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的形式范文

时间:2024-03-26 17:43: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案例教学的形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案例教学的形式

篇1

【关键词】案例;教学;特征;形式Case teaching high school geography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

【Key words】The case; Teaching; Characteristic; In the form of 1案例教学的特征

案例教学是为了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和学生以案例为媒介,在课堂上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对案例所含地理原理进行提升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的“学”的方式都要发生很大的变化。与其它教学法不同,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研究对象,以间题为导向,以探究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所具有的特种有助于学生增加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案例教学的特征如下:

1.1教学过程开放。案例教学的一大特色是师生互动,共同参与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和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的体系。

1.2学生自主学习。案例教学中学生在阅读案例内容、寻找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表达自己观点等方面都可发挥很大的目主性。

1.3探究性。案例教学把教学变成了一种特殊的探究活动,师生共同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围绕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完成探究内容的确定、解决问题、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过程。整个过程是学生敏锐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学习过程。

1.4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案例教学,是使用特定案例学习某种原理或思想的方法。成功的案例教学是把原理的学习与寒践的应用融合在一起,相互渗透,相互支持。

另外,许多尝试按教学的教师都认为案例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剂良方。真实的案例更能让学生产生与案例角色有情感联系的意识,将自身融人案例情节和角色,这时教师进行思想教育自然是水到渠成。

2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两种形式

高中地理教学仍然需要大量的感性材料做基础,但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比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要明显提高。根据高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课程标准建议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而案例教学是培养高中学生地理思维和地理决策能力的途径之一。案例的使用有不同方法,这里时论两种,一种是分析型,一种是决策型。分析型案例教学的基本环节是:阅读案例一案例分析一内容扩展。下面是环境教育的一个案例(缩略):

在北京市郊区的杨镇有一片面积近3000的湿地。一家开发商看中该地区,准备在此开发建设“京东大芦荡休闲旅游度假村”。该消息传出后,当地村民十分高兴,并纷纷积极配合开发商的征地工作,井希望将来能到度假村工作。但是,环保志愿者得知该消息后,却纷纷为这片湿地的命运担忧。当环保志愿者多次赴现场进行考察,四处奔走,先后在多家媒体发表文章,呼吁政府采取行动保护这片湿地。最终,当地政府对该事件进行了全面的调查,采纳了环保志愿者的建议。

呈现案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一事件中,我们清楚地看到,事件中不同的角色所持观点各不相同,所采取的行动亦各不相同。那么,他们为什么要持那样的观点,采取那样的行动,又为什么会产生矛盾冲突呢?然后安排学生对环境事件中色的身份、行为、观点及行为后果进行行为价值分析,了解人的环境价值取向起着什么作用。最后安排学生分析其他社会现象中人的环境行为及价值观取向。

这段教学的基本结构如下:

内容目标:国民环境行为价值分析

案例:要湿地还是要度假村?

案例使用:分析案例中不同角色的行为反映出的环境价值观

结论:环境价值取向起着决定作用扩展:从环境价值观的角度分析并认识其他社会现象中人的环境行为。

分析型案教学需要教师从案例中,提取引导学生认识地理基本原理的问题,使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一步步学习对地理现象和问题的分析判判断方法。

决策型案例采用分段式学习方法:案例(部分)呈现一提出问题一学生思考、判断、决策一案例(部分)呈现一检验判断或决策。这种学习的特点是案例本身为学生留下疑问和讨论的空间,使学生有机会通过判断和决策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下面是曾在教学中使用过的案例(缩略):

包头是最大的工业城市,位于内蒙古中部偏西的河套平原上,北依大青山,南临黄河。市区人口目前已超过100万。包头是“包克图”的转音,意为“有鹿的地方”。1750年仅有600户人家,1938年设市,1957年建设大型钢铁公司后,城市规模得到迅速发展。

20世纪50年代对包头钢铁公司的选址问题进行了综合比较,提出了三个规划方案:

A、包钢在河西,新城在河东,新城近包钢,距旧城14-20公里;

B、包钢建于离旧城不远的台地,周围发展为新城,远期可与旧城连成一片成为一个整体;

C、工业区、新城、旧城分散布局。

教师根据案例提出问题:根据工业区位原理,比较包钢选址三个方案各自的优势和问题,你认为哪一个方案最好?为什么?当学生做出自己的判断和决策后,教师继续呈珊案例的结果部分。

篇2

一、教师实践性知识之于准教师的意义

教学活动是具有多元性和多变性等特点的复杂系统,这就决定了作为教师仅有丰富的学科理论、教育学及其他的有关于教学的理论是远远不够的。这些理论还需与具体的教学实践结合,发生互相的融合、相互的作用与反作用,才能使得“教”与“学”的活动真正合成为整体的“教学”活动。教师实践性知识极好地将教师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结合起来。日本的佐藤学教授在其著作《课程与教师》一书中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特征提出了几个有意思的词:“同个别的具体经验结合的案例知识、整合了多种立场与解释的‘熟思性知识’、同不确定性占主流的情境相对峙的‘情境性知识’、无意识地运用默会知识的‘潜在知识’、以每个教师的个人体验为基础的‘个人知识’。”对于教师而言,“理论的实践化”固然重要,“实践性理论”或是“实践的理论化”更是必须[2]。着眼于“教学生会学知识”,着眼于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会有意识地运用理论来思考和解决问题,更会从自身的实践经验中“悟”出自己的“行动理论”[3]。教师实践性知识包括三个方面的意义[4]:一是对于教学实践的意义;二是对于教师专业属性的意义;三是对于教师教育的意义。对于正在教师教育专业学习的大学生而言,完成从大学生到准教师的转变,直至走出大学校园,成为新手型教师,也必须要初步形成教师实践性知识。只不过这是一个难题。难点在于大学的课堂中如何实现“理论的实践化”和“实践的理论化”,尤其是后者。

案例教学是沟通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桥梁[5]。只有在更多的实践场景中的实践、思考、解决问题,及更多同伴之间的相互补充、印证等的活动中,才能够形成坚实的实践性知识,才能有更广泛的迁移[6]。

二、基于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案例教学

卡耐基教学专业工作组在1986年出版的《一个国家的准备:21世纪的教师》中提出,应把案例作为教学的主要关注点,案例教学才在教师教育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将学生带入实际教育情境,通过师生、生生的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积极探究等形式,培养学生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思维品质,提高面对实际教育情境的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的教学方法[7]。

案例教学一般具有以下本质特征:一是突出教育的主体性。案例教学让学生置身在一个“当事人”的环境中去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注重教育的互动性。案例教学以讨论、交流为主,最终形成“师―生”、“生―生”、“教师个体―学生群体”、“学生个体―学生群体”多向交流的立体、动向的课堂交互教学方法;三是突显教育过程的开放性、信息的对称性、思维的多元性与创新性;四是强调教育的实践性。舒尔曼教授认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有赖于三种知识。一是原理规则知识,二是特殊案例知识,三是运用适当规则处理教学事务的策略知识。

从以上的叙述中不难看出,案例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与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理论完全吻合。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作为教师教育者,如何在教学中(主要是学科教育中)利用案例教学法,与其他的教学活动一起,完成教师教育中的大学生的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初步养成,使其成为会教学的教师、好教师。在现行的课程体系下,主要是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课时量不足的情况下,怎样实践,并达成目的。

三、案例教学的实践

1.案例的选择

案例教学中的核心内容是案例。什么是案例?舒尔曼认为,“将某些事物称之为案例,就是做出了一种理论诉求。这种观点认为,在广义上,故事、事件或者课文都是属于同类范畴的事例[8]。郑金洲认为,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9]。笔者认为案例的构成包括:(1)有一个事件,这个事件可以是情境,可以是报道,可以是叙述;(2)隐含着若干问题,并有引发讨论的意义;(3)通过讨论又可引申出不同的意义。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按照定义的严格意义去选择案例,组织学生讨论,还会遇到一些麻烦。因为案例教学法确实有一些潜在的弊端,如案例的创作成本高,案例的效率十分低下,案例往往是间断的、不连续的,在学生的脑子里很难被建构或组织成更大的整体等等[10]。因此在学科课程教学中就带来很大的局限。教师可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时段、教学目的,在不违背案例及案例教学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有经过变通的案例及其教学。

