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分析范文
时间:2024-03-26 17:43: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年初以来,全市交通运输系统认真贯彻落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市交通运输工作会议精神,紧扣科学发展主线,齐心协力抓项目,全力以赴抓监管,各项经济指标稳中有升,交通运输工作实现了良好开局。
一、年初以来的工作概况
(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1-9月,全市共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9.5亿元,为省年度目标任务的53%。其中,公路完成投资7.3亿元,水运完成投资1.2亿元,站场1亿元。
(二)交通运输量稳步增长。1-9月,全市完成公路客运量及周转量分别为5305.2万人、36.94亿人公里,公路货运量及周转量和水路货运量及周转量分别为1.24亿吨、154.58亿吨公里和1136万吨、29.8亿吨公里,较好地完成了重要时段、重点物资运输任务。
(三)项目建设全面推进。今年以来,全市交通运输系统紧紧围绕全年目标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层层分解目标任务,全面进行安排部署,但由于受国省防范政府性债务风险和压减投资项目政策影响,我市交通项目建设进展放缓。一是高速公路建设有序推进。祁东归阳至常宁蓬塘高速项目征地拆迁已经全线启动,祁东县、常宁市征地工作已基本完成,控制性工程施工已启动。二是干线公路建设推进迟缓。今年要求完工5个干线公路项目稳步推进,其中S231祁东凤歧坪至城连墟、衡阳县西渡至界牌、武广衡山西站至黄花坪3个项目路基已基本完成,正在进行路面施工;衡东杨林至高湖、耒阳余庆至长坪2个项目正在进行路基施工;三是农村公路建设进展顺利。截止9月底,我市累计完成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和通客班车线路窄路加宽459公里、1768公里,分别为年度目标任务的73.5%、90.2%。四是水运站场建设有序推进。江2000吨级航道建设二期工程进展顺利,大源渡二线船闸船闸主体工程基本完成,上下游人字门全部安装就位,上下游引航道正在施工,闸室墙后回填基本完成。湘江永州至衡阳三级航道改扩建工程一期工程初步设计已经获批,即将开工建设。祁东归阳港千吨级码头正在进行“三通一平”,高湖汽车站、茅市汽车站主体施工已经基本完成;白沙物流园已经全面建成投产,衡缘物流园、红光物流园正在抓紧园区道路及仓库建设。
二、面临的困难及问题
(一)国省补助资金到位率低。2016-2018年省厅安排的18.7亿元国省补助资金,至今仅到位5.5亿元。2019年第一批交通建设计划4.47亿元资金计划已经下达,但省财政厅尚未下达资金指标。我市衡阳县西渡至界牌和耒阳市余庆至长坪项目按年初工作目标要在年内实现建成通车,目前已分别完成总工程量的82%和45%,但国省补助资金到位率仅为32.36%和14.47%,项目建设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
(二)要素保障不足。干线公路方面,由于投资政策变化和防范政府性债务风险,交通筹融资渠道缩窄,地方配套资金难以保证,加上国土、环保等要素资源刚性约束加强,砂石等原材料价格、征地拆迁成本上涨,严重制约新开工项目的实质性建设。农村公路方面,农村公路项目点多、线长、面广,地方自筹资金有一定缺口但总体不大,主要是国省补助资金、专项债券到位后被纳入县财政统筹,导致建设资金紧张的矛盾十分突出,同时受环保督查影响,地材价格涨幅较大,提高了建设成本,影响了施工队伍积极性。
(三)不良天气因素影响。今年7月以来,我市降雨较多、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由于连续晴天少,对在建项目的路基工程造成较大影响,边坡也出现多处塌方,对工程进展造成较大影响。
三、下阶段工作打算
(一)积极衔接沟通,力争国省补助资金尽快下达。随着国省严控政府性债务风险力度不断加大,省财政对于项目建设资金的拨付也更为谨慎,但衡阳县西渡至界牌等国省干线项目目前推进较快,但由于国省补助资金到位较慢施工单位已承担巨大的垫资压力,下阶段我局将抓紧与省市相关部门进行衔接汇报,争取国省补助资金尽快足额下达,切实保障交通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篇2
一、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一)推动社会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的发展,一方面推动了运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运输网络不断拓展;另一方面,对交通运输管理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对交通运输管理的进一步发展施加了更大的压力。交通运输管理的发展与市场经济息息相关,实现科学化的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可以推动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社会的生产效率,推动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益。
(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从农耕经济的发展到工业经济的发展再到现在的信息经济时代,可以明显地发现交通运输条件的优劣程度,对资源的整合与经济产业结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而在现代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下,加大运输经济的投入力度,发展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交通运输力,完善交通运输经济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农业、工业与服务业进一步发展,对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有着重要性意义。
二、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一)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哲学上说,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而社会的进步发展需要在二者之间相互协调。交通运输的发展,要在适合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条件下进行创新,与此同时,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方式也要随着变化而进行相应的改革。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无论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的私有制,都需要在市场环境下开展经济活动,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对于交通运输经济管理部门来说,在生产力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激烈的时候,要对交通运输管理进行创新性的市场化改革,使之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提高市场的竞争力,进一步得到发展。
(二)运输企业转换经济发展机制的需要
通常来说,所谓的交通运输经济主要指的是进行道路商品交换的场所与双方经济交换关系的总和。而对交通运输企业来说,作为交通运输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企业的发展要求有一个完善的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制度作为保障,这对进一步落实交通企业实际经营权的落实与经营机制的改革都是重要的支持。因此,只有对交通运输经济管理进行改革,对实现交通企业转换经济发展机制具有推动作用,能够增强运输企业的活力,提高它的市场竞争力,进而提高交通运输业的整体效益。
三、提高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效益的措施
(一)转变管理观念,完善内部管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下,市场经济愈加激烈,对企业来说,要想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位,就必须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的办事效率。对交通运输企业来说,在新时期下,转变企业的管理理念,在市场需求的变化下适时的调整企业管理机制,完善企业内部的管理机制,才能够提升交通企业的竞争力,提高交通经济管理的效益。第一,可以从交通企业职能部门划分入手,在部门经理带领下,成立生产经济决策中心,负责把握市场的需求,对市场交通运输做调研工作,从而做出市场预测,规划企业的生产目标。在内部管理的过程中,要注意职能间的界限划分明确,有一整套的企业业务流程,按照规范要求办事,提高办事效率。第二,提升管理人员基本素质。在企业的内部管理中,管理人员的素质是—个重要影响因素,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实现管理人员素质的最优化,能够有效的提升企业内部管理的效益。所以说,交通运输企业管理人员要时刻把握观念的革新,明确市场需求的变化,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这会大大提升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经济效益。
