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运营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4-03-26 17:59: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媒体运营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资本运营 报业 非时政类报刊 转企改制
目前,随着报业发展领域的不断扩展,报纸媒体对资本的需求越来越大,尤其是进入新媒体时代后,不仅要为全媒体业务的拓展留下充足资金,还要积极进行跨区域、跨行业发展,因此报业资本运营越来越成为媒体发展的热词。但综观现阶段我国报纸媒体的资本运作情况,却是试水者多但成功者少。如何破解这一发展瓶颈,某种意义上对于报纸媒体的新五年发展至关重要。
一、报业资本运营的重要性
报业资本运营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其一,资本运营能实现有效扩张,推动报纸媒体在做大做强中应对国际传媒的挑战。与发达国家的媒体相比,我国的媒体资金实力普遍偏弱,难以形成规模庞大的传媒集团。当国外的传媒集团已依仗着资金、技术、运行机制的优势,逐渐向我国受众市场渗透,在广告、印刷、发行、传输等方面与我国媒体展开竞争之时,我国报业必须最大限度地筹措资金,以雄厚的资金支撑实现超常规发展,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更快地形成强大的产业价值链,才能应对国际强势传媒的挑战。因此,无论是从媒体自身发展壮大的角度,还是从国家舆论阵地巩固的角度来考虑,都应该积极进行报业资本运营。
其二,资本运营是盘活报业资产的重要举措。我国报业经过多年的经营发展,已经积累了一定规模的资产,但资产总量并不大,而且运作效率并不高,没有真正将其转化成能发挥效能的有价值的资产。积极开展资本运营,正是盘活这些资产的重要手段。通过重组、兼并、联合等方式,报业集团可以将现有的资源重新整合,调整经营结构,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其三,资本运营将报业无形资产有形化,最大限度地发挥报业的优势。在我国,报纸媒体对有形资产的重视不言而喻,但对无形资产却重视不够。其实无形资产的价值可视为一个媒体的灵魂或命脉,资本运营势必要对媒体的无形资产进行全面盘点与估价,将无形资产“有形化”。其中,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将是用好无形资产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在与战略投资者的谈判中,将版权、报纸品牌的知名度和公信力乃至团队创新能力等无形资产作为筹码,将无形变成有形,引入媒体发展急需的资金;另一方面引进合作伙伴之后,合作方的市场资源、战略思路和良好的专业技术、管理经验,可以帮助报纸媒体提高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反过来是对原有无形资产的维护、延伸和提升。
其四,资本运营能够推动体制的创新,推进报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资本运营,意味着必须遵循市场的规律,接受市场的考验,服从优胜劣汰的竞争规律。因此,报纸媒体必须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运作机制、高效灵活的现代企业制度,明晰产权主体,建立合理的股权结构和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引进战略投资者等举措,实际上是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实现产权主体的多元化,形成合理的股权结构,促进报纸媒体建立高效的发展治理结构,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媒体在领导体制、用人体制、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上存在的问题。
二、报业资本运营现状分析
对媒体资本运营的概念、范围,很多专家学者都有过论述。报纸媒体的资本从有形资产方面来说包括企业的现有资金、房产、印刷机器、采编设备等;从无形资产方面来说,包括刊号资源、创办报纸产生的版面以及有影响力的品牌等。报业资本运营,就是将报社拥有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都当作有经营价值的资本,通过价值成本的流动、兼并、重组、参股、控股、交易、转让、租赁等途径进行运作,优化资源配置,扩张资本规模,以实现最大限度的增值目标。
在计划经济年代,收支两条线,赚了钱交给国家,要钱用时向国家要,报社自然不会去考虑如何搞好自身的资本运营,同时也没有专业的资本运作平台让媒体经营者去实践。传媒业比较开放之后,大部分媒体实行“自收自支”的财政政策,起初靠“小打小闹”过小日子不成问题,但随着传媒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报业经营者才开始考虑拓展资本运营的空间。因而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一批又一批成立起来的报业集团有了强烈的扩张冲动。
这期间,一些条件比较成熟的媒体开始通过上市或者与上市公司合作设立企业等方式与证券市场结合融集资金,吸纳社会资本为自身经营发展服务。
但限于政策桎梏和自身发展原因,上市对于许多报纸媒体还略显遥远,相对而言,媒体与媒体合作筹措资金办媒体,或与上市公司、其他大型资本集团合作设立企业,介入媒体经营则便捷得多,这也是目前报业进行快速融资的有效方式。从目前来看,有报业与报业共同出资合办的项目,如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与光明日报报业集团合办的《新京报》。也有超越传媒领域的合作项目,如在保证国家绝对控股的前提下,北大青鸟与人民日报社合办的《京华时报》,上海复兴实业牵手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创办的《21世纪经济报道》。其中《21世经济报道》由于合作的起点比较高,不是简单地停留在资金层面或业务方面的合作,而是一开始就着手探索建立一个现代公司的治理结构,从根本上奠定了《21世纪经济报道》乃至以后的21世纪报系成功的基础,报纸与子项目越做越大,经济效益越来越好。
但遗憾的是,尽管目前报业“三跨”发展与资本运营已并非新生事物,但限于各种障碍却是试水者多,成功者少。
三、转制改企为报业资本运营带来良好契机
由于我国传媒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我国传媒产业的资本运营可能并不会轻松上阵,报业也不例外。因此,报业资本运作将不能完全按照一般企业那样,而是必须把握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二者的平衡,在结合点上下功夫。
为了寻找结合点,这些年报纸媒体一直在积极探索,其中一个做法就是对旧有的体制和机制进行创新,主要是强化采编和经营“两分开”,将经营性资产剥离出来成立公司,用经营公司的名义与企业合作进行资本运营。这种体制创新在特定时期、特定条件下为推动媒体市场化和资本运作发挥了较好的作用。然而,这种运行模式依然没有摆脱“事业单位”的框框,既要将报业中的经营性业务剥离出来实行市场化运作,又要确保不把完整的新闻产业链条割断,很难两全其美。
同时,成功的资本运营还要求报业必须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遵循公司法的要求规范运作,但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报纸媒体在体制上仍然有很多弊端,“多头管理、行业所属、部门所有、条块分割”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报业进行资本运营的步伐。此外,政策的限制以及配套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也给资本运营造成了一定阻碍。
2011年7月20日至21日在重庆举行的全国新闻出版局长座谈会上,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明确提出:“推进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是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一项重点工作,也是今年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核心工作。”会议公布了非时政类报刊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报刊业的转企改制将全面铺开。在这一发展契机下,目前各地报纸媒体正根据国家的政策规定逐步推进转企改制工作,除党委机关报等时政很强的报纸或一些特殊的报纸外,大部分报社单位都将成为改革的受益者。这对那些早已参照企业机制操作并渴望进一步加快市场化转型步伐的媒体来说,无疑是迎来了一场及时雨。报业应抓住这一契机,通过转企改制推进传媒资本运营。
参考文献
篇2
摘 要 国内的体育赛事已形成庞大的市场,而体育赛事产品和服务是构成这个市场的基本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体育赛事服务产品进行分析,从现场观众、运动员、媒体、企业四个参与客体的角度阐述赛事运营主体服务意识提升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体育赛事 运营主体 服务意识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强大以及体育国际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国际性体育赛事在中国举行,加之我国本土日益成熟的联赛、全运会、省市运动会、各单项协会竞赛,国内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体育赛事群,也可以说中国的体育竞赛表演业已初具规模,极大的促进了体育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体育赛事业又叫体育竞赛表演业,是指通过体育表演或运动竞赛向社会提供观赏、娱乐的行业,属于服务业的范畴。但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体育比赛管理机制的影响,中国的体育赛事运营主体对“服务意识”理念的理解尚不深刻,人们忽略了体育赛事作为服务产品的市场特性,注重竞赛组织目标的实现,注重对物的管理和利用,却对现场观众、媒体、赞助商等关注度不够,从而导致了体育赛事的参与者的权力和利益得不到切实的保障。本文通过对体育赛事的研究分析,旨在阐明为什么要提升以及如何提升体育赛事运营主体的服务意识等问题。
