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教师实习总结范文
时间:2024-03-26 17:59: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算机教师实习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1教学与就业目标不相适应,计算机专业是时下一个非常的热门的专业,几乎每个高校和专科院校都开设这个专业,不同教学模式培养出不同的人才。计算机主要是以职业为导向,将这个作为教学主旨,教师需要培养的是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而现有的教学与就业目标严重脱节,存在着盲目教学的弊端。教师没有进行正确的市场定位学以课本为主,缺乏对企业需求的评估,这样导致教师培养出来了一些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但实际能力不够的学生去适应市场。当今快节奏的生活生产方式不会给学生太多的适应时间,如果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失去了具体操作技术过硬的优势,他们很难在计算机产业遍布的现代社会和激烈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如果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不能适应社会的实践工作,在从事工作时也无法体现出其专业优势,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前只能退却。
1.2教学与实际应用不相适应,计算机是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很高的学科,大部分学校将主要的课时安排给了理论基础课,很多学生在学习完理论知识之后并没有很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温习巩固的意识,在单一的教学课程中越学越抽象,以致没有形成实际操作的技能,而长时间的弊端累计又造成他们不能深入理解,最终变成了与实际应用脱节。与实际应用不相适应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学生主体不符合时代要求的个性特征、创造性特征和动手能力强的特征,在毕业之后,这些特征的缺乏会让他们直面严峻的就业压力。
2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教学模式
计算机专业的设置是现实社会的需求,也正是因为如此,其专业设置的目标是学生就业,以此教师教学也应该以学生就业为基础,采用一定的教学模式,在制定教学模式时,应该遵循以下几点:
2.1就业目标应该符合计算机专业特点
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应该与市场上企业需求相结合,做到有的放矢,要想做到这一点,计算机教师在教学期间首先应该采取依据计算机专业的特点来制定相应的就业目标,比如计算机专业要求学生具备超强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师的教学重点就应该放在实践教学方面,将就业目标与实际教学进行有机结合,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得更多有针对性的知识,为其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还应该对市场企业进行有效的分析,其具体需要哪类计算机人才都要进行详细的了解,之后因此为依据进行教学。这样教师所制定的就业目标,不仅符合计算机专业的特点,还能够充分的体现出市场需求,使得计算机教学与市场企业需求有机结合。
2.2注重学生实践经验的积累
在明确相应的教学模式之后,教师应该注重让学生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首先,学校应该建立大学生实训基地,教师与学生的实践课可以到实训基地中完成,实训基地的设备必须先进,与达到实训要求,性能优良的实践设备,一是能够提高学生对实践课的重视程度,二是对提高学生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这对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帮助非常大。因为现代企业使用的计算机设备都是最先进的设备,而如果学生在学校中使用的设备与之相同,学生进入企业之后,对设备操作也能够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在实践课上,教师做好监督工作,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达到实训要求。其次,学校可以与企业展开合作,当学生进入到实习期时,学校可以介绍学生进入相关的企业进行实习,实习优秀的人员可以直接留在企业中,这样一来,不仅学生能够拥有正规的实习地点,相关企业也能够为自身的发展储备后续人才,这为学生的长久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2.3注重培养教师的教学素养
要想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学校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团队,计算机专业本身对教师个人的素质要求就非常高,教师应该在此基础上,对自己更加的严格,不仅具备超强的理论素养,能够通过理论来解答学生们提出的有关问题,同时还应该具备超强的实践能力,能够让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的核心内容,而且教师还应该善于总结,在教学中不断的总结出操作规律交给学生,进而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学校为了能够吸引更多的优秀的教师,学校应该适当的提高计算机专业教师的工资等各方面待遇。
篇2
【关键词】就业模式;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就业理念的重视,中职计算机教学受到了更多的关注,政府也给予了政策上的扶持。在就业模式理念的引领下,教师在重视理论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加以巩固,让学生了解最新的计算机行业发展现状,了解计算机各个岗位的需求和必备的能力。这对于中职计算机课程体系的完善具有积极作用,而且还有助于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一、就业模式指导下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意义
其一,教师采用就业模式开展计算机教学,能够强化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不至于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目标和方向,有助于增加他们的计算机学习动力,从而在正确理念的引领下完成各项学习任务,以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并在职业技能和素养方面有所提升;其二,以就业模式为导向开展计算机教学,能够完善课程教学体系,加快课程改革的进程,从而真正促进学生的个人终身发展。
二、就业模式下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的改进措施
2.1完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的针对性
首先,中职计算机教师在运用就业模式的基础上明确教学目标,其目的在于更好地渗透就业理念。中职计算机专业旨在培养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技能型人才,使其在将来的就业和工作道路上,更好地施展自己的才华。中职计算机教师通过完善课程教学目标,根据计算机专业的就业特点制定短期规划和目标,纠正学生的理论思维,弥补他们专业与技能上的不足。例如,有的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的认知非常深刻,且表现出突出的技能,此时教师在学生的学习道路上明确他们的目标,使其不断纠正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原有能力的基础上获得进一步提升。
2.2完善教学过程,提升计算机教学实效性
首先,教师应结合学生的个人职业规划和企业的发展特点,选择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其次,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不断丰富就业模式的内容和形式。例如,学生在参与计算机案例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以岗位的视角拓宽自己的眼界,实现知识的拓展,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使其产生更多的思路,在思维的碰撞中为其呈现全新的学习方法。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入多种形式的教学策略,如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软件引导法、开放练习法等等,也可以为学生组织相关竞赛,激励他们学习更为全面的计算机知识,掌握更前沿的就业信息。除此之外,教师还应着力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这是其面对就业所必需的能力,完善现有的实训设备、增设更为先进的模拟实验设施,为学生提供验证理论知识的场地,以提升他们的学习成果。
