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劳动实践总结范文

时间:2024-03-26 16:53: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学生劳动实践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学生劳动实践总结

篇1

关键词:习惯;责任;人格;爱心

一、当代中学生存在不良习惯

1.喜欢依赖别人。依赖他人的习惯主要表现在,有的中学生做人懦弱,不勇敢;有的自理能力比较差;有的对生活基本技能掌握比较少。独立性是心理断乳期的重要标志,当一个孩子具备了独立生活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会确认孩子已经长大了。

2.过分自我中心。当代中学生有一个比较突出的不良习惯是“任性”,做事经常以自我为中心。主要表现在有的中学生自制力不强,爱发小脾气;有的比较自私,自我为中心;有的不谦让,不宽容。特别是中学生在家庭中更容易发脾气,自我控制能力更弱一些,而在学校里要比在家庭中好得多。

3.害怕承担责任。所谓责任心,是指个体对自我、对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对自然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对中学生可塑性来讲,培育责任心非常重要。

4.逃避参加劳动。良好的劳动习惯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人生两件宝,双手和大脑。”但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中学生在劳动方面就是存在明显不足。有的害怕劳动,不爱劳动;有的怕脏、怕累;有的轻视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有的劳动技能掌握比较少。

5.消极被动学习。从小养成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用结合、总结反思的好习惯,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部分中学生学习动机有偏差,导致学习一直出于被动学习状态,更难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采取的对策与建议

1.完善“他律”,倡导“自律”。学校是学生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工作的许多方面都可能有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如通过学生守则、常规的制订与实施,使学生熟知并达到学校生活中具体的行为要求;建立良好的奖惩与激励机制并及时分析总结学生道德行为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在班级中创设产生良好行为的情境,形成健康的舆论,杜绝重复不良行为的机会;在课内外、校内外活动中,提供道德行为练习与实践条件,明确联系的目的、意义与要求,并使学生知道练习的成绩懂得成败的原因。有了严格的他律,还要辅之以被教育者的内心自律。

2.注重细节,抓好落实。文明习惯的养成、道德修养的提高,必须从日常生活细节入手。我们组织学生以讲故事的形式,认真学习古代有关警言,如“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些古训给我们的启示,使施教者与被教者共同重视“小节”。同时及时运用表扬与批评、肯定与否定等集体舆论手段,并与家庭教育达成共识,让学生真正“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逐渐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以生活的事例教育学生,他们易于接受,可在轻松愉快的谈话中深受教育。

3.因人制宜,分类施教。我们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正确运用教育手段,确保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同学生由于家庭环境、个性以及所遇事情的性质与程度不同,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是不相同的。对具体对象、具体问题,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措施。或正面教育、严辞警告,或动之以情,委婉启发,也可以活动矫正,运用集体力量时常督促。因人因事而异,力求收到最佳教育效果。

如针对有的学生不善于阅读,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主要要求学生把“看、读、思、练”结合起来,带领学生逐步学会看懂图、式、文,再引导学生弄清术语,理解关键词语,引发学生思考。随着学生年龄和抽象能力的不断提高,对课本内容又提出更明确而具体的要求,让学生养成先阅读后做作业的习惯。

如针对有的学生不会审题,我们通过审题训练,养成学生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地选择正确合理的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作题时,首先要求学生读懂题目要求,正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中究竟要我们做什么、怎么做,然后再进行做题。接着,教会学生审题要始终贯穿整个解题过程,既要看全题,又要看解题过程出现的新数字、新情况,做到方法得当。

如针对有的学生不愿动脑,不愿思考,我们着力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习惯。如学生学习数学这一活动,归根到底是思维的活动,只有勤于动脑,肯于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各种数学能力。我们首先注意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善于提出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形成学生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的良好品质;其次要注意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有序的进行思考的习惯 ;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个人的见解,主动探索新知,多渠道、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思维水平的逐步提高。

4.常住不懈,持之以恒。加强良好锻炼习惯的训练。良好习惯的形成,是意志与毅力的结果,只有经过严格要求,反复训练和努力实践才能形成。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必须努力尽可能坚强地形成学生良好的习惯,但为了达到这种目的最重要的还是正当行为的不断练习。”从心理机制上说,习惯是经过长期多次强化和积累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动力定型和自动化了的条件反射系统。一个人要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是很艰难的,只要有一回禁不起诱惑而失去了对道德的追求,重新做起会变得更加困难。为此,应采取不同措施强化道德意志,树立求真、求善、求美的信念,把道德人格的完善作为人格主体追求的目标和境界,从而使道德行为习惯由他律型到自律型最终达到自由型。如在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中,体育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要依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根据教与学的需要与可能,制定严密的、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计划,有的放矢地逐个项目培养和训练。让学生准确掌握动作要领和练习过程,要由易到难,由单项到系列,由部分到整体,坚持不懈,反复训练。教师还应经常督促检查,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形成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篇2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 综合实践 资源整合

在课程教学中加入综合实践活动,是希望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理论知识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把目光放到社会生活的主体上去,τ凇按蟮览怼钡睦斫夥侥芨加通透,让道理服务于自己的生活,也能在活动与探究中提升自身各方面的能力。课程改革都在讲知识与能力的并重,都在谈实践的重要性,但具体如何突破难点呢?

