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管理信息化范文

时间:2024-03-26 16:49: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营管理信息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经营管理信息化

篇1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经营管理模式分析

一、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化经营管理模式的含义

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化经营管理模式是企业面向供应链,以市场的观点对整个商务活动进行规划、设计和实施的整体结构,以及从组织上提供的为保证信息化系统正常运行和发生意外时能保护系统、恢复系统的法律、标准、规章、制度、机构、人员和信息系统等结构体系,它能对系统的运行进行跟踪监测、反馈控制、预测和决策。通过企业信息化的经营管理模式设计,使企业信息化项目能够被客户接受,并为企业的持续经营创造条件,同时保证信息化项目的良性运营。

二、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化经营管理模式分析

1.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分析

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化经营管理模式的确定,一般要明确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模式,由于企业所处的环境和条件不同,一般有以下五种建设模式。

(1)企业——行业互动模式

企业——行业互动模式是指某个企业信息化建设与该企业所在的行业信息化之间存在互相约束和促进的很强的互动关系,并由这种互动关系形成的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模式。它最先是一个或多个企业带动,然后是推动行业的信息化,最后是行业信息化又引导大规模的企业信息化。

(2)挑战——反应模式

挑战——反应模式是根据美国桑塔费研究所创造的概念而命名的,企业面对现实或未来的挑战而采取积极措施,在企业选择各种对策措施中,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各种对策的关键方案。企业面对未来的挑战,未雨绸缪,将企业自身作为挑战对象,积极投资进行信息化建设。这种模式适合于行业中处于领导地位的企业信息化建设。

(3)雁行模式

雁行模式是指由于企业信息化时间和起点不同,造成行业内部的不同企业之间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水平的差距,进而使得企业信息化水平犹如大雁飞行形状,由于信息技术发展太快,信息化项目成功率不高,使得信息化项目比一般的项目风险更大,这就导致大多数企业都愿意“跟跑”,不愿意“领跑”,具体表现为在同行业竞争对手或合作伙伴之间实施信息化建设后,吸取经验和教训,再建设自己的信息化项目。雁行模式可以分为企业间的雁行模式、企业内的雁行模式、行业间雁行模式和地区内雁行模式四种。对于企业间雁行模式,先行信息化的企业为后进企业提供经验和样板。在实际实施信息化建设中,通常采取信息化示范工程来使用这种企业间雁行模式。

(4)地区互动模式

由于企业所在地区或地区政府推动而主动提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各种良好环境,或者由于企业所在的某个自然形成的经济区域内企业间相互影响,或者区域内信息传播成本低而促进企业间相互交流和影响,这种由于地区因素的影响,企业投资信息化建设而形成的信息化建设模式称为地区互动模式。

(5)中小企业——大型企业互动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中小企业在大型企业的信息化浪潮带动下,可以充分利用大型企业信息化提供的经验和发展环境,进行自身的信息化建设,然后再为大型企业提供信息,由于大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基础条件好,所以信息化的成功一般来说能率先实现,这样大型企业会将自己的某些经验辐射给与自己有业务来往的其他中小企业,从而带动自身产业链的增值。

2.电子商务的企业组织形态分析

企业实施信息化的重要步骤是在公司组织结构上进行科学设计,以适应信息化的要求,从组织发展的角度来看,企业组织形式演进的过程是由实体企业到虚拟企业再到企业电子商务,最后发展到电子商务企业。面向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化最终将使企业成为电子商务企业。

(1)虚拟企业

一个虚拟企业是由一些独立公司组成的临时性网络,这些独立的公司包括供应商、客户、甚至竞争对手,他们通过信息技术组成一个整体,共享技术、共担成本并可以进入彼此的市场。虚拟组织没有办公中心,也没有组织章程;没有等级制度,也没有垂直体系。

(2)企业电子商务

企业电子商务就是指传统企业通过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三大技术平台来配置资源,进行生产经营的一种组织形式。企业电子商务组织是网络型的组织结构,打破传统理念与地理、产品范围,形成跨地区、跨国界的经营,进入全球化的网络经济领域。

(3)电子商务企业

在企业实现商务电子化的同时,商务主体直接交易便捷性得到了空前提高,交易成本大大降低。电子化交易手段大大扩展了交易主体的选择空间并加速经济全球化进程,交易主体之间“多对多"的交易关系推动“全球网络化供应链”的形成。纯粹的电子商务企业是组成全球网络供应链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标是通过提供交易信息和交易平台公共服务,提高交易主体之间的交易效率。

3.电子商务的企业资源管理分析

企业电子商务活动需要对企业的各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管理,以保证企业电子商务系统发挥最大的功效。企业电子商务资源可以分为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信息资源、无形资产以及客户关系资源。

(1)企业电子商务的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指在企业电子商务运作中对人力资源的取得、开发、利用和保持等方面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其直接目标就是保证人本管理思想在企业得以实现,终极目标就是实现企业的电子商务发展战略。

(2)网络财务管理

网络财务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以整合实现企业电子商务为目标,以财务管理为核心,财务、业务协同,支持电子商务,能够提供互联网环境下财务核算、财务管理及其各种功能的、全新的财务管理系统。通过MRPII或ERP将企业业务和财务、物流和资金流、信息流集成起来,也可以开发或引进网络财务软件得以实现网络财务管理。

(3)电子化采购管理

电子化采购是通过互联网络,借助计算机管理企业的采购活动。在网络上公布所需产品或服务的内容,给供应商选择;采购企业通过电子目录了解供应商的产品信息;通过比较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并通过电子化手段下订单及后续的采购管理工作。

(4)电子商务的服务管理

电子商务的机遇需要靠优质的服务去把握,客户的选择标准将会集中于服务,电子化交易呼唤人性化服务,服务是维护客户忠诚的基本条件,服务是增强员工凝聚力的重要因素。这样就要求服务为客户着想,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设计独特的网站,努力成为一流的客户服务提供者。

三、企业环境的经营管理模式分析

在进行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化经营管理模式分析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企业信息化建设采取哪种模式?

2.客户搜寻商品和服务信息的渠道与方式有哪些?商品展示采取什么方式?客户与企业的信息交流采取什么方式?

3.商务咨询洽谈的方式与途径是什么?交易订单签约方式是电子化的还是纸质的?

4.交易的货款支付采取何种方式,具有什么特点?商品的物流配送采取哪种方式,具有什么特点?企业提供什么样的电子化服务方式?

5.企业信息化组织采用何种形式,具有什么特点?

