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经济原理范文
时间:2024-03-26 17:43: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会经济原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论文摘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工作和经营管理作为劳动的重要形式,在社会生产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我们要以一种发展的眼光看待劳动价值论,用的基本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看待的基本理论。本文阐述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看待劳动价值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结合起来,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
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分配制度原理
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建立,经济运行中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并存,与之相适应收入分配采取按劳分配为主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多种分配制度。
(1)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是由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多样性决定的:我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和公有制经济的相互结合,决定了在公有制经济中只能采取按劳分配的收入分配制度。另一方面’由于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并存,共同参与创造财富,要求按生产要素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指各种要素都应根据其在再生产过程中所做出的贡献的大小来参与收益分配,获得相应的报酬。基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现实,只有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收入分配制度,才是现阶段唯一公平的分配方式,这种分配方式在形式上是平等的,因而也是公平的。在公有制经济中,由于国家和集体是除了劳动以外的一切生产要素唯一的所有者,因此全体社会成员只能是劳动者而不能是其他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实行按劳分配,即按付出劳动量的多少来决定应该获得的收入的数量。但是这种分配方式也存在不平等的一面,由于人的天赋、能力、所承担的责任和风险、担任的工作的难易程度都是不一样的,对社会、生产做出的贡献也是不一样的,如果采用同一种分配方式同等的对待必然产生新的不平等。
(2)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是由各种生产要素在财富的创造过程中所做出的贡献决定的。马克思曾经在《资本论》和《哥达纲领批判》等文献中多次指出劳动并非一切财富的唯一源泉。现实的常识告诉我们仅仅有劳动者而没有资本、土地等其他生产要素的参与,是不可能创造价值和财富的,在生产过程中三者缺一不可。对此马克思曾经论述到:“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就什么也不能创造。它是工人用来实现自己的劳动,在其中展开劳动活动,由其中生产出和借以生产出自己的产品的原材料。”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知识、技术、信息和管理才能等过去不被重视的要素在现代的生产和经营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他们也要求参与分配。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由于“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所以应该允许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参与分配,这样有利于生产要素向更有效的领域流动,有利于技术进步的加快,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二、社会主义经济中劳动价值的认识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人力资本创造的价值也越来越多,现代生产中体力劳动所占比重不断降低、劳动复杂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不少学者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产生了怀疑。在这种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该如何看待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有的学者认为马克思不重视脑力劳动,认为马克思所说的劳动指的就是体力劳动。因而在知识经济到来的时候他们提出:商品中所含的体力劳动的成分越来越少了,因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也不再适用了,商品价值应该从由劳动和劳动时间决定变为由“知识含量”决定、由知识来计量。事实上,马克思从来就没有忽略过脑力劳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清楚地论述到:“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体力和智力的总和”,也就是说,无论是生产何种商品,都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生产的,只不过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所占的比例不同罢了。由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是体力劳动居于主体地位的时代.
三、当今科学技术工作和经营管理工作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
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效率的提高,这不仅仅是生产工人的劳动支出的增加,更多的是包括了科技工作者和经营管理者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所付出的大量的复杂的脑力劳动。由于企业经营者的经营管理才能是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能否大大加强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我们对科学技术工作者企业经营者的经营管理劳动做出全面的评价,提出相应的激励措施。科技工作者作为生产性劳动者,他们自身的劳动创造价值。新晨
关于科技工作者的劳动的价值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考察:一方面,科技力的承担者也被列在生产工人的概念下。“由此可见,马克思把科学技术工作者和经营管理者也看作是生产劳动者,从而也参与了价值的创造。而且由于科技工作者的劳动是一种复杂劳动,因此在同样的时间内,他们可以创造出比一般劳动者更多的价值。另一方面,科技工作者的劳动在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创造社会财富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科技工作者将先进的科技应用到生产过程中,不仅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增加产品的数量,还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因而,在评价科技工作者劳动的价值的时候,不应该仅仅根据他们的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的多少来衡量,还要看到他们在创造社会财富中的作用。
篇2
【关键词】经济管理;社会资源;资源优化配置;意义
一、引言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作为产品和劳动交换场所、以市场供求变化来调节和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运行体系。现代市场经济存在错综复杂、 互相联系而又互相影响的矛盾体系, 这些矛盾体系是由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了现代市场经济的矛盾体系,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影响了现代市场经济的矛盾体系,这些矛盾互相联系、 互相依存和互相作用, 共同推动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只有真正认识这些矛盾体系, 才能把握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现代市场经济矛盾体系的内容包括: 现代市场经济活动中产权的矛盾; 现代市场经济活动中所有制结构的矛盾; 现代市场经济活动中社会资源配置方式的矛盾,等。产权矛盾和所有制矛盾属体制性矛盾,在体制没有突破的情况下, 研究这些矛盾缺乏实践意义,本文主要只研究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分析社会资源配置方式存在的诸多矛盾能使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现代市场经济运动中资源配置方式,从而探讨经济管理对社会资源配置的重要意义。
二、 社会资源配置方式存在的诸多矛盾分析
(一) 社会资源配置方式的内在矛盾
社会资源具有稀缺性, 资源配置存在此多彼少的关系。现代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特点在于进入市场的经济主体, 内有追求利润的动力,外有竞争的压力, 并在优胜劣汰中形成一种社会强制。这种特点必然产生社会资源配置手段和社会资源配置目标这两对社会资源配置方式的内在矛盾。
1 、政府和市场的矛盾
政府和市场的矛盾是社会资源配置手段的矛盾。政府按计划配置资源, 市场经济通过市场配置资源,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资源配置方式存在的矛盾具体表现在: 一是市场和计划双轨制之间的矛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 资源的计划性配置仍很多, 旧的计划经济烙印很深, 政府迷恋权力并习惯于计划调控, 对以市场调控经济的方式、 方法不认识或者认识不够, 甚至有时是有意识拒绝由市场调控经济的运行。市场调控就意味着政府权力的丧失,中国在加入 WTO 的过程中, 反对最强烈的是政府部门的一些官员, 因为一旦加入 WTO,就必须按照WTO 规则和市场规则办事, 社会资源配置就应以市场配置为主, 政府部门的一些官员就没有计划的特权。这一例子充分说明市场和计划之间矛盾的严重性; 二是市场与现行政策的矛盾。市场的调控是即时的, 而现行政策是根据制定政策时的实际状况制定的, 不可能完全反映现时的市场状况, 无法像市场那样即时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当然市场调控也有局限性, 也会产生“外部不经济”,“ 看不见的手”也不是万能的, 当“市场失灵”时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三是市场规律和现行政策的矛盾。在市场经济中,支配市场的是市场规律, 市场规律是按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发挥作用的,而政府在制定现行政策时,考虑最多的是社会的整体需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是执行现行政策和抓住发展机遇的矛盾。作为经济行为主体, 其经济行为必须受到政府政策法规的制约,而市场经济中又有很多商机与现行政策的利益取向不相一致。
