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范文

时间:2024-03-26 17:42: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筑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篇1

关键词:工程监理;安全培训;安全管理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一直是工程建设企业的原则,作为工程建设的参与方工程监理也不例外。监理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承担的安全监理工作,经过了存在争议、被动应付、主动承担的过程。随着工程建设法律法规体系的不断完善,安全监理的责任日渐明晰,监理单位的安全监理意识普遍提高,安全监理工作的全面展开,监理人员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使安全监理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在建设工程安全管理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预防和减少建设工程生产安全事故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可见,工程监理中的安全管理已成为工程监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工程监理是否包括安全管理、被动接受到主动承担的一个发展过程,加强工程监理中的安全管理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

一、加强工程监理人员的安全培训

加强工程监理人员的安全培训是做好工程监理中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首要环节,思想决定行动,只有牢固树立安全意识,自觉将安全管理体现在日常监理工作中,才能保证安全监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加强工程监理人员的安全培训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在监理行业的发展过程中,监理人员存在不重视安全管理业务知识的学习,轻安全管理的现象。监理人员普遍缺乏安全管理的相关知识,安全意识不强,安全监理无从下手等因素的存在,制约着安全监理的健康发展。加强工程监理人员的安全培训不但有利于进一步规范工程监理单位的安全监理行为、提高安全监理的水平和质量,而且有利于不断强化和提高监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促进工程监理单位的全面、健康发展。通过加强工程监理人员的安全培训,首先,可以进一步向监理人员明确安全监理是工程监理人员不可推卸的神圣职责,如果不加强安全监理力度要承担安全生产的法律责任,从而强化工程监理人员安全监理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次,可以进一步提高工程监理人员的整体安全素质,是工程监理人员自觉将安全监理纳入日常工作,规范其安全监理行为,为工程安全监理的规范化、法制化、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可以将安全管理纳入日常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程序和操作规程,从而不断规范安全管理行为,不断提高安全管理在工程监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第四,可以不断提高工程监理人员安全管理素质。由于从事工程监理的人员成分复杂,安全管理素质千差万别,每一个工程监理人员的安全管理行为又直接影响着整个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转。因此加强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安全管理职业道德修养和执业纪律约束,有利于深入规范每一个工程监理人员的安全管理行为,并自觉将安全管理落实到工程监理的实践中去,在整个社会广泛树立工程监理人员安全管理的良好形象,在社会产生广泛的影响。

二、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安全管理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是实现工程监理安全管理效果的重要途径。工程建设行业历来是安全事故频发的行业,很多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安全管理责任不落实,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造成的。因此,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这些规章制度,防患于未然,显得尤为重要。工程监理人员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执行状况的监督检查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的一个重要部分。工程监理人员要积极参与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工作,工程监理人员有责任协助施工企业做好工程建设安全强制性标准执行制度、安全隐患报告整改制度、安全生产定期检查制度、安全管理问责制度、安全生产检查验收制度、每一道工序的安全操作制度等规章制度的制定和落实。认真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是否严格按照国家或者行业强制性标准进行设计,认真审查工程施工合同安全管理方面的责任是否落实,同时,项目监理部应在编制监理规划和监理实施细则中应将安全监理作为重要内容,并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承担监理责任。在监理工作中应认真对工程安全进行不定期巡检,发现安全隐患,责令并督促有关单位进行整改,并及时上报。对拒不执行的单位,及时向主管部门汇报,并报监理公司及业主备案。定期组织对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检查,对安全设施不到位、安全管理存在隐患的单位,坚决予以停工,并督促整改。

三、健全工程监理人员安全管理综合评价体制

健全工程监理人员安全管理综合评价体制是实现工程监理安全管理效果的必由之路。为确保工程监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效果,就要公正、公平地健全工程监理人员安全管理综合评价体制,首先要科学设置综合安全管理评价内容,在全面提高工程监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基础上突出安全管理的评价重点;其次要合理确定安全管理的综合评价方式,真实反映工程监理人员安全管理的水平;第三要充分利用安全管理综合考评结果,坚持奖优罚劣,充分调动工程监理人员进行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工程监理的安全管理要想得到充分发展,就必须加强工程监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安全管理,健全工程监理人员安全管理综合评价体制奖优罚劣,不断提高安全管理的质量。只有这样,才能为工程建立的安全管理创造良好执业环境,为安全管理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汤小凝.浅析安全监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2010.

[2]顾勇军.充分发挥安全监理作用全面提高安全管理水平[J].建筑安全,2010.

篇2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分析、控制、措施;

1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概述

1.1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业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的支柱产业,推动整个社会的前进与发展。建筑业本身具有单件性、离散性、劳动密集型等特点,从而使建筑业成为事故高发的行业。在我国,建筑业是继交通、煤炭之后的第三大事故高发行业。无论从建筑业是高风险行业的角度,还是从建筑业的重要性角度,安全管理都是建筑业中十分重要的工作。企业的根本目的是追求经济效益,建筑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项目,从项目中获得利润,就必须控制成本。建筑施工中的安全成本占10%左右,因此加强建筑企业施工的安全管理,控制安全事故发生,可以有效地控制施工成本。从而使企业获得更高的利润。而项目施工是建筑施工企业生产的最前沿阵地,项目安全管理将成为项目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如何应对日益突出的安全事故,强化安全管理,是每一个项目管理人员,尤其是安全管理人员的当务之急。

1.2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虽然近几年国家对安全问题十分重视,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涉及安全的法律法规,建立了比较符合国情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安全事故的发生。但和发达国家相比,在事故发生总量或百亿元产值死亡率方面安全生产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主要表现在:我国工程建设中的安全管理水平较低,现有的建筑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等。

2影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因素分析

建筑施工本身的特点决定其不安全因素主要存在于高处交叉作业、垂直运输、使用电气工具以及基础工程作业中。伤亡事故类别主要是: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这四类。

影响施工安全管理的因素主要有:

2.1人的因素

所谓人,包括操作工人、管理人员、事故现场的在场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他们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的重要致因。人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未经许可进行操作,忽视警告;危险作业;人为的原因使安全装置失效;使用不安全设备,用手工代替工具进行操作或违章作业。

2.2物的因素

所谓物包括原料、动力、工具、设备、半成品和成品等。物的不安全状态主要有:设备和装置结构不良,材料强度不够,零部件磨损和老化;存在危险物和有害物;安全防护装置失灵;缺乏防护用品或有缺陷;物质的堆放、整理有缺陷等。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构成事故的物质基础,是生产中的隐患和危险源,在一定条件下,就会转化为事故。

2.3管理的因素

管理的原因是事故产生的间接原因,是事故的直接原因得以存在的条件。众所周知,当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交叉时,就有可能发生事故,我们必须通过安全管理避免两者交叉。安全管理包括:技术缺陷,指工艺流程、操作方法存在问题;劳动组织不合理;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指导,或检查指导错误;没有安全操作规章或不健全,挪用安全措施经费,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安全隐患整改不力;教育培训力度不够等等。

3提高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从影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因素分析来看,安全管理措施的指定主要针对人的因素、物的因素和管理因素这三方面进行。

3.1人的因素

据某机构权威研究表明,80%以上的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而建筑企业是一个复杂的多工种、高技术要求的行业,因此,在安全性评价体系中员工素质和安全技术水平是一项重要的指标。要提高员工素质,主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

3.1.1提高领导层的安全文化素质及安全技术水平。

一般来讲,领导是一个企业的风向标,领导层决定公司的发展方向,一个建设项目的领导层包括总公司的中上层、项目部经理及技术负责人等,他们的思想态度,对项目整体素质及管理水平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加强项目领导层得考核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3.1.2提高管理层的安全文化素质及安全技术水平。

