋势。[5]在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拓宽,由基础理论学习的纵向思维逐渐向临床实践的横向思维转变,使学生在综合运用知识、经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这种教学方法能训练学生形成正确的临床思维习惯。在教学内容方面,问题式教学弱化学科界限,主张跨学科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其往往不是单一学科内容的教学,更不是简单的来自教科书的对问题的阐述和总结。在教学过程方面,给予学生大量时间去查找资料、提出问题、相互讨论、形成结论、评价反思,并且这是一个往复循环过程,直到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在教学评价方面,问题式教学采取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贯穿教学始终,注重组内评价、组间评价、教师评价的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开放性的综合评价体系。该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能训练学生形成正确的临床思维观点。
转贴于
(三)模拟教学结合问题教学模式教学成果
该大学从2006年开始建立标准化病人库,医学教研室以国家统编教材《医学学》第六版的内容为基础,按照教学大纲需要掌握的内容,挑选出医学常见疾病,以临床症状或体征为学习病例的问题起点,结合大量鉴别诊断信息编写了典型病案,并应用标准化病人完成了该大学临床医学系实习医师资格考试、毕业考试等考核。在模拟教学过程中以典型问题为主线,使其穿插在整个教学中,鼓励学生自主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09-2011年该大学的医学临床教学中全面实施该教学模式,受到医学生欢迎,临床教学气氛明显活跃。本组研究中92%的学生对该教学模式表示满意,同学反馈该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习医学的兴趣,最大程度地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明显提高了和病人的沟通能力及问诊的条理性,增强了今后接触真实病人的信心,同时培养临床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学生考核,观察组考试成绩与传统教学组对比有显著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篇5
实验结果表明:在核医学教学过程采用PBL(问题为导向教学法)和LBL(课堂讲授法)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和探索精神,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分析、处理综合性问题的能力。为了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应进一步丰富信息资源,加强教师队伍和教材建设,建立有效的评估标准。
【关键词】
核医学教学;PBL;LBL;教学模式;优势;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医学知识更新迅速,但教学时间有限使得教师难以把所有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以课堂讲授为基础(lecture-based learning ,LBL)的传统教学过程,强调知识的传授,对综合技能的培养不够重视。在目前的医学教育改革中,教师应重视把传授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学生自身能力发展的过程,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强化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考虑采用PBL(Problem - Based Learning,PBL)教学,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法。PBL强调以教师为引导,主体是学生,围绕问题这个中心展开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解决问题不是目的,而仅是学习知识的载体,训练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建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推理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鼓励学生常提问、多查新、独立解决问题,这对终身教育具有深远影响。
一、核医学课程开展PBL结合LBL教学的尝试
近几年来,国内一些高校开始逐渐推广应用PBL教学模式。为了提高核医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我们在教学过程尝试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对西安医学院2009级医学影像专业本科班的核医学课程采用PBL和 LBL结合的教学模式,以LBL模式讲授基本知识,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建立较系统的知识框架后进行PBL教学,促进学生对核心知识的理解。而2008级仍采用传统LBL教学,通过对2届学生的考试成绩以及开放性调查问卷进行比较可以发现:
1、PBL和 LBL结合的实验班期末考试总成绩及综合应用部分试题成绩均优于对照班。PBL教学除了保障学生掌握知识要点、难点,还能明显增强学生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能力。
