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执法问题的法律思考范文

时间:2024-03-26 17:43: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管执法问题的法律思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城管执法问题的法律思考

篇1

【关键词】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程序法;实体法

2014年7月3日,郑州市紫荆山地铁口,11个宣传架把一马路摊儿围了起来。各种"甄体"、"淘宝体"等轮番上阵,一直藏起来的马路摊主终于现身,收摊儿。这是郑州市城管执法局在进行"围观执法"。上述事件其他的城市里面也有出现,比如"美女执法"、"城管瞪眼执法"等等,城管执法仿佛进入了一个"执法怪圈"。本文从城管执法的概念和特点分析入手,着重分析目前郑州市城管执法遭遇的困境,并试图探讨解决困境的出路。

一、城管执法概述

"城管"是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或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的简称,是中国城市管理中负责综合行政执法的部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简称城管执法)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执法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以及各城市颁布的地方性法规。其特点表现在:第一,主动性。城管执法是为了实现国家行政管理职能的一种活动,它必须依职权积极自觉地采取行动,主动而不是被动地进行行政执法。第二,范围的特殊性。经常是城市各部门将管不好、不好管的、面对弱势群体的让城管来管,比如市容环境卫生、违章建筑(有执照的归规划部门)等等。第三,强制性。如果行政管理相对人违反行政法律规范或不履行行政法律规范中所规定的义务时,就会受到行政处罚或行政强制,以达到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的目的,当然,行政执法的强制性要由法律来明确加以规定,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必须依法进行强制。

二、郑州市城管执法遭遇的困境

(一)立法有待完善

由于没有一部直接针对城管执法所制定的法律法规,仅根据《行政法》、《行政处罚法》、省级人民政府决定、地方政府规章和地方人民政府文件的相关规定执法,显然不能有效解决城管执法中存在的问题。虽然法律规定许多权利相对集中于城管执法人员手里,解决了以往多头执法、重复处罚及执法空当的情况,但这就使得城管拥有广泛、自由的裁量权。城管任意执法、胡乱执法的事情就时有发生。

(二)执法程序问题

任何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都会构成矛盾,但当这一个矛盾涉及到生存,就会变得格外尖锐起来。目前郑州市正在加速经济发展,市容环境整治、违法建筑的拆除管理、流动摊贩的占道经营等等情况,都需要城管来介入。这些被管理的对象,不少正是孤寡残疾、下岗职工、外来务工等人群,维系着最基本的生活需求,由此使二者关系异常敏感。面对这些被管理对象,执法车辆开着宣传车没日没夜的宣传,执法人员起早贪黑的堵截,而结果是人员一走,小商贩立马现行。为此,有的执法人员自由裁量性大、随机性也较为突出,这种关系的处理一直都很棘手。

(三)执法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郑州市从事一线工作的城管人员大多没有较高的学历,文化素质偏低,法律意识淡薄,执法观念不强,也没有专门接受过岗位培训,因此在执法过程中比较机械、死板,不会灵活处理问题,只能处理一些简单的事情,一旦问题比较复杂,难以解决,他们就无从下手。为了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于是他们会出现乱执法,与群众之间的矛盾就由此产生。暴力执法毕竟是少数执法人员的作为,然而正是这小部分人员损坏了城管执法队伍的形象,人们抵触城管人员执法,不理解执法,其实如果没有城管执法队伍,我们生活的城市环境是很难维护整洁和平静的。

三、郑州市城管执法困境的出路探析

(一)从立法层面上和执法层面上完善制度建设

国家应制定一部针对城管执法的专门法律,确立执法规范,规定城管执法的范围、种类、限度及执法的程序,让城管在执法过程中有法可依、有律可循,改变以往的以权代法、以人代法的情况,同时也减少以往执法的盲目性。程序合法是实体合法的保障,郑州市城管执法局应该按照行政处罚法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结合本部门的实际建立一系列程序性制度,如行政处罚分级管理和备案制度,行政处罚错案追究制度等,并用有关监督力量保障各项制度的规范化运行。

(二)完善队伍建设

郑州市城管执法队伍要严格控制协管人员的人数,提高进入城管队伍的门坎,实施评议考核制度,定期进行考察,对不合格、不称职人员予以处分、开除,以此强化队伍质量,提高执法效率;提高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增强他们的法律涵养,让其做到知法守法;认真加强队伍的自身建设,使队伍形成分工合理、科学、高效的运行机制,以创新的执法理念、以友善的执法方式为切入点,推动队伍作风转变,进一步提高执法服务水平,树立城管执法队伍的良好形象;加强队伍管理,定期进行训练,树立队伍"能吃苦、能战斗、能忍耐、能奉献"的精神,把他们培养成为一支纪律作风严谨、严格文明执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队伍。

(三)提高人民对执法工作的法律认识

郑州市执法部门应加大城市管理宣传力度,提高公民法律意识,利用网络、报刊等平台,宣传相关的法律法规,报道城管执法中的好人好事,使城管执法的依据、原因及好处深入人心、家喻户晓,让人们充分认识和理解城管执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消除"法不责众"的观念,真正认识、支持、参与城管的执法工作,做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让城管的工作得到百姓和大众的支持,这样城管执法人员工作就会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 关保英. 执法与处罚的行政权重构[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2] 黄荣英. 城管执法的行政法分析[J]. 求实,2013,(2)

[3] 姚文胜. 破解城管与摊贩冲突的治本之策[J].深圳大学学报,2014,(1)

篇2

关键词:暴力执法;失效;人性化执法

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12-0321-02

城管执法是城市管理的一种具体手段,是城市良好发展的必要条件,但城管执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领域,涉及社会生活和生产的各个层面,与每一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都有着直接且紧密的联系。作为直接面向老百姓的基层政府管理人员,其行为方式将直接影响民众对政府管理体制的信任和评价,而现阶段我国城市管理中愈演愈烈的暴力执法行为,不仅损害政府形象,而且严重威胁了社会稳定,为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埋下了隐患,同时也与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施政理念背道而驰,使城管执法面临着失效的困境。

1 城管执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在城市管理中,由于作为执法方的政府部门确有权力和责任对城市管理中的违章行为进行管理和处罚,而执法相对人确实有许多是迫于生计而不得不从事违法行为,所以,两者之间的矛盾是难以调和的,执法问题的现状主要是执法人员的暴力执法行为,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下面四方面:

1.1 落后的城管执法观念

当前行政处罚是城市管理部门实现管理目标的主要手段,行政指导是辅助的管理手段,这种方式很难使被管者心服口服,被处罚的群众不但会叫屈喊怨,而且也不会对法律产生敬畏的思想。在“官本位”执法观念的指引下,执法方式简单粗暴。尽管执法部门突破“障碍”,但执法效果并不理想,并引发了很多矛盾甚至冲突。城管执法中暴露的诸多问题实质上反映了社会处于转型期的大背景下,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冲突,传统管理手段与多元化社会中日益复杂管理对象之间的冲突。长期以来,我国实行政府社会高度合一的管理模式,政府把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看成仅仅是政府的管理。公民主体在城管执法中的参与权被剥夺了,执法部门与执法对象处于直接对立的境地。

