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经济建设范文

时间:2024-03-26 17:42: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绿色经济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绿色经济建设

篇1

关键词:绿色;大亮山;林场;森林云南

中图分类号:F326.2;F2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6-0040-03

一年前,看电影《杨善洲》(著名演员李雪健主演),牢牢地记住了其中的一句台词“云南到处缺水,只有保山市施甸县不缺水”。2013年,在云南省三年大旱的特定背景下,笔者与同行一行从省城出发,驱车前往一个值得朝圣之地、一座由20余年如一日用艰辛和汗水所营造出来的绿色丰碑――保山市施甸县大亮山林场――作为期一周的实地考察(到当地才得知已更名为善洲林场)。考察回来,一座山、一个人(包括围绕杨善洲搭建起来的团队)在我们的脑海中久久徘徊,化为一种永恒的记忆。曾记得德国哲人海德格尔昔年曾经隐居山间创作闻名于世的《林中路》,在思想的层面上,为后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思与追忆。现如今,一个老党员以其质朴的但又是前瞻性的行动,身体力行地践行了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林中路,一条能够真正走得下去的路。所谓林中无路,林中也多歧路,在我们看来,在云南省干旱连连缺水少雨的今天,缅怀前人的所思所行,再来做一番林中路的探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及办法就尤为紧迫与必要。

一、杨善洲与他的林场

(一)善洲和他的家乡

在中国,一个地方因为一个不平凡的人而被人们记住的不胜枚举。其实在云南,善洲和他的家乡也实在普通不过,这个地处云南西部的小地方叫施甸县。我们此次行程上午10点出发,下午6点左右才到。根据最近的保山地区年鉴的记载,它东靠怒江,全县总面积2 009平方千米,人口33万。①这里山峦起伏,气候宜人。当地人曾经自豪的说“云南是全国最适合人居住的地方,而施甸县就是云南人最宜适居住的地方”。善洲的家乡只不过是一个农业县,其一年完成的生产总值也才22.5亿。②然而尽管这里用内地标准衡量算得上清贫,但在我们看来,或许是受到善洲老人的感染和教化,全县“五小”水利工程有291座,这远远比其他地州县要多得多。遭受久旱无雨之苦袭扰的父老乡亲们,有了这么多的小水利工程,而且有青山林木为之守护,就等于有了一笔稳妥的银行存款,能够确保你们可持续地平安祥和过日子,绿色为这里的人布满了希望,那要远远比毁了家园、富了口袋,下一步出路究竟在何方都不知道要有意义得多。

(二)善洲林场今昔

自2010年以来,“杨善洲”的名字传遍了全国各地,其壮举的现实意义在云南省遭遇三年连旱中被突显出来,他在地方党委部门工作的40多年间,退休后回到他的家乡施甸县大亮山带领大家栽种了大量树木。大亮山原本翠绿,后来在和“”中生态遭到极大破坏,山光水枯,山名因此而来。干旱最严重时,当地的农民饮水大多都要到几公里外的地方人挑马驮,杨善洲选择了大亮山,就是为了改变家乡的生态环境,造福家乡人民。当地人告诉我们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年大雨盘陀、山洪暴发,顷刻间家毁人亡,有些人的尸体是洪水退后在下游的树枝上找到的。杨善洲知道后,内心久久不能释怀。在他看来,为后代人造林绿化荒山比什么都实在,这既对全县有利,也对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有利。23年来,他带领林场职工人工造林5.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0%左右,每年无偿为村民提供林柴,为4个行政村1万多人解决人畜饮水问题。村民人均产粮由原来的100公斤提高到450公斤,附近周边4个贫困村100多户贫困户开始脱贫致富。大亮山林场最显著的社会效益是解决了当地群众的人畜饮水难题。①2009―2012年,保山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但由于大亮山的植被涵养的水源非常好,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在干旱期间仍然充足。在我们的调研中不时有令人惊喜的发现,人畜饮水的难题不仅迎刃而解,而且许多村民在房顶上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用于洗浴,家里的粮食菜蔬都不缺,日子过得稳当当的。在笔者看来,平常年份这些内容都难入大雅之堂,但在关键时候发现善洲老人这番作为就有了不可低估的分量。2009年4月,杨善洲将活立木蓄积量价值超过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给国家。②

二、生态系统中森林经济功能再认识

在很多人的视野中,作为全国水资源最丰富的省份,水在云南似乎从来就不是稀罕物,不过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如今的云南省遭遇三年连旱,把我们对水的来由、对森林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及认知的思考又推到了问题的最前沿。

(一)森林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

俗话说,水有源、树有根。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不仅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而且在维持生态平衡、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等环境功能方面,更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森林是陆地生命的摇篮。自然界中的一切动物都要靠氧气来维持生命,如果没有森林等绿色植物制造氧气,生物生存将失去保障。

2.森林是万能净化器。森林能够阻滞酸雨、降尘、可衰减噪声,还可以分泌杀菌素,杀死空气中的细菌,净化大气。

3.森林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原动力。森林能促进水循环,延缓干旱发展。它们能保护农田,增加有机质,改良土壤。

4.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物种基因库。森林是世界上最富有的生物区,它繁育着多种多样的生物物种,它保存着世界上珍稀特有的野生动植物,为人类提供大量林木资源。

在我们看来,了解森林的作用本身并不是我们目的的全部,我们目的的本质是要改善我们的环境和生活的质量。据粗略测算,一棵生长50年的树,每年可以生产出价值31 250美元的氧气和价值2 500美元的蛋白质,同时可以减轻大气污染(价值62 500美元),涵养水源(价值31 250美元),还可以为鸟类及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价值31 250美元),等等。将这些价值综合在一起,一棵树的价值就不是300美元了,而是20万美元了。③日本有森林2 500万公顷,每年能储存雨水2 200万亿吨,防止水土流失57亿立方米,栖息鸟类8 100万只,产生氧气5 200万吨。翌年间接效益总值和人民币1 280亿元,相当于日本1972年全年的总预算。美国森林的间接效益价值为木材价值的9倍。④云南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每年14 838.91亿元,其中涵养水源价值为4 994.12亿元,占30.29%。⑤

我们认为,这项评估的意义在于为人们的生态意识的拓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反映出了森林越多、森林覆盖率越高的区域,价值越高,使民众在森林服务功能价值方面的认识不断深化。

(二)善洲林场功能实证

如前所说,我们考察小组是揣怀一颗敬畏之心走进大亮山林场和它的深处的。走进大亮山,走在林中路上,你的每分、每秒都是湿漉漉的,湿漉漉是一种生命的状态,它至少意味着不缺水。这些天来,我们不断穿梭林间小溪、走访乡民百姓,学会用一双心灵之眼小心翼翼地求证大亮山以及大山之外的一切。

1.实证之一:2012年,持续半年的干旱让云南省很多地方群众的饮水变得异常困难,而施甸县大亮山附近群众家里的水管却依然有清甜的泉水流出,我们看到,他们的水源地正是大亮山林场。近些年,随着大亮山植被状况明显改善,山林的水源涵养功效得以很好发挥,附近乡村架起水管,将泉水从林场引到村里,通到各家各户,村民再也不用为吃水犯愁。20多年过去了,曾经山秃水枯的大亮山完全变了模样。人们真正体会到杨善洲造林之举的功德无量是在这场百年一遇的旱灾中。笔者惊叹:这就是一位花甲老人,用20余年时间,披星戴月,带着大家一棵树一棵树“造”出来的!杨善洲栽下的不仅仅是满目的绿色,更是一个民族未来的希望。

2.实证之二:虽然新闻上讲云南省到处都没有水用了,但是大亮山里各种山沟中仍然水流潺潺,很远都能听见声音。的确,如果不是云南现在进入雨季,数月前云南许多地方的另外一幅景象:沟干地裂、田地荒芜……老百姓苦不堪言,无论民间、政府都为水的问题焦头烂额,这种可怕的场景不是仍然历历在目吗?

