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新乡村范文

时间:2023-03-28 07:45: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美丽新乡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美丽新乡村

篇1

 

为贯彻落实全县美丽乡村建设推进会议工作部署和要求,更好地指导推进全县美丽乡镇、美丽乡村中心村绿化工作,结合美丽乡镇、美丽乡村绿化建设要求,我局组织林业技术人员对全县8个美丽乡镇和8个美丽乡村绿化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制订全县2019年度美丽乡镇和美丽乡村中心村绿化工作方案如下:

一、存在问题

(一)美丽乡镇

1、绿化覆盖率低。通过调查,全县8个美丽乡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均在10.9-27.5%之间,都没有达到35%以上的验收标准;

2、存在绿化空白点。主要街道、单位庭院、道路沿线、乡镇出入口、空置地块还没有全面绿化;

3、绿化进度缓慢。8个美丽乡镇均存在绿化进度缓慢的问题,有的基础工程没有结束,有的绿化工程虽然招标结束但还进行绿化工程实施,有的绿化工程还没有落实施工主体。

(二)美丽乡村

1、绿化覆盖率低。通过调查,全县8个美丽乡村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均在2.7-31.8%之间,都没有达到40%以上的验收标准;

2、道路、沟渠绿化存在空白点。在村庄建成区有一些道路、沟渠没有绿化,达不到90%以上的绿化率要求标准;

3、村庄建成区“五小园”建设普遍存在问题。8个美丽乡村建成区“五小园”建设基本没有;

4、绿化进度缓慢。8个美丽乡村均存在绿化进度缓慢的问题,有的基础工程没有结束无法进行绿化工程实施,有的绿化工程虽然招标结束但还进行绿化工程实施,有的绿化工程还没有落实施工主体。

二、工作目标

1、各乡镇、村针对各自存在的问题,制订详细的实施方案;

2、抓紧时间落实绿化工程的实施,务必在6月底前按设计的要求全面完成绿化任务,确保达到验收标准;

3、采取多种措施,确保成活。

三、解决办法

1、村庄绿化。对乡村出入口、空置地块等主要节点实施绿化,完成河渠、水系、堤坝等沿线绿化,建议栽植女贞、红叶石楠、榉树、楸树、重阳木、桂花、雪松、国槐、池杉、水杉、垂柳等乡土乔木树种,大幅增加乡村绿量,确保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树种选择和建设标准可参考《怀远县美丽乡村建设村庄绿化技术导则(试行)》。

2、道路绿化。对村际道路两侧进行绿化美化,建议栽植杨树(无絮雄性)、法梧、国槐、栾树、女贞等树种,确保绿化率达90%以上。

3、庭院绿化。按照“大协调、小美观”原则,对每户房前屋后推行“见缝插绿”和“见空建景”式绿化,动员广大群众对自留地、自家宅基地绿化美化。建议以果树、绿化树为主,栽植柿树、石榴、枣树、女贞等树种,适当配以灌木花卉及绿化小苗。

4、镇区绿化。主要对街道两侧、道路沿线、乡镇出入口、空置地块进行绿化,提高绿化覆盖率。

5、技术要求。根据目前的特殊气候,应采取不同于适宜栽树季节的方法。①苗木要求:选择就近的苗源地,采取大土球、重修剪,尽量减少蒸发,最好能下午起苗,夜间运到栽植现场;②及时栽植:苗木到达现场后,应及时栽植,及时浇透定根水,对高大和冠幅大的树种要搭支架,防止倒伏;③抚育管理:对新栽的树木要根据情况进行不定期浇水、培土、踩实、覆盖地膜、缠草绳、搭遮荫网、喷洒搞蒸腾剂和吊水,确保成活。

四、采取措施

1、提高认识,落实责任。全县2019年度美丽乡镇、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即将迎接省市验收,绿化占有重要分值。按照“属地管理、划片分工”工作要求,县乡领导和相关人员要高度重视,强化责任,狠抓工作落实,全面担负起全县2019年度美丽乡镇、美丽乡村中心村绿化建设工作。

2、严格标准,抓出成效。各乡镇要按照《关于转发《安徽省美丽乡村建设验收办法》的通知》(怀美组发(2019)1号)文件要求,对照建设指标和考核内容,逐项逐条指导美丽乡镇、美丽乡村中心村认真开展绿化造林工作,严格建设标准,有问题的规划坚决补充完善,不合格的苗木坚决不栽。

3、认真总结,反馈信息。各乡镇认真收集绿化建设进度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每周四下午17:00前,各乡镇要将美丽乡镇、中心村绿化开展情况、存在问题、下步意见及时反馈到县美丽办、林业局。由县美丽办、林业局汇总情况后,报县相关领导。

附件:

1、怀远县2019年美好乡镇绿化覆盖率现状表

2、怀远县2019年美好乡镇绿化覆盖率绿化规划表

3、怀远县2019年主要街道、单位庭院、道路沿线、乡镇出入口、空置地块绿化情况统计表

4、怀远县2019年美好乡村村庄绿化覆盖率现状表

5、怀远县2019年美好乡村村庄绿化规划表

6、怀远县2019年美好乡村建成区道路、河渠绿化现状表

7、怀远县2019年美好乡村建成区道路、河渠绿化规划表

篇2

3月20日至25日赴浙江大学参加了**市美丽乡村建设建设专题培训班。为期5天的培训,主要学习了浙大名师讲授的《新常态绿色化理念下的农业农村发展》《建设美丽乡村打造新农村建设金名片》《新型城镇化视角下的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与规划》《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等课程,并现场观摩了德清县五四村、莫干山洋家乐、桐庐县荻浦村和环溪村、安吉县横山坞村、XX外桐坞村等美丽乡村。学习培训期间,本人结合薛城市美丽乡村建设,带着疑惑学,带着问题学,切实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维。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在思想上实现“三个转变”。一要从匆忙建设向规划引领转变。浙江省在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中,始终坚持规划先行、科学规划,在村庄整治初期就用七分力量抓规划、三分力量搞建设。我们搞美丽乡村建设,必须学习浙江经验,坚持规划优先,切实做到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施工,始终把高标准、全覆盖的建设理念融入到规划中,用规划设计提升建设水平。二要从同质发展向分类实施转变。美丽乡村建设必须坚持“整体规划、分类指导、逐步实施”的推进原则。浙江结合市域内乡村自然禀赋、市位条件、经济实力、生活习惯等不同层面的差异性,从山市农村先行试点,逐步向平原、丘陵地市农村延伸,由中心村创建向规划保留自然村创建延伸,最终实现全覆盖。我们也要按照这一原则,对市域内村庄进行科学划分,分类实施,突出特色,确保不千村一面和同质化。三要从政府推动向农民主动转变。浙江省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始终坚持“谁受益、谁投资,谁参与、谁享受”的原则,积极引导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主动参与创建。这几年,我们搞环卫一体化、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发动群众不够,干部抓得紧、群众看热闹。下步,必须在发动群众上下功夫,着眼建立共建共享机制,让群众参与规划设计、参与投资建设,真正把群众的创建积极性调动起来。

二、在工作上突出“三个重点”。一要坚持硬件打底。抓美丽乡村建设关键要从基础设施建设抓起。我们参观的浙江省美丽乡村,排污排水、道路硬化、绿美亮化等硬件设施都非常完善,生活舒适度和便利度与在城里基本没有市别,还享受到了城里享受不到的生态环境。这方面,这几年我们市也下了很大功夫,农村硬化道路户户通率达到80%以上,环卫一体化实现全覆盖,目前正在积极推进“三改五化”工程(改水、改气、改厕和硬化、亮化、绿化、美化、文化),农村面貌的到有效改善。下步要继续在硬件建设上狠下功夫,让农村人就地过上城里人生活。同时,要按照先地下后地上的顺序实施好硬件建设,先建好地下排污排水管道,再实施地上硬件建设,坚决避免重复浪费建设。二要着眼留住乡愁。这次学习考察的美丽乡村尽管各村条件不尽相同,但他们没有一味追求大拆大建出新出彩,而是在不破坏原生态资源的基础上,尊重农民意愿,注重融入现代文明气息,因村制宜、量力而行、因势利导;特别是注重打文化牌经营村庄,充分挖掘历史遗迹、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人文元素,有效避免了“千村一面”。我们搞美丽乡村建设也要尊重农民意愿,尊重村庄原始风貌,不搞大拆大建,不搞强迫命令,不办形象工程;要坚持历史传承与文化创新并重,加强农村民俗、民情、民间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保护和创新,最大限度保护乡村的历史文脉和自然景观,突出土味、农味和野味,保持鲜明的乡村特色,让村民记得住乡愁。三要坚持产业夯基。美丽乡村建设名义上是美丽乡村,实质上则是美丽经济。抓美丽乡村建设,关键在于农村有产业、村集体有收入,才能有持续的资金投入到村庄建设中去;否则,仅靠上级资金投入注定难以持续。我们参观学习的德清县五四村土地全部流转出去,每年村集体有二百多万的收入;安吉县横山坞村竹子、白茶等产业全国闻名,莫干山的洋家乐较好地带动了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这些产业都为村集体带来了大量收入。因此,我们搞美丽乡村建设,最根本的要发展好农村产业,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游则游的思路,按照“一镇一业、一村一品”要求,加快发展壮大农村产业,为持续抓好美丽乡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篇3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 心理健康 美术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大部分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都到城里务工,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的教育存在诸多问题。作为美术教师,我在美术教学中充分发挥了美术的教育功能。

一、美术教育对留守儿童健康心理的导向

1.美术教育与心理教育

美术是美育的主要实施途径,不仅要进行美术知识的传授和美术技能培训,而且要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在美术课上,好多教学活动,可以消除学生心理上的紧张感、焦虑感、冲突等精神压抑,让学生放松心态,以乐观的心理状态进行美术创作。比如我在上浙教版五年级第9册第12课《创造美的纹理》一课时,开始就让学生欣赏大自然风光,通过不同的图片让学生发现不同景物的机理,配上背景音乐,这样学生一下子就放松心态,投入到大自然中了。课后我还让学生走进自然,让他们亲身体验大自然的纹理美,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

从上几幅图中我们不难发现,留守儿童的作品更细腻,更富有创造性。他们把自己的内心情感都通过作品表现出来。美术活动可以打开留守儿童的心扉,促进他们在心理、行为等方面健康发展。

2.美术教育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治疗

美术教育是一种特殊的心理治疗方法。我充分利用美术媒介、美术创作,帮助小组成员或者个体达到身心整合目的。这种非语言的心理治疗,可以从他们的创作中了解和排除各种心理特征,并借助创作走进留守儿童的内心世界,帮他们缓解焦虑的情绪,从而改善他们的心理状态。

