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制度计划范文

时间:2024-03-26 17:43: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制度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财务制度计划

篇1

财政所负责本镇范围内所有政府性资金以及纳入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会计核算等日常管理工作,业务上接受上级财政部门的指导监督。

(一)、收入管理

纳入财政预算外资金管理范围的主要有:

1、行政事业性收费;

2、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

3、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的预算外资金(包括所属行政事业单位的所有预算外资金);

4、其它预算外资金,包括上级补助收入,各项专款和往来、其它收入等。

(二)、支出管理

财政性资金的拨付,实行镇长“一支笔”审批制度。财政部门根据镇人代会确定的预算草案、预算调整方案具体负责预算的执行工作;行政事业单位的正常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按部门预算的额度实行分月用款。

(三)、票据管理

财政票据实行“谁执收、谁开票、谁领票、限量供票、缴旧领新”的管理制度,银行和单位开票、定期结报模式,逐步实行电子购销,票据自动销号。行政事业单位的票据一律使用有财政部门监制的票据,统一向财政所领购,并实行《票据领购证》制度,执收单位必须将所收款项全额缴入财政专用帐户,并按期办理核销结报手续后可以继续购领票据。

(四)、帐户管理

镇财政及镇所属行政事业单位全部实行国库单一帐户体系,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开设、变更银行帐户,撤销银行帐户要报财政部门办案。

(五)、现金管理

加强现金核算与管理,建立备用金制度,按照《现金管理暂行条例》严格控制库存现金限额,严禁坐支,公款私存和白条抵库,完善出借审批制度,加强现金回收清理工作。

二、审批手续

1、财政资金的申请:申请财政性资金包括正常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填制“财政性资金申请单”,由财政所审核经分管领导审核同意后报镇长审批,国库收付中心将审批后的款项增加预算单位的用款额度,用款单位凭合法合规手续齐全的有效凭证向财政国库收付中心提出财政直接支付申请。

篇2

为加强公司对物资计划采购与付款业务的内部控制,根据《国有企业采购操作规范》、《国有企业采购管理规范》、公司颁布的《合格供应商技术评审管理办法》,规范采购与付款程序,做到有章可循,保障公司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物品的正常供应,确保采购质量,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公司所有的物资采购项目均按本制度执行。

3.术语和定义

3.1.非依法必须招标

法律规定必须进行招标之外的,可通过招标方式进行,执行法律一般性条款,也可采用其他采购方式进行的采购项目。

3.2.寻源

通过各种媒介、展览会、博览会、互联网等途径寻找供应商及其相关信息的过程。

3.3.采购实体

物资采购部门负责实施公司的物资采购工作。

3.4.需求实体

公司内提出物资需求的部门。

3.5.合格供应商

通过公司规定程序评审合格的提供物资的供应商。

3.6.供应商

指提供临时、紧急采购并且不在合格供应商范围内物资的供货商。

3.7.公开招标

以招标公告的形式邀请不特定的潜在投标人投标,完成非依法必须招标项目的一种采购方式。

3.8.邀请招标

以投标邀请书的形式邀请特定的投标人投标,完成非依法必须招标项目的一种采购方式。

3.9.比价采购

采购需求明确,采购人依照既定程序允许投标人报价并经评议最终确定合同相对人的一种采购方式。

3.10.合作谈判

采购目标需求明确但不具备招标条件,只能通过谈判的方式同供应商签订货物合同并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采购方式。

3.11.单一来源采购

在卖方市场条件下,采购人与符合条件的供应商就采购物资事宜进行谈判,最终达成采购合同。

3.12.电子平台采购

通过网络技术进行信息交换与传递,并为企业采购管理、交易、监督提供软件系统支撑的电子商务系统。

3.13.专家评审组

专家评审组成员自公司专家库中抽取。

3.14.固定资产

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超过2000元,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的物质形态的资产。固定资产包括但不限于: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

3.15.制水药剂

指净水、再生水及污水生产用药剂。

3.16.管网维修及大修技改材料

指管网维修、大修技改过程中使用的各类材料。

3.17.低值易耗品

指单位价值较低、使用年限较短、不能作为固定资产的各种用具物品,包括但不限于:玻璃器皿、化验药品,办公用品、安全防护用品、厂站维修配件、应急物资、办公家具等。

篇3

关键词:高校会计制度;财务软件;WebService技术

财政部颁布实施了新修订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对高等学校会计科目的设置和使用以及财务管理、核算方式及财务报表的编制都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同样也对高校现有的财务信息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适应新制度,如何对现有财务信息系统进行完善和二次开发,是高校财务人员当务之急的一项重要课题。

1新会计制度下现有高校财务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

1.1会计科目、功能科目和经济科目嵌套的复杂科目核算体系

新会计制度实施后,要求高等学校更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财政资金的运行情况,在制度上对近年来国家不断推行的各项公共财政管理改革措施予以明确和增设相应会计科目用于核算,增加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补助结转结余等科目。此外,规定财政补助收入科目下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的支出功能科目核算,各支出科目除了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的支出功能分类、支出经济分类核算外还要设置财政补助支出和其他资金支出等层级进行明细核算。按原财务信息系统科目设计思路,将会计科目、政府收支分类功能科目和经济科目同时体现在科目设计方案上,以教育事业支出为例,设置一级科目教育事业支出(5001),下设二级科目基本支出(01)和项目支出(02),下设三级科目财政资金(01)和其他资金(02),继续将功能科目的类、款、项三级和经济科目的类、款等按要求设置,将出现8级或9级的超长科目,会计人员制作凭证时容易发生错误。