一、以单元主题的模式开展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需要一定的规则与模式,让学生能够有条理、有系统地进行活动的开展以及知识的学习。目前苏人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是以单元主题的形式划分知识内容,因而教师可以有效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开展单元主题式的综合实践活动以及研究性学习。例如,在学习“分清是非”时,该单元主要谈到一些中学生会产生的不良行为、中学生会遇到的一些诱惑,以及中学生需要培养的一些高雅活动等等。将这一单元的内容进行主题式整合,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开展“中学生上网情况调研”或者“中学生日常娱乐项目调研”等等研究活动。让学生以自己为圆心,拓展调查自己身边的朋友或亲戚,调查了解中学生上网的时间、内容、地点等等,了解中学生日常喜欢的娱乐项目、开展次数等等。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对调查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并且讨论数据中呈现的状态,对其中学生带来的利与弊提出自己的看法,再由代表进行发言。教师从学生的调查结果出发,为学生渗透知识内容、思想品德内容,再谈一谈研究活动的完成情况。

二、以精心设计的问题作为探究基础

综合实践探究活动中,问题是推进学生活动开展的动力,所出示的问题既要在初中学生能力范围之内,又要让学生“踮起脚尖”才能够到,也就是问题的难度要在学生“最近发展区”之内。太容易的题目学生完成起来没有成就感,太深入的题目学生又完全摸不着头脑。题目的类型还不能够太过死板,必须具备一定的趣味程度,学生才会有心阅读、有心讨论。大部分教学活动无法顺利开展的原因,就是问题的设置不够恰当,不能对学生起到很好的引导效果。因而,在问题设计方面,教师一定要多下功夫,日常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与兴趣爱好,“投其所好”地设计问题,学生的受益会更大。另外,要注意题目设计需要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也能给学生的探究提供更多的动力。

三、以开放自主的观念打造课堂教学

教学与活动的开放包括多个方面,从各个方面实行开放式的整合,能够拓展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使教师的教学更加有效。首先是要对教学空间进行开放与延展。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不局限在课堂以内,而是可以拓展到社区、企业中去,进行调查、参观、采访、服务等等活动,从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加强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对思想道德的认识。

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学会负责》时,其中有谈到学生作为公民需要对保护环境做出一定的贡献。此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社区,开展“拾垃圾、护环境”的活动。在学生拾捡垃圾,为社区做贡献的同时,教师要为学生科普不同垃圾的来源及它们的分类方法、不同垃圾没有被处理的危害以及不同垃圾的处理方法等等,还要在活动结束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体会,让学生从实践中明白清洁工人的辛苦,学会感激她们的劳动,并且意识到自己也应该积极参加义务劳动。

四、以真实丰富的评价促进学生成长

教师的评价不能再停留在等级评定上,而是有更多教师主观的评语,让学生阅读后在学习与实践方面有深刻的认识与提高,这样的评价才是真正有效的评价。评价方式非常多元化,当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综合实践活动有所增加,学生的活动参与增加,因而教师要多多关注学生在活动完成中的过程表现,而不是只关注最后的结果。依据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具体表现,对学生的素养进行整体且综合的评价,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例如,在某一个小组进行小组合作时,教师不能够只关注代表发言的学生,而是在学生进行合作的过程中,来到学生中间,了解学生讨论中不同人的想法以及面对他人想法时的表现与态度。发现学生交流中出现的错误,及时进行指正,以免学生走错方向。每个小组都需要组织小组自评,让小组成员互相评价表现,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书写出详细、丰富的评语。还可以让小组之间进行评价,主要针对小组最后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价,包括对其真实性、价值等方面的评价。让评价成为学习活动中的常态,起到互相促进、互相鼓励的作用。

结语

综合性的教学活动能够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成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参与度更高。如此,学生的学习效率会因为兴趣的提升而得到提升,能力会因为综合性的活动而得到全方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良进. 探索初中思想品德课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整合[J]. 科教导刊,2011 (4).

篇3

2. 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思路、方法等

(请按以上两部分逐项填写,限2000字以内)

一、课题的提出:

(一)、研究的背景:

在新形势下学生的行为习惯越来越值得人们质疑,很多学生在家没有管教,同时学生在学校存在逃学、厌学、对老师不尊敬现象,在做人、做事和学习等方面的行为习惯现象越来越严重。

我校对学生行为养成教育很重视,开展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学校以《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礼仪规范》为行为习惯培养材料,以养成教育为主狠抓学生行为规范训练,以开展文明班级评比为主线来强化德育管理。

(二)、研究的意义:

1、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进一步推进以德治国的落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2、学校发展的需要: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必然要求改进学生的道德教育,帮助广大中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形式和方法。

2、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3、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三、主要研究内容

培养学生基本的良好行为习惯,主要包括良好的做人基本习惯、做事基本习惯和学习基本习惯,促进学生健康人格发展。在做人方面,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培养爱心”,体现为“有真爱,负责任,明礼诚信和乐观豁达”。在做事方面,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规则意识”,体现为“遵守规则,做事有计划,善于合作,毅力坚强,求新求异,追求效益”。在学习方面,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体现为“基础扎实,掌握信息,学用结合,善于思考,科学用脑”。这些良好习惯都需要在中学生日常行为中培养。

(一)研究的重点

我们坚持从实践出发的原则,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把研究的重点放在校内。根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德育大纲》、《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等将学生的习惯培养分为四个子课题,然后将这四个子课题再进行分解,分别进行研究。在研究中,将结合我校的情况,以卫生健体习惯作为研究的突破口。