6.企业的业务流程具有什么特点,是否适应电子商务的信息化要求?

7.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采购管理、服务管理等专业管理是否采用电子化的手段,有什么特点?

8.企业信息化管理具有哪些方面的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来保证信息化活动的正常进行?

参考文献:

[1]司林胜周宏:电子商务案例分析.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08

[2]杨学山: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08

篇2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经营管理模式分析

一、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化经营管理模式的含义

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化经营管理模式是企业面向供应链,以市场的观点对整个商务活动进行规划、设计和实施的整体结构,以及从组织上提供的为保证信息化系统正常运行和发生意外时能保护系统、恢复系统的法律、标准、规章、制度、机构、人员和信息系统等结构体系,它能对系统的运行进行跟踪监测、反馈控制、预测和决策。通过企业信息化的经营管理模式设计,使企业信息化项目能够被客户接受,并为企业的持续经营创造条件,同时保证信息化项目的良性运营。

二、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化经营管理模式分析

1.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分析

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化经营管理模式的确定,一般要明确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模式,由于企业所处的环境和条件不同,一般有以下五种建设模式。

(1)企业——行业互动模式

企业——行业互动模式是指某个企业信息化建设与该企业所在的行业信息化之间存在互相约束和促进的很强的互动关系,并由这种互动关系形成的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模式。它最先是一个或多个企业带动,然后是推动行业的信息化,最后是行业信息化又引导大规模的企业信息化。

(2)挑战——反应模式

挑战——反应模式是根据美国桑塔费研究所创造的概念而命名的,企业面对现实或未来的挑战而采取积极措施,在企业选择各种对策措施中,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各种对策的关键方案。企业面对未来的挑战,未雨绸缪,将企业自身作为挑战对象,积极投资进行信息化建设。这种模式适合于行业中处于领导地位的企业信息化建设。

(3)雁行模式

雁行模式是指由于企业信息化时间和起点不同,造成行业内部的不同企业之间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水平的差距,进而使得企业信息化水平犹如大雁飞行形状,由于信息技术发展太快,信息化项目成功率不高,使得信息化项目比一般的项目风险更大,这就导致大多数企业都愿意“跟跑”,不愿意“领跑”,具体表现为在同行业竞争对手或合作伙伴之间实施信息化建设后,吸取经验和教训,再建设自己的信息化项目。雁行模式可以分为企业间的雁行模式、企业内的雁行模式、行业间雁行模式和地区内雁行模式四种。对于企业间雁行模式,先行信息化的企业为后进企业提供经验和样板。在实际实施信息化建设中,通常采取信息化示范工程来使用这种企业间雁行模式。

(4)地区互动模式

由于企业所在地区或地区政府推动而主动提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各种良好环境,或者由于企业所在的某个自然形成的经济区域内企业间相互影响,或者区域内信息传播成本低而促进企业间相互交流和影响,这种由于地区因素的影响,企业投资信息化建设而形成的信息化建设模式称为地区互动模式。

(5)中小企业——大型企业互动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中小企业在大型企业的信息化浪潮带动下,可以充分利用大型企业信息化提供的经验和发展环境,进行自身的信息化建设,然后再为大型企业提供信息,由于大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基础条件好,所以信息化的成功一般来说能率先实现,这样大型企业会将自己的某些经验辐射给与自己有业务来往的其他中小企业,从而带动自身产业链的增值。

2.电子商务的企业组织形态分析

企业实施信息化的重要步骤是在公司组织结构上进行科学设计,以适应信息化的要求,从组织发展的角度来看,企业组织形式演进的过程是由实体企业到虚拟企业再到企业电子商务,最后发展到电子商务企业。面向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化最终将使企业成为电子商务企业。

(1)虚拟企业

一个虚拟企业是由一些独立公司组成的临时性网络,这些独立的公司包括供应商、客户、甚至竞争对手,他们通过信息技术组成一个整体,共享技术、共担成本并可以进入彼此的市场。虚拟组织没有办公中心,也没有组织章程;没有等级制度,也没有垂直体系。

(2)企业电子商务

企业电子商务就是指传统企业通过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三大技术平台来配置资源,进行生产经营的一种组织形式。企业电子商务组织是网络型的组织结构,打破传统理念与地理、产品范围,形成跨地区、跨国界的经营,进入全球化的网络经济领域。(3)电子商务企业

在企业实现商务电子化的同时,商务主体直接交易便捷性得到了空前提高,交易成本大大降低。电子化交易手段大大扩展了交易主体的选择空间并加速经济全球化进程,交易主体之间“多对多"的交易关系推动“全球网络化供应链”的形成。纯粹的电子商务企业是组成全球网络供应链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标是通过提供交易信息和交易平台公共服务,提高交易主体之间的交易效率。

3.电子商务的企业资源管理分析

企业电子商务活动需要对企业的各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管理,以保证企业电子商务系统发挥最大的功效。企业电子商务资源可以分为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信息资源、无形资产以及客户关系资源。

(1)企业电子商务的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指在企业电子商务运作中对人力资源的取得、开发、利用和保持等方面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其直接目标就是保证人本管理思想在企业得以实现,终极目标就是实现企业的电子商务发展战略。

(2)网络财务管理

网络财务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以整合实现企业电子商务为目标,以财务管理为核心,财务、业务协同,支持电子商务,能够提供互联网环境下财务核算、财务管理及其各种功能的、全新的财务管理系统。通过MRPII或ERP将企业业务和财务、物流和资金流、信息流集成起来,也可以开发或引进网络财务软件得以实现网络财务管理。

(3)电子化采购管理

电子化采购是通过互联网络,借助计算机管理企业的采购活动。在网络上公布所需产品或服务的内容,给供应商选择;采购企业通过电子目录了解供应商的产品信息;通过比较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并通过电子化手段下订单及后续的采购管理工作。

(4)电子商务的服务管理

电子商务的机遇需要靠优质的服务去把握,客户的选择标准将会集中于服务,电子化交易呼唤人性化服务,服务是维护客户忠诚的基本条件,服务是增强员工凝聚力的重要因素。这样就要求服务为客户着想,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设计独特的网站,努力成为一流的客户服务提供者。

三、企业环境的经营管理模式分析

在进行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化经营管理模式分析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企业信息化建设采取哪种模式?

2.客户搜寻商品和服务信息的渠道与方式有哪些?商品展示采取什么方式?客户与企业的信息交流采取什么方式?

