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期教育实习总结范文
时间:2024-03-26 17:59: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期教育实习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我校建立严格的学习点名制度,学习请假制度。每天上午八点按时点名,学校统一发放学习资料,学习内容,学校统一发放学习记录本。学校按中心校集中学习安排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再加上多雨天气,灵活加以安排。学校要求教师上午完成集中学习讨论,下午在家自学。每天上午十一点前,教师把学习记录、学习心得交给学校。没写好的教师下午来学校继续学习。我校组织学习教育教学法规六种,每个教师撰写学习心得六篇。张义平,尤传杨、邹小勇三位教师把学习感悟,学习小结,在连城镇青年教师流。张义平师德学习感悟《为有源头活水来》在固镇县教育网发表。学校为提高学习效果,每次学习,提前确定主题发言人。先后六位教师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校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进行宣传教育,增强教师法制观念,提高教师依法从教、依法育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教师间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反思工作中不足。找到阻碍学校发展的不良因素在哪里,开展“我能为学校发展做什么”大讨论。使教师看清教育形势,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通过集中学习教育活动,
教师统一认识,达到空前团结。大大提高我校教师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我校组织教师学习《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及时写出读后感。除个别有病教师外,教师都能完成五十余篇读后感写作。
篇2
【关键词】农村小学 教学模式 师资建设 职前培养
师资队伍的建设一直是我国农村地区小学教育质量提高的瓶颈,基础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快速发展对小学教师的角色、知识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较深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具备较高的教学技能以及一定的课程整合、设计和开发的能力。作为培养小学教师的高等师范院校的初等教育专业,如何使学生走上教学岗位后,能够迅速适应小学教学的需要,不再走"未上岗,先培训"的老路,我们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教学方面进行了 "2+1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
1农村师资培养的特点
我国农村小学教师的培养以高等师范院校为主,因为经济发展的差异和地域差异,农村师资职前培养具有自身的诸多特点。
1.1对职业精神的渴求
长期以来,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工作环境较差,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教师的待遇比较低,从而导致小学教师的流动性比较大,严重影响了农村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城镇小学相比较,在农村的师资培养过程中,教师的职业精神问题便凸显出来。
1.2对全科型教师的诉求
鉴于当前农村小学教师数量比较少这一现实,许多教师都身兼数科、身兼数职,个别地区依旧存在"包班"现象和复式教学的课堂教学方式,教师不仅要承担本班级所有的教学科目,甚至担任全校某一学科的全部教学任务。这就对农村小学教师的教学技能和管理能力的全面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教师不仅要有全面的学科知识,还要懂得基本的教育管理常识。
1.3对课程资源开发能力的要求
由于经济发展的制约和政策支持的缺乏,农村小学的硬件设施建设一直是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缺少教具、缺乏必备的教学设备和仪器,教师面临的依然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困境。然而,农村小学与众不同的地方却是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极具地域特色的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将成为农村小学教学质量提高的突破口。这也使得在当前农村小学师资培养中,课程资源开发能力和课程整合的意识已经成为一个亮点。
2初等教育专业2+1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
初等教育专业(专科)实行的"2+1教学模式",简单说就是学生在校期间的前2年重点进行理论学习,后1年重点进行教学实践的教学模式。前2年的理论学了课堂教学以外,还包括专业技能训练、教育见习、社会调查等。2+1教学模式突破了原有师资培养的思路,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育实践以及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重要调整。
2.1课程设置
小学课程综合化是21世纪小学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的要求,在课程设置中,进一步优化了通识课程、教育类课程和学科专业课程的配比,精心挑选课程内容,符合当前国际师范教育的整体趋势,即教育专业课程比重增加(占总学时的25%左右),教育实践起步提前(大多在第1学期开始),职业技能与方法课程门类多、分类细、比例大,教育见习、实习分散进行,有利于师范生的专业成长和职业发展。
在学科专业课程方面,只开设专业基础课,不追求学科知识的精深,在教育类课程中增加了中外教育史、班主任管理艺术,学科专业课程增设了汉语基础、手风琴,主要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科学)教学法课时增加了2倍,教育实践课程比重明显上升。课程设置的调整,旨在帮助学生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平台,使学生具有崇高的师德、良好的艺体素质、从事小学多门课程教学的能力和初步进行教育研究的能力。所有课程开设时间的安排既考虑到基本教育理论和技能技巧的掌握,又为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进行自我知识结构的建构,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2.2教学模式
根据初等教育专业"全科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在教学中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侧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前瞻性,利用当前小学教学中的典型案例,简明扼要讲述理论核心,通过小组讨论、调查报告、教学设计等多种方式实现教育理论的应用;课后为学生提供阅读材料,拓展专业知识,增强专业敏感度;每门课程设计若干研究性课题,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锻炼理性思考、教育研究的能力,并将课题研究的成绩计入学科总成绩中。
教师教育一体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一体化,即师范院校与中小学之间结成合作伙伴,大学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间接带动课堂教学的进步,同时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师范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再通过实践验证和丰富教育理论"的意识。
因此,2+1教学模式强调高师院校与小学之间的合作,与学生的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安排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讲座,同时分派高校各专业教师深入小学了解当前班级管理、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为专业课的讲授积累素材,提高了理论应用的可操作性,既有利于培养符合现代小学教育要求的合格教师,又促进了大学教师从灌输型向研究型的转变。
2.3教育实践