2、效率和公平的矛盾
效率与公平的矛盾是社会资源配置目标的矛盾,资源配置目标一方面是为了提高效率,另一方面是为了兼顾公平。市场经济存在竞争规律, 经济行为主体都是竞争的参与者, 竞争规律遵循优胜劣汰,才能体现效率和发展生产力。公平是每个人的天生要求,任何人都要求在任何方面能得到公平的待遇,只有公平, 社会才会稳定, 效率才有保证, 经济发展也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显然,市场经济中资源配置所要求的效率第一, 与社会主义所要求的公平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矛盾。
(二) 经济运行过程的内在矛盾
市场经济中, 社会资源配置方式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内在矛盾,主要有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矛盾,市场变动周期与市场主体的矛盾。
1、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矛盾
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矛盾主要表现为总量上的均衡与失衡、 结构上的均衡与失衡之间的矛盾。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时,总量上和结构上处于均衡状态,国民经济就能平衡发展, 不会出现“大起大落”,“通缩或通胀”等经济发展局面, 但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是相对的、 暂时的, 不平衡才是绝对的, 只有当总供给与总需求的不平衡达到一定程度时, 经济才会出现波动, 成为经济萧条或膨胀的根源。无论是哪种情况, 作为经济运行管理部门的政府都要采取相应的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来调控经济运行, 以达到经济的平衡发展或朝政府所需要的目标运行。
2、市场变动周期与市场主体的矛盾市场的运作和变动是有周期性的, 有高峰有低谷。市场变动瞬息万变,信息的流进流出、 供求关系的变化、 商品价格的升降、 消费者偏爱的改变、 市场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等等都在随时随地发生变动,宏观经济运行周期也影响市场的变动, 这些变动使市场变动呈现周期性。市场变动周期与市场主体之间一方面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矛盾, 另一方面市场变动周期要求市场主体的素质相应地即时发生变化,而市场主体素质的变化需要一个缓慢式、 长期式的学习积累过程, 市场主体素质的改变相对于市场变动是滞后的,两者之间存在矛盾。
三、社会资源优化配置与经济管理
资源优化配置指的是能够带来高效率的资源使用,其着眼点在于“优化”,它既包括企业内部的人、财、 物、科技、信息等资源的使用和安排的优化,也包括社会范围内人、财、物等资源配置的优化。 资源配置是否优化,其标准主要是看资源的使用是否带来了生产的高效率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大幅度提高。市场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必然导致一部分企业的破产倒闭。一般说来,那些在同行业中科技水平不高,生产效率低,经济效益差的劣势企业,会因其产品和服务缺乏市场竞争力而遭淘汰。因此,从资源使用这个角度看,归根到底是看有没有实现生产的高效率、高效益。
资源的优化配置主要靠的是市场途径,由于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发性的特点和优点,它能够自发地实现对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优胜劣汰的选择,促使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实现内部的优化配置,调节社会资源向优化配置的企业集中,进而实现整个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
由于市场调节作用的有限性使市场调节又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弱点,因此,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所需要的供求的总量平衡,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社会公共环境等,必然由国家的宏观调控来实现。而在企业内部,部门或地区资源的合理使用,则主要是由市场途径来实现的。这种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促使企业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同时,也促进企业面向市场组织生产,优化资产结构,形成合理的创新机制,从而在微观的企业,部门或地区范围内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资源的优化配置是以合理配置为前提,以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以整个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为前提的。人类社会的生产过程,就是运用资源,实现资源配置的过程。由于资源的有限性,投入到某种产品生产的资源的增加必然会导致投入到其他产品生产的这种资源的减少,因此,人们被迫在多种可以相互替代的资源使用方式中,选择较优一种,以达到社会的最高效率和消费者,企业及社会利益的最大满足。从这个意义讲,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就是人们不断追求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争取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历程。在市场经济中,市场对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部门之间大体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的调节,国家宏观调控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搞好经济发展的规划及总量控制,重大结构和重大生产力布局等方面的作用,从整个社会发展来看,其目的都是为了保证社会生产的顺利进行,保证有限的资源得以最大限度地利用。
四、意义与启示
1、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通过对社会资源配置方式的诸多矛盾的研究, 使我们掌握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体系中社会资源配置方式的各种矛盾关系和各种矛盾的运行规律, 这对于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 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具有关键的作用。
2、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做实践指导
社会资源配置方式的诸多矛盾是围绕资源配置展开的, 解决好这些矛盾的有效方法是遵循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 抓住社会资源配置方式中资源配置这一中心环节。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正视市场的各种矛盾, 辩证分析各种矛盾,遵循矛盾的发展规律, 掌握好解决矛盾的方法和解决矛盾的关键, 及时调整矛盾双方, 使矛盾双方协调统一发展。这种方法对于指导我们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Hume, D. , THN, Book Ⅲ, PartⅡ, Sect . Ⅴ. London:Longmans, Green, and Co. , 1890. 287- 288
[2]Coas e, R. W. , Adam Smith. s View of Man. ASCA, Vol. ,1976. 559
[3]黄捷荣, 张长生, 郑志国. 现代市场经济系统研究. 北京: 红旗出版社, 1996. 58- 61
[4]陈东琪, 李茂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 长沙: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97. 73- 75
[5]Cf. Mc Nulty,Paul J. , Economic Theory andMeaning of Com -petition. Quarterl y J ournal of Economics, 1968. Nov. : 82
[6]李风圣, 吴云亭. 公平与效率.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1995. 112- 114
[7]陈宇胜. 改革、 发展与收入分配.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9. 131- 133
[8]Kornai, J. , Socialist System.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 tyPres s, 1992. 37
[9]胡永明. 市场经济与产权改革.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3. 99
[10]胡正旭.市场经济与政府调控[J],甘肃社会科学,1995.5
作者简介:
郑玲敏,女,重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建新西路支行客户部经理,经济师
杜丹,男,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市团校)财经管理系教研室主任,讲师
篇3
8月2日,《山东省国民休闲发展纲要》在济南。新华社称,这是我国首个以“纲要”形式颁布实施的全民休闲促进性文件。
“让9700多万山东人也像广东人、重庆人、湖南人一样,大家都玩起来,都乐起来。”山东省旅游局局长于冲如是说。
根据《纲要》,山东将把职工带薪休假纳入考核,确保职工带薪休假制度落实到位。正值暑期,这激起国民对带薪休假的无限遐想。
休闲时刻来临
尽管山东在宣传《纲要》时,着重强调其是“全国首个”,但很多人还是想起了广东已于2009年启动“国民旅游休闲计划”。早在2007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要培育休闲消费热点。2009年国家旅游局要求包括山东、广东、江苏等在内的经济发达省份率先启动“国民休闲计划”试点工作。
2008年下半年,呼啸而来的金融危机加速了国民休闲计划的制定。受金融危机冲击最大的广东,于2009年2月23日正式启动“国民旅游休闲计划”,目的之一即拉动内需,应对金融危机。
综观各省国民休闲计划,虽然具体做法各不相同,但仍有很多共同点。
在对象上,涉及全民,除了推动公务员、企事业单位职工、中小学生参与旅游休闲外,也致力于促进“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善”。在制度上,多个省政府专门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涉及发展改革委、文化、体育等部门,例如广东成立了联席会议制度,江西也成立了“居民旅游休闲行动组委会”,成员包括20多个单位。在措施上,多是围绕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发行旅游消费券、增加免费景点,以及鼓励乡村旅游、银发旅游、修学旅游等。