1.2新制度对财务系统软件的使用影响

1.2.1强化财政资金预决算管理,规范资金支出以广东省为例,按省财政对国库资金的使用要求,首先,每一笔支付都必须由高校财务人员在国库系统录入国库信息:按支付内容选择经济科目,选择国库指标(可自动生成功能科目),同时录入收款单位信息等内容,其次,高校财务人员必须将同样的内容在财务核算系统重复录制一遍,最后,资金支付时,高校财务人员还要在网银系统录入支付信息完成资金支付。所以高校财务人员处理一项报销业务要使用三个网络、登录三套系统:政务专网登录财政国库系统录入财政支付信息,财务部门局域网登录财务核算系统录入凭证分录信息,最后再登录互联网的银行网银系统录入公务卡消费信息和资金支付信息,一笔业务在不同系统重复录入,效率十分低下,而且容易出现人工失误,导致系统之间信息不一致。1.2.2资产管理改革,提出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为了更加科学合理地管理好资产,发挥其最大效益,更加真实地反映出其价值,新会计制度中明确提出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和进行无形资产摊销,增加累计折旧和累计摊销科目。以广东高校为例,目前大部分学校使用的天大天财财务核算软件只有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流水帐,没有与之对应的资产台帐,与资产管理部门的资产数据对账主要是通过人工对账的方式实现,工作效率极其低下,如果不能对现有财务管理软件进行改进,实现系统自动对账和自动按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容易造成资产部门实物帐与财务部门会计账的数据不一致和误差,极大增加财务人员工作量。1.2.3强化会计核算,细化项目管理为了落实资源配置和管理责任,新制度要求会计信息应当能够反映高等学校经济活动的整体情况,以及每一个经济活动的具体情况,并且能够根据需要提供学校分部门、分项目、分类别、分层次、分期间的会计信息。目前高校的现状是不同项目归口不同管理部门管理,项目经费基本由财务部门管理,但长期以来,由于高校信息化建设分不同时期不同部门建设,系统间相互独立,数据也没有统一规范,项目管理与财务管理的业务数据无法共享项目信息,项目立项信息及预算申报信息不能从管理部门传输到财务部门,项目经费执行情况也不能及时传输到管理部门,项目归口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信息不共享的问题导致了业务上的不连续性。

2升级现有财务软件的解决思路

以神州浩天财务软件为例,升级到5.0版本,启用系统新功能,可以部分解决新高校会计制度带来的新的系统问题。2.1在财务核算系统的参数设置模块,调整会计科目结构,按新会计制度要求将一级会计科目编码由三位升级到四位,同时启用功能分类科目和经济分类科目核算,按国家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和具体业务在系统设置科目结构,最后,在通用代码管理按新制度要求逐一对三套科目进行设置,在实际制作财务凭证时,审核人员根据支出业务内容录入按照会计科目和经济科目,根据支付资金的项目属性系统自动带出功能科目,实现一笔经济业务的三维核算。2.2系统增设国库项目字典,按照财政国库网下达指标的摘要、类款项、金额、归口部门等信息,对应设置国库项目代码,经费项目代码增设是否国库和国库项目代码属性,系统则可按选择条件实现国库项目的进度和使用统计表。

3运用中间库和webservice技术实现数据交互

运用中间库和webservice技术实现财务系统与其他部门信息系统的数据交互,将财务信息和具体科研、人事、资产等管理信息建立联系并且信息共享,不但减少财务工作中对相关管理信息重复录入的工作量和差错率,同时解决会计核算规范化、项目经费精细化管理要求,并进一步探讨实现与财政及银行等相关系统对接的解决方案。

3.1中间库和webservice共享模式

中间库是一种用于实现数据共享和交互的临时数据库。WebService服务是基于通过网络支持计算机间的集成来设计的软件应用程序,运用WebService技术,可以促进不同业务部门系统之间的“相互操作”。双方系统采用中间库的模式进行数据交换。A方将B方需要的数据发送到中间表中,并设置相应的写入标志,再由WebService通知对方数据已更新;需方从中间表中读取信息,并设置相应的读取标志,再由WebService通知对方数据已读取完成。双方的操作通过中间库完全隔离。该模式速度快、可靠性高、通用性好、适应性强、安全性高,可以方便的把不同应用平台、不同数据库技术开发的应用系统集成在一起,提供双方的数据交互共享。

3.2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3.3设计思路

在中间库中初始建立资产财务信息表、科研财务信息表、学生学费信息表等相关表格,系统双方沟通后确定业务流程规范,业务系统通过webservice接口将基础信息写入中间库,财务系统通过Wwebservice接口接收相关基础信息,并将相关项目的对应财务信息回写入中间库信息表。业务部门系统访问WEB服务接口,取得财务数据的变化信息并更新本地数据。以资产系统为例:资产处将预报增资产台帐信息通过接口写入中间库,财务系统通过接口调用中间库资产报增信息进行资产账务处理,同时将财务凭证编号、经费项目支出代码等财务信息回写中间库,并做标识,资产处定时扫描中间库,将做标识的资产信息对应财务数据回写入资产系统,完成资产报增的业务流程。

3.4安全策略

由于财务系统对信息安全性要求较高,考虑到跨部门信息在internet环境中传输的安全性问题,因此在接口程序中采用了密码和IP白名单双重验证的方式。双方约定登录用户名和密码,并增加网络防火墙,做IP白名单检测,仅白名单内的用户才可访问webservice服务器端。

3.5关于“三网合一”的进一步研究

为了解决高校财务工作人员处理一项报销业务要使用三个网络、登录三套系统的问题,考虑国库专网、银行专网、财务专网的三网合一,实现高校财务人员在一个系统录入凭证信息传输到三个网络,减少重复录入工作和差错率。由于财政国库专网对安全性要求比较高,出于安全考虑省财政目前没有开放与高校财务专网的接口,高校只能通过光纤接入政务专网登录国库系统,财务人员通过专机登录国库系统录入支付令信息,财政国库系统将包含指标信息的支付令信息传送到银行专网实现零余额支付,高校通过建设“银企互联”可以实现财务专网与银行专网的光纤实时互联实现非零余额的其他资金实时支付,如果在财政解决安全问题的前提下对高校开放接口,则可以直接通过以下方案实现“三网合一”:财务人员只需要在账务系统录入凭证信息,此信息包括银行支付信息及国库项目信息(目前天财软件可以直接实现经费项目代码与国库信息码的关联),将此信息发送到国库网和银行专网,即可完成支付令的开具和资金的支付,最终实现整体报账和支付流程,

4小结

为适应高校财务管理改革和发展,实现新会计制度对财务信息加工和处理的要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中间库与WebService技术的财务信息交互共享模式,利用中间库实现数据共享的高效快速存取,同时保证了数据更新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并利用WebService完成信息供求方的系统存取通知。利用WebService相关技术可以解决财务部门与管理部门之间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各系统之间的无缝连接,财务部门也可以通过主动获取、接收推送和及时反馈等方式随时掌握和参与高校经济活动,但被信息化技术放大了的财务安全管理风险也随之加大,今后还应当针对财务信息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安全做更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财政部.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财会[2013]30号)[S].2013.

