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债融资的类型范文
时间:2024-03-26 17:43: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负债融资的类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Abstract: In this paper, debt financing data, which is of 54 listed energy companies in 2009 -2011 years, a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And then,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classification, it finds that the debt financing is different between different types of energy companies. And research results have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 in the energy business financing channels.
关键词: 能源企业;债务融资;长期借款;短期借款
Key words: energy enterprises;debt financing;long-term loans;short-term loans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3-0159-03
0 引言
债务融资对企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能有效降低融资成本,给投资者带来“财务杠杆效应”,可以迅速筹集资金,弥补企业内部资金不足,并且有利于企业控制权的保持。有关债务融资的研究很多,但是仅有很少的学者研究能源行业的债务融资问题。本文通过对54家上市能源公司2009-2011年财务数据进行整理,多个角度将能源企业进行分类,对比分析不同类型的能源企业债务融资的差别。
1 数据来源、样本选择与研究设计
1.1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本文以54家上市能源企业公司的2009-2011的年报为样本,摘取相关的会计数据指标和财务指标。分析各类财务数据的变化趋势;根据数据分析找出能源企业财务管理状况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财务数据来自巨潮资讯网,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数据处理采用Excel2007和SPSS19.0。
1.2 研究设计 本文将能源企业经以下五种标准进行分类,进而更加详细的对融资问题分析。接下来,主要介绍这些指标的分类标准。
1.2.1 分类指标
其中,公司规模、公司绩效、有形资产比率分析融资指标时,以该指标的平均值为断点,将组分为两组进行比对分析。
这是本文分析的主要变量,我们分别通过负债的总体水平、期限结构、类型结构、短期债务水平和长期债务水平来表示能源企业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结构和大多数金融文献相类似,我们用总银行负债与总资产的账面价值之比来全面度量能源企业上市公司从银行融得的全部信贷资金。我们用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和预收账款三者之和占总资产的面值来衡量能源企业上市公司获得的商业信用。考虑到借款是公司进行长期投资的必要保障,我们将负债详细划分为短期和长期,其中短期负债由短期借款和短期非借款组成,长期由长期借款和长期非借款组成。此外,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因为没有可比较的其他指标,此次研究放弃到期长期借款比例指标。
2 实证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总体描述分析
表3显示,总体负债比例均值为0.557,其中短期负债占据了0.433,长期负债稍少,仅有0.124;从类型结构上来看,银行借款和商业信用不分伯仲;短期债务借款中非借款均值到达0.261,是短期借款的主要组成部分,短期借款为0.154,比非借款少;长期债务中借款均值为0.08,远远高出非借款0.04,是它的3倍。
2.2 期限结构差异分析
从表4的国企和民企分类的的期限结构差异的非参数检验来看,国有企业样本的总体负债比例均值水平为84.22,民营企业样本的均值水平为74.31,从样本均值水平来看国有企业高于民营企业,但是总体负债比例的P=0.1404>0.1,未通过非参数检验,说明两者在总体负债水平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国有企业样本的短期负债比例均值水平为73.36,民营企业样本的均值水平为87.42,国有企业均值低于民营企业均值,而且短期负债比例的P=0.0554
总的来说,不论企业是国有还是民营,总体负债比例差异不大,但国有企业更倾向于银行长期负债,民营企业更倾向于短期;传统能源企业和新能源企业在期限结构上并无很大差异;企业的规模越大总体负债比例越大,且更倾向于长期负债;公司绩效对总体差异造成的影响主要来自于长期负债,绩效高的企业总体负债水平和长期负债水平明显高于绩效低的企业;有形资产比例的高低并没有对企业的期限结构造成显著性差异。
2.3 类型结构差异分析
从表5来看,通过同样的分析方法,我们得知:无论企业是国有还是民营,在类型结构上都存在显著性差异。国有企业倾向于银行借款,民营企业更倾向于商业信用;传统能源企业和新能源企业、规模较小的企业和规模较大的企业以及公司绩公效小的企业和公司绩效大的企业在类型结构上并无很大差异;有形资产比例高的企业银行借款水平明显低于有形资产比例低的企业。
2.4 短期长期负债水平差异分析
从表6来看,得知:国有企业的短期负债非借款水平明显低于民营企业,而长期借款水平却明显高于民营企业;传统能源企业在长期借款水平上远远高于新能源企业;规模小的企业除短期负债非借款水平明显低于规模大的企业以外,长期借款以及长期负债非借款水平均明显低于规模大的企业;绩效低的企业在短期借款水平上高于绩效高的企业,而在长期借款以及长期负债非借款水平上却明显低于绩效高的企业;有形资产比率低的企业长期借款水平低于比率高的企业,而长期负债非借款水平均远远高于有形资产比率高的企业。
3 研究结论
本文的研究表明,在期限结构上,国有企业的负债更倾向于银行长期负债,民营企业的负债更倾向于短期负债。企业的规模越大总体负债比例越大,且更倾向于长期负债。公司绩效对总体差异造成的影响主要来自于长期负债,绩效高的企业总体负债水平和长期负债水平明显高于绩效低的企业。
在类型结构上,国有企业倾向于银行借款,民营企业更倾向于商业信用。有形资产比例高的企业银行借款水平明显低于有形资产比例低的企业。
在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水平上,国有企业的短期负债非借款水平明显低于民营企业,而长期借款水平却明显高于民营企业。传统能源企业在长期借款水平上远远高于新能源企业。规模小的企业短期负债非借款水平明显高于规模大的企业,而长期借款以及长期负债非借款水平均明显低于规模大的企业。绩效低的企业在短期借款水平上明显高于绩效高的企业,而在长期借款以及长期负债非借款水平上却明显低于绩效高的企业。有形资产比率低的企业长期借款水平低于比率高的企业,而长期负债非借款水平均远远高于有形资产比率高的企业。
参考文献:
[1]杨志诚.新兴能源企业投融资探讨[J].企业经济,2011(02):153-155.
[2]白净,王冬梅.我国能源企业营运资本管理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9(19):186-188.
[3]李涛,周宁宁,张颖,胡浩.电力企业银行借款水平与投资支出关系实证研究[J].财会通讯,2012(18):82-84.
[4]冯旭南.债务融资和掠夺-来自中国家族上市公司的证据[J].经济学(季刊),2011(03):943-964.
[5]周泽将,杜颖洁,杜兴强.政治联系、最终控制人、制度环境与银行借款[J].能当代经济科学,2011(03):33-42.
[6]王善平,李志军.银行持股、投资效率与公司债务融资[J].金融研究,2011(05):184-192.
[7]王鲁平,杨湓来,康华.终极所有权、银行借款与投资行为的关系[J].南开管理评论,2011(06):137-148.
[8]尚娟,韩忠雪,黄军荣.投资效率与银行借款的影响[J].华东经济管理,2012(03):102-105.
篇2
【关键词】 廊坊市;民营企业;融资方式
资金从盈余部门向赤字部门转化即储蓄转化为投资的形式、手段、途径和渠道就是融资方式。本文以梅耶斯的新优序融资理论为研究理论基础,结合廊坊市民营企业融资现状,探讨廊坊市民营企业融资方式及其影响因素。
一、调研设计
(一)样本选择
截止到2007年年底,廊坊市民营企业总数达到114 092家。本次调查以截至2007年12月31日在工商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廊坊市民营企业为研究总体,本着被调查企业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兼顾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原则从中选择样本,并且每一行业、每种类型的企业不少于3家的原则选择样本企业。
(二)问卷发放与回收
2008年6至9月,笔者利用为企业会计人员培训的机会发放调查问卷共计400份,回收问卷352份,在扣除其中回答重复、回答不完整或明显有逻辑错误的调查问卷之后,得到有效问卷308份,有效率为77%。
(三)样本基本特征描述
1.被调查企业的组织类型
在问卷中设计了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四种组织类型,分别用数字1-4表示。各类型企业在被调查对象中所占比例见图1。
2.企业管理者素质
衡量管理者素质的指标有很多,本次调查中以管理者的文化程度代表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分为初中及以下、高中(中专)、大专、大学本科、研究生及以上,分别用数字1-5表示。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
二、理论模型的建立
本文将影响廊坊市民营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的内部因素选取了企业组织类型、管理者素质、企业总资产和利润总额等四个因素,前两种因素为不可量化因素,后两种为可量化因素,故本文在分析过程中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前两种因素的影响,对后两种因素的影响通过建立回归分析模型,计算各因素的系数予以分析。
为方便分析,本文将企业融资方式分为银行借款和其他负债两类,作为回归分析模型的被解释变量,分别以Y1和Y2表示,而将企业总资产、利润总额作为解释变量,分别以X1和X2表示,以考察其对廊坊市民营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的影响程度。
Y1i=β0+β1Χ1+ β2Χ2+μ
β0为常数项,β1,2为回归系数,μ为随机变量。
三、廊坊市民营企业融资方式内部因素影响分析
(一)回归分析模型统计结果与分析
1.回归分析模型统计结果
将通过调查得到的数据通过Excel2000进行回归分析,置信度均为95%。在首次得到的回归分析方程中,各个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和常数项虽然可以求出,但检验线性关系的显著性,样本决定系数r2分别为0.14和0.12,说明回归直线的拟合程度非常低。许多有关融资结构的理论与文献也证明了这一点,通常的做法一般是将回归方程中各变量取自然对数,本文在对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均取自然对数后,回归结果如表1和表2所示。
观察经过调整后的回归分析结果,可发现样本决定系数r2分别达到了0.86和0.89,说明在样本的总误差中,大约有86%和89%的误差是由方程中所设定的解释变量所导致的,因此,经过调整后的回归直线拟合程度比较好。最终得出的其他负债和银行借款两种融资方式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
lnY1=-0.28lnX1-1.33lnX2+15.87 公式1
lnY2=0.84lnX1-0.12lnX2+11.30 公式2
2.回归方程结果分析
(1)企业总资产对企业融资方式的影响
在公式1中,可以发现企业总资产(自然对数,下同)每增加1个百分点,将使企业的银行借款(自然对数,下同)减少0.28个百分点,说明企业总资产与银行借款之间存在着负相关的关系,这与基本融资理论的结论相反。对此的解释是:因为本次调研样本中,中小民营企业所占比例较大,他们在创业时出于资金的限制和对成本的考虑,土地多半采用租用方式,其所建厂房因没有土地使用证而不能作为有效财产来用做银行贷款的抵押,另一方面,融资租赁并未在企业中全面开展,对于一些价值较高的设备企业无力购买,而现有的设备又因为单台评估价值低或技术落后,达不到银行固定资产抵押的要求,所以才会出现上面的情况。
在公式2中,可以发现,企业总资产每增加1个百分点,企业其他负债将增加0.84个百分点,说明企业总资产与其他负债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在企业资产不能满足银行抵押贷款标准的情况下,企业借款只能寻求其他债务方式。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中小民营企业在寻求其他负债进行融资时,对对方企业的经营状况、营业收入等因素并不是特别关注,而主要看的是人际关系、企业间的利害关系等,对对方企业资产质量远不如银行考虑得多。
因此,在资产质量总体不高时,企业对其他负债依赖性较强,而对银行借款依赖性较弱。
(2)利润总额企业融资方式的影响
在公式1中,可以发现,企业利润总额每增加1个百分点,银行借款减少1.33个百分点,说明利润总额与银行借款之间存在负相关的关系。一是利润总额的增加,意味着企业可以将其中一部分以利润留存的形式增加其资金来源。二是企业利润总额的增加,未必意味着企业现金流入的增加,因此很有可能出现企业利润总额增加而手中现金却没有增加的情况,而申请银行贷款时提供的财务报表中如果没有足够现金流入的话,银行自然就会减少对企业的放贷。
在公式2中,可以发现,企业利润总额每增加1个百分点,其他负债减少0.12个百分点,说明利润总额与银行借款之间存在负相关的关系。一是企业利润总额的增加,意味着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如果随着利润的增加,现金相应增加的话,企业完全有能力依靠自身积累满足扩大生产所需的资金,那么,企业对其他负债中的如商业信用、发行股票或债券的需求就会下降。二是如果企业利润总额增加的同时却没有带来相应现金流入的话,由于其偿债能力受到限制,在选择通过其他负债方式进行融资时就会受到影响。
因此,利润总额的增加会导致企业银行借款和其他负债规模的减少,但银行借款规模下降幅度要大于其他负债的减少幅度。
(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与分析
本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企业类型、管理者素质对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的影响。使用的工具是Excel2000,显著性水平α均取0.05。
1.企业组织类型对企业融资方式的影响