事实上,教师可以这样选择案例并进行教学。(1)来自成熟的课例:可以是完整的课例、也可以是某一课例中的一段小节。(2)教学中的案例其实也可以是一个问题包。只要它具有引导讨论的事件或话题,并能够引申出若干个可以运用已有经验去思考的问题,并且问题并不只是简单的平行的问题,而是或发散或递进的问题。(3)从课本的材料中发现问题,自编案例。(4)案例也可以是即时性的。即在大学生的学习实践或活动中产生的事件。这种案例的产生和利用,是最考验教师教育者的教育学修养、教学机智和教学管理能力的。同时也会给大学生带来更大的体验和进步。重要的是,由此带给大学生体验如何反思教学实际和自己的行为,感受课堂学习与中学教学之间发生联系的实在性。

课堂教学中案例的呈现与讨论也完全可以是短小精悍的“小品”,也可以是即时生成的问题。可以解决一或两个及比较少的理论问题,而且更具有理论学习中的即时应用性和即时理解性的特点,从而提高理论学习和实践智慧学习的效率。

2.案例教学中应认同的几个基本假设

案例教学中应处理好教与学二者的关系,重点是怎样看待其中大学生的角色定位及其在教学中的作用。认同如下的几个基本假设很重要。

假设一,高校教师教育中的大学生就是准教师。

准教师是指在高校教师教育专业学习的大学生在其相关课程的学习阶段的状态。他们正在成长为教师。教师教育中的高校教师与大学生的这种认同,会使得这种目标定位得以增强。这样有利于大学生体验作为教师这个目标的实在性。

假设二,准教师具备教学的研究能力。

说到底案例教学就是对所呈现的案例的研究,就是对案例中所表现出的显性的事实、原理、方法等的分析、梳理、判断,对案例中存在的隐性的知识、信息、思想等的发现、比较、抽取等,以及对所有的方面做出或有共性的,或有个性的总结性的理解与抽象。教师教育中的大学生这时已经积累了例如学科专业理论、教育学理论、社会学理论、哲学等诸多知识与经验,也具备了一定的做研究所需要的如阅读、信息、问题解决等等的能力。相信他们一旦得到方向与方法的引导会以较快的速度进入状态,并得到预期的结果。

假设三,教师教育课程中的学科教学的学习就是研究教学实在。

教师教育课程的学科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要研究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教,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学,以及在教学中如何应变等实在问题。如上所述,教师教育中的案例教学反映了两方面的教学实在:一是有关基础教育中的教学实在,二是教师教育的教与学中的实在。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都会令大学生(即准教师)们如身临其境地学习、研究已有的教与学的经验、原理,检讨自己与同伴在学习及应用教育原理时的得与失,思考怎样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有效融合,进而在理论与实践的水平和能力上都得到提升,也即奠定他们坚实的教师实践性知识之基础。

3.案例教学中应厘清教与学双方的沟通关系及其各自的职责要求

案例教学中厘清教师教育者与大学生的沟通关系,建立顺畅的沟通渠道,双方都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明确各自的责任与任务,各司其职,相互协同,才能够有效地达成目标。

1)案例教学中教师教育者与大学生的沟通关系

笔者试图建立一种教与学能够直接面对面的互动与交流关系。如图1。

在图1中,学科教育的知识与实践是大学教师与大学生共同的标的物,教与学双方实现无障碍的直接交会对接。唯有实现这样的师生沟通关系,才能够完成各自的教与学的角色定位和各自的责任与任务。

2)案例教学中要求教师自身做到:

第一,教师应该清醒地知道,要教给大学生什么理论。即,要提供给大学生预备性知识,也可能是案例中隐含着将要提供给大学生的知识。还要预先考虑好怎么教。怎样才能让知识与现实事件产生联系?呈现案例之后,怎样能够影响大学生的思考?或是在案例讨论之后如何让大学生自己总结出新的理论或知识。

第二,教师要精选案例。目前,还没有或很少有可供选择的成熟的教学案例,这就要求教师自己一方面应严格选择,不可饥不择食,另一方面,当自己或与同事一起编制案例时,也要周全考虑,确实实现案例的正效应和高效率作用。

第三,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机智。在案例的讨论过程中,包含有“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交流中会有意想不到的问题出现。或者,如上所述,案例有时是可以现场生成的,但能否生成并马上组织成为一个可供利用的案例,这都需要教师的教学机智和深厚的综合性素养。

第四,教师要注意自身的引导和协调作用。教师应帮助引导大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向,不至于他们任意地想象。其最严重的后果是损伤大学生自主学习和体验的自信,浪费教学时间。同时,教师还应协调好在讨论过程中的观点冲突。

3)案例教学中要求教师帮助大学生做到:

首先,强调大学生在案例讨论中的专业认同和角色取向。让大学生感到案例讨论是真实可信的,产生角色认同感。有机会让他们想到:我将成为一名教师,我是一名教师,我正在为上课做准备、我正在与同事们讨论等等。

其次,促进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的增长。要鼓励全体大学生都能够自主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可以与他人辩论,在思考、表达辩论中体验教学的实在、体验理论知识的实在。

再次,鼓励大学生在案例的讨论中与他人的协商、合作。哪怕是有激烈的争论,而恰恰是在其中发现互相的优势,从而互相欣赏,共同发展。

教师教育中用好案例教学,是反对死知识,就是说反对惰性知识[11],初步形成教师教育专业中的大学生教师实践性知识教学的有效手段,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培养教师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和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综合能力[12]。

参考文献:

[1]龙安邦,王文君.教学复杂性与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增长[J].教育导刊,2012(4):12.

[2][3]钟启泉.为了未来教育家的成长[J].教育发展研究,2011(18):20-26.

[4]吴义昌.国内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综述[J].上海教育科研,2007(11):15.

[5][8][10][11]朱迪思・H.舒尔曼.郅庭瑾译.教师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绪论,17,26,1.

[6]钟启泉,王艳玲.从“师范教育”走向“教师教育”[J].全球教育展望,2012(6):22-25.

[7]曹长德.教育学案例教学[M].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3.

[9]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1.

篇3

关键词 案例教学 案例建设 教学组织 创造性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Experience to Carry out Creative Case Study in Marketing Teaching

LI Duan, CHANG Yue, TIAN Haiyu

(Guiyang Medical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550004)

Abstract Case teaching as an important teaching marketing courses, should be highly valued. Given the current existence of the old cases, the tendency is clear that the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eaching science and teaching practice due to lack of experience and other issues raised attention to the case design; students play the enthusiasm and creativity to carry out case teaching and other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ase teaching efforts.