教育见习和实习是提高教学技能、实现教育理论向教育实践转化的关键环节。通过见习、实习,加强学生对实际教学过程的洞察、应对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教育研究意识,实现教师教育对实践的回归。
为了保证见习、实习的系统性和完整性,2+1教学模式采用分段交叉培养方式,延长实习时间,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相结合,将学科课程、教育专业课程、教育见习与实习交叉进行,把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分解渗透到6个学期当中,在明确每个阶段主要任务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
2.3.1见习、实习阶段的安排
关于见习与实习的时间安排及主要任务,可以按下表进行:
阶段 时间 主要任务
第一次见习 第2学期(1周) 以观察了解小学教育现状为主,形成感官上的整体认知,了解小学实际教学活动,同时反思大学中的学习,形成职业概念,规划未来的学习和工作。
第二次见习 第3学期(1周) 教学观摩,观察小学教师如何组织教学、管理班级,发现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并思考对策,见习期间尽可能参与小学教师的集中培训和教学研讨。
第三次见习 第4学期(1周) 见习期间,除了听课、见习班主任以外,要与小学教师共同备课并参加小学的教研活动,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一定数量的授课。
第一次实习 第5学期(1学期) 第一次实习的方式是集中实习。实行"双导师"制度,即除了实习学校配备指导教师以外,实习生所在的系也要安排指导教师,进行巡回听课、指导。
第二次实习 第6学期(1学期) 顶岗实习。实习生以一名真正的教师身份,从事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
2.3.2见习、实习指导
建立由教育专家、任课教师、小学校长、小学优秀教师等人员组成的见习实习指导小组,在见习实习的各个阶段对实习生进行教育理念、专业技能的全面指导。
2.3.2.1见习、实习前的指导。具体包括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观看实习录像、进行微型教学和问题模拟教学、教师形象塑造、见习实习的主要任务和细节指导等内容。
2.3.2.2见习、实习过程中的指导。指导教师根据实习生(见习生)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表现,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改进策略。每个实习阶段都会有指导教师到小学进行巡回指导,随时记录实习生的表现,解答实习过程中的困惑,为实习生提供各方面的支持。
2.3.2.3见习、实习后的总结指导。指导教师和实习生共同总结见习、实习中的得与失,正视见习、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进一步提升对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认识。在每个实习阶段结束后,总结实习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优势和不足,并制定合理的改进计划,实现教育实践能力的逐步提升。
2.4评价体系
在建立课程与教学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坚持评价标准的发展性和实践性,从毕业生就业、入职适应速度、在职表现及职后发展等多个角度进行评价;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技术的多样化,形成由教育专家、教师、学生、小学指导教师等多个主体组成的评价小组,通过问卷、访谈、观察等多种途径,收集评价主体对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意见、建议,在考察学生学习情况的同时,教师要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得与失,实现教学相长;注重评价方法的综合化,即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互补充。
32+1教学模式与农村小学师资培养需求的契合
初等教育专业2+1教学模式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教学内容的充实以及实习基地的选择等方面,满足了当前农村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的多方面要求。
3.1"全科型"教师培养目标的定位
2+1教学模式在课程设置方面,打破了以往的专业界限,实现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艺术等多个领域知识的融合,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不划分专业方向,教法课程逐渐涵盖小学各个学科,并在教育类课程中增加小学综合实践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体现了课程设置的全面性和前瞻性。
3.2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与城镇小学课堂教学的不同在于,前者由于硬件设施的缺乏,所以更加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因而对教师课程意识的要求便更为迫切。在2+1教学模式中,教学设计与玩教具制作相融合,专业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在帮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教学技能的同时,增加"利用乡间随手可得的材料进行玩教具制作、班级环境创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通过这些针对性更强、适用性更广的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3.3实践基地的建设
2+1教学模式中的教育实践体现在分散实(见)习与集中实(见)习的融合,在每学期一次的教育见习中,学生回到生源所在地的农村小学跟班一周,通过观察、访谈、问卷等方式,逐渐丰富对农村小学教学环境及教育现状的感性认识,并在见习结束后,完成不同形式的见结,在理性反思中深化对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的认识。
篇3
抓好班级德育工作是推动班级前进的一项有效的措施。本学期,根据我校德育工作的指导方针,结合班级实际,我班采取了一系列的德育工作措施,具体的做法如下:
一、明确目标,形成推动力
学期伊始,为了能更好的顺利完成实习工作,我给每一位学生提出了根本目标:小节行为常规范,实习安全在首位。在这个目标的引领下,我班学生一直做着不懈的努力:在个人仪容仪表上,校内校外一个样,始终保持作为一名中学生的良好形象;教育学生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树立学生以校为荣,为校增光的基本理念。随后,我又不失时机地提出更具体的管理小目标,通过目标管理来形成自制自律的良好氛围。增强了班级成员不掉队的信心,同时,带动了其他方面的发展。。
二、有的放矢,形成凝聚力
实习管理过程中,我发现班级的部分学生缺乏凝聚力,不能正确认识实习工作的现象。面对这个问题,我查阅了大量资料,在平时下点巡视及学生返校汇报工作时,逐一提醒指出,并给他们讲述“事在人为,重在过程”的道理;讲述“实习就是为就业奠定基础”的道理等等。结合学生的工作特点,要求他们加强相互间的联系,探讨交流实习工作中的经验和心得。事实证明,该方法为学生塑造自我,增强班级凝聚力的重要手段。
三、制度细化,形成约束力
本学期报到,我就根据上学期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依照学校实习规定制定辅的细则。如“实习生业余时间”细则、“周期性工作小结”细则……。在学生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培养了自我评价,自我教育和分辨是非的能力,增强了责任感,提高了组织能力和自我约束的能力。
四、家教感染,形成吸引力
家庭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能给学校教育以强有力的支持。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家长的帮助,良好的家校联系在无形中给学生的生活织出了一张无微不至的关怀之网,同时,也能有效地填补对学生督促的盲区。为此,我常常以电话、面谈的形式和学生的家长联系,以此来了解学生在家的相关情况,同时也将学生的在单位实习情况及时地反馈给家长,让家长对自己的子女的相关表现有个及时的了解。密切的家校联系,充分调动了家长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家长参与管理,也极大地感染了学生,使他们倍受鼓舞。,从而促进了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快速进步。
