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无银三百两范文
时间:2023-03-28 05:53: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此地无银三百两,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传原告人张三!”
这时,张三来了。
“是你丢了银子吗?”王大人问道。
“是的,是的。”张三边点头边说。
“那你怀疑是谁偷得呢?”王大人继续问道。
“我这几个邻居除了李四之外全都怀疑。”
这时,张三的邻居们都被传上来了。
他的邻居们——赵六,一个码头上的工人。是这几家最贫穷的一个。每天早出晚归,每个月仅靠做苦力得来的十几两银子维持生计,有时连工钱都拿不到。张三怀疑他也不无道理。
陆七,一个60多岁的老太太。是这几家中最老的一个。还带来了一个只有几岁的小孙子。小孙子显然害怕了,躲在奶奶后面直发抖。
还有最后一个就是李四了。
李四,一个家财万贯,游手好闲的人。是这几家中最富的一个。其父亲做生意赚下金山,留给他巨额遗产。
这时,王大人发话了:“你们分别说说昨天夜里你们都干了些什么?”
赵六连忙走前一步,一脸无辜地说:“昨天我整夜都在码头上,没回家。我的老板可以作证。”
陆七指着身后的小孙子,说:“昨天我带他到他姑姑那里去了,一回来就睡了,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一点儿也不知道。”然后转过脸问小孩:“是不是啊,小乖乖?”
小孩躲在奶奶身后发抖,用奶奶的衣服捂着脸,不敢露出脸来。
王大人继续发话:“张三,你为什么不怀疑李四呢?”
“因为在我被偷的那个地方写了一张条子‘对门李四不曾偷’。条子上写得清清楚楚了,他既然没有偷,我为什么怀疑他呢?”
王五大人脸上浮过一丝微笑,这笑是一般人无法察觉出来的。
“对啊,对啊!”李四抢过话头,“昨天凌晨的时候,我看见一棵树下写着‘此地无银三百两’,既然没有银子,我为什么要偷啊?再说我家不缺钱,也用不着偷啊!”
王五大人脸上又浮过一丝微笑,这笑是一般人无法察觉出来的。
“来人啊,把李四抓起来!到他家里去搜!”王大人一声令下,几个衙役便把李四绑起来,跑到李四家去搜了去了。
“冤枉啊,大人!”
“大人,您抓错人了吧!怎么是他呢?”张三也来帮李四说话了。
“哼,李四!”王大人不紧不慢地说,“我没告诉你案发的时间,可是你自己说出来了。我也没告诉你纸条的另一半写了什么,可你也说出来了。”
外面的人群议论纷纷。
这时,那几个衙役抬着一个箱子赶来了。
“大人,在李四床底下找到了这个,里面的确有三百两银子,上面还刻着一条龙!”
张三一听,全身都震悚起来。“龙”可是他们家族的吉祥标志啊!赶忙跑过去,一看,果然是他的箱子。他冲到李四的面前,指着他的鼻子,骂道:
“你这个没良心的,狼心狗肺的家伙!我是如此的偏护你,你……你却……”他已经话不成音了。
“大……大人,饶了我吧!我以后再也不敢了!”
外面的人群又是一阵议论。
篇2
今天,我读了《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故事,故事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积攒了三百两银子,害怕被别人偷走,就找了个木箱,把银子放在里面,然后埋在一棵大树下。回到家里,他还是不放心,就在纸上写了“此地无银三百两”七个字,然后把纸挂在树上。他的举动都被邻居王二看到了。半夜,王二把三百两银子全偷走了。为了不让他知道,王二在纸上写了“隔壁王二没有偷”七个字,也贴在了树上。
我觉得这两个人非常的愚蠢,因为他们越是想隐瞒,掩饰,结果就更加暴露了。
其实,仔细想一想,很多时候,我们自己做的一些事情也是这个样子的,就像是上课的时候,明明没有专心听老师讲课,还假装做出认真听讲的样子。做作业明明没有好好完成,还找好多的理由。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
2、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
昨天晚上,妈妈给我带回来一本书,书名叫:《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
我问妈妈:“妈妈,这本书是那里来的?”
