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运营工作经验范文

时间:2024-03-26 16:49: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媒体运营工作经验,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媒体运营工作经验

篇1

招聘中针对“新媒体运营资深经理”这一岗位,万达开出了50~70万元的薪资范围,而据智联招聘针对2015年春季求职期公布的《2015春季中国雇主需求与白领人才供给报告》显示,万达集团“新媒体运营资深经理”岗位所在地的上海市,即便以6774元地域平均月薪夺得桂冠,但比对万达上述50万元~70万元的“天价”年薪,瞬间变得不值得一提。

不少围观路人不禁感叹,原来做新媒体竟能这么赚钱?

别急,现实总是理想的照妖镜,事实上,大多数公司新媒体运营的年薪始终徘徊在10万元左右,据早前一家新媒体数据机构的网络调查表明,多数微信公众号运营者的年薪在8万元以下。尽管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为新媒体运营从业者提供更加具有诱惑力的薪资,但一方面是企业愿意花钱吸引人才,另一方面却是人才未必能做到使企业满意,“这也就导致了这个岗位的薪资差距较大”。

新媒体运营可不只是管微信、刷微博哦

从岗位职责来看,“管微信、刷微博”只是外界对这份工作的曲解。实际上,除了需利用微信、微博、贴吧等新兴媒体平台进行品牌推广、产品营销外,称职的新媒体运营人员还要能够策划与品牌相关的优质、高度传播性的内容和线上活动,并向客户广泛或者精准推送消息,提高用户参与度,提高品牌知名度,从而充分利用粉丝经济达到相应的营销目的。

小维目前在杭州一家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工作,入职已经2年的她目前就职自媒体部门,“每天公众号需要推送的内容都要经过我和其他部门成员的策划,如何获得更大范围的推广也需要我们去运营,此外,商务合作以及配合也在我们的日常工作范围之内。”

小维所在的公司在业内颇有知名度,但在她看来尽管其名义上是互联网公司,但在运营和管理上还是较为偏向传统企业;而且因为老板思想活络,往往敲定的事情一夜之间做出另一番决定,以及关于公众号产生的工作繁多,频繁加班对小维来说已成常态。

而在进一步了解中,小维表示目前自己的薪资在朋友间属于中高水平,按照“底薪+绩效+提成”的结算方法,小维能够拿到30万元~40万元的年薪,她表示对自己的薪酬感觉合理,但同时她也透露在目前的工作中也存在较多问题,“首先觉得自己专业知识不够,公众号粉丝利益点和商务利益点之间的冲突应该如何解决,目前仍在探索当中;而鉴于每日推送的内容阅读量与转发量都有较大落差,对于粉丝究竟想要看到什么类型的内容目前还只能靠自己猜测。”

量化产出回报提薪以奖金形式发放

佳佳目前正在办理离职手续,尽管现在的新媒体运营工作并不需要自己经常加班,但平均4000元每月的工资却让她在城市生活得稍显吃力。佳佳所在的公司属于传统广播互联网行业,目前正在想互联网新媒体转变中,佳佳的日常工作就是负责文案策划,微博、微信公众号的实时更新,以及落实公司研发的APP的市场推广工作。

在她看来自己承担了太多不属于新媒体运营岗位的工作,以APP市场推广为例,公司每年研发众多新产品,但因为尚处产品试水阶段,能够成功的却很少;而且因为市场推广工作占用自己大量时间,原本应该作为重点的新媒体运营工作反而被怠慢,“我们公众号的文章基本都是从其他网站或者公众号搬运过来,公众号的浏览量和其他指标也不理想。”

新媒体运营岗位尚属于新兴岗位,所以很多公司似乎并不明确这个岗位的工作人员应该专注于哪项工作,因此像佳佳这样尽管挂着“新媒体运营专员”的头衔,但实际身兼数职的状况并不少见。

在某建筑行业公司任职HR的旻侑表示,“作用决定身份,结果决定报酬”,首先公司应该明确新媒体运营岗位的工作是什么,在此基础上量化岗位员工的产出回报。但同时他强调,新媒体运营专员岗位薪资应该在正常职能部门岗位薪酬标准之内,“一般入职新人月薪资在3500元,3年以上工作经验者能够到5000元以上,但新媒体运营专员的基本月工资应该止步于6000元,调薪应该以奖金形式为主。”

他认为新媒体运营岗位的薪资应该是“薪资=基本工资+职级薪资+绩效提成+福利补贴+奖金+其他”,以基本工资为主,“提成性的工作量应均等化,并以福利补贴形式作为补充”;然而他也表示在招聘新媒体运营岗位员工时,还存在薪资待遇无法核定、定薪较难,技术评定与考核标准难规范,专职专岗的人员较少等问题。

岗位需求量大薪资两极化明显

针对旻侑所提出的现存问题,作为垂直类电商人才招聘平台的乐电网其实早在2015年就进行过数据调研统计。

根据乐电网2015年第4季度数据,企业在乐电网的招聘新媒体专员的岗位数量相比较前一季度增长了43.67%,主要的岗位需求增长城市以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电子商务发达城市为主。另外,薪资的两级分化现象比较突出,68.1%的薪资集中在2000~6000元;但是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1.5~3万元的高薪招聘也达到了5.32%。在工作经验方面,87.6%的企业要求求职者有1~3年的从业经验——这个比例比其他电商运营岗位高了近20%。

乐电网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在调研公司的所有岗位中,新媒体运营岗位的薪资属于中下游水平,但是根据环比数据统计,新媒体运营的高薪职位增速较快,根据乐电网的岗位薪资数据显示,2000~4000元在14.2%,4000~6000元的在53.9%,6000~8000元在16.7%,但是1.5~3万元的高薪职位也不在少数;目前在乐电网上招聘的新媒体岗位平均薪资为:5842元。

造成同岗位薪资差距悬殊的主要原因其实还在于工作经验,新媒体运营作为这几年新兴的行业岗位,缺少系统的经验学习及提升渠道,以至于大多数公司用初级文案、运营转发、被动回复等基础工作职能去定义该岗位。

篇2

策划推进公司的业务运营战略、流程与计划,组织协调公司各部门执行、实现公司的运营目标。

传媒运营总监的工作内容:

修订及执行公司战略规划及与日常营运作相关的制度体系、业务流程;

策划推进及组织协调公司重大运营计划、进行市场发展跟踪和策略调整;

建立规范、高效的运营管理体系并优化完善;

制定公司运营标准并监督实施;

制定公司运营指标、年度发展计划,推动并确保营业指标的顺利完成;

制定运营中心各部门的战略发展和业务计划,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建设和发展优秀的运营队伍;

完成总经理临时交办的其他任务。

职位描述:

1、在公司经营战略指导下,进行市场调查和反馈,组织友众汽车传媒公司的整体定位、风格设计、业务方向的综合策划,确立公司定位与发展方向;

2、组织目标市场、竞争态势、客户需求等的调查,撰写市场分析与评述,创意新的赢利模式,策划广告业务的运营、业务拓展和产品销售的综合推广措施,推动传媒公司商业模式的形成和相关广告的设计、优化;

3、根据公司定位及运营项目策划,确定相应栏目及方针,依此从信息源中筛选信息内容,进行内容的具体规划,并制定具体运营项目的工作计划,组织运营项目的实施;

4、与其他广告传媒运营商建立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发展与培养合作伙伴,协调公司与客户之间的资源,开展运营项目的推广工作,提高有效访问量,保证汽车广告运营项目的顺利执行与业务目标的达成;

5、根据业绩、市场反馈等对汽车广告运营项目进行监督、控制和绩效评估,及时调整市场策略与内容,保证项目运营目标的持续达成;

6、根据公司经营方针和部门业务需要,合理设置部门组织结构和岗位,优化业务流程,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开发和培养员工能力,对员工绩效进行管理,提升部门工作效率,提高员工满意度。

任职资格:

1、能独立进行大型传媒广告业务的整体开发及市场推广;

2、有丰富的市场策划、营销推广、广告媒体工作经验,从事过传媒公司的整体运营工作;

篇3

当下行情

中国互联网从博客时代正式进入了微博时代,之所以发展神速,是因为传统的门户网站都看到了微博市场的无限前景,而一股脑儿投奔微博怀抱。其次是无数网民需要一个平台来发表自己的观点,而博客太专业,微博却更有亲和力,简单方便就能推送一条信息。再则比起QQ、MSN等IM来说,微博是一个很轻的沟通平台,其氛围更加轻松,不用添加也不用通过,关注即可。

微博运营专员原本只是互联网微博运营商的专项,随着微博四处开花,微博运营专员水涨船高。尤其是2011年以来,一些企业开始在微博上招聘微博运营专员的消息,招聘市场红火得不得了。各个企业盯上微博平台提升自己的影响力,官方机构盯上微博平台打造自己与民同乐形象,社会公众服务机构盯上了微博可以转嫁人工成本、并且能戴上业务创新时尚的幌子。

微博运营专员的主要工作是更新、维护企业微博,负责企业微博运营策略的研究和执行,阐明和掌控网友的使用习惯,追踪推广效果,同时还要对同行的情况有一定的查询拜访和了解。这些工作有的企业是一个人在做,有的则是由团队来运作。“具备良好的数据阐明能力、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跨团队协作能力。勤劳肯干,能承当较大工作压力”。这是一家企业在招聘微博运营专员时提到的岗位要求。

截止到三月份,微博用户已经超过三亿。每天有一亿多条的微博出现在新浪微博的平台上。微博在成为用户随时随地都可以分享的工具和平台的时候,也为企业创造了无限的商机。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微博营销链正在形成,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已经有超过13万家的企业开启了微博,与他们的用户沟通交流。我们从今天包括中粮在内的很多成功的微博营销案例的背后,会发现有一个特点,这些企业在通过微博平台,把推销变成真正的营销;通过微博与用户建立关系,让用户能够通过微博了解企业,与企业进行互动,并且产生交互。同时,在这种关系建立的基础之上,再通过用户与用户之间的关系传播实现用户对企业的信任,从而产生了实际性的消费。

据了解,随着微博的日益火爆,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发现了微博的营销价值,企业对微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微博就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不仅是个人,企业、政府和组织机构等都把微博当作重要的宣传平台。微博上每个加“V”的企业账号背后,都有1至3人在做微博运营工作。许多企业已经意识到了微博宣传的重要性,尤其是瞄准了微博上亿的活跃用户,更是千方百计地用各种招数吸引粉丝。不少企业开始寻觅擅长玩转微博、能吸引粉丝的人。招聘“微博运营专员”的企业也越来越多,“微人才”已成为很多企业的“座上客”,月薪一般为4 000~7 000元,最高已逾万元。但到目前为止,微博运营人才的缺口还是挺大的,很多企业都很难招到合适的人选。

一家大型公司在招聘媒体上正以“3 000元的底薪+绩效+提成”的优厚条件紧急招募微博运营专员。该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表示,他们招聘的基本要求是要有微博账号,“要求每一位求职者都提供自己的微博地址和粉丝数,最好有半年以上的使用经验,粉丝数、评论数、回复数等自然是越多越好”。

月薪年薪超过一般的传统媒体不说,也直接让很多志存高远的企业公关广告圈资深媒介策划心动不已。最重要的是这个职位未必需要高学历、高资历,没有年龄限制,办公场所不限,上下班时间无所谓,办公工具可以是计算机、甚至普通的手机即可。只要你有空,兼职也行。最重要的是,微博其实是个最低成本的广告忽悠事业,你可以肆意玩弄你的文字游戏,显摆你的运营功底,轻易地把自己推送到任何你想推送的地方,、甚至刺激至暗恋对象身边,静候人家的回应。

微博运营专员的收入也是与自身业绩挂钩的。主要考核官方微博的粉丝增长数量、微博数量、转发数、评论数等相关数据。目前,企业对这种新的运营方式也还处在探索阶段,更加详细、有效的考核办法还有待研究。

在一些招聘网站上,这样的招聘信息一天会有几十条,企业对微博运营专员的职位要求也大同小异。其实,有官方微博的企业纷纷配备微博运营专员,但肯定会有人来全职或兼职负责相关的微博运营工作,还有的企业会与相关服务机构合作。企业微博的活跃水平则与企业性质和领导重视的程度相关。

工作内容

由于微博之强和影响规模之广的特点,让越来越多的企业闻风而起,开始借助微博把营销和品牌推广的重任委于微博平台之上,继而出现了微博运营专员这种新职位。这个新兴岗位的工作职责有哪些?从业人员需具备哪些工作技能?发展前景如何?下面将就此对这个岗位进行解析:

微博运营专员(微博运营官),又叫微博策划、微博保姆、微管。工作性质有点类似于传统的公关专员,相当于旧媒体时代的广告促销员或者吆喝员,但用武之地是网络。这个新生代的职位头衔主要就是应对企业微博运行维护的解决方案,为各大企业微博品牌建设、粉丝培养、粉丝互动、广告、产品营销、效果监测、日常维护等服务。换句话说微博运营专员的职责就是营销或宣传,根据企业状况、社会动态做,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加粉丝、做评论、策划选题、找乐子。或者说微博运营专员干的就是想方设法绞尽脑汁吸引别人的注意,推介自己的产品、观点、人。

与传统营销区别很大,微博运营专员必须花费不少的时间来积累微博人脉,获取粉丝们的信任。例如:如果你是一家点心厂商,那么一则关于点心的早安问候帖,一定比一则生硬的企业新闻更吸引微博用户关注。但微博营销不可以无底线,在每一条微博前都需要深思熟虑。“有时候一个字、一句话,都有可能伤害到一大批粉丝,导致信任危机,一个微博用户取消关注,则代表你失去了一个潜在消费者”。

微博运营专员的具体工作内容涵盖四个部分:①负责相关微博日常内容、更新、维护和管理企业微博,增加粉丝数,提高关注度,建立有效运营手段提升网友活跃度;②负责制订微博运营策划的研究及执行,定期策划并执行微博营销线上及线下活动;③挖掘和分析网友使用微博习惯、情感及体验感受,跟踪微博推广效果,掌握新闻热点;④进行微博对手调查,搜集粉丝的问题反馈和批评建议,了解粉丝需求,掌握其他微博产品变化。

微博运营岗位的门槛其实不高,一般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经验等都没有严格的限制,但要把这项工作做得卓越却不是容易的事情。“怎样才能把用户带到企业的微博,怎样才能使所发微博到达了宣传的效果而又不使人觉得生硬突兀,这都需要一定的能力和经验。比如道早安的话语应该是很清新的,充满希望的,而不应是降低的、压抑的,而道晚安的话语则可以是人生感悟性质的”。

要出色做好微博运营工作需要具备多种素质和能力,如:心理学、传播学、营销学、策划、编辑、数据分析等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对企业事物要有独到见解,还要有文字编纂能力、应变能力、筹谋能力、互动能力、对信息的敏感和掌控能力等,甚至还要知道美工和数据阐明。只有对用户进行数据阐明,才能判断发微博的频率,什么时候该发以及发什么内容。可以说这项工作基本覆盖了企业大部分职能部门。同时,做微博运营工作首先还是要对微博感兴趣,乐于做这件事情。但自己玩微博和运营企业微博是有不小区别的。另外,从事微博运营工作会有很多要求和限制,并不是微博控就一定适合。对于企业来说,微博首席运营官这个角色就很重要,要求能够与人愉悦进行交流,并且喜欢与人打交道,富有魅力、亲切,有幽默感而且乐于接受挑战,需要经常利用社会化媒体来监视和维护关系,并定期参与对话,可能还需要成为在微博上发现产品或品牌的倡导者。

虽然微博运营专员的这项工作没有专业限制,但工作时并没有想象那么轻松,别以为坐在办公室发发微博就可以了,企业微博的运营和管理其实比较辛苦,因为作为社交媒体,微博是网络舆情非常重要的晴雨表,不时需要搜索关键词,并留意关注你的人,随时掌握舆情动态。学传播和营销专业的人才对这项工作会更容易上手。工作持久性好,注重细节的人或许更加适合这项工作。如果专门做这项工作的话,以后可以往网络营销师的方向发展。

必备能力

广义来说,负责监控、更新、维护微博平台及内容的人员都可以称作微博运营专员。在企业的微博运营部门,总编辑、责任编辑、图片编辑、客户编辑都属于微博运营专员的岗位范畴。对于企业而言,微博是把双刃剑,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或图片信息,运营得好,会给企业带来商机;运营不当,也可能带来危机。微博运营专员更像是企业对外宣传的一线战斗员,信息的同时还得应付各种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因此,真正称职的微博运营专员至少还应具备以下六项能力:

持续、高效的学习能力。每天按至少7条的更新数量来算,微博运营专员需要为这些内容做多少准备工作?看似积累了不少东西,要不了多久就消耗完了。对于微博运营专员来说,快速、高效、持续的学习积累很重要。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善于学习的人,很难胜任该工作。

发掘新的内容呈现形式。虽然每次出去的内容只有140字,但它可以配图,可加视频或网页链接,也可关注指定的人引起重点关注,还可以用各种形式组合。在微博的海洋里,如果想要赢得持续关注,就需要不断转换思维模式,打破既定思维,寻找新的形式呈现内容,以吸引更多的粉丝。