2.3完善教学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就业模式下的中职计算机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学生岗位适应能力的提升,并针对他们的职业学习情况进行综合性评价。现在的中职生大部分还是对就业的概念比较模糊,职业与专业理论的结合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效果。此时,教师应运用多元化评价方式,指出学生在学习和实习过程中不足,辅助他们做好个人提升和训练,使其改进学习方法,以促进其专业技能和岗位适应力的提升。
篇3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模式在进行不断的改革。目前,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在教学实践中,这样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使得学校的教育目标更加明确,教学活动更加具有针对性。然而,基于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指出相对应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
就业导向;计算机教学模式;优化策略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每一位从学校走出来的学生都要面临着就业的问题,学校直接以就业为导向进行人才的培养,使得学校在教育上少走很多的弯路,而且深化学生的就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就业精神,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优化学校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教学模式,促使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一、丰富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模式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实施教学计划的途径,是教学三要素中教师、学生、学习内容之间的关系组合模式。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总结得,一般有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以学习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模式各有利弊。一些教师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采用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缺少学生的互动,削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的教师采用任务式教学模式,虽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但是对于一些学习程度差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打击,由于任务式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缺乏教师的指导,因此可能会导致学生失去对计算机的学习信心。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应当结合学生具体学习情况选择教学模式,也可以多种教学模式结合的方法,丰富计算机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要积极改善传统计算机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而且要根据课堂学生的反馈,做到教学模式的及时调整。比如在C语言的教学过程中,前期基础函数的教学会比较生涩难懂,在复杂的逻辑关系教学会消耗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这时教师就应当采用合理的教学模式,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学生前期学习兴趣对后期软件开发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另外,教师要有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教学理念,把就业思想渗透到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对就业的重视,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从而提高学校的就业率。比如教师直接以就业为教学目的开展教学活动,比如对于一些将来想要从事文秘、行政等职业的学生,高级办公应用软件就是必须要具备的基本技能,教师可以对一些将来有意愿从事文秘或者行政的学生重点培养高级办公应用软件的操作技术。
二、改善教学设备,满足学生的需求
学校在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教学模式时,往往会忽视企业真正的计算机人才需求,使得教学内容不能满足企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导致学生与企业之间的距离加大;还有的学校由于计算机基础设备不全,使得学生的专业素养得不到提高,从而阻碍了学生的未来发展。因此,学校在利用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教学模式的教学工作中,首先,学校应当保持与企业的密切联系,与企业合作建立一些实习基地,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方向。尤其是计算机教师,应当清晰的掌握企业对学校人才的培养需求,而且要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以及兴趣爱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学校要从社会发展的角度、企业的需求角度出发,制定教学计划,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提高学生的就业机率。其次,完善学校的计算机设施,健全学校计算机的硬件设备,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比如,学生在学习PS技术时,可以利用PS软件进行学习,掌握高版本的复杂图形处理技术。最后,学校要安排专门的计算机管理人员,负责计算的管理和维护,保证计算机在教学过程中的正产运行,避免出现死机或者软件无相应的情况,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另外也要避免因为计算机的的维护、维修不及时,影响计算机使用寿命的现象。
三、优化教学评价,拓宽学生的就业
一些学校的计算机教学平和考核方式存在较大的问题,有的过分看重考试的结果,忽视教学过程评价以及学生实际的操作技能;有的学校安排的计算机考试内容过于单一,完全按照教材的内容,导致学生的个人能力得不到发挥;还有的学校在考核和评价的方式上缺乏现实性,没有考虑到现实环境对学生的技能要求,出现教学与社会实际脱轨的情况,这样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十分消极的影响。学校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教学模式,首先优化教学评价方式,避免传统教学评价的影响,计算机教师要积极改进和优化教学评价方式,可以适当的加大教学评价和实践教学评价的考核力度,引导学生对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避免由于考核方式导致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的脱节。其次,学校在安排计算机评价和考核方式时,可以选择笔试与上机操作结合的方式,而且要把考察的重点放在实际操作能力上,促进学生对计算机操作能力的提高。比如,计算机有公共基础知识以及计算机操作的快捷键等关键性的知识的考察重点在于笔试,而其他像PS技术、Access等考察要注重学生的操作能力,帮助学生融会贯通。最后,要加强计算机教师的队伍建设。一直以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较快,计算机技术的在不断提升,因此,学校的教师要随着时展的脚步,及时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从而实现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水平提高,保证学生可以学到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因此,学校要加强计算机教学评价的优化工作,提高学生的计算机专业技能,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
四、总结
尽管基于就业导向的计算机教学模式现状不容乐观,但是计算机教师应当积极面对计算机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与其他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改善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教学现状,促进学校以计算机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的优化。
作者:刘杰 单位:山东凯文科技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张伟波.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探讨[J].信息系统工程,2012,05:147+152.