1.2 执法人员的素质低下

新形势下对执法队伍的素质要求在提高,而我们的执法队伍构成复杂,其中一部分执法人员没有受过系统的法律专业知识和岗位基本素质培训,并且有些执法人员公仆心不强,作风不正派,这都与我们重使用轻教育的城管执法观念有关,为少数利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的行为提供了条件。在执法过程中,以言代法、以权代法,既不出示证件也不说明理由便直接进行处罚,执法无程序或程序被简化掉的现象造成双方地位不平等,这也严重损害了城管执法队伍的形象。

1.3 城管执法程序不规范

城管执法人员是代表政府的,一定要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办事,然而在城管执法过程中,尤其是影响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具体行政行为时,很多情况下并没有遵循法定的程序。在行政处罚案件中存在程序违法,徇私枉法人为剥夺当事人权利的现象时常发生,如没收商品不开罚单,不说明情况,执法方式简单粗暴,甚至动用暴力将执法对象的商品、捣乱等,都严重损害了城管队伍的社会形象。根据有关部门在一个城市通过问卷调查的显示,该市市民对城管卷查工作的满意率只有29.20%;32.43%的人认为某些监察人员,不依法办事;22.78%的人认为某些监察人员有贪赃枉法行为;40.15%的人对城管监察部门的总体评价为“一般”;究其原因主要是城管执法中存在、执法违法、随意收费、任意罚款、等现象。

1.4 相关法律保障机制不健全

到目前为止全国还没有一部关于城管执法的专门法规,现在城管执法的依据仅是《行政处罚法》中关于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规定。城管执法的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明显不足,城管执法主体在执法过程中处于一种尴尬境地:它不仅面临着执法相对人的质疑,而且在与其他部门打交道的过程中也处于“弱势地位”。同时,也没有法律对城管执法人员的权利义务、法定职责以及履职范围等问题做出明确的规定,城管执法的范围不断扩大,从市容环境到工商管理,从城市节水到公安交通,几乎无所不包。此外,缺少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使得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被城管执法者任意使用,这就使城管执法方式简单化、粗暴化,增大了发生的几率。

2 化解的相关对策

2.1 转变城管执法理念

城市管理人员应该明白他们的职责就是为社会弱势团体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而现行的城市管理体制是一种以城市为中心的决策产物,传统的观念驱使,使得城管执法者一开始就将被执法者放在了对立的位置上,把自己的思维和行为定位在“如何惩治”上,用管制犯罪的观念和手段来管理普通民众,视那些摆摊的小贩们只是管理的对象,这种暴力执法行为不仅解决不了弱势群体生存之艰和权力部门执法之难的困境,长久下去恐怕还会引发更多更大的对抗和冲突。所以,应该将暴力型执法理念向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执法理念转变。

人性化的执法理念主要表现在“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观念上,但因为执法对象大都是由农村涌入城市的农民和城市里的下岗职工所组成的弱势群体,他们的活动大都是为了维持生计,因此,政府的管理人员更应该做的是优先考虑穷人和弱势群体的利益,适度降低行业管理的门槛,建立一批摊位费便宜或不收摊位费的公益性市场,实行分梯级管理,将为弱势群体提供公共服务作为政绩的重要标准来对待。

2.2 完善法律保障机制

由于相关法律规范不明确,存在法律空白地带,处罚设定宽泛,法律规范实效性不强等诸多原因,急需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制定出一部专门的有关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法律,使城管执法部门能够得到执法相对人的更大认同。同时加快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压缩自由裁量权弹性,避免出现随意收费、任意罚款、的城管现象,不断提高依法行政和严格执法的质量和水平。

2.3 规范城管执法程序

城管执法,不仅要严格遵循实体性,而且还要严格遵守程序法。程序合法是实体合法的保障,在实体合法的基础上重视程序,才能保证行政执法行为本身的公正、合理,才能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应该按照行政处罚法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结合本部门的实际建立一系列程序性制度,如行政处罚分级管理和备案制度,行政处罚错案追究制度,行政处罚证据及暂扣制度,调查取证制度,听证制度,审查决定制度等,并用有关监督力量保障各项制度规范化运行。

2.4 提高城管执法人员的素质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要适应新形势对城管执法工作的严峻挑战,必须高度重视队伍建设,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素质。首先,要强化用人管理,严把进人关,严格参照工作人员录用标准和程序向社会公开招考执法人员,特别是应具备法律专业知识,以逐步提高城管执法队伍整体的法律素质;其次,要严格评议考核制度,不仅在执法机关内部要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而且要建立健全社会考核制度,让公民参与对执法人员执法行为的监督,从而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第三,加强思想教育,通过对城管执法人员进行崇法尚礼的思想道德教育,建立一只知法懂法崇尚文明礼貌的执法队伍,从而提供真正高质量的文明的服务。

参考文献

[1]赵荣福.试论城管执法工作的基本原理[J].城市管理,2005,(4).

[2]封挥.粗暴执法行为的诱因和对策[J].城市管理,2006,(2).

[3]黄祝山.城管执法的严格公正与文明[J].城市管理,2006,(4).

[4]王雁红.服务型政府与城管行政执法改革[J].科学决策,2006,(4).

篇3

【关键词】城市管理;行政效率;依法行政;行政指导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4―123-01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为完善城市日常环境秩序的管理工作,首先建立了城市综合管理执法机制,在这十多年来的发展过程中,这一机制一直备受关注。客观的说,我市城市管理机制在日趋成熟,现就此行政机制的可取之处和完善建议进行简述。

一、我市综合管理执法机制取得的经验

(一)综合管理执法机制的积极意义

我市城市综合管理执法机制,于1998年在北京市原宣武区试点成立,试行一年后在全市试行。综合执法机制的突出特点为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将过去各行政机关分别行使的执法权,统一交由城市综合管理机构行使,极大改善了过去各行政机关之间因为交叉管理而产生的推诿扯皮、办事效率低下等现象;对困扰地方城市环境的痼疾顽症,起到了有效的遏制作用。

(二)综合管理执法机构的组织模式

1.行政组织机构体系。我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的架构为,市一级设置北京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下属区一级设置各区执法大队,再在街道一级分设各执法分队形成三级执法体系。市局向上一级不再有专门的行政机关,在隶属关系上,各区各街道执法队还遵循“属地管理原则”,在受市执法局直接领导的同时,还要接受各区政府、各街道办事处的工作指导。

2.执法权的法律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十六条规定:“国务院或者经国务院授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但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只能由公安机关行使。”授权了综合执法机构行政执法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十八条“行政机关依照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规定,可以在其法定权限内委托符合本法第十九条规定条件的组织实施行政处罚。行政机关不得委托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实施行政处罚。”表明了综合行政执法机关的执法范围。

二、我市城市管理制度的完善

(一)完善城管执法的法律地位

目前我国的城管执法制度还停留在各地方政府自管的阶段,为实现在城市管理综合体制的长远发展和健康发展,应当从法律文件角度完善城市管理综合行政制度的法律地位。明确市级以上的专司城市综合管理执法的组织部门,理顺组织架构,明文说明同市政市容委员会的业务关系、从属关系;明确同平级职能部门,如工商、卫生、环卫等部门的权责问题,建立一个工作目标清晰,工作权限透明的组织机构;明确全国统一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专业法律,聚合现行的地方性市容类法律法规,聚合已交由综合执法机关的各项行政权,研究制定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的城市管理法律。