Key words case teaching; case design; organization of teaching; creativity

案例教学法是指以典型事件为基础所撰写的真实或虚拟的情景,进行师生问答、讨论等互动的教学过程,以达到学习者学习认知、技能目标要求的教学方法。①案例教学法自20世纪80年代由中美大连国际合作项目引入中国,从最初不被理解到逐渐被接受,案例教学对我国高校工商管理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起了重要的启发和推动作用。②

1 案例教学对于市场营销教学的重要性

在市场营销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非常重要:一方面,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对源于经营实践的案例进行专业分析,检验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通过对各种案例系统地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时迅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快速地适应社会实践。

2 目前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案例质量不高,不能反映营销实践的真实情况

2.1.1 案例陈旧,不能反映营销实践的变化

市场营销实践的发展很快,企业的营销活动不会一成不变,并且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环境的变化,新的营销形式层出不穷。因此,在案例教学中使用的案例最好能够在经典理论的指引下反映这些变化,让学生了解营销实践的灵活性与专业性。

然而,我们在教学中接触到的许多案例表现出明显的时滞性,这些案例的内容已经不能反映营销实践的变化,很容易导致理论总结的滞后。例如,某些案例中所探讨的昔日成功企业,在今天已经因为经营不善关闭破产,很显然这些案例已不适宜再纳入教学,但是,部分教师还是将它们一再用于课堂,让学生产生若干误解。

2.2.2 案例倾向性明显,不能客观反映营销实际

我们在案例教学中经常会碰到一些倾向性明显的案例,它们要么过度颂扬企业,要么过度贬低企业,例如,颂扬某些企业营销活动开展得如何成功、品牌美誉度如何高大,给教师和学生的印象就是企业的营销没有任何瑕疵。事实上,由于笔者经历过企业工作,实际参与过许多营销活动,在笔者看来,它们对企业营销活动的描述并不符合真实情况,甚至可以说断章取义。例如,某些案例表扬企业注重创新,开发了很多离奇古怪的产品以满足了市场需求,但事实上这类产品并没有广大的市场,从开发生产的角度而言也明显无法收回成本。笔者认为,如果用不符合营销实际而倾向性明显的案例进行教学,将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予以误导,尤其将使学生不能客观、完整地认识营销活动。

2.2 案例教学组织方式欠科学,对学生的启发性不足

案例教学作为市场营销课的重要教学手段,应该是活泼而富于启发性的,但是,如果组织不当,也很可能让学生感到乏味,启发性不足。例如,在理论课堂为了讲解某些理论时引入案例,如果讲解前没有引导、启发学生对案例有全面充足的信息准备,那么只能让学生认为案例仅仅是为了与理论进行对应,即使让学生进行讨论,讨论的层次也仅仅停留在就事论事的层面,无法从较深入的专业层面对案例进行解读。

另外,国外大学实施案例教学时,一般情况下学生人数控制在 20 人左右,这样保证每一节课上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整个案例教学中来。③因此,开展案例教学在学生人员上如果不加以合理安排和配置,也容易造成混乱,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案例教学的成效不大。

2.3 教师营销实践经验欠缺,难以提高案例教学质量

案例教学不能令学生感到满意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教师难以对案例进行有质量的剖析,不能很好地启发学生将案例活学活用,而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教师的营销实践经验欠缺。我们的营销专业教师往往有较高学历,但多半从学校里来到学校里去,缺乏在企业营销部门的锻炼,缺乏对营销工作的真实体验。因此,在对案例的剖析中如果只有大量理论的堆砌而缺乏实践经验的解读,那么教学质量必然堪忧。

3 创造性地开展案例教学的具体措施

3.1 重视案例建设,使案例能够客观、及时地反映营销实践

高质量地开展案例教学,首先就要在案例的建设上下足功夫,也就是在案例的甄别、选取、编写等方面做足工作。

我们根据教学的需要,从两方面寻找合适的案例,一方面,从已有的营销案例中选取;另一方面,积极开发自己的案例,有意识地从电视节目、相关专业网站、亲身或同学朋友的营销实践中寻找案例源,找到合适的案例雏形后进行精心的打磨,即对案例的编写注重反映企业营销活动的实际情况,注重结合营销理论运用较为专业的表现方式进行描述。

在对案例的使用上我们进行了分类,将案例分成了适合理论课使用的小型案例和适合在营销实训课使用的大型案例。小型案例信息容量较少,但结合时事并紧扣专业理论,旨在结合案例向学生阐明基本理论;大型案例在实训课使用,选取的都是营销实践中一些较大的事件,信息容量大,需要使用的专业知识更加综合、灵活,旨在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积极地讨论将案例进行深入的专业分析。

同时,重视所选案例的及时性,强调案例要切实反映今天正在发生的营销实践,既要从中能够提炼出一再被证实的营销规律,也要从中认识正在发生的变化。例如,葛兰素史克行贿事件是近年被国家查处的较大的医药营销行贿事件,它涉及的信息量很大,既有经营管理方面的信息,也有行政法规等方面的信息。鉴于它的重要性,我们及时通过多种渠道对事件的来龙去脉进行了解,然后根据行政部门的处理意见参看了许多专家评论,在掌握较为充足的信息后,将这一事件根据教学需要及时地编制成了案例,并迅速运用到了课堂。

学生在案例教学中接触并思考与专业相关的时事,能够激发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培养用专业思维思考时事的习惯。在强调案例及时性的同时,我们对过时的旧案例和不能客观反映企业真实情况并带有明显宣传倾向的案例进行了调整,力争让学生通过案例教学认识到营销实践的真实性。

3.2 加强案例教学的组织管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案例教学能否有效开展,科学地予以组织管理非常重要。我们非常强调学生在案例教学前的准备工作,要求他们对涉及案例内容的相关信息作详细、深入的了解。例如,如果案例主要描述的是企业的营销活动,那么我们会引导学生对企业当时的经营环境、发展阶段和经营策略等信息作详细的收集,不局限于案例中的文字描述。同时,对学生进行了合理的分组,控制小组人数数量,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了兼顾和配置,尽量保证参与案例教学的学生都有充分的发挥空间。

另外,无论是理论课的小型案例教学还是实训课的大型案例教学,我们在案例教学中都十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首先,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发言,我们并不苛求学生的回答完美,但是鼓励学生的回答要有自己思考的闪光点(并及时对这些闪光点予以表扬);其次,慢慢强化学生使用语言的逻辑性,帮助学生在发言中形成良好的发言习惯和锻炼流利的语言表达能力;最后,积极引导学生以专业的思维来思考案例,以专业的语言探讨案例。同时,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及时地就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

通过这样的案例教学训练,尽管一些学生在刚开始时有所不适,但熟悉案例教学规则并有意识地开始自我训练后,进步非常明显,许多不善于发言的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也习惯了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的状态甚至延续到学生在求职中的良好表现。

3.3 启发学生联系实际对理论知识予以创造性的运用

在案例教学中,我们还尽可能地启发学生在分析案例时对理论知识予以创造性的运用。例如,在讲解产品生命周期时,案例选取了一种独特的产品:电影,并以大家熟知的某部电影为例来讲解,当学生按照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很容易分析这一产品的兴衰之后,并没有感觉与其他产品有太大区别,但是,当教师将案例引向这部电影在文化层面的意义并延伸出其他相关产品时,受到启发的学生在热烈的讨论中认识到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运用进入了新阶段,认识到当一部影片在票房上失败但在文化上成功时,它并没有走入寻常产品的衰退期,而是又进入一个新的成长期和繁荣期。

通过这样创新型的案例教学,学生发现营销理论的运用并非枯燥乏味,而是有棱有角并紧贴营销实践的脉搏,使他们对专业理论的认识进入了新的高度。

3.4 创造条件强化师资队伍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们积极创造条件为教师队伍搭建实践能力培养的平台。一方面,聘请营销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界人士来学校参与案例教学的部分环节,现身说法,与在校教师沟通交流;另一方面,寻求学校的帮助,利用合适的时间将教师派往企业进行营销实践,并加强考核力度,逐步提升在校教师的实践能力。

4 总结

对于案例教学的开展,我们应该在教学实践中本着服务学生的态度,努力搞好案例建设、注重教学组织管理、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并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剖析案例,从而帮助学生提升专业学习兴趣、增强理论知识运用能力并锻炼专业思维能力,最终使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注释

① 王青梅,赵革.国内外案例教学法研究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2009(3):7-11.