3.商务咨询洽谈的方式与途径是什么?交易订单签约方式是电子化的还是纸质的?

4.交易的货款支付采取何种方式,具有什么特点?商品的物流配送采取哪种方式,具有什么特点?企业提供什么样的电子化服务方式?

5.企业信息化组织采用何种形式,具有什么特点?

6.企业的业务流程具有什么特点,是否适应电子商务的信息化要求?

7.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采购管理、服务管理等专业管理是否采用电子化的手段,有什么特点?

8.企业信息化管理具有哪些方面的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来保证信息化活动的正常进行?

参考文献:

[1]司林胜周宏:电子商务案例分析.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08

[2]杨学山: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08

篇3

关键词:农村经营管理;三农

目前农经信息化建设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与农业其他领域信息化相比发展相对滞后,难以满足农民群众需要和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为全面贯彻落实农业部《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切实推进农经信息化建设,现提出以下意见。

1 充分认识推进农村经营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大背景下,推进农村经营管理信息化,是实现农经事业科学发展的大势所趋,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抓手。当前,我国农村社会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加速发育,社会利益关系深刻调整,农民群众诉求不断提高,对农村经营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也带来了新机遇。推进农经信息化,是改善农经服务,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农经管理,维护集体和农民权益,促进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迫切需要;是创新农经工作方式,提高农经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客观要求。

2 推进农村经营管理信息化的主要措施

(1)认真搞好建设规划。紧紧围绕“三农”中心任务、农经重点工作和农民群众紧迫需要,搞好顶层设计。研究制定全国农经信息化发展规划。各地要结合实际,对本地区农经信息化建设进行总体布局,实行分类指导、分层建设、分步实施。注重信息系统和资源整合,抓紧构建综合业务平台。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各级农业部门要把农经信息化建设作为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金农工程”二期,充分利用综合性平台,推进农经信息化建设。在业务经费和项目资金安排上向农经信息化倾斜,补充和更新农经信息技术装备。加强农经数据共享平台建设,加快农经业务数据库开发,促进数据集成与共享。依托互联网或政府专网,推进农经综合服务网站、网页建设,构建多层次、多形式的农经综合服务网络平台,加快形成农经信息网络群。

(3)重视信息开发应用。加强县乡信息数据采集和初加工整理工作,抓紧健全农经信息采集、处理、和应用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标准、业务流程和工作规范,实现农经信息采集的标准化、规范化,保证基础数据和信息采集的及时、准确。加强与网络运营企业的合作,积极探索“一站式”、“一网式”服务,充分利用“12316”、手机短信、网络对话和视频交流等手段,多渠道、多形式推进农经信息公开。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建设试点,鼓励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广应用财务会计管理系统。积极开发农产品产销信息资源,鼓励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

(4)加强农经业务规范化建设。农经业务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是农经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依据。要认真梳理农经各项业务,健全工作制度,规范业务流程。抓紧制定并推广使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示范文本,研究制定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办法,规范土地承包管理业务流程。抓紧健全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办法,完善财政奖补制度,健全农民负担审核制度,把延伸监管领域各项工作制度化。全面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逐步建立健全合作社社务管理、成员账户管理、生产记录管理制度,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申报认定和运行监测程序,规范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业务流程。

(5)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各级农业部门要根据自身实际,充分利用已有信息技术条件,有计划、有组织地推进农经信息化。尚未开发或者应用农经业务系统的地方,要以县乡两级为重点抓紧试点试验,逐步推开。已经搞了试点的地方,要总结经验,尽快铺开;已经全面开展的地方,要创造条件升级改造。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围绕信息共享、互联互通、政务财务公开,进一步整合业务系统和信息资源,加快开发建立农经综合业务平台,探索农经信息网上公开、在线服务。

3 切实加强农村经营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组织领导

(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农业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农经信息化建设纳入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和项目建设规划,摆上重要议程。各地农业部门主要领导要重视,分管领导要支持,积极谋划农经信息化工作。要加强调查研究,总结交流经验,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农经信息化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高度重视信息网络安全,依法运行、依法监管。

篇4

[关键词]电力企业 经营管理 方式

电力行业是事关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基础性行业,如今,电力企业信息化已融入生产、经营管理、经营和社会服务等各个环节,并在各个子系统、模块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不过从电力信息化的整体来看,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如信息机构设立不健全、没有统一的共享机制、技术平台参差不齐、缺乏信息化标准以及安全漏洞多等。

一、信息化与信息化经营管理

信息化一词在20世纪60年代首先由一位日本学者提出,而后被传播到西方;70年代后期,西方社会才开始普遍使用“信息社会”和“信息化”的概念。而究其含义,则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信息技术由诞生及发展至今,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提高了人们的工作、学习效率,极大地提高了创新能力。

信息经营管理的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而提出的。其核心总旨是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普及的基础之上,社会和经济的各个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革,通过提高信息资源的经营管理和利用水平,在各种社会活动的功能和效率上的大幅地提高,从而达到人类社会新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水平的过程。

信息化涉及很多领域,主要分为产品信息化、产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国民经济信息化和社会生活信息化等。本文主要讨论的内容则是企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资源的深人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经营、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过程。信息化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地更新企业先进经营管理技术的过程。

二、信息化环境下电力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的优化

企业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的现代化市场竞争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信息竞争。电力企业是传统企业,在信息化社会中,只有依靠信息技术,推动企业持续不断地变革和改进,规范和优化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流程,变革经营管理方式,才能大大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经营管理部门的经营能力,简化企业复杂的经营管理层次,使组织向扁平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为企业提供强大的支撑和更大的发展空间,企业才可以获得成功。因此,电力企业应该从优化企业组织经营管理机构、规范控制体系、及时反馈信息以及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等多方面人手,做好企业信息化建设。

1.优化组织经营管理机构

简捷的信息渠道可以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而信息交流的效率将直接影响企业组织的运行效率。近年来,随着电力企业的发展,其经营管理机构迅速膨胀,经营管理流程也越来越复杂,形成大量的冗员和官僚的作风。为了改变这种面貌,企业在施行信息化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一方面抓信息重组,另一方面抓组织重构,使得电力企业的组织结构从垂直型向水平型转变,不仅减少了组织内部的经营管理费用,而且有利于降低企业运行成本,简化经营管理流程,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2.规范控制体系