通过以上的具体措施,本学期我班的德育工作取得了不小的收获。总结是成功之母,作为班主任一定认真总结本学期的各项工作,找出不足,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不断优化德育这项艰巨而具有长远意义的工作。
篇4
关键词: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 工程管理 教学模式 校企合作 应用型本科教育
现代大学制度起源于欧洲,从欧洲到美国,最后在美国成型。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应用型职业技术教育层次的不断上升,欧美的技术院校(Polytechnic)也逐渐被纳入大学(University)范畴。
德国作为世界职业教育领先的国家,在上世纪70年代的德国教育改革进程中,将中等专业学校升格为德国的应用技术大学。经过四十年的发展,已经建立了相对成熟、规范的体系结构。2002年1月,作为刚刚走出校门的一个本科生,笔者带着亲人的嘱托和希望,怀揣梦想,踏上了飞往德国的求学之路。通过几年亲身经历,对中德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模式和理念进行比较和分析,笔者认为在职业教育推广转型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应用型院校应借鉴德国应用技术大学体系中的可取之处,在现代大学制度下加强院校制度建设,为高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院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一、德国基础教育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是一个划分为16个州的联邦国家,联邦首都及政府所在地是柏林,德国的教育和文化艺术事业由联邦和各州共同负责,联邦政府主要负责教育规划和职业教育,并通过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协调全国的教育工作,在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及成人教育和进修(Fortbildung)方面,主要立法和行政管理权归属于各州。全国性的文化艺术活动由联邦政府予以资助,对外文化交流由外交部负责协调。
以巴登符腾堡州(Baden Wuertternberg)教育体系为例说明德国的教育体制,巴登符腾堡州实行13年的义务教育,年满6岁的儿童必须依法上小学,学制为4年,之后经过5年级或6年级的过渡阶段进入“分流的中学阶段”,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可以选择进入初中学校(5年级到9年级)、实科中学(5年级到10年级)和文理中学(5年级到13年级)。
图为巴登符腾堡州教育系统
初中学校毕业的学生绝大部分开始职业培训,同时进入职业学校,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初级中学是德国中等教育的主要学校类别,但目前这类学校正在萎缩,学生人数下降,主要原因是家长希望孩子上更好的学校,如文理中学(Gymnasium)。这部分初中毕业生从“双元制”职业学校毕业后获得工匠证书,可进入工厂工作,也可以到职业培训学院再继续进行培训,培训结束后可获得高级职业教育证书,此后还可以继续升入大学或参加工作。
实科中学学制6年,相当于中等教育程度,完成实科中学的学业,就可以获得中级证书,学生毕业后可以进入职业学校,也可以进入高级技术学校学习,为以后应用技术大学的学习做准备。在高级技术学校毕业后,可获得高级普通职业教育证书,之后还可以继续升入大学读书,一般只可以选择应用技术大学。
从以上可以看出,德国的教育体制是一个很完善、很灵活的体系结构。学生在不同时期选择适合自己学习能力的学校,也可以对学校进行调整,这样可以保证人才的合理流动,有利于学生的成才,并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相应的岗位。
二、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
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就是整个培训过程在企业和职业学校同时进行,且以企业培训为主,企业中的实践和在职业学校中的理论教学密切结合。德国的学生完成9年基础教育后,由教育局和劳动部帮助进入职业学校学习。进校后,首先签订两份合同:第一份是与学校签的培训合同。合同规定了经过3年的培训学生应达到的水平;第二份合同学生与企业签订的,合同规定,学生边学习边在企业中实习,从10年级开始拿工资,每月由企业发给学生800欧左右。由于学生在学习期间能拿到一些钱,因此吸引了大量的学生上职校。
学生在职业学校上课的时间也随年级的升高而逐渐减少:第一学年,每周有2天时间到校上课,每天上9节课,其中有3节文化课,6节专业课;第二、三学年每周在校学习时间只有1天,其余时间均在企业实习。由此可见,德国的职业学校十分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实践,而对于文化知识,则是需要什么学什么。这种强化学生技能的培训所产生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学生在职业学校毕业的基础上,可以选择就业,也可以申请应用技术大学,或者更加灵活一些,先工作几年,积累经验,再根据个人情况进入大学学习,所以说,同一个班级,学生的年龄差距较大,最多将近十岁。
三、德国应用技术大学(FH)教学模式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是典型的应用型高校,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产物。1968年,为消除高校过度集中的情况,使高校的区域布局更趋合理,德国各州达成建立专科大学的协议。1969至1971年,原联邦德国工程师学校、学院及工业设计高级专科学校、社会服务专科学校、经济高级专科学校改建为专科大学,其三大任务是:为区域经济发展作贡献,为技术成果转化作贡献,为培养接受过科学方法训练的高素质职业人才作贡献。因此,应用技术大学是在职业教育机构的基础上,通过改变其法律地位和培养目标而产生的一种大学。
1.授课学期
学生在进入应用技术大学学习期间,基本学制3-4年。以工程管理专业为例,学制安排为8个学期,其中在校学习为6个授课学期,每周二十四个课时左右(一节课50分钟)。每个教学班在20人左右,以教授授课为主,没有教材,借助多媒体和实验室等相关手段进行教学,学生在听课的同时做好笔记。作业形式一般多采用工程实际案例,每名学生利用1-2周的时间,或实际计算,或制定方案,完成作业。作业量多在3-4个小时左右。课下学生大多自愿结合成小组,共同讨论,集思广益,既可以解决实际学习问题,又可以互相沟通,交流感情,培养团队精神。授课学期当中,每个学期也会组织学生到工地现场进行参观1-2次,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期末的考试均为开卷考试,学生在考试期间可以使用任何相关复习资料,包括讲义,参考资料,图纸,作业,等等。但是电子设备,除了工程用的计算器可以使用外,如手机、笔记本电脑是不允许在考试时使用的。
2.实习学期
第三和第六学期为实习学期,学生需要自己寻找工作岗位,一般在第二学期和第五学期就开始通过各种渠道申请顶岗实习的机会。针对工程管理专业,学校要求实习期间,第二学期到工地现场工作,实践动手,由企业进行安排和管理,每月支付相应的工资,500欧元―800欧元左右。第六学期在管理部门,一般企业都会制订好实习生相应的岗位培训计划,2―3个星期轮换一个部门。从工程的规划、设计、与业主接洽,到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调配、工程成本控制等各方面。由于各个企业每个学期招收的实习生数量不多,1―2人,各个部门的主管都会在每周安排1―2次对实习生的单独培训时间。培训方式很灵活,可以根据主管的工作情况安排,如:与业主进行方案沟通,或者到工地现场检查施工情况,并解决工程上的实际问题。每个实习学期实习时间最少为20周,每周工作40个小时。每周结束,学生要填写相应的实习报告,总结一周学习的内容、相关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在主管部门负责人填写评价之后,签字盖章,交给学校负责校企培训的教授,作为实习学期考核的依据。每个实习学期结束,一般安排在接下来的学期第一周,每名学生利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针对自己的实习学期做出相关的报告(纸质文件和多媒体文件)并在课堂上向全班展示,负责实习考核的教授必须到场,听取汇报并提出相关问题。通过者方可获得相应的学分,进入新学期学习。
通过几年的学习,学生的专业技能有很大的提高。在完成应用技术大学的学业之后,有很多在自己之前做过实习的企业找到了工作,达到了无缝对接,顺利走上了工作岗位。
由此看来,在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转型的道路上,一方面可以借鉴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要针对国情在校企合作上探索一条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德国教育体系的基本情况,2005.10.13.
[2]黄亚妮.德国基础教育特点分析,外国中小学教育,2002.3.
