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财务制度管理范文

时间:2024-03-26 17:43: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会财务制度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工会财务制度管理

篇1

关键词:企业工会 财务管理制度 规范化建设

一、推进企业工会财务管理制度规范化建设的建议

企业工会的财务管理工作是工会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物质基础。工会财务是由三个方面构成,即工会经费的收缴(收好)、管理(管好)和使用(用好)。“收好”就是要及时收足会费和行政拨交的属于工会的活动经费。“管好”就是要根据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分工会财务管理体制,实行民主监督,防止违反财经纪律的现象发生。“用好”就是要根据“量人为出,统筹兼顾,勤俭节约,发扬民主”的原则,合理分配和使用经费。收好、管好、用好是互相联系、相互促进、互为条件和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收好”是“用好”“管好”的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管好”是“收好”和“用好”的必要手段;“用好”是“收好”和“管好”的最终目的,而“管好”和“用好”也能促进“收好”。因此,收好、管好、用好工会经费必须有机地结合全面完成。

根据《工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工会经费主要用于为职工服务和工会活动。经费使用的具体办法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制定。”这一规定,为工会经费的正确合理使用提供了依据。根据全国总工会的有关规定,基层工会经费的使用范围包括:组织会员开展集体活动及会员特殊困难补助;开展职工教育、文体、宣传活动以及其他活动;为职工举办政治、科技、业务、再就业等各种知识培训;职工集体福利事业补助;工会自身建设;培训工会干部和工会积极分子;召开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工会建家活动;工会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开展的法律服务和劳动争议调解工作;慰问困难职工;基层工会办公费和差旅费;设备、设施维修;工会管理的为职工服务的文化、体育、生活服务等附属事业的相关费用以及对所属事业单位的必要补助。另外,基层工会在保证正常工作生活且经费有结余的前提下,可用部分结余经费或实物开办为职工服务的“三产”或做投资经营。但必须进行可行性经济分析论证,需经费审查委员会审查同意,工会委员会讨论决定后才能编列预算,并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履行必要的法律手续,确保投资项目的保值增值。

工会的财务应该独立自主地管理、单独开户、单独建帐建制。明确每一笔资金的使用用途及审批手续。健全分工会的财务管理制度是收好、管好、用好工会经费的保证。

笔者认为,推进企业工会财务管理制度规范化建设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1.充分认识企业分工会经费收好、管好和用好的重要性。工会的财务管理工作是工会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物质基础。工会财务是由三个方面构成,即工会经费的收缴(收好)、管理(管好)和使用(用好)。“收好”就是要及时收足会费和行政拨交的属于工会的活动经费。“管好”就是要根据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分工会财务管理体制,实行民主监督,防止违反财经纪律的现象发生。“用好”就是要根据“量人为出,统筹兼顾,勤俭节约,发扬民主”的原则,合理分配和使用经费。收好、管好、用好是互相联系、相互促进、互为条件和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收好”是“用好”“管好”的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管好”是“收好”和“用好”的必要手段;“用好”是“收好”和“管好”的最终目的,而“管好”和“用好”也能促进“收好”。所以收好、管好、用好工会经费必须有机地结合全面完成。工会的财务应该独立自主地管理、单独开户、单独建帐建制。明确每一笔资金的使用用途及审批手续。

2.健全分工会的财务管理制度是收好、管好、用好工会经费的保证。企业工会财务工作的开着是通过以收好、管好和用好作为基本经费为分支工会的工作提供经济保障的,同时也是企业工会最基本的工作内容。其中“收好”是企业工会经费同时也是企业工会展开财务工作的重要基础。规范管理、合理使用工会经费,是提高工会财务工作水平的关键,建立并完善企业工会规章制度是做好工会财务工作的基本保证。必须认识到的是,对于工会经费的使用必须要进行科学地、严格地管理,也作为工会财务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工会在制度的制定上下了苦工,专门制定了工会的财务监督机制,以加强财务管理。各种经费的使用必须到工会财务委员处审核入帐。加强工会财务监督,让广大职工会员放心。工会每年的帐目都有明细,每一分钱的使用都清清楚楚,财务永远向会员公开,接受会员的监督。几年来,工会会员对工会财务工作均表示满意和信任。

3.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是用好工会经费的目的,用好工会经费是做好工会财务工作的最终目的。工会经费的使用应着眼于职工群众,工会经费是职工劳动创造的社会财富的组成部分,在经费的使用上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精神,把有限的经费用于职工群众,为职工办好事、办实事,这也是工会财务工作的重中之重。有鉴于此,在工会经费的使用方面,必须要基于“三服务”原则,即通过为企业发展谋求服务,也就是说要积极地推进与完善企业工会的财务制度,不断地改革与创新,以不断创新的姿态来适应企业未来的发展需求。为工会组织建设谋服务,就是说必须要在工作中要积极树立企业全局发展的战略意识,经过合理安排和调配使用经费,解决急需解决的问题,解决广大职工关心的问题,杜绝浪费;为职工群众服务,工会经费取之于职工,用之于职工,用在解决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上,还注意关心特困职工、关心弱势群体。坚持量人为出,统筹兼顾,讲求实效,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使之发挥最大的效益。

二、结束语

为了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建立协调稳定的劳动关系、提高员工队伍素质、促进企业发展和社会稳定等方面的作用,推进工会财务管理制度的规范化建设时代所需。以上即是笔者通过经验总结针对企业工会现行财务管理制度存在问题而阐述的个人建议,旨在于通过理论分析促进交流。

参考文献:

[1]孟迎春.试论加强企业工会财务内控制度建设[J].中国工会财会.2008,(09).

[2]于秀敏.抓管理建制度提高工会财务工作水平[J].中国工会财会.2011,(01).

