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管理的内容范文
时间:2024-03-26 16:53: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职业卫生管理的内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基于上述问题,完善电网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应着力从如下几个方面全面推动。健全职业卫生管理网络职业卫生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单纯靠职业卫生人员的努力工作是不够的,需要得到企业管理层的高度重视[4]。同时,需结合经济技术飞速发展和市场竞争日趋规范化、法制化的实际,借鉴国内外职业卫生管理体系较为成熟企业所推行的通用标准化体系经验。结合我国电网企业的实际,需建立层级分明的管理网络体系。具体做法是通过企业管理层牵头,建立健全职业卫生领导管理网络,成立国家级(企业)职业卫生一级领导机构,省及直属级(企业)的二级职业卫生领导机构,以及基层的三级实施机构。领导机构分别由国家级(企业)、省及直属级(企业)和各基层供电公司分管领导担任各自级别负责人,成员包括负责安全、生产、环保、卫生、工会等部门负责人。各级别各司其责,分别成为整个电力企业系统职业卫生管理的宏观决策机构,中观传达和工作部署机构,以及微观执行决策和配合实施机构。自上而下,层层落实,使得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在遵守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框架内顺利开展。详细的管理框架网络(图略)强化职业卫生制度建设强化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是职业卫生科学管理的需要,也是职业卫生机构有效开展工作的前提和保证。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的建设上,要建立健全更加精细的职业卫生管理规章制度,如制定职业卫生管理办法、操作规范,健全职工健康监护档案、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保证职业卫生工作的开展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将各级领导、部门、岗位的职业卫生责任通过精细化管理而落到实处,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连锁互保、人人有责的职业卫生管理格局。同时,参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职业病患者工伤待遇管理制度,并建立健全其他相关配套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如职业卫生检查与奖惩、教育培训、有害因素检测、职业病健康检查、防护设施管理与检查、防护用品管理等,并完善各岗位日常职业卫生管理基本档案。组织各单位、部门分系统、按专业对岗位责任制和有关职业健康的操作规程进行统一的修订完善,组织修订《突发事故预防及应急预案》和《安全环保管理制度》,将职业卫生工作作为重要内容进行统一管理,从而做到人人有专责,事事有标准,岗岗有规范。加强职业卫生防范宣传针对前述职工职业卫生意识淡薄的现状,有必要强化职业健康教育和劳动卫生知识宣传教育,以提高职工自我防范意识。防范意识的提高是杜绝职业病发生最基础、最有效、最关键的防线[1]。近几年,国家先后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企业单位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宣传手段,深入开展国家各种法律法规条例等的宣传活动。举办各类职业病防治培训班,提高负责人及职工的职业病防范意识,明确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了解相关权利,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同时,应进行多种形式的自我防护技能演练,这对于提高职工的防护意识及自我保护实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另外,职业卫生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的医学知识,还需具备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和控制等多方面的知识。形成一支既精通业务,又熟悉相关政策的高素质职业卫生管理队伍,是提高职业卫生管理水平的关键。建立高素质的职业卫生管理队伍,一方面,需要加强职业卫生管理人才培养,引进高层次职业卫生专业人才为队伍补充新鲜血液;另一方面,需要及时跟踪国家法规政策调整动态,做好新形势下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完善电网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体系的意义
完善电网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对于电网企业的安全、健康运转具有重要的意义。①利于消除源头隐患,变被动管理为预警管理,实现综合效益全面提升。健全和完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不仅可以提高企业安全生产预警水平,减少事故,避免生产设备损坏,保证企业财产安全,从根源上消除事故隐患,使电网保持长周期正常运行。而且可以改善员工作业条件,提高劳动者的身心健康,从而提高员工的劳动效率,为企业产生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②利于提高职工安全防范意识,重塑企业管理层与职工关系,实现企业内外公共关系和谐。更加完善的电网职业卫生管理体系的建设,有利于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提高职工参加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同时,有利于提高员工在企业的地位,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重塑并改善企业与员工、政府、社会的公共关系,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人与环境的关系做出新贡献。③利于全面提升电网企业系统综合管理水平,提升企业国内外形象。完善电网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体系,便于电网企业之间职业卫生管理的衔接、协调,统一部署,以及管理经验的全面分享。不仅可以强化企业的安全管理,完善企业安全生产的自我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而且还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改善我国在职业安全卫生领域的国际形象,并利于进行职业卫生管理的国际交流。
篇2
利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采用“行×列的χ2检验”方法,对7个不同重点行业之间开展职业卫生管理情况(通过4个方面: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方面,设定7项指标分析综合平均制定率;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及人员设置情况方面,设定3项指标分析综合平均设置率;开展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情况方面,设定2项指标分析综合平均开展率;职业卫生管理其他情况方面,设定3项指标分析综合平均开展率)的差异性进行显著性检验。
2结果
2.1接害职工及重点行业分布调查本市全部接触危害企业1117家,实际接触危害职工总数为51215人。以实际接触有害因素人数多少确定排在前7位重点行业依次为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制品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及其他行业,重点行业接触职业病危害职工总数为45607人,占全部行业接触职业病危害职工总数(51215人)的89.1%。
2.2重点行业职业卫生管理机制及制度建设情况7个重点行业职业卫生管理机制、应急救援预案、职业健康检查制度等7项指标综合平均制定率仅为60.7%,但不同行业间制定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4.5,P<0.01);其中,金属制品业最低(33.8%),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最高(77.5%)。