(二)完善城管执法的职能范围

城管执法工作的建立初衷是为了解决多部门间交叉管理的问题,集中行使多个部门的执法权,包括14个大项100余项行政处罚权,这其中也包括了类似食品安全、燃气安全、环境污染等专业性很强的领域。针对这样的行政执法工作,还应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由具有专业资质的和完整全套专业设备的专职部门来行使执法权,由城管部门发挥协调能力强,同社区居民、商户单位联系紧密的优势,开展监督和协作工作。这样既避免因为不专业造成执法权行使过程中出现失误或执法对象对执法工作产生反感,又能使执法者的执法权来源得到公众的信服。

(三)完善城管执法的执法手段

解决目前执法工作中存在执法队员同执法对象间存在的“猫鼠游戏”,解决城市环境秩序管理中同一类问题,同一违法相对人,甚至在同一地点重复违法的问题。考虑到城市管理工作中处罚过程简单、单一且社会效益成本高昂,而处罚金额只有50至200元,无法对存在暴利的违法行为,起到有效遏制的问题。

1.依靠行政指导,探索柔性执法方式。顺应近几十年来行政民主化、柔软化的潮流,作为通过行政相对人自愿同意和协力而起作用的行政指导行为得以广泛应用。这种兼具柔软灵活性质的行政指导方式,对于没有行政许可权的城管,不失为一种为其减轻矛盾的手段。对法律未能及时覆盖的行政管理领域,尽量不使用过于强硬的手段、或采取消极态度不作为的方式来处理,积极推行行政指导的方式,多用建议、示范、劝导的办法,在问题发生之前加强监督、提示,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开创行政执法新格局。

2.联合主责部门,有效解决痼疾顽症。对由于前期行政审批不到位造成后期产生管理漏洞的问题,协调原职责部门加强监督、管理工作;对由于“暴力抗法”或恶意不配合、不执行等行为,造成正当执法程序受阻的问题,应完善同其他行政部门的合作机制,采取有效手段,坚决维护法律尊严。

篇4

一、广开渠道,认真查摆“三为”突出问题

为做好查摆问题工作,根据工作特点、部门职能和岗位职责,我局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征集意见活动,一是通过座谈和个别访谈等形式,广泛听取环卫工人、城管队员、服务对象、退休职工对我局干部作风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二是发放征求意见表,征求街道城管办、管理服务对象,对我局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工作作风和工作效能的意见和建议。三是在局机关和各城管中队设置意见箱,充分听取意见和建议。同时对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分类梳理,并分层次原汁原味地转达反馈。

二、深入剖析,客观查摆“三为”突出问题

(一)存在廉而不勤的问题

1、我局作为同基层群众直接沟通的部门,少数干部职工缺乏应有的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工作敷衍应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凭个人喜恶办事,热衷于形式主义。多年来存在的老旧化粪池的安全隐患问题,老旧市政设施破损严重问题,城区的烧烤规划问题,无物管小区的管理问题就避而不谈。导致这些问题拖了又拖,至今也没有拿出相关的解决办法,同时在工作中缺乏长效管理意识和工作机制,只讲完成任务,不求精益求精,导致工作长期出现反弹,市容秩序和环境卫生时好时坏。

2、少数领导对工作不深入,不具体。习惯于办公室办公,习惯于电话听汇报,习惯于远程指挥。出现困难问题时有的班子成员不愿意主动走出机关,深入城管队伍、服务对象中对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闭门造车,脱离实际的分析,在新情况新形势如何开展城市管理学习的不够深入。

3、满足现状,缺乏锐意进取精神,对困难缺乏斗志,思想上不求进步,精神上没有动力,满足于既有“地位”,缺乏创新,放松思想,不再追求进步。

(二)“中梗阻”“踢皮球”的问题

1、少数领导对相关分工看太清楚,没有站在全局的高度看待问题,注重部门利益,各打各的“小九九”,遇事“踢皮球”,导致很多工作难以开展。比如扬尘治理工作,即涉及环境卫生工作也涉及市容执法工作,两个部门之间工作协调存在问题,各部门各自为政,缺少团队合作精神,导致工作效果开展不佳。

2、个别干部职工对工作挑三拣四,好办、易办,在办公室就能办的的工作就做,难办、要跑路、要斗硬、要下功夫思考的工作就推诿。对市级部门和区委、区政府交办的工作不认真思考,马虎应对,与上级部门和区委区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对接存在“大懒支小懒”的情况,不亲力亲为,不过细,造成工作脱节。

(三)吃拿卡要的问题

由于城管队伍人员较为复杂,在招聘时未严把思想关卡,导致部分城管执法队员执法水平低下,简单粗放,乱执法、粗暴执法、不依程序执法,甚至出现“吃拿卡要”行为。

(四)漠视群众的问题

城管工作存在特殊性,一方面是面临生存问题的摊贩群体,另一方面是占道扰民的不规范现象,开展城管执法工作难,管理者与被管理对象之间的矛盾大,部分执法人员在开展工作中存在管理思维死板,服务思维淡薄的现象,在工作没有做好相关的解释工作,造成部分群众不理解城管执法工作,加剧了矛盾的产生。

三、问题的根源

针对查摆出的问题,我局进行了深入剖析,抓住问题实质,深挖思想根源,找准问题存在症结,一是工作中缺乏竞争氛围,少数同志在本职岗位上工作平平,不犯错误,总认为过得去就行,单位也没有严格依照有关规定纠正这些人的思想和行为,造成这些人缺乏立足本职钻研业务的精神,业务水平不高,办事效率低下,影响了整个机关的工作效能;二是官本位思想时有存在,部分干部职工总认为行政管理部门是执法管理的主体,仅仅把自己当成管理者、执法者,没有真正树立服务的理念,强化管理而淡化服务,在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服务的切入点等方面都还达不到高标准,难以充分满足群众需求,此外主动服务、创新服务的意识还不够强;三是思想还没有彻底解放,很多方面还不能突破体制和机制的限制,缺乏忧患意识和进取精神,思想上固步自封,难字当头,缺乏改革创新的胆略;与时俱进做得不够,面对瞬息万变的形势,不能适应信息时代要求,解决日常工作难题感觉束手无策;四是制度落实缺乏有效监督,导致违规违章现象偶有发生,惩防机制和激励机制还不够健全,部分干职工思想懈怠,对工作缺乏热情,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好人主义倾向,一些干部怕得罪人,不敢管,不愿管,工作起来和稀泥,制度自然难以落实到位。

四、加强作风建设,认真整改“三为”突出问题

(一)提高认识,集中宣传教育

紧紧围绕“三严三实”、“十个不准”的要求,全面落实干部职工队伍管理的各项措施,大力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不断提高城管系统干部职工的业务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强化宗旨意识、法律意识、大局意识、中心意识。同时,牢牢坚持“晚抓不如早抓,被动抓不如主动抓”的工作思路,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纪律作风教育整顿工作,针对本单位本系统干部职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讲危害、打招呼、提要求,真正让全体干部职工受到教育、受到触动、受到警醒。

(二)结合实际,确保整治效果

一是继续落实“十不准”的执法纪律,在各中队开展自查自纠工作,严禁重管理、轻服务,以罚代法、以言代法;执法监管方式不当吃拿卡要、粗暴执法、酒后执法等违纪现象;二是加强对执法人员进行素质培训和法制培训,切实提高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三是加强对城管舆论的正确引导,发挥舆论引导的主动性,以正确的舆论导向促进城管工作,获得人民理解支持,塑造城管形象。