篇4
是高等师范院校培养师范生必须熟练掌握的教学基本技能,是一名师范生走向教师工作岗位必备的职业素养。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方面的不足日益凸显,不
能完全适应教师岗位对师范生的发展要求。本文通过笔者的分析,将试着总结出问题的解决对策,以期对高校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校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课程设置;教学管理体制
中图分类号:G6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2-0000-01
从整体来看,我国相当数量的师范院校还没有真正解决好提高师范生计算机教学实践能力的问题,在这方面始终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这既与各种客观条件如教学环境、实习时间和条
件等制约因素有关,也与师范生自身的意识不够有关。以下将从学校、教师和师范生三方面展开探讨,分析提高师范生计算机教学实践能力的问题。
一、革新课程设置
1.重视课程体系的优化整合,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并重,且体现时代性
首要的就是对计算机类课程构成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作用进行系统的研究,一方面要保持计算机科知识自身的内在逻辑联系性和系统完整性,另一方面又要强调对整个课程设置的优化。在不解决计算
机类课程数目的有限性和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之间的尖锐矛盾的情况下,单纯增加计算机类课程的比重,使得计算机类课程仍然只能作为师范教育的“点缀”,不能充分发挥其该有的实际效果。删除空泛
陈旧的内容,取而代之的是教育研究领域的最新理论成果,来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从应用等方面出发,构建一个以理论知识为基础、教学技能为支撑、教学实践做重点的课程体系,培养高素质师范生
,将每一个培养环节落实到位。
2.注重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
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支撑的良好教学方法,体现教育观念、设计思想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完美结合,用较少的投入取得较大的效益。在保证教学任务完成的同时,又传播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
学方法,起到一石多鸟的效果。加强教育实践性的同时,应运用灵活高效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除运用“微格教学法”让学生进行教学模拟实践外,还可采用“经典课例分析教
学法”、“一线教师‘临床经验’法”。“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的解决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为缺乏教育实践经验的师范生提供了丰富和复杂的教学情境,作为培养教师的新模式,逐步受到人们的
重视。“临床经验法”可以有效的逾越理论和实践之间的鸿沟,在新课改背景下高师院校应将中小学优秀教师请进课堂,担任师范生的“导师”向其传授更多的“临床经验”,这为学生见习和实习以及
走上工作岗位提供了稳定的保障,是间接提高师范生计算机教学实践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二、优化教学管理体制
1.实现师能活动的常规常抓
为提高师范生的各项教学技能而开展的各种师能活动,是为在弥补师能课学时的有限性,将更多的工作安排在课外的不断练习和实践上,这是把所学理论转化为能力,从而提高教师基本技能的有效方法
。由此,教师基本技能活动应常规常抓,贯穿师范生日常管理和教学教育过程当中。像课前十分钟演讲,每周编一个程序,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每学期搞一次“编程大赛”活动,这些常规常抓的举措可
以有效提高师范生教师基本技能,使他们能“讲得出、做得到”。
2.建立高等师范院校与中小学合作教育实习站
掌握理论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但二者不可割裂开来。实践证明,师范生真正的将理论知识与教育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的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目前,高师学生发展教学实践能力的途径是教育见习和实
习,并不能实现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同步进行。同时,教育见习和实习过程中也存在时间较短、实习基地缺乏、安排不尽合理和指导不到位的问题,这也成为阻碍高校师范生计算机教学实践能力提高
的重要因素。要实现师范生在教育见习和实习期间教学实践能力的阶段提高,稳定的教育实习基地是必不可少的。建立教育实习站,将见习贯穿大学四年,师范生在学习专业基础课程的同时可以在就近
的教育实习站见习。在具体教育见习和实习安排上,可以有总的规划目标和方向,再结合各年级的特点提出阶段性要求,争取做到阶段性和系统性充分结合,以减少教学资源的隐形浪费。大学一年级见
习的目标主要是对教育实习站的学生、教师和校园有总体了解;大学二年级见习要结合讲授的《教育学》、《心理学》、师能课,重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和板书能力;大学三年级见习要结合专业
课、教学方法课,加强训练师范生的分析教材和组织教学能力;大学四年级进行为期至少半年的顶岗实习,使师范生完全参与到一线教学中,配有专门的实习站指导教师进行新课改的理念指导和教学实
践能力提高。通过见习和实习活动的有效结合,使高校师范生的计算机实践教学工作落到实处。
三、提高高校师范生对自身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
师范生自身对计算机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意识的提高是解决教学实践能力不足的关键,因为任何有利外因的发挥都要通过内因起作用。要使师范生充分认识到提高自身教学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感。没
有这一因素,其他所有的外部努力都将失去现实意义。
1.提高自身意识,自我加强教学实践能力的训练
教学实践能力包含多方面的内容,有些技能的训练需要学校提供一定的场所和设施,如进行“微格教学”。但是更需要自己的日常训练,如普通话的练习,三笔字的训练等等。对于教学实践能力基本功
方面,只有自身认识提高,将其融入学习和生活当中并形成习惯,这些方面才能得到切实提高。
2.善于反思,运用现代教学理念使计算机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时代同步
反思与实践活动是有机统一的,因为反思既是对实践的深化,也是对理论的反馈。①这就要求师范生在实践训练的过程中,对于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记录、分析,这在学校开设的“微格教学”中可以
得到充分的实施。学生试讲之后,根据教学录像,回顾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而可以反思总结得以提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充分发挥主动性,将反思的标准与现代教学理念相结合,将人文理念、平等
、民主和创新贯穿其中。这样在计算机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与现代教学理念的运用融合入反思过程当中,使师范生对自身教学实践能力的重视和培养得以升华。
总之,高素质的教师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前提,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不仅需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积极健康的个性、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较强的信息技能和敏锐的探索创新精神,还应该具备娴熟的
教学实践能力。这就要处理好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流与源的关系,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指导着实践。在教师教育过程中,教育理论必须走出书斋,走向丰富的教育实践主战场,使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
真正结合起来,培养师范生未来教师所需要的教学技能,切实提高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提高了,从教的信心增强了,走上教师岗位以后,会很快融入教师角色,成为一名合格的
中小学计算机教师。也只有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水平得到切实的提高,我国的国民素质和综合国力才能提高,国家才能快速的发展壮大,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教育梦。
参考文献
[1]孙孔懿.素质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86-283.