2.3重点行业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及人员设置情况以企业有专职或兼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计为有效。7个重点行业3项指标综合平均设置率为70.0%,但不同行业间制定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8.7,P<0.01);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最低(50.2%),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最高(89.7%)。
2.4重点行业开展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开展情况职业危害评价、控评效果评价平均开展率分别为29.5%和28.1%,7个重点行业2项指标综合平均开展率仅为28.8%,且不同行业间开展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6.7,P<0.001);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最低(14.1%),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最高(61.5%)。2.5重点行业职业卫生管理其他项目情况3项指标综合平均率为77.2%,且不同行业间制定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5.1,P<0.01);其中,其他行业最低(61.1%),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最高(90.1%)。
3讨论
篇3
【关键词】学生宿舍卫生舍风
据调查表明,住宿学生每天呆在宿舍的时间平均都在10小时以上,宿舍不仅是学生休息的场所,同时也是交流思想、沟通感情的地方,宿舍管理的优劣,直接关系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关系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关系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宿舍舍风管理作为高校宿舍管理中最重要的内容,也被日益提上日程,学生宿舍舍风的好坏不仅关系到高校的文明形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氛围,因此,做好高校宿舍舍风建设显得非常重要。
1 研究背景
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8栋宿舍楼2009级园艺技术、园艺技术(花卉)、观光农业和设施园艺工程专业的男生为研究对象,分析2010年2月至2010年6月的宿舍卫生成绩和该宿舍6个人本学年的文化课平均成绩之间的关系,其中检查宿舍卫生的时间和人员相同,学生所学文化课相同,新生入学时,入住宿舍顺序是按报到先后次序安排,与高考成绩无关。
2 宿舍卫生成绩与文化课成绩成正相关
从图1可以看出,宿舍平均卫生成绩和该宿舍6人的文化课成绩成正相关,即文化课平均成绩高,宿舍卫生平均成绩高,文化课平均成绩低,宿舍卫生平均成绩低。
大一新生入学后,由于生话环境、学习环境和教学方法、管理方法及人际交往等因素都有了相对不同的变化,而这此变化的产生或多或少地带来了大部分同学对新环境的不适应,这种不适应感导致他们在心理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失落、自卑、抑郁等现象。尤其是一年级新生受到的影响比较严重,存在跟风现象。例如,大学生宿舍存在睡懒觉的同学,那么其他同学可能就会被逐渐同化,所在宿舍的舍友有爱上网现象,该宿舍的其他同学一般也爱上网。相反地,该宿舍有学习勤奋上进的同学,也将带动该宿舍的其他舍友,从而提高全体宿舍成员的学习成绩。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宿舍成员间会存在互相影响,生话习惯、学习习惯、甚至兴趣爱好和性格基本趋于相同。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宿舍舍风可以反映出该宿舍学生学风的情况。
宿舍卫生平均成绩差,该宿舍文化课平均成绩一般差。通过和多位宿舍昔理员的座谈,了解到:宿舍卫生平均成绩差的原因大多是由于学生平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经常不叠被褥、个人物品摆放杂乱及床上床上物品脏乱等,此不良的卫生习惯通常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学生文化课成绩的好坏。调查发现,部分学生不叠被褥的原因是因为贪睡,从而延误了上课时间,这样必然会影响到学习成绩,使文化课成绩下降。 3 加强高校学生宿舍卫生管理的几点思考
3.1规章制度全面化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管理活动,制度建设都是根本,要做好宿舍卫生管理工作,首先就需要完善的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可以使宿舍卫生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一方面可以使宿舍卫生环境得到改善,另一方面也为宿舍管理者提供管理依据,对管理人员也有指导作用。如制定《学生寝室卫生管理制度》《宿舍内务评分标准》《宿舍卫生奖惩条例》等卫生管理制度,使学生能了解宿舍卫生管理的具体要求与内容。除了严格的宿舍卫生制度外,我们还要制定相应的激励制度,如建立学生宿舍表现档案,将卫生情况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将学生在宿舍的表现纳入到学生的考评中去,制定《星级寝室评比办法》《文明寝室评选办法》,适当开展“文明宿舍”“优秀宿舍”“免检寝室”等评比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们的劳动积极性,使学生产生成就感、自豪感。
3.2沟通交流经常化
一方面,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宿舍卫生差有很多方面的原因,比如宿舍里因某一位同学经常不打扫宿舍而导致整个宿舍卫生较差;宿舍整体自理能力弱,打扫不彻底;宿舍有同学别人前面打扫他在后面捣乱等等。管理者要对每次检查结果详细分析,做好数据统计,对于宿舍卫生多次出现问题的宿舍重点关注,及时与学生交流,发现问题的关键所在,引导他们换个角度看问题,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增强集体主义荣誉感。另一方面,加强与班主任间的交流。管理者要及时将宿舍各方面信息向班主任反馈,反馈的信息要全面,不能只说差地方面,要避免“报忧不报喜”现象,尽可能全面的将宿舍情况让班主任了解,以便让班主任配合宿舍各方面的管理。
3.3内务整理自理化
大学生在中学生涯中,曾经是学校的“宠儿”,有许多学生在家时一般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自理能力很差,就连叠被子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更别提整理宿舍搞好卫生了,但在大学里他们只是集体中普通的一员,生活的各方面都必须自理,再没有人会像家长那样包揽其日常生活琐事。因此,大学生应把自己作为一个社会人看待,从身边小事做起,要甘心在寝室这些主要生活环境里做一些不起眼的小事,主动整理内务。我们管理者除了在制度上规定学生宿舍卫生打扫标准外,也可以不定期开展一系列包括叠被子比赛、宿舍内务整理比赛等活动,并安排相关人员对参赛宿舍进行培训,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给了学生一次学习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
3.4骨干队伍模范化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品德修养的过程中,榜样的力量具有极大魅力,同一宿舍的榜样行为,最具有真实感、亲切感和感染力,学生是宿舍管理的主体,因此,在宿舍卫生管理中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和学生骨干在宿舍中起到地带头作用,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由于学生干部、学生党员以及其他一些学生骨干来自学生,在学生中有威信和号召力,他们可以带动班级、宿舍全体成员一起维持宿舍环境的整洁,让同学们在一种干净明亮的环境中自由地学习、自由地接受新知识。在榜样的带动下,同学们有了学习的目标,也感受到了在整洁的宿舍环境中生活的好处,久而久之,就会有意识地注意自己生活的环境,主动维持宿舍卫生。