内部控制是企业进行信息化经营管理改革的关键环节和经营经营管理的重要举措,在企业成长、壮大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优化的信息经营管理流程,不仅规范了操作者的行为,降低了因人为操作而出错的概率,而且由于信息经营管理的公开透明,可以帮助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及时发现和解决出现的问题,最大化地减少损失。通过多年信息化经营管理的不断尝试与创新,内部控制在企业内部涉及的领域已经非常广泛,覆盖了企业层面、业务层面的几乎所有活动。

3.信息的及时反馈

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内部各部门及其子系统之间组成了一个由各种信息纵横交叉的信息网络,企业经营管理层与部门、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经营管理、生产、运营等信息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信息反馈机制,就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现代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企业间信息的竞争,谁掌握了及时的生产、经营以及市场的最新信息,谁就掌握了主动权。

电力信息化为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经营管理思路,从过去单一、被动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向全方面控制生产、经营、安全等信息经营管理模式发生转变。信息经营管理的应用,使得企业经营管理者能够及时掌握企业的生产状况,第一时间根据市场和客户的反应做出合理的工作安排。

4.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是依靠计算机软硬件的技术,融人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方法,对企业经营管理进行全面变革的过程。电力企业是传统企业,企业信息化的实施障碍不在技术而在于经营管理者的观念。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这就要求企业经营管理不断创新,以适应市场带来的变化。创新能力决定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而企业创新其本质也是一个信息处理的过程。通过高效的信息渠道获得企业内外部信息,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决策、开发、实现提供有力保障。

总之,电力企业只有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一个高效的信息和经营管理平台,提高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面对新的时代、新的挑战。电力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的推广使用,有助于规范经营管理流程、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从而提高全行业的整体运营及经营管理水平,使电力行业站在信息时代的前列。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钻井 管理 信息化 发展 应用

1 钻井管理信息化的现状

钻井科技化的重要性。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也在不断的进步,科技创新是推动钻井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先进的钻井技术、精良的钻井装备、优秀的人才队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十分重要的因素。在钻井企业的发展中,每次的科技进步都使钻井技术有了突破,所以说,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科技进步,掌握一批高新核心技术,探索前沿性钻井技术,是推动钻井企业科学发展的原动力。

科技创新是实现钻井企业目标任务的内在要求。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既是钻井技术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是钻井企业创新做强、实现企业目标任务的内在要求。

钻井企业要圆满完成生产经营目标,除了充足的工作量和高效的生产组织外,还必须有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做保证。一方面,钻井生产需要依靠科技进步,依靠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的广泛运用,提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另一方面,市场开拓也需要依靠科技进步,依靠技术革新和设备改造,创新工艺、技术和产品,提高市场信誉,扩大市场占有量,提高竞争能力。

2 钻井信息化的应用

石油企业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石油企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管理层面的智能化以及经营活动的网络电子化等。石油企业的信息化不仅涉及油气田的勘探、开发,还包括钻井工程、地面建设以及原油的储运和物资的管理等。信息化管理模式是指在信息平台上建立面向不同领域的信息管理系统及相对应的软件应用系统,以服务于各企业部门的要求,最终实现企业的计算机网络化、数字化、规范化、科学化的信息化管理运营模式。

在钻井信息化系统中,数据信息采集比较全面,准确率高,容易形成大数据,同时信息网络健全,利于快速数据共享和检索。石油钻探企业拥有先进的钻井信息系统之后,钻井现场的各种数据都能被加密传输到石油企业总部机房,然后以各种方式实现数据共享。

现场的钻井工程师和总部的工程人员可以在一个虚拟的协作环境里进行工作,大量的信息被及时分析、探讨,决策方案也能快速地反馈给现场,大大提高了石油勘探工作的效率以及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这种数字化、信息化的钻井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地域和空间上的限制,使各个领域的技术人员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发挥团队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在短时间内制定出应对钻井复杂情况的方案,这种高效快速的信息化模式将为石油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利益。

石油行业会产生的巨大的数据,信息系统架构专家可以从钻井数据的采集和管理、上层信息的应用以及网络设施和基础设施等几个方面来进行系统设计钻井生产经营管理系统和钻井专业辅助应用系统是建立在钻井数据之上的系统,前者主要侧重生产经营方面,而后者侧重专业辅助应用方面,两者之上为钻井综合决策系统。网络与基础设施和管理与考核制度二者是两大配套的体系,也是整个系统得以顺利运行的保障。

3 钻井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技术创新体制不健全,政企关系亟待完善。政府职能转变的滞后和过多的行政干预,使许多企业的技术引进、技术改造带有浓厚的政府行为色彩,导致企业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技术创新投资主体。相关法规和政策体系尚待完善。我国的专利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制度还不够健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技术创新的进程。我们要在现有基础上不断的完善法律基础,只有在一个完备的体制下才能够和谐的发展。

钻井技术创新的投入不足。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创新资金的问题,一方面是开发人员的缺乏。在钻井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中,中介服务机构能有效地传递信息、协调产需、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但是,我国钻井技术中介机构普遍存在队伍素质不高和装备条件差等问题,不能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首先我们要加大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和人才的培养,探索科技创新途径,加快技术创新步伐。积极探索科技创新的途径。逐渐探索实行产学研一体化。更好的完成技术性的创新。

技术引进的问题,大多数钻井企业只重视把技术引进来,忽视了对技术详细的消化、吸收及进一步创新、开发,导致国内的许多油气田企业已经拥有比较成功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但许多企业并没有将其运用到实际生产过程管理中,钻探企业的信息化尚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所以我们要加强国内外技术合作与交流。正确处理自主创新、合作开发和技术引进的关系,加强单位间的合作与交流,形成以自有技术为主的新技术。逐渐有效地缩短我们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差距,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些因素的存在,注重将专家、数据与各种专业知识以及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人机一体化的思想,强调人的主导作用。

4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钻井信息系统不断地采集、传输钻井实时数据,并进行处理,实现实时最优化钻井技术,钻井信息系统将综合运用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综合性软件集成技术和Internet技术,使钻井过程控制和优化钻井达到新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沛商.钻井工程管理信息化[J].矿业工程,2004,2(6):9-10.

[2]姜国富,景曦,曾惜等.浅析标准化建设与钻井施工作业HSE管理[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17):75-75,76.

[3]杨传书.新形势下的钻井信息化[J].石油钻探技术,2007,35(2):79-82.

