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相关问题范文

时间:2024-03-26 17:43: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管理相关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财务管理相关问题

篇1

关键词:财务分析;利益相关者;顾客收益率;EPD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3-0196-02

在传统的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领域中,有这样几个指标与工具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应用:EBIT、EPS、财务杠杆和杜邦分析法,其主要涉及这样几个核心因素:权益资本、负债资本和经营税费,而又以权益资本的收益情况作为财务分析的最终归宿。

由弗里曼首先提出的“利益相关者”是指:能影响组织行为、决策、政策、活动或目标的人或团体,或是受组织行为、决策、政策、活动或目标影响的人或团体。迈克尔・A・希特等人进一步将利益相关者划分为资本市场利益相关者、产品市场利益相关者和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上文所涉及的财务管理中的传统分析指标与工具涉及到利益相关者研究领域的资本市场利益相关者和产品市场利益相关者。

在利益相关者角度的大背景下,企业经营的价值创造活动影响到众多个人、团体和组织的利益,故而他们对组织制定及执行什么样的战略不仅有机会,而且有能力通过某种方式施加一定的影响。企业在进行经营决策及经营成果分析时,应该将对各利益相关者产生的价值影响加以综合考虑,这是企业适应当前社会经济环境的必要条件。反观前文所述传统的财务管理理论中的相关分析指标与工具,在进行企业财务分析时,关注对象主要集中于EPS,即企业通过一系列的经营活动最终给股东带来的每股净收益,而将给其他利益相关者带来的价值增值状况予以忽略,导致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最终被导向股东财富最大化,带来的影响可能包括:劳资冲突问题、“利益冲突”、遗忘“对顾客的誓言”等。

为此,笔者认为,应该在原有财务分析指标与工具的基础上加以丰富,将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影响在财务分析上予以体现,从而达到综合分析企业经营的财务业绩的目的。

1 顾客角度的财务分析指标――顾客收益率

被誉为“日本战略之父”的大前研一教授反复强调顾客的重要性,呼吁经营者将顾客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主张从事任何工作都要首先确定自己的顾客,并发誓为顾客作出贡献。在此基础上,作为企业经营业绩评价分析的重要渠道的财务分析自然必须将企业为顾客所作出的贡献加以反映。

本文结合相关的理论,仿照财务管理理论的其它财务指标,提出“顾客收益率”这一财务分析指标,用以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给顾客带来的效用。具体的指标计算方式为:

顾客收益率=顾客认可的产品或服务价格/企业提供该产品或服务的价格

其中,顾客认可的产品或服务价格为顾客在使用产品或接受服务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收入、个人偏好和与竞争品或替代品对比印象等相关影响因素,对该产品或服务所给出的可接受价格,反映了顾客对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接受和认可价值。企业提供该产品或服务的价格即该产品或服务的最终销售价格,影响因素包括企业经营成本、企业所得收益(税前)和分销商分销成本和收益等,体现了企业向顾客提品或服务的效率,主要受企业经营活动能力的卓越程度影响。

较为明显地可以发现,顾客收益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企业所提品或服务迎合消费者需要的程度和企业经营能力的卓越程度,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满足消费者需要的程度越高,企业经营能力越强,在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成本越低,企业为顾客所带来的收益率就越高。顾客收益率越高,表明企业能够较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顾客收益率越低,表明企业在满足消费者效用方面还有待于提高。至于顾客收益率水平的高低划分,企业可以同竞争者相对比,但是这种对比可能产生一种较为被动的局面,即企业对顾客收益率的追求偏离该指标根本的涵义――以顾客为中心,重新走入竞争的圈套,因此笔者建议经营者在分析该顾客收益率指标水平的高低时,应该动态地不断追求更高的顾客收益率,而将竞争者的顾客收益率仅作为参考。

通过引入顾客收益率这一指标,不仅可以更好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给顾客带来的效用,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可以将企业给顾客所带来的效用满意程度纳入企业经营者所关注的范畴,从而在经营活动中更多地关注顾客的收益情况,回归到顾客至上的经营哲学,以更好地应对日益复杂、变化愈来愈快的经营环境。

2 资本提供者角度的财务分析框架――EPS&EPD

资本提供者主要可以分为权益资本提供者和债务资本提供者两类,由于其资本提供方式和收益方式的不同,导致了这两种资本提供者具有很多不同之处:投资期限不同、收益方式不同、风险承担程度不同、决策权限不同。不过随着可转换债券的出现,两者之间的差异也不是那么的绝对,债务资本提供者与权益资本提供者的界限已经不再泾渭分明,债务资本提供者对企业经营回报的收益要求也逐渐提高。因此,如果企业继续以传统的方式将债务资本提供者和权益资本提供者区分对待,将债务资本更多地作为一种杠杆手段以增加权益资本回报率,可以预知,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权益资本提供者和债务资本提供者的冲突将日益显现,企业的债务融资难度将增加,最终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就目前而言,大多数企业的权益资本提供者的地位远远高于债务资本提供者,但是可转换债券的发行已经给债务资本提供者提供了更大的选择权,将债务资本提供者与权益资本提供者的地位差距缩小,这一现象本身就表明了提高对债务资本提供者的重视程度的必要性。同样都是资本提供者,都是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所必须的资金,如果仍然以旧的思维将债务资本提供者加以区别对待,将其投资收益作为企业经营成本来看待,将为企业提供资金的债务资本提供者的收益当成企业的负担,而只将另一提供资金来源的权益资本提供者的收益作为企业的最终收益,无论从逻辑上还是从企业发展的需要上分析,都是不可取的。

转换思维角度,将债务资本提供者的投资回报――即债券及贷款利息――与企业经营成本区分对待,而将其与权益资本回报都作为企业投资者的投资回报加以分析,在企业的财务分析体系中将EPS与EPD(Earning Per Debt)同时加以体现,在追求股东财富增长的同时保证债权人收益的公平合理。追求卓越的企业应该未雨绸缪,适应这即将到来的财务分析思维的转换。

3 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的财务管理理念

每一枚硬币都有正反两面,在扩大企业财务分析对象的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在传统的财务分析目标集中于EPS时,企业经营目标虽不能涵盖全局,但也给企业指出了较为明确的发展目标,使得企业在商业环境并未十分复杂时能够保证精力专注。然而进入21世纪,随着经营的无国界化发展,商业环境日益复杂,如果坚持传统的财务分析方式,企业之舟将不再能适应日益湍急复杂的水流情况,过去行得通的方案将遇到越来越多的问题,过去理所当然的经验将越来越不适用,抱住过去的经验不放只能阻碍企业的发展,不能顺应经济的发展。因此,企业的财务分析理念需要发展,需要在勇于否定之前理念的基础上构思新的财务理念。但是,这也存在一个问题,即过多的目标会导致企业精力分散,失去重点。因此,本文主张新的财务分析理念只在原来的基础上纳入上述两个新的概念,以保证企业的发展能够满足最关键的需求。

在此前提下,对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的财务管理理念则应以内部兼顾导向为主,而不单独作为核心分析指标来看待,主要原因如下:(1)内部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的沟通渠道较其他相关者而言更为顺畅,其意志更容易得到回应;(2)在回报不能满足其需要的情况下,内部利益相关者更容易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影响,因为其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经营活动质量;(3)内部利益相关者是企业利益分配方式的制定者。因此对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的财务管理理念以增加企业内部的沟通为主,通过让企业员工更自由地参与企业讨论的方式来保证其利益得到满足。

参考文献

[1]张新国,陈敏,杨君茹.企业战略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李道明.财务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篇2

(一)高校经营管理意识淡薄

目前,我国高校大多为国家出资建设和支持运营的非营利性事业单位,但实际的经营者不是国家,这样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必然导致了经营者在经营管理上缺乏理财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另外,高校作为非营利性单位其一般都是在支出资金,而其经营成果即教育质量却难以越金钱来衡量,这就导致了其收入产出的不配比,资金的经营效益无法衡量等问题,这一系列问题导致了其经营管理意识淡薄,对高校工作疏于管理。

(二)财务管理意识薄弱,职工对于财务工作漠不关心

高校经营活动比较简单和稳定,这样在管理者看来财务工作只要对其发展的资金收支等进行简单的确认、计量、记录、保告等即可。但实际上随着高校资金来源渠道的复杂化,财务管理在高校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高校职工也没用认识到财务管理对高校管理的重要作用,却片面地以为财务管理只是企业单位的问题,即使认识到了财务管理对高校的作用,也只是片面地以为财务管理只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与其无关,导致了高校财务工作不被理解、执行力差等问题。

(三)预算编制不完善,预算执行不力

目前,部分高校仍然没有树立科学的预算管理观念,对于预算工作不重视,在预算的编制过程中没有考虑学校的实际资金状况和各个环节的资金需求,不能充分了解各部门的工作需要和资金预算来统筹安排学校资金,使预算不科学、不合理、不透明。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不能严格按照预算来执行,在资金的支出上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如脱离预算,随意变更经费用途、开支范围和使用限额,甚至寻找各种理由追加经费等,甚至不断的依据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调整预算。严重削弱了预算的控制力和约束力。部分高校还存在财政预算和校内预算相互脱节,学校为了获得最大限额的资金支持,在没有校内预算的基础上编制财政预算;或是脱离了财政预算,只是依据学校状况来编制校内预算导致,校内预算和财政预算不吻合。