[2]黄敏新.新旧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差异分析及衔接建议[J].教育财会研,2014(2):40-43.

篇4

关键词:卫生计生;财务;监督;模式;优化

当前,“看病难,看病贵”成为了又一新常态,身体健康关系着国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感程度,“医改”是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的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措施之一,而在“医改”的背后,则是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持,但要国家财政资金发挥应有的效果或被高效地使用,则需要加强当前的各级卫生计生单位财务监督体制,通过完善各项监督制度,对权利进行全面约束,对资源进行公平分配,对监督能力进行有效提升,对财务管理进行科学规范,切实保障国家财政资金为民所用。本文的主要内容是首先阐述国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监督体系的具体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分析,继而在得出的启示中,提出优化我国县级卫生计生单位财务监督体系的具体办法。

一、国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监督体系的启示

(一)国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监督管理的基本方法

财务监督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体系,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规划,才能保障监督的有效施行。远观国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监督体系的管理办法,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明确监督职责。监督职责主要为相关监督部门对各部门的工作效率、工作流程、相关财务工作等进行监督,同时定期检查各部门所提交的财务报表、票据证明等,并对监督检查的结果进行有效评估与调整等。第二,保障监督效率。为了保障应有的监督效果,国外行政事业单位会保障监督部门的执法独立性,且监督专员、财务监督与会计管理模式等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确保监督工作高效进行。

(二)对国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督体系的解读

从国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监督管理体系的基本方法中可以看出,第一,国外行政事业单位较为重视监督效率。监督效率是确保监督制度被有效执行的保障,是体现监督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确保监督权利的独立性与有效性,监督措施的相互制约与相互结合,才能保障财务资金使用的高效性与安全性。第二,国外财务监督体系较体现权利分配的重要性,平衡监督管理的权利是确保财务资金被公平有效使用的必要因素之一,要保障监督效率,需要根据相关利益方,制定相应的权利约束机制,确保权利的有效运用。

二、卫生计生工作财务监督机制模式的优化

在国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监督体系制定的原则基础上,结合我国县级单位卫生计生工作的财务管理实状,提出以下优化县级卫生计生单位财务监督机制模式的具体措施。

(一)加大检查力度,规范财务管理

县级卫生计生工作所负责的辖区众多,主要包括各级各类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营利性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城乡卫生院、妇幼保健卫生机构、各级疾病控制中心、各级血液中心、疗养院等。这些卫生机构其内部组织机构存在一定的区别,大型医疗机构及县级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工作相对较为规范,而镇、乡、村卫生院及疾病防控中心等,由于其内部组织机构不健全或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使得财务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问题,进而给县级卫生计生对财务工作的统一管理造成一定的影响。卫生计生工作要优化财务监督机制,需要加大检查力度,对管辖区内的各单位进行全面的财务管理自查自纠工作,并由卫生计生局主要负责人带队,对财务管理“重灾区”进行重点检查,同时对其他单位进行抽样检查,主要核查各单位财务票据管理、药品盘存、财务凭证等,对未按规定办理的票据、未按规定签字确认的凭证等,限期让相关人员进行整改,并再次对整改内容进行检查,对再次检查仍办理不到位的项目,追究其相关责任人及经手人相关责任,并让检查工作成为新常态。

(二)健全内部价格管理机制,加强医疗成本监测与监审

健全县级卫生计生管辖区内卫生机构的内部价格管理机制,改变以往医疗服务以项目为主的定价方式,根据当地消费水平、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等制定公平公正的医疗服务价格制度,并进一步推动总额预付、按病种付费等收付费方式。加强对各卫生单位医疗成本的监测与监审,建立卫生机构价格成本报告制度,对报告中体现的部分因地域、当地经济、环境等原因出现的卫生计生工作完成较好,但财务困难的卫生机构,应给与适当的政策倾斜。同时对部分非营利性卫生机构对其出现的政策性亏损现象,基于适当的财政补助,切实保障各卫生机构的经费支出。

(三)强化财务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县级卫生、计生机构应紧密结合国家相关预算政策,根据政策契机,结合自身单位发展规划,建立预算项目库。严格控制预算编制、分析、审核、执行、考核、评价等流程环节,确保预算管理的每一个环节科学、合理、有效。预算的编制工作需结合相关预算理论及计算机计算软件进行编制,应避免参照以往预算情况,进行经验性式的预估方法,切实保障预算的科学性。预算的执行过程应进行有效监督,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不按标准支出及超额支出等应进行及时干预、及时调整。预算的考核与评价过程应严格按照预算成果进行公平公正的考核,并全面推进预算决算公开,预算考核应与各预算执行部门奖金挂钩,鼓励各部门合理合法地使用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四)健全财务报告制度,落实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

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是有效的外部审计制度,县级卫生机构的内部审计是对卫生机构的财务工作进行第一道把关,外部审计则更能保障县级卫生机构的财务工作合理合规地开展。建立财务报告制度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的措施主要为,第一,各卫生机构定期向其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报送加盖单位公章的财务报表、财务分析书等文件。第二,各级业务主管部门不定期对各卫生机构的半年度及年度财务报告进行监督抽查,并根据监督抽查情况,聘请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告进行审计,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结果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开,并将其作为评价各卫生机构及其管理人员的工作绩效的重要依据。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监督梯队

监督机制的最终落实关键在人,县级卫生计生单位对其下辖单位财务工作进行监督检查,需要监督人员具备专业的财务知识及内部审计知识,并同时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离不开专业的人才培训计划及严格的人才选拔计划。县级卫生计生单位应根据财务监督工作岗位职责制定严格的人才选拔方案,对人才进行选拔后,制定专业的培训计划,开展卫生计生经济管理领军人才的培养,并做好高素质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在单位打造出一支学习能力优秀、专业素质过硬、创新能力突出、责任意识感强的财务管理队伍。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县级卫生计生单位的财务监督工作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管理工作,所涉及的内容众多,优化卫生计生财务监督机制,需要全面梳理县级卫生计生财务监督工作流程,根据现有的具体流程,找出影响工作效率的环节,对流程进行精简与再造,再根据再造流程进行监督体制的设计,主要从预算监督、财务报告监督、财务管理工作监督、成本监督等方面进行设计与完善,切实确保县级卫生计生单位财务监督工作能规范、高效地运行。

参考文献:

[1]牟平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加强财务管理,推动卫生计生财务工作见实效[J].财税,2015(05).