3.实证之三:当我们问到云南普遍干旱的原因时,从小在农村生活的施甸县宣传干部杨连武说:“原因有很多,但结果就是一个,山上的树没有了,树砍了也就难再恢复了”。杨善洲老书记为大亮山披上绿装之后,茂密的森林充分发挥了水源涵养功效,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状况,过去那样的情况已经不复存在。山箐沟里随时有清水,这几年树多了,山绿了,风调雨顺起来了。

如今,每当施甸的雨季到来,当雨水落在大亮山时,不会再像数十年前一样四处横流乃至泛滥成灾,而是在森林中汇聚成终年不断的溪流,顺着山坡、沟渠与管道流向四方,养育一个个村庄,灌溉一片片农田。那寄托其间的善洲精神,也正流传四方,滋润着无数人的心灵。

三、治本之路在于恢复森林之路

当我们离开善洲林场的时候,一个字都说不出来,脸上带着庄重,甚至泪痕。百年一遇的干旱,给一直以水资源丰富自诩的云南省敲响了警钟,或许不久的将来,雨水将回归这片干涩的土地,但是不管怎样也冲淡不了这次干旱在云南人心中留下的烙印。不过,当我们靠近这次干旱的谜底时,有许多问题需要反思。

(一)云南旱情之思

对于云南省大旱,学界及舆论总结了种种原因:一是自然气候条件的重大影响,二是野蛮开采矿产资源导致地下水枯竭,部分地区水土资源过度开发,水土流失及生态环境恶化。三是疯狂毁林破坏自然循环功能。四是水利设施欠缺导致蓄水严重不足……面对上述粗线条式的成因探析,我们不能不说有相当的道理,有些见地甚至是很深刻的。但如果从森林植被的视角加以挖掘,恐怕对云南旱情之思还得向前推进,笔者似作如下分析:

1.人为因素。在大旱之下,我们是不是自己也有责任?说到底还是经济利益在作怪。用水成本在发展的名义下与经济收益率比较,难以对用户形成硬性约束,无节制地耗用水资源在当前云南省旱情加剧的时刻被强烈放大。

2.伦理责任意识长期淡化。纵观国内外人类与水的关系,凸现的往往是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取向,是人类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伤害。在发展就是硬道理的今天,在发财致富成为时代主旋律的今天,节俭、珍惜、爱护等字眼,已成为苍白而空洞的说教。

3.水利工程设施严重不足。云南的水利设施究竟有多薄弱?在云南,很多农村水利设施乏善可陈、年久失修、久未更新,几乎没有调节河流水量的能力。云南省129个县市区中有34个县无中型水库,8个县连小型水库都没有,只能“靠天吃饭,听天由命” 。①

(二)森林云南的最终选择

云南省及周边区域连续三年出现干旱,主要原因是失去了森林式降雨,或说大量原始森林被破坏导致了干旱。

云南省由于地理环境的因素,加之大量原始森林的破坏,直接导致森林式降雨落空,在我们看来这才是云南干旱的主要原因。没有森林的帮忙,水汽输送的下风处就得不到大量的水汽,森林的失去会大量水汽无法到达云南;没有森林,水汽就没有办法凝结,因而没有办法降雨;同时,露裸的地表升温快,水汽凝结的质量没办法超过饱和质量而降雨;此外,没有森林,就没办法蓄水,导致雨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干旱就更严重。那么,云南干旱问题的最终解决其路径又在何方?

要解决云南干旱,让绿色经济发展取得切实效果,恢复森林是最好的方法,建设“森林云南”并依靠森林式降雨是唯一的出路。其实在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中就广为流传着来自于民间古老而又启人心智的这种哲理及做法,“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有雨它能吞,无雨它能吐”。我们认为,在云南各地的多处走访中,经验及教训告诉我们一个不争的事实,林木应该恢复而且起码也得按当地树种来恢复,首选储水效果最好的阔叶树种,混合树种的方案也很好。也可以种一些油果茶树之类的经济植物,就当地百姓的增收、该省的富民兴滇的政策实施来说,其远景也大有可观。如前所述,云南一些地方在水源涵养林建设和水源地保护等领域已做出有益探索,就像保山的大亮山、元阳的哈尼梯田一样。正是在这一思路的影响与支配下,云南省于2011年提出了实施绿水青山计划,大力推进“森林云南”建设,其基本思路是: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和防护林工程,加强自然保护区、重点生态功能区、湿地的保护和管理,探索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开展以提高水源涵养能力,加大局部生态退化和生态脆弱区的修复保护力度。在我们看来,抓好“森林云南”建设,支撑绿色经济持续发展,应该表现出不同以往的工作力度。2012年云南启动25度以上陡坡地生态治理工程,用10年时间实施1 000万亩陡坡地生态治理,2013年治理80万亩。为推进“森林云南”建设,云南2014年还将改造400万亩中低产林,搞好天然林保护和造林绿化,完成营造林650万亩,并实施以滇西北、滇西南为重点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推进各类保护地建设。②

结束语

综上所述,20世纪三四十年代海德格尔就关注人类“存在”的境况及命运,出版了一个极其诗意的名字“林中路”作品,林乃树之古名。林中有路,多半突然断绝于杳无人迹之处。海氏的结论是穿越“林中路”,寻找存在的凭证,找到家园。那么,21世纪的我们是否也可以找到那条通向家园的道路?今天人们已经控制了所有地球的生态场所,自然早已失去了其本来面貌。当今中国,海德格尔说的没有“家园感”的生活,开始变为国人普遍感到的真实,人在红尘,林中路又在哪里?笔者久久伫立,向着另一条路望去,海德格尔通过对传统形而上学“存在”观的追问,完成了对其的反思批判与超越,其使命在于:拯救大地。同样,感同身受的是,笔者在杨善洲林场,每迈出的一小步,都不是犹豫彷徨的,林中路上绿色的生命气息使笔者感激,尤其是山外边那满目干燥与非湿润。那经过20余年种养的林场,树高了,山青了,如今漫山遍野的绿色都在呵护他们这一代以及下一代。你好,林中路,再见,林中路。从此后,我们的身体或许会回到都市中,但在精神上和行动上我们将更加坚定地沿着这条绿色的林中路前行。

参考文献:

[1] 云南省情编委员会.云南省情(2008)[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9.

[2] 云南统计局.云南统计年鉴(201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篇2

关键词:绿色高效;绿色建筑;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Green living has become a common pursuit of the people of the world. As the most important one of the living environment, urban architecture is bound to keep up with the demand of the era of its construction mode is starting to green-efficient paradigm shift, to change the traditional high-consumption model of development, to meet people's material and spiritual needs. This promotes the generation of green building, the building model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public at the same time, also played a pro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reduc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reduce the role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to achieve harmony and unity of humanistic technology and construction, environmental, and conform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ocio-economic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people's health.

Keywords: green and efficient; green building;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G26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绿色建筑的内涵

绿色建筑是指在使用该建筑的全过程里,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的条件下,有效利用自然资源,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产生环保功能,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的使用环境的建筑,也被人们成为生态建筑或可持续发展建筑。它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模式,引领了现在乃至未来建筑的潮流。

2 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

建筑业作为高耗能产业,在绿色建筑出现之前,一个建筑物从其设计到拆迁的整个周期会消耗大量的能源资源。此外,这些能源资源的消耗还带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破坏了人类的生存环境,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从长远来看,这种只顾眼前利益的建筑模式就像是人类在自掘坟墓。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是人们认识到绿色、高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开始支持并倡导绿色生活,绿色建筑也应运而生。而绿色建筑也正是秉承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原则,诠释了一种全新的建筑设计理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诠释这一设计理念:

2.1 回归自然 工业化在为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着实给现代社会环境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害。此外,工业时代的建筑理念也背离了现代社会的发展模式,不能满足人们的生存需求。在此基础上,生态环境、生态建筑成为主流设计理念。绿色建筑将自然环境与人居建筑自然地统一起来,彼此交融,实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有效地保护了自然环境和提高了人居质量。

2.2 节约能源绿色建筑充分运用先进技术解决生态节能问题,利用空气流通、日光等自然资源,实现了绿色环保生活,在节约能源的同时实现了人们高质量的健康和谐生活,达到了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

2.3 营造健康的居住空间 绿色建筑使用的装修材料和建筑材料为绿色天然无污染的无害产品,且可以保持室内温度、湿度适宜以及空气的清新,适合人类居住,利于人体健康,为人们营造了一个适于居住的生存空间。总之,绿色建筑使设计更好地服务于生态保护与居住品质的共同需求,这是现代建筑的一个重要的命题。

3 绿色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3.1 绿色建筑与地域的关系 每一个地域都有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建筑模式和文化内涵,绿色建筑要按照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在运用先进技术的同时,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经济条件、文化底蕴等综合因素。比如说,在热带地区与在严寒地区的节能标准就不一样,建筑模式也不尽相同,因此绿色建筑要以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为依托而不能独立存在。

3.2 绿色建筑与气候的关系 气候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可以运用科技手段例如空调来改变生活和工作环境,虽然这是一种巨大的进步,但却消耗了巨大的能源,严重地污染了环境。绿色建筑针对现代建筑模式对人类产生的负面影响,充分考虑气候与建筑的关系,根据当地气候特点,按照人体对环境和气候条件的舒适度要求进行建筑设计。