篇5
关键词:工学交替;教学组织;学生管理
1前言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和汽车行业的兴旺,汽车专业成为高职院校中一个大的专业门类,担负起了为汽车行业的众多职业岗位培养各类专业人才的重任。在此过程中,各个学校的汽车专业也都在探索各自的人才培养模式。海南工商职业学院应用技术系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探索通过校企合作,采用工学交替的模式突破源自于本科教育的传统教学模式,力求让人才培养方案更加贴合于高职高专教育的实际需要,以期有利于学生专业和职业素养的养成。但是,在工学交替的实践过程中,在教学组织与学生管理方面会遇到一系列实际困难,如果不能处理妥当,将严重影响工学交替的实施,甚至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本文结合海南工商职业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开展工学交替的实际,就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探索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进而总结规律,为今后的工学交替提供借鉴与参考。
2工学交替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方案
工学交替是学校与企业合作,让学生的学业在学校与企业之间交替进行,既有工作又有学习。工学交替模式对于高职高专教育的好处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既有理论知识学习,又有实践经验积累,有利于学生深化专业认识。第二,在校期间即建立专业理论学习与工作实际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提高。第三,有利于学生深入全面地认识社会,养成健全的心智,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第四,通过现场接受职业指导和职业训练,让学生直观了解各种职业信息,提高职业素养,有利于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第五,经过实际工作的锻炼,使得学生的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得到培养和提高,有利于学生的人格成熟。但是,工学交替模式给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尤其是给教学进程的安排出了难题。在工学交替的过程中,虽然学校与企业签署了合作协议,但是企业的生产受市场需求的影响而存在波动,进而影响到企业接受学生实习的能力,校企合作协议中关于学生实习期限的条款通常会带有弹性,这就给学校带来教学进程的不确定性。这样的不确定性是学校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必须预先考虑并加以解决的。以海南工商职业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例,该专业每届有多个班学生。工学交替模式中与学校合作的主要是海南一家大型汽车类企业。因为市场的波动和不确定性,企业要到临实习前才能初步确定接受实习学生的人数。实习时间为一个区间,初定为3-4个月。此外,企业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有一定要求,实习前企业派员对预备实习的学生做筛选,有一定的淘汰率。因此,去企业实习学生的数量、实习时间跨度、留下学生数量、留下学生如何进行教学安排、实习结束后的教学安排等都是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必须予以考虑的。因为存在着如此多的变量,给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针对企业有可能因为市场原因而出现接受实习学生人数的波动,我们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进程安排上制定了多套方案:A方案: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所有班的学生在预定实习学期均进入企业进行实习。这是结合企业正常情况下生产实际所设定的主推方案。B方案: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所有班的学生在预定实习的学期正常在校学习,在第五学期均进入企业进行实习。这是考虑到企业因为自身生产安排在预定实习学期时不能接受学生实习的情况。C方案: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大部分的学生在预定实习学期进入主要合作企业甲企业进行实习,余下的少部分学生安排进入另外的合作企业乙企业进行实习。这是考虑到企业不能全部接受学生实习以及可能出现的筛选留下部分学生的情况,以其他的一至数家合作企业作为实习备选。通过以上多套方案的安排,基本上可以解决企业生产波动给教学进度安排带来的困扰,不至于因为企业接受实习学生的数量变化给教学进程安排带来混乱。对于实习时间从3个月到4个月变动的问题,我们的教学进程安排是在开展实习那学期的第13周,安排一门为期4周的短期专业拓展课程。那时如果实习结束,学生们则回到学校完成这门课程学习。如果实习没有结束,则安排教师前往企业指导学生,以指导加自习的方式完成这门课程的学习。这样的弹性安排,保证了整个学期的教学计划完整性。
3工学交替模式下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的管理
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面对的是全新的环境、全新的学习内容、全新的生活节奏,会产生适应性问题。因为学生都是直接从中学升到大学,之前没有任何的工作经历,面对有一定劳动强度的工作时,会有部分学生因为承受不了而退缩,这些问题都给实习期间的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挑战。针对以上问题,我们从教育与管理两方面入手来加以应对。
3.1教育方面
首先,在入学之初,每一个学生都要接受专业教育。在专业教育的过程中,会向学生讲解工学交替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了解工学交替的过程,理解工学交替在学业培养中的作用,使得学生从内心接受这样的教学形式安排。其次,在学生进入企业实习之前,安排学生进行拓展训练,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拓展训练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组织,企业派员到学校来,与学校共同组织学生在学校开展拓展训练,并且在训练过程中融入企业元素。让学生在进入企业实习之前有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准备。第三,学生进入企业后,企业组织学生进行上岗前的岗前培训和教育。岗前培训除了介绍企业文化以及不同岗位的具体要求之外,特别强调必须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要求学生在实习期间建立起新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以适应企业的要求和目标。学习工作准则和有效的工作行为。通过岗前培训与教育,使得学生尽快融入工作环境,建立起与同事和工作班组的良性关系,树立切合实际的目标期望和积极的工作态度。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教育措施,让学生从思想上接受和认同工学交替,并且形成一定的心理期待。
3.2管理方面
首先,明确工学交替的实习是列入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过程,有学分,无补考,不可替代。如果没有完成这一环节,将影响到毕业。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实习,克服可能出现的畏难或者怕辛苦的情绪。其次,委派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强的老师跟队指导管理,白天深入车间,晚上与学生住在同一个宿舍楼,随时解决学生实习中可能出现的思想问题、生活问题以及其他问题,尽力保持学生实习状态的稳定。第三,系部加强与实习单位的联系与沟通,随时掌握企业生产动态和学生实习状态,在比较关键的心理敏感期及时介入干预引导,帮助学生顺利度过心理转变节点。第四,系部领导定期走访看望学生,可能时邀请学院领导一同前往,让学生体会到学院的关怀,保持健康的实习状态。第五,定期召集实习指导教师召开实习工作会议,就实习期间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进行商议探讨,总结成熟可行的经验。
4总结
汽车行业的发展带动着高职汽车专业的发展。在此过程中,汽车专业的发展必须适应和满足汽车行业的需求,从而不断地出现新情况和新问题。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在实践的过程中会随着时间、地方、学校、企业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情况,需要我们去不断地总结和探索其中的规律。本文结合我们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学生的工学交替实践,从教学组织和学生管理两个方面作了初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毛矛,袁健,余黎煌.高职高专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J].时代教育,2016,(7).
[2]毛矛.高职高专汽车专业发展方向与模式的思考[J].亚太教育,2015,(7).
[3]黄伟.汽车类专业“工学交替、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2013,(12).
篇6