对信息敏感并反应敏捷。微博运营专员要像记者一样具有新闻敏感性,对热点的感知和预测要十分迅速,随时跟踪与企业相关热点事件和行业信息,判断出能引起共鸣的信息,并及时用合适的语言和形式出去。

具备超强的文字驾驭能力。微博提供140个字的即时信息功能,这主要是源于Twitterr(非官方中文惯称:推特)最早制定的140字通讯原则,无论后续的微博服务如何演变发展,这个“微原则”也不会改变。字数的限制对内容有强大的局限性,但如何把最核心、最精彩的内容,用最短的文字呈现出来就是这个工作最大的挑战之一,微博运营专员对文字一定要有绝对的驾驭能力。

注重理论知识及实践应用。微博是一个开放且互动性极强的平台,因此在这个平台工作的人员,可以说是时刻都在与外界互动和接触,企业在面对其目标宣传客户和潜在宣传客户时,在微博上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它的宣传效果产生影响,因此如何把握客户心理,如何结合平台特点进行有效营销,如何管理好信息和客户反馈等,都需要这个专员一一掌握心理学、营销学、管理学等理论知识及实践应用。

深谙行业(专业)知识和技能。作为市场开拓的平台之一,企业微博的内容要尽可能体现企业的产品、理念和文化,就要求运营专员对所涉及的相关的行业知识和技能等都必须了如指掌,提供既有趣、又专业的内容。

对于从事这项工作的人,不妨首先尝试一下自己开个微博,并真心喜欢它,愿意花时间去维护它。其次,你得跟上形势,面对层出不穷、千变万化的应用、工具、插件,你必须时刻丰富自己,不厌其烦地学习、尝试这些新“武器”,然后去武装你的微博。最后,你确实需要达到对于某个领域真正的精通,再加上耐心、责任心、文字功底、沟通能力、策划能力……永远不要低估任何一个领域。要成为一个出色的微博运营人才,需要你同时又是网络人、媒体人和营销人,使工作内容渗透每天的工作和生活中。

对于这样一种崭新的职业,你是否有兴趣尝试一下?其实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易。可别小看了微博运营专员,现在业界普遍对他们的职责要求是:“做得了设计,写得了文案;抓得住热点,卖得了萌;谈得了时事,扯得了花边;发得了内容,回得了评论;去得了水印,改得了标点;一门心思找内容,抓破头皮搞原创,废寝忘食发微博,半夜三更刷粉丝。”

发展空间

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微博发展如火如荼,在创造商机的同时也创造了新的岗位。不少企业已成功地建立了微博平台,作为开拓市场、树立品牌形象、联系客户的重要渠道。这都要靠微博运营专员一点一滴的线上积累,以及背后的团队支持,微博运营专员的职业价值也日益凸显,成长前景可观。未来,微博运营专员的市场需求量还将继续增长,专业人才有望成为就业市场上的紧俏人才。

篇4

人生是一场旅行,在途中寻找幸福和机遇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欲望越小,生活越幸福”。邵植仁出生于中国香港一个富商之家,10岁左右的时候离开了香港,移民到加拿大。然而家境的优越丝毫没有让他有懈怠之意,他依然凭借自己的勤奋开拓出人生的新天地。

邵植仁在加拿大就读于多伦多大学,并获得了双学位,一个是营销策划学,另一个是视觉学(这里所谓的视觉是指偏向于广告学、符号学等方面的学科)。毕业之后他不安于现状,又去哈佛深造,学习建筑。再后来,他辗转回到加拿大工作。他在加拿大主要从事广告业,去过著名的智威汤逊等4A广告公司。在快速的广告行业节奏下,让初出校门的邵植仁积累起丰富的工作经验。

邵植仁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平和,工作时透出一种与年龄不大相符的沉着稳重。作为公司的“大管家”,他对每一项工作都是亲力亲为,从策划到监督实施,一丝不苟。生活中的他热爱运动,喜欢背包旅行,享受那份自然赋予的神秘与美好。在10年前,他走过柬埔寨、越南、老挝等国家,探险过欧洲很多不知名的小岛,从而了解各国少数民族风情,研究人类学、文化史,更喜欢拍一些人文色彩浓厚的黑白照片。他曾在中国参加漂流竞标赛,从攀枝花漂到云南全长91公里。他说他很喜欢中国的敦煌、黄山和西双版纳。

在他印象之中,一直感觉中国大陆和印度都很有发展潜力。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中印都有着惊人的发展速度和空间。这也是他留在中国的原因之一。他告诉我们:“相信中国的未来会有更多的超越,同时也是很多国家的领道者。”那么中国的领道者又是谁呢?邵植仁认为:“未来的领道人就是青少年、小朋友。无论家庭富裕还是贫穷,孩子们都备受家人的疼爱,但是我发现家长的溺爱会使小朋友不会与他人分享东西。我就产生帮助他们的愿望,并不是说教小朋友,而是让他们明白一些道理。”

最早的时候,邵植仁与开发短讯系统和做IT产业的两个优秀朋友一起来到中国,只是想开一间咖啡店或者背包旅店。经过考察分析后,他们在成都成立小团队,为小朋友们制作动漫。他们制作的作品在马来西亚、泰国播出,开始的一年盈利额在二三十万左右,几乎能够维持这一团队。因为点击率很高,邵植仁尝试通过作品联系广告。他设想把产品卖给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通过3G网络动漫和衍生品上面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东西来吸引小朋友的眼球。做这一切的目的不是说教,而是让小朋友更懂得孝敬父母等道理,同时学会与他人分享。

很可惜的是,他的两个朋友慢慢觉得中国不适合他们,纷纷选择离开。但是他一直在坚持,没有放弃――他希望帮助更多的大陆小朋友。也正是他的坚持,让他在成都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创立了力美。采访时聊起这些,邵植仁说:“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会一如既往地做慈善。我遵循的宗旨是慈善无界、开拓创新。”

人生的三把钥匙

邵植仁有着优越的家境,其祖父在香港创立了房产酒店,事业如日中天。但他没有倚靠家里的资源、关系来到大陆发展。他告诉我们,“来到大陆后,遇到最大的麻烦和困扰就是语言和文化,在这里没有朋友,没有亲人。”为了克服这一困难,他曾在四川大学专门进修普通话。这几年也学习了四川话、云南话、贵州话。如今的他无论是与客户洽谈业务还是与人交流,说起话来都那么流利且幽默风趣。

在谈起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做事方式差异方面,他说:“在西方,更注重市场调查分析研究,因此,我更习惯于做好各种策划和问题的准备,把任何问题都想在前面,碰到问题之时,灵活、变通,不喜欢遇到问题再想解决办法。”但是,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坚持在中国,因为他始终相信一点,中国内地的孩子是最重要的。他希望能够帮助他们,这也逐渐成为了他人生中的一条信念。

邵植仁告诉记者,在他的人生字典里,始终抱有三个信念,那就是奉献(Dedication),纪律(Discipline),决心(Determination),可以说成三把“钥匙”,是它们指引着邵植仁慢慢地迈向成功之门。

2008年“5•12”大地震,邵植仁以灾区义工、志愿者的身份到了汶川、都江堰灾区现场,为灾区人民捐赠了水和药品。在这个过程中,有幸结识了著名影星李连杰,从而加入了壹基金,而后与他成为亲密合作伙伴。他借用传播人的力量,帮助慈善事业和机构做创意广告方面的宣传与支持,同时也做了很多保护自然、野生动物的公益宣传片,都收到很好的效果和影响。

慈善蕴含着救人济世、福利为民以及人类共通的人道理念和道德准则。灾难面前,邵植仁传递给人更多的是乐观的心态。自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所到之处都是异常艰苦的地方,让人难以吃消。邵植仁告诉我们,公司未来的发展,依然会做更多的慈善事业。

力美的成功是我们共同的梦想

成都,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四川人口众多,成都人民消费意识强,更会享受生活。因此他选择了落户成都来开展事业,而不是“北上广”这三个地方。邵植仁谈笑间说:“从西部开发城市开始做起,再慢慢向武汉、福建、广东等地发展,可以说的思想融入了我的思想。”

由于创业之初两个朋友的离开,邵植仁则开始找工作。他不是为了赚钱,而是想更多地了解中国的体系。因此他进入成都传媒集团旗下的媒体,担任市场总监一职,2006年因工作业务认识了舒义,他正是如今的力美广告CEO。

最初,包括邵植仁和舒义的4个人开始创业,但后来,理念与观念的差异使另外两个合作伙伴在后来离开了。邵植仁说:“我开始的时候做一些传统广告,像平面、电视片等媒体策划。2009年,力美变化非常大,在移动互联网广告方面,已经对几个省份构成了垄断,在医疗、电子商务、教育等行业覆盖了广东省、福建省、四川省、湖北省等地区。同时,公司在移动互联广告行业也处于龙头地位。”

随着业务不断地扩大,力美亦在武汉、厦门等地开设分公司。2010年8月份到12月份公司的营业额就高达三四千万,这个数额很惊人。2011年,在移动互联网方面,力美在腾讯、新浪广告市场份额达到75%-80%。发展过程中,在公司具有多年的互动营销服务经验和专业化的实战运作经验积累下,力美提供与移动媒体和社交媒体市场相关的主要广告服务,其主要包括移动广告投放、品牌投放与管理、移动产品创意制作等业务。

篇5

教育部强调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进电子商务专业教育中,本文是根据课题组对广东省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创业教育进行的调查,通过分析整理出了目前广东省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创业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并以中山大学南方学院近四年对电子商务专业创业教育进行的实践与探索为例,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创新创业;电子商务专业

0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越来越大众化,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变得越来越严峻。为了更好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国家也开始重视和鼓励大学生创业,所以大学的创业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党的十也明确提出要努力提高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大学生以创业促就业,而且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和刺激大学生积极创业。电子商务由于自身的虚拟性、网络性,非常适合于创业,因此教育部强调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进专业教育中。而应用型本科院校尤其是独立学院主要培养的就是具有创新创业精神能满足社会需要、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所以应用型本科院校尤其是独立学院更应该结合当前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大潮流,积极开展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但根据我们课题小组在前期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师生座谈等对广东省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商务创业教育做的调查可以了解到,很多院校对电子商务专业创业教育的认知观念还存在偏差,仅仅把电子商务专业创业教育作为一门课程来讲授,或者组织一两个创业竞赛让学生参加,单纯地为创业而去进行创业教育,毕竟一个新生事物的出现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实践探索才能逐步成熟,商务专业创业教育如何进行,也要经过长时间的实践与探索。

1创新创业教育简述

西方国家比较早就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以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的人才为目标,训练学生基本的创业技能,培养具有“创新、创意、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面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是近几年才在国内兴起的属于比较新的事物,主要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和创业能力。

2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创业教育遇到的问题

2.1创新创业教育方法单一,与实际严重脱节

目前各高校普遍采用的创业教育教学方式有两类:一是在学校内部的实验实训室进行创业演练,一般是采用一些模拟的教学软件,但是模拟软件和实际应用还是有一定差距,怎么也模拟不了真实的环境;二是校企合作共建的校内外创业实训基地,主要是建立校内外的创业实训基地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创业场所。这种方式虽然真实,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创业面局限、真实性较低等。学生和教师并不能得到真正的创业锻炼。

2.2电子商务专业教师的创业教育教学能力普遍不强

目前各高校真正具有创业实践经验的教师不多,大部分教师普遍缺乏电子商务的创业意识。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师主要分两种:一种是由从学校到学校,另外一种是从之前信息管理、计算机、经济管理等领域转行过来的。他们很多甚至都没有电子商务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更谈不上创业经验了。

2.3学生创业积极性不高,课堂参与度较低,主动性较差

现在的学生都是“90后”,他们有着鲜明的特点,很个性。随着4G时代的到来,学生能接触到的新鲜事物越来越多,很多学生上课都手机不离手,玩游戏、浏览网页。真正认真听课、认真参与课堂教学的学生并不是很多。教师安排的创业实践教学活动,学生很多都是三分钟热度,很难能保持长时间的热情,很多都是为了完成教师的任务而做,积极主动性较差。

2.4电子商务专业创业教育教学的过程管理难度较大

由于电子商务专业创业教学环节较多,时间较长。如何对创业教育的过程及创业教育的效果进行有效管理和监控非常重要,可以说关系到整个创业教育教学的成败。尤其是学生创业期间,可能不在学校,或者即使在学校,可能不能来听课,或者有时候即使来上课但需要接听电话,这些都需要探索如何进行考核管理。整个过程管理一旦松懈,就会导致学生松散,无组织无纪律,最后收效甚微。

3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一直在探索与实践如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开创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电子商务专业的创业教育教学体系。该院电子商务专业成立于2012年,目前在校生有700多人,该院电子商务专业从成立之日起就开始启动关于创业教育教学体系的研究,并与淘宝大学、百度等签订深度校企合作协议,我们在大二的学生中与淘宝大学合作共同研究开设《网店运营实训》课程,我们有超过80个学生团队在运营网店,有些销售额已经过千万元。我们与百度深度合作共同开发《搜索引擎实战》课程,现在我们学校已有六个在校学生成为百度百科、百度校园等产品的经理人。另外我们已经确立多家单位为专业校外实习基地;我们鼓励学生踊跃参加国内外组织的各类创新创业大赛,近四年来学生先后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立项1项、广东省创新创业训练项目30多项,获得国家省市各类奖项80多项。①为了改变为创业教育而进行创业教育的单一的教学方式,该院电子商务专业经过近几年的探索,逐步总结出了一套基于真实项目的“以做带学、以赛促学”的创业教育教学方法。“以做带学”,是指鼓励学生在校外企业专家和校内专业教师的共同指导下,积极参与各类真实的创业项目,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电子商务专业的创业教育,必须抛弃摸拟演练式教学方式,这种一成不变的没有任何市场经济压力的教学除了让学生感受商务活动流程以外,学生学不到真正需要的知识。该院电子商务专业从2012年开始,便与淘宝大学合作,共同开发了《网店运营实训》课程。要求每个电商的学生在学习《网店运营实训》课程时,在淘宝大学导师和专业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开设网店,直接面向市场进行真实的创业实践,并成立“黑鸟电子商务代运营工作室”,通过双向选择吸引在开网店实践中优秀的同学加入到工作室中,对外承接真实的电子商务代运营项目,通过让学生进行电子商务代运营来使他们的实践能力得到不断的锻炼和提高。“以赛促学”,是指在老师的指导下,鼓励学生积极组建团队参与国内外的各种创业大赛,让学生在参赛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通过参赛,让大学生在参赛过程中多思考、多实践,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意、创业”能力有日趋重要的作用,而且学科竞赛也是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里面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该校也正积极将学科竞赛的相关问题融入主干课程的教学中,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开创一种“教学与竞赛互动,学生与教师相长”的新局面。该校电子商务专业从2012年开始,就开展了以提高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组建了由“院系领导挂帅,校内专业教师和校外企业专家共同组成的”专业竞赛指导小组,组织学生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创业挑战赛”等比赛,让学生在竞赛中不断锻炼自己,对于一些好的项目,利用学校校友和社会资源,帮助学生引入风险投资,使一些好的项目能真正落地,从竞赛走向真实的创业。②针对电子商务教师在创业实践方面能力的不足,该校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企业顶岗实习、指导电商竞赛活动、参加电商大会等各种活动,进一步加强培养和提高其电子商务创业实践能力。a在思想上,通过新型创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建构和实施,专业教师普遍对创业教育教学的科学内涵,以及全面推行创业教育教学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有了深刻认知,激发了对传统灌输式、填鸭式、单向式理论教学的批判性反思。b积极鼓励教师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该院电子商务专业教师通常有三种企业顶岗实习的培训方式。一是通过与合作企业共同指导学生进行真实的项目实践,从而快速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二是利用寒暑假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通常是由教师自行联系一些知名电子商务公司,到企业的各个部门顶岗实习,深入了解企业的运营状况及企业各部门对人才的需求。三是由系部定期委派专业教师参加行业企业协会组织的培训,比如多名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参加了电子商务协会主办的跨境电子商务师培训。c积极参加各类电商大会,分享电商企业精英经验。鼓励专业教师经常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各种级别的电商大会信息,积极参加电商大会。专业教师通过参加电商大会,可以与各电商企业的精英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从而把握电商行业发展的最新趋势,获取宝贵的创业实践经验,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创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创业教育中来。现在手机已经成为学生很重要的依赖物,不管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堂外。其实手机对于电子商务来说也是个很重要的工具与手段,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手机成为移动电子商务重要的终端工具,它的普及已经超过了个人计算机,我们把它利用好了,既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也能使之不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敌人”。因此,我们经常鼓励学生利用各种手机应用如微信、手机QQ等,使之成为电子商务工具。如公布教师微信账号,要求学生添加,并要求学生间互加微信,鼓励学生利用微信创业如微信公众账号的自媒体、做微商等,培养学生的商业意识与思维,在具体的应用中提高专业能力,这些也都是很好的课程实践。同时教师利用微信的朋友圈经常分享一些行业动态与知识,组织学生针对热门话题进行群聊讨论,也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

4“一二三”过程管理模式

该校经过四年多的实践,在创业教育教学过程管理中,总结出一套适合自身特点的“一二三”过程管理模式。“一”就是指统一的考核方式,“二”是两种能力培养,“三”是三级管理模式。

4.1两种能力的培养

一种能力是通过校外企业专家和校内专业教师共同的培养、训练及指导,使学生的专业创业实践能力得到较大的锻炼和提升。另外一种能力是在学生进行创业项目实践过程中一定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这样学生综合素质、社交能力等综合能力也会得到培养和提高。

4.2三级管理模式

一级是校内专业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按要求制定好创业实践大纲并按照大纲认真要求学生进行实践并负责监督学生。二级是校外企业专家在学生进行创业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们创业实践发展到哪个阶段遇到什么问题要对学生进行及时地跟踪和指导。三级是系内管理是指由系里教务统一制定创业实践教学监控体系,并经常与校内教师及校外企业专家进行沟通,组织教学督导组检查学生创业实践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或反馈给相应指导老师。

5结束语

创新创业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素质教育,最好能和专业教育融合在一起,本文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应用型本科院校在电子商务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通过对中山大学南方学院近四年对电子商务专业创业的实践与探索进行总结,希望能给各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提供较为有价值的参考。

作者:钟肖英 谭筱琦 单位:中山大学南方学院

参考文献

[1]潘懋元.什么是应用型本科[J].高教探索,2010(1):10-11.

