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法的优缺点范文

时间:2024-03-26 16:49: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讨论法的优缺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讨论法的优缺点

篇1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创新;必要性

一、小学思想品德课现有教学方法分析

通过对目前小学思想品德课的研究发现,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学生主动参与的民主讨论

民主讨论法是目前小学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主要是通过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尊重学生的特点,使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发挥民主讨论的积极作用。

2、利用学生天性的故事讲解法

小学生普遍都喜欢听故事,结合小学思想品德课的内容,我们可以将课程内容用讲故事的方式向学生讲解,将课堂传授变成故事讲解,既实现了课堂内容的传授,又吸引了学生。

3、利用课程内容的情景设计法

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内容中,利用课程内容进行有效的情景设计,也是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目前情景教学已经成为了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也有重要应用。

4、以重要人物为代表的典型分析法

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有许多以重要人物为代表的典型事件和事例。目前普遍的教学方法均为对这些典型事件和事例进行深入剖析,从这些事件和事例中吸取经验。

5、注重联系实际的现实演绎法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与现实联系最紧密的课程之一,因此在课程教学中,均采用了现实演绎法,有效的将小学思想品德课程内容与现实结合在一起,发挥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

6、增加课程与社会联系的社会调查法

目前小学思想品德课归根到底是一门社会实践课,因此,社会调查法是目前小学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采用社会调查法之一教学方法,增加了学生与社会的联系。

二、小学思想品德课现有教学方法优缺点对比

以上我们分析了小学思想品德课现有的教学方法,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验证之后,这些教学方法的优缺点值得我们分析和探讨,主要结果如下:

1、民主讨论法的优缺点

民主讨论法的优点在于尊重了学生的个性,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从讨论中获得提高。但是这种教学方法的缺点在于,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老师必须要加强引导。

2、故事讲解法的优缺点

故事讲解法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从故事中获得思想品德知识。但是故事讲解法的缺点在于学生会过分关注故事本身的趣味性,而忽视了故事的教育意义。

3、情境设计法的优缺点

利用情境设计法,可以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够极大的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效果,对启发学生智慧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情境设计法要根据课程内容而定,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可以应用情境设计法,因而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4、典型分析法的优缺点

典型分析法是对典型事件典型经验的总结,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具有重要的代表性。但是典型分析法如果应用的不好,会使小学生仅仅能记住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而忽略了普遍性。

5、现实演绎法的优缺点

现实演绎法是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教会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本领,但是受到小学生年龄的限制,现实演绎法所取得的效果十分有限。

6、社会调查法的优缺点

社会调查法被认为是拓展小学思想品德外延的重要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到社会实践中。但是在具体实施的时候,社会调查法的实行受到多重因素的制约,开展起来遇到的困难很大。

三、对小学思想品德课现有教学方法创新的必要性

在目前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虽然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并且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一定的优点,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学方法的优点并不突出,开展起来遇到很大的困难。所以,我们必须对小学思想品德课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发挥其优点改善其缺点,使其更适于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因此,对小学思想品德课现有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是十分必要的,其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小学思想品德课现有教学方法创新,符合教学发展规律

对于小学思想品德课来讲,教学方法的创新符合教学发展规律,能够促进小学思想品德课不断提升教学效果,并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改变现有教学模式,使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整体教学水平出现质的飞跃。

2、对小学思想品德课现有教学方法创新,是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必然需求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要想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单纯依靠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达到效果,因此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这种创新是在现有教学方法基础上进行的,符合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发展需求。

3、对小学思想品德课现有教学方法创新,有利于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

对小学思想品德课现有教学方法创新,是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对小学思想品德课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是十分必要的。

四、结论

从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中,尽管现有的教学方法比较多,但是有些教学方法在实行起来具有一定的困难,并且有些教学方法在现实的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中具有一定的缺点。基于这种现状,我们必须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来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高中梅;重庆市城口县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刚;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性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篇2

一、理论扎实记忆法

理论扎实记忆法是针对护理礼仪中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理论较为实用的方法。尽管学生升入大学后,应试教育的紧迫性没有高中那么强烈,但是对于大学当中必要的理论,还是应该以最传统的方式牢记,因为只有牢记了理论才能正确地指导实践。对学生而言,他们大多数自觉性不强,因此在理论的记忆中不能单纯地依靠学生自觉记忆,教师必须要督促他们学习。督促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可以在新课之初对上一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复习,以提问的方式或以平时成绩为激励因素,请学生回答问题。“温故而知新”,这样不仅有利于对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深刻的回顾、加深理解,也为下一节课开了一个好头,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教师还要督促他们在课下抽出一些时间。对护理理论知识进行学习,为以后在护理学习、工作及护理研究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多媒体教学演示法

我校的护理礼仪课程配备了多媒体教学工具,多媒体是教师对本门课程相关内容进行课堂演示的有力教具。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生动的、对比明显的图片或者视频展示护士的仪容、服饰、言谈等方面的礼仪,讲述这些礼仪的规范和要求,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看图片和视频中掌握学科要求的相关知识。教师还可以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将自己的一套护理礼仪动作过程拍摄下来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并让同学之间相互评价,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三、角色演绎法

很多课程教学中都能用到角色演绎的教学方法,护理礼仪课程也不例外。护理礼仪这门课程是为了更好地指导护理实践,角色演绎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以致用。在进入真正的工作岗位之前,角色演绎的方法能让学生对自己将来即将从事的工作有一个粗略的印象,这有利于他们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模拟护士常遇到的护理场景和医院场景,如自我介绍、递送名片、接听电话、测量生命体征、晨间晚间护理等,然后通过角色演绎考核护士的仪容仪表礼仪和护士体态礼仪。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分组演绎,由几个学生分别扮演医护人员、患者、患者家属,然后由教师设定一定的工作场景,根据场景进行相应的表演。最后教师和学生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寻找护理礼仪的优缺点并进行点评,以巩固课程知识。

四、讨论法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对整个课程的学习非常重要,小组讨论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提升团队能力,加深学生对本门课程知识的理解和认知,还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提升整个班级的竞争意识,形成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因此,把小组讨论法运用到本课程的教学中具有相当大的现实意义。教师可以把每个大班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5~6人,小组成员可以是自由组合的,也可以按兴趣、成绩等来组合。在小组讨论活动中,教师可以提出一定的问题,然后安排时间让小组成员讨论,最后由小组中的某个学生进行讨论结果的阐述,小组阐述完毕之后,教师再根据内容和实际情况做点评。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叶亚珍.加强护生护理礼仪操作培训的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07,(13).

