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实习总结范文

时间:2024-03-26 17:59: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思想政治教育实习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思想政治教育实习总结

篇1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培养面向生产、实践、管理、服务一线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是一种职业型、技术型、应用型的高等教育。高职教育特殊的教育类型和特定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实践教学体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高职实践教学不能只在实验室中进行,也不能只在模拟状态下进行。顶岗实习以其工作的真实性、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工作经历与体验的综合性成为高等职业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由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弱化,会出现情绪不稳定、工作压力大、不能正确对待工作中的挫折、环境适应能力差等问题。因此,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需要。基于此,笔者根据多年来的顶岗实习思想政治教育经验提出了基于网络协作式的顶岗实习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1顶岗实习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1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符合顶岗实习的实际要求。由于校外实习的特殊性,使得现有的对校内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已不适应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形式上都会面临新的挑战。同时,由于辅导员工作的重心是在校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他们很少有机会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中去,尤其是对顶岗实习中“什么是顶岗实习”“,如何开展顶岗实习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等一系列问题缺乏深入的探讨。基于以上两点原因,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已经不符合顶岗实习的实际要求,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影响了辅导员对顶岗实习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1.2实习地点分散,辅导员不能集中教育管理。目前,高职学生的顶岗实习岗位主要是通过三个渠道获得的,即由学校提供的定点实习基地;二是学生通过招聘寻找到的与就业挂钩的实习单位;三是亲朋好友介绍的顶岗实习岗位。由于每个实习企业所能提供的顶岗实习岗位是有限的,所以学生顶岗实习地点比较分散。并且为了方便学生能够就近顶岗实习,学生的住宿也比较分散。因此辅导员老师很难及时、有效的了解到顶岗实习学生的日常起居生活和实习工作情况,也不能对顶岗实习学生开展集中式的教育和管理。辅导员老师只能亲赴各个顶岗实习地点进行个别的教育和管理,或者委托各个顶岗实习单位进行教育和管理。由此使辅导员老师与顶岗实习学生存在沟通的时滞性,导致出现了一系列顶岗实习学生的思想方面问题。

1.3实习单位缺乏辅导员老师的参与。学校重视对顶岗实习学生在专业技能方面的指导与实践,因而现有的顶岗实习模式是学校指派专业教师去实习地点进行指导专业实习。但是学校往往却会忽略对顶岗实习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方面的工作,很少有辅导员老师能参与到学生的顶岗实习。由于专业教师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方法认识的局限,不能及时和有效地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遇到的思想方面的问题没有得到处理,从而会影响到顶岗实习的效果,甚至学生会因为问题没有及时解决而对顶岗实习产生逆反心理或行为。部分集中顶岗实习单位设有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但他们也仅限于关注并解决学生的生活和住宿问题,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帮助却很有限。

1.4缺乏对顶岗实习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和管理。由于学生顶岗实习岗位分散加上难以集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从而使辅导员缺乏对顶岗实习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由于学生实习顶岗实习时间比较长,学校如果没有形成与之相关的管理或控制的方法,就会缺乏过程控制管理,导致顶岗实习学生出现各种思想方面的问题。

2基于网络协作式顶岗实习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模型

基于网络协作式顶岗实习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指以网络为平台,学校学生处为管理终端,由辅导员或班主任教师在网络上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工作和生活情况,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调整学生思想认识方面的偏差,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

2.1基本模型(图略)

2.2模型的内容。

2.2.1师生通过网络沟通。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思想方面的问题,比如情绪不稳定、工作压力大、不能正确对待工作中的挫折、环境适应能力差等。辅导员老师通过网络与顶岗实习学生沟通学习和生活情况,对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提炼,找出大家共性的问题,通过电子邮件和QQ群等渠道进行解决。注意在提炼共性问题后要引发同学们积极思考,让大家在QQ群、BBS、邮件中发言。这种模式方便快捷,同时能够深化主题教育和实际问题的解决,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2.2.2辅导员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在这一阶段,辅导员主要是通过电子邮件、BBS和QQ群等网络渠道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当学生在思想方面有问题需要解决时,辅导员老师可以通过网络及时发现并提供辅导和帮助。由于远离顶岗实习岗位,不能全面地了解顶岗实习的实际情况,辅导员老师需要通过网络与其他学生和顶岗实习单位以及学生家长进行多方面的了解和调查。

2.2.3组织思想教育协作小组。协作小组在实习之前由学校学生组织部门进行安排,也可以由辅导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一般控制在5-7人,因为人数过多组织协调比较困难,人数过少不利于互相协作。成立思想教育协作小组后,要设(图略)计工作流程,制定各自的分工和任务。成立小组及制定流程可在网络上通过电子邮件或BBS进行,不同地方的学生可以组合在一起,有利于交流合作和互相帮助。在同一个地方的学生也可通过面谈的方式来实施这一步工作。

2.2.4通过思想教育协作小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思想教育协作小组是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载体。协作小组的成员通过网络集聚在一起,共同分享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同时,辅导员老师也可以通过思想教育协作小组可以开展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为学生提供支持和保障。在这一阶段,通过QQ群或BBS进行讨论效果最好,因为这些讨论方式可以有音频、图片效果,增强气氛。

2.2.5家长参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家长通过网络可以及时了解到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的表现,对学生在思想方面给予极大的支持和鼓励。辅导员老师也可以通过网络与家长取得联系,共同探讨学生思想问题的解决办法。

3特点

基于网络协作式顶岗实习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能够弥补传统顶岗实习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不足,加强了辅导员与顶岗实习学生的沟通,提高了顶岗实习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1基于网络有效集中学生,可以及时了解实习情况。原有的顶岗实习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校内辅导员通过电话或实地与实习学生进行个别交流,由于信息量有限,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基于网络协作式顶岗实习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下,辅导员与学生通过搭建网络平台,将学生集中起来,师生通过在网上的共同交流,使辅导员能够及时、有效的了解到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的思想动态。

3.2辅导员可以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辅导员了解到学生的思想动态之后,可以将顶岗实习过程中出现的个别问题进行总结和提炼,通过全面的调查和了解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给予学生关怀,从而针对性的解决问题,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3.3创建思想教育协作小组,进行团队思想政治教育。由于顶岗实习地点分散,很难形成集中学习模式,而网络协作式可以通过网络将学生有效集中起来,组建学习和生活团队,进行团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产生思想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归属感,而团队思想政治教育是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

3.4通过网络有利于对学生实习过程进行考核。学生和辅导员定期在网络上进行交流,能够实现辅导员对学生实习过程的考核。学校对过程的考核能够评价学生顶岗实习的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为学校总结顶岗实习的经验提供依据。