篇4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化工企业也在迅速发展,且分工越来越细,对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员工数量的增加对化工企业的生产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分析化工企业卫生监管方面的内容,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为日后的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化工企业;职业病;卫生监管;防治措施
1存在的问题
1.1对职业病的预防和危害认识不足在市场经济下,化工企业比较重视经济效益,常常会忽视员工的健康,而员工也缺乏对职业病的认识,防范意识不足,预防措施也不到位。
1.2职业危害防治知识宣传教育不力职业病的危害很大,它会严重威胁员工的健康乃至生命。如果企业对职业病的危害宣传不到位,员工在实际工作中就会忽视这方面的内容,一旦他们在工作中出现失误,无法及时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
1.3企业对员工职业病监控不到位从目前情况来看,化工企业不太重视员工体检这项工作,《职业病防治法》中的规定落实得也不到位。在日常工作中,对岗前体检和离岗体检的要求不严格,所以,很少有化工企业建立职业病检查室。
1.4员工受职业病危害的种类较集中在化工企业中,职业病主要是指化学药品散发进入人体后对身体造成的损坏。从目前的情况看,主要包括危险化学品、粉尘、噪声、高温和有毒物质5类。在化工企业中,这些危害品比较集中,员工患上职业病的概率也比较大。
1.5企业主体责任履行情况不乐观大多数企业为了经济效益,尤其是经济效益不太好的化工企业,舍不得在职业病防治方面投入过多的资金,而且也不重视这方面的工作。在具体的工作中,对于员工的防护设备、企业的化学设备等,企业能省则省,更新周期比较长,导致一些设备的安全性降低,起不到保护作用。
2原因分析
2.1企业决策者的素质较低企业决策者的素质决定了其对职业病的防治力度。为了追求企业经济利益,一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决策者鼠目寸光,面对企业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视而不见,对企业内化学物品的防护也只走形式,能省就省,卫生检查力度也不够,在职业病防治技术方面投入的经费不足,防护设备更新换代慢,严重威胁了员工的身体健康。
2.2监管力度不够监管力度不够为职业病留有一定的生存空间。安监部门、卫生部门对化工企业员工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检查力度不够,一部分企业为了应付检查,只做表面工作。由于政府相关部门的检查次数比较少,监督人员也少,而且监督人员掌握的专业知识比较少,所以,使得部分化工企业有机可乘。
2.3政策短板部分地方经济建设政策为职业病的发展提供了“土壤”。部分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本地区的经济效益,在政策上给予化工企业一定的优惠,吸引了一大批化工企业入驻此地。虽然部分企业会排放高污染的化学有毒物质,严重危害企业员工和当地老百姓的健康,但是,政府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在监管企业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起不到良好的监管作用。
3建议
3.1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HSE体系)全力推进HSE管理,实现职业健康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管理。要让员工认识到职业病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并组织相关人员定期监测,采取各种措施使作业场所符合国际标准的要求,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的要求,同时,还要建立职业病危害风险较大场所的应急救援预案。另外,要在企业内部开展全员职业健康体检,特别对于接触有毒有害物品的员工,组织他们做职业健康专项检查,并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3.2建立职业病防治工作协调联动监管机制进一步加大政府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监管力度,并建立职业病防治工作协调联动监管机制。在具体工作中,要健全职业病防治工作领导协调机制,建立安监、卫生、劳动保障、工会等相关部门的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建立政府负责,各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协调联动的监管机制。
3.3完善职业卫生管理体制建设企业要根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并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企业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同时,要成立职业卫生管理领导小组(或职业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由企业法人任组长,配备专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下属的子公司都要配备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建立健全、有效的机构和管理网络。
3.4加强职业卫生知识培训企业应拟定职业卫生培训方案,培训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实践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深入浅出,简单易懂,能对员工认识职业病危害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培训对象包括企业领导、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通过相关培训,希望能增强员工对职业病的认识和他们的健康意识,提高员工的自我保护能力,从而更好地完成工作。
3.5从源头上控制职业病危害做好职业卫生“三同时”工作,就是做好职业病危害的源头控制。企业要做好职业危害项目申报和建设工作。在完成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工作时,政府部门对化工企业要严格把关,安检部门和卫生部门要加大检查力度,增加检查次数,依法惩处和关闭职业病危害严重的企业。同时,政府部门要鼓励企业做好环保和化学废品的回收利用工作,降低化学有毒物质造成的危害。另外,还要淘汰落后的设备和技术,鼓励创新,更换设备,减少有毒物品的排放,减少对员工健康造成的危害。
3.6加强监管队伍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监管队伍和技术服务建设主要是通过政府和企业实现的,一方面,政府部门要为企业监管队伍和技术服务提供便利的条件和保障;另一方面,企业要加大对其的重视程度,更换落后的装备器材,提高监管队伍的专业水平,加强对基层职业卫生监督机构的指导、监督。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还要加大对化工企业员工专业技术和安全教育的培训力度。此外,职业病方面的防护措施还有以下几点:①加强职业病危害的监测工作和员工健康体检工作;②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的社会保障体系;③完善职业病突发事故应急救援预案;④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等。
4结束语
篇5
【关键词】公共卫生管理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80-02
公共卫生事业管理指的是各个层次卫生行政和卫生业务管理活动的总称。具体来说,是通过有组织的社会行为来建立一套有效的社会体制,来组织优质的医疗资源对地区性之类的疾病作出有力的措施进行诊断和预防,在改善社会卫生的同时,提升人们对于自身卫生知识的水平,以期来保障公民有能力维护自身健康等生活水平。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我国的公共卫生事业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近些年来SARS、甲型H1N1流感、禽流感、超级病毒等疫情在我国的局部地方爆发,提示了目前我国的公共卫生以及管理都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概况起来,有下面几点:
1 公共卫生出现的新问题
加入WTO以后,社会全方位开放,以及户籍制度的改革,实现了地区商品大流通,人员的大流动。间接带来的不良后果,首先是、等沉渣的泛起。其次是一些新的传染病和病原体的传入,如艾滋病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的转变等。总之,在新形势下,传染病防治的内容和对象都大大增加,严重影响着我国公民的身体健康。
随着社会主义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城镇化的影响之一便是城乡都大兴土木、装饰华丽,都造成了潜在的环境威胁。乡镇企业、合资企业的大规模发展,也出现了多种职业病,并且是多渠道、多层次的职业危害。
经济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然而也使得我国公民的消费结构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如贫困型、宽裕型、富裕型等并存,富贵病、贫困病等并存,使得人们对卫生保健的需求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
2 新形势下,公共卫生管理面对的新问题:
2.1 政府对于公共卫生的投入严重不足
WHO曾这么评价过我国的公共卫生状况:“中国人口虽然拥有了比较高的人均期望寿命,但是残疾生存期相对较长(7到8年,男性10. 2%,女性11. 2% ),总体上健康分布不均。”①这就反映了我国的公共卫生服务虽然能够增加生命数量、促进公民身体健康,保证公民对医疗保健的基本需要,但是总体来说,对于公共卫生资金投入还是不足,据调查,“我国的公共卫生总投入占GDP的份额,在WHO成员国排到了倒数第八位。”②我国的公共卫生总投入以及人均支出都还处于世界中等水平以下。虽然近些来,我国加大了公共卫生的投入力度,卫生总费用为19600亿元,占GDP的5.28%。以2009年的统计数据测算,政府和社会的卫生支出分别占到当年卫生总费用构成的27.5%和35.1%,但是跟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公共卫生投入还是处于中下水平。
2.2 对于公共卫生的投入各地区差异明显
改革开放以前,城镇从业居民可以享受到公费医疗,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我国的医疗保险等的改革也开始进行,城镇从业居民同样能不同程度地享受到医疗保险。比如:以2000年例,企业职工享受到的医疗保险费用为600亿元,事业单位以及行政部门职工的医疗保险费也有600亿,但是绝大部分的农村缺药少医,农民就近求医困难,卫生医疗完全自费。近几年来,伴随着国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2010年底全国农村参全率达90%以上,国家每年补助资金逐年增加,从2006年的100元/人,提高到2011年的200元/人,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投入也从2009年15元/人/年提高到2011年25元/人/年。使公共卫生投入不平衡的问题基本得到缓解,然而农村居民跟城镇居民所享受到的公共卫生服务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还必须加强对农村地区卫生的管理。
2.3 发生突发事件时缺乏一定的应对机制
近些年来SARS、甲型H1N1流感、禽流感、超级病毒等一些疫情在局部地区时有爆发流行,尤其是SARS疫情,在刚开始的2003年初到4月,仅在3个月时间里,就从广东迅速蔓延到了北京,使我国的应急卫生系统处于了半休状态。它反映出在发生一些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时,我们的公共卫生预警系统不够完善,有关部门、政府以及民众对于危机以及危机所带来的后果防范意识不够强,并且缺乏有效的信息传递和沟通系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各类人力、物力、财力的处置能力还严重不足。
另外,发生危机时,政府缺乏一定的危机公关措施。危机公关指的是以公关理论以及原则为指导,运用公关常用的策略、技巧和措施,主动地扭转因为突发事件造成的局面。在SARS事件中,最初政府并未公开疫情,使民众对此非常恐慌以致发生了一系列盲目的抢购潮,严重影响了公民的正常生活。这反映了在我国,对于危机公关的措施还是十分缺乏,没有做好日常工作,将危机造成的后果降到最低。
2.4 缺乏一线优秀的公共卫生管理人才
在现阶段,我国的公共卫生系统里存在优秀人才缺乏的现象。由于公共卫生经济效益的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公共卫生管理部门大部分是一些老弱或者是学历较低的技术人员,而且长期得不到进修、培训。公共卫生技术和管理人员普遍知识面较窄,综合素质不高,这些都说明了现阶段的人员能力与科技高度综合又不断分化的发展趋势,不相适应的信号。
3 公共卫生以及管理的发展走向和未来
综合分析上述的新问题、新状况,提示我们在新时期的医学模式下,我国公共卫生以及管理的发展走向和未来。具体有:
3.1 完善政府对于公共卫生管理的宏观调控体制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要建设服务型的政府,就必须要把“预防为主”卫生工作方针落实到每个层面。首先要增加对于公共卫生资金的投入,把重心放在疾病的预防上;其次建立公共卫生管理的宏观调控体制。使公共卫生系统管理向实现行业性的管理转变,凡是向社会开放的卫生医疗机构,就必须要将其纳入到政府的统一管理中。第三,政府要健全对于突发危机的应对机制,做好危机公关工作,坚持公众至上的原则,要高度重视危机公关所发挥的作用。最后,要完善我国公共卫生信息管理体系,从政府意识、人员素质等层次来建立完善的科学的卫生信息渠道,因为信息的公开不但能够获取公众对政府工作的信任,还能减少某些官员行政行为的不负责任和随意性。
3.2 提高公共卫生管理方以及全民的素质
在现阶段,我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水平提高的最大制约因素就是人力资源的缺乏。所以,首先,要从各类技术和专业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适时地调整各专业各学科的结构以及编制,培养知识面广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以期提高整个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对于国民的公共卫生知识,在近些年发生的突发卫生事件中就可以看到是极其贫乏的。因为在公共突发卫生事件出现时,每个公民都要应对,该如何避免和应对都直接地关系到对于受害者和需要帮助者的救助成功几率。所以,我们要考虑一个问题,就是是否要开展普通公民应急训练,普及公共卫生知识,这些都是很好地提升公民对于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的办法。
3.3 借助已有经验,完善公共卫生服务和管理新框架
作为公共卫生以及管理实现的主题,主要是依赖社会各个阶层的广泛参与,只有形成一定的社会氛围,积极主动引导社会、民众和行业正确、自觉地参与和支持。才能提高公共卫生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从过来的经验看,首先要建立科学的研究系统,第二要健全卫生信息服务系统,第三要着眼于群体上的公共卫生服务系统,第四要建立具有卫生筹资的公共卫生系统,最后要以个体为重点的医疗卫生体制。总之,上述系统都要以公民健康保护为重心,相互配合、相互依存。
同时,把公共卫生服务中合并政府、提供公共卫生服务者和消费者三个角色,要保证在新的公共卫生服务和管理框架中,这三者角色能够各自定位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清楚地处理好卫生部门和政府间的职能,促使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只有政府、提供公共卫生服务者和消费者有一个很好的相互关系,才可能进一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参考文献
[1]阚学贵,朱宝铎等.经济与社会转变时期我国公共卫生管理策略讨论[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中国公共卫生服务的新框架 2003.11.18健康报探讨与思考。
篇6
1医院公共卫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医院的公共卫生管理工作牵涉医院基础信息的采集、卫生工作指导以及医院工作的监督与管理等方面。随着我国人民对医院卫生事业的要求日益提高以及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使得当前医院公共卫生事业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某些问题也日益突显,甚至严重地影响了医院的发展。这些问题主要为如下三个方面。