[2]于波,赵凤君.护理礼仪教学模式实战研究[J].护理研究,2009,23(10).

[3]殷彤,彭慧颖.临床护理礼仪的重要性分析[J].吉林医学,2011,32(30).

[4]卫艳萍.护理礼仪教学方法探讨[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1,21(01).

[5]沈艳梅.护理礼仪的临床规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3).

篇3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机械制造基础;工程案例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0.17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0-0-01

案例教学法最早由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朗代尔提出,广泛应用于法学和医学的教学中,后来案例教学法衍生为工程案例教学法,广泛应用于工科教学领域,上世纪八十年代传入我国。案例教学法是通过教师设计的场景,学生将自己置于场景内,通过讨论或研讨等方式学习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机械制造基础高等教育机械关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包含了工程材料、热加工工艺和机械加工工艺等方面的内容,教学内容涵盖面广,实践性比较强,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效果不明显,学习积极性不高。为进一步提高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工程创新能力,将工程案例教学法应用到机械制造基础课堂教学非常有必要,同时也是新一轮应用型教学改革的需要,有利于培养学生成为应用型、实践型专业人才。

1 机械制造基础传统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不能与工程实际相结合

机械制造基础是机械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涵盖了工程材料、热加工工艺和机械加工工艺等多方面的教学内容,是多门专业必修课的前置课程。因教学内容多,涵盖知识面广,大多数教师采用传统教学方式,传统黑板或投影等进行满堂灌的方式,教学质量不高,教学效果较差,学生只是掌握了一些基础理论知识,不能与工程实际相结合,教学内容与工程实际脱节。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枯燥无味,课程内容过于抽象,难以理解。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不浓,不愿意学习这门课程,不利于后续课程的学习。

1.2 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的工程素质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内容陈旧,仍然以理论知识为主,实践知识比较缺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学生的工程理念得不到实践,工程创新思维不强,实际机械工程问题解决能力不强。只有训练学生的工程实际灵活运用的能力,才能拓宽学生的工程视野,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机械人才。

1.3 不能正确评价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考核仍采用笔试为主的考核方式,大部分学生只能死记硬背基础理论知识,不能正确评价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机械制造基础实践性比较强,涵盖了许多热加工工艺和机械加工工艺方面的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并实践操作这方面的工艺。纯理论笔试的方式不能客观公正的考核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不能评估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 工程案例库的建立

机械制造基础实施工程案例教学,设计和建立工程案例库非常重要。教师在设计和建立工程案例库时,应选取那些学生感兴趣的、紧扣教学内容的机械工程案例,通过多种形式表现,比如,可以建立金属切削机床案例库、刀具案例库和典型零件加工案例库等。另外,要注意不断更换和增加案例库,保证案例的时效性和实用性。

3 案例教学法在机械制造基础教学中的实施

3.1 现场教学法

为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实践经验,教师应组织学生到工厂,实习车间等开展现场教学。通过现场教学,让学生了解和现场学习机械基础理论知识。另一方面,通过现场教学,让学生真正了解实践应用知识,了解机械制造过程和制造工艺。机械制造基础的现场教学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工实习,通过该部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机械加工方法,培养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另一部分进行机械制造基本技术观摩,让学生了解某一类工艺的全生产过程,消化机械制造基础某一方面的理论知识。例如,可以开设机械加工工艺方面的技术观摩课,结合一个具体的零件,了解一个零件从毛坯至合格零件的全过程,掌握工序、土步、工位、走刀等机械制造基本概念,分析毛坯的选择、定位基准的选择、工艺规程的编制等等,真正提高学生学习机械制造工艺的兴趣。

3.2 分组讨论法

工程案例教学时分组讨论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差异性,6人一组分为不同组,每组选一个组长,设计不同的工程任务,让每个小组自己去设计解决方案,进行内部讨论最后形成解决方案。对于不同组的解决方案,由组长代表该组进行阐述,由全部同学来进行比较、评价,让每个学生认真分析每组方案的优缺点,进一步优化方案,最后形成每组的最终方案。例如,讲解零部件机械加工工艺时,教师可以事先布置一项设计典型零部件的任务,由各个小组讨论形成各自的方案,课上各小组进行集中讨论,任课教师对各小组方案进行点评,指出各自的优缺点等。这种分组讨论的方法非常适合案例教学,通过该方法可以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团队能力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4 结 语

总之,机械制造基础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必修课,传统的为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的专业发展,学生的工程素质较差,工程实践能力较弱,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高校机械类专业教师应该结合工程案例教学,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方法,通过工程案例来开展教学,通过现场教学法和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对十金属切削机床、刀具、机械加工等工艺有更深的了解,进一步掌握机制制造的基本技能,为成为合格的机械制造师做技术准备。

主要参考文献

篇4

 

成本会计作为中高职院校财经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需要学生在具有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相关理论基础的情况下进行学习,具有知识覆盖面广、实用性强、具备一定难度的特点。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吸收、巩固知识点成为教师需要悉心研究的问题。然而,由于教师的思维定式、教学设备的限制等,成本会计教学方法较单一,若进行适当的改善,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也能达到适当的提升。

 

一、成本会计现有教学方法的分析

 

随着多媒体设备的引进,教师授课过程中习惯以PPT课件演示教学内容配合详细讲解的方式进行授课,也就是采用讲授法为主,演示法为辅的教学方法。在这种较为传统的教学方法下,教师授课条理清晰,能够较好的将知识点完整、清楚、结构化地呈现给学生。但是,此种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要求较高,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学习自觉性。倘若学生在上课的45分钟时间内能够保持较高的注意力,跟上教师的授课思路,有意识的进行识记,那么自身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和吸收也能取得较好的成效。