篇6

在富兰机电总经理江海铭看来,除了出色的技术、产品与服务,富兰快速成长背后还有重要的“功臣”――信息化:“利用IT工具不断降本增效,对于我们在这个典型的‘用成本说话’的制造行业中获得竞争话语权,起到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战略牵手

为了放大产品创新效能,2012年富兰导入PLM系统以更好的进行研发项目管理。这也令富兰的经营层开始更为全面的审视企业的管理体系,开始思考如何能更智能化,更恰到好处的提取并分析出决策所需要的重点数据,并更好的与前段研发实现对接?上ERP系统成为富兰经营层一致的决议。2013年,鼎捷软件成为富兰的信息化合作伙伴。

作为典型的资金、技术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光学球罩行业的订单以多品种、小批量为主,交期短成为竞争的重要筹码,这对企业的生产计划与物料的合理性、及时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富兰也不例外。

然而,长时间以来,因采购交期、数据评估不准确,订单评审时间过长,供销调度能力不足等原因造成的延期交货状况时有发生,这对富兰极为重视的客户满意度产生了极大影响。再加上成本核算、成本控制难度大,使得原本就日渐微薄的产品利润空间再次遭到挤压。

为了帮助富兰尽快疏导内部各部门业务流程,降低现有的库存产品呆滞,提高订单达交率,并建立起财务、业务一体化的成本核算模式,项目实施团队依托易飞管理软件,将进销存、生产、财务各环节的数据录入到同一平台,以便于统一管理与流程控制。“可以说我们在球罩制造领域是权威,但在管理软件应用方面却是外行,起步阶段多亏了鼎捷提供丰富的行业经验借鉴,以及对我们企业经营模式的准确剖析。否则,靠我们自己去构思整套系统的应用布局,很可能会走入一条死胡同。”江海铭认为,该信息化解决方案,涵盖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进销存管理以及其他运营基础数据的管理与规范,管控触角延伸至经营各环节,又不失行业特色。“光学零部件行业与模具制造的关系非常紧密,但在模具制造领域ERP的管控力相对薄弱,针对这个难题有了很好的解决办法,这在后续的应用中双方也在不断优化完善。“

客制化开发

全面提升管理效能

2013年底,易飞管理软件在富兰成功实施上线。运行一年多来,富兰的信息化应用效益相当显著。“对于制造企业而言,关注点无外乎提升品质、加快交期、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依托ERP平台,目前这几点都已达成。”对于江海铭这样的富兰高层,感受尤为深刻的是在排产的顺畅性、订单交期达交率和精细化成本分析与管控等层面的提升。而从易飞ERP系统中提取出的各项运营数据清晰明确,已成为富兰中高层管理、决策有效的依据与来源。

在富兰市场部总监刘雪娜看来,易飞管理软件的实施为绩效管理体系在富兰内部更为高效的推行扫清了障碍。现在,绩效管理所需的数据可以从易飞ERP系统中直接提取,既节省了人工,又极大提升了数据的精准度。”对此,刘雪娜强调:“之所以能达到目前的成效,得益于我们结合了自身绩效管理的实际情况,在易飞ERP系统中成功进行了二次开发。”

在富兰,依托这个开放的ERP平台上进行符合自身管理特色的二次开发,同样应用于库存周转、原材料周转等关键的管理关节,刘雪娜认为:“这对我们来说非常便捷,也十分重要。”

打通管理关节

ERP应用价值落地开花

2014年5月,鼎捷价值研究中心多位专家组成的“应用价值评鉴团”来到富兰。经过调研,评鉴团队发现富兰的经营管理面貌焕发出全新的神采,原本淤堵的管理关节被打通了,在订单评审周期、生产计划制定、精细化成本核算等关键环节,更有了清晰直观的数据呈现运营价值。

实现物料编码规范化,确保一物一号,为后续的管理提供保障;BOM断阶符合实际管理需求,为生产管理、库存管理、成本核算管理提供基础。

订单评审个案处理,加快订单评审周期,提高订单准交率。订单评审周期由原来的3天缩短至1天。模具库存管理得到优化,明确了客户模具账目。管理成效由原来的0管理提升至80%以上。

根据订单生成生产计划,由物控人员对计划进行细化,对计划进行第一次拆分;根据生产计划生成采购计划,保证物料的齐套率;计划细化到3天一发放,方便追单人员对生产进度全程严格管控。

对不良报表进行分析,方便财务及采购人员对供应商赔偿款进行统计,同时对采购成本进行管控。

财务月结速度明显加快,财务日常稽核功能得以强化,做到事前控制、事中跟进、事后分析;财务结账天数由原来的15号前提前至每月10号前。

正因为交出了这样亮丽的成绩单,富兰被鼎捷应用价值评鉴委员会一致评定为“2014年度应用价值案例评鉴银质奖”,成为客户中的应用标杆。“现在客户的需求更加多变和复杂,易飞ERP上线以来,我们在根据客户需求临时变更订单时,更为灵活,达交订单也更有把握与底气了。”刘雪娜表示,这对于富兰这家坚持“以服务创造战略竞争优势”的企业而言,尤为重要。

IT登上更高管理舞台

“2007年以前,我们一直以提升技术为公司主要的经营策略。2011年以后,我们开始关注企业的内部管理,并思考创新市场的开拓方向。”江海铭表示,凭借在光学球罩领域的深厚积累,富兰正在生物医疗、军工、汽车等领域积极渗透并拓展产品的第二曲线。以新人的姿态进入陌生领域,必须让新产品迅速获得市场认可,研发就变得非常关键。

江海铭毫不讳言富兰后续在研发力量上的加大投入,但ERP软件如何把前端研发与后端的生产和服务无缝贯穿在一起,却是江海铭更为看重与期待的:“快速、准确、有效的获取数据是IT的重要价值这一,如何拿到前端研发数据与后端量产数据,并做对比与分析,对于我们来说很重要。”

篇7

关键词:信息化;金融经济管理;现状;应用;创新

一、引言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创新,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推动了各个领域的高效发展。尤其是在金融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和创新,既可以有效提高金融经济管理效率,又可以优化金融经济资源配置,是金融经济管理的主要发展方向,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信息化的应用和创新需要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制定科学、合理的金融经济管理方案,进一步推动金融经济管理的发展。

二、信息化在金融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1.信息化建设水平相对较低

受到企业金融经济管理信息化设备以及技术的影响,大多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都比较低,无法充分发挥出信息化技术在金融经济管理中的促进作用,使得金融经济管理工作的落实与实施受到很大影响[1]。首先,在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的大背景下,各企业都将工作的重点放在企业经济利益增长上,将更多的精力和资金都投入到发展企业业务以及技术能力等方面,缺少对企业金融经济管理的重视程度,导致企业金融经济管理工作的实施缺少足够的资金支持,信息化建设水平比较低;其次,部分企业认为金融经济管理人才对企业的发展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缺少对相关管理人才的培养,造成企业金融经济管理人才十分短缺。并且个人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也参差不齐,无法发挥出相应的工作效能,不利于企业金融经济管理工作的长期发展。

