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运营的必要性范文
时间:2024-03-26 17:59: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媒体运营的必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媒体资本运营的必要性
不管从媒体自身的特点考虑,还是从资本的逐利性出发,或者从媒体行业发展的趋势角度看,媒体进行资本运营势在必行。因为,进行资本运营可提高传媒产业资本的利用率,拓展盈利模式,一方面在短时间内迅速筹集产业发展所急需的大量资金,壮大自身规模和开发新路子,另一方面可充分运营现有资本,提高使用效益,增加创收。此外,进行资本运营,还能够促进改革。比如媒体上市,不得不面对股东及社会的监督,以及资本市场不断竞争的压力,从而能促使媒体必须完全遵循公司法的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和完善包括监督机制,以及财务机制在内的内部微观管理体制。
二、我国媒体进行资本运营的SWOT综合分析
对我国传媒企业实施资本运营的环境和可行性、必要性进行诊断分析,能够使国内传媒企业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战略。
1.优势。国内传媒已经充分认识到进行媒体资本运营的必要性,传媒集团迅速扩张的重要途径就是资本运营,越来越多的传媒与资本的结合。媒体资本运营的步伐也明显加快。既有国家级广播影视集团的成立,也有以中央电视台为代表的强势媒体进一步加快与国外传媒公司进行各种形式的合作,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在资本市场上,几家传媒公司均不约而同地公告,进行一系列资产、业务重组,显示出在新形势下国内强势媒体开始加快进军资本市场的步伐,资本运营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强。同时,从目前我国媒体资本运营的制度环境来看,主要是目前广电行业的市场化。这也为我国媒体的资本运营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大环境。
2.劣势。目前我国媒体进行资本运营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障碍。第一,以“四级办广电”为代表的行业政策导致了行业的重复建设、无序竞争。此外,频道资源等作为广电行业的特殊资源,在“全面开花”又“各自为政”的现行管理体制下,这些资源的开掘和使用大量存在闲置和浪费的现象。其次,产权不够明细,行业定位不明晰。“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使得多数媒体在经营方面只能采取一些表层改革措施,造成了资本进入行业的障碍。在机制上,由于产权不明晰,所有权人缺位,管理层缺乏长期薪酬激励,因此,传媒经营缺乏足够的的盈利冲动,同时存在道德风险,逆向选择等因素,导致腐败。第三,资产的授权问题,还有待完善。第四,传媒资本市场存在缺陷。在体制上,我国资本市场总体上来说是“权力嫁接”而不是“资本联姻”,传媒资本市场的运行规则也不完善,使媒体进行资本运营缺乏一定的法律法规的保障。
3.机会。目前,媒介的市场化要求日益强烈。一方面,从市场的角度看,包括卫星、数字化、因特网在内的新媒介技术的发展,加剧了电子媒体间的竞争与较量,公共类媒介为积聚资产、壮大实力、扩充影响而在行业内外的扩张兼并的市场需求日益强烈;另一面,从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需要出发,为了尽可能解决上述种种问题,以促进广电行业发展并使之具有能应对全球化竞争的能力,同时也对应于国家政府机构改革的深化和延伸,新一轮广电行业改革在政府、媒介与市场的互动中悄然启动。中国广电乃至整个传媒业将重新洗牌,在资源分配和经营控制的不同层面上,产生新的链接、断裂和整合。
3.威胁。从国际形势看,中国加入WTO后,境外的跨国传媒集团正通过各种方式向国内渗透。据统计,获准在境内落地的国外电视频道已达30多个,经营规模前十位的杂志大部分有外资的进入,多家国际传媒集团在中国设立了办事机构。中外传媒的直接较量是不可避免的。与国外传媒集团相比,国内的传媒集团经营范围仍局限在单一媒体内,多元化经营的能力不高,在技术、实力、人才等方面均处于很大的劣势,竞争力低下。面对外来媒体的入侵,国内媒体要有危机感和紧迫感,加快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
三、对策分析
篇2
关键词:大数据 建设 思路 架构 研究
中图分类号:TP3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0(c)-0069-02
大数据平台的构建能够完善普通计算机软件无法容纳海量数据的缺陷,其能够对庞大的数据信息内容在所需时间内对其进行选取与处理,使需要者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所需信息,有效缩短了信息获取时间。广电作为大数据的传播平台,其在面对海量的数据收集时常常面临许多困难,且数据的存储也十分有限,若广电根据自身发展需求构建相应的数据平台,则能够解决目前数据收集难与数据存储难的发展困境,同时,数据平台还能促进广电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将传统媒体拓展至网络平台,为广电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渠道。
1 广电建设大数据平台的必要性
大数据主要体现的特征为大数据规模、信息多样及选取速度快,能够在短时间内对海量数据进行筛选、收集与管理,使企业在运营过程中能够根据所获取数据做出相关决策或了解资讯。在近几年互联网技术逐渐成熟后,我国的媒体环境开始发生了巨大变化,大数据开始成为媒体发展的重要媒介,海量的数据内容使得大数据平台的收集、信息存储、信息分析等技术开始得到完善与创新,并在获得一定成绩后开始应用于多个行业领域,为当代社会做出了良好贡献。大数据平台对信息数据的处理方式主要分为4个步骤,分别是信息的采集、信息导入、信息统计与信息挖掘,数据信息的采集是通过对外来客户端的数据进行接收,同时,还可根据用户需求利用数据平台查询所需信息,相较于以往有了更高的时间效率。信息的导入则是将所获取信息导入集中的数据库内,也可将大量数据以模块式进行存储,也可在导入过程中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处理,有一些企业为使数据更符合实际需求,其会在导入前对数据内容进行流式计算。数据信息的统计是将数据库内原本零散的数据内容进行统计,统计方式可包括分类统计与集中式统计,能够根据用户需求对其进行整体汇总,数据的挖掘在最先进行操作时,其用户普遍不会对其进行主题或领域范围设定,而是基于目前的数据内容来进行计算,对数据进行一系列的分析[1]。
在近几年新媒体时代到来后,大数据开始步入新的发展阶段,新媒体对大数据也十分重视,这使得许多企业开始研发新的营销模式,为企业盈利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而我国的传统媒体在面对新型媒体的发展状况后却未有任何的行动意识,对大数据的运营还十分盲目。广播电视在新时代来临后虽从传统单方面的发展形势开始转战多方向与移动化的发展领域,并且以窄型的发展渠道拓展至互播型平台,但其在大数据上还仍未有觉醒意识。对此,广电应根据时展抓住大数据的发展机遇,将大数据作为平台受众群体的杠杆,对当下广电的群众类型进行不断探索,并对不同年龄及不同领域的人群需求进行挖掘,从大数据中进行分析与判断,为大众建设个性化、多元化的广电平台,并增强与观众之间的互动,发展更人性化的广电事业,不断完善平台缺陷,为广电未来的发展道路打下良好基础。在整体建设的必要性上,广电构建大数据平台能够使广电部门对自身节目的收视状况做出具体数据收集,从而根据节目收视率对整体节目进行整改与完善,加快互动平台的建设,增强节目与观众之间的活动,并使节目各个广告能够得到精准规划与投放,这对广电整个行业市场将会是一次全新的改革[2]。
2 广电大数据平台的构建思路引导
