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文学常识范文

时间:2024-03-26 17:42: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小学文学常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小学文学常识

篇1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 07(B)―0069―01

“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学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满足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学案导学的作用

1.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变教师的“教授”为“指导”,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教师指导下的主动学习。

3.重视对教材的阅读以及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二、学案的设计应具备的特点

1.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能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尽量一课时一个学案,以便控制学量,使学生明确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有启发性,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进行适当的提示,并配以一定数量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提高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不深入思考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通过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获得知识,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4.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优等生从学案的设计中获得挑战,中等学生受到激励,学困生也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三、使用学案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学生兴趣的激发和思维的引导。

在使用学案导学的模式下,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学习兴趣靠培养和激发,因此,教师要选择有趣且能集中学生注意力的导入方法,并围绕教学内容开展有趣、有意义的课堂活动;要指导学法,在听、说、读、写、思、议、做等环节中,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掌握学习方法。教师要善于提供思维的杠杆,引导思维的方向,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要鼓励创新,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二)教师要强化教研,注重教学反思。

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和教材的研究,强化集体备课。要研究学校、学科及学生实际,并以此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整合,不断挖掘学案导学模式的巨大潜力。教师要加强课堂细节的研究,要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反思、讨论交流,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要积极思考解决的方法。

(三)防止学案导学形式化,注重实际应用效果。

篇2

一、语文教材是情感教学的良好范例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语文教材大多是名篇佳作,凝聚着先人的智慧和经验总结。丰富的情感是这些作品成功的关键。如《再见了,亲人》之所以感染了状人,究其根底是因为其感情浓烈深沉,震撼着每一位读者的心灵,随之产生出对敬爱的“志愿军战士”们的那种由衷的怀念和敬仰。作品本身渗透着情感,通过学习,学生就会受到感染,以致产生共鸣。因此,教师必须认真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准确揭示它的情感价值,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这种鉴赏能力不仅是头脑对作品的冷静而客观的理解和认识,而且是对作品的一种情感体验。

二、教师要以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

马卡连柯说过:“做教师的决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表情的人就不能做教师。”因为学生毕竟不是建筑工程师手中的砖和瓦,他们是“情感王子”。教师只有饱含感情地去教学,才能使学生以丰富的感情和充沛的激情参与学生活动,从而保证教学任务的高质量完成。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我应用丰富的感情范读文章,把桂林山水之美洋溢在脸上,把自然风光表现在抑扬顿挫的声调里,这样学生就会被教师的朗读所感染,情不自禁地进入春的境界当中,得到美的享受。学生听课的吸收率和记忆保持率达到顶点,这就是教师情感构建带来的魅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渲染氛围中受到感染,自然而然地进入作品的意境。

三、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唤起学生兴趣,激感

学生情绪不稳定,注意力易分散,他们喜欢新鲜的东西,新颖刺激对他们具有很大的吸引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是十分必要的。如:“富有启发性的开场白,巧妙的切入口,定会使学生在‘好之’与‘乐之’的氛围中去‘求之’”。为此,教师在新课导入或阐述教学内容时要有艺术性、幽默的语言和形象的动作,同时还需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投影、录音机、录像等多媒体教具。在教学《草原》一文时,我利用录音机播放了腾格尔演唱的《天堂》,把学生引入一个充满草原风情的意境中,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情感生机勃勃。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求知欲强烈,为以后教学环节中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奠定基础。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氛围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然而,识字是阅读和写作教学的前提,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识字教学,应将其作为重要的语文教学任务。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简单地谈谈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的几点尝试。

一、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营造自由、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识字的兴趣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素质教育的推进,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文学内涵的基础性学科,教师应该十分重视其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然而,识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师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引进新型的课堂教学,为学生营造一个十分轻松、自由、愉悦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保持一种非常好的状态进行识字教学。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特点,在课堂中引入各种各样的有趣的小游戏,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推进小学语文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识字的兴趣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学为主”,主要指在教学中,学生扮演主导者,教师扮演引导者、辅助者的角色。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心理,为其开启学习意识,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在课堂里,教师可以利用小游戏来开展识字、记字教学,使学生在“玩”中学习,“乐”中记忆,同时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到游戏中,活跃课堂氛围,并给予学生一定的奖励,这样既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其自身的价值,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三、通过多种渠道进行识字教学,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汉字来源于生活,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将识字教学回归到实际生活中,利用各种渠道,使学生感受汉字的重要性。这样既能增加学生的记忆能力,加深其对字的印象,还能提高学生的生活意识和享受生活所带来的好处,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识字能力的效果。