[2]戚万学,唐汉卫.学校德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支德银.现代教学理念及经典运用[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篇5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计算机教学;教学现状;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79-0000-01
The Computer Teaching of Guangdong Less-developed Areas Vocational College
Cai Shaolin
(Shanwei Vocational&Technical College,Shanwei516600,China)
Abstract:The less developed regions,Guangdo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computer teaching status were analyzed,and the less developed regions by improving vocational schools teaching facilities,the establishment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practical training base,increase efforts to attract talent and research team,increase teacher training efforts,a clear direction and mode of training strategies to address the plight of their computer education.
Keywords:Less-developed areas;Computer teaching;Teaching situation;Countermeasures research
这几年来,中国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带来了IT人才的巨大决口,2011年5月前程无忧网公布,截止至2011年4月全国IT人才缺口高达30万人。然而各高校每年却都有不少计算机或者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却找不到相应IT类的工作,这个问题在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更为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的专业方向、所修学的课程以及学生个人能力等不能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而这些问题与学校的教学是密切相关的。
一、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现状
以广东省欠发达地区为例,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主要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
(一)学生素质问题。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的学生基本上以本地区范围内生源为主,外地生源基本上也是来自欠发达地区,由于高考录取分数线较低,这类学生普遍存在如基础比较差,学习兴趣、动机不强等问题。欠发达地区学生大多家境较差,大学之前未接触过计算机的不少,他们对计算机的认知程度和操作技能都比较低,对计算机相关知识的接受能力也比较差。
(二)教师素质问题。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比较落后,教师薪酬待遇远低于发达地区,很难吸引到优秀高校毕业生,而对于那些已经工作的IT人才的吸引力更是几乎为零。而目前在职的教师由于历史的原因,多是本科毕业,总体专业水平不高。同时由于学校经济条件不足,教师外出学习提高的机会少,教师本身也较为缺乏终身学习的意识,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跟不上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再者,很多专业教师很少甚至不曾进入生产实践中,实际动手能力不高。
(三)教学设施问题。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教育资金较为短缺,设备老化比较严重,更新比较缓慢,实习、实训设备和基地比较少。整个教学活动缺乏相应的计算机硬件支撑,不少对计算机硬件要求比较高的课程无法开设,而学生也因为缺乏计算机设施而导致其所能接触和学习计算机相关知识落后于现行的计算机技术知识。另外,因为实习、实训设备和基地条件的限制,学生缺乏动手操作,动手能力也得不到很好的培养。
(四)人才培养方向的不清晰。不少欠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开设和专业课程的设置比较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有些存在跟风现象,较少从本地区经济社会环境和自身条件出发,专业开设与课程设置较为随意。导致专业及课程与本地区经济社会环境、学校自身条件脱节,人才培养工作难以顺利开展,与当地经济实体之间很少或没有建立起相互促进的良好机制,毕业生在当地就业也比较困难。
二、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对策研究
(一)完善教学实验设备,建立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计算机课程是集知识与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要完整有效地实施教学意图,学生要将教师所教授的知识通过实践来融会贯通,都需要各种计算机教学设备的支撑。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必须紧密地与生产相结合,也就是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产学结合则是需要通过建立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来实现。实习实训基地的建立,才让学生有实践的可能,才能实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促进专业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并促进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二)加大人才、科研团队引进力度。人才缺乏、教科研水平不高是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的普遍现象,这也是许多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学校一是应深入探讨,从自身条件出发,制定一系列的人才和科研团队的引进优惠条件来吸引优秀人才和科研团队的加入;二是应寻求与重点本科院校的合作,请求他们的优秀人才和科研团队在教科研等方面的指导与帮助。
(三)现有教师队伍的培养。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经济条件有限,但也不能忽视对现有教职队伍的继续教育培养,学校应在有限的经费条件下,保证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的投入,坚持“改造、培养、激励”并举的方针,采取积极措施鼓励教师参加培训与进修,促进教师知识更新和业务水平的提高。培养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外派培训,也可以采用请进来培训的方式,同时还应加强校企合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让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