篇5

[关键词] 农村财务工作 存在问题 解决途径

[中图分类号] F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10-0042-01

财务工作规范化是现阶段农村工作中需要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关系到农村社会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其对于推动整个农村地区健康稳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农村财务工作的规范化可以有效的克服人为因素的影响,保证农村各级财务工作的透明化和时效性。进而进一步充分调动起群众的民主监督意识,有效的对农村集体财产进行监管,防止集体资产出现严重流失。

1 现阶段农村财务工作存在问题分析

1.1 财务工作不规范

在很多农村地区,很多村集体的财务工作存在很多不规范的现象,其中问题最突出的就是报账不及时,会计在对账目的原始凭证管理过程中存在混乱的现象,这样十分不利于农村财务工作的开展,财务账目就会存在公开不及时、不规范和不透明。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是因为在很多村集体中,依然存在着计划性收入,或者账目无法在短时间内开据正式的收据等原因,导致了村集体的账目出现了错收和错支的现象,这就为农村,挪用公款埋下了隐患。同时有的村集体的财政收入主要依靠上级部门的财政转移,导致了报账等工作出现延迟,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

1.2 工作队伍不稳定,会计人员报酬不稳定

在实行了会计委托制度之后,有的村集体的干部就认为报账人员设置是多余的,因此与,对工作人员的选择和相应的报酬没有进行明确的规定,这种情况的存在就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尤其是在村委会换届选举过程中,财务工作人员流动性很大,一些新的财务人员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村集体会计委托制度的各项要求和规定,十分不利于农村财务工作的开展。

1.3 缺乏有效地监督

对农村财务工作来说,长期以来都缺乏必要监督,对农村财务的监督管理制度建设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乡镇的会计委托中心不能对财务工作进行有效的负责,还没有将部门的职能作用发挥到最大,在对农村的财务票据进行审计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开据的票据真实性和规范性不强;其次,县级和乡镇两级农村财务审计部门没有进行科学的编制,乡镇的审计费用严重不足,对于农村财务工作出现违规的行为缺少有效的处理措施和依据;最后,村集体中的民主理财小组在成立和运作过程中存在不规范现象,很多成员都是村民干部的家属和亲戚,并不是通过民主选举而产生的,工作人员的专业文化素质和职业道德意识不足,很难达到预想的监督管理效果。

2 在会计委托制度下加强财务工作的有效措施

2.1 规范和完善农村财务工作的具体流程

要想充分发挥会计委托制度的重要作用,实现会计中心预定的财务工作目的,农村财务经营和管理部门就需要持续强化对基层财务工作的监督和指导。保证财务人员在进行会计事务处理过程中,做到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对农村财务工作的具体流程不断进行完善和规范。在涉及到村集体经济利益和经济组织发生财务事项及业务时,经办人必须获得有效的原始会计凭证,并说明注册的用途,并获得签字之后,由农村的村集体民主理财小组组长签字认可之后,最后由会计进行审核和记账。这样做有利于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2.2 积极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强化会计核算和监督

在实施会计委托制度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乡镇组织不管是从思想意识还是行动方面都显示出对这项工作的不重视,没有深入将财务清理工作按照相关要求及时进行核算和清理,导致财务工作在交接过程中交接手续不清晰,村集体的会计档案不完善,财务账目核算不科学等一系列的问题存在,因此,对于村集体的会计来说,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需要其结合当地财务工作的现实情况,全面发挥出自身的职能作用,不断对村级财务和账目进行监督,并在此基础上,及时、完整的做好各个村集体财务账目的核算、审计和管理工作,一定要做到对所辖村落中的财务状况全面了解透彻,避免集体资产出现不必要的流失,促进村集体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2.3 强化对村集体财务的审计和监督

在农村中实行了会计委托制度之后,应该按照相关制度和规定,村集体对村集体资金仍然具有支配权,而乡镇的会计中心主要承担了对村级财务经济审计和会计的相关职能,对此,农村经营管理机构一定做好与财政部门、审计部门和监察部门的协同合作,找到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联合专项审计、上下审计、定期审计方式和方法,切实做好村集体的财务审计监督工作,同时,还要深入贯彻财务审计公开制度,保护村民的知情权,全面发挥民主监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楚堂,李超楠.我国农村财务工作模式评析[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2011(10)

篇6

[关键词]水利行业 财务会计 管理制度

随着我国政府对农业、农民、农村“三农”重视程度的增加,政府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越来越多。随着水利行业的迅速发展,为了水利生产发展规划的顺利进行,水利财务工作也越来越被社会重视。作为关系到国民经济和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水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肩负了更重大的使命。在新时代,由于国家政策及经济发展变化,水利部门征募了大量社会资金,增加水利投入,促进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资金的增加也给水利财务部门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水利行业财务管理制度的缺陷

“无规矩不成方圆”。做好水利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是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推进制度创新,我国目前水利行业的财务管理制度还不完善。笔者根据近几年的水利财务工作,发现其财务管理制度存在以下缺陷:

(一)资金划拨过程出现问题

水利资金是由国家各级财政部门层层划拨。但在财政紧张的地方,上级下拨的水利专项资金往往会被滞拨、挪用或占用工程专项资金。这是由于水利财务管理制度并没有得到相关部门和领导的重视,只是把制度作为一份文件保存下来,并没有贯彻落实,对非法操作资金行为采取见怪不怪的态度,没有严厉惩处。

(二)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过硬

我国水利行业的财务会计核算没有规范性,而且,财会机构不健全,也缺乏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会计电算化程度不高,不能适应经济改革的需要。由于水利行业工程兴建的短期性,许多地方的水利部门并不配置专门的会计以及储备人员,等到水利工程开始时,一时无法找到熟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的财务人员,因此只能由其他人员代替。

(三)水利收费制度不完善

我国已经出台各项水利收费制度和政策,但不少地方还存在乱收费现象,工程资金被各种名目占用,导致工程资金短缺问题甚至工程造价过大。收费制度存在漏洞,为一些部门乱收费提供了机会,同时由于惩罚制度得不到严格执行,对违法行为的纵容,助长了乱收费行为。