建筑施工管理层主要是指施工现场的施工员、预算员、质检员、安全员、材料员等,他们的安全文化素质及安全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建筑施工工地的安全水平。

3.1.3提高操作层的安全文化素质及安全技术水平。

操作层的安全文化素质及安全技术水平是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基石,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效果,是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关键。只有加强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才能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才能提高整体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安全管理水平。

3.2建筑施工设备因素

建筑施工设备因素是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重要方面。由于设备不良;材料强度不够,安全防护装置失灵;缺乏防护用品等原因构成了物的不安全状态,在特定条件下,它就可能转化成为事故,主要控制措施有:提高对大型设备及机具的安全控制;定期对设备的可靠性进行检测;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及保养等,并做好相关记录。

3.3管理的因素

3.3.1安全管理机构及岗位设置。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技术性、政策性、群众性很强,建筑企业从公司到班组都必须配备安全机构,配备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应挑选有管理资质的、责任心强、有经验和有文化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这样,有促进安全科技活动,进行目标管理。

3.3.2严格执行建筑安全法规和行业标准。

近几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为保护广大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国家确定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管理方针,颁布了一系列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在各类事故中建筑施工伤亡事故位列第三,搞好建筑施工安全工作,意义重大。建立健全建筑安全标准体系对于减少重大伤亡事故,提高建筑安全管理水平将起到重要作用。建筑安全法规和行业标准是我们从事建筑施工的行动准则和技术规范,我们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

3.3.3施工现场建章建制与执行。

常言说“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只有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才能做到“有法可依”,只有严格执行才能做到“有法必依”,只有做到这两点,才能保证安全管理的质量。安全规章制度是为使生产经营活动安全进行,长期执行、完善并保障人和物安全而形成的各种安全规章制度和防范措施。它是安全生产的运行保障机制,是安全行为文化的规范和准则,是实现安全物质文化的依据。

4总结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它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通过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和施工现状研究的基础上,依据目前建筑企业施工在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人员素质、加强设备的管理、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建立全面的企业施工安全管理的一些措施。

参考文献

[1]王斌.浅析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热[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

[2]杨文柱.建筑安全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218-222.

篇3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现状;措施

一、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现状

1、施工企业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一些施工企业只注重效益,不注意安全,导致施工企业管理水平较差。建筑安全监督人员数量不足,经费没有稳定来源,导致安全监督覆盖面和监督频率不高,影响了监管效果。存在着管理责任不清的现象,没有履行“谁发证、谁管理谁负责”的管理职责。在市场经济意识的作用下,片面追求短期效益。企业缺少进行安全生产的基本条件和技术力量,安全管理人员缺乏基本的安全意识,施工生产中缺少基本的安全设施。建筑行业内流行的一种说法:“安全问题,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正是这一现状的真实反映。施工企业在管理水平、安全教育方面存在的欠缺,是引发施工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2、施工安全应急措施缺乏

施工企业不能针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识别和处理,对已经发生的事故不能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导致事故进一步扩大,造成更严重的后果。由于目前几乎所有的建筑施工现场都没有相应的医务室,致使在发生事故后不能及时给以援救,耽误援救的时间,使得本来可以避免的事故不断发生。

3、建筑工人安全素质低

建筑施工过程中,大量的劳动力都是没有怎么受过正式教育的人,这些劳动者由于文化素质有限,安全意识淡薄,大部分都把安全教育作为企业管理的一种虚有的程序。因而,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看到:施工人员不带安全帽、不系安全带、甚至有的是无证操作等等种种行为给施工带来了许多潜在安全隐患。

二、加强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措施

1 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特别重要的是要提高领导干部的安全意识。领导干部安全意识的强弱决定着安全管理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安全生产法规定施工生产单位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其中对生产单位主要负责人的主要安全责任进行了高度概括,并明确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责任人应当依法负有的六项基本职责,这就说明国家已经意识到一个单位、一个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好坏,领导的安全生产意识及其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是至关重要的。现在很多施工企业,基本上能做到重视安全,但很多都是停留在口头上、停留在形式上,真正到了要增加安全投入、增加安全经费时,他们就能省则省,能少投入就少投入,抱着侥幸的心理,等到出了事故,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他们才会真正意识到安全的重要。还存在一些现象,就是有些单位,企业在安全方面不投入或少投入或安全意识不是太强,可能在一定时期内也没有什么问题,为此他们就认为安全不投入或少投入也不会出现事故,能蒙混过关就这样敷衍过去。因此安全法从法律角度上规定了企业领导的行为职责,以迫使他们自觉的提高安全意识。领导的安全意识提高是非常必要的,是搞好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前提。

2 编制可行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安全规章制度是对安全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和硬性规定。编制安全管理规章制度首先要结合本项目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当然也可以借鉴别人好的管理经验和好的管理制度,但不可以机械照搬。现实中有的项目部的管理制度完全照搬别人的,甚至其中有些名称、称谓都未更改,更别谈是否实用。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应付检查,反正检查时我有管理制度,至于适不适用,那就是水平问题而不是态度问题了。这样的规章制度形同虚设,要它何用。

其次,编制了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就必须照此实行,应该组织学习、进行分工、明确责任,现实中我们有很多好的制度、好的措施,如安全例会制度、安全检查制度、班前安全讲话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等,真正贯彻落实的少,流于形式的多。在这里要强调的是,安全管理制度的贯彻实施必须要主管领导重识,并亲自推动才能受到成效。举个简单的例子:安全例会制度,领导不组织、不召开,安全员能坚持贯彻吗?有些项目部可能主管领导就不知道一个月开几次安全例会,应组织几次安全大检查,或知道但未照此实行。领导不重视,就别谈其他管理人员了,这样久而久之就会流于形式而制度就形同虚设了。

因此,结合本项目的具体施工特点,编制确实可行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并贯彻实施是搞好安全管理工作的关键。

3.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安全责任的落实

首先,建筑企业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管控,在企业内设立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同时企业领导还要做好榜样,且在奖罚上必须要分明。针对各项目部将安全生产管理责任逐层落实到位,明确安全生产的主要负责人和管理人员责任。其次,项目部将安全生产管理责任落实下去,不断强化其安全生产责任机制,采取层层负责的方式来实施管控;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要有极强的责任心,善于发现施工现场存在的不安全隐患并指出要求改正,对于安全意识淡薄的施工人员要苦心盘口的进行教育,有奖有罚,形成人人自觉遵守,项目经理要大力支持,使安全生产这一观念能够深入人心,营造一种良好施工氛围。

4.增强安全生产的教育和培训,加大安全投入

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之前,组织施工人员按照三级安全教育学习相关的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管理制度及安全生产操作的规程,要求施工人员必须要按照操作规程来实施作业。同时还应在施工场地与办公生产的场所设置相应的警示牌,或者悬挂相应的安全生产标语。且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每天上岗之前,应检查施工人员是否佩戴了相应的安全帽等。在安全投入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在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上的投入;②在安全防护措施与手段上的投入;③在安全用品上的投入,比如安全帽与安全带等;④关于安全生产的视觉可识别系统上的投入,如安全警示、规章、标语、职责以及标牌等。安全投入不仅为安全生产管理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对于强化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安全技术操作以及安全作业的规范运作等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

5.按照法律法规文件要求实施管控,加大新工艺与新设备的应用

项目经理要适应市场需求发展就要长远眼光,要不断的学习新知识充实自我,适时掌握国家在信息化时展建筑行业出台的法律法规和新材料新工艺等;项目管理人员在项目施工之前,针对项目施工难度大必须制定专项施工安全技术措施,项目经理必须要严格把关。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建筑工艺趋向复杂化发展,思维观点要与时俱进,这些新工艺与新设备的应用,对于施工安全事故的预防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高玉华,王国强.李玉.浅谈我国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监理工作特点[J].中国房地产业,2011,02

篇4

关键词:建筑施工, 安全管理, 现状, 分析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safety management level, the construction site safety accidents has decided to influence, combining with their own actual, through to the building safety management in the face of the new situation, the new question is analyzed, and should do well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afety production management, must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safety production management and guarantee system, constructing the safety management of network management layer supervision.

