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繁星春水有感范文

时间:2023-03-14 19:03: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读繁星春水有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读繁星春水有感

篇1

冰心一生信奉于“爱的哲学”。所以便有了《繁星春水》。以母爱、自然、童真为主题,以幽柔的语气诉说了“爱的哲学”。

读《繁星春水》就是读冰心的思想。那字里行间透露出的,不是作者的真思想、真性情吗?

她说;诗人,是世界幻想上最大的快乐,也是事实中最深的失望。简单的一句话,便把人的思想引到现实。幻想与事实,快乐和失望。不正相反吗?难到不应该细读《繁星春水》吗?她如世界上最伟大的导师,拥有母爱的真,童真的善,自然的美。引你走向心灵的深处,净化那心灵的污点。

领悟“爱的哲学”……

惠济六中初二:韩明巍

篇2

课余时间,我阅读了《繁星春水》,感触颇深。翻开书,首篇导读便吸引了我。讲到冰心是如何创作诗集,从小到长大,充分体现了冰心在写作方面的天赋。

她的诗主要以母爱,童真,自然著称。从《繁星》中“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可想而知,冰心的童年充满着梦,充满着童稚的幻想。“小弟弟呵,……灵魂深处的孩子呵。”更诠释冰心与兄弟姐妹之间那不可言喻的深情厚谊。这些是冰心充满童稚的渴望与幸福。"青年人!/ 只是回顾么?/ 这世界是不住的前进呵"告诫青年人不要取得了一点成绩,有了一点进步就沾沾自喜,妄自尊大,停步不前,不要老是沉浸在幸福的“回顾”中,要戒骄戒躁,不断创新,不断前进,因为“这世界是不住的前进呵”。诗歌真具有催人奋进的力量!冰心也把大自然描绘的非常生动,给我们刻画出它美丽的样子:清晓的江头,/白雾朦朦,/是江南天气,/雨儿来了——我只知道有蔚蓝的海,/却原来有碧绿的江,/这是我父母之乡!这里用了好几个描写颜色的词:白,蔚蓝,碧绿。简短的几个词语,就把大自然的景象生动地描绘出来了。

她的诗,常将自己从生活里获得的新鲜感受,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自然含蕾,又富有哲理,给人以无尽的回味和思想的启迪。

篇3

记得在冰心写的《繁星·春水》中曾经有这样的一首小诗:

母亲呵!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他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能躲到你的怀里。

虽然这小诗只有三十来个字,但却深深地体会出母爱是多么的博大无边!不是吗?当我们烦恼、痛苦、伤心、悲哀的时候,除了能投入妈妈的怀抱中哭,我们还能做什么呢?

妈妈把我们带到这个美好的世界来,让我们去享受别人的爱护;妈妈是我们的第一位老师,辛苦地把我们抚养成人;妈妈是我们的精神支柱,总是支持着我们,鼓励着我们,当我们摔倒了流血,最痛的不是我们,是妈妈的心;当我们不听话,妈妈动手打我们,最痛的同样是妈妈,正所谓“打在儿身痛在娘心”。可是,当妈妈帮我们补衣服刺到手指,妈妈仍然会觉得开心,因为如果她的痛能够换来我们的快乐,就算是痛不欲生,对于妈妈来说也是值得的。这使我想起一首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游子吟》

篇4

我是第一次看关于诗歌的名着。诗歌,在我眼里就是一种很无聊的文学,看这个简直是浪费时间。可是,在这个寒假,我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翻开这本书,当我深入读进这本书时,最终看出所蕴含的哲理。

诗歌从古至今,是受人尊重的,因为诗歌是是随着历史的推移而沿袭下来的,我却是个例外,。我很讨厌诗歌,讨厌他的杂乱,讨厌它的深藏不漏。花时间去研究它的杂乱,还不如去坐着看一本刺激的小说。

不过,我要感谢冰心奶奶和学校的安排,是他们改变了我对诗歌的看法。我能从很多句子中感到冰心的诗歌的看法和吸引力:“青年人和!为这后来的回忆;小心着意地描你的图。”这是什么意思?这所蕴含的哲理是把握现在,创造未来。这哲理是多么深刻呀。

我对此上了瘾,我开始研究他们,从中得出结论。每得出一个,我会兴奋好一阵子的。比如这首诗:镜子——对面照着,反而觉得不自然,不如反转过去。哲理是这样的:一种思维方式,当你使用他时弄不清楚的话,不如反过来想想。我越来越感到冰心的诗歌的哲理性,他是一个哲学家。