(四)深入研究专业及课程设置,明确学生培养方向与模式。高职院校应深入把握高职教育规律,着力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充分考虑自身办学积淀与实际,做到统筹规划与分布实施、重点建设与普遍推进相结合,积极探索和实践多种形式的产学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认真研究总结产学合作工作经验,探索和建立产学合作长效机制,建设一批与区域产业发展联系密切的特色专业;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办学工作,逐步开展覆盖所有专业的产学合作工作;积极探索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逐步形成深度、密切的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五)教师教学模式的改变,多样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的学生多数因为本身素质的问题,学习动机普遍不强,学习兴趣差,对于这样的学生倘若采取普通的讲授教学,或是配合动手练习,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尤其是计算机课程,学生往往都是被动接受。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思考如何改变教学模式,例如可以采取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模式,来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
(六)通过各种比赛和活动促使学生动手操作。与普通本科院校学生不同,高职院校的学生一般都比较热衷于各种比赛和活动,他们比较活跃。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通过设计各种比赛和活动,来促使学生去动手操作,而达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例如:网页游戏设计比赛、游戏美工制作比赛,计算机组装维修活动等。
参考文献:
[1]赵书莲.对高校计算机教学的几点思考[J].商品与质量,2010,8
篇6
关键词 实训计算机技能教学职业
实训是职业技能实际训练的简称,是指在学校控制状态下,按照人才培养规律与目标,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的教学过程。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主,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比较适合理论课程的教学;学生进行顶岗实习,要求学生在工作中学习,更适合以动手操作为主的职业训练。而实训课教学结合了两者的优势,通过模拟实际工作环境,教学采用来自真实工作项目的实际案例,教学过程理论结合实践,更强调学生的参与式学习,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在专业技能、实践经验、工作方法、团队合作等方面提高。
计算机实训课对学生学习本专业的技能知识起到了促进作用,特别是国家要求职业院校学生,毕业时能取得“双证”,即毕业证和技能证后,各学校在实训教学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在教学研究上对实训课的形式和内容要求也进行了有效的探讨并取得了很多经验。特别是经过实训课的学习后,学生在实习和就业中的技能水平与岗位的需求越来越接近,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这让职业院校更加重视各专业实训课的开设。各院校在开设实训课时选择了有熟练技能和水平的教师或从社会直接招聘专业技术人员和项目开发人员担任此课程的教学,使实训课的内容更加贴近实际的工作需求,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技能水平,有的职业院校出现了教师与学生同考技能证的现象,实训课的开设对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和教师业务能力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计算机专业是各类职业院校开设最多的专业之一,计算机课程涵盖了几乎所有的学科,计算机实训课的开设较多,但是有时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计算机技能水平的表现却不尽如意。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作为一所工科职业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师,在实训课的实际授课中、与学生的交流和用人单位的沟通中,我发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探究,让实训课真正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计算机实训课现在通常有两种开设形式,即通用技能实训和专项技能实训,这两种实习形式的不同,对实训课的内容和目的也有着不同的标准。
计算机通用技能实训更侧重的是学生在实训课学习后,对实训的专业知识由点到面地掌握,到岗位后通过简单的实习或实训后,可以较快地适应岗位需求,所以在实训课教学上,要通过选取有特点的实训案例,把要教授的知识通过实训的形式教会学生,以便学生在实际工作应用中能活学活用。
计算机专项技能实训是有针对性地技能实训,通过实训课的学习把某项技能或某项工作做到熟练,达到技能和岗位要求。在教学上,将专项技能通过案例的形式一一展现出来,学生通过实训全部掌握后,就可以达到岗位的要求,可以直接可以进行顶岗实习。这种实训的内容较为单一,比较适合短期的培训。
我们现在更多地是计算机通用技能实训课的开设,但有部分职业院校会针对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而进行短期的专项技能实训以尽快达到岗位需求,这两种形式在教学内容上是有区别的,需要认真研究以确定实训课的技能目标和知识目标。
根据世界各国的职业教育经验,同时能教理论课又能教实训课的教师,也就是“双师型”教师进行实训课的教学效果最好。所以做为计算机实训课的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水平,更要有过硬的熟练的专业技能水平,现有的专业课教师如果不能适应实训课的教学,有条件地可以到计算机企业进行挂职学习,甚至加入到企业的实际开发工作中,如我校的两位老师在2006年到青岛某信息产业公司进行挂职学习,他们在挂职中积极地加入到了软件开发团队,并从最初地简单程序设计到融入开发团队,软件开发能力和水平提高很快,回到学校后开设的实训课非常受学生欢迎。如果本校的教师不能胜任某一学科的实训课,也可以从社会同行业中选择专业人员担任兼职教师,负责实训课的教学。
开设实训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尽快掌握专业知识,在实习就业中尽快适应岗位需求,但是各院校开设实训课的水平和效果有很大差异。如何把实训课开好也是许多院校正在探讨的课题。我校在计算机实训课的开设上,从最初的计算机专业实验课,到计算机技能模块化的“教学做一体化”专业实训课,做了有效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学校在实训课中大力推行《实训课任务指导书》,教师在开课前通过对任务的提出、任务的分析,任务的实施,将相应的实操练习和应用训练进行设计,将授课内容进行细化,并建立了任务总结和评价等级等环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实训课中变被动为主动,由最初的不适应到逐渐地充满自信心。
做为计算机教师我们应该思想上重视计算机实训课对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重要性。
第一,我们在实际授课中要努力体现计算机的实际真实的工作环境。学校在安排、布置实训场所时,应以实际工作场景来进行设计。如网络机房的设置不应以展示为主,应该以真实的网络机房工作现场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要加强计算机操作的规范性,在实训课教学中要对某些操作进行严格的规范,如网络的布线,规范标准的布线和接线对网络的畅通和维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对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起到重要作用。
第三,采用新技术和软件加强学生技能训练。职业院校的学生在技能掌握方面要全面,有些实训课不可能以真实的场景和操作来实现,所以要借助新技术和相应的软件来模拟相应的环境和实际操作来加强实训技能水平。