广电虽是一个传统的媒体平台,但其与社会群众的生活百态有着密切关系,它能够进入社会任何一个阶层群体,将第一手信息于平台,为社会百姓提供周全的信息服务,使社会群体能够得到真实、有效的信息,这是其他机构无法替代的。广电在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累积后,其平台已存储了大量的信息资料、音频资料及各项业务系统在所的信息数据、编辑数据、发射数据等,这些数据是记录历史事件的重要依据,广电的任何一个数据对未来发展来说都极其重要,这些数据内容庞大得惊人,并在多年的积累下成为了数据库,而这些数据,均是构建大数据平台的重要资源。有线网络与无线网络是广电的基础建设项目,也是广电的重点建设内容,在网络类型上,广电所构建的网络设施是一项封闭型设施,该设施十分安全,且网络速度快,在近几年我国有线电视开始大范围应用与普及后,广电对各个地区的数据信息已有了基本的建O,这些信息每天都在以秒的速度更新着,并在日积月累下形成了海量数据。在近年三网实现融合发展后,网络技术已进入了十分成熟的发展阶段,广电内部的服务模式开始发生变化,正逐步拓展至网络平台,使广电媒体与新媒体形成融合发展[3]。
广电一直是当下社会发展的主流媒体,其与社会中的多个行业及现代新媒体均有着密切关联,在广电平台经历了长久发展后,其与各行各业都已形成了良好的关系,与新媒体也早已形成了默契,而这样的发展形势也给广电的数据平台构建带来了显著优势,对信息的获取范围也更广了。广电在以传统媒体的发展形式经历了改革与成立后,在面对新媒体数据平台的建立时普遍会存在迷茫现象,再加之广电固有的数据处理流程,其在面对大数据平台的构建时,必然需将传统数据平台进行重建。而这就需要广电行业对大数据平台有着新的认识,对其存在的优势与未来的发展前景有着良好规划,并打破传统的构建理念,根据广电发展格局构建集中式的大数据平台,将广电当下的数据信息及过往历史的数据信息进行收集与整合,对数据的价值内容做出研究与分析,并将广电对事件的舆论方向、行业风向、产业进展等引导方向建立在基于大数据平台下进行引导,使我国广电媒体形成全媒体市场,对舆论方向集体做出正确判断,使广电在大数据的指引下走向更高的发展道路。
3 广电大数据平台的建设思路与架构
3.1 在云计算的基础上构建大数据中心
云计算是目前大数据的代表之作,广电在构建大数据平台时,需将庞大的终端服务所收集的数据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并再次进行分析,将遗漏残缺的信息进行补齐,筛选无价值的信息,将所有重要信息进行集中管理。这样的构建方式能够使广电各个部门的数据信息实现共享,并在集成后为各个部门及系统及时提供准确的数据内容,进一步增强信息的完整性,同时集中式的管理也会避免信息的散落,使广电的重要数据更安全。
3.2 在基于大数据平台上构建智能服务平台
广电的传统服务方式是将内部最新资讯在广大平台上,使社会群众能够立即获得有效信息。而在构建大数据平台后,广电的服务方式可进行创新与转变,其可基于大数据平台中对大众爱好及需求进行统计,针对不同人群及阶层人士的日常习惯与关注点为大众进行信息筛选,推荐用户最感兴趣的信息内容,为每位用户发送不同的新闻信息,使其能够满足大众的日常关注需求,使广电的服务模式开始以分众化进行。
3.3 利用大数据智能系统探索广电发展方向
大数据的构建必然促进了广电的多元化发展,广电在建设大数据平台后,其可利用大数据平台的智能系统对广电的大量数据进行挖掘,对广电目前的发展形势及运营盈利状况进行科学统计与分析,根据大数据的智能分析找到问题根本,开拓新型服务模式。同时,收视是广电始终关注的焦点,广电可利用大数据平台的各个优势对收视数据进行精准收集,了解群众对节目的爱好方向,并为不同人群推广精准的电子商务信息,使各个信息能够为群众量身定制地发送。广电还可根据社会事故、社会服务、社会舆论等进行数据调度,为新闻决策做出正确判断。
3.4 广电大数据平台的架构
在数据库中,数据信息的架构是以分布式建立,其分布内容主要包含视频、音频、文字信息及图片等,这些信息是大数据中的主要类型,而在广电的数据平台架构中,其需根据服务类型构建监测数据、客户端跟踪数据、档案数据等,这些数据在经过数据平台的处理与分类后将其形成结构模式,再进入数据库中进行集成管理。广电的商业智能分析不仅仅是针对企业的内部运营进行分析,还需针对用户的消费行为进行分析,该智能分析能够从海量的数据信息中筛选出具有价值的数据内容,并在数据挖掘功能中对该数据的筛选要求及时发送出相对应的信息内容,将数据进行分类子集合,并用设定的计算模型对其进行分析与统计,在分析结果得出后,该信息结果会发送至平台中。在广电的数据来源中,各项数据的获取端主要来自于网络系统、GIS系统、媒体系统及互动电视平台,这些系统包含了用户群对各个节目的收视状况,而这也是广电了解用户群习惯的重要方式与途径。
4 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的发展是推动大数据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两者实现融合发展的重要过程。广电面对互联网时代与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其需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做出深刻反思,改变传统理念的束缚,了解大数据平台构建的必要性,根据企业运营结构及规划合理构建大数据平台,从大数据中更科学地规划广电未来发展格局,使广电的信息服务更符合大众的实际需求。
参考文献
[1] 刘春,邹海锋,向勇.大数据环境下电信数据服务能力开放研究[J].电信科学,2014(3):156-161.
篇3
【关键词】电视频道 绩效管理 运营 机制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电视行业也和其他行业一样,取得了长足进展。目前,我国共有2100家电视台3600多个频道,其中通过上星对全国播出的频道超过50个。电视台管理的理念也从过去单纯要求电视台做“”,到现在同时强调电视台的经济属性,即“两个效益”的协同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媒体间竞争的加剧,大量同质化的频道和形式雷同的节目迫使各个电视台从频道资源的量的扩张逐步向分众化、专业化的方向转变。而作为产业集团中相对独立的电视频道如何去经营管理,更需要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绩效管理机制来进行评估和认定。所以,本文从电视频道运营入手,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绩效管理机制在频道运营中是如何发挥它应有作用的。
1 电视频道运营的现状
所谓“电视频道运营”,就是把电视频道作为一个基本的经营单位和核算单位,相对独立地进行经营管理。具体来说,就是电视媒介经营单位根据电视的内在规律和电视受众的特定需求,以频道为单位进行内容定位划分,使其节目内容和频道风格比较集中地满足某些特定受众群体的需要。
中国电视频道运营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1995年11月30日,中央电视台推出了四套加密卫星电视频道,分别以播出电影、文艺、体育和少儿、农业、科技、军事等专门节目为主,这标志着我国频道运营的大幕正式拉开。接下来,随着1999年中办82号文件的出台以及2001 年年中广电总局关于“无线、有线合并”通知的下达,我国的频道改革制不断深入,频道制运营成为了我国电视业的主流。我国电视频道在电视台(产业集团)中扮演角色也从最初的节目展播平台演变成为相对独立的经营实体,这主要表现在,最初只有电视台是具有法人资格的经营单位,电视台内部实行中心制,如总编室、新闻节目中心、文艺节目中心等,这些中心与台之间不能以独立的形式存在。频道出现后,成为节目的亮相舞台:“节目─台─观众”变为“节目─频道─观众”,这就要求频道成为节目制作和市场运营相对独立的经营单位。由于频道既独立于台,又高于栏目,体现鲜明的电视品牌特征,这就使得频道走上完全独立的道路,成为最为重要的电视经营资源。
2 建立电视频道绩效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从总体上看,我国电视频道运营还只是处于起步、探索阶段。由于我国广播影视长期以来实行计划事业型为主的体制,我国的电视媒体的管理上往往表现出粗放式随机性的特点。表现在频道经营管理上就是,频道的整体定位还比较模糊,缺乏对今后发展的长期规划;不计运作的投入与产出,不认真体察与研究观众的收视期待,更不会细致评估传播或者宣传的实际效果,简言之,就是管理缺乏系统性、经营缺乏计划性、决策缺乏科学性、生产缺乏合理性。要改变目前的状况,从宏观的角度来看,要期待相关的法规与政策的调整与跟进。从微观角度讲,特别是处于探索起步阶段的电视频道的内部运作来说,就有必要以一种精细化的管理代替先行的粗放性管理。绩效管理体系在本质上是一种管理控制手段,它将已发生的结果或者行为和预先确定的目标进行对比,来判断现状的好坏,供管理者采取下一步管理活动提供分析决策信息。可以说,进行绩效管理与评估是电视频道在寻求精细化运营管理的最佳选择。