(1)在美术创作中进行治疗

儿童在美术创作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流露出他们的内在情感,一旦发现了学生的不良情绪,就该争取多接触他们,与他们达成心理沟通,在充分尊重其个性发展的同时,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隐患,通过自由创作,使学生内心的冲突投射在作品中,使学生的内心得到释放。

(2)在美术课上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治疗

上美术课时,有很多时候是需要小组合作完成作品的。在合作中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创造力,在合作中形成尊重、关怀、友爱等品质,使他们的能力和人格都得到和谐发展与提升,以达到协调、促进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的目的。我上苏教版美术第7册第3课《瓜果的想象》时,就以合作的方式完成教学,学生四人一组,各自把自己带的瓜果都拿出来一起想象,共同完成作品。这样他们要互相尊重自己的伙伴,还不能吝惜自己的瓜果,从而使他们在心里易于接受伙伴,互相帮助、互相关爱。

(3)在美术活动中进行治疗

平时我激励和引导他们参加各种形式的美术展览、美术兴趣小组、校园美术节等活动,增加学生交往、协作的机会,有助于留守儿童增强群体意识。通过看图我们不难发现,虽然是一次简单的绘画比赛,却给孩子们带来了活泼可爱的笑容。在这次活动中,好多留守儿童找到了自信,在活动中宣泄潜意识,取得成功体验,他们的健康心理在活动中不知不觉获得了治疗,从而让他们获得稳定的心理支持。

(4)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进行治疗

新课标提出要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首先,教师在美术情境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发现留守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他们实施适度的鼓励性评价和肯定,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教学活动和评价活动高度融为一体。其次,评价的语言要丰富,尤其是留守儿童,他们的作品很想得到老师的表扬与肯定,教师更不能打消他们的积极性,要肯定他们的优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每幅作品都各有长处,教师评价语言也要针对作品,比如“这幅画颜色丰富,如果把物体画大一点就更好啦!”“这幅画的构图优美,如果加上底色会更好。”“老师相信你一定行的,加油!”这种多方面、多角度的评价,会给留守儿童的内心多一份自信,多一份勇敢,多一份热爱。

三、美术教育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

篇4

【关键词】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美术新课标;学生心理特;压抑阶段;皮亚杰;兴趣课;想象画;美术教学活动;跨学科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那美术教学工作的中心应该是“育人”。将以学科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

美术新课标总目标指出“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实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以学论教,要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

一、新课标的阶段性目标

课程改革是要改变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想和方法,将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转变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结合美术学科的特点来划分学习领域。新课标的阶段目标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加以描述。

美术学习方式依其特点,大致可分为创作与欣赏两类。由于学习美术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所以创作活动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为了便于学习,课标中的创作活动又具体划分为“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这一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强调自由表现,要求学生大胆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认识。

“设计・应用”,这一学习领域强调创意的形成,又注意活动的功能目的。因此,以外化为主,是创作活动中划分的两个学习领域的相同点。主要区别则是造型・表现注重自由性,设计・应用注重功能性。

“欣赏・评述”这一学习领域则注重通过欣赏作品的感受、领悟、理解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

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也是课程改革突破的一个难点。为此,美术新课程标准设置了“综合・探索”这一全新的学习领域。其目的是通过综合性的美术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教学中,寻找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学生生活、现实社会之间的连接点,设计出丰富多彩的“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研讨和探索,要求学生灵活运用各学科知识设计探究性活动方案,进行制作、表现和展示,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究欲望。但是,综合・探究学习领域要与综合“艺术”课程的学习相区别,注意保持美术自身的主要特色。

二、根据学生心理特征把握课堂教学

作为少儿美术的教育工作者,必须熟悉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点,懂得少儿艺术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针对低年级少儿的心理特点,能够在自己的情绪支配下随意表现主观特点,低年级美术课堂教学以游戏的形式开展为主,儿童把绘画当成游戏,可以随心所欲不受任何约束,在加强少年儿童记忆力、开启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作用。在绘画创作的教学游戏中鼓励儿童自由表现,为儿童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当我们看到天真无邪的简单的画时,我们的心灵也会震颤,激动不已。

从儿童的心理特点我们知道,儿童要时刻去鼓励表扬,这样会加强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持久性。教师在鼓励学生在自由绘画的过程中逐渐引导学生进想绘画,结合已经学过的简单文字以及拼音字母,看看它们想什么?最大限度的挖掘潜藏在儿童心灵深处无意识积累的模糊印象。通过绘画活动加工创造,巩固强化,逐渐过渡到用简单的几何形体和色块去表现复杂的事物,发展抽象概括和艺术表现的创造才能。这一点就是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从无意识到自我中心的发展。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自己喜欢的颜色作画,启发学生对色彩、大自然和生活的思想情感。教师应尊重他们自主、自动的行为,这种行为对将来的创造思维天窗的开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少年儿童对绘画知识的逐步理解,鼓励他们做记忆画,再由记忆画导入“想象画”。由于记忆画教学对学生的形象记忆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它有协调发展模仿能力和创作才能的教育优势,所以在启蒙教育各个阶段,都应贯穿形象记忆教学。教师对少儿的画尽量用口去说,而不是用手参与。以往小学美术教学大多采用封闭落后的林模式教学,以及变相临摹的模仿教学。虽然有些学生的作品能够在明暗、色彩、构图等方面达到一定的水准,但这样的美术教学结果,会使儿童思维形成定势,限制儿童创造思维的发展和想象能力的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激发起少儿的画欲,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从各种各样的心理束缚中解放出来,提高自信心。课堂小结尽量给学生发言的机会,让学生自评,欣赏,体验创作的审美感受。在学生对课本上的范画欣赏过后,脱离课本进行创作,从点滴变通入手逐步积累,达到用绘画语言表达自然即自我情感的能力。当学生进入高年级以后,随着知识的增长,心理和生理有所发展,教学过程应逐步加大“写生”力度。根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等专家的研究证明,这个阶段少年儿童视觉感官的发展,写实倾向日益明显,进入“视觉写实表现阶段”,而心理上进入了“压抑阶段”,出现眼高手低,表现欲望下滑或者兴趣转移的现象,那些在低年级曾被认为是绘画天才的孩子,进入中高年级后对绘画敬而远之甚至厌倦。这时应采取一些新的方法,让“眼”、“手”、“脑”并用,引导学生发展认识与表现的心理素质,以“观察――思考――发展”为作业实践的线索,帮助学生摆脱心理压抑,以提高学生原有的认识和表现欲望。只要教师能够结合少儿心理特点,一步一个脚印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及学习美术的兴趣,少年儿童的绘画技能就会逐渐成熟,为进一步深入学习美术知识,提高艺术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利用兴趣课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的热情