 

二、现有教学方法下容易引起的问题

 

由于中高职学生学习水平较低、自控能力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的特点,使用单一、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不适合他们,容易引起以下的一些问题,造成学生对于成本会计学的接受情况不尽理想。

 

(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由于成本会计学属于会计学中的进阶课程,需要具备会计学中一些基础课程的功底,因此具有了一定的学习难度。部分学生由于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基础课程没有掌握好,或者对一些基础知识点产生了遗忘,这些情况对于成本会计内容的掌握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学生若在听课过程中没有跟上教师的授课节奏,对于一些知识点难以理解或听不懂。倘若教师采用较为传统教学方法,整个课堂容易变得枯燥乏味,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或者学生由于自己无法良好的掌握内容而产生沮丧、懊恼等的不良情绪,导致对于这门课程产生抵触心理。

 

(二)忽视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的讲授法配合演示法的教学方法下,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做主,学生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的授课过程注重知识的灌输,学生比较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反馈基本通过上交课后作业的形式完成,却又难以保证作业的质量和真实性,教师无法真实了解学生的接受情况。

 

(三)缺乏实践教学

 

中高职学校的目标是培养出具有必要理论知识与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然而传统的成本会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容易忽略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锻炼,仅仅进行书本知识的传授而缺乏成本会计实务的训练,最终导致成本会计理论与技能锻炼脱轨,学生虽然学会了书本知识但是难以将各章节的内容整合后进行实际运用。

 

为了改变现状,教师可首先从教学方法上做适当的改进与创新,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下辅以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改革,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得到不断的提升。

      三、多元化教学方法在成本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一)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①在成本会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每一章节的内容里可设置一定的任务,例如给定一家小企业的资料作为案例,要求学生在学会课本知识点的基础上模拟该公司的财务人员进行核算。在案例的选择方面尽可能选择新颖、有趣、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例子。比如要素费用分配的模拟核算章节,可以以生产不同品种糖果的糖果厂作为案例,如何将不同品种糖果耗费的共同材料费用进行分配、如何将糖果厂生产工人的计时工资进行分配、如何将生产糖果过程中不同车间、不同部门耗用的动力费用进行分配等的问题作为前提任务发放给学生,使学生带着任务进行学习,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尝试着进行各种分配方法的运用。对于分配方法的选择不进行限制,鼓励学生积极探究,选出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要素费用的分配并且说明选择此种方式的缘由。此种教学方法能够保持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教师采用任务驱动法能够良好地解决学生学习成本会计兴趣不高的问题。

 

(二)课堂讨论法

 

课堂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教材中的基础理论或主要疑难问题,在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共同进行讨论的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②成本会计学中不同的分配方法有各自的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这些理论性的内容在以往的传统教学方法下基本上是通过教师的讲述传授给学生的,有些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只能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记忆。因此对于部分难以记忆的理论知识点,可以通过课堂讨论法的方式,鼓励学生通过个人的思考以及小组之间的互动进行归纳和总结。例如在讲述“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的章节,分配方法有“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代数分配法”、“顺序分配法”五种,每种分配方法适合于不同类型的企业,也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对于学生来说这一部分的内容易混淆。因此教师可以在授课的过程中配合课堂讨论法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并且组内选取代表进行发言阐述,转换教师直接讲述的方式为通过学生之口进行总结,一方面化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理解和记忆;另一方面调动了课堂氛围,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以获取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③ 由于中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差,一般授课过程中教师不太采用。但是针对成本会计的学科特点,在成本会计教学过程中可适当采用。例如产品成本计算方法这一章节的内容一般设置在教科书的后半部分章节,也就是需要学生在学习了要素费用分配、辅助生产成本分配、制造费用分配、生产耗费在完工产品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等章节内容的前提下进行学习的。成本计算方法中的品种法并无新内容需要讲述,而是把前面各章节的内容整合起来进行综合的运用,教师授课过程中可以采取读书指导法的方式,让学生自己阅读教科书,根据品种法章节提供的例题一边进行前面章节的复习回顾。采用读书指导法能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适当给予课堂时间给每一个学生进行自我修补,引导学生针对自身的薄弱项目进行强化学习。

 

(四)实习作业法

 

实习作业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从事一定的实际工作,借以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有关的直接知识,验证间接知识,或综合运用知识于实践的教学方法。④ 由于成本会计学是系统化的学科,每一章节的内容并非独立存在的而是有前后的联系的,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完成后每一个学生应当对于企业的成本核算有了系统化的了解,需要配合以一定的实际训练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实习作业法帮助学生进行技能锻炼。例如教师可以将班级集体模拟成一家企业的财务部门,并且划分小组模拟不同的成本会计岗位,分别设置成本主管(设置账户)、材料核算部门(核算材料、燃料、外购动力耗费)、劳资核算部门(核算人工耗费)、设备核算部门(核算固定资产折旧费)、税费核算部门(核算利息、税金及其他支出)、车间核算部门(核算辅助生产车间耗费、基本生产车间其他间接耗费、核算废品损失、核算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成本分析人员(编制成本报表、进行成本分析)进行模拟核算工作,将成本会计教学渗透于实际账务处理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提升技能水平,锻炼岗位业务能力。

 

四、总结

 

随着教学设备、教学环境的不断改进优化,学校为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创造了条件。根据成本会计学的特点,教师在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的同时可尝试着采用上述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提升学习兴趣、掌握知识要点、锻炼技能水平。

篇5

关键词:课堂活动 娱乐性 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b)-0128-01

英语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发挥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的积极性,搭建好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两个教学平台。其中,最主要的是要开展好第一课堂活动,将学生置于有交际的环境里,创造自由交际的气氛,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或语言环境,使学生通过模仿和强化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英语信息的输入与输出良性循环,从而达到师生相互影响或互动。成功的课堂教学应是“活动”最充分、“参与”最深度的教学,能够负载起培养提高学生多方面优良素质的任务。