2、实验班学生对PBL结合LBL教学模式的评价明显优于单纯使用LBL教学的对照班。开放性调查问卷还显示PBL与L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仅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激发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过程中采用PBL教学的优势
1、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精神和求知欲
在PBL教学中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查寻搜集资料、进行科研或社会调查,这些开放的教学活动打破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不再局限于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
2、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PBL教学中设计了许多的开放性问题,要求学生必须从多个方面来思考问题,理论知识必须联系临床实际,才能灵活运用所学,发散性思维的训练还能加强不同学科间知识的联系,尤其是核医学与数学、物理、临床医学等学科间的联系。
3、强化学生的合作,共赢共享
PBL教学过程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合作学习,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需要与同组同学进行交流,在非竞争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学或者同组同学的帮助,对自己不了解的知识领域进行有计划的主动学习。同时,小组同学间的合作还能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达到学习成果相互分享的效果。
4、提高学生分析、处理综合性问题的能力
PBL教学将问题作为学习的刺激物,而不是将以前学过的材料背景作为学习新内容的刺激物,在问题的刺激下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逐步学到解决问题的知识进而面对更复杂的问题,知识的积累呈现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这对于提高分析、处理综合性问题的能力非常有益。
5、改变核医学课程单纯的评价模式
PBL教学不再使用传统的考试评价模式,评价过程既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又强化对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过程以及树立良好职业道德、秉持正确从业态度的评价。
三、PBL教学模式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信息资源不足制约学生的主动学习
PBL教学要求学生围绕问题收集资料,尽可能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包括图书资料、网络资源、相关调查问卷等获取问题的答案,而目前可利用的图书资料和网络资源都较为匮乏,这将限制了学生的主动学习。为此增加反映核医学领域科技发展尤其是国际学术前沿的期刊论著非常必要,还包括一些核医学临床应用的专业书籍;同时,还要丰富电子阅览中心的医学网络资源,供学生使用。
2、教学实践需要充足的实施学时和教师队伍
PBL教学是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实施,不同于传统以班级为单位的教学。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需要更多的相互讨论和与教师的讨论,因此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采用PBL教学方式的核医学教学比传统LBL教学需要更多的教学学时,需要更多的参与教师,并且应建立适合PBL教学的教学实践基地。
3、 PBL教学对教师综合素质与能力的要求更高
在PBL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课程目标设计问题,除应具备本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之外,还要具备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如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才能保证问题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延续性。PBL实施中教师还需要经常与学生沟通讨论,根据学生反馈的合理意见,及时调整教学安排。由此可见,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为了保证教学效果,一方面可选派教师外出学习,参观兄弟院校开展的PBL教学,学习先进经验;一方面,还应对实施PBL教学的教师进行严格的筛选和细致科学的培训。
篇6
关键词:泛在网;医养结合;增值服务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1-0216-02
泛在网络下,信息化系统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深远。如今,我国老年人数量虽逐步上升,但在使用互联网的用户中老年人口所占比例依旧非常小,这样的比例势必会给老年人带来一些不便。只有了解清楚阻碍老年人了解泛在网、应用泛在网的因素,发现医养结合模式的问题。我们才能更有效的设计出全新的医养结合模式,面临的各种老龄化引发的问题才能进一步解决。
1 我国老年人口基本情况
截至2015年底,我国60岁及60岁以上老年人口有22200万人,占总人口16.1%。预计到2050年,我国的老年人口数量将会达到4.8亿,这意味着中国的老龄化趋势将会越来越严重,如果不提出对策来对抗这个趋势,社会一定受到巨大的影响,国家还可能面临着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多重挑战[1]。