总之,加强小学语文中的汉字教学,既是发扬传承中华民族的智慧的结晶,也是为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学内涵,培养世界的未来之星的重要教学任务。

篇4

关键词 语文教学 简笔画 理清脉络

一、巧用简笔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著名的科学家杨振宁教授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就是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及创造性。激发兴趣有很多方式,而不用花费多少力气的简笔画则是最实际、最有效的手段。

如教学《八角接上》一课,在导入课题时,我先在黑板中画出“蜡烛”,同学们都被吸引住了。我问:这是盖什么灯呢?对有预习或生活经验丰富的学生则容易回答,不懂的同学也无关系,相反更容易集中注意力。我又问:现在,每个家庭都使用较先进的日光灯、各种荚丽的吊灯,而为什么还要使用这盏清油灯呢?他利用清油灯干什么呢?这样,激发了学生兴趣,把学生带入学习的情境中,对当时社会背景的理解埋下了伏笔。

又如教《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中理解“五光十色,异常美丽”这两个词时,单纯用语言描述始终不够形象易懂。我便这样引导:海水的颜色怎样?学生边讲老师边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平卧在黑板上画显示海水各种颜色如何一块块一条条地交错着,然后小结――这样形成的效果就是“五光十色,异常美丽”。凭着直观,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再讨论海水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种颜色?学生兴趣盘然,迫不及待地边看书边思考。

二、运用简笔画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

1 运用简笔画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

如《精彩的马戏》这课,为了让学生从整体中快速理解课文内容及重点,在初读了课文后提问。师:课文写了哪些动物?学生边回答老师边板各动物的图像。学生带问题自读课文。A、它们各表演了什么节目?观众有什么反映?B、重点写了哪几项?这样,直接把课文的主要内容、重点都显示出来了,从整体到部分,又回到整体。看看这板画,学生就好像看了一场精彩的马戏,旋转的舞台、动物们的绝技表演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形象直观地把学生带入了情境,从而自然深刻地理清了课文的脉络。

2 活用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首先,活用简笔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语。

如《桂林山水》一文中有这样一个句子:“桂林的山拔地而起,各不相连。”用简笔画表示,使学生很快明白桂林的山不同别处,不是逐渐高上去的,而是仿佛从地面突然高出来似的,而且各不相连的特点,从而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恰当。可用简笔画表示的词语很多,例如:《一幅壮锦》中的“大山隘口”。

3 活用简笔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含义。

阅读教学中,某些句子意思比较含蓄,或离学生的实际很远,教师单纯讲解,学生品味不足,语感不强。恰当使用简笔画教学,则能很快领会,印象深刻。如《林海》中第二段将大兴安岭的“岭”跟秦岭的“岭”作比较:“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虽然下自山脚,上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为了理解句意,也可以用简笔画比较。

同时,活用简笔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生想象力丰富,能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有助于理解巩固课文和创作。在语文课堂上,我常常让学生有画画的机会,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如教完《雷雨》重点段后,为检测他们地这段话的内容和写法是否理解,我便要法语学生根据内容在练习本上画出山村早晨美丽的景色。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随画出文中所说的乌云、彩虹等,非常逼真,富有童趣。这样,由文字变成图画,从抽象变成具体,使学生对这段的内容非常理解。从而深刻地掌握了文章的写法,为后部分的仿写作了铺垫。

三、运用简笔画可以帮助学生背诵课文

背诵是积累井内化语言的一个基本途径。有些课文,可以根据要背诵的内容画出一些简单的示意图,让学生看图,按教师的指点循序背诵相应的内容。

如《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可按图的提示,看图背诵从外洞进内洞的内容。

四、运用简笔画可以加强教育的形象性

小学生对视觉艺术形象很敏感,教师把重点简练画出来,比写一行板书更有效果,把抽象的道理化为简明的图像,使学生更易于理解。

篇5

小学语文 道德修养在小学语文的教学目的和任务中,有两条重要的原则;语文基本知识教学和基本训练相结合的原则,以及评议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原则。由于第二个原则和任务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在新的形势下通过较为艺术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无论教书还是育人,使用新鲜有趣的方式必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从教以来做了以下一些尝试。