1.1医院的卫生信息收集工作效率低下
根据笔者查阅相关资料以及相关观察可以知道,医院公共卫生信息资料是通过逐级进行上报的。在公共卫生信息的上报过程之中,每个环节都是连接在一起的。由于要收集的公共卫生信息资料范围较以前广泛、极具专业性且内容十分丰富,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医院公共卫生事业工作难度。从目前情况来看,某些医院因为专业人员紧缺,并未对信息收集以及登记造册方面的管理给予高度地重视,也没有相关的工作人员对数据进行整理,这就造成了医院对很多重要指标发生严重漏报、少报,导致了医院对公共卫生管理方面的信息不能及时地进行反馈,公共卫生问题不能及时地被发现,最终导致了医院公共卫生管理工作效率的低下。
1.2对公共卫生监督不到位
目前,我国的某些医院,尤其是乡镇医院的监管系统发展十分缓慢,而且在体系形成的过程中也十分混乱。各级政府的监管并不到位,也不是那么及时,医院公共卫生监督机构在经费方面十分紧张,工作人员的素质低下,以及人员的编制数量少等情况。
1.3医院的卫生服务和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的运行机制及管理手段
医院对公共卫生服务指导及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的运用机制和管理手段。由于部分医院没有明确有关工作人员的责任,在经济上没有对其进行约束,和“三级网”之间又没有建立互相提高以及互相约束的管理机制,因此缺乏有效的管理。对于卫生局布置下来的任务常是随便应付一下,假如上级来检查也只是当时敷衍一下。各医院之间在经济上相互竞争,自己按自己的主张办事,不能互相配合,而是抢夺病人,上级医院在业务上无法给予指导。
2我国医院公共卫生功能定位
根据以上我国医院公共卫生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分析,笔者认为,目前亟需采取有效的措施对上述问题加以解决。
2.1医院公共卫生功能应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
不同的时期,国家对我国医院的性质以及承担的工作与功能都有不同的要求。我国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变革。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医院的主要功能表现为医院是综合性的卫生机构,全方位的担当各项卫生工作,尤其要以卫生、消灭疾病为核心,并对群众的卫生保健进行技术指导,积极地开展疾病预防工作、防治传染病及开展妇幼保健等工作。经济体制的改革,使我国的卫生事业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基层的医疗机构担负着国家的卫生行政管理和卫生业务工作。如要做好各项统计,制定传染病管理和预防接种工作;及时地治好群众的疾病;加强对没有经过正式医疗训练的医生进行培训;对群众做好计划生育的指导和妇幼卫生工作;指导劳动卫生及职业病的防治;还要采取各种形式,力求做好卫生宣传普及的工作。
2.2在新形势下我国医院公共卫生功能的定位
目前,我国医院的医疗费用在快速的增长,有的医院卫生资源比较缺乏,群众收入较为缓慢,两者之间难以和谐一致。有部分人因生病导致了贫穷,有的刚刚富起来,由于生病又使其变回贫穷。这样的现象在一天天增长,后果较为严重,我国医院将面临新的挑战。[1]因此,在现阶段里我国医院在卫生功能定位方面应有新的定义:我国医院是集预防保健、公共医疗卫生管理、医疗服务为一体,提供较齐全的卫生服务工作,提高我国医院卫生的总体服务能力,健全三级卫生服务网,是做好我国医院卫生工作的基本要求。
我国的医院其按功能分为一般医院和中心医院。一般医院主要是以提供基本医疗、健康教育、康复等较齐全的综合,负责对基层卫生机构进行技术指导和对医生的培训。中心医院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除了具有一般医院的功能外,还承担了开展预防保健和对一般医院工作进行技术指导的任务。
3加强我国医院公共卫生管理
医院的公共卫生管理工作是各医院的重要职能之一,但因部分医院缺乏有效的管理,使其存在资源不足和资源闲置的两种情况。应在明确我国医院卫生功能的基础上,理顺管理机制,提高正常的卫生功能,使我国医院的服务能力及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在很大程度上有所提高。[2~3]我国医院的公共卫生管理内容涉及计划、基本卫生系统、卫生服务的指导和管理四个方面,具体阐述如下。
3.1计划工作
所谓计划工作,就是积极落实和实施国家相关政策、具体要求,做好其工作部署,一般包括卫生保健计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两方面。应该由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带头,以三级甲等医院作为枢纽,落实以下各级医院的工作。
3.2指导卫生服务与管理工作
卫生指导服务职能和管理工作,主要是上级医院通过在技术上的指导来提高下一级医院卫生工作人员的能力,并根据具体情况对其工作进行安排,规范就业人员的行为。一般医院公共卫生管理的职责主要是在中心医院的指导下,积极配合中心医院的工作,对其业务上的指导,人员培训并协调相应的管理机制。
3.3基本卫生信息的统计
基本卫生统计,主要包括人口学、妇幼保健、计划免疫还有疾病等信息。基本卫生统计有利于准确、全面地对卫生情况进行评估,尤其是对于流行病的预防、控制可起到重要作用。
3.4强化医院卫生工作的监督管理
卫生监督管理是保护市场秩序及消费者权益不受到破坏的重要手段。应由各级政府执行监督管理,只有在各级政府的明确指导下,才可以维护医疗市场的井然有序。
篇7
关键词:医疗机构;管理人员;专业化
一、引言
随着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类惠民政策的相继出台,医院的管理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支科学、高效、务实的管理队伍,可以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以适应新时期医院发展的需求。
近日卫生部了《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其中提出“建立卫生管理人员职业化制度,明确卫生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管理技能、综合素质等要求,建立卫生管理人员培训制度。完善卫生管理人员考核体系和评价标准,规范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人员岗位培训,全面提升卫生管理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等要求。
然而,目前我国基层医疗机构管理人员的状况远达不到《规划》中的要求。本文将以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下文称为C医院)为例,对医院管理人员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管理人员专业化的目的即实现途径。
二、管理人员的结构现状和来源
医院的岗位可以分为三大类,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本文研究的管理人员定义为在医院职能、管理科室直接从事各级管理工作的人员。
1.管理人员结构现状
目前C医院职能管理部门有各级管理人员143人,其中院级领导8人,中层领导46人,一般管理人员89人。其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人员102人,具有大专学历人员34人,具有中专学历人员7人,学历结构比较合理;从年龄结构上看,30岁(含)以下人员19人,30-40岁(含)人员32人,41-50岁(含)人员58人,51岁以上人员33人;从职称结构上看,具有初中级职称人员83人,副高级以上职称人员40人。
2.管理人员来源
(1)临床科室的医疗专业人员。由于建院初期医院管理专门人才的匮乏,C医院管理人员主要来自临床科室,他们是原所在科室的技术骨干,被选调到职能管理科室从事医院管理工作,由于综合素质比较高,经过医院多年的培养,现在他们已经是各自科室的业务骨干,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目前这部分人员占管理人员的比例为80%。
(2)相关管理专业人员。这一类人员主要是来自各高校行政管理、财务会计、人力资源等专业的毕业生,他们具有较为专业的行政管理专业知识,并普遍具有较高学历,但是大多数欠缺对医学知识基础,没有任何临床经验。
3.不同来源管理人员的特点