篇7
【关键词】教师培训 终身学习 反思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183-01
一、教师培训
(一)德国的教师培训
一个人从文理中学进入大学,毕业后虽然具有成为教师的资格,但是对实际教育却毫无概念,造成实际需要和资质之间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德国的教师培训分两个阶段,五年的大学毕业之后再加上18到24个月的教师职业培训机构的学习,培训形式为每周四天的校内教学和一天的教育研讨。在教育研讨中除了培训有关教学法、课堂管理、学校等内容之外,比较重的一个环节是教师之间的案例咨询。身为一名教师,若遇到被学生挑衅也会产生攻击性,这种负面的情绪如果没有一定的途径发泄出去会对后续的工作会产生很不利的影响。这种教师之间的专业研讨就是为了解决类似问题。
(二)教师培训的目的
教师培训的目的是培训具有反思精神的实践工作者。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反思,顺利时的反思可以较简单,但是不顺利的时候应进行详尽的反思。
教育并不是知识的填鸭,而是创造好的学习气氛,学生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学习成绩检查不是为了一个阶段的终结,而是一个过程,验收不足的需补足,考核不应是为了为难学生,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才是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学生之所以要上学的原因并非为了学习,而是为了他的社交网络,他的社会伙伴;好的学生成绩与老师的教学水平并无太大关系,而差生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教师的教学方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最好的老师应该用在最差的学生那里,但事实上却完全相反;学习之后的交流是学生非常愿意做的事情,他来学校就是为了交流;等等。在教师培训中让教师了解这些事实,使教师具备最基本的职业素养。
(三)双元制培训中的问题
据经验并非所有专业都适合采用双元制,全日制也可取得好的效果,如设计类的工作、办公室岗位等。有许多全日制职业培训,如媒体领域、信息技术员、导航系统等,利用虚拟教学可大大降低教学成本;商务专业财务软件培训等也不适合双元制培训形式,因为企业数据库信息需保密,不可能提供给学生学习。
双元制培训中还存在一些功能性问题,低端的如能力弱的年轻人没有进入培训的途径;培训学制认证的形式取代了学习成果。高端的功能问题如培训学制竞争中的失败者应如何安置,三年半双元制培训对抗三年制学士的明显劣势,对高校的互通性欠缺等等。
二、终身学习
(一)终身学习的必要性
在现实社会中,职业和工作发生着越来越快速的变化,知识的半衰期在这样快速变化的环境中呈现出分类特点,如技术知识的半衰期为三年,职业知识为五年,大学知识为十年,基础学校知识为二十年,而信息技术领域的半衰期只有短短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一个从事计算机教学二十年的教师不可能使用他在大学里学习的专业知识来指导现在的学生。一个汽修学校的校长也必须得承认在操作手机这样的事情上远不如他的许多学生,终身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成为教师、特别是职校教师的必修课。
(二)终身学习的途径
后续学历教育。这是一种有效的提升专业能力的途径,但是许多教师并不能处理好工作和学习之间的关系,往往不愿意专门花费时间进行学历的提升。
企业实习锻炼。一个人在什么时候会有提升自己的愿望?有些教师来自教学一线,但缺少继续学习的动力,只有当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时,才会有学习的动力。职校教师下企业锻炼尤为重要,学习情景的教学模式,强调了学习任务是从现实的行动领域转化而来,使职业培训真正能接受贴近企业的实际工作,提升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
通过反思促提高。教师良好的素质并不是表现在曾经取得的文凭上,教师的学历不等于能力,只有学会不断的反思,才能使教师的能力不断增长,素质不断提高。只有教师学会读书,才能教会学生学会读书;只有教师的知识不断更新,才能使学生的知识不断更新;只有教师学会终身学习,才能引领学生学会终身学习。
三、关于计算机类课程教学的思考
(一)计算机类课程教学特点
计算机媒体类专业并不一定适合双元制,但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和企业岗位,教师必须与企业市场密切接触,保持高度的前瞻性和专业性,这就对计算机信息媒体类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二)计算机类课程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目前计算机教学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如,计算机教学有效性有待提高;计算机专业方向细化和课程内容优化不够,学生专业学习杂而不精,学生专业知识与实际市场需求和企业工作任务脱节;作为教学指导的劳动技能考核与目前计算机技术发展及企业实际需求严重脱节,甚至阻碍和拖滞计算机教学的前进。
教学改革的期望: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满足企业人才需求。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应确定课程改革的目标,明确专业发展的方向,帮助学生提高就业能力。
教学改革的过程:一方面加强企业调研;另一方面在学校层面确定计算机专业细化方向;引领学生选择计算机专业化方向;鼓励教师进企业实习,收集企业案例;将企业案例转化为课堂教学案例;安排学生下企业实训,参加顶岗实习;综合学校、企业、学校上级主管单位以及劳动技能鉴定部门等多方进行职业行动能力的评估。
篇8
信息时代下,我国对于初级计算机人才有巨大的需求,因此中职计算机教育有着良好的前景。中职院校需要把握好时代的机遇,深入改革当前的计算机教学方式,进而为我国培养出一批批计算机专业人才,满足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广泛需求,完成和企业需求的对接。
[关键词]
就业;中职;计算机教育
计算机技术十分火热,计算机专业在中职教育中的比例从几年前的百分之五飙升到百分之七十五,可见我国对计算机人才的巨大需求。面对当前的行业就业难问题,中职学校需要进行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教学改革,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和就业率。
一、当前的中职计算机教学现状
(一)教师教学思想落后
部分教师不适应当前的信息社会,并且很少有行业接触和培训的机会,所以无法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导致教学质量低。在教学中往往过分重视理论的讲解,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更重要的是没有实践性,这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际操作能力。进而导致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学生根本就不懂企业所要求的技能,中职计算机教学的专业特点得不到体现。另外,教师没有根据课程内容及时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习惯了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练习的教学模式,长期如此,学生开始厌倦教学内容,并且提不起学习的精神,不知道怎么运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
(二)考核方法落后
在计算机考核中,一般都使用笔试加上机考试的方式,这种考试方式其实并不符合当前的行业发展需求和社会需求。许多考试内容仍然偏重于考查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积累,对应的是教材中的内容,并且考试方法单一。这样看来,培养出成绩优秀但是没有实际工作能力的学生是预料之中的。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学策略
(一)明确中职计算机教学的目标所在
