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实习总结范文

时间:2024-03-26 16:53: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校教育实习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校教育实习总结

篇1

2007年9月17日到11月9日之间我和其他11位同学来到附小进行教育实习。实习生活是辛苦的,也是很有意义的。在附小校领导、老师及带队教师的支持和指导下,我的教育实习工作了得了比较圆满的成功。回顾这两个月,我在不断的向前辈老师们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和班主任工作的管理艺术,从中体会到教师的喜悦和烦恼,体会到我未来工作的快乐,也有了新的追求。

一 教学工作

因为我们所在的专业是数学教育,因而被分到二年4班做数学实习老师兼班主任。数学指导老师是黄老师,五十岁左右,言谈爽利,是个非常有经验的优秀老师,她在教学上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帮我分析上课的每一个环节,她精益求精甚至每个细节都会给我更好的意见,如何更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更容易的发现老师的意图,接受新的知识等等。我是从第一周的星期五开始上课的,黄老师说这是练习课,她不打算去听,只是给个机会你去和学生接触,感受他们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为下周一的新老师上课做准备。这样一来,心情放松了很多,讲题目的时候,我发现很多被我认为是很简单的事情,如果没有对小朋友们提出来,他们就会曲解你的意思,像编应用题,没有把格式写出来,只是口头说明的话,他们个个都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又如你说:拿尺子在题目下面划三条线段并在这些线上面编应用题。会有学生问你:老师,划多长的线段?我随口说了句:大约16厘米。结果很多孩子非常认真的划了出来,密密的挨着,还标上16厘米的字样,根本忘了我是要他们编应用题的事情,让人哭笑不得。这给我一个教训:数学老师的语言应该是非常精练而要求到位的,不然小学生是很难理解你的真正意图,更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尽管教学还是很青涩,但学生们也慢慢接受我这个老师。

教案反复修改,再拿给黄老师过目,她马上会指出一堆大大小小的问题来,像这里导入语言太罗嗦,那里要求不明确,这里没讲透彻,那里不连贯等等。改改改,直至老师说可以了,就准备试讲,上新课。她的两个班级――二3班和二4班数学课都是我上,两个班的学生的接受程度大致相同,但我的教学效果还是有一点点差异,因为上完一个班级的课后马上评课,指出不足让你改正,接着上另外一个班的课。这样的好处是,你会更有目的的改善教学过程,因而会很快的进步,通过教学对比让你惊喜的发现自己真的在不断成长。

篇2

下面就近年来我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有关情况简单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强化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管理

市教委各级领导历来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十分重视,并把推进我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作为促进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突破口。为此,市在年就率先在全省配备了计算机专职教研员,并于年成立了“市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市中小学计算机教学专业委员会”,分别由市教委主任和主管教学的副主任担任主任和理事长,许多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学校也都分别成立了由学校领导、计算机教师和其它非计算机学科教师参加的“计算机教学实验小组”,从而在组织上保证了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市教委还为加快我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还于年颁发了《关于加强我市计算机学科教学的通知》等多份纲领性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我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教学目标和发展目标,并在全省率先于部分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必修课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并结合本市实际,提出三个统一(统一管理、材,统一考试),二个提高(通过广泛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提高全市的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我市教育现代化;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一个目标(使我市信息技术教育真正走在全省前列,成为我市的教育特色)。

二、重普及,促提高,普及提高双丰收

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是推进我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保证,是市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性工程和标志性工作。截止到年月,全市共有所学校开设了信息技术教育必修课程,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市所有高中,年全市所有初中,年全市所有小学都将开设信息技术教育必修课程,使我市所有中小学生都要接受信息技术教育。同时,我们在努力提高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率时,也注重对计算机特长生的培养,为此全市每年要举办六次市级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竞赛(中、小学生计算机知识竞赛、网页设计制作竞赛和多媒体制作竞赛)以及报刊赛、大奖赛等多种竞赛活动,进一步选拔尖子学生,再通过各种形式的集训进行再提高,几年来,我市在参加全省全国的gdoi、noi以及电视大奖赛等各种竞赛活动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共获得了全国一等奖五个,二等奖近十个,省级以上奖励更多达余人次,拱北中学今年还在全中noi奥林匹克分区联赛中获某省赛区团体一等奖(全省第四名),并连续两年获全国优秀参赛学校称号,我市在参加全省的gdoi奥林匹克竞赛决赛中也获得团体第七名,受到了省内外有关专家的好评,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三、采取措施,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

强化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的建设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而要真正提高信息技术教育的质量,达到我们的预期目的,除领导重视外,还需要有一批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较高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为此,市教委从年开始,就每年从大专院校和社会各界招聘大量优秀的计算机人才充实我市的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同时,市教委还每年对信息技术教师进行各种培训,如加强各种教研活动,组织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理论、心理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研究与学习,外出考察交流,以及举办高水平的技术专题讲座(如网络管理、网页设计、多媒体制作等)等,并定期进行优质课评比、优秀软件的评比、优秀论文的评比等,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同时为使这批教师安心工作,市教委和各个学校还想尽办法改善他们的工作、生活、环境,对他们生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并在职称评定、课时计算给与倾斜,使他们工作顺心,生活安心。目前,我市已拥有一批高学历、高素质且具备较强敬业精神的教师队伍,截止到年月,全市全市信息技术教师公开发表的论文以及获省级以上奖励的论文、教案、软件等达余篇(件)。