“我国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的经济发展水平,大多数城乡居民具备了休闲的经济实力。” 山东省旅游局局长于冲认为,休闲被誉为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五大推动力之首。目前,发达国家的公民每天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休闲,三分之一的收入用于休闲,三分之一的人员就业在休闲产业,国家三分之一的GDP也由休闲产业创造。
资料表明,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休闲就进入大众化阶段,超过5000美元时休闲消费将进入快速增长期。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均GDP已达4000多美元,部分经济发达省份超过6000美元。国家旅游局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日前联合的2011年《休闲绿皮书》指出,未来五年将是中国旅游、体育、文娱消费等休闲产业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中国,北京以及上海、广州、深圳等一些大城市将会率先进入休闲经济社会。可以断言,休闲经济将成为大城市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增长点。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内需满足消费、解决就业、建设小康社会、进行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国民素质等各个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旅游局副局长祝善忠在去年底曾表示,“十二五”期间,中国将实施《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增强和普及国民休闲意识,提高国民休闲参与度,推动旅游发展转型迈出实质性步伐,为提高国民幸福指数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山东省副省长才利民说,休闲是一种文明生活方式和健康向上的消费需求,也是人们获得幸福体验的一个源泉。同劳动权一样,休闲也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山东将在推动公众健康休闲的同时,增强休闲经济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到2015年使文化、旅游产业收入相当于GDP的14%左右。
被诟病的“好心”
就在山东公布国民休闲纲要的前两天,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了一份各国“带薪假期”时间长短的排行榜。巴西和立陶宛以41天位居榜首,中国以21天排名最后一位。不少国内上班族看后表示,别说21天,连这一半的带薪假期都没有。
21天?假期有那么多吗?有不少人计算:除去黄金周和小长假的周末,实际上只有5天和1天,那么春节5天,元旦、五一、端午、清明、中秋,各1天,国庆5天,就算把妇女节、儿童节那一天算进去一共只有17天。但实际上连这法定17天很多单位也保障不了,更别说10天的带薪年假。央视主持人张泉灵在微博写到的“如果再告诉你巴西休假的那30天,老板需要支付1.33倍的工资呢?理由是这一个月他带家人度假,花费较大”更是让许多国内上班族感叹不已。
一位人力资源专家告诉记者,很多人放弃休假是为了保住饭碗,我国劳动法虽然明确了带薪休假制度,但由于没有执行的具体办法,缺乏明确可操作的依据,在实施中经常被打折扣。 “国务院出台的《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用人单位都不遵守,各省的国民休闲计划,他们会遵守吗?”有人对政府的“好心”能否得到落实充满疑虑。
除了落实的问题,很多人担心“国民休闲计划”会走样。
首先,“依靠国民休闲计划来拉动内需”说白了是刺激消费,不难设想的是,承载着拉动内需重任的“国民休闲计划”,当然还是以掏老百姓钱袋为最终目标,至于看上去很美的“国民休闲”,不过是个“掏老百姓腰包”的幌子罢了。
其次,一旦“国民旅游计划”通过并付诸实施,那么,一些惯于公款旅游的政府部门和官员,势必会得到了一种政策上的默许和暗示,而这种默许和暗示,无疑是给更多的公款旅游提供了冠冕堂皇的理由和口实。
第三,作为一年到头为生计奔波,还要面临物价高涨折腾的大多数普通百姓,能有这个闲心来“休闲”吗?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德谦曾指出,我国农村旅游休闲者中,超六成人没到过我国各大旅游景点,超七成人未享受过一次较为体面的旅游休闲,他们的出行多是探亲、赶集。也就是说,9亿中国农民的绝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国内旅游休闲为何物。显然,完善的国民休闲计划不应把低收入人群排斥在外。
怎么“玩”是个问题
8月13日晚,在济南大明湖的绿柳楼台间,山东省举办了首个“国民休闲汇”活动的开幕仪式。在秧歌歌舞及胡琴鼓钹声中,人们游览夜色中的大明湖和护城河,放荷灯、赏曲艺、随乐起舞,享受夜晚的自在“慢生活”。
主题为“健康休闲,幸福人生”的休闲汇活动将持续到10月31日,期间,山东17市将开展包括乡村休闲、健身养生休闲、旅游休闲、夜间休闲等“专题休闲活动”和“休闲主题周”,同时还将推出“休闲购物打折季活动”,为居民提供丰富的休闲盛宴。
“中国的休闲时代从未真正到来!”考察了多地方“运动式”的休闲活动后,一位专家如是说。他指出,在欧洲,很多国家的生活节奏都很休闲,即便有几天假期,人们通常也都是以日常休闲为主,一般不会出现中国那样的突击消费。很多餐馆、商店在周末和假期都关门休息。人们大多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喝喝咖啡……相反,很多中国人却在休闲时把自己安排得很忙,失去了休闲本身的意义。
中国人在闲暇时光里都干些什么呢?注重吃喝中国人把节日和朋友的聚会变成吃喝的代名词,也有很多人一放假便没日没夜地打牌、上网聊天、看电视等。所以,有的医院每逢星期一,吃坏肚子、玩坏身子的病人便格外多,医生们不得不为这些病人起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假日综合征”患者。
篇4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海西用大量的资源消费支撑了GDP的快速增长,如果今后海西的发展继续沿袭“资源―型―产品―废弃物”的经济增长模式,资源供给就很难持久。随着纯碱、氯碱、焦化、铁冶炼等一批大工业项目的相继建成和投产,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将日趋突出。总体上看,当前,在海西投资的企业普遍存在4低问题。即:资源产出率低、综合利用水平低、科技含量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低。这一问题在石油天然气、盐湖、有色金属、煤炭等行业和领域尤为突出,已成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障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费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海西经济发展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作为国家第一批13个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之一,已成为青海发展循环经济的主战场。与全国其他12个试点产业园区相比,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目前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在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上都处于明显劣势。作为全国面积最大、产业发育程度最低、基础条件最差的试点产业园区,如何从自身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扬长避短,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道路,已成为海西“十一五”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
“十一五”时期,海西必须坚持以建设国家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和柴达木新兴工业基地为目标,以特色优势资源和现有工业基础为依托,加快推进资源的综合开发、有效配置和循环利用,着力提高资源型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推动资源开发向提高规模扩总量、综合利用上水平、精深加工上档次、产业聚集相融合方向发展,实现工业经济由原料输出型向精深加工型、由资源主导型向循环经济型转变,努力走出一条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和自然资源的约束力,牢固树立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彻底抛弃以过度消耗资源和破坏环境搞工业化的“粗放式、野蛮式发展”道路、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即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要大力倡导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美化环境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方式。必须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突破口,在发展规划、招商引资、工程配套、项目建设过程中努力体现循环经济的要求,加快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建设和示范园区建设,切实加强对共生伴生矿产资源和尾矿废料的综合开发利用,积极发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项目,搞好城镇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建立和完善财政税收、金融信贷、科技攻关、土地出让、资源补偿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和保障机制,加快形成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力争到2010年初步建立起循环经济工业产业链,建成一批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典型企业和生态工业园。