[2]付月潇.中美创业教育比较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

篇6

职业适应发展

教学目标:从大学生到职业人的转换是每一个想顺利走出校园的大学生必须修读的第一门课。本章通过让学生了解学习与工作的不同、学校与职场的区别,使毕业生了解角色转换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掌握其对策,引导学生顺利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过渡,适应生涯角色的转换,为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章结构:

本章节内容

第一节

实现转换职场角色

一、确定角色,强化责任意识

二、充分准备,确立岗位意识

三、融入工作,增强自主意识

第二节

职业适应与发展

一、把握职场成功因素

二、职场中的问题应对

三、尽快融入企业文化

第三节

就业过程中的人际关系处理

一、求职前的人际关系处理

二、求职中的人际关系处理

三、就业初的人际关系处理

案例讨论:

李元华毕业于某高校外语系的国际贸易专业,毕业以后进入一家外贸公司工作。过完这月,她进入公司就该满三个月试用期了,可是这两个多月来,她的表现的确不太尽如人意。三个月不到,工作上,因为缺少良性沟通和责任心,小失误不断,就职的这份工作只需要有英语四级的水平加上勤奋努力应该就可胜任。李元华的英语水平没有问题,也并不是她不够勤奋,而是她因自身性格方面的一些原因导致她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存在一些缺陷,以及没有找到一些好的工作方法让她最终与这份待遇不错的工作擦肩而过。

启示:新人初到一个工作环境,对同事谦逊有礼会让你获得更多的帮助。对同事领导能做到恭敬而落落大方就很好。而严谨的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心,是你最终能否获得这份工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刚出社会工作,难免容易浮躁,但是,在面对工作时,不管工作上遇到什么问题,不要急躁,一定要想方设法先自己去解决,只要还有一线希望,就要尽全部努力。如果自己真的解决不了,不要瞒,不要拖,第一时间向你的上司汇报,让你的上司来帮你解决,隐瞒或是拖着只会让问题更严重。对于上司交待给你的任务,在规定时间内一定要及时汇报,不管你的工作任务是已经完成或是还在某个阶段行进中,规定时间内,主动向你的上司汇报进程或结果,这是你工作执行力的具体表现。

告别菁菁校园,步入社会是大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是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这个社会角色过渡的重要阶段。如何成功转换角色,尽快适应环境是关键。而学校和社会是有差距的,其运行规则和社会的运行规则有很大不同。这种环境的隔离,往往使得“象牙塔”里的大学生对社会的看法趋于简单化、片面化和理想化。大学生要正确认识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角色,在全新的职业环境中顺利完成由校园人向职业人的转换,重塑自我,成功就业,更好地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一节

实现转换职场角色

人在社会上的角色是变化的,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社会角色的转变。大学毕业生走向社会,面临着由学生角色向职业角色的转变,意味着要承担新的社会角色。就是一种典型的社会角色转换,在这关键时刻,大学毕业生应以积极正确的态度,认识新角色,适应新角色。学生角色,是指在社会教育环境的保证下和家庭经济的资助下,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努力使自己成长为社会的合格人才,属消费者与在一定程度上的被动者和无责任者;而社会角色是指个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相应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并按照一定的社会期望,运用一定的权力来履行相应社会职责的行为。两者的不同在于:一个是受教育,掌握本领,接受经济供给和资助,逐步完善自己;一个是用自己掌握的本领,通过具体的工作为社会付出,以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并取得相应的报酬。大学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不仅要认识学生角色与社会角色的差异,更重要的是应该遵守社会角色规范,正确行使社会角色的权利,忠实履行社会角色的义务,使自己的言行与职业角色的内在要求相适应。

一、确定角色,强化责任意识

案例分享:如何炼成职场达人?

小梅刚毕业,进入一家著名的外企工作,薪酬高,工作压力大,在刚开始的几个月中,一直无法适应。一天,下班之前,老板突然交代了一项文字任务,要求小梅必须在第二天下午下班之前完成。而小梅已经连续加班了三个晚上,休息的很少,身体有些虚弱,但是她不知道如何拒绝,只有晚上继续熬夜,由于太累,不小心睡着了,工作几乎没做,第二天上班时,因为其他的事情忘记了这项任务,下班前,才想起来,只好向老板解释和道歉,老板什么也不听,而是强调:“不用道歉,不论什么原因,你没有完成任务,就是你的原因”。小梅非常窘迫,只好保证晚上一定完成任务。一年后,小梅再回顾这件事情,淡然了许多,老板没有义务原谅你的过失,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应该想办法克服,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才能在工作上迅速成长。

中国社会调查曾经针对社会对大学生的评价和大学生进入社会后的自我感觉进行过调查,而调查的结果是非常戏剧性的:在工作精神方面,67%的企业认为毕业生不够踏实、缺乏实干精神;而71%的毕业生认为自己是能够吃苦耐劳的;在团队合作方面,52%的企业认为毕业生团队合作精神较差,以自我为中心情况严重;而76%的学生认为自己具备与团队共进退的精神;在薪资方面,61%的企业认为毕业生的薪金要求较高,不切合实际,用这些钱可以聘用到经验更为丰富的人;而79%的学生认为,他们的薪金要求是合适的,与他们的学历、能力相吻合。

调查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毕业生从学校生活到社会上的不适应和种种矛盾。例如,大多数学生对崭新的职场生涯抱有良好期待的主观愿望,却发现客观实际出现各种不如意的地方。此外,学生在学校中往往接受的是书本知识而缺少实际经验,这与进入职场后立刻需要各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之间也会形成矛盾。正是这些矛盾导致了毕业生在角色转换时易出现各种问题。

(一)摆正身份

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自以为接受了高等教育,自认已经掌握了很多知识,所以免不了心高气傲,认为自己是一匹千里马,期待着良好的待遇、领导的赏识和同事的赞扬,所以来到新岗位,放不下架子,看不起基层工作和基层工作人员,领导分配的打扫、倒水、复印的工作是大材小用,在这种心理下,很多大学生在现实中该表现为眼高手低,小事不想做,大事又没有能力。其实,作为新人,一定要弄明白自己的立场和处境,不抱怨、不偷懒,做好自己的每项工作,甚至做一些大家都不愿意做的工作,才能尽快得到别人的认可和信任。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对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委以重任。第一份工作属于职业生涯的起步阶段,是一生中非常重要的学习和积累过程,这个时候,新人就要根据现实环境调整期望值和目标,丢掉幻想、摆正身份、脚踏实地的从小事做起、从基层做起,尽职尽责,让领导发现你的潜质和培养价值。

(二)准确定位

初入职场,期待一个好的待遇、高的职位是人之常情,但要在理性认知自己的基础上。要认识你自己,就要认清自己的能力,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长处是什么,短处是什么,从而做到自知,在社会中找到自己恰当的位置。首先要考虑清楚,你想要什么样的人生?其次,问问自己的职业定位是什么,哪一个职位或者行业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最大限度地体现自己的价值。只有这样的职位适合你的发展,才能让你获得你想要的财富、名望和地位。总之,实现角色转换就是完成自我与社会的融合状态,体现了大学毕业生既能客观认识自己,又能客观地认识社会;既能意识到自己的潜能,又能了解自己的潜能所能发挥的余地;既能自主地为社会服务,又能满足自身的物质和精神需要。

(三)勇担责任

踏入社会,开始自力更生,自己养活自己,不仅要承担生活的责任,更要承担工作责任。初入职场的大学生,你一定要谨记,身上的责任是工作。很多毕业生,在家里是“大小姐”“大少爷”,但是,如果进入职场后,你还想做“大小姐”“大少爷”,那么这样的人是不受职场欢迎的。首先,既然进入职场,就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任,不能偷懒,不能指望别人帮你工作,或许你会抱怨,觉得干的多未必就赚得多,是的,职场会出现这种情况,但大多数情况下,你的付出和收获是成正比的。总而言之,勇挑重担,乐于奉献,是完成角色转换的重要体现。大学毕业生奔赴工作岗位后,应当从一开始就严格要求自己,树立高度的主人翁意识和积极的奉献精神。不计个人得失,努力承担岗位责任,主动适应工作环境,以促使更好、更快地完成角色转换。

二、充分准备,确立岗位意识

案例:新人刚培训完就离职

23岁的小袁学的是会计,今年6月毕业后到一家会计事务所工作。可是,她发现自己在这里“只是个打杂的”,端茶倒水擦桌子拖地,要不就是帮同事打些资料什么的。她觉得自己受到轻视,学不到什么东西,入职仅45天就向老板递交辞职报告。其实在踏出校门之前,小袁已经毁约一次,才来到这家事务所。

像小袁这样的“闪辞族”为数不少,其中多数在半年之内就会

“逃掉”。一项网络调查显示,在“闪辞族”中,73%的网友是在普通企业辞职,而进入国企和政府机关的新人则相对稳定。“你在之前的那家公司工作了多久?”面对调查中的一个问题,52%的网友回答“6个月以内”,26%的网友回答

“6个月到1年”,而“1年以上”的仅占22%。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任何一份工作,任何一个环境都需要适应的时间。然而我们可以提前准备,了解岗位基础技能,从心理上和技术上提前进入员工状态,在工作后将会缩短职场适应的时间。

初入社会的大学生很多都充满热情,工作加班加点,不计回报的付出、积极提出改进建议等等。但有的大学生也非常现实,在他们的观念中,为公司干活,公司返还一份报酬,等价交换,仅此而已。他们看不到工资以外的东西,没有信心,没有热情,不求进步,工作能少做一点就少做一点,不高兴了大不了不去上班甚至再换一份工作。但我们要知道,社会和校园千差万别,在学校里,不想做的事不做,不高兴的时候可以随意翘课,看不顺眼的人可以不理,但是在社会却不一样,领导安排的不想做的事情不但要做还要做好,不高兴的时候还是要去上班,不顺眼但有工作关系的人仍然还要继续打交道。所以,既然你已经开始了职场生涯,就要时刻准备着,时刻为你的工作忙碌着。

(一)安于本职工作

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中,职业流动越来越频繁,劳动者在各个岗位、不同职业之间变动,也是角色转换的过程。合理的职业角色转换不仅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也符合个人追求成就的愿望,但并不是所有职业流动都是合理的,盲目的转换会对社会造成损失,也对个人角色适应不利。所以,安心本职工作是角色转换的基础,刚步入工作岗位的大学生,应尽快从大学生活的沉湎中解脱出来,全身心的投入到你的新工作中去。意志坚强,甘于吃苦是角色转换的重要条件,只有安于本职、不计得失,才能得到人们的认可,社会的接受,也才能很快适应工作,及时进入角色,顺利实现角色转换。

(二)加强角色认知

社会好比是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位置。毕业生进入新单位以后,应认清自己在工作环境中所承担的工作角色以及这个角色的性质、职责范围,弄清楚工作关系中上级赋予自己的职权和自己承担的义务。如果岗位意识淡薄,一意孤行,我行我素,该请示的擅做主张,该自己处理的事情不敢做主或推给上司、同事,势必与新环境格格不入。

(三)提升岗位能力

刚入社会的职业人,会有着这样那样的不足,因为实际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往往是综合性的、涉及各学科、多领域的知识,而学校中培养的是某一学科的专门人才。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因此,要使自己胜任工作、适应环境,只有随时调整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和思想行为方式,才能不因工作中出现困难而止步不前。因为社会不仅看学历和文凭,更看重的是能力。如果公司提供了岗前培训的机会,那大学生一定要以认真的态度把握好这样一次充实自己、表现自己和提升自己的良机。

(四)把握试用期

一般来说,毕业生在开始工作的最初阶段都会有一个见习或试用的时间,这个时间或长或短。虽然相对于今后长久的职业生涯来说,试用期所占有的分量并不大,但这一阶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的职业生涯能否顺利。

试用期事实上就是一个学习和熟悉阶段,甚至比学生时代要学习更多的内容,这其中最紧迫的就是职业学习。我们在大学期间学习的课程更多的偏重基础知识和普通技能,很多时候在进入职场后会觉得手足无措。因此,进入职场后要及时的对新的职业进行学习充电。最关键的就是学习本职业务的应用知识,尤其是如何将书本上的知识实际结合起来。

除了专业知识,学习基本的职场礼仪和公务能力也是非常必要的。职场礼仪包括的方面非常广泛,例如站、坐、行、身体姿态以及语言等等。毕业生要尽快的学会一些基本的礼貌用语与举止,在单位中要懂得尊重和谦让,懂得恰当的职业着装。另外,还要学习如何说话应酬与写作这些基本的公务能力。例如,如何写工作报告,发电子公文,使用传真机和打印机等等。有人力资源方面的专业人士曾说,企业不会轻易去用毕业生的原因之一就是,应届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很差,传真机、打印机的使用都要手把手的教。

三、融入工作,增强自主意识

案例分享:信封的用处

小张大学毕业应聘到一家工程类的公司,公司为每个新进人员派了同样的任务,拆来自全世界各地的信件,进行整理。刚开始,大家还觉得工作简单,但是不能拒绝公司的安排,心理有些小抱怨。两周之后,大家开始觉得工作太无聊,甚至有人提出了辞职,小张也不太明白那么多信封,很多内容都没有意义,不知道为什么还要做,工作积极性下降了许多。一个月之后,公司突然宣布,其中一位新员工获得晋升,大家都不明白为什么,总经理拿出每个人本月的工作总结进行对比,原来这位新员工在拆信封时,不仅能做到归类管理,更能把有效的信息及时汇总给领导,把简单的事情做到了极致。这给小张等人带来深深的感悟,公司的岗位不养闲人,如果不能为这个岗位创造价值,做好基本的岗位职责,又怎么谈实现人生理想?

每份事业都要从一份基础的岗位做起,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好高骛远,在基础的岗位上从零开始是每个人都需要有的心态。想要融入到新的环境,和不同的人搭档学习,就必须先从爱岗敬业做起。爱岗敬业是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第一步。如果你一到新单位就抱着“跳槽”,或自认为“进了单位的门,谁也不会把我怎样”的思想,那你就很难成就一番事业。有些大学生缺乏爱岗敬业的精神,一到单位就自以为是,轻视实践,眼高手低,工作不踏实。这是很不应该的。熟不知大学毕业生缺乏的正是实践经验。大学毕业后,只有到到基层、到实践中去,不断积累经验,才能把知识、技能转化为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用人单位不仅需要受聘人员在某些专业方面接受良好的职业训练,能够承担职业岗位的工作,而且希望员工能够在日常的工作中有所创新,对现有的工艺流程、管理机制等方面提出建设性的见解及改革措施,以便使企业日新月异、不断发展。因此,当你得到一个就业岗位后,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都不要甘于平庸,而应该充满热情,全身心投入工作,并富于创造性地把工作做好。创造不分大小,其源泉在于对事物和工作的积极态度,追求最优最好,从而激发出想象力和创造性,产生不懈的工作动力,创造高度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成就。这就需要爱岗敬业,需要积极负责、满腔热情来对待自己的工作。

拥有自主意识的人,懂得主动适应环境,以岗位为基础,改善自身,没有岗位意识的人,缺乏主动性,仅满足于机械地完成份内工作,难以完成开拓性、创造性的工作。

大学生实现毕业前的角色转变,就是要抛开幻想,了解自己所处的真实地位和社会环境,实事求是地面对就业这样一个人生问题。大学生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客观、冷静地进入职业状态,真正地认识社会,全面地了解社会,以自身的实际行动,积极主动地去适应社会需要,在选择或适应社会职业的同时,接受社会的选择和磨炼,这样才能顺利地实现角色转变。

延伸阅读:不说不该说的话

职场沟通的5个黄金技巧

职场中,沟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的。职场专业人士认为,积极而有效的沟通能为职场人营造一个良好的人脉关系,还能为个人职业生涯带来很多好处。那么,职场人如何进行人际沟通?人际沟通应注意什么?人际沟通有哪些技巧?