具有临床工作经历的管理者对医院的管理流程具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很快进入角色,制定及执行政策时也能充分考虑到医院的实际需求,从而抓住要点,解决问题;然而,随着医院管理向着更加科学和系统的方向发展,对管理人员的行政专业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从医疗岗位转到管理岗位的管理人员在行政专业素质方面往往不足,这也是医疗机构推进科学管理的一大阻力。
来自相关管理专业的管理人员的优势在于具有较为丰富的管理专业知识,学历高,再学习能力强。但是其劣势也很明显,即没有临床经验,缺乏对医院的全面深入认识,需要培训计划的支持以进入角色。
然而管理是一门科学,不只是靠经验,还有其科学的方法和科学的流程。因此管理人员不仅是专才,更是复合型人才,因此以上两种来源的人员均不能适应未来医院的发展。
三、基层管理人员的在职培训
为了培养符合医疗机构管理需要的管理人员,大多数医院的做法是对管理人员进行在职培训。C医院基层管理人员较少接受相关知识的正规培训,人力资本投入较少,导致知识储备不足,知识和观念的陈旧。管理人员普遍缺乏在职培训。在职培训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方式之一,不仅可以扩大基层管理人员的知识面,还可以增加他们的归属感,从而提高工作满意度。因此,医院应该针对管理人员制定培训计划,使他们能够不断地更新已有知识,提高管理技能,拓展专业视野,建立一支高效的管理团队。条件成熟时可以实行岗位轮换,丰富工作内容,让轮岗人员全面了解医院的内部流程,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可以作为人才的储备。
四、基层管理人员的专业化
由于“重技术、轻管理”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管理人员的工作是不会产生增值效应的。从理论意义上讲,管理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医疗资源是有限的,但是医疗需求是不断增长的,调和供需两者的矛盾则是通过资源合理配置来实现的,如何合理配置资源是各级管理者都在思考并且着力解决的。
医疗机构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是医疗管理的必由之路。在国外,美国的医院管理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进入职业化阶段。与我国情况类似,最初的医院管理人员主要是医生甚至是护士,他们中很少有人接受过专门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培训。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医院管理人员的职责逐渐演变为使用管理学相关的理论和技术对越来越复杂和庞大的医疗机构实行专业管理。因此,大量具有管理学专业素质但非医学专业的管理人员开始从事医院管理工作,他们更多地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和供给评价、积极参与保障社区卫生资源供给的政策制定过程。今天,越来越多的医院管理者面临和其在企业中的同行们共同的责任和任务,但是由于医院功能和内部层级制度的独特之处,又使得他们的职责变得更加复杂。
篇8
关键词:城市卫生;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R126.2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城市卫生体现的是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综合实力、发展水平、城市品质,也是人们生活状况和社会发展程度、文明程度、卫生健康水平的综合体现,更是衡量城市进步程度的基本条件和内容。是具有重要价值的城市无形资产和城市形象品牌。
一、城市卫生的含义及要素
城市卫生是城市范围内个人及群体的生活卫生、生产卫生及环境卫生的总称,其根本就是人民的健康。个人的卫生状况总会通过各种途径影响到群体的卫生,因而城市卫生有个人和群体的划分。城市卫生的要素有很多,主要的有环境卫生、劳动卫生和生活卫生。环境卫生指大气、水、土壤、城乡规划建设和生活居住条件等自然和社会环境因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劳动卫生亦称生产卫生,指生产劳动场所和活动过程中诸因素对生产劳动者的健康的影响,及为保护劳动者健康和预防职业病所采取的各种卫生措施。生活卫生指家庭、社会活动公共场所和日常生活中诸因素对人们健康的影响。
二、城市卫生工作的目标
充分发挥主人翁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投入到环境卫生工作中。突出抓工作中重点、难点和薄弱环节,同时做好宣传教育,营造环境卫生工作的良好氛围,开展好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清除卫生死角、清理积存垃圾,对地面墙面、路灯广告牌等处张贴喷涂的小广告进行彻底清除。加大监管、完善机制、加强落实、查漏补缺、突出重点、合力推进、进一步加强督促检查。对环境卫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改善城区人们的居住环境;为做好环境卫生工作,应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加大宣传力度,做到全民参与;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环境卫生管理机制。集中力量以更大的决心、更高的标准、更实的措施,扎实推进城市卫生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三、城市卫生建设问题及对策分析
(一)市政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管理是城市管理最基础的工作,直接反映着一个城市的现代化水平。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要突出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改善城市环境卫生,就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一个重要体现,也是关注民生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坚持硬件与软件同步抓,一要坚持高起点规划。市规划部门要积极与环卫部门配合,保证环卫设施建设的水平与城市建设的总体水平协调一致,互相配套。二要坚持高标准建设。要分期分批逐年加大投入,按照设施齐全、配套完备、以人为本、方便使用、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原则,高标准配建各类环卫设施。三要坚持高水平管理。要适应城市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逐步推进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切实提高环境卫生管理的整体水平。
(二)市容卫生管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大市容与环境卫生及市场秩序管理力度。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用制度约束居民的行为。改善城市街道卫生条件,实行单位和居民卫生“门前三包”,规范经营秩序,严禁乱摆乱放,提升城市档次,所有店面及流动商贩一律不得占道经营,不得摆上街道上面,下大力维持城市交通畅通,保持一个良好的市场秩序,为城市居民营造一个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
(三)环境保护。天蓝碧水、绿树青山,是一个城市不可或缺的硬件;呼吸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是每个老百姓最民生的要求。城市环境质量的好坏,与一座城市的发展息息相关,与老百姓的生活紧密相连。因而应采取措施加大环境保护的整治力度,开展整治机动车鸣笛、餐饮油烟、文化娱乐噪声等专项行动。牢牢把握改善环境质量这一中心,不断强化机制建立和资金投入两个保障,扎实做好总量减排、工业污染防治、环境安全保障三项重点,按照重过程、重实效、重特色、重民生的总体要求,以规划实施为龙头,以工程建设和运行为基础,以指标达标为核心,深入实施环保优化发展、空气质量达标、水环境质量达标、基础设施建设、企业环保达标、创模能力建设、城乡环境整治、公众满意度提升等系列工程。实现发展水平上台阶,环境质量上台阶的目标。