2 泛在网对老年人的重要性
泛在网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在生理需求方面,专家设置了老年人服务网站,提供老年人的特定需求产品。在安全需求方面,利用高端科技技术,制造出专门针对老年人的应急设备,方便快捷的电子档案等,随时对老年人进行安全防护。在社交需求方面,泛在网提供电子邮件,QQ,微信等便捷服务,老年人通过与家人交流,情感上可以得到满足。在尊重需求方面,通过评价网站,老年人的地位得以认可。在自我实现需求方面,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学习,寻找合适的工作,让老人实现自身的价值[2]。
3 医养结合模式存在的问题
3.1 养护人员专业素养过低
当下中国虽然养护人员数量庞大,但是真正有专业素养的护理人员少之又少。我国几乎没有专业的医养结合培训机构,国内高校中也没有相关领域的专业。这就导致如今的养老机构专业性严重缺乏,老年人在身体出现状况时,并不能由护理人员及时直接地解决,而是只能转移到就近的医院治疗,这不仅会造成对医院的资源占用,还会延误老人的病情。
3.2 政府职能行使不到位
我国设立的老年人管理部门过多,每一层养老机构都由不同的机构审批和管理,每个的机构没有统一的制度,管理人员层级不同,政府对行政划分和财务分割也不同,而且妇联,民政局等部门又不断介入养老服务中。这时候,虽然每个部门分工明确,但是多个独立部门的加入,很容易造成职能交叉,导致人力物力的资源浪费。这种情况下,政府的政策很难满足每一个部门的需求,政策很难落实,老年人们不能及时地享受到政府的福利政策[3]。
3.3 机构间衔接性过低
我国的许多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承担的任务过多,不仅承担着失能或半失能老人的收容工作,同时还收容着许多可以自理的老人。由于我国的医养结合机构与其他机构衔接性过低,以至于在老人恢复健康后不能为老人制定转移工作,从而造成很多生病的老人无法入住,老人的健康得不到保证。
3.4 老年人导向型产品过少
泛在网下,我国大部分产品导向过于年轻化,如网页设计过于先进,老年人操作起来较为困难,内容与老年人生活关系不密切,并没有抓住老年人的眼球。老年人在运用智能化工具时,因为身体机能下降,会表现的不灵活,易疲劳,加上时代的不同,老人没有系统接触过泛在网方面的知识,记忆力又大幅度衰退,学习的动力几乎为零。另外,老年人消费观念落后,他们把休闲活动,使用互联网等视为奢侈的享受,只追求衣食住行的满足;种种因素导致老年人与泛在网的隔阂越来越大。
4 创新型医养结合发展模式
随着老龄化加深,我国面临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为解决我国的养老难题,必须进行机构养老模式的创新,鼓励养老机构增强医护功能,维护老人健康状况;同时应该利用政策创新,整合我国医疗和养老资源,推动医养结合养老发展模式的创新,提高我们养老产业发展水平。
4.1 建立专业化培训网站,提高医疗人员素养
我高专业素养的护理人员数量过少,以至于在老年人身体状况出现改变时,护理人员并不能够及时解决而是转移到医院救治,这样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还延误了老人的病情。所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做的就是对现有的养护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对此,建立专业化的培训网站是最有效最便捷的方法。通过聘请国外专业人员或三甲医院养老方面的专业医师,定期为护理人员在线授课,每个护理人员通过在线注册在线付款即可享受在线课程。这样不仅为医疗人员提供了一个提升专业素养的平台,它的便捷、兼容性高还大大的降低了人均费用,减少了医疗机构的培训负担。此网站同时要提供专业的测评系统,通过定期对现有经过培训的养护人员的护理水平进行考核,筛选出更加优秀的养护人员来为老人提供高质量的养护服务。而测评成绩较低的护理人员则需要重修培训课程直至该护理人员符合医养结合机构的专业水平为止[4]。
4.2 细化养老设施,建立智能化网络平台
我国的养老公寓虽多,但是真正做好医养结合服务的机构少之又少。参照西方国家细分养老设施的方法,我国可以设立多层次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每种类型的公寓安排医护人员进行不同层次的护理服务,以便随时监控老人的病情并及时治疗。同时,建立控制病人转移的网络服务平台将发挥很大的作用。在这个网络平台上可以随时记录病人的档案、录入各医养结合机构的位置信息、医疗资源使用状况等[5]。一旦病人出现状况,可以根据病人的信息将病人的档案等转移到与病人情况相符并且距离最近的医养结合机构,以保证病人能够及时得到最有针对性的治疗;当病人身体状况得到改善时,该平台也会及时将病人转移到合适的医院,保证每个机构的医疗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防止医疗资源浪费。
4.3 建立虚拟增值服务平台
根据老人的特定需求还可以建立虚拟“增值服务”平台。首先,平台可以与多家餐饮公司合作,在平台上推出专门针对老人的老年餐,如糖尿病人的少糖餐,高血压病人的低盐餐等,从饮食上保证老年人的健康,让老年人享受到更优质的服务。另外,平台还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接送服务,在老年人需要出行时,平台上推出针对不同健康程度老年人的出行方案,帮助老年人选择合适的接送设备,以保证老年人的出行安全[6]。
5 结语
在泛在网的视角下,建立创新型的医养结合模式,不仅能提升我国养老机构的专业水平,让更多老年人享受到更优质的服务,而且节省了政府的成本,更符合我国的基本。
参考文献:
[1]周燕珉,等.老年住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刘美霞,娄乃琳,等.老年住宅开发和经营模式[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3]李南.德国日本护理保险制度借鉴研究[J].国际经济,2013(10):87-88.
[4]吴双,吴茵.在宅养老模式下集合住宅适老设计研究[J].南方建筑,2011(5):75-77.