3.3 绿色建筑与能源的关系 曾有研究表明,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整体污染中,建筑业涉及的环境污染比例高达百分之四十,例如,现代建筑很多都大面积采用玻璃幕墙,这一点就对能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因为玻璃幕墙建筑冬冷夏热,因此必须依靠空调调节室温,以至于这类建筑的空调能耗比一般建筑高出三倍。而绿色建筑运用的是一种全新的设计理念和先进的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效率,力求使建筑由高能耗方式向低能耗方向转化,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能源的过分依赖,同时也有效地保护了自然环境。绿色建筑有效地符合了人们的居住要求与精神需求,不仅可以创造出通透、有亲和力的空间,更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营造一种节能舒适又环保的建筑体系。

4 绿色建筑材料的开发与利用

绿色建筑材料是指有效利用能源和自然资源,采用先进的科技如清洁生产技术,对工业或城市固态废弃物进行处理而生产的无污染、无放射性,有利于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的建筑材料。绿色建筑材料力求以最低限度的环境污染、最小的资源消耗为代价,最大幅度地减少建筑能耗,为人们提供一种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

篇3

【关键词】绿色建筑;给排水;节水

一、选用新型管材与阀门

在过去的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常用的建筑给水管为镀锌钢管。这种材质使用一段时间后就会产生锈迹,对水质造成污染;如果管网内的水长期不使用,就可能放出锈水,造成水资源浪费。另外,一旦镀锌管的接头位置发生锈蚀,可能出现渗水、漏水现象,带来安全隐患。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与提高,各种新型管材涌现出来,如PE管、PPR管等,应用新型管材,既可减少水质污染,提高用水安全,也可改善水资源浪费问题,降低成本,提高使用寿命。阀门作为给排水系统中的主要配件之一,其选择的类型、材料、质量好坏等,也将对用水量产生影响,因此应萱陶瓷阀芯或者铜芯等节水型阀门。

二、节水型卫生器具与设备

(1)节水龙头。在建筑给排水工程中,水龙头的数量最多、应用范围最广,是一种常见的盥洗用水设备;当前,节水型龙头多以陶瓷阀芯水龙头为主。这种水龙头的密封效果好、使用寿命长,在同样的静水压力作用下,出流量低于普通水龙头,节水效率约20%~30%;另外,重启水龙头是当前国外应用较为广泛的节水龙头之一,既可节约用水量,也可防止溅水问题;而感应式水龙头、自闭式水龙头也在节水方面发挥作用,具有较强推广价值。(2)节水淋浴。当前,研制应用的节水型淋浴器主要为冷热水混合式淋浴器,配有恒温装置,根据事先设定的温度启动扳手,即可准确调节水温,减少调水时间;另外,具备定量停止水栓的淋浴器,也可以事先调节冷热水量,当设置的用水量已经用完后,即自动停止,有效节约水资源。(3)节水厕所。厕所冲洗设备作为绿色建筑节水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常见的将中水用作冲洗厕所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节水设备层出不穷。例如,美国推出的免冲洗型坐便器,无需水资源、无异味,利用高液体的存水弯衬垫,减少用水以及处理污水的费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节水设备;另外,感应型自动冲水设备,也相比一般性设备更加节水。

三、合理设置消防水池

一般情况下在建筑中的生活用水及消防用水共用同一个水箱,而水箱中具有固定的储备水量用于消防;为了确保水质符合生活用水标准,每年需定期清洗水箱,在放空水箱过程中,就会产生大量的水资源浪费,并加大处理生活用水、清理水池的成本,产生负面经济效益。因此以长远角度为出发点,应该将生活水池与消防水池分开设置。如果能将消防水池与社区水景、游泳池等相结合,则可实现一水多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形成良性循环。在建筑群或社区中,应尽量实现消防水池与加压水泵的共用。这样可有效减少由于消防加压而给绿色建筑给排水设计带来的难题,降低技术难度,节约设备投资与维护费用,方便集中管理,减少水资源浪费现象。

四、构建中水工程

所谓中水,主要来自建筑中的生活排水,如生活污水、生活废水等。当各种排水经过专业处理之后,符合水质标准,就可作为非饮用水应用于市政、生活、环境等范围内。当前,生活废水在我国建筑排水量中占有约70%比例,如果能将这部分用水收集起来,净化处理为中水,再应用于建筑用水或生活用水中,以此替代自来水用量,既增大城市供水量,又可降低成本。在绿色建筑中构建中水工程,是节约用水的有效途径,同时对环境保护发挥作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以长远角度为出发点,中水利用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将成为今后绿色建筑给排水的必然发展方向。

五、充分利用雨水

雨水的利用,就是将建筑的屋面雨水、小区的道路雨水等收集起来,经过净化处理之后,满足水资源再利用的水质标准。与中水回收类似,雨水经过净化处理之后,也可广泛应用于小区景观、冲洗厕所或城市绿化。有关雨水的回收及净化处理,应根据雨水的来源、水量、水质以及回收标准等来决定。在小区道路雨水中,初期的COD浓度较大,处理工艺复杂;但是屋面雨水的水质良好,径流量大,更符合利用标准,其应用价值高于道路雨水。建筑屋面雨水的收集步骤为:(1)利用导管,将屋面雨水引入地下,进入雨水沉砂池中;(2)将沉砂池中沉积的雨水引入蓄水池,利用水泵引入杂用水蓄水池;(3)将雨水经过加氯消毒之后,流入中水管道系统中。经大量应用实践表明,雨水降落初期的污染较为严重,因此前几分钟的降雨应作为弃流处理。

参 考 文 献

[1]刘振宏,王平,郑守利.浅谈建筑给排水设计中节水节能问题[J].建筑节能.2008(6)

[2]黄焱灵.议建筑给排水中的几个问题及合适的节水节能措施[J].建材发展导向.2011(5)

篇4

【关键词】环境艺术;绿色小品;水体

中图分类号:TU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6-150-01

一、建筑环境艺术设计分析

建筑景观的品质甚至比建筑外观更重要,因为建筑与环境的设计品质量直接影响到住户的日常生活和心理需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工业化的不断向前发展,人们在重视大环境的同时,人们的私有空间逐渐成为了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其在参与社会活动的同时对家庭的留恋及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人们对组团内部的亲和感要求及空间活动的变化,越来越重视自身宅前屋后的空间和组团内部的空间环境,这是最接近人们自身的私有空间。建筑与环境指的是建筑之间的环境,与建筑室内一样是人们最基本的建筑活动的环境,人的周围环境中进一步界定而形成的环境是以建筑的形式来构筑空间的方式,从对于健康人居的根本目的来说,建筑与环境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建筑区的景观小品

建筑区的环境不同于公园或其它公共场所的环境,它具有可重复使用的基本特征,为了使得建筑景观小品缺少观赏性和趣味性人们就不会有新鲜感,很少去关注它,所以在其内部的景观小品设计要具有观赏性、趣味性和参与性。雕塑等景观小品与周围环境共同塑造出一个完整的视觉形象,为了提高整体环境景观的艺术境界,赋予景观空间环境以生气和主题,使空间诱人而富于意境,通常以雕塑等小品小巧的格局、精美的造型来点缀空间环境。在布局上应注意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恰如其分地确定雕塑的材质、色彩、体量、尺度、题材、位置等,展示其整体美、协调美;配合建筑、道路、绿化及其它公共服务设施而设置,起到点缀、装饰和丰富景观的作用。

三、建筑区绿色小品设计分析

“朝吟清风暮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山水的写意气氛不显自明。利用自然水、石稍事加工,就极易和任何形式的建筑相协调,且蕴意深远。水若处理得当能拓展空间,增加景色明度,将有限的距离拉大;山石若砌筑得法,配以树丛能增加空间的层次。因此,显山露水既阅读景观的标点符号,又是优化环境的积极因素。

(一)堆山布石

堆山根据具体情况可大可小;布石可孤石一块,也可三两成组,不拘形式。居住区的山石设置均着意于意境的渲染,虽不能形似大自然,却给人“假中见真”的景观享受。山石造成视觉隔断延续出峰回路转的场所体验,空间内在结构的重新诊释,激发了潜伏于人们心中的期望和探求心理。山石点置时,呈半埋半露状;零星散置时,又有如风化的残石,虽若断若续,又彼此呼应贯联,不感零乱。居住区的山景是人工模仿大自然而叠砌成山峦状。