1、中学生良好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研究。(社会公德、仪表仪态、礼貌待人)

2、中学生良好读书学习习惯的养成研究。(听、说、读、写、思的习惯)

3、中学生良好卫生健体习惯的养成研究。(卫生、劳动、体育锻炼、安全等习惯)

4、中学生良好行为道德习惯的养成研究。(自尊自爱、遵守纪律、勤劳简朴、严于律己等习惯)

(二)研究的难点

1、学生的基础较差。由于多种原因,目前学生在常规行为习惯方面表现不是很好,给研究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2、道德意识怎样转化到学生的行动上,这也是本课题研究的难点。

四、研究思路

1、诵唱、创作“行为规范“诗歌。在实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我将紧紧抓住诗歌主题鲜明、简洁明了、学生易学好懂的特点,根据学生的行为习惯,年龄特征和知识程度,组织全校师生开展搜集诗歌、创作诗歌和诵唱诗歌的活动。通过此活动,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进一步促进我校的养成教育向纵深发展。

2、活动育人:开展文体艺活动、重大节日活动、系列专题教育活动。

3、教师言行育人: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

4、课堂育人:发挥个人学科的育人功能,知识传授与德育结合。发挥主题班队会的育人功能。

5、阵地育人:黑板报、升旗仪式,校外德育基地,校报校刊、图书室、劳动基地(卫生包干区、花圃分班管理),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室。

篇4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劳动技能;职业体验

一、研究背景

中学生处于职业生涯的成长和探索时期,是职业生涯形成的关键时期。在高中进行生涯教育能直接帮助学生填报高考志愿,为选高校、选专业做好科学系统性评估,为升入大学确定大学学习方向做好准备,为高中毕业后不能直接升入大学的高中毕业后就业的学生提供所需准备性条件和相关劳动技能。高中阶段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光,进入高中后学生对文理倾向的选择犹豫不决,对自身性格特点及适合的专业不了解,高考时盲目报考所学专业,导致大学中学生申请转专业屡见不鲜,或者造成许多学生厌学、就业未果。我国高中职业生涯规划的缺失难辞其咎,但是目前我国高中职业指导工作开展范围非常狭小,主要集中在上海、广州、北京等大城市的部分普通高中,且多是出于课题研究的需要,绝大部分高中还没有职业生涯规划课,也没有配备持有职业指导师资格证的教师进行专门指导。基于以上原因和我校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经验,我进行了高中学生生涯规划内容及途径的研究。

二、高中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职业生涯规划在高中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自我探索

高中生的自我探索具体分为四个方面:兴趣和爱好、能力、气质和性格、价值观。

(1)兴趣和爱好的自我探索最简单的问题就是回答“最喜欢什么,最喜欢做什么”。

(2)能力的自我探索是知道自己“目前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哪些方面存在优点,哪些方面存在缺点”。

(3)高中生阶段是价值观形成和完善的重要时期,不同的人生价值观决定着对工作价值的认识和工作选择的种类。高中生需要认真思考的是“我希望通过职业获得什么”。

2.环境探索

环境探索是探索外在的工作世界,包括行业的特性、所需的能力、就业渠道、工作内容、工作发展前景、行业的薪资待遇等。高中生的环境探索主要是通过学校老师和家长的引导以及自身主动的信息收集来对职业环境进行认识的。

三、高中职业生涯规划的途径

1.利用地方课程心理健康教育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

从普通高中学生的特点来看,开设职业指导课可以在普通高中各年级开展,但必须以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为指导,同时密切结合普通高中教育的实际,科学、系统地开展对普通高中学生进行专业选择和未来社会角色定位的引导,通过职业生涯教育,使学生充分地认识自己和了解职业,明确学习目标与职业目标,能够顺利地完成探索阶段的发展任务。

2.职业规划咨询

学校鼓励心理教师考取职业指导师资格,利用团体的职业咨询和个别的职业咨询两种方式进行生涯规划的辅导。团体咨询时,咨询人员必须搜集与工作有关的信息,来协助学生作出一些重要的决策,并通过团体咨询的过程激励学生职业决策的动机,使高中生能够主动开始探索自己的生涯。个别咨询应帮助指出学生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给他们分析各行各业的特点和要求以及考入高校所需的条件,帮助他们把握好机遇。

3.利用社会实践让学生获得职业体验

学校可以利用周围及外部的资源,与社区、用人单位等建立良好的关系,将这些单位作为学生参观和实习的基地,利用寒暑假时间安排学生到相关机构见习。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让学生通过参观、访问、访谈、实习等活动方式,了解某些单位或某些工作场所的情况,加强社会实践。

4.建立职业生涯辅导相关网站,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成丹.高中阶段职业规划教育问题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

篇5

一、农村中学生的现状与分析

今天的中学生是顽皮、活泼、聪明好动的中学生,他们思想行为处于半成熟、半幼稚时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喜怒哀乐很直接挂在他们的脸上,班主任需要用细心的慧眼去发现他们,了解他们。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发展,孩子们对社会的接触面比较广泛,他们的行为会在不知不觉中偏离中学生合格行为的轨迹。如偷偷地进台球城,饮酒,吸烟、进网吧等一系列的不良行为在中学生的群体中时有发生,那么,作为家长也许就是最严厉的惩罚,痛打、痛骂;作为教师也许也是最严格的教育,诸如对孩子们讲一大堆道理,中学生不能吸烟、饮酒等一系列的教育理论,可孩子们还是没有听进心里,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恨铁不成钢。”都希望每一位孩子成为未来的栋梁之才。