(二)实行全面的预算管理方法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实现全面的预算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全面的预算管理方法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通用汽车公司,经过实践的检验后,被许多大型公司经营者所采用。对交通运输企业来说,实行全面的预算管理工作,能够更好的把握市场信息的变化,抓住市场机遇,提升企业战略管理的能力。这就要求企业经营者不仅要明确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意义,还要懂得与自身企业相结合,在企业内部实行全面的预算管理,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一方面,交通运输企业在实行的过程中要注意企业现金流的问题,在市场的环境下,控制好企业的现金流向,围绕企业收支两方面过程实行企业的预算管理,进一步提高资金的使用率,提高经济效益。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在交通运输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还能够有效发挥预算监管的作用,通过全面预算编制,实现企业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浪费,进一步深化企业的成本管理,提高企业的经营利润。因此,全面的预算管理工作能够有效的预测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为决策提供依据,还可以促使企业加强成本的控制,以达到预期的目标,是一种系统的管理方法,能够促进交通运输经济的管理效益。
(三)实行合同运输管理方法
法律规定,双方依法签订的合同是具有法律的效应,是受法律保护的。交通运输实现经济管理有法可依就显得十分的重要。在运输经济中,对运输企业来说,要严格按照《合同法》办事,依据约定签订运输合同。对运输市场来说,要维护市场的依法管理,在实现经济管理的过程中,要重视提升运输业主与货主的合同法律意识,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确保合同的履行,积极构建市场秩序有效运行。实践证明,实现合同运输管理方法对交通运输的经济管理是一个有效的手段,能够建立良好的运输市场秩序,提高管理的效率,有效的降低管理的成本,进一步促进运输经济的发展。
(四)强化稽查的力度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交通运输企业也在进一步的发展壮大。因此,要强化对企业收入的稽查力度,通过企业内部审核、会计核算与实地稽查等手段,对运输进款的资金运动及收入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管,更好的发挥稽查的作用,避免一些人为了自身的利益而犯下大错,出现违法犯纪的错误与贪污舞弊的行为,确保运输收入的完整性,提高经济管理效益。因此,在新形势的发展下,要求稽查的工作人员要具备更专业的稽查素质和更高的政治素养,拥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在稽查工作中,能够认真的履行自已的职责,认真负责做好工作,严格对待运输收入的稽查工作,进最大可能为国家挽回在运输收入上的经济损失。
(五)利用现代先进技术
近年来,随着信息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计算机领域出现了新一轮的技术革新浪潮,涌现出许多高效的应用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在各个领域。对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工作来说,也在逐渐朝着科学化、高效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企业可以通过一些计算机应用技术实现对市场的监控,及时的掌握市场动态需求变化,收集市场交通运输数据,对数据深入的分析与挖掘,提炼出更加有用的运输市场信息,使企业决策更加的科学化。另外,还可以利用现代市场经济数字模型与相关理论,来提高经济管理工作的准确性与效率。
四、结语
篇3
关键词:公路运输;经济发展;特点;问题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在我国的生产部门当中处于重要经济地位的就是交通运输业,这充分的说明了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情况与公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相关,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
一、公路运输的主要特点
1、公路运输方式有着极强的适应性
对于运输的车辆来说,在公路上行驶的时间和周期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不同的突况对运输的时间和出货的计划进行调整,运输的各个环节衔接十分的简短,没有任何冗长的手续,运输的适应性较强,特别是公路运输对于货车或者客车的载货量和载客量的多少有着很强的适应性。
2、原始投资少,资金周转快
公路运输与铁、水、航运输方式相比,所需固定设施简单,车辆购置费用一般也比较低,因此,投资兴办容易,投资回收期短。据有关资料表明,在正常经营情况下,公路运输的投资每年可周转1~3次,而铁路运输则需要3~4年才能周转一次。
3、实现直达运输
公路交通运输中还有一个非常大的优势,就是能够实现门对门的直达运输,这对于任何其他的运输形式来说都是独一不二的优势,因为公路运输中使用的交通工具的体积比较小,能够去任何运输任务需要的目的地。而不需要重复换成其他的交通运输方式。这对于有着特殊要求的运输任务来说具有非常大的意义。尤其是一些商品的生产厂,以交通运输的方式直接将货物运输到需要到达的目的。省去了中间的许多环节和手续,大大提高经济效益的实现途径。
二、促进公路运输经济发展若干问题分析
1、增加就业
高速公路建设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间接或者直接创造了很有希望的就业岗位,如公路运输的司机、搬运工等等。就业岗位的数量的大量增加,促使劳动力转移高速公路建设,并且在此过程中也就会为大量劳动力创造了就业机会,带动很多县内劳动力着手开展土方的运输、挖掘、销售等和建材的生产加工,解决了相当多的空闲劳动力,高速公路建成过后,还需很多人员从事公路养护管理方面的需求,这就很大程度上降低失业率,有效增加下岗再就业人员的百分率,不仅如此,市区及外地时空距离的减小,将会很大程度上提高各县的劳务输出,高速公路建设自然而然的就会促进交通、商贸、旅游和服务业所带来难得的就业机会。
2、公路运输的改革能有效的提升运输质量
在如今的公路运输中普遍以高度公路作为主要的运输媒介,是推动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的主要动力,但运输的形式还存在一些问题和障碍,尤其体现在经营模式和管理方式上存在严重的技术落后和基础运输设施的薄弱。公路运输的形式则有效的解决了这一系列的问题,通过和其他运输方式对比,发现能弥补其他运输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恰当的方式将各种运输的断裂处链接起来。公路交通运输形式的使用推动了经济运行的改善,进而使经济发展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是其他的交通运输所不能达到的,经济运行方式的改革是推动我国经济建设的主要动力来源,因而发挥出特有的价值和作用。
3、公路运输有利于改善经济运行方式,实现质量提升
目前,在交通运输上,我国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和成果,但整体的经济运行的方式还不近合理,交通运输对经济的影响和质量还不高,经营方式的粗放管理现象还是比较的明显。在交通运输行业,由于各种运输的运营方式相对独立,致使运输的技术相对落后,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突出,严重影响到了我国经济的合理运行和有效的开展。而相对于其他的运输方式,公路运输有很多的独特之处,能够很好的弥补上述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与其他运输方式有机结合,提升我国整体的交通运输业的运行方式,采用公路运输经济手段来改善其经济运行问题为的主要方式,实现提升其经济质量。
4、公路交通运输影响区域经济发展