(四)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卫生。在公共场所卫生管理过程中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卫生监督、监测和技术指导规范,资料齐全;旅馆、理发业经营单位和公共浴室(含桑拿浴室)及游泳池、歌舞厅等公共场所,均持有效卫生许可证进行经营;从业人员持有效健康证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明,设有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从业人员“五病”调离率达100%;健全各类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五)食品安全。建立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市场准入属地管理、分类检验查验、产地准出、市场自检、结果公示、不合格农产品退市及包装管理等规章制度。建立食品流通环节监控机制,食品流通环节直接与消费者相联,把好流通环节质量关,对于维护食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严格食品流通环节监管,严格落实食品经营进货查验、记录和不合格食品退市等制度。运用信息化手段,构建从批发到零售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溯源机制,努力实现流通环节食品经营流向可控、源头可溯。并力争用三年时间,完成对食品经营主体和食品质量信息化监管和远程监控平台的搭建。落实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食品安全事件一方面说明政府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需进一步改进完善。另一方面更加凸显了落实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的重要性。建立食品企业“黑名单”制度,建立食品生产企业诚信档案,可以有效的督促和帮助企业初步建立以确保质量安全、防范失信风险为重点的企业诚信管理体系。
篇9
第一条为保护乡镇企业职工健康,加强企业的劳动卫生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的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乡镇企业,系指乡(镇)办、农村联户办和个体办的企业。
第三条乡镇企业的劳动卫生管理,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和“积极扶持,合理规划,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乡镇企业发展方针。企业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应积极改善劳动条件,减少或消除职业危害,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第二章管理和监督
第四条乡镇企业劳动卫生工作,在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由企业主管部门管理,卫生部门负责监督、技术指导和服务。
第五条各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要设立专管或指定兼管劳动卫生的职能机构或人员,管理企业的劳动卫生工作。企业要有劳动卫生专管或兼管人员。职业危害严重的企业,应根据条件设立专管劳动卫生的机构,做好本企业的劳动卫生工作。
第六条各级卫生防疫站和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机构是卫生监督的执行机构,负责辖区内的乡镇企业预防性和经常性的卫生监督和技术服务工作。
第七条乡镇卫生院应建立健全预防保健机构,在乡镇政府和上级卫生部门的领导下,参与辖区内乡镇企业卫生监督,做好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工作。
第八条乡镇企业的领导者对本企业的劳动卫生工作应全面负责,执行“管生产必须管卫生”的原则。企业实行的各种经营承包责任制,必须有保护职工健康的内容,并作为企业考核评比的指标。
第九条所有乡镇企业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劳动卫生法规、标准,接受卫生部门的劳动卫生监督。
第三章防护措施
第十条凡新建、改建、扩建的乡镇企业,企业主管部门审批前,必须征求同级劳动卫生监督主管部门的意见。劳动卫生防护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第十一条凡已建成投产的乡镇企业,劳动条件不符合国家卫生要求的,应采取有效的卫生防护措施,改善劳动条件,逐步达到国家或地方卫生标准。
第十二条禁止没有劳动卫生防护措施的乡镇企业接受城市工业企业、事业单位外包扩散的有害作业产品的生产、加工。
第十三条乡镇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卫生规章制度,加强对职工的教育培训,实行文明生产。
第十四条各级卫生部门应对乡镇企业开展劳动卫生知识、卫生法规的宣传教育,帮助乡镇企业培训劳动卫生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第四章监测与健康监护
第十五条乡镇企业应建立就业前健康检查和就业后定期健康检查制度。凡有职业禁忌证者,不得安排从事有禁忌的作业。不得安排不满18岁的未成年者从事有害作业和繁重体力劳动。
第十六条乡镇企业应按照规定做好女工保健工作。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工从事对胎儿和婴幼儿健康有影响的有害作业。
第十七条凡在生产过程中产生职业危害的乡镇企业,应建立定期监测制度和劳动卫生档案。监测间隔时间和建档要求,由县(含县级市)卫生主管部门和乡镇企业主管部门根据需要和可能制定。监测数据分别报送卫生监督机构和企业主管部门。
第十八条乡镇企业职工职业性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和职业病的报告,可参照现行的《职业病诊断管理办法》和《职业病报告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五章奖励与惩处
第十九条尘毒治理和职业病防治工作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企业主管部门和卫生主管部门给予表扬和鼓励;成绩和贡献突出者,报请同级人民政府表彰。
第二十条违反本办法,造成职业危害加重或严重后果的企业领导及直接责任者,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经济制裁,行政处分,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十一条尘毒危害严重的企业要限期治理,逾期不改或无条件改进者,给予经济制裁或分别采取关、停、并、转措施。
第二十二条从事劳动卫生监督、管理的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成绩显著者应给予表扬或奖励;因利用职权,监督管理不力造成严重后果者,视情节轻重,给予处分。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三条本办法由卫生部会同农牧渔业部负责解释。
篇10
【关键词】餐饮服务员;卫生管理;控制措施
近年来,我国餐饮业整体卫生状况虽然得到不断改善,但实际问题依然突出,其中餐饮服务员的卫生问题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加强餐饮服务员的卫生管理工作是把住“病从口入”关的重要一环。有许多传染病,如伤寒、痢疾、病毒性肝炎、结核病和某些寄生虫病等,往往通过不健康的服务员污染食品而引起。因此,餐饮服务员卫生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进餐者的身体健康,必须采取措施控制餐饮服务员的卫生。
一、餐饮服务员存在的主要卫生问题
(一)餐饮服务员的个人卫生问题
有的服务员不及时洗澡,身上的汗味很难闻,特别是在夏季,客人闻到后产生反感,从而影响了服务质量。有的男服务员为了赶时髦,留长发或其他“标新立异”的怪发型,甚至将头发染色,我们常听到的关于有消费者在食品中发现头发的此类投诉,很可能是因为服务员不小心将脱落的头发掉入食品中,从而直接影响食品卫生。有的服务员用香味很浓的护肤品护肤,在旁为客人服务的时候很容易引起客人的反感。有的服务员留着长长的指甲,其实手指甲内有许多致病菌,而且指甲很长很脏,在为客人上菜、斟酒时会让客人很反感。有的女服务员涂抹指甲油,而指甲油容易掉,若客人看见手指涂有指甲油会产生联想,认为菜中也会有掉下的指甲油。有的服务员上班期间佩戴戒指、手镯、手链、手表、耳环等有可能影响食品卫生和服务操作的饰物。有的将抹布或围裙搭在肩上或夹在腋下,甚至用围裙代替毛巾擦手或擦汗。有的服务员穿着工作衣随意外出、上洗手间,易携带致病菌。
(二)餐饮服务员服务过程中的卫生问题