1 课堂活动在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1.1 课堂活动能够增加课堂学习的参与机会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都应当是主体,尤其是现代信息化社会,许多学生掌握的信息并不比教师少。而我们传统式的教学过程过多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方法上更多采用灌输式方法,使得学习主动参与机会少,养成了被动接受的“习惯”。而英语课堂活动能够营造互动互助的学习气氛,实现了学习主体的共时性参与,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英语实践机会,大大增加了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机会。同时能够最大程度上制造有意义语言信息输入与输出机会,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1.2 课堂活动能够端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学习动机也是影响外语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课堂活动是一种目标导向的教学活动,既能帮助学生学到理论知识,又能够增强同学之间的沟通合作,培养团队精神,还能够使学生在成功地活动组织中展示自我,每个成员都会为参与到课堂活动贡献自己的智慧并帮助他人而感到自豪,获得自信。

1.3 课堂活动能够降低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焦虑感

焦虑是一个人自我感觉、观念、情感以及和课堂学习环境等有关行为的综合体。英语教学过程中,焦虑常常表现为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听力理解能力差,发音变调,把握不好语言的声调与节奏,单词和语法结构错误,表达不流畅等。这种焦虑情绪在刚入校的大一新生,尤其是英语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中表现更为明显。

2 课堂活动模式和方法

按照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发挥的作用不同,课堂活动模式可分为单层次活动模式和多层次活动模式。在这两种模式中,都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2.1 单层面活动模式

这里的单层面活动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活动方式。教师面对全班对某一部分学生进行活动示范,引起学生进行参与、参考,启发全体学生,提高他们的反应能力。其特点是速度快,短时间内学生的参与面广,缺点是针对性较弱,个别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调动不足。另一种方式是“单兵较量”,教师针对学生的个体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如请某个学生上台表演等。这一方式与第一种的优缺点恰恰相反。

2.2 多层面活动模式

多层面活动是一种立体式的课堂教学方式,也可定义为多级活动。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独立或召集部分学生预先设计教学活动方案,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讨论或辩论进行交际来完成任务,不仅能够使学生在活动中交流信息,展示自我,而且还可以交流思想观点,并在讨论中达成共识。这种活动内容和方式都比较丰富,主要包括两人对练(pair-work)、小组活动(group-work)、角色扮演(role-play)、辩论(debate)等。

(1)直接法

直接通过教师或学生的动作、表情表演,让学生进行口头描述。还可以通过实物、模型、图片、电影、多媒体等直观教具来进行活动。这种方法简单易行,耗时较短,可以作为课文讲解过程中的一种调剂方法,活跃课堂气氛。

(2)情景法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设计各种情景,使两个学生、一组学生或师生之间扮演不同角色,进行会话表演。这种方法参与性强、娱乐性强,可以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娱乐中锻炼口语。

(3)讨论法

以pair-work或group-work的形式展开讨论。讨论之前我们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或者采用输入――讨论――输出法,给学生一定的讨论时间,他们很快就能编好对话进行输出。

(4)演讲法

演讲不仅是考察一个学生的英文水平,更是考查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灵机应变能力。开始阶段,教师可以收集部分中外名人的演讲稿,让学生背诵后课堂演示,并逐步过渡到学生自选题材,自写演讲稿。

(5)辩论法

辩论时一种对学生素质要求很高的课堂活动,通过营造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交际的环境,让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交际,创造。

3 课堂活动的效果

英语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这是能够有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基础。同时,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又以其知识性、灵活性、参与性、娱乐性相融汇的特点,深受学生的喜爱。它的教学效果有以下几点:

一是使英语课堂学习成为一个快乐的过程。通过试行课堂活动教学法,大家共同参与课堂学习过程,学生由被动灌输到主动参与,提供大量的课堂信息,使原来沉闷的课堂有了更多轻松欢乐氛围。

二是学生的英语水平得到明显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是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载体,在发挥其娱乐性、参与性的同时,也要强调其知识性和任务性。

三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素质的提升比单纯的知识的获得更重要,通过课堂活动,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团队意识、合作意识都有较大提升,同时,在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方面也有明显进步。这有助于他们的人格健全,更快地成熟起来,走向社会。

四是教师的素质能力得到锻炼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提升要求,要求教师首先必须具备。同时,通过活动的组织实施,教师从学生那里获得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丰富了自己的知识,进一步完善了自己的知识结构。

实践证明,课堂活动是激发学生兴趣、强化学生合作行为、充分调动他们的潜在能力、提高他们水平的一种手段。课堂活动有助于综合能力的提高。热情鼓励,帮助学生塑造自我意向,是创造良好的语言活动环境的第一步。

参考文献

[1] 陈惠.英语课堂个体化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22).

篇6

遵循技工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将对矛盾的理解从生活常识层面提高到哲学的层面,帮助学生学会用矛盾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实现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的有机统一。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了解并识记矛盾的概念;理解营造和谐人际关系、正确对待人生矛盾、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对人生发展的重要作用。

2.能力目标

通过矛盾对立与统一、内因与外因的学习,提高比较分析能力;学会用两点论、内外因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提高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正视矛盾,不怕挫折,积极向上。正确对待自身成长中的困难和挫折,解决好现阶段人生发展中遇到的矛盾,从而促进自身进步和发展。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框题讲述对立统一规律在唯物辩证法中居于实质和核心地位。只有抓住对立统一规律,才能揭示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和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唯物辩证法的其他内容。

2.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1)矛盾概念;(2)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自身发展。

教学难点:(1)两点论――一分为二和全面地看问题;(2)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自身发展。

四、学情分析

技工院校学生有时比普高学生更大胆,有更强烈的表现欲。我们应把抽象的理论寓于感性的生活现象之中,让学生从生活中品味到理论的精妙,从理论中感觉到对生活的指导。

“矛盾”一词对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因此,在设计时力求从具体实例入手,遵循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教学思路。

五、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教学法;自主探究法。

六、教学媒体及教具

多媒体教学。

准备PPT课件、HD90百元假币和百元真币。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视频资料:《猫和老鼠》片段

让学生分析二者的关系,引出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提问:生活中我们还能找到哪些这样的事例和现象?