在工作方面:对于刚上讲台的一名实习教师,对教学的方法、教学经验都无从下手,连最基本的备课都不知道从何而备,也不知道备课的基本环节与步骤。学校给我安排的三、四、五、六年级哈班和汉班的体育工作,学校的篮球队兴趣小组和一年级的心理健康,对我来说也是一次考验与挑战,没有压力无存动力。在指导老师金老师刚进校主要给我介绍了教育实习的工作计划,在思想上要我重视起来,熟悉我校的环境、了解学校的基本情况、体育工作及班级的教学情况、教学进度、教学计划等工作做详细的了解,为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
在实际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指导老师让我从如何备课,如何钻研教材、如何了解学生、如何上课、如何板书等各个教学环节都进行认真指导交流,为我一学期的教育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石。我利用课余时间学校老师密切联系、交流,请教教学方法、教学经验、听课、组织学生参加体育运动活动,认真记录教学日志和教学任务。
在知识方面:支教实习中深感知识学问浩如烟海,也深深体会到教学的深刻内涵,作为教师要深刻钻研教材以外,还要了解其他学科的业务知识,作为体育教师不但要学习专业知识、运动技能的提高外,还要科学文化知识,丰富教育和心灵里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知识相互渗、相互融合,在实习中,只懂自己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这一点在实习中体会很深,作为教师要有扎实的教师基本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相应的运动技能技巧,熟悉本学科的教学方法和研究方法,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相关科学知识,在支教实习中发现自己专业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很欠缺,虽然学的专业课确实不少,但要离实际工作要求还远远不够。不但自己涉及的知识比较窄,而且学习的深度也不够,掌握的知识点不够扎实、细致。
在实践方面:虽然在实习过程中学会了不少东西,但距熟练操作还相差甚远。更何况在实践教学中遇到的情况只是实际中很微小的部分,通过支教实习,深有感触,以后一定要加强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专业技能,还要坚持不懈的加强理论知识深造学习,并且深化自己的知识结构。
在教师素质方面:我也领悟最多的是在职业道德教师素质方面。师者,传授解惑也,“教书育人”决定了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还要对学生思想品德、道德、心理的教育。教师素质道德的核心内容是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等。对基本动如何认识能力、学习能力、交往能力、自控能力和创造能力之外,还必须具备从事教师职业所特有的从教能力,如课堂教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整合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随机应变能力、通过支教实习,我在大学的课本上学到理论与实践相差甚远,经过一学期支教实习锻炼,对教师的素质基本有所了解。
在生活方面:在生活上学校领导、其他教师、指导老师及后勤蔡主任的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远离家乡异地的我们消除孤独感、寂寞感,能够给我们创造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我们兄弟姐妹吃住无忧。在课余时间高强老师、阿斯哈尔老师、指导金老师、余凯老师、买买提老师、巴合到列提老师、赵双伟老师我们在课间篮球交流,有时一个小的犯规会辩论好几分钟,时而引来操场上的欢天笑语,各位老师额头上汗水直流,看到心情激动、高兴快乐的回到办公室工作。还有李万华老师、余凯老师、张文强老师提上三泉老窖增添了我们的夜生活,各位老师的课余生活给我们传授了怎样与人交往、沟通,在社会中怎样与人相处、人际交往,实习支教值得虚心学习。
作为师范生教育实习是必修课程,教育实习既是对师范生学习和专业技能上多项综合考验训练,是在心理上、思想、能力、知识及生活等各种因素的全面考察与提高。经过一学期支教实习,感觉到自己的包袱沉重了许多,以前的不知变为已知、极少变为很多、有浅?渖睢⑸?璞涫炝罚???约旱男樾那虢萄?埃?褂兄傅祭鲜?鹄鲜Φ娜险嬷傅及镏??芯踝约赫?蛞晃缓细竦慕逃?ぷ髯怕??拷??/p>
篇7
本学期我任教八年级的物理教学任务,这一学期即将过去,总体看,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变教学方法,在继续推进我校“自主——创新”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物理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现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新课程标准贯穿了我的思想,走进了我堂
怎样教物理,《国家物理课程标准》对物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作为物理教师要置身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这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因此我不断的学习让我有了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而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本学期我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育教学工作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也算一个起点。
二、精心备课全面了解和把握新课程标准,做好教学工作计划
通过学习我体会到新课程标准不同与以往的教学大纲,课前认真熟读新课程标准及新课程理念的相关资料,透彻理解并掌握新课程标准,力争在每节课前仔细阅读然后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案,在上每一节课前,精心准备、认真备课,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到教学有的放矢,不打无准备之仗。从一学期的教学情况来看效果较好,学生的各项素质有较大的提高。新教材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都没有过多的束缚,充分体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材,课前查阅大量的资料根据学生的的基础制定教学计划、方案、教学设计等。
三、加快课堂教学改革,探究式教学深入课堂
本学年我深知作为物理教师应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物理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我们进行了集体备课,紧扣新课程标准,和我校“自主——创新”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最大限度的吃透教材,认真撰写教案。积极进行了实验探索问题的实践。
四、狠抓学风认真落实教研常规
八年级学生两极分化比较严重、部分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特别是难度较大的数理两学科。大部分学生由于是独生子女比较娇惯,学习和纪律都很不好。对此,我狠抓学风,在班级里提倡一种求真务实的学风,严厉批评抄袭作业的行为。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开展了学习竞赛活动,在学生中兴起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我从各方面培养学习兴趣,对那些基础太差后进生,我主动找他们来了解原因.他们有些是不感兴趣,我就跟他们讲学习物理的重要性,跟他们讲一些有趣的物理故事,提高他们的兴趣;有些是没有努力去学,我提出批评以后再加以鼓励,并为他们定下学习目标,时时督促他们,帮助他们,给他们进行课外辅导。经过一个学期努力,绝大部分的同学都有所进步。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上网搜集资料,对各种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佳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彻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里,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里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绊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五、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怎样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我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物理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多鼓励肯定学生少批评学生。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对学生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篇8