“是红梅阿姨给她儿子买的,我说让我女儿先看一会儿!”妈妈说。原来这本书是红梅阿姨给她儿子买的呀,不知道我能不能看懂,我心想:“管它看懂看不懂呢,先看看再说!”
说看就看,我翻开书一看,里面一共有五篇:头儿与普通人、真实与虚假、孩子与成人、知之与不知、自然与污染。
3、我读了《狼来了》这本书。这本书主要说有一个放羊的牧童,因为他要一个人上山放羊,所以村民们告诉他,当发现狼的时候就大声叫“狼来了”。一天牧童在山上放羊,他觉得很无聊就大声喊“狼来了”,村民们听到后马上赶来,村民们发现被骗后就走了。第二次也是这样,当第三次真的狼来了的时候,村民们已经不再相信牧童,羊被狼吃掉了。
我从这个故事知道了我们不能说谎,如果说一次谎人家会原谅。但我们多次说谎后,身边的朋友们已不再相信自己。有困难需要他人的帮助的时候,已没有人愿意帮忙了。
篇3
为爱情割腕的本来就很傻。
我觉得我没错。
割腕这种事很值得炫耀么?
我觉得我没错。
他在学校割腕是他的不对。
我觉得我没错。
我说的话没有很理智,再说,你说的话带有偏见。
我觉得我没错。
那个女生的本意是好的,你们凭什么说她贱?你是她么?
我觉得我没错。
本来他有女朋友了,关系就不能像以前那么的要好。你也要考虑一下别人女朋友是怎么想的。
我觉得我没错。
你说你要是有了男朋友才不会介意这些,但是,不是人人都是你。
篇4
我的爸爸一脸黝黑,那方方正正的国字脸上架着一副大眼镜,一看,就觉得他很有学问。可是这一位“博士”在家里,就是专门烧开水的!
我和妈妈还在吃饭,厨房里便传来“呜-”的一阵响声,不用说,肯定爸爸在烧开水。我故意说: “还烧开水啊?再烧那水瓶都要爆破了!”爸爸则笑嘻嘻地说“不会的,水瓶装不下,就装这个水壶里呗!”“噢!我的天!那不是给你装水用的,是烧开水用的啊!”我不禁“脱口而出”。可爸爸却在一旁悠然自得地喝茶。
爸爸不仅要烧开水,就连我们家的热水器,也是爸爸开的。我一声令下:“老爸!去开热水器,本小姐要洗脸了!”“遵命!”老爸说完,连忙去开热水器。等老爸出来时,我清了清嗓子,“帮本小姐干活的人,重重有赏!”我闭着眼睛指着爸爸说。“咦?咋没人呢?”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刚才还在这里的呀!”我忽然听见“哗啦??”一阵水声,我向厨房看去,“咋跑这儿来了?”我自言自语道。我走进厨房,对老爸说“本来,我要重重地赏你,可你却独自跑来烧开水,此地无银三百两,你的‘银子’没了!”老爸却说“本人没偷你银子啊!”我听了,差点把刚吃下去的饭吐出来。
这就是是我家的“博士”,你们喜欢他吗?
