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纠纷问题范文
时间:2024-03-26 16:48: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济纠纷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 劳资、经济纠纷的特点
(一)因追索劳动报酬、保险福利、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等经济利益争议居主导地位。劳动关系双方对经济利益的重视程度高于对其他权利的重视程度,由于劳动者处于劳动关系的弱者地位,个人很难为维护权利与用人单位抗衡,因此多从经济利益方面找回损失,而用人单位对违约出走的劳动者,也大多以经济赔偿为由提出申诉。
(二)拖欠工资纠纷案件多。绝大多数劳资、经济纠纷是由于劳动者的基本劳动经济权益被侵害,而又长期得不到解决而致。劳动报酬是引发劳资、经济纠纷的第一原因,其次是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再次是自动离职或辞职。
(三)集体劳动争议上升幅度较大。主要集中在建筑施工单位和非公有制企业。集体争议呈现突发性强、人数增多、处理难度大的特点。
(四)寻求解决的途径转变很大。弱势一方的劳动者往往不自愿通过正当的法律途径解决纠纷,而是采取集体上访、封堵政府机关,甚至有集体堵塞道路交通的行为发生。
(五)涉及利益的人员多,规模不断扩大。如20__年1月份来访中有11批集体访反映劳资、经济纠纷问题,人员最多的达22人。
二、劳资、经济纠纷产生的原因
(一)经济萎缩,利益矛盾冲突复杂。一些合同无法履行,拖欠工程工资无法兑现。一些企业停产、倒闭矿产,债权难以实现等产生劳资、经济纠纷。
(二)管理监控环节薄弱。如有的企业用工不规范,无用工合同,有的工程是层层转包。
(三)民工自我保护意识较弱。有的民工已半年未付工资,才来申诉,有的没有工资结算单。
(四)承包商为转嫁风险损失。有的承包商以未领到工程款为由,拖欠民工工资,把矛盾推向社会、交给政府。
(五)劳动关系双方法律意识淡薄。有的用人单位忽视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一些违反国家劳动法律、法规、政策的管理制度,并付诸实施;有的用人单位在订立劳动合同时条款显失公平,导致劳资、经济纠纷的发生。
三、解决劳资、经济纠纷的对策
(一)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遵规守法意识。充分运用各种舆论工具和宣传载体广泛开展劳动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促进劳资双方依法履行权利义务,促进用人单位自觉规范用工行为。通过法律意识的增强,使双方在用工时能自觉签订劳动合同,约定各自的权利义务,明确工资报酬数额或计算方法,避免产生劳资、经济纠纷。同时,通过正反面案件的宣传教育,使劳动者认识其采取堵路等极端手段的违法性和社会危害性,消除一些劳动者“打官司跑断腿,不如集体上访、上路拦车讨钱快”的错误认识。注意发挥新闻舆论和人大、政协的监督作用,对违反劳动法、用工严重不规范和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等方面的典型案件进行曝光和批评。
(二)切实加强管理,创新快速调解机制,依法高效化解纠纷。要求企业将合同文本送到劳动保障部门鉴证,以便及时检查和纠正劳动合同中存在的问题,指导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签订劳动合同。对劳资、经济纠纷发生较多的企业,劳动保障监察部门要予以建档和进行重点监控,并定期或不定期地到这些企业中检查企业执行劳动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情况,特别是在签订劳动合同、工资标准和支付工资、参加社会保险、工时制度、劳动标准以及劳动保护等方面的情况,督促企业纠正违法违规行为,并予以必要的处罚。同时建立职工欠薪保障制度,由相关部门制定实施办法,要求企业每月按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所属的就业服务管理机构缴纳欠薪保障金,缴费比例标准应与过去和现在企业支付职工工资的有关指标挂钩。如果受保企业职工出现拖欠工资问题,可用该企业缴纳的欠薪保障金向职工支付拖欠的工资,不足部分可通过变现企业资产来筹集。畅通诉讼、仲裁、、调解等渠道,创新健全调解机制,坚持完善下访约访等联系群众制度,及时掌握矛盾纠纷隐患。
篇2
关键词:警务 现场急救 教学问题 策略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警务改革的不断进行,人民群众对警察履行现场急救的呼声越来越高。因此,警务现场急救是警务人员的必备警务技能之一。我校自2009年针对交通管理专业开设《警务现场急救》以来,主要以选修课为主。目前,《警务现场急救》已成为我校公安专业类普通学员的平台课程。教学手段采用理论讲授和实训相结合的方式。但对于在职民警的培训由于课时量有限,只能进行五项技能(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的课堂讲授,无法开展实训。 [1]
一、警务现场急救教学存在的问题
1.资金投入严重匮乏
目前公安部已将警察急救训练科目列入《公安系统人民警察实战基础训练大纲》和《公安系统人民警察实战基础训练教程》,统计表明,该专项训练在所有警务实战技能训练总量中可以占到六分之一。公安院校既是“共和国警官”的摇篮,又是警务实战训练基地和公安民警警衔晋升培训基地。往往建有现代化的室内外射击场馆、实战训练场馆,但警务现场急救的实训场馆建设似乎稍显逊色。警务现场急救教学有大量的实训要求,目前由于资金投入原因,配发急救用品及器材不充足,实训场所也存在不足的问题。
2.没有引起学生的重视
一直以来,我们的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往往只重视青少年的应试和成才教育,却忽视了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人文关怀的缺失领学生们对生命从何处来、性别、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生存训练等生命发展的知识缺少了解。青少年成长在这种环境下,遇到事情很难会有人文的自觉,思考自己与他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公安院校的学生也不例外。[2]
二、解决对策
1.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等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插入大量的图片和视频资料,使学生能够对教学内容有更加感性的认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掌握现场急救知识。同时,要求教师在进行警务现场急救的教学时,必须进行大量的知识储备,对学生的问题能够及时回答。例如,在心肺复苏中,是采取口对口还是口对鼻的方式进行人工呼吸?这样的接触会不会增加疾病传播的危险,会不会感染艾滋病?再如一度物理性烧伤和烫伤现场急救处理的错误方法――在烫伤部位涂抹大酱的民间土法存在什么问题?(大酱的制作过程需要发酵而发酵必须有微生物支持加此操作会导致烫伤创面的感染发炎。正确的现场急救方法是先将受伤部位进行降温处理,如用凉水冲洗或浸没二十到三十分钟再涂抹烫伤膏。我在教学中还查找了相关资料,向学生介绍两个实用的偏方:一个是取一只洗净的蚯蚓放置于一干净的小瓶子中,在蚯蚓表面撒上适量的白糖,将其覆盖糖要没过蚯蚓将瓶盖盖好。数天后,化成水,蚯蚓只剩一条皮将皮挑出。用该水涂抹烫伤处很快止痛皮肤复原。另一个治疗烫伤的方法是使用鸡蛋油。经过笔者试验,在使用鸡蛋油3天以后伤口得到很好的愈合,并且没有留下疤痕。具体来说,就是取两个煮熟的鸡蛋黄,放入铁锅内用筷子搅碎,在用小伙进行烘焙,等到蛋黄出现发糊的情况时用小勺挤油,焙油时火不要太旺,要及时挤油,不然蛋黄就焦了,放入小瓶里待用。每天抹2次3天以后即痊愈。)
2.加强警务人员医学基础知识的普及
现场警务人员并非专业的医者,在施救过程中非常有必要对解剖生理基础医学知识、记识常用的体表标志进行了解。现场警务人员的解剖生理学知识教学与医学专业学生不同,其讲授的内容和讲解路径都是围绕实用的目的进行,如拟出人体头颈、胸腹腰部以及上下肢共27处薄弱的部位让学员记忆,对警务人员在缺乏医学经验的情况下预估伤情和处置决策提供依据。[3]
3.借鉴国外、香港地区警察培训的先进经验,鼓励学生考取《急救员证书》。
一旦学生获取中国红十字会总会颁发的《急救员证书》,就意味着对学生现场急救水平的肯定,这是一种国际通用的救护资质,保证了现场急救的合法化。经历在我国的举行奥运会等大型国际赛事,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去,在锻炼自己能力的同时,协助政府处理突发意外事件,使我们的城市更加安全,社会更加和谐。如此也必将造就和培训一大批志愿者和急救员,为我国急救事业贡献力量。