有的服务员不清洗双手就直接摆台。在摆放餐具、酒具时,用手直接抓拿,甚至将手指伸入杯碗内夹拿,让手印留在了器具内侧,从而影响了餐饮器具的美观和卫生。在一些小型餐饮店里,常见到服务员上菜时不用托盘而直接用手端送菜盘和汤碗,甚至出现手指接触碗口内侧,进而接触菜肴及汤汁的现象。有的服务员在上菜时不注意卫生,对着菜肴大声说话,甚至对着菜肴咳嗽和打喷嚏,这样很可能造成口腔、呼吸道飞沫对菜肴的污染。有的服务员在服务过程中不重视筷勺的使用卫生,没有适当增设公勺和公筷,由此带来一人单筷所引发的餐饮卫生问题,可能导致疾病的传播。
(三)餐饮企业对服务员的卫生管理问题
尽管国家法律规定,餐饮服务员必须持健康证上岗,但有些餐饮企业尤其是小型餐饮企业还存在某些不规范之处,聘用没有健康证的人做服务员,主要是来自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外来务工人员。有些餐饮企业为了省事,没有定期对服务员进行有关食品卫生法的宣传教育和卫生知识培训以及法制、职业道德教育等,以致有的服务员根本没有意识到讲卫生的重要性,在进行服务时,也无视各项操作卫生制度,使食品安全卫生缺乏必要的保障。
二、餐饮服务员卫生问题的控制措施
(一)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1.服务员的身体和仪态卫生。服务员应当做到“五勤”,即勤洗澡、勤理发,勤刮胡须、勤刷牙、勤剪指甲。要求有条件的服务员每天洗澡,冬天也要每隔一两天就洗澡,应该在工作前洗,以保证服务时身体无异味。头发应经常清洗和梳理,保证头上无异味,无头屑。要求男服务员一般两周左右理一次发,不留怪发型,长发不过耳,不留大鬓角,上班前梳理整齐。女服务员不留披肩长发,亦不能留怪发型,宜留短发,或在工作时将头发盘起,必要时可戴上发网。男服务员每天刮一次胡须,保持面部干净整洁。服务员要养成早晨、晚上刷牙的习惯,餐后要漱口。美丽洁白的牙齿,会给客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勤剪指甲是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起码要求,服务员每星期要剪一至两次指甲,女服务员不允许涂抹指甲油。勤洗手,保持手部的清洁,这样可以减少疾病的传播。此外,餐饮服务员在岗位上应精神饱满,态度热情。要做到“七不”和“两个注意”。“七不”即在客人面前不掏耳,不剔牙,不抓头皮,不打哈欠,不抠鼻子,不吃食品,不嚼口香糖。“两个注意”即服务前注意不食韭菜、大蒜和大葱等有强烈气味的食品;在宾客面前咳嗽、打喷嚏须转身,并掩住口鼻。上班期间不得佩戴任何有可能影响食品卫生和服务操作的饰物。
2.服务员的着装卫生。餐饮服务员必须按照规定着装,对工作服要经常清洗和熨烫,保持工作服的整洁卫生。男服务员西服裤的长度要适中,上衣平整清洁,纽扣齐全,衬衣要勤洗勤换,保证领子袖口无污渍。领带扎结规范,长度适当,左胸前宜佩戴胸卡,脚穿指定的皮鞋,鞋面清洁光亮。女服务员着装应大方得体,工作服的上衣应大小合身,裙子应长短适宜,清洁平整,宜配穿长筒全肉色丝袜,整体上给人一种和谐的美感。每位餐饮服务员至少要有两套工作服。
(二)规范服务卫生
服务员养成良好的卫生操作习惯,既体现了对客人的礼貌,也是服务素质高的表现。
1.规范摆台卫生。台面是宴席的构成要素,摆台卫生是宴席卫生的重要内容,而餐饮具的卫生是摆台卫生的基础。正式摆台前,首先必须对所用的餐饮具进行必要的卫生检查。餐用具有破损的,如餐盘有裂缝、破边的,玻璃杯有破口等,要立即挑拣出来,不可继续使用,以保证安全。服务员摆台前必须清洗双手,保证双手的清洁卫生。餐具、酒具应用托盘托拿,在不分菜的餐桌上必须摆设公用筷和公用勺,以保证进食的卫生。
2.规范餐前服务卫生。进餐前,当客人到齐后,服务员应给每位客人送上一条餐巾,以给客人保持手、脸的卫生,这是餐前服务卫生必不可少的内容。所送餐巾要用盘具盛装,递送时用餐钳夹取。
3.规范上菜服务卫生。服务员往往是上菜之前,最后一个对做好的菜进行质量控制和检查的人。“顾客首先是用眼来品尝”。餐厅内销售的各种食品,服务员要从感观上检查其质量,如发现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则应立即调换。应使用清洁干净的托盘为客人服务。如有菜汤、菜汁洒在托盘内,要及时清洗。托盘是服务员的工具,要养成随时清洁托盘的好习惯。服务操作时动作要轻,要将声响降低到最低限度。动作要轻,不但表现在上菜等服务上,而且走路、讲话都要体现出这个要求。
4.规范餐间服务卫生。餐间服务卫生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勤换食碟,当食碟尚未完全装满时,就应及时更换。应重视筷勺的使用卫生。运送杯具要使用托盘。拿杯时要拿杯的下半部,高脚杯要拿杯柱,不得拿杯口的部位。任何时候都不要将几个杯子套摞在一起拿,或者抓住几个杯子内壁一起拿。拿小件餐具如筷子、勺、刀叉时,筷子要带筷子套放在杯盘里送给客人,小勺要拿勺把,刀叉要拿柄部。筷和勺必须符合卫生要求,每次使用后必须清洗、消毒和保洁,以防止疾病的传播。
5.规范餐后服务卫生。餐后应向客人再送一次餐巾,供客人清除面部和手上的油污。餐巾每次使用后应再次清洗、消毒和保洁,以防疾病传播。对有传染病的客人使用过的餐具、用具,不要与其他客人的餐具混在一起,要单独存放、清洗,及时单独做好消毒工作。当客人餐毕离席后,服务员应及时收拾餐桌,搞好桌面、地面卫生。
(三)个人卫生制度化
餐饮业的良性发展离不开一套卫生管理制度的保障。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需要经过长期的卫生教育培训、必要制度措施以及高度的自觉性保障才能完成。
1.健康检查,持证上岗。《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二十六条规定: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餐饮服务员通过体格检查,可以及早发现疾病,便于及时治疗和早日恢复健康,一方面可以使本人免受疾病折磨,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把疾病传染给广大的消费者和自己的亲属。经定期检查合格后,取得经当地卫生检疫机构颁发的健康证,方能上岗,并随身携带,以便监督机构的检查。
2.宣传教育和卫生培训。餐饮服务员应定期接受有关食品卫生法的宣传教育,充分认识个人卫生与饮食品质的密切关系,自觉按照卫生条例、制度办事;每年都应接受卫生知识培训和法制、职业道德教育;新近服务员和临时服务员应做到培训后上岗,只有通过卫生培训,懂得讲卫生的重要性,才能自觉遵守各项操作卫生制度,也才能防止食品污染,保障食品安全卫生。
3.建立必要的卫生奖惩制度。应针对本餐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卫生奖惩条例,把卫生管理工作列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考核、奖惩紧密挂钩起来。要在支持工商、卫生等部门对企业进行检查和监督的同时,认真抓好服务员卫生工作的检查考核,做到经常化、制度化。班组长每班检查,部门经理每日检查,总经理经常抽查。对于认真执行饮食卫生各项规章制度的服务人员进行表扬和必要的奖励。检查中,凡是发现违反食品卫生法规,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罚款。对于情节严重以及屡教不改或者造成食物中毒等重大事件的有关人员,可以根据国家食品卫生法令、法规精神和本企业内部员工奖惩条例的规定,分别给予行政处罚或经济处罚,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4.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职业道德是餐饮服务员做好个人卫生的保证。餐饮服务员要增强职业道德观念,提高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的意识。
三、结语
餐饮业生产的最终产品是食品。食品除了具有良好的感官性状,以及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外,还必须是无毒无害,即符合食品卫生质量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食品卫生质量是食品的第一要素。餐饮业卫生管理是一个综合的、全面的系统管理。为了提高餐饮业的卫生质量及服务质量,服务员的卫生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根据我国目前餐饮业卫生现状,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之一是服务员的卫生问题。如果服务员出现卫生问题,就会影响最终的产品——食品的卫生质量。当前,我国的餐饮业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必须加强对餐饮服务员的食品营养卫生方面的教育和培训,严格规范管理。只有这样,才能让消费者享用到营养且卫生的食品。 【参考文献】
[1]曾翔云.食品营养与卫生[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王红梅.中式餐饮业的食品卫生管理[J].旅游科学,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