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天空范文

时间:2023-03-21 20:15: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自由天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自由天空

篇1

我看见草坪上,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女孩正在放风筝,风筝飞得很低,如果没有风,它随时都会落下。我看着风筝,在小女孩手中的线牵引下,在空中忽高忽低,仿佛自由自在,却一直没有办法接近蓝天。

我不自觉地笑了笑,心想:我不就是那只风筝吗?一心渴望自由,却被另一头的父母牵绊着,无法轻松,无法自由发展。

可我多么渴望,渴望自己变成一只小鸟,一只自由自在的小鸟,一只不受人约束的小鸟!然而,我不是。我永远只是一只受人约束的风筝,没有属于我自己,没有属于我自己的一片天空

于是,我渴望着,渴望着自由的天空,一片属于我自己,一片不受人约束的天空。可是,我没有,以前没有,现在没有,以后,会怎样?我不知道!

我呆呆地望着窗外,几只小鸟映入我的视线。望着那些小鸟,我出神,我入迷,我着魔。它们无忧无虑地玩耍着,嬉戏着.瞧!它们多么自由,多么快乐.它们一会儿飞到树枝上唱歌,一会儿停在屋檐下歇息,一会儿又落在池塘边看风景。它们好幸运,可以展翅高飞,飞向属于它们那蔚蓝的天空,做它们想做的事,不受任何人的约束,也无需任何人的指点数落或者批评.我多么想变成它们那样,自由自在……

我想我即便是只小鸟,也只是一只没有翅膀的小鸟,没有玩耍的自由,没有飞向蓝天的权利;即便我是一只小鸟,那也不过一只“囚笼之鸟”,是让别人看,来修饰主人的一件“装饰品”,再悦耳,再动听的歌声,都会变得很凄凉……

篇2

等,这段时间内唯一可以给我安慰的词。我等待,等待一个最适合我逃跑的机会;努力,我努力的寻找自由。终于,有一天我的脑袋里出现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我着急的琢磨着——我奔向自由的通道。

这天,我第一次实行我的“计划”,正单那个小男孩给我喂食的时候,我趁他正陶醉在他“精心”准备的食物中时,我正在暗地里振奋我的臂膀,准备奔向自由!我一个“箭步”冲出笼子,正当我沉醉在逃出笼子的喜悦中,“啪……”我被小男孩捉住又被放回了笼子,啊!我的自由梦被他打破了!我讨厌他!

不可以,千万不可以,不可以放弃我的梦!再努力,努力的等待逃跑的机会!

篇3

我不自觉地笑了笑,心想:我不就是那只风筝吗?一心渴望自由,却被另一头的父母牵绊着,无法轻松,无法自由发展。

可我多么渴望,渴望自己变成一只小鸟,一只自由自在的小鸟,一只不受人约束的小鸟!然而,我不是。我永远只是一只受人约束的风筝,没有属于我自己,没有属于我自己的一片天空。

于是,我渴望着,渴望着自由的天空,一片属于我自己,一片不受人约束的天空。可是,我没有,以前没有,现在没有,以后,会怎样?我不知道!

我呆呆地望着窗外,几只小鸟映入我的视线。望着那些小鸟,我出神,我入迷,我着魔。它们无忧无虑地玩耍着,嬉戏着.瞧!它们多么自由,多么快乐.它们一会儿飞到树枝上唱歌,一会儿停在屋檐下歇息,一会儿又落在池塘边看风景。它们好幸运,可以展翅高飞,飞向属于它们那蔚蓝的天空,做它们想做的事,不受任何人的约束,也无需任何人的指点数落或者批评.我多么想变成它们那样,自由自在……

我想我即便是只小鸟,也只是一只没有翅膀的小鸟,没有玩耍的自由,没有飞向蓝天的权利;即便我是一只小鸟,那也不过一只“囚笼之鸟”,是让别人看,来修饰主人的一件“装饰品”,再悦耳,再动听的歌声,都会变得很凄凉……

篇4

在这对曾经有过奇幻理想的翅膀中,再也看不到他们已放飞的梦想。

在这个曾经充满欢笑声的城镇里,再也看不到他们飞翔彩色的影子。

偶尔看到几个人影,他们背着沉重的书包,问他上哪去,补习班。

这是为什么,是什么让孩子失去笑脸?