一是讲出来。

尤其是坦白的讲出来你内心的感受、感情、痛苦、想法和期望,但绝对不是批评、责备、抱怨、攻击。

二是不批评、不责备、不抱怨、不攻击、不说教。

批评、责备、抱怨、攻击这些都是沟通的刽子手,只会使事情恶化。

三是互相尊重只有给予对方尊重才有沟通,若对方不尊重你时,你也要适当的请求对方的尊重,否则很难沟通。

四是绝不口出恶言。

恶言伤人,就是所谓的“祸从口出”。

五是不说不该说的话。

如果说了不该说的话,往往要花费极大的代价来弥补,正是所谓的“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病从口入,祸从口出”甚至于还可能造成无可弥补的终生遗憾哩!所以沟通不能够信口雌黄、口无遮拦,但是完全不说话,有时后也会变得更恶劣。

(摘自zh.job001.cn/news/13353.html)

延伸阅读:比尔·盖茨给年轻人的忠告

1.社会充满不公平,你先不要想去改造它,只能先适应它。

2.世界不会在意你的自尊,人们看到的只是你的成就。在没有成就之前,切勿过分强调自尊。

3.当你陷入困境时,不要抱怨。默默地吸取教训。

4.学校里有节假日,到公司打工却不尽然。你几乎不能休息。很少能轻松过节假日。

(摘自sjzbbs.soufun.com/bfzy~-1~483/72004947_72004947.htm)

第二节

职业适应与发展

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在进入社会后,面对社会的新的环境和生活,尽快顺利地实现角色转换和角色适应,是一个艰巨的人生任务。主动适应社会,是接受社会积极面的影响,完成大学毕业生到社会人生的转变;主动适应社会,是为了担当社会赋予的职责和历史使命。只有积极主动地适应环境,尽快容纳于新环境而又不被环境所左右的人,才能开创出适应自身发展的空间,真正有所作为。

一、把握职场成功因素

事实上,造成当前大学生就业困惑的原因不是单方面的,这里既有社会性的原因,也有毕业生自身的问题所在。社会因素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改善,而自身问题则需要毕业生们自己去发现并解决。所以,要改善就业状况,对于毕业生来说首先要明白自身哪些因素导致了职业适应上出现了问题并予以积极克服。大致来说,毕业生在职业适应能力方面的问题主要定位问题、心态问题以及经验问题这三个方面。

(一)

定位问题

案例:小刘是一名金融专业的大四学生,他认为在求职中自己具备特长——拿奖学金、学生代表、常年参加竞赛,学会基本的数据挖掘与分析技能,在大四找工作期间必须首选银行,其次是国家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在选择报酬和工资待遇方面至少年薪100000元,并且还提出在银行等金融单位不从事柜台等销售行业的业务。而从社会现实方面来说,刘同学对这几年就业形势看得太乐观和太明朗,并且对单位的报酬情况也不是很了解,更重要的是对大数据金融专业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不了解。在大四期间,刘同学就按照这些他所认为的择业标准照工作,在各个求职网上投下了几十分简历,结果公司都以各种各样的回答来拒绝了他的求职申请。临近毕业,各个事业招考,校招都陆陆续续开始了,而刘同学却还是没有收到任何他期望的单位的offer,而有一些企业有意向录用他,他都觉得公司给的待遇和他期望的不符合也拒绝了公司的邀请,到毕业了,看着大家都找到了工作,刘同学仍然还在徘徊在各个招聘会中。

上述案例中的刘同学反映了现今大学毕业生就业择业时在工作定位上的问题。体现了一些大学生不切实际的一厢情愿,对社会现实缺乏基本的判断力,没能根据现实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定位。因此即使之后进入了职场,也会因为期望值过高、优势心理作祟而影响其职业适应力。

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对大学生如何就业定位有两个要求:首先要清楚的了解自己,自己适合什么样性质的工作岗位、其次是让别人知道你是谁,你在哪个领域社和做什么样的工作,最擅长的是什么。然而,绝大部分同学都没有按照这样一些要求来定位自己,常常拿自己的一些优势过于夸大的折合成更大的社会报酬,造成了没有做到准确地进行就业定位,出现就业定位的偏差,其主要有:片面追求高报酬和优越环境、就业形势分析不明确、期望在一线城市发展等。

出现上述就业定位偏差有内在和外在方面等原因的影响。第一,从内在方面来说,有些同学的择业观还停留在上一辈的求职思想里,观念已经跟不上社会的发展,思想老套成就。七、八十年代的就业观认为,考上大学就意味着从此改变命运,考上国家单位就是抱着金饭碗,一个家庭考出一个大学生是寄托整个家族的骄傲和期望,十多年的学习教育,辛苦和汗水肯定是希望得到更多的回报,这些都造成了大学生就业期待较高。父辈们接受的一些教育观念和理念也就一代代的影响着现在大学生的择业观,认为只要考进国家体制就是对今后有了保障,也就是由于这样的观念影响才造成了上述案例中刘同学对挂架单位的盲目追求和崇拜。这不只是刘同学一个人的事例,他反映了大部分大学毕业生对国企、编制的向往。而事实上呢?每年高校毕业上几千万,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人人都抱着进国企的向往,竞争力也更上一层楼,要想一步到位,简直是百万大军过独木桥,万里挑一。

第二,自身对自己了解不足,对市场所需求的人才了解不足。大学是象牙塔,在很多层面上学生还没有彻底的踏入社会这个大环境,对于社会、市场、企业的定位还了解不足,并且他们对自己自身的了解和认知还还不完全成熟,在某种程度上不能准确的抓住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发挥自己的特长。据统计,现在高校毕业生刚踏入工作岗位做的都是一线工作,基础性工作,基本都是以服务、销售、文案等工作为主,经过几年基层工作锻炼才能从一线干起往管理、技能干部方向发展。可是现在很多大学毕业生一毕业就要求进入管理阶层的方向发展,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和社会现实的。

第三,往往大学生在做出择业选择时不知道是否正确,有一定的盲目性,自己也不清楚这样的一些选择是对还是错,有时候出现定位偏差不能及时调整,没有以发展的严管看待事物,没有专业的指导和学习,也就出现了许多像刘同学一样的毕业生求职失利的现象

(二)

心态问题

据一项对1万多名学生的调查显示,其中50%左右的学生认为,35岁前将达到自己职业生涯的顶峰。事实上,对于很多在职场上打拼多年的经验人士或成功人士来说,这样的想法实在不切实际。但是由于大多数大学生从未经历过社会的磨砺,心态容易浮躁。一方面总是考虑自己能从社会从工作中得到什么,而很少思考自己为他人和集体所做的贡献。另一方面,很多大学生在就业时抱着“骑驴找马”的心态,总是想着先随便找到一个工作,随时都考虑是否能够跳槽或有更佳的选择,因此在工作的过程中不免会受到这种不安定心态的影响,不能脚踏实地地工作。这些心态上的偏差都会影响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评价,从而致使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愈发不乐观。

(三)

经验问题

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坎坷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大学生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从现今许多单位招聘启示中不难看出,“具有相关工作经验”是单位非常看中的一个条件。某高校曾经对即将毕业的近千名大学生作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68.09%的大学生认为在择业中最缺乏的是实践工作经验,这也是在参加招聘中最令人尴尬的“短处”之一。调查还发现,约有27%的人力资源主管认为应聘者的工作经验越实用越容易被录用,超过七成的跨国企业会根据具体职位的要求选择应聘者。对于没有任何经验的学生职员群体来说,单位需要花费很多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培养,同时还会担心培养后人才的流失问题。有时候培养的资本远远高于短时间内毕业生能够为单位所提供的价值。正是因为这些考虑因素,单位在人才招聘上的要求和大学生本身普遍缺乏工作经验之间出现矛盾,这也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问题出现的一个根本问题。

总的来说,大学毕业生在当前的职业社会情境下已经失去了以往的光环。社会原因和大学生个人的原因双方面的因素引发了毕业生出现各个方面的职业适应性不良现象。大学生若想从根本上解决当下的就业困难,顺利完满的完成职业角色的转换,就必须要从自身查找原因,并且积极克服,以提升个人的职业适应力。

二、职场中的问题应对

大学毕业生初入职场时大多从事最基层的工作,属于“蓝领”阶层,具有平凡、琐碎、枯燥、重复性劳动等特点,与当“灰领”甚至“白领”的期望有所偏差,尽管练就了很多职业技能,但由于心态问题,无法适应企业。因此,对于初入职场的毕业生来说,具备较强的承受压力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而为了练就承受压力、适应职场的能力,首先必须调整好心态。

(一)谦虚和妥协的心态

在职场中,需要尽快学会与人合作、沟通;也不宜太张扬,引起大家反感。同时,职场新兵对上司应尊重、磨合,对同事多支持、学习。不管你认为上司和同事有多少缺点,对于刚到企业的职场新人来说,不如谦虚一点,不要急功近利,多了解企业的文化和管理风格,多观察和学习,少说多干,做到谦虚、忍耐、妥协,虚心请教上司和同事,提高自己的能力,以谋求更好的发展。毕业生初入职场,只有学会改变自己的心态,才能提高职场适应能力;同时,只有保持积极的心态,明确努力的目标,采取积极主动的行动,才能造就职业辉煌。

(二)

平凡工作中的激情,压力下的崛起

工作无大事、小事之分,都是你的职责所在,职场中人应努力练就正确的心态,培养承受压力的能力。

谈到压力,世界500强企业富士康公司总裁郭台铭有一句名言:“当你感到有压力的时候,说明你的能力不够。”对待压力最好的办法就是尽快熟悉业务,在工作中摸索窍门,积累经验,积极为职位提升和下一份工作做准备,在平凡、枯燥的工作中,寻找乐趣,努力创新,练就应该具备的职业技能、核心竞争力,不断学习、提升自我。如果职场中人在平凡工作中激情不减,表现突出;在压力下不屈不挠,努力工作,必将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三)理性面对工作初期的枯燥、乏味

有一位同学毕业后,来到一家企业工作不久,觉得与自己理想中的企业相差太远,感觉单位约束太多,规矩太多,难以适应。于是,常发牢骚,工作积极性也不高,还没等到她对企业真正有所认识,就被炒了鱿鱼。可是,当她再次在求职大军中奔波,没找到更好的工作时,她心中开始感到有些后悔。很多新人在进入公司后,用学生的眼光看待企业,对企业现状不满,接受不了企业的“规矩”,没有耐心去适应企业。每个企业都有优势和劣势,最重要的是学会适应新的环境,快速融入企业,在和企业相互深入了解后,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

(四)培养专业素质和能力,丰富步入职场的内涵

在一个崇尚实际能力的时代,仅仅学习成绩良好是不够的,还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它包括工作能力、环境适应能力、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工作的创新能力等。人的能力越强,与职业要求相符的程度就越高,职业的适应就越快、越高。所以培养和强化与职业相适应的能力很重要。大学生要善于培养自己根据客观情况变化而随机应变的调节的能力,保证自己从学校到社会的顺利过渡。

(五)勤于思考,提高创新能力

对于80年代的大学生来说,拥有一张大学毕业文凭,在人才市场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90年代,经验和能力占据了重要作用,“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成为用人单位的口号;21世纪,创新热占据用人单位的主导,面对时代的瞬息变化,新经济赋予创新以至高无上的价值。

IBM总经理沃森曾经说过:“对于重用那些我并不喜欢却有真才实学的人,我从来不犹豫。然而重用那些围在你身边金硕恭维话,喜欢与你一起假日垂钓的人,是一种莫大的错误。与此相反,我寻找的缺失那些个性强烈、不拘小节以及直言不讳的人。如果你能在你的周围发掘许多这样的人,并耐心听取他们的意见,那对你的工作就处处有利。”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创新是企业的立足之本,也是新人类的生存之道。

丹麦哲学家哥尔加德有这样一段名言:野鸭或许能被人驯服,但是一旦被驯服,野鸭失去了它的野性,就再也无法翱翔天空。一个“新人”的进入是为了给公司补充新鲜养分和活力,在能力、经验积累的同时,“新人”要注意创新能力的培养,否则便会被不断变化的职场所淘汰。

提高创新能力要勤于思考。思考也是创新的基础。如果在工作中不勤于思考,安于现状,工作也就无法主动,继而无法高质量地达成目标。所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对员工来说非常重要,任何老板不会喜欢一个不肯动脑筋的员工,也不会委以重任。

提高创新能力还要抛弃思维定势。如果对于自己长期从事的事情或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物产生了思维惯性,多次以这种惯性思维对待客观事物,就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这就是思维定势。一般情况下,我们习惯使用常规的思维方法,这样可以省去许多步骤,减少思考的时间和精力的消耗。但是这样的思维定势往往也有它的弊端,就是会起到束缚的负面作用,难以进行新的探索,所以要消除思维定势,养成创新的习惯和能力。

(七)不断提升道德素质,逐步完善职场形象

道德素质不但是个人的立身之本,而且还关系到所在单位的形象和所从事职业的信誉。因此,择业者的道德素质,备受用人单位的重视。正确认识这一现实,完善自己的道德素质和素养,逐步完善职场形象,是大学生顺利择业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1.注意言谈举止

言谈举止往往能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因此,当你开始工作之时,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有话可以多说一些,以显示你的交谈能力与亲和力,但要有所节制,说话内容也要有所选择,不要把道听途说的东西作为谈资、津津乐道,更不要搬弄是非、夸夸其谈。无话可以少说一些,已显示你的稳重,但不要沉默寡言。待人要诚恳,要有礼貌、讲道德、守信用;要谦虚谨慎,切不可傲慢无礼、目中无人、自以为是。举止要自然得体,既不要矫揉造作或三缄其口,让人觉得“虚伪”“玩深沉”,也不要大大咧咧、出言无状,给人不懂礼貌的印象。要善于协调内外关系,对新单位存在的问题、矛盾、不良风气,不能盲目地妄加指责,要进行认真的观察了解,发现积极因素、优秀人物,去接近、去学习,对问题和矛盾,要通过正常渠道向有关方面提出,帮助克服和改进。不要卷入帮派和权力争端之中。总之,要抱着与人为善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一切,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2.善于总结汇报工作

语言表达是一个人能力水平高低的最直观表现,如果自己把份内工作干得十分出色,而当领导亲临现场检查指导时,你却说不出之所以然,那么这就无形中把成绩给埋没了。为此,毕业生上岗后应该在熟悉工作范围、岗位职责等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理出一个工作思路,以备各种检查时的汇报之需。

3.善于写作总结,文笔流畅

常言道“字是一个人的门面”,字迹工整与否往往会影响到自己的外在形象。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虽然人们已经普遍“换笔”,用电脑打印代替传统写作,但是写作能力本身却是不可替代的。作为一名受过高等教育的毕业生,应该在文书写作方面有所特长,毕竟工作中需要你动笔的时候很多。假如单位突击安排你写一份工作总结或者其他文字材料,你思考了三天三夜还没有成稿,恐怕很难成为领导心目中的可用之才。

4.严格要求自己,做遵纪守法的好职员

在学校应该做一个好学生,在单位也要做一名好员工。毕业生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一定要积极进取,努力表现出一名优秀员工应当具有的优良品质。优良品质要从具体工作中培养、从日常生活中锻炼、从每个细小环节上做起。对于工作,无论大小都要认真对待、一丝不苟。在工作中要踏实肯干,决不能因为工作的脏、累、单调而轻视或推诿。要特别重视领导交办的第一项工作,即使这项工作不重要,也要认真对待,努力把它完成好,以此赢得领导和同事对自己工作的认可。若领导交办的工作很复杂、很重要,你更要全力以赴去完成,以证明自己的实力。要努力做到干工作不拖泥带水,不讲个人得失;工作时间不闲谈、不干私活;不乱翻别人办公桌上的文件、资料;不长时间高声拨打私人电话;不说低级或歧视他人的笑话;不在上班时间吃零食。要自觉遵守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纪律,不迟到,不早退。毕业生作为上班伊始的新员工,还要尽力做到早来晚走,主动做打扫卫生、整理工作场所的杂物等日常劳动,给领导和同事留下良好印象。

三、尽快融入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传承下来的非物质遗产,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和理念,这样的理念会吸引相似的人,为了同一个目标——共同愿景而努力奋斗,这也是企业员工激励的一部分。每个公司的企业文化和背景均不相同,例如外企崇尚个性,国企注重稳定,私企注重效率等,不论进入哪一类公司,我们都应该谨记,作为企业的一员,尝试去深入了解企业文化、经营理念、创业背景、发展状况等,这些信息也许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收集的,需要不断向同事和领导请教。只有认同企业文化,认同自身岗位和工作的意义,才能产生努力工作的内部动机,将企业的发展和自身的发展相结合。

延伸阅读:职场五步走,让你更“值钱”