篇5
关键词:汉语习语;功能对等;翻译方法
习语被认为是民族语言的精华与文化的结晶。大部分习语包含深刻丰富的意义,十分生动形象。那到底什么才是习语呢?在《辞海》中,习语被定义为语言中定型的词组或句子,使用时不能任意改变其组织,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歇后语等。中国习语的英译仍然是个难点,因为一种语言表达意义或概念的方法只在部分程度上与另一种语言契合。本文将从功能对等的角度对一些例子进行分析。
一、功能对等理论
奈达在1964 年出版了《翻译科学初探》,在书中提出了“形式对等”和“动态对等”的概念。奈达特别强调 “形式对等”的翻译是很少的,各种语言在形式上和内容上都普遍存在很强的差异;“动态对等”追求的是和原语信息最接近的最自然的对等翻译。为了强调“功能”这个概念,奈达就逐渐的用“功能对等”代替了“动态对等”。它们内涵基本相同,都强调“译语接受者对译语信息的反应应该和原语接收者对原文信息的反应基本相同”。
二、功能对等理论在翻译汉语习语中的应用
1.直译法例
范进因没有盘费,走去同丈人商议,被骂了个狗血喷头道:“你现在只觉得中了个相公,就‘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来!……这些中举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你看不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想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儒林外史》)
这里“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尖嘴猴腮”“撒泡尿自己照照”被翻译为“You’re like a toad trying to swallow a swan”,“your mouth sticks out and you’ve a chin like an ape’s”, “You should piss on the ground and look at your face in the puddle” ,译文完好的保留了原文的内容,十分形象,让目标语读者更轻易理解。
一些中国习语包含历史典故,传说。直译并不是都行得通。一些习语需要译者在译文后加注释。这样做有助于目标语读者理解原语习语以此获得语义方面的对等。
例1:三顾茅庐visiting the hut for three times。
Annotation: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Three Kingdoms, Liu Bei called three times as an unbidden guest at the lonely hut of Zhuge Liang known as the political genius of the age.
例2:东施效颦 Tung Shih imitating Hsi Shih。
Annotation: HsiShih was a famous beauty in the ancient Kingdom of Yueh. Tung Shih was an ugly girl who tried to imitate her ways.
以上两个例子很好的解释了这两个习语,外国读者不仅能理解它们的含义还能了解中国文化。简言之,直译后加注释既能帮助目标语读者理解源语言文化,又保留了源语言的民族文化,有利于中国的文化走向世界。
2.意译法
例3:有鼻子有眼describe a thing vividly。
我们若直译为“with a nose and an eye”会让人觉得摸不着头脑。显然有鼻子有眼指的是把谣言等没有眼见为实的事物描述得具体细致。在译文中“鼻子”和“眼”已经不见踪影。用意译法翻译习语可能会丢失原文的画面味道,但保留了习语的完整。
例4:此地无银三百两A guilty person gives himself away by conspicuously protesting his innocence.
同样如果我们将“此地无银三百两”直译为“No 300 taels of silver buried here“,读者会感到十分困惑。这样的俗语,意译法显然是更好地选择。
例5:后又助着薛蟠图些银钱酒肉,一任横行霸道,他不但不去管约,反而“助纣为虐”,讨好儿。(《红楼梦》)
我们大家都知道“纣”是商朝的一位暴君,使用这一习语时,人们只关注它的比喻意义即帮助坏人做坏事,而不会对“纣”到底是谁感兴趣。如果我们不顾历史背景将“助纣为虐”翻译为“to help Zhou to do cruel deeds”,目标语读者会感到十分困惑。
三、其他可行的翻译方法
(1)结合法。结合法即将直译与意译相结合,不管是直译还是意译都存在一定的优点与缺陷,直译更加忠实原文有利于保留源语言的原汁原味。但有些情况下,直译可能会导致误解。此时就需要利用意译来消除误解,使译文更容易被接受。将两者相结合可以在跟大程度上获得语言和文化方面的对等。
例6:那薛老大也是“吃着碗里的瞧着锅里的。”(《红楼梦》)
Hsueh Pan is another of those greedy-guts who “keep one eye on the bowl and the other on the pan”.
(2)省略法。目标语言中找不到与源语言一致或类似的意象,会选择将其省略不译。
例7: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inexhaustible。
汉语习惯使用对称平衡的语言,即前后意思类似。但英语青睐简洁明了的语言。
(3)借用法。例8:凤毛麟角 phoenix feathers and unicorn's horn。
麒麟是只存在于中国文化中的一种虚构的生物,我们无法在其他语言中找到与之对应的表达。但在西方文化中独角兽常被用来指代罕见的事物,因此我们可以用独角兽将麒麟替换,表达出同样的效果。
篇6
突破销售的技巧,主动的营销出击,关键就是随时掌握住6个要素,这6个要素无时无处不在,又每时每处都不同;不但缺一不可,而且一个要素变了,其他要素都有改变;掌握住了这6个要素,技巧就真正的成为了多余的累赘。因为这6个要素都是以“此”字开头的,“此”字的汉语拼音开头又是“C”,我们就称做营销的6个C:
此时:此一时彼一时;昨是今非旧时光;天涯虽可共此时!过去的过去了,将来的是将来,你只有一个现在!