篇2

新医院会计制度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其实施大大的降低了医院经营对财政的依赖程度,使得医院的发展能够符合人们的要求。权责发生制的深层次的运用,有助于医疗机构摆脱收益性支出和资产性支出不分的现象,清楚地反映医院会计信息和扭转财务状况不佳的局面。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改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①会计科目上发生了转变,主要表现在将固定基金科目部分内容变成了待冲基金科目。这部分科目主要是用于核算购买的医院资产和财政资金。②对会计科目的确认和会计科目计量等进行了完善。主要体现在会计科目体系被重新的梳理并完善。③完善了财务会计报告,完善后的财务会计报告,为医院的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以及实时性提供了基础,满足了财务信息公开的需要。④设立累计折旧科目并取消了修购基金账户。新制度在以上四个方面的改变,对资产的流失起了很大抑制作用,保证了资金的安全性,同时使得医院的会计信息更加准确,满足各界对医院会计信息的需求。

二、新会计制度下医院财务工作的重点

新会计制度下的顺利实施,能够使得医院的会计信息和财务信息更加的准确清晰,能够满足人民对医院财务透明度的要求,提升医院财务状况。怎样在新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下,找出财务工作的重点,是目前医院改革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通过分析新医院财务制度的情况,总结出我国医院在新财务会计制度下的工作的重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转变财务分析理念

财务分析是指采用科学的财务评价标准和方法。遵循规范的分析流程。对医院的资产质量、收入质量、现金流量质量、资产的结构等影响财务状况的因素的分析。对医院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进行检查的一种方式。财务分析在医院的财务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转变财务分析的理念,需要从以下几点入手。①以医院的财务报表为基础,做好财务分析工作。为医院的决策者提供全面的准确的医院财务信息,为决策者作出科学决策提供指导。②财务分析作为对医院财务状况的一种检查方法,能够明锐的发现医院存在的经营问题,这对医院的运行是非常重要的;而且,通过系统的财务分析,能够发现医院现有的财务管理中的缺陷。通过深化分析,能够得出医院财务管理的经验,找出适合本医院的财务管理方法,才能促进医院的财务管理更好地发展。我国原有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中的财务分析理念存在较为滞后的现象,同时也过于保守,对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有很大的阻碍作用。新会计制度改变了医院会计制度的收入费用观,新增了待冲基金、累计折旧等科目更真实地反映了医院的资产状况,它对革新医院的财务分析理念具有重要意义。只有通过转变财务分析理念,才能够促进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极大提升,以满足医院发展的需求。

(二)完善预算体系

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对财务预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全面预算。全面预算的含义就是涵盖医院全部的收支。所以全面预算才能够科学全面的反应出医院的财务状况,是医院预算的最终归宿。新的会计制度对预算的各项规定更加的细化,规定了预算的各个环节的原则、方法和步骤,而且明确了医院的各个部门、财政部门在预算管理中的职责。医院需要在日后的工作中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与新财务会计制度的内容,制定出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同时加强对预算的控制使得医院的各项经营活动都能够科学有效的进行,为医院的财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石。

(三)强化债务管理以严防财务风险

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大体制下面,大多数的企业都是负债经营的。但是负债经营的主题毕竟适应性有限。所以对于医院来讲,因为社会公益性质较强,所以负债经营的负面影响较多。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要求医院强化负债管理,严格控制负债的数额和规模,严防财务风险的发生。所以医院在今后的财务工作当中,需要对负债情况进行加强管理,严防财务风险的出现,准确的分析了解医院的负债信息。同时需要对负债信息进行披露,以方便外界对其监督。

(四)加强成本管理

医院同时具有社会公益性和市场主体性,所以医院需要承担着社会公益性的职责,为社会提供医疗卫生公共服务、维护人们生命健康的职能。同时为了促进医院更好的发展,其需要以盈利为目的,这就给医院的成本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成本管理,以最小的消耗换取最优的服务,是医院日后加强工作的重点内容。

(五)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医院财务人员的素质高低,对财务工作的质量的影响很大。新会计制度符合我国医疗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但是同时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施需要借助与高素质的财务人员,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医院在以后的财务工作中要重视对财务人员的素质培训。医院需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聘用控制,然后不断的完善医院的学习氛围,为财务人员不断的扩大其各方面的知识储备提供便利;而且,财务人员要对本医院的情况了如指掌。把自己的财务专业知识和医院的管理理念相结合,自觉地融入医院的管理事务中。所以,医院需要建立一支业务水平好、专业素质高、责任心强的财务人员队伍。

三、结语

篇3

关键词 新医院 财务会计制度 成本管理工作

中D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7)03-000-01

于1998年颁布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医院实行成本核算工作是其主要的内容,同时还提到进一步强化医院收支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同时还要分别核算医疗服务以及药品消耗,在上述的基础上,已经从根本上满足市场经济要求,同时还促使医院财务管理制度框架实现进一步完善化[1]。在分析其实际实施效果的基础上得到,在规范医院的财务治理工作以及会计核算质量等方面,上述制度并没有很好的起到规范作用,同时还逐渐暴露出不足之处。

一、新制度融入成本管理管理工作

(一)预算的编制

一般情况下,由上至下、自下而上以及上下结合是目前最为常见的制定方法。其中,最为合理的就是对前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参考整理等。在完成预算编制的过程中,需要实现分管职能部门的全院预算计划的下达。同时还要实现每个业务科室的进一步分解,同时实现行政管理科室的进一步分解。这样一来就可以促使科室在制定的过程中达成共识,在制定的过程中,就可以为实际预算制定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在实际工作中,科室成本一般选择完全成本法,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首先是不可控成本,其次是科室可控成本。在辅助预算管理的过程中,成本核算需要适当的引入责任成本工作的重要性。责任成本主要指的是,在责任的范围之内,这部分成本可以实现确定以及控制。科室的可控成本是不是包括考核的某项成本,需要从根本上满足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条件是可以被计量;第二个条件是成本升降原因的掌握;第三个条件是可以被有效的调节。