职业生涯的本钱,简单来说,必须涵盖三个方面,一是充分的能力,包括专业技能、管理知识的储备等;二是态度,即工作态度及风格是否契合你所希望就职公司的文化,开阔的视野、兼容并包的心胸、善于学习及适应改变的能力,都会为你的职场加分,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创造无限可能;三是诚信,GE前总裁杰·韦尔奇曾表示“诚信,这是我们的最高价值,具有至高无上的重要性”,确立并保持诚信等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是在职场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当然,这一切的前提必须是能清晰的认识自我,了解自己希望及能够从事的职业方向。只有做到这些,才能时刻保持并提升自己的职场竞争力,使职业生涯呈现上升的态势。

(摘自:wenku.baidu.com/view/320cd337b90d6c85ec3ac621.html)

第三节

就业过程中的人际关系处理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进行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内容主要是物质关系和精神关系。事实上,人际关系渗透到了所有的社会关系之中。人际关系无处不在,它对于人的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毕业生处理人际关系要摆脱两个怪圈:一是把人际关系看作是决定人行为本质的东西,从而脱离了自身生活学习的环境,脱离了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来抽象地、绝对地研究人际关系,甚至将“和谐的人际关系”作为自身发展的唯一筹码;二是忽视人际关系的地位和作用,认为自己是和工作打交道,只要干好本职工作就行了。人际交往是人类社会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人的许多需要都是在人际交往中得到满足的。如果人际关系不顺利,就意味着心理需要被剥夺,或满足需要的愿望受挫折,因而会产生孤立无援或被社会抛弃的感觉;反之则会因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而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意思是人与人之间常常要互相依偎、互相帮助。所以,毕业生要想更有效地筹备求职、更顺利地实现就业,一定不能单打独斗,要充分调动人际资源,认真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尤其要注意处理好与长辈和同辈的人际关系。

一、求职前的人际关系处理

随着劳动力市场的日益完善,毕业生找工作变得越来越方便,但是要想找到合适的工作却不容易。因此,求职前的人际关系处理最重要的就是充分调动和发掘广阔的人际资源,如家人、亲属、朋友、老师、同学等,利用有效的人际关系及时获取各种求职信息和就业指导。

【案例】

小刚是一个性格开朗大方的北方小伙,在一所普通地方高校读本科,学的是应用化学专业。在临近毕业的时候,他和其他同学一样广泛浏览就业网站、大量搜集就业信息,为求职就业做着积极的准备。和别人不同的是,小刚在最近几年的春节都会跟着父亲一起参加他们一年一度的战友联谊会,并在这种轻松愉快的场合向父亲的战友们介绍自己、虚心求教,还跟不少叔伯成为了忘年交。毕业之际,小刚的就业信息比其他同学的有过之而无不及,不但自己靠实力获得了满意的工作,还帮着几个好朋友牵线搭桥、顺利就业。

有的毕业生一听说找工作靠关系,就联想到送礼、走后门,其实不尽然。虽然生活中确实存在某些功利的人际营销现象,也有用人单位任人唯亲、看权势用人的现象,但是社会的主体依然是普通人,所以人际关系的主流仍是以诚相待、有礼有节、平等互利、其乐融融。

二、求职中的人际关系处理

求职中的人际关系处理,要注意继续调动和发掘人际资源,从而获得重要的就业信息和必要的就业指导。此外,还要处理好求职过程中与考官或领导的人际关系以及与其他竞争对手的人际关系。对待考官或领导,切记讨好和不欺骗,因为你的言行正处于考官的考察之中,讨好或欺骗都会让考官失去对你的信任。对待其他竞争对手,切记台上是对手台下是朋友,因为在台上是狭路相逢勇者胜,在台下是抬头不见低头见,说不定将来还会见面再合作。

【案例】小王学的是金融,成绩好,人也厚道。春节刚过,市里的一家大型商业银行面向社会招贤纳士,他也报名参加。由于前期准备充分,小王通过了材料初选和笔试顺利进入面试的第一关。同样进入面试的一共有120人,这关过后将要淘汰其中的100人。面试当天,考官陆续提了三个问题:你对银行业未来的发展怎么看?你觉得我们的银行有哪些不足?你欣赏什么类型的主管?小王觉得这些问题都很难,但还是依据扎实的专业功底,客观、真诚地给予回答。就这样,小王凭借个人能力顺利晋级。面试第二关是更容易暴露个人处事风格的无领导小组讨论和答辩,期间小王积极参与讨论,却不抢着发言,轮到自己陈述时既能综合小组的一致看法,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为此,考官对他的评价是善于合作、懂得观察、有大局观和独立意识。面试结束后,公司宴请了最终录用的11人,一来是表示公司领导的问候;二来是借机确定他们的具体职位。席间,小王礼貌大方、待人真诚、奉承的话很少。席末,看领导基本都先走了,很多新人开怀痛饮都醉倒了,最后是小王和少数几个依然清醒的同事帮忙打扫战场、安全返回。事后,小王等少数几个新人被分配到市行营业部,成为重点培养对象

案例中小王的求职经历可圈可点。首先,求职不是盲目的,要根据个人的专业和特长做好充足的前期准备。其次,越有实力的用人单位就越看重个人能力,所以日积月累的实力是自己成功的可靠保证。再次,除能力之外,用人单位也很看重个人的品质和处事风格,善于沟通、合作,有大局观念、不武断、不随波逐流的人更容易脱颖而出。最后,用人单位常借宴席考察新人,席间要讲礼貌、热忱大方,最好是具有一定酒量,但更重要的是“酒品”,懂得恰到好处、适可而止,因为能够在欲望面前自律的人,一定是具有大将潜质的人,假以时日,定能成大器。

三、就业初的人际关系处理

就业初的人际关系处理最主要的两个方面,第一是身边与同事、领导的人际关系;第二是身后有亲朋、老师、同学的人际支持。对于初入职场的新人,要向同事和领导多展示自己的积极、热情、谦虚和不做作,不能过于急躁,让同事们感觉到你是真心实意地想融入集体中。另外,在单位里要细心观察人群中的无冕之王——那些比较具有影响力的人,主动走近和协助他们,虚心向他们学习。如果能得到这些同事信任和帮助,不论是工作还是人际关系都将变得更顺畅。除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之外,毕业生还要非常重视与亲朋、老师同学保持良好的人际沟通,以此获得强大的人际支持。毕竟工作和生活并不总是称心如意的,总会遇到挫折和困难,所以必要的人际支持能够帮助你排解压力、调整观念、重拾信心,获得归属感与安全感。

【案例】小青顺利找到了符合自己专业的工作,试用期2个月。她所在的岗位要求中午值班。午饭在单位食堂用餐,通常一人吃饭一人在岗,所以主管安排的换岗时间是固定的,要在规定时间内吃完回来接岗,换另一个人去吃。小青很勤奋,到午饭时间如果手头上的工作没有做完,她硬要坚持做完才去吃饭,所以时常耽误了后面的同事交接班。为此,主管找她谈了几次,她也调整了很多,但偶尔还是会出现类似的情况。试用期结束时,用人单位最终没有雇用她。

也许有的学生会为小青被解雇而愤愤不平,毕竟她很认真负责,也很努力,有始有终。但在用人单位看来,她犯了两个严重的错误,一是不服管教、行为固执;二是缺乏团队意识,个人认真却影响了其他同事的正常工作。对于小青而言,被解雇后首先要自我反思,总结经验,下次要找更适合自己风格的单位;次要寻求身后的人际支持,排解心中的苦闷和怨气,早日走出求职失利的影响。

四、如何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一)换位思考,将心比心

一般而言,善于交往的人,往往善于发现他人的价值,懂得尊重他人,愿意信任他人,对人宽容,能容忍他人有不同的观点和行为,不斤斤计较他人的过失,在可能的范围内帮助他人而不是指责他人。他懂得“你要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得怎样对待别人”,懂得“得到朋友的最好办法是自己成为别人的朋友”。经常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和处理问题,一切就会变得简单多了

(二)学会倾听

与人交谈时,要专注地倾听,不时给予适当的反馈,倾听表示尊重、理解和接纳,是连接心灵的桥梁。认真地倾听使我们在交往中成为受欢迎的人,我们也因此获得更多信息。

倾听的技巧如下:

身子稍稍前倾,注视说话者,不东张西望,保持目光接触。

面部保持自然的微笑,表情随对方谈话的内容有相应变化,适时点头表示关注。

不随意打断别人的谈话。如果对方是漫无目的地说话,可以礼貌地转换或结束话题。

适时而恰当地提出问题或插话。表达自己的不同看法时,首先要肯定对方的想法,再礼貌地提出自己的观点。

不离开对方所讲的话题,但可以通过巧妙的应答,把话题引向所需的方向和层

(三)学会赞美

赞美可以给人带来鼓励和愉悦,可以拉近两者的心灵距离。但值得注意的是,只有真诚的赞美才有如此的魅力,适时,适度的赞美犹如锦上添花,过度的、不切实际的赞美是虚伪的恭维和吹捧,只会招人反感。如何把握赞美的尺度呢?一般而言,以对方听得出来而且自己也认同为宜,赞美时,切忌夸大其间、不着边际和虚伪做作。此外,不能人前一套、背后一套,当面说人好话,背后说人坏话,或传递其他人之间相互指责、诋毁的话,否则势必引发他人之间的矛盾

(四)学会批评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在沟通中,既需要真诚的赞美,也需要中肯的批评。恰当的批评可以拉近双方的距离,因为批评是需要承担风险的,只有真正的朋友才会甘冒关系疏远的风险开口批评你。值得注意的是,通常只有用意善良,符合事实,方法得当时,批评才有可能产生积极的效果,才能促进对方的进步。俗话说得好“伤树莫伤根,伤入莫伤心”,所以批评时要讲究策略。以下方法可供参考:

一定要注意场合,尽量在只有双方在场的情况下进行;

要对事不对人;

批评应针对现在,而不要纠缠老账,如果习于用“你总是”、“每次都是”之类的形式批评别人,常常不能取得好的效果;

批评最好是间接提醒他人注意自己的错误。

五、人际交往的技巧

(一)记住别人的姓或名,主动与人打招呼

生活中有一个奇异的现象,在一片嘈杂的环境中呼唤朋友的名字,对方能够排除干扰极其迅速地做出回应,这是因为人们对于与个人名字有关的信息异常敏感。名字作为自我认同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个体独立存在和区分内外世界的主要标志,其意义十分独特、重要。正是由于很多人把自己的名字看得惊人的重要,所以快速而准确地记住别人的名字并在下次见面时主动称呼对方,既拉近了彼此的人际距离,又使对方觉得受到了极大的认可和尊重。

(二)性格开朗,举止大方,坦然自若,乐于助人

很多人都喜欢和开朗、大方、真诚的人交往,觉得他们待人宽容、值得信赖,同他们在一起比较简单自由、轻松愉悦。因此,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培养自己这方面的个性,不仅是为了提升人际交往能力,更是为了不断完善自我。当前,许多媒体都报道了对于冷漠行为的讨伐与担忧,有些原本平常的助人现象也成为人们关注和颂扬的话题,这个现象说明乐于助人、雪中送炭的精神与行为始终被社会重视和需要。因此,充满人文关怀的助人品行不但能够极大地促进人际关系,而且可以提升个人的魅力与涵养。

(三)精神饱满、乐观自信

精神饱满、乐观自信的人天生就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号召力,与他们相处会有一种朝气蓬勃、欣欣向荣、即使失败也能坦然面对的感觉。因此,我们要在生活中不断提高自己乐观向上的品质,并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更多地展示出来。

(四)幽默而不失分寸、风趣而不显轻浮

幽默通常就是运用滑稽、双关、反语、谐音、夸张等表现手段,把缺点和优点、缺陷和完善、荒唐和合理、愚笨和机敏等两极对立的属性不动声色地集为一体。在这种对立统一中,现出深刻的意义或自嘲的智慧风貌。幽默是充满智慧和魅力的一种表现。很多时候,幽默是缓和气氛的良药,是加强亲和力的良方,是一种说明问题的有效方式。通常,幽默作为沟通交流的剂确实能促进人际交往,但是如果风趣过了头或言语不当却会适得其反、弄巧成拙,不但导致人际交往的效果大打折扣,而且还给对方留下轻浮无礼、缺乏深度的印象。

(五)懂得保持合适的人际距离

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场合环境、不同的身份和个性对交往距离的要求与感受是不一样的。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通过实验观察确立了四种互动界限。

亲密的距离

0-0.5米,在这种距离里,人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交流信息,因此往往仅限于知心朋友、夫妻和情侣之间,其他人若介入这个空间,会引起警觉。

个人的距离

0.5-1.25米,这个空间有一定的开放性,朋友之间可以相互亲切握手,自由交谈。

社交的距离

1.25-3.5米,这种距离通常是公开的社会交往,不再是私人性质。

公众的距离

3.5-7.5米,这种距离通常用于公共场合下,人们之间社交性的对话。

人际距离的远近是动态的,只有懂得根据时间、场合、身份、个性的差异选择合适的交往距离,才能更好地促进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总之,毕业生要努力锻炼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学习并运用交往艺术,助力个人的求职就业与未来发展。

延伸阅读:

在非洲的草原上,如果见到羚羊在奔逃,那一定是狮子来了;如果见到狮子在躲避,那就是象群发怒了;如果见到成百上千的狮子和大象集体逃命的壮观景象,那就是什么来了?蚂蚁军团!非洲草原上的白蚁巢拔地三

四米高,按身高比例折算,相当于人类在地球上盖出了一幢7000米高、2000多层的大厦。

蚂蚁是何等的渺小微弱,任何人都可以随意处置它,但它的团队,就连兽中之王也要退避三舍。蚂蚁虽小,可个个训练有素,他们集体前进,统一行动,整齐划一,无坚不摧,由此看来,即使是个体弱小的动物,也没有关系,如果做到团结一致,精诚协作,他们就能变得非常强大。

(摘自boraid.com/article/html/204/204592.asp)

附:XXX类专业成功校友案例

案例一:

杨雪,女,2014年毕业于某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现为北京某管道设备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主管。

杨雪在校期间表现出色,学习成绩优秀,曾获得校二等奖学金,同时,她还是学生干部,参加多个社团,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能力都不错。因此人们普遍认为,她想找到工作不是件太难的事情,可是她就业却多次遭遇波折。

2014年底,部分用人单位开始进校园招聘,别的同学都忙着制作简历,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她却悠闲地在图书馆看书准备考研。她有自己的想法:如果考不上研究生,等春节后再找工作也不是什么难事。转眼到了3月份,考研成绩下来了,她没有考上,这时用人单位的需求也达到最高峰,杨雪开始行动了,上大学时她一直对新媒体行业感兴趣,于是她向几家中意的媒体、杂志社投出简历,也参加了一些笔试、面试,但却没有单位录用她。

经历过几次打击后,杨雪开始“怀疑”自己,也变得有些慌张。于是,她开始退而求其次,决定放弃做一名媒体人的梦想。在毕业前半个月,她应聘到上海一家五星级酒店做服务员。后来,她发现这样的工作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差甚远,没有发展空间。于是,她孤身一人前往北京,加入到“北漂”一族的行列。

初到北京,杨雪备感彷徨。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群,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参加几场大型招聘会,应聘几家企业后,她被一家企业文化咨询公司录用。这家公司是给各个大型企业做人才培养和企业文化培训的。起初,她在此做经理助理,后来由于她非常喜欢这一行,就利用业余时间,主动钻研企业文化咨询服务课程,慢慢地,她成了这个领域的行家,并得到了领导的器重。

然而,她认为,在私企打工始终没有大的发展空间。2018年,她应聘到一家有名的食品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主要负责团队培训等工作。因为有了之前的工作经验,她很胜任这份工作。在这家企业工作两年后,她刚要有升职的机会。可是企业却被另外一家公司收购,北京的办公地马上变成了生产车间。没有了施展才华的地方,杨雪离开了那家公司。

此后不久,杨雪就被北京一家管道设备有限公司录用。这是一家国有企业,工资待遇、员工福利都非常不错。而且这次她所做的仍然是人力资源管理,为了能在这个单位发展得更好,她还自费读了在职研究生,利用空闲时间给自己充电。

杨雪说:“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最初的我太自信,以至于没有认清自己,对就业准备不充分。其实,大学生就业首先要有一个切合实际的就业目标,提前做好职业规划;其次要果断,机会稍纵即逝,在社会需求呈现买方市场的态势下,好的用人单位不可能等待你迟来的回复。”另外,她建议说,一些在毕业前还未找到满意工作的大学生,最要紧的是保持平和心态,一时找不到工作也不要太急躁,以致乱了分寸;要认准求职方向,主动出击,因为每位大学生的潜在能力都不差,都有各自的闪光点,只是有时还没有被发现而已。

案例二:

董久良,2016年毕业于某高校汽车营销专业,专科。现就职于一家著名汽车公司做项目运营工作。

工资待遇不错,从事的不是一线工作,对于大多数的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的毕业生来说不是什么难事,但在如今很看重学历的应聘环境下,专科毕业生似乎很难实现。然而,董久良却以专科生的身份,成功应聘到了国内一家著名的汽车公司,负责公司某项目的运营开发。

董久良的求职历程要从2016年10月16日说起,当时他在中华英才网看到了州一家汽车公司的招聘信息后,立即通过电子邮件方式投递了求职简历。终于在当年11月,他收到了简历筛选通过的通知,并参加了该公司组织的网上笔试。

“一些正规公司的考核,笔试其实不是针对专业知识的考核,而是分为智力测试和情感测试两部分。”董久良说,智力测试主要考察应聘者的应变能力和分析能力,情感测试则是为了检验应聘者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由于之前在学校曾多次参加暑期实践活动等,他已经有了很多经验。

一个月后,他又收到了笔试通过的通知,并参加了在郑州举行的面试,即“一面”和“二面”。“一面”:首先是1分钟的自我介绍,然后是回答面试官的提问。在自我介绍方面,董久良采用的方式非常独特。他的自我介绍除了基本信息外,运用了“1234”一组词,即:有幸进入1所大学深造,2次寒暑假社会工作经历,在校曾3次担任学校学生干部的锻炼机会,大学期间获得4次一等奖学金。这简短的自我介绍,给考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随即他进入到“二面”环节。

“二面”是6人为一组的无领导小组讨论。讨论期间,考察小组的负责人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一环节中,董久良非常注意回答问题的细节。每次回答问题,他不仅要自己善于思考,勇于发言,还尊重他人的意见,给别人发言的机会。

就这样,通过几轮过关斩将后,董久良最终在次年3月收到了签约通知,成功地进入这家著名汽车公司做项目运营工作。

董久良说:如果想要在就业季顺利就业,我觉得需要在大学期间做如下准备。首先,在校期间要多参加社会锻炼,认真学好专业课。英语水平也是很重要的,最好能够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因为很多企业招聘时,基本要求就是通过英语四级;学好专业课,能使自己在笔试和面试中获得优势。同时,良好的心态,会使自己在找工作中准确定位,不至于好高骛远。毕业生要不怕挫折,坚定信心,爱拼才会赢。其次,要积极利用各种媒介获得招聘信息,例如:学院的就业信息栏、哈工大就业信息网、中华英才网、前程无忧网等。最后,做出具有针对性的简历,其中个人求职意愿、个人能力和自我评价等,要符合企业的招聘信息要求。面试时,提前做好个人介绍,调整好心态,要自信、放松。回答面试官的提问时要思考后再回答,答案要符合实际,具有可行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课堂讨论:

1.