其用材有两类:1.以土为主造山土山的特点是朴实敦厚,多半以较高大的落叶树和较矮小的常绿树相互错综成主体,其下配置低矮的灌木从,构成浓荫蔽日的自然山林,其中树根还能加强土山的坚固。厦门瑞景新村一入口以巨石2.以石为主造山观石为主,花木宜疏不宜多。石以大块为主,小块为辅。石缝处用土填实,可滋长野草爬藤,显得有生气。若与水池组合更能深化意境,只是水泊三冬天必须抽净,否则冬去春来,一冻一化,难免使山石松动脱离。清初李渔在《闲情偶寄》中主张大山用土,小山用石。但不论土多或石多,都要以达到自然野趣为原则,才会成为自然的缩影。

(二)水体的点化

自由之水是自然景观中的奇丽角色。水可以形成湿润的小气候环境,切合了人们对健康理念的追求,它又是天然的镜面,其特征便于被塑造成各种形态而逗人喜爱。离丽江古城北6km的龙泉仁里村,村面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它穿过整个村子,并在其旁带出一条长长的束河街,一同将村子串成一个南北走向的长廊,条条深巷再由村前溪水和街道分叉,由外向里延伸,形成一条东西走向的道网。南北东西分叉,使仁里的道路便捷有序,居民们便生活在水的浸润与滋养孕育出宜人的居住环境中。

1.观水。在现代许多居住区规划设计中,设计师都会尊重原有水环境的肌理或开掘人造水系为主要脉络,以其自身的婉转深延来建构空间的骨架,提供给人们多样化的视觉情趣。上海“中远两湾城”高层住宅区南邻苏州河,水岸线达1.6公里,住宅开向河面的门窗,将水景空间缩成一幅幅精美别致的天然图画,获得了比多层住宅建筑更大的景观优势。其独特的地块优势结合中央环岛公园、观浪广场等水体设计,扑面而来的清新气息充分定位出都市型水岸住宅的含义。

2.听水。泉水叮咚、溪流涂涂、飞瀑哗然,水声是天然的音乐,它的各种动态为人们带来听觉上的享受。在现代科学发达的今天,人工模拟的喷泉以其细腻的水雾直接冷却了室外的空气,如丝弦般的水声亦别具飘渺意味。人工瀑布同样可以因高差不同而直落或递落。北京万科星园就是运用这一手法,凭借地下车库入口处的高差形成瀑布观景,使水流因速度的改变宣泄出时大时小的击石声,让人的情感也随之跌荡起伏。

3.戏水。人们己无法满足单纯的可视水景,水体的观赏价值正在向参与性、自娱J性方面转化,这也是今后组景的焦点。例如:供人戏水的各色石块。涉水池有各种形状,涉水池就是很好的亲水场地,它以水深15~30cm为宜,池底可铺装卵石、粗砂、黑石、青麻石等大小不一的各色石块,若配以喷泉更会使水不断地流动,诱人深入景中,构成以意领形的景致。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数字电视机房 动力环境 供电

在全球能源日趋紧张、能源成本不断上涨的今天,高能耗部门之一的数据中心正面临着降低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约成本的严峻挑战,如何构建节能型的绿色数据中心正受到越来越多数据中心管理人员及运营商的关注。

数字电视机房作为网络运营中枢,目前已面临诸多难题:动力、能耗及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用户对动力支撑系统有较高的要求,关键设备宕机或闪断可能导致巨额赔偿;功耗增加导致散热要求的提高;系统维护、扩容和管理要求的提升等。

鉴于此,对于有线运营商来说,在机房始建之初就应着眼于动力环境建设的合理性,争取用最佳成本的解决方案,在保证高可用性(消除从组件到乐统的单点故障)、提高高性价比(生命周期内综合成本降低)的基础上,满足高适用性(快捷灵活地满足持续发展需求)。

面临的问题

与传统机房相比,数字电视动力环境的建设必须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如何提高系统可用性?数字电视机房作为网络中枢,承载的价值越来越高,而传统的主备两路供电结构已不能完全保障机房供电系统的可靠性,为此,供电系统的可靠性需进一步提升,在保证供电系统有冗余的基础上,还应实现可在线维护。

2、如何有效降低能耗?机架内的服务器密度呈现加速集中的趋势,且单个机架的热密度也越来越高,如何有效降低电能损耗,合理解决机房的散热问题,即如何在高效率的基础上,实现数据中心的绿色化成为运营商面临的新问题。

3、如何平滑扩容以应对业务需求的迅速变化7采用开放式结构建设的新一代数据中心,平滑扩容能力成为系统的一个关键指标。按照摩尔定律,电子芯片产品每18个月处理能力翻番,随着机柜负荷密度的逐步增加及在线扩容需求的不断提升,如果系统的扩容动力支撑不可靠,将导致故障频发。

4、如何优化管理系统以适应动态发展的需要?目前,有线运营商已越来越关注数据中心完整生命周期的投入和成本。传统配电系统监管主要由人工巡检,其导致实际使用中50%以上的故障无法预料,无法监测,更难于及时处理。

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中山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打造了全新的数字电视动力环境,其主要由以三大部分组成:

一是高可靠的2+1 UPS主机供电系统。其采用独特的对称双母线供电结构,主用市电供电系统,备用发电机系统;多路备份多路互头的走线设计,UPS并机负载均衡,主备两路输出;配电柜、列头柜采用静态自动切换系统,消除了出现在UPs双母线输出端与单电源设备之间的“单点瓶颈”故障隐患,使得UPS供电系统能向关键负载提供100%“高可利用率”的电源供应。以确保其长期安全可靠地运行。

单电源设备机柜电源板采用主备两路互头供电;机房常规和应急照明采用感应式太阳能供电系统,在机柜门上配置感应开关,开柜检修时,照明灯亮,光线正好射入该柜内,以达到节能环保、降低成本的目的。

如图1所示,数字电视机房供电系统由两大部分组成:即3台120KVA的UPS电源(预留第四台UPS主机接入的位置)和两路不同来源的市电直通电源,作为3个独立供电系统,直供机房。其中两台120KVAUPS组成并机系统输出为A路,另一台120KV A UPS单机输出为B路(将来设备扩容时,接入第四台UPS与之并机输出),共同作为UPS电源主供机房传输设备。市电前端加柴油发电机作为备份,输入AT1配电柜。在数字电视机房内设UPS配电柜AP1、AP2分别端接UPS电源(A、B两路),另设AT2市电配电柜端接负载空调、照明等市电用电设备。为防止UPS主电源故障,从AT1配电柜,再引出一路UPS市电维修旁路至机房,与两套UPS输出电源形成主备互头(A、B两路),为UPS供电电源提供保障。双电源设备端接A、B两路UPS电源,单电源设备端接A、B两路互头后的链路。

二是高效能的制冷系统。中山在机房建造之初就对对墙体、地面、天花进行了大规模的隔热改造,优化机房精密空调位置,调整送风角度,采用下送风方式,并在空调远端加装了增压的地板送风机,减低地板下风阻,加快地板下的流风速度,增加高温服务器区送风量提升此区域制冷量,均匀各区域的平均温度,以达到气流循环的最佳模式。此外,还采用了群控及自适应控制相结合的模式,以避免空调除湿和加热竞争运行,有效降低了能耗。

该系统具有如下特点:

a、经过空调处理后的空气从地板上的出风口进入机房,以既能满足设备的需要,又能满足操作人员的需要。

b、经过空调处理后的空气经过滤后直接送到机柜,可避免将机房空气中的尘埃颗粒进入设备,可满足设备的防尘要求。

c、地板下的空间全部为空调的静压风库,以便于系统的扩充和任意变更设备位置而不受风荷的制约。

d、由于地板下的空间为静压风库,所以不需安装风管,可大大节约空间。

f、敷设在地板下的集束电源电缆及设备信号电缆散热良好,可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

三是先进的智能化管理系统。为保证机房安全及系统的稳定运行,中山在机房的各个门口均安装了先进的门禁系统,并在各个出入口、每排机柜内、UPS电池室等安装了电子视频监控系统及机房动力环境监测系统,该系统可基于IP组网的动力设备、运行环境,实时或历史数据进行查询统计,监控电池、UPS、空调、配电等设备,同时还可监控接入温湿度、门禁、水浸等多路环境指标,当监控指标及设备出现问题时。可通过电话、手机短信等平台自动报警,以便操作人员采取相应措施。

该系统的使用,可大大减轻机房维护人员的负担,提高了维护质量和水平,实现了机房的智能化、高效维护和科学管理。

创新点

与传统机房动力系统相比,中山绿色机房解决方案具备以下几大创新点:

*UPS并机+对称双母线供电结构,可大幅提高供电系统的可靠性。

*单电源设备静态自动切换系统,消除了“单点瓶颈”故障隐患。

*通过UPS电源智能监控、机房配电柜、空调及温湿度监控等,实现了故障的本地及远程报警。

篇6

关键词:竹;绿色建筑;绿色材料;景观建筑

1、引言

随着我国林业政策的调整,天然林的禁止采伐,生态公益林的保护,退耕还林战略的实施,使得木材资源紧缺的问题日益突出。同时,大量砍伐森林使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受到严重威胁,水泥、钢材等建筑材料的生产又需耗费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因此,开发出一种节能、环保、健康的绿色建筑材料己势在必行。