4.加强急救技能在警务课堂中的渗透教育
警务技能中现场急救部分的规定内容包括徒手体外心肺复苏术、包扎、止血、固定和搬运技术。其中,现场急救的核心和急救课程的重点内容是急救技能。教学实施包括课堂多媒体讲解原理,运用心肺复苏模拟人、纱布、绷带、甲板、担架、哈达、警服等器材进行技能训练,充分体现警务现场急救就地取材的特点,确保警务人员能够掌握急救技能的操作流程和要点。
三、结语
警务现场急救培训以及自我练习应当贯穿于整个警察职业生涯,让每位学生认识到没有急救技能和必备知识,就无法很好地履行其职责,不能做一个合格的人民警察。让每位学生都不断对自己的急救技能进行评估,不断发现问题,提升知识储备,提高实际操作技能,让每位学生都能熟练地掌握基本的现场急救知识和能力,包括止血、包扎、人工呼吸、心脏复苏、固定、搬运等技能,构建和谐社会服务,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理念,切实提高新时期警察战斗力。
参考文献:
[1]黄晓凌.警察院校警务现场急救课程教学与教改思考[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2,7(7):674-677.
篇3
关键词:临汾;县域经济;问题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5-0062-02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对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推进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代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临汾市共有县域经济单位17个,即17个县、市、区。如何正确看待县域经济在发展中的特点和问题,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促进县域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是实现经济发展的关键。
一、临汾市县域经济发展概况
临汾市古为帝尧之都,位于山西省西南部,东倚太岳,西靠吕梁,中部是辽阔富饶的盆地。临汾市境内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整个地形呈东西向排列更替的条带状。农业以粮棉和多种经济作物为主,土地产出率较高,农副产品资源丰富。临汾市矿产丰富,能源工业发展潜力巨大,是山西省能源重化工基地之一。境内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众多。
由于临汾地理特点、产业分布、区域分工等条件,近年来,临汾的县域经济呈现了“一轴双核两带”的发展布局,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了空间布局合理、资源配置科学、整体功能协调、发展动力强劲的县域经济总体发展格局。
二、临汾市县域经济发展现存问题
(一)发展思路不明确,基础设施投资少
首先。,就临汾市全市看,县域经济大多以农业为主,且特色不明显,有一定的封闭性。县域经济发展基本靠经济作物基本上是种小麦和玉米。有一些县目前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发展路子,没有形成本地的支柱产业。此外,政府职能转换滞缓,对县域经济的规划、调控、服务都不到位,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其次,由于没有统一的协调管理部门,加之个别地方和部门出于局部利益,对发展县域经济政策落实不够,存在一定程度的政策棚架现象。同时,由于长期以来临汾市实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忽视了各级城镇的建设,城镇基础设施投资少,城镇化建设发展步伐不快。
(二)县域人均GDP悬殊,平均水平差距大
1.县域差距过大
2009年,临汾市人均GDP在20 000元以上的有6个县市,分别是古县、安泽、侯马、蒲县、尧都和曲沃;人均GDP在10 000—20 000元的有6个县市,分布是翼城、襄汾、洪洞、浮山、乡宁和霍州;其他5个县市人均GDP在10 000元以下。
2.城乡差距逐步拉大
近几年,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临汾城乡差距在逐渐拉大,农村经济发展明显滞后,农民增收缓慢。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不到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的1/3,而且增长速度也长期低于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收入差距呈不断拉大的趋势。
3.农业效益比较低,区域特色不明显
近年来,临汾市随着农业生产的成本上涨,再加上自然灾害频发,农业生产的效益得不到快速提升。临汾部分县域是山西优质杂粮、优质干鲜果和优质中草要生产等特色农业生产基地,但由于政策、资金、技术等配套措施的缺位,特色农业分散经营较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较少,使得特色农业没有发挥出其真正的优势。
4. 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发展不平衡
临汾市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基本呈稳步上升趋势,2003—2010年的平均增长率为13.3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3年以来,第二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67.59%左右,一般预算收入的平均增长率为39.0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平均增长率为19.72%。
从产业结构方面看,现存的产业结构是以往投资在产业之间配置的结果,而现在的投资结构又决定着未来的产业结构。目前,临汾市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仍然十分突出,主要表现为:一、二、三产业发展不协调,一产基础薄弱,二产比重过大,三产发展不足;二产大而不强,产业结构单一,增长方式粗放性、产品初级化特征明显,资源环境代价大,企业规模小,规模经营不足,接替产业培育迟缓;三产中传统产业比重大,现代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
5.主导产业单一,抵御风险能力差
从工业来看,临汾市的17个县(市、区)大致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采掘业为主导产业,主要县市有吉县、浮山、蒲县、乡宁、大宁、霍州、洪洞等,2008年,采掘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均超过60%以上,吉县最高,占95.4%;第二类是以制造业为主导产业,主要县市有襄汾、曲沃、侯马、翼城、尧都等,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均超过70%以上,襄汾最高,占98.9%。这些县市工业又多集中在煤焦铁等重点行业,因此,受相关行业整顿和关停的影响最为明显。从农业来看,多数县市依然是以种植业为主,林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仅有5%左右,畜牧业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平均不足30%。这种结构不仅产值低,而且易受气候影响,一遇旱涝灾害,就会大面积减产,农业总产值及增加值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下降之势。
6 .生态环境恶劣,经济发展欠持续
20世纪90年代起,随着煤炭、焦化、钢铁等重化工业企业的增多,临汾市逐渐成为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工业城市,煤焦铁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尤其是小焦炉、小冶铁、小火电等“重污染、高排放”落后产能的扩张,使得“两山夹一川”原本透风率只有50%多的临汾盆地遭到严重的环境污染,一度被称为“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产业结构不合理、政府不重视等因素造成如此生态环境,这样的生态环境又反作用于经济发展。