上述问题导致水利基础设施不能及时修建,给农民群众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而这些损失却是可以避免的。因此,完善水利行业财务管理制度,强化制度执行力度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

二、完善水利行业财务管理制度的方法

良好的财务管理制度,能促进水利行业的快速发展,如果没有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就不可能实现水利行业业务水平持续稳定提高。因此,为提高水利行业的发展水平,加强财务管理制度成为必然。

(一)加强重视,树立责任意识

切实落实《会计法》,水利专项资金划拨过程经手人员以及水利工程会计人员必须认清自己的责任,加强各级领导对财务监管的力度。做好财务管理,不仅是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的职责,也是主管财务领导的责任,而且这些责任要明文规定,以防出了问题之后相互“踢球”,推脱责任。因此,要大力宣传责任意识,用制度明确规定领导责任,提高领导对水利财务管理的关注度。

(二)提高财务人员整体素质

加强财务人员的继续教育,促进财会队伍专业化和知识化,促进财务管理人员转变理财观念;还要不失时机的吸收一批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充实到水利财会管理岗位上来。财务部门的人员要定期参加培训班,使之更新知识、跟上形势,并需通过考核后才能上岗工作。在每个水利工程施工之前都要培训相关财务人员,以确保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核算规范化。在实际工作中财务管理的职责要明确,使各级财务管理人员了解制度规定,并切实遵守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并在财务管理上实行轮岗制,以保证财务管理人员或出现其他经济问题。

(三)规范资金投放

目前我国水利资金的投放是由国家、地方、受益区各筹一点的方法,虽然对水利事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但我国地域辽阔,各个地方的财政状况差别较大。因此在水利资金的投放上要组建专门的调研组,对各个需要施建水利基础设施的地方进行调查研究,分清轻重缓急,合理确定资金投放比例,从根源上把水利资金的财务管理做好工作准备。

(四)建立科学的水利财务评价体系

为了规范财务会计的核算标准,更好的管理水利财务,促进水利行业的发展,建立水利财务评价体系成为必然之势。目前,我国水利行业执行的会计制度不一而足,由此导致了会计核算不统一,相关资料不完整,对整个工程的分析不规范,无法监督检查等问题。因此建立科学的水利财务评价体系,统一规范财务管理行为,是促进我国水利事业迈向新台阶的必要措施。

三、总结

水利财务管理工作与水利事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它不仅仅是涉及国家财政经济政策的贯彻落实与否的问题和国计民生大事,还关系到水利发展与改革的大局。因此,在水利事业的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时刻把握水利财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局面,加大对水利基础设施投资。加强领导重视,提高财会人员的自身素质,科学评比工作常抓不懈是强化水利财务会计管理的必经之路。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快速步入关键阶段,是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步入的关键时期。深刻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以及水利发展与改革要求,也是做好新时期水利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

参考文献:

[1]李峰.对加强水利行业财务会计管理的若干思考.海河水利,2004;10

[2]李广霞.新时期水利财务管理工作的思考.科技创新导报,2008;10

篇7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高校财务管理 变化 成效

一、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后高校财务管理的变化

(一)经费划拨方式转变与支配经费权限的变化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前,财政拨款是由国库将资金划到一级预算会计单位(如省财政厅科教文处),再由一级预算会计单位划转到二级预算会计单位(如教育厅财务处),最后由二级预算会计单位划拨到高校在商业银行开设的账户上,由高校自主支配使用。国库集中支付后,国库根据已批复的高校部门预算和用款计划直接向高校内商业银行新开设的零余额账户下达和划拨用款额度。高校需依据批复的年度财政预算,逐级上报本单位的分月用款计划,待审核批复后方可执行。

(二)结余资金管理变化

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前,财政性资金同学校其他资金一样,其结余自动转入“事业基金”,以后年度可继续使用。国库集中支付后当年的预算经费仅限当年使用,其中尚未使用的授权用款额度中的基本支出将自行注销,不可跨年度使用。其中项目支出在年底自动注销后,将于次年一季度各月按一定比例返还到高校零余额账户。

(三)校内资金转拨权限的变化

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前,高校可以根据教学科研业务的实际需要向分校(校区)及校内非法人二级单位(如校医院、设备处和基建处等)直接转拨资金。国库集中支付后,这一校内直接转拨资金的权限被取消。

(四)部门预算编制和执行的变化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前,高校的预算按来源划分收入,按性质和用途划分支出。收入和支出不存在严格的对应关系,高校可统筹安排各项支出。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后,高校的预算采取了“条块分割”模式,即区分预算内、外资金,区分不同的类款项等资金渠道进行核算,并且不能串项。高校需依据批复的年度财政预算,逐级上报本单位的分月用款计划,待审核后方可执行。其次办理财政直接支付或授权支付申请都要通过层层审核,对不符合预算规定的支付,财政国库执行机构将予以拒付,学校无权自行调整。

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高校运行取得的成效

作为对政府财政资金拨付方式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具有极其深远的重要意义。而在高校中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规范高校资金管理,提高高校财政资金运行效率和资金使用透明度,实现财政管理体制创新的一项重要措施。

(一)增强了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高校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来,从运作机制上改变了财政资金在银行分散和重复设置的管理方式,对财政资金实行集中化管理,便于财政部门及时、准确、全面掌握财政资金运行信息,真正实现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合理配比,增强政府预算的科学性和财政赤字的可控性,充分发挥财政决策的前瞻效果,及时准确掌握财政资金的运用、结存情况,全面、客观地反映财政资金运行全貌,为政府科学编制预算收支计划,合理制定相应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实现政府的宏观经济社会管理目标。

(二)提高财政资金运行效率

首先,取消了各种收入过渡性账户,从制度上解决了随意延压库款,收入缴库不及时,退库不规范的问题,从而规范了收入收缴。其次,财政资金实行直接支付,减少了支付的中间环节,规范了财政资金的拨款程序,提高了支付的效率,改变了分级分散支付制度资金划拨渠道不畅、周转速度慢的状况。

(三)规范高校预算管理与执行

根据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管理流程,财政资金将以额度指标的形式按部门预算下拨,严格划分“政府支出经济分类”的类款项。同时,对项目支出预算采取“项目化管理方式”,进一步硬化了预算约束。这也使高校对各项经济活动进行严密的计划,树立“先有预算,再支出”的理念;并且要求加强预算执行的全过程监控,提高自己的使用效率。