将通过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的结果如表3和表4所示。
在表3中可以看出,企业组织类型对银行借款影响的F值为19.82163,大于拒绝域Fcrit的值3.856655,说明企业所处行业对其他负债有显著性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廊坊市独资企业由于经营规模大都较小,资产质量也不高,企业管理水平也不高,很难提供满足银行要求的财务资料和抵押财产。另外,虽然现在各商业银行都推出了小额贷款业务,但往往都需要提供相应的担保,独资企业主的担保人大多是亲戚朋友,担保能力有限。在本次调查的企业中独资企业有126家,能够获得银行贷款的仅有31家,仅占全部独资企业的25%左右。
与个人独资企业相比较,合伙企业可以从众多的合伙人处筹集资本,合伙人共同偿还债务,降低了债务风险,使企业的融资能力有所提高。但由于合伙企业解散较为简单,银行在考虑是否向其批准贷款时也会有所顾虑。
有40%左右的有限责任公司和71%的股份有限公司能够获得较多的银行贷款的支持,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公司制改革是我国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企业改革的趋势,符合我国长远发展规划,且公司规模较大,资产质量较高,抵押品评估价值高。第二个原因是一部分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是在国家实施“抓大放小”战略中一些国有企业改组而成的,这些公司继承了与银行间良好的合作关系。
从表4可以看出,企业组织类型对其他负债影响的F值为32.27937,大于拒绝域Fcrit的值3.8566,说明企业组织类型对其他负债有显著性影响。
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由于企业实力有限,很难从银行获得较多的资金支持,因此,他们在进行融资时,往往会选择自有资金、商业信用、亲友间相互借贷等其他负债方式。在本次调查中,126家独资企业中55家企业通过自有资金进行融资,82家合伙企业中有33家企业通过自有资金进行融资。
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在进行融资时,首选银行借款。通过其他负债方式融资时,主要选择自有资金、发行股票等方式。
2.企业管理者素质对企业融资方式的影响
对通过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的结果如表5和表6所示。
从表5可以看出,管理者文化程度对银行借款融资方式影响的F值为1.309823,小于拒绝域Fcrit的值3.8566,说明企业管理者文化程度对银行贷款并无显著性影响。银行在决定是否批准企业贷款申请时,主要关注企业的财务状况、市场前景、资信状况、抵押品评估价值以及担保人的担保能力等,而管理者文化程度并不是其所要考察的主要指标,只要企业能够提供详尽的财务数据和符合银行要求的抵押物或担保,此项贷款就有可能被批准。
从表6中可以看出,管理者文化程度对其他负债融资方式影响的F值为6.270504,大于拒绝域Fcrit的值3.856655,说明管理者文化程度对企业采取其他负债融资方式有显著性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在本次调查的企业中,管理者文化程度大多集中在大专及以下层次,共有235家,占到调查对象的73%,而大学本科及以上层次的企业有73家,只占27%。高学历层次的管理者在进行融资决策时,往往会综合企业所面临的各种条件,综合考虑企业融资的成本、风险和收益,决策的科学性往往比较高,出于对银行贷款过高的要求和条件,此时管理者会倾向于采取内源融资、商业信用、改选股票或债券等方式。低学历层次的管理者在进行融资时往往依靠积累的社会关系或仅凭企业主一人的好恶,决策往往带有随意性或盲目性。
四、优化廊坊市民营企业融资结构的对策
(一)加强民营企业自身素质建设
廊坊市的民营企业应走产权主体多元化的道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实行公司制改造,解除家族制对其发展的束缚,进行所有权结构调整,引入优秀的管理人才,提高经营效率,降低经营风险。
1.要加快产权制度改革,转变经营机制
廊坊市的民营企业可以考虑通过采取股权转让、资产重组等方式优化企业的产权组织形式,建立明晰的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大对企业的改制力度,同时大力推进管理、人才、技术等要素分配制度,以管理股、技术股、创业股来组合企业股份,从而改变过分依赖内源融资的现状。
2.完善财务制度,提高信息可信度和透明性
民营企业应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保证企业的财务报表数据真实可靠,符合银行放贷的规范要求;加强财务管理人员队伍建设,聘用或培养专业财务管理人员,充实到财务管理部门;积极接受政府审计部门的监督,提高企业信息的透明度;按银行信用等级评定标准规范企业的各项制度,积极争取银行的信用等级评定。
3.加强行业商会建设,以整合的力量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
为了改变廊坊民营企业散、乱、各自为战的状态,可以学习浙江的经验,强化行业商会建设。据浙江省工商局的调查,目前,浙商在省外经营发展的有390万人之多,在境外发展的有100多万人。由于浙江民营经济起步早、发展规模大,所以他们的行业商会组织也十分健全。比如,在温州就有100多个行业商会。在浙江,民营企业只管生产,外部环境营造、市场开发等一般由行业商会来研究运作,大家联合起来谋发展。对此,廊坊的民营企业应当好好学习借鉴,以整合的力量谋求又好又快的发展。
(二)加大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
商业银行应充分了解民营企业的资金需求,建立符合民营企业实际的指标评价体系,不断推出新产品,以满足民营经济发展的需要。
与此同时,还应加大区域金融合作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在廊坊早已实现京津廊支票通用,但在其他金融领域未见任何突破地域的创新。按照国家银监会的要求,只要经营绩效、资产品质和审慎经营这三类指标均达到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平均水平以上的城市商业银行都可以走出区域,这给京津冀地区的所有银行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也给河北众多为融资困扰的民营企业带来了希望。北京集中了全国50%~60%的金融资产,是全国金融管理中心和信息中心。随着滨海金融街以及渤海产业基金的成立,天津正在积极打造北方金融中心。廊坊紧临京津,随着京津冀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允许民营企业在区域内贷款,就可以给廊坊市的民营企业拓宽银行借款这一融资渠道,对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产生非常重要的意义,也可以使廊坊市的民营企业到更广阔的领域去发展,增强自身抗风险能力。加强京津冀地域金融合作的步伐,促使三地银企和谐发展。
(三)政府要为民营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银行为寻找优势客户发愁,民营企业为获得银行贷款着急,此时就需要政府发挥桥梁作用,为市场经济中紧密相关的两大利益主体搭建平台,使具有较强发展潜力、有效益、讲信用的民营企业获得最大的信贷支持,尽量满足这部分民营企业合理的流动资金需求。例如现在廊坊市政府组织的“市长早餐会”就是一个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银行之间进行充分信息沟通的好形式。政府需要做的是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增加可进入企业的数量。
【参考文献】
[1] 张杰.民营经济的金融困境与融资次序[J].经济研究,2000(4):3-10.
篇3
【关键词】 IFRS16 Lease; Topic842; 售后租回
【中图分类号】 F23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7)06-0033-05
一、美国租赁会计准则改革的背景及进展
IAS17租赁和US GAAP ASC Topic840租赁准则(以下简称Topic840或现行准则)均侧重于识别经济实质上与购买潜在资产相似的融资租赁(finance lease,US GAAP称为资本租赁,capital lease)。双方准则均以租赁物所有权之上的风险和报酬是否实质上全部转移至承租人为标准,将租赁类型划分为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承租人融资租赁下租赁相关资产与负债表内确认与承租人经营租赁业务表外披露两种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引发了学术界和实务界对于相同交易采用不同会计处理降低财务报表可比性的批评[ 1 ]。
鉴于两项准则在租赁实践中存在的缺陷,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G4+1)的准则制定机构先后于1996年和2000年提出两份报告,旨在要求承租人将所有长于一年的租赁合同引起的权利和义务都确认为资产和负债。经过两次征求意见稿阶段,IASB和FASB于2016年1月13日联合IFRS16租赁,该准则要求各主体在应用IFRS15源自客户收入准则的前提下,于2019年1月1日开始实施。FASB也于2016年2月了租赁准则修订更新稿Topic842,预计最早于2018年12月15日后的会计年度开始实行。Topic842提供了租赁准则修订的背景及更新动向,并进一步解释了准则变动结论的原因。
尽管双方准则制定机构在准则趋同方面取得了多项成就,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于2014年2月的战略计划中作出的“SEC将要结合其他事项来考虑单套高质量的全球会计准则能否实现”这一表述相对于其此前作出的致力于单套全球会计准则的表述无疑是一种退步,可以预见未来很长时间IFRS和US GAAP两套综合财务报告架构将并行存在。
二、美国新租赁会计准则的主要内容
IASB和FASB双方在S多领域达成了共识,包括租赁业务表内确认、租赁的定义、承租人租赁负债的计量等与现行准则不同的定义及会计处理。
(一)租赁定义改变
重新定义租赁为如果合同赋予在一段时间内以一项租赁资产的使用控制权来换取对价,则该合同中包含租赁。该定义侧重体现在租赁资产使用中获取实质上全部经济利益以及指定使用特定资产的收益和权力两项要素,以区别于当前建立在获取实质上全部资产产出这一基于单一收益要素上的定义。
(二)提升合约中租赁与非租赁成分、租赁成分间划分的精确性
现行准则虽然要求区分合约对价中的租赁与非租赁成分,但因经营租赁和服务合同业务处理类似,故提供的指引非常有限。在FASB看来,租赁交易本质上是一项收入创造行为,进而Topic842要求出租人按照Topic606收入准则中收入确认交易价款分配指引在租赁与非租赁成分间分配合约对价,非租赁成分采用其他可行准则(如服务成分适用更新后的Topic606收入准则),不适用新租赁准则。承租人同样也应该区分租赁与非租赁成分分别采用不同核算方法。基于成本效益原则,新准则在实践指南中提供了承租人可以不区分租赁与非租赁成分的选择,但因合并计算毕竟将导致承租人确认额外的租赁负债,故承租人仅限于将其应用于不重要的服务成分,从而不会对财务信息可比性产生重大影响。
Topic842一项重要改进在于对一项租赁合约中包括两项及以上租赁资产之时应确认为单一还是多重租赁成分提供了判断指引。总体原则是依据独立价格(standalone price)为基准划分不同合约组成部分(租赁与非租赁)的相应对价。但不同租赁单元的划分可能会影响合约组成部分对价的划分及租赁的分类结果。比如在合约对价的划分中,可观察和估计的一揽子合约的独立价格可能与合约中各组成部分独立价格之和存在重大差异。FASB认为租赁合约中租赁成分的识别原则应该采用与Topic606中识别履约义务相似的规则,进而来判断承租人构建合同的目的在于获取多重租赁资产的使用权利(侧重租赁)还是获取一个包括多重资产的单一解决方案(侧重服务)。
(三)承租人准则发生了实质性变化
1.Topic842沿续现行租赁类型及划分判断标准
IFRS16定义租赁属性为在一段时间内获得资产使用控制权[ 2 ],进而承租人根据使用权模型不再区分租赁类型,应用单一确认方法及计量口径采用类似现行融资租赁处理模式进行后续计量。Topic842承认IFRS16所强调的租赁属性,正是这一基础上双方在承租人租赁业务初始确认环节基本趋同。但Topic842进一步要求根据租赁活动经济实质上的差异,判断租赁活动是否在经济实质上与购买非金融资产类似,承租人事实上获得了对租赁资产的控制权(包括有能力指挥租赁资产的使用以及获得实质上全部剩余收益),进而沿续现行分类指引,依然保留了承租人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两种后续处理模式,导致原经营租赁合同承租人后续计量方面在两项准则间存在重大差异。
2.全新初始确认方法及计量口径
Topic842与IFRS16初始确认方法及计量口径基本趋同。两项准则规定除不超过12个月的短期租赁及IFRS16单方规定的低值租赁(租赁物全新资产价值低于5 000美元)可选择类似现行准则经营租赁处理方式外,所有租赁业务承租人均应纳入资产负债表内核算。两项准则承认承租人在租期内拥有租赁资产的使用控制权,因此在初始确认环节承租人采用单一确认方法及计量口径,以未来各期确定性租金贴现后(资本化处理)金额为基础分别确认使用权资产和租赁负债。Topic842初始确认租赁负债成本由以下6项租赁支付②(Lease payments)折现后构成:(1)确定性租金支付净额③;(2)与指数(如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利率(如基准利率LIBOR,或市场租赁利率)挂钩的可变租金支付,初始确认时采用租赁期开始日的指数或利率;(3)承租人付的担保余值;(4)预期可行的购买选择权执行价格;(5)承租人有权停租时需支付的补偿;(6)承租人向特殊目的实体(SPE)支付的结构化交易手续费。Topic842规定使用权资产初始成本包括:(1)初始确认租赁负债成本;(2)租赁期开始日及之前收到的预收租金扣减各项租赁激励后的净额;(3)初始直接费用。
Topic842不要求将上述与指数挂钩的可变租金支付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不适用Topic815衍生工具和对冲准则的规定。FASB保留当下的会计政策未变,即要将租赁中包含的嵌入衍生工具与租赁合同分离,并对分离后的嵌入衍生工具适用Topic815的相关规定采用公允价值核算。如果不这样做,可能很多与租赁无关的衍生工具被捆绑在租赁合同中以避免采用公允价值核算。IFRS16在此问题上也作了相似规定。
Topic842和IFRS16均允许出租人和承租人在租赁组合的层面上应用相关指南,并强调组合的适用范围需要建立在预期不会导致因组合层面确认结果与个体确认结果产生重大差异上。
3.承租人区分租赁类型采取差异化后续计量模式
与IFRS16规定承租人采用单一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并可结合不同情形采用成本法、重置成本、公允价值多种计量属性不同,Topic842规定根据经济实质差异区分租赁类型进行后续计量,并采用单一成本法计量属性,且Topic842承租人租赁类型原则性判断标准及参考指标基本沿续Topic840规则性判断标准。
(1)Topic842规定使用权资产未减值情形下经营租赁采用单一经营费用处理模式
