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校园环境建设方案范文
时间:2024-03-26 16:46: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校校园环境建设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高校校园环境建设
[作者简介]陈玉海(1973-),男,河北宣化人,河北北方学院校园规划与建设处,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工程管理方面的研究;李汉超(1978-),男,吉林长春人,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团委,助教,主要从事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与研究;刘蓓蓓(1985-),女,河北宣化人,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团委,助教,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与研究。(河北张家口075000)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2-0057-02
校园环境在学校育人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创造优雅宜人的高校校园环境,使广大师生身心愉悦地进行科学文化研究,传播文化、学习知识,是高校校园环境建设的根本目的。如何使校园环境具有良好的文化氛围,实现寓教育于环境之中,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是现代高校校园环境建设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高校校园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
1.规划设计缺乏合理性。对于校区总体规划,各高校基本能够立足于本校实际,对本校未来发展作出科学定位,合理安排教学、科研、办公及生活附属设施的规模,但存在重主要建筑物建设,轻校园环境建设的问题。对于整体的建筑风格更是力求体现学校的历史文化内涵,在多方案比较、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加以确定。只要对本校未来发展定位比较切实可行,总体规划都能够科学合理,且具有可操作性。而校园环境设计大多是在校园主要建筑物完工之后再进行的二次深化设计,这样往往不能和学校主要建筑物有机结合,不能和选址范围内自然地貌、自然景观资源有效结合,单纯为设计而设计,使选址范围内原有水文、植被、山地不能有效利用,甚至遭到破坏,造成经济上的浪费,校园环境失去自然,感觉生硬。
2.规划执行存在随意性。高校校园总体规划是经过政府部门组织专家论证后批准的,不可随意更改。如要修改,必须履行相关手续。而对于校园环境规划设计,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随意性。首先是经济上的原因,原校园环境设计实施起来可能费用较高,学校负担重,导致把原设计的乔灌木树种更改,变成本地常见的廉价树种;草坪维护费用较高,以至于大面积缩水,改为硬化铺装地面。其次是观念上的原因,认为校园环境规划设计是形式,是发改委校区对立项的要求,不必按此执行,为了省去花费不菲的费用不进行二次深化设计。或者不按二次深化设计实施,束之高阁、置之不理,甚至迎合领导喜好,随意更改校园环境规划设计。失去原设计的环境寓意、环境定位,打破整体布局,达不到原环境设计效果。
3.环境管护欠缺严肃性。校园环境规划设计实施过程中,一般会要求施工单位按照施工协议严格执行,在质保期内,亭廊、雕塑、硬化铺装、绿化、亮化能够保持完好。质保期后移交学校管理,由于学校的管理措施不完善或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出现草坪过密而枯黄,出现行踏小路,花卉被摘的现象;出现乔灌木缺乏修剪,树形不美观,死树不能及时更换现象;出现路灯庭院灯不亮的现象。出现上述现象主要原因有四:一是校园环境规划设计不符合以人为本的原则,忽视人的需求,实用性不强;二是校园维护管理人员数量少且缺乏相应专业技术,不能与校园环境的需求匹配;三是管理措施不到位,而且力度不够;四是校园内精神文明建设抓得不够,师生自觉维护校园环境的意识不强,随意破坏现象突出。
二、对高校校园环境建设的相关建议
1.坚持以人为本做好校园环境设计总体规划,依据财力分阶段实施。高校校园环境规划设计是高校校区总体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体现高校自身的历史文化特点,满足师生科研、教学、学习、休闲、交流的需要。高校校园环境规划设计应美化校园,体现学校历史文化特色,应区别于一般城市景观,应在满足科研、教学、学习、休闲、交流的基本要求下,达到改善情绪、陶冶情操、环境育人的效果。高校校园环境规划设计力求做到实用、经济、美观。依据学校财力,分阶段有计划实施。立足高校自身财力,若不能一次实施全部环境设计内容,应分阶段有步骤实施,切勿贪大喜功,或者降低原设计标准。合理制定实施阶段,有步骤分年度实施。制订切实可行的年度投资计划,据此筹措资金,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做好校园环境建设。
2.坚持以绿色人文为核心,使生态性与地域性相结合,造就互动开放的高校校园环境。高校校园环境是绿色的、生态的。绿色给人的感觉是自然、平和和宽厚,通过点、线、面结合,可以把建筑物与校园环境更好地融入和协调统一。“点”就是校园建筑物入口、广场、绿地处的花池、花坛、重点景观树。扩大一步说,每一幢建筑物、运动场、水体、厅廊都可以称之为点。“线”为行道树,绿篱;“面”即大面积绿地或乔灌木。只有点、线、面相结合,处理好建筑物、道路、广场、人造景点和保留的自然景观之间的关系,注意乔灌木搭配,落叶树与常青树比例,引进树种与原有树种协调,使之协调统一,有机结合,才能形成有特色的校园环境景观,保证校园内一年四季有绿色,三季有花香的生态景观。校园环境生态性指高校校园环境规划设计要充分利用校区选址内的地形地物,结合原有山体、植被、水体等自然景观进行。地域性则指因地制宜,力图实现自然景观与人为造景有机结合,彼此协调,蕴涵高校自身历史文化底蕴,形成有特色的校园环境。条件具备时高校可以采用楼宇管理而不是校门管理,直接将校园景观融入城市。高校校园绿化成为开放式的绿化,与城市环境融为一体,成为城市景观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样既有助于高校所在城市绿化美化,方便周边市民的工作、休闲,又有利于高校环境的展现,提高高校地位,把高校校园打造成一个和谐、宽松、开放的高校育人环境。