篇4

1.1针对性强

具有工程类课程实践强的特点。将案例教学应用到本课程的教学中,让学生对案例进行思考与讨论,学生既可以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又可以通过对案例的展示,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将理论应用到实践。

1.2启发性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它充分彰显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的教学理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整个课堂的教学过程,为整个教学过程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从根本上调动了师生及生生之间的互动,避免了填鸭式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符合本课程的教学要求。

1.3实践性

案例教学法重在培养学生能根据实际问题,通过教师的点拨,自己应用已有的相关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法能够密切联系社会实践,有利于学以致用,有利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实用性及可操作性突出,培养的是实用型人才,符合《工程建设法规》这门课程的设置目的。

2.案例教学法应用的注意事项

2.1案例要真实可信

案例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案例的选择必须是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来源于实践,决不可由教师主观臆测,虚构而作。案例的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质量。我们在选择案例时除了考虑与课程的相关性,还要考虑到可信性和典型性。

2.2案例要客观生动

我们要摆脱乏味教科书的编写方式,过于短小或难于题解、主题陈旧、过于暴露的案例都无法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教师应尽其可能调动些文学手法,甚至可以加些议论,边议边叙,作用是加重气氛,提示细节。但这些议论不可暴露案例编写者的意图。更不能由议论而产生导引结论的效果。讲述案例情况时,同时提出问题或隐含问题,做到引而不发,最大限度地刺激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积极开动脑筋,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2.3案例要多样化

案例的设计应只提供背景和矛盾冲突,最终的处理办法和结果应留由学生去决策、去处理,而且不同的办法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如果案例的设计过于简单,就不会引起争论,学生会失去兴趣。从这个意义上讲,案例的结果越复杂,越多样性,越有价值。

2.4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学生开始分析讨论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适时进行引导和点拨。当学生表现冷淡。回答问题过少时,要善于打破僵局;当学生背离正题时,我们要及时加以控制和引导。但我们切不可喧宾夺主,一定要将课堂的主动权留给学生。

2.5存在的误区

一些教师对案例教学法存在误读,易将举例说明法与案例教学法混为一谈。我们必须将二者的异同点搞清。

3.案例教学法在《工程建设法规》中的应用的实施步骤

3.1案例教学法实施的基本思路

提供相关背景信息———提供解决问题提示———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学生介绍解决结果———师生共评解决结果———学会应用案例结果———力求学生发现问题。

3.2《工程建设法规》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笔者以本课程中“建设工程的投标”案例讲述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步骤即准备阶段———介绍案例———分析案例———陈述意见———知识整理———评估反馈。

3.2.1准备阶段

课前教师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有关建设工程招投标的相关知识。

3.2.2介绍案例

由教师主导,通过多媒体展示来介绍某重点工程招投标活动。【背景资料】(1)某省重点工程项目计划于2012年12月28日开工,由于工程复杂,技术难度高,一般施工队伍难以胜任,业主自行决定采取邀请招标方式。于2012年9月8日向通过资格预审的A、B、C、D、E五家施工承包企业发出了投标邀请书。该五家企业均按接受了邀请,并于规定时间9月20日~22日购买了招标文件。(2)招标文件中规定,10月18日下午4时是招标文件规定的投标截止时间。评标标准: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各项综合评价标准。(3)在投标截止时间这前,A、B、D、E四家企业提交了投标文件,但C企业于10月18日下行5时才送达,原因是中途堵车。10月21日下午由当地招投标监督管理办公室主持进行了公开开标。(4)评标委员会成员共有7人组成,其中招标人代表3人(包括E公司总经理1人、D公司副总经理1人、业主代表1人)、技术经济方面专家4人。评标委员会于10月28日提出了书面评标报告。B、A分列综合得分第一、第二名。招标人考虑到B企业投标报价高于A企业,要求评标委员会按照投标价格标准将A企业排名第一、B企业排名第二。11月10日招标人向A企业发出了中标通知书,并于12月12日签订了书面合同。

3.2.3分析案例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引导协调,在多向互动中,要指导各组讨论案例,并保证讨论不偏离主要方向及教学目标,同时通过多媒体展示向学生提出质疑,回答学生知识方面的问题,并维持课堂秩序,解决突发问题,帮助去探索问题的方案。让学生根据提供的背景资料列出讨论要点,并汇总分析,判断本次招投标活动中存在哪些错误行为,原因是什么。正确的做法应该怎么做?通过研究性、探讨性的项目,使学生将建设工程招投标的理论知识与现实中的实践活动联系起来,开动脑筋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开展启发式教学,达到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2.4陈述意见

要求学生根据每组讨论结果进行现场汇报,每组派代表陈述意见,组员可以补充。并将讨论结果以文字形式展示。

3.2.5知识整理,评估反馈

通过多媒体,将各组所讨论的结果展示出来。教师首先要表扬课前案例准备和课堂讨论中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点明案例中的关键点。教师总结点评是案例教学法的归宿。我们要及时总结评价学生讨论案例的优缺点,分析案例问题的疑难点,有针对性地对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对学生讨论中暴露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点拨。要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来探究解决案例问题,和学生一起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教会学生有效地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案例或实际问题,揭示出案例中包含的理论。在评估与反馈中,对讨论结果进行多元评价,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考核,使他们体会到进步的快乐,参与动机更强。我们要引导学生强化先前讨论的内容,并将最终形成的共识归纳总结,使学生学会应用案例结果,力求学生能发现问题。

4.关于案例教学法在《工程建设法规》中的应用的评价与反思

篇5

关键词:案例导向 研究型教学 化工原理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0)09-160-02

《化工原理》课程是化工及其他化学加工过程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以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典型设备的结构原理、操作性能和设计计算为基础,研究物料在工业规模条件下,发生物理或者化学变化的工业过程,涉及相关装置的设计与操作。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可以逐步引导学生由原来的纯理论学习转到实践性、工程化学习,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联系的课程。

长期以来,学生对《化工原理》的学习都存在很大的畏难情绪,这是由于课程本身存在大量工程计算,复杂的工艺流程,庞大的设备结构,枯燥复杂的概念、公式和原理,让刚刚结束《高等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的大三学生感觉学习难度很大,而且了无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再加上传统的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法,学生自然叫苦不迭。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这种教学方式也显然不能与时俱进,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化工原理》的教学方式亟待创新和改革。

北京工商大学是北京市重点建设的多科性大学,近年来,学校正在由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科研型大学转变的过程当中。在此大背景下,我们尝试改变传统的《化工原理》教学方式,将案例导向式教学法,研究型教学法相结合,应用于本门课程的教学,取得了一定成果。以下将对这种创新型的教学方法作以初步探讨。

1、案例导向式教学和研究型教学

“案例导向式教学”是教育学中广为认可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一种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中既可以通过分析、比较,研究各种各样的成功的和失败的管理经验,从中拙象出某些一般性的管理结论或管理原理,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者他人的思考来拓宽自己的视野,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化工原理》课程本身存在大量的工程案例,教师本身从事的科研领域,在不的前提下,也会向课程提供一部分案例,使《化工原理》的案例教学成为可能。

“研究型教学”并非教育专业类书籍中可见的一个名词,而是最近教育界提出的一种新理念。许多科研型大学比如清华大学,已经提出了“研究型教学”的概念。研究型教学体现“寓学于研”的核心思想,它至少具有以下内涵:实行教学与研究的有机结合,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的有机结合,学生有机会参与研究工作,接触科技前沿,形成探索未知的视野: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优化课程结构建立一种基于研究探索的学习模式,或者说是以研究为本的学习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一个发现世界、探索世界的宽松环境,提供研究问题的时间和空间,激发创新的欲望:以学生为主体,支持学生个性的发展。

从上面所述的“案例导向型教学”与“研究型教学”的思想内涵来看,二者有异曲同工之意。因此,可以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案例中研究,案例为研究的载体,研究是案例的应用和发展,将案例导向式教学与研究型教学相结合。共同提高《化工原理》的教学效果。以下将以《化工原理》中《沸腾传热》一节的教学内容为例,介绍案例导向式研究型教学的具体过程。

2、案例的选取和导入

在案例导向式研究型教学的过程中,案例的导入十分重要。在课程的开始,一个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案例,由教师生动地展示出来,将会给整个课程教学一个良好的开端。案例可以是教师本身所进行的研究课题,也可来自其他参考书或者各类媒体相关报道。但是案例的选择要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案例必须具有真实性,而且不脱离生活实际。在工科教学尤其是《化工原理》这类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只有用真实可信的案例,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知识的应用性,并且只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下一步的讨论奠定良好的基础。