三、推进临汾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明确各级政府职能,保障县域经济发展
各级政府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解放思想,分析、研究和探索符合当地经济特点的发展方式。既要靠山吃山,也要养山治山,坚持可持续发展。既要调整工业结构,也要调整农业结构,坚信农业大有作为。走出一条各具特色的科学、快捷的新路子。第一,创新县域金融体制;第二,加大县域科技要素的投入;第三,加大支农力度,夯实“三农“发展基础。
(二)协调发展区域经济,缩小县域经济差异
在不同地区实行差别化的区域空间发展战略,能够缩小县域经济差异,使区域协调发展。关键是实行非均衡的空间发展战略,即依据地球空间不同的经济活动承载能力,实现集中化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我们国家的东邻日本,就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日本的人口约为中国的1/10,但国土面积只有中国的约1/30,日本单位产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还不到中国的1/5。其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鼓励要素流动;第二种是增加区域间的转移支付。
(三)发展区域特色农业,夯实经济发展基础
壮大县域经济,就是要繁荣农村经济;解决县域经济中的问题,就是要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临汾市县域经济发展特色农业经济,一要以比较优势为原则,选择县域特色农业;二要发展特色农业必须走产业化经营道路;三要培育和扶持特色农业的龙头企业,发挥其对特色农产品生产、流通的组织管理和利益协调作用;四要树立品牌意识,深化县域特色农业品牌建设;五要充分发挥县域政府在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作用。
(五)优化县域经济结构,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纵观临汾市县域经济,基本以工业为主,优化县域工业结构是其优化县域产业结构的重头戏,实施工业化带动城镇化战略。要立足县情,充分发挥矿产资源、农业资源等特色优势,下大气力延长产业链条,加快培育地方骨干企业,着力抓好工业园区建设,大力促进县域工业集群化、板块化发展。一是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重点,着力把产业结构调优;二是以品牌建设和节能降耗为重点,着力把产业水平调高;三是以工业园区建设为重点,着力把产业布局调好;四是以产业承接和产业转移并举为重点,着力把产业竞争力布局调强;五是大力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扶持生产服务功能较强的旅游业、信息咨询业、资产项目评估业等生产企业;针对社会医疗、社区服务等关系到民生的行业,着力把产业布局调衡。
(五)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壮大县域经济实力
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的主体。要进一步放宽准入领域,除国家法律、法规禁止的产业和行业外,全部向民营经济开放。支持民营企业采取收购、兼并、控股、租赁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制;支持民间资本进入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性事业领域;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培养造就高素质民营企业家队伍,推动民营企业管理创新和提档升级。依法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和财产安全,对交税多、投资大的民营企业在经济上要给予奖励,在政治上给民营企业家应有的地位和荣誉。激发广大城镇居民和农民积极创业的热情,放胆、放手、放开发展民营经济,形成全民创业、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
(六)打造优质城市环境,营造经济发展氛围
城乡统筹、城市发展,关键在于一个城市的环境。当前,城市的扩容已成为政府在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最大压力。开发建设城市、经营城市,县级政府是主导而不应是投资主体,政府应把投资多元化推向市场来吸引投资,依靠外来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集聚四面八方的力量来开发当地资源。一是优化政策环境,增强吸引力;二是优化治安环境,增强保障力,实施“三道禁令”;三是优化服务环境,增强感召力;四是优化人文环境,增强亲和力。
结束语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是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是介于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之间的经济。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它既是城镇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部,又是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的交汇点,也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衔接处,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意义重大。相信临汾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省委提出的转型式发展、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全市县域经济一定会呈现一片平稳向好的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
[1] 赫寿义,安虎森.区域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2] 陈栋生.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5):1-18.
篇4
在我国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我国积极践行创新、开放、共享、绿色、协调等经济发展理念的过程中,我国企业对高层次人才需求的质量和数量都在不断丰富和深化。人力资源竞争是企业为发展战略目标实现而进行的竞争,现代企业发展之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归结为企业对人才的竞争,只有通过企业资源能力的培育才能支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人才引进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最基础的工作,也是企业获取人力资源的重要手段。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人力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是企业成功的关键。人力资源的使用和配置包括人力资源的“进”、“用”、“出”等几个环节。在这几个环节中,人力资源的“进”又是关键中的关键。分享经济模式的出现对经济发展产生了诸多影响,因此,在分析我国企业在人才引进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分享经济模式对人才引进工作的影响,有针对性地提出人才引进的工作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分享经济的内涵及对企业人才引进的影响
分享经济是公众将闲置资源通过社会化平台与他人分享,进而获得收入的经济现象。分享经济在我国的发展晚于海外。随着2010年中国智能手机和O2O普及,许多分享经济企业于2011年前后开始创建,历经几年发展,从2014年开始爆发,目前处于分享经济发展的黄金期。2010年前,分享经济企业零星萌芽;2011年,我国分享经济企业逐渐起步:途家、蚂蚁短租、游天下等短租平台创建,短租行业格局出现。分享经济模式在金融、医疗、教育等领域快速涌现。2014年,隶属分享经济领域的新增企业数量同比增长3倍,分享经济在我国步入爆发式发展时期。进入2015年,分享经济继续保持着高速的发展,分享经济在我国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期。滴滴顺风车、巴士和代驾上线,网购二手交易应用淘宝闲鱼、58转转、京东拍拍二手上线,在线的达人分享模式出现,百度外卖、美团外卖上线、众包物流等。