这是为什么,是什么让孩子失去梦想?

这是为什么???

——题记

我喜欢雨后天晴,我喜欢世界和平;

我喜欢家家都能美美满满;我喜欢大人儿童般的笑脸;

我喜欢儿时天真的快乐;我喜欢充满欢笑的海洋。

我愿意陪着小鸟一起飞;我愿意和家人出外旅游;

我愿意在月光下歌唱;我愿意在妈妈怀里睡觉,做着一个又一个的美梦!!!

在心情最差时,笑也许会成为你最好的解脱。俗话说得好“笑一笑,十年少”。

倘若每个人每天都开开心心,那么世界上还有什么事办不来呢?信心是由

一个鼓励的微笑控制;委屈时,也需要某些人送来的安慰的微笑;也许笑不

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事,但它一定是人生中最快乐的事。

你考试得了一百分,老师向你投来赞许的笑容;

你伤心难过时,有人向你投来同情的笑容;

总而言之,那些灰心丧气的人,那些丧失信心的人,听我一句话,每天晚上面对着镜子,大声喊三遍

篇5

听到窗外的雷声滚滚,狂风怒吼。我想应该是“碧利斯”在生气吧!我的心情是汹涌澎湃的!只是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老天将这一切都变质了!原本以为,我将拥有新的充满活力的生活,没想到一切都是与现实相矛盾的,那只不过是我在虚度光阴罢了!天空不在明媚,心情永远都布满了乌云!我真的好失望啊!我也极度的悲痛!

以前上初三的时候,他们这些大人总是说,等到中考考完了,那就可以随便看电视,打电脑和玩了,根本就不用太担心高中了。可是,等我考完后才知道,其实这是永远也不可能的。因为等你考完后,就得担心自己的成绩是不是能考进重点高中,是不是有希望和自己最要好的朋友在同一个学校和同一个班级等等等等这一类诸多的让我烦躁的问题。我考完之后,就休息了几天。然后,爸爸就让我好好的把理科的书本全部预习完,这样在高中就轻松多了!哎,我又开始为我的高中目标而奋斗了!我真的很怀疑,我们是机器人吗?难道我们就不能拥有我们自己的时间去安排我们自己想做的事情吗?以前爸爸妈妈还说好,等考完之后,就请我们的大家族一起去旅游等等。可是,我想是不可能的了。虽然一开始我总觉得2个半月的时间会过的很慢,但是没有想到的是现在已经过去了一个月,也不知道我是怎么度过这么难熬的日子的。我现在只想让我再好好的休息一下,然后再和同学一起去旅游几天,做完我一直想要做的事情,然后再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海边玩。最后我就会乖乖地回来,开始我的奋斗。难道这样的要求也很难满足吗?

我的爸爸总是说那是为了我好,我也知道啊,但是你把我想要的自由给吞噬了,你让我怎么能安安心心地完成你给我的任务呢?我的要求应该不算过分吧!

“请给我一片自由的天空,让我能够自由自在地在我的天空翱翔!希望你们能够成全我!谢谢!”

篇6

至许自人类文明之火燃起的那一刻便已存在,流传上千年至今而不被摒弃,足以说明其重要性与意义所在。王小娥说,每一个人类文明中都存在着邪恶,因此秩序的作用就是制约这种邪恶,从而避免部分人群对整个文明造成的破坏。就如刘邦进入咸阳,知识利于百姓,约法三章,为的便是起步秩序的建立。往大了说,当今世界各国鼎立利益都是相互纠缠在一起的,极易容易因此而产生纷争,由此看来,秩序还有很大的作用,便是维护者和平,这也是联合国存在的宗旨。

秩序是必要的是人类社会体系的形成与维持所不可或缺的一个多文明的社会气息,必定是在秩序下形成的,倘若没有秩序,那只会是个文明间的不死不休,平衡稳定的社会体系也极难产生。由此看来,秩序是营造一个恒定的世界所必要的粘合剂。哦

而另一方面,秩序所存在的意义便是提醒人们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道德与人格的底线,这是我们作为人类的根本,用了它的存在,人类才能被称为人类,否则只能是会说话的野兽。秩序总是能在我们退化至延寿之际,悄上一句警钟来提醒着我们。当然人类不能仅仅保持着不退化的状态,我们需要向好的方面进行,所以我们要遵守秩序,但是,能因此而变得死板,否则将难以进步。

因此我们需要自由思维上的自由,一个人的思维决不能受到限制与束缚,否则将难以有所创新,无创新儿,何谈进步呢?