老师和老板有什么不同?至少写出10个。

2.

同学和同事有什么不同?至少写出10个。

思考与训练

1.大学生如何才能更好地完成职业人的角色转换?

2.

.你准备从哪些方面提升你的职业适应力?为什么?

3.请与已就业的往届毕业生谈角色转换的经历与体会。试述角色转换的途径和方法。

参考书目: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南开大学出版社,主编:余勇。

篇7

黎松江,美籍华人,UPS中国资深副总裁。这位在航空速递行业有着二十多年工作经验的资深职业经理人,是UPS中国区整合工作的主要领导者。

领航UPS中国转向

这一年多来,也许是黎松江在UPS工作最繁忙的一段时光。

UPS设立中国区已有19年历史,以往其业务分为快递和供应链管理两大板块,分别由两家独资公司经营。如今,UPS中国区效仿美国总部的做法,将这两大业务整合,实现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由此完成了从传统包裹快递商向综合物流供应商的转变。

这场自上而下的整合运动涉及人事、组织架构等多方调整,是UPS应对未来市场挑战的一次重要转型。UPS中国区的业务整合从今年年初启动,率先在华北区展开,随后将向华东区和华南区推进。而黎松江则是UPS中国战略转型的领航者。

根据《UPS亚洲商业监察》报告显示,92%的亚太区中小企业领导者将中国内地评为2007年最具经济增长潜力的市场;57%的中小企业领导者认为,中国内地将在未来10年内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

世界跨国物流巨头对中国市场虎视眈眈,但是与UPS全面出击、向综合物流供应商转型不同的是,UPS的主要对手则致力于做好细分市场。例如,TNT选择了出售其供应链管理业务而专注于直邮和快递;联邦快递则在今年3月高调宣布携手民营航空公司奥凯进入中国国内快递市场;DHL则率先挺进发展中的西部市场,先后在陕西、云南和四川等地建立了分公司。因此,UPS在中国的转型到底是福是祸很难说得清,但可以肯定的是,UPS面临着巨大的风险。

在黎松江看来,在中国市场,UPS所面临的不仅仅是成本竞争的问题,还有如何扩展服务网络、如何与合作伙伴建立良好的协同商务合作关系等等。只有将服务质量不断向深层次推进才是赢得更多客户的关键,这一切与UPS的高效管理密不可分。

目前,UPS每年大约投资11亿美元用于信息化建设,包括货物全程跟踪系统、快速分拣系统、清关系统等。除了高科技手段,UPS还特别强调员工培训,以货运司机为例,为确保投送的准确、及时、安全,UPS规定了300多个标准技术动作。这种细致到近乎苛刻的培训传递着UPS的服务理念。

独资后的UPS一方面抓紧在中国市场的网络布局,另一方面也积极进行品牌营销,其中赞助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眼下一项重要的工作。赞助奥运会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昂贵的赞助。业界曾经流传,国际奥委会的赞助“准入门槛”是6000万美元,那些和奥委会有着长期合作并享有盛誉的知名品牌,赞助费都在8000万美元左右。

在近几年的奥运会赞助方面,物流公司中似乎只有UPS乐意抛头露面,它分别在1996年和2000年连续成为亚特兰大、悉尼两届奥运会赞助商。相较于UPS的高调,其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FedEx、DHL、TNT并没有就2008年北京奥运会赞助商资格展开攻势。

2007年4月,UPS宣布将在上海浦东机场投资建立国际航空转运中心,2008年投入使用,届时将拥有每年20万吨的货运处理能力,是浦东机场现有货运吞吐量的十分之一。

“作为一个公司我们不发表单独一个国家的相关数据。”可是面对《新营销》对UPS转型以及奥运营销巨大投入的质疑,黎松江还是忍不住提供了一些数据,“2007年第一季度跟去年的第一季度比较,UPS全球市场增长了10%,亚太区增长了20%,当然中国市场在这方面作出了很多贡献。目前UPS市场的增长率是25%~28%之间,在中国市场我们已经超过了这个增长率。”

黄德荫

黄德荫,香港人,现任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总裁。1981年加入香港安利公司,历任业务主任、市场主任和市场部经理,1991年调往台湾地区安利公司任总经理。1994年安利在广州开展业务时,黄德荫就任安利(中国)总经理。随着安利(中国)业务区域的拓展,1997年5月,黄德荫被调往北京,任安利(中国)负责北方区工作的副总裁。由于其非凡的工作业绩,于2001年9月升任为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总裁,负责公司全国对外事务及业务运营工作。

制造安利式影响

10月1日,世界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火炬传递到了上海。在迎接圣火的起跑仪式上,110名身着白色T恤的安利志愿者方队格外引人注目,其中跑在最前面的正是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利)总裁黄德荫,他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连他自己也数不清这是第几次参加安利的志愿者活动了。

以创新模式布局中国

在29年的职业生涯中,黄德荫有26年是在安利度过的。26年来,他始终如一地使用安利的产品,不仅体现了他对所服务品牌的忠诚,而且也证明了他要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体会使用产品的感受。他说:“安利的产品很好,不过我们有一套非常有效的反馈机制,有机会拼命地找产品的毛病,向市场部反映问题。”

谈到安利,黄德荫沉浸在回忆中,即便在安利遭遇中国政府对于传销和直销的禁令时,面对有人赞扬、有人不屑、有人谩骂,他都保持了一颗平常心。当时,在安利(中国)董事长郑李锦芬女士的带领下,安利确定了“不慌、不乱、不离、不弃”。当时,很多外资直销企业撤离了中国市场,在那样一种几乎是风声鹤唳的情况下,作出这样的决定其实是相当困难的,也是带有极大风险的。

虽然直销和传销是两回事,但过去十几年公众被传销所困扰,使得像安利这样的正规直销公司无可避免地受到冲击和误解,中国有其独特的国情,转变公众的观念是一件长期工作。即便如此,安利尝试着通过各种传播手法,积极发挥安利对公众的正面影响。直销的传统形式是不设店铺的,但安利按照中国政府的要求转型经营,对安利原有的经营方式作出了重大调整。安利成为首家以“店铺加雇用推销员”创新经营模式布局中国的直销公司,既保留了安利的优势又符合中国国情,中国市场一跃成为安利在全球最大的市场。

正是这种谦和的心态扭转了安利不利的局面,并成功地使安利转型。安利还改变了直销企业不做或极少做广告的惯例,邀请奥运冠军、影视明星代言,广告投入占到安利销售额的1.5%。

美国安利公司董事长史提夫・温安洛对此表示:“中国曾要求直销企业设置店铺,方便退货,这个要求反而刺激了安利的创新,我们发现在中国开设店铺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对于展示品牌形象、通畅物流、提高顾客信任度等方面有很多益处,我们有意将这种模式推广到某些海外市场。今后安利在中国的经营模式也是一种融合直销、店销、经销的混合模式。”

2006年12月1日,安利正式获得中国24个省区和5个单列市的直销权限,几乎覆盖整个中国。直销牌照的取得让安利全体同仁兴奋不已,“获批直销经营许可是安利(中国)发展历程中一个重要的新起点”。

自取得直销牌照后,安利(中国)仍在谋求战略转型和创新销售模式。2007年,安利(中国)推出全新的营销员工制度,并广设营销网点。与此同时,新产品的推出和推广也将是安利(中国)的首要工作之一。通过屡次创新,安利的品牌形象得以牢牢根植于消费者心目中。

公益理念根植于心

在安利已经把公益当作一种习惯的同时,黄德荫把公益的理念根植在了自己的心中。

黄德荫说他的“快乐在公司外”,他带领安利(中国)经营多个有影响力的公益事业,他本人不仅在公众场合参与这些公益事业,还经常利用闲暇时间和专门从事爱心救助事业的夫人一起帮助那些需要救助的儿童。他的亲力亲为不仅强化了安利健康的品牌形象,而且也使安利(中国)的营销人员从中得到了莫大的激励。

十余年来,安利(中国)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回馈社会,截至2007年6月,捐赠、赞助公益事业款项累计近1.9亿元人民币,参与实施的公益项目达3100多项,涉及关爱儿童、保护环境、倡导健康的生活理念等方面,参与公益活动的营销人员近20万。

2003年,美国安利公司在全球发起“爱心手牵手”关爱儿童公益活动,截至2006年12月,员工志愿服务达到606000个小时,投入3900万美元,共救助500多万名需要帮助的儿童。黄德荫带领安利(中国)的管理层完全高度认可“爱心手牵手”以及公益赞助的主旨和使命。从2004年开始,在中国,安利确立了“儿童、环保、健康”三大主题,并把这三大主题视为三大品牌项目进行管理。

2005年9月,安利(中国)正式结缘世界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并将自己组织开展的著名全民健身项目“安利纽崔莱健康跑”重新定名为“安利纽崔莱健康跑──为2007年世界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加油”。牵手“世界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表明安利(中国)以一种新的形式继续开展其“爱心手牵手”的项目,在此后的两年时间里,安利(中国)对特奥运动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献出爱心、出钱、出力、出人。

“赞助世界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并不是要获得商业利益,只是希望我们的帮助,不仅仅是对这个群体的帮助,更是对他们所在家庭的支持,是对社会的进步与和谐的贡献。这样的体育盛事,不仅会给智障人群本身带来体育运动的快乐,也会让他们身后每一个坚强的家庭感到安慰。”黄德荫说。

儿童代表未来,拥有无限美好的前景,这与安利的企业理念“为你生活添姿彩”是吻合的。而“健康”“环保”则属于“中国特色”。中国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健康”、“环保”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设立这两个主题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我希望每一名营销员、每一名员工,都积极参与公司组织的公益活动,更希望通过这些活动影响他们,使他们个人也能够将热心公益的理念根植于心。从而提升每一个人的道德素质,最终开创出全新的人生和社区形象。”黄德荫说。

在安利(中国)的本土化进程中,黄德荫以“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秉承了“诚信立业”的企业理念和经营之道,并营造了安利(中国)独特的文化,使安利(中国)走出了一条不同于其在任何一个国家的经营模式。

王传福

王传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1995年创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锂离子、镍氢及镍镉电池电池,2002年成为全球第二大充电电池生产商。2003年在一片质疑声中进入汽车行业,2005年年底推出比亚迪F3轿车,成为在最短时间内销量突破10万辆的汽车自主品牌。12年时间,已经让他取得了足够瞩目的成就,但比这更宏大百倍的电动车发展战略计划才刚刚浮出水面,由此产生了创造颠覆性成就的可能性。

换个游戏规则玩汽车

舆论界和资本市场从来都不是雪中送炭的角色。在F3成功之前,王传福手下的比亚迪汽车从来就没有被人看好过;在此之后,空气中只剩下赞誉声,先前的质疑和否定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王传福的眼光确实很“毒”。一直研究电池技术的王传福看到了这一行业的市场机会,于1995年创立了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比亚迪),生产锂离子、镍氢及镍镉充电电池,仅用了7年时间,就成功打破了日本厂商长期形成的优势,成为全球第二大充电电池生产商。

如果说在电池行业取得的成功是由于王传福一直在研究并熟悉电池行业,自有其深厚的基础和背景。那么在2003年年初,在内外界都极力反对的情况下,王传福收购秦川汽车77%的股份曲线进入汽车行业,则充分证明了他非同一般的战略眼光。

不过除了眼光之外,真要带领一个企业生存与发展,并不仅仅是靠抓机会的能力就可以驾驭得了的。十几年经营企业的经验和经历,王传福积累了两个让比亚迪立于不败之地的绝招:低成本和技术研发。

比亚迪的充电电池制造业务为什么能够在短短7年时间里超越日本企业成为全球第二?原因就在于低成本,这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王传福清楚地看到,制造电池的生产设备非常昂贵,而中国的人力资源成本很低,为此他独创了“具有中国成本特色”的电池生产半自动化流水线,造就了比亚迪强大的成本优势。在汽车制造领域,比亚迪复制了这种生产方式,并深化为“自给自足”的发展模式。

这种“自给自足”的发展模式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比亚迪在成本最低化的企业长期发展战略指引下进行技术改进,甚至连“制造机器的机器”都是自己制造的。其次,能够自己生产的绝对不从企业外部采购。早在2002年7月,比亚迪就和北京汽车模具厂签署重组协议。王传福认为,要造车,就要先把零部件做起来,并且新车上市最大的成本开支就是模具开发。比亚迪充分利用北京汽车模具厂的技术实力,为通用等世界著名汽车品牌供应模具。与此同时,比亚迪充分发挥其在电子设备制造方面的优势,诸如GPS、空调等也都“自给自足”。按照比亚迪内部的说法:“F3除了轮胎,你能直接看到的几乎都是我们自己造的。”

实际上成本的控制离不开技术研发。技术出身的王传福对于技术研发的热衷程度显然高于一般人。自2003年进入汽车领域,至今比亚迪在技术研发方面的投资达到15亿元,其在上海的研发中心拥有3000多名专职研发人员,同时在深圳建立了一个中高端车型的研发基地。整个技术研局雏形初现。

技术研发和成本控制,最终让F3有了“性价比”的基础。面对营销费用不足、品牌力弱的现实问题,比亚迪营销团队推出“分站上市”营销策略,集中有限资源在一线品牌相对薄弱、消费能力强的市场上各个击破。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夏治冰说,这是对比亚迪人才、资金、品牌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后最实际的做法。

虽然比亚迪F3在市场上的第一次考试交了一份漂亮的答卷,但新车型F6能否取为市场认可,还有待市场考验。对于技术背景出身的王传福和比亚迪来说,营销相对于技术研发确实要弱一些。另外,在基础研发方面,虽然比亚迪做了很多投入,但王传福清醒地知道,自己并没有深厚的技术积累,与跨国老牌汽车大厂拼传统的发动机、底盘等技术吃力不讨好,比亚迪需要扬长避短,换一个游戏规则来玩。

王传福的强项在充电电池,一个具有颠覆性的电池驱动汽车战略正在紧锣密鼓的推进中。王传福的目标也是基于对电动车领域的自信。“I have a dream.”40年前,马丁・路德金喊出了这句激情澎湃、充满理想的话。今天,王传福也有一个梦想,虽然面前充满了未知和荆棘,但他正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寻找一个到达理想之地的路径。

冯军

冯军,1969年出生,籍贯江苏,199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系,1993年创立华旗资讯,现任华旗资讯总裁。华旗资讯连续多年营业额保持60%的增长,2005年、2006年连续两年入选信息产业部“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

爱国者的1+1=11

还在说爱国主义营销,是否有点过时了?