一、体育赛事服务产品
体育赛事完整服务产品(也叫服务包),是指在某种环境下提供的一系列的产品和服务的组合。包括支持性设施、辅助物品、显和隐。也就是说,一个成熟的赛事运营主体,必须提供到位的物质资源,如场馆、座椅;提供顾客购买和消费的物质产品,如餐饮、医疗设备;提供观众可以用感官察觉到的和构成服务基本或本质特性的利益,如漂亮的球场、服务周到的志愿者;提供观众能模糊感到服务带来的精神上的收获或服务的非本着特性,如高级包厢的地位象征,观众观看比赛的经验和体会等。体育赛事运营主体提供的服务必须是这四种服务组合的共同体。
二、参与主体视角下提升体育赛事服务意识的重要性
一些国际体育企业正以其实践向人们揭示这样一个道理:人们都希望看到和得到最好的东西。一切围绕顾客的需求加以设计,这是理应遵循的一个真理,也是体育服务意识的真谛。
(一)现场观众。观众是体育赛事最主要的参与主体。体育赛事通过动作的组合体向观众提供了特殊的精神文化满足需要,其消费方式主要是通过门票的交换。对观众的完整的服务,离不开一场精彩的体育比赛过程,细致礼貌的工作人员,与观众互动节目的设置,娱乐精神的发扬,人性化的细节安排,安全工作的保障。倘若现场观众对体育赛事的整体服务感到满意,达到了其期望值和附加值,其精神生活得到了满足,无疑会无形中增加对这项赛事的好感,培养起对此项赛事的忠诚度和热情度,进而影响其消费及今后对此项运动和赛事的参与度,观众评价的好与否,对赛事品牌的提升以及赛事无形资产的开发更是具有极大的作用。
(二)运动员。运动员是提供体育竞赛表演产品的主体,他们精彩的动作技能组合极大的满足了观众精神娱乐享受的需要,可以说,离开运动员的参与,体育赛事便成了无源之水。更甚者,缺少优秀运动员参与的赛事由于精彩程度降低,导致观众数量减少,媒体转播兴趣、程度不高,企业赞助积极性不强,赛事的组织运营将会举步维艰。所以,体育赛事运营主体必须提升其对参赛运动员的服务意识,如努力提高赛事等级,扩大赛事影响力,升高比赛奖金、积分的设置,给运动员提供一流的物质条件和工作环境,创造轻松愉快的比赛氛围,培养热情有素质的观众并切实保障运动员的安全。以吸引更多的优秀运动员参加比赛,提高赛事的精彩度。
(三)媒体。包括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介。在现代社会,体育与人类密切相关,但不可能每个人都到现场去观看比赛,于是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体成为帮助人们实现这一夙愿的平台。大型体育赛事的精彩程度(包含运营主体服务质量)成为媒体、观众是否选择转播、观看这一比赛的重要标准。而对于一项体育赛事来说,转播权的收入占到其收入的一大部分,在体育赛事众多的现代体育社会,某些运动项目本身的精彩程度相差无几,赛事组织方就必须提升服务意识,以赢取激烈市场竞争,获得较高的转播权收益和广告赞助收益。培养更多的关注群体。
(四)企业。随着体育市场化、商业化程度的加深,特别是职业体育的发展,体育比赛为维持其庞大的组织运营费用,必须得到强有力的经济支撑。这就必须依靠企业的赞助。体育发展到今天,已经得到了全世界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奥运会、世界杯等大型国际赛事。对社会的影响力极大。
三、提升体育赛事运营主体服务意识的对策分析
(一)加强政府的服务意识,建设“服务型”政府。目前国内大量的国际赛事是由政府部门组织,政府占据了大量的社会资源,承办赛事更多的是为了满足政府的需求,追求政绩或商业利润。体育赛事的运营者过度强调“指挥者”和“经营者”的角色,淡化了对观众、媒体、企业的服务意识。建议建设“服务型”政府,更加关注体育比赛的核心部分,满足观众、媒体、企业的权益和需求,提供一套完整的体育产品。
篇3
【关键词】新媒体;电视;传播;信息
所谓新媒体(NewMedia),“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新媒体亦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严格地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新媒体。”
一、新媒体的主要形式
(1)楼宇电视
作为一种新媒体形态,从技术层面上来说,楼宇电视并没有突破传统电视媒体的技术范围,主要是创新性的突破了电视在空间上的限制。楼宇电视的兴起与消费市场日趋分众化、细分化,广告商不断追求精准、高效的广告投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正是敏锐的抓住了消费市场和广告市场的这种发展新取向,楼宇电视广告应运而生。楼宇电视一般出现在一些诸如写字楼、公寓、商厦等高档场所的电梯内外,针对的目标人群是受过高等教育的高收入群体,‘通过利用这一人群在上述等场所的逗留时间进行强制性传播。因此,楼宇电视的特点是:精准的受众定位、小范围内的集中宣传及强制性传播等。
(2)移动电视
移动电视的出现是新媒体技术不断更新的又一大成果,指的是以数字技术为支撑,通过无线电信号发射、地面数字设备接收的方式播放和收看电视节目的。目前移动电视主要是车载移动电视,已经开始在公交车、地铁等领域相继得到应用。
(3)网络电视
网络电视它是在高速宽带接入技术得到广泛普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被业界誉为是互联网平台上发展潜力最大一种传播方式。 “它将电视机、个人电脑及手持设备作为显示终端,通过机顶盒或计算机接入宽带网络,实现数字电视、时移电视、互动电视等服务,网络电视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电视观看方法,它改变了以往被动的电视观看模式,实现了电视以网络为基础按需观看、随看随停的便捷方式。
(4)手机电视
手机的出现,为人类创造出了很多超乎想象的移动增值服务,它作为一种多媒体信息的消费终端,带动了“拇指经济”产业的兴起和繁荣。从最初的文字短信服务、彩信业务,到今天手机视频、手机游戏、手机报、手机图书、手机电视等层出不穷的各类增值业务的出现和普及,手机作为第五媒体的重要性和影响力越来越受到关注。在三网融合背景下,手机电视的诞生被赋予了更多的时代意义,业界更是预测它将是3G时代移动增值业务中最具潜力的一项业务。手机电视是运营商以手机为终端,通过数字广播网或是移动通信网,为用户带来音频、视频、多媒体信息或服务的一种新的媒体终端产物。
二、中央电视台的新媒体发展概况
2006年4月,中央电视台成立了央视国际网络有线公司和中央电视台网络传播中心,这个时间点可以看做是央视发展新媒体的起点。依托央视国际网,中央电视台全力打造出四个板块的新媒体业务。
央视以央视国际网站()为中心的四大新媒体业务板块,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类别:一是由央视国际网络有限公司下辖的CCTV网络电视、CCTV手机电视和CCTV一IPTV业务。二是由央视国际移动传媒有限公司主营的CCTV移动电视业务。第三类不在四个核心业务板块中,而是中央数字电视传媒有限公司管理运营的数字电视业务。
(1)CCTV网络电视
作为央视网最重要的新媒体业务构架之一,网络电视和视频服务有着独立的采访体系,并且拥有央视几乎所有节目的独家网络转播权和交易权及承办权。央视强大的品牌优势和海量的视频资源,为其网络电视带来了丰厚的广告收入和版权收益。极大的推动了其网络电视的发展。
(2)CCTV手机电视
央视的手机电视业务最早始于2006年末,通过和网络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及中国网通合作,开始为全国的手机用户提供视频服务。从内容提供上看,CCTV手机电视已经形成了合理的节目匹配,除了有央视自身的视频资源供应外,还通过集中其他制作公司的节目和片源来为移动和联通用户提供海量的视频内容。从经营模式上看, 目前CCTV手 机电视主要是通过用户付费来保证收入的,通过包月收费,用户可以收看到央视提供的内容丰富的优质手机电视节目。随着手机流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收视终端将不断丰富,未来会有更多方便快捷CCTV手机电视收视终端出现。
(3)CCTV一IPTV
央视的IPTV能够为用户带来点播、直播、轮看、回播、互动增值服务等多种服务种类。受益于高质量的电信技术网络,目前央视网的工PTV能够为用户提供清晰流畅的收视效果。从运营模式上看,央视的工PTV业务与全国其他机构相仿,是由运营主体和电信运营商一起合作运营。内容资源来自于央视网,而网络和用户服务则来源于电信运营商。在收入分配上,由央视网与电信运营商共同参与分账。
在科技蓬勃发展的今天,利用信息通讯技术进行的交流将更为迅速和广泛。现如今,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在推动信息社会的发展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媒体成为这个时代的宠儿,在它迅速发展的同时,它也越来越多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参考文献】
篇4
折叠订阅号和推出阅读数,对微信自媒体们来说算是两轮比较大的洗牌。现时,自媒体在微信公共平台的爆发期接近尾声,逐步进入稳定期。这个观点即使算不上是共识,也是很大一部分从业者的看法。毕竟取个好名字,到处扒扒素材,每天花点时间拉拉互推,就看到粉丝蹭蹭蹭往上涨的日子过去了。现在要想白手起家做个新的微信订阅号来达到屌丝逆袭的目的,还是相当有难度的。
即便如此,最近“一条”还是创造了上线一个月累积百万关注者的新传说。可见,当满足一定的条件后,新的自媒体项目还是能做成的。所以,不如讨论下现时搞微信自媒体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才好?