在医院制定预算计划的过程中,需要在对应的责任部门计入内部可控因素,同时还要记录内部可控因素导致的不利预算差异,其是按照成因性质计入的。在以此为基础的前提下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并且将其差异得到明显的解决。预算控制部门在分析实际内容的基础上,促使相关预算控制力度得到明显的强化[2]。需要重视以及关注后续月度的考核指标,在考核指标分析的基础上调整以及修正,促使月度预算得到完整化以及完善。在上述的基础上促使产生的预算差异得到最有效的解决。促使预算管理办法可以结合分级控制以及归口管理两个方面。这种预算管理办法可以促使各种矛盾、问题以及冲突得到有效的消除以及减少。减少过期储存、减少失效储存、减少变质储存。同时还需要对资金的使用格外的重视以及关注。

(二)新制度融入绩效管理

医院的公益性以及医院的社会效益是目前新医疗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需要公立医院回归其公益性,同时还需要按照实际情况的需要完成绩效考核体系的有效制定。医院需要坚持医院的公益性,同时还需要完成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的有效调动,这就需要完成绩效工资分配体系的完善,这种新型的绩效工资分配机制可以促使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得到明显的改善。绩效考核办法需要完善,需要保证考核工作量、工作效率等。在实际工作中,一部分医院按照实际情况增加了患者满意度等指标以及比重,与此同时还增加了医疗质量等维度,还实现了财务指标的考核,例如弱化收支节余等。但是随着医院运行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对于优质、低耗以及高效等方面,需要最大程度的结合成本核算工作以及分配核算工作。

二、结语

分析目前的实际情况得到,在设定科室考核指标的过程中,需要灵活运用科室成本核算数据。在收支结余核算的过程中,需要有效的结合直接收入以及可控成本两个方面。在实际工作中,还要有效的使用收支配比法以及加权平均法。对于控制医疗费用来说,在核算科室门诊住院收入的基础上,还要结合统计工作量。对于预算当年存在的变化因素需要格外的重视,在实际基础上促使科室的综合考核得到进一强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出台的新制度政策直接改变着社会上其他制度。对于医院来说,需要进一步完善成本核算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医院需要在分析医疗工作数量以及工作质量的基础上,重点关注指标以及成本之间存在的联系,同时还要实现成本管理体系的进一步优化以及完善,最后发挥成本管理所存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军华.新《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下的成本管理优化[J].财会月刊,2011(32):84-85.

篇4

关键词:人才交流机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社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

 

随着人才价值的回归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人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坚持用人制度改革,是实现人才资源配置市场化、人才管理社会化的必由之路,也是传统人事管理向新型的社会化人事管理过渡转变。作为政府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交流结构,开展社会化人事管理和服务,如何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提供人事人才专业化的配套管理和规范的服务,是我们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充分发挥人才管理服务职能,为人才社会化管理服务提供保证

人才的社会化管理就是单位实行人事制度改革、实行新的用人方式后,要解决人才和单位对人事档案依附关系的问题,让人才自由流动而没有人事档案管理的后顾之忧,同时也为单位在自主选择用人上消除人事管理关系的顾虑,最终实现人才资源的社会化配置。

(一)发挥政府人事部门人才服务机构的主渠道作用

按照规定,人事档案除可由单位的组织人事部门和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服务机构管理。组织人事部门赋予人才交流服务机构人事管理职能,来保证人事档案的真实性、严肃性、完整性和安全性。作为承担政府人事部门职能的人才交流服务机构,起着联系政府人事部门、单位及人才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专门负责为人事制度改革提供人事人才社会化管理和服务。多年来,人事部门为人才的流动和管理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法规,人才交流服务机构通过借助于行政职能,为配合企业改制和用人制度改革,为企业和人才个人搭建了社会化管理的服务平台,开展了相应的配套人事保障服务。

(二)转变职能,创新机制,拓展服务领域

1.变管理为服务。转变职能最重要的就是要从管理延伸到服务,由过去单纯的“管档管人”逐步转变到“为人才和单位服务”,贴近企业与个人的需要,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和空间,通过管理体现服务,实现管理的价值,增加服务附加值,使人才档案管理和使用发挥新作用。人才服务机构在人才档案的社会化管理中不断提升人才档案的使用价值,丰富档案记录内容,为企业用人提供必要的有效信息,以优质、高效、一流的服务,让人才满意放心,让单位减负消肿,更好地为用人单位和各类人才服务,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服务。

2.建立适应市场化、符合社会化的运行新机制。时代在变,管理也要变,适应市场化就是要有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要有市场的促销方式和手段,要有广为人知的宣传力度,要让人才个人和单位能接受和认可的社会化管理和服务的方式。符合社会化运行的新机制就是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内部要有激励创新机制、调整分配机制、用人机制,调动员工积极性、工作动力等,激活内部管理和服务,来赢得客户。

人才进入市场,通过市场调节优化配置,实现人才效能的最大释放,单位用人到市场,人才求职找市场的市场化格局已逐步形成,人才服务机构在市场化经济环境中提供社会化管理和服务的作用更加显现,在推进人才市场化配置和人才档案社会化管理服务方面,作为政府人事部门人才服务机构,也要调整定位,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符合人事政策和市场运行的机制。