也许就是这本经典名着,改变了一个人的观点,也正是这本经典的诗歌名着,才可以列入世界少年文学经典名着。

篇5

读《繁星春水》有感

我依稀记得第一次接触到冰心的作品是在二三年级时读的《繁星·春水》中的一节小诗。诗的内容是:

“我在母亲的怀里,

母亲在小舟里,

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

或许是因为那个年龄的孩子太善于幻想的缘故吧,记得在当时读完这节小诗后,我进在脑海中浮现出妈妈将我抱在怀中乘着小船在洒满月光波光粼粼的大海上漂泊的景象。晚上我还梦见自己一边用心聆听着浪花相互碰撞发出的声响,一边在海面上自由自在的遨游……现在回忆起来,一种莫名其妙的幸福和温暖常常会涌上我的心头。

从此,我便恋上了这本诗集,恋上了冰心式的文体,恋上了一颗童心。

《繁星·春水》是由诗人一些随时随地的感想和回忆拼凑成的,然而它们就像那满天星辰的夜空一般,含蓄隽永,富于哲理。“它们是光明闪烁的,繁星般的嵌在心灵的天空里”。

试想一下,像“繁星格”那么纯洁的情愫,那么细腻的笔触,那么优美的意境,倘若是人没有孩子般天真无邪的心灵,怎么可能跃然纸上?像“春水体”那么单纯的思绪,那么清新的风格,那么沉静的底蕴,倘若诗人没有孩子般质朴可爱的心灵,又怎么可能撷取下这一个个细小的片段,并引发出诗的情思?

我们都知道母爱、童真、自然是《繁星·春水》的主旋律。我想,正是一颗“童心”才赋予作者笔下的语言以自然和纯真,也正是一颗童心才使作者笔下的文字更加的耐人寻味,情韵悠长。

“万千的天使,

都要起来颂扬小孩子;

小孩子!

他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

什么才是伟大的灵魂啊?天真烂漫,可爱纯洁,对一切都充满了爱和期盼;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笑得出来,却从不刻意的掩饰什么;坦然率真,没有杂念,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发自内心的呵护并过着一种叫做“幸福”的生活。我想,这就是那伟大的灵魂吧。

如果我们有这样的一种灵魂,永保一颗“童心”,那么我们就会永远像孩子一样天真单纯,幸福甜蜜,永远生活在儿时那魂牵梦绕的国度里。

篇6

1.大多数学生只读过《水浒传》《三国演义》《钢铁是怎么样炼成的》《骆驼祥子》,阅读量不足;

2.阅读名着浅尝辄止,不愿挖掘,不懂深入探究;

3.阅读只注重有意思的情节,只看不写,没有写阅读感受和启示;

4.没有摘录妙语佳句,缺乏语言积累,不愿有意识地写作。

“生命的质量需要锻铸,阅读是锻铸的重要一环”,余秋雨先生说,“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一个人如果在青年时期就开始平庸,那么今后要摆脱平庸就十分困难。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则尘俗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可见,语文教师的第一要务就是要指导学生深刻认识到阅读、尤其是阅读经典对他们的发展有多么重要!为此,我采取一些具体的做法,从多个方面引导学生阅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

由于时空的距离,初中生普遍对名着缺乏了解,缺少兴趣和亲近感,很难与书中的人物形成共鸣。当今快餐文化的流行,以前只能从书上得到的东西,现在同样能从大众媒体中得到,即使是为了考试,他们也乐于接受各类“名着速读本”,对原着怯而止步。为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可坚持以下做法:

1.营造阅读名着的氛围

读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就要依靠学生来开展,教室、图书室是学生阅读的重要阵地,室内可挂设有关读书名言的条幅,出以读书为主题的墙报,形成良好的读书环境。在阅读课上,教师要深入学生,与学生个体进行平等交流。如了解读书的进度,解答读中的疑问,交流读后的感受等,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欣赏名着,感受阅读的乐趣。

另外,我们还可根据阅读计划开展“每日一问”等读书竞赛活动,激发学生读书热情。在培养兴趣的基础上去阅读,在阅读中注意方法,以提高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2.语文教师自身的阅读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语文阅读,只有热爱阅读的教师,才能充实自己的课堂,体验学生阅读的甘苦,找到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的话题,及时向学生推荐有益的读物,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师生产生阅读共鸣。