当前,整个广电行业正在进行“制播分离,转企改制,三网融合”等一系列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大变革,这种变革命不仅包括内容和技术层面的调整创新,还包括管理体制和经营模式上的变革转型。据悉,继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smg)制播分离方案获得批准之后,湖南广电集团,山西广电总台也递交了各自的体制改革方案。实际上,管理是个复杂的体系。其中人事制度,薪酬制度,流程优化和成本核算,对于广电行业时下的发展尤为重要。作为基础管理的一部分,绩效管理与上述各个环节都有很强的关联度。因此,本文下面从绩效管理这一话题入手,管窥广电业管理水平领先者之秘诀。
3 健全的绩效管理机制助推电视频道快速发展
当前,80%的电视台经营得不好的根源在于缺乏健全的绩效管理机制。通过研究发现,从国内排名靠前的媒体集团到地市级媒体平台,很多媒体都有过聘请管理咨询公司做“外脑”的经验,但是管理变革能达到什么效果和程度,则不尽相同。就绩效管理而言,笔者觉得,“一定要先从战略管理入手,然后做组织架构,最后才是绩效管理。战略是方向,组织架构决定了在怎样的组织基础上运作,最后才是把组织目标分解,分级进行考核” 。现代管理理念也认为,明确目标与责任是提升执行力的首要条件。只有目标层层分解,考核层层落实,才能最终形成全员绩效管理。
篇4
关键词:数字化 移动互联网 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5)09-0000-00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技术和进步,在3G网络的成熟应用到4G网络的先进发展,移动互联网以多元化的面貌呈现给社会各界人士,在技术不断提升的前提下,移动互联网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张。故此,相关机构应应用良好的技术手段,让移动互联网的运营风生水起。
1 移动互联网运营中的数字化技术概述
移动互联网运营中的数字化技术是作为计算机技书,多媒体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作为一种技术手段以实现信息数字化。数字化技术可以将客观世界中的事物转换成计算机唯一能识别的机器语言,即是使用二进制的算法实现操作过成中的加工和处理的[1]。
2 移动互联网运营中应用数字化技术的必要性
数字化技术涉及数字方面相关的运算、转化、表达和处理等。数字化技术用数学上的二进制实现,用简单的0和1编码来表达、传输和处理,将信息数字化,一体化。这也被看为在信息史的一次重要改革。数字化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是数字计算机的基础,是多媒体技术的基础。数字化技术的实现和发展改善了信息交流存在阻碍的难题,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交流更加,另外,它还将虚拟网络中的信息通过合理的运算方式将其可视化,呈现给使用者。移动互联网运营中应用数字化技术能够有效改善通信效率、提高海量运营数据的处理能力。
3 运用数字化技术加强移动互联网运营的主要策略
3.1 利用先进数字通信技术,扩大运营范围
应用移动服务平台技术是一种技术统称,是指移动互联网应用商,以协议的方式把应用提供给移动互联网络的终端,现在移动互联网在服务平台上,主要包括:云计算、HTML5、WIDEGT等[2]。网络移动服务平台技术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链接移动互联网络,二是移动终端的计算信息技术,2G、3G、4G、WIFI、NFC和蓝牙技术都属于网络移动服务平台技术,在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大发展前提下,3G和WIFI的运营已然相对成熟,4G仍处于发展试运营阶段。在这些通讯技术手段当中,第三代移动网络通讯系统较第二代网络通讯系统而言,在音频和视频的数据传送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实现在全球的无线漫游,能够提供和处理许多方式的媒体形式,例如进行电子商务会议或者普通的网页浏览和娱乐服务。3G系统在兼容性上比现有的2G有很大的改良。
WIFI即无线网络连接,它的便易性成为大批量移动网络用户通过手机上网的一个重要原因,无线网络连接可以让用户随时随地的上网,提高便捷性,增强了用户体验,由于该项技术可以满足用户随心随地上网的特点,因此已经成为全球领域的、使用最广的无线局域网技术。这项技术的特点在于信号覆盖范围广、成本较低、信号传播速度良好、操作安装方便等特点,贴近广大用户的正常生活[3]。
3.2 运用数字云技术,提升数据存储与处理能力
数字云计算技术是在2012年得到的快速发展,由于各大出版物移动互联网企业在该项技术上的技术进步和云服务平台的成功构建,这才使云计算技术在出版物互联网运营中的发展趋于成熟,它的优势就在于在数据处理上提高其处理能力,以此降低宽带成本。云计算大多是海量计算,就目前的科技水平来讲,多使用分布式计算机来完成有关计算。这项技术的核心理念在于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实现大批量计算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使用,向用户提供符合要求的服务。云计算技术的发展的衍生产品:云技术、云方案也都可以投入到互联网的运营当中,云计算技术的计算承载和数据存储能力的优越性、科技型和进步性必将能偶加速移动互联网的纵深发展[4]。
此外,云计算是一项新兴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可以通过网络在需要的方式进行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本质上是一种计算方式,它的优势就在于在数据处理上提高其处理能力,以此降低宽带成本。云计算大多是海量计算,就目前的科技水平来讲,多使用分布式计算机来完成有关计算。而互联网出版物的运营当中正有很多出版内容以及运营数据需要存储和处理,这项技术可以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实现大批量计算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使用,向用户提供符合要求的服务。
3.3 夯实数字营销技术,推广移动互联网运营
要想让移动互联网运营得到快速发展,赢得更大范围的客户群体,就要在掌握数字化技术的同时夯数字实营销技术。第一,要加强互联网运营渠道管理。渠道管理作为互联网的重点,因为本身移动互联网渠道有限,所以应将注意力集中在应用市场、论坛或其他下载网页、移动终端的内置三个方面。在商户合作方面扩展合作伙伴,以此方法让渠道扩大;在用户数据和用户质量方面做到及时了解,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调整渠道策略,让渠道的监控有效进行[5]。第二,要完善活动营销:线上或线下进行大量推广,打响产品的知名度,以达到提升装机量、活跃用户数等相关数据的目的;数据是产品运营工作的基础,要保证产品的正常运营,就要实时对数据进行监控,及时发现问题所在并采取行管措施进行完善。
4 结语
数字化是一项造福于人类发展的技术研究,大到国家发展,小到生活娱乐,都为其带来了便捷。从社会的种种迹象来看,数字化技术下的移动互联网已然成为日常生活的必要因素,我们期待它的发展,为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更好的篇章。
参考文献
[1] 周洪成.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与运营模式探讨[J].通信管理与技术,2011(4):56-57.
[2] 杨驰原,卢剑锋.手机的“超媒体”之路[J].传媒,2010(12):23.
[3] 韩冰.手机媒体发展趋势研究与策略创新[J].中国报业,2010(5):69.
[4] 吴江文.新媒体盈利模式探析[J].当代传播,2010(1):92-95.
[5] 鲁维,胡山.我国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电信技术,2009(5):51.