3.5充分发挥家长的辅助作用。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多数家长对学生离开学校进行顶岗实习不理解,不赞成。同时,家长对学生离开学校步入社会表示极大的担心。通过网络协作式模式,家长及时了解到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的表现,可以提高家长对顶岗实习的理解。学生远离家长,远离学校,难免出现不适应新环境等问题的出现。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家长在解决此类问题的作用方面是辅导员老师和顶岗实习单位所取代不了的。总之,家长通过网络参与到顶岗实习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学校-顶岗实习单位-家长”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家长的辅助作用,有利于顶岗实习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

篇2

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给高等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思想政治学科教育类课程体系的建设带来了新的任务和挑战。本文拟就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改革思想政治学科教育类课程体系的结构,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进行探析。

一、当前我国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中思想政治学科教育类课程设置的现状

1. 思想政治学科教育类课程门类少、课时不足

目前高等师范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中开设的思想政治学科教育类课程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开设思想政治学科教育理论课——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或称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和思想政治学科教育实践课——教育实习,各一门;二是开设思想政治学科教育理论课——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思想政治学科教育技能训练课——教师教学技能训练(或微格教学)和思想政治学科教育实践类课——教育实习,共三门课程。其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课程3个学分,54个学时,要让学生了解思想政治学科的性质、功能、教学任务,了解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初中三个年级的思想品德教材、高中各个年级的思想政治教材,掌握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的基本方针、原则、规律、方法等内容;教师教学技能训练(或微格教学)2个学分,36个学时,要让学生进行备课、讲课、说课、教学评价等技能的训练,实施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内容的教学训练;教育实习6个学分,集中在6周时间,需要完成在实习学校的跟班听课、思想政治课教学及班主任工作的实习任务。显然,这样的课程门类和教学时数无法满足高等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需要。

2. 思想政治学科教育类课程之间整合不足,效果不佳

已经开设的各门思想政治学科教育理论课程、思想政治学科教育技能训练类课程和思想政治学科教育实践类课程之间没能按照“理论-实践”的理念整合,导致开课效果不佳。这是目前高等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开设的思想政治学科教育类课程存在的普遍问题。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和教师教学技能训练(或微格教学)课程是思想政治学科教育类课程中培养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能力和技能的两门主要课程。学生能否通过这两门课程的学习基本掌握运用思想政治学科教与学的理论进行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是开设这两门课程的意义所在。目前各高等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开设这两门课程中往往存在以下两种整合不足的现象,造成课程的开设效果不佳。

第一,目前各高等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开设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和教师教学技能训练(或微格教学)课程一般由数名教师开设,开课时往往你讲你的、我讲我的,没有进行沟通交流,造成这些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出现重复的地方,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第二,由于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的内容主要是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相关理论,理论层面的内容多一些,而教师教学技能训练(或微格教学)的内容主要是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技能及其实践,实践层面的内容多一些。因此,各高等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开设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和教师教学技能训练(或微格教学)课程一般按照先理论后实践的思路,先开设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后开设教师教学技能训练(或微格教学)。实际上这种从课程衔接方面考虑的开课安排不是最优的方式,因为学生本身就缺乏教学实践经验,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中过多的理论讲授让学生无法结合实践进行理解,而教师教学技能训练(或微格教学)中的实践训练又缺乏理论的针对性指导,致使训练效果不佳。

3. 对思想政治学科教育类课程体系中的教学实践课程重视不足

教育实践是师范生从学生身份向教师身份进行角色变换的重要环节。而目前我国各高等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思想政治学科教育类课程体系中存在着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问题,过分注重理论灌输而缺乏或忽视实践,教学实践课程课时过少且流于形式,这具体表现为:教育见习不规范,教育实习周期短。

一是教育见习规范性不足。教育见习与教育实习一样,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思想政治学科教育类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师范生教育能力形成的重要环节。但我国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一直存在教育见习不规范的问题。虽然各院校均进行了教育见习,但一没有相对稳定的见习基地,二没有系统规范的时间和内容安排,蜻蜓点水般的教学观摩很难取得很好的见习效果,无法真正起到为思想政治学科教育理论学习和教育实习服务的功效。

二是教育实习周期短、时间不足。教育实习是思想政治学科教育类课程体系中学科教育实践环节的关键部分。目前各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最大缺陷是周期短、时间不足,一般只有6-8周,除去实习开始的一周准备和实习结束时的一周总结,实际上真正用于实习的时间仅为4-6周,而且在这4-6周的时间内必须完成思想政治课教学实习和班主任工作实习两项任务。这必定不能整体而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教育技能、准确地检测学生的从教素质,更难以完成学生从师范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

二、对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中思想政治学科教育类课程设置的构想

转贴于

1. 增加思想政治学科教育类课程科目,加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师技能训练

首先,增加思想政治学科教育理论类课程的门数和教学时数。在原有基础上扩展内容,把必修与选修结合起来,将思想政治学科教材分析、思想政治学科教育测量与评价从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中分离出来独立开课。思想政治学科教材分析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思想政治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材,为后面的思想政治学科教育理论学习和实践课程打基础;思想政治学科教育测量与评价课程培养学生掌握基于新课标理念下正在改革过程中的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测量与评价原则和方法。

其次,加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师技能训练环节。大幅度增加思想政治学科教育技能训练类课程,设置综合化、小型化、专题化的教育技能类课程,将原来的选开教师教学技能训练或微格教学改为教师教学技能训练和微格教学同时开设,并在此基础上增加说课训练科目,系统培养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教学设计、授课、说课等基本技能技巧。

2. 构建新的教育见习、实习模式

充实思想政治学科教育实践类课程。采用分散与集中、见习与实习相结合的方式,不间断地强化思想政治学科教育实践环节,延长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的周期。具体做法是:首先,强化教育见习环节。建立相对稳定的见习基地,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开设的思想政治学科教育理论类课程,系统、规范地深入中学进行见习,通过对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的课堂教学观摩,加深对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工作的了解,积累一些中学管理和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活动的感性经验,理论联系实际地掌握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基本技能技巧。其次,分阶段实习,延长教育实习时间。根据教育实习所涵盖的内容,将教育实习中的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实习任务和中学班主任实习任务分解,把中学班主任工作实习任务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普通教育理论课程相结合,安排在第四学期(4周时间)进行第一阶段的教育实习,实习内容以中学班主任工作为主;第二阶段的教育实习安排在第七学期(8周时间),实习内容以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为主,专注于培养学生初步的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工作能力。

3. 整合思想政治学科教育类课程体系结构,优化教学效果

篇3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研究生 就业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2-213-02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就业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是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课题。一方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就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提高本专业研究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认识水平。另一方面,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有必要培养自身就业实践能力,提高适应社会的水平。基于以上两点原因,本文将逐条分析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就业实践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行性对策。

一、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就业实践调查

为了解本专业研究生就业实践情况,2016年5月至10月,笔者借助问卷与访谈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佳木斯大学、东北农业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高校的300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进行相关调查走访,并收回有效问卷291份。其中,研一问卷109份,研二问卷95份,研三问卷87份。调查涉及就业实践情况、就业规划情况等内容,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实践情况的调查