老师要以身作则,先学生一步,细细品味,言传身教,给孩子树个好榜样。孩子特别喜欢探听老师在读什么书,不经意间,你会发现,你刚读过的书,正被孩子捧在手心。由于我比较喜欢《红楼梦》,就把“金陵十二钗”的判词给学生抄下来了,并让他们课后背诵,以增加学生的课外积累。没想到这个举措激起了同学们阅读《红楼梦》的热情,他们先是主动追着我让我解释这些判词的意思,然后又要求我介绍人物的经历,我看到他们这么高的热情,就推荐他们读《红楼梦》的中学生版本。经过阅读,有很多同学摘录和背诵了《红楼梦》中的很多内容,包括“红楼梦”十二支曲子和文中的很多精彩的描写段落,学生对本书的理解加深了,自身的积累也丰富了。

二、注重名着阅读的学习方法

名着阅读引导灵活多样,不同类型的名着,应该有不同的阅读引导方法。我们要根据教学实际选择适时适度的指导形式,教会一定的阅读方法。

1.深入文本,从名着中谈出感悟

在教学中,可以采取“阅读、品析、感悟”逐层深入的办法,我以冰心的《繁星》、《春水》为例指导学生阅读。

首先,初读诗歌,让学生理解冰心的《繁星》、《春水》的思想内容。阅读同时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小诗,做有感情朗读,感受诗人喜怒哀乐。

其次,要欣赏诗歌,读诗的所感所想在书中作出批注,或在读书笔记上写出对诗歌精炼语言的赏析,写出对诗歌哲理的感悟。

接着,让有能力的学生仿写诗歌。通过仿写,强化对诗歌内涵理解,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哲理诗“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意蕴深刻,有个学生这样写的:“铁笼中的老虎/你贪图安逸时/森林便消失了”。

最后,我通过开展阅读名着活动课,让同学们交流诗歌的阅读感受,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2.品读名着,分析人物形象

名着中,人物众多,形象典型。如何分析人物形象?一般从分析人物性格及表现手法入手。如我让学生阅读《水浒传》中《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完成情节梳理和林冲的人物分析。首先概括情节:林冲柴进相识,受到厚待;洪教头看不起林冲,欲与林冲较量;林冲棒打洪教头;洪教头落败,含羞而去。这不难反映出林冲谦虚、大度、心胸宽广、机智等优秀品质。再比如学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可以就此进行拓展,告诉学生,这只是《水浒传》中关于鲁达的一个故事,他还有“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等故事,也都非常精彩,鲁达立体的性格就呈现在我们面前;另外,《水浒传》一百单八将,个个性情不同,人人描写传神。这样学生也会自己在课外找书看。

3.精读略读相结合

读书法要因人而异,因文而异,比如优美的诗文就要提倡诵读法,散文要用寻找线索阅读法,议论文要用提纲挈领法,小说宜用评点法。培根说过:“有的书只要阅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即可,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精读时可引导学生采用品读、背诵、摘录、写体会、编手册等方法。略读可引导学生通过看目录,读故事梗概和抓其中片段读等方法来人来了解图书、文章的大意,力求在较短时间内获取有用的信息。精读和略读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既能保证有较大的阅读量,又能保证阅读的效果。

4.读名着与看影视相结合,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

篇7

这段话科学而又简明地说明了阅读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可是,中小学的阅读却被局限地只是为了掌握一些知识点,形成阅读能力,因而阅读材料也只是为了证明知识点或能力点的例子,形成阅读能力的途径也被误认为是琐细的分析和机械的练习。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按语文教学的特点教语文,在教学中不能仅仅停留在文章的表面,要注意引导学生充分去感受和体验文章的内涵。这样,才能拉近他们与教材、与作者乃至作品中的人物的距离,让学生通过与教材、作者、作品的多维对话,知识得到不断地储备,能力得到不断地培养,人格得到不断地提升。语文教学要达到如此理想的境界,就不能靠灌输和机械训练来实现。学生必须成为真正的阅读主体,教师是学生阅读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对话关系。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去阅读和体验呢?我想,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与兴趣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怎样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教师,当前的任务就是要把学生的被迫阅读变为自主阅读,尽量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教会学生阅读方法。但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教师就要为学生创设一种浓厚的阅读氛围,创设一定的阅读条件,搭建一些展示自我阅读成果的平台和交流沟通的平台,并且在对学生的评价中多些鼓励,不断给学生以成就感,从而真正使他们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和自信。如:教师利用教材中的课文,在课前设计好导入。设计导入要抓住契机,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从边沿到焦点,即使是新旧联系,也要生动活泼,使之注意力集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趣味性比较浓的有益书籍。如中国的四大名著《十万个为什么》、《安徒生童话集》、《繁星》、《春水》等,读后利用语文课外实践活动让他们上台讲述、朗诵、讨论、复述、表演等,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自觉地阅读其他有益的书籍。