一、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和原则。规划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按照依托交通干线,围绕优势资源,培育特色产业,建设一区四园,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思路,组织专家学者认真研究海西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思路,从宏观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统筹循环经济发展的全局。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引导资源合理有效配置,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延伸产业链,合理开发各类资源,使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工业和资源产业相互匹配、协调发展。大力倡导“环境友好”理念,引入环境友好技术(防治环境污染、生态环保与恢复技术,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清洁生产技术,“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循环利用技术等),建立资源二次配置机制,引导资源开发企业采取合作、联合经营等方式,由分散开发向集约开发、小型开发向规模开发转变,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提升企业发展层次,拓展发展空间,提高发展能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强化政策导向,营造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制环境。坚持鼓励与限制相结合的原则,在国家相关政策未出台之前,先行制定地方优惠政策,将发展循环经济纳入政策体系,努力形成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一是用足用好用活国家有关发展循环经济的优惠政策,充分发挥政策的鼓励、引导和扶持作用对循环经济重大项目和技术开发、产业化示范项目,给予直接投资、资金补助和贷款贴息等支持。二是制定消费环境保护政策,完善消费税制,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鼓励推广使用中水回用技术,开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鼓励公众购买循环经济产品,推动政府绿色采购,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合理的消费观,促进社会化的良性循环。三是调整和完善有利于废旧资源再生利用的税收政策,加快建立废旧资源回收处理收费制度。四是完善资源综合利用优惠政策,尤其是针对尾矿、难采矿、低品位矿和伴生开发利用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五是研究制定适应新形势的政策体系,包括财政、税收、价格、金融、投资、技术等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经济技术政策。
三、加强废物回收利用,积极开展城市循环经济点工作。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全面推进居民特别是城镇社区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规范再行资源回收市场,鼓励企业和个人从事废物回收,根据回收物分布情况规划建设新的加工企业,对其给予税费减免优惠,促进回收物资的加工使用和有效利用。各市县行委均应结合本地实情,开展单项或者多项的循环经济试验,用生态链条把工业与农业、生产与消费、城区与效区、行业与行业有机结合合起来。推行全社会节水、清洁生产、垃圾分类收集、绿色消费、城市交通使用清洁能源、居民和公共场所使用绿色照明设备、使用新型建材建设和改造住宅区,大力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
四、发展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种植业、养殖业、农业品加工业以及新兴的旅游业、服务业等,都是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广阔天地。推进县域循环经济,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控制化肥和农药用量,推广使用有机肥料,生产更多的安全优质农产品;要以县为单位,整合现有品牌,实施整体推动战略,对土壤、水、大气和主要农产品进行全面检测,以检测的数据为依据,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确定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方向,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篇5
[关键词]地方志;方志资源;经济社会;服务
开发利用方志资源,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地方志工作的职责所在,更是发挥地方志“存史、资治、教化”功能的必然要求。2006年5月,国务院颁布实施的第一部地方志工作行政法规《地方志工作条例》确立了地方志在经济社会中的法律地位。《条列》第一条明确指出“全面客观系统地编纂地方志,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地方志,发挥地方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第五条规定“组织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是地方志工作机构职责之一,第十六条规定“地方志工作应当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服务”。这标志着方志资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全党全国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和共同责任。
一、地方志的内涵性质与功能作用
地方志是一种以一定地域为中心的一地全史,它全面记载一地自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人物及名胜古迹、风土民俗等内容,上及天文,下至地理,纵贯古今,横陈百科,网罗宏富,范围广泛。它以信息的容量大,官方的权威性高,享用的社会面广,为其他任何著作所不可替代,为其他一般史书所不可及。正如方志学家顾颉刚所言:“惟方志中,纪地理,则有沿革、疆域、面积;纪政治,则有建置、职官、兵备、大事纪;纪经济,则有户口、田赋、物产、关税;纪社会,则有风俗、方言、寺观、祥异;纪文献,则有人物、艺文、金石、古迹”。与其他史书相比,地方志拾遗补缺,记微记著,知兴知衰,见褒见贬,是一个无所不包的史料宝库,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资源宝藏。
“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我国历朝历代都重视编修地方志,由此传承了几千年的文明历史。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全国编修完成了数万种省市县三级地方志书、部门志、行业志、专志、地情书,编纂了数千种地方综合年鉴、其他综合年鉴和专门年鉴,整理出版了数千种历代方志及相关研究成果,还有相当数量的方志理论与年鉴理论研究成果,其成果群构成了一个丰富的文化资源宝库,是人类社会历史活动的重要再现,是领导科学资政、预策、决策的重要依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史料,是传承文明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具有“存史、资治、教化”的独特功能和作用。
二、方志资源开发利用的成效和问题
开发利用方志资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成为各级地方志工作的重要任务。但其现状是:成效较明显,问题较突出。
(一)成效较明显。全国各级地方志机构充分履行职能,坚持一手抓开发,一手抓利用,开发利用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主要表现:一是地方志为各级党委政府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作为地情书之大要的地方志书,其直接、现实的资政功能“在于备行政官吏之鉴览,已定其发施政令之方针,……使在位者鉴资得其要,发施得其宜。”二是为社会提供地情信息,发挥公共服务职能。各级地方志机构拥有丰富的地情资料,理所当然地是地情信息的权威机构,是“地情资料中心”。要大力拓展公共服务的途径,为社会提供全面、科学的地情信息服务。三是开展区域研究,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开展区域研究,是志鉴编修工作的深化,是发展地方志事业的战略支撑点。
(二)问题较突出。近年来,虽然地方志的重要功能在逐渐为人们所认识,但是就方志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仍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一是认识滞后。对待方志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一些领导没有认识到它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潜在价值和功能作用,把它看成是可有可无的附带品,甚至持轻视的态度,因而在组织领导上缺乏强度,在重视程度上缺乏高度,在经费投入上缺乏力度,使方志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基础条件远远跟不上时代要求。二是资源整合滞后。地方志工作的基础条件,工作手段,资源聚合平台都相对薄弱,方志信息化程度很低,方志资源开发利用仍然停留在“初阶段、低水平、小气候、不平衡”的状态,不能形成三级连通、整体联动、社会共享的网络格局,使方志资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缺乏大气候、大手笔、大联合、大效应。三是管理方式滞后。无数的志书、年鉴、专业志和地情资料编印出版后就存放入库封闭,不开放、不推介、不宣传、不利用,使花费很大代价的资源长期束之高阁,没有发挥资治、教化的应有作用和效应。四是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滞后。方志工作队伍普遍存在着年龄老化、青黄不接、力量不足、专业人才缺乏、流动困难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制约和影响着方志的开发利用工作的开展。
三、方志资源开发利用的措施和对策
“以史为鉴知兴替,以志为鉴明得失”。我们要在实施富民强国战略中,以志为鉴,科学发展,努力推进方志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大力开发利用方志资源,为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提升位置,营造环境。方志资源的开发利用,各级政府和各级领导应该担当起更重要的责任。首先,要健全工作机构,延伸工作职能。地方志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只要有历史存在,就有地方志工作存在。就我省情况看,各市(州)县方志工作部门有的是独立的机构,有的是方志和党史合二为一,有的还是方志、党史、档案局三合一,后两种体制最大的不利就是工作业务不专,加之编制很少,工作任务繁杂,根本没有精力也不可能拿出更多的力量和精力从事地方志工作,更谈不上搞好方志资源的开发利用了。因此,要提升地方志工作的位置。其次,要落实方志法规,强化工作保障。2006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地方志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我省于2007年6月出台《湖北省地方志工作规定》,有力地加强了地方志工作的制度化、法制化建设,使地方志工作进入法制化轨道。当前全省各地深入贯彻落实《条例》和《办法》,重点落实“两纳入”和“五到位”,即各级政府要把地方志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把地方志工作经费纳入当地财政预算;真正做到领导到位、机构到位、人员到位、经费到位、条件到位,为地方志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再次,要强化管理,规范有序。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要严格按照《条例》《办法》的规定,依法管理好方志资源,从而形成有序开发、有规管理、有效利用的良性市场。