篇7

[关键词]“闭嘴”;“自由”;打破;激励;合作交流;“至法无法”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4247

一直以来,笔者很庆幸是语文老师,因为笔者热爱中文专业,也很庆幸自己有一双“文学”的手,可以把自己的语文改革心得写下供反思供同行们参考,以求共同进步。

记得有位权威的学者说过这么一句:语文教学改革里最难得就是如何让语文老师“闭嘴”。它,给笔者的内心带来很大的震撼:语文课堂改革是势在必行了。而反思自己过去:“满堂灌”“ 填鸭式” 教学,“ 题海式作业”,把自己弄得疲于备课,疲于上课,疲于批改作业。堂堂课都由老师自己唱“独角戏”,事事包揽替代,把学生看成是盛装知识的“容器”,学生在学习过程只是一味接受而不能自己主动参与学习,没有动手实践、自我探究,进行交流合作的机会,学生失去了学习语文的自由,创造性更是被束缚了。本来就几十方的课室,只有四堵围墙,两个门口,狭窄的空间的已经让困在里面的几十个学生觉得无趣,若课堂也枯燥无味,这势必形成学生厌学、教师难教的两难的局面。在教学中如何努力地闭上自己的嘴巴,如何努力地张开学生的嘴巴,如何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是笔者在进行教学改革中至今仍在不断探讨摸索的方向。

1创设“ 放飞” 学生的自由平台,把课堂还给学生

笔者喜欢“自由”一词,喜欢把它还给困在四面是围墙的同学们,喜欢在课堂里设计一个个让学生“放飞”自己的平台。课堂里,笔者喜欢对学生说:老师喜欢听你们说话,你们想说就大胆地说。“请你”一词成了我的口头禅:请你说说你的理由,请你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请你用你所理解的情感朗读课文……它能带给学生一种民主、受尊重的感觉,为此,学生也喜欢回答笔者一句“let me try(我来)”!这成了我们共同的语言。在上课外阅读课《理想》时,笔者设计了一条问题“请你把你喜欢的诗句朗读出来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同学们表现很活跃:“老师,我说一句行不行?……”,“老师,相同的一句行不行?……”,“老师,我有不同的意见……”到最后,笔者也忍不住凑热闹:“老师也想说说自己的看法,看同学们认同不。笔者喜欢‘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这一句。”笔者举了我们班数学老师带病坚持上课的例子,很是感人,同学们说他们也看见了,听老师一说有点想哭了。课堂里开设一个让学生表达自己意见的空间,把民主还给学生,把说话权利还给学生,它不但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能达到让学生开口说话和动手操作的目的。为达到此目的,课堂里笔者都尽可能少说或不说。如在上《寓言四则》时,笔者让学生查找资料,小组讨论与童话的异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课文比赛,以个人为单位进行讲故事比赛,小组讨论各则寓意(想说那则就说那则)。一节课里笔者占用的时间不到十分钟,做得最多的就是把同学们的寓意板书在黑板上,供同学们参考,而到下课了,同学们还说“我还要说……”。这就是我要达到的目的: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2敢于打破陈规,勇于创新,课堂教学做到与时俱进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要打破陈规,鼓励创新,课文不过是一个例子,如何让例子“活”起来并延伸开来,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方向。在教学里,笔者也不断地努力构思、探索、研讨:要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老师必须要先扔掉自己原有的陈旧思维,老师必须先要革新自己。如在上《看云识天气》一课时,笔者并没有按照教学用书里的教案――用表格罗列,而是设计了一个“自由发挥”话题:请你用第一人称的手法把各种云彩介绍出来,比一比谁设计得准确、生动、精彩。学生的设计真是妙趣横生,有的唱“彩虹妹妹哎哟哎哟……”,在课堂上一吆喝,同学们的兴致也来了,有的英文也来了“Ladies and Gentlemen,good morring,我的是彩色光环家族中的一名成员――华,I am smaller than halo(晕),I have a brother,we are twins(双胞胎)……”;有的设计成家庭式的“我是霞妈妈,我有两个漂亮的女儿,一个是朝霞,一个是晚霞,她们常帮我分担工作……”。很多同学都喜欢把自己的新奇创意毫无保留地和同学们分享,这样的课堂设计,比起简单的用表格罗列更受同学们的欢迎。如在上《我的叔叔于勒》《故乡》《孔乙己》《范进中举》等经典课文时,我把讲台设计成舞台,让把课文改编为舞台剧,进行角色扮演,学生很感兴趣,课余时间都喜欢聚在一起探讨课文,揣摩人物形象,还时时来找我商讨如何能把人物演绎生动。在课堂上,学生们把唯利是图的菲利普夫妇、尖酸刻薄的杨二嫂、满口之乎者也的孔乙己、虚情假意的张静斋、醉心功名的范进、趋炎附势的胡屠户等演绎得栩栩如生,让课本知识深深印在学生脑海里。这些大胆的课堂设计,不但能让学生啃透课本知识,而且能让他们自己设计的东西得到认同和表扬时,那种满足感和喜悦感更能让他们深受鼓舞,学生的创新思维会被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就充分发挥出来。