2.信息化管理理念以及应用方式落后

一方面,金融经济管理作为传统的工作内容之一,经历了多年的工作发展以及理念创新等,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模式,在相关工作人员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传统管理理念和工作方式根深蒂固[2]。金融经济管理工作人员在开展具体工作的时候,容易出现固守传统的现象,缺少对现有管理理念和工作方式的创新,导致企业金融经济管理工作与高速发展的经济出现偏差,两者之间出现十分明显的不契合问题[3]。另一方面,受到金融经济管理理念以及信息化技术的影响,企业在应用信息化技术的时候,长期存在应用范围小、精细化不足以及应用程度低等问题,使得信息化在金融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处处受阻,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以及智能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信息化在金融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和创新方法

1.加强人才培养,提高金融经济管理效率

信息化在金融经济管理中的应用与创新,与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个人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关系。为此,想要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进一步推动信息化在金融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和创新发展,企业首先需要从人才培养和素质提升的方面入手,全面提高金融经济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信息化素养。首先,各企业需要定期组织相关的工作人员参加各类型的专业知识讲座或者业务培训。邀请行业内的专家和学者,为企业金融经济管理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等,以此帮助相关工作人员掌握更多的金融经济管理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4]。其次,企业要为金融经济管理工作人员提供足够多的业务交流机会。例如,定期举办行业交流会或者经验探讨会等,让金融经济管理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和其它企业工作人员的交流,学习他人先进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认识到自身工作上的不足,积极改正,以此不断提高自身的金融经济管理水平。最后,企业需要为金融经济管理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实践学习机会。为其争取进入行业领先企业实习学习的机会,学习先进企业的金融经济管理理念和工作方式,以此丰富自身的金融经济管理知识和专业素养,更好地为金融经济管理工作做出贡献。

2.优化资源配置,提高金融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

金融活动是企业正常运行和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对企业的健康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为此,企业在开展金融经济管理工作之前,要立足于企业发展现状,对企业自身现有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进一步提高金融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和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第一,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尤其是金融类企业,在开展金融经济管理工作的时候,需要对自身现有的金融经济资源进行全面的整合和划分。通过查阅大量的信息资料,结合市场经济的发展态势,对现有的金融经济资源进行重新分配,以此实现企业金融经济管理的高效发展和信息化发展[5]。第二,企业在正常经营的过程中,要不断汲取同行业的经验教训,对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以及发展态势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有针对性的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金融经济管理方案,将企业的金融经济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保障企业内部金融经济管理工作的稳定发展和高效落实。总之,企业想要有效提高金融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就必须对企业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合理地利用和发展企业固有的管理技术和管理资源。从信息化的全面实施和发展的角度出发,对企业的资源进行全面的整合和重新分配,以此实现企业资源的利益最大化,全面推动企业金融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应用的创新发展。

3.搭建信息化平台,全面落实金融经济管理工作

在金融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企业想要健康、稳定的发展,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上获得一席之地,就必须顺应金融经济的发展潮流,对企业发展的方向和模式进行有效地调整和创新,以此适应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各类型金融业务的主要发展特点就是多元化,不仅金融业务的种类越来越多,而且金融业务的开展方式也逐渐丰富起来,为企业金融经济管理工作带去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6]。为此,各企业应该在现有的信息化技术以及设备的支撑下,将更多的精力和财力投入到信息化平台搭建上,改变企业以往单一的金融经济业务服务模式,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同时,企业在建设金融经济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平台的功能多元化,使得信息化平台可以更加高效、高质的为企业提供服务,进一步提高企业金融经济管理的工作效率与质量,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多元化发展,为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

4.强化信息化管理,充分利用先进信息化技术

从现阶段各个企业的发展情况来看,信息化的实践应用是企业正常运营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为此,企业在开展金融经济管理工作的同时,要以企业发展为中心,不断强化信息化的管理,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朝着高效率、高质量的企业金融经济管理方向发展,将企业自身的多元化发展可能性彻底的展现出来。企业在开展金融经济管理工作的时候,要找准企业的发展定位,在信息化技术的支撑下,实现经济效益的增长以及业务能力的提升。并且实时地转变固有的金融经济管理理念和工作方式,将信息化技术与传统的管理手段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全面提高金融经济管理工作的综合效果,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进而为企业的高速发展保驾护航。需要注意的是,在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企业金融经济管理工作中时,相关的管理工作人员要避免工作形式化的问题,不能走过场、做面子工程。而是要充分的将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切实有效地应用到金融经济管理当中,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的高效性以及推动作用,将金融经济管理工作落实到位,进而全面带动企业的良好发展。四、结论综上所述,企业在落实和实施金融经济管理工作信息化的时候,依然面临着诸如工作效率低、落实不到位、重视程度不足等问题。企业需要在日常的经营过程中,结合自身的发展状况以及市场经济的变化,不断提高金融经济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个人素养、优化资源配置、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进而全面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效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长久、充足的动力。

参考文献

[1]杨夕雪.信息化在金融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和创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20):235-236.

[2]黄甫英.浅谈信息化在金融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和创新[J].新商务周刊,2019,(15):142.

[3]钱俊峰.试析信息化在金融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和创新[J].新商务周刊,2018,(24):10.

[4]薛利民.探讨信息化在金融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和创新[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8,(11):232-233.

[5]李之光.浅谈信息化在金融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和创新[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31(1):30-32.