篇5

一段时期以来,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国家每出台一些法律、法规,各城市相应管理部门就增加一支执法队伍,形成了七八顶执法“大盖帽”去管一顶“破草帽”的违背立法初衷的局面。以我市为例,目前,具有城市管理职能的部门包括工商、公安、交通、环卫、环保、城建、城管、卫生、规划、市政、园林、文化等部门在内就有十几家之多,部门之间各自为政,职能交叉,事权分散,有利的一哄而上,不好管的推诿扯皮,既不利于统一指挥,更让管理对象无所适从,纳税人负担加重。车乱停、摊乱摆、人难行、乱贴乱画、污水乱流、垃圾乱倒、部门乱扯皮现象久治不愈,齐抓共管局面没有真正形成。想管的无执法权管不了,能管的相互之间缺乏衔接,执法脱节、执法撞车现象难以避免,管理工作效率低下。

鉴于此,1996年至20__年底,国务院先后批准北京市的8个区、天津市的4个区以及广东、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湖南、广西等省(区)的14个设区的市在城市管理领域开展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试本文点工作。在此基础上,20__年9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又下发了《关于继续做好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工作的通知》,对加强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完善试点的管理体制、扩大试点范围、促进试点工作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相结合等内容作了具体规定,进一步明确了试点工作的方向。20__年,国务院再次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决定》(国发20__17号),对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进行了部署,同年,党的十六大报告也明确指出:要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解决层次过多、职能交叉、人员臃肿、权责脱节和多重执法等问题。

在上述方针政策的指引下,截至目前,全国已经有北京、天津、重庆3个直辖市和22个省、自治区的75个城市进行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试点,仅我市周边,就有郑州、晋城、安阳等城市实行了城市管理相对集中综合行政执法。这种新的城市管理体制,变条条管理为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形成了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层级管理体系,降低了执法成本,提高了执法效率及成果,因而得到了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同。

由此可见,清理整顿行政执法队伍,在城市管理领域实行综合行政执法,既是深入贯彻《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和适应新形式下城市管理工作的迫切需要,是对现行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势在必行。

有了这些成功经验,结合我市实际,我认为,我市也应该开展综合执法工作。主要有如下原因:

一、目前城市管理中有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

(一)机构职能交叉,人员臃肿,执法成本较高。按目前的行政体制,涉及到城市管理的职能部门有城管、环卫、城建、环保、工商、市政、卫生、公安等多个部门,其中许多管理部门的职能是交叉重叠的。如无证占道摆摊卖服装的行为,既属侵占道路行为,又属无证经 营行为,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市政(公用事业)部门、工商部门等均有法律赋予的职能予以管理。又如小贩在人行道上卖削皮甘蔗行为,既侵占了道路,又属无证经营;既影响环境,又影响通行。交警、工商、城管、环卫、环保等部门都可以实施管理。据此,各有关部门都堂堂正正地成立有执法队伍,分别开展行政执法。由于机构职能交叉,造成人员编制重复和浪费,增大了行政执法成本。

(二)多头执法,重复处罚,造成执法扰民。上述两个例子,由于相关的行政部门均有职能和执法队伍,对一宗违法违章案件,甲部门发现处罚后,乙部门发现后又可以再处罚,乙部门处罚后丙部门还可以处罚。这样多头执法,重复处罚,就必然引发对行政相对人不公的问题,带来行政相对人对政府执法部门怨声载道的负面影响。

(三)扯皮推诿问题较为突出。由于职能交叉,同一个城市管理方面的违章案件,多个部门都有权管理,容易造成部门之间有利争着管,无利都不管,推托责任的理由都很充分等现象,造成很多城管热点难点问题无法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反响强烈,影响了执法队伍本身及政府的形象。

(四)城市管理存在真空地带。目前,在城乡结合部和市区的部分大街小巷,存在着许多城市管理的真空地带,其主要原因是:有权管理的职能部门由于人力问题,管理不能全方位覆盖城乡的各个角落;街道办(镇)、居委会(村)一级由于没有行政执法权想管又管不了。因此,便出现乱搭建、乱摆卖、乱堆放等现象屡禁不止。

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优势

所谓“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是指一个行政机关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集中行使城市管理领域几个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的一种行政执法制度。它是根据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的基本原则,为解决城市管理领域长期存在的执法机构林立,职能交叉,各自为政,有利争着管,无利都不管等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而开展的综合执法。

在我国城市管理领域中,绝大多数管理部门的传统模式是“一条龙”管理,从立规矩到执行,从管理、审批到监督、处罚,都由一个部门决定,既是裁判员又是执行员,不仅需要有自己的专门执法队伍,同时缺乏有效的监督。而实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以后,审批部门只负责审批,处罚工作统一由执法局行使,实现了“判罚分离”,更显公正。同时也提高了行政执法的水平与效率,减少了人员、机构设置。据了解,各地通过成立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原有执法队伍被撤销或者相应精简,多数>:请记住我站域名/

三、如何改革现有城管执法体制

根据中央编委、国务院法制办关于推进相对集中行政执法试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央编办发20__4号文)精神以及外地市开展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成功经验,本人认为,我市改革城市管理执法体制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如何改革,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市和市辖区均成立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形成市、区二级执法机制。即市、区执法局均有执法主体资格,均属行政单位。(按照《行政许可法》要求,实施行政执法工作的主体必须是行政单位,而我市目前的市、区城管队伍大多数是事业编制,执法主体与许可法相违背),区执法局为实施行政处罚的主体,市执法局主要是负责行政复议、业务指导、监督和对重大案件、跨区案件的查处。

(二)将相关部门与城市管理有关的行政处罚权集中到执法局行使,建立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需要集中的处罚权:一是城市市容市貌管理方面的职能,如对破坏市容市貌环境卫生行为的处罚;二是城市绿化管理方面的职能,如对破坏城市绿化行为的处罚;三是城市规划管理方面的职能,如对违反规划建设行为的处罚;四是市政设施管理方面的职能,如对破坏城市道路、供水、燃气管道设施行为的处罚;五是环境保护方面的职能,如对饭店油烟、污染企业的处罚;六是工商管理方面的职能,如对街头无证经营行为的处罚;七是公安交通管理方面的职能,如对人行道上机动车辆乱停乱放的处罚等(《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决定》中已归纳为七个方面)。

(三)清理整顿行政执法队伍,组建高素质的城管综合行政执法队伍。根据相关部门将部分行政处罚权移交执法局的情况,调整理顺有关部门的人员编制和职能,清理整顿相关部门原有的行政法队伍,通过竞争上岗,公开招考,择优选调等形式,组建集中统一、廉洁公正、作风优良、业务精通、素质过硬的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同时,实行财政全供,严格奖惩,通过确保人员工资、队伍经费、装备到位,避免重复过去因工作经费不足造成的以罚代管,重收轻管等问题。