降低学科知识和技能的难度和要求,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情感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标教材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投入人力和物力,但由于我们农村学校,美术教学就不容乐观。美术教学的实践以材料为依托,然而农村学校配备齐全的材料也是困难的,进行美术教学实践确实有很多困难。加上家长的观念,根本不重视美术教育。但为了达到全面提升学生基本素质,我们应该结合实际,开设了兴趣课,这是有学生自主选择的,兴趣课是自有的课,我们可采取灵活多样的组织方式让学生对美术感兴趣,把孩子们带到大自然中,让他从审美的角度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到大自然中汲取营养,寻找素材。在教室放优美的音乐,让孩子在稀奇中快乐学,从而让少年儿童对生活充满信心,以满腔的热诚去发现美、创造美。教师拥有一套适合自己、适合学生、适合环境的行之有效地课程素材,才能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趣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成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从学以致用的角度激发学习动力,努力追求生活的艺术化。

四、跨学科提高学生美术能力

美术教学不是单一的学科,我们可以这样说,美术是一门综合学科,联系其他学科教学会更加丰富。加入一些轻音乐,学生会更加轻松学习;加入科学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色彩的变化;加入语言表达,学生会提高欣赏表达能力;学习黄金点时应加入数学知识,这样就更具体了。这样看来美术就是联系其它学科的综合学科,这也就让老师更加了解教材,更加了解其它学科,有效地利用其他学科知识点组织美术课堂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美术能力。

五、建立全新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新型评价体系,以激励学生创新的欲望,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在课堂教学中应激励学生创新,对不同类型的作业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应允许学生作品别处心裁而不是千人一面。由于受几千年封建思想的影响,教育者很难摆脱落后的束缚;我们常听到对学生作品用“像还是不像”评判的人不在少数,这自然而然的滑向落后保守的评价老路上。为了使教学效果显著,教师的示范也非常重要,但掌握不好“度”则会将学生的思维限制在非常有限的空间。我国当代著名的绘画大师齐白石先生曾告诫后人“学我者死”就很能说明这个理。我们只要在学生作品中发现一点闪光的亮点就应加以肯定,这样学生的思维才会逐渐开拓。教师不要用成人化得眼光和思维评价儿童绘画作品。

六组织讨论,激发兴趣

围绕某一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争辩,让他们各抒已见,互相启发补充,使问题获得完美的解决,提高他们的学问积极性,使他们对这一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萌芽了解决此问题的欲望。

讲《桌子、椅子设计》时,首先让学生来说说对现在使用的课桌椅有什么不满意的,然后提出改进意见,最后要求学生自由合成4人一组,设计一套课桌椅,并象产品说明书一样附以说明。先让各组讨论所做课桌椅款式及功能。学生一下子讨论开去了,课堂气氛一下热闹起来,学生之间各抒已见,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然后组内讨论得出结果。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更浓了,积极性也提高了,同时也给了学生有互相交流的机会。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七、大力提高有关美术教学活动

篇5

根据新乡村建设的总体要求。突出以农民为主体的原则,引导广大农民积极投身改造家园、建设乡村的实际行动,形成上下结合、良性互动的有效机制。

二、创建标准

(一)美丽乡村”示范家庭创建标准

1无乱堆乱放。要求房屋前沿及两侧无垃圾、无柴草、无杂物。

2无乱搭乱建。要求房屋四周无临时建筑、无断壁残垣。

3无乱贴乱画。要求房屋屋面屋顶无违章广告、无不雅字画。

4无杂草丛生。要求房前屋后杂草除净。

5无污水乱泼。要求生产、生活污水妥善排放。做到晴天无渍水、无污泥。

6无畜禽乱跑。要求畜禽有序放养、圈舍通风干净。

(二)美丽乡村”示范村庄创建标准

凡所在农户100%实现“美丽乡村”示范家庭创建目标的自然村(10户以上)确定为“美丽乡村”示范村庄。

三、方法步骤

(一)宣传发动

以各乡镇办为单位,从现在起至月底。综合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宣传媒介,有效结合办宣传栏、贴标语、挂横幅等方式,深入村组、农户宣传开展“美丽乡村”示范家庭、示范村庄创建活动的意义和要求,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充分激发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创建活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实施创建

参与配合创建工作。各乡镇办要积极开展活动,以活动为载体,组织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投身创建工作。市直机关工委开展“城乡互联清洁家园行动”团市委开展“共建美丽乡村青年志愿者行动”市妇联开展“巾帼净化家园行动”市教育局开展“爱家乡、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其他相关部门也要开展结合自身实际的活动。