基于减少US GAAP处理差异以及报表披露口径一致的考虑,Topic842采用了与现行准则经营租赁各期确认单一经营费用(除非存在更为合适的计量模式)计入当期损益的处理办法。此外,各期未包括在租赁负债中的租金(以下简称或有租金)和使用权资产减值也在发生当期计入当期损益。
在使用权资产未减值的前提下,才能够计算单一经营费用。此时,单一经营费用由全部静态租金、全部初始直接费用二者之和除以经营租赁期确定。租赁期租赁成本余额为全部静态租金、全部初始直接费用二者之和减除累计确认的单一经营费用。租赁合同租赁期调整时,调整后租赁存续期间单一经营费用由全部静态租金(包括调整前已经支付的部分和剩余租赁期尚未支付的部分)加上全部初始直接费用并扣减前期累计确认的经营费用后的余额除以剩余租赁期之商确定。期末租赁负债账面价值以资本化未来各期尚需支付的租金确定。期末使用权资产账面价值在各期末租赁负债账面价值的基础上经下述四项调整后确定:加上预付租金或扣减应计租金、加上未摊销初始直接费用、扣减从出租人处获得的未摊销租赁激励余额④及使用权资产减值准备。若使用权资产发生减值,此后各期经营费用不再一致,由使用权资产按直线法计提折旧数额及租赁负债的应付利息二者构成。期末租赁负债账面价值确认与上述未减值时相同,使用权资产账面价值由未减值余额扣减累计折旧、减值准备后确定。
(2)Topic842融资租赁后续计量理念与现行准则基本相同
使用权资产按期计提折旧并进行减值测试,账面价值为原值扣除租期内各会计期间在损益表中确认的使用权资产累计折旧和减值准备,并随使用权负债重估调整⑤而一同调整。折旧计提方法与自有固定资产一致,折旧期间依据租赁开始日确定的租赁物所有权是否转移而定。若所有权转移,折旧期从租赁期开始日始至经济使用寿命止;若所有权不转移,折旧期为从租赁期开始日至经济使用寿命或租期两者中的较短者。使用权负债采用摊余成本法计量,包括调增确认各期应付利息、调减各期租金支付以及使用权负债重估调整。各期应付利息应根据初始时的内含利率或增量借款利率确定,或在使用权负债重估调整时采用的调整折现率确定,并在剩余租赁期内保持不变。各期确认的应付利息及支付的或有租金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四)出租人准则变化不大
Topic842与IFRS16均要求出租人区分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类型进行初始及后续计量,经营租赁出租人会计处理没有变化,融资租赁出租人判断条件、后续会计计量方法变化不大,但两项准则下融资租赁出租人初始计量口径发生变化。在租赁类型的判断标准方面,与IFRS16继续沿用所有权模型(即根据租赁物所有权之上的风险与报酬是否全部实质转移这一出售方视角判断标准)不同,Topic842实现与Topic606收入准则的协调放弃所有权模型判断标准,改为采用后者所基于的客户视角下的控制权转移标准。
1.租赁分类判断标准
Topic842沿用现行Topic840租赁准则中销售型租赁(sales-type leases)、直接融资租赁(direct financing leases)和经营租赁分类⑥,并将原规则性判断标准变为原则性判断标准⑦。根据Topic842原则性判断标准,出租人为销售型租赁时,承租人为融资租赁确认方式;出租人为直接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时,承租人为经营租赁确认方式。本质上是认为承租人在销售型租赁情况下获取了租赁资产的控制权,而在直接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状况下未获得资产控制权,仅是控制了资产使用权。此外,因Topic840中已经存在协调销售型租赁与Topic606直接销售(outright sales)中租金可得性的条款,Topic842提供了关于租金可得性和担保余值的必要数量两项指引,该指引影响租赁分类判断及确认。
2.融资租赁出租人初始确认租赁投资净额(net investment in the lease)的会计处理发生变化,后续计量理念及方法没有改变
出租人在租赁期开始日终止确认租赁物资产,并确认租赁投资净额。销售型租赁租赁净投资由租赁应收款(lease receivable)和折现未担保余值二者之和构成。直接融资租赁租赁净投资为租赁应收款和折现未担保余值二者之和扣减任何递延销售利润(deferred selling profit)。租赁应收款由出租人获得的租赁支付(前述租赁支付前5项构成)与出租人担保余值二者折现构成。出租人担保余值包括由承租人、与出租人无关的第三方提供的担保余值。折现率为内含报酬率。
销售型租赁因实质上已将租赁资产控制权转移给承租人,故满足租金可得性和保余值必要数量前提下,满足终止确认租赁资产,确认租赁投资净额,初始直接费用费用化处理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出租人需分别在租赁期开始日确认相当于出租资产按正常销售价格(扣除任何适用的数量折扣和商业折扣)直接销售所产生的利润或亏损,以及在租赁期内的财务收益两种收益。直接融资租赁在满足租金可得性和担保余值必要数量前提下,出租人终止确认租赁物资产,销售亏损立即确认,而销售利润(不经常存在)不予确认,需冲减租赁投资净额,在今后分期收取租金时递延确认。直接融资租赁出租人内含利率的设定已经自动将初始直接费用包括在初始投资净额中,在租赁期内冲减所产生的这种收益,故无须单独计算相加。
(五)售后租回交易处理发生实质变化
IFRS16和Topic842均要求承租人(卖方)和出租人(买方)对租赁资产交付和租赁两项行为作出会计处理。双方交易主体应分别根据IFRS15/Topic606相关指引识别销售合同的存在以及判断是否满足履约义务的转移资产控制权行为。但Topic842进一步强调租回行为的存在(承租人租赁期内资产使用控制权)这一孤立条件并未防止出租人获取租赁资产控制权,但租回被分类为销售型租赁(出租人)/融资租赁(承租人)时出租人不被认定获取租赁资产控制权。承租人享有租赁资产回购选择权时,租赁资产交付将不被认定为资产销售,除非同时满足下列两项条件:(1)回购行权时的执行价格为当时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2)市场中存在与转移资产实质上相同的资产。
Topic842规定:(1)租赁资产交付满足Topic606销售确认条件之时,承租人(卖方)资产销售收益(利得)全部计入当期损益。出租人(买方)根据适当准则确认购买资产的入账价值,租回部分适用新租赁准则。如果资产销售价格不公允或租回租金不体现市场租金,交易主体应调整交易价格以按公允价值反映资产销售,任何低于公允价值的销售价格视为承租人预付租金,任何高于公允价值的销售价格视为出租人对承租人的额外融资。交易价格调整的判断依据以下两种数量差异中较容易获得者确定,即销售对价的公允价值与销售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合同租金现值与市场租金现值。在考虑交易价格的公允性时还要包括满足Topic606规定的可变对价部分。(2)租赁资产交付不满足Topic606销售确认条件之时,交易实质为一项抵押借款融资行为,故承租人(卖方)应继续确认该租赁资产,并根据借款金额等量确认资产和金融负债;出租人(买方)不确认租赁资产,仅以出借金额确认一项金融资产。承租人(卖方)应调整金融负债的利率以确保下述两项条件得以满足:一是在租赁期和融资期二者中较短的期限内,金融负债的利息支付不超过本金偿还部分。因租赁资产交付最初可能不满足销售确认条件,但可能会在租赁期结束之前满足,故融资期可能短于租赁期。二是在租赁期截止日和资产控制权转移日(转移至出租人买方,如承租人回购)二者中较早者,租赁资产摊余成本不超过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IFRS16也采用上述两项处理原则,不同之处在于在满足IFRS15销售确认条件之时,承租人仅以其保留的与使用权相关比例的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确认租赁使用权资产入账价值。相应的,承租人仅确认转移给出租人部分资产的利得或损失。
(六)转租赁判断规则
不同于IFRS16以初始租赁使用权资产作为转租赁类型的判断依据,Topic842规定应以租赁资产作为判断依据。FASB认为转租赁承租人也许对于初始租赁的期限和条件并不知情,而且基于租赁资产基础而不是初始租赁的使用权资产基础要容易得多。此外,以租赁使用权资产作为判断依据可能导致结果存在难以理解之处,如出租人针对同样租赁业务采用不同会计处理。这可能存在于特定情形中,比如基于初始租赁使用权资产对转租赁进行分类,那么出租人以相似租赁期租出两个相似资产可能会因一个拥有而另一个为租入产生不同的会计处理。
三、预期效应分析
(一)财务效应
Topic842下融资租赁业务租赁双方及经营租赁出租人财务指标变化不大,经营租赁承租人各项财务指标变化较大。
1.财务状况
新准则鼓励承租人既区别于其他资产和负债,又要按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类型分别将使用权资产、租赁负债在资产负债表内独立列示或在报表附注中披露,但决不允许在表内将不同租赁类型的使用权资产、租赁负债合并列示。在表内列示的使用权资产、租赁负债适用其他非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同样规则,划分流动与非流动部分。因此,经营租赁承租人资产负债表内部结构改变,资产负债率上升,流动比率下降,资产周转率下降。在不考虑初始直接费用的情况下,由于初始使用权资产与租赁负债相等,后续各会计期间经营租赁承租人使用权资产与租赁负债等额下降,故各时点新准则下所有者权益数额与现行准则相同。
2.经营成果
在综合收益表中,融资租赁承租人无须独立列示租赁负债的利息费用和使用权资产的折旧,分别与其他项目的利息费用和相似资产的折旧和摊销合并列示即可。与现行准则相同,经营租赁承租人确认租赁费用,全部计入当期经营费用。
3.现金流量
融资租赁承租人现金流量计量规则未发生变化。经营租赁承租人各期租赁费用全部计入投资活动,或有租金和短期租赁支付部分计入经营活动。
(二)经济效应
承租人可通过拓展或缩短租赁期提升财务灵活性,进而改进融资方式,提高运营效率。新准则将租赁业务都按统一标准反映在承租人的资产负债表上,剔除了现行准则中经营租赁承租人表外融资的优势,而新准则在租金支付方式、租赁期等条款方面的具体约定也使得形式上相近的融资租赁和借贷购买在具体会计处理上存在根本差异。由此,可能会影响企业在购买与租赁之间的决策。至于售后回租业务,行业影响方面比较清晰,可以预期在经济实质决定会计处理的原则指引下,其市场增量和份额会进一步委缩。
(三)财务信息质量
新准则将租赁I务反映在承租人的资产负债表上,使得企业的资本结构和财务实力得以真实反映,增强了行业内外承租人不同租赁业务财务信息可比性。Topic842除接受IFRS16租赁是让渡资产使用控制权观点外,仍需要根据租赁活动经济实质上的差异,判断租赁活动是否在经济实质上与购买非金融资产类似,承租人是否事实上获得了对潜在资产的控制权(包括有能力指挥潜在资产的使用以及获得实质上全部剩余收益),进而依然保留了承租人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两种处理模式和出租人三种主要业务划分模式。尤其在售后租回业务处理中注重与Topic606收入准则的协调,维护了准则概念框架的内在一致性。
四、对我国租赁准则趋同的启示
总体而言,IFRS16与Topic842均能够有效增强信息透明度与可比性,但由于Topic842提供了更多情形的应用指引,故复杂程度高于IFRS16。从适用范围来看,IFRS16的适用范围除有形资产外还包括无形资产,而Topic842仅限于有形资产。IFRS16通过引入使用权模型将租赁业务融资与资产使用权服务两项目标予以融合,实现了“建立单一会计处理方法”的目标,而Topic842坚持区分租赁业务侧重融资或资产使用权服务两项经济实质差异,进而导致双方在承租人会计处理模式方面存在重大差异,以及由此引发其他一些(但不是全部)会计处理差异。双方各自与收入准则协调程度不同所导致的其他关键会计处理差异包括售后租回中出售方(承租人)利得和损失的确认以及一些融资租赁合同所涉及的租赁物销售利润的确认问题。
鉴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已经与国际财务会计报告准则全面趋同,回顾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历程可以总结出的基本经验为:具体准则的制定一般遵循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内容及原则导向,准则应用指南在坚持原则导向下适度引入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的规则导向细则。预期在我国未来租赁准则修订过程中也基本遵循这一规律。由于Topic842与IFRS16在租赁业务经济实质层面存在不同认识角度,故Topic842在准则间协调及具体应用指引方面存在借鉴之处。
(一)维护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内在一致性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目标是为未来建立原则导向、内在一致和国际趋同的会计准则提供一个良好基础。从2005年开始IASB和FASB各自独立修订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美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提出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一个存在内在联系的多层次的完整的质量特征体系,这使各项具体准则的制定能够遵循核算要素的内在统一。虽然IASB也致力于此,但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本身不是一项具体IFRS,因此并不能凌驾于任何IFRS之上,虽然后者彼此间可能存在冲突。2003年修订后的IAS8规定了准则适用层级原则,即首先应用第一层级IAS/IFRS和SIC/IFRIC解释,其次是开发与会计要素确认、计量相遵从的会计政策,最终是在其他具体准则制定中的最近声明和不与应用背景相冲突的会计文献和工业实践中予以寻找。由此,也就不难理解两项准则在售后租回中出售方(承租人)利得和损失的确认以及一些融资租赁合同所涉及的租赁物销售利润的确认差异。我国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之间更多表现为一种彼此孤立平行、并列的关系,没有形成一个内在联系的整体,从长期来看这是我国准则修订值得借鉴之处。
(二)准则应用层面可以参考具体应用指引
租赁类型划分标准方面一些具体参数可以借鉴。双方准则均将出租人租赁类型划分为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但在租赁类型划分标准方面,IFRS16沿续IAS17的非结论性8项原则性判断标准,无具体参数,仍强调应根据经济实质进行判断;而Topic842沿续Topic840租赁类型划分具体判断标准基础上,进一步强调此标准为原则性标准,但在应用指引层面提供了一些指标参数,如租赁期占租赁物资产经济寿命的较大部分(执行指南指出≥75%),若租赁期开始日处在租赁物资产经济寿命后期(执行指南指出处于后25%阶段)则本条不适用;承租人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相当于或超过实质上全部(执行指南指出≥90%)租赁物资产公允价值等。
准则应用中租赁和服务成分划分是否得当对会计信息质量具有重大影响。FASB认为租赁合约中租赁成分的识别原则应该采用与Topic606中识别履约义务相似的规则,进而为判断承租人构建合同目的在于获取多重潜在资产的使用权利(侧重租赁)还是一个包括多重资产的单一解决方案(侧重服务)的总体处理原则无疑提供了一个解决思路。
【参考文献】
[1] 杨国俊.《国际会计准则――租赁》的修订进展与前景展望[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4(6):105-109.