(二)做实开发,聚合资源。全省方志资源的开发必须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建设,坚持在开发中利用,在利用中开发。一是因地制宜确定开发重点。省级方志部门要根据省情地情实际研究编制全省方志资源开发近中长期规划,按照各区域的资源分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布局确定不同的开发项目,组织各地独立开发,也可根据需要对一些事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全局的重点项目组织联合开发,如对我省建设“两型社会”、“一主两副”、“战略支点”、“8十1”城市圈等重大课题,由省方志部门组织相关市县方志部门和省市县有关部门进行独立或联合开发,实现方志资源的提质、扩张和最佳配置,形成具有可资价值的专志和地情资料供省委省政府决策参考,也为当地党委政府提供直接或间接的资政服务。二是着力开发志书资源。全省第二轮修志已进入攻坚关键阶段,各级政府应切实履行官职官责,加强对修志工作的领导,重视支持地方志部门把本轮改革开放志修出精品佳志。通过点校旧志、编修简志、专志和年鉴,开发出更多的方志资源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翔实的信息服务,让方志信息成为各级党委政府重要决策的科学可信的依据。三是开发方志网络资源。要使沉寂的史料得以走出封闭的库房,进入全新的网络世界,全省方志系统要把加速方志网络化建设提上重要工作议程,争取政府财政支持,建立起省市(州)县三级方志信息网站网页,并实现三级联网,整体互动,资源共享。四是大力开发方志人才资源。各级政府要把方志部门的人才开发培养作为历史责任,一方面发挥好现有人才的作用,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为方志资源的开发利用贡献聪明才智。一方面要站在书写历史的高度考虑方志工作需要,在机关控编的情况下,采取调整、增编、选配、公招、流动等方式强壮方志人才队伍,为方志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篇6
关键词:稀土 出口 不利影响
一、国内外研究综述
我国拥有丰富的稀土资料,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在2008年进行调查的资料显示,中国各种稀土资源的数量总和,在全球总量中占据最大的百分比[1]。苏文清(2004)对中国稀土产业的竞争力评价和分析做了研究,分析了我国稀土产业在国际市场中的优劣势,以及造成这些优劣势的原因,结合我国稀土出口量的现状,提出了建立衡量稀土产业竞争力的指标体系[2]。汪福伟(2010)认为,我国的稀土资源在世界资源储备中扮演的角色,就像中东国家的石油一样,拥有独占性的重要地位,但却因为我国内部市场的因素,导致中国在整体的竞争中没有掌握稀土资源的定价权,失去了这个重要地位带来的优势[3]。
黄启、涂庆(2004)通过分析90年代以来,我国稀土出口及创汇的金额变化,得出我国稀土产品出口经济效益并没有达到期望值的结果,并分析了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同时提出了改进完善的对策办法[4]。谢岚平、周频(2007),稀土是一种关乎国家能源安全、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其开采、经营、买卖等一切活动应当着眼于国家安全的基本点。因为应该对我国的稀土资源实行国家监管,并建立长远的战略储备机制,将更利于国家发展的长远目标[5]。李红卫、黄小卫(2005),重复建设情况严重,冶炼分离能力过强,使得稀土产品在市场上严重的供过于求形成买方市场,是我国稀土产品出口经济效益不佳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对这种情况进行改善,国家应当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对稀土资源进行适当的保护,控制许可的准入门槛,严格规范开采流程,禁止新建稀土冶炼分离设备[6]。
二、中国稀土出口的现状分析
1.稀土资源产品的现状
目前市场上将稀土产品按照其在产业链中所处的位置,将其分为原材料产品、深加工产品和功能性产品三种:
原材料产品顾名思义是指产业链上游的稀土产品,如氯化稀土、碳酸稀土、稀土矿石和稀土精矿等。深加工产品是指处于产业链中游,对原材料产品进行一定的加工后形成的稀土产品,如合金、稀土氧化物及稀土金属。功能性产品是指处于产业链下游的,由几种稀土材料合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稀土产品,例如永磁材料、稀土荧光粉、稀土催化剂等。数据显示,中国的稀土产品年生产能力已超过20万吨,年加工处理能力超过16万吨,产品的产量以及在市场上的供应量均已达到全球总量90%以上[7]。
2.中国稀土资源出口现状
(1)稀土价格
资料显示,除了1989年和2007年的特殊情况之外,我国稀土出口产品的平均价格都在10美元/kg左右,更是出现过不到6美元/kg的超低价。而国家在2007年为了限制稀土出口量而颁布实施的一系列政策,使得价格曾一度攀升到17美元/kg的超高价。
(2)稀土出口量
经过统计,2000-2002稀土出口量呈现下降趋势,2003年开始出口量有小幅回升。自2007年国家干预稀土出口产业,并颁布一系列相关政策之后,我国的稀土出口量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
(3)稀土出口贸易国家现状
目前,我国的稀土产品主要出口的国家是,日本、美国、法国、荷兰和意大利,2003年对日本的出口量占出口总量的33.68%,美国23.60%。而日本是一个矿产资源缺乏的国家,尤其是在稀土资源进口方面,而日本的电子产业较为发达,全球一半以上的阴极射线管是在日本国内生产,因此对稀土需求较大,对中国稀土产品的依赖性很强。2008年,美国稀土进口量占中国稀土出口量的17.3%。美国稀土在催化剂工业中的消费占主导地位,其需求增长率一直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
三、稀土出口对中国的不利影响
1.出口价格低,定价权缺失,经济利益少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的稀土从业企业已经达到169家,其生产能力总量已经超过市场的总需求。而因此带来的竞争白热化,导致企业失去稀土产品的价格控制权,产品价格走势偏低,这就是经济学理论上的价格与企业数量的关系。由于国内稀土企业之间的白热化竞争造成产品价格整体走低,进而导致企业加大出口量,造成价格与竞争的恶性循环,最终造成我国在国际市场上失去稀土产品的定价权。综上,要想重新掌握稀土产品的定价权就必须加大国家的监管力度,从宏观上控制产业的集中度,实现地位和价格上的垄断。而中国稀土出口国中,需求量较大的几个国家分别是日本、美国、欧盟国家和韩国等,出口国少而集中,则他们的话语权就较强,导致我国在定价方面没有占据主动权,稀土低价卖出,利益回报少。
2.走私严重,大量资源外流
2007年起,中国实行出口配额管理限制规定,并且提高开采门槛,限制稀土出口,不过大量不法分子利用自身的社会关系,私自开采并走私稀土,2009年通过正常渠道出口海外的稀土是5万吨,通过走私出口的稀土超过2万吨,走私的比例达到了正常出口比例的40%左右,走私量比2008年增长10%。大量的走私出口导致合理出口的稀土量减少,大量国外需求者通过走私获取更为廉价的稀土资源,导致大量资源外流。
3.开采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由于我国稀土产业最初的形成是按照传统的矿业产业模式,国家并没有介入太多,因此造成了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在资源开采和加工的过程中,对环境最大的威胁是植被的破坏,水土的流失,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排放严重超标等,稀土产业活动对环境施加的压力已经远远超过的生态环境的自我恢复能力。“浸池工艺每开采一吨稀土,要破坏200平方米的地表植被,剥离300平方米表土,造成2000立方米尾砂,每年造成1200万立方米的水土流失。”开采稀土造成的“光秃形象”在南方秀丽的青山绿水中十分刺眼。
4.资源浪费现象很严重
目前,我国稀土资源企业中大量还是以传统的开采加工方法为主,科技的介入量较低,因此造成了开采加工过程中的大量浪费,资源的利用率相当低。同时由于主体过多、无证开采、滥采乱采等原因,最终导致稀土资源综合利用率低的现状。因为受到设备条件和工艺技术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稀土资源整体利用率不高,远远低于其他拥有稀土资源的国家。生产设备落后,生产过程中的科技含量低,几乎完全采用传统的开采和加工方法,大大降低了产品利用率和回收率。
当前,国内国有稀土矿山的资源回收平均水平为60%,民营的平均水平不到40%,而最大的稀土矿山回收率仅仅为10%,而储存起来的剩余90%,因为没有采用合理的储备方法,造成大量稀土在流失,因为进一步影响稀土产品的利用率和产品的质量。
四、小结
稀土资源是中国目前的优势资源之一,在开采和出口中虽然得到了一定的经济利益,不过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对于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也有一定的消极影响,为使我国经济社会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政府必须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控制稀土的出口,同时将不利影响降低到最小,使得稀土出口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Strategic Resources Workshop Report, "Strategies towards securing a stable supply of non-ferrous metal resources",(2008).
[2]苏文清.中国稀土产业竞争力评价与分析.稀土.2004(05).
[3]汪福伟.关于中国稀土出口定价权的问题探讨.中国集体经济.2010(07).
[4]黄启.涂庆.我国稀土出口的现状与对策.统计与决策,2004(02).
[5]谢岚平,周频.中国稀土出口战略与发展措施及前景.2007(11).
[6]李红卫,黄小卫.我国稀土出口现状与对策.稀土信息.2005(02).
篇7
保障林区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
──×××林区人民检察院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行为宣传活动纪实
在这里,这支队伍兵分两路,深入到辖区内个林场所,开始为期一周的保护森林资源、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犯罪宣传活动。,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
×××林区人民检察院“保护森林资源、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犯罪宣传周活动”在××年月日开始。活动的目的是进一步加强林区职工及区内流动人口对天然林保护工程的认识、增强广大人民群众保护森林资源的法律意识、配合好林业局春季护林防火工作、打击和震慑破坏森林资源犯罪行为!检察长×××同志、副检察长×××同志带领由各科室负责人组成的宣传小组及该院部分干警奔赴×××林业局×××经营所。在这里,这支队伍兵分两路,深入到辖区内××个林场所,开始为期一周的保护森林资源、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犯罪宣传活动。
四月份的×××,正值春寒料峭,乍暖还寒,山区里气温变化无常,但是宣传活动小组仍然坚持走村串户,深入到矿井、村头向工作生活在基层的人民群众发放宣传资料,讲解法律知识。他们不厌其烦的回答人们的各种问题,详细讲解涉林案件的形成诱因,认真解释各种涉林犯罪行为的犯罪构成。在林区,人们对各种树木的名称总是能如数家珍的说出来,诸如柞木、红松、桦木、紫椴、水曲柳、核桃楸、黄菠萝等等,但是如果说出这些树木中哪些是国家级保护树种、哪些是省级保护树种、哪些是濒危树种,这就不知道了。因此,宣传组的干警采用发放宣传单、制作图片、广播宣传通告等多种方式耐心细致的向广大人民群众讲解这些方面的知识。
一位多岁的老大爷对副检察长×××同志说:“去年在地头有一棵楸子被我放倒了,这是不是犯罪了啊?”