狠抓教师队伍的信息技术培训工作

要大力发展我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全面推进市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加速实现市的教育现代化。我们还必须大力开展全市所有非计算机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以切实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依据《某省省教育信息化工程规划》的指导意见,结合我市实际,市教委早在年就建立起分层次的多级培训机制:一级层次是要求所有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在年前全部进行一次系统的信息技术培训,并要求有%的教师要通过计算机初级考核,%的教师要通过计算机中级考核,各级各类学校能有%以上的教师可以把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到学科教学中去;二级层次是要求所有的中青年教师在年前全部达到并通过计算机中级考核,%要达到并通过计算机高级考核,各级各类学校要有%以上的教师可以把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到学科教学中去;同时学校要把教师应用计算机进行教学的能力作为晋级考核的指标。为此,我市在年就根据学校教育实际编写出+了全省第一本适合教师培训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一书,并制作出+了配套光盘。目前此项培训计划进展顺利,已达到预期目标。现在全市开展计算机辅助教育的学科覆盖率达%,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教师覆盖率达%以上,此外还有一部分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整合教学。

四、加强课题研究,大力促进科研促教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师生的信息意识,实现教育过程的信息化,并最终培养信息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基于此,我市加大了科研力度,全市中小学兴起了教育科研的浪潮,截止到年月,全市共承担了国家、省级重点课题达数十项之多,如市教委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珠江三角洲教育现代化理论与实践”子课题“信息技术与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一中承担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优化语文教学”,市二中承担的“cai促进教师现代化教育技术水平提高的研究”,拱北小学承担的“多媒体熟语识字”等,使我市在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研究、计算机多媒体与网络辅助教学和课程整合等多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加强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全面推进我市中小学教育现代化的发展

市教委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珠江三角洲教育现代化理论与实践”子课题的“信息技术与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于年月结题,它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对我市当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课程、多媒体辅助教学、教育管理信息化、教育信息资源、网上教育与远程教学、教师队伍建设等)进行了整体分析、研究,找出了许多阻碍我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症结,提出了我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基本原则、战略思想、发展策略和措施保证,规划了我市信息化教育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并为此建立了“市实验中学”,力图通过营造信息化环境,加强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教育带动学校的全面工作,使实验学校逐步构建起现代化的信息化办学模式。因此,可以说这是我市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纲领性文件,对我市教育信息化发展将起到一个不可低估的作用。

加强信息技术课程研究,突出学生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市中小学计算机学科教学研究”作为我市首批重点课题早已于年立项,为配合该课题研究,我市还在拱北中学、拱北小学和香州七小设立了三个“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验班”,该课题明确提出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要坚持“信息技术是教育的工具而不是教育的目标,信息技术是认知工具,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应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计算机是创新工具,强调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等四个基本原则,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突出学生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从教材、教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等多方面进行实验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突出网络、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构建

教育信息化必然引起教学模式的变化,现代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与教育过程的结合,给教育带来了一个全新的面貌,它赋予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以更丰富的内容。如何突出网络、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构建,充分运用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和非线性的表达方式来营造引导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新型教学环境,尤其是创建优化的网上学习环境,来实现教师传授与学生自我探索的有机结合,以切实提高信息技术教育的科学化水平,已成为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点研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究内容。为此我市市一中、市二中、市四中、市六中、拱北中学、实验中学、县一中、拱北小学、香州一小、香州一小等一大批中小学校多年来一直都在如何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突出网络、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构建,提高教学效益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尝试,认真的研究、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如市一中的“校园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研究”和“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与研究------多媒体与语文教学”、市二中的“cai促进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提高的研究”、拱北小学的“多媒体熟语识字”以及市六中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受到了省内外教育专家的一致好评,特别是对市六中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某省省教育厅副厅长刘达中说“这个实验班我非常欣赏,它体现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根本转变”,美国哈佛大学威斯汀教授也说“这种模式在美国也很少见,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五、积极推进校校通工程,加强我市教育城域网和“市中小学虚拟网校”的建设

篇3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145-02

在九年级,学生们各科的学习时间很紧,根本没有时间来做课前预习或课后的复习,他们整天就忙着完成作业。作为记忆性很强的科目――英语,如何让学生们的学习更有效呢?经过多年的毕业班教学工作,本人总结了“复习巩固――新课传授――要点精练――反思总结”这一教学模式,与大家分享。下面就这几个环节作剖析。

一、复习巩固

1.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有一句禅语,“山不过来,我就过去”。在复习巩固这个环节中,考虑到学生平常疏于时间复习,所以,我会设立“课前一分钟复习”,我让他们进行限时、限内容的复习,然后进行一小测,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的知识。这样做,切实地做到了复习,避免了因为学生懒惰而出现知识的缺漏。

2.以查促读,提高早晚读的有效性

在进行早晚读时,我通常要求科代表组织学生们齐读5分钟,然后给他们定内容、定要求进行限时训练,及时检测。检测要面向全体,以前我在检测时,及时抽查几个学生,但后来发现不少学生会抱着侥幸心理,总觉得不会抽到自己,所以就放松下来,装模作样的读几下。后来,我就采取了书面抽查的方式,根据他们早晚读的读书内容设计了一定的题目来检查他们的读书效果,这样就促使学生全员参与,课室里的朗朗书声又出现了,谁也不敢“偷懒”了。

二、新课传授

1.合理整合教材,达到训练目的

在每个单元的教学设计中,我都不会墨守成规地跟随课文的练习,相反地,我都做了一定的改进。这在九年级更为普遍。如在九年级Unit 听读课中,我侧重获取信息的训练。根据中考形式,把对话设计成各种形式的表格填空。

我为什么会特别设计这种练习?这是因为,在历年的中考中,学生在这题中失分是最高的。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们得到了大量的练习机会,听力能力达到了很大的提高。

2.渗透文化及德育,激发学生兴趣

一直以来,我们都是将课文当作单词、句子与语法的载体――先学单词,分析句子,掌握词组的用法,而课文或对话的背景、语言风格以及文章本身的内涵却很少被重视、被挖掘。另外,很多英语教师也是为教而教,无视德育渗透,认为思想品德教育是班主任的工作。其实,在外研版英语教材中,有很多涉及文化及思想道德的文章,如在八年级下册Module 9 Heroes unit 2 There were few doctors,so he had to work very hard这一课中,我们要求学生在课前先了解一下Dr Norman Bethune 的事迹,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talk about his life,get to know why he came to China and how he worked,etc. 这样,学生了解了课文的文化背景,他们学起课文来就更容易理解,也同时对学生进行了理想前途教育。

三、要点精练

1.突破语法,感知是关键。不要急于给学生讲语法,要让学生在大量接触例句后,才帮学生总结规律。这样做,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九年级的被动语态时,我给学生展示了以下几个例句:

Many people speak Chinese. ――Chinese is spoken by many people.