篇7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79-02
临床护理课程包括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等,是护理专业学生的主干课程,是培养护生成为合格护士的关键课程,也是护士资格考试的主要课程。临床护理教学是从理论知识到临床实践的过渡阶段,怎样建立一个从理论教学向临床实践过渡、使护理专业的学生在临近毕业之际顺利通过护士资格考试的教学模式,对护理教学、对学生的就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 我校的学生现状
我校护理专业学生有两个来源:(1)一是来自普通高中或其他中职学校,学习能力相对较强。(2)二是来自初中毕业学生,考不上重点或普通高中的,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问题的能力较差。文化层次差异较大,基础参差不齐,对医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记忆方法机械,对知识理解能力较差,单纯死记硬背,其效果不理想。能主动学习的学生只占小部分,大多数学生学习习惯差、和临床课联系密切的基础课掌握不牢、不能和现在的学习内容联系在一起,更主要的是以前学习的知识基本忘记,到现在应用时,什么也想不起,联系不上,对现在的讲授起不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还得重新学习和强调以往的知识,增加了讲授的内容,显得时间紧,任务重,而且对于他们来说,只要是今天讲解的内容都是新的东西,觉得内容多,难度大,如果不重新学习和复习,新的内容无法衔接,更无发理解。再加上学习动机不明确、学习兴趣缺乏、意志力薄弱,为了讲好每一节课.在本节课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当中,并有效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临床护理教学模式的现状和弊端
临床护理教学以教学为主,辅以多媒体教学,由于每个学校的招生人数不断增加,教师的授课任务逐渐增加,再加上班级人数相对较多,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上增加一定难度,从2011开始,护士资格考试的内容、大纲、考试的方式都进行了改革,考试以A3、A4题型为主。考试的内容和范围有所增加,如何使中职护生在校期间通过学学习,最大限度的掌握理论知识,通过实习掌握临床实践技能,又能顺利通过护士资格考试呢。
3 改革临床护理教学模式
采用先进的、符合中职护生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注重理论和能力的有机结合,突出重点、突出运用,紧抓思维 的逻辑性、知识的应用性、学习的方法、及操作的熟练下和规范性。教学模式的改革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的整合、教学的评价的环节。
3.1 教学设计
确定教学目标:掌握本教才的基本知识、技能。掌握每个常见疾病的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对每个常见疾病的知识点熟练掌握。
教学计划:根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
3.2 教学内容
围绕常见病的护理,根据护士资格考试的大纲要求,从护理角度重点讲授疾病的护理评估内容,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突出重点,学会应用。
3.3 教学方法
3.3.1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3.3.2 小组讨论法:每当讲授一个疾病后,教师结合本次内容和护士资格考试的有关试题,将学生分成小组,在组内展开交流、讨论,即强化理论,又增强学生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疾病的理解和应用更加灵活。
3.3.3 运用多媒体教学,增强直观效果,单纯的讲授缺乏直观性,不易形成深刻印象,可利用多媒体教学,将学生引入形象直观的图像,内容和声音中,学生眼前一亮,振奋了精神,减少了睡意,激发了学习兴趣。
3.3.4 病例教学法:结合职业教学、学科、学生特点,为培养实用型人才和执业资格考试而在教学方法上,将鲜活的病例带进课堂,使课堂变成临床实训场,使单纯枯燥的理论教学变的生动活泼,直观形象,打破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通过问答、演示、讨论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便于记忆和掌握,还能提高学生的临床适应能力和思维能力,达到对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提高了学生资格考试的通过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5 强化考学结合,以考促学
考试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即是对教师教学工作的检查,又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以考试促教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发挥考试应有的作用和功能。
考试可采取多种形式,课前小测试-是对预习内容的检查。课堂小测试-是对本次课内容的达标测试。课后测试-是对讲授的内容是否复习的检查。
篇8
【关键词】工学结合;中职;会计;教改
一、明确培养目标