(三)评比表彰

年底组织评比表彰。创建活动以年度为时间单位。

1乡镇办开展初评。评选出“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示范家庭、示范村庄初步名单。

2市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对初步名单进行核查、公示。

3授牌表彰。对国省道沿线乡镇办农户按10%比例进行表彰。并奖励价值150元的物资;对符合条件的自然村庄授予“美丽乡村示范村庄”奖牌;对乡镇办按创建活动标准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3档,纳入年终目标责任制考核。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

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市委、市政府成立“美丽乡村”示范家庭、示范村庄创建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日常工作由市农办牵头,市文明办、市直机关工委、团市委、市妇联等单位配合,各乡镇办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加强组织保障。

(二)明确主体。

篇6

[关键词]生态文明;乡村建设

一、运用生态文明理念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性

(一)生态文明理念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基础

首先,农业是属于自然再生产跟经济再生产的交织产业,整个劳动过程是属于人与自然的一种物质交换。水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资源等都属于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其次,要提升农业的生产力和农村的竞争力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只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有效提升农产品的质量,进而强化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二)生态文明理念是建设美丽乡村的标杆

党的十报告明确指出:全党工作的重点和核心就是解决好“三农”问题,即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和农民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农民问题,要解决农民问题就必须解决农民的根本利益。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必须将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要位置,跟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借助群众的力量、信任和支持推动历史前进。建设美丽乡村的目的就是要最大程度上保障农民的根本利益和合法权益,为党的执政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对于那些片面追求政绩或是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情况要坚决抵制,将绿色GDP的推行贯穿所有工作的始终,将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标杆。

(三)生态文明理念是基恩这美丽乡村的核心

生态文明理念可以创造农村新风尚:生态文明理念的应用能有效改善农民的生态伦理观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做到尊重自然和保护自然,进而形成爱惜自然资源、保护自然环境里的新风尚。生态文明理念可以提升农民素质:生态文明的理念就是要构建一个环境友好型的社会,要始终坚持以环境资源的最大承载能力为前提,以自然的发展规律的准则,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手段。生态文明理念可以转变农民生产:灌输农民生态文明理念可以让他们自觉遵守实用节约和适度消费的准则,自觉追求绿色消费,自觉将生态文明理念运用到美丽乡村的建设中去。

(四)生态文明理念是建设美丽乡村的保障

农村环境被破坏不单单会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削弱农民的生产增收和农民的生活水准,还会严重影响农民的身体健康,增加农民在医疗方面的负担。对于农民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健康,没有健康就难以改善民生,就更别说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准了。所以,要建设美丽乡村就必须将生态文明理念贯穿所有工作的始终,将重点工作放在解决危害农民身体健康、影响科学发展的环境问题上。呼吁所有农民共同参与到妥善解决环境问题的工作中,创建一个良好的乡村环境,确保农民的身心健康,提升农民生活和生产质量,真正发挥生态文明理念的保障作用。

二、如何运用生态文明理念建设美丽乡村

(一)积极发展农村生态经济,奠定美丽乡村建设基础

首先,将农村生态经济的建设和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积极主动推进农村生态经济化,同时引进市场经济制度,借助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知识和管理理念,将泉州区域生态环境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展示出来,将其转化为经济优势,真正实现农村生态资源的经济化。此外,还要积极主动推进农村经济生态化。在传统产业的基础上进行生态化改造,打造出经济化、生态化、合理化的农村生态产业,并且积极倡导清洁生产,促进农村经济的循环发展,使有限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率和最小化的环境污染率,真正实现泉州区域经济的生态化。

其次,落实高效生态农业的建设和发展。生态农业的建设和发展是农村生态经济的重要支柱,能有效解决农村资源短缺、资金困难等问题,还能有效提升农产品的质量,提升农产品的价格。此外,生态农业的建设和发展是以生态文明理念为基础的,这对农村生态环境也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可以为农村生态经济的建设和发展打造坚实的平台。生态农业的建设和发展还能有效维护农业跟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稳定,促进农民的经济增收,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制定科学合理城乡规划,改进农村居民生活环境

首先,以品牌理念为基础制定城乡规划。建设美丽乡村必然要有生态的主题,具备打造生态品牌的意识。以往农村通常都是在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下应运而生的,集山川、河水、田地、住宅为一体,具备着充满自然气息的生态环境与田园风光。在规划和设计美丽乡村的时候,要尊重已有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还原农村的本来面貌,实现有山有水的生态、美丽乡村的建设。

篇7

[关键词] 美好乡村文化建设问题

[中图分类号] F32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3)03-0007-01

随着安徽省农村城镇化和美乡村建设的发展,大量整村推动项目开展,“村改社”而形成的农村社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本文探讨的新型农村社区,是指在新农村建设中,通过土地增减挂钩置换、流转等方式,把现有的行政村界限打破,将地域相邻的几个村进行撤并,从而整合的社区。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和发展不能停留于硬件设施的城镇化改造方面,更应发展新农村社区的乡村文化,发挥文化凝聚、整合、规范社会群体行为的作用。通过营造出类似城市社区的环境条件,使入住的农民以此为平台习得现代性而逐渐褪去其传统性,最终完成由传统人向现代人的角色转型。