此调查包括两个问题:一是“您是否参加过就业实践活动”,二是“如果参加过,请选择经常或偶尔”。结果显示,有19%的被调查者表示从未参加过就业实践活动,42%的被调查者表示只是偶尔参加就业实践活动。从这两个问题的回答中可以看出,本专业研究生普遍缺乏持续有效的实践活动,社会就业经验略显不足。

(二)关于实践认识的调查

所设置的问题有两个:一是“您认为在校期间是否有必要参加就业实践活动”,二是“您对所参加过的就业实践活动是否满意”。结果显示,有52%的被调查者表示在校期间有必要参加就业实践活动,有45%的被调查者对所参加过的就业实践活动表示满意。从以上两个问题可以看出,有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对就业实践活动不够重视,未能通过实践活动有效提升自身的就业水平。

(三)关于实践内容的调查

“请列举您所参加过的就业实践活动”。调查结果显示,有42%的被调查者选择兼职教师作为就业实践岗位,有31%的被调查选择行政助理作为就业实践岗位,有12%的被调查者做过图书杂志编辑,10%的被调查者在机关事业单位接受过岗位实习。从以上结果可以发现,在就业实践活动中,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也存在实践种类不够广泛的问题,实习渠道比较单一,无法有效保障未来就业活动的顺利开展。

(四)关于就业规划的调查

一是“您认为在校期间,是否有必要制定就业规划”。二是“您是否已经制定了就业规划”。结果显示,62%的被调查者表示,有必要制定就业规划,但只有45%的被调查者表示已经制定了就业规划。从本专业研究生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就业规划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但普及面不广。

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就业实践的主要问题

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就业实践的问题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规划问题

就业规划的制定,可以帮助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在毕业之前就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从而更有效地安排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为择业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因而,对于本专业研究生来讲,就业规划的制定工作意义重大。然而,据调查,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在校期间未能制定出合理有效的就业规划。例如,部分本专业研究生就I规划比较模糊,学习生活比较自由,仅会在大二下半学期或者大三上半学期开始着手一些事业单位、公务员等主流考试,希望通过大众化的择业方式,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另有部分本专业研究生在就业规划方面存在消极心理,认为作为学生,在校期间应将主要精力用于理论学习,实践能力可以在就业以后慢慢培养。担心过早锻炼实践能力,可能会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

(二)性格问题

在日常工作及生活中,积极乐观的性格,可以使人面对困难勇往直前。反之,消极被动的性格,往往会让人面对机遇裹足不前。调查结果显示,性格问题也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一个主要问题。例如,部分本专业研究生表示,到企事业单位实习以后,接触的都是简单机械的劳动工作,工作性质比较枯燥,工作条件比较艰苦,因此没有继续坚持就业实践活动。此外,据调查,还有部分本专业研究生表示,在就业实践活动中,常会遇到一些比较棘手的人际问题。由于性格原因及能力有限,自己无法有效解决矛盾,因而选择了放弃实践。此类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专业研究生就业实践能力的提升。

(三)态度问题

态度是人们对于某一现象的认识、评价及倾向性。态度可以影响人们知觉的判断性和选择性,并进一步影响其行为。据调查,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对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提出了自己看法,认为参加这类活动能拿到学分就好,没有必要浪费太多精力。此外,据调查,还有部分本专业研究生表示,在相关就业实践活动中,自己作为实习生,获得的报酬不理想,因而选择了放弃。此类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就业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就业实践能力培养的主要对策

为有效提高就业水平,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应重视自身实践经验的积累,具体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了解实践能力类别

据调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的主要毕业去向分别是:事业单位教师、其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企业文职工作人员、机关公务员和高等院校博士研究生。在实际工作中,这些人员主要应具有以下几种实践能力:

一是工作实践能力。具体可以划分为:综合分析能力、人际沟通能力、随机应变能力和文件编辑能力。本专业研究生可以通过到机关、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的机会培养此类实践能力。

二是教学实践能力。本专业研究生可通过在校期间组织课堂讨论,业余时间到各类学校实习授课的方式,培养自身教学实践能力。

三是课题研究能力。包括资料收集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和文字编辑能力。优秀的课题研究能力可以保障论文的撰写质量,同时也能为博士阶段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因此应得到本专业研究生的重视。

(二)提升就业实践水平

实践水平的提升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本专业研究生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循环往复,不断摸索,不断进步,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重视就业实践。首先,实践有助于理论水平的提升。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也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在就业实践活动中,本专业研究生可以运用与检验所学理论知识,并熟练对知识的运用。其次,实践可以促进就业水平的提高。实践经验是企业招聘活动的重要考察指标之一,具有更丰富实践经验的毕业生,往往就拥有更高的就业成功率。最后,实践能够拓展自身的人脉关系。在业余教学、企业实习等就业实践活动中,本专业研究生也能收获良师益友,开拓自己的眼界,为未来的人生打好坚实的基础。因此,实践活动,应得到本专业研究生的重视。

二是制定就业规划。就业规划的制定过程,就是一个将自身条件同客观实际相统一的过程,具体包括:首先,一切从实际出发,了解社会环境、充分认识自我、掌握未来就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其次,将自身能力、喜好、擅长同未来职位相匹配,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再次,不轻易随波逐流,也不盲目追求虚荣。最后,当客观实际发生变化时,需要适时调整原有规划,以达到就业规划的与时俱进。

三是积极反思总结。温故可以知新,对于自身的实践成果,本专业研究生也应认真反思,具体做好以下两个方面:一要反思技术问题。对于参加就业实践活动的学生来讲,在工作中遇到技术难题是不可避免的。灰心沮丧,是无法解决问题的。这就要求本专业研究生学会反思,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二要反思人际问题。在就业实践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摩擦是不可避免的。遇到这样的问题,首先应保持一颗平常心,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其次要积极反思,是否是由于自己不够谦虚,忽视了同事的感受;最后要努力改正,通过诚恳的沟通,改善同事P系,并总结经验,防止类似问题的再次产生。

综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不仅要重视理论水平的提升,更要着重锻炼自身的实践能力。要通过就业实践活动,检验和运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并不断提升自身实践能力,为日后的就业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程燕.研究生就业心理与职业规划、专业认同及性格的关系探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6)

[2] 周婷.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瓶颈与对策[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1)

[3] 石妹举.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综合教育观点,2016(26)

[4] 马玲.大学生社会实践态度影响因素探析[J].中国统计,2015(4)

[5] 吕楠.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J].渤海大学学报,2015(3)

[6] 耿红.试论研究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J].创业与就业,2015(3)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学院 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

篇4

很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是教师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们在课堂上完全服从教师的安排,所以对学生的个性是一种压抑和阻挡,没法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而创业教育更加深入生活实际,深入到学生内部,教育方法不再单一,而是变得多样化。创业教育理念的引入能够突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局限性,实现教学结构的改善,提高学生的创业水平和能力。