公路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业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是一个逐步提高的层次关系。首先,投资公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通过投资的乘数效应和产业关联效应,对区域内公路运输行业及其相关行业的拉动作用,主要体现为投资的效应。其次,在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之后,直接产生促进发展区域经济的效应,主要体现为减少公路交通运输成本、节省运输时间、提高交通运输安全性等方面。最后,在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成完成之后,间接产生促进发展区域经济的效应,主要体现在对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空间布局合理化以及加强区域经济之间相互联系等方面。
公路运输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首先,公路运输属于第三产业,它的不断发展推动了第三产业产值的不断增加,进而改变了三次产业产值的比重。1978年到2010年间,我国第三产业产值的比重不断攀升,由1978年的23.9%上升到了2010年的44.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对第三产业产值的评价影响的为65.7%;其次公路运输产业的不断发展增加了改产业部门的就业机会,该产业从业人数不断增加,进而改变了三次产业的从业人员比例。2010年底,我国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就业人数为683.9万人,占第三产业产值从业人员的比例为2.43%,而且公路运输的快速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其他产业部门的产值和从业人数等方面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6、公路运输的畅通能够使经济发展的成本有效降低
公路运输的目标就是控制公路运输消耗在最低限度内、极力缩短运输时间,尽可能减少燃料使用,减少车辆的机械磨损。总之,畅通的公路运输极大减少了运输成本,特别是高速公路的出现,解决了普通公路上安全性不好、车速慢、舒适度低等情况,对其进行了有效的改善。并且在运输方式上以其快速、全新的特点成为人们的首要选择。很多中短途货物运输和旅客对高速公路产生了兴趣。这样使铁路运输的压力得到了缓解,铁路与公路之间实现了合理的分工,并且使它们能够以最好的方式加以运输。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讲,能源必须尽量节省,安全性势必要提高,运输效率也要有效提升,使经济发展的成本得以有效降低,从而使社会经济得以快速前进。
7、促进文化信息交流密切了城乡与外地发达地区的联系
创造全面发展机会高速公路的建设,吸引并容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城市的人群也来到县乡投资旅游,这很明显的就把发达地区的管理方式、先进技术、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等经济和社会方面的进步因素引进这里,从而改变着人们的行为以及思维的方法,对落后地区人民精神文明的发展以及市场观念的形成和带来了很有意义的正面影响。改变并提高区位条件,优化投资环境道通运输属于一种重要的区位因素,是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极其重要标准,高速公路以其舒适、快速、安全的优势,为客货运输提供了非常良好的条件,对企业具有更多的吸引力,不仅可以运输质量以及效益,沿线企业也可以大大的缩短运输时间,运输成本会很大程度降低。
结束语
国家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科学技术在一点一点的飞速发展和不断的积极创新,公路运输行业的发展相对比较更加的快速,社会才会发展更加的平稳,人们的生命财产以及生活质量水平才会有相对安全的保护。
参考文献
[1]李贞.关于强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思考[J].时代经贸:下旬,2013(6):20-20.
篇4
【关键词】 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结构 长沙市经济
一、引言
长沙市的交通运输四通八达,铁路网线有京广铁路、石长铁路及京港客运专线、沪昆客运专线、长株潭城际铁路;公路密度达到42.74千米/百平方千米,其中长常高速公路、长永高速公路等高速公路总里程193千米,另有包括106国道、107国道、319国道在内的3条国道、14条省道和106条县道密集分布,等级公路总里程为3361千米。港口吞吐量达1100多万吨。
发达的交通运输业在长沙市的经济运行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分析长沙市的交通运输业对长沙市经济发展的贡献,将为未来长沙交通运输业的布局与发展提供参考,为未来长沙市交通运输政策法规制定提出建议,进而促进长沙经济产业的合理布局和快速发展,从而使得交通运输业更好地促进长沙市的经济增长。
二、文献综述与理论假设
1、文献综述
早期的经济学家就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作出了充分肯定,例如威廉·配第(1676)对交通运输的发展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做出了积极的肯定,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1850)指出交通运输网络是生产力的丰富源泉。
在此基础上有些学者提出了交通运输的区位经济理论,如沃尔特·艾萨德(2011)提出,在经济生活的一切创造革新中,运输工具的革新在促进经济活动和改变工业布局方面,具有最普遍的影响力。胡佛(1948)提出运输费用的降低是工业和贸易能够实现规模经济的先决条件之一。沃纳·松巴特将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开发联系起来,提出按交通干线布局产业,随着连接中心城市的重要干线的建设将形成新的有利区位。
一些学者也提出了关于交通运输结构与经济发展的理论,例如我国学者赵一平(1994)研究了运输结构的演变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他指出:“经济后发国中各种运输方式的演变存在着互相影响和制约,并且运输基础设施和运输工具相对饱和度较低,而农业和交通运输业是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瓶颈。”
一些学者对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如蒋敏(2009)分析了广西地区的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董大朋和陈才(2009)分析了交通基础设施与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振兴之间的关系。刘雪莲(2009)认为铁路的开通对完善周边地区城市交通体系和枢纽功能、增强城市辐射与聚集功能、促进周边区域产业布局调整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张国强(2007)在《中国交通运输发展理论研究综述》中提出中国应调节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与经济发展的比例关系。
2、理论假说
交通运输的发展促进了区域产业的产生与发展,由于运输成本占商品生产成本的比重较大,所以如何降低运输成本便成为了生产者考虑的因素,故而,在陆路运输线路上或者水路运输线路上选择一个既离消费者较近,又离原料产地较近的地点作为生产场地可以大大降低成本,而这种行为的常态化结果就是区域产业的产生,而这种区域产业的产生,又使得生产得以规模化,极大地降低了生产者原料的成本,促进了生产,从而推动了经济的发展。由于交通运输业是持续运行的体系,因此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对当地经济的促进作用是长期的。这主要体现在生产周期中原材料通过交通运输进入生产过程,在到产出最终产品的这个时间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的,而客运旅游运输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在长期中也存在着一个逐步放大的过程。其次,各种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以及类型对区域经济的贡献不同。以高科技、技术密集型为主要产品的地区,更多地发展其空运运输方式为主的货运运输,将更好地促进其经济的发展;而以原材料、重型机械为主要产品的地区,更多地发展铁路运输、水路运输为主的货运运输,将更好地促进其经济的发展;而以旅游业为主要产业的地区,更多地发展公路运输以及航空运输为主的客运运输,将更好地促进其经济的发展。合理地调节各运输方式之间的比例将促进整个区域经济的高效运行和快速增长。
三、实证分析
1、模型假设
衡量交通运输业的显著指标主要有年客运量、年货运量、公路里程,铁路里程等,而为了与每年的年度发生量GDP相对应,并且考虑到年客运量、年货运量指标也更好地反映了交通运输业的运行情况,故而选取年客运量、年货运量作为解释变量。而衡量经济发展程度的最重要的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故而在此选择国内生产总值作为被解释变量。数据来自从长沙市历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见表1。
在这里我们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以及多元对数线性回归模型以检验交通运输业的整体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以X1表示长沙市年旅客周转量,X2表示长沙市年货物周转量,Y表示长沙市国内生产总值:
Y=α1X1+β1X2+C1+ui
Ln(Y)= α2Ln(X1)+β2Ln(X2)+C2+ui
2、数据平稳性及格兰杰检验
结果显示,用ADF单位根检验的二阶差分序列情况下,在5%的显著水平下X1平稳,在1%的显著水平下Y、X2平稳,故在二阶差分下,X1、X2、Y为单整数列。即X1、X2、Y为同阶单整数列。
通过对Log likelihood、AIC、SC、AIC/SC的比较,发现当lag=1时AIC、SC值最小,且AIC与SC的拟合程度较高,故综合选择lag=1,在此基础上我们得到的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
3、VAR模型及VECM模型分析
篇5
[关键词] 交通运输;经济;现状;对策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7. 069
[中图分类号] F51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17- 0112- 02
交通运输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如果交通运输经济发展总体落后于国民经济发展,其对国民经济发展就具有制约作用;如果交通运输经济发展快于国民经济发展,就会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从我国目前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来看,其对国民经济发展已经起到了制约阻碍的作用。因此,本文对我国交通运输经济的现状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提出问题的解决对策。
1 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现状
1.1 交通运输经济发展滞后
目前,我国交通运输经济发展滞后于国民经济的问题非常突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巨大进步,不论是企业经营规模还是人民生活水平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但是,我国交通运输经济却始终没能跟上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存在道路交通网设计不科学、运力规模不足、运输基础设施落后、交通管理水平欠缺的问题,直接造成了我国交通运输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与此同时,我国的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集,城市集中,虽然交通运输网的密度和使用量远远高于发达国家,但仍然面临着巨大的运输压力。
1.2 缺乏资金投入
交通运输压力大,就意味着要兴建更多的道路,然而资金不足是制约交通运输发展的主要原因。首先,在新的历史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各类经济活动市场竞争激烈,从而导致建设材料等物资价格大幅上涨,人力资源紧缺,同时费用也逐年增加。受各种因素共同影响,交通运输建设在资金投入方面相对有限。其次,各个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导致各地交通运输资金投入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各个地区交通运输建设状况参差不齐。虽然我国交通部门对交通运输建设已经投入大量资金,但是同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相比还是远远不够的。
1.3 交通运输网设计不合理
交通运输发展情况对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影响。当前我国交通运输建设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就是交通运输网设计不合理。当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无论是企业的生产需求还是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都和城市的交通运输网络息息相关。但是从目前我国城市交通运输网络来看,很多一线、二线城市都存在严重的交通拥堵情况,严重影响了物流运输的速度,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和人们的工作与生活,限制了城市经济发展的脚步。
1.4 交通运输缺乏个性化服务
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更加关注生活的质量,对交通运输工具及交通运输服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受到资金和成本控制等因素的影响,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落后,交通运输行业管理人员文化水平和个人素质不高,导致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在服务管理方面存在很大的漏洞,无法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加剧了交通运输行业内部服务同质化的趋势,导致交通运输行业的经济效益下降。
1.5 安全保障不足,管理体制落后
交通运输的安全问题始终是危害社会和人身安全的隐患。受到经营管理方面的影响,铁路、公路交通事故频发,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消费者购买服务的信心,从而影响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然而事故的责任并非全部来自当事人,也有部分原因来自交通运输管理的松懈。我国交通运输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较低,交通运输管理体制落后,无法完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发展。所以,为了保证交通运输经济能够跟上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必须加快交通管理体制的改革。
2 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的对策
2.1 明确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的目标
要想有效促进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首先需要切实实现合理的统筹规划,明确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的目标,并通过科学政策的指引,完善机制的管理以及丰富经验的优化来实现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
2.2 加大交通运输的投资力度
交通运输建设及管理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所以,资金始终是制约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对此,政府需要重视交通运输管理,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同时,广泛吸收社会投资和国外投资,扩大交通运输建设的资金来源,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2.3 控制行业成本
资金是限制我国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交通运输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成本控制是关键。首先,需要强化交通运输行业的成本控制能力,各个相关行业也必须投入到成本控制当中。所以,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需要建立以成本控制为目标的财务管理和联动机制。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就是成本控制中心,通过对建设资金的分配、预算、效益等进行评价,全面实施成本管理,最终实现交通运输经济的全面发展。
2.4 适度开展个性化服务
交通运输经济同样处在消费领域,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希望享受到同消费价格相等的服务。所以,交通运输经济发展要朝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力消费者提供更加舒适的服务,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但是,服务的水准还要掌握好适度原则,因为我国现阶段交通运输经济还处于发展阶段,没有大规模实现个性化服务的条件。
主要参考文献
[1]赵娟,周健,武丽.对部级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分析工作的认识与思考[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12(7) .