一、育人以诚,寓道于文由于语文教师肩负着传播知识,培养能力和进行德育,塑造美好妨灵的双重任务。我们必须时刻了解;才能更好地为其“传道、授业、解惑”。为此,我匀布置了日记写作,作为师生谈心的工具。对于学生日记,定期批阅,除了品味文章的优缺之外,同时写教师的心理话,对学生提的问题作诚恳的答复。以日记的形式传播心声,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作能力而且树立了教师的威信。师生关系融恰了,大大地促进了教学工作。

二、点滴积累,持之以恒叶圣陶先生说:“习惯是从实践养成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HJ2mm〗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全是好习惯”。针对学习态度不端正,写字马虎的学生,我首先要求练字,无论如何写字,只要一拿起笔,要求横本平,竖要直,针对懒散的学生,要求他们上课时坐端正,对知识积累少,思维能力差的学生,采用“死记硬背”反复记忆的方法。时间长了,良好的习惯也就培养起来。

三、注重学法传授,让学生会学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是当代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古人也曾指出:“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人以鱼,可享一生。”为此,老师只有让学生掌握一定学习方法,并能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学习,才能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方法有两种:1、展示学法过程,概括学法,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2、举一反三,迁移学法。以典型引路,让学生用已有的学法学新知识。总之,对“语文教学中各种教育的实施”可以从多角度来理解,我仅就以上几方面谈了自己的粗浅认识,以求“抛砖引玉”与同行们共同探讨,共同交流,更好地推进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

篇6

【关键词】 小教;师范生;小学数学;讲课

师范生是未来的教师,试讲是培养师范生成为新教师的重要方式. 本文就小教师范生小学数学试讲中常见的问题给予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给出相应的教学案例.

小教师范生小学数学试讲中常见的问题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属于教师讲课基本功方面的问题,一类属于小学数学专业内容方面的问题. 下面分别给予叙述.

一、教学基本功方面,常见的问题有

(一)教态不够好

试讲时表现紧张. 例如:口误较多,语速过快,缕头发,踮脚,掂粉笔,老扶眼镜等. 还有的,眼皮上翻或脸朝一个固定方向或固定的某物,某人,甚至眼光朝向窗外. 其实语速过快就不能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学生对新的数学知识是很难接受的. 倒不如语速放慢,让学生跟上老师的步伐,这样既减少了口误,也放松了自己的心态,缓解了自己紧张的情绪,从容地上好一节课. 那么在讲课中,教师的教态应是怎样的呢?教态应该端庄,亲切,自然大方. 具体一点就是衣着得体,双手自然地放在讲桌上或做相应的演示,用充满爱的目光撒向每一名同学. 在讲解黑板上题时,身体与黑板成的角要低于30度,讲解黑板最左端的或最右端的知识时,教师就将身体移到相对的一侧,尽量多地将黑板面展示给学生. 不要一直站在讲台上,学生练习、操作、游戏时,走下讲台,指导一下,表扬一下. 在出示教具时,将物体举起,放在教师的左(右)上方且配以适时的语言直观讲解. 从学生的表情中捕捉学生反馈的信息,学生是否在听,是否理解了,是否掌握了. 学生无所谓的表情说明没听,需要教师及时把他“拉回“教室,学生若是满脸困惑的表情,说明应对该知识点进一步讲解,学生若是做到一半时,又摇头,又咬笔,步骤不知如何写,说明教师应做一下示范.

(二)语言不够简练,不严谨,缺乏过渡语言

普通话标准,语言清晰是教师讲课最基本的要求. 数学教师的语言不要求优美动听,不要求含蓄有诗意,而是简练,有逻辑性,还要一语中的. 语言简练就不要有赘语及“嗯”,“这个”,“那个”等口头禅. 过渡语言不要只是“然后”一个,还有“接下来”, “下面”, “同学们很棒,出个题考考你们”, “老师有个疑问,请你们帮老师解答一下好吗”,“老师想让你们当一下小医生”,“我们一起做个游戏吧”,“猜猜看,谁是智慧星”等. 数学是很严谨的学科,讲课时不能随意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出定义,扩大定义或定理的应用范围,说话要有理有据,这是指逻辑性. 例如,某师范生试讲三角形的定义时给出的是“三条线段连接构成的图形”,而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本给出的是“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再如,“进位加法”中的竖式法要求“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师范生在试讲中出现满十“可以”向前一位进一,这是不对的,满十“必须”向前一位进一,“可以”在前一位的下面或上面标上小“1”做记号.