篇5
【摘要】当前,以新浪微电台、蜻蜓FM、喜马拉雅电台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广播形态正令广播这种传统媒体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值得注意的是,此类网络电台不再甘于充当传统广播电台内容“搬运工”的角色,而是选择开展内容自制。本文基于对国内网络电台发展现状及问题的分析,认为目前网络拥有用户数量庞大、数据分析技术、制作方式灵活等优势,同时又兼有投入大、成本高,专业人员缺乏,内容监管缺位、盈利模式不清晰等问题,网络电台要抓住当前利好的产业发展环境,通过提升自制内容标准化水平,形成基于互联网特性的差异化内容来寻求内容自制发展路径。
关键词 网络电台 自制内容 差异化
一、网络电台发展自制内容的必要性
网络电台,是指在网上提供音频服务的广播业务提供商,向听众提供包括在线收听、下载以及播客上传与RSS 聚合等多样服务的一种新型广播形态。目前国内的网络电台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一为个人网络电台,二为商业网络电台,三为政府网络电台。①本文所选取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指商业网络电台,这类网络电台依托上市公司或获得风险投资的公司,有强大的资本支持、先进的技术支撑。而成熟的商业化运作经验、灵敏的市场嗅觉也使商业网络电台在内容自制领域走在这一行业的前端。
以内容产品的制作主体来划分,网络电台的内容可大致分为以下五类:(1)由传统广播机构制作并授权播出的内容,相当于传统广播的网络播出;(2)版权购买内容,通过签署版权合作协议获得的内容,内容来源包括视频网站、自媒体播客等;(3)合作生产内容,网络电台对合作媒体提供的素材进行二次加工制作形成的内容;(4)网络电台原创内容,即网络电台自有团队制作的内容;(5)用户生产内容,即由网络电台用户自己制作并上传的内容。其中合作生产内容和网络电台原创内容是本文所探讨的内容自制的主要内涵。
现实中,传统广播的网络播出、购买版权以及用户自制内容是目前网络电台内容的主要来源,但随着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优质内容的有限性必将导致版权价格水涨船高,同时,版权分销也必然引发网络电台市场内容同质化的问题。自制内容的原创性、灵活性、低成本特点也许将使它成为网络电台在高成本压力下寻求差异化发展的突破口。网络电台开展内容自制的必要性日益凸显。
1、避免同质化,提升差异化竞争优势
内容差异化已渐成制约网络电台寻求差异化的桎梏。如提供互联网电台聚合服务的新浪微电台与蜻蜓FM,截至2014年7 月4 日,新浪微电台已经覆盖了全国34 个地区,476 家电台。②而蜻蜓FM 则对外宣布其收录了来自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海外地区的3000 家广播电台,两家电台的内容彼此交叉重合。依赖于版权购买内容的网络电台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2、降低购买版权成本,减少内容依赖性
网络电台在整个产业链当中大多扮演平台运营商角色,很少触及产业链上游的内容生产环节,为提升内容差异化竞争优势,各家网络电台首选的策略是耗费重金购买独家版权。多听科技CEO 赵永明曾在采访中透露,目前其旗下的多听FM 单月购买版权费用甚至超过以往一年的运营费用,在整个费用支出里能占到三分之一③。尽管如此,不难发现这种内容来源的基础是极不牢靠的。过于依赖传统广播或购买版权,网络电台将始终被上游生产者扼住“喉咙”,面临被切断内容来源的风险。
3、完善盈利模式,实现战略转型
网络电台参与内容制作环节,实现由单一的平台运营商角色到内容生产商+平台运营商的战略转型。这种转型在更大意义上可以帮助扭转网络电台盈利受制于上游内容生产商的形势,多环节的盈利要素会给网络电台带来更加完整的盈利模式。对于具有独立版权的优质自制内容,网络电台甚至可进行多渠道的版权输出,占据更具主动性的优势地位、达成合作双赢。
二、网络电台自制内容发展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1、网络电台发展自制内容的优势
用户数量庞大,粘合度高。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4 年12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 亿,其中,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85.8%,规模达5.57亿,手机网民已趋进入平稳增长阶段④。网络电台诞生之初便搭载于互联网平台之上,拥有规模庞大的潜在用户。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深度浸入媒体领域,各大热门网络电台也随之将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互联终端作为拓展用户规模的主要空间,并结合拓展电台伴随性、贴近性特点,提升用户粘合度。
基于数据分析精准定位受众。互联网平台所产生的大量用户数据在大数据时代成为新的矿藏,大数据技术发展的推进使精准的受众行为分析成为可能。传统媒体难以获取的用户反馈,对于网络媒体而言,在大数据挖掘、分析技术的支持下正变得触手可及。基于实时数据的获取,通过对用户点击、收藏、下载、评论、收听时段、收听时长等使用行为的分析,网络电台可以在自制内容的品牌建设、节目策划、内容制作、节目营销、个性化服务等各个环节实现更为精准的策略制定。
制作方式灵活。相较于动辄长达30、40 分钟的传统广播电台节目而言,网络电台自制节目时长短、节奏快、制播方式灵活。在网络电台颇受欢迎的脱口秀节目、访谈类节目、广播剧等,素材来源广泛,对场地设备等硬件要求低、后期制作程序相对简单,网络电台对自制内容的掌控力更强。目前,已有网络电台以提供1-2 分钟的碎片化内容作为自制内容策略。
2、网络电台自制内容存在的问题
投入大、成本高。制作高质量的标准化专业广播节目需要专业技术设备与制作团队,尽管网络电台自制内容制播方式相对灵活,但对于起步于小型创业团队、曾主要承担平台运营商角色的网络电台而言,进入内容制作环节所需投入的资金、资源及协调各项资源能力仍将对其构成挑战。且网络电台自制内容尚无可借鉴的制作模式与商业模式,未来前景不可预期,长期的投入将给商业化运营的网络电台带来风险。
专业人员缺乏,内容监管缺位。自制内容涉及到节目策划、内容采写、主播选择与后期制作、包装等一系列环节,节目质量的保证有赖于整个制作团队的专业化程度。目前网络电台自制内容发展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在节目制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上和传统广播电台还存在较大差距。网络电台对自制内容的把关主要依赖自律,而部分节目的制作盲目迎合用户趣味,提供打擦边球式的低俗内容,严重影响了网络电台整体格调的提升。
盈利模式不清晰。尽管近年来网络电台颇受天使投资青睐,但实际上整个网络电台领域仍然处于烧钱的阶段,不够成熟的商业模式也使得盈利问题对网络电台而言仍为侈谈。对于媒体所惯用的“二次售卖”,即将内容作为商品出售给受众,再通过将受众的注意力售卖给广告商获利的经营模式。目前网络电台的发展尚处于吸引受众注意力的阶段,为留住用户,各大网络电台对广告的投放慎之又慎。对于网络电台而言,仍亟待探寻一种适合互联网与广播电台传播属性的盈利模式。
三、网络电台自制内容发展策略思考
外因主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对于有意于发展内容自制的网络电台而言,认清内部因素对于更好的利用外部机遇,应对各种威胁至关重要。基于对网络电台自制内容的问题分析,本文对其发展策略有以下几点思考:
1、提升自制内容标准化水平
首先是自制内容制播的规范化。以节目为单元的自制内容,要有固定的节目名称、节目标志和与整体节目风格相一致的主持人。其次、节目播出时间、更新频率要趋于常态化,有必要的情况下还要形成固定栏目、板块。再次,技术方面要保证用户的收听体验,提供清晰度高、制作精良的音频内容。最后,完善内容把关机制。尽管以迎合用户需求为导向的媚俗化内容能在短期内为网络电台带来可观的点击率、收听率,但对于网络电台自身及整个自制内容市场的健康发展会带来负面影响。
2、提升自制内容差异化水平
尽管被划归在网络电台这一形式之下,但市场上最活跃的各家网络电台彼此之间在功能、定位上存在显著差别。目标定位不同直接带来目标受众群的差异,因此自制内容就必须要符合电台整体定位与特色,找准并满足核心用户的需求、培养用户忠诚度进而增强用户黏性。准确的目标受众群反过来也有助于帮助巩固节目内容、风格的精准定位,真正形成品牌。
3、树立品牌意识
自制内容品牌的构建对于网络电台建立并维护网站品牌能够起到辅助与支撑作用。除形成固定标志、更新频率等可见层次品牌建设之外,网络电台应该发挥自身优势,基于声音媒体传播特点,结合未来发展理念、价值观、用户需求去尝试适合网络电台发展的自制内容形态,从而在内容方面形成自身有别于传统广播电台甚至同行业内竞争者的差异化、品牌化优势。
4、把握互联网传播特性
网络电台自制节目的发展,除学习传统广播电台的标准化制作模式及优质节目的生产能力之外,更为重要的是突出与传统广播电台的差异,将互联网属性内化于节目制作的整个流程当中。无论是从媒介发展规律还是国内广播行业发展现状来看,网络电台难以在短时间内替代传统广播电台的角色,两者是融合、互补、兼容的关系。对于网络电台而言,就是要基于互联网传播特性,充分开挖个性、碎片、互动式广播内容的传播潜力。
参考文献
①栾轶玫,《中国网络电台的三角格局与二元模式》[J]《. 现代视听》,2007(4):18-20
②刘辛未,《移动互联时代广播的“微媒体”发展策略探析——以新浪微电台和蜻蜓FM 为例》[J].《中国广播》,2014(8):56-59
③《网络电台为何做了内容的搬运工?》,http://tech.qq.com/a/20150209/008325.htm
④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5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cnnic.cn/
篇6
摘 要 现在各种疾病出现,我国医院设备配置齐全,医疗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医院管理机制不断完善,但是新出现的管理机制与传统管理机制存在矛盾。当下世界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医院应该紧跟时代脚步进行信息化改革,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本文简要介绍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和现状,分析医院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并提出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途径。
关键词 医院 人力资源 管理 信息化 建设
现在医院的人才稀缺,尤其是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这些对医院的发展有严重的抑制作用。以往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已不能维持医院运行,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已是其发展的必经之路,医院管理者应引入大量的新型人才,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提高医院的水平。