一、存在的问题

笔者对我县某新型农村住宅社区采取实地访谈等方式,发现新型农村住宅社区乡村文化建设存在以下问题。

1.乡村文化建设的基础设施医乏,资金投入不足

经费不足是制约农村乡村文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农村社区的政治性建构的特质决定了国家是乡村文化建设和发展的投资人主体。国家的资源持续性地输入到农村中,使农村社会状况得到了改观,并且表现出非凡的有效性,但是这种自上而下的力量是不可能解决农村建设和发展的所有事务,政府不能包办一切。且这种农村社区政治性建构的有限性,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农村乡村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如财政投入不足或者是分布不均匀致使农村乡村文化建设面临着“无钱理事”的困境、居民的有限参与不利于社区长效机制的建立、农民的被动参与使许多农民形成“等、靠、要”的依赖心理等。

2.社区居民相对较低的文化素质制约了乡村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缺乏从事非农产业的技能,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最大障碍和制约。文化素质较低和技能匮乏,社区缺乏合理的产业结构,缺乏必要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使得居民的就业空间和条件十分有限,迫于生活压力,无暇顾及文化娱乐。新农村乡村文化建设的基础是发展,只有在生产发展解决了居民的基本物质需求后,居民才有精力和热情追求精神生活。

3.管理者和农村社区居民对乡村文化建设认识不足

农村社会自古是一个相对较封闭的社会,农民世世代代生活在经济相对落后、有限的社会联系及狭小的生活领域里,使农民受现代文化的熏陶较少,精神文化生活比较贫乏。同时,受近年来片面追求GDP发展以及对官员政绩的考核重经济而轻文化等思想的影响,部分基层干部认为,发展经济是第一要务,只要经济提升,就可解决所有问题,文化建设无关紧要。而且,对于文化建设的考核标准也是过于形式化,主要是依据建设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送电影下乡等的数量,至于效果和利用率的高低并不在意。据居民反映,农家书屋里面的书,对他们来说,大部分实用性不强,而且更新缓慢,真正会看的人只有少数;送电影下乡中所播放电影的内容并不符合他们的口味,很少有人会看,认为还不如在家看电视;而文化活动室在小区中通常是作为摆设用的。

二、对策

1.加强新型农村住宅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多渠道扩大资金来源

调查显示,资金不足是制约新乡村文化事业发展的瓶颈,多渠道扩大资金来源成为新型农村住宅乡村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笔者认为,市、县(区)、乡镇二级政府应提高对新农村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视,在财政预算中应安排一定的专项经费用于文化事业;文化主管部门尤其是乡村文化站应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努力争取专项经费;乡村文化管理人员可与企业合作,使企业赞助乡村文化娱乐活动,扩大企业在社区影响力的同时,社区获得文化活动经费,实现互惠互利;以文养文,进行文化经营,将其所得再用于乡村文化建设。乡村文化的活动经费要节约,开源节流。

2.实行文化建设责任制,使文化建设与政绩考核挂钩

受盲日追求GDP增长思想的影响,不重视文化发展,尤其是在农村,主要表现在乡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后、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以及文化活动相对贫乏。在新型农村住宅社区的建设中,实现了“交通、医疗、教育等基础性设施的突破性提高,但是对于乡村文化设施的建设,却远远不足。据部分居民反映,本已规划建设的篮球场等体育设施迟迟不到位。笔者认为应通过建立检查、考核、奖惩以及竞争上岗等制度来充分调动专业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

3.培养、引进多方面专业人才,调动居民的积极性,强化乡村文化服务

新型农村住宅乡村文化的发展,需要国家政策在人才引进上给予扶持。通过招聘,择优录用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的人才,充实到新型农村住宅乡村文化干部队伍中,配齐配好社区专职文化管理服务人员;加大对乡村文化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提高文化工作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鼓励文化能人积极参与新型农村住宅乡村文化建设中,开发业余文化人才资源,培植业余文化队伍,免费培训文艺骨干,并给予适当的精神或物质卜的奖励;社区有关管理部门可与工业园及有关培训机构合作,定期举办培训班,为居民开展多种职业技能培训,提高社区居民的再就业能力;乡村文化站还可以通过与高校合作,把社区发展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让大学生为社区居民进行价值观、法制观等方面的素质教育;还可以充分发挥社区人员自身的积极性,发挥各自特长,开展社区居民文化体育娱乐活动、行为规范宣传活动、自愿者服务活动等。

参考文献

篇8

目前,乡村旅游已成为最有活力的旅游类型之一。乡村旅游为缩短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都发挥着巨大作用。承德市乡村旅游也开展的轰轰烈烈,旅游接待人数不断创新,成果显著。但是,在发展的同时,承德市乡村旅游明显后劲不足,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在全域旅游发展的新时期,承德市乡村旅游将又迎来新的契机。

一、乡村旅游与全域旅游的关系

通过学者们对乡村旅游和全域旅游的研究,笔者认为全域旅游与乡村旅游存在着重要的联系:

(一)全域旅游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

全域旅游更加注重旅游目的地的统筹发展,集合多方力量,对旅游目的地进行全面的重点建设,有效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全域旅游是旅游发展方式上的重大革新,“旅游+”模式是全域旅游思想的重要实践。这进一步加强了旅游与农业的融合性,充分调动各方发展乡村旅游的积极性。

(二)乡村旅游是全域旅游实现的重要组成部分

乡村旅游对解决贫富差距、三农问题等一系列改革与发展中的难题具有重要意义。在全域旅游视角下,全域优化配置经济社会发展资源,乡村旅游会得到更大的发展,乡村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体系得到改善,真正实现建设“美丽乡村”,为达到全域旅游所要求的“处处是风景,处处可旅游”的状态贡献力量。