在我国教育体系中,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担负着为我国培养计算机实用人才的任务。目前,中职院校的计算机课程一般都是采用其他学科的教学方式直接向学生灌输计算机理论知识,并没有突出中职计算机学科的特殊性。在当前的行业背景下,我国仍然缺乏符合社会和行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这导致人才供应和人才需求间仍然存在较大的缺口。在我国中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中,一共分成四个部分,计算机网络知识、电脑软件编程、多媒体信息知识和计算机理论基础。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应该侧重对网络信息知识和多媒体知识的讲解。进而让学生能够胜任平面设计、多媒体制作、网络维护、文秘等相关工作。中职学校可以采用选修课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选修课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实际需求来选择计算机课程。
(二)积极开发中职计算机教材
中职计算机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会发现,根本找不到哪一本教材可以满足目前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实际需求。如果根据当前的教材来讲课,很难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得计算机教学的开展举步维艰,所以需要关注对计算机教材的开发。但是开发教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如何通过教材来影响当前的计算机教学,如何让学生掌握真正的就业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对此,中职院校可以把计算机教研组分为几个独立的备课组,并且独立开发不同计算机课程的教材。具体来讲,就是教师在教授的指导下共同讨论计算机课程,分工完成各个部分的教材开发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到用人企业调查实际行业情况,从而确保教材内容符合行业现状,使学生在毕业之后可以更快地适应工作节奏。最后,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总结和反思教学过程,并且在后续的教学中持续改进和完善。
(三)革新课程考核方式
想要确保计算机教学符合就业导向,就需要走出课堂、走出机房、走出校园,通过多种新颖的考核手段和方式,进而培养出动手能力突出、创造性强、个性突出的实用性计算机人才,确保就业率。比如可以采取企业岗位考核的方式,这种测试方式指的是学生到企业中而不是考场里进行真正的岗位考核。这个过程在实习企业相关工作人员和学校教师的监督下进行,重点考核学生是否达到教学所要求的职业能力水平,是不是掌握了在企业工作的职业技能。
我国具有较大的计算机人才需求缺口。因此,中职院校需要顺应当前各行各业信息化的趋势,积极改进教学模式,重新安排设计当前不合理的教学课程和教学内容,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使其符合相应的就业要求,提升自身竞争力。
作者:周正震 单位:江苏睢宁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篇9
伴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在我国的突飞猛进的发展和因特网的大面积普及,在学生中间开展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早已成为一门重要的常规课程。
当前,计算机与网络逐步渗透于各行各业,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贴近,各种与计算机相关的新技术逐一亮相,使人们清醒的看到:掌握不好计算机知识和计算机基本技能,将难以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有效地工作和生活。可见,,计算机信息课程教学质量、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以及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更进一步说,掌握娴熟的计算机及网络知识是时代对我们提出的基本要求之一,因此,如果,学习阶段的计算机基础没有打牢,将难以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本人结合自己长期从事,计算机教学工作的实际,对当前,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初步建议,希望与同行们进行交流,共同做好,计算机课程教学工作,为学生打下良好的信息技术基础。
1.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计算机教学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有着极其显著的区别。它具有科学信息量大、知识更新速度快、实践操作性强等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因为各自水平和知识掌握程度的差异,难免教学思路有区别、教学效果有差异、教学方法有不同等现象。归纳起来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说明。
1.1 教师计算机知识老化与教学课程内容快速更新之间的矛盾。计算机是一门快速发展的学科,其知识体系的变化十分快速,这就对,计算机课程的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但是迫于,学校的现状,一方面,相当一部分,计算机教师知识体系跟不上计算机的发展速度,也跟不上,计算机课程内容快速更新的速度。另一方面,学生的计算机知识,也随着现代新科技的高速发展在逐渐提高,因为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小学已经全面开展了计算机方面的教学,这些情况都给计算机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为此,这就要求,计算机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体系,适应快速变化的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的更新,从而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从事,计算机教学的教师多身兼数职,很难有充裕的时间去提高自己的计算机知识,因此这一矛盾还将在一定的时间存在。
1.2 正常的传统教学模式与学生对,计算机课程期待之间的矛盾。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都配备了计算机,致使孩子们能够较早地接触到这一新生的事物,因此,学生普遍对计算机课程有着浓厚的兴趣,学习期望值非常高。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现实原因,九年普及义务教育课程对于计算机知识的考核都很少,甚至为零,致使一些小学,初中学校校在课程安排时,有意无意地把计算机课程的课时进行了压缩;而部分教师在讲授,计算机课程时,也由于惯性思维的影响,还按照传统的系统性、渐进式方式授课,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即便一些学校有了多媒体教室,但是也很难满足所有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的个性化需求。因此,传统教学模式与当前学生对于,计算机课程的期待之间,有着较难调和的矛盾,致使教师讲解的内容如过眼烟云,教学效果其实并不理想。
2.计算机教学解决问题的思路
2.1 对症下药、因材施教。由于计算机基础的不同,学生个体之间计算机知识的掌握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经济条件好的学生很早就购置了电脑,接上了宽带,甚至在小学阶段就到各类计算机培训班进行过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应用能力。但仍然有部分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或者父母知识水平、认识水平的限制,要么根本谈不上买电脑,要么即便有了也处于无人指导的情况,仅仅有一些计算机方面的零星概念,属于“电脑盲”。因此,对症下药,分层教学就显得特别重要,有必要对这些学生进行适当的提高学习。例如:XP操作系统的使用、办公软件的操作等课程,对基础好的同学布置测验、小竞赛、提高练习等,并支持他们进行感兴趣的一些操作,如:电脑绘图、打字练习,鼓励他们课外读物、网络上选学模块,并作一定的辅导。对基础差的同学加大时间,多指导,使他们顺利完成基本教学任务或操作训练。