Jane often teaches me English. ――I am often taught English by Jane.

Children love these songs.―― These songs are loved by children.

The boy often plays the games. ――The games are often played by the boy.

通过以上的例句,我让学生观察,自主总结一般现在时的被动语态的语法结构:is/ am/ are+动词过去分词。

2.以练代讲,在运用中掌握句型及单词短语。英语是工具,就如一把刀,要想它锋利,就得要经常使用。所以,老师要多给学生运用的机会。我要求他们用所学的知识,造不同的句子,或翻译完整的句子。

最好是把所学的单词跟语法及句型结合在一起,这样就可以实现单词―短语―句子的综合运用了,从而达到了新课标要求在语境下学习单词的要求。

四、反思总结

教学反思,也叫教学后记,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可以促进我们教学理论的深入学习,同时可以促进我们教学的经验积累,促进我们教学能力的提高。所以在每节课后,我都认真地写下教学后记,总结反思自己在这一节课中的不足之处,以便进行查漏补缺。同时,一个星期下来,我也会对学生做个书面调查,让学生向我反映自己的难题和对我的教学进行点评,让我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总之,只要我们能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求质量,不断的及时反思总结,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相信我们的英语教学会更有效。

参考文献:

篇4

抓好班级德育工作是推动班级前进的一项有效的措施。本学期,根据我校德育工作的指导方针,结合班级实际,我班采取了一系列的德育工作措施,具体的做法如下:

一、明确目标,形成推动力

学期伊始,为了能更好的顺利完成实习工作,我给每一位学生提出了根本目标:小节行为常规范,实习安全在首位。在这个目标的引领下,我班学生一直做着不懈的努力:在个人仪容仪表上,校内校外一个样,始终保持作为一名中学生的良好形象;教育学生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树立学生以校为荣,为校增光的基本理念。随后,我又不失时机地提出更具体的管理小目标,通过目标管理来形成自制自律的良好氛围。增强了班级成员不掉队的信心,同时,带动了其他方面的发展。。

二、有的放矢,形成凝聚力

实习管理过程中,我发现班级的部分学生缺乏凝聚力,不能正确认识实习工作的现象。面对这个问题,我查阅了大量资料,在平时下点巡视及学生返校汇报工作时,逐一提醒指出,并给他们讲述“事在人为,重在过程”的道理;讲述“实习就是为就业奠定基础”的道理等等。结合学生的工作特点,要求他们加强相互间的联系,探讨交流实习工作中的经验和心得。事实证明,该方法为学生塑造自我,增强班级凝聚力的重要手段。

三、制度细化,形成约束力

本学期报到,我就根据上学期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依照学校实习规定制定辅的细则。如“实习生业余时间”细则、“周期性工作小结”细则……。在学生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培养了自我评价,自我教育和分辨是非的能力,增强了责任感,提高了组织能力和自我约束的能力。

四、家教感染,形成吸引力

家庭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能给学校教育以强有力的支持。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家长的帮助,良好的家校联系在无形中给学生的生活织出了一张无微不至的关怀之网,同时,也能有效地填补对学生督促的盲区。为此,我常常以电话、面谈的形式和学生的家长联系,以此来了解学生在家的相关情况,同时也将学生的在单位实习情况及时地反馈给家长,让家长对自己的子女的相关表现有个及时的了解。密切的家校联系,充分调动了家长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家长参与管理,也极大地感染了学生,使他们倍受鼓舞。,从而促进了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快速进步。

通过以上的具体措施,本学期我班的德育工作取得了不小的收获。总结是成功之母,作为班主任一定认真总结本学期的各项工作,找出不足,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不断优化德育这项艰巨而具有长远意义的工作。

篇5

一、教育实习意义和目的教育实习是师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范教育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的体现,是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合格教师的重要环节。通过教育实习应达到如下目的:1.使实习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有关中等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充分与全面锻炼,培养教育和教学上的独立工作与人合作的能力。2.使实习生在中等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时间中向优秀教师学习,认识人民教师的光荣职责、树立和巩固忠诚人民教育事业的思想。3.通过实习,全面检查我校教育质量,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改进措施,以促进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4、通过实习加强我校与各中学的联系,共同研究解决新时期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推广现代化教育新技术、新手段的应用,推动我校和中等教育稳定发展。

二、教育实习内容与要求教育实习包括教学实习、班主任实习和教育调查三个方面。

1、教学实习教学实习是教育实习的中心任务,目的是使实习生初步掌握中等学校所实习学科教学各个环节的基本要求。教学实习在原科任教师指导下进行,主要要求是:①要充分锻炼提高自已,根据各实习学校实际情况,以多上课为宜。一般要求讲授新课10节以上(不包括重复课),其中6节独立课(不需要教师指导,独立写出教案上课)。提倡与鼓励上重复课、跨年级、跨专业、跨校上课,②每个实习生必须认真钻研所实习学科的教学大纲、新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掌握教材的精神实质,对于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力求弄懂弄通。③深入了解中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写出详细教案,要进行集体备课。为确保课堂教学质量,每节课上课前必须进行检查性预讲,同组实习生参加听课,并邀请原科任教师参加。预讲后由听课师生提出意见,实习生对教案进行修改和补充,最后送原任教师审阅批准后方能试教。④坚持互相听课和评议制度。在备课、预讲上课等活动中,应该虚心向原科任教师学习,发扬团结互助精神,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特别是同一备课小组和同下一个班的实习生,必须集体备课,必须互相听课,互相评议,并认真做好听课和评议的记录。实习生互相听课和教学评议的情况将作为考察实习生态度和教学能力的依据之一。⑤认真做好批改作业和下班辅导中学生的工作,认真研究作业的正确答案,特别是对比较复杂的疑难问题,要经过集体研究,作出统一正确答案,送原科任老师审批,然后才着手批改作业,作业批改后,应先在小组内互相检查防止错漏,或批改后送回原科任老师审阅后才发给学生,对于作业中的普遍错误,要进行集体辅导,个别错,个别当面改。应对中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⑥每个实习生都要组织和指导中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主要是应用本学科知识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或知识讲座、文学、艺术、体育等课外读物。