(2)案例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案例过程中所涉及的讨论,将会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如果将案例中的核心内容设计成本节教学的重点或者难点,无疑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当然有效利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增强这种效果。

(3)案例应带有启发性,延伸性。不完整性。当案例给出时,大家便已经开始针对这个情境开始思考,一个更有悬念的案例将会更加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因此在案例的设计中并不需要给出所有要素,有时可以刻意的回避一些关键点,让同学自己去补漏。此外,一个案例讨论结束后不应该就此结束,优秀案例是具有发散性和延伸性的,在深入的思考中,学生可以用研究型的心态由此知彼,靠自己的自觉性学习继续探索。任何案例不存在绝对正确的答案,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思考、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启发学生建立一套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以《沸腾传热》一节的教学内容为例,可提出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播出的一则新闻作为案例。内容为一位男性观众致电节目组说,自己最近经历了一件怪事。某日他想冲咖啡喝,于是拿了个杯子接了一杯饮水机里的水,放到微波炉里热了几分钟,之后他把杯子拿出来,发现里边的水没有任何动静。于是他打开一袋速溶咖啡倒了进去。结果怪事发生了:杯里原本风平浪静的水一下子喷了出来,并开始剧烈沸腾。这位观众百思不得其解之后,打电话求助电视台。

这个案例是生活中常见的突沸现象,又与沸腾传热重点内容即气泡产生的条件密切相关,同时只有现象,并未给出解答,可以鼓励同学自己思考,并带着问题学习当天的课程。

3、案例的讨论

当案例提出后,教师要有足够的能力规划和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教师应该围绕以下的几个问题来组织讨论:案例中的疑难问题是什么?哪些要素是至关重要?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哪些?这些方法都是从哪方面出发考虑的?这些方法有什么优点和缺点?有无折衷的最佳方案?这个方案还可以作哪些改进?讨论可分4个不同阶段:(1)开始调动学生积极性:(2)讨论疑难关键问题;(3)提供不同解决方案;(4)讨论如何实施和改进。

在案例教学的讨论中,教师应该本着以下几个原则进行组织。

(1)使讨论井然有序。不能影响课堂纪律。任何形式的授课方式,必然以课堂纪律的保证为前提;(2)提出切中要害的和关键性问题,因为这些是教师希望学生掌握的重点内容。这些问题最好由学生发现并提出:或者由教师稍加引导;(3)把学生个体的讨论意见集结在一起,引导学生讨论思路。整个讨论必须围绕一个案例中心主题,一定要防止跑题,集中讨论更容易尽快得出结论,而广泛撒网,会使整个案例讨论节奏

松散而拖沓;(4)对案例的教学目标、难点和重点等进行分析。这就对教师掌控课堂教学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教师要熟知本节案例的所有知识点,并且要对学生可能出现的观点有预见性和控制能力。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学生的总体意见依课程内容重点的需要加以分析。

仍以上述案例为例子,可以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讨论:(1)水的突然沸腾原因是在水、水杯、微波炉还是咖啡?(2)水为什么在加入咖啡前不沸腾?(3)如果不用玻璃杯(换陶瓷杯)会出现什么结果?(4)在杯子里面可以加些其他餐具97这些问题是与沸腾传热的核心内容气泡生成直接相关的,这也是案例的核心和关键。

4、案例的总结

这个阶段通过从案例讨论中引申出一定的结论,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为后续的课堂教学提供准备。在这个阶段,可以让学生总结,也可以教师自己总结,讲明案例中的关键点,以及讨论中解决方案的不足和长处。在总结中,教师要揭示出案例中包含的理论,这样可以大大加深学生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的印象,并且为后续案例的延伸埋下伏笔,鼓励参与讨论的同学进行相关的研究,把研究型学习的思想融入其中。

以上述案例为例子,总结可以从同学找出的关键影响因素入手,比如纯净水、加热温度、干净的杯子,咖啡的多孔性。解决方案同样从相对应的影响因素对症下药。强调其中涉及到气泡产生的两个条件即过热度和汽化核心。

5、案例的延伸

当讨论分析以及总结结束的时候,应该对现有案例加以延伸,进一步增强同学们的探索意识。比如我们找到了突沸的原理,也就知道了沸腾的要素,那么是否可以应用这个原理去解决和改进生活中的其他设施,让我们生活得更美好呢?

可以作业或者思考题的形式布置下去。比如可留下思考题:(1)在2010中国北京国际节能环保展,展出了一件循环加热烧水壶,它的烧水时间比普通水壶节省一半以上,请依据沸腾传热的机理分析其节能的原因以及存在的问题。

(2)请提出几种方案,对家用的热水壶壶底进行改造,以达到强化沸腾传热目的。这样的思考题会在案例结束之后再次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兴趣,提示同学们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及相关展会,把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从中受益匪浅。

6、研究型教学思想的体现。

在整个案例被提出导入、分析讨论以及总结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时刻将研究型教学的相关思路贯穿其中。

通过案例的提出,分析和解决,引导学生了解科学问题的一般认识过程。并且在讲授提出解决方案时,及时引导学生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所提出的这几种,更鼓励他们自己去查相关资料,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开拓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探索前沿知识的兴趣,在案例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特别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同时应该注意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毕竟学生只是刚刚接触到相关知识,而教师一般是在本领域方面有所建树的专家。

此外,当案例已经得到圆满解决时,适时引导学生理解身边的现象往往蕴含着深刻的科学道理,发现科学规律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书本知识与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将会使我们的学习受益匪浅。

7、案例导向式研究型教学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案例导向式研究型教学需要师生的共同配合,还需要相关资料的支撑,因此存在几个问题需要注意:

(1)教师本身可能是刚刚从校门走出的青年人,在实践经验和课堂掌控经验上还有很大不足,教师本身科研经历的多少也对该方法的应用有很大的影响;

(2)该种教学方法对学生水平要要求也比较高,如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只能考虑选择更加简单的案例加以讨论;

(3)《化工原理》课程的实际工程案例来源并不丰富,由于课题等等原因,很多好的案例无法公开成为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制约因素。

总之,《化工原理》课程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任课教师要意识到课程的重要性。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不断创新,如果能在案例式研究型教学方法中,将案例与研究型教学统一起来,则能使原本枯燥的《化工原理》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调综合能力的提高,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的现代化化工人才。

参考文献:

[1]孟晓彩,边丽,谢艳,化工原理的教学实践与探讨[J],河南化工,2010,(27)

篇6

一、在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使用案例教学的可行性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以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是完全可行的。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单纯的进行灌输式的教学,而是要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和学生当时的学习状态,采取最科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够自我积极主动地进行状态调整。而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就能够起到这样的作用。科学的运用案例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找到理论知识的落脚点,将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这样学习就不会变得空洞无物,而是有具体的内容和知识可以联系。此外,在初中政治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的能力的提升。这是因为教师可以在进行理论教学以后,给学生一个案例,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案例。如果案例比较难的话,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和分析。这样学生会觉得知识的学习是由自己来掌握的,也就是说学生掌握了知识学习的主动权。在这种状态下,学生会更加积极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遇到问题的时候学生也会积极主动的进行思考,或者选择和同学进行讨论。这样的状态下,学生的学习质量会得到巨大的提升。同时,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相结合会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能力的提升,感受到自己对课堂的掌握。在这种轻松的状态下,学生会觉得政治学习是比较有趣的。此外,案例教学还有一个巨大的作用,那就是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理论知识结合在一起,通过这样的结合教师可以更好的引导学生去理解和掌握知识,因为案例的选择权利在老师,老师在结合实际学习内容以后就能够有选择的突出教学重点。而这个时候教师不用刻意的进行强调,而是可以选择以案例的形式让学生讨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自然而然的会将讨论的内容放在案例的主要内容上,而这也就是教师所要强调的重点内容。