先说说自媒体类型的问题
大致上,微信订阅号应该说是自媒体的主要形式,现在的微信订阅号可分成4类:
I、媒体型:微博之外其他形式的信息载体(不包括微博),而且这个载体的影响力和重要性比公号要大得多。基本上大多数报纸、杂志、电台、电视、网络媒体的微信公号都属于此类,微信可以算作是整个媒体运作的一部分。
II、草根型:没有或只有极少数原创内容,大多数内容通过编辑整理某类主题的相关资讯或内容构成。比如“魔鬼销售学”这样的账号,主题明确编辑得当,关注的人质量也不错,但依然是草根的路子。
III、个人型:由个人维护的微信公号,风格印记强烈,内容多为原创。冯大辉的“小道消息”可能是最典型的例子。这些账号背后大多数融进了记者、博主、专业人士的个人兴趣或者第二产业,也有一些是全情投入当成事业来做的。这些其实是真正意义上的“自媒体”——自己玩的媒体。
IV、团队型:由分工明确、合作紧密的团队共同运营,进行内容创作。这种类型订阅号的背景构成比较复杂,可能是像“罗辑思维”这样商业上完全独立的团队,或者像“新闻哥”这样的在大媒体下相对独立的内容团队或运营团队。
这四类中,I类不属于自媒体的讨论范畴,撇开不谈。集中谈谈II、III、IV这几类的情况。
草根型:市场饱和尽量避开
因为草根型自媒体不需要生产内容,只需要对内容选择有一定的敏感度,所以草根型的自媒体对运营人员的要求略低,可以说是门槛最低的一种自媒体形式。因为这个原因,现在草根型的自媒体是总量最大的自媒体类型,由此导致的问题就是整个市场的饱和度比较高。举例来说,如果把每个微信订阅号都提取一个关键词来概括他的主题,比如“电商”、“健康”等,其中热门度比较高的30个关键词,每个词的背后都对接着过百个微信公共账号。其中有一定影响力的账号,大约占5~10%左右。这样一来仅排名前30的关键词,背后就有上千个草根自媒体在传播相关内容。本身草根自媒体已经具有如此庞大的数量,再加上同主题的账号间的内容有很高的重合度,从用户的信息需求角度来说,确实已经比较饱和了。
现在新出现的草根自媒体,大多数都是一些草根订阅号的运营方在触到运营瓶颈后拓展的新号。通过原有的账号,他们可以为新的账号倒去一部分关注者,解决前1000个关注者的问题。但新一批设立的草根账号的推广速度,并不太值得期待。从我间接控制的一些账号的数据来看,与一年前原始账号的推广速度相比,新一批草根账号的推广速度普遍哟下降30%以上。显然,文摘式的草根账号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了,触碰到增长瓶颈也会越来越快,所以如果不具备内容生产能力,比起怎么搞的问题,我更倾向于不要搞。至少,不要抱着太大期望来搞。
个人型:作为试金石试试就好
个人运营的微信自媒体,情况相对好一点。互联网一直流传着1:9:90理论,事实上代表内容的1和代表互动的9都是偏大的预估,长尾所占的比例比90还要更长。因此内容相对来说还是具有很大的稀缺性。可以说具有一定的内容创造能力,只要有合适的平台总有被挖掘出的一天。比如起点造就了网络文学行业,bilibili挖出了一堆剪片up主,微博让段子手赚地盆满钵满,虎嗅发掘了新的商业科技。
这些内容创造者的才华毋庸置疑,但当这些人都聚集到微信之后,这下问题来了,“挖掘机”技术哪家强?垂直平台的内容编辑其实充当了挖掘机的角色,找对平台做好自己的内容,自然能让别人看到。但当所有人归集到微信这个大一统的大平台后,这个挖掘机和流量通道就不在了,好的内容没了出口,如果运营者又欠缺运营的能力或者积极性,那内容基本就被闷死在自己的微信公号里了。
当然完全闷死的情况还是少数。物以类聚,内容生产者之间的联系会让他们之间的关注者交叉,由此达到一定程度的拓展。但内容生产者要同时处理运营、商务等各种各样的问题,即使能力足够,精力也是问题。以一个优秀的内容生产者为核心组成一个2、3人团队,他的效率提升是成倍的。个人自媒体,说到底不过是一个过渡形态,如果内容生产者已经在垂直平台接受过市场的检验,那在微信上稍稍试水后,还是尽快组团地好,绝对好过单刷副本。
团队型:定位+内容+通道=搞定?
由于团队型的自媒体品种比较复杂,养殖方式也各不相同,所以还是直接用例子来做解释吧。
“新闻哥”是一个关注人数极大的微信公号,从阅读数反推其关注人数,大概有200万左右真实用户。他本是腾讯新闻的一个独家栏目,这个栏目主要是把最奇葩、好玩、吸引眼球的新闻找出来整理在一起,或者把一些重要的新闻找出来用搞笑的配图和易于阅读的配文来解读。腾讯新闻将这个栏目单独延伸到了微信端,后来这个栏目就火了。现在“新闻哥”是各个微信排行榜时事类榜单和总榜单的榜首常客。
为什么要用“新闻哥”做例子呢?因为相比于其他榜首常客,比如“央视新闻”、“南方都市报”,虽然“新闻哥”也有官方背景,但从形态上来说,他是最接近自媒体的一个,可以看作是条件最“完备”的自媒体。
“新闻哥”具备哪些条件?首先是定位。自媒体的定位和草根订阅号的主题,这两者之间看似相似,实际上有本质的差异,差异的背后是内容的生产成本。既有取材成本,也有原创成本。“新闻哥”的定位是时事内容娱乐化的二次编辑,这样的定位本身就很讨巧,是否能被大众认可也很容易验证。而且这个定位一旦确立,就表示“新闻哥”每天都有源源不断的素材,取材成本极低。此外,基于这些素材的二次编辑,也可以达成低成本的原创。
虽然取巧的定位让“新闻哥”看起来简单。但不能忽略的一个问题是,本身腾讯新闻在内容制作上的实力就毋容置疑。对于眼球型的娱乐选题,更是驾轻就熟。这种发现新闻和遣词用句间的专业能力依然不是大多数纯草根所具备的。所以虽然定位决定了内容,但内容本身水准的重要性绝对不可能低于定位。
然后就是推广的通道,“新闻哥”当然是通过腾讯新闻客户端来达到推广目的的。不过对自媒体来说,这并非是不可复制的。因为从本质上来说,腾讯新闻客户端只是一个载体,“新闻哥”也没有受到微信的额外照顾,所以如果自媒体能通过内容与外部稳定的流量源达成合作,同样可以将用户引导到个人微信上。除了刚才说的起点、bilibili、虎嗅等,其他内容聚合平台优酷、知乎、猫扑、虎扑,或者像是雷科技这样还在萌芽期的平台都有可能成为稳定的关注导入来源。毕竟一开始就说了,内容还是稀缺的。
有了可复制的定位、高质量的内容和稳定的推广渠道,其实只要肯花精力猛干个翻云覆雨,多多少少都是能有些小成的。当然如果有土豪在背后撑腰,同时对自己的内容有自信,可以学习“一条”直接花钱砸粉丝的做法,初步看来是非常有效的。至少相对于传统的杂志、报纸,“一条”在这上面的投入也不算是太大。
篇5
传统媒体开设官方微博,已经成了一种“标配”,就如同数年前,传统媒体纷纷配备网络电子版一样。数字化网络的兴起和由此带来的传播手段的改变,使传统媒体不得不紧跟步伐,寻求和探索突破自身传播不足的方式,以延长传统媒体的生命力和增强时代感。
在众多新媒体的传播方式中,微博无疑是比较适合传统媒体去驾驭的一种。因为它相对App等应用,主要利用了新浪、腾讯等提供的平台,依然是以内容为主、技术为辅。2012年7月人民日报法人微博上线,将中国传统媒体开设官方微博推上了一个新高峰。
传统媒体开设官微的意义和价值
传统媒体开设官微绝对不能只是跟风而为,不是加入一场狂欢,也不是一场独舞,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官微可以做什么?官微可以为传统媒体做什么?传统媒体可以为官微做什么?我认为,传统媒体运营官微的最终目的,是让传统媒体在网络和现实的两个传播领域中都占有有利的位置。因此,官微用的是网,办的还应该是报,是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融合的一份报。
1.官微扩大传统媒体的影响力
传统媒体的影响力主要建立在信息传播的基础上,即媒体通过传播渠道,利用精心准备的内容吸引受众的注意,进而对受众的社会认知、社会判断和社会决策产生影响。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参考的数据更多是发行量或传阅率、收视率等,且因为很多媒体有着地域限制,影响局限在本地。
但是,微博的影响力相对于传统媒体,有着更多的优势。比如,微博影响力评定更加量化。微博的影响力数据包括传播力、覆盖度、活跃度等,涵盖了粉丝数、转发量、评论量、粉丝忠诚度等在内的几大重要因素,且所有数据都由第三方完成,数据更加科学和客观。比如,微博影响力范围不受地域限制。以新闻晨报为例,报纸只在上海发行,但是官微不受此限制,粉丝中30%在上海,其余分别在广州、浙江、江苏、北京、四川等地,甚至还有20%粉丝为海外粉丝。比如,传统媒体影响的受众有局限,而官微的粉丝涵盖了一些传统媒体的受众,也有一些是非传统媒体受众,扩大了受众的范围。
官微扩大了传统媒体传播的地域、传播的范围、传播的途径、传播的方法以及对传播效果的评定,最终很好地扩大了传统媒体的影响力。
2.官微加强、加快传统媒体内容的传播
传统媒体的传播主要通过信息的传达完成,但是传统媒体受到了很多限制,以报纸为例,出版时间、印刷纸张、发行渠道等因素限制了报纸内容的传播。
但是官微不受这些限制。官微的信息没有时间限制,24小时都可以;官微内容也不受数量的限制,只要有内容,随时都可以信息;发行渠道更不存在任何问题,只要粉丝关注了你,不管他在哪里,你的信息就可以直接送达。
正因如此,传统媒体已经见报的信息如果通过官微二次传播,可以达到更强、更广的传播效果。传统媒体未见报的信息,如果提前通过官微适当公布,可以使信息多层次传播,延长受众对信息的关注度和关注时间,在舆论上起到引导的作用。
3.官微拉近与受众的距离