2、班主任工作实习班主任工作实习的目的在于使实习生初步掌握班主任工作的内容、特点和做法。原则上一个实习生下一个班,班主任工作实习要在原班主任领导下做好以下各项工作:①在1~2周内了解掌握全班学生的思想、学习情况,订出班主任工作计划(包括班主任工作目标要求、班活动安排、主题班会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点、集体工作措施)。②领导班集体,对班集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指导学生班、团干部开展工作,发挥班、团干部的作用。③每个实习生上一次主题班会课,独立组织一次班活动(包括班课、团课、班干部会议、班、团活动)。④做好班主任的日常工作,如知道早读、早操、文体活动、检查教学日志、检查卫生、批改周记、家访等。⑤认真做好个别教育工作,每个实习生必须在全面了解全班各方面情况的基础上,深入了解一个后进生的学习、思想、行为习惯等方面情况,做好个别学生转化工作。3、教育调查和教育科研每位实习生在搞好教学和教育实习的前提下,安排一定时间进行教育调查或教育科研,锻炼调查研究和教育科研能力。调查研究必须在取得实习学校同意后进行,具体要求如下:①从实习学校和当地情况出发,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可结合当地情况加以选择。例如,实习学校的某学科的教学传统风格、教育教学改革经验、中学生学习某学科的心理特点、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综合实践活动情况、开展素质教育情况等的调查研究。②教育科研可以对某学科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进行专题研究,也可以和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合作共同进行某项教育教学改革实验。③写出调查报告或科研论文(五千字左右)。此项成果作为教育实习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之一。优秀调查报告或教育科研论文,可作为毕业论文。

三、教育实习时间安排教育实习时间为八周,自2005年9月19日至11月13日。到实习学校之前,用课余时间作准备。实习回来后,用三周课余时间上汇报课和复评成绩及总结经验交流。实习分四个阶段。1.准备阶段:(6月中旬至9月18日,课余时间)①省内分片负责教师与实习队长到各实习学校落实教育实习任务和内容。省外实习队由实习队长打电话与有关学校落实各项安排。②实习队长召开全体队员会议,落实个人的实习任务、内容。③召开实习队长、带队教师会议,部署实习队有关管理工作要求。④学习教育实习有关文件:教育实习工作手册、教育实习计划、教育实习评价标准、广东省班主任工作条例等。实习队员根据实习课程的要求进行备课、预讲、微格教学。各院、系安排教师指导学生备课、预讲及其它教学技能训练。⑤各院系领导做教育实习动员,加强纪律教育,强调树立“华师人”形象。⑥做好财务和交通安排。⑦9月19日各实习队长可根据本队具体情况确定出发时间,但不得迟于20日。省内各实习队应于出发前

篇6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职业精神教育 现状 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0-0168-02

目前,中国在校中职学生已达到2000万人,他们中绝大多数毕业后将直接跨进社会,步入职业生涯。他们的职业精神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国产业大军的素质,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民族的未来。因此,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精神教育,提高中职学生职业精神水平,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 中职学生职业精神教育现状

1.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职业道德课教学实效性差。中职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途径,目前最主要是通过职业道德课堂的理论灌输,所以,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与职业道德课堂活动的开展密不可分。近年来,随着学校与企业间的合作越来越密切,各中职学校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并在学科建设上加大了教学力度,但是从实习生和毕业生的反馈来看,学生对职业精神认知有限,很多中职实习生和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缺乏职业精神,存在旷工、迟到、随意跳槽、质量和安全意识差、不能吃苦、缺乏奉献精神等现象。

第二,课本内容空洞,学生学习缺乏动力。一方面,随着近年来中职扩招,各学校入学新生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总体呈下降趋势,学生厌学、弃学,整体学风出现偏差,在学校教育中需花更多力气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另一方面,现有的德育教材内容空洞、脱离学生实际,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虽然职业精神教育应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但是职业学校所用的教材普遍脱离生活实际,提出的职业精神目标非常笼统,缺乏可操作性,甚至职业精神案例也“古老久远”。例如,在讲到爱岗敬业时,课本中的案例是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的张秉贵“一抓准”。这个案例本身没有问题,但这个五十多年前的案例,对于现在的中职学生而言,实在过于遥远,和现在的生活缺乏交集,很难引起学生共鸣。在内外因共同影响的情况下,导致学生对职业道德课程认识有偏差,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课堂学习效率低下,大面积存在学生上课睡觉、私下聊天、玩手机、看小说等现象。

第三,教师重视不够,教学有应付倾向。在中职学校,普遍存在一个实际情况就是重专业课而轻公共课,往往公共课课时被一再压缩,并且没有任何的教学辅助工具及支持,一切教学活动的开展全凭任课老师自己想办法、找方子。这直接导致老师教学常常是孤军奋战,不注重更新教学内容,也难以学到先进的教学方法。大部分老师课堂教学依然以理论知识为重点,以讲授为主要方式。“老师在讲台上念,学生在下面读”的现象普遍存在,长期如此,造成当前职业道德课教学举步维艰,不但学生不感兴趣,教师久而久之也变得应付了事。