在一本教育专著中,有这样的一则记录:某学校班主任在校园内抓住了一位乱扔垃圾的学生,学生被请到了办公室,班主任责问道,“难道你不觉得中学生乱扔垃圾是不良行为吗?”学生回答:“我在校园内发现某某老师乱扔烟头也没事。”面对这样的局面班主任很尴尬,也值得我们大家深思,班主任即使打学生、骂学生也无济于事,充其量做到让学生怕老师、怕班主任。治标不治本,学生的不良行为还是没有真正得以转变。“身教重于言传。”教师要用自身的规范行为去教育学生的行为,学生的眼睛是探照灯、头脑是电脑储存器,老师的言行举止学生都在偷偷地效仿,教师要为学生树立好榜样,“一个规范的行为胜于千言万语的教育。”班主任在班会课上说了千遍万遍的“爱护环境、爱护卫生。”还不如伸手弯腰捡起脚下的垃圾更说服力强。

二、主题班会的渗透以及实践活动的开展不可忽视。

班主任要用崇高思想理念和健康的行为习惯感化学生、征服学生,诸如“学习雷锋活动的主题班会”,当然,要把雷锋的先进事迹为学生传达,更重要的是对课后好人好事实践活动开展的重视,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做好人、做好事的快乐和喜悦。

三、倾注“爱”的班级管理

篇6

STS教育的产生起因于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并日益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新的技术革命出现,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接触到越来越多的新事物,碰到越来越多的新问题,这些新问题有的涉及社会,并发展成社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既需要科学和技术,需要培养了解社会、致力于社会的科学家和技术人才,更需要培养了解科学技术及其成果并能参加涉及科学技术决策的公民。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一些发达国家率先改革理科课程和教学方法,于本世纪20~30年代提出了STS教育,发展到本世纪80年代,才正式开设出STS课程。如英、美、澳大利亚等国和香港等地区,开始在理科教学中实施了STS教育。英国开设了《社会中的科学与技术》、《社会中的科学》、《社会中的物理》等;美国开设了《社会中的化学》等课程。上述STS新课程中设有很多单元,如疾病与卫生、水和健康、人与环境、食物、人口、能源、资源、废物处理、生活中的塑料、家电、信息技术等。也有些国家和地区结合学科教学有选择地增加有关STS内容,把STS思想和问题渗透于现行的理科课程。如香港地区高中生物学补充教材增设了如“艾滋病”、“中国癌症的调查”、“肾衰竭与生活”、“从食物标鉴看食物构成成分”等单元内容。许多研究者认为,把STS渗透或综合进现行的生物学教材之中,不打乱教学现状,这是一个可供选择的有效途径。

我国在1985年也曾召开过有关理科教学中STS教育问题的研讨会,并在部分高校和中学开设了《科学技术社会》课程,受到学生的欢迎。在生物学教学中也作过探索,总结出一些好的经验,特别是《生物》新教材体现出STS教育精神,为生物学教学实施STS教育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是,目前我国中学生物学教学无论在指导思想、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与STS教育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应引起我国教育界人士的重视。笔者经过学习和初步实验,认为在生物学教学中实施STS教育,是当前生物学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应该运用STS教育的有关理论,结合我国实际,对生物学教学中STS教育的内容与实施方法进行深入地探索,促进生物学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培养具有STS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人才。为此,笔者提出几点改革的设想。

一、从实际需要出发,拓宽生物学教学内容的社会针对性

目前,我国还未正式编写出STS教材,可在现行中学《生物》教材中增加有关生物科学技术及其应用方面的教学内容,综合进生物学教学之中,结合相关教学内容穿插组织单元教学。从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可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拓宽生物学教学的内容:

1.了解生物科学技术的新进展

21世纪将成为生物学时代,生物科学将以领先的地位在物化手段的促进下飞速发展,肯定是“今天的重要研究,明天的技术,后天强大的产业”。世界各国为迎接生物技术的挑战,加强生物学教学,在现行生物学教材的基础上拓宽分子生物学、仿生学、遗传工程、组织培养、环境科学、免疫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新技术及其应用的发展前景。使中学生了解当前生物科学技术的新进展。

2.加强与工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教育

随着本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产技术的更新,需要加强科学技术教育。在生物科学技术方面,如花卉、果树、食用菌、药用植物、经济动植物、农业新技术、生物资源开发、食品工业、发酵工业等方面的知识、技术和应用。特别是农村中学更应该重视这方面的教学和实践。

3.加强与个人、家庭、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和技术教育

新技术革命为人类生活带来了许多新问题,有的已发展成社会问题,成为全球性的STS问题,而这些问题解决的途径之一,需要加强全民性的科学与技术的教育。如环境污染、癌症、艾滋病、吸毒、人口、优生优育、性教育、营养与健康、长寿、资源、能源、自然保护等方面的常识和技能,培养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人的责任心和科学技术的决策能力。

二、改革生物教学方法,强调参与,突出能力培养

STS教育的特点之一是强调参与,认为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人,是社会的一员,应通过各种程序参与到未来社会生活、生产的发展中去。一般多采用讨论、个案研究、数据分析、角色扮演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对问题的决策能力。