篇6
【关键词】交通运输,管理,措施
1公路交通是现代社会的骨干运输方式
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进步,汽车运输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公路网的形成,使公路运输成为适应现代产业发展需要的骨干运输方式。公路运输在技术经济特性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首先,它机动灵活,适应个别交通运输用户的需要和具体条件,在“个性化”服务方面具有最大优势,服务面深入广大,是最基本的集散运输方式,适应西部开发的基本交通运输需求。其次,它的直达性最好,在途周转、停滞时间短,运输时间利用充分,在基础设施条件较好时运输速度在地面运输方式中也是比较快的。是唯一能实现门到门运输服务的运输方式。
2公路交通运输存在的问题
2.1运输生产力水平不高。在营业性客货运输车辆中,中高档客车特别是高档客车和大吨位柴油货车以及集装箱等专用货车所占比例偏低,远不能满足广大旅客和货主的需求。
2.2运输站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由于种种原因,客货运输站场建设进度缓慢,到目前为止,在部分大中城市、相当数量的县城以及大多数乡镇,客货运输站场基础设施仍很短缺且设备简陋,成为制约道路运输发展的薄弱环节,影响了公路基础设施功能和车辆运输效率的充分发挥。
2.3运输组织水平和运输效率较低。在部分地区,由于地方保护主义比较严重,存在着地区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封锁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使空驶率提高、运输组织水平降低,对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道路运输市场造成了消及的影响。
3加快交通运输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管理是一门学问,是一种方法,是一个过程,凡是有人群从事活动的地方都需要管理。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仅能决定一个企业的成败,而且还可以决定一个国家的兴衰。
3.1正确处理交通运输工作管理和交通运输工作服务的关系。交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和服务性行业,要推进交通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因此,从全国交通运输工作涉及的工作性质和工作范围可以看出,交通运输工作管理和服务主要也应该分为两大类,即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管与服务和企业单位的管理与服务。管理就是服务,我们要把政府办成一个服务型的政府,为市场主体服务,最终是为人民服务,建设服务型政府现已成为各级地方政府改革的重要目标。对于交通运输企业来说,其管理和服务的内容和对象有别于服务型政府机关。
3.2 强化交通运输工作管理协同理念,推进交通运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人类起源以来,就具有一定的管理本能。如何积极应对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推进交通运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最主要的就是要建立一个具有管理协同功能的交通运输大系统。交通运输工作管理协同就是将交通运输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或孙子系统以及更小一级系统的功能进行有机、有序、和谐地管理,从而更加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发挥大系统的整体优势。因此,交通运输系统能否形成协同效应是由系统内部各子系统的功能和作用来决定的。如果一个管理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内部以及相互之间相互协调配合,共同围绕目标齐心协力地运作,那么就会产生协同效应,好的协同效应可以使系统的功能发生放大或倍增;反之,如果一个管理系统内部互相掣肘、离散、冲突或摩擦,就会造成整个管理系统内耗增加,系统内各子系统难以发挥应有的功能,致使整个系统陷于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任何组织和单位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交通运输系统也存在于一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之中。
4公路交通运输发展的趋势
4.1智能运输系统是未来公路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向?。智能运输系统可提高公路交通安全水平,减少交通堵塞,提高公路网的通行能力,降低汽车运输对环境的污染,提高汽车运输生产率和经济效益。随着智能运输系统技术的发展,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系统工程等高科技在公路运输领域将得到广泛应用,物流运输信息管理、运输工具控制技术、运输安全技术等均将产生巨大的飞跃,从而大幅度提高公路网络的通行能力。
4.2公路交通运输将与现代物流日益融合。物流业作为一种新的经济运行方式,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服务部门之一。公路交通运输加速向现代物流的发展和融合,不仅是为了面对现有的国内市场的需求,同时更是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挑战。公路运输企业必须提高自身的物流服务水平,以满足日益提高的客户服务的要求。
4.3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是公路交通运输发展的方向。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公路客运市场需求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从要求“走得了”向“走得好”转变。同时,随着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大规模投入、高等级公路尤其是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为提高公路客运营运质量提供了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以及通达能力、运行条件改善的小环境,都对公路客运发展方向提出了战略性转变的要求。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成为现阶段中国公路客运发展战略的主要取向。
参考文献:
篇7
本文针对我国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公路运输的重要作用,并进一步提出发展交通科技的现实意义。
1中国公路的发展现状
第一时期:高速扩展路网时期。基本是20世纪50年代,涵盖第一、二个五年计划时期和三年恢复时期。
第二时期:提高路网质量、等级和扩展路网长度并重时期。涵盖“三五”、“四五”、“五五”时期和三年调整时期。20世纪60年代初,为了使全国经济快速发展, 一方面公路建设积极完善和路网继续扩展,另一方面积极加强公路的等级和质量。
第三时期:以路网扩展为辅、提高公路等级和质量为主时期。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国公路网建设迈进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我国公路建设的重点放在了提高公路质量和等级上。
经过三十来年的建设,我国高速公路取得了显著成绩,从总体水平上讲,公路基础设施建设非常引人注目,获得了历史性跨越。随着一批跨地区、远距离的高速公路陆续通车,使交通拥挤问题得到了解决,对很久以来运输能力较差的问题进行了解决。今天,高速公路带来的便利和速度已经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时空观念受到了改变。
2在经济发展中公路运输的作用
(1)公路运输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它是国民经济的动脉,生产者的原材料都是通过不同的运输渠道而得到的。正是因各种运输方式存在,才保证各项生产顺利实施,同时也主要利用各种运输方式让人们获得了需求的各种产品,从而保证使人们生活和生产的正常进行。
其中公路运输把各种运输衔接为一体,并形成了互为联系互为依赖的整体。另外,公路运输行业的快速发展带给人们很多机遇,提供很多就业机会,对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来说其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2)公路运输的畅通能够使经济发展的成本有效降低。公路运输的目标就是控制公路运输消耗在最低限度内、极力缩短运输时间,尽可能减少燃料使用,减少车辆的机械磨损。