2.2 教师少讲,学生多练。精讲多练,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重在操作的课程,教学中应强调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课堂上,有时候有些内容讲得越多,学生听得越糊涂,讲一小时不如操作十几分钟。在许多实践课程中,注重教学质量、效果,采取少讲、精讲、多练习,通过精心设计、细致导入,让学生了解本节课学习的基本内容,然后再讲授新内容,最后进行巩固练习训练。一节课一般安排十几分钟进行讲解、示范,空出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上机实习熟练操作,使所学内容得到巩固、知识认知程度进一步提高。也可根据学生的理解知识能力,对讲授内容作一些适当调整,着重讲一些重点、难点、疑点,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让学生亲自去操作实习,在实践在提高对知识的理解水平。
2.3 激发学趣,创设情境。为了吸引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在设计某个问题的时候,要注意学生整体和个体的差异、特点与知识接受能力,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和兴趣爱好等。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要始终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考虑,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设计。例如:在进行《网页制作》这一教学课程时,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等途径搜集一些好的网页给学生看,告诉他们在网页中不仅可以有文字,还可以有优美的背景音乐,以及一些漂亮的动画及视频。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会立即表现出极大的学习兴趣。通过这样的一些情境设计,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篇10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计算机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有着显著的区别。它具有教学信息量大、知识更新速度快、实践操作性强等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为各自水平和知识掌握程度的差异,难免出现教学思路有区别、教学效果有差异、教学方法有不同等现象。归结起来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说明。
1、传统教学模式与学生对计算机课程期待之间的矛盾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都配备了计算机。致使孩子们能够较早地接触到这一新生的事物,因此,中学生普通对计算机课程有着浓厚的兴趣,学习期望值非常高。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现实原因,中考、高考对于计算机知识的考核都很少,甚至为零,致使一些学校在课程安排时,有意无意地把计算机课程的课时进行了压缩;而部分教师在讲授计算机课程时,也由于惯性思维的影响,还按照传统的系统性、渐进式方式授课,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即便一些学校有了多媒体教室,但是也很难满足所有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的个性化需求。因此,传统教学模式与当前学生对于计算机课程的期待之间,有着较难调和的矛盾,致使教师讲解的内容如过眼烟云,教学效果其实并不好。
2、教师计算机知识老化与课程内容快速更新之间的矛盾
计算机是一门快速发展的学科,其知识体系的变化十分快速,这就对计算机课程的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但是迫于当前的现状,一些计算机教师知识体系普遍跟不上计算机的发展,也跟不上课程内容快速更新的速度。另一方面,学生的计算机知识,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在逐渐提高,因为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小学逐渐开展了计算机方面的教学,这些情况都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为此,这就要求初中计算机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体系,适应快速变化的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的更新,从而适应不同级别的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从事计算机教学的教师多身兼数职,很难有充裕的时间去提高自己的计算机知识,因此这一矛盾还将在一定的时间内存,
二、解决问题的思路
1、少讲多练,精讲多练
初中计算机课程是一门重在操作的课程,教学中应强调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有些内容讲得越多,学生越糊涂,讲一节课不如操作十几分钟。在许多操作课程中,注重教学质量,采取少讲多练习,通过精心导入,让学生了解本节课学习的基本内容,然后再授新内容,最后进行巩固练习训练。一堂课一般只安排。十几分钟进行讲解、示范,空出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上机练习,对所学内容得到巩固、操作熟练和理解提高目的。有时也可根据学生的理解知识能力,讲授内容作一些适当调整,着重讲一些重点、难点、疑点,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让学生亲自去操作实习。
2、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由于计算机基础的不同,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有条件的学生在家长的支持下,购置了电脑,甚至在小学阶段就到各类计算机培训班进行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应用能力。但大多数学生,由于家庭经济状况的原因,或者父母知识水平的限制,要么根本谈不上买电脑,要么即便有了也处于无人指导的情况,仅仅有一些计算机方面的零星概念,属于“电脑盲”。因此,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汉字的输入、资源管理器的操作等,对基础好的同学布置测验、小竞赛、提高练习等,并支持他们进行感兴趣的一些操作,如:电脑绘图、打字游戏,鼓励他们自学课本上选学模块,并作一定的辅导,这样就有较多时间对基础差的同学多指导,使他们顺利完成基本教学任务或操作训练,
3、形象举例,直观呈现
初中学生由于思维方式的限制,对于抽象知识的理解能力有限,他们更喜欢直观的内容,喜欢动手亲自操作。在初中计算机教学中,很多知识对于学生来说,都是相对比较抽象的,如果教学中不注重这些特点,学生将很难一下子理解那么多的计算机知识,因此,作为计算机教师,应力求在上课的时候,多举例子,将深奥的知识讲得通俗易懂。例如,在上计算机基础知识课时,可以将计算机的硬件比喻成人的五官:人是通过眼睛、鼻子等器官获得外界信息的,可以把它比作计算机的输入设备:人类获得信息后由大脑处理,大脑就相当于微处理器;信息经过处理后再由嘴巴说出来,那嘴巴就相当于输出设备。这样一讲,通过形象举例、深奥的知识直观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既容易明白,又加强了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