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诚信、敬业、有责任意识、遵纪守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中职会计专业要依靠实践教学基地进行教学活动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让学生掌握会计相关岗位必需的知识结构和基本技能,在专业层面上应强调实训课的开设和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专业培养目标与职业活动零距离及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在课程层面上应按照“实际、实用、实践、实效”的原则设置课程和精选内容,要求以知识讲授和实际操作相结合,重视教学规范化、科学化。
二、清晰改革内容
(1)课程建设。一是按照不同学习领域统一课程标准。二是按照会计课程标准重构课程体系。中职会计课程体系构建,要考虑两点:其一,理论课程要紧跟新会计准则,注重会计证书培训——知识体系的构建则是以必需和够用为标准,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改革教学方法重构教学评价体系融入会计职业资格培训内容,突出学生能力培养。其二,实践能力培养要满足会计岗位需要教学课程体系要求,以会计岗位能力为核心,以技能优先为原则,注重岗位应用能力的培养。三是加大精品课程建设力度。会计专业建设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是课程建设,特别是精品课程的建设。(2)会计手工模拟试验室。由示教桌、学生试验桌、会计工作流程图、教学试验资料、多媒体教学设施等部分组成。学生可以在会计手工模拟试验室分岗位(会计主管、会计、出纳)手工完成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的账务处理。通过手工账务处理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扎实地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流程与方法,为后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3)会计电算化模拟试验室。学生可以在会计电算化模拟试验室,按照会计核算岗位工作流程的要求,通过模拟试验掌握会计核算软件的账务处理、报表处理、工资核算和固定资产等子系统的实际运用,让学生完成账套的新建、账簿的启用、初始化设置以及凭证的录入、填制、审核到过账、结账、生成报表,掌握应用财务软件处理会计业务的全过程,增强学生会计电算化核算能力。(4)ERP沙盘模拟实验室。ERP沙盘模拟实验室主要由ERP沙盘模拟训练课程软件操作系统、多媒体设施、教具等设施组成。在企业ERP模拟试验室,针对生产企业,将该企业运营的关键环节:战略规划、资金筹集、市场营销等几个部分设计为ERP沙盘模拟课程的主要内容,把企业运营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抽象为一系列的规则,由学生组合形成六个相互竞争的模拟企业。(5)校内外实训基地。方案一,学校提供实训办公场地,联系实际从事会计记账的公司进驻学校设点办公,专业教师与记账公司职员共同指导会计专业学生进行顶岗操作。由记账公司提供一定数量的企业,第一个月由教师指导学生了解掌握整个会计操作过程,然后指导学生观看该企业以往凭证、账簿、报表等,第二个月开始由学生独立完成该企业凭证、账簿、报表和报税的过程,整个过程由指导教师负责把关。方案二,申请创办一个具有法人资格的真实企业,在银行开户后从银行购置支票等各种真实的结算凭证供会计专业学生训练,并从税务部门购置发票指导学生填制后再定期缴销。方案三,从熟悉的工业企业中定期扫描、拍摄经济业务的附件(隐藏企业的账号等需要保密的信息),建立附件贮存库,指导学生操作,使学生熟悉各项经济业务应具有原始附件的种类、格式、经办的手续等真实内容。(6)师资队伍建设。一是鼓励教师考取专业资格证书。加大专任教师”双师“培养力度。二是建立与会计职业界的联系与交流机制。鼓励教师主动参加会计职业界与教育界的各种论坛与会议,及时了解会计行业发展的动向和会计理论发展的趋势。三是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结合重点专业建设培养一批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带头人和“双师型”骨干教师并设立奖励专项经费,制定和完善考核管理办法,实施“双师型”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负责制度。四是引入兼职教师。一方面应提高现有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并从中选拔专门的实践教学教师;另一方面从企业一线聘请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技能人才担任会计实践和实习指导教师,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贺文瑾.职教教师教育的反思与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7
篇9
【关键词】交通环境艺术设计 艺术与技术 艺术与工程 教育模式
一、交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
交通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以“交通”为特色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它依托于大环境艺术设计,是山东交通学院的特色专业和主打专业,主要应用于交通行业,具有唯一性、独特性、前瞻性三个特点。交通环境艺术设计是指在汽车站、火车站、航运码头和航空港等交通场站,以及道路、桥梁、涵洞等交通建设及其辅助设施和周遍环境的设计与施工中,根据实用功能和审美原则,涵盖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城市规划、园林设计和公共艺术的综合设计艺术。其核心课程有交通场站环境设计、公共空间设计、景观设计、城乡交通环境综合设计、园林规划与设计。