2.进入社会、步入工作岗位后突显的问题

第一,随着职业大军进入社会的人越来越多,学生步入工作岗位呈现出来职业精神缺乏的情况也愈加突显。进入企业唯我为中心,“皇帝”、“公主”病缠身。学生进入企业会以自我的感知为中心,往往不是让自己去适应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而是面对企业制度约束的时候发出自己的抱怨,滋生一定的抵触心理。当出现各种不适应时选择不合作不作为,并极力逃避。我们有一个学生毕业后,不到四个月的时间换了三个厂子,而每次都被企业辞退。原来这名学生每次到厂

子后,当身体不舒服时即选择自我停工在宿舍睡大觉,受到批评教育并不认为自己有什么过错,还认为企业要求过于严苛,同时还会同管理人员当众理论,煽动其他工人一起对抗。

第二,心理浮躁,自我认知模糊,自我定位不清。当下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后因其经验不足,收入待遇同企业同岗位老员工相比较低,而这时,毕业生不是从自身现状找问题、查原因,而是选择跳槽去更高待遇的企业,甚至选择从事非专业性劳动,最终是在不断的跳槽选择中错失工作学习时机,浪费时间,荒废了专业。

第三,缺乏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职业精神。中职学生由于年龄偏小,对于劳动、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关系认知有限;同时,从小衣食无忧,未脱离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缺乏生活的历练,因此,工作中普遍缺乏吃苦耐劳和乐于奉献的精神,遇事斤斤计较,缺乏团队协作和包容精神。此种表现,大大限制了毕业生自己职业生涯的发展,成为自我成长的一个巨大障碍;同时,也造成企业生产成本的增加,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二 加强学生职业精神教育模式

1.专业课教学相互渗透的模式

中职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不单单是德育老师和班主任的事情,也是每一门专业课老师的任务和责任。将职业道德的目标和内容分解渗透进其他课程的教学中,对于其他课程的教学和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都是切实可行和非常有必要的。

这一模式强调将职业精神渗透进专业课教学之中,并将其作为最终专业知识考核的重要内容。原国家劳动部门组织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不管什么专业岗位,考取证书都要考核职业精神的相关内容。专业渗透的最大特点是以专业课教学促进学生的职业精神教育。在与其他职业学校老师交流过程中大家普遍认为:“将职业精神教育纳入所有各科教学中,更能体现教书育人的理念,培养合格、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纵观世界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就会发现其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都渗透着职业精神的教育,应成为我们职业教育发展努力的方向。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从制定教学计划开始,认真选择与职业精神相关联的知识作为灌输行业职业精神教育的切入点;在备课和授课时,把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教育统筹安排、三位一体。

2.校企合作互动教学模式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中非常有效、最能反映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从生产一线得到机会将职业精神融入生产过程当中,切实体会职业精神的养成对于企业生产和个人发展的促进和保障作用,从而为学生职业精神的提高以及学校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多动力。

在校企合作中,要更好提高学生职业精神的养成,(1)将学生当一名企业员工,要求企业进行正式管理。对于进步与成绩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违纪和劳动不积极者给予批评和处罚,使学生体会到学校教育允许反复犯错,但一旦进入企业劳动,因为犯错具有较大的生产成本,在企业追求实效中,将要受到严厉的处罚,从而更主动地养成职业精神习惯。(2)企业与学校在合作过程中,企业实习是学校教育的一种延续。所以在企业实习过程中,实习单位应配合学校对学生遵守制度、工作态度、业务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工作效率、出勤情况等方面给予综合的评价并反馈给学校,使学校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总结,对学生表现差的方面给予强化教育,使学生职业素养提高的同时促进学校的整体培养能力。(3)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对学生进行现场指导。职业教育成果的检验就是学生在生产一线的表现,而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实习作为学校教育的一种延伸,教师应在学生实习过程中深入到生产一线,亲自了解学生的生产表现情况,掌握学生的实际动态,对学生的生产生活给予一定的指导,使学生更快地适应生活,促进学生更健康地成长。

3.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中职学生一般在14、15岁左右,缺乏持久集中的注意力,必须科学设计、合理组织,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师生互动使老师融入学生的活动中,与学生互相沟通、交流,互相探讨、启发,互相补充达成共识。这样的互动教学有助于拉近师生的感情,使学生与老师在情感交流过程中,认真对待老师的教学、主动思考、积极探究,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探索精神的培养。

教学实践表明,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安排组织讨论互动环节,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案例讨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师生互动方式,对于案例让学生充分参与,发表观点,从学生发言中,教师总结出学生认知中的不足并给予有效的补充教育,从而使教学效果更显著。

课堂小游戏也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方式。其实游戏就相当于企业生产实例,要求每一位参与者高度参与和配合,为达到团队的总体目标,每一个成员必须努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完成角色任务,这一过程就是对学生职业精神基本要求的一种实践和养成。这种寓教于乐的师生互动方式打破了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呆板模式,学生爱参与、老师易考核,更能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育任务。

职业教育在中国教育体系中的比重越来越重,对于中国产业的发展更是具有重大影响,而职业教育中的职业精神养成更是个人职业成功的前提,既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职业活动健康进行的保证和良好社会风尚的基础。所以,加强中职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是一项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能够驱动国民经济有力、长效发展的工作。

参考文献

[1]韩达敏.中职《职业道德》课程教学低效归因与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12(12)