分享经济模式对人力资源的利用产生了诸多新的影响:第一,企业与人力资源之间的关系不再必然形成基于雇佣合同的契约关系,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需求进行人力资源的组织,并根据目标完成相应工作,人才根据其向企业提供的劳务和绩效获取相应报酬。第二,人才在固定时间和固定地点向固定企业提供劳务服务的形式将被打破,同一人力资源在同一时期可以同时向一个或数个企业组织提供劳务服务,其工作的时间和地点更加具有柔性化特征。第三,在分享经济模式下,企业需要建立与人才之间的稳定联系,从而在企业发展需要的时候能够迅速组织具有胜任力的人员开展工作。第四,对于人才而言,在自身发展的过程加强个人品牌的培育,从而在人力资源市场形成良好的声誉,具有重要价值。
二、分享经济对企业人才引进工作的启示
分享经济发展模式对企业人才引进工作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中的重要资源,是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实现的竞争,现代企业发展之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归结为企业对人才的竞争,只有通过企业资源能力的培育才能支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第二,分享经济是公众将闲置资源通过社会化平台与他人分享,进而获得收入的经济现象,因此在分享经济发展模式下,企业人才引进和人才管理工作的目标在于通过合适途径最大化利用各种分布式人力资源,而不在于通过劳动关系形式建立企业与人才的雇佣合作关系。因此,企业在人才引进工作的过程中,不仅应着眼于传统的基于劳动关系的人才引进模式,更应该通过合理的途径设计实现人力资源共享,即在企业与人才存在弱关系的情况下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优利用。
三、我国企业人才引进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企业在人才引进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招聘工作缺乏创新、人才引进缺乏测评、招聘队伍专业化程度低、招聘宣传重视不足等方面。
1.招聘工作缺乏创新。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跨国公司、合资企业、民营企业综合运用校园宣讲会、网上招聘、猎头公司、人才测评、逐级多层甄选等方式广泛搜罗企业需要的各类人才。我国企业采用的传统的“自下而上”的招聘模式不能充分体现出企业对人才的渴求和尊重;企业在招聘过程中最看重的方面依次是学历、专业和毕业院校或工作经历,未能实现在对应聘者的综合素质、工作能力和个性特征进行充分把握的基础上做出招聘选择。多数企业目前大规模应用的“用人部门上报缺口―人力资源部汇总―统一招聘―二级单位内分配”的招聘程序和方法使公司难以招聘到大量的优秀人才,从而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处于劣势。
2.人才引进缺乏测评。人才引进工作最大的价值在于人尽其才,即将最合适的人配置到最合适的岗位,因此,进行人才岗位胜任力评估是实现人尽其才目标的重要基础,这就需要在人才引进的过程中进行必要的人才测评。科学地进行人才测评可以使招聘单位实现对应聘者个性、习性等隐性信息的科学把握,充分做到“为特定岗位招聘到最适合的人”,从而有利于公司提高招聘员工的质量。这也是目前国内外许多知名企业正在使用的做法。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多数企业在进行人才引进的过程中缺乏必要的人才岗位胜任力测评,这让公司不能完全、真实了解员工的信息,从而可能为工作不对口、特长难发挥、文化不吻合等不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埋下了伏笔。
3.招聘队伍专业化程度低。企业的招聘理念和相对落后的招聘程序是招聘队伍专业化程度低的主要原因。招聘队伍的构成、招聘人员的个人素质、招聘中采用的工具和方法等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招聘队伍是否能甄选出最合适的员工并把他们吸引到企业中来。人才大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激烈同时也意味着优秀人才对潜在雇主的挑选余地更大。招聘人员的个人素质、招聘队伍的专业化程度是潜在员工获得对企业的第一印象的主要来源。招聘人员素质低、招聘队伍专业化程度低不仅不利于企业招聘到优秀的人才,而且还会有损于企业形象。
4.招聘宣传重视不足。招聘工作中的一个定律就是“没有数量,就没有质量”。要招聘到最合适、最优秀的人才,就必须加大招聘宣传力度,让最广泛的目标受众知晓企业关于招聘需求的信息。目前许多跨??企业、合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广泛运用电视、报纸、宣传单、校园宣讲会等多种形式大力加强招聘宣传力度。宣传内容不仅包括招聘需求,还包括企业概况、经营理念、企业文化等内容。这不仅有利于企业招聘到优秀的人才,更相当于通过招聘为企业做低成本但高效率的广告。对于招聘过程中宣传影响面非常有限的企业而言,这点特别值得借鉴。
四、分享经济背景下我国企业人才引进对策建议
在共享经济的背景下,企业强化人才引进工作,应积极打造企业雇主品牌、打造人力资源分布式平台、加强人才引进过程的测评工作、积极拓展人才引进形式和渠道、通过薪酬机制建立利益共同体。
1.积极打造企业雇主品牌。雇主品牌,是指企业通过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在人力资源市场形成良好的口碑,从而极大降低企业内部员工的对外流动性,同时也是对企业外部人力资源形成良好吸引力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模式。良好的企业雇主品牌对外能够发挥人才引进的吸引力功能,对内能够实现人才的黏性功能。积极打造企业雇主品牌,需要综合运用员工参与、潜在员工吸引、社会责任履行等途径培育外部品牌价值,综合运用激励制度、薪酬体系、培训晋升、员工关系等途径培育内部品牌价值。
2.打造人力资源分布式平台。在分享经济的模式下,人力资源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其对人才引进工作的启示在于,企业应该通过合适途径最大化利用各种分布式人力资源,而不在于通过劳动关系形式建立企业与人才的雇佣合作关系。因此,企业可以通过打造人力资源分布式平台,建立企业与人才的有机联系,从而实现各种分布式人力资源的整合和利用。
3.加强人才引进过程的测评工作。为了做到为特定岗位招聘到最适合的人,从而提高招聘员工的质量,企业在人才招聘(包括晋升)中可以全面引入人才测评体系,比如采取心理测验、认知测验、人格测验、评价中心(情境模拟)、360度评估等方法,科学把握应聘者个性、习性等隐性信息。这些测评的结果可以为企业招聘和晋升决策提供参考。
篇5
[关键词] 毒奶粉事件被害人 法律保护和救济途径 存在问题
“毒奶粉”事件曝光后,全国众多被害人及其监护人向奶粉企业、质检总局等提起赔偿的诉讼。在笔者的研究,这次毒奶粉事件被害人主要可以通过以下法律途径实现合法权益的保护和救济:
一、依《刑法》追究奶粉企业的刑事责任
含有三聚氰胺的奶制品生产企业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已经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在追究这些企业刑事责任的同时可以通过附带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损失。
二、依《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主张赔偿费用并要求惩罚性赔偿金
依该法,奶制品生产经营者提供的商品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人身伤害的,应当支付医疗费、治疗期间的护理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等费用。(第四十一条)除了可以要求工商行政部门处罚外(第五十条),还可以要求双倍赔偿。
三、依《食品卫生法》主张企业承担民事责任
该该法第四十八条的规定,违反食品卫生法规,造成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四、依《产品质量法》追究其产品责任并要求支付赔偿金