一、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医院人员都必须有深厚的理论知识,还得需要有熟练的技术,这是对病人负责的表现,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是引进人才的窗口,是医院发展的中坚力量,但是如果人力资源工作不合格会影响医院发展。应用人力资源信息化能合理、高效且安全管理和整合各种资料,提高医院管理效率,并且信息化管理能提高资料传输速率,为管理者及时输送信息,便于管理者做成正确的抉择,也能及时调出所需的资料。
二、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现状
虽然我国医院很重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但是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还不完善,虽然有的医院建立了信息化管理系统,但是因为方式单一不能支持医院多方面运营,有的医院使用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运用的是陈旧的管理模式,更新速度缓慢,信息分享速度缓慢,使得部门间协作能力差,医院运营迟缓,并且信息的准确性也不能保证,有的医院为强调信息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动用很多的人力来收集信息,但是这样容易起到反作用,降低工作效率,信息来源广,很难辨别真假,影响医院发展。
三、医院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一)通过信息系统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合理运用技术和管理知识对人才进行收集和分配,其决定着医院未来发展方向,因此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作用尤为重要,管理系统尤其灵活多变且能多元发展。医院人力资源配置合理,信息化管理,制定合适的系统保证信息自动处理,优化各项资源配置,建立稳定的管理系统,提高医院发展速度。
(二)信息化系统对建立人力源管理的必要性
由于医院人口流动大,医院的工作人员调动频繁,医院人力资源需要实行动态管理,追踪每个员工和患者的信息,员工及时反馈信息,保证资源充分利用,患者病情能及时被记录和后续变化情况,为医疗提供宝贵的数据,因此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能提高医院的整体水平。
(三)通过信息化系统实现医院人力资源的核心管理
由于医院人力资源管理设计的内容较多,为保证医院正常运营需要定时对人力资源的核心管理进行升级,管理者需要抓住主要的管理要素,合理调配人员。做到抓住核心管理要素,需要抓住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和人员技能训练等方面的工作,通过信息化管理,定时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管理,保证医院内部信息的系统化。
(四)信息化系统对规范医院用工和管理的必要性
提出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是为了能规范用人制度,合理分配人才,人员信息数字化管理。信息化系统对推进医院员工社会保险、劳务收入、劳动保护、培训技能方面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以信息化管理系统代替传统管理系统能增强员工之间的竞争,提高员工学习动力,进一步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三、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途径
(一)转变传统管理观念,树立现代化管理观念
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施行信息化管理首先要做到的是转变管理者的管理观念,树立现代化管理观念,不再是过去单纯的招聘新人才,辞退不适合医院工作的人员,现在的管理观念是开发潜在的人才,合理配置人员,将人员的优点发挥出来。
(二)加强对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
医院为能够增强其在社会上的竞争力需要建立一个团结力强,员工综合素质高的团队,工作人员能熟练掌握各种仪器使用技巧,如果医院的员工不能操作其涉及到的设备或者基础设备将会造成资源浪费,如能合理使用医院设备能提高疾病诊断几率,提高治疗效率,间接提高医院的知名度,推动医院发展。
(三)建立信息化人才招聘体系
以往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使用媒体招聘信息,应聘者经过层层选拔获得就业机会,但是这种招聘信息扩散范围有限,利用信息网络招聘信息,信息扩散速度快,成本低,能引进更多优秀人才,提高医院员工的整体素质,提高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速度。
(四)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绩效管理和薪酬福利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核心部分是薪酬管理,这也是吸引人才的一部分原因,科学的薪酬福利和绩效方案,根据员工工作贡献多少分配福利,能提高员工工作动力和医院的经济效益。通过对医院绩效管理和薪酬福利的信息化管理,不但可以有效提高人力资源部门相关工作的效率,也能促进医院在绩效管理和薪酬福利方面的公平性和准确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医院建立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是势在必行,但是我国在此方面的研究还有欠缺,本文提出几个建议,也希望能有更多的学者参与研究,为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l] 左兴华,刘金艳,刘淑敏,邢红娟.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对促进 医院管理的作用[J].中国病案,2012.04.
[2] 陈春红,张惠.信息化建设措施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3.13.
篇7
[论文摘要]自微博发展以来,谣言就多了一个滋生地,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蔓延开来,对人们造成的影响日益严重。对此,人们广泛呼吁要尽早制定约束微博谣言的相关法律法规。然而在微博谣言的救济上,行政和司法机关往往存在一定的限制。相比之下,文章论述了微博运营商对其救济的优势,同时阐明了它救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对救济的策略做出了一定的研究,以此希望人们可以充分利用微博运营商对于救济微博谣言的优势,从而实现救济过程中的利益最大化。
[论文关键词]微博运营商;微博谣言;救济
一、何谓微博谣言
根据《韦伯斯特英文大字典》上的定义,谣言,也就是英文rumor,是指一种缺乏真实依据,或未经证实、公众一时难以辨别真伪的闲话、传闻或舆论。而中国的《辞海》中对于谣言的解释有两种:一为民间流行的歌谣或谚语;二为没有根据的传闻或凭空捏造的话。根据上述定义,谣言没有真假之分,因为是未经证实的信息,所以无法确定谣言的真假。那么微博谣言,顾名思义就是以微博平台作为媒介进行传播的谣言。本文将微博归纳出两个特点。第一,微博谣言是未经证实的言论,没有真假之分。实践中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一些给他人造成伤害的不实言论在事后被证明确有此事。那么,这些言论算不算是谣言呢?本文认为这些仍是谣言。谣言应以不实为前提,需放到特定的时间下去考量,对于谣言者来说,在他之时并不明确事实。因此,不能以幸运抵消罪过,上述情况也应界定为微博谣言。第二,微博谣言是一种事实认定和判断。微博谣言是一种无根据的事实认定,如“上海东华大学食堂电风扇落下削死学生 ”等,这些都算是谣言。而单纯的主观评论则无论说的正确与否都不会成为谣言,因为它给言论贴上“仅代表个人观点”的标签,所以不会对他人产生直接的误导。
二、微博运营商救济微博谣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面对微博谣言的伤害许多人选择了忍气吞声,即便很小一部分人决定拿起武器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最终也会发现维权的道路举步维艰。对此,社会呼吁要尽快制定规制微博谣言的相关法律。但,在采用法律手段实现微博谣言的救济上还存在很多的障碍。如立法经验不足,立法所需时间较长等。除此之外,有关微博谣言的法律一旦通过,将会增加大量网络侵权及犯罪案件,人民法院的工作量将会大幅度增加,还会进一步加重人民法院的固有问题,同时提高诉讼成本,降低司法效率。
针对上述情况,本文主张应当充分发挥微博运营商对于微博谣言的救济作用。微博运营商是营利性机构,属于经济主体,因此他必然受着市场的调节。作为微博运营商,他们总是希望拥有尽量多的微博用户,但是,如果他们不能很好地管理微博空间,微博用户就必然会流失,同样,金钱也会流失。基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分发挥微博谣言的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作用,实现微博谣言的过滤和净化,节省司法成本。除了出于利益的导向外,微博运营商对于微博谣言的救济其实还属于一项合同义务。很多微博用户并没有注意,当他们在注册微博账号时勾选(选择同意)的一份服务协议在法律意义上是一份民事合同,上面列举了微博运营商和微博用户双方基于微博的使用的诸项权利与义务。根据《新浪微博服务使用条例》第4.12条的规定“如用户在使用微博服务的过程中遇到其它用户上传违法、侵权、侮辱、诽谤等内容,可直接点击“举报”按键进行举报,相关人员会尽快核实并进行处理。”可见,微博运营商对于微博谣言采取必要的救济行为属于一种义务,如果微博运营商没有按照约定的内容很好地履行其义务,微博用户可以据此向微博运营商提起异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三、微博运营商救济微博谣言的优势
微博谣言不是一般的谣言,它是通过微博这一网络平台进行传播的,所以它往往具有这方面的特质,如举证需要借助网络技术、者身份较为隐性等。基于这些特质,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在救济微博谣言的过程中往往会存在一定的困难。相比之下,微博运营商却体现了一定的优势,具体包括:
第一,作为微博专门的管理者,可以在微博上设置专门的举报通道,方便网民举报和维权。第二,作为微博的后台操控者,在对微博谣言的调查取证和获取谣言者真实信息上具有便利。《北京市微博客发展管理若干规定》 “后台实名”的提出,为微博运营商掌握用户信息,加强管理方面提供了便利。第三,作为网络媒体,专于对事实的调查和认证。作为媒体,对信息真实性的审查是其基本素质。第四,程序简答快捷。无论是司法救济还是行政救济都要经过较为复杂的程序,相比之下,微博运营商的救济过程更简单、更快捷。第五,裁执结合,有利于更快速地排除微博谣言的侵害,修复受害者的权利。由微博运营商对微博谣言进行救济,它既是裁定者又是执行者,极大地提高了救济的效率。第六,在消除微博谣言的危害上处于积极的地位。与司法的被动救济不同,微博运营商对微博谣言是一种主动地救济。
四、微博运营商救济的策略
事实上,面对微博谣言的不断增长,新浪等多家运营商已经行动起来,先后开通了官方辟谣账号,开始了对谣言的围追堵截。以新浪微博为例,它们于2010年11月组建辟谣小组,开通官方辟谣账号。该辟谣小组由新闻中心不到十名资质深厚、各具特长的编辑组成,进行全天实时的监控。小组成员利用一些技术手段大范围对微博的内容进行排查,一旦发现有疑似的虚假信息便开始多方调查核实。该组织发展至今日已建立起“新浪微博不实言论曝光专区”,对于被认定微博谣言的范围、举报途径以及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微博的澄清均在此有所公示。可见,以新浪为代表的微博运营商对于微博谣言的处理机制已在朝着不断完善的方向发展。但是,我们仍要清楚的是,在此过程中仍有许多地方亟需纠正。
(一)完善微博谣言处理程序规定
完善的谣言处理程序是微博运营商行使其微博谣言管理职能,履行保护微博用户相关权利的依据,只有指定一套具体完善的微博谣言处理程序规定才能统一微博谣言处理人员的行为,保障每一条准微博谣言都能接受充分的调查和理性的判断。
起初,各大微博的辟谣小组都由很少的人组成,由于人数少,工作形式较为灵活,即便在对谣言的处理上并没有一套系统地程序,也并未显露出什么大问题。然而,随着微博谣言的不断增加,辟谣小组的成员也必将扩充,此时如果还没有一套完整的谣言处理程序就难保过罚不当,谣言处理不及时等职权行使不到位的情况不会出现,影响辟谣工作的开展。为此,我们应尽早建立科学的微博谣言处理程序,规范辟谣人员的工作做流程和标准,以确保微博谣言当事人的权利得以实现。
(二)实现微博谣言处理的公正性
微博运营商在微博谣言的处理中扮演一个中立的角色,能更好地保障人们的权利,树立起其作为管理者的权威性。然而由于微博运营商在微博谣言的处理过程中并没有坚持公正这一原则,它们并没有树立起这样的威信。
前文有提到,网民可以对他们认为属于谣言的微博进行举报,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里可举报的微博范围是把官方微博排除在外的,也就是说,微博运营商“只辟民谣,不辟官谣”。现实告诉我们,政府微博并不是不会产生谣言,这一点湖南省岳阳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引发的切糕事件就足以证明。对此笔者认为,微博运营商应当保持一种公道的形象管理微博空间内的秩序,将官方微博纳入到谣言的管理范围中,将“民谣”和“官谣”同等处之,实现微博空间的真正净化,为微博用户打造一个相对公平民主的网络社区。而就政府而言更应当主动遵循微博运营商对于微博的管理,严谨其言论,为其他网民做出一个表率。
(三)对微博谣言救济标准和救济过程进行公开
许多用户在被微博运营商管理的过程中感受到不公的原因并不全在于处罚标准实体的不公,而还有处罚规范不公开的原因。2011年7月,“打假第一人”王海在新浪微博上了一条微博谣言,随后王海及其他了此谣言的4名用户被暂停和被关注功能一个月。其中,只有王海是被“点名批评”。王海本人对此处罚并不服气:“新浪不跟我沟通就直接处罚,这是对我的不尊重。而且这种处罚具有很强的随意性,没有统一的处理标准。”对此,微博运营商回应,他们内部是有处罚的标准的。笔者认为,作为新浪这种大的微博运营商,在对微博谣言处理的时并非是毫无根据的。可是人们只会相信自己所看到的,这种“秘而不宣”的标准只会加重人们心中的猜忌和不公感。
篇8
手机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在智能手机普及和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想恢复鼎盛时期的用户规模,显然不切实际,但在一个用户基数庞大、人群需求多样的国度,手机报依然有可为空间。
技术“落后”对应低门槛阅读
2009年,曾有评论认为手机报是第五媒体,现在看来,手机报更应该定位为一个阶段性、过渡性的产品。尽管产品形态相对低端,但如果能针对不同人群的各异需求,找准定位,仍有一定的存活空间。
首先,中国用户基数大,需求多样。市场研究和咨询公司Gartner今年1月的最新调查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手机用户总数超过10亿。另据“互联网女皇”、美国KPCB风险投资公司互联网分析师玛丽・米克尔的最新报告,2013年中国智能手机用户数量为3.54亿(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智能手机用户量最多的国家)。综合两个数据,中国手机用户中,非智能机用户仍有相当比例。对于这部分用户来说,彩信仍是极为有效的信息承载与传递工具。中国用户基数大,不同地域、不同层次人群,对数字阅读的接受与适应程度是分梯次发展的,如果把手机报定位为一个“摆渡”产品,它存在的合理性与必要性就更明显了。
其次,手机报的阅读与使用没有门槛,操作简易、便捷。3G普及,打开了移动互联网的蓝海,互联网里信息近乎无限,但也对用户提出了两种能力需求:明确自己想要什么,从而收集、获取有效信息。如果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知道获取信息的途径,缺乏信息搜集和整合能力,在信息的海洋里反而无所适从。此外,智能手机安装应用、订阅内容等方面,同样建立在对互联网各种工具的了解与对手机操作的熟悉上,对于那些习惯被动接受信息的“懒惰”者,信息整理能力差的人,互动社交需求低的人,容量有限、信息凝练的手机报仍是有价值的――当然,这要建立在对特定人群特定需求的精准定位上。
最后,不受互联网信号影响,几乎不费流量。手机报采用无线多媒体传播技术,无需在线即可瞬间接收全部内容,数据包是一次性发送到用户的手机上的,对于互联网信号盲区,或者在互联网信号不移定的情况下,仍可正常阅读,而且几乎不费流量,这使得手机报在一些特殊时期特殊地域(如山区、灾区),能凸显优势。
容量“有限”对应“小而美”
很多文章分析手机报劣势时都会提到影响其发展的一个大瓶颈:容量有限。为了保障接收的成功率,一期手机报限定在50K左右的容量,以《青年文摘手机报》为例,一期大概容纳六七千字,外加两三张图片。但在各种阅读类App层出不穷、各种社交媒体大行其道的信息大爆炸背景下,是否所有人都能准确无误地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寻找和选择是有成本的,信息越多,在筛选时投入的精力与时间就越多。没有信息与拥有无限多的信息,结果是一样的:无法获得真正有用的东西。
1973年,E・F・舒马赫教授提出“小而美”的概念,反思大机器工业带来的负面影响。他认为应该以人为中心,克服对大规模的迷信,强调小规模的优越性。马云也把“小而美”的理念引入到淘宝电商领域。腾讯微信限定公众号一天只能群发一条图文内容,也是为了防止过量信息对用户形成骚扰,带来压力。
数字杂志平台VIVA在《2013年度中国数字杂志阅读报告》中有个统计数据:2013年用户在手机上看杂志的平均时间为230秒。尽管这个数据是在一个平台上统计做出的,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它带来的启发是:读者对某个媒体的专注力十分有限,过量的信息提供反而是浪费。微信公众号里,没有媒体会将一本杂志或一张报纸的所有内容在一天的时间里推送出去,其内容的选择与组合,基本上和手机报的容量相当。
中国有“螺蛳壳里做道场”一说,没有边界,就是混沌,手机报的“有限”性给了我们一个框架,在框架内展开思考更能激发内容的创造性。
缺乏“互动”对应高效阅读
互动与社交,是互联网的一大特性,它带给人们全新的社会交往体验,掀起了网民巨大的参与热情。我们习惯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打开微博、微信、人人,关注好友动态,在新闻后面抢沙发写评论,和网上素未谋面的人交流、侃大山。但随着时间推移,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琢磨逃离,一些打着“反社交”旗号的手机App就在近两年异军突起。
在社交与反社交之战中不难看出,并不是所有人在所有情境下都对即时互动与社交有需求。互动性差是手机报备受诟病的地方,读者无法即时参与评论,无法看到别人的评论,阅读环境是“封闭”的(单向传播),阅读方式是“强迫”的(无法点击标题跳转,只能从头到尾阅读),但在传播效果上反而可能是抗干扰的,促使用户专注于阅读,甚至进入深度阅读,更高效地完成阅读。
机会在哪里
基于以上分析,在后手机报时代,可以在以下几点做些突围。
第一,个性化制作。纵观现有的手机报产品,绝大多数为综合新闻资讯,这样的手机报只能提供广而泛的信息,满足不了订户的个性化需求。一方面,媒体手机报的内容与纸媒、网站等信息存在高度同质化,另一方面,即便不同媒体的手机报之间,信息也多有雷同。手机报对很多媒体来说,最困扰的可能就是“报”这个词,在微博、微信等平台,即便内容也有限定性(微博字数有限定,微信下发条数有限定),很多媒体的做法就灵活得多,各有特点。要在手机报上做突破,不妨突破“报”的概念,着眼于“内容”本身,成立专门内容团队,像做微博微信一样做手机报。
第二,瞄准(行业)企业需求。很多企业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以彩信手机报的方式传达信息,要比开放性的网站更为高效。可以寻求为企业提供定制的机会,以行业新闻、重要通知、职工培训及文化建设为日常内容,使手机报承担起企业内刊的作用。市场现有的一些企业手机报服务,多以企业外宣为内容,实际上是广告刊,不具备持续性。
第三,作为精专领域的信息入口。将手机报定位为专业信息平台与个人之间的信息通道,针对专业领域里的人群,在科研动态、研究成果、论文导读方面发挥作用,手机报内容相当于目录索引与导读,提供链接,导向互联网平台上丰富的数据,起到收藏夹的作用。
篇9
>> “草根”金融P2P信贷模式探究 P2P平台模式 普惠金融下P2P借贷平台的运营模式及发展策略 P2P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的运作模式研究 基于p2p平台的流媒体技术 基于物流金融的P2P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 基于P2P网络营销模式的民间金融发展路径探讨 基于P2P的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研究 基于互联网金融的P2P网络借贷模式与风险研究 借力电子商务的P2P民间金融发展模式创新 P2P的模式拷问 P2P:新型金融服务模式与风险监管制度设计研究 基于互联网金融背景的P2P网络借贷平台的风险管理分析 新型P2P融资模式及风险控制探究 P2P网络信贷平台运营模式研究 P2P网贷平台:模式与监管 P2P网络借贷平台商业模式创新的绩效评价研究 基于P2P网络借贷平台发展模式研究 对P2P金融模式若干思考 浅谈互联网金融创新――P2P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4)MERSLAND R, STR?M ?. Performance and governance in microfinance institutions[J].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2009,(33):662–669.