篇6

关键词:柳州;城市管理;对策

一、前言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在柳州的发展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从最初的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发展到今天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经过了几个历史阶段和革新废旧的过程,在每个阶段都发挥着不可缺失的作用。2005年12月6日,为了适应新形势下柳州城市管理的需要,柳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正式挂牌成立,有效解决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领域存在的机构膨胀、多头执法、重复处罚、执法扰民、推诿扯皮等问题,为柳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柳州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柳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一,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管理流程不够规范。虽然各级地方政府都成立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专门机构和部门,也对其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有了明确的规定。但从国家立法层面来看,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部专门的城市管理法,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的执法主体、执法手段、执法范围等问题还是不够明确和具体。在目前的国家立法中,除了《中国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对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有原则性规定外,尚无一部权威性的法律对各试点城市的成功经验予以肯定,并对存在问题予以规范。柳州市政府虽然也出台了指导规范城市管理的相关文件和规定,但是其法律效力过低,内容比较分散,不足以规范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

此外,从柳州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自身来说,虽然在成立的6年中制定了相关管理规章和制度,对于执法局的工作职责、处罚权限、执法过程进行了相应的约束和规范,但是这些规章和制度还是不够全面和具体,对于行政执法人员的行为规范、工作职责等方面的规定过于笼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政执法流程和规范的管理。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全,体制不够完善,难以做到监督执法队员各个方面的表现,不利于行政执法队伍的建设。在完成执法文书的过程中,因为没有详细、严格的规定,填写过程不够统一,采集证言笔录、送达回执过程也出现很多问题,以致办案效率下降。

第二,财政拨款不足,员工工作待遇不高。伴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充,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范围和对象也日益扩大,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作为应对城市管理难题而出现的。地方政府部门对于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重要性的认识有一个过程,对于执法局的部门设置、办公条件、人员编制等问题还缺乏深入的了解。柳州市政府最初设立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主要是迫于城市管理压力,应付城市管理的需要。柳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与市容管理局合署办公,一套人员,两块牌子,是柳州市人民政府在城市管理方面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由此可以看出,柳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实际上是在原市容部门管理机构基础上进行的简单重组。

柳州市对执法局的财政拨款和人员编制安排与其应当承担的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不相匹配,现有的城管执法经费与日益增加的执法办案实际需要有很大差距,以致办公经费拮据,基础设施落后。目前,柳州市局各部门特别是市局直属大队、各城区执法局等一线执法单位,办公经费不足、车辆短缺、硬件设施缺乏。此外,由于受编制限制,执法局聘用的编外人员占较大比重,这些执法人员工资待遇普遍较低,对于日常工作的开展产生了一系列不良影响,容易出现“靠执法养执法”、“执法靠狠、经费靠罚”的作法,形成“执法经济”的不正常现象,从而背离城市管理工作的宗旨,激化执法人员与普通大众的矛盾。

第三,执法人员综合素质不高,行政执法水平有待提升。柳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的员工来源比较复杂,有一部分是复转军人和地方农村城管人员,虽然2005年以来新进入的人员主要是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招录的,对文化程度、政治面貌、专业知识等的要求都比较严格,但受到单位编制限制,这部分人员在整个行政执法队伍中所占的比重较低。行政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总体上来说还是偏低,并且参差不齐。某些同志有热情、有社会经验,但是缺少法律知识和业务知识,更主要的是缺少行政执法的工作经验,在现实工作中表现为对法律的理解和适用上存在偏差,在执法的程序的理解不完备。部分队员的思想状态不稳定,思想情绪波动,在工作中不能团结协作,对于自己的工作目标和责任主观认识不到位。

某些执法一线的大队长、中队长等基层领导不能正确地指导工作,对队员的思想教育不够重视,关心不多。极少数执法人员政治观念淡薄,理想信念动摇,对党的方针政策理解不透,执行不力,特权思想严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淡化。此外,由于人事体制上的差异,在编人员享受国家公务员待遇,工作稳定且社会地位较高,而一些临时聘用人员的工资和福利较低,在单位内部的地位也较低,容易产生不满情绪,造成在编执法人员和部分聘用人员存在不同的价值取向。少数执法人员缺乏依法执法的自觉意识,不尊重行政相对人的人格,滥用强制措施,越权办案,容易造成执法过程中与执法对象产生激烈冲突,影响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权威性和公正性。

第四,行政执法人员的形象不佳,综合监督机制不完善。柳州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方式和方法相对来说比较温和,暴力执法或者野蛮执法的现象也相对较少,但是由于执法人员需要和违章群众正面接触,并且双方存在明显的利益冲突,使得柳州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人员与执法对象发生冲突的事件还时有发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行政执法队伍的公众形象。此外,在全国范围来看,关于“城管野蛮执法”、“殴打当事人”等的负面报道不少,执法对象“暴力抗法、执法后遭报复”的事也屡见不鲜,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公众对行政执法队伍的印象。

城管执法部门手中的权力集中,地位高,但配套内外监督制约机制不够健全,权力和金钱交换的问题屡禁不止。缺乏应有的监督独立性,执法监督制度不够健全,监督工作尚未做到经常化、制度化,靠搞突击检查,过后依然如故。未普遍建立并认真实行监督责任制,出现执法违法行为时相互推诿,无人查究。执法监督机制的缺失,往往导致监督不力,心有余而力不足,造成许多空挡,执法监督工作中形式主义严重。此外,群众监督难以受到重视,因而逐渐丧失民主监督的积极性。舆论监督的独立性不够,相应的安全保障不够,对重大监督案件往往只能避重就轻地作事后报道。社会组织的监督分散和乏力,人民群众的监督渠道有限。

三、改进和完善柳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第一,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对行政执法工作的规范管理。为保证日常行政工作的正常运行,要制定出台《柳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规范用语》、《柳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仪容风纪规定》、《柳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执勤规则》、《柳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廉洁自律规定》、《柳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禁酒规定》等相关规定,切实做到以制度约束人,以制度规范人。并对着装、仪容、称呼、举止、风纪行为、违反规定的处罚都做出明确规定,要求执法人员执行公务时,必须佩戴统一制发的标志及行政执法证,做到持证上岗,着装整齐,切实达到仪容端正、风纪严谨、统一化、规范化。同时将内部管理制度印制成册,逐个下发,做到人手一册,便于人员学习和提高执法质量。在使用全市范围内统一的行政执法文书的基础上,从采集证言笔录,规范填写使用各类执法文书,到下达处罚决定、送达回执、建档立卷等各个执法环节,都由市局法制科及执法大队长严格把关,以达到依法办案、依程序办案、处罚适当,适用法律准确的目标。

第二,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改善办公条件和员工待遇。随着柳州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的成立,柳州市城市管理相对集中处罚的范围和内容不断扩充,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特别是随着广大人民群众权益保护意识的增强,也对柳州城市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柳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应通过相关途径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财政支持,提高办公经费等的投入水平。要改变“以罚代管”的“执法经济”,树立公正、廉洁的执法形象,惟有从根本上解决办公经费不足、车辆短缺、硬件设施缺乏以及执法人员工资、福利待遇保障等问题。执法机构所需经费必须由市政府财政予以全额保障,严禁以“罚没收入返还”作为经费来源或补充,真正做到权力与利益完全脱钩。提高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的工资及福利待遇,有利于调动广大行政执法队员的工作积极性,可以有效杜绝“靠执法养执法”、“执法靠狠、经费靠罚”的作法,避免“执法经济”的不正常现象。