关键词: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小学教育本科;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G40-05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2-155-03
在众多国家中,新西兰被认为是世界上基础教育最优秀的国家之一,国际PISA项目测定也显示其中小学生读写与算术能力水平远高于其他国家。优秀的师资促成了优秀的基础教育。就小学教育而言,新西兰各大学的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以下称小教专业)为小学输送了大量优秀师资。奥克兰大学作为新西兰综合排名第一的大学,同时也是新西兰几个最大的职前教师培训单位之一,其小教专业有着完整而成熟的培养体系,成为新西兰其他大学小教专业的“样板”。对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小教专业培养体系的分析,探讨其对我国小教专业的有益的借鉴与启示,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奥克兰大学小教专业的培养目标
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成立于1883年,作为新西兰ITE计划(职前教师教育计划)的27所培训单位之一,其小教专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完整而成熟的培养体系。奥克兰大学小教专业的主要目的是为新西兰小学和中学(包括毛利人学校、太平洋岛屿族裔学校)培养能进行有效教学的教师,使教师具有广泛的学科知识、教学技能和处理冲突能力。除此之外,小教专业还为小学教育硕士专业提供优秀后备军。奥克兰大学小教专业最大的特色在于不仅能真正做到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而且专业的设置还以市场就业为导向,这主要体现在:第一,学习新西兰最优质的教学与学习的实践理论(best―practice theories),并掌握如何将它们很好地运用到学校和课堂;第二,通过每学期大量的教学实践经历让学生体验到真正的教学生活,并能理解教学的真正意义;第三,在第三学年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与就业申请一个以证据为基础的创新框架。学生毕业后通过新西兰教师协会(New Zealand Teachers Council)进行教师注册,经认证合格后可取得教师资格证。该资格证有着很大的通用性,不仅可以申请一年级到八年级的教师岗位,也可以申请高中教师岗位,还可以申请非教学岗位,如申请社会工作、人力资源、新闻、政府各部门等岗位。
二、奥克兰大学小教专业的培养体系
(一)学年安排
奥克兰大学小教专业为3年制本科专业,每一学年为9个月,中途有3次各为期10-14天不等的休假,每一学年学习的侧重点各有不同,整体上按照专业学习“理论+技能”的培养模式。第一学年主要是由教授给学生做讲座、学习专业课(上册)和教育实习为主,教授讲座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新西兰的教育历史和课程设置有清晰明确的了解;学生学习专业课(上册)的目的是发展学生读写和算术能力以及对新西兰多元文化的掌握。与此同时,第一学年学生就开始进行教育实习,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对教育的深厚兴趣,并为以后的毕业论文撰写获取第一手资料。第二学年则是在第一学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新西兰教育历史和专业课(下册),并选修通识教育课。通过专业课(下册)的学习使学生的读写与算术能力、多元文化的理解与掌握能力进一步提升,并通过更长时间的教育实习使教学技能上一个新的台阶。第三学年以实践为主,包括长达10周的教育实习以及各类教育参观活动,同时开始开设选修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兴趣和特长。如果学生想申请取得其他专业的学位也需要在第三学年申请。
(二)课程设置
奥克兰大学小教专业以专业课为主,具体而言,第一学年全部安排专业课(上册)并安排教授以讲座的方式进行授课,第二学年继续学习专业课(下册)并开始增设通识课,第三学年则是以实习为主,并为学生的兴趣以及申请其他学位设置选修课,所有课程(包括实习)共350学分。专业课主要是为促进学生教学的专业发展而准备,专业课程有:新西兰教育史;发展、学习与教学;小学教育艺术;小学语言与文学教育;小学数学算术教育;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小学多元文化学习;教学与学习评价;小学健康教育;小学科学教育;支持教学。其中,专业课重点是小学语言与文学教育、小学数学算术教育两门课程,这两门课程在3个学年中贯通。通识课程的设置主要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兴趣并为学生申请其他学位而准备,通识课程可以从以下课程中选择一门:音乐、美术、当代出版艺术;商业与社会;生命科学;物理科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公共关系学;语言学。第三学年的选修课也将围绕专业课与通识课程展开,学生如果致力于教学工作则继续选修与教育相关的课程,如学生要申请其他专业的学位则依据第二学年的通识课程,选修与通识课程内容相关的课程。
(三)教育实习
奥克兰大学小教专业的教育实习有着极其严格的规定,遵行循序渐进的原则,学生在3年内至少在3所不同的小学进行教育实习。首先,在第一和第二学年学生不能直接对一个班的小学生进行教学,而是先分配到小学班级学习小组并能和一位小学生交流,主要目的是观察班级小组,了解学生的性格;其次,在此期间如果学生的教学技能和沟通能力有一定的提高,则将协助小学教师对一个班级小学进行教学管理,并负责该小学班级的趣味课程;最后,到了第三学年,在第一和第二学年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学生只需在小学助教(associated teacher)的协助下,开始为期10周的全职教育实习。在全职教育实习期间,奥克兰大学派数名讲师对学生的教育实习进行全程跟踪。需要指出的是,助教和讲师的作用在学生教育实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助教代表小学为实习教师提供指导,协助实习教师管理好班级,组织班级活动,在特殊情况下(如实习教师无法管理班级)为学生实习创造有利条件,并且代表小学为大学提供学生实习情况的反馈;讲师则为实习学生提供理论指导,补充理论知识,并且代表大学与小学进行沟通,为学生实习提供便利,同时也对实习教师的实习成绩进行打分。
(四)评价方式
奥克兰大学对学生的评价以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和总结性评价(Summative assessment)结合起来评价学生的成绩,它要求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进行评价,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最后基于形成性评价,结合学生的全年表现做出一个总结性的评价。学生在校需要接受各种类型的评价,主要包括平时作业、日常表现和各种考试,除教育实习外,不对学生打实分,而是划等级,从A+划到D-不等,最终确定“通过/失败”(见表1)。评价的内容也是多种多样,包括小组学习、课堂测验、研讨、论文、课前预习情况、计算机使用能力等。通过形成性评价,有助于学校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反馈学习上所出现的问题并迅速做出修改。总结性评价基于形成性评价所得的结论,用于为学生的每一门课程成绩划定等级,其应用条件、目的和时限都有明确规定,主要用于评价学生是否可以取得每门课程相对应的学分和学生是否可以顺利毕业,同时总结性评价也是为小学教育硕士专业选拔研究生的重要参考。
三、借鉴与启示
自1998年我国教育部实施“面向2l世纪培养专、本科学历小学教师专业建设”项目由杭州师范学院、南京师范大学率先设立小教专业,到2002年小教专业被教育部正式确立为本科专业目录,截至2011年,我国开设小教专业的高校共计131所。我国小教专业培养在不断摸索中取得重大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少问题,例如,小教专业地位不高、课程设置不合理、毕业生就业难、学生教学技能水平低等。笔者认为,借鉴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小教专业的培养体系,我国小教专业可采取以下策略进行改革。
(一)提高小教专业的地位
奥克兰大学作为新西兰27所职前教师培训单位之一,非常重视小教专业的建设。它将小教专业视为最有价值的专业之一,认为该专业不仅能使教师“与孩子们共同进步并分享他们的成功”,而且其学位也受到许多非教育机构部门的承认。在我国,虽然小教专业被列入本科专业目录已将近10年,但其地位还不是很高。研究发现,造成此类问题的原因有三个:一是相对其他专业其历史短而未引起足够重视;二是高校小教专业强调学术性而研究小学不足;三是忽视专业特点导致培养效果不明显,小学教育专业与其他专业一样,培养模式简单同一化。因此,我国亟须提高小教专业的地位,例如,高校与地方教育部门合作宣传小教专业、突出小教专业的师范性与示范性特色、国家事业单位招聘岗位适当向小教专业倾斜等,通过此类途径促进小教专业的良性发展。
(二)实行教授一年级授课制
奥克兰大学小教专业将大部分的专业课程设置在第一学年,要求教授在第一学年给学生上课,并能过一系列的讲座与研讨来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进而促进学生良好的教育价值观的养成。纵观我国高校的小教本专业的培养方案,大一、大二学年以基础课(公共课)为主,大三集中学习专业课,大四进行教育实践和毕业论文设计,而教授授课也大多是在大二学期之后。由于我国小教专业地位相对来说还比较低,因而不少学生对该专业认识不够,以致不少学生对小教专业的前途感到茫然,因此,让优秀的教授或专家在大一开始给学生授课显得非常有必要。优秀教授或专家给大一年级的学生上课,并非期待教授立即给学生传授他们一时不能理解的高深学问,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进校之初就能在与大师巨匠的零距离沟通中,在很高的起点上领悟科学、宇宙、人生的真谛,并充满信心找到自己未来的人生目标。