学生小组竞赛活动:

1分钟之内,以列举的生活中具有两面性的事物或现象最多者为胜。

新课讲授:

一、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1.矛盾是事物对立统一的关系

“万物莫不有对”,是说事物之中或事物之间具有两面性。

例如:网络对人们来说就是把“双刃剑”,有利有弊,一方面,人们通过它可以快速获取更多的信息,开阔了人们的视野,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另一方面,网络上的信息真假难辨,会使人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甚至会给人造成很大伤害。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矛盾对立的双方力量是不均衡的,如漫画:“他敢剪吗?”这种力量的不均衡,引起事物的自身调整、变化和发展,事物矛盾的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由此推动事物发展。

马克思曾说:“假如没有小偷,锁会达到今天这样完善吗?假如没有假钞票,钞票的制造会这样精美吗?”在马克思看来,锁的制造日臻完善,钞票的印刷日臻精美,应该到事物反面寻找答案。为什么?因为事物是对立统一的。

实物展示:以实物假钞HD90与真钞100元纸币进行现场鉴别,以认识纸币的发展与精美。

3.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看问题

学习了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学会一分为二和全面地看问题。认清事物的两个方面,有利于我们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使事物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差别和不同,又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相互依赖和相互贯通,只有从对立统一的相互作用中把握和解决矛盾,才能找到解决和处理矛盾的正确方法,促进事物发展。

二、矛盾是人生发展的动力

活动:猜猜我是谁?

人无完人,要求每位同学写出自己的优缺点,从中抽取一张,根据该生优缺点猜猜他是谁,并给予改正缺点的意见。

我们用矛盾的观点看我们自身,矛盾也是我们人生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人生就是一个不断产生矛盾、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在解决矛盾中我们获得成长。

三、正确处理人生矛盾,积极促进自身发展

学生活动:故事会。

各组代表讲述积极面对人生中各种问题、正确处理人生中各种矛盾的故事。学生讨论交流感受。

对待人生中的各种矛盾,历来有不同的人生态度。从同学们讲述的各类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积极的人生态度是正视生活中的矛盾,从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中把握事物本质,全面认识和协调处理矛盾的不同方面,积极化解矛盾,消除对立,在解决矛盾中推动人生发展。而消极的态度是害怕矛盾,掩盖矛盾,表现为两种极端相反的倾向:一种倾向是认识和处理问题时简单化和偏激,排斥不同,激化矛盾;另一种倾向是回避矛盾,把一切归结于命运,消极地听从命运的安排。所以,换一种态度,就会换一种人生。

视频互动:《无臂琴师》

请同学们思考并体悟刘伟是怎样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残缺的人生并创造奇迹用脚弹钢琴的?

欣赏并学唱:《从头再来》

(让歌声飘进课堂,使学生从歌声中受到鼓舞,并歌唱《从头再来》。)

四、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自身发展

事物的发展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概括起来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外部原因(外因),另一方面是内部原因(内因)。外因是一事物与他事物的对立统一,即外部矛盾,内因是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即事物内部矛盾。

幻灯片:鸡蛋变小鸡

PPT讲解,内外因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同时存在,缺一不可,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合适的温度只有作用到种鸡蛋上才能孵出小鸡,石头则不能。

学习了事物发展的内外因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正确处理自身努力与外部条件的关系,一方面要努力争取和利用外部有利条件发展自己,把握机遇,另一方面要眼睛向内,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活动:沙粒中的珍珠

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小结,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本课知识。

教学反思:

篇7

内科护理学是护理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而言,学好内科护理学非常重要。内科护理按照护理程序,主要是针对患者病情进行预防、治疗,以增进健康、减缓病痛、促进康复。在内科护理教学过程中应始终贯穿整体护理的核心理念,培养护士与患者的沟通交流能力,还可以提高护士观察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其综合素质。内科护理对我校中职护理专业的学生而言是极为重要的一门学科,以笔所带班级的150人为研究对象,使用金中杰和林梅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内科护理学》教材,根据该课程的教学要求,每周安排6个课时,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

2传统教学法巩固知识点

传统的教学法老师占据主体地位,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事先准备好的教案,把教学内容有条不紊地向学生讲解,学生通过老师课堂的讲解以及课后的练习题来巩固和吸收所学的知识,以此实现教学大纲的要求。这种教学法充分体现了教师在课堂发挥的作用,也使得学生获得一定的知识,因此这一教学方法在内科护理学中被广泛运用[2]。值得一提的是,采用传统教学法,会造成在教学过程中由于长期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其他的教学方式,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更好地进行学习。

3PBL教学法增强学习积极性

PBL教学法是在1969年由美国学者提出的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式,在1983年,就有学者关于这一教学方式的优缺点进行了论证,也因此倡导在医学教学中可以将其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当前这种教学方式已经被广泛运用,如在学习肝性脑病、心律失常、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的护理等内容都运用该教学方法。例如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的护理这一节,具体制订了以下教学方案:①在学习这一节之前,先导入一些与之有关的问题,如血液循环、肺循环,主动脉瓣狭窄、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时血液循环会出现怎样的变化。②根据提出的问题查阅有关文献资料。③教师以问题作为导向,引导学生学习。④课堂讨论:学生可以借助图画展示或者多媒体动画,直观看到主动脉瓣狭窄、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时血液循环会出现怎样的变化,这时我们该如何对其进行护理。⑤总结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知识框架结构以及重点、难点。PBL教学法还融合了其他学科的知识,使得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能够积极思考,学生为了使问题得到解决会积极主动地查阅相关资料,同时对自己所学知识进行总结。