生物学科的结构强调用探究法来教授,使学生不仅学习到生物科学基础知识和探究技能,而且会把它们应用到日常生活和问题解决上去,通过对科学、技术和社会范围内实际生活问题的检验,训练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其对价值的敏感性。生物学教学实施STS教育,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从与他们生活有关的事物入手,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结合,并且强调学生亲自参与和充当决策者的角色。这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观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利的。学生接受了STS教育后,当他们遇到与科学有关的社会条件发生变化时,他们就有了进行自我适应的可能,就有了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技术作出决策的能力。

三、生物课与劳动技术课有机结合,实施STS教育

目前,劳动技术课(简称劳技课)已在我国中学普遍开设。劳动技术学科是一门与生活、生产联系紧密,实践操作性强的技能性基础学科。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劳动技术课教学大纲》中指出:劳技课“要注意与相关学科的联系,有利于劳动技术课与其他学科的相互促进,有利于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劳动实践中去”。该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其中有2/5的内容与生物科学有密切关系。而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重视生物课教学与劳动技术课教学的密切配合”,“生物课要积极地为学生学习劳动技术课打下必要的基础,从而有利于学生学会对当地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的一些动植物的养殖和栽培技术。”笔者认为,生物课与劳技课有机结合,是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新人的重要途径。它对于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几年中学的实践也总结出不少好经验,如有的中学把生物课和劳技课有机结合起来,制订一个统一的教学计划,按农时季节排课,生物课侧重讲授动植物养殖和栽培的基础知识和有关理论,劳技课以实践操作和技能培训为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不仅能使学生晓得学过的知识有用,各科相互沟通,又能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生物学实施STS教育的途径之一,也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四、开设以生物学科为主体的综合科学活动课,体现STS 教育精神

综合科学活动课是中学教学改革的新尝试。其宗旨是培养初中生的科学素质,进行科学方法的启蒙训练。在引导兴趣的同时,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学会自己“找路”,进行主动学习的探索。综合科学活动课的基本特性是,兴趣性、探索性、实用性,通过“教、学、做合一”的方法,使学生手脑并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创造意识和实用意识,在活动中使学生形成兴趣,使个性得到发展,并将相应的能力迁移到其他学科上去,从而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以生物学科为主体的综合科学活动课的内容,可以从如下几方面进行探索:①生物技艺类,如“鱼骨贴画”、“鸟羽画”、“贝雕”、“盆景”、“插花”等,创造有艺术欣赏价值的作品;②生物实验类,如显微镜的观察技术、动植物标本制作、形态结构解剖实验、生理实验等;③实用生物类,结合生产、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学以致用,如花卉栽培与扩繁、无土栽培新技术、庭院美化、制作酸牛奶、自制葡萄酒、学会使用血压计、检验血型等;④专题研究类,如生物与人类未来、自然保护、环境污染调查、营养与健康、吸烟与健康等。学生选择某些类型的问题进行较深入地学习和研究,掌握研究工作的步骤和基本方法,学会撰写小论文或调查报告,培养学生初步的科研能力。

篇7

一、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1、探索新型的教学方式

高中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正在形成阶段,对什么问题总喜欢刨根问底,他们不在满足于是什么,而要深究为什么了,因而高中教学需要巧妙“布惑”,设置障碍,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思考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故意布惑巧设学习障碍,干扰学生,使学生处于真假难辩,“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下,从而拨动学生求知的心弦,点燃思维的火花,引发学生探索问题的热情,在积极主动的思考中完成创新过程。政治教学要求教师采用创设情景的方法来阐释相关的政治理论,让他们身临其境,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每个学生进行有效或高效学习,使他按自己的性向尽可能发展自身潜力,从而尽可能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对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是站在真心实意地帮助学生学习成功的角度来考虑、选择教学方式,让教学方式成为学习的拐杖,而不是教师讲技和讲艺的展演。

2、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

《课程标准》关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课的建议有:社会调查研究、参观活动、课外讲座、参加生产劳动、军训活动、社会服务活动、撰写小论文。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创新的课程,是在教育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它提倡的是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学科学、重实践。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任务要贯穿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对学生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确定的指导、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总结和交流阶段的指导。在活动实施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针对学生的实际和相关的课程资源,在活动开始阶段,可以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基础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工具书(文摘、百科全书等)做笔记、进行访谈、对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方面的技能。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形成结论,指导学生撰写活动报告,并进行不同方式的表达和交流。在总结时,要引导学生着重对活动过程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高中政治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可以促使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在实践中发现、提出、解决问题能力,在实践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与体验等方面的目标得以实现。

3、把现代教育技术引入课堂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如果应用于政治课堂教学,并与政治课堂教学融为一体,将可以提高政治课堂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德国哲学家、教育家赫尔巴特说:“真正感觉的观察比之单纯的描述更为可取。”可见,教师以影视显现、实物演示、图画再现等直观形象的手段。创设一些可感可知、有声有色的具体对象,给学生以鲜明生动的形象感觉,就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活泼、积极、主动地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的渠道,而且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阵地。

二、开展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与接受性学习相对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要求教师不要将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指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和要求的学习方式,对于传统教学而言,在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在政治课研究性学习中,主要以作调查、写论文报告等实践活动为重要途径,以必修课和活动课为载体,引导校内学习与校外学习的互动,引导学生以所学知识,关注社会,关心国家和人类的前途,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展研究性课程首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确定研究专题,然后由学生自主参与社会调查,搜集有效信息资源,再通过学生自己建构专题性知识网络,综合提取多学科的主干知识并给予发展,从而形成自己的研究成果。