Keywords: architecture construc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e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TL3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建筑企业安全生产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升,安全生产防护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也在不断提高,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形势逐步趋于好转,事故的起数和死亡率总体下降。但是,这一目标的持续实现更需要健全的制度和完善的保障措施作支撑,笔者结合自身安全监督管理的实际,就如何做好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提出以下分析:

一、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安全管理基础薄弱。工程质量管理,从古至今我们都高度重视,特别是建国后各行各业都在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方针,到目前已形成了开工备案监督、日常检查、三阶段验收、检测抽查、旁站监理、建设监督、资料报审、竣工验收、质量保修等一整套管理制度和体系,监管队伍健全,制度相对完善,项目建设、施工、监理、勘察、设计、检测等各方主体都高度重视。但在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建筑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却因立法晚、起步不一,问题非常突出,欠账太多。安全发展理念与安全先进技术装备没有真正树立和应用,滞后于质量监管,至今仍然明显存在法律制度不完善、措施落实不到位、建设单位不够重视、监理单位没有专职安全监理人员、施工图设计无安全技术措施意见、改制后的施工单位既不按规定投入安全防护资金,又不配备相应的安全监管机构和人员, 或形同虚设等。如果监管部门再无动于衷,不出台有针对性的规范性文件加以引导约束,提前预防预控,安全生产不但会引起一般死亡事故的接连发生,甚至会出现意想不到的较大以上死亡事故的发生。

(二)安全监管体制机制不健全。领导重视,措施得力,支持到位,保障有力,是干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条件。这几年,我国各个地区相继成立了建筑安全监督机构,但运转和发展极不平衡。经费保障有公务员序列的,有财政拨付系列的,有从自收自支单位拨款保障的等;机构有十多个人的,有三、两个人的,也有质安合一、以质代安的;有的有检测设备、专用车辆,有的没有检测设备、合用车辆;有的权责不一,人员调动频繁等。虽然各地情况不同,但监管的体制机制条件值得进一步深思和研究。两、三个人的监管队伍,面对几百多项监管项目,不论监管水平高低,在施工现场没有设置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情况下,即使拥有专门的交通工具,监管起来恐怕也存在捉襟见肘、监管不力的弊端。

(三)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落实不到位,安全发展理念尚未形成。近年来,国务院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先后出台了除法规层面的一系列配套措施,其中有《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规定》、《关于落实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理责任的若干意见》、《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建筑起重机械备案登记办法》、《建筑工程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及使用管理规定》、《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及动态管理相关规定等,这么好的规定、办法和意见,我们没有很好地消化吸收、贯彻落实,主要表现在:一是监管机构权责不一,威信不高,主管部门支持不到位。如资质资格的审批程序上,没有基层安全监管机构签署意见的地方,可直接找主管部门办理相关手续,造成监管机构对基本情况底数不清。安全文明工地评审、安监人员培训、监理单位监管等与安全管理没有直接挂钩,甚至不能参与。二是工程监管及参与各方第一责任人的安全主体责任没有很好落实, 居安思危意识不强, 安全生产年度教育培训因种种原因替训替考现象较为普遍,安全法规制度规定掌握不足,谈何落实。三是企业负责人眼界不开阔, 思维受限,安全发展理念没有树立。突出表现在不能正确处理“五种”关系:即安全与危险并存的关系,安全与生产统一的关系,安全与质量相互包容的关系,安全与进度互保的关系,安全与效益兼顾的关系。既不愿向身边其他人学习, 引进先进管理理念和防护新技术新设备, 更不愿投入时间和经费组织全体职工认真落实三级安全教育培训职责, 长此以往便形成了“有了活就干,没了活就散”的游击战术,这样的企业不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是侥幸的,而不是必然的。

二、做好施工安全管理需要抓住的几个方面:

(一)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要搞好施工中的安全生产管理, 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和保证体系,构建安全管理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层层监督管理网络。

1、建立以党政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由总工程师、安全管理、设备物资、技术设计、质量检查、工程计划、经营财务、党群工会等部门参加的综合安全生产委员会, 构成企业决策层。其职责为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方针,领导、组织、协调、决策本单位安全管理中的较大问题,参加较大事故调查处理,贯彻安全生产奖惩制度等等。

2、组成一支懂业务敢负责具有自主安全管理能力的队伍,要具有相关安全生产和施工方面的专业知识,熟悉典型案例事故教训,了解事故的严重性及预测能力,能提出高质量的改进措施和工作建议,指导生产安全,贯彻落实内业管理标准化,报告各类事故。

3、应明确安全直接责任人,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落实上级安全指令,模范执行规章制度,组织员工安全教育与学习,指导班组安全活动,控制未遂、报告事故。

4、班组长向本班组员工的安全负直接责任,开展班前5分钟安全教育,督促员工按章操作,完善防护设施消除异常,创建标准化、规范化的安全文明岗位。

总之,搞好施工安全管理必须要有一个完善的体系机构,实施班组向厂队领导负责、厂队领导向项目领导负责、项目领导向公司领导负责的层层管理机构,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严密的负责制方能为安全生产提供前提的保证。

(二)依据法律法规,制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企业、公司应按照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针对施工安全技术方案,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机电设备管理,工艺器材,现场生产条件,工程环境因素等方面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指导安全管理人员依据规章制度行使管理责任,约束施工作业人员的行为准则。

(三)宣传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产素质。要提高安全技能,增强安全意识,安全培训和教育的作用非常重要。采取多种形式的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可提高广大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认识到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的辩证关系和只有遵章守纪、规范操作、保障安全,才能避免发生人身伤害的基本道理。

(四)开展安全生产检查、例会以及奖罚制度。安全生产检查是保证现场施工安全,保证措施及制度贯彻落实,发现事故隐患,规范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协调上下交叉作业施工干扰, 对相互交叉作业施工时,严格防范措施落实到位,并尽可能避免垂直上下作业,维

护正常安全施工秩序。加强员工劳动保护工作,努力改善生产条件和施工环境。按期发放符合国家劳动卫生条件的劳保用品及防护用具,

在施工中开展检查,督促施工人员正确佩戴和使用。开展违规违章的处罚及遵章守纪奖励机制,杜绝习惯性违章和冒险作业情况,在安全生产工作做得好,措施落实及时的单位和个人给以精神和物资激励, 鼓励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

(五)强化危险源预控,加大资金投入。安全生产投入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有力保证, 与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职工的人身安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好的企业管理体制在计划生产投入的同时, 计划安全生产措施资金的投入,没有资金注入要搞好安全管理就是一句空话,不发生事故更是不可能的事。企业要沿着健康、安全、稳定的方向发展,就需要搞好安全生产,搞好安全生产就需要安全资金投入,并专

篇5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在当今的建筑市场,很多建筑工程都存在这大量的安全隐患。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和企业的规章制度。