传统媒体与受众的关系一直都是单向的,对于受众的面目、喜好、关注点等一直都不太清晰,虽然也有受众调查等各类信息收集方式,但是这些方式往往时效性不强,不能及时收到反馈,同时,调查涵盖的面不广,收集到的数据和反馈的情况不具有普遍性。而受众需要与传统媒体联系,要通过电话、写信、到访等方式,这些方式显然已经落伍了。
而官微最大的特性,就是能和粉丝及时互动。粉丝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电脑与官微取得联系,进行咨询、投诉、提供线索等,可以对官微的信息进行转发、评论,也可以及时参加官微的各类线上线下活动。通过这些快速、有效的参与,拉近官微和受众之间的距离,加强受众对品牌的黏性和忠诚度。
4.官微成为传统媒体信源的提供地
传统媒体获取信源,除了固定的条线外,很多都依赖受众的报料,尤其是都市报。以前受众报料的方式,主要是热线电话、来信来访等。但是,随着微博的发展,更多的受众愿意通过私信或者@的方式提供线索。这点,从各家都市报热线电话数量急剧下降就可见一斑。微博提供了海量的信息,以新浪微博为例,一天的帖子数量为1亿条,每天从微博上寻找线索也已经成了传统媒体记者必做的功课。
官微有传统媒体品牌公信力和权威性的支撑,使粉丝们愿意通过私信和@的方式提供线索,以新闻晨报官微为例,每天收到的私信报料有30条左右,@的数量有上万条。
5.官微可以加强舆论的定向引导
媒体重要的责任和作用之一就是进行舆论引导。传统媒体对舆论的引导受到出版时间等条件的限制,尤其面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时候,往往在时效性上有所欠缺,也影响到了舆论引导的最好时机。在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中,有“黄金四小时”的说法,即在事件发生后的4个小时之内,政府及时权威的信息可以有效地进行舆论上的引导,平息事端造成的舆论影响。但是,在微博时代,这个时间已经被改写为“微博一小时”。因为,4个小时的时间,已经足以让消息在微博上散播得众人皆知。因此,官微作为最快速的传播方式,随时随地都可以参与到舆论的引导中。
新闻晨报官微运营情况
1.总体情况
新闻晨报目前拥有新浪、腾讯、搜狐3个官方微博,其中新浪和腾讯微博均开设于2009年11月,是上海最早开设官方微博的媒体之一。目前,新浪微博粉丝数为367万,腾讯微博粉丝数为61万,搜狐微博粉丝数为16万,粉丝共计444万,其中30%粉丝注册地为上海。2012年新浪进行的百强微博影响力排名中,新闻晨报新浪官微名列全国第四。
2.架构
新闻晨报的官微在开设之初,由新闻晨报的编辑、记者组成了柔性小组,兼职值班,信息。但为了应对微博这个新媒体方式的快速发展,2012年6月,新闻晨报成立了微博事业部,所有微博的、维护和运营,皆由该部门负责。部门目前拥有专职人员4人,包括微博主管1人和微博编辑3人。
除了新闻晨报主微博外,新闻晨报微博事业部同时还负责新闻晨报健康周刊、汽车周刊和晨报之上海味道三个子微博的日常运营。
3.特色
(1)四大板块,确保内容丰富多彩
新闻晨报官微内容从早晨8点至晚上24点,平均每天40条新闻,平均每30分钟一条新闻。由新闻晨报官方微博的定位而定,的内容主要分四类:
本报新闻:选择当天报纸最强势的新闻,尤其是独家新闻进行。
热点新闻:当天国际、国内的热点新闻。
突发新闻:以本地突发为主,国际、国内的突发事件根据新闻性和重要性来判断是否。
话题新闻:关注一些故事性较强、话题性较强的软性新闻。
(2)核实信源,真实信息
网络世界,信息的真假一直让人困扰。由此,更显示出官微在微博海量信息中的不同地位。凭借着官微代表的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影响力,官微的信息给人以真实和权威感。新闻晨报官微在开设不久,就对信源的核实做了规定,值班编辑必须核查每一条线索的信源,并且找到第一信源,核对标题和新闻内容,信源以传统媒体见报的电子版为准,其次为网站的新闻链接,第三是经过认证的官微和个人微博。对个人粉丝的报料,我们都要求通过第三方权威部门的核实后才可以。
新闻晨报官微新闻要求格式统一,包括标题、正文、新闻链接、新闻出处、照片或者视频等。
(3)遵守三审制度,确保权威信息
三审制度是新闻晨报微博目前严格遵守的,具体为编辑审核、主管审核和领导审核。
编辑审核:编辑对信源进行把握,调查出最原始的信源。
主管审核:微博主管对新闻内容的敏感度、新闻性进行把握。如果有把握不准的地方,向上级领导请示。
领导审核:对于微博主管请示的新闻内容,从各方面进行把握,确定是否。
同时,根据微博传播时效性强的特性,我们采取了较为灵活的审核方式,把新闻内容进行区分,审核上以快速通过、再斟酌、向上请示三种模式区别对待。
(4)贴近粉丝,“晨报君”受到欢迎
微博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互动,和粉丝的互动也成了官微工作中除了信息以外最重要的工作。粉丝和官微的交流,并不是把官微看做所代表的传统媒体,不是一台电脑,而是一个人,一个真实存在的个人。因此,新闻晨报的官微有一个拟人化的形象:“晨报君”,30岁左右,男性,爱运动、爱生活、爱思考,有爱心,有正义感,偶尔严肃,偶尔卖萌。
正是这样一个对外统一的形象定位,使所有值班编辑的语言风格、选择新闻和编辑的角度、沟通方式等都趋于统一。粉丝们对于“晨报君”的形象也已经非常熟悉,每天都有很多粉丝和“晨报君”互动,有提供线索的,有咨询问题的,还有想和“晨报君”聊聊天的。这种拟人化的官微和粉丝之间的沟通变得非常具有亲和力。
目前官微运营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1.内容同质化严重
各家媒体官微目前都存在内容同质化的问题。同一条热点新闻,5分钟之内,几乎可以在各家媒体官微上出现,内容就是“复制+粘贴”的。出现此类问题,一方面是每天的新闻信源的确有限,另一方面是因为官微之间互相侵权的问题并没有明确的界定。“复制+粘贴”对于编辑来说,是最省时、省力的做法,但是失去了官微应有的原创性。
原创性是吸引粉丝的重要因素,要保持官微的原创性,唯一的方法就是和官微所代表的母报进行充分互动,将母报所有的采编人员都作为自己的信息提供者,他们每天及时提供新闻和图片,尤其是跑社会新闻的记者,在现场发回的信息由官微,可以体现信息的权威性和及时性,同时也可以为明天的深度报道做提前预告。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利用已有的采编资源,保证官微内容的原创和独家。
2.信息的甄别与判断
微博上每天都有海量的信息,真真假假,如何分辨非常考验官微编辑的能力。尤其是官微想要抢先各类独家信息吸引粉丝的心态,很容易对信源失去应有的谨慎判断。如果官微了虚假信息,会很大地影响官微的公信力和权威性,甚至影响到所代表的传统媒体。因此,官微必须像传统媒体一样谨慎信息,加强把关意识,对信源进行专业的甄别,确保信息的权威性。
微博编辑是随着微博的发展新出现的媒体岗位,微博编辑与传统媒体的记者编辑存在很大的不同。微博编辑要有一定的传统媒体采编经验,对新闻信源进行核实,对新闻重要性进行判断;要熟悉网络特性,比如网络传播特点、网络语言、如何与网友互动;要快速信息,因为在微博上抢新闻是以分秒来计算;要耐得住寂寞,因为微博编辑更多时间是对着电脑,缺乏与人的交流。
微博编辑的绩效考核和传统媒体采编人员的也不同,新闻晨报的微博编辑以转发量来计算薪酬,完全是绩效考核,压力很大。但是,对于微博编辑如何进行职称评定等问题,目前都没有涉及到,他们的作品只有微博,没有稿件也没有版面。
4.粉丝互动方式单一
官微与粉丝的互动,除了对新闻报料、网友咨询的回复外,普遍缺乏更具有创意的活动。新闻晨报目前开始探索一些线上线下的粉丝互动活动,今年新闻晨报启动了读者开放日活动,通过官微,每周邀请一名读者走进编辑部,参加策划会,参观报社,也可以体验“晨报君”的微博工作,已经有11名读者先后参加了活动,取得了不错的反响。此外,新闻晨报官微还组织了5次时尚太极活动,每次邀请20名粉丝免费体验太极运动;组织了两次中医养生活动,请中医免费为粉丝把脉问诊。
线上线下的互动,可以进一步拉近粉丝对官微和其所代表的传统媒体的黏合度。
篇6
作为地方新闻网站的佼佼者之一,中国江苏网每推出一个创新性的方案都会多多少少影响人们对地方新闻网站的看法。中国江苏网近几年来发展趋势迅猛,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眼球。
中国江苏网是一家具有很强个性的地方新闻网站。当我终于有机会和中国江苏网主任贾桂林面对面时,这种感觉加深了。
如同其他地方新闻网站一样,中国江苏网也有一个富有朝气、团结紧密的团体,其成员有着共同的信念和为此信念拼搏奋斗的激情。我从贾桂林身上也看到了这一点。贾桂林在创办中国江苏网之前,有着多年的宣传工作经验。
在我走向贾桂林及他的团队的时候,我的心情是非常紧张。采访元老级的人物给了我太大的压力。但当我看到贾桂林的时候,却出乎我的意料,他几乎没有任何的排场,而是如同朋友般的和蔼可亲,于是采访在这样一个比较轻松的氛围中展开了……
认识和政策是否到位
《网络传播》:近两年来,湖南、安徽、广西等若干省级重点新闻网站,被当地传统媒体集团并入或重组。这一现象,在网络传播界产生不小影响,引发地方重点新闻网站未来生存与发展道路的多种思考。对于这种操作你怎么看?