(三)互动少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教师的角色应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因此要改变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要向课堂输入更多的活力,增加师生间的互动. 然而互动性少,这是师范生试讲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尤其是高招师范生. 高招进来的小教师范生经历了“炼狱”式的高中生活,激情被冲淡,留下更多的是平静和平淡的心态. 或者是习惯了高中阶段的“练习题”课堂,认为只要把新知识讲清楚,然后做大量的练习题就行了. 其实,这种上课方法适合于高中生,却不适合于小学生,尤其不适合于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 小学生好动,坐不住,让他们像高年级学生一样坐着不动认真听四十分钟很难,应该根据他们活跃,思维无定式的特点,设计“游戏式”的活动性的课堂. 例如:认识上下左右等位置关系时,不是给出定义指出相对性,而是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体会和感悟上下左右的相对位置关系,无需定义. 让学生摸摸自己的左肩,跺跺自己的右脚,把数学课本摆在铅笔盒的下边等活动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再如讲解有余数的除法,不要直接告诉学生除不尽有剩余就叫有余数的除法,余数应该小于除数. 让学生动动手,平均分一分小木棒,体会一下遇到有剩余的情况怎样处理,再引入本节课. 让学生多分几次,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发现除数与余数间的关系.

(四)课堂气氛调节得不够好

如游戏时,学生情绪高涨,若是更多的学生想参与,可能会出现乱走动,乱插话等意外事件. 教师应在课前考虑到上课时所处的环境,上课时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同情况,准备好有针对性的措施. 例如:有名学生在讲“有余数的除法”中,让七名同学分别代表星期一至星期天站在一排,若今天是星期一,那么七天后是星期几,请这名同学站出列或其他同学说应该谁出列呢?学生乱猜现象严重,甚至是哄笑等. 这样的活动设计是否有意义呢?若是放在一节课的末尾还能使学生的兴奋点不至于太高,若是放在一节课的中间时,课堂气氛将不易控制,反而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一节成功的课,课堂气氛应该紧张有序,但不失活跃. 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小学生在课堂上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是小学生取得最佳学习效果的保证,也是一堂课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 如讲解人民币的认识一课,学生看到钱时非常兴奋,课堂气氛很难控制,更不要说模拟拿钱买东西了. 怎么办?可以用市场上放大的人民币卡片来代替真币,既能讲解清楚人民币的特征又降低了学生的兴奋点,控制了课堂气氛,使本节课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另外一种是与小学数学专业密切相关的知识型问题,常见的有这样几种

(一)教学重难点没有把握准,或者没有“点”透

例如,在小学数学中三角形的特性“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讲解中,先让学生动手摆给定长度的木棒看能否构成三角形,利用三角形的这一特性,可以去判断能否构成三角形。由于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所以要计算三次. 其实只需计算一次就好. 即只要看“两个最小边长之和是否大于最大边长”,这就是没有点透. 再如三角形的稳定性,学生都知道了物体做成三角形不容易坏,但到底三角形的稳定性指什么呢?很多师范生试讲时搞不清楚. 三角形的稳定性数学上是指“三角形的三条边长确定了,三角形的形状就唯一确定了”,简称为三角形的稳定性. 再如,长方体认识中,学生由实物讲解棱和顶点,长,宽,高,或者是由课本的长方体图来认识长方体. 其实学生首次接触立体图形,需要经历一个从二维到三维的变化过程以及实物几何化的过程[1],这才是学生上课时遇到的困难,也是我们老师讲解时要注意的难点. 怎样将实物长方体盒子和课本上的几何图联系起来呢?我想可以用多媒体或是实物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一个长方体,将长方体与其他物体区别开的是长方体的面,把每个面都拆去,就剩下了一个物体的框架结构,也就是课本上绘出的图形了. 而不是一句长方体物体我们一般用这样的几何图来表示,从而把这个抽象的过程留给学生.