[2]高军.中职教育职业道德课应向学生生活贴近[N].中国教育报,2011.1.27

篇7

关键词:顶岗实习;高职高专;就业;学生管理;工学结合

作者简介:时存(1982-),男,河南郑州人,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机电工程系,助教;朱铭磊(1986-),男,河南荥阳人,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机电工程系,助理政工师。(河南?郑州?450004)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8-0085-02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顶岗实习,作为学校教学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学与学生就业的良好过渡平台,也是目前校企合作最有效的途径之一。[1]顶岗实习是指高职高专毕业生在毕业之前半年到一年,通过用人单位、学生本人、学校三方共同签订具有就业意向的顶岗实习协议,提前进入用人单位顶岗,并配合学校完成剩下的教学计划。[2]顶岗实习是学生实践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可以使学生完全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独挡一面,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对学生的能力锻炼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一、顶岗实习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大发展,“中国制造”逐渐名声在外,制造行业人才特别是机电类、模具、数控类的人才需求也在逐年加大。以某校机电系为例,针对人才市场新的变化,该系从2008年开始引入学生顶岗实习制度,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和沟通,为社会输送了大量有用的急需人才,学生就业逐年提升,成为学校就业的先进典型。通过几年顶岗实习的实践,逐步总结制定出该系毕业生顶岗实习的管理办法,从定岗实习的原则、程序到教学管理、成绩评定及相关管理。对顶岗实习作了全面的规范:由用人单位通过该校招生就业处或直接与机电系直接取得联系,再由该系负责学生就业工作的老师面向毕业班学生企业招聘信息,经过企业宣讲、笔试、面试层层筛选,最终确定录用名单。校企双方签订实习合同之后,企业发来录用信息,该系对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动员教育,并安排指导老师输送毕业生到有关用人单位。根据是否具有就业意向,学生可以到达用人单位之后签订就业协议或者实习一段时间再签。指定就业单位学生负责人,并通过QQ、飞信及系部网页等信息平台,与学校保持紧密联系,告知学校教学计划及工作安排,对学生进行统一管理,采取成绩置换的方式保证学校教学计划的顺利完成。对未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班级糅合,集中统一管理。

几年来该系先后与苏州聚力、无锡健鼎、广州美的、郑州海马、新乡金龙、天津美瑞克、宇通重工等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输送毕业生400余人,既解决了企业的人才需求,也为学生就业找到了很好的出路。用人单位一致称赞该校学生素质较高,动手能力强,为企业带来了活力。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反馈了大量的企业信息,为该系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非常及时的第一手资料。但在实习过程中也暴露出学生情绪不稳定、管理难度加大和理论课程冲突较大等一系列问题,增加了学校教学工作、管理工作的难度。只有采取更加合理规范的顶岗实习制度,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就业,同时将学校的教学与企业需求有机结合起来,为社会输送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二、顶岗实习利弊剖析

顶岗实习是培养合格技能型人才的现实需要。高职高专教育应该以培养合格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这就要求应以实践能力为导向,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下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优势和特长,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推行学生顶岗实习,引导学生真正了解企业的工作环境和岗位要求,明白自己的职业兴趣,科学地规划未来职业发展。总的来说顶岗实习制度对学生和学校教育有利也有弊,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必须不断调整策略,迎接挑战。

1.顶岗实习之利

(1)毕业生提前进入工作角色。在知识经济社会的今天,职业内涵不断提升,职业对从业人员资格要求及适应能力要求不断变化,这些都对毕业生提出新的要求。要想更快地适应社会的变化,毕业生提前进入岗位熟悉岗位要求,并适时地将学校教育的理论转化为工厂中的实践经验是十分必要的。毕业生在大三上学期进入企业,有助于学生消化吸收所学的专业知识,尽早塑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职业素养。

(2)促进就业工作开展。顶岗实习主要针对的是有就业意向的毕业生,通过企业宣讲、笔试、面试,学生和企业之间双选。大部分学生在与顶岗实习单位签订实习协议时都对该企业有了较深的了解,就业欲望比较强烈。这部分学生往往进厂顶岗之后表现积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熟悉了企业的培养机制之后能很快适应角色。他们在工作岗位上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得到企业的认可,实习期满之后大部分留在用人单位就业。顶岗实习学生成功进入职场,从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毕业生的就业率。

篇8

关键词:职业学校 学生实习 实习管理

中职学生参加实习是中职教育的基本特点,也是中职生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转变的重要环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以及创新创业能力,帮助职业学校深入了解企业人才培养、伎术发展、产业转型等需求信息,从而为动态调整专业结构和教学课程提供参考。然而,实践发现,在职业学校学生买习过程中,也暴露出实习管理失之以宽、失之以松、实习学生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实习岗位得不到保障等问题。为引导和规范执业学校学生实习,依法解决实习过程中的突出问题,2016年4月11日,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首次实现了对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的全覆盖,并划设了职业学校学生实习“高压线”,为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提供了思路和依据。

一、当前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习培养模式单一,实习管理机制不完善

目前很多职业学校在顶学生实习培养方面较为保守,有关实习的各项管理体系不完善,各级管理层的工作职责混乱。校外实训基地缺乏严格筛选,影响了学生的实习质量。同时,驻厂实习指导教师管理职责不明确,学生教育管理难度大。驻厂实习指导教师的责任十分重大,一方面要协助企业办理学生从入职到离职的各种手续,另一方面要及时处理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各种突发事件。然而,由于我国实行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的时间还较短,驻厂实习指导教师在学生组织、管理、培养上缺少经验,导致实习育人的目标难以有效达到预期。

(二)缺乏完善的实习学生考核机制,学生实习评价方式单一

职业学校对于学生实习的考核,大多以“实结”等总结报告的形式来考核学生。实习考核分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校内评价主要包括学生在实习期间完成实习任务表、周志或日志、实习报告等内容实结。校外评价由企业和校外指导老师完成,一般由驻厂实习指导教师写评语,企业人事部门盖章。然而,此种考核评价方式不仅缺乏严谨的科学体系,也缺乏预警和反馈作用,更难以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进行细致的评价,无法使学生在教学和实习的循环往复中得到有效的提高和改善。