二、案例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1.有针对性的进行案例教学

在进行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到,案例的选择和实际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一定要有针对性。只有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才能够让学生看到案例的深层信息,也只有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才能够让学生的能力真正的得到提升。不同的案例具有不同的指向,这个时候如果教师在案例的选择方面出现问题的话,学生可能会将讨论和学习的重点偏移到别的地方去。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理论学习会和案例脱钩,这不利于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举个例子来讲,在教导学生做事情要有计划、不能够随意选择的时候,也就是引导学生树立起防范意识。这个时候教师在选择案例的时候就要有针对性。初中生的年龄比较小,有很多成人世界的事情他们是理解不了的。这个时候教师在启发学生的时候就要注意,选择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比较大的案例,这样的案例会让学生觉得更加的亲切,同时在学习知识的时候也会有意识的将其和自己的实际生活进行比较,这样往往能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选择案例的时候,教师可以将案例的主人公设定成为一个初中生,他原本的成绩其实也是很不错的,但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他认识到了社会上的一些闲散人员,这几个人年龄比较大,没有正经的工作,整天游手好闲、吃喝玩乐。在他们的带领下这个初中生也慢慢的学会了逃课、吸烟甚至是酗酒和打架,所以他的成绩出现了极大的下降。这种情况却并没有引起教师和家长的真正的重视,他们认为这是学生平常的成绩波动,所以也没有积极的进行管束。所以最终这名学生成为了一个社会闲散人员,走上了别人的老路。这就是没有及时处理问题而导致的恶劣结果。通过这个案例的分析学生可以认识到,当遇到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及时的处理,不能因为一些问题看起来比较小就置之不理。这样的话等这个问题成为一个大问题的话就已经没有办法进行处理了。

2.给学生实践的机会

案例教学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让学生将理论学习的内容和自己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就是说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可以用正确的理论来引导自己的生活,避免自己犯下一些错误。而且初中时期是学生思维发展和成长进步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的教育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维认识,因此教师应该有意识的通过实践让学生正确的认识和处理自己的问题。这个时候也要注意,案例的选择应该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联系,但是同时在案例分析以后,教师要要求学生写思想汇报,同时要要求学生将自己生活中有所不足的地方写出来,然后在日常生活的过程中积极的解决这些问题。

三、运用案例教学的一些建议

1.实事求是的使用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的使用一定要实事求是。在需要的时候教师要积极的使用案例进行教学,而在不需要的时候,教师也不要为了省事或者别的原因胡乱的使用案例,这样会让学生感到厌烦,同时也会让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在教学过程中,当教师发现教学内容的理论性太强、学生的个人生活经历没没有办法真正体会到知识的核心和精髓的时候,教师可以有意识的选择一些和教学内容有关的、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案例进行教学。这些案例可以是教师身边的事情,也可以是社会上一些比较有意思的问题。在选择案例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到教学和趣味并重。这样学生在分析案例的时候还能够体会到一些小乐趣。如果案例的内容和实际教学内容没有办法完全整合在一起的话,教师可以适当的进行一些改编,让案例内容和实际教学内容更加的贴合。教师要认识到,案例的使用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因此在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的基础上,教师要慎重的选择教学内容,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对案例的内容进行适当的改编。同时教师要用学生的眼光去分析这样的案例能够真正的发挥作用。

2.丰富教学的方式

篇7

对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育人士提出了不少观点。归纳起来主要有:①要在正确理解课程标准要求、准确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使用教材,②教师要“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③教师要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拓展教学空间,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④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实际的需要,灵活而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内容、编排顺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整合。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案例研究在原来来讲呈现的并不多。因其案例研究有着对教学更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因而更实用、更能贴近教学实际,因而人们也越来越关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案例研究,特别是新课程实施后,由于新的教育理念的影响及渗透,案例研究必将成为新课程实施后课题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实际上,新课程在这方面与以往教材相比己有了很大改变,教材中增加了很多与现实生活或科技发展相联系的例子,但有时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我们可以对其进行增删与充实。

如“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理解期望与方差学习的意义,教师利用案例引入法引入了以下问题:

案例1:现己知两个班期中考试的数学成绩,如果从这两个班挑一个班参加市期终考试的抽查,问采取什么样的挑选方案在两个班中挑一个班参加市的抽查?

讨论结果:1.可以依据各班的平均分的高低来确定哪个班参加比赛 2.可以依据哪个班的高分人数多来确定哪个班参加比赛 3.在平均分相同或相差不多的情况下可以依据高分人数多的班参加比赛

案例2:若从射击运动员中选一人参加射击比赛,问如何选取?

讨论结果:1.谁的成绩稳定谁去比赛 2.谁的水平高谁去比赛 3.若是去人多的时侯,可去一定人数的成绩不稳定但打10环数多的去,可能取得好成绩。

教师提出问题:1.怎样说明一个人的水平高低? 教师的设计意图是引入平均数--期望,用期望值的大小来反映一人的整体平均水平的高低 2.如何说明一个人的成绩稳定不稳定,教师的设计意图是引入方差,用方差的大小来反映一个人的成绩的稳定情况。

通过案例引入法引入生活中的实例,在学生通过对方案选择的讨论,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明白了引入期望和方差的意义及作用。

2.在使用教材进行教学设计时,以寻求知识间的关联点,展示问题的实质设计教学,通过适当地调整教材顺序,整合课程资源,显示其知识脉络与实质,促成课堂教学的流畅。

3.在使用教材中注重问题的提出,通过设置具有一定思维深度、一定层次、深入浅出的问题或问题串,启迪学生的思维,形成明确的思维方向,通过学生对问题的质疑、探究,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深化,感悟知识的意义,探索知识的生成规律,同时形成学生主动的学习与探究意识。

篇8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行政管理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4)12-0005-02

从杜威开始,教育学家非常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参与。布鲁纳的“发现法”认为,教学既非教师讲,又非学生听,而是教师通过自己的引导、启发,让学生自己去认知、去概括、去亲自获取知识,从而达到发展他们的目的的过程。罗杰斯认为在教学中要使学生整个人沉浸于学习之中――躯体的、情绪的和心智的[1]。高参与教学法就是这样一种符合现代教育规律的新型教学法,其教学样式归纳为“四个为主”:教材以自学为主、课堂以讨论为主、作业以学案为主、评价以平时为主[2]。很多学者对该种教学法的特点进行了概括与分析。总的来说,高参与式教学法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从教学目标来看,是知识、能力、素质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从师生关系来看,地位是平等的;从教学形式来看,外在表现是灵活多样的;从教学内容来看是开放的;从教学氛围来看是宽松、活泼的。

一、“行政管理案例分析”课程引入参与式教学法的意义

行政管理案例,是把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的环境下发生的有关行政管理的活动,客观地描述下来,经过典型化的处理,所形成的供学生思考、分析和判断的实例。行政管理案例分析是针对一系列行政管理案例实例,通过描述案情、相关理论阐述以及提出和回答问题等环节对案例进行全方位考察,目的在于全面消化和融通行政管理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行政管理本科专业都设置了“行政管理案例分析”课程,基于该课程学习内容的综合性,一般在本科高年级开设,通常定位为专业任选课。从教学实践来看,相当多的高校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而传统教学模式与该课程的匹配度较低。

为改进“行政管理案例分析”教学模式,有必要在教学中引入高参与教学法,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第一,设置“行政管理案例分析”的主旨是培养和锻炼学生分析和研究问题的能力,本课程实质上是一门准实践课程。其实践性体现在两方面:首先,行政管理本科专业学生经过了近三年的基础理论学习,已初步形成理论基础,但这些理论贯穿于不同课程中,往往处于相对独立的或碎片的状态,没有系统梳理。“行政管理案例分析”能弥补这一缺陷,该门课程并不引入新的理论,它是让学生在研读具体案例中深入思考,抽丝剥茧,对自己已掌握的诸多理论做一个回顾与提炼。其次,行政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除掌握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外,还应具备文字能力、表达能力、综合能力等基本行政能力,这门课程引入高参与教学,把课堂上的说、问、讲、评等主动权交给学生,可为学生提供锻炼能力的良好平台。