(二)把新授课上成练习课,甚至是复习课

根据教学任务,数学课分为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等. 新授课是以讲解新知识为主要任务的课,新授课教学的重点是知识的理解,而练习课属于知识的巩固和转化,教学重点是知识的记忆(保持)或是熟练地完成各类练习(应用题). 复习课重点是知识网络的形成,师范生应针对不同的教学任务选择不同的课型. 但在师范生试讲的过程中,有的同学就将这几种课型混淆了. 例如有名师范生讲四年级下册三角形这一章时,一个课时讲解了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的分类,这么多的知识点;每个知识点讲一下做一个练习,用了满满四十分钟. 但每个知识点都没有讲透,那么这节课就是很典型地将新授课上成了复习课. 还有名师范生讲三年级“万以内的加减法”, 先讲拆数,又复习了前面的知识了用去了十分钟,接着讲了“竖式法”的加法和减法十分钟,后面全是练习. 这样的课也不能算成功,复习得太多,练得太多就不是新授课了,就成了练习课了!正确的做法呢?复习不要太多,“竖式法”多讲一些过程. 让学生自己动手摆摆小木棒,体验一下“满十向前进一位”,讨论一下在前一位标记小“1”的重要性. 少做几道练习题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缺乏板书设计

表现在,讲课时不知道哪些内容需要板书,哪些内容不需要板书,讲课时只用中间一小块写了擦,擦了写等. 数学与其他学科在教学时有许多不同之处,既便是用多媒体教学,黑板的板书也不能省略,这样就能给学生一个思考的过程. 那么,黑板一般怎样用,板书设计又有什么样的要求呢?黑板一般分为主板面和副板面,主板面写的是本课的重点,需强调的地方可改为红色粉笔、画圈区别等,重点例题应保留. 副板面可擦,用于复习、练习等. 我们一般把一块大黑板分成3到4块小黑板,主板面一般设计在最左边或最右边,常规下我们从左到右依次写,一节课下来,要有留给学生可以小结的板书. 数学的板书设计要求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板书设计又分为网络式板书、对比式板书、图表式的板书等[2]. 板书设计示例如下:

(四)不能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适当调节教学内容[1]

表现在备课时备了很多内容就拼命加速讲解,一定要把备的内容讲完,这是不对的. 学生如果反馈信息是“难”,那么就应放弃后面要讲的,把讲课重难点放到学生“难”的地方. 还有的师范生,备的内容太少,讲个十几分钟就没的讲了,后面就上自习. 这样就太浪费时间了,至少应吩咐学生练习的内容注意的问题等.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建议师范生至少要备好一章的课,上课前把一章的课后练习都认真做一遍,再开始讲新课,题型要归类讲解.

(五)作业布置,要求不到位,要求不明确,造成教师课后的麻烦

例如:要求学生交作业时写上日期、第几次作业等. 要求学生做错的题目必须有订正,及作业上交的时间等. 作业布置我们提倡分层,基础巩固练习、提高练习、思考题也可布置. 题目是下一课讲课的内容的一个预备,也可是发散型的,如跟家长去购物,制作一个风车等.

师范生在认真编写教案的基础上,进行试讲是很有必要的. 试讲是走上讲台当教师的“前奏曲”,也是各种基本功综合运用的尝试. 重视试讲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锻炼,有助于师范生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参考文献】

[1]赖南燕,胡启宙. 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 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11.

[2]张卫国,卢江.小学数学教材教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篇7

一、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阅读的教学一直都是语文教育的重点内容,学习语言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过程。小学阶段学生好奇心强但注意力分散,小学的语文阅读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的语言活动实践,在合作中获得母语知识的直观感受与深切体验。

例如,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书有一则非常有趣的寓言故事《坐井观天》:

师:同学们,青蛙在听了别的小动物的话后,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很想跳出井来看看外面的世界,我们来猜猜它会看到什么呢?

生1:它会看到很多漂亮高楼大厦和五彩的灯,还有美丽的小花和小草。

生2:老师,我觉得小青蛙看不到美丽的小花和小草。

师:咦?能说说为什么吗?