贾桂林:毋庸置疑,由传统媒体接管重点新闻网站,肯定有其合理性。但这种操作,到底是未来网络媒体发展的不可逆转的大趋势,还是当前解决地方新闻网站发展瓶颈所采取的阶段性措施,尚难做出确定性的结论,我更多地同意后一种理解。
举凡地方重点新闻网站长期面临的诸多问题,从根本上说,还是各地的认识和政策是否到位。这一问题解决不好,管理方式的调整就只能是权宜之计。
首先是对重点新闻网站的性质和定位的认识。应该说,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党委和政府,对主动占领互联网宣传阵地、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工作的认识不断深化,对重点新闻网站的政策扶持力度也逐步加大,从而才有了中国网络新闻事业迅速发展的大好局面。但也应看到,这一认识同时也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时间和空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还有些部门和地区对网络媒体的重要性和特殊性的认识,更多地停留在口号层面上。试想,如果真正把重点新闻网站看成是引导网上舆论、维护社会安定和谐的重要工具,用好和打造好这个工具就不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比如说投入问题,也就不过是财政转移支付的不同方式而已。
其次,文化体制改革政策也已明确规定,重点新闻网站属于政策扶持的事业单位,在实际过程中也还是处于刚起步时期的弱势媒体。在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下,在政策上支持这一媒体逐步走向成熟本是题中应有之义。回顾我国历史上报纸、广播和电视的发展过程,政府财力的长期支持才使这些传统媒体得以不断发展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
第三,关于地方新闻网站存在的合理性。由于部分地方重点新闻网站的合并重组,业内有人甚至对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存在的必要性提出怀疑。诚然,我们要尊重互联网的传播特性,我们要尽量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但我们也要从全局看问题。没有蓬勃发展的中央和地方重点新闻网站群体,党和政府的声音如何在互联网上占据主导地位?且不说即使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网民的地域性仍是影响访问者行为的主要因素之一。由此可见,对于地方重点新闻网站来说,上述政策性问题解决好了,走一条新媒体的独立发展之路,也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网络传播》:你如何看传统媒体的新闻资源优势?
贾桂林:新闻网站由传统媒体接办,能够有效利用传统媒体的新闻资源优势,这是显而易见的、是必需的。但是否由此而推论出,唯有传统媒体来举办新闻网站,才是各地重点新闻网站发展壮大的长远之计?雅虎、新浪和搜狐等无任何新闻背景的商业网站的强势新闻化发展,已给出了明确的回答。
以传统媒体机构为依托的省级重点媒体网站,在理论上具有在新闻采集(特别是时政新闻)、整合和传播方面的整合资源优势。但实际操作上,大型商业网站通过跨媒体、跨地区的市场购买方式,已更丰富和更快捷地解决了新闻信息来源问题。与其相比,大部分传统媒体和官方媒体网站的新闻资源整合力度,已无多少优势而言。因此,对任何~家省级重点新闻门户网站来说,已不是简单地并入某一传统媒体就可以解决新闻资源整合优势的问题,出路只能是全力发展基于互联网媒体独有的技术、运行模式的创新竞争。
进一步来说,即使是由报刊或广电媒体主办重点新闻网站,其网站生产的新闻资讯产品的来源,由本体所提供的内容,也只能占很少的部分。绝大部分还必须进行跨媒体、跨地区的整合其他新闻资源,还必须依托其他各类网站提供丰富的内容来源。
另一个要考虑的现象是,相当多的各级政府政务网站的迅速发展,它们在时政新闻和政务信息方面的权威性、丰富性和及时性,也在事实上发挥了影响网上舆论的重要媒体作用。这一类由政府主管的亚媒体资源,目前还尚未纳入到传统的媒体范畴中来,同样也面临要不要整合、由谁整合、如何整合的问题。投多少和投多长时间
《网络传播》:对于地方新闻网站除了“认识与政策是否到位”,还有哪些制约发展的因素?
贾桂林:资金问题始终是困扰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发展的另一个主要因素。
现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先期资金投入不足,日常运营经费又少得可怜,100―200万的年运行经费只够勉强糊口,实际上已陷入不良发展循环。维持现状不发展就永远无力养活自己,更难参与国内网络媒体竞争;而先期投入不足,日常经费难以保证,设备软件更新不及时,根本就谈不到发展。
从目前新闻网站运行现状看,还很少有完全依靠自身盈利维持运行的,绝大部分是由政府出资或融资维持生存。新华网、人民网等中央新闻网站,除其所依附的传统媒体为其拨款维持运行外,主要靠中央财政拨款支撑其发展。国内其它地方重点新闻网站,也几乎全部由地方财政拨款,或由党委和政府协调传统媒体或国有企业成立股份公司,以融资的方式支持新闻网站的发展。上海东方网的一次性注入资金是6亿元;中国江苏网现已由政府投入了近4000万元,运行经费每年为300万元;东北新闻网也由政府先期投入2500万元,确定年运营经费为350万元。从省内政府办的各行业网站情况来看,每年各部门也投入大量的财政资金用于政府网站的发展。
从发展趋势来看,新闻网站仅局限在新闻业务上,是不可能做到自收自支的。网络媒体在相当长时间里还很难靠新闻品牌盈利。因此,还必需 依靠地方财政给其稳定的运行经费和设备更新费用等多种支撑,直到新闻网站有能力维持自身生存发展。
经历一段捉襟见肘、艰难维持的日子后,众多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并入传统媒体集团,以彻底解决投入问题。但对双方来说,新的问题同样无法回避:给多少和给多长时间?换言之,对于传统媒体集团来说,除去政治因素外,接盘时至少要考虑这样几个问题:
一是需要一次性投入多少资金来解决网站在技术、人工、运营的困境,从而使其能具备良性发展的基础?
二是网络媒体与自身主营业务的互动互补性如何实现,即如何尽快在两者间建立起共赢模式?特别是如何面对调用自身的版面,时段和其它资源支持网站发展时的矛盾。
三是资本的耐性是有限度的。对网站的投入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实现收支平衡并赢利?
四是网站现有资产以及所能带入的财政投入是否足以平衡接盘风险?
实际上,就是传统媒体集团接手大型新闻综合门户网站的行为,与自身发展的利弊关系问题。一般意义上说,传统媒体向网上延伸的最实际办法是办网络版模式;它可以方便异地的受众阅读和收看收听,也可以提供回溯检索服务,弥补了传统媒体服务的若干不足。网络版的有限运行成本,也是其所能够承担的。但是,如果要担负起一个新兴媒体的运行和发展的全部责任,其投入的规模和压力就不可避免地要对其主营收益产生重大影响了。反之,如果合并的前提应是保留财政拨款,网站能够带人足够的相当于转移支付的政府资金,那当然是最理想,只不过事情的性质就发生变化了,其最终只是国有资本投入和托管方式的不同而已。事实是,几乎没有一家地方重点新闻网站是由传统媒体独立投入做大做强的。因此,无论谁接手,都要有足够的资本长期支撑手中的网站运行和发展。
政策扶持的重要性
《网络传播》:以您多年的地方新闻网站工作经验来谈谈政策扶持的重要性。
贾桂林:充足的运营和发展经费能保证新闻网站更好地完成新闻宣传工作,但要使地方新闻网站早日具备造血功能,还需地方政府大力给予政策扶持。
新闻网站目前在大部分省市还属于弱势媒体,虽然各地政府部门给予了很大的关怀和帮助,但不能忽视的是,还有许多部门和地区认识不到网络媒体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因而新闻网站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很多阻力。我们相信网络媒体最终会得到各行各业的普遍认可,也相信很多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得到解决的,但是国内网络媒体的发展形势让我们感觉到加快网络新闻事业发展的紧迫性。所以各省市新闻网站急需在上级的支持下巩固住已经取得的成绩,并在行业快速发展中不落伍。
与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一样,在新闻和信息生产方面,地方新闻网站都采取与商业门户网站基本相同的新闻传播运行模式,这使得它们在模式创新方面并无优势;而此外,两大新闻综合门户网站群组的运营领域,集中在新闻传播服务链的信息扩散环节上。大型商业门户网站不但在这一领域活动,还在网上和网下有大量的其他商业运作、资本运作和产业经营运作。两相比较,运行实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差距立见。
从当前了解到的情况看,目前国内新闻网站还没有独立运营的。如新华网、人民网、中新网等中央几家新闻网站都是依附于其传统媒体。地方新闻网站中,北京千龙网、上海东方网、天津北方网、广东南方网、浙江在线、中国江苏网等也都是由政府和传统媒体共同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的。同时,若干家地方新闻网在困境中苦苦挣扎几年后,也分别并入了当地媒体集团。
从互联网发展的多样性出发,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可以采取并入媒体集团或与传统媒体合作成立股份公司的形式,即由一家或几家媒体参股,并将部分传统媒体的网站并入地方重点新闻网站,整合全省的网络新闻传播资源,减少国有资金的浪费。其优势是十分明显的。
如果向地方重点新闻网站注入传统媒体力量,一方面可以用传统媒体网站原有的设备和人员补充重点新闻网站现有的不足,最重要的是另一方面可以落实“突出重点,控制总量,集中资源,形成合力”的新闻网站建设原则。整合当地的文字、图片新闻,实现所有电视节目和广播节目上网,即本地广播、电视新闻的在线收看收听,实现全面意义上新闻资源共享。同时,并入媒体集团或成立股份公司后,有了较为充足的人员、场地和经费保证,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可以探求开展稳定可靠的赢利模式和市场业务,向可持续发展迈进。但现阶段合并的前提,应是保留财政拨款。
独立与创新
《网络传播》:您认为未来的网络媒体的形态会是怎样?