现在,我们的课堂不断进行新的尝试,我们把品画、听歌、唱戏、讲故事、看电影、配乐诵读、电视品读等引进课堂,一本书,一条教鞭,一张嘴主宰的课堂已经成为了历史,打破陈规,与时俱进,成为了我们语文课堂的主流。

3引导学生加强合作交流,张扬个性,达成共性认识为了更好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共性,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课堂里我安排了四人学习小组,尽可能开设让小组成员互相合作交流的平台,并要求一切活动都由小组成员共同合作完成,“荣誉患难”与共。这样,不但形成了“一帮一”的学习风气,也大大促进了同学们的合作精神,如小组合作完成手抄报,看哪个小组设计得最有特色;小组进行诗歌朗读挑战赛,看哪个小组最棒;小组进行辩论赛,看谁嘴巴最厉害……通过合作交流,学生的积极性不断得以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记忆最深刻的是在上《风筝》一课时,笔者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制作风筝,进行放风筝比赛,看哪个组做得最好看放得最高,笔者到同学们在做风筝时热闹的场面,看到学生在足球场来回奔跑的欢快身影,我自己内心也感叹“自由多好”!课室的四堵围墙是围不住同学们的雀跃的心的!而许多学生在日记里写道:当我们的风筝高高飘扬时,我们是多么的兴奋多么的自豪,笔者反对《风筝》里的“我”压抑“弟弟”不许他放风筝,更是粗暴地毁坏他的风筝,游戏不但是儿童需要的我们青少年也需要啊……以小组互动合作交流研讨的形式不但调动了一部分懒散学生的积极性,也调动了同学们的集体观念和荣誉感,也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学生的个性和共性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和提高。

时代在不断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教育教学改革也应与时俱进。鲁迅先生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语文老师必须结合自己的实际,努力探索一条适合自己的教学路,要想方设法“闭起”我们的嘴巴,而努力让学生的嘴巴动起来,让学生的手扬起来,让学生的脑袋“活”起来!也要善于摒弃陈旧的教学方式,勇于改革创新,用愉悦的心态接受新鲜事物,还自己还学生一片自由的“天空”。著名语文教师董一菲说过这么一句:“永远追求语文教学的本色,追求至法无法”。的确,教师的教就该要“至法无法”。

参考文献:

[1]孔继芹浅谈有效利用激励评价手段[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9(6).

篇8

一、转变教育思想,抓住有利时机,唤醒学生主体意识

中学生随着身体的迅速成熟,其个性发展中突出了自主性特征。他们开始将视线转向内部世界,比较注重自我探索,追求自我,关心自我体验。他们反感成人对他们的过多干涉,力求摆脱对成人的依赖。这个时期正是启发、培养和强化其主体意识,培养其独立自主、自我教育能力的良好时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从主体教育论出发,更新教育管理理验 。让学生自主管理班级,就是要把班级事务交给学生管理、处理。在管理班级中,班主任首先要更新一些陈旧的管理方法、管理行为。