篇8

一、培养劳动习惯创造奇迹

治病找病原。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不但不能解决问题,相反小事化大。班级管理从何做起,下面分析找答案。

现代中学生80~90%存在:不会办事;布置房间,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报答感恩不懂。不会整理书包,摆放桌椅,搞个人卫生,地面污浊不堪,满嘴脏话,解决问题方法,培养劳动习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几十年,每接一个班,首要工作培养劳动习惯,井然有序,一切活动顺理成章。

擦地速度快,地面呈一面镜,穿戴干净整齐,座姿、站立笔直。室内焕然一新。每周五换一次座位。门口学生把椅放桌,16名几秒撤离原地,其余三大组48人,不到2分钟座位调换到位,10分钟擦地结束。“帘长”从1到24。负责窗帘摆设清洗。前后两门卫,绰号“护门神”。每周五“快乐一课”表演相声小品,自编自演。“校园一瞥”表演细腻寓意深刻。吹、拉、弹、唱各有各的绝招,班级就是人才摇篮。16名小组长仿佛象棋小卒子,守护、监视同学。班长“老将”下令,步调一致,各行其责。一个集体,一盘棋,一棋子启动各行其道,正常运转。每一项工作无不从劳动产生,劳动创造奇迹。

哲学者认为,物质是第一性,意识是第二性。教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运用是难点。理解定理是关键。心理学知,一个概念获得,主动自觉记忆效果最佳,动作记忆与现代新课改理念相符。视、听、动作结合记忆时间长。只听记60%,看70%。看、听结合80%。

做法:每人带剪刀,尺、圆规、量角器。在练习本画一个任意ABC。另一个位置画一个角等于已做出ABC任一个角,∠MBN=∠B。在已画∠MBN两条射线上截取B′A′=BA,B′C′=BC。采用什么工具:圆规截取或直尺度量。连接A′C′。剪下刚画A′B′C′。放在开始画好那个任意ABC上,三角形全等。归纳: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全等。师生配合天衣无缝,一气呵成。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作图到归纳:60几位不到5分钟完成。即解决课难点,为后续内容赢得时间,课堂效率倍增。实践又一次证明,劳动创造奇迹。

一名女生,小学成绩优秀。初中不到半年,突发其想事很多。苏霍姆林斯基说:具有优秀品质人,才能创造优秀成绩。一名要上交几十元钱放在文具盒,走得匆忙钱不见,老师角色成福尔摩斯:放学前1小时,语文老师检查背诵,她精神萎靡,忐忑不安,一切尽收眼底。前一段,一名同学与我同路,有一件事总想对您说,但又不敢说,看着学生犹豫不决、忧心忡忡神情,鼓励她不会告诉第三者。她俩去小店购买食品,趁店主进店一刹那,她随手拿柜台食品。两件事联系家长促膝长谈。爱吃零食,惰性浓,袜子经常是父母逼着脱下洗,父亲不敢说。父母后结合,亲生父亲又组合,生一女儿,十几岁,看到亲生父亲帮助女儿买衣服,十分妒嫉,便把衣服剪破不能穿,心里越来越畸形。班级情况告知家长:责任心不强,耍脾气,坐在教室嚎啕大哭,无法上自习,敢怒不敢言……双方共同教育,问题沟通消灭蒙芽。她不健康行为,长辈和朋友口吻交谈,一小时,二小时,一分一秒过去,眼泪唰唰直淌,小学经常拿别人东西等见不得光的事……。“一日为贼,终身是贼”.但不要有后顾之忧,不把此事告诉任何人。找一个别人都不知道机会把钱偷偷还给失主。

事后她劳动积极,坚持晨炼。全国中学生数学竞赛名列前茅。分式难度大计算准确率低,为培养学生钻劲和韧劲,鼓励主动学习,教给学数学方法,培养预习习惯,讲清预习要求:题目完成数量越多质量越高,学完分式混合运算,寻找试题类型越多、难度越大越好。放学写作业,寻找各种书籍试题,直到晚间十点半,第二天早上四点钟又接着写,到校检查,总计完成305道。多么惊人毅力,多么惊人奇迹。这是一名普通学生做到的吗?你是我发现第一位有与常人做不到,深深地敬佩你,班级骄傲,坚信还会做出凡人做不到事,也许就是第二位居里夫人。这样学生岂止一个,曹红梅为想一道题,整整花两节课,直到找到满意答案才离开座位。优秀率高达50%,学年第一。

二、善能改变人超越自我

雷锋精神鼓舞人们净化心灵。21世纪学雷锋向更高层次、内容发展。推动班级精神文明建设,培养新世纪人才。

语文老师不小心被别人撞倒,脚扭伤,组织捐款,买东西探望。

董春虎父母一对聋哑,父亲患病进医院。母亲随同前往,姐弟俩相依为命,中午放学,比他仅大一岁姐姐,火升着,去小店买菜,让弟弟把灶坑火看好,拿起煤铲往火坑填刨花,一声巨响,脸、胳膊鲜血直淌……,真是屋漏偏遇连阴雨……

学生捐资、捐物,最高钱额50,共计528元。

做好事件数,站起半天说不出,全班总结有1分钟、现在全班要一小时讲不完。借钱、借物、帮助学习,捡纸,关灯,闭自来水,扶警告牌、自行车、用手抠开垃圾,手冰得通红通红。别人让座、推车。丁莉丽把店主多找20元钱退还。逐渐理解真、善、美含义。