贾桂林:未来网络媒体什么形态很难界定。但要成为第四媒体,就必须是个独立的媒体,必须根据自己的特点走一条相对独立的道路,这才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地方新闻网站的建设仍在探索中,特别是宣传主管部门主办的网站,其合理的发展道路,是选择独立还是与传统媒体合并?这个问题,答案只能在未来的实践中得出。
《网络传播》:您认为应该如何打造网站的核心竞争力?
贾桂林:打造网站的核心竞争力,网站要苦练内功,进行创新。过去不少地方新闻网站只是停留在模仿上,要走出一条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唯有创新,另无他法。比如东方网最近提出“二次创业”的概念,就是要在现有的良性发展基础上,再开展一次大规模的创新实践。这很值得我们借鉴。
当然,创新的核心是人的问题。在目前这种网站竞争十分激烈的状况下,网站竞争力的强弱,最根本的还是由人的创新力和执行力决定的。因此,建议各兄弟网站始终要把人力成本放在总支出的头等地位,其他地方可以节衣缩食,这块要舍得花大钱。
《网络传播》:地方网站如何做才能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
贾桂林:首先网站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定位错,全盘皆错,要坚持这个定位,在实际运营中,根据这个定位,不断完善和修正这个定位。
其次是要充分运用市场、技术、产品、设备、营销等要素组成的全面的信息平台,做出准确的判断和预测。这不是把几条简单的信息集合在一起,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对于网站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是以务实和踏实的态度,去运营网站。不能心浮气躁,更不能盲目跟风,追求时尚,做一些自己把握不大的所谓高科技业务。
按照自己的特征、条件精心设计策划竞争方略,组织强有力的实施班子。相信地方网站一定能够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篇7
管理学上有一句名言:最符合实际的管理就是最好的管理。本次经营机制的变革,是河南电视台总结最新媒体经营理论,借鉴国内成功媒体经营经验,并结合河南电视台自身特点而作出的一个选择,这个选择有三个方面的思考:
思考一:电视媒体的二元经济决定河南电视台必须走价值型媒体道路
电视媒体经营模式与一般市场经营模式存在着一定区别。一般大众消费品的产品消费者同时也是产品的最终付款人,我们称之为一元经济。而电视媒体的经营模式则多出一个环节,电视这个产品的消费者是电视观众,但为电视产品买单的却是广告商。电视媒体除了把电视节目卖给观众获得收视率之外,还要把收视率卖给广告商,才能完成最终的销售,所以我们称之为二元经济。以往我们更多地关注获得观众收视率的第一个环节,但在为广告商服务并产生经济效益的第二个环节没有给予相应的重视。从今年年初开始,河南电视台已经充分意识到这两个环节的同等重要性,也已经将电视二元经济的理论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例如人们经常会看到河南电视台的两个宣传口号,“精彩与快乐同在”是针对电视观众的第一个环节,而“快速启动枢纽市场,创造最大投资回报”就是针对广告商的第二个环节。仅仅意识到第二个环节的重要性是不够的,我们要进一步加强为广告主创造价值。为此,河南电视台在强调中原枢纽的区位优势墓础上,要成为全国首家走价值型媒体道路的省级电视台。
在解释价值型媒体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广告客户的传播目的和需求。客户的每一次广告投入有三个层次的目标,从低到高分别是媒体目标、广告目标和商业目标。媒体目标指的是收视率、到达频次等,有了收视率,就可以达到广告目标,即广告知名度、品牌知名度和产品偏好度。通过广告影响消费者进行购买,就达到了客户的终极目标就是商业目标,即销售额、利润等。简而言之,客户花钱买的不只是收视率,而是对其产品销售的拉动和品牌价值的提升。客户做广告不应该只是花钱,而是一种可以得到更多回报的投资。所以,价值型媒体就是能够为广告客户带来更多商业回报的媒体,投入更小,回报更大。
具体来说,河南电视台会从客户所需出发,通过有效管理全台整个运营的价值链,提高收视率,提升效率运营,降低成本,然后让利于客户,提供最超值的广告产品,为客户降低在这个市场上的传播成本,创造广告客户与电视台双赢的局面,河南电视台要进行经营体制变革,一方面加强广告管理中心的管理和服务功能,另一方面充分调动各频道、各部门积极性,贯彻价值型媒体的服务方针和任务。
思考二:“统分结合”的广告经营模式是大势所趋
中国电视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产业属性日益显现,市场运作不断完善。从广告经营角度来讲,也逐渐从“前店后厂”式的家庭作坊阶段发展到统一经营的规模经营阶段。在过去电视广告资源相对稀缺的时代,单个频道既运营节目又经营广告可以有较大的发展,但到了现在,单兵作战、既负责生产又负责销售的形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的要求。因此,将广告资源进行整合,统一进行经营管理,是大部分广电集团采取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提高总体竞争力,增强营销功能,便于统筹管理及降低运营成本。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单纯的“统”虽然节省资源、便于管理、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但是,单纯的“统”对“效率”问题却无法兼顾。因此,国内很多优秀的电视媒体都在一定程度上采取了“分”的策略。但是,这里的“分”不同于单频道经营时代的“分”,而是在宏观“统”的基础上,频道微观层面上的“分”,这是一种“统分结合”的运作模式:既整合了资源,又保持了适度的内部竞争,从而从制度上保证了电视台广告经营健康、有序、高效运行。
思考三:新机制有利于促进河南电视台“一大多强”局面形成
河南电视台经过35年的发展,已经在河南全省乃至中原地区形成了无可比拟的媒体优势,其中河南卫视的收视率在中原五省地区稳居第一,河南卫视和河南都市频道在河南全省的收视率分别占据第一、第二位,而河南电视剧频道已经成为郑州地区收视率最高的河南电视频道。
但是,在原有的广告经营机制下,节目部门抓节目,广告部门做广告,各部门之间难以形成良好的协作机制,光凭广告部门的努力,难以把好的收视表现转化成为可观的广告创收。这也是为什么河南电视台在全国省级电视台年度创收榜上排名难以有所突破的主要原因。
篇8
关键词:新媒体 融合发展 内容 技术 商业模式
随着新媒体在传播上优势益发明显,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问题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尽管融合发展这条路困难重重,但各地方广播电视台都意识到了互联网摧枯拉朽的趋势力量,感受到了网站PC端、手机APP端及微信公众订阅号、微博等新媒体终端建设、运营在传统媒体发展拓展中的重要性。近年来,一些观念比较新、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台通过在线互动和线下服务相结合,探索出了一些模式。总结这些优秀城市台媒体融合的经验,笔者发现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用户创造内容实现广电新媒体内容的创新
决定新媒体发展的是内容与传播渠道,新媒体发展的优势是传播渠道,但是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依然是内容。内容创新依然是新媒体发展的生命线,但是有别于传统媒体“我播你看”模式的视听服务理念,新媒体的重点已经转向把互联网提倡和追求的平等、开放、互动精神,融入手机APP端及微信公众订阅号、微博、网站PC端等各终端平台运作和市场开拓中,使内容的创新实践与手机APP端及微信公众订阅号、微博、网站PC端等各终端平台的精神指向、受众群体的个性化需求达成了内在一致,即通过“用户创造内容”来实现内容的创新。
如山西晋城广播电视台新媒体中心自2005年建立“晋广论坛()”以来,以论坛为发源地,组建了“市民记者团”“摄友团”“播客团”等网友小团队,2013年起发展迅猛,现已发展到5万多名会员,日均PV1万以上,日均用户发帖量攀升,已经成为当地新闻线索的重要来源,以及舆情监控的重要阵地。该论坛模式实现了与网民的良性互动,也取得了内容创新的实践意义。
技术研发推动广电新媒体向外延伸发展
互联网中不存在传统媒体之间那种明确界限,软件开发者在做许多看似与媒体无关的事情。广播电视媒体的新媒体之路大多不再依靠网站,而是靠其他方法吸引大量用户。这个“其他方法”是指看起来与新闻传播没有直接关系的互联网操作系统、应用平台、应用工具。也就是说,新媒体做的不再仅仅新闻传播,而通过技术研发介入了更多的操作系统、应用平台的建设及运营,并从中分得一杯羹。
湖南株洲广播电视台新媒体中心就是通过技术研发升级建立了一个局域网――教育信息化平台。该平台是一个区域内教育信息平台,通过该平台将教育教学资讯、学生教师课堂情况等海量信息共融共通,将学生、家长和学校连接,实现了班班通、人人通、校校通。教育信息化平台看似与株洲广播电视新媒体毫无关联,实质上这个平台将广电新媒体的触角向外延展到应用平台,为广电新媒体发展拓展了新的阵地。又如,无锡广播电视台开发建设了手机APP“智慧无锡”,搭建了一个民生服务的平台,当地市民可以通过手机缴费、查违章、打的士等。该平台为无锡广电集聚了大批活跃用户,可以说蕴含商机无限。而江苏苏州广播电视台不仅仅搭建了这样一个本地民生服务平台,更在做一个全国地级城市台APP的联合平台,应用技术力量将平台扩展到全国。
当然,在互联网快速发展时代,广电新媒体并不一定需要拥有高精尖的新型技术人员,可以采用技术外包,购买服务或者与相关技术公司合作,实现技术上的研发和升级。
多样商业模式夯实广电新媒体生存的根基
众多地级城市台的新媒体发展都有各自的特色。晋城广播电视台新媒体中心、株洲广播电视台新媒体中心都已经注册公司,实行公司制运作。在运作过程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晋城广播电视台新媒体中心基于政府购买服务、新媒体售卖服务的商业模式。政府部门一般每年都有相应的宣传任务,但是苦于人力、物力,无力自行制作、管理维护网站或微信公众订阅号,遂以购买服务的形式,定期付费,将网站或微信公众订阅号外包给广播电视台新媒体中心进行制作管理维护。株洲广播电视台则以项目制管理形式,以宣传入股相关公司控股。无锡广播电视台的发展触角还深入到了房地产、股份制银行等产业。
值得一提的是,商品化的网络空间皆为利润导向,但它们所提供的商品不一定必须具有交换价值或者是市场导向。在某些情况下,提供免费商品或平台来作为礼品是为了增加用户数量,广告因用户数量的聚集也随之进驻,最后达到的仍然是盈利目的。也就是说,某种商业模式运作前期,不一定能够看到立竿见影的盈利,新媒体平台需要一定的培育孵化期。
基于众多地级城市广播电视台在内容、技术、商业模式上的诸多创新做法,笔者对发展中的地级电视台手机APP端及微信公众订阅号、微博、网站PC端等新媒体终端建设、运营提几点建议:
一、进行政策支持,加大投资力度。由于广电新媒体的运营和营销,目前更多地处于探索阶段,根据不同市情有不同的运作模式,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更多的政策及资金支持。如在体制上解绑,实行公司制,让新媒体在实践运作中获得更多的人力物力上的便利;又如给予一定资金投入,在探索阶段解除前进中的后顾之忧。