生2:森林里有很多垃圾,它看到的都是塑料袋,大树都被砍断了,草也被踩没了。

生3:河水都是绿色的,上面还有很多垃圾,小鱼们都被人们吃掉了。

生4:它会觉得外面很可怕,会逃跑,还可能躲回井里再也不出来了。

师:你们说的非常好,那我们该做点什么呢?

生2:我们保护小青蛙,给它喝干净的水,不让别人欺负它。

生5:我们要保护环境,不随地扔垃圾,还要告诉爸爸妈妈也不乱扔。

这样的合作教学让学生思维更加丰富多样,符合新课改要求下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张。语文新课标的出台旨在转变教学模式,注重语言技能的训练,合作学习的教育方式关注语境和语言的实践,注重思维和个性的培养,有助于形成积极地学习态度,注重了学生品格的陶养。

二、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方式

合作学习一现代教育技术学为基本理论,利用小组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创造积极主动的课堂氛围,探究合作学习的方法可以让阅读科学生动的进行。

首先,要整合学习工具和口语交际,就是书本中的文章和实际语言情境的整合。以往的阅读教学把课文当做考试的内容,教师教学就是分析课文结构与思想,让学生背诵以应付考试,这种应试教育的手段忽略了文本本身的意义。教师在授课时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手法,让学生在朗读时体会文本含义,阅读时学生通过合作,锻炼了口语交际,也通过全员参与的合作方式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其次,要整合文本学习和人本对话,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在阅读优秀的文本的同时总结书写经验,把生活中的人本对话准确的表达出来。比如小学语文课有一节课《观潮》,描写了钱塘江大潮时雄伟壮丽的景色,在让学生自己默读过课文后,教师可以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答案:1.潮来前,水面什么样子?2.潮来时,声音什么样?形状像什么?3.潮走后,什么样子?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这样教学学生对本文的结构有了大致的理解,通过这种合作讨论的方式,可以启发学生在描写相似的景物时如何下笔,通过阅读积累了语言的知识。

三、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反思

合作学习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中,还处于起步阶段,作为一种由学习方式转变而来的教学方式,人们对其的认知还比较模糊,对以合作学习为主要手段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可以为合作教学提供理论支撑。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合作教学时,如何定位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教学中的一大重要任务。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是主导者,拥有权威性,教学模式固定。这样的模式在实施合作学习时并不能完全发挥合作的效果,无法达到应有的教学目标,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定位有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引导者,启发学生思考,尊重学生的创造力,以顾问的身份与学生交换想法,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真理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

对过程和结果的评价与定位是反思的经一个主要内容,小学生思维多样且富有诗意,他们的思维没有固定的逻辑性,对世界充满想象,所以教师在评价合作学习的成果时,要真诚的赞扬每一位学生的奇思妙想,给学生正能量的启示。合作学习时学习任务大家一起完成,小组责任感会激励学生发挥最大的作用,共同合作解决问题。由此可见合作学习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教师在评价时应该模糊对错的观念,肯定每一成员积极地态度和思想的创新点,培养学生合作性的互动,借此提高学生成绩。

篇8

关键词: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尝试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4-060-1

在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又是一把双刃剑,如果缺乏对合作学习精神实质的正确把握,课堂上就会流于形式,结果往往是收效甚微。那么,如何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灵活分组,科学搭配

结合班级实际学生数和学生学情,将学生分为4人一小组,每个小组中有1名优等生,2名中等生,1名学困生。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开展互帮互助活动,让学困生在合作学习中得到锻炼,让中等生在合作学习中得到发挥,让优等生在合作学习中得到表现,最终形成各显其才、各尽其能、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小组成员的组合又可以是一个不固定的动态的过程,它可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喜欢学习同一内容或采用同一种学习方式的学生自由组合,灵活搭配,最大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处理好合作与自主的关系,选准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

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学习更要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学生只有在认真独立思考后,才能在合作学习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对文本有更深层次的解读。我很反对合作学习任务刚布置下去,便很快地组织学生展开看似热烈的讨论。选准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是有效合作的重要保证。对此我的体会是:个人探索有困难,需要帮助时;在意见不一,有必要争论时;当学生举手如林,为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时;当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需要与人分享时,这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这时运用集体的智慧,全班同学都积极行动起来,以好带差,在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就能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要关注合作学习中每个成员的参与度