3.做好基础管理服务,不断拓展新服务项目。基础管理服务工作是原来已建立起来的传统人事管理业务,包括档案管理、人才调动、身份保留、工龄计算、职称评审、出国境政审、辞职审批等管理服务,在做好基础管理服务的前提下,挖掘和发展的新服务领域和项目,使传统业务与现代管理相结合,扩大管理和服务面,以解决不断发展的新需求,通过人才档案管理提供新的服务,如注册资格审查的存档证明、合同鉴证、代办社会保险、人才派遣、人才引进、人才测评等,使管理和服务不断推陈出新,人才档案的社会化管理才有生机和活力。

(三)整合社会资源,优势互补

人事服务有其自身的专业属性,又具有政策性强、管理规范、社会信誉度高等独特性,但传统的人才管理条块分割依然存在。人才档案受不同部门、行业管理在全国较普遍,劳动部门职业介绍机构在管理人才档案,各行业主管部门成立的人才服务机构也在管理人才档案,涉外人才服务机构作为一个企业也在开展社会化人才档案的管理工作,形成了多头管理的局面。改革进程需要逐步推进,人才的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需要规范,又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打破部门和行业的管理,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各自发展格局。对此,作为政府人事部门的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可发挥自身优势,联合行业中介服务机构开展工作,实现优势互补。

(四)运用现代技术,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化时代,电脑化管理已相当普及,各人才交流机构要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加快提升现代化的管理技术水平和手段,加快硬件投入和软件开发,使服务方式更为便捷,办事环节和手续更加简化,从而提高服务标准和服务效率。

二、营造社会化环境,加快社会化公共服务进程

(一)以政策为导向,为社会化管理和服务铺路搭桥

人才的社会化管理和服务进程离不开政府的推动,以及人事行政部门的政策性支持。随着各项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促使人才服务机构为单位改革和人才进入社会化提供配套的人事人才服务保障。这一切都是政府在稳步推进各项改革的基础上发展过来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既有其行政手段,又有其社会特征,既依靠政策导向,又依赖于市场实现社会化管理和服务。

(二)挖掘服务潜能,树立服务品牌

市场竞争优胜劣汰,获胜靠什么?除了靠竞争力外,还要靠服务。服务的态度、方式、效果直接影响市场的口碑和知名度,各人才交流机构要通过各种渠道和不同方式,与媒体合作,加大宣传力度,让单位和人才个人了解业务范围、服务功能,并被社会所认同。同时,在原有业务的对外服务基础上,根据客户的需要,量身订做需求的业务项目和服务范围,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增强对服务的认知度。

篇5

我市工会所辖13个区县和3个开发区工会。近年来,各区、县工会在加强财务管理工作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区、县财政划拨工会经费尚未全部到位;部分区、县工会财务预算管理粗放、预算约束不强、配套制度还不完善;乡镇、街道、社区及新建企业工会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等。这些问题与市场经济形势下工会工作的发展不相适应,其弊端日渐凸显,亟待改善和加强。

(一)财政划拨工会经费不到位

目前在我市十三个区、县工会中,城三区及雁塔区工会财政划拨工会经费相对解决得较好,其他区、县或只解决区、县工会机关人员的工会经费或定额划拨经费,与足额划拨相差甚远,临潼区及3个开发区至今尚未解决。

(二)税务代收的覆盖面不够广

税务代收工会经费后,各区、县及开发区工会的建会率及工会经费收缴率与以往相比有了大幅度提高,但仍然存在经费收缴空白点。据调查显示,碑林区工会所属基层单位已成立工会的有4000多家,而缴经费的只有1600多家,不到40%;雁塔区工会所属基层单位已成立工会的有多家,而缴经费的单位只有 600多家,也只达到30%。

(三)财务管理制度尚不完善,经费支出随意性较大

有的区、县多年来没有制订相关的财务制度,有的区、县财务制度制订的不全面、财务报销及审批制度不明确,尤其缺少预决算管理制度,直接导致了经费支出随意性大。决算情况表明,有的区、县工会行政费、工会业务费超支达200%,有的经费支出不足预算的5%。有的开发区工会会计、出纳一人担任,不符合会计核算规定,财务管理基础薄弱。

(四)财务审批报销制度不够规范

有的区、县审批报销程序中没有会计人员审核,经办人直接让领导签字报销,待会计人员作账时发现问题,为时已晚。还有一些财务人员审核把关不严,存在白条报账及无效票据报账的现象。有的未严格执行现金管理规定,支出时超限额使用现金,发放物品未附发放明细单。

(五)乡镇、街道工会财务工作薄弱

(六)人员素质不高,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篇6

关键词 国有企业 财务管理

工会财务管理是工会日常管理工作的不可分割部分,一个企业工会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往往决定着工会组织能否全面、有效地履行各项职能,决定着能否有效地表达和维护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

目前,由于国有企业工会的组织架构虚拟化,除了个别领导是专职外,其他工会组织成员均为兼职,工会财务人员兼职较多,专业知识与能力有所欠缺,工作责任心不强,导致国有企业工会财务管理工作水平参差不齐。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变化,国有企业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国有企业工会组织管理的资产规模不断扩大,如何做好和强化工会财务管理工作也越来越重要。

一、国有企业工会财务管理工作现状

目前,大部分国有企业工会财务管理工作均建立相应财务制度,会计核算上独立建账,财务管理工作总体运行良好。

(一)工会活动遵章守制,会计核算、监督机构健全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建立了完善的财务核算和内控管理制度,实施了会计凭证、财务报表等财务资料保管制度。在工会经费管理方面,实行收支两条线,在银行开立了专门的银行账户,及时办理工会的收支业务。在财务管理组织机构设置方面,国有企业工会均建立了一套财务核算系统,配备了相应的财务人员。工会财务监督方面,大部分国有企业均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或纪检部门,内部审计机构或纪检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对工会经费的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二)法制意识增强,工会财务管理趋于规范