此地:此地非彼地;此地空余黄鹤楼;但这个黄鹤楼已经不是那个黄鹤楼,不能重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游戏!
此情:此情非彼情;此情绵绵无绝期;此情无计可消除;此情可待成追忆;此情永远不是一种感觉而是行动!
此景:此景非彼景;此景只应天上有;此景应醉天下客;景物是心态的镜子,观察别人的反应才能调整自己!
此人:此人非彼人;查无此人!又见此人!此人何方神圣!此人绝对是个普通人,普通的与任何人决不雷同!
此事:此事非彼事;此事无关风与月;此事古难全!专注的做此事,其实就是尊重自己,这样才能获得尊重!
这样说起来可能有点悬,但这种自珍自惜的习惯,就是突破技巧的关键!销售难免功利,但营销总是好象在做一些与销售无关的事情!台湾富豪王永庆,是靠卖米淘到的第一桶金,他的案例可供大家深思。别人只是卖大米挣差价,而他却做了几件在别人看来离奇而又与挣钱无关的事:
此时:那时候,稻谷加工非常粗糙,市面出售的大米里有不少糠谷、沙粒、甚至老鼠屎.那时这叫正常,他却将夹杂在大米里的所有杂务统统清理干净;这一来他店里的米质比其他米店要高一个档次。
此地:当地大多数家庭都靠做工谋生,收入微薄,卖米的利润极其微薄,一斗米只能赚一台分,但他坚持免费送货,提供送货上门,无论天晴下雨路程远近,只要顾客叫一声,他立马送到。现在这叫服务。
此情:别人送米,放在门口就是好大的面子了,他给顾客送米,一定都要帮人家将米倒进米缸里,减少主人的麻烦,人家除了面子,还领了他一份情。
此景:来到每个顾客的家中,他都默默地记下顾客家中的人数,几个成人,几个小孩,以此来估算每天消耗米量,详细记录小本上,计算每个顾客的送米周期。
篇7
我觉得,人生憾事,莫过于自己明知是偏见,却每每被事实印证。这样一来,内心所感受的失望和内疚,比偏见本身对自己带来的伤害更大。杭州下金沙小学在全校学生的校服上印上了建材市场的广告,就给我商业一旦如脱缰野马、无孔不入,则邪恶无比,且受害的首先是孩子这样一个旧有印象,提供了一个鲜活的例证。
作为一个曾经混迹广告圈的成年人,品牌管理方面的ABC我是略知一二的。在此我忍不住要给不知道怎样卖广告的商人普及一点常识。简要地说,广告者,广而告之之谓也,通俗地说,就是“叫卖”。殊不知这是一个商品信息传播过程,也是一柄双刃利剑,在企图过关斩将取得良好商业业绩的同时,也大有伤害自己的可能。一个商人,要想东西销得旺,在传播产品信息的同时,还要赢得买家的好感。也就是说,聪明且稍微有点社会责任感的商人,不能只想着做广告提高知名度, 还要考虑到结果是好评还是恶评。具体到胆敢在下金沙小学校服上卖广告的建材商人,其愚昧无知之处,就在于不知道一个看上去可以占便宜的地方,其实有一个吃大亏的陷阱。而这个陷阱,竟然在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背上,成天在市场附近、学校内外招摇过市。最让人“闷绝”的是,这个陷阱曝光后,嘲弄声四起、臭名远扬的事情,竟然是该校校长所说的广告是在保护学生不至于丢失。
当然,通观报道,校长在事情败露、被家长质疑以及媒体曝光后,自我辩解的愚蠢,是商人远远不及的。在每一件校服就是一个广告位的情况下,孩子成了移动媒体。众所周知,任何广告都是有代价的,不是权钱交易,就是钱权交易,岂有他哉?所以,校长面对家长和媒体的追问,回答说,这是为了感谢建材市场对学校的帮助。这话很动听,但听起来太像此地无银三百两了。