(一)以尊重为内容,信任为保证。 信任是一把钥匙,尊重则是剂,它能打开学生内心世界。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信任、表扬和鼓励,是每个人的心理需要,学习和管理也不例外,学生在获得学习、工作、生活中获得愉快、温暖和力量。因此,班主任应懂得并应用这种积极因素,信任学生,平等交流,给每一个学生发挥特长的时间和空间,对每一个学生取得成绩和进步要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和鼓励,让每一个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成就感和荣誉感的同时,再接再厉更进一步。尊重和信任对每一个学生的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教师应及时捕捉和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且以闪光点作为转化后进生的突破口,加以肯定、鼓励和引导,这样就会收到良好的工作效果。

(二)以仁爱为基础,赏识为前提 。孔子说:“仁者爱人”。班主任首先要具有对学生的一颗爱心,这是班级工作的基石,一个不爱自己孩子的母亲不是好母亲,一个不爱自己学生的班主任也不是一个好班主任。班主任的这种爱是建立在面对全体学生的身上:以慈母般的爱关心每一个学生的生活;以严父般的爱呵护每一个学生的信心;以朋友般的爱给予每一个学生信赖。实践证明:学生在感受到老师诚挚的爱后,便会产生一种安全感、理智感和自信心,进而对老师由衷地信赖和亲近,“亲其师,信其道”,从而收到“言必中听,听必改之”的良好效果。

(三)以师德为表率,收放为手段 。班主任是言传身教的教育者,其一言一行都有意无意地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必须具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人师表。因此,班主任的言行要合乎规范,应用得体,并作为学生典范。 “其身正,不令而行;身不正,虽令不行”。为人师表,才能严格要求学生,学生也会信服教师。班主任对班集体,要以“严”字当头,时时事事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学生,依法治班,制定各种规章制度。严格管理并不是板起面孔,求全责备,而是严中有宽容,爱中有严厉;批评学生是以理服人,而不是以势压人;不乱下结论,不乱扣帽子,以良言益行影响学生,取得情感共鸣。让每个学生时时有事干,事事有人干,处处有监督,调动学生积极性,学会自我学习,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真正建立起健康向上的新型班集体。

二、建立管理机制,放手学生做事,自主管理落到实处

让学生自主管理班级,就是要把班级事务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放手做,只有建立学生自主管理的机制,学生自主管理才会落到实处。

(一)师生共同决策,平等交流,目标互动。 学生是自主管理班级的主体,学生要参与到班级管理的决策过程中来。教师要转变以前的“一人说了算”为“师生共同讨论通过后算”,由以前的班务工作的“组织者、指挥者、领导者”转变为班级事务“发起者、倡议者、参与者”。在班级管理中,学生有权否决教师的意见,有权提出自己的措施、方法,不论是选班干部、确定监督人员等,还是升旗时的着装等问题,学生都可以参与到决策中来。这样,由于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过程中,学生的心理减少了阻力,为以后的执行奠定了基础。在班级目标的确立过程中,我先将自己想创建的班级目标说出来,请同学们评议后监督我,然后学生积极探讨,互相交流,既形成了自己的目标,又确立了班级的长期目标,在长期目标下再确定短期目标。于是,老师的、学生的和班级的目标,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由于目标明确,长短兼顾,个人任务具体,也就充分调动了全班学生的学习和管理的积极性,出现了人人为实现目标而奋斗的热潮,学生也就自然而然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

(二)师生统一认识,制度完善,管理互动 。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这个规矩不能是老师说了算,而是根据全班在各期的实际情况下,发动学生依据学校的规章制度制定的班级细则。师生共同决策一经通过,就必须执行。尽管这些制度很简单,但通过学生讨论、通过,能真正被学生接受,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要求。减少了班级管理过程中的矛盾和冲突,能够使学生认识到个人的意志不能凌驾于制度之上。发动大家互相检查、监督,让管理互动起来,人人参与班务管理工作 ,这样就会形成“人人为班,班为人人”的良好班风。在执行过程中,班主任和班干部乃至全班学生都有规必循,有章必依,执规必严,违章必究。在管理互动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自我评价能力、自我教育能力和分辨是非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责任感,提高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

总之,让中学生自主管理班级,就是还给他们一片自由的天空,使他们真正成为班集体主人,在民主、平等、互助、和谐的班风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篇9

如:他们看见盛开的花朵会说:“花儿笑了。”看见飘落的树叶,会说:“叶儿在跳舞。”看见鸣叫的小鸟,会说:“鸟儿在唱歌。”他们常常把没有生命的加以想象,大千世界在他们眼中变得斑澜多彩。

的确,孩子的想象力犹如一片片有待开垦的处女地,如何让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驰骋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呢?