在×××经营所辖区的×××县××村,宣传组的同志根据该村村民有搞林地副业情况的特点,重点讲解了关于珍贵树种保护方面的知识,以及《×××省森林管理条例》、有关水土保持、严禁毁林开荒方面的法律法规。在召集该村村委会成员及村民进行的宣传会上,村干部以及村民对×××副检察长的宣传报告给予了热烈的掌声,并且咨询了很多问题。在讲到核桃楸、紫椴、水曲柳等国家保护树种时,一位多岁的老大爷对副检察长×××同志说:“去年在地头有一棵楸子被我放倒了,这是不是犯罪了啊?”“当时只是觉得那棵树太影响庄稼生长了,唉,今天才知道,这树哪怕就一棵也不能随便放倒啊,何况还是保护的树啊!”×××副检察长听到这些后,仔细的和大家讲解了破坏森林资源犯罪的有关立案标准,以及有关行政处罚方面的法律规定。并且根据大家经常遇到的一些情况仔细地分析了有关法律规定。宣传会结束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了。
宣传工作虽然是一件花钱又费力的工作,但从保护森林资源、实现林区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角度来看,这项工作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由于宣传周的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工作做的特别细,干警在对待干部群众提出的各种问题所做的解释也比较耗时耗力,因此,这项工作累计进行了近半个月的时间。在山上林场所期间,检察院的干警吃住在职工家里,白天在场部做宣传,晚上在职工群众家里拉家常,了解辖区内有关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破坏森林资源的情况。虽然工作辛苦,但大家没有一个叫苦叫累。在×××林场的一个私营煤矿,干警在宣传现场中午休息的时候,喝矿泉水,吃面包的情景被这个矿的老板看到了。他对×××副检察长说:“×检,你看干警们这么辛苦,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的,这一个宣传的活动有必要搞的这么认真吗?图个啥呀?”×××副检察长对他说道:“我们检察机关的工作不仅仅是办理一些贪污、渎职的自侦案件,更多的情况下应该做好法律的宣传工作。你想想,如果我们不做这些工作的话,你们、还有林区的职工群众能够知道自己在生产生活中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违法的吗?宣传工作虽然是一件花钱又费力的工作,但从保护森林资源、实现林区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角度来看,这项工作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在宣传周活动期间,共发放张贴宣传通告四十余份,发放宣传单五百余份,广播宣传通告十二次,召开座谈会八次,受教育人数一万三千余人,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月日,×××林区人民检察院对打击破坏森林资源宣传周活动以及打击破坏森林资源专项行动、立案监督宣传周活动进行了统一的总结。总结会上,×××检察长指出,检察院为了配合林业局的春季森林防火工作开展了“打击破坏森林资源宣传周活动”,在后来又根据上级院的文件精神开展了“打击破坏森林资源专项行动”、“立案监督宣传周活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林区广大干部群众也对检察院连续开展的这几项活动给予了充分的支持和肯定。特别是“打击破坏森林资源宣传周活动”,由于各种原因,使得活动的时间有所持续,在宣传周活动期间,共发放张贴宣传通告四十余份,发放宣传单五百余份,广播宣传通告十二次,召开座谈会八次,受教育人数一万三千余人,达到了预期的目的。通过这几项活动的开展,我们也应当及时总结活动所取得的方法和经验。
×××林业局地理位置特殊,属于典型的林农、林矿交错地区。
×××林业局施业区面积公顷,共计个林场所。横跨×××市区及其所属的宝清县行政区域。东部与东南部同×××县接壤,南部与×××市及其所属的×××县毗邻,西部仅靠×××林业局,北与×××市、×××农场相连。×××林业局地理位置特殊,属于典型的林农、林矿交错地区。辖区内非林业居民点多达个(截止到年),比林业居民点多出个。在施业区内不仅有农村的农田,还有属于×××农场的大田,大大小小的煤井更是有许多,其它的如金矿、采石厂、石灰矿等在辖区内都有许多。辖区内有多条公路通往×××、×××、×××等县市。某些路段过往的客运班车密集的时候可达每以分钟一班。以上这些情况,都是导致破坏森林资源犯罪行为多发的诱因。如何在国家法律和国家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协调好林区内各项经济建设的开展,如何解决好天然林保护和各种矿藏开采的矛盾,如何严厉打击和预防破坏森林资源的犯罪行为,已经不仅仅是林业局哪一个职能部门单方面工作所能解决的问题了。
××年月日×××林区人民检察院决定成立打击和预防破坏森林资源犯罪专项办公室。
篇8
关键词:人民法院;保障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5-0162-02
今年,中央把“稳中求进”确定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经济发展的总基调。如何发挥司法审判职能,落实中央要求和地方党委政府战略部署,依法推进和保障当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是摆在各级法院面前的重大课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笔者认为,应至少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大推进力度。
一、必须立足发挥司法审判职能,营造有利于“稳中求进”的良好环境
充分发挥司法审判职能作用,妥善审理各类案件,全力推进平安、和谐、法治、诚信、幸福龙江建设,既是人民法院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和宪法法律责任,也是落实“稳中求进”总基调,服务保障我省经济社会全面健康科学发展的基本出发点和根本立足点。
(一)强化打击职能,为“稳中求进”提供稳定的治安环境
要严格贯彻执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刑法修正案(八)》和即将实施的新刑事诉讼法,准确把握法律政策规定、具体案件情况、社会治安状况和社会公众反响,稳妥做好重大敏感案件、集团犯罪案件的审判工作,尤其要依法严厉打击危害国家安全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暴力恐怖犯罪、“”等组织犯罪、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暴力犯罪、多发财犯罪、涉众型经济犯罪、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犯罪、重大交通肇事犯罪、贪污贿赂渎职犯罪,积极参与打黑除恶、扫黄打非等专项行动,严厉惩处极少数,教育感化大多数,促进平安龙江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创造稳定的治安环境。
(二)强化规范职能,为“稳中求进”提供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积极参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专项行动,引导和规范市场经济行为,鼓励公平竞争,倡导社会诚信,建立健全社会诚信体系。审慎处理涉及企业改制、破产清算、股权纠纷、债权债务纠纷等案件,依法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依法制裁非法集资、非法传销、制售假冒农资等生产、流通、金融等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依法加大执行工作力度,充分发挥执行联席会、执行联动威慑机制、定期不履行生效裁判信息等制度机制作用,形成全社会共同治理执行难的强大合力,兑现合法权益,制裁失信逃债行为。加强与工商、税务、银行等协作配合,加强信息交流与沟通,努力形成发现、预防、控制和打击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合力,为招商引资和各类经济主体健康发展提供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三)强化调解职能,为“稳中求进”提供和谐的社会环境
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司法调解与行政调解、仲裁调解、人民调解、行业调解的协调联动机制,整合多方力量,实现各种调解手段的有效衔接,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避免矛盾激化。对常见多发纠纷,要注重发挥人民调解组织贴近群众、手段灵活的优势,争取以快捷简便的方式予以化解;对劳动争议、人事争议、农业承包合同纠纷,要努力通过仲裁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加以化解;对历史遗留、宏观政策调整中引发的群体性、连带性矛盾纠纷,要充分发挥党委领导和政府主导作用,引导当事人先行通过行政调处渠道解决,确保矛盾纠纷及时有效化解。要从保障和改善民生出发,进一步建立健全司法救助制度,使司法救助制度更加完善,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必须自觉践行能动司法理念,不断强化服务保障发展的有效措施
人民法院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正确把握和处理司法能动性与司法功能有限性之间的关系,既要坚持以能动司法理念指导司法审判实践,主动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又要注意划清能动司法与司法万能论的界限,不能包打天下、违法越权行使审判职能
(一)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及时出台司法指导意见
时时关注我省经济发展进程,深入研判相关案件规律特点,及时制定出台司法指导意见,开展好服务保障工作,防止政出多门、各自为政,形成整体合力,提高服务保障效果。结合目前我省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情况,按审判战线加强调查研究,及时调整、修订和完善服务我省大农业、大矿山、大油田发展,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促进对俄、日、韩贸易,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化解土地承包纠纷、征地拆迁纠纷、旅游纠纷、医患纠纷等方面的司法指导意见。
(二)积极开展“司法服务大走访大调研”活动,积极回应企业、社会司法需求
各级法院要经常组织法官走访调研我省在推进“经济区、十大工程”建设中油田、煤矿、农区、垦区、森工、铁路、交通、非公企业等发展运行的新变化,以及对审判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找准服务经济发展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抓住突出问题,及时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及时提出司法建议,认真听取企业领导、员工、社会各界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对司法审判工作的意见建议,及时加以改进,切实满足各方面的司法需求,回应关切期待。
(三)加强审判监督指导,提升整体服务保障水平
要落实最高法院和省法院的要求,加强对重大案件的统筹协调。对涉及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新型、重大、疑难案件以及涉众、集团诉讼案件,各地各级法院之间要加强信息沟通,认真执行请示报告制度;上级法院要加强协调指导,依法平等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争取最佳审判效果。要加强对重大案件的统筹处理,在坚守法律底线前提下,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运用多种手段处理好企业破产、国企转制、债务纠纷等案件,用好用活诉讼保全、先予执行等诉讼措施,既依法维护公平正义,又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三、必须切实肩负起社会管理职责,积极推进社会管理的创新发展
人民法院每一项司法审判工作、审理的每一起案件都是参与社会管理的具体实践。在当今社会转型加快、新老矛盾叠加交织的情况下,只有不断推进和创新社会管理,社会才能和谐有序,经济才能平稳较快发展,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参与和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既是历史赋予人民法院的光荣使命,也是人民法院责无旁贷的神圣职责。
(一)坚持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之一。司法公正作为人民法院工作的灵魂和生命线,是社会公正的重要内容,又是促进社会公正的重要途径。只有公平公正审判案件,从而化解矛盾纠纷,修复被破坏的社会关系,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人民法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基本价值才能得以实现。
(二)坚持公开司法,推进法治建设进程
人民法院在宣传普及法律知识、强化全民法治意识、弘扬法治文化方面有着独特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要通过以案讲法、庭审直播、法律“六进”等方式,发挥普法宣传功能,把人民法院打造成为重要的普法宣传阵地和法治文化建设平台;要把弘扬法治贯穿执法办案全过程,让广大民众在亲身感受司法、参与司法、了解司法的过程中,培养法治意识、规则意识,自觉参与法治实践,夯实依法治国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要坚持用法律观占领法治文化阵地,自觉通过执法办案彰显法治文化的发展方向,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优越性,增强广大民众理解和认同,促进全民尊法、守法社会氛围的形成。
篇9
《经济》:在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实行医药分开、管办分开,破除以药补医机制”的目标。这是一项亟待完成的任务,同时也是一项极为艰巨的任务,在实际工作中,其难点何在?