2、绿色建筑的发展

现如今,“绿色建筑”“绿色材料”“可持续发展”等名词、概念在建筑界不仅成为一种时尚,而且确实己成为建筑学科发展的前沿。绿色建筑是以绿色经济为基础,绿色社会为内涵,绿色技术为支撑,绿色环境为标志建立的一种新型建筑。它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达到与自然和谐共生。

当然,绿色建筑离不开绿色建材的支撑。就竹材而言,它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对资源和能源消耗小,对生态环境污染小,可再生利用率高或可降解循环利用率高,在材料的制备使用废弃及再生循环利用的整个过程中,都与环境协调共存。

3、竹材资源及自身特性

竹构景观建筑既环保节能又美观,这取决于竹材的优质特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1)资源丰富。世界的竹林面积为2200万hm2,1200余种。中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产竹国,竹类种质资源、竹林面积、蓄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

(2)生长周期短。竹子是世界上生长最快的植物,最快的每天能生长lm,4~6年成材。生生不息,用之不竭。

(3)耐久性好。竹材中的纤维素和木质素都是有机高分子聚合物,组成“天然复合材料”,这些“双聚复合材料”在一定条件下有较好的耐久性。

(4)天然韧性强。即使未经加工,竹子借助纤维组织,其纵向抗拉伸强度是中碳钢的5~6倍。如遇到地震,竹材建筑吸收的地震力也相对较少,即使在强烈的地震中整体结构出现变形,也不会散架或垮塌。

(5)节能环保。相同面积的建筑,竹子与混凝土的能耗比为1/8,与钢材的能耗比为1/50。与木材和其他人工材料相比,竹材没有辐射。使用竹材替代木材做建筑材料,可节约更多森林资源,延缓地球变暖。

(6)文化内涵丰富。在与产地人民衣食住行及审美意趣的长期融会塑造中,竹子凭借其独特的美学特征,逐渐成为聚集当地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形成具有浓重的文学和美学、宗教和民俗、生活和乡土气息特点的“竹文化”。

4、“竹构”的现代景观建筑

目前学术界广义上将所有与景观设施及环境艺术相关的内容,如栽植铺地、叠石理水、小品建筑等,统称为景观建筑。就本文而言,所指的景观建筑仅仅是小品建筑范畴。由于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竹构景观建筑超越传统建筑材料限制的条件,设计形式上有了新的元素。

4.1 “竹构”概念的本质

“竹构”是指运用竹材的各种特性作为框架或表皮结构,应用于绿色建筑设计以及相关实践活动。绿色建筑层面上,考虑到竹材本身的建造或加工特点,特别是其过程中能表现出的绿色环保的现实意义。

4.2 竹构景观建筑分类

竹材作为建构本体的应用,直接用作建构的结构和其他主要构件,既强调了它的结构特点,又协调融合材料与环境的联系。根据用途大致将竹结构分类为:竹顶棚结构;竹桥结构;竹屋架结构;竹框架结构;竹拉索结构;竹空间结构。

4.3 竹构景观建筑的原则

绿色建筑的思想观点的指导下,竹构景观建筑应具有以下四个基本原则:

(1)可持续原则。竹林的永续经营提供源源不断的竹材资源,不同品种可利用在不同建筑的竹构部分,并且废旧和被更换的材料也可重利用。

(2)兼容性原则。吸取效率更高的材料与竹材配合使用将提高使用效率,且带来“竹构”的多样性,对丰富“竹构”的设计产生最积极的意义。

(3)可逆性原则。竹材本身耐久性不高,竹构部件需要可拆卸修补,强调最小破坏和可修补错误的方式。有试验性风险的竹构建筑,一旦在建造过程或在未来的评价中有负面的论证,也因为其建构成本低廉和建构方式简单可及时更改设计。

(4)健康舒适原则。追求适宜的使用环境,建筑空间既益于人类身体健康,又具有美学价值。

5、现代竹构景观建筑案例

5.1 广东十字水景观桥

广州南昆山十字水度假酒店掩映在竹林问,其中许多建筑采用了竹结构。由哥伦比亚建筑师Simon Velez设计的竹桥是其中的代表性建筑。竹桥所用的主要建筑材料就是采自南昆山所盛产的毛竹,它集合了新型竹结构建筑技术、流线型的外形、精密的发散性的多维杆光束结构、原始生态的设计理念。其中,双层大拱的交错连接起主要的支撑作用,竹与混凝土基座的连接用金属构建作为中间联系,用于防止竹节爆裂。

5.2 越南河内“竹之翼”

“竹之翼”位于越南河内附近,由v0TrongNghia设计。它的创作灵感源于自然,采用了翱翔于自然景观的鸟翼形状,构造不用任何垂直立柱,节省出12m的用地空间,独特而别致,用来举办婚宴,音乐会和庆典等。顶棚计成羽翼的形状有一个好处:使室内通风,尽最大可能减少了空调的使用,低碳环保。还有深入的屋檐,露天的水池,使人们感觉就像住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该设计的目的是研究竹子,并挖掘它作为建筑材料而不止是装饰材料所能创造出的潜在空间,所以该建筑没有采用任何钢制或人造建筑材料,是纯天然的竹结构。

篇7

关键词:建筑室内设计、绿色设计、环保、生态

Abstract: at present, our country is in the climax of the urban construction stage, 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and the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improved, the interior design industry has developed vigorously, and yet people enjoying unprecedented material civilization, but also to the threat of pollution to themselves. We have to admit that the modern interior design to the high cost of energy, an increasingly increasing damage to the environment, people and the nature of the isolation has expanded constantly, it indicates the modern interior design not "sustainability".

Keywords: interior design, green desig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cology

中图分类号: TU23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二十世纪伴随着科技和工业的进步,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室内设计专业成长起来,并逐渐成为独立的专业,成为新兴的日新月异的行业。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城市建设迅猛发展,现代室内设计及施工行业也相应发展起来,已成为国家经济新的增长点。然而在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人类面临着居住环境恶化、生态破坏、能源短缺诸多问题,世界各国都在探讨一个绿色、健康的有效途经,以确保人类在未来享有一个更加广阔的生存与发展空间。本文从绿色设计的趋势、内涵、设计原则、设计的构思及绿色设计的实施进行阐述。

1.未来中国室内环境设计发展趋势

室内环境绿色环保设计是设计师和居住者非常重视的问题,绿色环保设计关系人们的居住质量、身心健康,也是未来设计的趋向。随着境外设计进来,特别是奥运会开了以后,实际上大家也看到了很多另类建筑,许多国内设计师也做了一些另类的建筑和室内设计。像世博,估计在建筑设计、展示设计方面,特别震撼,最明显的一点是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因为每个建筑氛围里都会展示到这块。所以这次世博开了以后,让设计师也知道,以后在实际的时候也考虑这块的东西,因为我们现在很少,我们现在很多设计师追求形式上的前卫时尚,而没有分析这种做法对后人产生的影响。

2.室内环境绿色设计的内涵

人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因此,人们设计创造的室内环境,必然会直接关系到室内生活、生产活动的质量,关系到人们的安全、健康、效率、舒适等。在设计领域中出现的“绿色设计”也称生态设计。绿色设计指设计出的产品可以拆卸、分解,零部件可以翻新、重复使用,这样既保护了环境,也避免了资源的浪费。使用绿色标志的产品,标明该商品的生产、使用及处理全过程符合环保要求,不危害环境或危害程度极小,有利于资源的再生回收利用。我国从1994年开始实施“绿色标志”。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绿色不仅是局部的生态环保设计,其核心是创造符合生态环境良性循环规律的整个设计系统,也是室内环境的绿色设计的内涵。

3.室内环境“绿色设计”的设计原则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意识逐渐由早期喜欢烦琐复杂的装饰转为欣赏简洁明快的风格。在现有自然资源逐渐匮乏的情况下,在设计中要争取对自然资源的最优利用和有节制地开发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保护自然生态的平衡与和谐。设计中最重要一点就是:绿色设计要着眼于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关系,要遵守科学、实用、节约、回归自然、建立生态环境的设计原则。

在室内设计中要强调自然色彩和自然材质的应用,让居住者可以放松紧张的工作状态,在安全、健康、效率、舒适的室内环境中,使其感知自然,回归自然,与绿色自然环境同在,实现居住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从中我们可看出室内“绿色设计”的目标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与地球的可持续发展。