[2] 朱海林.租赁会计国际准则的新变化及其影响分析[J].会计之友,2016(5):6-7.
【基金项目】 辽宁省财政厅科研基金项目“辽宁县域金融发展财政政策研究”(12B013)
篇4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在企业财产和居民财富不断积累的背景下,金融资产管理业务不断发展。尤其是2012年以来,金融管理部门逐步放松了证券、基金、保险等行业在投资范围、投资门槛等方面的管制,非银行业金融机构也相继开展了金融资产管理业务。其流动性风险是指作为特殊目的载体(SPV)的各类资产管理产品,因现金流中断而无法兑付的现象。在当前刚性兑付前提下,一旦资产管理产品未达到预期收益水平,为确保投资者实现预期收益率,受托金融机构不得不使用自有资金或从金融市场、其他金融机构借入资金,来弥补收益缺口,由此就可能将金融资产管理产品的流动性风险引到金融机构自身。如果各类金融资产管理产品之间相互关联,这种流动性风险就会在链条上传导。 资管产品“野蛮生长”
截至2015年3月末,各类金融机构受托管理总资产规模达到61.3万亿元,已经超过了同期全国人民币个人储蓄存款总额。即使剔除受托资产中互相持有的重复部分,目前国内金融资产管理业务的总规模也达到35万亿-40万亿元。
金融资产管理产业链上各类型金融机构具有不同制度优势和资源禀赋。商业银行的优势在于丰富的客户资源和强大的资金募集能力,以及庞大的融资客户群体,但投资方式相对单一,能够直接为客户提供财富管理的方式相对有限。信托公司虽然是唯一能够综合运用债权、股权以及组合等多种方式,实现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实体领域投资的金融机构,但客户资源和销售渠道较为狭窄,目前主要还是依靠银行和第三方理财进行销售。保险公司具有成本低、期限长的优势,但是,资金的运用能力和投资经验相对有限,在资产配置上需要借助其他金融机构的优势。券商和基金公司在资本市场的投资经验丰富,对实业领域投资和风险管理的经验相对缺乏。
正是上述各类机构在制度优势和资源禀赋上的差异,使得金融资产管理产品在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呈现出资金来源多元化、资金运用跨市场和业务交叠度不断加大的趋势。 产品关联风险较高
各类金融资产管理产品之间的合作,体现在资金来源和投资范围的交叠渗透上,可分为以下三类:
(一)无关联式金融资产管理产品
此类产品的特点是,资金由金融机构主动募集,委托人主要是个人和机构投资者,所募集资金主要配置在某一类型金融资产上。比较典型的产品有:部分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部分融资类资金信托、公募基金、券商和基金公司的部分定向金融资产管理计划。
无关联式金融资产管理产品的流动性风险隐患主要在于,产品自身作为独立的SPV,可能存在着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现象。为提高盈利水平,金融资产管理产品在设计与运作过程中普遍加大了资金运用端与资金来源端的期限错配,强化了主动性、短期性资金来源运作。以理财产品为例,为了追逐超额利润,金融机构往往在资金来源端通过滚动发行短期产品募集低成本资金,而在资金运用端配置流动性较差的高收益长期资产。这类产品运作的前提是短期资金持续供给的可能性。如果这种可能性因受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变化、资金持有机构或个人风险偏好调整等因素影响,而发生中断或者逆转,出现诸如投资者集中减少购买或退出理财产品等现象,就有可能出现资金链断裂,引发流动性风险。
(二)交叠式金融资产管理产品
根据资金来源端和资金运用端的构成,交叠式金融资产管理产品可分为以下三类。
一是串联式资产管理产品。在这个链条上,商业银行理财资金购买单一信托计划,后者购买证券公司定向资产管理计划,定向资产管理计划再去购买基金子公司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后者投资于某个建设项目。
二是并联式资产管理产品。具体包括三种类型:
“多对一”式产品。这种产品的特点是,资金来源端多元化,而资金运用端配置相对单一,主要投向某一类型金融资产。比较典型的产品有:某些投资于单项金融资产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券商和基金公司以及基金子公司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
“一对多”产品。这种产品的特点是:资金来源端相对单一,资产运用端则是囊括多种资产在内的一篮子金融工具。比较典型的产品有:部分理财产品、公募基金、财富管理类信托产品等。
“多对多”产品。这种产品可以看作是前两类产品的组合。但是,由于资金运用端与资金来源端都是组合模式,交易结构更为复杂,导致此类产品管理难度更大、要求更高。
(三)通道式金融资产管理产品
通道业务可以视作一种特殊的交叠式金融资产管理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或银行集团内各附属机构作为委托人,以理财、委托贷款等资金或者利用自有资金,借助证券公司、信托公司、保险公司等银行集团内部或者外部第三方受托人作为通道,设立一层或多层金融资产管理计划、信托产品等投资产品,从而为委托人的目标客户进行融资或对其他资产进行投资的交易安排。通道业务借助于各类型金融机构在金融资产管理业务上的监管成本“比较优势”,在实现了资金向实体经济的流动与输入的同时,也拉长了金融中介的链条,增强了流动性风险的传导效应。
在上述三类业务中,交叠式产品由于涉及较多的金融机构,更有可能传导流动性风险,对金融系统稳定性形成更大影响。 流动性风险易传导
隐蔽性较强。交叠式金融资产管理产品涉及多家不同类型金融机构,交易结构设计较为复杂。在复杂的交易模式和多重资金链条下,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状况可能被掩盖,金融管理部门可能无法全面掌握跨市场交易结构全貌。例如,商业银行从同业市场拆入资金,投资于某个资产管理计划,在季末、年末考核时点将其转让给理财资金或是其他资产管理产品持有,考核时点过后再由商业银行购回。这种行为不但使金融统计数据无法准确反映流动性风险程度,还可能加大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季节性波动。
期限结构错配相对普遍。目前,部分商业银行管理理财产品的模式是,先建立理财产品资产池(包括标准化资产、非标准资产),然后再从资产池中为理财资金配置资产。由于非标准资产主要是期限为一年以上中长期项目融资,而通过发行理财产品募集的资金大多在一年以内,因此,部分商业银行往往通过滚动发行理财产品的方式来对接非标准资产融资,这就导致了期限结构错配。一旦持续滚动发行出现困难,这种产品的流动性风险将会明显上升。
商业银行负债稳定性降低。在利率市场化和存款脱媒过程中,资金的逐利性增强、稳定性降低。存款资金一直是商业银行赖以存在的根基和传统优势,在利率上限管制条件下,存款产品相比于高收益的理财产品、信托产品及其他资产管理产品,在收益率上处于劣势,因此,商业银行存款资金越来越面临着来自高收益的资产管理产品竞争。而资产管理产品普遍实行的刚性兑付制度,又进一步加剧了这种竞争。存款流失将导致商业银行最重要的流动性补给渠道出现部分阻塞。
货币市场流动性需求趋于复杂。近年来,随着金融资产管理业务的迅猛发展,证券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理财产品、信托计划、资管计划等产品都逐步进入货币市场。同时,在同业拆借、债券回购交易中的占比亦逐渐提升。参与主体的增加,使得流动性需求更为多元化。同时,部分资产管理产品为博取更高收益率,从货币市场融入短期低成本资金作为配资,形成杠杆。这类资产管理产品对货币市场高度依赖,为保证实现刚性兑付,有可能以高出Shibor较多的报价从货币市场融资,并可能形成流动性需求冲击。
进入资本市场的理财产品面临市场波动风险。商业银行理财资金进入资本市场,主要有几种情形:理财资金购买以资本市场为投资标的的信托计划、定向或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理财资金购买以新股认购为标的的资产管理产品;理财资金为结构化产品提供优先级配资或所谓的伞型信托产品等。目前,这类以优先级配资方式存在的理财资金较为普遍,而且其中不乏以短博长的期限错配型安排。资本市场瞬息万变,一旦市场价格出现大幅度下行,某个环节或某个金融机构出现流动性风险,将会迅速波及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金融体系整体流动性风险的上升。
流动性风险上游传导与下游传导并存。从资金来源端看,理财产品、信托计划、资产管理计划和基金公司专户产品都可以发挥筹集资金的作用,而且这些资产管理产品可能以串联或并联方式存在。例如,理财资金购买信托计划,后者再购买基金公司专户产品。这种环环相扣的资金安排,一旦某环节出现流动性风险,势必影响其他产品。这种资金来源端的传导可以称为上游传导,直接影响到该产品投资人的资金流动性安排,如果一环环扣得比较紧,将引发大面积的流动性紧张甚至恐慌,而且,由于涉及金融机构较多,一旦产品流动性出现问题,容易对货币市场资金交易的数量、价格产生影响,改变货币市场流动性预期。
从资金运用端看,资产管理产品的复制性、同质性较强,很多资产管理产品在资金配置结构和方式上存在相似甚至相同之处。一旦某类产品出现流动性问题,“物伤其类”,市场上同类产品的变现能力也可能遭遇困境。这种资金运用端的风险传导,可以称为下游传导。 如何治理流动性风险传导
一是金融资产管理产品应回归代客理财的本位。本位是指金融资产管理业务应遵循投资者风险自担的原则以及由此形成的金融资产管理产品风险相对隔离的状态。回归本位,金融资产管理产品就不应存在预期收益率和刚性兑付,这将抑制金融资产管理产品流动性风险向外部传导。
二是充分披露金融资产管理产品交易结构,降低流动性风险隐蔽性。应要求金融机构定期披露每项资产管理产品的交易结构、资金来源、投资标的以及投资经理的专业能力和业绩。对于交叠式资产管理产品,受托金融机构必须公开跨市场业务合作的具体方式,以及遵循金融管理部门有关跨市场业务相应规定的具体情况。对于通道式资产管理产品,作为通道的受托金融机构必须向投资者披露实际承担资产运营和风险控制责任的主体。后者应向投资者公开交易结构、投资过程和风险。现存的以规避信贷管理、降低资本消耗为目的的金融资产管理产品应逐步消化,归入授信业务,并且不允许发生新业务。
三是严格限制期限结构错配类资产管理产品。应要求金融机构根据资产管理产品投资标的的流动性状况,分别设定短期负债占长期资产的比例上限。投资标的的流动性越强,该比例可以越高,反之亦然。但是,该比例最高不得超过25%。最高比例只适合投资投标的为国债或金融债券的金融资产管理产品。
四是应将部分证券公司作为短期流动性工具的操作对象。自2012年以来,证券公司被批准进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债券回购市场,而且部分证券公司开始发行短期融资券、公司债。这些都是证券公司的负债业务。除用于支持融资融券业务、股票质押融资业务之外,有一部分负债与证券公司的结构化分级型资产管理产品的配资相关。应该看到,作为建立了负债体系的较大金融机构,证券公司对货币市场的流动性已经产生影响。当个别大型证券公司因资产负债管理失当出现兑付风险时,必然需要从货币市场上以高出Shibor较多的价格从货币市场融资,从而可能对货币市场流动性形成冲击。当前,人民银行已经以SLF和MLF等短期流动性工具对法人商业银行开展流动性支持,并建立了“利率走廊”,稳定了法人商业银行对货币市场资金价格的预期。随着证券公司负债业务的扩大,越来越有必要将证券公司作为短期流动性工具的操作对象。
五是严格规范理财资金进入资本市场。商业银行理财资金一般通过投资信托计划、资产管理计划等方式,间接进入资本市场。应要求商业银行按照“穿透”原则,定期披露理财资金的投资标的。对于所筹集资金最终投向资本市场的理财产品余额,应以法人商业银行为考核对象,要求其占全部理财产品余额不得超过10%。
六是严格限制各类金融资产管理产品串联和并联的数量,防范流动性风险上游和下游传导。各类金融资产管理产品串联和并联的数量越多,交易结构越复杂,产品风险透明度越低,流动性风险传导越远,系统性风险越重。应要求金融机构披露所筹集资金的最终投资标的,以及由初始筹集到投资标过程中所经历的各个中间环节,中间环节总数不得超过两个;同时要求无论是资金来源端,还是资金运用端,并联的资产管理产品不得超过两个。
篇5
Abstract: Small-and-Medium-Size Enterprises(SMES)are facing the trouble of financing difficulty because the financing risk is big. This paper selects indexes from two respect: payment debt financing risk and management debt financing risk, and establishes the index system of SMES debt financing risk. The weight is determined b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then coefficient method is used to assess the SME debt financing risk. The paper aimed at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SMES to recognize problems in its debt financing process in time,adjust its financing strategy,stabilize SME finance,increase the ability to proof financing risk. The paper choses a typical SME and analyzes it's debt financing risk, proves the 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method.