目前,教育部为了提高高等院校教育质量,提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改革的指导方针,鼓励教育模式等方面的综合革新,促进对科技技术人才的培养。作为本科专业的交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其学科性质是什么,如何定位人才培养方案,如何保证为受教育者所设计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实施,是当下具有环境艺术专业的高等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际上,根据新市场需求和设计学科交叉特点,一些国家对设计教育已迅速做出了调整与改革。例如,近年来,日本神户艺术工科大学从本科至博士,都授予艺术工学学位,特色十分鲜明,艺术工学化与工程艺术化交叉渗透。在西方国家,设计教育课程体系新方法和技术型一体化特征也非常明显。
在这种背景之下,交通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理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将艺术设计与工程技术相互结合,相互补充。这种体系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有较好的促进作用,通过这种教育方式努力实现就业“零适应期”,并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二、交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艺”与“工”结合的特色教育模式发展的必要性
交通环境艺术设计涉及建筑学、艺术学、园林景观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应用型是其特征之一。在培养计划、教学内容、实践能力培养、实训基地建设等各个环节都应紧密地围绕这一特征进行,而“艺”与“工”结合就是坚持“艺工结合,以艺为主”的主导思想,依托“整合学校资源、突出办学特色,追踪市场发展趋势、增强综合竞争实力”的思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要为依据,体现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满足学生生涯发展”的原则,采取“纵向压缩、横向拓宽、突出特色、重在实用”的措施,以教学为中心,形成“厚基础、宽专业”课程体系。
交通环境艺术设计对专业方向设置、课程体系建设和培养目标实现途径等方面在“艺”与“工”结合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发挥实践教学连接课堂与市场的功能,建立了课程设计与实际设计、工程项目实训结合的机制,探索建设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并具有较高市场敏感度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就业“零适应期”的新型交通环境艺术设计工作者,达到省内有影响,同行有特色的教育效果。
三、“艺”与“工”结合的教育模式
(一)建立“艺”与“工”结合的特色教育模式
“艺”与“工”结合是交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特色办学模式,强调艺术与技术、设计与工程相结合,艺术工程化、工程艺术化,学校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学科互动合作,其课程具有“艺术技术一体化”“理论实践一体化”的特点。实施“艺”与“工”结合、文科与理科交叉的培养模式。
这种教育模式从办学理念凝练、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方案构建等各层面着力完善。与纯艺术类专业注重学生艺术自由、感性,偏形象思维不同,山东交通学院的交通环境艺术专业更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主要培养交通环境景观设计所需要的执行标准化操作的设计与工程技术人员,对学生的培养侧重于逻辑思维,偏理性且重技能。为此,学校将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交通环境艺术设计”特色专业,建立实际设计项目实训机制,这样既把握了行业发展趋势,分享新兴朝阳产业的发展成果,满足了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又突出学校教育资源和办学特色,这将促进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质量和办学效应。按照山东区域发展、经济建设、产业结构等需求,结合学科背景优势,进一步完善“艺”与“工”结合的办学模式,突出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应用特色,增强人才培养的行业针对性,将服务区域经济作为切入点,培育特色专业。
(二)建立教学体系组合方式一:协作组合
协作组合是在专题训练的教学中,由于艺工结合的教学模式是一种综合化的教学,知识背景单一的专业教师无法胜任,因此需要将不同专业的教师进行课题组合,由此来打破传统的专业教师配置。具体方法是:工科技术教师和环境艺术设计教师共同教学,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综合工程实践能力和思维创造能力,将相关课程进行重新组合,按课题需要进行穿插,制定组合式授课计划和教案。如在环境综合设计教学模块中,景观设计教师与材料工艺教师合作授课,以专业内容为依据,寻找最佳契合点,通过这种协作关系将与该项目相关的学科内容组合进来,这种教学方式能有效地促进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三)建立教学体系组合方式二:项目组合