第三,努力提升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执法人员业务水平。近年来,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柳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应结合现有人员实际,采取多种途径进一步提升执法人员的法治观念、沟通协调能力、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从而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城市管理工作的需要。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的对抗性较强,且直接面对执法对象,如果简单地采取强制措施,很可能引发矛盾,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可能引发暴力冲突和。因此,平时应加强对执法人员法律知识、人本观念的学习,引导执法人员牢固树立依法行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尊重和保障人权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确立“以人为本,公平正义”的执法理念,使得城管执法人员将合法、合理性结合起来,既要考虑现行法律的规范性,也要考虑城管执法的社会效果。此外,还要强化对执法人员业务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培训和考核,加强执法人员业务技能训练,培养扎实的业务能力。执法过程中复杂多变的情况,要求执法人员苦练基本功,能在最短的时间,准确无误地填好执法文书,以最简单、最方便的办法处理问题,以减少冲突和对抗。

第四,树立行政执法的良好形象,强化各项监督制约机制建设。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对象主要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生活在社会的底层,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都相对较差,如果简单地对他们在城市中的违章行为进行强制处理,甚至采取暴力执法手段没收其生产经营工具,无法有效达到城市管理的最终目的,也容易引发社会各界对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的误解和偏见。因此,应深入开展对城管执法人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大力弘扬文明执法、秉公执法的工作作风,树立行政执法队伍中的先进典型,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引导执法人员学习他们的执法技巧和工作经验,从而切实改善执法人员的工作作风,树立行政执法人员的良好形象。此外,应强化对柳州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的监督制约机制,特别是充分利用信息网络环境下的监督手段和方式,采取公开办事制度、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办事结果等形式,完善外部的监督,特别是权力机关的监督,主动地接受人大的监督以及社会舆论和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在群团组织、社会各界聘请廉政监督员,健全群众性监督网络,定期召开座谈会,倾听意见和建议,虚心接受批评和监督。通过健全制度、举报投诉制度等方式接受社会的监督,把严格执法、秉公执法落实到人。

参考文献:

1.尹艳华.现代城市政府与城市管理[M].上海大学出版社,2003.

2.连玉明.中国城市报告[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

3.郭金仪.城市管理呼唤人性化执法[J].城市管理,2005(4).

4.王雁红.服务型政府与城管行政执法改革[J].科学决策月刊,2006(4).

篇7

大家好!

几年前适逢城管局组建,我有幸成为这个充满生机、团结温暖的大家庭中的一员,这几年来,从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到综合行政执法过渡,我亲生经历了综合执法走过的每一个脚步,也亲眼目睹了在我们城管人的手中一天天变美了,变绿了,变靓了!作为它的见证人和参与者,我既为我们局对这个城市得建设做出的贡献感到骄傲,也为我能是这支队伍中的一员而感到非常自豪。

今天,站在这个演讲台上,我已经不是一名新兵了。年的军旅生涯,从一个学生成长为一名营职干部,是部队这所大熔炉锤炼了我,锻造了我。在年的军营生活中,我先后担任过排长、连长和师机关助理员,也到过茫茫戈壁滩,上过巍巍昆仑山,在生命练生存,在腾格里沙漠抗严寒。严格的军营生活培养了我一丝不苟、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艰苦的环境造就了我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也正是部队这个汇集五湖四海兄弟的地方成就了我博大的胸怀和爽直的性格。以情带兵,以理服人使我积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这些在今天看来,既是我人生的一种砺练,更是我今后从事城市管理工作的基础和财富。

从踏进城市管理领域的第一天起,我就把综合执法工作作为我人生事业的转折点和新起点,“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是我当时心情的真实写照。几年多的实践,我先在执法科工作,后到直属大队担任副大队长,我个人的能力和水平伴随着城管局的日益壮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几年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局党组团结一心,身体力行的工作作风,全局上下相互支持,团结向上的良好氛围。正是因为有了领导的关心和大家的支持,才有了我个人在思想上、工作上的提高和进步。无论在局机关工作还是在直属大队担任副大队长,我深感肩上责任的重大,日常工作中,要求队员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坚持原则,照章办事,在任何时候始终顾全大局,团结同志,不断学习,精通业务。用坚定的信念,过硬的作风,甘愿吃苦,乐于奉献的精神去感染教育队员。在工作中,我作为大队的副职,注意摆正位置,尊重大队长的权威,维护大队长的威信,多交心多通气,多请示勤汇报,甘当绿叶,切实做到了到位不越位,补台不拆台,踏踏实实,兢兢业业,锻炼自己,干好工作。

几年中,让我体会最切的是城市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社会性的工作,事关百姓安居乐业,事关经济发展,牵动千家万户,不是中心,影响中心,需要上下联动,各方协作,不断创新。几年来,无论干什么工作,我都努力钻研业务,不懂就问,不会就学,使自己尽快的成为城市管理的行家里手,众所周知,城市面貌要变化,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规划是龙头。如何严格规划执法,杜绝城市建设中的无序状态,确保按照规划审批程序,最大范围的遏制批低建高、批少建多、随意改变规划定点等违法行为的发生,是我从事规划等执法工作以来思考最多的问题。通过长期的一线执法和深入调研,我个人有以下几点体会,一是预先介入,全程跟踪监督,是消除规划违法行为的重要手段。从建筑单体定线、放线到建筑工地建档管理,从违法建设立案查处到违章建筑的拆除,我们转变事后查处的工作方法,建立全程监督的新型管理方式,从立项、规划、征地、设计、招投标、施工监理等方面预先介入,现场监督,全程跟踪,反应快,动手早,实现了在建工程的科学管理,从源头上防止了规划违法案件的发生,把违法违规建筑消除在萌芽状态。二是依法行政,正确履行职责,是加大拆除违章建筑的关键。我们是行政执法者,更是遵纪守法的排头兵,要不断增强遵纪守法的法律意识,提高业务素质,坚持原则,依法办事。在拆除各类违章建筑中,特别在今年的沿街一层建筑拆除中,我亲身经历了许多拆除过程,我深感只要宣传教育到位,工作扎实细致,方法措施得当,拆除工作就会迎刃而解。几是多措并举,加大协调力度是保证规划执法效果的有效措施。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注意协调与规划、城建、市政等相关部门的关系,使行政执法从事后查处转变为事前监督,从单一处罚转变为协同管理。就拿拆除工作来说,我们不是简单的一“拆”了之,而是在拆除的同时,就协调规划、城建等部门会同被拆除单位共同做好后续建设工作,着力于绿化、美化、靓化。与此同时,构建宣传网络,坚持舆论先导,强化宣传效果。要求队员既做执法员,又做宣传员,向行政管理相对人,向社会,向新闻媒体多解释,多宣传,取得理解,赢得支持。不断强化“执法进社区”、案件查处回访、法律咨询等工作,努力营造领导重视,社会各界参与,市民群众理解支持的执法环境。四是心系群众,执法为民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工作中,对市民反应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我都以高度的主人翁精神正确对待,注重调查研究,具体分析,统筹兼顾,以“群众想的是什么,群众盼望的是什么,群众需要的是什么”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及时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