篇9

高中自我总结100字【1】

随着三年高中生活的结束,我在一步一步走向成熟,我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学生,但是很热爱ѧϰ,无论何时你看到的我总是一个学习努力,积极探索,不怕困难的人。我对待学习一丝不苟,端正的学习态度是我有很好的精神面貌,受到老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

自强不息和努力奋斗是我的人生格言。我会坚定理想,努力朝着目标前进。

高中自我总结100字【2】

我自入学以为,一直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具有良好的思想道 德品质,各方面表现优秀。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工作责任心,坚持实事求事的原则。

并且积极参加校开展的各项文体活动,参加社会实践,继承和发扬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也参加了校文学社和书法协会,丰富了课余生活,使自己在各方面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高中自我总结100字【3】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丰富多彩的高中生涯即将结束,这三年来,在尊师的辛勤培育下,使我从幼稚走向成熟,成为一名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中学生。

在思想政治上,我有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在实践活动中,我认真收集相关信息、整理相关资料,攥写活动报告和心得体会。

今后,我决心将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未来将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出自己的热血与青春!

高中自我总结100字【4】

高中三年生活即将随着我的成长而慢慢逝去,回顾这丰富多彩的三年学习生活,我已在老师的辛勤培育下成长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合格中学生了,这些日子将永远铭记在我心中。

我热爱我们的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思想觉悟高,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以及学习小组,努力要求进步。在校,我模范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尊敬师长,组织纪律性强,连续担任班学习委员等职务。工作认真负责,团结同学,发挥友爱互助的精神,多次被评为校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高二年还被评为市三好生。

天资聪颖,学习认真自觉,理解和自学能力强,善于质疑、析疑、解疑。积极探索,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思维敏捷,懂得举一反三,学以致用,不断巩固已掌握的知识。高中三年以来学习成绩优异,名列年段前茅。积极参加各种兴趣小组,丰富自己的知识。在全国中学生生物奥林匹克竞赛中或市一等奖、省二等奖。

我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体锻达标,还曾经代表班级参加校运会,并在接力项目为班争光。

虽然高中三年来,我在各方面都有显着进步,但我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钻研精神还不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我相信我一定能克服这个缺点,以自己的所学所长更好地报效祖国。

高中自我总结100字【5】

三年的时光如流水一般匆匆逝去,回首往事,在这多姿的季节里,我取得了一些成绩,在往后的日子里,希望我能做得更好。

我热爱祖国,衷心拥护党的领导,关心时事政治,思想健康进步。自觉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具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热爱劳动,先后担任过班级的体育委员和宣传委员,能以一名团员和班干部的标准要求自己,团结同学,配合老师工作,任职期间获得了老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

我勤学好问,在高中三年学习生活中取得了较大进步,并做到了各科的均衡发展。在完成课业学习任务的同时,我积极参加了化学学科的夏令营和竞赛活动,拓宽了自己的课外知识面。 我具有一定的组织才能,高一时曾成功地主持了一次主题班会,在全校性评比中获得了第一名。我爱好书法,具有一定的基础,曾在高二年学校组织的迎书法现场表演赛中获三等奖,我创作的黑板报也曾在学校举办的黑板报设计比赛中获优秀奖。

我爱好文学,先后担任《青年文学报》和《南国诗报》的特约记者和撰稿人,一些文学作品也曾在报上发表。高一、高二年时,我还在课余时间里担任校图书管理员。课外知识丰富,曾在高二下学期学校举办的迎知识竞赛中获得第一名。

篇10

关键词:边远山区;初中学生;物理能力;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8-0226-02

边远山区的中学生普遍反映在课堂上听得懂老师讲课,但自己解决实际问题时却"无从下手"。有的只会依葫芦画瓢,甚至乱套公式,物理能力表现较差。所以,探究如何提高边远山区初中学生的物理能力是刻不容缓的。边远山区初中学生有着他们的特殊之处,无论是从生源质量、教学环境、师资条件等各方面来看,都不如城市学校。针对这种现状,本论文对边远山区初中学生的物理能力情况作了调查和研究。

1.边远山区初中学生的物理能力现状与分析

边远山区的初中学物理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学生的物理能力普遍较低,教学质量较差。阻碍初中学生物理能力提高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传统教学方式的阻碍。有部分教师对于培养学生物理能力的关注程度是远远不够的。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的物理教学形式。边远山区的学生基础差、胆量小,给师生互动的形式教学带来困难。有很多教师已试用过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但成效较低,以回到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上。传统的教学方式从以下几个方面阻碍了中学生物理能力的发展。

1.1.1教师一人"表演",限制了学生的参与。讲授式的教学方式常常是由教师一讲到底。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超前提示,扼制了学生思路的发展,阻碍了学生的思考空间和思维发展。

1.1.2重结果,轻过程分析,学生受益浅。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过程中有方法、有能力,只有突破过程才能潜移默化地培养能力。然而很多教师在讲课时,常常只重视结果而轻视过程,这阻碍了探索自然、搜集信息、归纳总结等思维流程。

1.1.3思路单一,阻碍学生的思维发散。有些教师对生活现象挖掘的深度不够,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学生的思路缺乏充分准备,只是进行单一的讲解没能发散问题。