(四)强化财政监督职能

分散支付方式下,高校既是资金支出的决策者也是办理者。对收到的财政资金高校怎样使用、如何使用,财政部门无法及时了解,只有当高校上报会计报表时才能知道,这是事后监督。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之后,建立了预算单一账户和统一的数据交换平台,高校每月的用款均需要通过国库系统向财政申请计划,对于没有纳入预算的项目或不符合该项预算指标的项目,财政有权拒绝批复。另外,对于预算计划内支付的每一笔款项,都需要由国库部门审核,不合规的支付业务国库部门也有权拒绝付款,并及时纠正大部分违规行为。这样,通过国库系统,财政实现了对预算资金的事前和事中控制,加强了财政的监管力度,杜绝了财政资金被挪用、乱用、违规支付的现象,有效防范了“小金库”的产生,保证了资金的合理利用,预防了腐败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翟刚.现代国库制度研究[J].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06.

[2]徐明坚.论我国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J].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篇8

1、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服务标准化宣传,全市服务业标准化意识明显提高

为进一步提高全市服务业标准化意识和水平,大力宣传服务标准化对提升服务水平的重要意义,通过广播、报纸、网站等媒介大力宣传服务标准化的重要作用,通过举办各类服务标准化培训班和座谈会的形式向服务单位宣传服务标准化这一科学有效的工作模式,得到了全市广大服务企业的认可。近年来,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提高全市餐饮业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促进餐饮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局组织对全市餐饮业开展标准化工作摸底调查和技术服务,在整个餐饮业开展执行标准登记工作,并对企业提供必要的技术咨询服务,帮助他们收集、整理标准,进一步提高了全市餐饮业执行标准的能力。200*年,组织全市57家从事美容美发经营活动的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参加了**省地方标准《美容美发业服务质量规范》(db37/t600-200*)宣贯培训班,对全市美容美发行业服务质量进行严格规范,消除美容美发行业服务的随意性。近年来,全市共举办各类服务标准化培训班10余次,宣贯服务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26项,共培训服务业从业人员630多人,在全市服务业宣扬了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为开展服务标准化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2、以制定服务业地方标准为抓手,全市服务标准体系初步完善

为建立健全全市服务标准体系,近年来全市投入大量资金搜集国家、行业有关服务基础标准、消费品售后服务标准、商品物流服务标准、饭店旅游服务标准、各类服务场所相关标准等57项,并会同有关主管部门组织宣传贯彻。在认真贯彻执行上级各类服务标准的基础上,**局与各有关部门、单位加强工作联动,对全市服务业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紧密结合全市服务业发展现状,对条件好的服务企业适时引导其推行iso9000等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目前全市有15家服务单位通过了iso9000体系认证,认证单位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结合实际制定适合全市服务业发展的**市服务业地方标准。由于**市超市、便利店星罗棋布,在为市民生活带来了方便的同时,也存在着零售店店址设置和经营定位不合理等多种有碍进一步发展的因素。据统计,**市共有商业网点2.2万处,发展势头迅猛,但也存在着经营特色不突出、同业态竞争激烈、商业网点布局不合理、业态设置不规范、服务功能不配套等多种问题。为消除影响商业零售业发展的障碍,进一步规范全市超市、便利店的发展,**市局在认真调研并广泛征求行业主管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组织制定并了规范商业零售业经营的两项**市地方标准:《商业零售业态规范》、《商业分级设置规范》,明确了市级商业中心、区级商业中心、居住区商业、乡镇商业、专业街等6个级次和类别,提出了量化指标和建设配套的技术要求,并对功能定位、客流量、服务人口、基本商业面积、基本设置业态和业种、配套行业、生活服务业等内容制定了严格详尽的要求,科学合理的规范了零售业的经营。《商业零售业态规范》是结合**市商业发展的实际,着重体现**的特色,按照商业零售企业在选址、商圈、目标顾客、规模、商品结构、经营方式、服务功能、商业信息自动化程度等方面的特点进行分类的。该标准在涵盖**省设定的零售业态10种分类的基础上,增加了杂食店、小型百货店和市场型商店3种零售业态。

此外,**市局积极引导和鼓励服务企业参与制定**省服务地方标准,,**蓝海酒店集团提出了7项**省服务业地方标准制定计划。通过制定省、市服务业地方标准,进一步填补了**市服务标准化工作的空白,为全市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和发展动力。

3、依托龙头树立品牌,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示范带动作用逐步显现

为推动全市服务标准化工作再上新的台阶,**市局积极依托全市服务龙头企业树立品牌,积极参与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争创服务名牌。餐饮业在**服务行业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在餐饮业推广应用服务标准化能有效地提升**服务质量的整体水平。**市局以帮助指导**蓝海酒店集团建立服务标准化流程和内部服务质量控制点为主要突破口,建立起从员工培训、选购生料、操作间规程、服务礼仪等800多个服务环节的标准化流程,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服务标准体系。,**蓝海酒店集团被列为全省第一批服 务标准化试点单位。

蓝海酒店集团的服务标准化试点创建工作也得到了国家认监委和省局的一致认可,,受国家标准委和**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委托,**蓝海酒店集团承担了全国餐饮行业服务标准体系资料的起草工作,为在有效的时间内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任务,**局多次和酒店的有关人员研究体系的编写工作,并多次寻求有关行业专家的指导和帮助,在密切结合自身行业特点的基础上,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经过大量认真、细致的工作,最终圆满完成了全国餐饮类服务标准体系材料的编写。11月,国家标准委在北京组织召开全国服务标准化工作座谈会,**蓝海酒店集团的标准体系起草人在会上就餐饮类服务标准体系的编写作了经验介绍,得到国家标准委和国内同行的一致好评,为全市服务标准化工作的发展画上了浓重的一笔。

通过一系列服务标准化工作的开展,全市服务业充分体会到了服务细节化、规范化、标准化运作给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让广大消费者感受到了服务业人性化服务的无限魅力。服务业标准化工作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全市服务业的蓬勃发展,提高了**服务业的整体管理水平,涌现出了一批服务名牌。截至目前,**市已拥有**供电公司的“电力彩虹”服务品牌等7块**服务名牌。