(3)总之,畅通的公路运输极大减少了运输成本,特别是高速公路的出现,解决了普通公路上安全性不好、车速慢、舒适度低等情况,对其进行了有效的改善。并且在运输方式上以其快速、全新的特点成为人们的首要选择。
很多中短途货物运输和旅客对高速公路产生了兴趣。这样使铁路运输的压力得到了缓解,铁路与公路之间实现了合理的分工,并且使它们能够以最好的方式加以运输。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讲,能源必须尽量节省,安全性势必要提高,运输效率也要有效提升,使经济发展的成本得以有效降低,从而使社会经济得以快速前进。
(3)对公路运输的经济运行模式进行改善,获得质量提高。虽然从一定的角度上将我国经济取得了些发展和进步,然而经济运行方式缺乏合理性,“粗放式”经营状况还存在较多。因分立多种运输方式,从一定角度讲基础设施还很不完善、科学技术也相对落后,这些问题极大地制约了经济的合理运行和质量的快速提高。
相比于别的运输方式,方便简捷是公路运输具有的明显优势,可以有效地连接别的运输方式之间的中断地带,填补其他运输方式出现的欠缺。
(4)公路运输推动了经济均衡发展,有助于信息交流。通过公路运输缩短了农村与城市之间的距离,让外地发达地区与城乡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并且吸纳了大批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推动了城市经济发展。另外,城里有很多人向农村投入一些资金,推动了农村经济进步。快速发展的公路运输,使现代社会的发展模式发生了转变,由封闭式转变为全方位的开放式,开展了多层次的、多边的合作与交往,对社会经济全面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对于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来讲交通科技发展的意义
未来交通事业发展的关键就是要逐步进行结构优化,扩大充实能力,改变服务方式,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安全保障,任重而道远。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是促使交通运输前进的重要力量,对于交通事业的发展来讲意义重大。
积极发展交通行业的科学技术力量,努力提升其科技含量,是交通行业迈向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全面树立科学发展观,努力实施“人才强交”和 “科教兴交”战略,战略性调配整顿交通科技发展,在总体上使公路交通的科技水平得以提升,为实现小康建设的社会发展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4结语
总之,我国公路交通要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进一步对交通供给方式进行转变,加强交通技术含量,努力扩大充实能力,促进交通可持续发展;我国公路交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服务必须改善,加强安全,运输实现一体化,对国民经济的竞争力和人们的生活水平加以提高。
建设新的体系,使之与现代化要求相符合的、与科技发展规律协调、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体系。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和交通科研基地,形成一支具有实力的交通科技人才队伍,为实现小康社会给予科技支撑,为交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班树栋 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8期
篇8
1.公路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的概况
(1)公路交通运输的概况
公路运输是两种陆上运输基本运输方式之一,空间上人与物位移的实现为公路交通运输的主要功能。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物质生产部门,公路交通运输可将社会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等阶段有效结合,并确保社会经济活动顺利进行。与铁路、水路网相比,公路运输网具备更加密集的密度及广泛的分布面。在时间方面公路运输具有较强机动性,可实现随时调度、装运。同时,因汽车体积小,中途无法换装,可实现“门到门”直达运输。作为区域社会基础产业的主要构成部分,公路交通运输系统是区域投资环境的重要组成主体,是各个产业发展的前提。
(2)区域经济的概况
区域经济是指经济发展内外部因素与条件在一定区域内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生产综合体。其范围为一定地域,并与经济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结合的区域发展实体。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与技术经济政策等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作为一种综合性经济发展地理概念,区域经济能够将区域性资源开发与利用状况进行充分反映。
2.公路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公路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的关系
如交通运输与经济需求相符,公路交通运输和区域经济间的关系为互相促进、互相影响,从而形成良性循环。除此之外,区域经济也可对交通运输系统起到重要作用。但公路交通运输发展中,往往会影响区域经济发展进度,并产生严重制约作用,如污染沿线环境。因此在实现公路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同时,必须重视环境因素。
(二)公路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公路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具有紧密关联性,其中一方产生改变必将影响另一方。两者属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具体作用如下:
(1)公路交通运输发展有利于区域经济水平提升。提高公路交通运输系统基础设施功能,可降低公路交通运输成本,提升区域可达性,进而增强区域经济优势及竞争力。同时,提高区域可达性,可提升区域有关产业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此外,降低公路交通运输成本,可扩大区域经济规模,发展主导产业。
(2)公路交通运输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规模与网络经济性产业,公路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可增强区域经济发展的集聚效应、辐射带动效应。在较为密集的公路交通运输网内,因其运输成本较低进而达到交易费用的减少,以此达到集聚企业与高度集中资本、技术的目的。当集聚符合一定标准则会出现规模经济效应,该区域即可达到增长经济的作用。其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公路交通运输利用集聚效应在区域内将吸引的有关产业、生产力要素聚集,达到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目的;其次,其利用扩散效应致使产业与其生产力要素扩散到相近区域,并向更为广阔的区域进行经济动力、创新成果的传递,进而实现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三)公路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1)公路交通运输改善区域经济运行环境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产业,公路交通运输不仅能够对投资硬环境加以改善,还能实现人民思想理念的转变,进而对经济、社会开放度大大提升。以高速公路为例分析,高速公路工程的建设,能够实现东西南北融会贯通的局面,是公路建设的主骨架,能够将周边国道、省道与县乡公路等进行有效连接,形成高效的网络系统,实现公路网规划的全面完善。要求到2015年,公路总里程达到450万公里,国家高速公路网基本建成,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10.8万公里,覆盖90%以上的20万以上城镇人口城市,二级及以上公路里程达到65万公里,国、省道总体技术状况达到良等水平,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390万公里。