篇8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医疗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化,一些问题也随之暴露.为了分析病案信息精细化管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本研究对2012-01/2013-01和2013-01/2014-01各1000例案例信息进行分析,探讨精细化管理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01/2013-01我院1000例病案信息作为对照组,选取2013-01/2014-01我院1000例病案作为观察组,排除一切可能影响调查结果的因素,全部病例信息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病例信息采用常规管理模式,包括整理资料、归档、存储、保管等.观察组病例信息采用精细化管理,主要内容包括:病案首页质量精细化管理,管理工作的量化与细化,管理流程的优化,病案管理的标准化与人性化.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种管理方式病例首页质量合格率、病案缺项缺页率、医患纠纷发生率等.采用我院自制满意调查表,选取观察组200例、对照组100例患者或家属填写,满分为100分,≥90分为非常满意,75~89分为基本满意,<75分为不满意,满意率=(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选取病案管理的20名医务工作者综合职能进行考核,包括理论考核合格率、技术考核合格率、绩效考核合格率等,评价管理效果[1].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应用n(%)表示,组间差异经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种管理方法应用效果比较

观察组病案首页质量合格率(99.90%)明显高于对照组(7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项缺页率(0.00%)明显低于对照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医患纠纷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患者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满意率(92.00%)较对照组(65.00%)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医护人员综合职能比较

观察组医护人员技术考核、理论考核、绩效考核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本研究中,我们对观察组病案信息采用精细化管理,并与接受常规管理的对照组病例信息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病案首页质量合格率高于对照组,缺项缺页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细化管理能提高医院整体素质,提升患者满意率,进而实现不错的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且有效减轻患者的负担.保证病案的安全性是医院病案管理的基础工作,并且也是一项病案管理中难度较高的工作,而采用精细化管理能够有效确保病案的安全.例如,在临床工作常会发现病案“失踪”问题,据分析主要是以下两个原因:①病案管理人员疏忽而导致出现病案合订情况;②在病案借出病案室后,由于工作人员没有及时催收而导致病案丢失.加强对病案信息精细化管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措施.

3.1病案首页质量的精细化管理

患者入院时必须提供有效身份证件,进行实名制入院手续办理,急诊患者可先就诊,再补交身份信息.将病案基本信息填写完整,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岗位、现住址、户口地址等,均以有效身份证明为准[2].

3.2病案管理工作的量化与细化

由专人负责回收病案信息,并由专人进行记录,包括病案的起始页码、检查化验单数量,确保责任落实到个人.

3.3病案管理流程优化

进一步优化病案管理流程,从病案填写、回收、整理、装订、编码、电脑录入等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在此过程中,每个环节由专人负责,严格执行每一项操作,避免病案缺项缺页.

3.4病案管理的人性化和标准化

篇9

一、当前农村信息化管理现状分析

(一)信息化手段没有得到充分的推广

目前,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在农民合作社、企业经营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但是由于每位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和模式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信息化管理方法的要求也多有不同,通过分析和总结当前我国农村信息化管理现状不难发现,信息技术服务手段在我国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推广和应用,虽然也有一些地区采用了信息化的管理手段,但是由于使用者缺乏相应的信息技术知识,也为信息化管理手段的推广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和局限。

(二)信息化手段应用成本过高

农村经济管理方式相比与企业管理有很大的区别,信息化管理方法的应用需要一定的成本投入,才能确保信息化管理手段的顺利实施,获得预想的管理效果。但是对于一些农村地区来讲,很多居民对于信息化管理手段都没有正确的认识,也难以接受计算机网络的使用成本。虽然经过一系列的改革,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对于网络技术的建设和使用,还是难以得到农村居民的接受和认可。另外,也由于农村居民的消费观念较为落后,认为上网和电话的收费不合理,所以对于网络的建立和发展动态也没有给予充分的关注,也有一部分居民虽然非常认可信息化管理手段的应用,但是由于经济能力有限无法承担建设成本,造成一些农村居民常常无法及时的获取准确的网络信息。同时,网络体系的建立一般都具有一定的规模,并且还要做好后期的维护工作,不断搜集和开发丰富的信息资源和软件,从而有效避免信息资源和硬件设备浪费现象的产生,也使得农民能够获得最及时,新颖的、丰富的农业信息。如果农民无法得到及时的得到和应用农业信息,会使农业信息的传播失去实际价值,也造成农民逐渐忽视农业信息的接收和应用,信息化手手段应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之逐渐降低,使得农村经济建设的发展遇到层层阻碍。

(三)缺乏专业的信息化管理人才

在农村经济建设发展过程中,很多管理者的专业素养和管理水平都有待提升,很多挂历人员的文化知识水平都比较低,对信息化管理手段的了解也少之又少,缺乏信息化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大部分的管理人员还停留在基本农业信息的和搜集层面,难以开展较为复杂的管理工作,以及高级信息的搜集、整理和,使得一些地区的农村居民常常难以及时的获得重要的农业信息,同时也使农村信息化管理质量和效率一直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四)实用性较差,缺乏信息传播渠道。

大部分地区的农村居民的文化水平都比较低,所以也难以熟练和灵活的掌握与应用信息技术。当前,很多年轻的农村居民大多都选择了外出打工,而农村经济建设发展的重任就落到了老一辈的居民身上,但是由于年龄问题,这些居民在文化水平和接受能力都比较差,也无法对信息化管理手段的相关内容和技术有透彻的理解和掌握。因此,难以使信息服务技术在农村经济管理中得到科学合理的应用,也无法取得预想的应用效果。另外,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改变,也使得农村经济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发展形势,农村居民的需求也随之在不断提高,但是目前很多农村地区的信息传播渠道都没有得到及时的优化和拓宽,严重影响着信息的传播速度和效果。当前农村地区对于一些影响经济发展的问题和政策,大多居民一般都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形式去获取,但是对于如何开发农村市场,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等都缺乏充分的了解和掌握。

二、信息化手段在农村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对策

(一)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

在农村经济建设发展过程中,信息化手段的建立和运用是一项复杂、繁琐的工作,其不仅涉及到不同阶层的政府部门,还影响着各国行业和地区的发展,因此政府在其建立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各地区政府应该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在农村经济建设发展过程中,积极的领导农民将信息化手段科学的应用到经济管理中,并帮助其建立基础的网络设施,以及农业网站和经济管理系统。同时还要时刻关注农村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并根据农民的实际需要,给予一些适当的指导和帮助,让农民能够科学合理的利用信息技术,也使基础网络设施能够发挥最大限度的使用效果,有效避免信息资源和网络设施浪费现象的产生。

(二)加强农村信息化技术服务

在农村经济建设过程中,我们应该不断加强信息技术服务,并尽量将农业推广站和地方政府的相关管理部门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其在农村建设拓展过程中,发挥最大限度的积极作用。同时还要将当前的农村信息资源进行科学整合,逐渐引导农民将信息化手段应用到经济管理过程中,不断提升农民的经济收入,让更多的农村居民认识到运用信息化手段的意义和价值。并且还要根据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发展目标和计划,从而使农业活动的正常开展得到有效的保障。另外,还要对农民开展相应的培训工作,引导其树立起正确的应用意识,为农民讲解相应的农业知识和信息应用技术,使其文化水平和实践应用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锻炼,也使其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信息知识和技术的学习和掌握中。对于农村经济管理者也要对其进行定期培训,使其管理理念得到及时的更新,促进其管理思维得到不断的拓宽。从而使其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能够得到不但的优化和提高,促进农村经济管理质量和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三)建立经济信息化管理示范基地