项目组合是将完成该项目策划、设计、制作、后期4个阶段进行整合,在这一个模块中,方案授课教师和工程实施教师等联合教学,为完成该项目将所需的课程进行组合和衔接。实行导师负责制,项目化实践教学。通过此课题教学,将方案设计和工程技术系统地传递给学生,在课题的推进过程中学习项目制作的流程,加强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建立教学体系组合方式三:企校组合
企校组合是企业或者设计院资深设计、技术人员和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的组合。 (转第页)
篇10
关键词:工学结合;顶岗实践;教材编写
一、以教师顶岗实践锻炼项目为载体的教材内涵研究发现,98%的课堂学习指导来自教材而非教师,90%的学生课后作业也是由教材指导的,教材的质量高低直接关系着教师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好教材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正因为如此,教材建设已经被国家教育部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相关文件中列为衡量高职高专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指标之一,由此来检验各个被评估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质量与力度。
国内目前高职类教材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首先,由于高校和企业缺乏深度沟通合作,不少教师通过自己闭门造车编写高职类教材,导致教材内容理论与实践的比例失衡,在某种意义上无异于本科教材的微型版。其次,由于教师大多都是科班出身,普遍缺乏工学合作的实践经验,使相当比例的教材仍然围绕传统的知识体系为中心,编写体例上没有达到工学结合的要求。最后,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当前的高职类教材普遍以纸质教材版存在,缺乏完整的立体化多媒体教学资源库(这一功能的实现仍需要企业的大力配合)。
基于上述认识,笔者对各种工学结合教材开发研究的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围绕商务英语能力本位培养的目标,提出了“以教师顶岗实践锻炼项目为载体的校企合作教材开发的创新模式”。这种教材开发的创新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深化高职高专工学结合的教材改革,让教材内涵发生以下质的变化:①教材编写选取的内容紧密结合企业实际工作过程,突出实践应用性;②教材实训内容取材于真实多样化的工作任务项目;③教材编排以实际岗位需求为主线,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④教材内容设计开放灵活,留有足够的空间让教师结合顶岗实践锻炼项目的成果;⑤教材配套提供用真实的工作场景拍成的录像来完善立体化多媒体教学资源库。
二、工学结合高职类教材的编写要求由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必须使理论教学与实际紧密结合,使知识学习与技术能力培养紧密结合,使学校教师与工作第一线人员紧密结合。因此,高职教材建设也应通过工学结合来体现其特色,教材内容尽量要反映实际工作的要求。
工学结合的教材编写要服务于“技能型人才”培养和促进“综合职业能力”发展的目标。职业教育最基本的目标首先应是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完成整体化工作任务的“综合职业能力”,既包括职业特定能力,也包括核心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和跨行业能力等。只有让高职类教材内容以职业应用能力为中心安排学生课堂学习的知识、技能、职业素质,在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前提条件下,逐步安排编写具体而系统化的工作项目任务或情景学习场景,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与项目操作技能、专业应用能力与综合技能。这样的工学结合教材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和参与实践,培养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此基础上,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结合可以为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的技能创造更好的条件。
三、以教师顶岗实践锻炼项目为载体的工学结合教材开发的步骤要达到上述学生学习的目标,教材编写者应从内容选择、项目设计等方面突出职业素质培养特点。要做到以上几点,需要对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进行恰当的设计安排,并在知识实用性、综合性上多下功夫,理论联系实际,加强操作与训练,把学生能力培养融会于教材之中,并贯穿始终。这些都离不开教师自身真正参与到社会实践项目中去获取第一线的资料,将其融入教材编写的任务中。教师参与到社会实践项目中获取教材编写的工作实际内容也是工学结合编写教材的基础。而工学结合编写教材的另一面就是在实践项目执行的过程中,企业在与教师交流的过程中,向该教师所传递的实际而有效的企业信息和技能,这些都是教材编写的宝贵资源。
要充分获得上述工学结合教材编写的有效资源,就必须有一个载体,而这个载体正是教师顶岗实践的锻炼项目。企业人员不懂教材编写的规范,不如发挥高校教师的积极性,让其利用课余时间和寒暑假通过参与顶岗实践锻炼,将编写教材纳入横向课题或教材编写课题的项目,项目包括专业实践教学、新技术学习、课程改革任务和参与行业(企业)任务等内容。
具体操作方案如下:
1合理安排教师顶岗实践锻炼项目
高校可以根据实际的工学结合教材的需要和教师的专业特长,推选合适的教师参与企业顶岗实习,约3~6个月,可充分利用教师寒暑假时间,并可按照实际教学安排调节顶岗实习时间。同时也可考虑将此次实习的任务设立为一个横向课题来实施。