二、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可能性

(一)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目标上一致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组成部分,主要培养学生独立发展的个性,培养学生进行创新的思维和敢于挑战的勇气,因为大学生进行创业主要的素质便是拥有创业的品质和能力,需要高度的市场敏感性和创新性。这些内容都是与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不谋而合。因此,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目标上市相互融合的,能够实现两者的真正结合。

(二)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具有融合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而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诚信、诚实品德,两者在内容上具有相似性。目前,创业难度很大,必须拥有不怕失败的心理素质和失败后坦然接受的心态。两者都趋向于培养学生的完整性格,两者之间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

(三)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模式上具有相互依托性

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很多有效的教育方法得到了展开,并且得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比如说理法、实践锻炼法、学生主导法、个体体验法等都是在实践中积累的结果。创业教育更加需要实践方法,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可以通过个案分析、市场调查、专题讨论等方法进一步提升学生创业能力。

三、基于创业教育理念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

(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创业教育理念

第一,树立正确的理念,深入开展创业教育理念宣传,注重学生的创业教育和职业指导,引导教师主动培养学生的个性,认清学生的社会发展性和个体发展性。第二,要重视创业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为重点展开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第三,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第四,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展开相应的培养方法,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关注学生的兴趣和本身存在的良好品质和能力,加以提炼和培养。第五,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二)明确创业教育的内容

创业教育应侧重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应该将创业教育的内容融合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课堂教育应该从创新能力的培养入手,如开展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开展实践教育。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更新理念,改变教育方法和手段,融入创新教育内容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体教育和创新教育。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创业教育实践活动

很多创业的创意都来自于实践当中的灵感,所以加大实践培养力度能够有效地提升创业能力。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开设企业管理课程,开设人文课程,开展创业计划大赛、创业模拟大赛,给予学生更多的创业实习机会,让有创业意识的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实习机会,从而为毕业以后的创业奠定基础。

(四)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第一,应该注意更新大学精神文化建设,在办学理念上支持创业教育。第二,大学制度文化建设需要健全的组织制度,在组织上应该支持创业教育。第三,大学物质文化建设需要具体的载体,因此学校的一些物质标志应该建立起来,让创业氛围可以充斥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第四,领导加以重视,同时教师作为教育理念的传播者要身体力行。第五,社会上应该形成一种创业热潮或者是支持创业的风气,这样,学生进行创业的过程才能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帮助,才能激发大学生创业的兴趣和激情。

四、总结

篇5

关键词: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善

本文为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自筹经费项目《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与工作机制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SZ2010732

在教育工作事业中,提倡的是“教书育人”“成才先成人”。在我国,各大小教育机构都需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传统思想与相结合的政治思想教育,让广大青少年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作为为社会培养提供大量技术人员的教育机构,职业技术学院在教给学生技术的同时必须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由于多方面的客观主观因素的存在,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过程中总存在着困难与问题。为给广大奋战在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的教务人员些许有用的建议,本文就“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问题的收集与分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学生对社会的深远意义”“如何在职业技术学院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三方面进行分析讲述。

一、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问题的收集与分析

各国各大高校都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在职业技术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却存在着较多的不足,下面就此进行对比总结:1.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认识上存在着偏差,教育工作者普遍把思想政治教育当成是一门独立的教育课程,与其他教育、与学生的平时学习生活完全脱节,更有甚者,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到枯燥无味的说教课堂和会议上,完全起不到教育感化学生的作用。2.在思想重视程度上,多数职业技术学院不像高校那样,重视教书与育人同时进行,他们认为技术学院就只需要教给学生工作技能即可。极少甚至是不给学生安排职业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课程,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技术学习、实习、实践培训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学校不重视,学生更是没有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没有综合素质培养的想法。3.还存在着重要的客观因素,职业技术学院中没有高校那样拥有着足够的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师资力量,没有相关的硬件设备,如图书馆中关于思想政治的书籍、提供师生学习政治思想的场所与文物资料等。没有这些外物的支持,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无法顺利进行。这些问题存在于职业技术学院中,需要得到重视并逐步改善。

二、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对学生对社会的深远意义

每间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基本上所有的职业技术学院都是以培养学生工作技能,为社会培养提供一批批熟练掌握工作技术拥有多种技能的工作者,这也是职业技术学院的首要任务,从而,职业技术院校就把技能培训与学生就业定为学校的办学教育核心。逐渐地,职业技术学院的师生与学生家长就错认为,这种教育方案只与技术培训有关而跟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关系。但是“成才先成人”必须是所有教育事业的核心,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必不可少,对学生对社会是有着深远意义的。

首先在学校教学方面的探讨,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理念应该定位在:为社会为广大工作岗位培训提供心理健康、职业道德高尚、积极向上、工作技能高、技术过硬的劳动者。但是很多院校将大量甚至是全部的时间精力投放到学生的技能培训就业指导方面,而完全忽略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因此,技术院校要在教育思想上纠正错误的想法与做法,结合实际,制定合理的教育方案,致力于培养思想健康、职业道德高尚、技术过硬的工作岗位所真正需要的人才。

另外在学生学习态度方面的探讨。跟许多高等院校相比,职业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学习能力与知识基础还是相对较为落后的,对自己的职业设计也是较为缺乏长远考虑的。他们一心只想着早日完成学业走出社会“去闯荡江湖”。

他们要么就是只对技术课程感兴趣,努力学习,为求一门安家乐业的技术本领,对思想教育类的课程完全在意;要么就是觉得所有课程都无趣无味,只想混过这二三年,拿到结业证书。由此可见,技术学院学生的思想处在这样极端的境界,要想改善这种现象,就要合理地给他们安排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给他们工作技能之外的思想政治,在潜移默化中纠正他们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让他们对自己的未来作出远大的设想,成为思想道德高尚、技术过硬的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才。

三、如何在职业技术学院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篇6

【关键词】国有企业 校企合作 思想政治教育

国有与国有控股企业属于一种类型比较特殊的企业,通常情况下其出资方是国家或地方政府,出资方掌握着其主要的股份或者是全部的资本。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做好各项工作的法宝,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针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概念的诠释,很多学者都对这项问题作了详细的阐述,如蔡恒莉在《论述企业文化与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辨证关系》中指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王怀文在《刍议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中认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涵是:以保证党的政治任务的完成和生产目标任务的实现为宗旨,以宣传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弘扬团队精神为内容,以对职工的政治态度的引导、规范和日常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各种思想问题的化解为任务,对职工进行思想教育,精神塑浩以及不良思想倾向的排除和转化工作。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现在和今后一段时期内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其思想政治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未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蓝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尤其是在我党召开了十以后多次讲到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的宏伟目标,这使得大学生思想教育是在高校中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校企合作下背景下,如何把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国有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成为新形势下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