随着法律知识不断普及,国家反腐力度的增加,法律风险成本加大,国有企业内部上下员工法律意识逐步增强,从而提高了工会财务管理的规范性。过去截留收入与虚列支出现象基本杜绝,大部分支出均按照预算的标准合理、合规办理。各项支出审批流程日趋规范化,大部分国有企业均采用分级审批制度,超预算或预算外支出均按照相应程序办理超预算或预算外申请。

二、国有企业工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国有企业工会财务管理工作在经过多年的努力下,虽然各项管理工作日趋规范,但是在现实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具体情况如下:

(一)预算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加强

在预算编制环节,部分国有企业工会虽然每年都根据财务制度编了预算,但未从实际情况出发,编制不认真,随意性比较大。在预算审批环节,部分国有企业工会预算未经过审批程序,未经工会委员会集体讨论决定和提交经费审查委员会同意。在预算执行环节,部分国有企业工会预算与实际情况是两张皮,各项经费支出完全按照领导的意思执行,完全脱离当初编制的预算,仅在会计核算力求收支平衡。在预算考核环节,部分国有企业工会尚未开展工会预算考核工作 ,弱化了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

(二)内部控制执行乏力

大部分国有企业工会建立了一系列内控制度,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内部控制执行力度不够,主要表现为:一是内部会计控制执行中,重审批、轻内审核,财务人员认为只要工会负责人签了字就可以报销,缺少对所发生事项凭证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的审核;二是财务管理工作信息化薄弱,对原始记录的录入、修改缺少审批与审核环节,缺少制度约束与监督是内部控制失效的表现,容易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三)经费用途缺乏科学性

国有企业工会经费支出用途必须科学、合规和合法,但是部分国有企业工会经费管理混乱,工会经费与企业费用混淆使用。在工会经费支出用途上片面认为只要做到“职工满意”即可以,完全脱离工会会计核算制度。有的企业工会支出项目巧立名目,如以考察学习为名进行公款旅游;有的为躲避财政监督与审计检查,将一些灰色支出在工会经费中列支;还有的将大量的业务招待费列支于工会经费,而没有将工会经费重点用于维护职工权益上。

三、加强国有企业工会财务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为了规范国有企业工会财务管理工作,维护员工的切身利益,针对我国国有企业工会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建立健全财务机构,合置财务理设管理岗位

国有企业工会财务管理工作主要在于执行,首先,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各职能部门相应的职责。其次,配备专业的财务人员。各项财务制度最终要由财务人员来执行,配备专业的财务人员,有利于提高国有企业工会财务管理水平。坚持在选人用人方面,从源头入手,选择具有一定的财务专业水平,适合工会财务管理岗位的人员。最后,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充分利用各种培训机会,提高工会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二)完善并严格执行工会各项财务管理制度

我国国有企业工会应根据国家有关工会财务制度,并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工会财务核算办法、资产管理、经费收缴管理与使用等相关财务管理制度。在财务管理相关制度中,按照工会财务会计制度要求,明确经费的使用原则、范围等。制定相关审批流程,明确各个岗位的审批权限,加强国有企业工会的内部控制。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使工会的各项活动有章可循,做到经费使用与管理既能统筹兼顾又能保证重点,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加强内部审计监督机制的建设,定期或不定期对工会经费收支情况进行审计,提高各项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力。

(三)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机制

国有企业工会组织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合理预测工会的各项活动,加强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和考核环节的管理。在编制环节,国有企业工会高度重视预算编制的工作,合理预测未来各项收支情况,及时准确编制本单位的工会预算。在审批环节,国有企业工会应该建立严格的预算审批机制,年度工会预算必须工会委员会集体讨论决定和提交经费审查委员会同意,严控预算外支出和超预算的审批权限。在预算执行环节,必须严格按照下发的预算开展各项活动,预算外支出和超预算支出必须经过工会委员会集体讨论和经费审查委员会通过。在预算考核环节,国有企业工会应该加强预算的考核制度建设,加强工会年度预算的考核,将考核结核纳入工会责任人的年度工作考核中去。

(四)强化内部控制监督,提高财务管理的规范性

篇7

一、工会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我市工会所辖13个区县和3个开发区工会。近年来,各区、县工会在加强财务管理工作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区、县财政划拨工会经费尚未全部到位;部分区、县工会财务预算管理粗放、预算约束不强、配套制度还不完善;乡镇、街道、社区及新建企业工会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等。这些问题与市场经济形势下工会工作的发展不相适应,其弊端日渐凸显,亟待改善和加强。

(一)财政划拨工会经费不到位

目前在我市十三个区、县工会中,城三区及雁塔区工会财政划拨工会经费相对解决得较好,其他区、县或只解决区、县工会机关人员的工会经费或定额划拨经费,与足额划拨相差甚远,临潼区及3个开发区至今尚未解决。

(二)税务代收的覆盖面不够广

税务代收工会经费后,各区、县及开发区工会的建会率及工会经费收缴率与以往相比有了大幅度提高,但仍然存在经费收缴空白点。据调查显示,碑林区工会所属基层单位已成立工会的有4000多家,而缴经费的只有1600多家,不到40%;雁塔区工会所属基层单位已成立工会的有多家,而缴经费的单位只有600多家,也只达到30%。

(三)财务管理制度尚不完善,经费支出随意性较大

有的区、县多年来没有制订相关的财务制度,有的区、县财务制度制订的不全面、财务报销及审批制度不明确,尤其缺少预决算管理制度,直接导致了经费支出随意性大。决算情况表明,有的区、县工会行政费、工会业务费超支达200%,有的经费支出不足预算的5%。有的开发区工会会计、出纳一人担任,不符合会计核算规定,财务管理基础薄弱。