(四)资产管理混乱

目前,部分高校在资产管理方面存在重购置轻管理的问题。一是不对学校的资产进行统筹管理,对于学校资产的核算不准确、不及时等,导致在购置资产时不能很好的确定是否已购置过此资产,现在此资产的使用状况等,从而导致重复购置资产,使资产的实际利用率低下。二是资产管理部门不能很好的记录和管理其部门下的资产,财务部门也没有进行定期的盘点导致了资产的账实不符。三是对下属的校办企业资产的管理办法不明确,导致了学校资产列入校办企业管理和校办企业资产列入学校资产记录和管理的交叉管理现象。四是由于校办企业资产和学校资产的混淆管理,使国有资产有可能在发生市场行为以及在利用手中的技术与产业界进行科技合作时流失。五是高校资产信息公开程度差。

(五)资金管理混乱,资金使用效益低下

在资金使用上,缺乏成本效益意识,在支出资金的过程中,没有考虑资金的使用效益。此外,融资筹资意识较差,大部分高校,把资金来源单一的依靠财政拨款和学生收费,没有很好的考虑学校的长远发展和国家对教育的发展规划,积极的去尝试多渠道筹资,以实现学校跳跃式发展。如通过银行贷款、进入资本市场发行债券及股票融资,利用加快应收款项和推迟应付款项管理进行短期融资等筹资方式很难被管理者接受。

二、解决高校财务管理问题的建议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开拓思路、强化经营观念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高校的收入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拨款,在财务上实行集中的收支两条线管理。目前,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高校的迅速发展,高校的资金来源多样化,在这种形势下,高校应该强化经营管理理念,以为高校的多渠道筹资和高校事业的迅速发展提供必要基础。

(二)强化财务管理意识,树立全员财务管理观念

高等学校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整个高校的管理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市场经济已经把高校经济活动与社会紧密连接在一起。面对市场竞争和挑战,高校要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就必须提高教育质量,加强校内硬件建设,尽快改善办学条件。因此,高校领导应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在高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将财务管理意识贯彻到高校工作的方方面面。高校领导应树立效益理财观,建立教学成本和教学成果的配比,最大限度的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高校领导者有责任将财务管理工作在高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新灌输给全体职工,让全体职工充分认识财务管理工作涉及到了高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从而充分调动全校广大教职工参与各项办学创收活动的积极性,实现高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调高高校的经济是实力和社会影响力。

(三)强化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在进行预算编制时应根据高校的发展规划和工作重点进行全面思虑,还要顾全财政预算,以确保财政预算指标得到落实和体现。同时,应把可运用资金,包括财政事业拨款和学校自筹资金都按一定程序和方式进行综合平衡,编制年度财务收支计划,全面反映学校整体财务收支情况和总体规模。在编制预算时首先要考虑学校的日常性开支,以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在保证学校的日常性开支的前提下,考虑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工作重点进行项目的专项预算编制,按照项目重要性程度依次排序,并强化专家评审、细化预算内容,合理安排各项支出。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预算来执行,不可以随意的超出预算外支出,对于必须要进行的预算外开支应经过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征询各相关人员的意见来予以决定。

(四)强化资产管理,防止资产流失

为了更好地管理学校资产,学校应积极采取各种措施:第一,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在资产购买前对资产购买的可行性进行科学的论证;对于通过论证的资产购置计划按程序进行逐级审批;对于审批过的资产购置计划,在购置资产时对资产的质量和价格进行对方考察和询价;对于购置回来的资产要进行仔细的验收,确保购置资产的产品质量和产品数量;对于已验收入库的资产依据各部门对于资产的使用需求进行合理分配;资产在日常使用过程中要做好合理调度和日常维护工作;对于已无使用价值的资产进行合理的处置;对于已无经济效益的资产进行及时报废。高校应针对以上资产流通涉及到的各个环节制定规章制度,建立固定资产使用、跟踪、问效制度,使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另外,在资产管理过程中应做到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使资产管理得到完善。第二,建立定期和不定期对资产进行清查和盘点的制度。高校应当定期组织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对学校资产的品种、数量、存放地点进行盘点,核对账物是否相符。第三,强化图书资料、体育器械、办公用品等资产的管理,使用、借还等都有严格登记备案,坚持归口分级管理和谁用谁管的原则。

篇3

关键词: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预算管理

一、我国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一)集团财务定位模糊,集团公司财务管理观念落后,缺乏科学性

企业已进入战略制胜的时代,战略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更是企业走向国际化的需要。但是通过对一些集团企业的投资现状分析,发现很多集团企业缺少对所涉足行业细致的分析,缺少清晰的实施原则,缺少保证战略实施的持续性和一贯性,缺乏常设的企业战略规划论证和分析机构,缺少长远的考虑,不符合企业长期有效的发展需要,导致许多投资不能形成企业新的增长点。许多集团的财务部门仍旧是核算型,或资金的粗放管理型,这种定位本身就无法与决策进行很好的匹配。

(二)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各自为政,缺乏一体性

不少集团公司在财务管理上过度分权,造成核心企业难以从集团整体发展的战略高度来统一安排投资和融资活动,结果是下属企业各自为政、各行其是,追求局部利益“最大化”,损害了集团的整体利益。这些体现在投资上,便是整个集团的投资规模失控,投资结构欠佳,投资收益下降,经营风险加大;体现在筹资上,便是整个集团缺乏内部资金的融通,对外举债规模失控,资本结构欠合理,利息支出增大,财务风险加大。这种缺乏一体化的财务管理,阻滞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要素的优化组合,使得维系集团的重要纽带――资金纽带松弛,导致了企业集团内部缺乏凝聚力,削弱了集团的整体优势和综合能力的发挥。

(三)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内容不足,缺乏动态性;财务管理不讲配合,缺乏全面性

集团的财务管理通常缺乏至关重要的事前预算和事中控制。事前的预算与经营业绩的比较也难以进行,事中控制流于空谈。至于事后分析,虽基于年终考核的需要能得到一定的重视,并在年度利润规划的基础上辅以相关的会计资料,但其有效性也颇受影响。既然事前预算无从谈起,事中控制甚为薄弱,事后分析未必有效,则下属企业对决策的整个执行过程便超出了核心企业财务管理的视野,游离于核心企业的财务控制之外。在旧体制下,人们形成了财务管理无足轻重的观念,集团财务人员往往是孤军作战,且人轻言微,同时,其他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对财务管理也知之甚少,甚至漠不关心,难以与财务人员配合默契,这就导致了全面的财务管理势必难以进行。

(四)资金管理散乱,预算管理困难

相当多的企业资金的收支缺少统一的筹划和控制,随意性大,使用混乱,导致现金流量不平衡;有的企业尚未建立健全的预算管理制度,预算不切合实际,指标控制不科学,预算的监控力度薄弱,缺少严密的计量标准和考核依据。

(五)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监管不利,缺乏力度

新的财会制度实施以来,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由于集团会计核算失真、财务管理混乱,尤其是财务监管的力度不够,导致了集团效益的滑坡和资产的大量流失。

二、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

(一)集中型财务管理模式

集中式的财务管理模式的优点:便于指挥和安排统一的财务政策,降低行政管理成本;有利于母公司发挥财务调控功能,完成集团统一财务目标;有利于发挥母公司财务专家的作用,降低了公司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有利于统一调剂集团资金,保证资金头寸,降低资金成本。其缺陷在于:财务管理权限高度集中于母公司,容易挫伤子公司经营者的积极性,抑制子公司的灵活性和创造性;高度集权虽能降低或规避子公司某些风险,但决策压力集中于母公司,一旦决策失误,将产生巨大损失。

(二)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

采用本模式的企业集团,子公司拥有充分的财务管理决策权,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管理以间接管理为主。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在财权上,子公司在资本融入及投出和运用,财务收支费用开支,财务人员选聘和解聘,职工工资福利及奖金等方面均有充分的决策权,并根据市场环境和公司自身情况做出更大的财务决策;在管理上,母公司不采用指令性计划方式来干预子公司生产经营活动,而是以间接管理为主;在业务上,鼓励子公司积极参与竞争,抢占市场份额;在利益上,母公司往往把利益倾向于子公司,以增强其实力。

(三)混合型财务管理模式

混合型财务管理模式是一种强调分权基础上的集权,集资金筹集、运用、回收与分配于一体,参与市场竞争,自下而上的多层决策的集权模式。此模式既能发挥集团母公司财务调控功能,激发子公司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能有效控制经营者及子公司风险,有利于克服过分集权或分权的缺陷,有利于综合集权与分权的优势,但是它是一种相对理想化的模式,因为财权集分的力度难以把握。