这件荒唐事,还启发了我一个猜测:该校校长可能是一个经商不成、改办学校的失败者。为人师表是教师这个崇高职业的本分,一个合格的校长,更应该是教师的表率。但我们耳闻目睹的是,这个校长是一个名为卖广告、实为卖孩子的奸商,好在天网恢恢,报应不爽,落了现在这样一个舅舅不疼、姥姥不爱的下场。
把校服当成移动广告位,仅仅从广告本身讲,确实是有效的。但是如此有效的广告载体,中国人经受市场经济启蒙数十年,为什么没有人做?这只能说明这个社会的逐利冲动无论怎样强烈,人们依旧保守着最基本的人伦底线,不能把孩子当作商品!所以,自作聪明的校长和建材市场,看似突破了一个广告创意的空白,其实是冒犯了社会伦理的边界。
篇8
把垃圾倒进江河,把岸边打扫干净的清洁一族;
纹眉纹成括号,割双眼皮割成肚脐眼的爱美一族;
以为吃“脑白银”脑中就长白银,吃“虎鞭宝”身上就长虎鞭的进补一族;
高价买来假债券,一心要到外国兑换巨款,钱到手怎么花都先想好了的寻宝一族;
主场骂客队是某种“傻器官”的球迷,到了外地,反被大家认为他们才是这种器官;
认真念秘书起草的报告,把“此处请停顿,估计有掌声”都念出来的首长;
自己过马路差点没叫汽车轧死,却敢预测别人有血光之灾的算命先生。
有人在笑,不要笑,我们大家,自然也包括我在内,都有可能做蠢事,每人身上都有一个愚蠢指数。一般来说,我们的愚蠢指数大约在二百二三左右,稍有闪失,就升到了二百五。由此可见,愚蠢和不愚蠢之间,相隔并不很远。
我们的先人对愚蠢非常在意,总结出各种各样的愚蠢――画蛇添足,守株待兔,缘木求鱼,刻舟求剑,揠苗助长,水中捞月,杞人忧天,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班门弄斧,作茧自缚,自以为是,驴唇不对马嘴,此地无银三百两,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先人心肠好,替晚辈担忧,于是把这些愚蠢化做成语,口口相传,留给后人做教训。后人要强,哪一个也不愿当傻瓜,就将成语背得滚瓜烂熟,谁知有时身不由己,照做蠢事不误。这说明,人是有缺陷的,这个缺陷,构成了愚蠢得以产生的“基因”和“潜质”。因此,江山代有蠢人出,谁都可能二百五。
愚蠢似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大愚蠢,一种是小愚蠢。小愚蠢人人难免,时不时就来一次,但它们是可以谅解或同情的,而且具有独特的益处――不断为你指出人类的局限性,使你不至于太乱来。另有一些小愚蠢,比如孩子喂绒毛狗喝牛奶之类,其愚蠢指数将超越二百五,上升到二百六七,那就不是愚蠢,而是可爱的童趣。
最怕的是大愚蠢,一旦赶上了,哭不得笑不得,后果堪忧。一些大愚蠢是由集体出演的,比如50年代全民打麻雀,60年代全国跳“忠字舞”(我也跳过),70年代围湖造田破坏生态(我也破坏过)。在那些岁月里,不断有成亿成亿的人站出来,于同一时间嘿哟嘿哟地干同一件蠢事,说是气壮山河,其实差点没把山河气死。
一些大愚蠢是由个人,主要是由那些权柄在握的个人造成的。比如:
重大项目的决策失误,由国家当冤大头,交巨额“学费”;
在自然文化遗产区盖粗俗楼宇,盖完了自鸣得意,到处推广;
徇私,受贿,包二三四五奶,警察梆梆敲门,面露喜色,以为是六奶来了。