4病例导入式教学法拓宽知识面

病例导入式教学法通过列举病例,使得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列举与讲课内容有关的病例,能使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对知识也有深刻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肺炎患者的护理时可以先列举1例肺炎患者,在受凉状况下出现发热、肌肉酸痛、咳嗽等一系列症状,根据体格检查的结果可以看出其呼吸减弱、肺纹理增多等[3]。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体检的数据报告进行分析,再让学生列举出肺炎的特征。还可以选择与呼吸系统有关的病例,针对肺结核、肺炎及其呼吸衰竭这三者进行分析,探究其相似以及不同的特征。因此想要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仅仅从教材上获取的知识是无法满足的,还需要查阅有关文献资料,才能进一步拓宽知识面。

5小组讨论法培养协作能力

小组讨论法是针对病例,每个成员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集思广益。例如,学习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学,之后再针对病例进行小组讨论,关于该疾病的护理,要求每一小组制订可行的方案,最后由老师进行评估。在整个小组的讨论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①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讨论中,让每位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观点。②在讨论时,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讨论问题的方向,对于学生要求解答的问题,应暂时保留。③教师要合理地安排小组,使得每个小组都可以团结协作,促使小组最后的护理方案得以有效实施。

6模拟教学法提高实践性

篇8

1、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0的两种含义:表示没有和起点。2、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3、要求学生能够看懂图意,并说出图意

4、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5、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联系生活实际,体会“0”的含义

教学难点:口算0的加法、减法。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智慧星、糖果

学具准备:0――5的数字卡片、尺子、描0的卡片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观察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课堂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瞧,它来了。

二、揭示第一种含义------什么也没有

师:(播放动画)引导学生观察概括:

1、猴妈妈给小猴留了几个桃子?

2、小猴看见桃子又做了些什么?把你刚才看到的在小组同学中互相说说吧!(学生小组讨论总结)

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得出:分别用数字2、1、0来表示盘子里的桃数。

小结:0和1、2一样也是一个数,什么也没有就用0来表示。(师边说边指大屏幕,语气缓慢)

(板书:0的认识)

4、互动游戏,发散思维

1)、说数:说出讲台上有几位小朋友?

三、揭示第二种含义------起点

师、(课件出示直尺图)引导学生观察概括:

1、这是什么呀?你认识吗?

2、请你认真看看,尺子上都有什么呢?(有数字和刻度线)

3、看看0在哪儿?在几的前面?(直尺上从0开始越往后数就越大,反过来,数越大,离0就越远)利用这个原理可以用直尺量东西,这时0就表示起点。要用0对齐物体的一端,看另一端到了数几,达到的数越大,东西就越长。强调:量东西长短时,0就是起点

4、动手实践,联想生活,体会“起点”

四、学会书写0

1、学生说说0像什么?

2、示范怎样写好0?(师借助课件直观教学,学生认真观察)

3、学生与教师一起书空

4、学生在描0的卡片上写0,请学生说说写0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

5、选出个别作业全班评说优缺点。

五、教学0的有关加减法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0,同时还学会了写0,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有关0的加减法。(板书:及有关加减法)

1、(电脑出示)小鸟图,请学生认真观察

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有三只小鸟正在鸟窝里聊天)

2)、点击出现动画:三只小鸟从鸟窝里飞走了。问:你又看到了什么?这时鸟窝里还剩下几只小鸟?

3)、你能够把这个图的意思完整的说给大家听吗?

(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并比一比,看谁说的最好)

4)、还剩下几只小鸟?有谁能列出算式?

板书:3-3=0

5)、拓展:老师出示两朵小红花奖给回答问题积极的同学,老师手上还有几朵花?你会列算式吗?板书:2-2=0

6)、你还知道几减几等于0呢?板书:1-1=00-0=04-4=05-5=0

2、(电脑出示)青蛙图,请学生认真观察

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有4只小青蛙正在荷叶上休息)

2)、点击出现第二张荷叶问:这张荷叶上有几只青蛙? 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3)你能够把这个图的意思完整的说给大家听吗?

(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并比一比,看谁说的最好)

4)这两张荷叶上一共有几只青蛙?谁能列出算式?

板书:4+0=4

5)拓展:看老师表演,你能根据老师的表演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你会列算式吗?板书:0 2=2

6)、请你帮老师算3个算式:0 0=?5 0=?5-0=?(为什么)

3、齐读板书中的算式,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各小组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归纳小结: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零,任何数与零相加或相减等于任何数。

六、巩固练习

师:我们今天认识了0,还学会了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现在让我们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好不好?

1、给数字娃娃排队

你们桌上有一些数字娃娃,它们可想让你们给它们按顺序排排队了,你们愿意吗?小组讨论按什么顺序排呢?商量好后排在桌上。排好顺序后派代表队上台演示。(鼓励不同的排法)

2、数金鱼(出示电脑图)

瞧,鱼缸里的鱼多美呀!数一数,用哪个数来表示鱼缸里的金鱼数量呢?

3、看图列算式

认真观察苹果树的变化,用什么算式来表示?3-1=23-2=13-3=0

4、答题游戏

看算式说得数,抢答看谁答得快

0-0=1 0=1-0=2-0=0 3=

0 0=4 0=4-4=0 5=5-5=

七、师生总结

师:同学们答得非常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呢?