1.施工安全管理的相关概念及特点

1.1 施工安全管理相关概念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是指在建筑施工建设过程中,对于所有与质量安全相关的工作进行的管理,是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建筑施工企业及有关单位在建设项目施工的全过程中,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总指导方针,严格落实“责、权、利”相统一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运用科学管理的理论、方法,结合施工生产自身特点和施工经验生产体系达到最有效安全状态,实现施工安全生产目标所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实施、监督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1.2 施工安全管理的特点

(1)建筑施工活动空间狭小使不安全因素增多。建筑产品的固定性造成了要在有限的场地和空间内集中大量的人力、材料和机器。由于场地狭小,在作业时很容易造成物体打击等伤害。同时,由于建筑物体积庞大,外部形状又多种多样,使得安全管理办法和安全防护工作要随着工程类型和进度发展作调整。由于围护工作受空间狭小的限制,使得操作者的危险度增加。

(2)施工周期长和露天作业使得工作环境恶劣。由于建筑成品体积庞大,施工周期又长,而且整个工程的70%都需要露天作业。施工者要忍受着春夏秋冬的风雨交加,酷暑严寒的气候变化,环境恶劣,工作条件差,容易导致伤亡事故的发生。

(3)施工作业的非标准化使得现场危险因素增多。工程建设是要有许多方参加,需要多种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由于地区差异大,发展不平衡,建筑企业数量多,其中的技术水平、人员素质、装备、资金等参差不齐。这就使得建筑安全生产管理的难度增加。但是目前我国的安全管理和控制手段比较单一,很多还是依赖经验、安全检查等方式,没有详细统一的管理标准。

(4)生产工艺复杂要有配套和完善的技术措施予以保证。现代建筑产品每个都具有其特定的功能要求,形成了产品多样性的特点,这导致每一个建筑物的每道工序均有其不同的特性,那么其中不安全的因素也会各不相同。所以在施工时,就必须针对工程的进展和现场的实际情况不断及时地采取安全措施。

(5)直接从事施工作业的分包队伍自身管理不足,使安全管理难度加大。很多建筑施工企业都走管理型道路,就是具体的施工都是由分包队伍进行。建筑施工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业的门槛较低,所以在质量分包队伍中人员结构层次较低,在施工中,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2.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施工安全应对措施不完善

建筑施工现场管理者由于对施工安全规范和条例不精通、不熟悉,导致施工未能按照条例和规范执行,在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第一,施工安全资料造假,不按照规范标准建档。第二,脚手架搭设不规范。第三,不注重防护措施并疏于管理。第四,施工机器防护不够规范,未按规定配置漏电保护器。第五,模板工程及基坑支护不够重视或者疏于管理。第六,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的意识单薄和水平低,对其重视程度不够等

2.2 施工企业管理水平低

随着市场经济的开放,大量农民共开始进程从事建筑施工,这导致施工队伍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即使是一些国有企业的施工也只有一般管理人员和少数工种才算是正式工,操作人员基本上都是临时招聘的农民工。目前农民工已经成为建筑业劳动力的主体。但是多数农民工都没有经过必要的上岗培训,严重缺乏安全生产科学技术,安全操作水平地下,自我防护能力差。

2.3 缺乏先进的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所采用的管理技术还比较落后,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建筑施工行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新的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诞生,为建筑施工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持。西方发达国家利用自身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强大的科研能力在新技术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中国在此方面还是比较落后。

3.加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对策研究

3.1 建立明确的安全方针、安全目标和安全计划

安全方针是施工企业每个职工在开展安全管理活动中所必须遵守和依从的行动指南;安全目标是企业根据安全方针的要求,在一定时期内开展安全工作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安全计划是制定实现安全目标的具体计划和措施。每一个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必须有明确的安全方针、安全目标和安全计划,只有这样才能把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的安全管理工作组织起来,充分发挥各方面的力量,使安全管理体系协调和正常运转。

3.2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和体系

建立健全建筑工程企业的安全管理机构和体系对安全管理至关重要,是施工安全的根本保障。这就要企业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制定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施工过程中每个部门每个人员的责任,争取做到权责明确,保障各个环节施工安全。施工全过程要遵守安全生产和管理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安全管理机构的职责,为工程施工创造一个良好的作业环境和氛围,保障施工正常运行。

3.3 建立安全责任的考评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考评和责任追究的目的是使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能真正落实到每个员工身上,使每个员工都能够清楚自己所负的职责,然后去做好自己应该做的工作。同时,通过考评,能够及时掌握安全管理工作所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对于不称职的人员要进行及时的教育和岗位调整调动。

对违规人员实行责任追求,则是体现一个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度是否落实到实处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其目的就是使违反规章制度的人能够得到及时处理,并使其他人从中吸取教训,举一反三,将工作、制度的执行力做到最好,使每个员工真正懂得自觉做好自己应该做的工作,懂得遵纪守法,对自己的工作负责。

3.4 加强施工安全教育

通过安全施工教育,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这是实现建筑工程企业安全管理和安全施工的重要保障。众所周知,工程项目的整体安全工作受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的影响。为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技能和安全认识,可以组织相关人员参加生产学习、培训,进行安全生产工作考核。还可以邀请一些专业人员来开展一些与安全工作有关的研讨会或者专题讲座,在施工单位内普及安全知识。

4.结 语

安全生产是建筑施工中的一个基本准则,也是保证作业人员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环节,同时还是现阶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保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的逐渐增多,施工队伍复杂,导致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因此,建筑行业应该完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制度,提升安全管理的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周蓓.浅谈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对策[J].中国城市经济,2011,16(04):62--63.

[2]钱伟.谈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0,25(06):49--51.

[3]巫家军.浅析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基本要点[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9,21(09):71--72.

篇6

关键词:施工现场;建筑机械设备;设备安全管理;设备调配;建筑企业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建筑行业的社会需求及发展空间明显增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行业竞争程度,使得各企业不断进行自我优化,改革传统建筑建设中的不足和缺陷,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于建筑行业的发展历程而言,机械设备的应用是一次革命性发展,其在实现设备优化配置和安全管理及科学选型的基础上,有效提升工作效率,但在逐渐的应用过程中在安全管理与调配方面却也存在不足,影响整体效率,这就需在明确其具体现状的同时采取有效的优化措施。

1建筑机械设备安全管理与调配存在的问题

1.1现场设备管理不善,安全管理意识欠缺

在建筑机械设备安全管理与调配过程中,施工人员是直接参与者与管理者,其责任意识影响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的效率与质量。但就实际现状而言,存在着建筑设备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参差不齐的现象,且安全管理意识较强与相关设备操作技术熟练的综合性工作人员相对稀缺,队伍建设中多为缺乏设备安全管理意识的一线工人和工作经验欠缺的实习人员,整体比例严重失衡,使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相关工作难以有效执行,导致机械设备存在安全隐患,影响正常效能的发挥,极易引发建筑安全事故。

1.2安全保障措施缺乏,安全隐患频发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由于环境相对复杂,往往出现设备、物料及缆线等乱堆乱放的现象,加大设备安全管理难度的同时,还会降低设备整体使用寿命,这均为安全管理意识欠缺所造成的不良现象。此外,就安全管理实际而言,虽然国家依据具体现状出台了相关政策,但由于具体监督管理不到位,并未见太大成效,且相关技术档案不够健全完善,使实际安全管理缺乏有效的事实依据,进而影响管理效率。基于此,在避免建筑安全事故发生的前提下,需充分正视现场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实际状况展开有效分析,同国家政策与建筑施工大环境相结合,从不良现象的根源有效解决问题。就施工现场使用的建筑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与科学调度而言,可遵循有效分析问题、明确管理与调度目标、确定具体方案并依据现场环境合理选择与实施等程序进行,加大作为建筑主体的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坚持持证上岗,并深化岗位培训管理力度,强化施工主体及设备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为现场施工创建安全、良好的环境,以有效提高机械设备利用率,进而提高整体生产效率。由此可见,在明确施工现场存在问题的前提下,采取针对新的有效措施,并协同设备安全管理与调度,能够从源头上避免现场施工不良现象的发生,优化施工现场管理,保障项目施工质量。