4.“绿色设计”在室内环境设计的构思和实施

绿色设计在设计中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以人、建筑、自然和社会协调发展为目标,争取对自然资源的最优利用和有节制地开发,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寻求创造出适宜于人类生存空间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设计途径和方法。绿色设计的设计宗旨在很大程度上是让居住者感知自然,回归自然,最终实现居住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4.1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资源

尊重自然,合理的来使用自然资源,减少能耗,将室内空间设计纳入一个与环境相通的循环体系是一种主要思路,现代科技技术的发展正在将这种思路变成现实。室内设计与现代高技术的结合,充分的体现在室内节能技术和智能传感技术的应用上。在节能技术方面,科技的进步将对采光、通风、温度、湿度、绿化等室内环境的物理特性产生深远影响,最终将导致室内设计的一场革命性变革。在智能领域,未来的家居设计中,会更多的用到智能化的家居产品,如智能照明、电动窗帘、安防报警系统、可视化对讲和红外家电控制等,这些都为未来的家居设计方向提供了发展方向,使得居住空间更加舒适,更加人性化。

4.1.1全面绿化技术的应用

篇8

关键词:绿色建筑 ;经济评价方法

Abstract: The method of Green building project economic evaluation,can reflect certain aspects of the green building project profitability.Regarding the domestic green building investment projects for,static and dynamic evaluation index analysis to have the certain reference bining case,according to the energy sav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and subordinate relationship top-down arranged into hierachical structure.In the index constructing process using the frequency statistics,Delphi method to establish the energy-saving schemes evaluation model,to provide the project post-evaluation for the relevant decision-making.

Keywords:green building;evaluation model

中图分类号:TU-9;F40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1)04-0045-03

1前言

一般建筑项目经济评价的指标和方法很多,但目前对此尚缺乏系统的归纳和总结,特别是针对于适用于绿色建筑项目经济评价的指标和方法更缺乏深入研究。绿色建筑项目与一般投资项目有所不同。了解绿色建筑项目的特点,是研究绿色建筑项目经济评价指标与方法的前提。

国家计委和建设部联合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对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作了如下定义性说明:“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是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是项目决策科学化的重要手段” [1]。

2项目概况

该项目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春秋冬三季气候温暖,年平均气温为22.3℃,最高气温为36.6℃。年均日照超过2000h,太阳年辐射量5225MJ/m2。每年5月至9月为雨季,年平均降雨量为1925mm,年平均蒸发量为1775mm。主导风向为东南风,主导风速2.7m/s,夏秋两季偶有台风。

基于该市气候、经济、社会特点,贯彻“本土化、低成本、低资源消耗、可推广”的绿色建筑理念,探索夏热冬暖地区实现绿色建筑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该大楼是该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实践绿色生活、绿色办公的场所,集建筑技术、艺术展示,生态、能源、环境数据采集和绿色建筑技术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并向市民开放。

该大楼总建筑面积1.82万m2,地上12层,地下2层,建筑功能包括实验、研发、办公、学术交流、休闲、生活辅助设施及地下停车等。建筑设计采用功能立体叠加的方式,将各功能块根据性质、空间需求和流线组织,分别安排在不同的竖向空间体块中,附以针对不同需求的建筑护构造,从而形成由内而外自然生成的独特建筑形态。 [2]。

3项目的主要节能技术方案

3.1节地与室外环境

①立体绿化

项目用地面积3000m2,容积率为6,为典型的较高密度城市建设开发模式。建筑设计将首层架空6m,形成开放的城市共享绿化空间。空中第6层和屋顶设置整层的绿化花园(图1、2),标准层的垂直交通核与开放的绿化平台相联系,共同形成超过用地面积1倍的室外开放绿化空间。在大楼的西面,设计竖向的由爬藤植物组成的绿叶幕及水平方向的花池,成为建筑西面的热缓冲层,使分布在整个大楼的“绿肺”组成了一个立体的绿化系统,缓解区域热岛效应。

②地下空间利用

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设有建筑面积为4283.57m2的两层综合功能地下室,用于设备机房、停车库,其中地下二层设立体机械停车,充分利用地下空间。

③废弃场地利用

场地原为一废弃采石场,本项目的开发提升了场地的生态价值。

3.2节能与能源利用技术措施

①能耗计算

根据《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3]GB50189-2005等节能标准,利用能耗模拟软件计算建科大楼的设计方案相对于传统建筑节能率为70%左右。

②围护结构

综合采用保温墙体、节能玻璃窗、创新外遮阳措施、绿色植被隔热屋顶等护措施。(图3、图4)。

③太阳能热水系统

热水系统根据需求不同,尝试性地采用多种形式的太阳能热水系统,以进行性能等方面的对比。5层夹层~11层公共卫生间淋浴采用半集中式太阳能热水系统;12层餐厅、公共浴室及11层七套专家公寓利用集中式太阳能热水系统;11层一套专家公寓采用分散式太阳能热水系统。

④太阳能光伏系统

太阳能光伏系统采用了五种不同的光伏系统。屋顶花架安装单晶硅光伏电池板、多晶硅光伏组件及HIT光伏组件;大楼西立面和南立面采用透光型的薄膜光伏组件的光伏幕墙系统,在发电的同时还具有隔声、隔热等功能;南立面同时安装了光伏遮阳板,将光伏板和遮阳构件结合,既发电、又遮阳。

⑤风力发电系统

屋顶设置5台微风启动水平轴风力发电系统,以探索城市建筑上设置风力发电系统的可行性。

⑥空调系统的应用

根据房间使用功能和时间上的差异,采用以下多种空调方式:

㈠水源热泵式中央空调系统,利用雨水池\消防水池\水景换热的水源热泵系统;

㈡风冷变频多联空调系统+全热新风系统;

㈢水环式中央空调系统;

㈣热泵溶液除湿新风系统+冷辐射系统。

⑦自然通风的利用

通过建筑规划设计与计算机模拟分析,是建筑室外压力场在建筑迎、背风面形成“最高压力区”、“次低压力区”、“次高压力区”和“最低压力区”,并且使“最高压力区”与“次低压力区”,“次高压力区”与“最低压力区”分别对应,为建筑室内自然通风创造良好条件。典型工况下,不同高度处的建筑背应付面均能保持3Pa以上的压差,同时外窗可开启面积达到30%以上,外窗可开启部分通过计算模拟分析,采用了具有最优通风效率和气流组织的中旋式开启窗。报告厅用可开启外墙,以在可利用自然通风时节充分利用室外自然通风。

3.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技术措施

该项目设置了人工湿地中水系统,生活污水经污水管收集,经化粪池处理后进入人工湿地前处理装置,在提升经人工湿地生态处理达到中水水质标准,中水用于卫生间大便器、小便器冲洗及各楼层室外平台、屋顶花园绿化浇洒及空调冷用水。人工湿地占地面积约280m2,每天可处理中水量为50.06m3/d,节水率为43.81%,节水器具使用率为100%。

4项目的经济评价模型

本研究已构建出建筑节能过程后评价指标体系,把影响指标划分为综合指标A、分类指标B、分项指标C三个层次,这样,上下层指标之间的隶属关系就已经确定了。假定以上一层A指标为准则,对下一层次指标B1,B2,B3……,Bn有支配关系,我们就是要确定B1,B2,B3……,Bn相对于A的重要性并用一个数值来表示。但是直接得到每个指标的权重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这时我们就要用到数学上常用的AHP来获取。

根据判断矩阵,计算相对上一层评价指标而言,本层之间有联系的指标权重过程称为层次单排序,它是通过数学的方法计算出矩阵的特征向量即为相应指标的权重, 。

由于专家在认识上存在不可避免的多样性和片面性,对指标评分的高低不一定准确,为了防止多因素综合比较时产生重要性强弱不一致的结果,还必须进行一致性检验。首先计算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λ ma然后通过公式 检查决策者判断思维的一致性;再通过公式查表进行一致性判断,只要满足

,就认为判断矩阵的结果可以接受,否则应进行调整。

根据以上方法,对建筑节能过程后评价二、三级评价指标和涉及评价内容因素超过一项的有关分项指标构建判断矩阵,并进行权重计算和一致性检验,计算结果见表2至表5。

通过查阅资料、咨询专家,建立建筑节能项目综合评价等级标识如下:

⑴优,指标得分[90,100];

⑵良,指标得分[80,90];

⑶中,指标得分[70,80];

⑷合格,指标得分[60,70]

⑸不合格,指标得分[0,60]

分类指标B1,B2,B3的最终得分通过专家评分和各级指标的权重积求和为:

综合指标的最终得分为:

该结果表明,项目成功率73.95,综合评价等级为良。节地与室外环境, 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等级均为良。对于一个新建项目来说,这个结果并不是特别理想。

5结论

目前所选用的评价方法都是工程建设项目后评价中一些现有的方法,每种方法都不可避免地有着自己的缺陷和限制,作为后评价的工具,也需要不断地创新和完善,使评价方法更加科学化。

本文所选范例研究略显不足,项目后评价一般是由专门的机构来完成,本文所选例子只是为了学术研究,项目评价指标中所涉及的评价内容都是由本人经过实地调研、查阅资料并咨询相关人员所得,可能会存在部分数据不是特别准确的情况,而建筑节能后评价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所以在将来的工作里要加强对实例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国家计划委员会、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中国计划出版社:1993年版.