关键词: 中小企业;债务融资风险;功效系数法;层次分析法
Key words: Small-and-Medium-Size Enterprises;debt financing risk;coefficient method;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8-0132-03
0引言
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趋关键,然而融资困难,融资风险巨大却成为了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问题,是造成其生命周期短、破产率高的主要原因。债务融资风险是中小企业融资风险最重要的来源,如何对中小企业债务融资风险进行评估已成为其风险管理的关键工作。
1中小企业债务融资风险内涵与分类
中小企业债务融资风险是指中小企业由于举债经营而产生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和利润的可变性。按照风险成因及影响,可分为支付性债务融资风险和经营性债务融资风险两类。前者指权责发生制下,负债企业财务管理欠缺,债务和现金流量的期限结构安排不合理,造成企业某一特定时期内没有足够现金偿还某笔到期债务的可能性;后者指负债企业由于获利能力低及财务经营管理不当,收不抵支,出现亏损,无力偿还到期债务的风险。
2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本文根据两类债务融资风险的成因选择适当指标构建指标体系,使风险类别与指标体系之间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系。支付性债务融资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实际现金流量与预期不符、债务与现金流量的期限结构不匹配、资产流动性不强,本文选择获现能力、负债结构和资产流动性指标反映此类风险大小;经营性债务融资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盈利能力低下、负债结构不合理、财务经营管理能力不强,本文选择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信息透明度、管理者素质和风险态度指标反映此类风险大小。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3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体系权重
层次分析法是美国运筹学专家Saaty提出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适用于多准则多目标问题评价分析的一种方法。此方法确定指标权重的过程如下:
3.1 构造判断矩阵以数字1~9为标度表示同一层次中两元素重要性之比aij,1、3、5、7、9分别表示前者相对于后者同等重要、稍微重要、明显重要、强烈重要、极端重要,2、4、6、8则介于此之间。
4功效系数法评估企业融资风险
指标权重确定后,运用功效系数法对中小企业债务融资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功效系数法根据多目标规划原理,对每个指标都规定满意值和不允许值,计算各指标的单项功效系数,再根据各指标的权重算出加权算术平均数即综合功效系数,据此对中小企业的债务融资风险进行判断。
4.1 单项功效系数的计算
4.1.1 定性指标单项功效系数=∑(相关人员评分值)×该人员权重,相关人员对指标评分通过问卷调查得到,权重则根据评分人员的身份及其对企业的重要程度确定。
4.1.2 定量指标①定量指标类型、范围及其标准值的确定。本文将指标体系中所有定量指标分为三类:极大型(Ⅰ型)、稳定型(Ⅱ型)和区间型(Ⅲ型)。令a为指标行业平均水平或指标标准值,各类指标含义及标准值如表2。②定量指标单项功效系数的计算。三类指标单项功效系数b计算方式如表3。
4.2 综合功效系数的计算综合功效系数=∑(单项功效系数×该指标的权重)。
4.3 建立评语集本文建立以下中小企业债务融资风险的评语集。(表4)
5案例分析
本文选择了一个典型的中小企业:扬州东星橡胶股份有限公司,按本文所述方法对其债务融资风险进行评估。笔者以书面形式发送问卷,邀请了7位相关专家对评估指标体系打分。共发放问卷7份,回收7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
5.1 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本文以U1、U2、U3三个元素对A1的层次单排序计算过程为例,其它指标的层次单排序计算过程不再赘述,只在表七中给出结果。
5.1.1 构造判断矩阵以下为7位专家对U1、U2和U3的判断矩阵,Pi表示第i位专家的判断矩阵。
5.1.4 层次总排序将层次单排序结果进行自上而下的综合,得到层次总排序结果。
5.2 功效系数法评估企业债务融资风险根据单项功效系数和综合功效系数的计算方法,计算企业债务融资风险值(表6)。
5.3 评估结果分析扬州东星橡胶股份有限公司的债务融资风险值为79.14分,处于中等水平。
5.3.1 该企业出现支付性债务融资风险的可能性较大①该企业最严重的问题是债务期限结构不合理。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处于行业满意区间内,负债规模较合理,而短期负债比率约为97%,三个月内到期的短期负债占全部短期负债的近一半,说明企业几乎没有长期负债,完全靠短期借款满足资金缺口。一旦某几笔负债的还款期限没有安排好,出现了同时需要还款的情况,或出现意外导致预期的现金流入量无法实现,企业将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②资产流动性不强。企业超过97%的负债是流动负债,而现金流动负债比约为0.095,远低于0.4~0.6的满意区间,说明企业拥有的现金对流动负债的保障很低;现金到期债务比约为3.25,远超出1.2~1.8的满意区间,因为企业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和应付票据很少;易变现率约为1.27,接近满意水平1.2,但该指标得分偏高是因为应收账款较多导致流动资产较多,而不是通常情况下由于长期负债所占比例较大导致的。③规避支付性债务融资风险最有效的方法是合理安排现金流量和现金预算,然而该企业自2007年下半年正式投产至2009年都没有编制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管理非常欠缺。
5.3.2 企业存在潜在的经营性债务融资风险①销售毛利率超过橡胶制品行业满意水平,初始盈利能力较强,但成本费用偏高,销售净利率、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等下降幅度较大。②企业营运和偿债能力有待加强。应收账款周转率不到2,存货周转率却高达6.68,说明企业应收账款回收不到位,在资金缺乏的情况下只能保持一个较低的存货水平,通过加快存货周转变相地增加实际使用的资金;偿债能力方面,短期偿债能力不强,流动负债比例过大,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都比标准水平低得多。
笔者对该企业有如下几点建议:①规范、定期地编制现金流量表,重视现金流量表的作用;②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合理安排企业现金流量期限结构和债务期限结构,最大程度上使二者匹配;③拓宽债务融资渠道尤其是长期债务融资渠道,改善企业债务结构不合理的现状;④适当收紧信用政策,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回收工作。
参考文献:
[1]李扬,杨思群.中小企业融资与银行[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篇6
1.灵活多样的融资渠道是实现企业高增长的必备手段
依据经营计划确定融资方式。一是要整合好现有的公司资源:包括经营组织、人力资源、产权、财务状况、资产等等。
二是取得政府资金支持。要充分的利用本企业取得的成果及将来创造的成果争取国家政策资金的支持。可以专门地组织一个团队,专门研究成果,争取国家资金,不断创新,取得国家政策资金支持。
三是取得投资银行支持或上市直接融资。投资银行是金融中介机构,他们可以筹集企业发展所需的大量资金。不过,投资银行不亲自对公司进行投资,是从外部投资者或放贷者手中筹集资金,他们从中牟利。也可利用投资银行实现境外上市。
四是也可以利用非传统渠道融资。例如:
(1)“天使”投资者。所谓“天使”投资者是那些怀着崇高动机投资的人,他们不是为了赚钱,他们会为正义的事业所打动而慷慨解囊。他们会对自己感兴趣的企业投资。
(2)私募发行。私募发行是在一个相对较小的范围内募集资金。这种方式是该公司因暂时上市条件不够融资的有效途径。可以通过这种形式引入战略投资者。
(3)合资企业,或选择战略伙伴。通常建立合资企业不失为公司融资的有效途径。一种是合资立项,双方各自投入一笔资金,另一种融资方式是与和你有商业往来关系的另一家公司,有可能是大公司,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4)经销权转让。公司可以把产品经销权转让给别人来筹集资金。
(5)使用费融资。这种形式是投资者对公司未来销售资金的垫款。为偿还这笔垫款,企业要按销售额的一定比例对投资者进行偿付,即使用费。投资者不是 按利润从底线提成,而是从销售中抽取一定比例。如果企业达到了既定销售目标,投资者就能得到回报。在这种融资方式下,企业保留了自己的产权,投资者也能立即取得企业资金。
2.编制好一份融资计划
融资方式有多种多样,所以要根据企业现状编制好一份详细的,可操作的融资计划。
(1)做好财务评价。对企业经营状况进行简要回顾。
(2)做好盈亏预测。
(3)预估资金平衡表,做好资金来源。
(4)搞好现金流预测。融资计划根据不同融资方式,稳扎稳打,采取正确的融资步骤。
3.融资成本考虑,相机而定
选择成本最低的融资方式至关重要。在企业成长期,企业新产品已进入市场并被不断推广,发展前景比较明朗。这一阶段风险有所下降。资金需求量较大。企业要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资金,以便迅速组织生产,抢占市场。融资渠道:
一是选择风险投资基金或风险投资公司的后续投资,这将是主要融资渠道。二是选择商业银行的风险贷款。三是从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
二、吸引风险投资,推动企业快速成长
1.全面了解风险投资公司
风险投资公司类型大致有以下几种:
(1)私人风险投资公司,这类公司主要是吸收个人资金,以有限责任公司运作,由合伙人管理。
(2)合作风险投资公司,这种组织形式的投资公司既可能是完全独立的经济实体,也可能只是 附属于大公司的一个部门。这种公司并不全是为获得高额利润,而是求得新技术,新市场或进行多种经营。
(3)小企业投资公司。是由政府直接向私人提供资金所建的。旨在向技术密集型小企业进行风险投资。有时也向有潜力的企业作长期的投资。
2.权衡各种风险投资方式,选择最适合的风险投资公司
因为风险投资方式很多,要熟悉,同时要了解风险投资公司的工作流程,选择好最适合的风险投资公司。须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合适的公司类型。即利用社会提供的风险资本公司明细表,确定风险投资公司。在与风险投资公司进行谈判时,应要求对方介绍其公司投资业务状况。同时应提请对方注意说明如何处理双边关系,要求对方提供有关的银行文件和其它文件。
选择了风险投资公司后,只有把握获取风险投资的策略与技巧,才能赢得风险资金,否则会前功尽弃。
编制好商业计划书是吸引投资的重要筹码。用商业计划书描绘创业宏伟蓝图。采取步步为赢,在谈判桌前要进行一番较量。
三、采取切实可行的并购方式
企业依法并购,通过并购扩大企业经营规模,通过并购带来企业财务的盈利,通过并购占领市场份额,击败竞争对手,通过并购保持企业生命长盛不衰。
企业兼并基本形式:横向兼并、纵向兼并和混合兼并。承债式并购,全部受让或部分受让、零并购等。
要根据行业特点,认真的分析兼并企业现状、行业优势、产品优势、市场前景等,有选择的实施兼并。对生物工程企业,行业产品相关企业重点关注。例如:生物制药、保健品、食品等企业。
实施并购要注意几个问题:
1.首先要制定好经营战略,要有针对地进行并购,切忌“拍脑袋”
2. 查清被并购企业账实,特别是或有负债,防止风险漏洞,确定收购价格
3. 国有企业要安置好职工
4. 组织好启动企业团队,尽快组织经营,留住人才,并购后的人事整合
5.对购并企业的文化管理与整合至关重要
同时在并购交易上将成本控制在最低或合理的限度。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设置并购底线,摸清基本情况,三思而后行;要练就火眼金睛,识破会计舞弊,特别是隐瞒资产和负债。确定被收购企业的真正价值。
四、有效的运作好企业内部资本
1.要警惕高负债的陷阱
从许多高成长企业反映出的问题来看,过度高负债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通病,也是财务危机的根源。主要源于:战略需求效应是由于企业的战略布局,或表现为现有业务的发展,或表现为新业务的开拓,规模和数量的扩张经常明显快于内涵质量的扩张,在高成长阶段都将出现某种程度上的资金短缺。因此高成长企业为达到快速扩张的目的,普遍采取负债经营策略。组织放大的效应由于企业在快速扩张中倾向采用企业集团或控股企业模式,但这类模式债务放大效应十分明显。财务不透明与内部互相担保。高成长战略造成资金短缺,企业就不可避免的要负债经营。
2.要保持资本、负债和资产的合理比例结构
(1)优化资本结构,使企业的权益资本与债务资本之间确立一个合理的比例,使负债水平始终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不能超过自身的承受能力。