(四)财务审批报销制度不够规范

有的区、县审批报销程序中没有会计人员审核,经办人直接让领导签字报销,待会计人员作账时发现问题,为时已晚。还有一些财务人员审核把关不严,存在白条报账及无效票据报账的现象。有的未严格执行现金管理规定,支出时超限额使用现金,发放物品未附发放明细单。

(五)乡镇、街道工会财务工作薄弱

我市区、县工会有181个乡镇、街道工会,单独建立工会账户的单位很少,总体上不足10%,工会独立管理经费的要求落实得不好。地税代收后,工会组织迅猛发展,但也存在集中建会、突击建会的情况。有的区、县工会审批工会组织不规范,2-3人就成立单独的工会委员会,有的将49个单位组成一个联合会,这些单位既不在一个地域,也无共同的行业特点,工会组织难以单独建立银行账户,也难以对工会财务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

(六)人员素质不高,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有些区、县工会财务人员不具备相应专业知识,业务水平低,人员变动频繁,同时又身兼多职。加之有的财务人员责任意识不强,存在会计核算不及时、科目使用不准确、凭证装订不规范等现象。有的单位未制订票据的管理、使用制度。收经费时每人一本收据,开出的收据无人监督和管理,有的长达数年票据和钱无法收回,同时还存在提前开收据和票据丢失的现象。县级文化宫的财务人员很少参加业务培训,无法适应财务管理工作发展的需要。

二、原因及分析

(一)财政划拨工会经费的问题

地税代收后,各单位的经费收入主要分为三大块,即地税代收经费、财政划拨经费及自收经费。在财政划拨工会经费问题上,各区、县工会都不同程度地做了一些工作,但由于区、县财政比较困难,加之我们的协调沟通工作也不到位,导致财政划拨的工会经费不能全部到位。

(二)工会经费收缴率不高的问题

区、县及开发区工会认为地税代收后经费已经比原来多了,够花就行,认为税务局代收多少就收多少,收不上来也没有办法,催缴经费工作不到位。有些单位趁着税务局抓的不严,工会经费想交多少就交多少,有些单位甚至不向税务部门申报缴纳工会经费。地税代收工会经费的信息化、网络化工作未步入正轨,财务人员每次对代收信息进行手工分类及汇总,这样就很难及时掌握应缴未缴及未足额缴纳单位的信息,工作效率不高。

(三)财务管理基础薄弱的问题

一是多年来对如何管好、用好工会经费重视不够,没有制定相应的制度来确保工会经费的合理、有效使用;二是县级工会财务人员大多缺乏专业知识,加之培训工作未能跟上,因此,县、区工会财务工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

(四)乡镇街道一级工会财务管理问题

我市乡镇、街道工会工作范围广,肩负的任务重,人员编制少,非公企业多问题多。如工会经费开支由行政领导审批,工会经费无法正常保证,只能依靠区县工会的补助等,管理起来困难很大。

三、对策及建议

(一)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代收经费收缴率及财政划拨工会经费到位率

各区、县及开发区工会要克服地税一代收就万事大吉的思想,充分发挥收缴经费的主动作用,及时掌握基层单位的职工人数、工资总额情况。针对代收经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与税务局联合下发催拨通知或与稽查局联合检查的方式,督促基层单位足额缴纳工会经费,逐步减少收缴经费的盲区。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财政划拨工会经费工作力度,在调查研究,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向同级党委和政府汇报,与同级财政部门进行协调,切实将财政统发工资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会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力争全面实现行政事业单位计拨工会经费由财政统一划拨。

(二)加强领导,为财务人员履行职责创造条件

各单位领导要切实加强对财务工作的领导,认真研究解决经费收缴、财务管理、资金使用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要对存在的问题,逐一检查,寻找差距,分析原因,制定措施,限期整改;要充分调动财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财务人员依法按章履行职责创造条件。

(三)强化财务管理,建立健全工会各项财务制度

制度重在管理,管理重在规范。市总工会财务部已针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了一系列强化区、县工会财务管理的工作制度。要求各单位逐步联系实际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符合当前工会财务工作实际的相关制度,做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财。

篇8

《地质事业单位财务制度》适用于纳入事业财务管理体系的各级各类国有地质事业单位,主要包括各级地质勘查主管机构;从事区域地质调查、区域矿产调查、区域地球物理调查、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航空遥感地质调查和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区域工程地质调查、区域环境地质调查、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监测等基础、社会公益性地质工作的事业单位;专门服务于地质工作的事业单位。由此可见,凡是国有地质事业单位均可执行《地质事业单位财务制度》。

《地质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第十五条地质事业单位收入包括:

财政补助收入,即地质事业单位直接和通过主管部门从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地质事业经费,包括地质事业费及各类专项经费。

上级补助收入,即地质事业单位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性补助收入。

事业收入,即地质事业单位在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中取得的收入。

经营收入,是指地质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中取得的收入。

附属单位上缴收入,是指地质事业单位附属独立核算单位按照有关规定上缴的收入。

其他收入,即上述规定范围以外的各项收入,包括投资收益、利息收入、捐赠收入等。

以上几种收入,基本上涵盖了目前地勘单位所有的收入。按照《地质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地质事业单位收到各种资金时,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贷: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等收入类会计科目)

《地质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第十八条地质事业单位支出包括:

事业支出,即地质事业单位在开展专业业务及其辅助活动中发生的支出,包括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助学金、公务费、业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和其他费用。

经营支出,即地质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的经营活动所发生的支出,包括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公务费、业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和其他费用。