二、要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技能和方法。

如何让阅读文本生动地展现,让文本照亮学生,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情感震撼,激发起学生内心的激动与切身体验的感知,以直达作品的内涵,进而有自己的发现呢?灵活多样的作品阅读方法就可以大显神通了。阅读方法大致可以分为六种:朗读、默读、诵读 、精读 、略读、浏览。而正确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则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书要让学生读,而不只是老师讲。学校里应该是书声朗朗。可是,有些学校连语文课堂也听不到读书声,这是很不正常的。除此之外,还应该让学生养成“不出声、不指读”的习惯,提高默读速度,是阅读中必备的一种能力。在学习实践中,老师还要鼓励学生多读文章,尤其是抒情散文,可以要求熟读成诵,有利于记忆、积累和培养语感。在阅读实践中,精读、略读、浏览这三种阅读方法也是不可或缺的。有人说,一个人长期只有精读,而没有略读和浏览,就会影响思维的流畅和敏捷;如果长期只有略读和浏览,而没有精读,就会影响思维的严密和深刻。可见精读、略读、浏览,都是不可或的缺的。而事实上,综合地灵活地运用精读、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是学会阅读、提高阅读效率的必然追求。文本阅读 的各种方法的灵活运用,使学生对文本作品深入领会,便托起了学生阅读感知最终目标——学生的感知体验、独到见解、独特观点的呈现。学生的阅读主体性才真正得到发挥。

三、要引导学生在理解上下工夫,培养思考问题的创造性。

学生读书“常读常新”,“新”的来源是常读、熟读,对基础问题有共同认识的结果。如果基本问题内涵没有搞清楚,处于囫囵吞枣状态,就不可能有新见识,学生阅读的主体性也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常表现为两种倾向:一是读不懂,面对文本,不知所云;二是读不出,即有所启悟,却像茶壶里煮饺子——倒(道)不出。读不懂,是因为缺少必要的文化储备和资源支持;读不出,大多是出于个体心理障碍。针对此种情况,老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扫除学生心理障碍,培养学生阅读自信心。要让学生自己阅读,在预习、理解的过程中,善于激活以前原有的知识,在原有的知识的基础上,扩充发展新知识。善于让学生自己提出各种问题,自己意释作品,使意义具体化。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提倡、鼓励、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消除学生阅读主动性的心理压力。2、营造和谐氛围,激发学生阅读欲望。善于运用预测的方法,不断调整、修改预测,让阅读的过程充满一种阅读的期待、思索和探究,始终保持阅读的兴趣。并且要确保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体作用。教师应鼓励学生不盲从权威,不迷信书本。让敢想、敢说、敢做的个性得到展示。大胆探索,善于发现,勇于开拓。真正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

四、在阅读教学中应注意内引外联,培养学生阅读的主动性。

语文的阅读教学分为两个方面:课本阅读和课外阅读。从内容上说,课本 阅读是个性化阅读的教学起点,也是主阵地。老师应该当好中小学生的“营养师”,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自己的文化,为学生的立身安命终身发展打好精神的底子,进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崇高使命;课外阅读是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有益拓展、延伸。文化的积累和文化的建构更多的还要依靠课外阅读。从形式上来说,课内的指导是为了课外的不指导,我们就是要通过课堂阅读的习惯养成与方法引导,逐步建构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从而达到能自主有效的进行课外个性化阅读的目标 。比如,引导学生注重积累,勤于思考,不动笔墨不读书,坚持写好读书笔记;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大胆激励学生主动想像,在阅读课文及课外读物时,要勤思考,勤动脑。引导学生学会扬弃,善于创造性阅读等。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任务,我们应该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大胆鼓励,正确引导,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让学生获得审美愉悦的同时,情感得到同化,人格得到升华,让学生阅读的主体意识得到充分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