三、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选择与设计

(一)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选择

1、从母子公司的关系的角度来看。控股型的集团的组建源动力是资本实力与资本的衍生能力,借助子本来控制资源,其母子公司的关系是资本-报酬关系,母子公司之间通常没有太多的相关性,所以财务一般实行分权管理,财务分别核算,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财务力度低,只要求子公司定期地传递财务报表;产业型企业集团一般选择优势互补企业作为集团成员,对外表现为产品的市场占有,对内表现为产供销一体化,节约了交易成本,该类型的母子公司之间由于产品或区域相关、联系较大,企业集团成员间企业的生产与经营具有协作性,所以财务一般实行的是集权管理,统一会计核算,实时掌控下属公司的经营,强化资金的管理,并建立整个企业的预算管理控制体系、业绩评价体系;而管理型集团属于资本-报酬关系和产品相关性并存,它具有管理优势,通过输出管理,发挥集团优势,母子公司之间的经营范围存在着相关性和非相关性,所以往往采用的是集权与分权管理并存的财务管理方式,但在集团的预算管理体系、绩效评价体系等方面实现统一构建和管理。

2、从集团的组织层次的角度分析。纵向一体化联合的企业集团即单体企业通过直接投资或并购主营业务的上游和下游企业以及相关的运输、服务等行业的企业,组建成企业集团,并以此不断扩张,这种类型的集团由于可能既包含了同种生产类型的联合企业,也可能囊括了不同类型的企业,所以可以采取集、分权混合的财务管理模式;而横向联合是通过直接投资或并购那些生产销售同类产品的其他企业而形成的集团,这种类型联合的集团由于联合的企业类型比较相近,有利于整个集团统一财务管理,实行相对较集中的管理模式。

3、从集团的发展阶段、财力、人力的角度。随着集团规模的不断扩大,集团将向网络化、科学化发展,此时集团已积聚了大量的人力、财力,足以大力地开发各种财务软件。财务软件的开发有利于集团精简管理结构、减少管理层次,同时利用网络可以使总部及时地了解各下属企业的财务状况、资金的运作情况、各种投资计划,对下属公司进行适时地决策、监控,这样更有利于集团集中制定、实施销售政策和会计政策,实现集团与成员单位的信息资源的共享,实现单据在成员单位之间协同、预算体系和指标统一制定、资金集中管理、集团能够利用信息评价整个集团成员的绩效等。

(二)集中型财务管理模式的设计

1、银行账户管理。针对目前企业集团出现的子公司私自在银行开户截留现金的问题,集团公司应加强对于公司开户的控制,子公司在银行开户须经集团总公司审批,所开账户必须由集团财金部门统一管理。

2、现金预算管理。为了使现金管理变被动为主动,克服短期行为,母公司应通过整体预测,对集团以现有资金能做多大的经营规模,需要多大的融资规模可寻求的资金来源等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3、筹资管理。母公司在现金预测基础上,研究集团资金来源的构成方式,选择最佳的筹资方式。

4、通过建立财务公司或资金结算中心,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资金的集中管理有多种实现方式,目前比较常见的是在母公司设立资金结算中心或由集团内各成员企业共同出资成立财务公司。

(三)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和财务人员资格管理制度

作为母公司派出的监督者,财务总监的主要职责是:监督子公司的经营管理策略,特别是财务政策是否符合母公司的总体战略,一旦发现子公司经营者的行为损害了子公司或母公司的利益时,有权责令其立即纠正;监督子公司是否建立并执行了财务管理工作制度;批准或否决子公司重大的投,融资决策;将影响集团长远发展的重大事项向母公司董事会及时汇报;对子公司财务人员的上岗资格进行审查并报母公司备案以及母公司赋予的其他权力。财务总监应是子公司董事会成员,参与公司重大事项的决策,是母子公司之间信息沟通的桥梁。为了保证其相对于子公司的独立性,财务总监的人事关系、工资、奖金和津贴应由集团公司统一管理和发放,而且应该实行财务总监定期轮岗制。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不但可以使集团公司的整体战略方针在子公司得到较完全的体现和贯彻,而且能够规范子公司的财务活动,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和准确,有利于集团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四)通过财务软件,实现会计集中核算与控制管理

采取这种方式能够较好地解决成员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和会计控制不利的问题。集团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统一的财务网络软件,条件许可的企业集团,可以上线SAP财务软件或自行开发符合企业自身特点与要求的ERP内控软件系统,集团总部可以利用信息系统,建立起统一规范、严格有序的管理体系,加强对下属各分子公司的财务管理与监控,有效地保证了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并可及时获取各分子公司的财务与经营信息。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纵观世界上那些发展历史较长、经营较好的大型企业集团,没有一家自始至终只采用一种管理模式,因为事物时时刻刻都是在不断变化地。所以无论什么时候我们不应该局限于选定某种财务管理模式,而应该冷静地思考、全面地进行分析,在选择管理模式时,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结合企业集团所处的发展阶段、集团内部的组织结构形式和成员企业所在地的外部环境以及集团的整体发展战略等因素,制定真正适合集团发展的财务管理模式,以此来达到提高集团的整体竞争力和综合能力的目的。我们要根据形式与任务的变化,灵活地调节集团财务管理的具体方式和方法,取得最佳的经营效益为准则。

参考文献:

1、王建华.现代财务管理精华读本[M].安徽人民出版社,2000.

2、高绍福.设计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应考虑的几个因素[J].财务与会计,2004(10).

3、吴栩.关于我国企业集团财会管理模式的现实及思考[J].现代会计,2000(3).

篇4

关键词:财务管理;课程建设;教学管理

作者简介:刘春(1965-),女,辽宁盘锦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经管学院,教授;王晖(1973-),女,黑龙江鸡西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经管学院,讲师。(北京 100192)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信息科技大学2013年财务管理重点建设课程项目(项目编号:5028023521)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5-0114-02

一、财务管理课程建设的意义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发展,财务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如果不进行财务管理学的课程建设,财务管理学教学就会落后于整体的改革步伐。通过对财务管理学课程的建设,可以不断完善和丰富其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在原有软硬件设施的基础上能够不断提高该课程的授课效果,并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将学生培养成应用型的经济管理人才。

财务管理学课程是管理学及经济学类本科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在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用技术,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奠定理论基础。

财务管理学课程的建设要求具有较高水平的教学师资队伍,年龄、学历、职称等结构合理,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较强的科研能力,梯队结构要稳定合理。任课教师应围绕财务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并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和方向,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研究,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在财务管理学课程教学中,任课教师要广泛采用案例教学方法,突出财务管理的实践性特征;同时,在课程教学中,任课教师还应结合自己的研究工作,将财务管理理论的前沿学术信息和动态体现于教学之中。

伴随着经济体制变革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发展,财务管理学的模式与研究内容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为满足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更新财务管理的观念和方法,财务管理课程建设势在必行。

二、财务管理课程的建设目标

财务管理学课程建设的目标是吸收国内外名校的财务管理前沿观点,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在教学内容与体系、教学手段与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与改革。主要包括:第一,在教学内容上,吸收国内外名校的财务管理前沿观点,反映财务管理理论和实际应用的最新动态,不断进行更新,不断拓展财务管理学科的内涵和外延,实现与其他交叉学科的合作,从理论知识、技术能力等方面不断丰富教学内容。第二,在教学方式上,以目前的多媒体授课、在财务实验室开设的财务管理课程设计为基础,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在教学手段与方法等方面不断进行创新与改革,与不断丰富的教学内容相适应,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与学的互动性,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三、财务管理学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财务管理的教学内容

财务管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所以,财务管理的内容应该与财务管理的实践紧密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丰富理论,但是财务管理已经脱离中国实际。如何让财务管理的理论更加贴近实际,这是目前对我国财务学界提出的一个新的挑战和要求。

2.财务管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传统上,在财务管理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讲授法或注入式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为中心,以黑板和粉笔为工具,侧重教学内容的讲解与传授。虽然教室能够比较容易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效果并不好,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讲,而不能很好地融入到课堂中去。对于这种单方面的信息传输方式来说,其最大额问题是缺乏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创新精神。学生的学习潜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其结果必然无法满足社会对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为克服讲授法的缺点,不断推进财务管理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师应该尝试多元化的财务管理教学方法。

3.财务管理的师资建设

目前,教师大多缺乏实践经验。由于财务管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它对财务管理的授课教师提出了一个较高的要求,那就是除了应该具备一定的相关专业的理论功底以外,还应该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把财务管理课程的内容讲深讲透。

四、财务管理学课程建设的内容

财务管理学课程建设要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学生作为主体,才能与现代企业对财务管理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相适应。应着重完成以下几项工作:教学资料建设;教材建设;实践环节建设;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学课程的网上教学系统和教学管理制度等。

财务管理学课程建设应把握专业发展趋势,不断丰富与完善教材建设。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坚持科学务实原则,编写或选择适合本校学生使用的教材。根据教材配备相应习题与案例等。

财务管理学课程建设应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改革教学内容。跟踪和搜集国际学术最新成果,结合我国的实际环境,积极开展财务管理前沿问题的研究,及时把教改成果、科研成果和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引入到教学中去,同时根据实务界的反馈意见及时进行教学内容的更新。

财务管理学课程建设应结合课程特点与变化,创新教学方法。积极采用多种形式深入开展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交流,使双语教学、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等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财务管理学课程建设应积极创造条件,完善实践教学,完善实验室的建设。有针对性地购买国内外上市公司数据库、公司财务管理应用软件,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环境,不断丰富与完善财务管理课程网上资源;形成一个体系完善的财务管理教学案例库;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条件。

另外,还应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不断提高中青年教师的专业业务能力和外语水平;鼓励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继续加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培训;继续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财务管理课程建设的具体内容应包括:

1.教学内容方面

(1)教材建设。在选择了适用的财务管理教材之外,还应该有配套的辅导资料,便于学生自主学习,掌握重点,解决疑难,拓展思维。在教材的相关章节还应附加有财务热点问题、著名案例分析和最新财务制度等等,便于激发学生兴趣,了解最新动态。对于教材的系统性结构、现实性范例、思考题等等方面都应严格把关,应适合本校本科层次教学,有利于传授基本的财务理论与知识,培养基本的财务技能与技巧,同时还应将已取得的财务管理方面的科研成果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去。

(2)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教材。配合“财务管理学”课程教学,针对财务管理的特点,加强财务管理的实践教学,应积极编写财务管理方面的实践教材。

(3)课外参考书籍阅读指引。为了促进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地学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应该不断丰富给学生指定的参考书籍目录,在校园网上建立财务管理课程网站,并将书籍信息、评价和相关资源链接公布在课程的网站上,方便学生学习和查阅。

2.师资队伍方面

(1)学术成果。可以由学科带头人带领课题组成员,跟踪和搜集国际学术最新成果,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财务管理前沿问题的研究。

(2)教学能力、教师授课质量。组织讲授同一课程的老师相互听课、观摩教学,交流心得体会;建立集体备课制度。结合学校每学期期中学生评教、专家听课以及同行听课等环节的成绩的反应,在教研活动中对突出的问题查找原因,及时提出解决措施,保证教学效果的稳步提高。

(3)培养计划。注重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不断提高中青年教师专业业务能力;继续加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培训;继续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国内学术交流;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3.教学管理制度方面

(1)建立完善集体备课制度。

(2)不断提高教师专业业务能力和外语水平。继续加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培训;继续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国内学术交流;保证教学效果的稳步提高。

(3)建立教学效果监测和反馈。结合学生评教、专家听课以及同行听课等环节的成绩,在教研活动中对存在的问题查找原因并及时提出解决措施,保证教学效果的稳步提高。

4.教学媒体方面

(1)多媒体教学。为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根据学生的特点,继续完善PowerPoint电子教案。课题组准备巧妙地结合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特点,在财务管理课件设计中大胆地尝试以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主体的先进技术,比如,采用超文本技术、动画、视频播放、水晶易表、流媒体技术等。

(2)借助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实现网络教学。制作财务管理课程网页,开发一系列网络学习资源,如课程介绍、课程特色、教学大纲、教学教案、课后作业、模拟试题、参考文献、相关案例等,为学生自我学习和完善提供良好的条件。

篇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0.051

1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和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1.1资金利用效率低下

(1)收支管理松散。大多数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对组织日常开支的控制和监管欠缺,导致各收支明细项目、财务信息记录不完整、不规范。(2)资产管理混乱。固定资产的管理松散,导致账实不符,不能对组织资产拥有情况进行客观、科?W的分析,盲目处置或者购置新资产,严重影响使用效率。(3)预算管理薄弱。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由于支出审核制度的不严格,随意扩大费用范围、专款不专用的、滥用权力更改预算明细现象时有发生。最后部分组织虽然编制了预算表,但是缺乏对资金使用情况和效益的科学分析评价,从而达不到预期资金的使用效益。

1.2资金总量不足,筹资渠道单一

非营利组织资金来源特殊,其收入分为自创收入和非自创收入。与外国非营利组织相比,我国非营利组织的自创收入的比例较低。目前,我国政府不允许非营利组织直接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所以非营利组织一般以实施合作项目为主,或者挂靠到某一基金会名下,导致其对大的基金会或投资者依赖性较强,缺乏自有资源,这不利于组织的长远发展。另外,现阶段我国非营利组织筹资渠道比较单一,一半的收入来自于政府提供的财政拨款和补贴,组织自有筹资能力低,很少有开展其他活动来进行筹资。

1.3财务管理制度不规范,专业人才缺乏

我国非营利组织规模小、注册方式多样、运行机制不完善、组织架构不健全。在财务机构的设置和配备专业财务人员以问题上,各非营利组织情况不同。由于非营利组织的非营利性,资金的收入也是不固定的,比如遇到较大自然灾害的时候,捐款资金或者物资会相应较多,而组织日常的运作中可能并不涉及太多财务管理方面的内容,这也会导致我国非营利组织财务人员不齐备,甚至存在出纳和会计未分离的情况。

1.4有效的监督机制未建立

从外部监督来看:(1)政府有关税收、财会、工商管理部门并没有制定或完善针对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政策和实施有效的监督机制。(2)我国独立第三方监督体系还未完全形成,目前中国纯民间的评估机构还没出现,第三方评估机构多是些民政部门发起或以民政部门主导的,带有官方背景,其最大的缺陷就是行政干预。(3)社会公众监督力度有限。捐赠者、受赠群体甚至是普通大众对于非营利组织监督和人人参与的社会公众意识未普及。

1.5非营利组织财务信息不透明,信息披露制度的不完善

(1)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的运营资金成本缺乏。加大信息平台建设的投入需要承担技术、研发、维护甚至聘请第三方评估机构的费用,目前,我国大部分非营利组织无力支付。(2)非营利组织内部管理不善,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不高。组织管理者对信息披露了解不够深入,对信息披露要求的原则、内容以及方式不明确。(3)监管不力。组织内部监管不力,监督问责机制没有建立起来,自律能力缺失;行业协会成员之间没有相应的监督和约束,为互律创造条件;国家对于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设尚处于规划阶段;捐赠者及社会大众的公民意识和权利意识还未健全和普及,在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下,非营利组织腐败现象时有发生。

2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和信息披露的政策建议

2.1建立和完善专业的、系统的财务管理制度

(1)扩大筹资渠道,丰富资金来源,提高自创收入。首先,积极鼓励社会大众捐款,提高组织的社会公信力。其次,要增加非营利组织的经营收入,加强自身营运能力。再者,运用科学的商业投资。可以将闲置的资金通过合理的资本运作投入到股票、期货等投资工具中,同时也要降低投资风险,进行科学的投资管理。

(2)加强预算管理和控制。预算编制既要参照以前的执行情况,也要结合实际情况和总体发展战略,针对不同的项目采用不同的预算编制方法。收入预算的编制要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反映了非营利组织筹集资金的能力和资金的来源结构。支出预算的编制则要坚持统筹兼顾,抓住重点、勤俭节约等原则。通过对组织支出费用的预算,可以了解维持其正常运转所需要的基本投入,找到收支平衡点,要在确保工作所需开支的同时不夸大、虚报和瞒报支出费用。

2.2加强财务人员专业知识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

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是会计核算要求中的关键因素,这就要求会计人员掌握专业技能,提高非营利组织会计人员的准入门槛,组织可以编写针对非营利组织会计业务的、指导性较强、较实用的财务管理教材或操作手册,定期组织专业培训以弥补财务人员专业知识的匮乏,学习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和方法,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同时,加强会计人员公共责任和道德教育,建立员工激励约束机制。通过提高员工成就感、提供技能培训、员工参与决策、评估和反馈员工工作效能等方法满足员工的精神需求,从而对员工开展有效激励。在薪酬分配中体现与职称、学历和业务能力相适应的待遇差别来留住高素质人才。

2.3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规范非营利组织管理和信息披露工作

政府必须从制度及法律层面对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进行有效的约束和规范。政府部门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并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新增和完善更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性文件来规范非营利组织资金的筹集、使用、管理、评估和信息披露等行为,并应当在非营利组织法律界定、事故责任认定及处罚、收支规范等方面进行明确,让非营利组织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有法可依,为执法者和监督者提供法律依据。而作为行业内自律的协会和组织也应该组织相关专家、学者深入非营利组织内部,了解实际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共同探讨一些适用的、有导向性的行业规范。

2.4加强内部控制的管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内部控制需要从三个方面来入手:(1)管理控制,即完善组织内部结构、人事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等;(2)会计控制,即规范账簿凭证、货币资金、收入支出、实物资产、投资等各项经济业务;(3)审计控制,即包括管理流程审计和财务收支审计等,组织内部以及政府部门应加强内部控制运行机制的监督检查,同时发挥民间审计的力量,共同促进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当代的内部控制制度也需要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严格规范授权审批制度,防止腐败和官僚主义,同时也要加强风险控制,积累投资经验,提高对项目的可行性、经济性的分析水平,防范不必要的风险。最后,可以依靠互联网电子信息平台建立一个基于诚信、透明性质的有效信息激励机制,鼓励各个职能部门及员工积极工作,有效整合组织资源从而实现组织目标。

2.5规范内外监督体系,尤其是强化外部监督力量

外部监督应该从三个方面入手:(1)促进行业组织间互相监督。当前,我国基于行业透明的第三方独立审计监督体系还未完全形成,一些专业的第三方机构需要依法建立行业标准和评估体系,为监督非营利组织工作提供量化的评估指标。(2)政府部门的监督。民政、财政以及税务部门加强共同监管作用,防止偷税漏税现象。(3)深化社会大众的监督。培养民众的社会公众意识,拓宽社会监督的渠道,发挥媒体公共信息平台的力量。