该该法第四十九条,生产、销售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的,可以要求国家机关责令其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包括已售出和未售出的产品,下同)货值金额等值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五、依《行政法》《行政诉讼法》《产品责任法》追究国家机关的责任
被害人可以依上述法律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就其在奶粉事件中的错误行政行为及行政不作为向全国婴儿及全体国民公开道歉;由国家质检总局赔偿被害人的损失。
此外,还可以依《民法》、《合同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食品安全管理》等主张人身侵权行为进行赔偿或追究其严重违约责任。
当前,遵循法律途径获得保护和救济客观存在着一些问题,应予以重视。
首先,诉讼主体方面,被告方相对于原告方较为强势,原告方力量分散。一方面,奶粉事件是奶制品生产企业违法生产产品给广大消费者造成损害,而这些奶制品生产经营者在市场上居于垄断地位,他们联合起来的力量是单个消费者主体很难抗衡的。被害人在拥有强大市场优势、资金优势的企业面前毕竟是个弱者,法院在作出判决时也极可能会受到这些奶制品企业财力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奶粉销售特点和地区差别的影响,被害人分散全国各地、贫富不均,甚至有些被害人至今还毫不知情,加之我国消费者维权意识淡薄,未必所有受害消费者会主张自己的权利,使得原告方势单力薄,没能形成一个足以与被告方平等对峙的集体,即使提讼也是个案,能得到赔偿的被害人的范围也是有限的。尤其是在提起行政诉讼的案件中,向国家机关要求赔偿更是难上加难。
其次,我国目前所规定的不法企业的固定的赔偿数额往往不能足够弥补被害人巨大的身心伤害和损失。前已述及,我国当前的《产品责任法》及《消费者权利保护法》等法律都对不法企业最高赔偿额作了明确的限定,这使得在发生了毒奶粉这样的极端恶劣的案件时,生产经营者可以援用国家规定的限额来对抗消费者合理的要求,让被害人为不法企业的不道德行为买单,法律规定存在的问题极可能会造成被害人精神、心理层面的创伤久久无法愈合。
第三,举证责任方面,受害方作为原告举证存在极大的困难。由于作为被害人索赔主要方式的民事诉讼采取的是“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因此举证失败方要承担败诉的风险责任。在请求赔偿案件中,普通的消费者购买奶粉时未必会想到要保留必要的购物凭证以防出现奶粉侵权事件时作为证据,因此往往手无凭据;即便检验出体内含有该毒物,也难以证明是来自某种奶粉而非其它食品。除此之外,要追究企业的侵权责任,还要证明它们存在过错,这无疑会使本身就处在弱势的被害人一方雪上加霜。
第四,作为赔偿主体的生产经营者,其赔偿能力是有限的。毒奶粉事件发生后,暂且不论企业是否会有转移资产逃避惩罚等恶意违法行为,单是被害人主张的赔偿,主管机关施加的惩罚,社会舆论的巨大压力,就足以使奶制品生产经营企业陷入巨大的压力之中,甚至仅侵权或违约损害赔偿一项就差不多可以掏空一个企业,被害人想获得充分的赔偿,几乎是天方夜谭。
第五,我国的法律程序不能充分满足毒奶粉被害人尽快获得赔偿的需要。在我国,任何进入法律程序的案件都要遵守一定的法定程序,而这些程序经过、举证,审理,到最后判决,往往要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过程,而毒奶粉被害人所受到的精神伤害往往需要及时的抚慰,虽然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了先予执行的制度,但是,可以依照该程序进行的内容只能包括医疗费,是不能包括精神损害赔偿金的;而且,面对被害人人数众多时,很少能有企业拿得出足够的钱为每个被害人的先予支付费用。
笔者认为,为了更好地保护受害害人的合法权益,应当建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以更好地解决毒奶粉被害人这样的公共食品安全事件的被害人,以尽快地弥补他们的精神创伤,挽救他们出危机,由于公民被犯罪所害,从某种程度上讲,是国家没有完全尽到维护社会治安的职责,因此,设立国家补偿制度是有道理的。由于国家补偿的资金可以来源于国家财政、对不法企业的罚款、违法所得和社会捐助等广泛的渠道,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被害人保护资金无法得到保障的问题。
参考文献:
篇6
一、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重要性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之一,在学习兴趣的推动下,学生的学习效率将更加显著。通过多年的实践教学,具备浓郁兴趣的学生往往能够更牢固地记忆数学知识,其运用能力也非常理想。
2.深化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数学的学习需要立足一定的理论基础,相关的概念与定义是学生必须储备的基石。在对数学概念的教学中,教师不可一味地生搬硬套、强施学生,可以通过举例、解析等方法来化抽象为形象,客观为形象,进而引导学生不断提高。
3.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
通过对数学教学中情境模式的设置,提高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学生在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分析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起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将积极性调动出来。初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融入情境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得到提高,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创新能力。
4.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是一门在实际生活中应用非常多的学科。从日常生活中的买菜、购物,到房屋面积的计算,学生通过对问题进行分析,合理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把数学知识与问题相结合,在活学活用后达到处理问题、夯实基础的双重效果。
二、基于问题分析的初中数学情境教学实践措施
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很大动因之一,数学教学本身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初中数学教师如何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对数学任务的教学,并且能够保证数学的教学效率,可以通过在数学教学中穿插数学情境模式。
1.数学情境教学的目标
许多数学专家认为,知识只有在特定的情境中,才能有效地发挥其作用。情境教学主要是利用人本主义思想,通过对人的价值、创造性以及自我实现等各种因素进行教学研究,更加注重在学习中人的主观意愿性。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总的来说数学情境教学的内涵主要为:以学生的情感调节为主要手段,在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认知能力的基础上优化数学教学情境,不断促进学生对数学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
2.数学情境教学的创设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需要对教科书中的数学知识进行熟练掌握,并能积极联系实际,进行有价值情境的创设。数学教材并不是非常完美的,教学参考书中的答案也并不一定是标准的答案,因此,我们可以把教材作为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教材知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入情境教学的程序一般为“设置数学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加强数学应用”。