(三)推行教育实习长效制
通过奥克兰大学小教专业的培养体系,我们可以发现,其十分重视教育实习。教育实习面向所有学年,而且实习时间也比较长,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能充分感受到教学的魅力,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技能。反观我国的小教专业实习制度,除了部分院校实行顶岗实习或一学期教育实习制度,大多院校的实习期也只有2个月,而且集中在大四上学期。由于实习期过短,而且仅一次机会,这不利于学生教学技能的提高。因此,我国可以参照奥克兰大学的实习模式,学生从大一、大二、大三每学年各实习1个月,大四进行一学期顶岗实习,使教育实习贯穿整个人才培养全过程,从而提高教育实习的效果。
篇9
2014年,国务院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性。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其主要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应用技能型人才。为了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的建设与改革。高职院校也普遍认识到实训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必须加强实训基地建设。而实训基地分为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根据学生认知实习、课程实习、专业实习(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的需要,传统的建设方法一般校内实训基地为学校方自己建设的实训室,一般满足认知实习和课程实习的需要,优点是方便快捷,可以随时进行,缺点是实训室毕竟是模拟的,不能真实的展示企业的工作流程。校外实习基地是与企业进行合作,校企联合,满足学生专业实习和顶岗实习的需要,优点是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环境里实习,但缺点是学生只实践,没有及时紧密的理论教学,职业教育的理论教学与企业实训操作脱节,校企之间只是停留在浅层次的合作上,校企合作中的校热企冷现象依然存在。那如何解决校企合作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怎样才能实现校企之间的深度融合呢?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总结出“企业进校园、课堂进企业”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平台模式,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企业进校园、课堂进企业”的含义
“企业进校园、课堂进企业”是校企合作的一种具体的实践形式,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与课程改革的创新,只有不断探索校企合作多样形式,才能使得我们的教有创新,学有意新,研有革新。
(一)企业进校园
“企业进校园”主要是针对原来高职院校建设校内实训基地而提出了的概念,高职院校原来在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时,只引进和购买一些设备,建设一个简单的模拟场景供学生实训,而企业进校园指的是引企入校,c相关企业合作,引进项目,与企业合作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成立“企业校区”,将简单的模拟实习进化为真实的生产性实习。
(二)课堂进企业
“课堂进企业”主要是针对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而提出了的改革,对应的实习是专业综合实习与顶岗实习,传统的“2+1”的办学模式将专业综合实习与顶岗实习放在最后一年,在运行中我们发现一个问题,虽然企业也指定了指导老师,但是企业师资对教学的规范性要求掌握不够。没有经过教师必须的职业素质教育和职业规范的培训,对教学的规范性要求了解和掌握不够,使得教学效果可能达不到学校的要求,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后,没有办法学理论了。而“课堂进企业”就是把教室搬进企业,教师进企业授课。
二、“企业进校园、课堂进企业”实践教学模式开展的目的意义
(一)使学生看到自己学习的理论与工作之间的联系,提高了他们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针对校内实训,引进企业后,变模拟实训为项目实战实训,学生学完理论后马上投入工作,学生能体会到理论的重要性。而对于校外实训,学生在工作之余教师马上其顶岗实习的企业进行授课,学生工作后联系及时学到的理论,学会总结归纳,同样会意识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从而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有利于师资队伍业务能力的提升
每年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按要求分批分段到有关企业基层参加挂职锻炼,轮流到导游、景区管理、计调等岗位进行工作。而与企业进行合作后,校内实训教师可以直接参与企业的项目任务中去,校外学生顶岗实习教师白天可以在企业挂职锻炼,夜晚给学生授课。这种方式对理论水平高、动手实践能力较弱的年轻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特别有效,教师深入到企业实践第一课堂,参与到企业项目任务的内容中去,这样专业教师在课堂授课内容针对性更强,给学生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进入企业授课的教师结合企业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授课,从而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使学校教育与企业的生产实践结合更密切。
(三)能有效的调节企业阶段性用人和学校教学计划安排相冲突的问题
企业因生产任务和接待服务等问题,往往出现阶段性用工荒,而通常学校有严谨的教学计划,在某个阶段学生必须留在学校里进行专业理论课的教学,不能将学生派往企业。时间上的冲突,往往使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流于形式。但“企业进校园、课堂进企业”实践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比如有些生产项目,可以在校园内完成的,可以通过“企业进校园”,将项目放在学校与企业共建的实训室(企业校区)完成。而有些项目必须到企业完成,可以通过“课堂进企业”,将课题搬入企业,在企业完成课堂教学。
(四)是校企合作从浅层次的流于形式到深层次的参与实质项目生产的探索
“企业进校园、课堂进企业”的校企合作方式是基于真实的产品生产为载体,按生产过程提炼教学项目作为教学内容,按项目运作要求制定课程设置与标准,结合项目实施开展教学活动。这样的合作,教师和学生在实训的同时完成了两件事,一是帮企业真实的工作了,帮企业完成了生产项目,产生了效益。二是在完成企业工作任务的同时,融入了理论学习,做到了理论的学以致用。这种方式,对学生、教师和企业方式三赢,所以合作不再流于形式,而进入了实质的生产,进入了真实的工作任务。
三、“企业进校园、课堂进企业”实践教学模式实施的具体策略与效果
(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三年制学生“企业进校园、课堂进企业”实践教学模式总体安排
1.认知实习
时间:第一学期(时长1-2天) 主要课程:《旅游学概论》 《酒店概论》。
地点: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合作企业)。
模式:课堂进企业。
2.课程综合实训
时间:第二学期、第三学期、第四学期 主要课程:《旅行社经营管理》、《计调部操作实务》、《导游实务》。
地点: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引进的旅行社)。
模式:企业进校园 学生承接企业的生产项目,直接操作团队。
3.专业综合实训、顶岗实习
时间:第五学期、第六学期 主要课程:《景区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
地点: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合作企业)。
模式:课堂进企业 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教师将课堂搬入企业授课。
(二)我院旅游管理专业“企业进校园”具体做法
2012年,与企业合作,自己融资成立天悦旅行社有限公司,公司总部设学校内部,承接各种旅游业务,提供真实团体给学生操作,完成相关课程的实训任务。
(三)我院旅游管理专业“课堂进企业”具体做法
2011,与广东新银盏温泉度假村有限公司合作,第六学期,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时派驻教师利用学生工作之余进行授课,2014年,第五学期,与隆回友谊宾馆合作,学生进行专业综合实训时,将课堂搬入企业,利用学生工作之余进行授课。
(四)“企业进校园、课堂进企业”实践教学模式实施的效果
1.“企业进校园”,学生学习兴趣高涨
实训过程中,学生直接参与了企业的真实项目生产,刚学来的理论有了“用武之地”,同时还可以产生经效益,自己可以领一部分工资,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2.“课堂进企业”,教师业务能力提高很快,学生更重视理论学习
专业教师一同深入到企业相关岗位顶岗锻炼并管理学生,增加教师企业一线工作经历,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学生工作之余进行课堂学习,逐步意识到理论对指导实践的重要性,更加重视理论学习。
3.与企业的合作由浅层次的形式合作转向深层次的实质合作