二、发挥优势资源作用,专注做媒体服务。目前市场中,诸多私营传媒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他们纷纷抢占市场,瓜分市场蛋糕。传统广电媒体擅长于利用资源打造媒体产品,而广电新媒体则应从提供媒体服务,打造媒体平台入手,充分发挥传统广电媒体公信力这面大旗的优势,在市场运作中,与私营传媒公司竞争。同时,在目前的新媒体竞争市场中,网站已经从新媒体最前沿的位置,退让到较后方,市场竞争力逐渐弱化。因此,各地级城市台应减少对新媒体的束缚,将考核转向媒体服务及打造新型媒体平台方向,鼓励新媒体多方发展,深入市场。
篇9
【关键词】管理职能 管理效力 电信行业欧洲
1 引言
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已经不是一个认识问题,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常规管理显然已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所以如何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来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就成为一个新的议题。企业一直面临来自各方的挑战,包括市场需求、销售渠道、人才流动,资金周转等等方面。今天IT技术的发展能够帮助企业积极应对这些挑战,提高企业竞争力,并为企业带来更多更稳定的新业务。随着业务的快速成长,信息化建设也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企业如果没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管理理念并予以有效的实施,就很难在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获胜。
2 管理的职能与效力
2.1管理的职能
管理职能一般是根据管理过程的内在逻辑,划分为几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划分管理职能意义在于:管理职能把管理过程划分为几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在理论研究上能更清楚地描述管理活动的整个过程,有助于实际的管理工作以及管理教学工作。划分管理职能,管理者在实现专业化,如同在生产中实现专业化一样,能大大提高效率。同时,管理者可以运用职能观点去建立或改革组织结构,根据管理职能规定出组织内部的职责和权利以及它们的内部结构,从而也就可以确定管理人员的人数、素质、学历、知识结构等。管理在最佳状态下必须承担六种职能:即预测、规划、组织、安置员工、指导和控制。
2.2管理效力与执行
有效性不只是一个需要冷静反思的问题,它是以最成功的方式行事的技能。效率的本质含义就是要以最底的成本去完成一定的任务。公司管理的效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与对市场潜力的预测的准确性。其次,随着技术得以更快地应用和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而出现的创新速度的提升也是成为管理效力先决条件的关键因素。
3 电信行业中的管理与管理失当
3.1电信产业不理性的繁荣
21世纪最初的几年经历了与电信产业的不理性繁荣。所有这些在2001年年末的时候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不仅电信业而且整个信息技术的支出几乎都接近消失了,整个技术方面特别是电信技术领域的衰退的另一个指标是,美国风险资本的投资在2001年上半年与2000年同期相比下跌了进80%。然而,并非一切都是负面的,意大利电信于2002到2004年问投资220亿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投入到了移动电话部分,并得到了较好的收益。
3.2资产流动性和债务
流动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和其他交易方的结欠金额以及短期投资。后者指将在未来三个月中到期的资产,而且应当在资产负债表中以合理估价的形式表示。
关于公司流动资产的统计数据加上已使用产能和未使用且实际可利用产能的信息对于了解一个企业,甚至是一个行业的生存能力以及其治理的质量和管理的有效性至关重要。考虑到这些情况,有效的管理将不会浪费任何时间而采取正确的行动,在充分理解这种巨大的不平衡将导致财务危机的前提下重新思考产量规划。
对于在过去不断举债的商业历程中,有效的管理将能够理解对债务增减速度评级的敏感性会使管理团队明确重新考虑优先寻找目标的重要性。一个信用评级降低的公司将会面对更多的利息账单。
4 欧洲电信业无效管理的后果及解决方案
4.1英国电信公司的管理失当
曾经由国家控制的电信垄断巨头英国电信公司是一个因管理失当而受重伤的例子。该公司作茧自缚,一方面在缺乏稳固的战略规划和对目标公司资产的严格分析的条件下大量购买海外电信公司的股权,另一方面又为取得3G移动电话网络的牌照而支付了数十亿英镑。
这些形似幻想的扩张战略并未得以实施,专家们指出了两个失败的原因。第一个原因是机构性的。改公司的产品线具有双重人格的特性,不同的部门分别向商业机构和客户提供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及数据服务,相互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此外,这些部门不能提供解决方案,而只能使客户的问题更复杂。
其失败的另一个原因在于虽然改公司购买了一些海外运营公司的少数股份,但是公司的管理层始终未能将这些少数的股权转化为可控制的利益,从而得以实施整体的全球战略。几年之中,英国电信公司除了英国的运营商Cellnet之外,还控制了德国、爱尔兰和荷兰境内的小型移动运营商,公司还在日本、印度、马来西亚和其他一些距离遥远国家的电信公司中占有少数股权,这使其扩张过于分散。
英国电信公司的首席执行官Peter Bonfield提出了将公司分为八个部门并允许少数股份在更有利的基点上出售的建议,该计划要求出售英国电信公司无线业务部门25%的股份,预计可筹集100亿英镑用于偿还债务。出售部门海外公司的少数股份又可筹集约50亿英镑。
市场对这两个方案及后续措施均为给予特别关注。两个计划都没能从根本上改善英国电信公司的境遇。相反,分析家们更关注的是过去的记录,尤其是英国电信公司债务增长过快的事实。该公司所举债务之数额自己也明知无法承受,更无法偿还。
4.2如何减少以至于避免此类损失
4.2.1降低资本成本
电信业是典型的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的行业。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电信运营商之间的技术壁垒已经消除,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资金的推动作用比技术更大,网络设备升级换代也需要庞大的资金投入,日常运营的各个方面也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资金和管理成为决定运营商竞争成败的决定因素之一,可以说电信运营业进入了资本竞争时代。降低资本成本,电信业必须调整融资策略。
电信行业的发展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如何筹集到再发展所需要的巨额资金已经成为制约电信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首先,电信运营商应该加大内源融资的比例。
通过提高运营效率增加利润,这是增加内部融资的根本性方法。电信设备属于高科技含量的资产,更新换代快,因此折旧推销率普遍高于其他行业,可多采用缩短折旧能力。提高折旧率带来避税效应。其次,在外源融资中要扩大债务融资的比例,降低外源融资成本。债务融资是外部融资的主要方式。外部融资包括股权融资、债务融资和表外融资。欧洲电信业在外部融资方面重股权、轻债务才导致资本成本高。最后,建立多元化融资渠道,降低融资风险,优化资本结构。重点利用优先股、可转换债券、项目融资、融资租赁、风险投资等方式,以扩大资金来源,降低融资成本和风险。投资风险的多元化决定了融资方式的多元化,运营商应该根据投资风险的不同,选择对应的融资方式。优化资本结构即调整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的比重,充分利用财务杠杆降低融资成本,增加股东收益。优先使用内部资金和债务资金,主要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和海外银团贷款筹集收购资金,扩股融资的方式要慎行。
4.2.2销售服务组合的重要性
销售服务组合指的是企业在选定的目标市场上,综合考虑环境、能力、竞争状况对企业自身可以控制的因素,加以最佳组合和运用,以完成企业的目的与任务。
销售服务组合是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将企业可控的基本营销措施组成一个整体性活动。营销的主要目的是满足消费者的需要,而消费者的需要很多,要满足消费者需要所应采取的措施也很多。因此,企业在开展市场营销活动时,就必须把握住那些基本性措施,合理组合,并充分发挥整体优势和效果。
电信业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因此电信企业需要在其业务市场实施全新的营销组合战略。
欧洲乃至全球电信专业服务业务继续呈现强劲的增长和稳定的利润率。多媒体业务也显示出较强的增长。在基础设施领域,规模效应是成功的关键。在此供应商进行整合的时期,选择通过有机增长来确保企业在网络业务中的规模优势。这一战略已被证明是有效的,但也会付出一些代价。应避免在新的网络部署继续保持高销售额的同时,移动网络升级和扩容的销售额不足的情况。
网络销售不同于传统的销售方式,考虑到网上价格具有公开化的特点,消费者很容易全面掌握同类产品的不同价格,为了避免盲目价格竞争,企业可开诚布公的在价格目录上向消费者介绍本企业价格制定程序,并可将本产品性能价格指数与其他同类产品性能价格指数在网上进行比较,促使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促销方面可将网络文化与产品广告相融合,借助网络文化的特点来吸引消费者。
多媒体业务作为3G产业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在全球3G发展进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角色。多媒体信息服务能大大提高移动终端之间传递信息的能力,它为用户带来更多的体验,也为网络运营商、内容及服务提供商创造新的主要收入来源。它包含各种语音、文本、图像、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内容的业务。典型的业务例如:可视电话业务。
篇10
摘要:文章就图书馆的管理模式进行了定位分析,重点探究了新媒体环境下数字图书馆创新的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G25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3-1588(2015)03-0089-02
1数字图书馆经营模式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准确定位