(2)优化负债结构。重点是负债的到期结构。企业也应对长、短期负债的盈利能力与风险进行综合评价,以确定即使风险最小,又能使企业盈利能力最大化的长、短期负债比例。
(3)优化资产结构。主要是确立一个既能维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又能在减少或不增加风险的前提下给企业带来尽可能多利润的流动资金水平。其核心指标是反映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间差额的“净营运资本”。
(4)优化投资结构。主要是从提高投资回报的角度,对企业投资情况进行分类比较,确定合理的比重和格局。
(5)确保资金的流动性和安全性。
篇7
一、金融资产分类的重要意义
在金融活动的分析和参与中,对金融资产的分类一向是重要的内容之一。金融分类能够有效的帮助金融从业者在处理金融统计问题中的各类问题,促进金融分类的完善化和精确化。分类金融资产的原因在于:一是它关系到金融资产以及负债数额的计算;二是作为资产结构的风险性、流动性评估的依据;三是它也是金融从业公司会计报表制作的依据。 对于金融资产分类,需要根据使用报表的实际需求来考虑分类的方法,在一些情况下需要更加详细的报告,而对于一些业务面比较广泛的公司而言,对于一些新生的金融工具的分类以及对于金融工具更加细致的划分就显得尤为必要。
二、93SNA和2000MFS两大标准之间的对比
2000MFS和93SNA在金融资产分类上并没有根本性区别。MFS在金融资产这个本质概念的含义上没有做出改变,也就是“是指一切代表未来收益或资产合法要求权的凭证,即为一切在有组织的金融市场上交易,具有显示价格和未来股价的金融工具的统称。”两者的金融资产分类标准也没有区别。两者的实际区别为,MFS在金融资产的分类上更加具体,同时也做出了更多的补充与完善,对于存款、金融衍生产品、回购协议等新生分类作出了进一步补充。
具体来看,两者对金融资产的分类存在着区别,SNA在分类的类型上显得较多,对于金融资产的大类划分上将金融资产和负债简单的分为七种,分别是:货币黄金和特别提款权、流动资金、股票以外的证券(包括衍生金融工具)、贷款、股票或其他权益、保险专门准备金、其他应收应付账款。SNA对于一些大类划分增加了更加详细的划分,对于保险专门准备金而言,分为投资者对养老保险或保险准备金的所有部分、预付费用和索赔准备,对于贷款和债券则将其依据实践加以分类。
MFS在分类上除了分类细化也有着其他的变化,增加了回购协议和证券出借、金融衍生产品、本币与外币存款、其他非贷款资产等分类。其它改变有如下几点:首先是分出了新的金融衍生品类别,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其次是债券的分类被进行了细化,增加了新的债券分类方法,分类更加精细与科学,对于其类型加以划分为长期债权、短期债券、抵押担保债券和其他衍生债券;再次是对于股票的划分,对于金融性公司的股票以及其他股权负债方的资产在记录上一同记录,再根据其具体情况按照股权投资、留存收益、各类准备金、价值调整等类型分别划分类型;最后MFS对于一些新的金融工具也加以收录,在总体上显得更为精密。
三、SNA2008对金融资产分类方面的改进
93SNA对金融核算体系而言是一件重大更改。93SNA对于全部的金融衍生工具都作为金融资产加以考虑,并根据其具体特性加以分类。
在此基础上,2008年推出的《货币与金融统计编制指南(2008)》又加以扩展,雇员股票期权也被计入,将此分类变为“金融衍生工具和雇员股票期权”,并根据其功能将其划分为期权和远期。其在金融资产分类上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在资产的分类变得更加详细,对非股票证券、贷款、股票和其他股权、保险技术准备金、金融衍生工具和其他应收应付账户这五类资产完善更改其定义,同时也对这几类分类的二次分类进行了概念更改和详细化。
现阶段,SNA2008已正式颁布,它对金融资产分类的更改与补充显得更加细致精密。具体情况包括:对于一级分类的数量增加了,变为八个;对于股票以外的证券这个显得不明确的概念改变为债务证券这个分类(其内容与定义并未改变);股票和其他权益被改为权益和投资基金股票的称呼,而权益的概念包括上市与非上市股票,投资基金股票则作为一类单独的金融资产被划分出去;保险专门准备金的概念被扩大化变为“保险、养恤金和标准担保计划”。
四、我国目前金融分类实施现状
就日前来说,我国在金融资产分类的划分中还是比较落后的。虽然新兴的金融工具已经出现于市场上,在各类金融资产统计的分类中却并不能得到准确的反映,这就是显而易见影响到了金融资产统计工作的开展。而虽说一般对新型工具也有着一定的统计记录,但其归属尚不明确,不能正确的确定其作用与类型。 一方面,在金融分类上并不严谨。根据日前我国的财务准则,企业或金融机构所持有的债券既是交易性金融资产又可能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甚至还有可能是持有至到期投资。不同的类别计量方法完全不同,会导致不能准确计量财务情况,而准则对这一点没有明确规定。对于来自二级市场然而持有者打算长期持有的股权资产,也具备属于长期股权投资和交易性金融资产两种不同类别的特性,虽然说这种问题并不常见,但是就造成了可以通过简单的计划改变金融统计情况的问题,显示了目前我国的金融准则还不够严谨,不能完全应对所有情况的不利现状。
另一方面,日前也存在着金融资产统计中的核算范围问题。根据相关法规,金融统计包括在中国人民银行审批和监管之下的所有金融活动,但这一标准在实际中执行并不如人意,对市场上实际的金融活动来说,审批和监管的日标是在不断变化的,这也造成金融统计和核算对于不断发生的变化也要跟随变化。
对于我国目前的金融统计情况而言,要加强对国际标准的认识与了解,同时对于各种业务情况精熟于心,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灵巧的运用金融分类标准,但也不能违背法律与法规。
最后,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不断根据国际标准完善金融资产分类体系,把握国际业界金融产品与类型的不断变化,加强对各类分类本质的认识,促进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篇8
关键词:资本市场 财务分析 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7(a)-0167-02
财务分析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利用已有的账务数据对企业过去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未来前景的一种评价。本系统运用了各种专门的分析方法,对账务数据作进一步的加工、整理、分析和研究,从中取得有用的信息,从而为决策提供正确的依据。以资本市场为基础的财务分析研究有30多年,它是以资本市场基础的会计研究探讨会计信息与资本市场主要变量之间的关系,这些变量有目标公司的股价,或一段时间内股票的报酬率,或它们的系统风险。与权益法相比,投资的会计处理中用成本法计算的EPS预测的每股报酬率有多准确。尽管Brown和Howien对以资本市场为基础的研究在财务会计准则制定中的作用是巨大的,但不同的会计准则就如不同的理论,可以通过评价它们预测某些有关事件的准确性来对其进行评估。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迅猛发展,与资本市场有关的公司财务问题也日益受到理论界的重视。本文基于中国资本市场的财务分析进行研究,希望能为健康、持续的资本市场发展提供一定参考作用。
1 资本市场行为分析
资本成本分析包括企业的资本成本具体测算和资本成本的影响因素考察。目前该领域的研究侧重于对企业资本成本进行具体测算,而较少涉及对资本成本影响因素的分析。
目前中国上市公司资本成本估算的研究包括如下两方面:一是单独测算各种类型资本成本(主要是权益资本成本);另一类是计算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即以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为权重,加权计算企业的平均资本成本。权益资本成本的测算在单独测算各种类型资本成本(主要是权益资本成本)方面,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工具有资本资产定价法(CAPM)、多因子模型法、历史平均收益法、股利折现法、股利增长模型法等。这些方法主要基于企业实际收益计算企业的资本成本。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是CAPM法和多因子模型法,这些模型试图以资本资产的各种风险因子来预测其收益。由于投资者来自资本资产的收益便是公司为此应支付的资本成本,因此,通过该方式计算得到的资本收益便是企业面临的资本成本。但该方法的应用前提是企业的β值较为稳定,且在预测期间不会发生变化。而股利折现法和股利增长模型法由于比较难以对未来股利进行预测,应用范围则较为有限。黄少安和张岗以上市公司支付的现金股利除以股票市价,计算得到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约为2.42%,远低于同期贷款利率。然而,该方法的缺陷在于忽略了企业未来股利增长情况,因此计算得到的股权融资成本偏低。
高晓红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黄少安等研究的缺陷,即她采用股利增长模型计算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成本,计算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约为1.18%。陆正飞和叶康涛采用Gebhardt,Lee和Swaminathan的净收益折现法计算了中国上市公司1998年至2000年间的边际股权融资成本,其股权融资成本平均约为5.54%、5.10%和4.18%,且企业的资本成本(包括股权融资成本和债权融资成本)趋于下降;平均而言,股权融资成本要低于债权融资成本。原因是,中国股市的市盈率太高。
3 资本成本测算方法
根据查阅资料,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为资本成本测算方法采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法,可用式(1)表示。
其中B为负债,E为权益资本,Kd为债务成本,Ke为股权成本,T为边际所得税率。
为了简便起见,实际计算过程一般采用式(2)。
其中I为利息支出,NI为净收益,其它符号意义如上式所示。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法的隐含假设之一为债务融资成本=利息支出/负债总额。但由于在总负债中有相当一部分的负债并不直接发生利息支出(如应付账款等),同时,显然企业外部融资行为不可能依赖于这些不需要支付利息的负债项目,因此,该计算结果得到的只是企业历史平均资本成本,而非其边际融资成本。同时,将这些不需要支付利息的负债项目也纳入分母进行计算,无疑将极大低估债务融资成本,也将低估平均资本成本。
3 资本成本的财务分析
3.1 资产负债
资产负债表是公司最主要的综合财务报表之一。它是一张平衡表,分为“资产”和“负债+股本”两部分。资产负债表的“资产”部分,反映企业的各类财产、物资、债权和权利,一般按变现先后顺序表示。负债部分包括负债和股东权益两项。其中,负债表示公司所应支付的所有债务;股东权益表示公司的净值(Networth),即在偿清各种债务之后,公司股东所拥有的资产价值。三者的关系用公式表示是:资产=负债+股东权益。
3.2 财务状况变动
财务状况变动表亦称资金来源和运用表,简称资金表。它是反映两张资产负债表编制日之间公司财务状况变动情况的表格。财务状况变动表是公司每年向其股东或证券管理委员会呈交的三种主要财务报表之一。为了向股东报告公司的财务状况,公司往往编制两个连续会计年度的资产负债表。以说明平衡表上所有资产、负债和股东权益项目的变动情况。财务状况变动表反映了公司资源(或资金)的所有流入和流出活动。它不仅包括由公司内部的经营活动,而且还包括公司外部的融资与投资活动所引起的公司资源的出入情况。其目的是报告在本会计年度里所有流进公司的资金来源以及这些资金被运用的具体情况。
篇9
关键词:金融市场缺陷;金融摩擦;金融加速器;金融减速器
一、引言
由于金融市场存在缺陷,冲击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金融市场渠道是冲击的加速器还是缓冲器?各理论流派存在重大的观点分歧。在始于2007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中,金融市场在次贷危机向经济危机演化中的作用再次引起人们的强烈关注。
金融市场在冲击传导中的作用机制一直是经济学家关注的焦点。古典经济理论否认金融市场的不完备性,信奉“金融面纱观”。金融市场价格反映所有信息,证券和货币等金融工具交易不影响真实经济活动,金融市场行为与真实经济活动是“二分”的,不存在金融市场与真实经济之间的冲击传导渠道。然而,由于信息不对称普遍存在,既定制度下的金融市场并非完全有效,金融市场缺陷实质性地扭曲了冲击的传导机制。金融资源的非帕累托最优配置意味着金融市场失灵(failure)或缺陷(faultiness)的存在,由此产生金融摩擦。成本是金融摩擦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并呈现周期性变动的特征。问题的关键是,金融市场缺陷是放大还是减缓冲击对真实经济的影响?目前存在两大观点截然对立的理论:金融加速器理论和金融减速器理论。金融加速器理论的论点是,金融市场缺陷会产生冲击的放大效应,微小的冲击经金融市场传导后会导致宏观经济出现剧烈的波动。金融减速器理论的观点与此相反,金融市场缺陷是冲击的稳定器,此类缺陷阻碍负向冲击大范围扩散,避免经济萧条期大规模倒闭的发生,从而减缓经济的波动。这一问题进一步引发人们思考:随着制度的完善及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摩擦逐渐减小,金融经济活动是否会加剧经济的波动?