第二, “行政管理案例分析”是一门内容多元的综合课程,具备开放性特征。该课程研究内容范围广、综合性强。政府的管理活动范围很大,包括各种各样的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法律等多种社会活动,而行政管理案例并无统一的分析模式。对行政管理案例的分析,涉及多学科的知识基础,其分析方法可以是多角度、多层面、多范式的,所以,其教学内容是开放的。针对开放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也有必要开放,包括由学生参与完成教学环节,无标准答案的习题、论文或案例分析报告等形式的考核,课堂学习和网络学习的结合等。

二、“行政管理案例分析”课程运用参与式教

学法的原则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心理学研究表明,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就必须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把主动权归还给学生。具体从“行政管理案例分析”课程来看,要把握几点:一是由学生选择案例。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案例选择范围,由于学时的限制,学生只能对所提供的案例进行筛选,哪些是在课堂上重点分析的,哪些作为课后习题等均由学生自主决定。据观察,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贴近现实生活的案例的关注度高。例如,人大版教材《公共管理案例》选用的是近些年广为关注的政府绩效、城镇化、行政审批、省直管县等问题,学生较有兴趣,选择较多。二是在对案例进行分析的关键环节,教师要适时帮助学生回顾梳理相关理论,所提及的理论最好为学生所熟识,涉及行政管理案例的理论多元特征明显,多学科知识渗透较多,这就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知识结构,尽量选择学生耳熟能详的一般性理论工具,这样在给学生进行提点时,学生往往有茅塞顿开之感,能增强学习信心和成就感。三是对学生在课堂的表现多多赏识,适当的鼓励性点评能让学生学习兴趣更为持久。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我监控思维过程

为了在课堂上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高参与教学的意识与行为,运用“以学论教”“以学定教”的方法,即把学生的参与度、课堂课下完成案例任务的完整度作为评价教师教学的主要指标。例如,在45分钟的课堂中不少于30分钟的时间要交给学生。课后的习题在下一次上课时要进行演示汇报。在教师的引领下,让学生根据各自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进行陈述和概括,通过生生问、师生问的互动和网状交流探讨进行相互间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师生间建立起思维的碰撞和各种情绪的体验,学生思考多,投入多,收获也多。

(三)激励学生社会性学习,学会聆听合作

优化组建小组合作学习。建组目的在于为学生参与教学创造更多机会,合作学习能促进知识建构,个性发展。不仅使其思维得到相互启发,而且能训练和提高语言表达、倾听、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情况下,教师负责为全班的各小组布置和分配学习任务,小组长为本组成员安排和协调研讨内容。教师在分组时要考虑学生特点,尽量做到“动”“静”结合,“内”“外”搭配,男女相间,“强”“弱”互补。有时可让学生自选伙伴为合作搭档,在小组中“合作学习,学习合作”。

(四)发挥教师多元化角色的作用

教师角色多元化是指教师应从传统教学中的信息提供者转变为课堂教学进程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作为组织者,教师提供合作式学习所需要的环境和经验;作为指导者,教师应做示范当教练;作为促进者,教师应与学生一起学习和探讨,发现、提出和深入探讨问题,并与学生分享。总之,教师身份转变尤为迫切,信息提供者的身份已变得无足轻重了,重要的是如何成为学生课程学习的脚手架。

三、应注意的问题

(一)师生身份转变是参与式教学的瓶颈

在高参与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身份职责与传统大相径庭, “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对师生而言都是挑战。从教师层面看,一般担任“行政管理案例分析”课程教学的都是经验较丰富的老教师,而老教师大多擅长传统讲授型教学,要迅速转变成“学生讲,教师听”并不容易。例如,教师点评原本只需几分钟,可有些教师一讲起来就滔滔不绝,半节课过去了,学生只能任由教师唱独角戏,又回到了传统模式中。讲授这门课程的教师主要做好两点:一是, 根据不同的案例类型选择不同的讨论方式,锻炼每一位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二是, 安排学生反复阅读,理解、消化案例内容, 并根据行政管理学的一般原理, 让学生写出发言提纲, 教师可适当对案例讨论进行总结评价。从学生层面看,上课听讲已成为多年的学习习惯,突然打破习惯由自己来像教师讲课那样在课堂上侃侃而谈,也是一个不小的跨越。刚开始学生大多不自信,有些人无所适从,这时教师应安排课时对学生示范、辅导或个别培训,作为高年级学生,这个转变的时间不会太长,年轻学生一旦适应和了解新的教学模式,进步是飞跃的。所以说,采用高参与教学,难在起步时师生身份职责的转变,解决好了这一瓶颈问题,有利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开展。

(二)参与式教学具有动态性

一方面,高参与要求向学生开放,教师要真正抓住学生所思所论,以及在教学推进过程中不断表现出来的思维火花,及时地调整教学进程,使教学活动真正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所以,教师要具备随时打破固定程序或步骤,对课堂秩序进行调整的把控能力。传统教学中预先设计好教学步骤环节,通过学生的“配合”一步步推进下去,这样的教学活动就不是开放的,表现出较强的排他性和封闭性。参与式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另一方面,“参与”教学不去刻板地追求形式化的结论,不要求每节课都上得圆满。即使需要下结论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总结,不一定非得教师总结。有时候一节课下来,表面上没有结果,形式上看可能是残缺的,但实际上却可能对学生有震撼意义,有很强的吸引力,很可能会引起长时间的思考。

(三)注重参与式教学的适度监控

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是参与式教学的表现特征,但宽松民主掌控不好很容易滑向自由放任或纪律松懈,这就引出另外一个问题,即如何对参与式教学进行监控。从已摸索的实践经验来看,有两点做法具备一定的推广意义。首先,在考核评价环节,加大平时出勤的权重分。在出勤问题上,改变大学课堂自由选择座位的传统,结合小组学习形式,给每个小组固定上课座位,并安排小组长考勤。上课座位一旦固定,缺勤者一目了然,小组长做好记录,直接作为平时成绩扣分依据。其次,加大平时表现的权重分,每堂课结束留两分钟左右时间由学生对本堂课表现优异的同学进行记名投票,由学习委员负责整理,实施加分,最终计入考核总分。

参考文献:

[1]方展画.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论述评[M].北

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99.

篇9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教学 必要性 方案设计

【中国分类法】G71

1、职业教育的特点体现

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定位应该是培养技能型或者高机能型人才。中职校侧重于技能能型人才,高职校侧重于高级技能型人才,两者都要培养技能人才,谈到技能就离不开职业能力,职业能力与岗位任务是紧密联系的,实际上培养技能型人才就是在培养满足岗位需求、能胜任岗位任务的人才。这样就要求职业教育与实际岗位任务要紧密相连.