对于农村居民来讲,对于信息技术服务的认识和接受需要一个过程,在信息化管理手段应用的初级阶段,农民对它的认识,以及其具有的功能和带来的效益了解的往往很少,对此,政府应该在当地建立起经济信息化管理示范基地,不断的为农民展示信息化管理手段在经济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效果,并鼓励农民积极的参与到实际管理过程中,让农民真实的体验到信息化管理手段带来的经济效益,从而使信息化管理手段能够得到更多农民的接受和认可,促进农村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同时,对于农村经济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要不断的引进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不仅要要求其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还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从而使其能够充分利用自身丰富的专业知识,创新出更多新颖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手段,促进农村经济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取得更好的成果。

(四)加强相关部门的紧密合作,提升信息传播效果

篇10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下 全面预算管理 应用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企业的发展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在信息化的环境下,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应用是能够促进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逐渐形成企业自身的成本优势,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信息技术是现阶段社会的主流,企业想要发展就需要将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与先进的信息技术相结合,通过信息技术和全面预算管理相结合,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战略管理能力,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信息技术和全面预算管理相结合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方法。

一、信息化环境下全面预算管理应用的重要性

信息化环境下,全面预算管理的应用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信息化环境下全面预算管理应用能够满足公司治理的内在的重要要求,协调企业各个部门和员工的责、权、利。同时也能够促进企业相关战略目标的实现,对企业未来发展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从而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同时,通过全面预算管理能够有效增加企业战略管理能力,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精细化管理,将企业的决策、计划、控制等融合在一起,从而推进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形成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并通过全面预算管理推动成本控制,增加企业自身的成本优势,进而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信息化环境下全面预算管理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对全面预算管理应用的重视程度不够

信息化环境下全面预算管理应用的重视程度不够,企业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不够,不能正确认识到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程度,这就使得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所制定的相关决策不能得到有效执行,进而导致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应用程度不够。也就使得相关管理部门不能做到内部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相关工作的监督力度不够,进而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和核心竞争力的获取。

(二)缺乏健全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健全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是促进企业全面预算施行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但在实际的信息化环境下企业缺乏健全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导致全面预算管理的执行力度不够,全面预算管理缺乏有效的指导作用,缺乏监督力度,也就使得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水平低下。

(三)全面预算管理控制、分析的方法需要更新、编制手段需要更新

由于现阶段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控制、分析的方法、预算编制手段落后,这些控制分析的方法都需要更新,落后的全面预算控制、分析方法,使得企业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程度不够,不能实现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作用。同时,在事前,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事中控制时不能根据市场经济的实际情况和变化情况制定合理的应对措施,也就导致事中控制和监督方法丧失。事后基础数据收集的不足,影响企业对社会经济视角的独特性和创新性。同时,还缺乏有效的编制手段,也就导致编制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导致企业预算编制成本较高。

(四)全面预算监督和考核不全面

信息化环境下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监督和考核体系部全面,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管理的执行力度与企业员工是密不可分的,全面预算管理的执行会受到人为因素而产生变化,影响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相关决策的执行需要全面的预算的监督和考核体系的保障。但在实际的信息化环境下全面预算管理的监督和考核体系的不够完善使得企业全面算管理不能发展其重要作用,不能及时对全面预算管理相关决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分析和处理。

三、信息化环境下全面预算管理应用措施

(一)加强对信息化环境下全面预算管理应用的重视程度

信息化环境下全面预算管理想要获得良好的应用,就需要加强对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还要转变企业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在信息化环境下全面预算管理纳入到企业的战略管理中,并注重企业相关管理者的职业技能和业务能力培训,确保相关管理者具有良好的职业技能和业务水平,由先进的领导管理人才能够更好的了解外部市场,充分整合企业内部资源,进而落实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促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水平的提升,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二)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通过建立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能够有效增加企业全面预算的执行效率,健全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预算管理能力,促进企业生产成本预算管理和执行,并有效降低企业成本预算管理的资金支出,降低企业不必要的资金浪费,从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进而促进企业成本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进而促进企业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增加。如:国内某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系统中可以进行预算编制、成本查询、动态监控等诸多管理工作,并可预测未来成本,从而为管理层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数据。

(三)更新全面预算管理控制、分析的方法、编制手段

更新传统的全面预算管理控制、分析方法,强化全面预算管理的在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全面预算管理。同时,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全面预算管理相结合,从而实现企业全面预算编制手段的更新。在信息化环境下,全面预算管理的预算编制,需要率先进行预算设置,而预算设置能够自动进行数据的汇总,从而简化预算的操作流程。同时,在进行预算编制时,需要根据企业发展的整体战略目标进行规划,合理利用企业内部资源,通过相关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形成可行的预算编制,从而体现预算编制的重要作用。

(四)完善全面预算的监督和考核

信息化环境下全面预算管理具有监督和考核的重要作用,监督作用是对企业员工的监督和督促,全面预算管理的相关决策的执行情况与企业的员工有着直接的关系,在执行过程中,一旦执行出现问题就需要对这些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反馈和处理,从而促进企业相关全面预算管理决策的有效施行。同时,在全面预算管理相关决策执行过程中,实行相关责任制,将执行的程度和相关的管理人员的绩效相挂钩,一旦在执行过程中出现问题,能够确实找到问题的责任人,并对其给予一定的处罚。还要建立良好的绩效考评机制,将绩效考核和全面预算管理相结合,并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将相关的绩效指标与个人的绩效相结合,不但简化传统的绩效统计还能增加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从而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四、结束语

随着信息化大潮的不断推进,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也产生了诸多变化,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全面预算管理应用,能够有效降低企业不必要的成本投入,增加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执行效率,进而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有效统合,并进行合理配置,通过加强对信息化环境下全面预算管理应用的重视程度、健全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更新传统的全面预算管理控制、分析手段,并将信息技术与全面预算相结合,采取科学简单的预算编制系统、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相关决策的执行监督力度和完善的奖惩机制,从而提高企业的成本优势的形成,进而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杜永鹏.基于信息化下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施[J].投资理财,2014

[2]于鹏.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浅析[J].科学管理・中国市场,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