以上两类支出,也基本上涵盖了地勘单位各项支出。“事业支出”科目可以根据业务需要按照费用类型设明细科目,如:事业支出——基本工资、补助工资或公务费等。

费用发生时:

借:事业支出(明细科目)

贷:银行存款

“经营支出”科目可以按地质项目设一级明细科目再按费用性质设二级明细科目,如事业支出——XX县城及周边地热资源调查——基本工资、补助工资或材料费等。

费用发生时:

借:经营支出——XX县城及周边地热资源调查-基本工资(明细科目)

贷:银行存款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1996年《地质勘查单位财务制度》,还是1998年《地质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对其使用范围均做了明确规定。地勘单位所属的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并具有法人资格的各类多种经营企业执行《企业财务通则》和相应行业的企业财务制度,不属于本制度的核算范围。

笔者认为,属地化管理以后,地勘事业单位事业法人账套不应再执行1996年《地质勘查单位财务制度》,改为执行1998年《地质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较为合适。只有执行《地质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地勘单位财务才能从根本上与财政厅的管理协调一致;只有执行《地质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财务人员才能正确核算财政资金拨付的在职人员经费、离退休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医疗保险资金和住房公积金等;只有执行《地质事业单位财务制度》才能使账、表趋于一致。

1996年《地质勘查单位财务制度》规定,地勘单位对外投资如占被投资企业(含独立核算多种经营企业)资本50%或者实质上拥有被投资企业控制权的,应当将其一并报送,而不是汇总报送。个别单位年终将事业法人会计报表和企业法人财务报表予以汇总上报是极端错误的。年终,各地勘单位应将事业法人账套按照财政厅要求编制报表上报财政厅,如果财政厅要求将企业法人账套内容一同上报,也不能编制汇总报表,应附后一并报送。如果财政厅没有明确要求,企业法人账套有关报表不予报送。

但是,《地质事业单位财务制度》毕竟是1998年出台的,十年来地勘单位已发生了很大变化,比如:探矿权、采矿权等问题。中国会计学会地质分会已将“全国地勘单位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研究”作为2009年学术年会的主题进行研究非常必要。但愿研究结果能给不知方向、正在迷茫中徘徊的地勘财务会计队伍指引方向,正确指导全国各地勘单位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

(一)两种制度并存导致账表严重不符

1996年为了适应地质勘查业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和地质勘查单位逐步向企业化管理过渡的要求,财政部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地质勘查单位的特点,制定了《地质勘查单位财务制度》。《地质勘查单位财务制度》是地勘行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出台的目的是促进地质勘查单位改革、改组和改造,加快企业化步伐。依据的是《企业会计准则》。1996年财政部颁发的《地质勘查单位会计制度》属于企业会计制度领域的一个范畴,具有浓重的企业特色。但是,地勘单位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其事业属性日渐突出,地勘单位会计人员平时按照企业类会计制度进行核算,年底编制事业类会计报表本身就是巨大矛盾。这是导致账表严重不符的致命原因。

(二)《地质勘查单位会计制度》不能适应目前会计核算的要求

1.《地勘单位会计制度》固守不求变。自《地勘单位会计制度》出台以来,地勘行业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比如:《地勘单位会计制度》允许地勘单位承担国家预算内地质勘查工作有节余额,节余额留在地勘单位可以按照4∶3∶3的比例分到地勘发展基金、公益金和应付工资三个科目内,而目前实际工作中预算内地质勘查工作如有节余,必须返还财政。另外,目前地勘单位又出现了许多新型业务,比如:探矿权、采矿权等问题,地勘单位上级主管部门至今也没有就这些业务如何进行会计核算提出有效的办法。相对于近年来财务会计领域发生的巨大变革而言,《地勘单位会计制度》十余年来没有任何变化,显然早已跟不上时代变革的步伐,成为地勘单位财务领域发展的障碍。

2.地勘费性质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1996年财政部的《地勘单位会计制度》是为当时的地勘单位企业化发展量体定做的,很适合当时的情况。当时,地勘经费很少,离、退休人员经费和地勘项目经费都不能满足需要,更谈不上在职人员经费和办公经费。会计核算相对简单,资金拨入主要使用“地勘工作拨款—中央预算拨款”科目,资金使用主要使用“地勘生产”和“其他经费支出”两个科目就能满足核算要求。属地化管理以后,地勘单位事业属性更加浓厚,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地勘费拨款有较大幅度增长,拨款内容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地勘工作拨款除了有离、退休人员经费和地勘项目经费以外,新增加了在职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医疗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内容。资金拨入时,增加“地勘工作拨款—中央预算拨款”,费用发生以后,现行的《地勘单位会计制度》中没有合适的会计科目对这些内容进行会计核算。在实际工作中,《地勘单位会计制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3.个别业务无法处理。地勘单位事业账册部分还有部分业务账务处理亟待解决。如:计提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和固定资产折旧等问题。

目前,地勘单位事业部分财政支出严格按照预算开支,专款专用,资金不能混合、交叉使用。预算资金中没有拨付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和固定资产折旧。但是,《地勘单位会计制度》要求必须计提工会经费和职工福利费,固定资产折旧也必须按月计提。三者均形成费用,出现财政资金被挤占、挪用现象。计提的工会经费要上交工会组织,但按照《地勘单位会计制度》规定计提的职工福利费与当年的使用数经常不等。按照《地勘单位会计制度》规定,购买资产时,增加“固定资产”科目,资金被使用但没有形成费用,计提折旧时,增加了当期费用但没用占用资金,这三者均导致账、表严重不一致。

参考文献:

[1]周昶、管云鸿、邓浦之,浅析地勘企业探矿权和采矿权会计处理.中国地质矿产经济,2002(12).