篇9

现阶段,许多居住区在进行室外景观设计时,过度追求装饰性元素的表达,频繁使用喷泉、雕塑、亭台等设计要素,这其实是对景观设计的一种误解,背离了景观设计追求生态、自然的本质。绿色景观设计在内容及形式上应当体现出民族性、地方性,并且要坚持简单、朴素的原则。就这一点而言,景观设计与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是不谋而合的,采用绿色、生态化的景观设计,对于绿色建筑本身的推广和应用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绿色建筑体系下的景观设计一般包括对原有地形地貌的利用,对原始空间关系的处理,使之与居住区总体建筑风格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保证建筑环境舒适度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原有的生态自然环境,因势筑园,就势造景,通过较少的投入,简易的工艺,乡土化的树种来实现局部的景观改造,且尽可能避免化石能源的使用,在保证绿色、节能、环保的同时,取得较为出色的景观效果。

2.绿色建筑视域下的景观设计策略

2.1合理规划地下空间

合理规划地下空间,将景观设计的消极要素转移至地下,从而为地上空间的设计规划奠定基础。居住区内的主要噪声源是中水处理站和泵房,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可通过建造地下泵房和地下换热站的方式将这类设备转移至地下,达到控制居住区噪音、节约地上空间的效果。居住区规划中考虑设置地下室,同时在通风、消防、防渗等方面处理好地下室与地面之间的关系,这样不仅能为住户的生活提供便利,也能够有效地节约地上空间。建造地下车库,可以将车库的出入口、采光通风口同居住区内的园林小品相结合,使之看起来协调自然,不影响整体的景观效果。

2.2设置生态停车场

首先,对居住区环道外侧以及楼间位置加以利用,设置生态停车位,既缓解了住户停车难的问题,又节约了用地,而且还很好地实现了居住区整体环境的协调。其次,充分利用楼间消极空间设置半地下车库,并对上部加以绿化,这样不但可以起到节约用地、平衡土方的功效,还能提高居住区的整体绿化率,使居住区环境得到进一步的美化。

2.3应用透水地面技术

对于居住区内主干道可以用沥青混凝土进行铺设,对于人行步道、园路等道路可用透水性能较好的水泥砖铺设,对地面停车场,全部以植草砖铺设,打造生态停车位。通过透水地面技术的应用,提高居住区地面的透水能力,增强居住区地面的生态调节能力。

2.4人性化的道路系统

在布局道路系统时,要充分考虑消防、生活及观景的需要。居住区道路系统由车行道和园路组成,可以根据各自的功能分区,将两者合理搭配,组成环形路网结构,既确保了交通的快捷通畅,又为消防工作的开展提供方便。对于车行道,首先要符合消防设计的有关标准,确保主干道路和环形道路都达到一定宽度。对于园路,其内部游步道的宽度以1.5~2.5m为宜,与此同时,还应该设置残疾人专用坡。在功能不同的道路区段设置不同的装饰铺设,路面铺设要尽可能使用本地常见的材质,如卵石、水泥砖等,此外还可使用炉渣、粉煤灰等为原料制成的免烧砖,这样不仅可以降低材料造价,还实现了材料的循环利用,提高了道路景观的绿色环保性。

2.5节水设计

一是设置雨水回收装置,将所采集的雨水送入一体化水处理中心,然后统一回收利用。二是通过景观水池实施雨水调蓄,以控制多雨天气时的地面峰值径流,缓解排水负担。对于超出调蓄、渗透能力的雨水,可使其溢流汇入市政雨水管网。三是将中水回用和雨水回用系统加以整合,利用非传统水源进行冲厕、路面浇洒和绿化浇灌,在整合两种水回收系统时要注意以下两点:①中水和雨水要分开处理,两者不能共用一个清水池;②在利用非传统水源时,要制定严密的水安全保护措施,以防止其破坏周边环境或危害人体健康。在绿化浇灌中,可采用喷灌与微灌,最好能够辅以园林压力补偿滴灌系统,滴头应采用双出口,避免发生倒吸。根据不同植物对水量的不同需求,应选用不同类型的喷头,如乔木和灌木的需水量较大,比较适合采用涌泉式喷头,而对于草坪花卉等,应该使用旋转式微喷头,同时辅以地插,注意所采用的喷头应具备起始角记忆功能,确保喷灌时不会干扰道路的正常通行。

2.6照明系统

在气候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居住区中心区域的庭院灯及草坪灯以太阳能灯具替代传统光源,通过光伏发电提供景观照明,中心区以外的庭院灯则使用节能灯。此外,居住区内的庭院灯可以通过多头分回路予以控制,既保证其使用功能,又不对人们的生活起居造成干扰,同时还起到了节能功效。

2.7种植设计

景观植被应以绿色为主,主要采用乡土树种,并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予以搭配,同时要注意结合不同景点的景观特征,实施专题种植设计。对于居住区换热站换气口、消防水池通气口等区域,可利用植物加以遮挡,达到环境美化效果。在树种选择方面,应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风景特色,对不同色彩、类型、高度的树种进行合理搭配,构造集“点、线、面”于一体的绿化植被系统,用不同的植物点缀不同的活动空间,满足不同的观景需求,为人们营造一个兼具舒适性和观赏性的生活空间。

3.结语

篇10

关键词:土楼景区;绿色长廊;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 S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9-101-03

世界遗产福建土楼(永定)5A景区主要景点为湖坑镇洪坑村振福楼和高头乡高北村承启楼,还有各具特色的长方形、正方形等200余座土楼群,错落有致地布局在“湖高线”(指湖坑-高头线路)旅游公路周边,贯穿洪坑、高北等8个行政村。为了打造永定土楼景区旅游公路绿色长廊特色生态景观,促进永定旅游产业的发展,笔者通过土楼景区绿色长廊绿化大苗种植规划,提出了“湖高线”旅游公路两侧20m范围内(荒地、水田)种植“观叶、观花、芳香乔木树种带”的规划设计,运用常绿、落叶、大、小乔木树种搭配,绿化美化香化“湖高线”旅游公路,提升土楼5A景区旅游公路绿化档次,建成含有文化底蕴特色的绿色长廊。

1 规划区概况

1.1 地理位置 “湖高线”(指湖坑-高头线路)地处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湖坑镇至高头乡之间,309省道贯穿其中,距龙岩市65km。行政区辖1个湖坑镇1个高头乡,湖坑、新街、洪坑、梅花石、六联、高南、高北及高东8个村民委员会。土地总面积4 402.53hm2,北纬24°38′46″~24°40′9″、东经116°56′22″~117°1′49″。

1.2 自然资源概况

1.2.1 地形地貌 “湖高线”境内山脉系武夷山脉,属低山丘陵山地地貌,山峦起伏,沟壑密布,海拔352~650m。

1.2.2 气候 属中亚热带向南亚执带过度的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20℃,极端最高温度39.2℃,极端最低温度-4.8℃,无霜期222d,年均降雨量3 314mm,平均相对湿度80%,年日照时数达2 021.5h。

1.2.3 土壤与植被 项目区域土壤以红壤为主,植被以马尾松为主,周边林地多为马尾松与阔叶树混交林。

1.2.4 河流、水文 地处金丰溪境内,小溪流由东北至西南贯穿全条“湖高线”。

1.3 社会经济情况 项目区有4 597户16 873人,133个村民小组,土地总面积4 402.53hm2,耕地面积3 049.07hm2。通行客家方言,均为汉族,村民主要靠红柿种植、从事导游和本地经商,2012年实现村民人均纯收入8 900元。

2 “湖高线”绿化现状

一是湖高线”旅游公路两边绿化没有系统规划,目前只有公路部门对道路旁边的简单绿化。二是“湖高线”旅游公路两边绿化树种仅种植一行樟树,品种单一,绿化树木长势差,没有呈现土楼5A景区绿化景观效果。