地方高校通过多年的发展与建设,慢慢的建立起了专业的、有着较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师资队伍,这支队伍具有非常合理的年龄、专业及学历结构,拥有梯队式、团队式的良好发展态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为各类国有企业政治思想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广大地方高职院校教师工作在思想政治教学的第一线,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积累了非常丰富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了教学规律,形成了比较先进的教学理念,所以他们能够从各类的现实需要与实际情况出发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并且其成效十分的显著。

但目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很多的问题,由于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不够,在实习或顶岗中遇到问题时无法适应,以至退缩抵触。并且,学生下企业顶岗实习中,很多时候处在一种几乎与学校脱离的状态,学生遇到问题不能及时提供帮助。学生有被遗忘的感觉,加剧学生不适应情绪。导致大多同学不能适应,往往与单位领导、同事发生摩擦,以致半途而废。在顶岗后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要求仍停留在学生身份上,而企业已把学生作为员工来进行要求和管理,学生短时间内无法适应。顶岗后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要求仍停留在学生身份上,而企业已把学生作为员工来进行要求和管理,学生短时间内无法适应。在学校中,大部分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对稍繁重的工作颇有怨言;部分同学意志不坚强,中途退出实习。

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来开展各类国有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产生于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生事物,所以能够借鉴的教训与经验极少。校企双方在合作的过程中,不仅要加强联系,互相信任,同时还应拓展思路,改善成效。

一、确保高校思政课教研经费的投入

校企双方应当在合作共赢的基础上共同推动地方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在看待各类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时他们应从共赢合作的立场出发,统一思想,应当准确的把握新形势下各类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意义,把握好高校在为企业提供服务及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应承担的责任,不断开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全新局面。俗话说的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所以要想做好工作,首要的基础与前提就是要有充足的物质保障,在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发展各类国有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时也应当考虑这一因素。所以,校企双方应充分的保障物、人、财等方面的投入,做好合作的准备工作,打好物质基础。 近些年来,国家对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重要性明显提升,对各个院校的思政课给予专项研究经费,同时单独成立思想政治理论课部也成为考核高校的一项硬指标。

二、校企合作下积极创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

新时期行业特色院校面临双重困境:外部面临高等教育日趋激烈的同质化竞争的困境,内部面临行业特色弱化和人才培养错位的困境。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原校长蔡克勤表示,“行业兴,则院校兴,对行业院校来说,应该以更开放的姿态走出社会,实现产学研结合,为行业为社会提供服务。”

当前高职院校和国有企业特点,决定了他们无论在经营理念、管理模式方面,还是在运作形式上二者都存着极大的不同。所以,为确保校企双方合作的顺利进行,应当积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采取一定的方式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及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管理而相互影响的过程,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者把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内容借助一定的介体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有效地作用于学生的过程。高校的管理者与教师可以深入企业授课,可以通过组织报告会或讲座的形式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企业也可以抽调相关的政工干部到高校参加进修培训,使这些人员能够通过学习不断的提高其理论水平;企业可以借助于高校现有的图书资料、课程体系、教室及教师等丰富的教学资源,组织高校培训班,集中组织干部员工进高校参加培训;高校可以“送教上门”,定期在企业中开设思想政治的培训班。

在市场机制下,通过校企双方合作的方式来开展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就需要构建起相对健全的机制,应遵循市场经济的法则与规律办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合作的契约化与管理的规范化。

三、坚持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结合

高校传统模式和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任何时候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使得政治理论教育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并且,把思想政治教育融于高校和企业的管理之中,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使自律与他律、激励与约束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引导和规范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同时,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培养新形势下大学生在高校和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时效性。

在校企合作下的思想教育中,企业文化的育人优势在于它的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容易被学生接受。因此,在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主渠道显性作用的同时,必须大力开展隐性教育,寓思想政治教育于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之中,实现主导性与主体性的和谐。教师的主导性在于通过外部“灌输”,提高学生将所学的职业道德理论与企业的职业要求相融合的能力。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要通过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教育,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加深对企业文化内蕴的理解,并转化为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郑永廷,刘书林,吴潜涛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 [M].人民出版社,2001.

[2]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编年史》 [M].工人出版社,2006,07.

[3]徐晨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M].红旗出版社,2002.

[4]思想政治工作司,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篇7

关键词:高职 九零后 思想政治教育 管理

目前,九零后的学生已经逐渐成为了高等学校,包括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群体的主力军, 他们思想前卫、思维方式多样化、生活方式自由、社交网络化,使得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环境和内容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给学生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九零后高职学生的特点

1.成长环境较好,个性张扬、自信,缺乏毅力

九零后大学生有着很强的优越感,他们生长在一个物质条件相对较好,信息较为通畅发达的时代,在价值取向上他们偏重自我,更在乎主观的感觉,自我意识较强。他们的个性比80后更加的张扬,思维更加活跃,在与人交往中也更加的自信。但同时,舒适的成长环境使得他们没有如七零后、八零后的学生一样“能吃苦”,克服困难的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较差。

2.主观意识强烈,自理自控能力较差

他们思维开阔,每天可以很轻松的就接触到互联网,可以轻松获得海量信息。他们自信、个性张扬,微博、微信、QQ空间等众多媒介,可以传达他们的思维,沟通他们和外界的交流。可以说是,足不出户,只要手握一部手机就可以知晓门外的世界正在发生着什么。网络游戏、智能手机的普及,是很多学生沉溺于此,往往一坐在电脑面前就挪不动屁股。触手可得的随心所欲的感觉使得九零后学生往往在自我控制能力上显得缺乏。

3、自卑的心理仍然存在,坚强只是一个表象

目前九零后大多还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父母,一般来说都是读过一点书,有一定文化修养的,他们可能知道孩子需要一个健康的环境,可是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有限,顾及不了那么全面。对于孩子,只能是尽可能的满足他们各方面的要求。家长宠爱,成长的道路相对平坦,所以他们遇到问题时,抗挫折能力差。

二、高职院校九零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1、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仍沿用以前的模式。笔者就是在高职院校做学生管理工作,时常听到有任课老师、班主任抱怨现在的学生一届不如一届,其实仔细想想,就不难发现学生在成长,环境在变化,老师的教学方式和管理模式也应该相应的做出变化。当前,我们在管理教育学生的时候沿用一些过去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以及方式方法,就是没有把握住90后大学生的基本特点,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缺少应有的针对性,教育效果犹如“刻舟求剑”。

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贯穿始终,目标取向不明确。

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育人修人的一个法宝,部分高职院校只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忽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还有的教师认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辅导员、班主任的事,自己只是教书的。另外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前线的老师,对学生思想状况缺乏深入研究,工作思路不清,缺乏主动性,教育重点、方法把握不准,缺少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三、对于九零后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点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需要我们改变思路、调整方法,开拓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1、 改变育人模式,师道尊严已经行不通了。