2施工现场使用的建筑机械设备安全管理与调配

2.1建筑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对策分析

2.1.1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建设。首先,具有健全完备的立法规范是实现设备安全管理的前提,能够为相关工作的实施及效率的优化提供制度方面的保障;其次,需同建筑企业自身所处实际环节的工作要求相结合,制定结构合理、内容完善且能够有效执行的行业规章制度;再次,对于达到使用年限要求且出现质量安全及老化现象的机械设备采取强制报废措施,杜绝安全管理隐患的滋生环境;最后,依法严格划分安全监督部门权限,在该环节需对部门职能权限予以严格划分,以在安全管理活动中深化行业监管职能,且该环节中,行政主管部门处于具体监管工作的核心环节,承担着监督日常安全生产检查的职责,这就需部门管理过程中有明确的自我定位,优化管理效率的同时深化法律法规的尊严权威性。2.1.2合理制定施工进度规划。在制定施工前项目方案时,其间具体的施工进度计划必须足够合理,并同具体的施工环境相一致,且必须同国家的相关技术标准与技术规范规定条件相符合。此外,在规划中还需涉及应对突发事件或其他不可避免的因素而导致必须缩短施工工期的预案,避免该类事件的发生影响施工项目的正常进行及施工质量,使机械设备不会出现超负荷运转的现象,进而保证安全性能和施工进度预控。2.1.3规范施工现场设备安全管理标准。在建筑施场需制定系统有效的现场机械管理制度,首先,要求各施工主体配备专职或兼职机械设备管理工作人员,责任到人对现场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负责;其次,需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为具体管理工作提供引导和依据;最后,确保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的安全运行及正确使用,不可存在带病运转及超负荷使用等现象。2.1.4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设备调度计划。在项目施工现场往往存在场地分布散乱的现象,据此施工总承包商需同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制定针对性的科学有效的计划方案能够有效防止因现场客观环境而导致工期延误的现象,进而有效降低施工成本,合理控制施工进度,确保施工质量。整体而言,标准、规范且有秩序的机械调度施工计划能够客观有效地推动工程项目的有序进行,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方案的执行力度,为建筑项目质量优化添砖加瓦,奠定良好基础。2.1.5完善技术档案管理。实现完备的技术档案管理能够从施工现场实际出发,依据实际施工进度对现场使用中不断进退场的各类机械设备予以动态化的追踪处理,并对其予以规划整合的前提下建立详细的相关安全管理技术档案,为安全管理活动提供现实依据。整体而言,通过建立安全管理技术档案能够将实际施工中机械设备的工作状态予以真实的呈现,不仅为安全生产检查提供便利,还有效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充分优化管理效率。

2.2建筑机械设备调配分析

2.2.1机械设备配套的简便条件。首先,满足安全性要求与具备合格的安全性能是机械设备安全运行的基础环节,该条件多在出厂过程中得到保障;其次,设备投入具体生产中时,需依据机械设备自身承重量进行施工安排,确保工程量在设备可负荷范围,实现重型机械设备的科学合理应用;最后,相关部门需以创建良好健全的施工环境为前提,从机械设备的出厂规格等方面加大检查力度,保障设备自身质量的同时,使整个工程建筑项目能够顺利有序进行,实现科学调配。2.2.2调配原则。首先,建筑机械设备的调配必须同建筑施工组织保持一致,且对其予以合理调度,并在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及整体完好率的基础上充分优化整体机械化施工水平,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最高目标;其次,多变性是建筑工程项目的显著特点,机械设备调配必须同其保持一致,使具体应用具有一定的应变能力,以便于处理施工过程中发生的突发事件;最后,调配过程中需充分满足和体现分散、集中相结合的原则。2.2.3调配方法。依据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的实际状况确定调配方案时,需对具体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影响因素展开合理有效分析,如机械设备的实际质量指标、调整方案同机械设备的协调性与适应性及调配方案的整体经济性等,其在不同状态环境下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就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确保调配方法的现实可行性。此外,具体调配过程中的相关影响因素间也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且具体相关程度并无明显界定,这就在具体事件分析中通过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同设备具体实施情况充分结合,以对实际调配问题及现实需求予以精准分析,强化具体应用状态的实际可操作性,进而保障整体合理调配,优化设备应用效率。

3结语

明确施工现场使用的建筑机械设备安全管理与调配的重要性,能够在实现机械设备科学配置及合理选型的基础上,确保整个施工项目的科学有效性,为现代建筑机械化施工提供保障。科技化是现代社会发展建设的重要标志,但也需正视及直面其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通过采取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及调配应用,降低非正常消耗的同时提高机械设备整体利用率,发挥最大效能的同时优化建设质量,为现代化经济建设创造优良效益。

参考文献

[1]孙波.探究建筑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及其调配[J].江西建材,2014,(13).

[2]单波,夏同强.浅析建筑施工现场大型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措施[J].建筑安全,2015,(3).

篇7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8-0158-01

一、认识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及特点

(一)涵义:指建筑产品从施工准备到竣工验收直至回访保修全过程的组织管理。它是建筑施工企业根据企业内外条件与经营发展战略,按照现代企业的运行规律,通过生产诸要素的优化配置与动态管理,最终实现工程项目的合同目标、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二)特点: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特点为流动性较大、施工面宽、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不可预见因素较多等。

二、我国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招投标及合同管理方面较混乱。在招投标预审阶段,对评标专家的监督不力,出现投标人串标、围标等不公平现象,另有一些投标人伙同其他投标单位,出现挂靠投标现象,招投标机构管理不规范,能力、素质及诚信度等水平参差不齐,另外,由于招投标合同由甲方制定,某些条款较为苛刻,施工单位为了能够中标只好被迫接受合同,然而投标人在中标后,在施工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偷工减料,这些都影响到项目施工管理的效果,直接导致整体工程质量低劣。

(二)层层转包现象严重。如今的建筑市场,层层转包已成普遍现象,挂靠者与转包人均为个人,某些挂靠者虽具有项目经理资格,由其本人出任被挂靠的建筑施工企业并不参与具体施工管理,而通过层层转包,往往会导致工程质量低劣,出现苛扣农民工工资等不利局面,恶化了建筑市场环境。

(三)项目管理团队战斗力不足。目前,项目经理队伍大都没有经过正规培训,现代项目管理基本知识与技能严重不足,或不会质量管理,或不会成本控制,或不会工期管理,或不会信息管理,或不会团结班子成员,不能充分发挥队伍内成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项目施工管理内耗多,效率低。

(四)质量管理不力。西方发达国家建筑物的平均使用寿命为80年,相比之下,我国建筑物平均使用寿命仅有约30年,质量管理不力造就建筑物质量差距极为明显。首先,政府监管不到位,工程竣工验收时把关不严,某些建筑施工与验收主管部门相关工作人员缺乏责任感,直接造成建筑工程质量低劣;其次,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管理问题较为突出,职责混乱,对承包施工队伍的筛选仅停留在资质的审查,而忽视对其实际施工能力的摸底;最后,建筑材料的质量也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五)成本管理粗放。当前,许多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水平不高,成本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取费标准不够透明,项目成本管理流于形式,合同的签订与执行不够规范,制度约束不到位,隐性问题较多,致使项目施工成本居高不下,项目成本费用逐年增加,企业利润越来越少。首先,投标人在投标中为了提高中标率,报价时出现恶性竞争,彼此刻意压低报价,致使造价降低幅度与预算成本严重失衡,影响项目收益水平,增加了投资风险。其次,项目成本核算工作不力,致使实际预算与成本难以匹配,难以满足成本分析与考核需要。