二、提升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有效性的策略

(一)不断健全和落学校管理制度

职业意识、服从意识、服务意识贯穿教育教学活动,学校可通过德育序列化教育活动及各种手段,建立比较完善的实习管理制度,分年级实施,潜移默化。

1.汇编学生手册

学校可以自行汇编《学生手册》,里面汇集教育教学及管理制度,包括实习管理制度,学籍管理办法等,学生入学时人手一册。通过主题班会,全校集会等各种形式学习里面的规范和制度。高一年级时候,侧重点是学习各种规范,培养学生服从意思和规范意识。高二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和服从意识。

2.分层教育教学活动

在校内实训课中,让学生充分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学好专业课程,增强动手能力,为校外实习做好准备。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和就业指导,一年级开设职业生涯设计,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就业趋向,培养适合自己的理想,设计自己的人生。二年级开始就业指导课,强化学生实习就业意识,并加强对学生礼仪、行为规范、服从意识等方面的培养,教会学生怎样学会生存,怎样在求职、就业、升学以及自身发展等方面做出正确选择。

3.加强校企合作,强化行业联系

学校可与多家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成立企业文化氛围浓厚的、以企业命名的班级,通过企业考察,了解最新企业和行业要求及其专业发展趋向。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要与实际相结合,要与企业和市场的需求相结合。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实践尽量接近实际的情况。特别是在实习中应强化工作的内容和效果与社会接轨。

(二)加强对实习学生的心理干预

根据职业学校的特点,二年级的学生必须到校外参加不少于3个月的实习。在学生参加实习之前,对其进行合理的心理干预十分必要,较为有效直接的方法是学校实习管理处联合教导处和学生处分别召开学生大会和家长会,明确实习的重要意义,并对参加实习的学生提出要求,适时进行心理干预,帮助学生克服挫折和困难,学会调控自我情绪,保持乐观的心态,继续保持勤问好学、吃苦耐劳的优良作风,善于汲取各方面的知识,特别要勇于实践,在实践中接受锻炼,在实践中总结经验,自觉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尊重上司领导,与工友和同事和平相处,互帮互助,遇到问题要勇于面对、并通过正当途径解决,从而实现顺利适应职业岗位、完成自身角色转换的目标。

(三)精选合格的实习指导教师

学生参加实习具备的是双重身份,他们进入企业必须按照企业员工的要求对待自己,同时他们还是职业学校的学生。两种角色的转换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实习的管理中必须要有实习指导教师。驻厂实习指导教师是学生顶岗实习的主导,驻厂实习指导教师在学生实习期间,既是班主任又是实习指导教师,主要负责学生的日常事务管理、学生职业指导、学生心理疏导、应急事件突发处置、企业沟通交流等各项工作。实习指导教师应具有丰富的教学、强烈的责任心,吃苦耐劳、富有耐心且沟通能力强。

三、结语

综上所述,职业学校学生的实习至关重要,是学生顺利完成角色转变的必要途径,必须要予以高度重视。在实践中,职业学校必须要加强学生实习管理机制建设,严格学生实习过程管理,严肃学生评价考核工作,积极探索,勇于尝试,为学生真正走向社会,走向就业岗位,甚至为创业夯实基础,促进学校、学生、企业、社会的多利共赢。

参考文献:

[1]张明川.我国职业教育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及保障措施[J].职业时空,2015,(02).

篇9

1.“一个冲撞”

即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与校企管理的冲撞,是影响卫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创新的“绊脚石”。在我国的卫生职业院校中,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订单式、顶岗实习模式“、2+1模式”、生产教学一体化模式、工学交替模式等。尤其对于大多数中等卫生职业院校来说,前3种模式相对普遍。但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促进卫生职业教育发展的同时,与实践单位(或合作企业)产生了冲突。这种冲突实际上集中在学校与企业如何有机结合的问题上。从学校的角度来说:(1)大多数中等卫生职业院校课程设置缺乏本专业的临床所需,容易造成与临床的矛盾;(2)学校教育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授课过程中缺乏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特色,不利于校企结合;(3)教师团队缺乏临床经验,青年教师从学校毕业之后直接走上教学岗位,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长期脱离临床实践。反之,从实践单位(或合作企业)的角度来说:(1)利益因素使得企业不注重或者无精力传授临床经验;(2)实践单位更注重技能型人才的使用,没有系统地培养新手。

2.“两个负面”

即教师职业倦怠心理和学生消极学习情绪的增长,是影响“教”与“学”效果的内在因素,阻碍卫生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创新。众所周知,教学活动离不开教师与学生两个主体。从教师的角度来说:(1)中等卫生职业院校的现实地位与前景使得教师不断滋生负面情绪,如缺乏工作热情、抱怨现状;(2)超负荷的教学工作及各类频繁的技能比赛滋生了倦怠心理;(3)学校管理机制和国家有关中等职业教育的不断改革创新使得教师应接不暇,时间一久,就产生了不良情绪。从学生的角度来说:(1)因就读中等卫生职业院校产生自卑心理,或是长期厌学,或是因初中时就有的消极情绪,严重影响着学习效果;(2)就业前景和执业资格考试带来的心理压力超出年龄负荷;(3)学习时间短与所学内容多产生的矛盾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

3.“两个脱节”

即课程改革与改革发展创新的脱节、学校教育实践与教育理念创新的脱节。

3.1课程改革与改革发展创新的脱节

近些年国内并不缺乏关于课程改革的实践性研究,相对突出的是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建构,其目的是实现工作学习一体化;其建构的基础是典型工作任务调研和分析,同时结合教学与临床实际情况,以职业基本标准作为课程内容的参考底线等。鉴于此,课程改革势在必行。但是目前大多数中等卫生职业院校多采用的课程结构是“公共基础课程群+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选修课程模块+临床实习课程模块”,教学内容多为大专(或本科)的缩小版,与工作任务引领课程结构创新有一定程度的脱节。