黄洁夫:我国在2009年启动的第一阶段医改中,“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是亮点,三年来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国家基本医药服务框架初步形成是这个阶段的最大成果,但改革的难点在公立医院改革,尽管试点工作取得一些改善医院微观管理层面上的成绩,但对宏观的医院体系改革顶层设计重视不够,现尚未触碰公立医院急需改革的核心。“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改革的历史转折期,我国现行的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医疗服务体系存在着一系列羁绊,针对医疗卫生事业的体制和运行机制上的大问题,我们应该有更大的决心和勇气,要在公立医院改革这场攻坚战中将“发展”作为改革主线,制定出合理可行的改革路线图。
总理报告中讲的“医药分开”、“管办分开”要如何落实?“以药补医”机制破除后,用什么方法来补医?要解决这个由于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卫生经济的复杂问题,需要卫生、财政、发改委、人事、社保、教育等多部门共同参与才有可能破解。“以药补医”是上个世纪50年代采用补偿政府对公立医院投入不足的政策。80年代后进入市场经济体制后,这一机制逐步蜕变,成为医院“创收”的主要来源之一。目前在经济利益趋动下,“药费虚高”、“过度医疗”腐蚀了卫生队伍,我们现在必须破除这种机制。但破除后,应建立起合理的补偿医院正常收入和发展经费的相应机制。首先要改变现在我国医院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事业单位”的属性,采用一种增加政府投入和符合医疗市场内部规律的经费补偿方法,使医务人员的报酬与他们的劳动奉献合理地得到体现,医院发展必需的经费也可得到保障。不要出现“断奶”后医院“入不敷出、难以为继”,从而使多年来困扰医院的医疗技术落后、医疗设备较差、医护比例不合理、医学人才匮乏等问题得不到解决,面临“进退两难”的风险。要加强从国家层面上对公立医院改革的统筹力度,把公立医院的改革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国特色的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结合起来,进行具有实际操作性的链接,要将公立医院改革提升到体制改革的层面而不仅仅是管理层面上做文章。因为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阶段,财政、编制、教育、医保和医院等多部门的隶属关系均会对改革现行的举措产生制约和束缚,各级政府采取这样或那样的行政手段和措施去解决“药价虚高”、“过度医疗”、“医患关系”等具体问题,只会“按下葫芦又起来瓢”。医院为了其生存和发展,又会采用对应的手段去从医疗服务中“想方设法”地去挣钱,“堤内损失堤外补”,而使“看病贵”的问题不能得到根本解决。我认为,依靠现在设定的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支付方式等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会导致政府多个部门的利益冲突,进入一个盘根错节的怪圈,难以实现破除“以药补医”的目标,这可能是种“硬着陆”的方法,对地方政府和医疗机构会带来一系列难以预测的困境,人民群众难以感受医疗服务费用下降的实惠,医务人员也难以调动积极性。
《经济》:您说过,公立医院改革应该立足于用更开放改革的态度去建设一个生机勃勃的医疗市场。这个医疗市场应该怎样建设?
黄洁夫: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公立医院当然应作为医疗服务体系中的主体。要将公立医院逐渐引入“政府主导,按市场规律办事的医疗卫生改革”的道路。对公立医院应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不断增加政府的投入,使之在公共财政中占一定的合理的比例。但也要考虑与我国现处于社会主义初期阶段,还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国家,各行各业都存在一个需要增加政府投入的问题,短期内不可能大幅度提高卫生投入。政府目前的责任和做法只能是切实保障那些贫困的弱势人群得到与经济发展相称的“基本医疗服务”的权利,还要制定合理的制度,使那些有能力支付医疗卫生服务的人与国家共同去承担、去分享不同层次服务的费用。要促进“非基本”医疗服务的发展,补充医疗卫生经费的政府投入不足。医疗卫生服务本身就是一个客观的市场,只有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才能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不能再走计划经济的老路。我们要承认医疗也是一个社会生产,而不仅仅是一个公众福利。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显示,世界上发达国家的GDP每增长1%,其中就有0.5%是与生命科学产业直接相关的。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十二五”期间要调整经济结构,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我国经济要不断向内向性经济发展。为此公立医院的改革应该是在改革过程中,积极培育医疗卫生市场,解放医疗生产力,鼓励市场竞争以拉动内需、推动经济的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作贡献,也只有这样公立医院才能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政府财政应该投入市场没办法做的领域,如边远穷困地区、公共卫生、慢病防治、大病救助和医学研究等,简单的说法是“基本”由政府办,“非基本”社会按市场规律办。我认为,不动员社会力量作为公立医院改革基础的改革是不具有生命力的。
《经济》:北京市最近公布了“向社会资本全面开放医疗服务市场”的政策和鼓励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以推动医院大发展的举措。对此,您作何评价?
黄洁夫:我十分赞同北京市的这一举措,它可以打破挡住社会办医的“玻璃门”,把大医院的医疗资源释放出来,建立起医疗领域的要素市场和医务人员的劳动力市场,出现一个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公平竞争的平台,才能更好提供群众医疗服务。我十分赞成医卫组不少委员在小组发言中谈到的破解“管办分开”难题的办法,要打破这个并不能充分实现“公益性”的公立医院“一统天下”的局面。推进一个公立医院改革的“211”工程,国家应保障支持有限的公立医院,形成一支以公立医院为主体的医院体系,包括农村的2000多家县医院,城市的代表国家和地区水平的约1000家左右的“国家队”,100家左右国家级临床医疗科研中心,其他医院应按地区经济社会实际情况,在政府主导下分批、合理地进行改革,通过宏观调控将大医院的医生、设备和病人向中小医院分流:一些大医院可取消财政拨款,放开服务价格管制,实行有别于国立医院的人事分配政策,可以办成“非营利的民营医院”和少许高档服务的专科医院,形成多元化的有活力的医疗市场。在政府有序指导下,改变我国医疗市场现在公立医院的“趋利行为”,而民营医院处于弱势,无法进入公平竞争,为脱离困境铤而走险,采用不法手段去欺骗群众的现象。就我了解,大多数医务人员是支持改革的,要充分相信这支800万的队伍是有觉悟、有能力的,只要他们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就会在改革的阵痛中诞生新的生命,医疗卫生才会出现“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
《经济》:如此说来,实行医药分开、管办分开,破除以药补医机制,还不能完成公立医院的改革,还需要向社会资本开放医疗服务市场,对吗?