1.1.4就事论事,忽视总结和反思。很多教师在讲课时,经常在得出正确结果后就结束了,很少带领学生进行反思,只停留在怎样解这个问题,而不能很好地升华,没能很好的归纳方法。

1.2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牢靠。上完物理新课后有的初中学生连书上的知识都不是很懂;有的初中学生能理解书上的知识,但没能掌握公式的意义和适用条件,导致不会应用知识进行解题;有的学生能运用书上的知识进行简单的运算,但运用不够灵活;只有少数的学生能对课本知识理解较好并融会贯通。可以看出初中学生对课堂新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容乐观,这也导致了学生应用知识能力的降低。

1.3学生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遇到实际问题时,虽然知道是什么意思,却不知用什么方法解决,这表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学生物理能力的提高。

1.4受边远山区条件的限制。调查显示边远山区的条件对初中学生的物理能力提高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4.1学生没有课外资料。边远山区的初中学生基本上没有课外辅导书,学生所获得的物理知识大部分来自于课堂和教材,这在很大程度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散。

1.4.2学生没有条件见多识广。边远山区的初中学生多数都是留守儿童,在学校接受教育,回到家里几乎全是不识字的祖辈,除了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外就是看电视,学生学习物理的引导情况基本上是由物理任课老师决定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学习方法的多样化和思维的开拓性。

2.对提高边远山区初中学生物理能力的策略

新课程标准提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我认为对初中学生来讲应"从生活走向物理,物理为生活服务。""从生活走向物理"实际上就是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探索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物理为生活服务"就是将所学的物理知识指导生活,用于实践,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1]

2.1教师角度的策略。物理教师对于学生物理能力的形成有着很大的主导作用,特别是在边远山区这种主导作用显得更为重要。物理能力不是教师"教"给学生的,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建构的。所以,为提高边远山区初中学生的物理能力教师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2.1.1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学物理教学是提高初中学生物理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把传统讲授式变为师生互动或讨论探究式。即变教师讲、学生听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形式。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让学生参与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体。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设法让学生获取最大的教学效果,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1.2教师要精选习题,杜绝 "题海战术"。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基础知识和练习目的精选习题,教师要选好题,就必须对题目作认真分析,一般应分析:解这个题目要用到哪些物理知识;题中涉及的物理过程和复杂程度,以及涉及的条件如何(是否有隐含条件、多余条件);解题时所涉及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在这方面要训练达到的程度;解题中的困难、关键和易错点;解这个题在了解物理知识与社会、技术、生活的联系方面有哪些价值;解这个题在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方面的价值。如果教师采用"题海战术"对讲解的和布置的作业不加选择,学生将会成为解题机器,这浪费了学生的时间,但学习效果却不佳。

2.1.3教师应注重物理过程的分析。物理过程的分析是很关键的。一个较复杂的物理过程往往是由多个连续的物理阶段按事件发生的联系链接而成的,因此要能顺利地将整个物理过程分解为多个较简单的物理阶段,并建立各阶段间的联系。所以,教师应当采用适当的方法引导学生对物理过程进行详细的分析,使学生建构出物理情景,从而顺利地将各物理阶段所体现的物理知识链接起来。同时要正确引导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1.4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和总结。不少学生认真听了课并做了大量习题,但物理能力却没有多大提高,原因是学生很少进行课后、题后反思。只有经过反思,学生才能清除头脑中的错误观念和模糊认识,形成更加科学、系统和清晰的物理结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了解不同学生的经验和思维,在课堂上帮助学生走出误区,引导学生探究正确的物理结论,并在得出正确结论后进行反思和总结,例如:从不同角度出发的探究活动、一题多解,多题归类等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归类,顺利完成知识上的迁移。

2.2学生角度的策略

2.2.1学生应当对物理知识掌握牢靠。物理基础知识是物理应用的必要前提,中学生应当主动学习物理知识,记录和整理好重要的知识点,并注意知识点的适用条件,充分和牢靠的掌握物理基础知识。

2.2.2学生应加强解题能力的训练。在物理知识的应用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上,其最好的办法就是做物理习题。在题目中往往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和隐含的条件,在解题时就需要学生善于分析题目并整理所获得的信息。学生要注意题中的"关键词",所谓"关键词"是指题目中提出的一些限制性的语言,或是对本题所涉及的物理过程变化方向的描述和对物理过程的界定。比如说"匀速直线运动"、"光滑平面"、"速度相等时"、"滑动变阻器

连入电路电阻最大时"等关键词语。关键词是我们解题思路的起点,也是我们构建正确物理模型的关键。当然,学生还要注意隐含条件的挖掘。所以,作为中学生应当自觉的训练自己的物理审题能力,从而更好的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2.3学生应当养成课后、做题后归纳总结的好习惯。初中物理知识点的量是很多的,合理的整理和归类,不仅节约了学生的时间,而且还能提高效率并在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得到新的启迪。通过学生对的归纳和总结还能培养个性化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

2.4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物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在学习时学生应当把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合理创设物理情景,这不仅能使学生开阔物理思路,而且还能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另外,在学生创设物理情景时十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总之,物理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经过反复训练,不断的坚持和努力。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要结合边远山区的实际情况,勇于观察,从生活实际出发,并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和学习方式,突破阻碍中学生物理能力提高的思维障碍,最终真正实现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学宗旨。从而提高物理教学质量,为培养21世纪所需要的人才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