事实上,金融市场缺陷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冲击的传导机制在经济周期不同阶段中亦有区别。金融摩擦是理解金融市场缺陷如何影响冲击传导机制的关键概念,它本质上是由市场缺陷导致的成本,会阻止资金流向最有效率的企业。卡罗米斯和拉米雷斯(Calomiris and Ramirez)将金融摩擦归为四类脚:
第一类是信息成本(information costs)。资金供给方无法识别“好”公司(即具有价值递增项目的公司),因此,“坏”公司可能有激励冒充好公司。贷款人很难识别公司类型(“好”还是“坏”),相应增加了好公司的借贷成本,这会导致“柠檬”资金市场——坏公司驱逐好公司。
第二类是控制成本(control costs)。投融资双方信息不对称会使债权人面临道德风险。为了降低经理们的道德风险,债权人需要督促公司按照契约实施项目,但会引致一定的费用,这称为控制成本。
第三类是监督成本(monitor cost)。意识到经理可能会“隐藏”利润,以减少因融资产生的财务费用,资金供给者不会相信经理的财报,而会投资于项目状态验证。企业经理作为内部人比银行更有信息优势,银行为保障资金安全需要获得内部信息,这种信息收集和处理成本使得贷款利率高于内部融资利率,对于无担保贷款更是如此。
第四类是市场分割(market segmentation)。跨国界的市场分割反映为融资成本和公司利润的变化。由于借贷双方处于不同国家或区域,即使没有上述三类成本,市场分割也会妨碍资金的有效转移。而且这类真实成本还会产生信息和控制问题,以至于在最终资金供给者分散且远离于最终资金需求者的情况下,会产生高昂的信息和控制成本。
二、金融加速论:市场缺陷是冲击放大器
投融资双方信息不对称是金融市场的典型特征,因而金融市场缺陷普遍存在。投资者为保障资金安全,在信息甄别机制下会对负向冲击反应过度,从而产生了冲击的乘数效应——“小冲击、大波动”。经济学家们从不同角度解释了乘数效应的形成机理。
(一)金融加速器理论
在信息不对称下,债权人只能通过“信号”来推断债务人的类型及其真实信息,这一信号甄别过程必然会产生金融摩擦。金融市场上无效率的行为包括:经济繁荣阶段银行盲目扩张信贷和衰退阶段恐慌性紧缩银根,不但导致资金的无效配置,还会放大和加速冲击对经济的影响。
如果信息传递有障碍,银行只能通过外部信号甄别来形成信贷决策,这会放大和加速冲击向实体经济传导。信贷市场与资本市场相互推动是冲击加速的主要原因。经济繁荣主要通过债务融资,特别是银行贷款而诱发。这同时增加了存款和货币供应量,推动价格水平不断上升,债务成本下降比名义价值攀升更大,刺激企业借债投资;该过程一直持续到过度负债状态为止。可见,所有“过激”行为(包括银行放贷和企业借债)都是根据“信号”形成的“最优”决策,而非建立在真实信息基础上。正是因为信息传递存在障碍,信号与真实情况之间因市场缺陷而存在扭曲与时滞,金融市场才会通过棘轮效应放大和加速冲击向实体经济传导。
然而,债务是一把双刃剑。新债只能暂时支撑过度消费,但债务属于硬约束,债务积压(Debt Over-hang)最终会诱发债务危机,加速经济衰退。由于债务和币值的周期性变动,“提前清算”和“困境抛售”会加速经济走向衰退。当经济陷入萧条,在保全贷款的急切心理驱动下,银行必然对过度负债的企业进行强制清算,如果企业不愿倒闭,就会变卖资本品,从而引起资本品价格大幅下降;如果企业在清算中倒闭,银行会对剩余资产进行拍卖,这也会引起资本品价格下降。未破产企业的收入减少,利润和净资产下降,资产负债比例进一步上升。如果某银行担心企业被其他银行提前清算而无法收回自身的贷款,保全贷款的急切心理引发了普遍性清算,经济出现过度负债诱发的恶性循环。银行对企业的清算压力导致经济出现严重的通货紧缩,企业大面积倒闭,产出和就业下降——这一幕幕的情景我们似曾相识,本轮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不就是沿着这样顺序逐次演进的吗?这会持续到企业大面积的破产以消除过度负债,或政府重新采取刺激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措施为止,然而一旦复苏开始,整个过程又会重演。
清泓和摩尔(Kiyotaki and Moore)将上述的冲击放大机制称为静态乘子效应,但信贷市场缺陷导致的动态乘子效应远大于前者。由资本品相对价格变化而形成的冲击传导机制具有放大和持续效应,静态乘子导致冲击放大效应,而动态乘子形成冲击的持续效应。第一,静态乘子取决于当期资本品价格对冲击的响应程度。第二,动态乘子取决于受约束公司的净值、投资需求、地租和地价的互动关系。在冲击产生第一轮(t期)静态效应的基础上,t+1期受约束公司投资减少,生产资料减少会降低将来的利润和净值;土地投资减少会加剧供给缺口,从而进一步降低地租和地价,此逻辑会延伸至未来各期,所以跨期动态乘子的效应更大,等于静态乘子/实际利率。土地价格的整体下降是现在和未来使用成本下降的积累效应所致,这源于受约束公司净值和土地需求的持续减少,这反过来会加剧t期土地价格和受约束公司净值的下跌。市场的新均衡会在地价下跌到不受约束公司的土地投资需求受现金流制约时才形成。
从整个信贷周期的运行过程来看,本轮世界性经济危机形成逻辑完全相符:2006年左右,美联储担心利率太低形成地产泡沫开始加息;2007年左右房价暴跌、土地供给缺口加剧、地租快速下滑,房地产企业债台高筑,利润和净资产大幅下挫,在静态乘子和动态乘子的作用下,住房抵押贷款市场迅速萎缩、债券债务链断裂,房地产危机演化为次贷危机;2008年,次贷危机在整个金融领域迅速扩张,金融市场的缺陷放大和加快了房地产价格下跌冲击向整个经济的传导过程,次贷危机就此演化为金融危机;但故事并未就此结束,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经济体,美元是世界上普遍接受的结算货币,美国的金融危机通过贸易链和债权债务链传导至世界每个角落,酿成了这场“世界大衰退”。
伯南克和吉特勒(Bernanke and Gertler)以及清泓和怀特(Kiyotaki and Wright)的研究进一步指出,金融摩擦是决定冲击传导机制的关键因素。当资本市场存在缺陷时,金融摩擦使得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的可替代性变差。外源融资升水是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存在,企业的净资产、留存收益和融资结构与投资关系极为紧密。如果企业受到负向冲击,资产负债表出现恶化,那么其获得的授信额度将降低,这导致企业投资支出过度紧缩。根据金融加速器的演化逻辑,负向冲击会降低企业收益、增加成本、减少净资产价值、提高财务杠杆,从而恶化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和企业的融资条件,导致外部融资的可获得性降低。如果公司外部融资依赖性高,冲击将被这种传导机制放大数倍。伯南克等人将该机制归结为外源融资升水与融资杠杆的增函数:
金融加速器机制的核心是企业家净资产、融资杠杆与外部融资升水之间的互动关系。企业家投资回报率因受冲击出现意外增益,由此产生的收入现金流通过融资杠杆使得净资产放大数倍;净资产的增加改善了企业资产负债状况,融资杠杆比率相应下降,银行贷款风险的减小并愿意以较低的利率向企业提供更多的贷款;经济中信贷和投资规模上升,真实融资成本下降;冲击通过资产负债表渠道持续扩散并形成金融加速器传导机制,导致经济快速走向繁荣。
相反,如果企业受到负向冲击,冲击同样会通过金融加速器机制导致实体经济加速和过度衰退。在房价下跌的冲击下,金融市场缺陷放大和加快了危机的蔓延,金融市场仿佛瞬间崩溃!次贷危机不但导致房地美和房利美的危机,还导致大投行的破产;债权债务链的断裂引发的金融危机迅速向其他行业传导,利率和企业财务杠杆在很短的时间内上升,于是降杠杆化开始席卷整个经济体,失业、破产和倒闭成为现实,金融危机迅速演化为经济危机。金融加速器理论似乎完美地解释了美国危机变迁的全过程。
(二)金融危机理论:金融加速器理论的极端
金融危机理论强调公众理性预期通过金融渠道的自我实现机制。投资者具有风险厌恶的特征,负向冲击会恶化投资者的预期,预期的变化导致投资和交易策略的改变,金融市场上将出现集体行为或羊群效应,导致金融资产价格过度波动。当来自于金融市场的冲击在部门或区域间扩散,传染效应就会显现,这最终导致经济出现剧烈波动。在金融市场存在缺陷的条件下,证券价格不完全反映真实价值,但投资者根据价格变化和其他人的交易行为提取关于证券真实价值的信息,证券市场的“新闻效应”很可能促成市场信念和预期的自我实现。因此,投资者敏感的神经极易被市场“噪音”触动,过度反应是冲击放大效应的直接结果。
金融市场缺陷会形成冲击的乘数效应,如果对此缺乏相应的补救制度,微小的负向冲击经过金融市场传导都可能导致经济衰退。戴蒙德在挤兑模型中指出,预期、挤兑与金融危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银行的重要职能在于将短期存款转化为长期投资,最优的经济状态为:储户存款并获得银行支付的存款利息、银行获得存贷利差、企业向银行融资并用销售收入来支付贷款利息。然而,在缺乏存款保险制度或最后贷款人的经济中,最优的均衡是不稳定的,冲击可能导致债务链的断裂。
外汇市场同样存在冲击的乘数效应,固定汇率制下,如果中央银行储备或信誉不足,冲击也会导致经济衰退。当经济受到负向冲击时,如果每个人都预期货币会贬值,进而在外汇市场上抛售通货,这实质上等于向中央银行挤兑债务凭证——用本币兑换黄金和外汇储备。如果本币持有者比其他人晚了一步,而无法在政府放弃固定汇率之前兑换到外汇,必将面临财富损失。因此,他们的最优策略是在固定汇率制尚能维持时,尽快兑付手中的本币,或者争取在其他投资者之前撤离资金,结果导致迅速撤离资金的集体行动和资本大规模外逃现象,预期形成的清偿危机加速了固定汇率制崩溃的进程,甚至可能引发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
金融市场上的投机和羊群效应形成的资产泡沫会导致金融体系的脆弱,从而放大冲击效应。埃克斯普特认为全球金融整合导致冲击的放大,这种放大效应包括:资产价格发生实质性、持续性的错配,过度的波动,信贷流的突变;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对经济状况的变化时常常反应过度,使得经济波动更加剧烈。导致这种放大效应的原因在于:银行的亲周期行为、谨慎会计处理方法的单向效应、更加注重短期利益的市场氛围、金融市场参与者的羊群效应以及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技术趋同。如果国际资金大量涌入某一地区,先进入的投资者获得巨额的收入,这将形成羊群效应,投资者不顾风险而投入大量偏离基本面的资金,资产泡沫形成了,当泡沫破灭时,资产价值和汇率的急剧缩水导致银行坏账攀升,银行会紧缩信贷、企业也会因资产负债表恶化而减少投资。因此,国际金融市场上投资者趋同的投资策略是产生集体行为和羊群效应的主要原因,微小的冲击极易导致世界经济出现剧烈波动。
三、金融减速论:市场缺陷是冲击减震器
金融市场缺陷和冲击的类型具有多样性,在一定条件下,市场缺陷可能减缓冲击对真实经济的影响。
(一)资本市场减速论
巴克塔和卡米罗的观点与加速论完全相反——资本市场缺陷反而是冲击减震器,缓减实体经济波动。在其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中,有部分公司可能会因信息不对称而存在信贷约束。由于受约束公司和不受约束的公司之间边际生产率存在差异,冲击对信贷资源具有分配效应,这一效应的强弱和方向(正或负)取决于受约束公司融资结构中内源资金和外源资金的相对比例。由于分配效应的不确定,冲击对产出的影响也不确定。在一定条件下,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可能会减小冲击对产出的影响。
资本市场减速论假设信贷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贷款人无法完全观测到借款人的行为;公司是不同的——富裕公司拥有充足的现金流,而约束型公司现金匮乏。在均衡条件下,对于自我融资能力有限的公司来说,银行最优策略是信贷配给。约束型公司受到信贷配给,在边际报酬递减的条件下,他们会更有效率地使用有限的现金流,所以其边际生产率高于富裕公司。
倘若信息非对称影响贷款在不同类型公司间的分配,它也相应会影响产出。如果存在金融市场缺陷,冲击的乘数效应是不确定的,因为这取决于冲击的类型。将冲击分为需求冲击(财政与货币政策)和供给冲击(生产率)两类,有利于分析特定冲击对实体经济的不同影响。一方面,第一,假如受到正的财政或货币冲击,公司外源融资供给增加,而内源融资不变。充沛的资金供给会降低融资利率,低廉的融资成本会刺激投资。然而,约束型公司投资增加的比例相对较低,这是因为内源融资占其投资总额的比重相对下降,银行会因贷款风险对其实施更紧的信贷约束,从而使成本会出现亲周期的变化。这与金融加速器理论正好相反,金融摩擦引致的成本是逆周期的;而在减速论中,亲周期的成本会自动约束繁荣期的信贷规模,防止过度负债的出现。因此,正向冲击的综合效应为负,信贷市场缺陷的存在抑制了约束型公司的投资需求,相应地压缩了产出的规模,从而减缓了经济的波动。第二,假如出现正向生产率冲击,约束型公司因杠杆比率高,现金流增加的比例更大,这会改善受其信贷条件并引致更大比例的投资扩张。在此情形下,正冲击的综合效应会加剧经济波动。另一方面,第一,假如受到负财政或货币冲击,公司外源融资供给的减少导致融资利率提高,压抑投资需求。在内源融资总量不变的条件下,约束型公司的财务杠杆降低,资产负债表的改善放宽了信贷约束,银行会增加对此类公司的投资,因而延缓了经济衰退。第二,假如出现意外正生产率冲击,约束型公司因杠杆比率高,现金流急剧降低,信贷条件的恶化导致经济加速衰退。
(二)金融减速器理论
伊路提出的金融减速器理论与资本市场减速论相似,即金融市场缺陷能够减缓经济波动,因而有可能作为经济周期的内在稳定器。金融减速器理论的核心假设是“司法缺陷”(Deficiency judgments):如果借款人违约,借款人未偿贷款与流动性资产价值之间的差额,原本可以通过自身和担保人资产或远期收入来抵偿;但由于法律限制银行对借款人的清算权,银行难以通过清算方式弥补贷款损失。