不过,在冯军眼里,爱国主义营销永远也不过时,因为爱国主义,才让华旗的1900名员工有了一个统一而又坚定的价值观:要做中国的世界级品牌。因为“爱国”这两个字已经镶嵌在企业的名称中了,“华旗资讯”意味着“做成一个响当当的中华民族品牌,让华旗在国际舞台上高高飘扬”。因为产业报国的信念,六赢理论下的“1+1=11”模式才能越走越顺。

方向相同、定位不同的两个“1”相加,可以获得最佳结果,等于“11”,实现增值,最终满足合作伙伴合理的利益需求,营造一个共同成长与和谐发展的环境。在这个公式中,华旗是一个“1”,华旗的合作伙伴则是另外一个“1”。二者定位不同,方向相同,便构成了“1+1=11”的增值模式。冯军常常会提起索尼,说华旗资讯要做中国的索尼,只因为40年前,日本品牌在世界上大行其道,是以索尼为首的一群日本企业打拼的结果。冯军说他讨厌“别马腿”。

2006年年底,华旗资讯赞助央视播出的电视系列片《大国崛起》,在每集都打上“爱国者特约,大国崛起”的字幕,在引起争议之余也着实风光了一把。赞助央视“我的”活动,巧妙的品牌嵌入和媒体传播,以推广爱国者MP3+爱国者音乐网,因为冯军觉得这样在外国人面前有面子,中国人也有自己的正版音乐下载网站,说得过去,虽然有网友评价其ALAXES排名像板砖一样。自主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水印技术,华旗资讯填补了中国数字图像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空白。在“1+1=11”理念下推出“贵宾王”U盘,华旗资讯进军文化创意产业……

不过这些都已经成为过去时了,现在的冯军更专注于体育营销、奥运营销。今年6月18日,华旗资讯旗下的北京爱国者理想飞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语言培训服务供应商,将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供语言培训服务。同一天,数码相机领域唯一的民族品牌爱国者数码相机拥有了自己的形象代言人──国内足球名将邵佳一。而此前牵手F1也已开花结果,6月16日,带有爱国者品牌标识的F1迈凯轮赛车在美国站再获佳绩,汉密尔顿摘得本站冠军。在成为F1迈凯轮车队赞助商之后,爱国者数码产品已全面进军欧洲市场,先后在英国、西班牙收获了大笔彩音盒MP3、数码相机等订单。8月,爱国者数码相机在欧洲的销售额首次超过了中国本土市场。

事实上,爱国的基调依然没有变化,冯军希望把爱国者建设成为令国人骄傲的国际品牌,要通过自主创新来实现中国品牌在世界的崛起。2006年,华旗U盘的销售额位居世界第一;MP3、MP4的销售业绩为全国第一;爱国者在移动存储方面超过了IBM,在MP3领域超过了三星,在MP4领域超过了号称“MP4之父”的法国爱可视。不过冯军并没有骄傲,从前期的产品营销注重销量,到现在的品牌运作走国际化路线,冯军依然高举着民族品牌的大旗。

冯军说:“中华民族每30年就会有一次重大的飞跃的机会,从1919年的‘五四’运动开始,中华民族开始自醒;加30年是1949年,中华民族摆脱侵略,开始自立;再加30年,1979年开始改革开放,中华民族开始自强;再加30年,就是2009年,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的第一年,我们相信,那将是中华民族腾飞的一年。”

李岚

李岚,现任联想集团副总裁,历任联想集团助理总裁及企业推广部总经理,从1988年加想集团工作至今,曾多次参与或主持联想品牌管理阶段性项目工作。曾于1993~2001年期间在香港从事联想集团上市公司媒体关系及投资者关系工作,并参与联想集团重大的收购、兼并项目。李岚拥有丰富的企业形象推广、市场推广及品牌管理工作经验,并拥有多年从事财经市场投资者关系工作的丰富经验。

联想奥运战略的幕后推手

离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的时间越近,联想集团(以下简称联想)这家奥运会TOP10顶级赞助商就越忙活。

2004年3月,联想以6500万美元(含50%的产品实物)的巨额赞助,正式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TOP10顶级赞助商的第一家中国企业。奥运无疑是一次巨大的营销机会,在家门口的奥运更是难得。韩国三星借势奥运营销一举成为世界一流品牌的成功案例,让众多需要国际化突破的中国企业看到了希望。李岚说:“我们希望能够在海外提升认知度,可以说联想在海外对消费者的认知度是非常陌生的。国际化发展是联想的愿景,我们希望有一个载体和平台让我们把品牌推广到不同的国家。”从那一刻起,李岚被正式推到了国内公众的面前。

早在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几天后,联想就开始考虑自己的奥运营销战略,并成立了由CEO杨元庆为领导的特别小组,时任联想助理总裁兼企业品牌推广部总经理的李岚是成员之一。李岚1988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后,从联想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一直从事集团品牌管理和整体对外形象管理及推广工作,现在则成为了联想主管奥运营销的副总裁。

联想启动奥运营销战略时,确立了三大基本点:奥运营销与奥运精神的契合度、关注度以及公益性。这成为2008年以前联想品牌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从2004年开始,我们就按照奥运市场公众关注的热点规律来规划未来4年的工作。”李岚表示。

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顶级赞助商的联想,希望把花费巨资取得的TOP权益发挥到极致,由此开展了多个覆盖面广、声势浩大的品牌推广活动。从2004年以“我支持,我参与”为主题的大型奥运推广活动开始,到同年8月和国家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同举办的针对青少年的公益性活动“联想奥运夏令营活动”,联想正式启动自己的奥运营销。

2006年2月意大利都灵冬季奥运会,联想提供了包括笔记本电脑、台式机、服务器、打印机在内的设备和技术支持,获得零故障的出色成绩。这不仅仅是一次2008年奥运会的练兵机会,同时也赢得了国际奥委会和国际社会对于联想这个在它们看来还很陌生的品牌的信任,这对于迈开国际化步伐的联想品牌是一次成功的品牌宣传和推广。

与此同时,为了能够立体化地发挥竞技体育项目在营销中的积极作用,联想深化了以体育营销作为联想全球品牌推广的整体战略。李岚表示,联想将以奥运为主轴,以特定赛事为补充,采取赞助、合作等多种方式,通过整合传播,在长时期内保持全球受众对联想的注意力持续、平滑地上升,从而推动联想品牌的稳步发展。这期间,联想每年都会签约一批奥运冠军和世界顶级体育运动队,上演一个又一个精彩的体育故事。

进入2007年的联想,更是紧锣密鼓地推进其作为奥运顶级赞助商的活动计划,活动频繁程度、规模影响范围都是前所未有的,这意味着联想面向2008年的奥运战略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2007年3月27日,2008年北京奥运会倒计时500天之际,联想宣布完成了向北京奥组委集成实验室的第二阶段硬件供货(共三个阶段),提供了包括笔记本电脑、台式机、打印机等在内的700台IT设备。当天,联想和CCTV联合启动“奥运倒计时”节目,这一节目将一直持续到2008年8月8日奥运会开幕。4月26日,北京奥组委和国际奥委会联合宣布联想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全球合作伙伴,同时由联想设计的北京奥运会火炬“祥云”方案历经北京奥组委三轮遴选,在全球388个竞标方案中脱颖而出。由此联想成为奥林匹克运动历史上首家来自中国的奥运会火炬设计单位、首家来自中国的奥运会火炬接力全球合作伙伴。第二天,联想科技奥运和人文奥运两大战略、十大奥运计划……

6月23日,继北京奥组委火炬手选拔标准之后,联想在北京启动奥运火炬手、护跑手全国公开选拔活动,寻找具有不断探索、超越奥林匹克精神、为创建和谐家园作出贡献的人。联想同时公布了濮存昕、申雪、赵宏博、孔祥瑞、王顺友等首批5名提名联想奥运火炬手和张胜凯、王一硕、孙涛等首批3名提名护跑手名单。与此同步,联想火炬巡展、全国店面以及官方网站等一系列火炬整合传播计划正式。

这其中,联想的奥运火炬和奥运火炬手选拔计划赚足了大众的注意力,尤其是后者给了普通公民一个圆梦奥运的机会,不仅发扬了奥运人人参与的体育精神,同时也让联想的品牌美誉度和好感度有一个提升。

李岚对此表示:“体育营销给联想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一方面联想品牌借助体育这种无国界的语言走向海外,品牌知名度迅速提升,这在国际奥委会的品牌调研数据里面有很明显的证据。另外,通过奥运营销,联想的产品和技术经受住了考验。最关键的是,品牌大幅提升会更加明显地在业务增长中得到体现。”

联想一直在借体育、奥运讲述着一个又一个关于联想品牌的故事,看来,联想这艘大船在奥运的东风中将越走越远。

李仁杰

李仁杰,高级经济师,兴业银行行长兼董事。从2004年并购佛山商业银行的大手笔,到与中小银行建立银银平台的创新型合作互补发展模式,李仁杰带领兴业银行从一个地区性商业银行转变成一个全国性银行,使其成为国内增长速度最快、发展最有特色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

带领兴业银行走向个性化

2007年2月5日,对于兴业银行行长李仁杰来说绝对是个令人振奋的日子。这一天,这家在中国盈利能力首屈一指的股份制银行在A股上市,以每股15.98元的高发行价,募集资金总额达159.9598亿元。这笔资金无疑会给兴业银行的全国市场发展战略插上了一双翱翔高飞的翅膀。

数年前李仁杰就意识到,同业并购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由此兴业银行将同业并购确定为未来发展战略之一。自2001年起,兴业银行便通过并购信用社,陆续在江浙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延伸其在长江三角洲的网络布局。2004年,兴业银行更是斥资4.3亿元并购佛山市商业银行,在佛山、东莞、顺德和南海设立机构,与广州、深圳等原有机构一起,业务覆盖了整个珠江三角洲。尔后,将部分业务板块部门迁移或设置到北京、上海等金融市场和金融人才密集的地区,兴业银行完成了从一个区域银行到全国性银行的基本布局。

而为了避开四大银行的优势,凸显商业银行灵活、反应快的优势,兴业银行于2005年正式启动与区域性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合作计划战略,通过向小银行输出产品、技术、服务,实现与中小银行的共同发展。

在李仁杰看来,中国的银行不可能最后并成几家大银行,这不现实,因此必然会存在很多社区型银行,而在大型银行夹缝中谋生的中小银行,其最大的短板往往来自网点和产品线的缺失。兴业银行与中小银行的合作不会存在竞争,而是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于兴业银行而言,延伸服务网络,在有合作机构的地方就可以不设网点;对于区域性中小银行而言,可以借助兴业银行的网络支持其客户在全国各地办理业务,可以借助兴业银行开发的产品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在共同建造的金融服务价值链中,大家可以各取所需,互利共赢。目前,兴业银行已经与80多家战略合作银行签约。

通过外部并购与合作,成功地推动了兴业银行市场范围的扩大和在产品创新,实现了价值最大化。而并购之后,兴业银行的内部整合也在同步推进中。国内商业银行过去实行的是分支行管理体制,这种体制有利于充分调动分支机构的积极性,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面对新的竞争环境,其弊端也日益显现。比如,有的分行为了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长期目标,经营基础不够扎实,等等。为此,兴业银行开始推行事业部制度,兴业的授信审批、风险管理、财务管理、内部审计和IT系统等都实现了垂直化;在业务条线方面,零售业务也实行垂直化管理;其他业务如资金交易业务等实行集中管理。李仁杰表示,兴业银行未来的组织架构将是矩阵模式,既有水平方向以分行为单位的块块管理,又有垂直方向以业务条线为核心的条条管理,通过流程再造,能集中的业务和职能都要集中。

目前对于各个银行一直在抢夺的信用卡业务,兴业银行却表现得比较冷淡。李仁杰说:“中国的信用卡市场很大,但盈利模式仍有待探讨。信用卡究竟靠什么赚钱?除非客户自己有需求,否则兴业银行不会强推自己的信用卡给客户。”而对于另一块更为炙手可热的房贷业务,兴业银行表现得更为谨慎,其在兴业银行的业务比例中所占的份额相比其他商业银行要小得多。

李仁杰坦言,走个性化发展之路很难,在发展过程中,兴业银行既要努力寻找特色,又不能过早地把其他业务放弃掉,兴业银行将重点发展零售银行和中间业务,使其在未来几年里占到30%左右的比例。转型仍在继续,面对横亘在前面的国有四大银行、已经涌入中国的外资银行,还有那些比自己强大的招商银行等股份制银行,对于兴业银行来说,或许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马鉴康

马鉴康,福建省经贸委副主任。在他的牵头下,福建九个设区市市长签署协议,成立福建营销联盟,共同为福建省工业品开拓市场,提高闽货的市场占有率。这个组织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区域营销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区域营销的重新定义者

很少见过官员如此热衷于营销,但马鉴康就是其中一个。这个声音洪亮、思维活跃的政府官员,经常不自觉地站在企业家的角度思考和判定政府事务。他说,如果不是机缘巧合,自己现在应该是一家集团公司的老总。如今已是福建省经贸委副主任的他,仍然保持着企业家的风格:务实、敏锐而极具市场观察力。他希望自己领导的部门,不仅要当好福建企业的保姆,而且要成为它们的营销伙伴。

戴维・奥斯本和特德・盖布勒在《重塑政府》一书中描述了企业家政府的代表性特征:企业家政府是起催化作用的政府,是掌舵而不是划桨,是以市场为导向的政府,是竞争性政府,是讲效率的政府,是受顾客驱使的政府,满足顾客的需要而不是官僚政治的需要。

这段经典释义为福建营销联盟的成立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促使马鉴康对区域营销做出更深层次的思考。他认为,营销过去是单个企业的问题,但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日趋加剧的今天,营销更是政府和地区所不得不面临的新课题。

马鉴康认为,从主导到服务是大多数开明政府给自己的定位,但在全球化浪潮下,一些歧视性法规、垄断协定、社会偏见与文化偏见等非市场因素,让企业很难用4P、4C等纯市场力量去解决,它需要“产地”政府和“销地”政府进行良好的对接和互动。

基于此,福建营销联盟应运而生。在马鉴康的主导下,这个半官半民的组织,主要职能是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三股力量拧成一股绳,为众多处于低端竞争的福建工业品寻找销路,从而将“失灵”和“低效”的市场变成高效市场。

它不仅突破了传统营销的界限,赋予了政府营销新的内涵,而且重新定义了一个新的政企关系:它既在市场规则之内,又符合“不干预”原则。这是一种“区域营销”的新理念,它牵涉到政府职能的调整、行业中介组织的发育以及政府、行业中介组织、企业营销观念的转变。在这个意义上,福建营销联盟无疑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史玉柱

史玉柱,安徽人。1989年研究生毕业后“下海”,在深圳研究开发M6401桌面中文电脑软件获得成功。1992年成立巨人高科技集团,注册资金为1.19亿元,被1995年7月号《福布斯》列为中国大陆富豪第8位,而且是唯一依靠高科技起家的企业家。2001年,史玉柱当选“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现任巨人网络董事局主席和首席执行官。

以保健品模式卖网游

史玉柱的传奇性再次在巨人网络的成功上得到了体现。

11月1日晚,巨人网络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身为巨人网络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史玉柱身价飙升到500亿元人民币。“巨人”再现辉煌。

史玉柱称,近10亿元的融资将用于产品研发,提升营销网络,购买更好的服务器以及收购国内一些优秀的开发团队。但是,他又表示绝不会把资金投入到保健品业务的发展中,也不会再用这些资金重新建起曾经失败的巨人大厦。

“如果非要说‘巨人’为何成功,那是因为史玉柱本人有一种打不死的精神和良好的心态。”业内一位人士感慨。“我觉得失败了之后可能有两种人,一种人是精神上被打击得太狠了,一蹶不振;另外一个是失败了,但是精神还在,顽强的精神还在,只要精神还在,完全可以再爬起来。我一直有一个概念,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是失败之父。”在上市当晚,史玉柱这样总结自己。

正是这种锲而不舍和打不死的心态,让史玉柱一次次直面巨大的风险,也抓住了关键的机会,再次迎来“巨人”的辉煌。

从巨人汉卡到巨人大厦,从脑白金到黄金搭档,史玉柱从一穷二白的创业青年,到全国排名第八位的亿万富豪,再到负债2亿多元“全国最穷的人”,最后到随巨人网络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在民营企业家命运沉浮变幻的序列中,史玉柱再次崛起的故事,突显出“执著与毅力”的魅力与价值。

丁志忠

丁志忠,1970年出生,17岁进入商海,现为安踏(中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CEO。2006年年底因“勇于开拓,倾力打造民族体育品牌”而成为第17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中唯一的一位民营企业家。2007年7月10日,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

打造大众喜欢的草根品牌

21年前,他带着向父亲借来的1万元钱,北上京城,向鞋铺兜售了600双从家乡带来的皮鞋。21年后,他领导下的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踏)在香港上市,成为2007年媒体和同行关注的焦点。他就是安踏总裁丁志忠。

丁志忠用“速度抗击规模”、“广告轰炸+地面战争”方式开创了“中国式营销”的先河,并在这个明星时代赋予草根阶层以自己的梦想,而他自己,则离世界鞋王的梦想也越来越近。