凡制造这些愚蠢的人,其愚蠢指数势必嗖嗖上升,变成二千五、二万五,亦即十倍的愚蠢,百倍的祸害。
愚蠢的蠢字很奇怪,居然用两个小“虫”垫底。事实上,虫子并不愚蠢,鸟兽花木也不愚蠢,即使无生命如石头者也不愚蠢。它们都按规律办事,该来就来,该走就走,繁殖时不忸怩,屹立时不傲慢。
篇9
在我的初中生活中有两位语文老师。一位善良正直,但是才学方面不如后者——另一位大约算得上是博学多识,可是品德方面却有着抹不掉的污点。这两位都不属于德才兼备的类型,但如果一定要选择孰优孰劣,或许还是前者更能达到为人师表的效果吧。
第一位老师姓刘,年龄不大,大约30多岁。她对学生一视同仁,无论是什么样的同学她都认真而耐心对待。不过在讲课方面她就没有太多的亮点。稍稍有一些照本宣科、平淡无奇的感觉,讲课没有很突出的特点。不过我记得有一次刘老师在讲公开课的时候,因为紧张而读错了课文当中的几个词,可以看出她当时稍微有一些窘迫,但就在朗读结束以后她立刻想出了对策,向同学提问,要求同学找出刚才她读错的地方,这样就形成了很好的师生互动,而且也掩饰了自己读错字词的尴尬。
第二位老师姓贺,大约有40多岁,是当地有名的名师,省级特级教师,并且在初中老师中很罕见地拥有博士学位。她讲课幽默风趣,自成一格。当学生在题目面前犹豫不决磨磨蹭蹭的时候,她会大喊一声:“速度!”当班级里纪律不好吵吵闹闹的时候,她会吼一句:“不要聒噪!”她还会用一些生动形象的顺口溜串联起知识点,让大家更容易记忆。
贺老师的业务能力可以说基本是无懈可击,无可挑剔,但是品德上就不一样了。她很明显偏向于一些家里比较有权势的学生,或者是平时愿意巴结讨好她的人。无论是上课提问的时候还是平时讲解作业的态度都如此。还有一次某一位同学语文成绩进步很快,这位老师表扬他以后还追加了一句,我没有向这位同学透题。这句话看起来就此地无银三百两了,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她平时是不是向人泄露了考试题目。
由于业务能力出众,又懂得巴结奉承,后者的生活确实也过得更好一些,只是我还是希望学校里面像刘老师那样的人更多一些。
篇10
虽然是在上班时间,但谁能没有些私事呢?这是大家都可以理解的,但处理私事要有个限度,一般电话如果不超过三分钟的话,是不太会影响周围人的。但是有的人,一打起电话就没完没了,一两个小时不在话下,其实,这么做对人对己都没有好处。
第一、我们工作的环境往往不是单人单间的,有的人打起电话来肆无忌惮、高谈阔论,得意忘形,像是一座“不设防的城市”。这样的人完全不顾他人,我行我素,不管其他同事是否喜欢听他的私事,即使声音再小,嗡嗡的声音不绝于耳,也会使周围的同事心烦气躁,影响工作效率。
第二、长时间地煲电话粥,可能会使单位重要的业务电话打不进来,影响单位的效益。长此以往,你的业绩上不去,恐怕离被“炒鱿鱼”就不远了。纵然你的工作与经济不直接相关,也有可能你的顶头上司打电话找你,如果他有20分钟都打不进来电话,等他问你的时候你怎么解释呢?
第三、不管是领导还是你周围的同事,如果经常看到你打“私密”电话,他们会感到你的工作很清闲,如果你工作效率再不高,就更落下了不务正业的把柄,让同事瞧不起。
第四、不管你有什么原因,经常在单位打私人电话,都会被周围人视为爱贪小便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