(5)KARLAN D. MORDUCH J. Access to Finance [EB/OL].[2009-6-11] .
(7)MORDUCH J. The Microfinance Promise[J].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1999,37(4): 1569-1614.
(8)Nicolas Schlotthauer. Currency and financial,crises - Lessons from the Asian Crises for China.Würzburg Economic Papers 2000(15)
(9)牟婷婷,中国公益性小额信贷模式的国际比较与研究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1, F832.4
(10)朱建芳,浙江大学,信贷助农模式研究——帮助农村弱势群体的金融创新,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0 (12)Journal of UESTC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Aug.2010,Vol.12,No.4
(11)何德旭,饶明,金融排斥性与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供求失衡,经济学研究,2007,9第5卷,第5期。
(3)汪三贵 李 文 李 芸,我国扶贫资金投向及效果分析,(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 北京 100081) ,农业技术经济 2004 年第 5 期
(12)李艳军 ,公益性农技推广的市场化营运:必要性与路径选择,农业技术经济 2004 年第 5 期
篇10
【关键字】地铁乘客;安全教育;策略与思考
1 引言
对于地铁安全问题,影响地铁运营安全的因素可归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大类。内部因素包括设备设施、内部环境、管理和人员操作。外部因素导致的地铁运营风险主要来自于乘客的不安全行为、突发式大客流、自然灾害、外部施工/设施对地铁影响和人为破坏、恐怖袭击等。对于内部因素,通过提高技术改造,确保地铁设备设施运作状态、改善运营环境,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和提供管理水平以降低地铁运营风险。而外部因素中,一部分因素不可控制,如自然灾害、故意的人为破坏等,该类事件发生概率较小,且无规律可循,要完全预防、防范和控制较难实现。另一部分外部因素是来自于乘客,首先是乘客的不安全行为,其次是乘客的安全意识淡薄可能导致事件发展或扩大。特别是3.1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案件发生后,人们心态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容易受身边情况影响产生恐慌情绪,从而导致事件扩大。因此,要求确保地铁运营安全,开展地铁乘客安全教育的策略研究,提高乘客安全素质水平,进而降低由于乘客的不安全行为造成地铁运营风险有着重大的意义。
2 地铁乘客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2.1 地铁乘客不安全行为分析
地铁作为一种公共交通工具,有其自身的运营特点。与地面公交车有明显不同之处,乘客乘坐地铁主要是自助式行为。从购票、进站、候车、乘车到出站,乘客完成整个乘车过程主要依靠自身,这就要求乘客具备基本的轨道交通乘车知识,以免在乘车过程中发生危险。然而,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各地的发展水平又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地铁乘客的成分非常复杂,个体素质也参差不齐。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乘客在乘车过程中就会产生一些不安全行为,给地铁的安全运营带来风险,提高乘客安全素质成为地铁重要关注点。
目前在我国地铁运营过程中,比较突出的给地铁安全运营造成较大风险的乘客不安全行为是乘客侵人限界、乘客携带禁带品乘车、抢上抢下、阻止车门关闭及解锁车门等。2013年全年,广州地铁乘客原因造成列车晚点共197列次,占总体晚点列次的25.96%。其中抢上抢下、阻止车门关闭及乘客不良行为占据乘客原因晚点的94%。
2.2 地铁乘客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人的安全素质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人的基本安全素质,包括: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安全意识;二是人的深层安全素质,包括:认知、情感、道德、伦理、安全观念和安全态度,以及行为准则。
人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可以通过日常安全教育手段而获得并得到提高,在社会和企业的日常安全活动中,如宣传、教育、培训等,能够得到较好的解决和保证。而重要的是人的本质安全观念、意识、道德、情感、认知等,用常规的制度法规是解决不了的,必须用文化手段,靠文化力来解决,这也是安全文化建设的难点和重点。
对于地铁乘客来讲,具有较强的安全素质有利于合理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自身出发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有利于及时发现事故隐患,果断应对,甚至能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化险为夷有利于配合工作人员,控制事故发展,降低事故损失有利于在危急时刻采取自救以及互救措施等。因此开展地铁乘客安全教育,提高乘客的安全素质是保障地铁乘客安全和降低由于乘客的不安全行为造成地铁运营风险的有效途径。
2 近期安全形势对乘客安全心理的影响
地铁具有封闭性强、运行速度高、启停频繁、客流量大且来源复杂、乘客自行乘车、应急疏散难度大,易受外部因素影响, 使得地铁内一旦发生事件容易导致乘客群死群伤的严重后果。
3月1日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案件发生后,人们心态产生了较大的变化,警觉和戒备心理状态进一步提升,容易受周边突发事件的影响造成情绪恐慌心理,乘客在地铁内发生冲突或乘客不安全行为进一步增加了地铁运营的安全风险,一旦列车内发生异常情况,车厢中乘客较容易产生群体性恐慌心理,导致盲目自行逃生/疏散,直接影响地铁运营安全。如:2014年3月4日上午广州地铁5号线口往西村方向的列车车尾有两少年玩弄一瓶防狼喷剂,并发出刺激性气味,导致车上乘客出现恐慌,列车进站停车后乘客自行往站台疏散并发生挤碰。2014年3月27日广州地铁5号线口方向列车准备驶入小北站时,列车内一名乘客癫痫突发并大叫三声,引起列车上乘客恐慌并往车厢两端散开,期间有乘客强制解锁车门致列车进站前暂停,列车到站后乘客相继涌向站台,事件造成该趟列车清客。2014年4月15日沈阳地铁一号线一列开往黎明广场方向的列车,由于车厢中乘客误听着火引起恐慌,自行敲碎列车玻璃和站台屏蔽门,导致列车迫停青年大街站,地铁上下行线路大面积延误。
恐怖事件容易给人们留下深远的心理阴影,因为它破坏了人际之间的最基本的安全感,产生了恐慌心理。3月1日昆明火车站爆恐事件发生后社会将会在一段长时间内仍处于恐慌状态中,不仅对正常的社会生活造成影响,更威胁到社会秩序的健康,特别是地铁等人流密集的地铁,更是让人觉得怕怕,进一步加大了运营的风险。所以为了降低地铁运营安全风险,应做好地铁乘客安全教育工作,传达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安全技能,提高乘客安全素质水平,让知识粉碎恐慌。
3 开展地铁乘客安全教育的手段