2、情境教学在职业教育中的必要性

岗位任务如何与理论知识点相联系呢,首先要分析岗位任务及任务需求,再分析每一项任务需要哪些知识点来支撑,实现岗位任务向学习领域转化;那么有了与岗位任务相对应的知识点之后,如何才能让学生高效率地掌握这些知识点,这就需要有好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这个手段和方法必须能使理论知识点与任务联系,既预教于任务当中,这就是情景教学,在教学每一个知识点时都要将其设计在一个工作情景当中,才能避免枯燥的理论知识点的讲授,尽而收到良好教学效果。

同济大学姜大源老师在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研究中,认为学习情景是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也即实施方案。它是在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的背景下,将学习领域中的能力目标或学习内容进行基于教学论和方法论转换后,在学习领域框架内构成“小型”的主题学习单元,例如项目、任务、案例、产品等。

因此,学习情景应该是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知识文化背景、学习环境和各种活动。学习情景,应是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并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 它具有两个特征:

(1)学习情景是一种特殊的环境,是教学的具体情景的认知逻辑、情感、行为、社会和发展历程等方面背景的综合体,具有文化属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情景”对意见建构的重要作用。它指出,学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景”相联系的,在实际情景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使其运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实际意义。

(2)学习情景是指知识在其中得以存在和应用的环境背景或活动背景,它能够引起学生某种积极的情感反应。行动导向学习理论强调学习不再是外部控制而是一个自我控制的过程。学习情景的创设可以使学生融入其中,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强调合作和交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空间和实践空间,使学生自觉、自动地建构知识。

可以看到,创设、呈现学习情景,是在确定行动领域、学习领域的前提下,教师和学生一起,设计出有利于学生认知、建构知识的场景、情境,使学生在真实或接近真实的情景下进行生活、社会实践,从而提高培养自身的职业能力,完成学习领域的能力目标。它有利于克服纯粹认知活动的缺陷,使学习成为一种包括情感体验在内的综合性活动,对于提高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3、情景教学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学习领域要通过学习情境开发。这些情景是一个学习领域框架内的最小主题单元。这些单元面向职业,促进整体的和自我决策的学习过程的能力发展,包括专业能力、个人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学习情景应作为完整行为过程来处理,按照“六步法”来完成,即咨询、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六个步骤。

笔者根据德国培训学习所得,探索开发了一个汽修专业学习情景案例,即“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蓄电池组件检查与维护作业》学习情景开发”,结合此案例来探讨“学习情景”的设计会更具体、清晰。

《学习情景:蓄电池组件检查与维护作业》

计划安排:第2学年/参考学时:12课时

目标:

学生能通过提供的资料及查询网络或平台,查找出蓄电池相关的知识,基本掌握汽车用蓄电池组件检查与维护作业工作方法。能够分析部件和部件组的功能和相互作用、检查可能故障对系统功能造成的影响。能进行团队成员的有效沟通与协作。

教学情境需要的设备:

实训室(实车、蓄电池)、相关资料查询网络平台、黑板和粉笔、信息页、投影仪…

教学情境设计:

1客户报修:车主反映其所用车辆蓄电池必须重复充电。

2信息收集:

2.1客户接待、沟通问诊,填写派工单。

2.2可能原因:蓄电池到使用寿命;发动机充电不足;因用电器损坏造成蓄电池放电。

2.3带着问题、任务收集“蓄电池知识”:(从所提供的资料、查询网络中获得)

2.3.1何谓蓄电池?

2.3.2汽车用蓄电池有几种类型?

2.3.3蓄电池的功用有哪些?

2.3.4何谓蓄电池容量?单位?

2.3.5使用蓄电池时必须遵守哪些安全说明?

2.3.6如何使用充电器为蓄电池充电?

2.3.7汽车使用中蓄电池常见故障有哪些?如何诊断和排除蓄电池故障?

3计划、决策:

对学生进行分组,5人一组,明确组长,以小组形式进行任务教学法。对汽车故障现象分析,结合所收集信息,对解决、排除故障任务做出计划、决策。

4实施:

学生以小组为一个团队,根据任务和计划,进行实施。

任务一:查看车辆上的蓄电池,确认其种类。并收集资料分析蓄电池的种类

任务二:收集资料写出蓄电池的结构和型号表示:

任务三: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分析(收集资料完成自我学习):

任务四:使用蓄电池时必须遵守哪些安全说明

任务五:蓄电池的充电方法及密度计的观察(收集资料完成自我学习):

任务六:蓄电池的维护内容:

任务七:蓄电池的检测方法(收集资料完成自我学习):

5检查:

5.1监控汽车蓄电池组件检查与维护作业过程中的操作,并及时提出正确的改进意见。

5.2指出学生在合作、方法等的不足,并提出合理意见。

5.3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6评估:

6.1小组成果展示:

各小组展示本组成果,各组分享、提问、讨论。

6.2学生互评、自评:

互评:可采用小组间评价,组长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互评。

自评:组长组织小组成员进行自评,也可通过完成“自我评估问卷、试卷”。

6.3教师评价:

教师在各行为阶段中对学生活动的观察,并给予评价。

篇10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基本理念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究并认识物理,让丰富多彩的物理世界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学生引向一个更大的天地中去学习物理,为他们终身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这是每一位物理教师的奋斗目标。笔者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尝试着用新理念为指导,进行了一堂关于“物质的物理属性教学”的教学

二、教学片断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老师在给同学们准备实验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请同学们观察演示实验:把纸条紧紧缠绕在铁棒上,然后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烧,纸条烧不断。学生在全神贯注地观看后,不禁惊奇、感叹,纷纷猜测结果分析。学生甲:纸条着火点高。学生乙:纸条着火点高,为什么纸条不紧紧缠绕在铁棒上就会烧着?学生丙:铁棒把热导走了。……

(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

师:想知道是什么原因吗?这与物质的导热性有关。

(二)进行新课

1.什么是物理属性呢?我们通过三个问题来了解一下:

(1)铜块与铁块,你区分的依据是什么?

(2)水与酒精,你区分的依据是什么?

(3)酒精与玻璃,你区分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踊跃回答(这是生活中常见到的现象,学生很容易回答。同时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究并认识物理,使学生认识到生活处处有物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密度、颜色、气味、状态都是每种物质所特有的,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了解这些属性,对于生产、生活及认识世界都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举例以及实例分析,感知物质的一些属性。)

2.实验探究物质的物理属性。

(1)实验前的准备:介绍导电性的判断方法:强调磁铁不能敲击,不要放在热水中。

(2)实验探究物质的物理属性。学生分组探究物质的物理属性,学生虽然没有学过电学,但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完全能够设计出实验电路。通过实验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学会比较物质的导电性、磁性、导热性、硬度等。

(3)学生分组汇报探究结果。(学生积极回答自己的发现。)第三组:我们组发现:磁铁不仅能吸引铁钉,还能吸引硬币。第五组:我们组发现:木筷、玻璃棒、塑料尺、橡皮不易导电,钢尺、铁钉、硬币容易导电。第八组:我们组发现:头发、橡皮不易导电。第十组:我们组发现:玻璃棒、钢尺、木筷同时浸入热水中,几秒后,摸摸它们,钢尺烫手,说明钢尺容易导热。……

师:针对学生的发现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得出:物质的导电性、导热性、硬度、磁性等物理属性。

(4)学生分组讨论:物质的导电性、磁性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学生积极讨论思考,说出自己了解的知识。)学生甲:磁性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有:硬盘、软盘和磁带、各种磁卡。学生乙:还有磁悬浮列车、指南针。学生丙:导线的线芯是导体、外皮是绝缘体可以防止触电。插头的金属部分利用了它能导电的属性,塑料部分利用了它能绝缘的属性。

(5)学生分组讨论怎么样比较玻璃片和铁片的硬度?学生甲:用手掰一掰。学生乙:用牙咬一咬。学生丙:用铁锤敲一敲。学生丁:相互较量法。如果玻璃片能划破铁片表面,并留下痕迹,就表明玻璃片比铁片硬。师:很好。比较物质的硬度可以用相互较量法。

如果甲物体能划破乙物体表面,并留下痕迹,就表明甲物体比乙物体硬。如果互划时都能给对方留下伤痕。则要比较伤痕的深浅来确定硬度,但必须是在相同条件下的划痕才能进行比较。

师:请分组实验,探究玻璃片和铁片的硬度,实验时注意安全,不要划破手指。师:结果出来没有?生:玻璃。(让学生动手操作,尝试方法的可行性,进而得出比较硬度的方法。)师:真的玉石在玻璃上划。可以在玻璃上划出痕迹,但自身不会留下痕迹,这是因为玉石的硬度比玻璃的大。

(6)从物理走向社会。请同学们思考:①现在的高楼大厦,用到玻璃、隔音板、空心砖等建筑材料,这些物质具有哪些物理属性?②请同学们思考:如果你是一名宇宙飞船设计师,在设计宇宙飞船时你要考虑所选材料的哪些物理属性?

(通过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愉悦。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持久地保持下去。)

三、反思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