[2]贺美、范会凤,刍议地勘单位会计核算华北地质经济管理,2007,(3).

[3]卜文周,对地勘单位会计制度两难选择的思考[J].华北地质经济管理,2008,(3).

篇9

一、财务基础工作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工会财务工作的管理,冶金渣公司工会根据包钢西创的工会财务制度,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订了《包钢公司工会财务管理制度》,为工会财务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一年来,冶金渣公司工会根据制度要求,做到了分管工会主席实行“一支笔”审批、报销制度,会计、出纳按岗位分工,保证了各岗位的权责明确。在工会会计人员调动时,能按照工会财务的管理规定和手续交接工作,保证了交接的准确无误。

二、经费管理工作

依据《工会法》规定,建立工会组织的各单位应按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2%向工会拨缴经费。冶金渣公司工会每季度都能及时、足额的提取工会经费,并按规定上解工会经费。在工会经费的使用上,严格按照制度规定,坚持勤俭节约、量入为出的原则,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收支项目做到日清月结,账实相符,不截留、挪用工会经费,确保了专款专用,做到了“用得合理,群众满意”。

三、会计及出纳工作

冶金渣公司工会能严格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和财政部、全国总工会的有关规定,对会计、出纳的相关工作进行规范,如记账凭证要求合理、合法,真实反映经济业务,凭证内容要素要齐备完整,按照会计制度规定正确使用会计科目,以及及时准确填报预决算报表、工会经费核对表、工资总额年报等要求的各种报表等等。

在出纳工作方面,现金能按规定做到日清月结、账实相符,并认真遵守现金管理制度;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帐每月核对一次,认真做到复核原始凭证并签章,做好凭证汇总工作;按规定保管好有关印章、空白支票、收据及保险柜钥匙。

四、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篇10

一、当前基层人民银行财务预算管理的现状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基层人民银行的财务预算管理主要体现为费用支出的预算管理,即:根据上级行核定的年度费用指标,制定分月控制目标和项目支出计划,合理控制财务支出;以会计监督为主,以事后监督、纪检内审监督为辅的监督管理手段,加强财务预算监督。各项财务预算管理制度趋于完善,费用指标按项目进行分解和核定,强化财务预算的指标化,提高财务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

二、目前基层人民银行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难点

(一)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建设滞后。人民银行财务管理实行部门预算后,部分损益类科目进行了重新划分和调整,尽管财务计量和确认方法没有改变,但财务支出部分科目和核算内容有较大变化,由于《中国人民银行财务制度》没有及时修订,造成新预算科目与财务制度的规定不一致。如:邮政储蓄利息支出等项目已没有业务;职工医疗保险、临时工工资等费用支出没有列入财务预算计划,致使基层编制财务预算计划没有法规和规定可参考,财务预算管理缺乏健全完善的法规依据。

(二)人员经费指标和人事部门工资计划匹配不到位,造成损益报表不实。人员经费预算管理是基层人民银行的一项主要财务预算指标,其中的职工工资指标事关每一名职工的切身利益,大家对这一指标都非常关注,此项指标的科学与否会对基层人行员工的思想和工作状态产生直接影响。目前,基层人民银行的职工工资计划由上级行人事部门下达控制,人事部门下达的职工工资计划,高于会计财务部门下批的人员经费指标,而且两者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导致人为调账,一方面造成财务损益报表不实,另一方面违反相关财务制度。

(三)预算科目、账户设置与人民银行实际职能不符。人民银行时国家的行政机关,具有履行国家赋予法定职能的重任;同时人民银行还需要经营自身的业务,为全社会提供相关的金融服务。人民银行的费用由行政管理预算费和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所发生的费用两部分组成,从预算角度看,这两部分费用应该严格区分。财务部于2006年对人民银行的财务预算科目进行了调整,但由于调整力度不够,导致人民银行行政支出费用和业务费仍混杂不清。

1、列支渠道与银行的业务性支出匹配度不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银行的职能也在不断转换,稳定金融、征信业管理以及反洗黑钱等新增业务没有对应的列支渠道,导致基层人民一按行在列支上述业务开支时,只能通过变通的方法解决,将各项费用全部纳入人民银行的公用经费当中。以上业务属于社会职责,若不对其进行对应的项目列支,而通过挤占公用经费的方式解决,就会导致银行费用支出失真。由于银行科目、账户设置与实际业务支出的匹配度不高,导致业务费用占用公用费的比重较大,给社会外界造成一种人民银行办公费用过高的错误认识,不利于人民银行的长远发展。

2、科目归属缺乏合理性。人民银行部分经费性质的支出项目设置不合理,如电子设备运转费、货币发行费以及网络租赁费等是维持银行业务运转必不可少的支出,属于常规性、稳定性的支出,在性质上更接近与办公设备购置等公用经费支出,但当前却仍将其列为项目支出。

3、工会经费还未实现独立核算。工会工作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工会工作产生的费用也应实现独立核算。当前各部门在预算管理时,将工会经费与公用经费并列到“其他”科目,不利于工会组织的财务核算。

4、部分账户核算内容不合理。如:预算科目将“反假货币、国库券宣传、反洗钱”等业务支出内容均放在“反假货币经费”账户内进行核算,不仅与账户名称不协调,而且不便于直观反映上述三项工作的支出情况。

三、对策建议

(一)加快相关财务立法,做到依法科学理财。根据《预算法》等财务预算管理法规制度,结合人民银行业务发展实际,修订和完善《中国人民银行财务制度》及相关制度规章,对各部门在预算编制和执行中的权力、义务进行明确,将法律管制作用纳入部门预算管理体系中,为人民银行预算编制、执行、监督提供完备的法律依据,使各项工作都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