黄洁夫:现行的医改设计拟通过调整诊疗费、护理费、手术费等医疗服务价格、增加政府投入等综合措施来补充取消“药品加成”后留下的这个资金缺口,我看执行起来会困难重重。因为我国政府设定的医疗服务费用很低,与医务人员的劳动不成比例。例如护理费,特护25院/天,一级护理9元/天,二级护理7元/天,三级护理5元/天。一台需要七八个医护人员配合几个小时才能完成的外科手术,手术费仅2000~3000元。医护人员的技术劳动不值钱,而大型医疗设备的检查费用等却很挣钱,要怎样调整医疗服务收费才合理?“单病种收费”?一个病人往往有几个疾病,如何收?临床路径?取舍还是医生说了算,何谓合理?操作起来十分困难,牵一发动全身,搞不好会导致医疗服务费全面上涨,反而增加群众负担。3年来,全国财政对医改新增投入已超11000多亿元人民币。但对于全国近2万间医院来说,颇有杯水车薪之感。国家财政今年的医疗补助均摊到每家县医院仅有230万元。在这种情况下,单靠政府财政补贴来补这个缺口也是不现实的。
总理提出:“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办医,加快形成对外开放的多元办医格局。”我国还是经济欠发达国家,只可能给有限的公立医院提供财政保障和支持,所以应该打破医疗市场的垄断,给社会资本立体办医提供公平创业发展的环境,培育多元化的医疗卫生市场。在“以药补医”被破除后,让社会资本填补留下的医疗投入空白。事实上,我国已经有些办得好的民营医院的经验,收费低于公立医院,服务优于公立医院。例如,台湾长庚医院的发展之路很有借鉴意义。前不久,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慈善机构、基金会、商业保险机构等社会力量以及境外投资者办医疗机构,鼓励具有资质的人员依法开办私人诊所,进一步落实政策,改善执业环境,对各类社会资本开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给予优先支持。
《经济》:您方才提到关于公立医院改革的“211”工程,这涉及制度设计问题。您对这一制度设计有何设想?
篇10
关键词:独立学院 大学生 社会责任意识
前言
独立学院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可以被看作是独立学院学生在承担人类社会发展的责任中的一种情感体验。积极履行自己对于国家、社会、集体和他人的职责,是独立学院学生在社会中所面对的重要问题。但是从大学生群体的现状来看,缺乏社会责任意识的问题已经成为了独立学院大学生群体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加强对独立学院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问题的探究,可以为我国独立学院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社会责任意识在独立学院学生成才中的作用
(一)为独立学院的大学生提供正确的社会价值导向
责任意识可以为独立学院学生提供正确的社会价值导向。社会责任意识的树立与强化,可以让学生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扮演的特殊角色进行了解。在对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进行了解以后,他们可以从社会的要求入手,构建个人的行为模式。
(二)为独立学院的大学生成才活动提供一定的内在动力
社会责任意识的养成,可以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心灵和对自己的责任进行认知。这种责任意识可以让学生的成才热情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学生的成才活动中,责任意识的强化可以让他们的自律性得到有效的提升。在对不良的情感和情绪进行有效控制以后
(三)为学生在成才活动中发展智力水平提供帮助
社会责任意识对大学生求知欲和事业心的发展有着―定的影响。他可以让学生在成才活动中,对自己的智力潜能进行充分的发挥。在树立了正确的责任意识以后,学生在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也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并会对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一些疑难问题进行积极探索,这就可以在对学生的创造才能进行充分发挥的基础上,对他们的智力效率进行有效的提升。
二、独立学院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缺失的表现和原因
(一)社会责任意识缺失的主要表现
独立学院学生责任意识偏低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对干部的任何国家、社会之间的关系的处理过程中,一些学生存在着过于重视个人利益的问题。在质变和勤工俭学问题中,学生往往关注的是个人的私利,而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第二,在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的处理过程中,一些学生也表现出了缺乏助人为乐的品质的问题,在过度以自我为中心区的情况下,一些学生表现出了对集体利益和别人感受缺乏关注的问题。初次以外,还有很多学生把大学看作是自己享乐的天堂,对学习内容缺乏关注。
(二)社会责任意识偏低的主要原因
社会责任缺失的问题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学生自身方面的因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从家庭教育的因素来看,一些父母对子女的溺爱现象会让学生在进入社会以后表现出过于关注自我的现象。对人格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忽视,会让一些学生表现出“有才无德”的现象。父母的不良行为也会给孩子带来一些错误的示范。从学校教育来看,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让升学率成为了衡量中小学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在这一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学生的考试成绩成为了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会和教师的绩效考评联系在一起,在这样的教学的环境下,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会表现出重视知识教育,忽视道德教育的问题。这种畸形的教育模式也会让一些学生表现出道德水准低的问题。从学生的自身因素来看,一些学生在进入独立学院以后,“独立学院”这个称谓会让一些学生心灰意冷。独立学院的学生生源层次相对较低,学生文化素质偏低的问题也会让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有所缺乏。一些学生在专业技术业务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缺乏关注的问题,也会让学生对自身的责任意识有所忽视。
三、培养独立学院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策略
(一)对独立学院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目标进行明确
从唯物主义的发展观来看,人类的责任意识在社会的发展进步历程中发挥着一定的推动作用。人类的个性发展与社会责任的完整统一,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它也是对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工作的终极目标。在对学生的责任意识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远期培养目标与近期培养目标之间的结合,也是独立学院所要关注的问题。在对独立学院的学生社会责任意识逻辑结构进行深入分析以后,我们可以发现,独立学院的学生社会责任培养意识的近期目标可以氛围以下几个部分,一是公民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而是青年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第三是独立学院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时代责任意识、社会公德责任意识、政治责任意识和经济、文化、民族责任意识可以被看作是责任意识培养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过程之中
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和思想教育是对独立学院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进行提升的重要方式。对此学校可以采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才培养工作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进行强化。在专业理论教学中,学校可以将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融入到专业理论教育的各个方面之中,并要对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全方位要求进行充分考虑,以便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核心价值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材之间的结合,可以让学生对自身所承担的历史使命感进行充分了解。在校诚信档案的建设,也可以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区提供一定的帮助。在实践教学体系之中,以“习惯养成”“纪律养成”“和“时间观念养成”为核心的养成教育的开展,可以让价值观教育在实践教学中得到有效渗透。在学生的素质拓展体系的构建过程中,独立学院需要对人文教育在学生人格培养过程中的作用进行发挥,并要对核心价值观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导向作用进行充分发挥。
(三)对独立学院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进行有效引导
对学生人生价值追求的引导和学习责任意识的引导,是对独立学院的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进行引导的重要措施。在对文化知识这一基础根基进行夯实以后,学院可以通过心理品质培养工作的开展,帮助学生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目标。学习责任意识是独立学院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技术长目标。它是独立学院学生走入社会的基础保障,也可以帮助学生实现自身的人生理想。在与合作精神的培养工作为核心对此全面发展教育体系构建以后,与公众利益有关的高级责任意识就成为了学生的责任意识的主要表现。只有让学生的学习责任意识与高级学习责任层次相吻合,才能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人才素质新要求进行充分满足。
(四)对独立学院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途径进行拓展
独立学院的大学生培养工作涉及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二是学生的创新能力,第三是学生的思想到的修养。科学化有效化的人才培养方式的构建,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纳缁嵩鹑我馐兜呐嘌问题来看,独立学院可以对以下几种措施进行运用,首先,独立学院可以对自身的价值观调控机制进行完善。这一机制需要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看作是基本的价值导向。规章制度和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的开展,可以在让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理性认识的基础上,提升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