篇6

关键词:医院财务体制;内部管理;会计信息;对策

近些年,国内医疗体制改革的脚步从未停歇,传统型财务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求,建立健全高效型医院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体系已经被提到医院建设发展的日程上,其能够为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注入能量[1]。医院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与应用,为精细化管理等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本文主要结合相关问题,对强化内部控制在医院财务管理进程中应用效率的措施进行研究。

一、概述医院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基本含义

通常情况下,内部控制是针对某一经济主体,以维护其内部经济资源运行的安全性为目标,此时内部控制可以被视为一种整体性的控制体系,以确保内部财务信息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完整性。对于医疗单位而言,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健全,能够大幅度地提升财务体制建设质量与会计人员对内部财务信息管理能力,为医院内部财务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注入能量。这一体系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建设与应用,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比拟的,在财务会计体制不断改革发展的进程中,医院作为经济主体的一种类型,积极探究强化内部财务控制水平是极为必要的。

二、目前医院财务内部控制进程中存在的不足

(一)对内部控制性质认识缺乏全面性

在医疗体制改革发展进程中,众多二甲、三甲医院已经深刻认识到财务内部控制在确保资金流动顺畅性、科研成果高效产出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但是在应用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时却表现出众多缺陷。例如将财务审计部门与财务内部控制部门的职能混淆在一起,误以为内部审计机构与内部审计体制的建设与应用,等同于内部控制体系实效性发挥的环境。目前很多医院对内部控制性质的认识上均存在一定的偏差,没有深刻地认识到其在降低医院财务风险率、维护院内资产安全性、成本压缩、提升医院管理效率、强化资金使用效率以及流通性等诸多方面发挥的作用。

(二)内部控制体制缺乏完善性

陈旧化的财务管理理念与形式在众多医院发展进程中已经根深蒂固,财务内部控制的应用仅仅停留在政策导向层次上,在内部管理体制的建设环节上仍存在较大的缺陷。基于医院各项业务运行管理进程中,与多个职能部门产生牵连,以及没有一套与之相匹配的规章机制辅助这一实际状况,最终使“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这一现象衍生出来。另外,在资产管理机制的编制与推行的环节中,没有得到与资产亏损相关的责任追究机制的协助,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尽管大部分医院的内部控制体系在编制上体现出全面性,但是其在实践过程中所取得的效果是不尽如人意的,其监督体制、责任追究机制的实效性被掩盖,形同虚设。总之,因为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体制在编制上缺乏完善性,致使院内财务会计人员、各职能部门在对该体制的理解与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偏差,对医疗事业的运转产生了负面影响,也增加了虚假确认收入,甚至是私吞公有财产等现象发生的概率。

(三)内部审计环节缺乏合理性

医院内部审计部门最大的功效之一是对财务内部控制应用的实效性进行客观点评,在此基础上为财务管理人员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建议。但是实际上很多医院仅仅是开设与内部审计部门相关的机构,将那些对审计程序略知一二的人员安置于工作岗位上,其在职责上与财务管理部门存在重叠的部分,可见其特质性是严重缺乏的。内部审计设计环节上合理性的缺乏还体现在院领导长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内部审计部门的权威性,审计部门在追究异常状况之时监查、评估与维护的作用难以发挥出来。

三、强化内部控制在医院财务管理进程中应用效率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医院组织机构是基础

医院内部组织建设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医院事业发展的水平,医院内部组织机构的建立健全,对医院事业发展起到了导向的作用。也就是说医院内部组织是医院发展的有效驱动力之一,其最大的功效是使医院各个部门各个工作人员的职责明确化,这样各部门能够各守其职、各尽其责、协同发展,在运行的进程中构建出一个具有系统化、自我管治色彩、自行检查工作质量的内部控制体系,此时的医院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体系协同性与制约性共存,大大降低了财务腐败等问题发生的概率。

例如,会计与出纳业务整合在一起,会计与出纳员每日在固定的时间点上对账目信息进行核对,做到每日清算结算,从而规避了监察工作没有及时开展而造成财务错差现象的出现[2]。此外,医院组织机构的建立健全,使财务收支款项的制定体现出科学性,主要体现在审核、批准与付款等环节的细致化,从而实现强化财务管理工作质量的目标。另外,医院组织机构的建立健全,提升了医院财务部门的地位,强化了其权威性,使得医院财务信息更真实、透明,规章体制的建立与实施,也保证了医院财务部门监督管理功能的充分发挥。

(二)完善会计资金全程监管体制,做好档案资料管理工作

对于公立医院来说,会计资金应用形式应被全程监管,这在健全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体系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也提升了资金使用效率。完善会计资金全程监管体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将医院财务管理中内部控制体系的实效性充分发挥出来的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程”。医院财会人员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是基础,继而落实会计核算电算化系统建设工作,从而保障资金收入与支出始终处于相对独立的模式中,以此途径去降低财会人员做假账、盲目做账等事件发生的概率。

对医院药品与医疗器械的购置、输送、入库、出库、使用等环节所需资金实施网络化管理模式,其所发挥的实效性也是巨大的,具体可以总结为如下三点:一是推动了财会信息网络化建设进程,确保了财务工作运行的稳定性;二是与资金运转的全部财务信息均被整合进数据库中,为财务监管工作效率的提升奠定了基础,具体体现在各个环节资金支出的方向均有专员记录,(特别是在会计资金操作、运转环节上,审计步骤是极为严格的,出票环节也是极为仔细的),并将各类出票统合进财务档案管理体系中;三是提升了σ皆夯峒菩畔⒒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这是因为不论是在医院财务管理或是监控环节,均需要全面、精确的数据信息提供帮衬,正因如此,医院在出票进程中,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同步进行,纸质会计档案的制定与保管具体是由医院档案室负责,档案在保管三十年之内不可废除及在内容上做出改动,而电子档案应该被存储于光盘或硬盘内。无论是纸质档案还是电子档案的保管,其环境务必清洁卫生,并且信息资源定期地被输送与记录,从而避免或杜绝了数据信息丢失这一现象的发生[3]。因此,为了确保医院财务内部管理中内部控制得到切实的应用,且体现出一定的价值,医院财务管理部门对财务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机制实施调整与优化是极为必要的。

(三)创造良好的医院环境,做好预算管理体制的建设工作

医院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体系若想得到切实的应用,对良好的医院文化环境表现出强烈的依赖性,内部控制工作质量的提升,宣传工作是不容忽视的环节,借此途径应使全院人员从思想上认识到财务内部控制的应用在医疗事业持续发展中发挥的关键作用,把内部控制体制演变成一项系统性工程被长期建设。此外,为了内部控制的应用创造良好的条件,做好医院内部文化建设工作也是极为必要的,要使全院人员的思想受到优质文化的感染与熏陶,在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工作,财务内部控制应用效率也会有显著提升。

预算管理体制的建立健全,是推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应用的有效方式之一。各科室各项预算务必要应用整体化预算模式,财务会计人员应以严谨的工作态度,确保每一项预算资金均纳入医院整体资金预算管理体系中,同时参照本院医疗事业发展状况,对现有的预算管理体制进行调整,以此去实现拓宽各科室预算范畴的目标,从而确保预算管理体制应用的精确性与严谨性。此时医院每一笔资金的流出均被详细地列入预算管理体系中,继而预算机构再对其进行细致地审查详批,从而确保医院财务管理与会计人员能有序地依照预算项目落实各项工作,在预算机构与审计部门的协助下,医院财务管理中内部控制应用情况得到整体化监管,成本控制、采购管理与资产管理等工作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四)建立健全医院内部审计部门,加大对财务管理人才团队建设力度

内部审计部门建设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内部控制体系的应用效率,其在建设的整个进程中务必要体现出特色。其宗旨是确保财经法纪的实效性、财务管理行为的合理性,最大限度地降低资源浪费率,实现优化医疗事业运行效率的大目标。为了使医院内部审计部门的预警功能发挥出来,其可以不定期地对财务部门、总务科、设备科、药剂科、基建科等部门的常规经济活动进行监查、评估,并提出可行性建议,从而将各类风险蔓延的势头扼杀在萌芽中。

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性质是较特殊的,财会人员在长时间内很可能就固守一个岗位,这对其业务能力与职业素质的提升起到了负面作用,很多财务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体系的应用仅仅停留在每日记账、算账、报账的环节上,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内部控制体系维护资产安全,提高资源利用率方面的实效性。所以为了切实解决内部控制体系应用效率低下这一问题,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落实人才团队建设工作是必要的。内部审计部门在设置时,院领导一定要赋予其相应的权力,将内部审计专业人员配置其中,鼓励其积极学习会计、经济、法律等相关知识,从而打造出由复合型人才组建的审计团队,使医院内部审计部门为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实用性的发挥提供高质量的服务[4]。医院还可以定期地派遣内部审计人员去社会培训机构或高校学习深造,以达到强化自身实践能力的目标,最终使内部审计业务运行的质量有所保障。

四、结束Z

受传统财务管理观念与模式的影响,医院在支票管理机制、财务审批机制以及收入管理规定等方面存在诸多的缺陷,这对医疗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构成了一定的阻碍。因此,医院迫切地需要建立健全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提升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质量与财会人员对内部财务信息的管理能力,为医院内部财务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注入能量,也使财务管理在医院经营管理与效益提高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秀成.浅析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金融,2014,24:161.

[2]祝丽华.新财务会计制度背景下医院财务管理探讨[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4,12:32-33.