(2)公路交通运输拉动区域经济投资物资、人力运输为经济建设发展的要素。俗语有言“要想富先修路”。由此可见,公路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极为重要。本文以连霍高速公路为例分析,作为横贯我国东、中、西部的重要公路工程,其总长度为4395千米,路经地包括6个省份,如河南、甘肃等。作为我国高速公路网的横向骨干,连霍高速公路于2011年12月3日对河南郑州一洛阳段改造工程实施通车。将其原有四车道扩建为八车道,此改扩建工程的实施,可对高速公路通行能力大大提升,并有效缓解交通压力,这也是改善河南高速公路网服务质量及推动中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公路交通运输发展在拉动区域经济投资费用主要涉及政府征地拆迁补助费、修建公路征地拆迁费、公路修筑材料费等。以材料费分析,据相关数据显示,水泥以1吨270元计算,从某水泥厂订购2到3万吨,则其销售额约为800万元。沙石材料费用在公路工程修建总造价内的比例为1/5到3/10之间。以1/4计算,沙石场即可获取高额利润。与此同时,还有施工人员的费用。通常高速公路工程修建所需施工人员为7000人左右,这些人中农民工比例最高,进而带动了当地就业率,在公路通畅情况下,往往会吸引大量投资建厂者的目光,进而拉动了区域经济投资,间接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
3.公路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建议
(1)依托公路交通,优化提升产业结构
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紧紧围绕河南龙头经济与产业布局,对区域经济资源科学整合,推动三大产业快速发展。将工业科学园区作为建设重点,实现生产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及各行各业协调发展。同时,将公路交通快速通道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积极接受城市经济发展影响。尤其遵循我省经济发展布局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对区域内经济、产业与其结构进行合理调整,进行高新技术园区建设,合理规划产业园区。
(2)依托公路交通,推进涉及区域城市化进程
现阶段,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相比,我省城市化水平较低,特别是高速公路涵盖地区。在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应对城镇功能进一步提升,提高城市承载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调整中,需确保规划布局的合理性,在对高速公路沿线地区开发利用中,为达到招商引资的目的,需建立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出入口,并在聚集效应影响下,进行市镇建立,以此进一步推动区域城市化进程。
(3)依托公路交通,有利于区域资源开发
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资源是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构成成分。依托公路交通,可为区域资源开发提供便利。特别是在自然资源利用中,无论是土地资源还是煤炭等能源性资源,都具备巨大的经济性,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公路交通运输息息相关。“土地资源利用程度和工业发展、交通状况、人口增长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为《马恩全集》内的重要内容。我国具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致使自然资源具有不均匀分布现状。以资源分布为例分析,于东部资源分布范围相比,中西部资源分布范围更为广泛,但因东西部经济发展差异,导致中西部资源开发利用率较低。而造成这种现状的直接因素就包括交通运输,为此必须加大公路交通建设力度,实现区域资源利用率有效提升。
4.结语
综上所述,公路交通是交通运输整个体系的重要构成成分,是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各个环节间的重要连接桥梁,是人、物位移实现的主要运输途径。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交通运输是国家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与支撑载体,作为最广泛、最基本的交通运输形式,公路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篇9
【关键词】交通经济;运输发展;效益研究
0.引言
两会期间有关交通的热点话题报道得已经非常充分,今年前两个月,我国交通经济运行的总体情况还算平稳,但是增幅相对于去年同期略有下降。我们只有知己知彼才能使我国成为交通事业发达的国家。
1.对公路交通经济影响的研究
1.1公路交通很大成度上促进了经济增长
公路交通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主要是用公路交通行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来衡量的,包括公路交通行业直接创造的增加值和间接创造的增加值,以及直接和间接创造的就业机会。
建筑业提供的是有形的产品,运输业提供的是无形的服务,二者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二者在提供有形产品或无形服务的同时,本身也都创造了由劳动者报酬、生产净税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等组成的增加值,从而成为国内生产总值的主要贡献行业。公路交通行业间接创造的增加值是指与公路交通行业经济活动密切相关的其它行业经济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因此也称对相关行业的促进作用或波及作用,这种波及作用由三部分组成:后向波及作用、前向波及作用和消费波及作用。公路交通行业间接创造的这些增加值也是国内生产总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交通运输会直接或间接地创造大量就业机会,从而使交通行业成为接纳社会劳动力的重要部门。
1.2公路交通对产业结构有重大影响
交通条件是产业区位选择和产业布局调整的重要影响因素。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发生变化,产业布局也将随之调整。理论界对产业结构这一经济学概念一般定义为产业总体中各产业的比重及产业间的相互关系。产业结构调整就是要实现各产业间的合理比例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寻求各产业向更高的适应层次演变,即促使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进而高度化(或高级化)。
公路建成后,将会引起沿线地区的产业结构的变化,促使其进一步优化,朝着合理化、高度化的方向发展,最终达到优化的产业结构,优化的过程主要表现在: 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公路建成后,将消除资源的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有利于改善区域内产业间的资源配置,对原先相对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进行有关变量的调整,理顺结构,使资源的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更高;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产业结构随着需求结构的变化向更高一级演进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产业结构的知识集约化和经济服务化,使得产业具有更高的附加价值。
2.对城市轨道交通经济的分析
2.1城市轨道交通微观经济效益研究
所谓微观效益,是指个别部门、个别单位、个别企业和个别项目的经济效益。城市轨道交通投资的构成,主要由基础设施和运营设施投资两个部分组成。这种投资结构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投资区别于其他工业项目投资的重要特点。基础设施所形成的固定资产不仅可以为城市轨道交通营运业务服务,而且也为相关的许多企事业部门服务。城市轨道交通的费用及效益分析主要通过分析它的财务状况,财务分析的主要步骤有,收集各项基础资料,分析轨道交通企业运营情况,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的设计能力,预测财务分析所需要的各项参数和确定计算条件,明确资金来源、借款条件、偿还方式,编制财务报表,计算各项效益指标。
2.2城市轨道交通宏观经济效益研究
所谓宏观效益,是指国民经济整体的经济效益,也就是从国民经济全局来考察的整体效益。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宏观经济效益一般是指建设项目在其投资修建过程中对区域社会经济所带来的直接或间接效益,以及项目建成通车之后,在一定时期内,对区域社会、经济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3.我国运输发展的现状