我们要改变以前师道尊严的传统教学思想,现在的学生不再受制约于一些传统的教育理念。特别是九零后的学生,他们生活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年代,传统的教学育人思维只会让他们觉得“out”。所以,与传统的按书本内容教学而言,他们更加的喜欢有“内在”的老师,获取的知识也不仅仅局限在课本中。

2、 允许个性的学生张扬个性,提倡个性差异。

九零后学生性格张扬,教育工作者应该肯定他们这种张扬的个性,并且尊重他们的

创新思维和个性差异。清楚学生的关注点,培养学生主体性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在生活中切实关心学生动态,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在情感上多与学生谈心、交心、以诚相待,真正成为良师益友。

3、重新构建育人体系,重视全方面、多角度育人。

随着高校生源的骤减,学院招生规模的扩大,导致了高职院校招录的学生整体素质下降,再加上九零后学生特有的一些生活环境、受教育的背景参差不齐,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想有效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就必须更新育人体系,重视全方面、多角度育人。

以我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我院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全面实施“六六三三一”学生管理模式。“六六三三一”是指:“六环节特征”和学生“六级安全管理”。 “六环节特征”是指环境营建、计划设计、系统实、引导考核、激励验收、总结提升。六级安全管理又包括“管理六层级”、“ 工作六模块” 以及“运行六机制”。管理六层级,即①寝室长、班长―②班主任--③学工办--④系党总支和学院学生管理服务部门――⑤学院各主管院领导――⑥学院书记、院长;工作六模块,即宿舍安全与管理,教学及实习实训安全与管理,课外及社团活动安全与管理,饮食及卫生安全与管理,节假日安全与管理,出入校门安全与管理;运行六机制,即安全教育与演练机制、学生安全管理监控与预防机制、安全事故处理与信息上报机制、安全事故责任认定与追究机制、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与上报机制、安全事件总结反思与自我完善机制。“三三一”是指:三个课堂建设,大学“三个阶段”的教育范式,一个素质教育实践周。

该工作模式即以培养学生成人、成才、成功为教育目标,全员参与,全方面育人途径,整合内容、协调力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

篇8

[关键词]独立学院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2-0228-02

一、独立学院大学生特点分析

独立学院是介于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之间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在管理体制上,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独立学院的学生不同于普通高校的大学生,往往有自己独有的特点:第一,从生源结构上分析。有人说,独立学院的学生是“折翼的天使”,他们目标远大,志向高远,对未来充满期望,但无奈高考失利的现实,好大学上不了,读专科不甘心,低不成高不就尴尬局面,为了能继续“大学梦”而无奈选择独立学院。独立学院由于收费较高,所以学生以城市考生居多,家庭经济条件相对优越。第二,从学生个性上分析。独立学院的学生个性鲜明,自我意识较强,性格活跃,爱好广泛,容易接受新事物。同时,由于家庭环境优越,这就造成独立学院的学生较普通本科学生自我控制、管理能力较差,大部分人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协作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等。第三,从思想上分析。独立学院的学生大多数积极进取、要求进步,普遍关注社会发展与进步,但更关注的是自身的需求与发展,其思想认识、价值取向不断朝功利型、实惠型转化。[1]第四,从心理上分析。独立学院的学生由于从小在比较优越、顺利的环境中成长,在遇到困难、挫折时缺乏正确面对的勇气,更有学生甚至会自暴自弃,对自己前途和未来缺乏自信,承受压力的心理素质比较差等。

二、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分析

独立学院在我国的发展,从诞生到现在不过短短数十年,但是,由于依托母体学校优质办学资源,成熟办学经验,获得了较民办高校更优越的资源和学生管理经验,因此,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主要表现在:首先,学生的人生目标进一步明确,爱国主义精神不断加强,组织活动能力不断提高;其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机制初步建立;再次,学校在注重课堂讲解的同时,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机制初步建立,等等。[2]但是,在取得成效的同时,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新生事物,在前无经验可循,后无蓝图可依中摸索着,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第一,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缺少针对性。

独立学院的学生不同于普通高校的学生,具有自己独有的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就不能运用简单的模式化形式来对待。但是,在实际教学研究过程中,学者和教师对普通高校学生的研究比较多,但是对独立学院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就比较少,这样,独立学院在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就缺少理论依据和现实参考,从而在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缺乏针对性。

第二,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单一,内容枯燥,缺乏创新性。

教育形式,就是教育者将教育内容传达给受教育者的过程,在教育中发挥载体作用。[3]现阶段,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简单、机械化,不能够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不同的教育,很难将教育发挥到极致;教学形式主要存在以下弊端:形式单调简单,无创新,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严重的说教,简单的填鸭式教育方式,其效果也只能是事倍功半。

第三,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不稳定、结构不合理。

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的工作,更多时候需要辅导员来完成的。但是,由于独立学院辅导员在工资待遇、业务能力培训、个人提升等方面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从而导致辅导员队伍人心涣散,流动性较大,很多人都将做辅导员当成过渡的跳板。辅导员队伍在年龄结构上也不合理,年轻的辅导员占多数,年老的也有一定比例,但中年辅导员严重欠缺,形成“两头大中间小”的局面,其配备不合理。年轻辅导员往往是刚从大学毕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虽然能很快与学生“打成一片”,但是,缺乏学生管理经验和教育经验。相对应,年老的辅导员,虽然经验丰富,但是由于身体原因导致工作精力有限,与学生年龄差距比较大,缺少共同语言,在交流中存在代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就有一定难度。还有,在独立学院,辅导员与班主任一人兼任,一个人管理的学生数量比较大,日常管理和检查工作就比较繁多,要想集中精力对学生进行心理疏通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力不从心,等等。

三、加强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研究

第一,不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在独立学院学生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由于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市场竞争机制逐渐进入高校教育体制当中,个别学校在追求整体利益的过程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很难开展,所以,进一步落实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地位尤为突出。首先,不断提高学院师生的认识,认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学生教育中的重要性。其次,号召学院、社会形成全员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4]同时,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我们应该转变教育管理观念,树立教育、管理、服务一体化的理念,切合实际,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为学院服务。

第二,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特点,选择多样的教育方式,因材施教,提高独立学院思政教育实效性与针对性。

独立学院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除了通过策划各种社会实践、专业实习、社团活动、党团等活动外,还应该注重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使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全面发展。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一方面,注重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情感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另一方面,注重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相结合。提高活动的实用性和指导性,从而使学生从活动中得到收益,进一步提高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第三,不断加强思政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充分肯定独立学院辅导员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对学生有着很强的示范作用,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针对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殊情况,首先,在辅导员的选拔上,我们不但要应聘思想觉悟高、党性强、组织纪律观念明确的优秀毕业生担任辅导员,也要考虑年龄、性别、职称、学历上的补缺,促进辅导员队伍的结构优化。其次,要定期对辅导员定期进行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理论知识的系统培训,使大家能够迅速熟悉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和方法,把握独立学院学生的思维模式、行为特点。同时鼓励和支持业务骨干攻读相关学位和专业,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政策水平以及组织管理水平,从而更好地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第三,要切实提高队伍的地位和待遇。我们可以根据辅导员工作年限、业务水平、工作能力来评定相应职称,并给予相应优厚待遇,解决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

除了以上几点之外,还要注重对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特别是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线老师,在日常工作中要善于总结,善于钻研,努力形成符合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工作方法和理论成果。用先进、科学的理论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才能使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才能做好独立学院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剑龙.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机制探索.2008,教学探索.