服务标准化试点和服务品牌的创建,大大带动了全市服务业争先创优的积极性,全市服务业积极引入服务标准化的工作模式,积极创建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和服务名牌。,先后有中国石油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等8家单位提出申请创建**省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不断涌现的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和服务名牌为全市服务标准化工作注入了强心剂。

篇9

作为国家财政制度之一的企业财务制度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一环。现行的企业财务制度是始于国家在1993年颁布的《企业财务通则》,并以之为核心建立了一系列的企业财务制度管理办法。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经济体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因此,企业财务制度也要进行制度创新,以适应时代进步的要求。

制度的建立需要在改革中不断探索、不断思考和不断创新。企业财务制度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抛弃制度中与企业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不断激发企业活力,形成行之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形式。目前,我国企业已经建立了一套相对完整的企业财务制度,用以规范企业经营体制,保障企业资产安全和完整。企业财务制度改革的进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这就体现了旧的企业财务制度与新的企业财务制度的碰撞,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真正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一、我国企业财务制度改革的原因分析

目前,我??正处于改革的攻坚深水区,“四个全面”对我国企业财务制度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旧的企业财务制度早已不适应时展变化的要求,不适应经济主体潜在的对经济利益的需求。所以,从基础财务理论出发,影响我国企业财务制度改革的主要原因是:

(一)企业财务制度要求的改变

现阶段而言,我国的经济体制已完成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因此企业财务制度的要求亦应因时而变。在旧的企业财务制度中,普遍认为“统收统支、统付盈亏”的财务制度并未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筹资、投资和营运做出适应我国经济体制的明确准则规定。而企业财务制度就是要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价,这就迫切要求企业财务制度应进行改革,尤其是在其内容涵盖方面,要求渗透入企业活动的方方面面。内容的转变是企业财务制度改革中的重中之重,必须深刻探究,已建立一套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的企业财务制度。

(二)企业财务制度功能的变化

在旧的经济体制制度之下,我国的企业财务制度的功能是监督企业按照国家的生产计划来制定相应的企业资金需求计划,并按照成本组织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按照制定的计划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因而得出企业财务制度的功能主要是监督。然而,在新的经济计划要求之下,现代的企业财务制度改革要求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企业拥有财务管理上的自主权――筹资自由、投资自由和经营自由。此时企业财务制度的功能是保障企业的经营自主权。企业财务制度功能的变化要求企业财务制度要审时度势,进行制度创新,以保护企业的权益,为企业在一个相对公平的环境中进行竞争,这是企业进行财务制度改革的动力源泉。

(三)经济制度变化对企业财务制度改革的影响

经济制度可以从宏观和微观角度进行划分,而财务制度是其宏观经济制度中的重要部分之一。企业财务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可从一定角度反映经济制度的变化发展对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新的影响,在内容和功能方面要做出相应调整变化。经济体制的变化发展是影响企业经济财务管理制度改革的根本原因――目前我国已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经济的变化发展会引起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不断进步。财政制度和税收制度等都会对我国企业财务制度的改革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

二、对我国财务制度改革的展望

(一)我国企业财务制度改革的主体变化

主体是我国企业财务制度改革的第一要务人。它必须及时的了解市场经济信息,以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在市场经济制度之下,政府的职能应实行阳光执政,扩大市场主体的自主权,避免权力过度的集中而影响事情解决的效率,要通过制度来实现宏观经济调控,不过多的直接参与企业管理,切实保障权益本身。我国企业财务制度的一大特点就是扩大企业在财务管理上的自主经营权,在具体细节上――如企业投资、企业筹资、企业经营和财务重组等微观层面上的内容也应适应经济发展变化提出的新的要求,进行企业财务制度改革以进行制度创新。

(二)企业财务制度改革的涵盖范围增大

篇10

    一、 财务、会计、税收:处理企业、国家以及社会之间利益关系的切合点

    要说明财务制度、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以及税法之间的关系,首先应当对财务、会计和税收之间的关系,首先应当对财务、会计和税收之间的关系作出回答。

    财务、会计和税务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考察。从本文所研究的问题出发,他们可视为处理企业、国家和社会之间利益关系的三个切合点。改革开放之前是这样,改革开放以来,乃至于将来建立起成熟的市场经济制度以后,这个结论也同样是成立的。区别只在于,不同的所有制结构,不同的经济运行机制,这三是也就有不同的结合方式。

    改革开放以前,基本经济成份是国有企业,经济运行方式是通过指令性实现资源的配置和社会总产品的分配。以集体企业为主体的非国有企业也采取和类似于国有企业的经济运行方式。就分配制来说,国家作为社会总产品分配主体,按照经典作者所阐述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实行对社会总产品的统一分配,形成补偿基金、消费基金和发基金,从而实现社会再生。其中,财务制度通过规定资金投入、资产计价、成本补偿、收益确定、利润分配、基金形成等标准,成为三大基金分割的直接依据。财务制度也是国家税收的基础,财务制度所划定的补偿标准和收益确认标准,是确定税基的依据。而会计制度则是按照复式记账要求,根据财务制度和税法所规定的分配标准规范企业的会计科目、报告格式以及反映和核算内容。这时的会计制度本质上是薄记制度。

    实践证明,以上分配制度以及与其相适应的财务制度、税收制度和会计制度的定位,弊病甚多。主要表现在:第一,分配权力高度集中。补偿基金和消费基金以及发展基金的分配比例都集中在国家手中。企业没有自主权,大到基建项目,小到更新改造,乃至职工福利设施,都是政府部门决定的。第二,分配过程缺乏制约。社会总产品有多少用于补偿基金,有多少用于消费基金,又有多少用于发展基金,服务于国家计划和预算,而没有考虑经济生活自身的规律。根据国家计划和平衡预算的需要,可以调整成本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可以推迟确认损失。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计划决定财政,财政决定财务,财务决定会计"的运行机制。在这种体制中,只有纵向决定与被决定关系,看不到相互制衡。

    由于分配权力集中,又缺乏内部制衡,导致分配比例失调,突出表现是补偿和消费大量欠账,如,固定资产更新改造欠账职工福利欠账,环境治理欠账,等等。这些隐患现在已经充分暴露出来,成为当前改革和发展道路上的严重障碍。