真实的项目可以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课堂进企业大大提升了顶岗实习学生和其他员工的工作能力,大大缩减了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校企合作中的“校热企冷”现象有所转变。
四、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企业进校园、课堂进企业”实践教学模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依然碰到了一些问题。
(一)“企业进校园”中碰到的问题
在“企业进校园”活动中,主要碰到的问题一是引进的天悦旅行社在学生进行课程综合实训时业务量不够集中,项目不够,而学生人数较多,不能每个学生都在这一时段参与团队的操作。二是天悦旅行社有限公司没有设立专职的公司员工进行管理,只在学生实训时分配部分项目过来。
(二)“课堂进企业”中碰到的问题
在“课堂进企业”活动中,学生白天在企业安排的岗位上工作、见习,晚上由学校和企业的专业教师结合企业实际岗位工作给学生授课,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因为学生都是90后的独生子女,,缺乏吃苦精神,对于长时间的上班不能很快适应,依然把自己做学生而不是员工看待;再者,学生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懒散,夜晚授课时经常抱怨白天上班辛苦,晚上还得上课;另外,学生对企业实践期望值过高,认为是旅游玩耍,没有重视。
对于这个情况,企业和学校都非常重视,指导老师和企业指导师傅积极做思想工作,了解学生想法,倾听学生同学们的意见,对于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当即予以采纳,对于无理要求,委婉地提出批评与拒绝。并请走上领导岗位的老员工现身说法,教育学生不要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
篇10
关键词:师范生 数学教学能力 模拟训练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一问题的提出
《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育方针的重点,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是我国教育活动的一大优势,但实践教育却显得十分薄弱,动手能力差是我国学生的一个明显弱点。发达国家普遍重视学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教育实践的时间长,且实践形式多种多样。在美国,教育实践分三种:模拟实习、早期实地实践和教学学习。英国的教育实践也有两种形式:非正式教育实习和正式教育实习。教育实践的时间根据秋、春、夏三个学期来安排,一般不得少于20周。相比之下,我国高师院校的教育实践就显得十分薄弱。 一是实践时间短,一般6~8周;二是实践形式单一,只有实习,缺少见习和模拟训练,导致师范生不能很快适应教学工作、新教师成长进程缓慢等。
二数学教学创新能力模拟训练的教学模式
1、数学教学创新能力的基本内容T
教学的全过程可分为教学前(课前)、教学中(课上)和教学后(课后)三个阶段。教学能力也可依次分为钻研教材能力;组织、处理教材、设计课堂教学方案的能力;课堂教学能力;总结和评价能力。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课》和《小学数学课外培优与竞赛》是我校数学师范专业的两门核心课程,分别在一年级下学期和二年级上学期开设,学时一年。在这两门课的教学中我们都采用了模拟训练的教学方式。
2、模拟训练的教学模式有四个阶段:导向、参与者的培训、模拟训练本身和总结问询。
在第一阶段,教师提出要探究的主题,呈现融于实际模拟训练中的概念。教法课在上了一段时间的理论知识,通过录像展示新授课的教学案例后,教师布置课题,例如给出二年级《认识长度单位—厘米》材料,指定学生在课下准备教案和上课。
在第二阶段,学生开始进入模拟训练。这时教师提出模拟课的要求,给出评分原则,(1)教学目标占10%,确定“全面、明确、具体、恰当”的教学目标;(2)教学内容占15%,要求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精心组织和处理教材,有创造性;(3)教学过程占25%,根据教学内容,按课型精心设计教学结构,落实教学目标,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意识和探究意识;(4)教学方法25%,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积极引导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坚持启发式,注重多种方法的优化组合;(5)教学的基本功10%,教态亲切,语言规范、生动、普通话标准,板书工整,布局合理,会操作现代化教学设备。(6)全面达到教学目标,整体效果好。
第三阶段是参加模拟训练。学生参加到模拟训练中,教师则发挥裁判和教练的作用。教师可阶段性地暂停模拟训练以便学生接受反馈,评价他们的表现和做出的决定,澄清错误做法。具体的操作是:被指派的学生充当老师,全班同学扮演小学生开始模拟课堂,一般规定的时间是20分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记录上课学生的优点与不足,如果有很大的失误或偏差,教师会让训练暂停,以便及时反馈和纠正。
最后,第四阶段由参加者总结问询组成。总结事件和感受,总结困难和看法,分析过程。一个小单元上完后,教师会引导全班同学对模拟课进行评价,分析整个教学过程的得失,受训者的感受,以及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按照评分原则打分。这样做的好处是,参加模拟的学生在教学中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提高教学能力,而其他学生也在活动中一起进步,总结和评价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三 教学创新能力模拟训练与其他训练相结合
1、 课堂模拟训练以基本功训练为基础
课堂模拟训练是学生综合素质的运用和展示,为了达到一定的效果,学生从进校开始,就必须进行一系列的基本功的训练,以下是我校一些具体的做法。
课前3分钟演讲:大一开始,教法课和小数课外课上课前3分钟,每次指派1位学生进行演讲,主题可自己确定或选教师规定的都可,第一轮只要求学生能上去讲,到第二轮第三轮不断把要求提高,这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肢体语言运用及面部表情的感染力会逐步得到提升。
(2)晚上20分钟习字课练习:师范班的学生除了必修书法课外,在一年级还规定周一到周五每晚20分钟钢笔字习字课训练,二年级则把钢笔字改为粉笔字,为每位同学配了一块小黑板,班主任定期进行督促和检查。
(3)100道小学应用题解题训练:根据学生实际基础,我们编写了包括典型应用题,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分数与百分数应用题在内的100道题作为学生的基础训练,安排在大一下学期和大二上学期完成,这样能让学生比较全面熟悉小学数学应用题题型,提高了他们的解题能力。
(4)普通话等级、计算机应用等级考核:在整个三年学习期间,每年学生都有机会参加普通话和计算机的等级考核,从入校开始就进行这方面的引导,毕业时学生都能顺利通过考核并拿到两证。
(5)每年一次的数学学科竞赛,模拟课堂比赛、小学数学解题竞赛、三字一话比赛:每年3月份,在3年级学生下实习点前,由系部组织这种比赛。每班在这3方面先进行选拔,然后派选手参加系部比赛,个人分一、二、三等奖若干颁发证书并进行奖励,班集体也有团体排名和奖励,这样的活动也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参加并坚持基本功训练的积极性。
2、课堂模拟训练与社会实践相互补充和验证
课堂模拟训练有它的很多好处,但毕竟它不是真实的小学课堂,因此有必要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教学实习。除正常的教学见习(2-3周)和实习(二个月)外,我们更多的是争取社会实践,学生到各个培训机构上课和辅导,一方面让他们尽快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和心身发展状态,另一方面把课堂获得的模拟经验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验证和修正,使之不断进步和成熟。
我校数学教育专业积极开辟实训基地,小学实习基地遍布武汉三镇, 同时,与“明心奥数”、“博才教育”、“国才教育”、深圳新苗文化开发公司、多思乐学等培训机构也有密切联系。在武汉小学、中山路小学、中华路小学等小学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教法老师带队参与他们专家下校的教研活动,让学生直接走入一线,观摩常规课堂教学,聆听专家指导,通过交流活动及兼职锻炼能力。
四 特色与成效
开展模拟训练后,学生钻研教材的能力,组织处理教材、设计课堂教学方案的能力,课堂教学能力、总结和评价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到二年级上学期,48名学生的班级中有20名左右的学生,能够较好地独立完成一个小单元的教学任务。做到了不管拿到是什么教学内容,自己能够分析、处理,合理设计课堂教学方案,在教学过程中能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并运用启发式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成效(1):学生到二年级上学期时,每个班有一半以上的同学有了比较稳定的兼职工作,很多同学课余时间在培训机构辅导小学生数学或者做家庭教师,到三年级上学期几乎所有学生都找到自己的兼职,受到培训机构的欢迎,校长们常打电话来要学生,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
成效(2):每年武汉市小学招聘时,我校毕业生的录取率也很高,他们在授课及解题方面比其他学校的本科生更有优势,得到小学校长们的肯定。近几年我们师范数学专业的就业率都在94%以上。
- 上一篇:健康教育推广方案
- 下一篇:小学英语教育实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