一、创设情境,放飞想象

“文章不是无情物”。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见其物、辨其形、嗅其味、闻其声,触景生情,启迪智慧,对那些语言生动,感彩浓郁的课文段落,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内涵,渲染课堂气氛,用绘声绘色的朗读和形态动作,再现教材所描述的意境和形象,放飞学生的想象力。

如:我在教《鹅》这首诗时,当学生看完白鹅浮绿水的课件后,我适时让孩子一边读一边加上动作,尽情想象白鹅浮在绿水上愉快玩耍的情景。刹那间,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兴趣盎然,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孩子们做出了鹅朝天高歌,轻浮水面,划拨水浪的动作,并读出“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诗句。他们一边表演一边想象,畅谈体会。一位女同学说:“读着,读着,我仿佛变成了一只小白鹅在水中快乐地游泳。”一位小男孩说;“读着,读着,我仿佛听到鹅在歌唱,看到婀娜的姿态和雪白的羽毛。”

二、巧妙设疑,放飞想象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积极思维的表现,又是探索问题的动力,巧妙的设疑,能激活孩子的想象。

如我在讲《乌鸦喝水》一文时,在引导学生学文后,设疑:你们还能想出更巧妙的方法使乌鸦喝到水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想象的阀门被打开,“老师,乌鸦可以蹲坐在地上,把翅膀当作手;不,老师,乌鸦的嘴硬而尖,可以用嘴啄个小洞。”“小博士”玉临,勇敢地站起来,大声说到:“它可以用吸管来喝。”一向羞涩的“小书生”伯人娓娓道来:“它可用爪子抱着瓶子来喝。”……众说纷纭,笑声不断从教室飞出。

三、延伸情节,放飞想象

教材中一些故事性、艺术性较强的文章,总能给读者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余韵袅袅。若此时教师让学生延伸情节,在读中想象,会有出奇不意的效果。

如教学《小小的船》一课后,我让学生编如下情节,有一天,我飞到了月亮上……一个孩子如此说道:“有一天,我身上长满了无数的翅膀,把月亮当作船,蓝天变成了碧蓝的大海,闪闪的星星犹如游动的鱼,我伸手去抓,可它却一溜烟逃跑了。”另一同学接道:“老师,我想用手抓住小鱼,放在太阳这个大锅里做成美味佳肴,开一个‘生日宴会’。”

又如,在“大海,大海,你……”的续编与补充时孩子们尽情展现自己的想象,同桌互问:“大海,大海,我问你,你为什么这么咸?”海水笑着来回答:“因为船长撒了盐。”“大海,大海,我问你,你为什么这么大?”海水咧嘴笑着说:“因为我是大宝藏。”

四、做做画画,放飞想象

读读课文,把自己理解的内容画下来,是发展儿童形象思维和创新思维的一条捷径。在语言文字训练中适时运用画一画、做一做的方法,化枯燥无味的说教为具体可感形象,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往往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让孩子实践感知手和脑这两件宝,我特设《小小发明家》一活动,让孩子大胆想象,精心制作。瞧!一时间,飞机、风筝翩翩起舞,太阳钟在阳光下似乎在不停地转动,火箭直冲云霄……快乐的孩子拿出五彩的画笔,疾笔画出乘坐热气球、火箭、降落伞、大炮筒、翘翘板飞上天的乌龟。还有自己想象中的月亮湾,波光粼粼的海面上,太阳初升,海水奔腾,浪花翻滚跳跃,船上长胡须爷爷讲故事,海中水草、珊瑚、海螺、鱼、海藻、犹如一个个鲜活的生灵在水中摇曳。

五、巧用插图,放飞想象

形象生动的插图是小学教材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有的插图使文字表达的内容形象化,有的插图展示了文字言犹未尽的意境,要能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展开想象。

篇1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自由表达,与人交流”这样简单朴素的道理,却被应试教育折腾得变了味,变了样。老师为了考试而教,学生为了考试而学,被考试浸泡久了,以为考试所需要的作文能力就是真正的作文能力。“自由表达,与人交流”的思想在功利因素的作用下被忽略了。我认为,作文教学最要紧的是摒弃应试体制的束缚,把自由写作的权利还给学生。