篇9

一、服装美术设计基础教学方法应用的现状

多年来,我校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而师生互动性强、课堂气氛活跃的主题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教师没有深入了解学生,没有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作为服装美术设计的教师必须认识到,教学的核心是要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服装绘画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实践,学会合作。但是,我校的学生由于专业基础薄弱等原因,对于服装设计,难以融入自己独特的设计理念,设计的作品流于平庸。对学生来说,只有通过自己思索、比较、实践,真正领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从而设计出好的作品。

二、对服装美术设计基础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1.让学生充分了解服装美术设计基础的地位与作用

服装美术设计主要研究服装的外观形式美感问题,它不仅要研究服装的款式、色彩、材质、图案等形式要素的构成规律,还要研究服装的外观形式与人、社会、时代、生产和市场的关系。对于某个具体的产品,服装美术设计是这个产品生产的第一步。因此,服装美术设计是服装设计的基础。

2.让学生充分了解服装美术设计基础的培养目标

(1)知识教学目标。服装美术设计基础的培养目标是掌握服装绘画的基本知识,如服装人体画法;服装设计的基础知识等。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知识,学生才能进行简单的日常服装设计。

(2)技能培养目标。使学生能掌握服装画的技法和一定的服装设计知识,能设计一定的服装款式,为今后参加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3)职业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使其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创新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

3.重新整合服装美术设计基础的内容与结构

经过多年的教学,我认为在教学时,没有必要一定按照教材的顺序去教,我与工艺教师协商合作,主要采用主题教学法的方式,重新把教材的内容与结构进行如下组合:

(1)模块一:理论基础模块。①服装设计基础模块:服装人体的画法;服装的表现;服装形式美的基本法则等。(服装材料不要教;增补:服装设计的思维、程序)②服装分类设计:女装设计;男装设计;童装设计;时装设计。

(2)模块二:专业实践模块。大师作品赏析;服装设计思维;程序实训;女装设计实训;男装设计实训;童装设计实训;时装设计实训。每一个模块内容都事先与工艺教师商量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好实训内容。这也是我们编写《服装美术设计基础》校本教材的依据。

4.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法:主题教学法是“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最终目的是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有思想、会思考、有方法、有能力”的设计者,体现在师生共同探讨、相互激发等课堂活动中。主题教学法贯穿在整个教学及探究的不同层面,教师不仅仅是单向地对学生进行“传授”,而是与学生平等讨论和交流,使学生对主题的理解更加深刻。

(2)学法:①集体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由于服装美术设计基础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尝试模仿设计并思考;从网上下载一些大师的或高校学生的留校作品,给学生欣赏,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模仿设计。②练习法——把新知识转换为能力,这是服装美术设计教学活动中最主要的学法。2011年下学期,我组织学生收集学校报纸、宣传纸、广告纸进行“绿色环保”服装设计手工制作比赛,学生的兴趣很浓,设计和制作了许多出乎我意料的作品。教师对学生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及优缺点应及时总结,肯定成绩,纠正错误,可以个别问题单独讲,普遍问题集中讲。

(3)教学手段。服装美术设计基础教学中合理有效地应用了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了服装CAD、Photoshop、Flashmax等应用软件进行有效的教学。我在教学过程别重视技能训练的指导,要求学生建立课程网页,定期在校园网上公布。让学生从“机械的学”向“主动学”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知识型员工 胜任力 胜任力模型 胜任力评价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资本逐步取代物质资本成为最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企业间的竞争不断加强,知识型员工胜任力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企业竞争优势的强弱。然而,知识型员工的工作不同于一般的普通员工,他们的工作以智能劳动为主,工作过程难以监督,结果也难以量化,工作效果往往取决于很多因素。因此,有关知识型员工胜任力的研究已受到众多研究者和管理者的重视。

一、概念界定

1.知识型员工

早在1959年,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就提出了“知识工作者”的概念,他指出“知识工作者”是指“那些掌握并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他们一般是本领域的专家,与传统上听从命令或按规定程序操作的员工不同,知识型员工更注重自主性、个性化、多样化和创新性及自我价值的实现。

目前学术界对知识型员工的界定可以总结为三种观点。第一,能力观。认为知识型员工具有不同于一般员工的价值创造和知识运用等能力。第二,学历观。认为知识型员工是指拥有一定学历的人员。第三,职位观。认为知识型员工从事的工作岗位对知识的要求较高,如研发、咨询、管理、会计等岗位。虽观点不一,但总的来看,知识型员工都拥有较高的学历,具有专业的知识技能,在学以致用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同时,也很注重知识的获取和更新,工作中希望拥有更多的自和决定权。

根据我国目前实际情况,我们可以从职业角度来界定知识型员工的范围,比较典型的知识型员工包括科研人员、咨询人员、技术开发人员、高校教师等,他们大都拥有大专以上学历。

2.胜任力及胜任力模型

“胜任力(competency)”一词最早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McClelland于1973年在《测试胜任力而非智力》文章中提出。随后国内外很多学者展开了胜任力的研究,我国学者在研究时有“胜任力”、“胜任能力”、“胜任特征”、“胜任素质”几种不同的翻译。

但究竟何谓胜任力,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概念,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胜任力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分开来的个人深层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等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量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绩效和一般绩效的个体的深层次特征。

3.知识型员工胜任力

根据目前国内外专家学者对胜任力概念的界定以及知识型员工特征的总结,本文认为知识型员工胜任力是知识型员工在取得促进组织战略目标实现的优异绩效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知识与技能、态度、价值观、动机、行为技能等个人品质与特征。

张兰霞(2006)从基准性胜任力和鉴别性胜任力两个方面出发,结合知识型员工工作特点,建立了知识型员工胜任力模型。基准性特征集中在教育背景、知识结构及工作经验;鉴别性特征重点关注个人品德及各方面的能力。汤良(2007)、遇华仁(2010)都从知识、能力、动机和特质四个维度对知识型员工构建了胜任力模型,只是特质维度的具体指标略有差异。瞿群臻(2011)在二者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词频统计、分析和筛选,也对知识型员工构建了四维度的胜任力模型,他将个性和动机合为一个维度,另外增加了技能维度,包括岗位操作技能和技术应用与创新两个指标。

以上是学者们针对知识型员工提出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胜任力模型,除此之外,更多学者进行了更为细致的研究,从不同行业不同职位出发,针对不同类型的知识型员工提出了更为准确具体的胜任力模型。比如说,时勘教授(2002)构建了我国通信业高层管理者的胜任力模型;(2011)构建了科研型知识型员工的胜任力模型等等。

二、知识型员工胜任力模型构建方法

梳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可发现胜任力模型构建方法有很多种,如专家小组讨论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等。本部分介绍目前胜任力模型构建使用的主要方法,并总结各方法的优缺点,旨在提高胜任力模型构建的有效性。