3 规划思路

3.1 指导思想 按照“彩化、亮化、香化”的绿化效果要求,提出“湖高线”旅游公路两侧进行绿化大苗种植,对“湖高线”旅游公路两侧20m范围内(荒地、水田)种植“观叶、观花、芳香乔木树种带”绿色长廊,运用不同乔木树种搭配,常绿、落叶、大、小乔木树种进行混交,绿化、美化和香化“湖高线”旅游公路,提升永定县土楼5A景旅游公路区旅游公路绿化档次,把永定县土楼景区旅游公路打成富有客家文化特色的生态旅游绿色长廊,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1-2]。

3.2 规划原则

3.2.1 做到适地适树 种植的绿化树种要适合“湖高线”旅游公路两侧20m范围内荒地、水田的生长[3]。

3.2.2 选择观叶、观花、芳香乔木树种 通过种植具有景观和文化效果的树木,达到彩化、亮化、香化土楼景区旅游公路的目的[4]。

3.2.3 坚持近自然的原则 注重不同乔木树种科学配置,观叶与观花、观花与芳香、常绿与落叶、大与小乔木树种搭配,提升土楼5A景区旅游公路绿化档次和绿色长廊生态旅游景观[5-6]。

3.3 规划布局 根据绿化现状,着重在“湖高线”旅游公路两侧20m范围内(规划长度28 578m、面积17.88hm2)提升优化,运用不同乔木树种搭配,建成风景优美、赏心悦目的土楼景区“观叶、观花、芳香乔木树种带”绿色长廊(图1)。

图1 永定土楼景区“湖高线”旅游公路两侧绿化大苗种植布局

3.3.1 观叶乔木树种带 在湖坑村至湖坑土楼接待中心及高头土楼接待中心至高东村与南靖县交界处旅游公路左侧20m范围内,设置观叶乔木树种带绿色长廊,规划带长15 018m、面积4.93hm2。本着“绿化、美化、彩化”的原则,选择山杜英、红叶石楠、白玉兰、红叶樱花、红枫、百日红紫薇等观叶乔木树种进行种植,增强土楼景区景观。

3.3.2 观花乔木树种带 位置为湖坑村至高东村与南靖县交界处旅游公路右侧20m范围内,规划带长28 340m、面积8.46hm2。本着“绿化、美化、亮化”的原则,选择乐东拟单性木兰、大叶女桢、羊蹄甲、紫玉兰、黄花槐、红花紫荆等观花乔木树种进行种植,增强土楼景区景观。

3.3.3 芳香乔木树种带 在湖坑土楼接待中心至高头土楼接待中心旅游公路左侧20m范围内,设置芳香乔木树种带绿色长廊,规划带长13 560m、面积4.49hm2。本着“绿化、美化、香化”的原则,选择八月桂、四季桂、状元红桂花、深山含笑、广玉兰、香樟、厚皮香等芳香乔木树种进行种植,提高土楼景区景观和文化效果[7]。

4 技术措施

4.1 密度、挖穴规格 划区按42株/667m2进行挖穴,株行距4m×4m,穴规格80cm×60cm×60cm。

4.2 整地、客土与基肥 对公路两侧荒地进行平整时,要求做到拣净石块和杂物后再进行整地挖穴;对公路两侧水田进行平整时,首先水田的水要排放干净,然后要从山上取菌根土混入田里,再整地挖穴。运送客土放置穴内时,客土要高出穴面10cm以上。每穴下客土至穴深1/3时施复混肥500g或有机肥1kg,然后再回满土。

4.3 苗木规格 对景观大乔木树种,选择胸径5~8cm,树高3m以上,冠幅宽1.5m以上,且3级以上分叉、枝干健壮的全冠土球大苗;对景观小乔木树种,选择地径7cm以上,树高2.2m以上,冠幅宽1.0m以上,且3级以上分叉、枝干健壮的全冠土球大苗。

4.4 苗木装运 绿化大苗起苗时要求带上适量的土球,并防止土球碎散,用塑料膜、草包等进行包装,以减少根系水分损失。在包装时要在树冠上喷施蒸腾抑制剂,装卸苗木时绳束还应扎在土球下端;土球装车时,土球向前,树冠向后码放,树冠不能与地面接触,以免运输途中树冠受损伤;运输绿化大苗最好在晚上进行,出发前对树冠喷水和树苗遮盖,以防止树冠水分蒸发[8,10]。

4.5 修剪 在苗木装车或栽植前要对苗木过密枝、重叠枝、枯死枝进行适当修剪。

4.6 栽植 为提高绿化大苗栽植成活率,栽植时间一般选择树木休眠冬季为佳。苗木栽植时,先把土球放置在穴内,然后拆掉土球包装物,使苗木根系伸展,并扶正苗木,培土,分层踩实,土球完全被客土填满压实后,连续浇水2~3次,直至把土球浇透,水分渗出后回填土至“慢头型”。如果浇透水后,穴内下陷缺土,或树干倾斜的应在1~2d内及时培土,扶正苗木并及时浇水。如遇土球破损,栽植时可施一定量的生根剂,提高成活率[9-10]。

4.7 精心管护

4.7.1 加固 一是栽植完成后在树木高度上部的2/3处用麻袋或编织袋包裹树干,然后用柳条从3个方面捆绑固定。二是大苗定植后进行支架固定,以防风吹歪斜,待翌年长势稳定后方可拆去[10-11]。

4.7.2 浇水 栽植完后要定期进行洒水,定根水一定要浇透;为确保绿化大苗100%成活,未下雨情况下,在苗木成活前应每天上午10:00前浇透水一次。

4.7.3 抚育施肥 种植后头3a在4~5月进行一次锄草和1m见方松培土,并结合追肥一次,施肥采用沟施(沟长40cm、沟深20cm),一般施复混肥0.5~1kg/株或有机肥1~2kg/株。

4.7.4 病虫害防治 管理人员平时要注意观察树木有无发生病虫害,一旦发现,要立即进行喷药防止,树木的叶背面、枝、根、茎部位均要喷药。

4.7.5 修剪与整形 为了提高树木的造型和美化、亮化效果,每年冬季应对树木修剪一次,主要剪去过密枝、交叉枝、病虫枝等。要对剪去的枝叶清出绿色长廊绿化带[12]。

5 结论与讨论

(1)通过项目实施,在永定土楼旅游公路两侧种植 “观叶、观花、芳香乔木树种带”,构建福建土楼(永定)5A景区绿色长廊,优化“湖高线”旅游公路两侧20m范围内绿化景观,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通过采用绿化大苗种植技术,选择适应“湖高线”旅游公路两侧生长的观叶、观花、芳香乔木树种,运用不同乔木树种搭配,常绿、落叶、大、小乔木树种进行混交,绿化、美化和香化“湖高线”旅游公路,使森林生态景观充分体现,并且提高了林地绿化程度和森林覆盖率[13]。

(3)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对所处生活环境的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本次绿化引入芳香植物,不但能美化、香化环境,增添景区韵味,还能清新空气,预防和治疗疾病,给人以舒适的享受,为永定土楼景区带来独特的韵味和意境,大大提升土楼景区景观的文化底蕴[7,14]。

(4)永定土楼景区绿色长廊建成后管理(下转113页)(上接102页)应由土楼旅游公司设立专门管理杨机构,管理费用由景区门票收入中支出,使“湖高线”旅游公路两侧绿化美化香化成果得以巩固[13]。

参考文献

[1]张盛钟.汀江流域森林生态修复对策研究[J].防护林科技,2010(1):51-53,66.

[2]王文英,徐增美.兴化市村庄绿化树种选择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3(19):225-226.

[3]卢春英,郑建英,吴红,等.提升龙岩市莲花山公园植物景观效果的规划设计[J].防护林科技,2012(5):88-89.

[4]孙明,李萍,张启翔,等.芳香植物的功能及园林应用[J].林业实用技术,2007:46-47.

[5]郑建英.古田山庄绿化美化提升规划设计初探[J].现代农业科技,2010(14):207-210.

[6]刘昌营.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区村镇绿化示范工程设计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3(4):191-192,194.

[7]孙明,李萍,吕晋慧,张启翔.芳香植物的功能与园林应用[J].林业实用技术,2007,04.

[8]郑克刚,巨士艳.凤阳县村庄绿化规划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2(21):214-215.

[9]杜国坚.森林村庄绿化规划与设计[J].浙江林业,2010(4):26-27.

[10]刘宏伟,尹飞.苗木起苗与移栽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01.

[11]佟希安,姜吉明,史太友,刘国峰.绿化大苗栽植与管护技术[J].国土绿化,2011,05.

[12]柴茂森,陈林洪,姜纲炳,等.村庄绿化规划与应用[J].林业实用技术,2010(8):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