一、转变观念,给学生自由写作的权利

(一)给学生选择写作内容的自由

写作内容来源于生活,每个人的生活不尽相同,每个人笔下的生活也是不同的。老师不要以法官的眼光去审视学生作文的内容是否有意义,是否可以作为写作的题材。只要生活继续下去,学生就有倾吐的权利。“一件事,你知道得清楚的;一个道理,你明白得透彻的;一个意思,你思索得周到的;一种情感,你感受得真切的,这些都是你的源泉。”老师要时时鼓励学生这样选择写作内容。

(二)给学生表达情感的自由

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时,应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说真话、诉真情的条件,并引导学生想什么就说什么。生活是真实的,作文也应当是真实的。

浙江一位7岁学生的作文,获得了“冰心作文奖”一等奖:“前段时间,妈妈去杭州学习,去了好长时间,可能有一个月吧。今天,妈妈终于从杭州回来了,我非常高兴!因为妈妈的怀抱很温暖,因为妈妈回来会给爸爸过生日,因为妈妈在家里会给我读书……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很想她,想妈妈的感觉,就是一种想哭的感觉。”

这篇作文如“清水出芙蓉”,想念妈妈,这是自然之情;用自己的语言抒发,这是自然之性。即使有100条功利的理由,这样的自然法则也必须坚守,因为我们必须在儿童刚开始学习写作的时候,就让他们明白什么是写作,为什么要写作。教师要为儿童的写作创设一个自然情境,让写作在儿童的生活世界中来得合情合理,让写作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显得顺理成章。

(三)给学生选择写作时间的自由

每周定期安排作文课,是不够科学的。叶老说:“咱们学习写作,也要像说话一样养成习惯,凡是需要写作的时候,就提笔写作。”我们应让学生养成“凡是需要写作的时候,就提笔写作”的良好习惯,同时给学生宽裕的时间写作,不要总是今天布置作文明天就交。要知道名篇佳作不是在考场上完成的。王勃的《滕王阁序》、朱自清的《荷瑭月色》是在课堂或考场上写出来的吗?

(四)给学生选择表达方式的自由

既然写作是表达情感的需要,是倾吐见闻的需要,可以随时写,可以自由写,那么一切都应该是自然的。生活的自然再现,情感的自然流露,应该如泉水汩汩地流注出来,而且是非常清澈的。那种热衷于写作技能的作文训练会让学生陷入新八股的窠臼,写出只有骨架而没有思想和灵魂的作文来。

二、创造条件,给自主写作提供动力

儿童畏惧写作,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缺乏写作动力。写作前,儿童没有方向,不知道为何而写;没有对象,不清楚为谁而写;写作时,没有言语状态,不清楚该选择怎样的话语方式;写作后,没有交流的机制,无法体验到成就感。教师应当引领儿童回归写作的原点——语言交往。交往不仅能满足实际生活之需,而且能体现自我才能,实现自我价值,最大限度地展现人的思想才华、精神风貌和生命意义。可以说,交往是最持久的写作动力。交往的方式有很多,校刊、黑板报、网络等都是很好的交往平台。在实践中,我通过创刊办报、发表作文来调动孩子写作的兴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1.每日手记。学生的生活很丰富,每天都有新的事情发生,如果我们不及时捕捉记录,那么丰富多彩的生活就如过眼云烟,稍纵即逝。因此,过完了一天的生活,就要对这一天的生活进行盘点,记录自己感受最深的事情,这就是每日手记。每日手记一天一次,白天来不及写的有价值的东西到晚上要一一记录,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经常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会使自己的心灵敏感起来,不仅丰富了情思,锻炼了文笔,积累了材料,更养成了思考的习惯。

2.每周一稿。每周一稿就是通常说的周记,记录的内容是从每日手记中选的一个材料。选哪一个材料呢?如果你是读者你会喜欢每日手记中的哪一个内容呢?当然是与众不同的、独一无二的内容。不管怎样,材料要真实、有趣、新颖。学生写成后在周一早上把稿件投到《作文新周刊》编辑部——语文老师那儿,等待录用。学生写得很带劲,因为他们都盼望着自己的作品能发表。