在制度缺陷条件下,金融减速器的传导机制正是“限制清算”,这阻碍了冲击向其他部门扩散而形成的传染效应。家庭向银行贷款购房,如果房产价格下跌导致担保价值低于应偿债务,家庭最优策略是违约,而银行在法律的限制下无法要求家庭弥补其贷款的全部损失,家庭能够保留剩余资产而不被清算,因此,财富从银行转移到家庭,风险在银行内部积累。因为银行贷款利率中本来就考虑了风险升水,等到房产价格上升和房贷人能正常还贷,银行通过又贷款收入核销坏账损失;所以,银行与家庭相互依存。家庭违约的确会影响到自身信誉,但如果银行因此而不贷款给家庭就将永远丧失核销坏账的机会,正因为银行贷款的预期收益大于损失,才会继续给家庭贷款;由此,家庭购房的决策不受违约决策影响。当房产价格下跌时,家庭一方面违约,另一方面继续向银行贷款购买低价房产,而这些新购的房产不会被银行清算,银行预期这些房产的价格上升、家庭能以此还贷,因而也乐意贷款。银行在整个经济周期中,通过资产组合将家庭风险分散,法律对银行清算权的限制也避免了家庭“困境抛售”可能导致的经济剧烈波动。因此,家庭在经济萧条期继续贷款买低价房,从而拉动经济走出阴霾。这一理论同样也适用于分析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贷关系。
但是,如果要保证金融减速器的传导机制正常运行,家庭必须对银行有充分的信心,否则会出现挤兑危机;银行对家庭还贷也要有信心,否则会导致家庭被迫“困境抛售”房产形成的房贷危机。由此可见,金融减速器要正常运行,信心的维持是关键。为避免中小企业在衰退期大量倒闭,美国1978年的破产法改革对银行清算权进行限制。银行意识到清算能力下降,与企业签订更加严格的贷款合同,这反而增加了衰退期企业的清算率,从而使经济波动更加剧烈。由此可见,金融减速器理论受到诸多客观条件的严格限制。
四、结论及政策含义
由于金融市场缺陷和冲击类型不同,市场缺陷对冲击的乘数效应不确定。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投融资双方委托一问题产生了金融摩擦,成本随投融资风险呈现周期性变化,直观表现在外源融资升水的波动上。冲击通过金融市场渠道传导至真实经济的过程中,因为金融摩擦和成本之间的动态关联,金融市场缺陷会改变冲击效应。
篇10
【关键词】22号准则 银行业 影响
一、22号准则的主要内容
1、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分类更加明确。《22号准则》将金融资产分为四类: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分为交易性金融负债和其他金融负债两类。
2、衍生金融工具纳入表内核算并采用公允价值计量。《22号准则》明确要求金融企业将衍生金融工具纳入表内核算,同时要求在会计期末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衍生金融工具,以便及时反映交易的盈亏状况。《22号准则》从会计规范方面入手,使投资者更充分、及时地了解金融企业从事衍生金融工具业务可能承担的风险,这也是近几年国际会计准则和主要市场经济国家会计准则关注的焦点。
3、对金融资产减值方法进行进一步的规定。新会计准则规定金融资产减值主要采取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并对金融资产减值的转回增加了转回后的账面价值不超过不计提减值准备情况下的摊余成本、权益性工具的减值准备不得通过损益转回、债务工具可以转回计入当期损益等种种规定。
二、新旧会计准则的主要差异
我国原有会计准则体系中没有关于金融工具方面的专门准则,关于金融工具的一些基本概念、会计处理方法和有关制度安排散见于《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易》、《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等。而此次新颁布的会计准则在如下方面进行了有效完善。
1、金融资产分类和确认标准。现行制度对投资的分类局限于以时间长短来划分短期投资与长期投资,新准则引入金融资产这一新概念且按照投资交易的目的性和经济实质来分类。新准则明确要求对金融资产进行四种分类,且确定后不能随意变更。按照新准则规定,从购买初始商业银行就要将单只债券划分为上述金融资产四大类型中的一种。这对商业银行来说,对单只债券的品种研究和市场行情判断以及市场风险的充分考虑就尤其重要了。在我国原有的会计准则中不但缺少对金融资产的终止确认标准,甚至也不存在金融工具的初始确认标准。新准则包括了初始确认和终止确认两个层次的标准,适应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要求。
2、风险防范和披露。衍生工具通常包括期货合同、远期合同互换和期权。近年来,金融企业和大型涉外国有企业均不同程度地在境外开展衍生金融工具业务,国内衍生金融工具(如银行间债券远期交易、认股权证等)市场也已起步,并将有较快发展。衍生金融工具是一把“双刃剑”,利用得好可以规避风险,否则就会酿成大祸,“中航油事件”就是一个例证。为了防范衍生金融工具可能产生的金融风险,准则还要求企业将衍生工具纳入表内核算,这改变了我国长期以来衍生金融工具仅在表外披露的做法。使金融工具产生的风险成为定性的定量信息,是从会计核算上高度重视风险防范的进步。
3、公允价值和货币时间价值。金融工具在计量上采用“公允价值”基础,它实现了我国会计准则的新突破:会计计量属性由单一的历史成本会计计量模式向多重计量基础并存的会计计量模式的转变。按“公允价值”调整所产生的损益与按“收入费用”的传统模式所确认的损益显得同样重要。根据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如果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存在着活跃的市场,活跃市场中的报价应当用于确定其公允价值。而金融工具不存在活跃市场的,金融企业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其公允价值,如:参考熟悉情况并自愿交易的各方最近进行的市场交易中使用的价格,参照实质上相同的其他金融工具的当前公允价值,运用现金流量折现法和期权定价模型等。
三、准则对银行业的影响
《22号准则》基本采用了国际会计准则39号的内容,而国际会计准则是融合了美国、英国会计准则的产物,主要是基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而制定的。对于我国尚不发达的资本市场和衍生金融市场而言,《22号准则》的出台将金融企业特别是股改上市银行的会计改革推到了国际前列。从深层次来说,《22号准则》有助于推动金融企业和银行监管部门建立有效的、完善的金融市场,并按国际规则完善银行的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机制。
1、有助于更清晰地界定不同资产类型的投资和收益。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将金融资产和负债划分为四类,这样的分类能更准确地反映银行持有金融工具的目的和意图,有助于更清晰地界定不同资产类型的投资和收益,便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银行的风险管理做出准确判断。
2、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使银行资产和负债能更迅速地反映市场价值的变化。这不仅能够提升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前瞻性,而且风险暴露的及时性也有利于增强银行应对风险的能力。具体来说,新准则正式确定主要的会计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以及公允价值。公允价值是新准则最大的亮点,它的广泛采用使得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的价值变化也在收益中得到体现,使企业净资产的账面价值更能反映其真实价值,在企业并购中能得到更公允的对价,有助于真实、公允地反映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这种制度安排有利于进一步夯实资产质量,充分揭示财务风险,正确衡量经营业绩,为实现向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筑牢了基础,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
3、新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信息披露提出了更高要求。从金融工具的核算范围来看,金融工具会计准则扩大了表内核算的范围,将许多原来在表外披露的金融工具纳入表内核算,有利于及时、充分反映金融工具业务所隐含的风险及其对银行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而且也体现了对风险充分而全面披露的要求,同时将提高企业财务报告的使用价值,使企业业绩的可预测性增强。具体来说,新准则要求将衍生金融工具纳入表内核算,越来越热的衍生产品业务受到的影响就较大。很多国内银行在衍生产品业务上,需进行相当大的投入,新会计准则将衍生产品工具归入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负债。这意味着以前衍生工具在表外,而银行公布的资产负债额中是不包括表外业务的,衍生工具纳入表内后,对银行的资产负债总额产生影响,上市公司报表变得更“可靠”。
4、提供更准确的信息,真实反映贷款的价值。金融资产减值的计算采用逐笔按现金流量折现法计提与银行目前采用的五级分类法相比,能提供更准确的信息,真实反映贷款的价值,使商业银行能够更准确地把握金融资产减值可能造成的损失。同时金融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不得转回的规定,也使商业银行收益管理的空间进一步缩小。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相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目前采用的计提贷款减值准备的五级分类法相比,能提供更准确的信息,真实地反映贷款的价值。因此,新会计准则要求企业采用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减值损失。在股份改造过程中,商业银行能够更准确地把握金融资产减值可能造成的损失。
5、对银行把握市场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公允价值方法将商业银行会计核算与复杂的资本市场和宏观经济环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市场环境的变化都将通过商业银行的会计信息反映出来。当市场利率水平变化时,商业银行金融工具的重估值随之产生变化,进而导致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波动。公允价值法要求商业银行资金交易部门对宏观经济和市场环境具有较强的预见能力,作出对中长期宏观经济走势的判断,为本行投资策略提供指导性意见;同时,根据短期宏观经济各项指标的变化及时调整投资策略,规避利率风险。
四、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1、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政策、金融工具估值技术和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2005年7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了《银行根据国际财务报告标准使用公允价值方法的监管指引》(征求意见稿),要求银行的风险计量体系能获取以公允价值计价的资产和负债信息。该指引明确要求银行在使用公允价值方法之前,必须具备风险管理系统和与之相关的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以保证银行使用公允价值法时,能够实现与其风险管理框架以及董事会批准的整体风险承受力相一致的风险管理目标;采用适当的估价方法;金融工具以可靠的公允价值计价;有关使用公允价值方法的政策及估价方法在整个银行中得到一致贯彻;定期向高管层和董事会提供信息,反映银行使用公允价值方法的情况及其对银行财务状况和盈利表现的影响。总的来说,公允价值的引入实际上是将银行同外部资产交易市场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银行必须建立起完善的风险控制制度。
2、完善投资决策机制。在投资决策初始即考虑会计分类政策影响,引入真正的财务决策参与机制;同时兼顾短期利益和长期发展的需要,建立清晰的风险和收益考核指标。
3、加强人员培训和技术平台的准备。国际会计准则的全面应用,不仅仅是会计政策的改革,更重要的是要求金融企业经营水平的协同调整。新准则将对银行的会计核算,损益确认以及营业利润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其条款又比较抽象,给各层次专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带来深刻挑战。更为重要的是金融资产和负责公允价值的计算需要相当程度的专业知识技术,还需要会计人员对外部市场的波动和宏观经济环境有很深的理解和感知能力。具体来说,新准则的实施不仅会给商业银行的财务核算带来很大的变化,而且会对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乃至整个经营管理体系、理念带来较大的影响。需要各银行内业务部门和操作部门及技术保障部门认同国际会计准则带来的价值调整和经营管理观念的改变,以保证银行经营管理再上台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加强与外部独立审计机构的联系。由于会计师事务所在会计准则方面具有丰富的专业经验,因而国内银行要与有关事务所开展积极的沟通交流,明晰对于金融资产分类、摊余成本、公允价值、实际利率法、未来现金流折现、衍生工具等专业问题的理解,吸收审计师对会计核算、内部控制和风险控制制度的意见。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 段艳琳:解析新会计准则体系.投资北京,2006(5)。
- 上一篇:研究生案例教学
- 下一篇:违反财务制度的检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