[2]李学军.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0.

[3]李琼.独立学院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和相关对策研究,2011.

篇9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 思想政治教育 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3.035

近年来,据教育部门统计,我国的高校毕业生总人数持续不断地增加,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现在的大学生普遍对就业形势认识不足,在择业与就业过程中过分注重地区、工资及福利待遇等问题,使其择业就业标准出现偏差,这就需要高校做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培养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择业观与就业观,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素养,形成正确的责任感与积极健康的就业心理。

1 大学生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原理

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以作为主要理论依据,它根据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从大学生的实际利益与需求出发,以满足大学生的实际需要作为教学目标,充分的考虑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其所处的社会地位,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使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形成良好的就业思想,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大学生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应不断地继承与发扬我国古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同时也应不断吸取国外的科学教育理论成果。中国古代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留给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弥足珍贵的,对我们今天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例如孔子的《论语》,它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与功能,其中的每一句话都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启发与帮助。同时,国外各个时期不同的思想家提出的思想政治观点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思想教育也具有重要的借鉴与指导意义,例如国外平等教育的思想对大学生就业指导思想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明确了大学生就业指导思想教育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2 大学生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目前,许多高校错误的认识大学生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认为其是对大学生的就业意识与观念进行教育,主要的教育内容是分析就业形势与政策,讲解求职的技能与方法,信息等,这样达不到大学生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因此,高校应注重思想教育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延伸,不断地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对大学生进行就业观的教育,培养其法律意识及良好的竞争心态,提高自我调节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此外,大学生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与现实紧密联系,教学时老师可使用教学实例对学生进行就业讲解,让学生关注现实,使学生在择业与就业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明确自己的择业目标,避免眼高手低。

3 大学生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与方法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条件下,大学生有择业与就业的权利和需要,大学生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应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大学生就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尽可能的为大学生提供较多的就业资料与信息,培养毕业生良好的就业心态与就业目标,促进大学生就业。

3.1 创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发展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每一位毕业生,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解决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及时的对其进行指导,充分调动学生就业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与挫折,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对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问题与情绪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同时,部分就业毕业生常常由于所学专业的限制,在就业时较为迷茫,不清楚自己所要从事的行业与职位,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和政策进行讲解与分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建立学生的就业信心。

3.2 采用新形式的教学方法

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应改变完善传统的只是老师一味的讲解,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教学方法,为适应时展的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创设模拟面试等教学情境,使学生通过模拟演练,总结相关的就业经验与技巧。教师也可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榜样教育,将本学校不同专业、就业发展较好毕业生的就业或者创业经历进行讲解,强调他们敢于吃苦,坚持不懈的精神,让毕业生们以他们为榜样,向他们学习。各高校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学习机会,组织学生到企业工厂进行参观学习,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及各岗位人员的工作内容,更好的提高自身的能力与素质,增强择业技能。同时,高校应积极地组织学生进行岗位实习,使学生进入社会,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正确的认知自己,形成良好的人生观,提高就业竞争力。

4 总结

综上所述,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关系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就业观,使学生全面的了解就业形势与政策,建立正确的法律道德观念,培养学生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质,正确的认识自我,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增强克服问题与困难的信心与勇气,实现人生价值。在今后的教育中,各高校要重视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促进大学生就业。

参考文献:

[1]刘俊峰.试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7,(6).

篇10

一导师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职责要求与优势

第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导师职责的应有之义。导师负责制是当前高校采用较多的一个模式,是由导师对研究生的思想品德、专业学习、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等方面进行个别指导并全面负责的人才培养制度。《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0〕11号)明确规定,教书和育人是导师的两大基本职责,要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首要责任人的作用。因此导师的作用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专业知识和研究视野方面,引导研究生向纵深方向发展;二是在道德品质、个人修养上引导研究生健康成长。这些都凸显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的教师的本质和要求。

第二,研究生的现状要求导师必须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总体上看,广大研究生主流是好的,他们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努力学习、独立意识强、思维活跃、积极进取。但是,在研究生招生规模日益增加和社会多元化思想影响下,研究生群体不仅在年龄、受教育程度、社会阅历等方面存在差异,思想基础、价值观念也表现出多样化,使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巨大挑战。有些研究生信念淡漠、情感迷惘、公德缺失、责任感不强;注重个人利益,功利性色彩严重,集体观念淡化,组织纪律性差,生活无动力,学习无目的;许多研究生面临包括来自生活、学习、发展、人际、经济、工作、恋爱婚姻、家庭和就业等多重压力,一些心理承受力比较差的研究生感到不堪重负,产生忧郁、自闭、孤独、失落、茫然、焦虑等心理疾患,甚至由于绝望而选择结束生命;有些研究生认为自己交了学费是教育消费者,学校应该提供像商家对顾客一样周到细致的服务,他们对学校的一些管理规章制度和做法表现出一种盲目性、极端性地怀疑和抵触,甚至逆其道而行之;社会对研究生评价更注重他们的业务能力、外语水平,部分研究生自觉不自觉地表现为重业务技术、轻思想政治的状况。[1]在新时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的研究生,如果不重视他们的现实状况,不切实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必然会形成高学历层次不稳定的人群,无疑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而研究生对所遇到的困难挫折和认识上的迷茫,也迫切希望有人,特别是阅历丰富的、他们最为敬重的导师能给予指导或提供解决问题的意见。

在这种情况下,要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需要从思想观念、工作机制、教育内容、方法途径以及队伍建设上进行改革,使之适应并服务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形势和要求,帮助研究生解决实际困难,有针对性地做好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个系统工程,要充分调动发挥好专职队伍、研究生骨干队伍、导师队伍三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作用,而其中导师作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其地位与作用尤其重要。