3.选稿。每周一上午安排班级小编辑选稿,下午向学生宣布当周《作文新周刊》的录用稿件,稿件会被盖上“初稿录用章”。周一初选2/3的稿件,周二则根据学生的修改质量和修改态度再录用一些稿件(约15篇)。其余没被录用的稿件,可以选其中的一两个精彩句子,发在《作文新周报》的“佳句精选”上,尽可能让学生享受到发表带来的荣耀。

4.读周刊,评佳作。周刊排版开印后,周五分发,人手一份,学生周六、周日在家可以和家人一起阅读,选出自己最喜欢的5篇习作,参加下周作文讲评课上的评选活动。由于稿件的内容来自学生真实的故事,学生喜欢读,在读中产生情感共鸣,激发了表达的欲望。

《作文新周报》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展示的平台,在这样一个自由交流的环境中,写作没有人为的束缚,最重要的是学生明白了写作的意义在于自由表达和与人交流。同时,交往的过程锻炼了他们写作的思维和能力,为培养未来有写作意识、写作责任的“写作人”打好了底色。

三、有效讲评,给自主写作养分

自主写作提倡的是先作再评,这符合作文教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顺学而教的原则。教师要敏锐地捕捉学生作文中的普遍性问题,如对话、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不具体、不生动等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训练。以语言描写的训练为例,讲评课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

1.佳句欣赏。习作讲评课从欣赏开始,欣赏的内容主要是好标题和好句子。因为好标题、好句子努力一下都能做到,容易让人获得成就感。如欣赏对话描写精彩的提示语:(1)“‘天啊!’朱昊大惊失色地叫了起来,‘骏飞带打火机!’大家像发现新大陆似的走了过去,想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2)“‘什么?你……你……’老爸脸色通红,紧握双拳,喘着粗气,眼睛里充满了愤怒的光芒,像要把我吞了似的。他吼道:‘去,拿你哥的考卷,抄一遍,其他的功课不能撇下!’”提示语中带动作、表情,这样的说话句获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说话句写不好的学生也从中受到了启发。

2.集中挑刺。教师从《作文新周刊》上归纳出班级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重复病”、“说病”、“心想病”、材料搭配缺乏内在联系等常见病。如:“下午考试时,试卷上竟然出现了和老师说的一样的题目。我想,幸好上午听了老师的讲解,不然这一次就考砸了。”“我听到这些话,难受极了,心想:他们为什么要这么说我呢?体形又不是我能决定的。”这些句子都得了“心想病”,老师让学生删去“心想”再读一读。去掉“心想”后,语言更简洁了。这是学生习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集中起来挑刺,学生印象深刻,在以后的写作中会更加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3.定点训练。学生的习作有问题,不能指望有一剂良方包治百病,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全面训练,要抓住突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训练。例如,一个同学写第一次刷鞋的片段:“我把球鞋泡在水里,过了几分钟才开始刷鞋。要刷鞋了,我不知道家里的刷子放在哪里,我一会儿找刷子,一会儿找肥皂,一会儿问妈妈先刷鞋面还是鞋里,一会儿又问妈妈怎么洗鞋带。妈妈说我真烦,说看我刷鞋比她自己刷鞋还吃力。”

上述片段反映了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不懂得通过对话来展开故事情节。要救活这段话就要让文中人物开口说话。“我”不会洗,问妈妈,妈妈嫌“我”烦,会说什么呢?在我的启发下,学生运用对话展开情节。请看修改后的片段:

“我把球鞋泡在水里,过了几分钟才开始刷鞋。我一看水池里没有刷子,就高声喊起来:‘妈妈,刷子放在哪里?’

‘在水管旁边。’妈妈在里屋回答。

‘妈妈,怎么没有肥皂?’

‘你没看见在窗台上吗?’

‘妈妈,先刷鞋面还是鞋里?’

‘你自己想想!’妈妈有点不耐烦了。

‘妈妈,鞋带要解下来吗?’

‘唉,真是!你说呢?’妈妈没好气地嚷。

我见妈妈没有正面回答,就跑过去盯着她说:‘妈,快告诉我啊!’

‘哎呀!看你刷一双鞋,比我自己刷十双鞋还累!’”

前后两个片段一比较,一个枯燥,一个生动;一个笼统,一个具体。改后的片段以对话展开情节,形象而具体地描写了一个不会做事,但想自己做事的孩子的天真烂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