    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社会总产品补偿基金、消费基金和发展基金之间进行分配。这一结论适应于各种社会和各种体制。问题在于如何进行分配,由哪个主体进行分配,在哪些层次进行分配,根据什么进行分配。计划经济体制的突出问题在于,社会总产品是在国家层次进行分配的,企业并不是分配主体。换句话说,社会资金实行的是宏观循五,补偿基金和消费基金是根据国家计划进而通过财务制度进行分配的。改革的方面是,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承认企业是商品经济的细胞,在企业层次上进行分配,按照资本运动规律组织企业的财务活动和会计核算。

    企业资本运动,首先表现为资本的投入,形成资本存量,然后经过生产经营过程实现资本的增值,对资本僧值进行分配,形成新的存量,进而实现新的循环。从资本的运动过程中,我们就很容易地找到界定财务、会计和税收的各自作用空间,并且能够找到计划经济体制下分配问题的症结。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不是投资本运行规律组织社会再生产,社会部产品价值和新增价值界定取决于财务制度,服务于国家计划和年度预算,最终表现为存量与增量界限的混淆,导致分配关系和分配比例的扭曲,这是我国国有企业当前普遍面临生存危机的深刻背景。

    一般认为,会计通过价值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这个结论基本上是正确的。但会计的深刻意义还在于,通过资产、负债、权益和收入、费用、利润的确认和计量,它划定了资本存量和增值量的界限,其中资产、负债和权益三个要素划定了资本存量的界限,而收入、费用和利润三个要素划定了资本增量的界限,这六个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贯串于会计循环的全过程,是会计职业的崇高追求所在,也是企业的得以持续经营的基础。包括国家在内的投资者所执行的财务活动,实际上是基于存量和增量的分割所进行的资源的配置,包括资本(即存量)的投放和利润(即增量)的分配。税收也是在合理划分存量和增量的基础上对增值的分配,尽管参与分配的法量依据完全不同于财务活动。

    二、 会计准则与财务制度

    前面已经说到,传统分配制下,财务制度直接地执行统收统支的职能。是国家实现社会总产品分配的工具。由于分配权力高度集中且缺乏制衡,导致分配结构失调,弊病甚多。为此,我们建议全合认训并重新界定会计准则的性质和功能,将财务制度执行的资本存量和增量分割职能转交由会计准则来执行,建立起体现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原则、约束机制健全的社会总产品分配体制。

    问题是,为什么会计准则能够执行这些职能,并且能够避免传统财务制度的弊端呢。这是由会计准则的内在机理决定的。

    第一,会计准则是市场经济实践和人类智慧的结晶。经过近百年市场经济催化,会计准则已经成为有一套逻辑严密的概念体系支撑的规范系统。象真实与公允、权责发生制、可比性、谨慎等概念和原则,已经成为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因有观念,规范着会计实务,不仅支撑着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在市场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样也使资本存量与增量的分分割建立在合理基础之上。

    第二,在由投资者、债权人、管理者、政府部门、企业职工和会计职业等所级成的多角关系中,会计准则已经成为处理和协调经济利益关系在内的稳定器。企业是各种经济利益关系的联络点。这里所讲的经济利益,既可能表现为直接经济利益,也可能表来为经经济信息形式存在的间接利益,因为谁拥有更多的信息,谁就有更多的决策能力和影响能力,并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其中,对我们本文所要讨论的问题有意义的,是其直接经济利益方面。会计除了其固有信息功能外,另一个重要功能是资本存量与增量这间的分割功能。对于股权投资者来说,存量是其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保证,一般情况下,会倾向于多确认存量(当然,例外的情况也是有的。比如,对于短线投资者来说,只在意企业的短期价值,可能会倾向于多确认增量。而这本身就说明了多元利益的存在);对于债权人来说,他们一般也倾向于多确认认存量,因为,存量充分意味着债权的安全系数更大一些;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其直接利益是税收利益,多确认增量,意味着更大税基;对于企业职工来说,其报酬往往是与企业的当期利润相联系的,他们也会倾向于多确认增量(当然,基于长期雇用、追求长期利益的情形也是有的)。类似于这样的利益主体及其利益倾向,还可以举出一些。为了协调各种利益矛盾,会计职业最早以中间人的面貌出现,主持会计准则的制定。

    后来的实践证明,会计职业也是有自己独立的利益的,即,以最小的风险,获取最大的收益。其中,收益表现为市场份额、审计取费,风险则表现为可能的审计失误以及由此引起各种利益主体的诉求。所以它在行使其职能时,就会考虑特定利益关系中的力量对比,并以对自己有利的方式进行政策选择和设计。这正是为什么美国、英国等国家的会计准则制定权限先后从会计职业转移到独立的会计准则制定团体手中的真实背景。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有理由将现行财务制度执行的制定资产计价和收益确定标准的职能分解出来,使其成为会计准则的职能,建立比较完善的会计准则体系和会计准则形成机制,有效地负担起资本存量与增量的分割职能。将财务分配和税收分配以及其他分配形式建立在合理划定资本存量和增量的基础上。

    将财务制度执行的资本存量和增量分割取能改造为会计准则的职能以后,相应的问题是,是否取消国家对企业财务的管理。笔者认为,将财务制度执行的资本存量和增量分割职能改造为会计准则职能,并不意味着取消国家对企业财务的管理。相反,应当按照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原则,改善和加强国家作为所有者对企业财务的管理。

    所谓财务活动、财务管理,都是围绕资源的配置和分配进行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的配置和分配基本上是由所有者在国家法律约束和计划指导下实现的。资金投资到哪里,投资多少,从哪里筹资,怎样安排资金结构,利润应当怎样进行分配,多少分配给投资者,多少用于后备和发展,基本上是所有者决定的,或者由管理部门在投资者的指导下进行。国家对企业财务的管理至多是从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保证小股东或债权人的利益作出必要的制度规范。可能的领域有,利润分配顺序,社会保障基金的提取,后备基金的建立,等等。现行公司法律对这类问题已经作出规定。

    而国有企业的情况就大大不同了。国家是国有企业所有者,或者通过法人行使所有者职能。国家必须对国有企业财务进行管理。理由是:

    第一,所有者对其资本的管理和控制,是市场经济赖以正常运行的保证。而国有企业的所有者是国家,对于国有资本的投放和国有资产收益的分配以对经营者的考核,必须由国家来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