3.情境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案例分析
由于数学教学的内容各不相同,所以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情境进行相应的创设,将所涉的情境需要与数学知识进行很好地结合,使课堂效果得到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全面素质都有所提高。例如在进行“三角形中位线性质”这一节课时,就可以利用一个直角三角形,折成一个长方形,将一个长方形折成等腰三角形。在课堂的开始阶段,教师先将学生进行分组,探讨分析学生自己的想法,把热身题目完成。接着教师对各组进行要求,使其派出学生代表,将自己的折法进行实物展示,并且演示整个折纸的过程和理由。通过折纸能够发现,最后能够折出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两个等腰三角形,这样就验证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与斜边的一半相等,且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在折完纸后进行一定的猜想:一般三角形是否具有同样的性质?学生之间交流不同的意见。当教师提出问题:“什么条件下,能够在折三角形时使得到的一条线段是另一条线段的一半?”学生可能会总结出:线段的中点、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以及三角形两边的中点连线等。这样教师就能接着引出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和性质。最后学生获得一定的收获和体会,能够解决学生存在的疑问,并掌握数学知识。
篇7
由于经济的全球化和世界的多元化,致使弹性劳动与经济不稳定、岗位不固定、工作不稳定等因素并存,特别是以流动性、不稳定为突出特征的非正规就业相伴而生。
一、当前大学生非正规就业的经济学原因分析
(一)非正规部门的快速发展
一方面,由于当前经济运行中还存在着诸多管制,且税费负担过重,造成正规市场失灵或不灵活,进而导致大量非正规部门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在我国新的企业或非正规企业进入正式部门面临着诸多限制,阻碍他们的可持续发展,他们只好规避管制,进入非正规部门。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使我国的非正规部门得到快速发展,这为当前大学毕业生非正规就业提供了充分的机会。
(二)正规部门中挤压出的非正规就业岗位
随着国际贸易竞争、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在无法减少技术成本、节约资本的情况下,企业不得不从人力资源成本方面着手减少资金开支,在不断精简人员的基础上,针对一些技术含量低、能力要求不高的岗位尽量雇佣临时人员,也就是“非正规就业人员”。从而在正规部门中不断挖掘出了大量的非正规就业岗位和机会,并使之不断成扩张趋势。
(三)大学生对非正规就业理性选择
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一方面迫于生存压力选择非正规就业部门或岗位,这类学生往往存在着就业能力差、社会实践能力弱、专业技能不扎实、就业准备不足等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劳动力市场的日趋完善,劳动者的自由流动性增强,因正规部门的初始工资水准低、管理严格、制度条框较多,受高工资、高福利等利益驱动,一部分大学生也愿意选择工资水平高、工作自由性强的非正规就业岗位。
二、当前大学生非正规就业的合理性分析
(一)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
充分就业一直处于政府政策目标的首位。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一方面实现了高速增长,另一方面也随之出现了不断扩大的就业人数和缺口越来越大的就业岗位供给,很多学者把此归结为结构性失业。而非正规就业在其他国家的实践正好为我国提供了较好的示范作用,业已成为我国促进就业的一条重要途径。
(二)企业微观经济主体的影响
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节约成本、扩大收益,而这又是非常困难的。因此,不少企业最终将吸纳非正规就业人员作为他们实现企业目标的重要法宝之一。伴随着我国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产业的转移,原来以非正规人力资源成本优势存在的沿海地区企业正在逐渐向中西部等内陆省区转移,其重要原因也基于此。因此,从企业的角度来看,非正规就业在我国的产生也是十分合理的。
(三)大学生微观经济主体的影响
作为就业市场中弱势群体的大学生,一部分为了在毕业时能够找到工作,不再依靠父母,短期内只能先到不能及时得到诸如缴纳社会保险、工资定级、职称评定、晋升培训、档案管理等相应的社会福利制度保障的非正规就业岗位工作。另一部分则认为,他们拥有丰富的知识、扎实的基础、良好的素质,非正规就业这种灵活的工作方式为他们提供了实现自我价值的契机,他们由此可以实现个人效用的最大化,积累更加丰富的工作经验。
三、大学生非正规就业市场的需求供给分析
(一)需求供给分析
从需求角度来看,大学生非正规就业的产生一是为降低用工成本而产生的成本型非正规就业需求;二是为规避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管制而产生的规避型非正规就业需求;三是为适应人们多元化需求和新兴产业的需求而产生的岗位创造型非正规就业需求;四是为创新用人机制而产生的理念创造型非正规就业需求。从供给量角度看,自2000年以来,高校毕业生人数增长迅速,2000年为107万,2010年为630万,2011年为660万,2012年将达到680万。虽然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也有所增加,但需求增长的数量赶不上毕业生供给数量。这种供大于求的现实状况,必然迫使一部分大学毕业生进入非正规部门,或从事非正规岗位工作,由此加大了非正规就业的供给。
(二)均衡分析
1、大学生正规就业市场对非正规就业市场的影响
首先,从大学生的择业偏好和择业动机来看,大学生一般都会选择工资待遇高、社会保障好、工作体面的岗位,而这些岗位往往存在于正规就业市场上的正规部门,对大学生就业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当正规就业市场无法消化吸纳所有的大学生供给的情况下,他们被迫做出退而求其次的“无法选择的选择”――进入非正规就业市场就业。其次,从正规就业市场对非正规就业市场的影响来看,一般来说,正规就业市场对大学生的专业技能、理论基础、敬业精神、沟通协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要求较高,考核也较细致和严格。而非正规就业市场通常对就大学生素质要求较低,考核也没有那么细致。所以易产生大学生从正规就业市场向非正规就业市场的单向流动。
2、大学生毕业人数固定条件下的非正规就业市场均衡
由于择业偏好、择业动机以及大学生在正规与非正规就业市场之间流动的方向和难易程度不同,大学生正规就业市场始终处于主导地位,非正规就业市场则处于从属地位。因此,整个市场供需的变化,首先影响到正规就业市场,当大学生正规就业市场初步实现市场均衡后,其余的则不得不到非正规就业市场中寻找机会。在此基础上,大学生正规就业市场的均衡再传导影响着大学生非正规就业市场的均衡。一般来说,在毕业人数固定的约束条件下,大学生正规就业市场均衡在多种相互作用的因素影响下,必然使大学生在正规市场的就业需求减少,此时,如图1所示,就业需求曲线就会由Df1向左下方平滑至Df2,大学生正规就业人数就会从O1Q1降低到O1Q2,正规就业数量则会相应减少Q1Q2。因此,在大学生正规就业市场多余出的数量Q1Q2就必然会从正规就业市场输入至非正规就业市场,由此带动非正规就业市场供给加大,如图2所示,非正规就业供给曲线就会由Si1向右下方平滑至Si2,横向变化数量为Q1Q2,致使大学生非正规就业人数从Q2Q3扩大至Q2Q4,非正规就业绝对人数增加数量为Q3Q4。然而,非正规就业市场需求不是完全弹性的,因此,市场中非正规就业的增量必然会小于传导至非正规就业市场中毕业生的数量,亦即Q3Q4<Q1Q2。假设,在非正规就业市场需求完全弹性条件下,大学生在正规就业市场跳槽或失业的一部分转入非正规就业市场后,自然会被非正规就业市场吸收,此时,大学生正规就业市场人数的减少量就会与非正规就业市场的就业增量相当。
同样,我们可以从总体大学生就业市场状况来分析非正规就业市场均衡变化。通过图1、2可以看出,图右方显示的是非正规就业市场的均衡变化情况,左方显示的是正规就业市场均衡变化状况。在毕业生供给总量O1O2固定的条件下,就业市场未发生变化前,大学生正规就业市场在O1Q1、非正规就业市场在O2Q3分别达到均衡,大学生就业市场整体就业人数为O1Q1+O2Q3,Q1Q3则代表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失业人口。