二、承德市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承德市的乡村旅游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形成了城市近郊、景区依托和公路沿线三种类型乡村旅游产品,以丰宁大滩、雾灵山脚下、承德县新杖子为代表,共推出了十大主题,16条精品线路。但从其发展过程来看,这几年基本处于瓶颈期,没有大的发展,其问题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品类型单一,缺乏新意

承德市乡村旅游基本上是以“吃农家饭,摘农家果,睡农家炕”为主导,产品类型单一,形式缺乏创新。在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缺少市场调研环节,经营项目大多雷同,甚至以为照搬,对乡村特色挖掘不够,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与品牌,也不能满足游客多乡村旅游产品的多样化的需求。

(二)可进入性差,旅游基础设施薄弱

承德市乡村旅游点交通不便,没有公交线路。对于自驾游者来说,也没有足够的停车场地,极大地影响了可进入性。除此之外,住宿、餐饮、娱乐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旅游环境卫生脏、乱、差,垃圾随意堆放,使游客对乡村旅游的整体印象大打折扣,减少了人们的逗留时间,制约着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三)经营规模小,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承德市乡村旅游所形成的10大片区,地域比较分散,大多数经营者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经营者,资金的投入非常有限。因此,其经营规模大都比较小,营销意识薄弱,手段单一,无营销计划可言,缺乏与旅行社、酒店、交通运输部门的有效合作,未能在旅游者、旅游媒介及乡村旅游点之间构建起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从根本上限制了承德市乡村旅游发展的深度与广度。

三、全域旅游视角下承德市乡村旅游构建途径

(一)从全域旅游出发,创新乡村旅游开发理念

全域旅游,要求我们舍弃旧的开发思路,创新开发理念,将旅游规划开发与承德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相融合,将旅游资源与其他资源合理配置,整合各类资源要素。具体来讲,就是要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和条块管理障碍,将承德作为一个整体纳入旅游规划,实现旅游规划的全域化,做到市、区、乡(镇)的乡村旅游规划编制工作一体化。全面衡量各乡村旅游点的特色,保留乡村的原真性,力求做到“一区一特色、一区一风情、一区一产业”,彻底扭转城的乡村旅游产品同质,打造高品质、国际化的承德乡村旅游品牌。

(二)转变经营方式,完善乡村旅游产业链

在全域旅游开发理念指导下,动员各相关部门,发挥合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新经营机制,改变承德市乡村旅游中农户分散经营的模式。专业合作社是目前乡村旅游比较可行的路径之一,承德乡村旅游可以尝试引导农民成立乡村旅游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将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实行“统一标准、统一价格、统一接待、统一分配、统一宣传、统一培训”,联合发展、扩大规模。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全域旅游的联动性,调动旅游企业、甚至通信业、新闻传播等多种相关行业的积极性,实现多行业的联动交融,资源要素整合,让旅游产品从设计到营销到最终实现消费,形成一条完整的乡村旅游产业链条。

篇9

美国专家和中国节能炉具专委会、北京环科院、清华、中国农大的专家教授,在北京对炉子进行了严格的监测和评审,炉子的热效率、室内空气质量、烟尘污染物排放三项,都达到了低碳环保绿色燃烧的要求。农业部、国家知识产权局领导、中美炉具专家组的院士教授还专程来厂考察。亲自走访农民用户,当场签约,要求出口印度。专家们对炉子的燃烧效果和创新设计,给出了很高的评价:“真创新、真神奇、炉小火旺、省柴无烟、绿色燃烧,应该叫中国神炉”。2007年春,在北京中国首届生物质炉具大会上,英国官员亲自为我颁发了炉具创新奖。这台2005年发明的专利炉(专利号:200520030786.8)长50厘米、宽33厘米、高10厘米,方便面箱大小、炉小火旺使用方便,适应全国各地,深受用户欢迎,产品一直供不应求。

与时俱进的家家旺人视改革创新为企业的灵魂,根据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不同要求又先后发明了炊事三暖炉(专利号:200820070342.0)即在做饭的同时,炉壁水箱随时供热水,洗碗刷锅方便,热水循环带热暖气片或地热管(水暖)。烟囱里的废热烟气通过睡炕把炕烧热或用管道通过房间散热(烟气暖)饭成后,饭锅换成水箱,烧开水的热蒸汽经管道带热散热器(蒸气暖)。若将三暖管同时通往一个供热区(学生教室、会议室、车间、干燥场所、养殖鸡鸭温室、种植蔬菜大棚)供热更快,面积更大、效果更好。三暖炉最适合高寒冷冬季的东北地区。不烧炕户,将烟管壁辐射的高温余热,经夹层换热随时向房间吹送60度以上的热风,像空调一样做到省柴节能、一炉多用,是新农村冬季做饭采暖的最佳炉灶,三暖热风炉(专利号:201220594291.8)简单快捷的炊事洗浴热水炉(余热利用)更是受到南方用户的青睐。一面做饭,十几分钟即可沐浴洗澡。大中小号的快捷增温采暖炉,为北方高寒冷地区种植养殖户的快速增温提供了省钱节能、绿色安全的实惠炉具。