篇7

关键词:拆迁项目;财务管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4-000-01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工程拆迁项目数量不断增加,征地拆迁过程中的补偿资金应用量也在不断增大,动辄几百万、几千万甚至上亿,因此加强拆迁项目中的财务管理,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国内拆迁项目中的财务管理问题分析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和拆迁项目管理制度的不断健全和完善,虽然财务管理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实践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财务人员参与度有待提高,拆迁档案管理缺乏规范性。实践中可以看到,财务人员很少或几乎没有到拆迁工作现场,所掌握的资料信息,都是根据拆迁业务部门提供的原始拆迁户信息,对具体的情况缺乏了解,甚至很多信息数据已经与实际情况核对不起来,因此导致预算失败,执行乏力。在档案管理过程中,鉴于拆迁工作的特殊性,在主协议之外,还存在其他诸如经营户补贴、主协议外的其他协议内容等现象,这部分零星支出的相关依据未与主协议一并归档、分散存放或去向不明,给后续审计等带来困难。同时,由于涉及区块拆迁时间跨期较长、经办人员变化较大、存在着拆迁档案未能与区块或项目一一对应等情况。

第二,缺乏对拆迁项目财务应用全过程的监督,拆迁安置资金应用监管不到位。在当前的形势下,之所以会出现拆迁工作障碍,群众与政府部门尤其是拆迁小组产生矛盾和冲突,主要问题在于拆迁安置资金的落实不到位,缺乏对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实践中可以看到,从人员编制到基础信息资料的采集,基本上都是匆匆了事,难以准确地预算出某个具体的拆迁项目成本费用开支;尤其在拆迁过程中,因监管不到位而出现很多弄虚作假的名目,给政府部门工作带来了不便,也给腐败分子带来可乘之机。同时,拆迁末期阶段的监管乏力,没有及时跟踪和反馈信息,导致拆迁项目中的财务管理处于无序化状态。

第三,拆迁工程制度不健全,很多具体的拆迁工作无法落实、无章可循。由于前期的基础准备工作不完善,导致后期拆迁工作阻力非常的大,加之施工过程中的财务管理人员较少,基本上是听领导指示、看单据工作,对预算进度、工程拆迁情况没有进行严格的核对;同时,也没有准确的项目台帐,对拆迁中产生的差异对比分析不到位,以致于预算与拆迁施工相分离。随着当前城镇化工作的不断推进,必然需要推进征地拆迁工作。但是,由于老百姓维权意识的高涨,征地拆迁工作的难度也越来越大。相对建设过程中建筑物的“从无到有”的新生过程,征地拆迁恰恰是建筑物的“从有到无”的灭失过程,再加之征地拆迁工作的“协商”成分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该项工作的风险可想而知,因此无论如何加强管理都不过分。

二、拆迁项目中的财务管理策略

基于以上对当前拆迁项目中的财务管理问题分析,笔者认为要想提高拆迁项目财务管理水平,确保拆迁工作的顺利开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对拆迁档案的管理,狠抓基础环节

拆迁档案不仅仅是业务档案,也是会计档案。拆迁档案中的拆迁协议及相关的补充协议和评估报告是拆迁资金支出的原始依据,也是后续建设工程财务竣工结算的依据。因此在项目进行中要加强过程管控,确保拆迁档案得到有效管理。首先,财务人员要深入现场,与拆迁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建立好相关业务台账,及时登记各类明细账,如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妥善解决,相关业务人员要深入基层,核对图纸与被拆迁户的地理位置等信息,以确保相关情况的真实性,其次,借助于网络信息共享核实被拆迁人的土地使用证、房产证、户口本等相关证件的真实性以及主体资格的合法性。

2.加强对拆迁安置资金的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从实际中解决上述的问题,重在监督与跟踪。监督应从全员做起,从最基础的预算、准备、实施乃至竣工后的拆迁安置费的发放问题等等都需要认真的监督管理工作。并且在监督的基础上进行跟踪管理,这样能够促进监督工作的开展与完善,使前面的工作更好地稳步进行与落实。拆迁项目往往延续周期较长,资金支付参与部门和人手较多,因此,建设主体应加强对拆迁资金的过程监管和过程审计。在加强对拆迁档案管理的基础上,在资金支付和报帐时有关部门有必要向财务部门报送直接构成支付依据的拆迁协议、评估报告等重要原始会计资料,确保所有的支出有理有据。要及时监管拆迁资金的使用动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防止拆迁资金在拆迁过程中被挪用或无理由的沉淀。针对拆迁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多主体联合作业的情况,核心主体要明确与其他主体拆迁安置方面的权利义务关系,加强与其他主体的拆迁资金和安置资金的结算,防止其他主体因拆迁资金不到位而出现占用核心主体拆迁资金的情况,防止其他主体随意拖欠安置资金的情况。

3.加强拆迁工作的制度建设,改革征地拆迁补偿制度

必须加强拆迁工作的制度建设,确保拆迁活动有章可遵。针对以往审计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拆迁部门必须针对拆迁档案的归档内容、移交手续、各部门拆迁档案的共享,拆迁资金结算、对帐、审计,与其他主体拆迁安置资金的结算等环节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确保拆迁活动中不论人员如何变动,信息和资料可以正常传递。同时,改革征地拆迁补偿制度,充分了解和具体科学分析城市化进程中所面临的众多矛盾,并结合征地拆迁的相关补偿标准与地区差异情况,充分考虑土地用途转化后的增值因素和被拆迁房屋的位置、用途等多种因素,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市场房价等情况的变化发展,定期对区域征地拆迁地价和拆迁补偿标准进行具体的评估,对补偿标准做出适时的调整,尽力使补偿标准更趋于合理化。

三、结语

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拆迁项目的不断增加,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关系着广大拆迁户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稳定性。因此,应当加强思想重视,从制度完善、跟踪监管方面入手,对拆迁项目中的财务管理弊端和问题积极应对,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才能确保拆迁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篇8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乡镇企业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随着乡镇企业的不断发展与壮大,乡镇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出现了各种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乡镇企业的发展。本文对我国乡镇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乡镇企业;财务管理;问题;方法

乡镇企业是中国乡镇地区合作企业和个体企业的统称,是我国城镇的基层企业。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大,乡镇企业也加大了企业发展前进的步伐,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推动着中国城镇发展进程。乡镇企业不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致富和就业问题,并且对发展农业技术、农民致富、乡镇繁荣等方面发挥了积极有效作用。但是,由于乡镇企业自身的局限性,乡镇企业日益暴露出在财务管理上的各种问题,合理解决乡镇企业财务管理上存在的各种问题,这成为了目前乡镇企业必须要重视的重点工作。

一、乡镇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乡镇企业不重视财务管理

大部分乡镇企业只重视企业自身的生存空间和发展能力,单方面追求利润,盈利成为企业的最终目标。显而易见,乡镇企业在蓬勃快速发展的阶段中,只是盲目地探索如何才能提高企业经济增长率和增加销售额,从而忽略发展过程中财务管理这一关键点。假设,一个企业正遭遇经营瓶颈,发展寸步难行,存在着流动资金运转困难、销售额急速滑落、负债居高不下等甚至濒临破产的情况,此时企业若懂得如何有效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掌握资金运转动向和情况,则可以挽救企业破产的局面,帮助企业实现持续长期经营。

2.乡镇企业缺乏财务管理人才

我国乡镇企业财务管理人才短缺的原因有几点。首先,乡镇与大城市相比,其地理位置较偏僻、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管理人才不愿往乡镇发展。同时,乡镇无法达到城市级别的薪酬水平,这致使乡镇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的工资待遇不高。其次,因为乡镇企业的运行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其财务管理人员发展空间有限。最后,乡镇企业家接受教育程度有限,他们对聘请的财务管理人员不信任,没有足够的信心把财务管理权力外移。

3.乡镇企业拥有的规章制度不健全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改革开放步伐加大的背景下,乡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也随之不断发展和扩大,频繁的经济往来致使支出费用增多,经济数目随之增大。然而,由于乡镇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没有设置完善的规则制度,导致企业资金往来与使用出现混乱的情况,以及某些自私自利的个人或团体滥用职权,利用伪造或者钻制度空子的手段来获利。其次,规章制度不健全使得财务管理人员缺少定期的培训,导致他们没有深入掌握财务管理的相关知识,没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进而不利于财务业务的开展和完善,阻碍了乡镇企业的健康发展。

4.乡镇企业缺乏充足的资金、资金流动性不强乡镇企业基于自身规模不大、客户来源少等原因,使得乡镇企业的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其次,农村经济发展有其局限性和缓慢性。再者,银行对乡镇企业的贷款要求相对较高,加上银行等金融机构为降低金融风险与坏账,一般仅以小金额、短期限为原则对乡镇企业提供贷款支持,这难以满足乡镇企业日常发展的要求。贷款困难致使小规模、生命周期较短的乡镇企业资金来源不畅通,加上农村地理位置较偏僻,阻碍了信息的传递,进一步导致乡镇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对产品进行相应的宣传,最后导致乡镇企业的流动资金极其短缺。