同样,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左方正规就业市场需求曲线由Df1变化至Df2时,正规就业市场均衡则被打破,正规就业人数则由O1Q1降至O1Q2,此时,大学生正规就业人数就必然减少Q1Q2。当正规就业市场出清时,流出的人员则会到非正规就业市场中寻求机会,于是,非正规就业市场的供给量就增加了Q1Q2,导致非正规就业供给从Si1平移至Si2,非正规就业市场均衡则被打破,非正规就业人数则由O2Q3扩至O2Q4,净增长量为Q3Q4。在此作用下,大学生就业市场实现了新的均衡,失业人数也从Q1Q3变化至Q2Q4,见图3。
从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正规就业市场均衡的变化必然导致正规就业人口规模的变化,当这些增减的人员在两个劳动力子市场中转移至非正规就业市场时,诱使大学生非正规就业市场实现新的均衡,此时,大学生非正规就业市场就变成了正规就业市场的“缓冲器”、“蓄水池”。
3、大学生毕业人数发生变化条件下的非正规就业市场均衡
当整体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人数供给增加时,由于正规就业岗位相对于非正规就业岗位存在诸多优势,所以新增的大学生Q1Q5进入就业市场时,会优先选择在正规部门就业,导致正规就业市场大学生供给数量增加,供给曲线由Sf1向右移动至Sf2,平移距离为新增大学生数量,即Q1Q5。当正规就业市场实现新的均衡后,部分新增的大学生有Q1Q2会在正规就业市场中实现就业,其余部分Q2Q5自然流入非正规就业市场,致使非正规就业供给数量增加了Q2Q5,于是非正规就业供给曲线就由Si1平移至Si2,最终使非正规就业人数净增Q3Q4,非正规就业市场再次实现新的均衡,见图4。
依上分析,在大学生毕业人数增量一定的情况下,正规就业市场吸纳就业人数的能力,必然影响非正规就业市场人数的供给量,而大学生正规就业市场人数的增减又取决于正规就业市场弹性的大小。当前,我国正规就业市场中公有制企业是接收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部门之一,因此,正规部门的就业弹性可以用公有制企业的就业弹性来替代。按照经济学理论,正规企业的就业弹性主要决定于两个因素:资本和劳动,而这两者之间有着极强的替代关系,即当资本对劳动的替代率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资本可以替代更多单位的劳动,由此使就业弹性不断降低。反之如此。
综上,当大学生在正规就业市场的资本劳动替代弹性愈来愈大时,正规就业市场的就业弹性就会变小,致使大学生正规就业市场吸纳能力下降,这些新增的大学生势必会越来越多的流向非正规就业市场,造成大学生非正规就业市场的供给量不断增加,非正规就业规模也就随之扩大。
参考文献:
①曹燕子. 大学生非正规就业的形成机制分析[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5)
②李雷. 非正规就业市场均衡机理研究[D].浙江:浙江大学,2008(3)
③刘. 大学生非正规就业的经济学分析[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1(6)
④陈秀华. 非正规就业的经济学分析[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7(4)
篇8
【关键词】试飞;失速;告警
0 引言
飞机在空中平飞时,为保持高度,随着速度的减小,攻角逐渐增大。当飞机进入大迎角飞行时,机翼会逐步出现气流分离现象,随着飞机速度进一步减小,达到临界迎角时,飞机进入失速,升力急剧减小,阻力迅速增大,气流分离加剧,同时飞机出现抖振,操纵杆、脚蹬抖动,并出现非指令性的转动,如机翼下坠,机头上仰,俯仰震荡等现象,引起操纵困难进入更加严重的失速状态,许多飞行事故都是由于进入失速引起的。为避免飞机进入失速状态,大部分飞机上装有失速告警装置来提醒飞行员,避免进入失速。
1 失速告警
失速告警安装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按速度装订装,即在速度接近失速速度时告警,这时安装的是一个最低速度,低于此值飞机失速特征比较明显,飞机进入难以操纵的危险状态,用此方法GJB 185―1996对此有详细的规定;另一种是按攻角装订,在攻角接近临界攻角时告警,此时安装的是一个最大攻角,超过此值飞机进入为危险状态,按此种方法国军标没有明确规定,但可用攻角和速度的对应关系确定。
失速告警装置作用原理:飞机上大气数据系统通过安装在机身外面的攻角传感器测量飞机局部攻角,经大气数据计算机处理后得到机翼真攻角,当飞机的真攻角达到装订的告警攻角时,声光告警装置即会告警。
2 问题提出
飞机在试飞时出现了告警过早的问题,在着陆构型,速度较大时,失速告警装置告警。飞机失速告警装置是按攻角装订,通过分析测试数据,告警时飞机真攻角达到了装订的告警攻角,可以排除失速告警装置故障原因,故失速告警过早有可能由以下几方面原因:局部攻角指示不准确引起真攻角偏大,攻角校准曲线不准确引起测量的真攻角偏大,装订的告警攻角偏小三个方面问题,故障树见图1。
图1 失速告警过早故障树
3 问题分析
3.1 局部攻角测量不准确引起真攻角偏大
飞机在机身外部左右两侧装有两个攻角传感器,通过分析测试数据,飞行中左、右局部攻角指示偏差较大,小攻角平飞条件下偏差约为2°左右,而大攻角情况下偏差达3°左右。但飞行后,地面通过与惯导比对检查,左、右指示偏差约为0.1°,符合设计要求。
3.2 攻角校准曲线不准确引起测量的真攻角偏大
安装在机身上的攻角传感器可以测量左右局部攻角,但是传感器离机身较近,局部气流不可避免会对传感器影响很大,不同飞机气动外形不一样,对攻角传感器的影响也不一样,加之飞机带一定的侧滑对左右攻角传感器影响,左右攻角显示不一致等原因,原始传感器测量值和真实值有较大的差异,必须经过一定的修正才能得到比较准确的真攻角。如果攻角校准曲线不准,可能造成着陆构型下指示攻角较实际攻角偏大,引起攻角告警。
3.3 装订的告警攻角偏小
失速告警攻角必须根据飞机实际失速特性装订,偏大或偏小都不利于正常使用。告警攻角小,离真正的失速太远失去了失速告警意义,反而使飞行包线缩小,飞行员心里恐慌,不利于正常使用;失速攻角过小,离真正失速余量太小,对飞行员反应,操作要求较高,若操作不当可能使飞机进入危险的状态,不利行安全。同时要考虑不同构型下飞机失速特性不同之处,所以要装订合适的告警攻角。告警攻角偏小,提前量太多会造成正常着陆构型下攻角告警过早。
从上述分析可知攻角告警包线和攻角校准曲线是目前解决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工作方向。以下重点对攻角校准曲线和告警攻角进行分析。
4 攻角校准曲线和告警攻角的确定
飞机最终攻角校准曲线应该是通过试飞获取,现在比较成熟的攻角校准方法是用俯仰角近似测量真攻角。当飞机在空中稳定平飞时,各状态参数比较稳定,这时俯仰角等于机身迎角,机身迎角+机翼安装角即可得到机翼攻角,同时机头两侧的攻角传感器测得左右局部攻角,这样可以求出一组局部攻角和真攻角的关系,通过不同速度下稳定平飞,可以得出一系列局部攻角和真攻角关系,对这些曲线进行处理就可以得到较准确的攻角校准曲线。例如,假设飞机试飞测试数据如下:
高度为4123、4117,速度为341、370,α左为9.7838、7.3225,α右为6.6104、4.24956,俯仰角为4.2644、2.8925,真攻角为9.0644、7.6925。
高度为4109、4110,速度为432、458,α左为3.2523、2.3217,α右为0.72336、-0.2715,俯仰角为0.9078、0.3033,真攻角为5.7078、5.1033。
经过对数据处理,可以得到真攻角和局部攻角公式α真=4.574+0.545*(α左+α右)/2。
飞机最终告警攻角也应通过试飞确定,通过各构型下失速试飞,摸清楚各构型下飞机失速特性,根据试飞数据在飞机出现明显失速征兆前设置攻角告警。如果是改进改型飞机,气动外形变化不大,失速特性也一致,也可以沿用原来告警迎角。
飞机在设计定型试飞前的告警包线应在风洞试验的基础上通过理论计算确定。同时该飞机是在已定型的飞机基础上改进的,气动外形上具有继承性:机翼外形及布局未发生变化,从风洞试验数据获得的升力曲线上看,失速点略有推迟,二者升力特性基本相当,故而,飞机装订已定型原准机告警门限是合适的,偏安全的。
为解决失速告警早,考虑飞行员建议和操纵习惯,在满足国军标要求的前提下,告警攻角稍稍增大1°。
5 结论
失速告警是飞机非常重要的安全措施,合理的失速告警对于正确操纵飞机,对飞行安全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合理的分析,数据处理,可以确定失速告警曲线,保证飞行安全。
【参考文献】
[1]Ralph D. Kimberlin.固定翼飞机的飞行试验[M].张炜,田福礼,译.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12.