(六)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现阶段,施工企业在项目管理工作中忽视安全管理的地位,众多企业负责人对安全生产只是习惯于形式上的例行检查,无视建筑安全生产体系的落实;施工现场的安全技术与措施等方面也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施工安全资料作假,资料建档不规范,安全设施架设不合理等等。

三、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对策分析

(一)更新工程施工科学管理理念。施工项目管理者应该更新管理理念,加强创新意识,增加管理经费投入,注重人才培养,从市场需求出发,进一步认识到科学管理施工项目的必要性与急迫性,项目管理需富有创新精神。

(二)规范招投标及合同管理。在招投标阶段,招投标各方应严格按照招投标程序进行招标与竞标,做到公平、合理,确保招投标的公平性与公正性,严厉打击暗箱操作,杜绝不良组织进入建筑队伍的情况;严格遵守工程项目承包合同,在工期内高质量地完成工程建设,同时要提供质优的售后服务,这样才能提高施工企业的知名度,增强企业竞争力。

(三)进一步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通过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为培养管理人才提供良好氛围,同时,也应该建立约束机制,促使有关部门遵守党的政策方针与公司的规章制度,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进行合法经营。

(四)加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首先,人是质量管理的核心,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树立在建工程“质量第一”的观念;其次,施工材料是建筑产品的主体,因此,对建筑材料质量的控制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关键;最后,工程施工机械对现代化项目施工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直接影响施工项目质量,因此,选择质优而高效的施工机械设备非常重要。

(五)提高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水平。加强施工企业的定额管理,用定额来编制计划和组织生产,用定额进行核算,有效地提高经济效益;制定企业相关财务管理制度,增强责任感,杜绝成本不实在、账物不符合、盈亏不一致等现象。

(六)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1、加强宣传教育,强化安全管理,建立以“安全问责制”为中心的责任体系,实行全方位安全控制;2、健全建设系统人员培训机制,并完善民工准入制度;3、落实施工安全管理措施,施工企业应该站在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建设工程项目安全的重大意义;4、加强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切实控制和降低事故危害后果,以预防为主,应居安思危,常备不懈,确保事故和灾害发生的紧急关头能够反应迅速、措施正确。

四、结束语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有效运作是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命,通过制定各项施工管理规章制度,形成施工管理长效的管理机制,才能真正实现管理的标准化与科学化,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适应市场经济需要,最终实现提高施工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向洪.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探讨[J].经营管理,2011.

篇8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现状;对策

一、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现状

1、建筑市场管理不完善。当前,建筑业时常存在着这样一种普遍现象:重质量、轻安全、最低价中标和包死价工程.从而使得安全管理的资金投入不足或完全没有安全管理的经费。一些公司在中标后,将工程分包给有关的专业施工队伍,甚至有一些建筑企业为了拿到工程不惜恶意压低价格,用于安全生产的经费被忽略,在中标后无法拿出多余的经费购置安全管理必要设备、器材、工具及宣传资料等。因此就导致施工现场的混乱,增加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工人自身缺乏自我防护意识。建设一线人员90%以上是农民工,这些农民工的生产专业技能及文化素质偏低,自我保护意识差,法律意识薄弱,违章作业严重。从伤亡事故的统计情况来看,事故伤亡者也多属于此类。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二个:一是该培训的人员没有得到培训就上岗,班前安全活动没有进行岗位操作;二是“三类人”、特种作业人员、岗位技能工种、企业三级教育流于形式,其效果不明显,落实不到位。

3、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某些企业普遍立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了本企业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但不能落实到每一个施工现场或生产一线。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得不到企业主要负责人的大力支持而使管理薄弱化,对文明工地标准敷衍、应付,特别是对分包和靠挂工程,建设单位的指定分包商存在着只收管理费而疏于管理的现象,项目部安全员形同虚设。不能起到制止违章、消除隐患的作用。这必然会造成施工现场管理混乱.隐患多多。

4、对重大危险源认识不足。重大危险源是指容易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且事故损失巨大的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据统计,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深基坑坍塌、触电、机械伤害所造成的伤亡事故占总数的80%以上。一些企业对重大危险源认识不足,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监管,虽有对多发性事故开展专项治理,但没落实到相关责任人,致使其造成的安全事故防不胜防。

5、现场的安全管理和安全隐患整改不到位。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是一种动态管理,建筑施工现场物的不安全因素在减少,但人的不安全行为却没有得到有效的监控。工地上虽都配备了一定比例的专职安全员,但有的安全员责任心不强,没有真正履行职责起到巡查纠错的作用。

二、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问题分析

危险源一般是指一个施工项目整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设备及其位置,也是可能导致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上述情况的组合所形成的根源或状态。通过对整个施工现场施工过程的分析,界定出施工现场施工过程中施工区域、施工环境、设备、人员等哪些是危险源,其危险性质、危险程度、存在状况、危险源能量与物质转化为事故的转化过程规律、转化条件、触发因素是什么。通过有效控制能量和物质的转化,使危险源不至于转化为事故,也就是说事故和导致事故发生的各种危险源之间存在着依存关系,危险源是原因,事故是结果。通过分析原因到结果的途径,揭示其内在联系和相互关系,才能得出正确的分析结论,才能采取恰当的安全对策措施;由于受施工现场局限性的影响,多数施工现场内的办公室、员工休息室、职工宿舍、仓库等建筑相互毗邻,这些建筑大多为临时性,结构简易,且耐火等级多为三、四级。另外,一些职工宿舍与重要仓库和危险品库房相互毗连,甚至临时建筑物相互间隔仅用三合板等易燃材料进行分隔,加之只设置一个安全出口,一旦失火,人员难以疏散,极易造成火烧连营的局面。

三、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1、安全法规的完善和建筑行业管理的规范化。在建筑施工行业的建设中应该强化总包、分包的迈入门槛并制定相关的管理规章制度保证行业的规范性。一个项目往往被施工企业多次转包和肢解分包,这使得建筑施工的责任管理不明确,出现违章操作时推卸责任的状况出现。加强安全法规建设,对于违规操作指挥和不按施工操作规范的施工人员进行严肃处理,以及对施工单位不及时更新安全保护设备、不采取防暑措施、高强度作业等行为进行处罚、追究法律责任。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必须是以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法律制度作为基础,通过对意外经验的总结,再结合实际对标准和制度的补充完善,使施工安全管理有章可循,才能步入规范化、正规化的轨道。

2、因地制宜的进行施工安全保证体系的建立,在施工过程中以安全为核心。这是施工企业对施工人员和生产负责的表现。当施工与安全发生矛盾时,必须首先为“安全”让路,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必须成为施工中的首要原则。三位一体的施工安全保证体系的建立是保证施工安全的基础,主要包括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三个主体协同将“安全带来效益”的安全管理观念树立并实施,不能只重视企业的眼前利益,一旦发生事故,将反过来重创企业的经济利益。

3、各单位尽最大努力改善劳动条件,劳动条件的好坏,施工作业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施工事故发生率,结合不定期的检查和监督来控制和消除施工中不安定因素和不利影响。针对施工实际情况预测可能发生的事故和安全问题,针对过往的经验、生产实况、地域特征等进行相关解决措施的寻找和落实工作,将潜在不安全因素扼杀在摇篮中,让施工安全得到最大的保证。