二、乡镇企业财务管理的解决方法

1.乡镇企业应重视财务管理

乡镇企业的经营模式大多数为“家族式”,乡镇企业要长期发展,企业家就必须接受新思想,打破长期以来的“家族式”的经营模式,重视财务管理在经营活动中的地位,确定财务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乡镇企业家应重视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鼓励财务管理人员主动考察与企业合作有关的项目,培养忧患意识以保证企业资金投入的准确性,并充分信任他们,把财务管理的权限放到有能力、有前途的管理者手中,为乡镇企业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2.引进专业的财务管理人才

乡镇企业应注重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引进专业对口、受教育程度高、心思缜密的财务管理人员,为企业注入新的血液,确保财务管理人员的薪酬合理,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扩大其发展空间。乡镇企业要留住优秀的管理人员,积极主动去了解职工不同时期的心理动向,了解员工对本行业、本财务领域的意见和需求,激励财务人员增强其创新意识,鼓励其继续再教育,逐步由传统的记账方式过渡到现代记账方式,重视财务报表的处理,提高工作效率。

3.健全乡镇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乡镇企业要制定一套健全、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第一,要求其财务管理人员定期统计和记录企业的固定资产,灵活调动企业资金,以提高企业经营收益。第二,制定奖惩分明的管理制度。奖励那些具有创新意识、工作能力强、并为乡镇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的人员,以起到模范先锋的作用。另外,必须要惩罚违反公司规章制度的管理人员,做到真正的奖惩分明。第三,乡镇企业还需为财务管理人员多提供专业知识的培训,以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使其更专业地为企业避免财务风险。

4.政府为乡镇企业提供融资扶持

由于乡镇企业的经营规模不大,存在融资困难的局面,致力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应给予乡镇企业有关融资扶持政策,可以建立专门的扶持资金,乡镇企业也应该打破较单一的融资渠道,鼓励员工进行融资,以提高企业整体的业绩水平。财务人员需做好贷款记录,建立良好的信誉记录,为以后与其他客户的长期合作做好铺垫和充足的准备。政府应帮助企业拓宽产品的宣传途径,使企业的发展空间更广阔。

三、结论

当今,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为了使乡镇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不被淘汰,解决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成为我国乡镇企业的燃眉之急,成为了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缩小城乡差距、解决好“三农问题”必须要重视的问题。这就要求乡镇企业家由传统思想向新思想的转变,重视人才引进战略,制定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熟练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财务报表的整理。因此,乡镇企业家应学习且掌握当前先进及科学的技术和企业经营理念,谨慎做好每个重大决策,引领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努力创造出更好的成绩,以促进我国乡镇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伽.浅议我国乡镇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定位[J].吉林农业,2010(12):32-36.

[2]周淡.乡镇企业财务管理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中国集体经济,2010(7):155-156.

篇9

关键词:房地产;建设项目;财务管理

一、引言

从最近几年的宏观经济形势可以看出,房地产行业已经在我国境内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我国也涌现了很多极为杰出的房地产公司,而且房地产企业的数量也非常可观。众所周知,由于某些历史原因,我国的房地产行业在整个成长阶段都受到了一些不好的影响,进而造成我国的房地产行业的泡沫化程度较高,在某种情况下,甚至表现为“发育不良”等,这些对于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以及房地产企业的长远发展都是非常不利的。但是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国家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愈加严厉,政策力度逐渐加大,政策的颁布频率也有所增加,房地产的建设项目面对的挑战的难度随之增加。所以,房地产企业的竞争力度已经达到了白热化,所以,必须加强房地产建设项目的财务管理,对房地产建设项目在整个建设期可能会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

二、房地产建设项目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房地产建设项目在财务可行性方面较为系统的研究

目前,在很多房地产企业在进行项目决策时,缺乏对项目整个系统性的可行性研究,其中尤为严重的是缺乏财务分析系统的研究,这使得整个建设项目的决策缺乏可信数据的支持,在很多时候都只是依靠管理层的经验加以判断,这使得很多项目在进行的时候才发现很多方面的问题都没有在项目开始初期加以考虑,使得房地产的建设项目缺乏市场经济的分析以及财务、环境等可行性的研究和论证,在项目的宏观方面,难以做到整体战略的把握。

2.在房地产建设项目的预算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建设项目的预算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对企业的利润有着直接的关系。但是,在绝大多数的房地产的建设项目中都不是非常重视预算管理的工作,特别是在预算管理中的市场评估和预判工作这两部分。这必然使得在实际的建设项目工作中大量的数据和期望达到的目标与实际的市场状况不符合的情况产生,较为严重的可能使得建设项目并不被市场所认可,预算的管理工作将无法继续进行下去。除此之外,有较小一部分的房地产企业没有建立比较完善的指标制度,使得在建设项目中无法对预算工作中的成本和支出预算以及收益预算等产生明确的认识,只是单单重视房地产企业自身的盈亏,对盈亏产生的缘由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目光较为短浅,忽视了企业可持续发展。

3.对房地产企业建设项目的全面成本管理有所忽略

房地产进行项目开发和建设主要的目的是获取利润,如何在获取最大利益的同时付出最小的成本就是建设项目全面成本管理主要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可以说其目的是不浪费房地产企业的一分一毫,成本最小,效益最高。而且,某些房地产企业的建设项目并没有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资本运作体系,很多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本来源主要是银行或者其他企业,这样的资本来源必然会使得房地产企业的利息过高,一旦没有足够的资金偿还利息,整个建设项目将无法正常的运作下去,财务风险较大。虽然随着我国经济走向国际化的趋势越发明显,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迅猛,造就了万达等成功的案例,但是大部分的房地产企业的建设项目都沦陷在一次又一次的改革浪潮中,汇率不稳定、银行利率变化较大以及国家政策的改变等因素都使得房地产企业的建设项目的投资风险较大。这些风险的产生都是由于房地产建设项目缺乏全面成本管理的意识。

4.房地产企业对建设项目财务成本的管理缺乏重视

目前,一些房地产企业建设项目的相关负责人没有对财务管理给予应有的重视,管理意识不足,没有对财务管理的相关问题采取应有的措施。虽然有些房地产企业建设项目的负责人对财务管理有所重视,但是对其实际的实施情况并不是非常了解,根据相关的资料表明,很多的房地产建设项目的财务管理工作在设计阶段落实的较好,但是在施工阶段并没有将财务管理的工作落到实处。有些财务管理的工作人员认为施工阶段的机械设备以及相关的材料是财务管理的关注重心,对于其他的成本的财务管理工作没有注重,使得财务管理的工作难以持续的进行下去。最为重要的是,房地产企业建设项目的管理层以及相关的财务人员并没有对财务管理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使得在财务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限制,所以,只有管理层对财务成本管理的关注稍微多一些,给予足够的重视,才可以对提高房地产企业建设项目财务管理的效率有所助益。

三、房地产建设项目财务管理相关问题的几点策略

1.加大对建设项目在开始前的可行性研究,使得建设项目的财务管理有所加强

在我国的宏观市场环境下,房地产行业属于“三高”行业,即高收益、高风险以及高投资。所以,在房地产建设项目的运行过程中,对房地产建设项目的研究力度增大,可以有效的提高建设项目财务管理的有效性,进行房地产企业投资风险的规避,从而提高其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财务管理的相关人员必须在项目的可行性调查报告中对施工的细节以及宏观的战略目标进行核实和审查,分析和调研整个建设项目的成本和利润水平,从而对整个建设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预测,并且提前做出相对应的应急措施,从而可以达到有效规避各种风险引起的资金流失的现象的产生,进而可以达到房地产建设项目财务管理达到严谨性和全面性的目的。

2.加强对建设项目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使得建设项目的财务管理有所加强

对全面预算工作的相关的领导组织工作进行加强,细化授权批准程序以及职责权限等工作,才可以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建设项目的预算委员会需要对预算的目标进行拟定,将制度预算的具体措施落到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实处。与此同时,将建设项目的预算编制与执行结合起来,努力提高预算的执行力度,从而达到建设项目的全面预算管理的目标。对预算责任单元进行科学的制定,对建设项目的内部管理进行强化,使得参与建设项目的各个部门的职责和权利明晰,强化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的控制和监督机制,从而减少一定的经济损失。在建设项目的财务管理方面主要做到对资金的投放的准确估算,科学合理的编制可行性报告,从而降低建设项目的投资风险,而且必须在进行资金投放估算的过程中做到资本结构的管理,对现金流进行合理规划,从而对偿债能力造成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规避。

3.完善并且加强房地产建设项目的全面成本管理

树立系统的管理意识是加强全面成本管理的第一步,要坚持站在战略的高度看待建设项目,坚持全面性原则,对于不同的成本性质采取不一样的方法策略。在目前宏观环境下,房地产建设项目财务管理必须以竞争为前提,将非物质成本和物质成本两个方面都加以考虑。全面成本管理必须将成本内容进行扩大,要包括房地产建设项目的设计成本、人力资源以及环境等成本,而不仅仅考虑建造成本,而且,这些成本都需要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将成本控制达到应有的效用。加强全面成本管理的第二步是需要参与建设项目的全体成员的配合的。房地产建设项目在进行全面成本管理时,尽可能的采取目标管理的方式,并且全面跟踪财务成本管理的情况,从而对全面成本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提供一定的保障。

4.房地产建设项目建立较为合理和全面的财务管理体系

建立较为合理和全面的财务管理体系对于房地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对编制的预算要进行分析和考核,要在房地产建设项目的内部建立三级责任中心,即:利润中心、成本中心以及投资中心,确立项目内部的季度以及年度的财务管理目标。建设项目中已经完成的工作要与正在完成的计划分离开来进行相关的执行和审批,不得混淆,与此同时必须加强财务管理体系的精细化管理。在预算编制之后要在建设项目内部的上下级之间进行活跃的沟通交流,确保责任和权力是一一对应的,将相关工作的执行标准进行明确。建设项目时间一般较长,所以建设项目内部在每个月以及每个季度都要对财务管理的绩效进行考核分析,再以年度为单位进行财务管理的总结。只有建立合理和全面的财务管理体系才可以使得房地产建设项目财务管理的问题得以解决。

作者:郭姗姗 单位:河北建投城镇化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李志远.房地产建设项目的成本管理探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2):136.