篇9
[关键词]普通高校 田径教学 问题 对策
一、前言:
田径作为所有运动项目的基础,一直被冠以“运动之母”,科学、系统地参加田径运动,能够有效发展人的速度、耐力、力量、灵敏和柔韧等身体素质,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有助于提高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与抵御疾病的能力,锻炼顽强的意志品质,提高健康水平与工作能力。近几年来,随着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伴随着“三自主”选课制(学生自主选择教学内容,上课时间,任课老师)的实施,绝大多数学生已不再把田径教学作为学习内容,选择田径选项课的人数寥寥无几,有些院校甚至取消了田径课,普通高校田径教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当务之急这一状况必须引起体育工作者的深入研究。
二、普通高校田径教学的现状
田径运动多在户外进行,能有效增强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也是培养人文精神的一项重要运动,能够培养人的意志品质,一直以来,田径项目以其特有的发展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优势,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占据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地位。然而,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选择锻炼的内容与方式越来越丰富,尤其是新兴的运动项目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青睐,田径选项课与其他项目相比,田径不像球类等项目富有共同协作的特点,也不像健美操体育舞蹈等项目能陶醉在音乐中,其大多是单个动作的重复练习,枯燥无味,容易使大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对田径选项课失去兴趣,甚至排斥。
三、影响普通高校田径教学效果的因素分析
(1)认识存在偏差:长期以来,田径运动作为竞技运动的产物,给人们的第一感觉就是要争夺第一、获取胜利,从而导致对田径教学存在偏见,认为田径运动仅适合在田径场上的竞争,而不适合大众健身,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田径教学的顺利开展。
(2)教学内容缺乏新颖性:大多数高校田径教学的内容只是对中学学过内容的重复,尽管内容的深度和尺度在不断提高,然而形式仍然相同,缺乏以健身、游戏和娱乐等更多的内容。现在的大学生喜欢选择新兴、时髦的体育运动项目,而对技术难度大、运动强度高的田径运动易产生畏惧心理,而且学完之后要进行单一的达标、技评,对此存有厌烦心理,从而影响学生参与田径教学的积极性。
(3)教学手段、方法单一: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体育教学强调大而全,田径课上课模式程序化、教法手段变换少、教学方式革新少,仅注重于技术的教学,教师只为技术规范而教,忽视了田径运动所具有的趣味性、娱乐性与健身性,也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更谈不上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不能适应社会多方向多层次的需求。
四、提高普通高校田径教学效果的对策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健康第一”是普通高校田径教学的指导思想,应贯彻于田径教学的始终,应该从旧的传统观念中解放出来,转变思想观念,重新认识田径运动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应从田径项目的技术教学向培养终身体育的方向发展,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充分发挥田径运动的健身功能。
(2)优化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直接决定教育对象的知识结构和整体素质,要注重内容的多元化、弹性化,改变过去以技术教学为中心的教学内容,组建以强身育人、增强体育意识、培养体育能力,发展个性、注重健身和养成锻炼习惯为中心的新内容体系。加强体育理论教学,使学生正确认识田径运动与提高身体素质和增进健康的关系,此外,要大胆引入有趣、轻松、具有娱乐身心的运动项目,如野外生存训练、户外定向运动以及攀岩等。
(3)丰富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
体育教师要突破传统教学的思维方式,赋予学生必要的学习时间及参与空间,不过分计较一节课的运动量和技术掌握情况,要注重对学生田径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教学手段要充分体现出趣味性、娱乐性和多样性,尽可能做到给学生新东西、新感觉和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避免因教法单调而导致的倦怠心理,使大学生在欢快的运动中淡忘疲劳、克服心理障碍和增强体质等,培养大学生的自主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4)健全考核评价体系
在“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指引下,田径教学的考核应逐步建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评价体系,不仅要传授运动技术,更重要的是通过理论教育,引导学生的学习、生活向健康的方向发展。遵循科学性、公平性和综合性原则,提高大学生对田径教学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李修振. 田径教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1
[2]高文强. 高校田径教学作用的再认识及发展对策[J]. 科技创新导报,2011
[3]韩兵. 高校田径教学的现状与改革对策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 2010
篇10
先刑后民原则是指在一个案件中,出现可能同时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和民事法律规范的情况时,应当优先审理刑事法律关系。
因不同的法律事实,分别涉及经济纠纷和经济犯罪嫌疑,而且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又相互关联,即适用“先刑后民”原则。 1985年8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及时查处在经济纠纷案件中发现的经济犯罪的通知》就对先刑后民原则有了规定:“各级人民法院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如发现有经济犯罪问题,应按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执行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案件管辖范围的通知》,将经济犯罪的有关材料分别移送给有管辖权的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侦查、起诉……”
1987年3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在《关于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发现经济犯罪必须及时移送的通知》,又对这原则进一步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发现经济犯罪时,一般应将经济犯罪与经济纠纷全案移送,依照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三条和第五十四条的规定办理;如果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必须分案处理的,或者是经济纠纷经审结后又发现有经济犯罪的,可只移送经济犯罪部分。对于经公安、检察机关侦察,犯罪事实搞清楚后,仍需分案审理的,经济纠纷部分退回人民法院继续审理。”至此,我国经济审判工作中的“先刑后民”原则已十分明确。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经济纠纷和经济犯罪案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相当多的已经立案的经济纠纷案件同时也涉嫌经济犯罪或与涉嫌经济犯罪的案件交织在一起,对这些案件应如何处理,最高人民法院又于 1998年4月21日颁布了《关于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若干问题的规定》,确立了以下原则。最高人民法院(1998)7号司法解释第10条规定:“人民法院作为经济纠纷案件受理的案件,经审理认为不属于经济纠纷而有经济犯罪嫌疑的,应当裁定驳回起诉,将有关材料移送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
- 上一篇:幼儿园财务制度
- 下一篇:小微企业通用财务制度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经济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