2合理选择教师顶岗实践锻炼项目的地点和相关岗位
被推选的教师需要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社会资源到合适的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地方尽量在高校附近的经济发展区域,方便和学校沟通和联系。在企业中可以实行轮岗制或者在固定的岗位工作实习。关键是要在公司中做和教材编写相关的工作岗位,以方便日后可以积累编写工学结合的教材。
3教师和企业双方在顶岗实践期间提供教材编写素材
教师有职责在顶岗实习期间努力收集工学结合教材的素材,包括工作中的新规范、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力图掌握大量实用案例。在完成这个项目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努力和企业沟通,令其提供充分的资料和资源。比如详细的工作流程,最新的工作案例,最实用的工作技能和一些企业中最适用的工作经验,等等。而且,企业还可以提供真实的工作场景和部分资金,把这些工作场景拍成录像,供学生学习,同时完成立体化多媒体教学资源库的配套建设。这些工作的完成都是由教师和企业代表共同完成的。这是工学结合编写教材的基础和前提。
4教师筛选教材内容进行编写
在进行充分的社会顶岗实践锻炼后,教师根据其对应课程的典型工作任务,确定本门课程对应的具体任务,考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选取教材内容,组织序化教材目录,设计项目人物进行教材编写。
具体的编写方法为:第一,通过分析企业实际的工作岗位,确定教材内容中所匹配的标准工作任务项目,进一步划分可供学生课堂学习的工作情境,为教材的开发建立一个基本模块,即形成一级教材编写目录。第二,针对标准的工作任务项目确定学生课堂训练的学习任务,即对标准的工作任务项目进行深入分析、细化、整合,基本模块建立成功后,根据实际的工作项目内容进一步具体化教材编写的内容,即形成教材的二级编写目录。第三,根据企业实际的工作过程,构建、计划工作项目,确立教材的第三级目录。第四,在明确三级目录后,即可开始着手选择合适的素材编写具体的教材内容。
5以教师顶岗实践锻炼项目为载体的工学结合教材开发的案例
目前笔者正在组织编写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启动的《高职高专财经类能力本位型规划教材》编写项目――《外贸洽谈实训指导用书》。现在市面上有很多类似的商务谈判书籍,但是大多数书籍都缺乏三大要素,而本书却囊括了这三大关键特点。首先,本书采用中英文结合的教材体例,适应于商务国际化的趋势,中文的技巧,英文的例句。其次,本书注重案例和实训,只有大量的谈判实训才能使学生掌握真正的谈判技能(工学结合的关键点)。最后,本书每一章节都有专门的谈判语言点(中英文相结合),做到谈判技巧和语言的完美结合。
为了编写真正的工学结合的教材,首先,我认为应用型的教材应该按照真实的工作过程来编写。商务谈判的工作过程分成preparing the ground,setting the agenda,establishing positions,clarifying positions,managing conflict,making and responding to proposals and conclusion and agreement八个单元。其次,每个单元都应该是谈判知识、谈判技能、谈判句型、谈判实训四个方面的结合。此外,除了丰富的文字资料外,要给学生提供生动的音像材料(由企业提供第一手资料协助拍摄)来模拟。最后,每个单元后都有仿真的案例可供实训。这些案例全部来自于企业真实材料的改编(考虑不涉及企业机密),尽量和企业实际的谈判做到无缝对接,对于学生谈判的实训一定要连贯进行,要求学生把上几个单元所学习的连起来模拟,而不仅仅是这一个单元的模拟。同时要求从两方学生中各随机选人组合模拟谈判,使真实性得以提高。
此教材的企业合作方为深圳莱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笔者已在教材编写项目实施过程中在该公司顶岗锻炼累计三个月(三个暑假),熟悉进口业务流程:接收客户PO;出Sales Confirmation,让客户回签,可使用电子档,客户E-mail confirm;出Invoice 收订金;安排进口;安排包装材料;安排销售生产流程;安排出货;出货后,安排技术培训;出Invoice 给客户,待收款。在笔者担任国际商务助理同时,做好技术翻译的工作,同步熟悉市场营销的过程,积极参与并促进新产品Delta矿石分析仪权谈判的成功。如此,笔者才能真正做到在以教师顶岗实践锻炼项目为载体的校企合作教材开发研究创新模式下编写教材。学生在使用这样的工学结合教材时,就可以用中文比较轻松地学到真实应用型的谈判知识和技巧,又可以在英文环境中浸泡式地学习谈判语言和模拟谈判实训。
四、结论综上所述,以教师顶岗实践锻炼项目为载体的工学结合教材开发的创新模式有利于教材开发步骤紧密结合企业实际工作过程,并且教材内容取材于真实工作任务,既涵盖完成实际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也训练了使用者的应用能力,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其满足实际岗位需求,真正做到了“工学结合”。以教师顶岗实践锻炼项目为载体的工学结合教材开发的创新模式也有利于激励教师培养自身的“双师型”素质内涵,鼓励教师利用课余时间与企业合作承接一些实践项目,使专业教师在行业的影响力和整合社会教学实践资源的能力得以提高和升级。
参考文献:
〖=1〗王丽杨,陈明.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教材建设思考与实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4).
〖=2〗韩广琳.目前我国高职教材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J〗.天津教育,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