篇10

    【关键词】 财务管理; 实验教学; 实践教学

    一、引言

    财务管理专业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该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不仅要通晓财务理论,更重要的是要善于运用财务理论去解决现实中的理财问题。然而长期以来,在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中,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式几乎主要依赖于传统的理论灌输模式,虽然各院校在专业培养计划中均安排有校内、校外两个实践环节,但财务管理专业的校内实践大多因缺少体现“专业特色”的实践教材而不得不以会计专业的实习内容所取代。至于校外实践,则由于多种原因,其实习的内容也很难做到与投资、筹资乃至股利分配政策的制定等财务问题相关。为此,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如何突出“专业特点”已成为困扰该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一道难题。近年来,国内有些高校为了走出这一困境,开始在校内开设财务管理实验课,目的是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尝试。但同时也要看到,目前有关财务管理实验教学的建设还不成熟,尤其是在实验项目的开发方面还存在诸多值得探索与完善之处。本文将围绕这一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以期为财务管理实验教学的建设建言献策。

    二、实验项目开发中的两个问题

    笔者认为目前在财务管理实验项目的开发中,表现较为突出的两个问题一是实验素材的真实性问题;二是实验项目的单一化问题。

    (一)实验的素材缺乏真实感

    开设财务管理实验课的本意是培养学生在现实的理财环境下,运用财务理论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按照这一要求,每个实验项目的选材不仅应务求真实,而且为实现“理财者”身临其境的分析与决策过程,还必须模拟出较为真实的管理环境。换句话说,这种实验应力争成为开放式的实验,即实验项目所需达到的目标是明确的,实验所涉及的理论与方法是学生在前期经过系统的理论教学之后所熟悉的,但究竟应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应如何采集或加工信息,如何根据信息的加工结果作出分析和判断,最终如何提出整体的解决方案等一系列问题完全应由学生自主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验教学中激发起学生的激情;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专业构造力和创新精神;才能使实验教学真正达到锻炼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然而,从目前市场上发行的几种财务管理实验教材看,绝大多数实验项目达不到这样的要求。这些实验项目的普遍缺陷是:实验的素材缺乏“真实感”,验证的内容过于“书本化”,实验的重心大多是Excel软件的应用(即通过使用该软件使学生解决过去在纸张上所完成的作业)。显然,这种“实验”与真正意义上的理财实践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二)实验的项目过于单一化

    近一段时期,笔者通过互联网了解到,目前国内已有许多高校开设了财务管理实验课,但从多数高校实验教学的大纲看,其实施的实验项目大多属于单项实验。所谓单项实验实际上是针对财务管理教科书中分布于各章节的每个重要知识点分别设计的实验。例如货币时间价值计算的实验、风险与收益衡量的实验、外部融资需求预测的实验、最佳现金持有量确定的实验等等。虽然完成这些单项实验有助于巩固和检验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但由于这类实验对财务理论与方法的运用过于单纯化、局部化,因而与现实企业理财的要求相差甚远。仅仅开设单项实验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为此,今后在实验项目的开发中,加紧研究制定不同类型实验项目的开发方案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三、完善实验项目开发的构想

    基于上文分析,笔者认为,今后要使财务管理的实验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在实验项目的开发方面至少应做好以下两项工作。

    (一)构建多功能的实验项目体系

    按照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不同要求,笔者认为,财务管理实验项目体系可由单项实验、综合实验和研究设计型实验三部分组成。

    1.单项实验。前已述及单项实验是针对财务管理的每个重要知识点而分别设计的实验。由于这类实验涉及的内容较为简单,特别是借助计算机软件开展此类实验尤为方便,为此开设单项实验一方面可巩固学生所学的课堂知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类实验可使学生掌握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财务模型设计和财务分析的方法,从而锻炼和培养学生以计算机为工具开展理财工作的能力。同时,它又为下一阶段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手段开展综合实验和研究设计型实验奠定了基础。鉴于单项实验层次浅,大多又属于验证性实验,因此这类实验一般可随同理论教学同步进行。

    2.综合实验。综合实验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一类实验。要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开发好综合实验项目是至关重要的一环。笔者认为,综合实验一般应具备以下基本特征:(1)实验选材的真实性。即应提倡选用来自企业生产经营一线的实用性课题作为综合实验的素材。美国商学院的案例教学之所以能够取得明显的成效,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案例大多都是根据企业领导者所遇到的现实问题而编写的①。因为只有这样,才具有实战感,才能点燃起学生的创造激情。(2)知识运用的综合性。即完成一个实验项目往往需要借助多方面的知识。例如在利用某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财务分析实验时,其分析的内容不应仅仅局限于常用的几类财务比率,还应包括对公司的成长甚至是可持续增长状况、公司的营运资金政策、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等多方面内容开展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善于调动各种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3)实验过程的开放性。所谓实验过程的开放性是指实验资料中设定的条件、数据在可行的前提下不必规定过于到位。笔者提出这一看法正是基于在现实的管理需求实现中,委托方不可能将需求实现所要走的技术路线及其数据资料全部提供给受托方,因此在设计实验条件时应尽可能地为学生留出足够的遐想与专业能力的施展空间,否则综合实验难免将又变成呆板式的书本化训练。当然,“留有缺口”的实验条件势必导致实验结果的多样化,但这恰恰是为学生营造缜密思考与自主创新的先决条件。鉴于综合实验需要借助的专业理论知识多、难度大,因此综合实验一般可安排在大部分专业骨干课修完之后单独开设。

    3.研究设计型实验。研究设计型实验是一种具有理论探索或实用设计型的实验。这种实验不仅应具有综合实验的基本特征,同时还有明确的研究目标或具体的设计任务。例如,借助资本市场的数据对现行的几种价值评估模型②进行研究,分析其对我国资本市场的适用性问题。又如,以可持续增长的财务理论为指导,以一家或数家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其增长的财务策略及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再如,根据某企业的市场竞争地位、客户信用状况及其承担风险能力的大小,为其设计出应收账款的信用政策方案等等。之所以提出设置研究设计型实验,一方面是想针对学生今后自身的发展规划(即是继续进行理论深造还是着手投入实务管理)提供更具有针对性的能力培养计划;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对目前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普遍空泛而提出的一种改善方案。即设想今后可将研究设计型实验作为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论文选题,引导学生在最后的能力培养环节拿出务实、精美的毕业设计。

    (二)开发高质量的实验项目

    实验项目的开发是实验教学的起点,实验项目质量的优劣是影响实验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许多高校虽然已开设了财务管理实验课,但从总体上看实验的项目质量不高,大多停留在单项实验的水平上。为此,今后要使财务管理的实验教学有所突破,使之真正成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自主创新精神的一种不可或缺的实践教学方式,开发高质量的实验项目,尤其是开发综合实验项目和研究设计型实验项目是最关键的一环。具体来说,要实现这一目标,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应明确实验项目的编写要求,即编写的实验项目要体现目的性、真实性和代表性。目的性是指实验的项目应能体现本学科的教学目标,体现通过实验所要检验的理论问题;真实性是指实验的选材力争来自企业现实的管理需求或与教师科研工作紧密相关的实用性课题,这样才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代表性是指实验的项目应能反映同类事物的一般特征,以便使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应研究、制定实验项目的选材路径。由于综合性实验项目与设计型实验项目的选材大多来自于企业现实的理财活动,因此如何收集这些素材也就成为实验项目编写中首先遇到的问题。笔者认为,为了提高这类实验项目的开发速度,高校一方面应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理财实践与科研活动;另一方面可考虑与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咨询公司等中介机构建立起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由高校定期或不定期地派出具有丰富理论知识的教师加盟他们所承揽的商业性理财咨询与服务业务,然后从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素材加工成实验项目,这样既解决了原有的实验项目不真实、缺乏实战感的问题,同时又培养了一批懂理论、善实践的教师,为今后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奠定了技术与人才的保障。

    3.必须看到,财务管理专业的实验教学建设既是一个充满希望与挑战的领域,同时又是一项极其艰巨的工作。因此,高校应制定合理的政策,鼓励教师投身于实验教学的开发与建设。否则,没有相应的政策作支撑,财务管理专业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难免将成为一句空话。

    【参考文献】

    [1] 张功富.关于大学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J].会计之友,2004,(5):14.

    [2] 张英明,费会娟,等.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调查与思考[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6,(7):122~123.

    [3] 管静,万义平.关于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探讨[J].会计之友,2006,(12):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