4、加强原材料进场及施工机械的管理。原材料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基础,而采购员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原材料和施工机械的安全标准。因此,在采购员选择中应该以具备专业知识和责任心为标准和核心,并鼓励采购员选择有质量保证的原材料。其中,出厂合格证、材质证明书、生产许可证、检测报告是衡量原材料质量优劣的一个主要标准,在选购过程中一定要进行严格的考核,并通过考核、市场调查等方式选择具备一定资质水平的供货厂家。将原材料送入施工现场时,需根据实际情况和规范化要求进行验货,避免假冒伪劣产品进入工地,可实行由工地负责人、业主方、监理方组成的检测小组进行考察,并明确划分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对于出现的事故追究相关个人的责任。根据施工单位实际情况建立施工机械的管理规则,避免设备的“带病”作业,在使用前进行设备的检查,合格后再进行使用,如果存在不合格状况应及时进行检修并进行故障的排除。在施工机械设备使用后要进行保养,包括日常保养和施工完成后保养,避免生锈、防护装置不安全、螺栓松动等情况的出现。

因此,相关部门要制定相应的制度加强监管力度,完善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和监察,提高安全管理技术人员素质、建立健全安全施工法律法规、完善生产安全培训体系也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多管齐下才能真正实现施工安全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

参考文献:

[1]常宏宇.浅谈建筑工程安全管理[J].山西建筑,2009,35

[2]谢英良.浅谈如何做好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J].工程技术,2009(22)

篇9

关键词: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危险源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我国建筑行业是一项基础性的产业,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建筑行业的各项指标也在提升,但是施工安全事故却频频出现,针对当前建筑行业的发展现状,必须要对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源进行防范与控制。危险源是引发安全事故的根源,加强危险源的防控,能够从源头处杜绝安全事故,提升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水平。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构建以危险源管理为核心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系,能不断提升建筑施工的质量与水平,保证建筑工人的自身安全性。

一、危险源的定义及分类

1、危险源的定义

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危险源也即是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以及健康损害的根源,及其状态和行为,或者可以将二者组合在一起。要成为危险源,必须具备三个要素,一是潜在的危险性,二是存在条件,最后是触发因素,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危险源在进行管理,有可能导致事故隐患的出现,而这些危险源要及时整治,必须要将其消除在萌芽状态,避免出现真正的施工事故。危险源的管理,实际上就是持续性的消除事故隐患,或者是避免出现事故隐患的一种过程。

2、危险源的分类

按照危险源在安全事故中的作用对其分类。首先,第一类危险源,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其能量,以及存在危险物质,往往会意外释放一些危险物质。具体而言,系统的能量、危险物质和危害性是成正比的,比如说被吊起的重物、车辆的动能辐射、热能等,都有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其次,第二类危险源,导致约束能量、危险物质措施失去控制的不安全因素,称之为第二类危险源,主要表现形式为人为失误、设备故障以及管理缺陷等。比如某些关键设备遭受破坏,而导致人员生命安全遭受巨大威胁。

二、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危险源

建筑施工危险源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导致财产损失以及人员伤亡、环境破坏的潜在不安全因素,只有对危险源进行有效地辨识与控制,才能确保施工安全管理。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危险源具有不同的分类形式。按照导致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可以分为物理性危险源、化学性危险源、生物性危险源、心理性危险源、行为性危险源和其它危险源。这六大类直接原因还可以进行细分:物理性危险源是设备缺陷、噪声危害、辐射、粉尘、信号缺陷等原因引起的;化学性危险源是有毒物质、易燃易爆物质、腐蚀性物质引起的;生物性危险源因致害动物、传染病媒介物、致害植物引起;心理性危险源因心理异常、心理缺陷引起;行为性危险源因操作失误、指挥错误导致;其它危险源诸如由标志不清、工具使用不当造成。

三、建筑施工过程中危险源的控制

1、技术控制措施

危险源控制的技术措施主要分为安全设施与危险源控制技术两种控制方式。安全设施指在施工现场安装一些预防危险源的设备,包括消防车、灭火器、消防通道、报警系统、监控系统等。危险源控制技术是在技术层面有效的控制危险源,区分施工过程中的第一类危险源,对物质材料、机械设备等的危险属性如压力、温度进行控制,避免受环境影响,触发危险因素,引起安全事故,另一方面,需要加紧控制装置执行能力,检查紧急过电保护装置是否能有效执行。不同的施工情况与施工环境采用的技术控制措施也不同,但是具体包括距离防护、疲敝危险源、消除薄弱环节、控制危险源触发因素等方式。

2、人的行为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人为的调控,尽量减少因施工人员不正当的行为造成的安全事故,能够降低触发危险源的可能性。加强教育培训,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是保证操作人员符合操作规范、避免不规范行为造成安全事故的重要措施。具体在培训过程中,需要增强工人对于操作流程的了解度,提升工人的安全知识与安全意识,对于涉及危险源管理的相关领导与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危险源的评价与识别、危险源控制的意义,危险源的事故应急处理方案等。根据不同的岗位特点,施工单位与管理部门需要制作安全作业指导书,通过专门的培训教育,将岗位安全管理落实到实处。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必须通过严格的岗位培训才能上岗,避免无证上岗现象的出现。机械操作人员必须要熟悉机械设备以及装置的性能,懂得日常维护的基本知识,进行施工时,操作人员要集中精力,谨慎操作,不能随意离职或将机械设备交给其他人。交付现场的机械设备,必须要装置齐全,同时设备负责人需要进行现场指挥与引导。起重设备的停置,需要保持安全距离,远离基坑、输电线等。机械设备在进入作业点后,工程负责人一定要向操作人员对安全技术进行详细交底。

3、管理控制措施

加强对危险源的控制与管理,建设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提升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是管理的关键环境,企业内部需要建立起完善的应急管理方案,加强演练等工作,建立健全危险源的控制管理条例。为了建立危险源控制管理规章制度,需要认真对危险源进行辨识与评价,针对性的建立危险源管理的规章制度。危险源管理制度包括重大危险源控制实施细则、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等。施工过程中需要确定各项危险源管理工作的负责人,明确管理责任,定期对职能部门进行检查,将危险源控制在严格的范围内,建立起有效的信息反馈制度,一旦发生重大危险因素或信息,及时的反馈,根据危险因素的性质以及严重程度,建立起危险预警机制,报告主管部门,进行紧急的预警与排查。危险源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做好日常的管理控制过程,每天进行安全检查,做好相应的整理与记录工作,做好考核制度,明确奖励与惩罚措施,制定相应的绩效考核标准,不断提升管理要求,促使危险源的管理水平得以不断的提升。

四、危险源的应急管理

应急管理针对突发事件,以最快的速度制定方案、解决问题,进行应急管理,首先制定应急预案。对施工项目的基本情况、施工条件、工程特点进行描述,这决定了应急预案的背景以及实施的条件。了解大致背景后,及时的进行施工部署,确定施工工艺,在这个环节中,明确各个项目人员的职责与分工,确定施工的内容与工艺,对于危险性大的工艺,需要详细分析施工工艺的特点。针对紧张情况下的危险源,需要对各种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并对危险进行评价。做好应急准备是十分必要的,包括组织人员的准备、组织机构的准备、组织机构的组成、物资设备的准备、检测设备的准备等,施工管理人员需要明白的是在适当的时机进行应急响应,明确相应的程度,展开现场救援工作。整个应急预案制定好之后,还需要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分析预案的可行性,组成评估小组。当出现突发事件后,项目部会接到报警,这时应马上成立指挥中心,根据事故报告对事件作出判断,现场指挥人员判别相应事故级别,项目部二级机构人员立即到位展开通信网络,实现场的调配与救援,调动应急资源,派出现场专家组等。救援小组进入事故现场后,积极展开医疗救护,专家组给予技术支持。救援结束后,进入应急恢复阶段,做好现场处理与善后等工作。

结束语

建筑施工过程是一项较为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涉及到机械设备,还涉及到操作人员、外部环境等。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加强安全管理工作,提升安全管理的质量与水平,保证操作工人的安全,不断优化施工工艺与施工流程,在危险源的控制层面,及时分析危险源的来源,做好危险源的排查与管理工作,不断提升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与建筑水平,提升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程爱民.建筑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与安全措施对策的建立[J].建筑安全.2005(06):123.