数字图书馆在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日渐成为判断一个国家信息化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准。然而,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及推广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还有其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这些都是传统图书馆望尘莫及的。传统图书馆的性质是公益性、非营利性的,它在发展过程中沿袭了行政性的管理模式,政府为之提供资金支持。但是政府并没有能力源源不断地为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提供庞大的资金,因此,为了使数字图书馆得到充分的发展,只有运用企业化的经营管理模式,才能不断发展和完善数字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正逐步朝着“市场化”方向迈进,数字图书馆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不但要兼顾社会效益,还要做好知识产权保护的工作,同样要在提高效率的前提下,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最终达到以馆养馆这个目的。
2数字图书馆经营模式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主体内容
2.1以知识为载体的高校图书馆
高等院校在数字图书馆的推广建设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这是由于高校具有知识型的性质所决定的。事实上,近年来数字图书馆正逐渐进驻各大高校,有报告指出,全国1,000多所高校中,其中,有400多所高校都建设或筹备建设数字图书馆,其市场价值累计达到1亿元人民币。数字图书馆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伴随着各高校对它的逐渐重视,我们可以预见到,在将来的时展潮流中,它终将赶上甚至远远超越IT领域的发展。
2.2以资金为基础的国家图书馆
我国现阶段最具规模的数字图书馆无疑是中国数字图书馆,它的建设资源来源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借助于国家图书馆丰富的典藏资源,由政府斥巨资而建立起来的中国数字图书馆,由国家政府机关统一管理。让中国数字图书馆有限责任公司参与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来,把投资列为主要经营手段,合理配置资源,优化管理结构,深入挖掘数字图书馆的潜在价值,使数字图书馆更好地回馈社会,最终实现世界上最大的中文数字资源供应商的伟大目标。
2.3以资源为背景的大众出版社
伴随着数字图书馆的迅猛发展,许多出版商也开始逐渐地涉足这个领域。这些出版商大都拥有版权优势和学科专业方面的优势,他们踊跃参与到数字图书馆的推广建设工作中,并且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出版社的各出版物大都具有权威性,深受读者的信赖,获得了一大批固定的阅读群体。出版社具有专业性的特征,因而它出版的作品,容易为大众所接受,利于他们对领域内的专业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这些也正是出版社的优势所在。与此同时,出版社的优势还体现在它拥有对出版物的网络传播权,这使得出版商更具权威性、专业性,避免了诸如对作品版权等方面的纠纷。
3数字图书馆经营模式在新媒体环境下的运作特点
3.1资源共享与要素分析
数字图书馆的经营管理,基本上是通过计算机技术来实现的。通过计算机网络这个平台,数字图书馆将馆藏资源共享给社会大众,这是数字图书馆作为高科技企业所具有的基本的特征。在数字图书馆的各类资源中,人力资源和知识技术资源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两者中,人力资源的重要性更为突出。
3.2产权保护与知识产品开发
在对数字图书馆进行知识产权保护时,不但要注重对有形的产权进行保护,还要兼顾保护无形的知识产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数字图书馆经由科学的管理,生产出许多密集的、无形的知识产品。这些宝贵的产品最终都将会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为全体社会大众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
3.3资本化经营
推行用企划化经营手段管理数字化图书馆的最终方向是实行资本化经营。然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以数字图书馆企业的资本化经营为前提,要将图书馆企业建设成为一个完美的资本经营主体。而图书馆企业这个主体同时又必须与国家这个资本产权主体区分开来。图书馆企业在政府的扶持帮助下,进行企业化经营,而不是通过直接接受政府部门的主导来经营管理。只有这样,才可以使数字图书馆在政府的监管下,安全地转变为一个具备独立法人地位的经济实体,使其承担起经营风险的责任。
4数字图书馆经营模式在新媒体环境下的经营策略
4.1构建企业化运营环境,完善特色化部门设置
运营环境包括体制、政策、市场、人才等方面,为数字图书馆的企业化运营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为实现数字图书馆资源利用最大化,有必要对其原有的国有资产体制进行改革,使其向现代企业制度方向转变。借鉴国外的体制改革经验,可以采取“三权相离”的原则,将政企分离、运营权和国有资产所有权分离、资产运营权与日常经营权分离。参照企业标准,建立完善的三级管理结构(国家级管理――图书馆国有资产管理――专营国有资产管理),便于开展对数字图书馆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数字图书馆在发展的后期也应当开设其独有的特殊职能部门。譬如生产营销部、市场服务部、客户服务部等等。统筹布局管理这些特色部门,使其分别负责不同的领域,使其各司其职,相互作用,共同推进数字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充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在任何一个企业都是十分重要的,数字图书馆也不例外。只有各个部门都具有团队意识,能够集体协作,数字图书馆的效率才会进一步加快,才可以紧跟时代的潮流,在社会发展大潮中不被淘汰。
田燕:浅析新媒体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经营发展模式田燕:浅析新媒体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经营发展模式4.2促进资本化流动运营,建立市场化运营体制
资本运营在数字图书馆的企业化运营中显得尤为重要。它是以资本的自由流动为先决因素,致力于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一方面,资本流动作为先决条件,是资本运营的基础所在。没有流动的资本,一切都将失去意义。另一方面,资本的流动并不是无规律的、杂乱无序的。企业中,资本总是朝着高效益的方向流动,以求得到最高的回报。此外,进行资本运营并不可能一蹴而就,是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假如单单具备资本流动或者经营手段两者之一,是不可能完美的运营资本,因此,只有二者结合,才可以达到最好的状态,形成最好的结果。
转型成功之后的数字图书馆不仅具备传统图书馆的基本功能,还增添了传统图书馆所不具的信息开发、研究功能。它与传统图书馆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但这些优势在新媒体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很快便会失去效用的。因此,数字图书馆必须要进行体制改革,调整产业结构、优化整合资源、转化资产为资本,建立企业运营体制,加强企业管理,以此来适应新媒体环境的需求。
4.3引进电子化商务模式,尝试多样化服务方式
电子商务通常是指在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利用互联网开展商务活动,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以及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其旨在整合、管理现有资源,使其通过网络实现资源流通。首先,可以借助数字图书馆中丰富的馆藏资源建立门户网站。图书馆要利用广阔的渠道宣传自己的网站,建立完善网站的功能。吸引更多的人进入网站,进行查询、阅读活动,实现资源的在线交流,满足读者的需要。其次,要在网络上开通书店。通过互联网系统实现借书、订书、阅书、购书等需求。最后,还可以在网络上开展知识租赁活动,以丰富多彩的形式销售产品。此外,免费信息服务模式也值得提倡。图书馆可以通过这些不同的模式,共同达到传播知识的最终目的。
4.4制定技术化培养策略,培训专业化技术人才
数字图书馆从性质上划分,归属于技术密集型的产业范畴。这就要求数字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要具有较高的科技水平。在人员的选拔上要严格把关,制定出相应的策略,这样才可以确保数字图书馆的正常运行。选的图书馆员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这是他们必备的素质和能力,对于图书馆的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建设数字图书馆的过程中,不仅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培训现有的技术人才,同时还要采取措施,制定优惠的政策,吸引更多高素质的人才加入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工作中。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专业、权威的问题,这样,就需要图书馆聘请一些具有专业素养的技术人才为之把关,为图书馆的建设提出合理的建议。
5结语
图书馆的发展经历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过程,从传统的纸质媒体发展到现代的电子化设备,图书馆一直紧跟时代的潮流,改变自己来适应发展的需求。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他的自身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缺陷,而为了弥补这些缺陷,就需要图书馆不断推进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完善数字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为大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图书馆制定合理的发展策略,具有重大而非凡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薛建萍.数字图书馆经营模式初探[J].图书情报工作,2005(8):118-120.
[2]王靖会.数字图书馆企业化运营策略研究[J].现代情报,2012(2):116-119.
[3]冯宝秀,杨惠芳.数字出版与数字图书馆协同发展的基础与机制研究[J].图书馆,2012(5):88-90.
[4]白雪冰.信息时代数字图书馆企业化经营新思路[J].甘肃科技,2013(10):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