家家旺炉多项专利,并有“全球旺”、“绿燃”、“魁牌”自主产权的注册商标。炉小火旺,省柴无烟,柴源广泛,炉美价廉,一炉多用,型号齐全,精小旅游炉6―8公分高三斤重,普通炊事三暖炉10―12公分高,适合4―10口人家用餐取暖,操作方便清洁安全,可单烧柴禾秸秆,可柴煤两用,本炉具愿与全国生物质炉具同行(任何一家)在同等条件下(一公斤柴10斤水)比热效率高低、比低碳清洁绿色燃烧、比价格实惠使用方便。以便在建设美丽乡村的实践中,为实现美丽中国做出我们炉具人应有的贡献。

家家旺炉生产成本低,投资少,利润丰厚,可水泥模压预制;可铁板铆焊铸造,是广大农牧民,下岗职工家庭致富的实在门路,是中小企业重振雄风再创辉煌的腾飞项目。

全国各地用户要货者甚多,但我生产能力有限,总是供不应求,因此本人愿与有实力的中外企业、经理老板、炉具同仁,合作开发这一创新保赢的专利项目。欢迎实地考察,可自带燃料亲自烧试,解除内心疑虑,目睹神炉奇效。

河南省家家旺炉具有限公司

电话:0373―5600415 13903739697

网址:

篇10

在中国建筑设计界,王澍及其作品是特立独行的存在。多年来,他在中国传统文化和营造章法中另辟蹊径,寻找中国未来建筑设计的新方向。2012年,王澍获得建筑界的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奖,是获此殊荣的首位中国人,也是继1983年贝聿铭之后第二位获得该奖项的华人建筑师。普利兹克奖评委会主席帕伦博勋爵如此评价王澍:“他的作品能够超越争论,并演化成扎根于其历史背景永不过时甚至具世界性的建筑。” 艺术家欧宁则说:“他前卫的设计风格来自中国的传统。”

王澍对自然、土地和乡村有着工匠般的朴素情怀,并善于巧妙地使用最质朴的手工技艺化解文化冲突。宁波美术馆、宁波博物馆、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等,历览王澍的代表作品,你会发现无一不烙上了手工材料和手工建造的痕迹。上个世纪90年代,当无数中国建筑师在改革开放的大兴土木中为各种城市和乡村建筑项目奔忙时,他却跑去和工匠们混,每天切切磋磋,学习实实在在的手艺活,他说:“我一定要看清楚这工地上每一根钉子是怎么钉进去的。我们在学校时学到的是知识,是读书,但是很少学如何动手做事,这个特重要。”这些年来,王澍的业余建筑工作室,设计了一系列使用回收旧砖瓦进行循环建造的作品,其中一种做法得益于宁波地区的民间传统建造,使用了多达八十多种旧砖瓦的混合砌筑墙体,名为‘瓦爿墙’。2008年王澍设计的宁波博物馆,是其典型的“新乡土主义”建筑风格的体现。王澍在设计方案中写道:“这座建筑是被作为一座人工山体来设计的,使用回收的‘瓦爿墙’,还遭到过激烈指责,说在一个现代化的新城区,坚持表现宁波最落后的事物。”他的反驳是:博物馆首先收藏的就是时间,这种使用回收材料做墙体的方式将使宁波博物馆成为时间收藏最细的博物馆。事实证明王澍的坚持是有意义的。他在宁波遇到很多市民,发自内心地为自己的城市有这座建筑而自豪。“最感动的是我碰到很多观众会短时间内去这个博物馆好几次。我问为什么,他说因为宁波几乎全部被拆光了,变成一个新城了,只有在这座建筑上我能够找到我过去生活的痕迹。”

中国最美丽的大学校园是哪一座?也许每个人的看法不尽相同,但王澍主持设计的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却是很多人心目中的No.1。象山校区给人感觉非常有古典情怀,却又不守旧,传统的人文书院气息浓厚,同时又像一个充满野趣的世外桃源。王澍认为:在当代中国,任何一个建筑师都无法回避传统问题,这是中国建筑师的一个古典情结。“一方面,面对现代,我们不得不放弃古典情感;另一方面这种放弃又必须是在熟悉和尊重的基础上作出的决定,若没有古典情感而要在自己的作品中放弃古典情感是不可能的。”可以说,象山校区的设计建立在王澍对时间和传统的理解之上。“中国有那么深厚的文化,而现在到处在拆古老的建筑,当年古代建筑师用的那些有尊严的材料,如今像垃圾一样被丢弃,所以我要用智慧的方式让它们复活。”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王澍表示象山校园所有建筑的设计,都是围绕不大的象山进行,因为“山先在那里”。山北,山势峻峭,所有的建造以四合院为原型,或切一角,或切一边,总有一个切口与青山相对,营造出“悠然见南山”的意境。山南,山势平缓,所有的建筑都隐在荷塘田陌上筑起的“八”字长堤后,或爬屋,或重檐,营造与青山携行的多重视域。在建造过程中,王澍更是利用了从华东各省拆房现场收集过来的700万块旧砖弃瓦,借鉴和传承了民间泥瓦匠人的原生态工艺。

2003年王澍入选了美国《时代》杂志全球100位最有影响力的人物名单。《时代》杂志如此描述王澍的入选理由:近些年来,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建筑试验场,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建筑在大兴土木中畸形繁荣,甚至以牺牲自然环境和文化传袭来为这股建设热潮让路。王澍,这位49岁的优秀建筑师,却非常罕见地怀着对中国传统的敬意,成功将中国元素融入新颖并受人注目的建筑中。”对于自己的建筑设计探索,王澍则表示:“很多中国建筑师都害怕赶不上国际潮流,所以拼命追赶。但真正的流行是在自己的文化领域原生出来的东西。所以如果坚持按照本国的文化理解去做,反而容易被世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