1.行为事件访谈法(BEI)

目前公认的最有效的方法是McClelland结合关键事件法和主题统觉测验提出的行为事件访谈法(Behavioral Event Interview),该方法采用开放式的行为回顾探察技术,对被访谈者回答问题的内容进行分析,从而确定被访谈者所表现出来的胜任特征,再通过对比担任某一职位角色的表现优秀者和表现平平者所体现出的胜任力差异,确定该职位角色的胜任力模型。该方法以业绩出色人员为研究对象,分析关键事件访谈结果,提炼出胜任力描述词汇。仲理峰(2004)采用BEI方法对家族企业高层管理者胜任力模型进行了研究。

BEI法因为对被访者所提问题具体详细,从而保证了所获信息的真实性,也提高了胜任力模型构建的有效性,因此在建模过程中得到大多学者的公认。但BEI法多属于定性研究,缺乏量化手段和方法,故容易受到主观因素影响。因此,有学者开始引进量化的研究方法进行知识型员工胜任力模型研究。

2.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是调查者运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向被选取的调查对象了解情况或征询意见的一种方法。首先,研究人员需结合文献法、行为事件访谈法等其他方法,初步提炼出该职位的胜任特征;然后编制调查问卷进行发放,回收问卷;最后,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数据整理、分析和解释,通过现代统计技术构建胜任力模型。该方法多采用量表方式进行量化测定,也可采用提问方式,让被调查者自由回答。华婵蓉(2003)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中国文化背景下企业中层管理者的胜任特征进行了探索性的实证研究。张振华(2009)也采用问卷调查法,构建了创业团队胜任力与创业绩效关系模型,从实证的角度对创业胜任力模型进行了论证。

问卷调查法因为不记姓名,答卷人能够更真实地反映自己的观点和态度,从而结果比较客观,成本也比较低。但是不够灵活,收集的信息有限,局限在事先指定的胜任特征上,无法收集到额外的信息,所以构建的胜任力模型的有效性也受到了相应的制约。

3.专家小组讨论法

专家小组讨论法由数名该领域权威专家利用头脑风暴法进行讨论,集中专家智慧,收集总结他们对相关职位核心胜任力发表的意见,以此构建胜任力模型。该方法实际使用中要注重专家的选择和组合,要保证专家的权威性;其次由于专家在分析选择胜任特征项目时必然带有各自的主观倾向,所以在使用时要尽量将主观性降到最低。

三、知识型员工胜任力评价

知识型员工胜任力评价是知识型员工胜任力研究的具体应用,通过这种测评不仅可以检验知识型员工的质量,也可以为知识型员工的培训提供指导以达到更好的培训效果。基于胜任力的知识型员工评价研究可以应用到知识型员工管理的各个方面,如新员工招聘、专业技能评审、绩效考核和薪酬管理,还可用于知识型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等。因此,基于胜任力的知识型员工评价研究定会受到众多学者的青睐。目前关于知识型员工胜任力评价的研究情况主要如下。

1.多指标综合评价法

张兰霞(2006)在构建知识型员工胜任力指标体系的同时,提出了相应的知识型员工胜任力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首先,集结基准性特征和鉴别性特征胜任力评价指标权重向量和评价矩阵(假定每位专家的重要程度相同)。然后,分别计算知识型员工基准性特征和鉴别性特征的模糊评价值。再分别计算知识型员工基准性特征和鉴别性特征模糊评价值所对应的排序值。紧接着计算知识型员工胜任力的综合排序值。最后进行知识型员工人选的排序,综合排序值越大该人就越排在前面,胜任力就越高。

2.模糊综合评价法

遇华仁(2010)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了指标权重系数,针对指标的模糊性,建立了评估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应用于实力进行探讨。步骤一,设计评估指标集A={C1,C2,C3,C4},分别表示胜任力模型项目层的{知识素质、能力素质、个性、动机}四个方面。步骤二,确定评价等级即相应标准,给出评语集V={V1,V2,V3}={优秀,合格,不合格}分3个等级。步骤三,确定权重系数矩阵W,应用AHP法得出各个评估指标的权重。步骤四,进行单因素评价。最后进行多因素综合评价得出最终评价结果。

这种基于AHP的知识型员工胜任力评价方法在实际评估工作中具有可操作性,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3.Fuzzy AHP综合评价法

瞿群臻(2011)采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数学相结合的Fuzzy AHP综合评价法,对知识型员工的胜任力水平进行评价研究,为企业更好地管理知识型员工提供了新的思路。该方法首先针对指标建立评语集;确定各指标权重;然后用隶属度描述各自因素相对于评语集的隶属程度,得出单因素模糊评价矩阵;依次一级模糊综合评价和二级模糊综合评价,确定被评价对象的最终评价结果。最后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被评价对象所属评价等级。

Fuzzy AHP综合评价法在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基础上又进了一步,该方法将定性指标量化,降低了主观因素的影响,为企业更准确地评价知识型员工提供了一种合理且容易操作的方法。

综上所述,从目前来看,大多数研究主要集中在某一类职位胜任力模型的构建上,胜任力评价也有众多研究,评价方法正在不断完善,注重定性与定量结合。但是这些胜任力研究大多都是针对个人的,而对团体胜任力、组织胜任力的研究还很少。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经营更注重团队的合作,注重整体的质量,所以对团队胜任力及组织胜任力的研究将会成为这一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之一。其次,在强调量化研究与定性研究的同时,还需要着重考虑知识型员工个性特征对工作绩效的影响作用,并加强这方面的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彼得·德鲁克(美).知识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时勘,王继承,李超平.企业管理者胜任特征模型评价的研究[J].心理学报,2002,34(3):306-311

[3]张兰霞,张燕,王俊.知识型员工胜任力的评价指标与方法[J].东北大学学报,2006,27(8)

[4]汤良.知识型员工胜任力评价与应用研究[D].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5]遇华仁,丽玛.基于知识型员工胜任力评价研究[J].经济师,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