丁志忠踌躇满志地宣告:永不止步的草根文化将是安踏重新确立的品牌战略精神。而这正是2007年安踏市场营销工作的重心。

“我们不要把草根理解得很低档,草根品牌其实是大众能够接受的并受到大众喜欢的品牌。”

这和安踏的广告诉求如出一辙。从孔令辉信心十足的“我选择,我喜欢”,到草根一族的“让世界的不公平在我面前低头”,安踏的广告诉求是:没有过人的天赋、没有显赫的背景、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持的平凡人,在一次次的失败面前,不屈不挠。

或许人们早已习惯了体育品牌广告中一张张大众所熟悉的明星脸,继而认同了所谓的“明星效应”。当安踏一改常规,将“平民面孔”和一幕幕生活中的运动场面大胆地放在新广告片中的时候,很多人不禁为安踏捏了一把冷汗。

然而,这则相对于中国本土传统的运动品牌广告有点长的广告不仅没有让观众失望,更没有让安踏失望。随着新广告片的播出,安踏的品牌形象焕然一新。很多人认为这则广告的视觉冲击力和节奏感很强,张扬甚至挑衅的广告语所传达的励志精神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连续6年蝉联年度运动鞋市场综合占有率第一名后,丁志忠举起了草根营销的大旗,并迅速捕获了大批年轻消费者,安踏那首广告歌《We Will Rock You》甚至在网上受到了粉丝们的热烈追捧。

陈东兵

陈东兵,安徽华泰集团下属子公司安徽洽洽食品有限公司总裁。安徽洽洽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总部位于合肥,下辖五大生产基地和60个分公司、驻外机构,是华泰集团最大的子公司和国内最大的炒货企业。以瓜子为代表的洽洽炒货系列、以饮料维多力为代表的维多力果酸饮料系列和以早餐派为代表的洽洽烘焙类食品系列,构成了华泰集团的支柱产业。在陈东兵的领导下,洽洽食品有限公司通过工艺创新,开创了煮制香瓜子的先河,成为中国瓜子品牌的领头羊。

让“洽洽”快乐起来

在瓜子市场,提起洽洽,几乎无人不知。一个看似没有技术含量和不起眼的小行业,却成就了洽洽这样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销售额达到10亿元。

当众多瓜子企业还热衷于传统的炒制工艺时,洽洽却在关注吃瓜子的人的苦恼:吃瓜子手会脏,并且吃多了炒制的瓜子会上火。洽洽通过工艺创新,以煮制方式制作香瓜子,解决了上述问题。虽然在工艺上并不是很复杂,但因为是第一家,洽洽很快引领了瓜子行业的消费潮流。

紧接着洽洽采取了导致它能够领先竞争对手的“文化营销”手法,针对缺乏品位的瓜子行业,确立了“洽洽=快乐”的品牌定位,推出了颇具艺术情调的纸袋包装,精心设计了图文并茂、印刷精美的金陵十二钗、唐诗宋词文化卡片。这些卡片既可欣赏,也可作为艺术品收藏,为洽洽品牌添加了浓厚的文化内涵。此后,洽洽还衍生出幽默系列卡片并常年举办“袋袋有奖”促销活动。虽然招数并不复杂,甚至是略显简单,但因为是第一家,洽洽得以与其他瓜子品牌拉开距离。

对于瓜子这种购买比较随意的休闲食品,渠道的占领才是最终实现从产品到品牌跳跃的关键。洽洽对渠道的精耕细作,重点放在经销商身上。为了吸引渠道商,洽洽特意推出了一种纸箱包,每箱装有2元现金,这种做法大大满足了经销商快速赚钱的心理。为了抢占KA卖场,洽洽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策略,集中在超市的周围布点设防,将超市严密地包围起来,从而达到影响KA卖场的目的。为了让超市降低进场费,洽洽牵头成立了炒货联盟。经此事件之后,洽洽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增。

不过,“洽洽=瓜子”的品牌印迹,却成为禁锢洽洽品牌发展的沉重枷锁,直到现在洽洽还没有叫得响的其他品类产品出现或许是个佐证。毕竟,知名度如此之高的品牌,仅仅局限在瓜子这个小行业,多少会有些资源浪费。如何由一个纯粹的瓜子品牌转变成一个食品品牌,是陈东兵迎接下一次成功时需要破解的难题。

黄启均

中山华帝燃具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1962年10月出生,大专学历,高级经济师,中山大学MBA,为中国燃气具第一品牌华帝的7位创始人之一。

首创“奥运家庭”概念

黄启均曾被人称为“营销鬼才”,1992年,7位合作者共同出资组建中山华帝燃具有限公司,7位合作者各擅所长,多喝了三五斗墨水的黄启均出任营销副总经理,主管营销、品牌工作。本来是矮子里边选高,不承想,黄启均对营销颇有天赋。他先是花了资本金的近三分之一,弄了个当时大多数人都不以为然的CIS企业形象识别系统。随后黄启均又引领了全国范围内的“刷墙”运动,沿着京广线把不为人知的华帝“刷”得名声大噪。黄启均深得营销三昧,创造性地提出了“一把盐”资源集中理论、“利益共同体策略模型”、“决胜终端饥饿布点法”以及“诚信、责任、创新、共赢”的企业文化理念,这些营销策略及手法的创新让华帝在中国民营企业平均寿命不到3年的大背景下,已经有滋有味、有声有色地潇洒了15年。如今,华帝已经被业界视为民营企业的一个标本。

华帝草创之初,曾有人预言华帝头脑发热、先天不足,不出3年就会散伙。然而华帝却从未放慢前进的步伐,不停地超越,超越竞争对手,超越自我,到如今已成为中国燃气具行业的领导品牌和先锋,年销售额高达12亿元,并且连续十几年稳坐灶具行业的龙头位置。2006年4月28日,华帝签约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燃气具独家供应商,走上国际化发展之路。

如火如荼的奥运营销,成为黄启均发挥营销天赋的新舞台──目光敏锐的黄启均在北京申奥成功后的第一时间与奥组委联系;花几十万元请专业调研公司调研,明确华帝奥运营销的战略目标;围绕北京奥运会调整华帝的组织结构,重新构建企业文化;首创“奥运家庭”概念,以“华帝・CCTV奥运家庭进行时”作为奥运营销的主要载体,整个传播工作井然有序、有条不紊。

具体成效如何?当然是见仁见智,只是远未到盖棺论定的时候。但正如华帝奥运品牌推广部员工所言,因为奥运家庭的概念被众多企业复制,“我们恨不得去申请一个‘营销专利’”。不可否认的是,黄启均又一次显露了其“营销鬼才”的本色。

陈斌

陈斌,希望集团董事局主席助理、大陆希望集团总裁,文学学士,经济学硕士,获博士学位,于2003年被评“中国创业十大新锐人物”。

把希望做成中国的GE

“如果一个企业在两三分钟之内讲不出主业是做什么的就是失败的,那我五分钟也讲不完。我们是一个典型的多元化企业。”陈斌如此介绍大陆希望集团。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它现在不仅做饲料,其涉足的行业还包括房产、旅游、电力、变频空调等几十个行业,要在短短的两三分钟里介绍完确实不容易。

作为刘氏兄弟开创的希望集团的第二代领军人物,陈斌的目标是把希望集团做成中国的GE。

1995年,希望集团明晰产权、资产重组,此后建立了四家二级集团,刘氏四兄弟各领一家分头出击。值得一提的是,分家后的四兄弟,在各自主业的基础上都走上了多元化之路。

陈斌则追随岳父刘永言开拓大陆希望集团的业务。从1997年年初正式涉足变频器,大陆希望集团的产业版图如今已经扩展到中央空调、电子、电力、化工、建筑、酒店等领域。这与以多元化著称的GE有异曲同工之处。

“我们并没有刻意模仿GE,只不过是在摸索中走出一条适合我们自己的和GE一样的多元化路子。”陈斌说。

GE前总裁杰克・韦尔奇有一个很有名的“数一数二”理论,GE选择进入的企业也一直遵循这个原则,没有做到行业第一或第二的企业都会被GE抛弃。这一点与大陆希望集团的企业精神异曲同工。

“我们选择进入的企业,它要不就是第一,或者有潜力争取第一。当然,这个第一可能是区域的,可能是全国的,也可能是世界的,我们总会努力把这个第一的层级往上提。”陈斌说。

4月6日,在“2007中国自动化产业世纪行”颁奖典礼上,大陆希望集团名下的“森兰”变频器被专家组确认为“中国国产变频器第一品牌”。

除了核心技术,企业当然要有高超的营销技能。陈斌讲了自己的心得:“‘森兰’有一个口号:森兰就是服务。‘森兰’要求自己的服务达到‘森兰保姆’级别,这是‘森兰’精细化服务的一种理念。虽然在高端产品上‘森兰’变频器与国外知名品牌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在服务方面,‘森兰’可以说是相当自信的,这也是用户公认的。”

看得出来,这个学财务出身的陈斌确实是一个营销高手,深得营销三昧。

翟美卿

翟美卿,1964年4月出生于广州,籍贯山东。美国TULANE UNIVERSITY管理学硕士。现任香江集团总裁、南方香江集团总裁、金海马集团董事长。

在2004年、2005年和2006年“胡润版”慈善排行榜上,翟美卿夫妇都名列前茅(2004年第十四位,2005年第五位,2006年第七位)。翟美卿夫妇在各种官方的慈善评选中也频获殊荣─中华慈善奖、中国儿童慈善家、中国消除贫困奖。

2004年,翟美卿名下民政部批号为“001”的全国第一家私人基金会“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成立。

无招胜有招的公益营销

虽然年年上各种财富、慈善排行榜,但翟美卿觉得“不痛不痒”。在她看来,当一个人有了足够的物质基础的时候,剩下的钱,“不花就不是你的钱”,所以,花钱对于她来说成了一个任务。别人都在盘算着如何环游世界,享受人生,而她想的却是如何“办好实业,回报社会”。

从最开始随意地几万元、几万元地捐,到后来成立全国第一家私人基金会“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从偶然的回馈到自发自觉,系统地将慈善当成一项事业,翟美卿越来越乐在其中。

翟美卿希望能将5000万元的原始基金滚雪球一般最终达到10亿元的规模,她希望能帮助更多的人。她在许多场合说,她记得在广东英德一个石灰岩地区,为一个有了新鞋子的小姑娘的灿烂笑容而感动的事情。可有人评价说,她这样做,是名利双收,意思是说她在作秀,做慈善既会得到一个好名声,又会获得税金减免。翟美卿反驳说:“你愿意拿几千万元去作秀吗?”

不过,翟美卿又老老实实承认,最开始,企业盘子小的时候确实考虑过回报,而且一个有责任、有爱心的企业,别人更愿意合作;但是当企业越做越大,一个一个目标都实现了的时候,金钱就只是数字概念,而少了触动感。她说:“心的富足才是最重要的。”

做慈善全出于一颗纯美、善良的本心的翟美卿可能没有想到,或者根本不愿意去想,慈善、公益事业给香江集团带来了什么好处。可事实上,很多人熟悉翟美卿,并非因为她是的香江集团的总裁,而是因为她的一系列捐资助教、扶贫赈灾等社会公益事业活动。

最开始做家具批发,然后创立全国首个仓储式家居连锁金海马,再到多元化经营,进军房地产,开发出“中国名盘”锦绣香江花园、翡翠绿洲等明星楼盘,一直以来,翟美卿都把营销做得有声有色。而当公益营销成为一个被热炒的概念,当众多企业情愿或者不情愿,发自内心或者“心怀鬼胎”地做慈善,标榜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时,翟美卿已然先行了几大步,别人“拘于形”,而她却“无招胜有招”。

王学海

王学海,1974年8月出生,武汉大学经济管理学博士,现任人福科技董事长兼武汉杰士邦卫生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1997年担任人福科技市场部部长,2003年担任人福科技总裁,被誉为“国内最年轻的上市公司总裁”。

以日用品模式销售安全套

在王学海的倡导下,武汉杰士邦卫生用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杰士邦)成为第一个以日用品模式销售安全套的品牌。在一个不为人知的行业做品牌,事件营销是一条捷径。

最初两年,王学海要偷偷摸摸、见缝插针地给安全套做广告。但每次努力几乎都以失败而告终,尽管杰士邦的广告富有创意而隐晦,但由于安全套属于国家控制行业,这些广告多则几十天、少则不到一天就会被工商局勒令撤掉。不过,无心插柳柳成荫,几乎每次撤广告事件都会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与其受到围追堵截,不如转移战场。王学海决定在香港凤凰卫视、无线电视台投放品牌广告,此举与撤广告事件共同作用,使杰士邦花了极少的钱却收到了非同寻常的传播效果。

与此同时,王学海也加强了对公益营销的投入。知名度可以通过炒作来提升,但美誉度则应该建立在社会责任之上。每年12月1日国际“艾滋病”日这一天,杰士邦都会与各地计生委及艾滋病协会合作,在全国范围内举行大型安全套派发活动。同时,原本低调的王学海也频频出现在央视的“中国人口”“健康你我他”节目中,参加关于预防艾滋病的专题讨论,巧妙运用公益事业提升杰士邦的品牌美誉度,培育消费者的消费意识。

“杰士邦是国内第一家以商超为渠道的安全套品牌。”王学海最为自豪的是开创了一个新的渠道。虽然在商超卖安全套是一个国际惯例,但在中国却没有先例。王学海决定剑走偏锋,将杰士邦的销售植入药店和商超。王学海以家乐福为试点,开始了他艰难的渠道创新,而摆在眼前的最大难题莫过于申办医疗器械许可证。“刚开始向药监局申请办证,确实很艰难,但拿到药监局的批文后,我们就成为了家乐福的独家供应商。”这天然的门槛将众多竞争者挡在了门外,也让杰士邦拥有了得天独厚的竞争优势。

不久,尝到甜头的杰士邦开始在渠道领域跑马圈地,一跃成为安全套行业第一品牌,远远超过了对手杜蕾斯。如今,杰士邦直接掌握、控制的销售终端多达2万个,遍及药店、商超和便利店。

任勇

任勇,1963年12月9日出生于江苏无锡。历任东风汽车公司南方事业部总会计师、东风车城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深圳东风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广州风神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现任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副总裁、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

永远领先半步

或许是在十堰汽车城生活、学习的经历,让出身于财务的任勇也能出任汽车公司高级管理职务,这与那些被描绘成“指甲缝里有油渍、手背上有热气管划伤痕迹”的技术出身的高级管理者完全不同,任勇独特的专业背景使得他天然地不拘泥于细枝末节,让他有了更为开阔的视野。

这种开阔的视野显现在他对整体市场的把握上。早在创造风神“神话”之时,任勇对本土市场精准把握的能力就为人所称道。2000年3月,他走马上任风神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他的手头只有区区2300万元,硬是靠着这笔钱,创下公司资产超过26倍的超常规发展的奇迹,风神汽车有限公司成立3年后,资产从1.3亿元飙升至70亿元,累计利润超过40亿元。

伴随着中国汽车工业历史上合作规模最大、层次最深、领域最广的合资项目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的成立,任勇有了新的角色: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副总裁,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

然而,随之而来的则是任勇的“炼狱”。合资不合心。文化,这一看似虚无缥缈的东西硬是让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摔了一个跟头。在研发、生产上有优势的日方管理人员管营销,而熟悉本土市场、素有营销专家之称的任勇却分管了生产,合资所应有的优势互补变成了“取短补长”,各自的长处被抹杀殆尽。

好在文化再造后,任勇回到了自己所擅长的岗位,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也来了个华丽转身:7月3日的中国乘用车市场2007年上半年度销量排行榜显示,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上半年的销量达到128168辆,市场占有率提升到5.88%,累计排名从2006年的第9位迅速跃升至行业第6位。

而任勇在营销活动中一以贯之的就是其在多年的市场运作中形成的营销思想:领先半步。“做汽车营销必须基于对市场有清晰的认识和判断,只有顺应市场变化,理解消费者的需求,打动消费者,才能做好汽车营销。”任勇说,“领先一步不行,不领先更不行,只有领先半步才是最适合中国市场的。世界上没有哪个市场像中国市场这么活跃,这么变化多端,市场成长非常迅速,产品档次差别又很大,比一般成熟市场要复杂得多。要在市场上取得优势,势必要超前于市场,但是同时又不能超前那么多,如果超前太多,市场不成熟,商家就要为培育市场付出太大的代价。”

王俊岭

王俊岭,新疆百富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总裁,通过挖掘新疆古老的楼兰美食配方,将自己的产品演绎为独具特色的“百富烤霸”,创造了健康营养、时尚美味的百富大漠烤鸡和馕比萨文化。短短几年,他一手缔造的“百富烤霸”在国内和海外已拥有六十多家连锁店。

以地域特色营销全国

回想在11年前初创业时,只有2000元资金和一位员工的王俊岭,站在由一大堆袋装水泥垒起来的“制高点”上发表了创业前的第一次演说:“我有一个梦想,就是在未来的公司内造就100个百万富翁……”现在,王俊岭的这个愿望已经不是“百富”了,因为他发现,要完成中式快餐连锁的全球化梦想,“百富”已经远远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