只有不断提高公众的安全素质,使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了,才能使绝大部分人由被动的“要我安全”变成主动的“我要安全”,行动上做到“我管安全”,“我会安全”,从而在效果上达到“我保安全”的目的。开展地铁乘客安全教育的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
(1)监督管理:建立公共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安全检查、激励人们的安全行为,制定法律法规,加大对违规人员处罚力度,采用拘留、罚款手段进行震慑;
(2)教育手段:通过学校、电视、网络等途径,采取课堂灌输、视频教学等方法进行安全教育;
(3)培训手段:通过演练、参观、实操等手段进行知识、技能方面的培训;
(4)科学普及:通过科学报告、现场示范等方式进行科学普及;
(5)宣传手段:通过一些文学、音乐、艺术、寓教于乐的活动等进行安全宣传。
东京地铁拥有13条线路,220多座车站,线路总长312.6公里,是世界排名第四的地铁城市。同时东京地铁的日平均客流量为1100万人次,是世界上客流量最大的地铁系统。从1974年9月东京地铁开始进行有关乘客安全教育等宣传活动。东京地铁通过网站对地铁站内的客运安全设施(如控制中心、车站安全设备、信号系统、防灾系统),地铁安全管理情况,地铁安全措施及防灾措施进行介绍,以便市民对地铁进行了解地铁运作情况,制作安全宣传海报、安全应急小册子等传统宣传形式进行乘客安全教育,东京地铁安全应急小册子以漫画的形式对地铁在各种应急情况下地铁各类应急设备设施情况、地铁工作人员应急处置情况进行说明,并明确指引乘客应如何应对,在对乘客安全教育的同时让乘客熟悉地铁应急运作情况能有效提高市民的安全感。
同时东京地铁与地铁博物馆联合,以音乐、艺术、文化、礼仪等主题,开展一系列的文化艺术宣传,用市民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文化宣传和安全教育,传播地铁企业文化、乘坐地铁礼仪的让市民进一步了解地铁运作的情况,同时拉近市民与地铁公司的关系。
4 广州地铁乘客安全教育的策略
近年广州市大规模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并且现有线路的运营效率不断提高,客运量不断增长,2014年广州地铁日均客运量高达560万,而乘客由于对地铁运营的不理解,误操作应急设备设施等情况不断增加,对地铁正常运营产生了影响,随之而来的是对广州地铁运营安全要求的提高。为此广州地铁在对地铁乘客的安全教育工作十分重视,做了大量的乘客安全教育工作,通过利用各类宣传渠道普及地铁安全应急常识。
4.1 广州地铁乘客构成分析
广州地铁通过网络及抽样调研分析,日常客流构成中按照年龄段抽样分析,主要年龄段为19-35岁乘客,占乘客数量的63%,其次为36-60岁乘客,占乘客数量的30%,总结得出广州地铁客流主要在19-35、36-60岁年龄段,即上班一族为主,占总量93%。同时并对市民乘坐地铁频度进行分析,平均每周1次或以上的占76.83%,每周平均不到1次的占19%,三个月总次数不超3次的占4.17%.
4.2 广州地铁乘客安全教育主要策略
广州地铁根据客流分布情况有针对性的采用内外结合、传统与新媒体配合、发挥政府及社会力量的主要策略开展乘客安全教育工作。多层次地进行地铁安全应急知识教育,提高乘客安全素质水平。以“宣传地铁安全知识,传播地铁安全”为契机,广泛传播广州地铁安全文化―“让安全成为习惯”,确保地铁运营秩序,降低乘客对运营的影响。
4.2.1 内外结合
在加强地铁内部优化的同时,不断开拓向外宣传地铁安全知识及文化的手段;
4.2.2 传统与新媒体配合
传统形式制作海报、小册子及宣传片在地铁范围内利用宣传栏、派发小册子及在各地铁内PIDS进行宣传乘客安全的基础上,针对主要乘客构成情况,应用新媒体宣传,力求安全知识广泛传播;
4.2.3 发挥政府及社会力量
联合政府部门及社会各单位,进行安全知识普及的同时,以走出去及走进来的形式宣传地铁安全知识及文化。定期组织地铁员工走进社区、校园及组织乘客走进地铁宣传地铁安全知识。
4.3 乘客安全教育具体措施
4.3.1 政府方面
(1)根据《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加大地铁安全监督管理,联合公安部门加强地铁站巡视及安全检查力度,对于违规人员处罚力度,采用教育、罚款、拘留手段进行震慑。
(2)响应政府提高全民安全素质的要求,联合市应急办公室制作应急侠系列地铁安全应急知识动画片,以简明易懂动画,普及乘坐地铁安全应急知识,并在电视及地铁电视中进行播放,与政府配合广泛宣传,提高乘客安全素质水平。
(3)广州地铁除定期开展内部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外,不定期联合政府单位组织大规模地铁应急演练,同时要求市民参与演练扮演乘客,让市民更好地了解、理解地铁应急情况下处置流程,同时灌输应急情况下乘客应对流程,提高乘客的安全素质水平,提高乘客对地铁的安全感。
4.3.2 社会方面
(1)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是集中在社区,进入社区对公众进行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公众的安全素质,同时学生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直接关系着安全工作的社会化进程,学生的安全素质高低关系到未来社会的安全状态。广州地铁与学校、街道建立合作、共建机制,积极组织地铁员工进行地铁周边学校、街道向市民、学生广泛普及地铁安全文明乘车的常识。
(2)开展市民“走进地铁”活动,通过组织市民进入地铁,参观车站、车辆段、列车等地,让其了解并掌握地铁的安全应急常识,理解突况下的地铁运营组织情况。同时定期在车站开展“下午茶”“站长接待日”“安全咨询日”互动式等交流活动,为市民讲解、普及地铁安全常识,期间播放安全宣传教育片形象地灌输地铁安全应急知识,以互动的形式宣传地铁安全知识,并收集市民的意见和建议。
4.3.3 新媒体方面
(1)针对地铁主要客流群体“上班一族”多使用网络及手机的习惯,广州地铁开拓新媒体宣传形式,利用网络及流行的软件平台宣传普及安全应急知识,已提高乘客安全素质。如利用地铁网站、微博、微信宣传普及地铁安全应急常识,现地铁微博账号粉丝数已达18万,微信关注人数7万;开发广州地铁手机APP软件,为出行市民提供线路站点查询等功能的同时普及地铁安全知识,目前广州地铁手机APP软件装载量已超过50万。
(2)通过电台、电视、知明网站等宣传地铁安全知识。如与电台共建,建立每天早晚地铁连线,告知乘客地铁客流信息外,还利用连线时间向市民灌输日常安全乘车常识。
4.3.4 地铁内化方面
广州地铁针对乘客的不安全行为,如乘客对紧急开门装置误操作情况,地铁不断进行内部优化,修订紧急求助按钮及紧急开门装置标志,并制作修改后紧急装置使用指引,向乘客讲解应急情况下各类紧急装置的使用条件。
5 总结
随着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地地铁不断延长,客流量不断上升,地铁作为城市中大容量快速交通工具,代表一座城市的现代化标志之一,地铁安全变得尤为重要,广州地铁企业不断完善企业内部安全管理工作,同时积极开拓新渠道开展地铁乘客安全教育,从传统纸质、电视宣传教育发展至利用新媒体、网络、APP软件,积极走出去,进入社区、学校,组织市民进入地铁参观,开展多种形式互动活动,要求市民参与大型地铁应急演练,从固定阵地和扩散宣传相结合,传统形式和现代手段相结合,全方位、多层次、立体画宣传地铁安全知识,传播地铁安全文化。
地铁作为公共空间,具有与之相应的公共行为准则,乘客对这些准则的遵守程度直接影响到地铁的环境和服务质量。开展地铁乘客安全教育,地铁公司固然重要,但乘客的参与更为重要。本质上地铁是“社会舞台”之一种,而“乘客”则是一种社会角色。角色扮演得越好,生活这场戏就越好看。
同时地铁安全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政府应从过去要求市民提高安全素质,转变为政府、社会、企业共同努力,加强全民安全教育,同时协调教育部门将地铁安全宣传纳入教育内容中,使地铁安全教育从小做起,形成一个良好的安全文化宣传氛围。
参考文献
[1]韩利民,李兴高,杨永平.地铁运营安全及对策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10).
- 上一篇:高速公路交通安全
- 下一篇:论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