第三,导师在研究生德育引领方面更具优势。研究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和科研工作的,在长期一对一的教育模式中,接触最多、对个人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自己的导师。导师也因此比较容易掌握研究生的情况。[2]绝大多数研究生在和导师的接触和交流时,都能够主动跟导师谈心,包括倾述自己的苦恼和不解,这时导师可以有的放矢,采取有效方式做好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从而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与有效性。而导师对研究生来说有极大的权威性,导师的人品、学识、道德对研究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那些知识渊博、教学有方、道德高尚、富于人格魅力的资深导师深得学生崇敬,导师的一言一行都是他们学习的榜样。导师和其他教育力量相比,如专职辅导员、教务员等其他管理人员,更具有智慧、知识、能力等方面的权威。当研究生中出现一些消极苗头和言论时,导师的一席谈话往往更能让他们欣然接受或认真反思及时修正。因而,相对于辅导员和其他任课教师而言,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二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长期以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在工作机制中并没得到充分体现。目前,在组织体制上,研究生培养规模较大的高校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普遍实行二级管理:在组织机构上学校设立专门的部门,如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或在研究生院(部、处)设立研究生党委(党总支);在院系层面,则由党委(党总支)负责。在队伍上,校级有专门负责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副书记,院系有负责研究生思想工作的副书记和研究生专兼职辅导员。在这种体制下,传统教育体制中长期存在的工作“两张皮”,即“德育归学工口,业务靠培养口”现象仍普遍存在,导师只负责专业指导,专兼职辅导员具体负责研究生日常事务的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因他们工作分工职责不同而分离。

第二,相当部分导师对思想政治教育认识上有偏差,存在“重业务、轻政治”的思想。他们认为导师职责就是负责研究生的学业发展,指导研究生学会“研究”、学会“做学问”,往往把自己限定在指导研究生开展学术研究层面上,更多关心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有的导师甚至公开反对研究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思想教育主题活动以及学术活动,认为研究生要专心搞学术搞科研,其他活动最好少参与或不参与。对其所带的研究生中出现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偏差,受到感情、生活、工作问题困扰产生较大的思想波动,心理问题突出等情况掉以轻心,置之不理,认为研究生都是成年人了,而且还是高层次人才,本身具有良好的素质,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能够自行解决,自己插手就是干涉学生的自由,侵犯他们的隐私。就算要管,那也是辅导员的事。

第三,一些导师责任心不强,忽视自身的道德修养,不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导师除了指导硕士、博士,还要指导本科生以及其他专业学位的学生,加上其自身有科研、教学任务,还经常外出开会、讲学,一学期下来跟学生见不了几次面,专业学习方面都指导不了,更别说学生的思想教育问题了;研究生导师虽然都是本专业领域的专家,但有的导师知识结构与时代脱节,缺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知识和经验,没有掌握研究生的特点和成长规律,也不愿意补充学习相关知识,处理问题态度粗暴、方法简单,不但没有效果,反而激化矛盾;有的将自己和研究生的关系定义为“老板”和“打工者”的关系,将学生视为廉价劳力;有的导师学术道德低下,浮躁而急功近利,带头搞学术腐败,剽窃别人的劳动成果或随意篡改科研数据;有的自诩权威,吹嘘自己的学术成果和学术地位,打压他人的研究等等,这些都极大地损害了导师的形象,在研究生中造成极坏的影响,让学生们对导师的人格道德产生怀疑和不信任。

第四,导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约束机制和评价机制不健全不完善。很多高校虽然出台了关于加强导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及研究生指导教师工作条例等文件,对导师要成为学生生活上的关心者、学业上的指导者、思想上的引导者提出了明确要求,并作了相关规定,但大多都是宏观的空洞的内容,对导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无相应的有效评价机制,可操作性不强,对于不愿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或是成效差的导师也无切实可行的惩罚措施,结果干好干坏一个样,起不了奖勤罚懒的作用。

三创造条件,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第一,加强导师师德建设,确立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首要责任人的职责。建立导师思想政治教育责任制,明确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职责与要求,强化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作用。要求导师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的理念,在培养、指导研究生的过程中,要将培养研究生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放在首要位置,并贯穿于教学、科研等具体培养环节的全过程。导师自身也要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准则,模范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并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学术学风等方面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同时也要加强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特点、方法的研究与探索,努力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第二,明确并量化导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建立操作性强的考核奖惩制度。导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培养研究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德修养,关心研究生的思想、学习、科研、生活,培养严谨的科研态度和良好的学术道德。导师每个月至少要与研究生进行1次思想交流,以及时了解研究生的思想动态、心理状况;每学期要与各培养单位分管领导或研究生辅导员联系2至3次,及时反馈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况;对研究生每学年1次的思想政治表现进行了解和考核,并把评语和考核结果写入研究生的学年总结鉴定表中,存档备案;参与研究生违纪处理、疾病、事故、心理健康等突发事件的处置;积极参与并组织、督促研究生参加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要建立研究生德育工作评估制度,把研究生德育工作的落实情况和效果作为评价和衡量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指标并列入研究生培养工作评估体系。对研究生导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情况的考核由各培养单位负责,各单位要根据学校的要求制订具体的考核办法,定期检查“研究生导师工作笔记本”,了解导师履行思想政治教育职责的情况,每学年或者每届所指导的研究生毕业时对导师进行一次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向学校提出是否继续聘用为导师的建议。其中,对履行思想政治教育职责不力、各方面反映意见较大、出现重大问题或事故的导师,由各单位提出处理意见,经学校审核后给予相应处理。学校每年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业绩突出的研究生导师进行表彰,并考虑拨专款设立“研究生导师教书育人奖励金”,每2年举办研究生导师教书育人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表彰活动,大力宣传研究生导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先进事迹和典型经验,以营造教书育人的浓厚氛围。

第三,搭建导师思想政治工作平台,拓宽导师工作渠道。一是网络平台。现在是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导师应与时俱进,跟上时代步伐,充分重视并善于利用网络构建交互式的徳育平台。要建立导师个人主页,用QQ、MSN、微博等与学生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便于指导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即使导师外出,也可使用移动网络与学生沟通,这样就能有效解决导师由于工作忙而难于与学生见面联系的问题。二是交流平台。学校要定期召开导师德育论坛,专门就导师如何有效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专题研讨和经验交流,以拓宽导师的工作思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实践平台。安排党员导师兼任研究生党支部书记,或负责联系一个研究生党支部,直接参与指导和组织研究生的党建和思政活动;安排导师带队参加研究生的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了解国情、社情、民情,要求导师必须担任1至2个研究生社团的指导老师等等,尽量为导师创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机会,这样导师的思想政治思想工作才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四,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解决研究生思想问题的同时要解决研究生的实际问题。要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研究生心理发展规律,充分考虑研究生的内在心理需要,充分考虑研究生的个体差异,因势利导。[3]首先要坚持文以载道,做到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通过组织学术沙龙、学术交流,将研究生吸收到导师的科研项目团队,或从科研经费中抽出部分资金专门用于研究生科研资助,以解决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的问题,同时加强思想教育与专业教学的相互渗透,实现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有效统一。其次,要将心理教育和就业指导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通过就业指导,开展“成功观”、“就业观”教育,解决研究生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研究生提高克服困难、经受考验和承受挫折的能力,解决适应学校学习生活和社会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吴鹏.研究生思想特点研究文献综述[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0.3:(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