3.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运输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
运输路线不断延长,交通运输布局有所改善,运输装备数量不断增加,技术水平有了提高,客货运输量日益增加,运输服务质量也不断提高,运输法规建设有了很大进步,运输体制改革正稳步推进,运输市场在不断规范,交通运输科技创新能力增加,人才队伍壮大。
其中我国的交通运输线路从1980年的124.5万公里,2006年达到581.87公里,增加2.44倍,铁路通车里程达到了7.66万公里,比1980年增加43.7%;公路里程达到了345.7万公里,比1980年增加近3倍,并且高速公路从无到有,达到4.53万公里。
3.2我国运输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运输线路少,通达程度较低,主要运输方向上能力严重不足,瓶颈状况又出现,铁路、内河发展相对滞后,运输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交通运输技术准备水平有待提高,同时运输质量也有待进一步提高,交通安全状况堪忧,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问题愈来愈突出,交通运输体制改革有待深化。
我国运输发展面临严峻形势,经济全球化和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已融入全球经济之中,对外贸易往来不断增加,加之供应链不断延长,对中国交通运输业提出了新的要求;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伴随全球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要求提供数量足够的、高质量的运输服务;全球经济稳定增长要求交通运输业持续快速发展;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运输需求量将不断增加。
4.运输发展的改善和目标
4.1完善交通运输发展的战略布局
“十一五”规划中的优化发展交通运输业,加快发展铁路运输,积极发展水运,进一步完善公路网络,优化民用机场布局的方针,对未来一个时期内交通运输建设起指导作用。
加强网络运输建设,增加运输网络长度,提高运输网络密度,加快西部地区交通运输网络建设,改善运输网络布局,加强地区运输大通道的建设,加强与周边国家、地区运输网络的建设,并且加强洲际交通运输网络的布局与建设,加强交通运输枢纽的布局与建设。同时要注重加强交通运输系统建设,研究运输系统建设内容,加强我国运输系统建设,完善国际旅客运输系统。其中货物运输系统建设要完善集中箱运输系统建设,加强大宗散装货物运输系统建设,加强件杂货运输系统建设和特种货物运输系统建设,还要加快货邮快递系统建设。
4.2交通运输发展的目标
公路建设主要是完成国道主干线建设,加强西部地区公路主干线和边防公路建设,提高公路网络技术等级,加快县道、乡镇道路的建设,强化公路主枢纽建设。水路建设要加强港口建设,大力加强内河航运设施建设,加强船队建设。民航建设要加强机场建设,加快发展民用航空机队建设。管道建设要加强输油管道建设和输气管道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要加强城市地铁和轻轨系统建设,加强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道路系统连接设施的建设。
要较快实现如上目标我们要实行积极的运输政策就必须实行积极地运输政策,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交通运输建设,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扶持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加快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运输结构,制定和实施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政策,大力发展交通运输装备工业,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和创新能力。
5.结语
我国目前交通运输前景广阔,但是对中国经济和交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前进。
【参考文献】
[1]朱国宏,李志青,杨小勇.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间接经济效益[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4:389-391.
篇10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运输生产将属于正常情况下的较快发展,但是由于2005年运输生产基数较高,2006年运输生产增幅将低于上年水平。
一、对2006年运输形势的总体判断
预计2006年交通运输需求总体上将与经济同步平稳增长,随着部分交通建设项目的竣工投产,虽然运输能力有所扩大,与2005年相比,运输紧张、突出的供需矛盾将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有所缓解,但是运输供给能力结构性短缺、煤电油运形势总体偏紧的状况还难以根本改变。
首先,2006年宏观经济形势仍呈平稳快速增长态势,GDP增幅仍将保持在9%上下,全国社会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促使客货运输需求继续趋旺,充裕的客流、货源成为交通运输形势总体良好的基础、关键和标志。
其次,随着国家坚持强化宏观调控,促使经济运行更趋协调平稳,因此,运输紧张状况也会有所缓解。
第三,交通供给能力将会有所提高。一是大秦铁路作为煤运的主要通道,按2亿吨能力扩建工程已于2005年竣工;二是侯月铁路作为又一条亿吨级煤运通道,已基本形成;三是我国最大的煤炭输出港――秦皇岛港煤五期工程将在2006年初建成投产;四是西煤东运二通道装船港――黄骅港二期工程已于2004年10月竣工投产;五是随着我国北方煤炭装船港和南方煤炭卸船港码头泊位扩建改造的完成,港口煤炭通过能力有所提高;六是除湛江港20万吨级矿石码头已于2005年末正式投产、大连港30万吨级矿石码头将进一步发挥作用之外,曹妃甸港区一期25万吨级、日照港35万吨级矿石码头的竣工投产;七是我国最大的集装箱枢纽港――上海港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基本建成。
总之,对2006年交通运输形势的判断是:交通运输保障能力有望好于上年。
二、2006年运输生产预测
(一)货源充足需求仍旺货运形势继续看好
2006年我国经济仍然处于新的增长周期平台上,投资、消费、出口三大因素对拉动经济增长作用依然较大,在此推动下,国内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将继续扩大。主要依据分析如下:
一是投资增长的动力和基础仍然存在,2006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仍将保持较高的水平,保守估计增幅在20%左右。二是工业生产对经济增长仍居主导地位,工业生产的稳步增长带动了工业性原材料消费的稳步上升,能源、原材料及制造业产品产销数量都会有所增长,为交通运输提供了数量大、运距长、跨区域的基础货源,成为铁路、港口运输生产重要的增长点。三是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06年世界贸易量将增长7.4%,高于2005年。2006年对外贸易进出口将突破1.6万亿美元,增幅预期在15%。
综观经济发展态势,对2006年的重点物资运输环境初步判断如下:1. 铁路作为煤炭运输主力,产地外运、销地输入的主要运煤干线能力仍然吃紧;2. 沿海煤炭主要装船港能力及煤运船舶运力比上年都有增长,海上煤运总体形势趋好;3. 原油进口增量不算太大,只要大吨位船舶不集中到港,油运局面可有一定程度缓解;4. 铁矿石虽然外贸进口数量较大,但新增大型泊位也多,已能基本适应接卸需求,关键在于后方集疏运的畅通,为此对铁路疏运要更加重视,避免压港情况的出现;5. 集装箱运输仍是增长亮点,将继续保持两位数增幅,集装箱运输专用码头泊位建设不容放松。
预期2006年主要运输方式全年货运量将超过186亿吨,比2005年预计完成增长5.4%;货物周转量将达81285亿吨公里,比2005年预计完成增长7.9%。
(二)客流增长因素渐多客运增速依然趋高
1.客运需求增长的态势依旧。由于“春运”、“暑运”、“黄金周”等客流高峰期继续存在,仍将保持较高的增幅。2.客运增长趋高是必然之势。历史数据表明,在1991―2002年的12年间客运量年均增速达6.3%,在未来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背景下,这一趋势将继续保持相当一段时期。3.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因消费层次的提升等因素,居民更多地趋于旅游等非实物性消费
- 上一篇:城管执法问题的法律思考
- 下一篇:经济纠纷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