3.2学校教育实践与教育理念创新的脱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明确提出“坚持育人为本,以教产合作、校企一体和工学结合为改革方向”,强调培养技能型人才。如赵才章所言:我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要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岗位需求为导向”这一明确的教学理念和方针。但从教学实践来看,教学内容与临床不相适应、课程结构整改及教材建设不匹配、教师团队临床经验缺乏等方面与教育理念的创新产生了脱节。詹碧华等指出创新教育首要的问题是开发教学资源,创新教育在“产学研一体化”环节中的功能体现得比较薄弱,科技成果转化率比较低。同时,李泽楷认为实验技术人员处在“教辅”位置的现状,导致对实验技术人员重视不够、培养不力、要求不高,严重影响了实验技术人员的学习和工作积极性,没有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实践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就会受到影响。

二、卫生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时代内涵

“加快发展现代卫生职业教育”,以笔者看来应该明确其改革创新的时代内涵,即实现职业教育的“5个对接”:(1)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的对接;(2)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的对接;(3)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4)学历证书与执业证书的对接;(5)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对接。

三、总结

篇10

关键词:产学研结合;生物制药;工作岗位为导向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20(c)-0127-01

生物制药技术是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利用生物体作为生物反应器,按照人们的要求来生产所需的医药产品的一门高新技术。高职生物制药专业主要培养从事生物药物研制、生产和工艺设计以及药品市场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一、高职生物制药专业产学研结合教学模式内涵:高职生物制药专业产学研结合教学模式是指充分利用学校与生物制药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的教育模式。“产”:指与生物制药相关的企业、工厂,即为能够进行生产或生产性实习与科技转化实验性生产以及能够使科技成果物化的生物制药产业。“产”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技能,而且还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为弥补生物制药专业教学经费不足、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购置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等起到积极作用。“学”:指在高职院校发生的教学活动,即教师与学生为学生掌握生物制药相关知识与技能所进行的一切活动。“学”在产学研中属于基础和中心地位。“研”:指从事生物制药科学研究科研院所。为针对当前生物制药技术与生物制药产业发展要求的研究,让学生参与整个研究实施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并着眼于地方经济发展所进行的科学研究工作。“研”对高职学校的教育有促进作用。

二、高职生物制药专业产学研结合教学模式培养途径:国外各个发达国家都有与自己国情相适应的高技能应用人才培养模式,如德国最成功的“双元制”培养模式。我国目前较为成功的产学研结合模式有“2+1”、“定单式”、“工学结合”、“双定生”等。不同的职业可选择不同的合作教育模式以实现培养人才的目标。我国高职生物制药专业是改革开放以后,为了迎合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需要而设立的,其产学研人才培养途径主要有“2+1”、“工学结合”两种方式。(一)“2+1”模式。本模式以生物制药技术相关职业岗位的需求主导专业教学内容的组织。通过对职业岗位的具体分析,明确各个岗位必备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然后确定实现这些培养目标的具体教学内容。按照“必需够用管用”的原则,整合课程体系,确定核心教学与训练项目。此种模式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为两年,第三年学生有选择性的到企业或者相关单位进行顶岗实习。(二)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此模式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主体是学生。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不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专业的理论、实训学时分配大体上各占50%,在校内以受教育者的身份,参与各种以理论知识为主的学习活动,在校外以“职业人”的身份参加与所学专业相关联的实际工作。这种模式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又提高学校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各个学校“工学结合”的具体做法有所不同,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校采“1.5+0.5+0.5+0.5”学制,即入学后一年半在校学习,半年在企业或校内共建基地顶岗实习,再回到学校学习半年,最后到企业进行综合职业能力的顶岗实习。有的学校则采取每年分为学习和工作两个学期方式,学生一半时间在学校,一半时间在企业进行实训。

三、实现高职生物制药专业产学研结合教学模式需解决的问题:(一)政府应大力支持,出台相应的政策来激励产学研结合教学模式的发展。高职产学研合作教育虽受到了重视,但政府并没有出台具体政策来推动高职与企业联手教育。目前,高职产学研合作主要是由高职院校积极推动,企业往往采取观望态度,热情不高。而生物制药类企业在技术难题的解决方面更信赖更高层次的技术力量,而不是高职院校的科研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调动企业参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积极性,对于高职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实施相当重要。(二)高职院校生物专业应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要切实将产学研合作教育放到本专业发展的重要位置,寻找合作企业和合作项目,及时解决校企合作过程中的障碍,促进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高效进行。高职院校还应建立起一套促进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机制,制定相关政策文件,在人力、财力等方面对产学研合作项目进行倾斜。鼓励专业教师主动和企业联系,积极参与到产学研合作教育中去,了解最新产业发展情况,对于教师在产学研合作教育中作出的努力应在职称评聘等方面优先考虑。(三)高职院校生物制药专业应以工作岗位为导向设置专业课程。高职生物制药专业不应当是本科此专业的压缩饼干,而是针对性和实用性的,要以工作岗位为导向全方位的考虑专业课程的设置问题。课程的设置既要体现生物制药专业的特点,也要考虑现有的条件;既要找到与地方经济的切入点,还要考虑学生的多方需求。专业教师深入企业了解本专业最新的生产有利于解决教学方面存在的各种滞后问题。同时建立由学院专业带头人、企业经理、技术专家参加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专业建设、教学改革进行有效的指导和管理。委员会研讨教学改革方案、专业的开发设置、教学计划的调整修订等内容。让企业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学院根据企业的要求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便推进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入。

产学研合作教育给高职教育事业带来了新的生命力,但一个新事物的发展壮大总会经受磨练,困难是不可避免的。高职院校如何通过产学研道路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需要的生物专业人才还需要不断地探索。

作者单位: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国高教学会产学研合作教育分会.必由之路一高等专业教育产学研结合操作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6

[2]罗道全.国外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经验与启示[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7,(11):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