为了使每位学生都能有效地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我的做法是,要求小组成员在讨论前,必须先独立思考,写下自己的想法,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后由主发言人代表发言,主发言人循环产生,组内成交替进行,决不能把小组合作学习演变成“好学生讲,差学生听”的小组模式。

四、在激励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还记得在一节小组合作学习的观摩课上,为了调动大家合作学习的兴趣,我对全班同学说到:“本节课表现好的同学,老师将会为你所在的小组加一颗星,加满四颗星,将会收获意外的惊喜哟!”没想到我原本不经意间想到的一个激励方法,顿时激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一堂课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了。课后更有不少的同学围着我要意外的惊喜,我当然得满足他们的要求,每个人赏了一个棒棒糖。可见,合理、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既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然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畅所欲言,又能让他们体验到合作成功的快乐。

当然,评价不仅限于课堂,也不仅局限组内,它也可以在组间,它应该贯穿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全过程。

五、小组合作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1.课堂易出现冷场,学生合作不主动。

2.学生合作参与面不广,尤其表现为优等生参与发言和小组汇报的次数明显多于学困生,学困生没有真正参与。

3.学生合作没有深度,合作学习流于表面而缺乏中对文本的研读。

4.忽视学情,备课中对合作学习的环节设计不够精心。

5.小组合作学习占用了大量的时间,严重影响了教学进度。

6.小组学习为了营造热烈的课堂气氛或教学,或是为了吸引评委和听课教师而有可能成课堂上一场场上演的哗众取宠的“秀”。

六、应注意改进的措施

1.小组合作学习不应该是语文课堂的全部,它不宜成为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

2.要留给学生充分独立的思考时间。

3.合作学习中保证交流的时间,切不可走过场。

4.明确教师的定位,做好合作氛围的创设者、合作参与的示范者、合作学习的指导者。

篇9

关键词:作文训练;尝试;素材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4-0154-01

一、运用兴趣的“迁移”,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一般对低年级的作文要求是要有兴趣,乐于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对作文感到头痛的同学,往往在写作中无话可说,语言干瘪,内容空洞。其实,他们对作文的恐惧心理和抵触情绪,源于他们对写作缺乏参与的兴趣和动力。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调动孩子们对写作的兴趣,这种兴趣从何而来呢?

世界著名诗人歌德曾说:“世界是那样的广阔丰富,生活是那样的丰富多彩……我的全部诗都是应景即兴诗,来自现实生活中……在这段话中,歌德明确指出了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绚丽多彩的生活,不也正是孩子们浓厚的兴趣所在吗?“养小猫、下象棋、学武术、踢足球……”哪一件不充满了无限的情趣?小学生年龄小,对他们而言,只有感兴趣的活动才会积极地、自觉地去参与,才会有更为鲜明、深刻的情绪体验。因此,为了调动学生作文的自觉能动性,在训练过程中我尝试着运用兴趣的“迁移”规律,努力把学生对生活的浓厚兴趣逐步迁移到观察、写作上来。为此,我注意创造条件使作文教学的内容更贴近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让作文训练回到生活中去,让孩子们写他们感兴趣,乐于写的作文。

1.围绕着丰富多彩的生活选题

我在作文训练时,首先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题材中选题(如:下象棋,养小猫,学武术,踢足球……)只要是孩子们感兴趣的活动,都可以成为他们的写作素材。

2.创设情趣盎然的写作环境

训练时,我们不妨把富有儿童情趣的生活画面、活动场景搬入课堂。精彩的课本剧表演、激烈的小竞赛、活生生的小动物……,情境的设置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中获得写作素材,激发了他们的写作欲望。

以上做法都是围绕着孩子们的兴趣点展开的。由于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活动与事物,因此在老师地指导下,他们会有目的地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在老师地引导下,孩子们把兴趣的焦点逐步由“乐于做”转向“乐于写”,进而激发强烈的写作动机。

二、利用“知识”的迁移,从会想、会读,到会写

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是相互联系,融会贯通的。在指导作文训练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利用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已经形成、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去影响和解决写作问题。