篇10

【关键词】质量检测;管理人员素质培训;管理规章制度;排水系统。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建筑事故的发生大多数是因为其质量问题不过关,导致出现了豆腐渣工程,豆腐渣工程带来的后果直接对社会民众的财产安全和生命安全造成了威胁。现如今的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的需求也逐步增高,对公共设施以及对住房的需求从质的要求逐渐演变成量的要求,尽管国家出台了很多相关政策压制购房,但是住宅楼群只见增多不见减少。这很大程度上也就催生了“快速建房”工程队的出现。“快速建房”顾名思义,用最少的时间建造出所需要的楼群,以速度取胜,从而更快的赚到钱。这里面所存在的质量问题简直数不胜数,质量检测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很多工程队也是只看效益不看质量,以次充好。用便宜的材料充当关键的建筑材料,甚至有的时候不过筛,这样不仅会导致墙体开裂,严重的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其次,随着国家和民众把关注点放到质量问题上,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素质培训也不可忽视,近几年由于相关人员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培训不到位,高空作业和其他方面的施工作业造成很多“临时工”不必要的伤亡。这种新闻实际上是可以避免的,只要相关部门和管理层从只重视效益的怪圈中跳出来,对相关人员进行一些系统的不定时长期有规划的培训。

最后是城市建筑的痼疾,排水。随着近些年各种建筑的增加,排水从小问题,一下跃居到城市危害民众安全的前几名。

因此,建筑施工所存在的问题和解决任重道远。

一、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建筑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

现在很多的建筑施工,大多数存在只看效益不看质量的问题,贪图一时的便利,甚至会不跟设计师沟通私自修改图纸,不重视设计成果,以所谓的施工经验左右施工现场作业。这是一个很设计者头痛的问题,这种问题的出现,轻则使整体建筑脱离原本的设计轨迹,导致外观上的不美观脱离设计感。重则则会引发某些建筑上的严重问题,众所周知,在设计者的笔下,设计出来的建筑图纸除了满足最起码的外观要求以外,还要满足力学等相关定律方面的客观存在问题。修改了图纸,短时间不会有什么问题,长时间的力量累计和后期住户迁入,问题会随着时间的累积,一点一点的暴露出来,后果不堪设想。解决类似的问题,不仅需要重视到施工的质量上来,还要重视施工人员和设计者的交流,无缝隙合作。

(2)施工安全与质量方面

安全生产重视不够。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建筑材料鱼龙混杂,复杂的人际交往茶毒了现在的建筑市场危害建筑施工的安全问题,迫使相当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名存实亡,已经失去了相当一部分对建筑工程的控制权,被动地依附建筑施工项目的承建人,选用很多利润多但质量差,滥竽充数的材料,从而被迫违心听从和放任于项目承建人,项目承建人又把工程进行层层转包或分包,造成现在部分建筑施工现场,未能很好贯彻落实国家的《建筑法》、《安全生产法》、等有关国家规定章法,造成政令不通和建筑施工现场失控的被动局面,一直存在重工程质量、轻施工安全、轻文明施工、重经济效益、轻安全保障,抱着侥幸心理对待建筑施工安全的被动局面。这种问题的出现,也就直接导致了豆腐渣工程的出现。这需要相关部门加大监测和赏罚力度,推行出实际可行的政策,将政策从纸面上真正落实到实际生活上来。

(3)排水系统的问题和安全隐患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建筑增加,地面不透水面积增加,加大了排水压力。排水问题的暴露,表面上看是生活问题,但实际上,近几年因为排水痼疾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流失也是让人痛心疾首。各类建筑以及道路等不透水面积的快速增长会使得地表径流系数不断增加。据统计,就首都北京来说,近十年,北京的单位面积径流量增加了30%到70%,这无疑会加重河道、市政管网的排水压力,前两年北京城市内涝造成的人员伤亡我们仍历历在目如鲠在喉。城市的管理者为了突出城市景观,几乎所有的绿地都高出地面,严重的影响了排水效率,也就是说,地表径流增大,下渗能力却减小,这就加大了低洼处排水的可能。

这需要建筑施工和设计者进行交流和沟通,在最开始提出建筑如何施工的时候,就应该有长远的考虑,考虑到未来多少年以内各方面生活系统的发展情况,不能贪图一时的节省而造成短暂的效益却不可估量的危害。

二、建筑施工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素质问题

(1)建设单位的管理职责

几乎每一个建筑工地我们都可以看到一个标语:“开开心心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但似乎所有建设单位对人员素质的管理力度只停留在这个标语上,作业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家属崩溃不但不见减少,反而随着建筑施工的增多呈现出增长趋势。这是建设单位的管理失职,在有效的完成任务同时,更要保质保量,保护好施工人员的安全问题。有的建设单位会规定工作时间,但是规定工作时间的同时又会建立加班奖励制度,这导致工作时间的规章制度名存实亡,挂着羊头卖狗肉。很大一部分抓住了施工人员想要获取薪酬的迫切心,忽视掉疲劳作业带来的危害。

(2)施工单位对施工人员素质培训力度

施工单位的管理职责,除了要求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佩带安全帽之外,为了节省开支,其他的安全措施几乎是能免则免。相关培训,更是几乎没有。众所周知,建筑施工多是高空作业,施工人员吃住几乎都在高层建筑上,底层建筑每层要铺设防护网这是最基本的安全措施。其次,是对施工人员的心理培训,如何调节高空恐惧,疲劳作业,紧急问题如何处理。有的时候,施工人员从高空跌落,有基本的防护措施,惨剧是可以避免发生的。但往往会因为不懂得如何自救,如何迅速反应,而失去了生命。这要求施工单位加大管理力度,对其各方面素质进行培训疏导。

(3)监理单位的监察强度

监察单位也要加强监察力度,保持高度警惕。严格的遵守国家出台的各项法律法规去规范建筑施工,从准备工作,到选材选料,再到施工作业,层层把关。加大巡查,不给漏网之鱼一丝一毫钻空子的机会。同时加大巡查力度,也可以及时的发现施工现场各方面的不足和建筑中出现的问题,作为监察单位,已经具有相应的知识储备,会比常人更早更快的发现这些问题,这时候,就要求相关单位进行及时的向上汇报,着手处理这些问题,将危险隐患扼杀在摇篮之中。

三、结束语

从多年以来发生的建筑工程质量安全事故来看,事故发生的责任不仅仅是施工单位方面的责任。建设单位、监理单位以及设计单位等等各参建方都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承担着一定的责任,本文的侧重点在于各方面对施工质量的重视,和质量的检测,如何避免豆腐渣工程危害人民的财产安全和生命安全,以及对施工管理人员素质的培训,避免高空作业过失产生的不必要人员伤亡,管理规章制度的强化,以及建筑应该对排水系统进行重视和解决相应问题。本文就此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思路。通过加强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管力度以及明确各方安全责任,在进行建筑项目施工的过程中要加强安全管理工作,对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要有效预防和控制,有利于提高建筑施工的安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