几年中,让我认识更明确的是吃苦耐劳,严于律己,雷厉风行,求真务实是我们工作的必备素质。作为直属大队的领导,业务上自然要求精通,要成为城市管理领域内的专家,不但要掌握专业性的法律法规,还要对相关的城市规划执法理论也应当有所了解。几年来,我系统学习了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方面的专业性法律法规40余部。通过学习,增强了法制观念,提高了依法行政水平,对综合执法工作有了明确的认识,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不断增强,适应了综合执法工作的发展于创新。同时,综合执法工作需要吃苦耐劳、雷厉风行、求真务实的作风。打铁先要自身硬,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把部队期间养成的优良作风发扬光大,办事不拖拉,工作上不含糊,以身作则,在工作和生活中,自己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干事,勤政廉洁,严于律己,严格要求队员。赢得了大家的信赖和支持。

篇8

此次市局组织开展的作风纪律整顿活动,对于我大队的队伍建设和工作开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推动作用。我们应以此为契机,彻底解决思想松懈、纪律松弛、作风松散等问题,不断提高大队的队伍建设水平和全体人员的执法能力。

参照市局下发的《作风纪律整顿活动方案》,回顾一段时间以来的个人工作和学习情况,发现了一定的问题,剖析如下: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作风方面:忽视了日常的政治理论学习,放松了对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政治理论水平停滞不前,作为一名党员,未能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领导方式上,过多的采用过去的一套老办法,创新意识不强,没有加强对新问题、新情况的思考、研究和解决;科学决策和民主领导在自己身上落实的不够好,更多的是采取大队长的意见和办法,没有完全发挥自己在领导班子中的作用;在日常工作中过不了人情关,有时碍于情面给熟人和朋友开绿灯,没有做好廉洁自律;作为大队督察工作的负责人,工作中过多的体谅一线弟兄的辛苦,对于小问题视而不见,未能严格按照考核标准办理,实际上阻碍了大队建设的不断提高。

(2)、工作纪律方面:存在中午喝酒问题,虽然多是陪同市局领导和招待客人,但在客观上违反了大队规定,在这里做出检讨;上班的时间有时不着装,没有给队员起好表率作用;因为办个人的私事发生过迟到早退。

(3)、执法能力方面:过多的以领导身份自居,忽视了对条例法规的学习和掌握,导致自身的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停滞不前,对所领导的中队更多的看成绩,对具体执法工作的开展和落实不够重视,解决棘手问题过多的采取老办法、依靠一线队员。

(4)、执法形象方面:执法形象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欠缺,如工作时间着便装接待群众,不着装下一线检查工作,对待一些上访业户态度不能做到文明、亲切等,今后要坚决改正。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及整改措施

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缺乏系统的学习,直接导致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停滞不前;二是创新意识不够,工作方法因循守旧;三是对自身要求不严,不能时刻以领导干部和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

为了实事求是地改正缺点,下一步从以下措施入手:

(1)、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中率先垂范,起好带头作用。

(2)、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增强创新意识,提高领导决策水平,加强与班子其他成员的沟通和协作,对新情况、新问题采取新思路、新举措来解决。

篇9

一、注重沟通协调,标本兼治进行疏导

1、马路菜场疏导点的设置和管理情况

针对AA镇城管工作中面对的相关问题,AA分队开展了调查分析,并积极与镇政府及相关部门沟通,在资金及疏导点等方面,取得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通过多次的选址和协调,成功地设置了**老街、**车站、****、**西(来源于公文有约)路等疏导点,真正落实了疏堵结合的管理模式。

目前,**车站、****、**西路已进入有序管理阶段,得到附近群众的称赞。**老街入市准备工作已完成,即将入市管理。AA分队通过探索与实践,马路市场疏导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基本解决了马路市场的管理难点问题,为其他分队马路市场疏导工作树立了典范。

2、整治店招店牌的工作方式

AA分队在管理过程中,加强前期的宣传,有情管理,以理服人。在AA镇的城市管理工作中,未组织过大型的联合执法活动;在店招店牌的整治前期,分队专门安排队员协助镇政府相关部门挨家挨户做好宣传工作,取得了各店家的理解和支持,因此实施拆除店招店牌过程中,未发生店家阻挠等情况,同时也节省了城管队员现场监管的人力。

3、违章建筑拆除的做法

(1)宣传先行,“三步”到位。勤于“跑”——多次上门宣传各项法律法规,提高违章当事人的守法意识;用心“听”——听取当事人的意见;耐心“劝”——尽可能让违章当事人在认识到违章行为后,主动配合拆除工作。

(2)区别对待,人性拆违。对于确实符合建房条件且建后自用的违章建筑,采取老房换新房的措施;其余建筑,根据年限,区分情况,逐步取缔,分期分批限期拆除,尤其在对**路洋房小区的违章搭建(后被确定为翻修屋面)处理过程中,由于调查细致、协调有力、方案合理、各部门联动配合,圆满解决了反复投诉的难点问题,**电视台就此事予以采访报道。

(3)理顺机制,分工明确。结合实际,分队形成了一套处理违章建筑的工作机制,按照违章建筑“一口受理”操作流程,及时做好违章搭建受理、分转、处理等各项工作。属于城管职责范围内的违章搭建情况,充分整合城管、协管、规土三支队伍的力量,分工明确,快速高效处理问题;属于规土部门职责范围的违章搭建,城管队员做好拆违的协助工作。

二、实行捆绑式管理,推行分组错时制管理

AA分队注重城管、协管捆绑式管理,城管队员和协管队员融合在一起,划分网格区域,推行分组错时制管理:1、日常网格组。主要安排协管女队员定人、定岗、定责在网格区域固守和巡查,宣传劝导违章行为,并清除“三乱”;2、日常巡查组。城管队员与协管队员分成三组,以网格区域及主要道路为主,开展日常巡查执法工作;3、中班巡查组。由四名城管队员和二名协管队员组成,从15:30到20:00,开展巡查执法工作;4、夜间值班兼早班组。由二名城管队员和二名协管队员组成,主要做好夜间值班、巡查和处理夜间违章及举报投诉工作,并在第二天从6:30到8:30对早点摊等违章进行理;5、行政管理组。由队长、内勤人员、举报投诉、接待受理及违章受理窗口人员组成。通过捆绑式管理,加强了城管执法力量和凝聚力,通过分组错时制管理,有效地遏制了“城管下班,流动摊贩上班”的现象,理顺了长效管理机制。

三、重视队伍建设,增强战斗力

1、抓好队伍素质,提高力

AA分队在队伍管理方面,围绕提高队员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团队意识三个方面开展工作:(1)利用城管、协管现有的宣传人才资源,设立了宣传小组,定期更新板报、政务公开等各项宣传内容;(2)组织城管、协管队员开展政治业务学习,研讨相关法律法规;(3)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及时贯彻落实大队、镇政府下达的工作任务,开展执法工作研讨;(4)每周五开展文体活动,早上坚持队列操训练,下午下班后与派出所、规土等队员进行足球等比赛活动,增强队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高队伍的凝聚力。

2、用好协管队伍,成为好助手

分队充分利用好协管队伍的力量,把协管与城管紧密联系在一起:平等对待,相互尊重,相互照顾。协管队伍队员加班、生病等情况,与城管队员一样对待。在工作中,相互配合,相互交流,各取所长;在学习中,一起学习,一起探讨;在各项活动中,共同参与,各显身手,使协管队员深深感受到平等尊重的氛围,从而调动协管队员工作积极性,真正体现出捆绑式管理的实质,成为城管队伍的得力助手。

AA分队工作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特点:

1、责任心强,善于思考解决问题。以较强的工作责任心面对城管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变压力为动力,善于思考分析各种具体问题,认真探索解决方法,积极做好沟通、协调、请示工作,有效地解决了一些棘手的难点问题。

2、抓住重点,开展工作有条不紊。工作中能把握重点,抓住关键,紧紧围绕大队部署的相关重点任务,有序地开展各项工作,疏导点落实、错时制实施、“百条道路”、“百个污染点”治理等重点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和落实,工作成效的体现提高了城管分队的工作地位。

3、创造性好,事半功倍抓出成效。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毅力,在疏导点选址过程中,面临**老街无地方可疏导的情况,分队通过无数次的排摸、协调和请示,成功地找到了一块地方解决了疏导问题。在协管队伍管理、错时制管理等方面,也具有独创性,取得了镇领导的认可和支持,使各项工作的开展进入良性循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4、方法得当,较好塑造城管形象。在工作思路上,分队从“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理念着手,对马路市场采取了以疏为主的方式;在两支队伍管理方面,采取捆绑式管理;在活动和工作中,给予协管员平等对待和尊重;在错时制管理方面,充分考虑各个时段的工作需要;在工作方法上,以宣传教育为主导。AA分队有效的工作方法较好地塑造了城管形象,值得各城管分队研讨和借鉴。

AA分队在长效管理工作中,探索出了不少好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他分队在城管工作中,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创出了自己的特色,特别是我区文明城区创建工作,各分队战斗在城管第一线,取得了相应的工作成效,但有些分队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请各分队予以对照分析:

1、长效管理工作还流于形式

大队部署的网格责任区管理、捆绑式管理、错时制管理、疏导点落实等长效管理措施,未认真研讨、具体落实,还流于形式。

2、与镇政府及相关部门缺乏有效的沟通

对本镇相关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缺乏研讨,缺少思路,忙于应付导交办的事务和会议,与相关领导缺乏沟通,从而有些镇领导对城管队伍及协管队伍缺乏重视,使城管工作未进入良性循环。

3、业务开展方面,还不足以很有效地解决问题

篇10

关键词:小商贩;法律保护;途径

中图分类号:?F2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2)08-0144-06

我国大多数城市都存在者下岗人员、无业人员、进城失业人员、生活贫困者等,他们既没有工作,生活也没有保障,甚至也享受不到最基本的社会保障,为了自己及其一家老小的生计,他们往往成为“小商贩”,流走于城市的各个角落。而这些小商贩由于未经工商登记注册,没有固定的经营场所,没有营业执照,没有固定的经营时间,也不向政府交纳相关税费,理所当然地被我国的城管执法部门列为整顿的对象,小商贩与城管之间的冲突就必然地产生了,甚至愈演愈烈。而在这场冲突中,群众似乎一边倒地给予小商贩同情和关注,这与政府对待小商贩的态度截然相反,不禁让人思考问题的症结所在。小商贩为何不被政府所容纳?小商贩在我国的现行法律体系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小商贩究竟有无摆摊的权利?如果有,如何来保障他们的权利。这都将是本文探讨的问题。

一、小商贩的定位与特征

(一)小商贩的定位

小商贩是指未经过工商登记注册,无固定的经营场所,利用路边空地、广场等公共空间从事小规模商业经营者。从私法角度看,小商贩未经商事登记,不属于法定的商事主体。小商贩是以自然人个人或家庭从事营业并以此为业的商事主体。正是因为没有固定的经营场所,他们经常由于种种原因“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人们也称其为“流动商贩”;也因为没有营业执照,被称为“无证商贩”。

我国由于采商主体类型法定原则,法定的商主体类型限于法人、合伙、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和农村承包经营户(其属于例外,无须工商登记),其他的商主体类型均需符合法定的要件经过法定的程序才能获得合法的商主体地位。而小商贩的经营行为自发的,本于一种谋生的需要,其未经工商登记注册,无固定的经营场所,无营业执照,无固定的经营时间,也不向政府交纳相关税费,所以它不属于法定的商事主体。我国商事法律没有承认小商贩的主体资格,在法律层面没有规定其相应的权利义务,因此这种经营行为未得到法律的明文认可。这也为城管部门打压小商贩留下了口实,进而酿成小商贩与城管之间的悲剧。这也敦促者学者们为寻求小商贩地位的合法化尽绵薄之力,以化解这场悲剧。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严格固守商主体的形式特征,以登记为取得商主体资格的要件,不仅不合时宜,也无法解决当下小商贩与城管的冲突问题。早期商法强调商主体的形式特征,以登记为资格要件,现代商法则强调商主体的行为特征,以从事商事经营活动为要件。《法国商法典》第1条规定:“从事商活动并以其作为经常性职业者,为商人。”《日本商法典》第4条第1款规定:“本法所称商人,指以自己名义,以实施商行为为业者。”除此之外,由于《德国商法典》采用主观的商人主义立法例,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各种商事主体、商事公司不断出现,对原有的商人概念又无法进行扩展和作出法律解释。因此,通过在商法典以外制定单行法进行规范,确乎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式。《意大利民法典》等国家的商事立法也都重视商主体的行为特征,反映了各国商法从早期商人法向现代商行为法的转变。凡持续性地从事营利性活动并以此为业者,都应赋予商主体资格,营利性是商人资格的本质属性。

(二)小商贩的特征

小商贩,顾名思义,“小”是指其规模小、成本低,这也反映出小商贩的社会地位比较低,属于弱势群体;“商贩”说明了一切商主体的本质,即营利,其买进商品是为了卖出,然后赚取差价,以谋得生活的来源。从商法角度分析小商贩这一社会群体的特征,并与我国法定的商主体类型进行比较,试图提出我国小商贩合法化的相关途径。

1.未经工商登记

在我国法定的商主体类型中,除农村承包经营户作为例外,无须办理工商登记手续外,法人、合伙、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独资企业均须经过法定的程序,履行工商登记才能取得主体资格,从而获得从事商事经营活动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从事商事经营活动和生产活动。如《中国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6条关于公司设立程序的规定:“设立公司,应该依法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设立登记。符合本法规定条件的,由公司登记机关分别登记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不符合本法规定的设立条件的,不得登记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第9条:“申请设立个人独资企业,应当由投资者或者其委托的人向个人独资企业所在地的登记机关提交设立申请书、投资人身份证明、生产经营场所使用证明等文件。”关于合伙、个体工商户也有类似的规定。而小商贩基本上由城市下岗人员、无业人员、进城失业人员、生活贫困者等群体组成,他们在城市中的地位低,生活没有保障,为了人类最基本的需求——生存而挣扎在城市的边缘,繁杂的登记程序以及相关费用都是小商贩承受不起的,这也是他们宁愿选择与强大的城管部门打游击战,也不愿按照法定的程序办理工商登记的原因所在。

2.无固定的经营场所

小商贩没有固定的经营场所,他们只能在穿梭于人流比较集中的路边、街头等公共空间。小商贩通常以三轮车、自行车作为运销工具,有些只用行李袋,可以随时兜售,随时转移,机动性强。同时为了躲避城管部门的“围追堵截”,走东串西成为了他们的生存本能,所以具有极强的流动性。我国法律关于法人、合伙、个人独资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村承包经营户的设立都要求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必要的生产经营条件,而小商贩由于其自身能力的限制,难于提供固定的经营场所,只能集中在路边、街头等公共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