1.想像与写作相结合,以想促写

如学习《鲸》一课时,学生通过幻灯片的具体演示,观察理解了鲸的外形、生活习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自始至终地处在浓厚的观察兴趣和积极的思维王国里。这样,在作文课上,学生们兴致勃勃地把周围观察到的小花猫、小白兔、小金鱼、小蜜蜂等,通过丰富的想像生动活泼、准确得当地表达出来。

2.读写结合,以读助写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通过轻声读和默读领会理解课文内容,或者通过教材中的“读写例话”、“基本训练”等内容,学习其中的写作知识,在学习的基础上将教材中零散的、片断的写作知识系统化成整体知识,这样有利于在作文过程中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实践表明,无论是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和学习活动入手,想方设法促使兴趣“迁移”的做法,还是利用已有的知识与技能,去影响新知识学习的“知识”迁移的做法,都是符合儿童心理和认知规律的,有助于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三、何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最佳的教学效果来自于师生共同创造的和谐的课堂气氛。要使学生成为具有创新和批判精神的学习者,必须通过创设一种能够对学生已有的心理能力提出挑战的教学环境来完成。那么,如何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呢?

1.情感共鸣,产生教学合力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学生接受信息的阀门,积极的情感是学生认识活动的“能源”和“发动机”。师生之间没有心理沟通,缺乏情感共鸣是难以产生“合力效应”的。从一定意义上讲,语文课是情感课,语文课堂更是一块情感共鸣的教育艺术园地。如在教学《万里长城》一课时,教师注重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沟通,学生、教师与教材之间的情感沟通,运用饱含深厚情感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对具体词句进行阅读、讨论,并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自由赞叹。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体会,教师细心点拨,巧妙“移情”,在感受长城的伟大中激发了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再如《小音乐家杨科》的悲愤之情,《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猫》的爱怜之情,《大海的歌》的喜悦之情……全都可以通过教师艺术地传递出来,震撼一个个学生的心灵,形成强烈的情感共鸣。教学充满了活力,理性的光芒就会在情感共鸣的火花中放射出来,学生的知识“跃迁”也因此有了物质基础。

篇10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有效 评价

中图分类号:T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1-0215-01

当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课程改革工作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文化基础课的课改成效不是很明显。如何转变教师的教育观、教学观?如何去克服学生学习的消极被动绪?如何让课堂充满生命力?通过反复实践,我发现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一个有效而实用的解决方法。

美国著名教育评论家埃里斯和福茨指出:“如果让我们举出一项真正符合‘改革’这个术语的教育改革的话,那就是合作学习。”美国教育学者沃迈特则认为:“合作学习是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在我国,《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也提及并倡导合作学习,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能在课堂上进行积极的交往,是新课程理念下对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小组合作学习正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这样的有效平台。它能够促使学生形成积极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他们在交往中强烈的合作意识,对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的作用。

一、精心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组建学习小组时,首先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其次让学生自愿初步组合小组,最后由教师和学习委员做适度的调整。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我们既要调动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但同时要考虑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认知能力以及个体差异是不一样的,所以及时有效的指导能让学生在小组中中得到更多的帮助,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

二、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长的作用尤为重要。他不一定是小组中学习最好的学生,但一定是小组中自控能力最强,最知晓学生们的优劣势,最能调动大家积极性的人。对这样的小组长教师要先进行培训指导,定期召开小组长例会进行总结评价。只有在小组长自身不断提高的同时才能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都有出彩点,都有收获感,都获得认同感。从而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得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认可度的情感体验,进而提高整个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三、及时评价激发学习兴趣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习能力最差的学生都喜欢听到正面积极的评价,所以我在下课前的五分钟让学生先谈感受,例如这节课你最欣赏谁,讲出理由等。然后我再从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有效度、进步度等方面对学习过程进行整体评价并让学习委员作好记录。学期末,根据每节课的记录,参照期末考试,我会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做出准确的评价。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意识到;有效的评价对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以及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都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究,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特点。我们常说,教学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学只有以学生为根本,课堂才会有生机,学生才会在学习时乐在其中。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合作参与的能力,提高语言交际的能力都十分重要。所以,我们要积极学习、大胆实践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等教学模式,并且开展语文教学模式的新探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在积极的交往中的合作能力,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