3.坚持以实用至上的原则推动建管创新,做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高校校园环境建设和管理,是实现校园环境规划设计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只有建设与管理相结合,才能有效保护校园环境,实现校园环境规划设计的意图,环境育人的目的才能实现。首先,做好对广大师生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其树立主人翁责任感,把维护校园意识深入到人们心中。在进行校园环境规划设计的时候,集思广益,多方面征求师生的意见;在进行校园环境建设的时候,公开透明,组织相关人员参与实施过程监督;在进行校园环境管理工作中,群策群力,鼓励师生提出合理化建议,并认真对待。其次,采取切实可行措施,提高高校广大师生自觉维护校园环境的觉悟。对于教职工,划分环境保护责任区,把环境保护的责任具体落实到高校各系、部及职能部门,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采取措施对校园环境加以保护。对于大学生,则建立校园环境保护性质的社团,在学校维护校园环境的职能部门领导下活动,宣传保护校园环境的意义,并且作为具体实施校园环境保护措施的执行者;同时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开展校园环境维护清洁工作,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一项内容。再次,规范引导,制定严格的校园管理规定,建立奖惩制度。宣传校园管理制度及奖罚规定,在醒目的地方设置各种宣传警示牌。劝导与警示结合,规范引导大家的行为,同时以奖惩为辅助手段,逐步培养人的自觉性,达到环境育人的最终目的。校园环境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物质层面的硬环境,第二层是精神层面的人文环境。硬环境是软环境的基础,软环境对硬环境有促进作用,与物质和精神的关系类似。高校的育人环境不仅需要过硬的硬环境,还需要适宜的软环境,而软环境的作用尤为重要。没有良好的软环境,硬环境再好,也可能破坏殆尽。而软环境决定于广大师生的素质高低,它是校园环境充满活力的保证。
[参考文献]
[1]何容.建设优美校园改善育人环境[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3).
篇2
——万载县第二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总结
回眸2016,从一开始,就有梦想。一句“同心筑梦”,让我们现在仍然能够感受到全校师生一年来为了万载二小教育事业发展所展现出来的勇气、毅力、智慧和汗水。2016年作为万载县教育系统校园文化创新年,我校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努力突显本校特色和文化底蕴,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取得了富有成效的提升,进一步推动学校以“清雅立德”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发展,用颇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树立学校育人品牌。
一、群策群力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是育人场所,而校园文化是展示学校魅力、突出环境育人的重要因素。万载县第二小学自搬迁到新校区以来,学校领导班子就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为了做好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让校园文化不断创新、得到长足发展,我校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
1.成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专门负责校园文化项目的打造与建设。
为了让校园文化不断创新,把校园文化作为学校育人的特色,学校专门成立了以校长丁琼莹任组长,后勤负责人郭学斌与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林建华任副组长,其他行政人员任成员的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通过领导班子的集体智慧,群策群力,紧密围绕我校以“清雅立德”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展开构思与设计,力求创新显特色。
2.不惜代价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虽然在2013年刚搬到新校舍来时我们设计了一个全新的校园文化建设方案并全面施工,让校园着上了浓厚文化氛围的彩装,但随着时间的侵蚀,有不少设施都陈旧脱落。学校乘着“校园文化创新年”这一活动之机,为了进一步校园文化建设上树立品牌,更好地在教育均衡发展国检上展示学校环境育人的魅力,2016年我校再次大投入地对校园文化进行了创新建设。
3.环境文化与内在文化并进,深化校园文化主题。
为了使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主题得到深化,在过去的一年,学校在打造校园文化方面采取了环境文化与内在文化双线并进的做法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使得校园文化突显环境育人之功效,更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活动设计与校歌等加强学生的精神文化建设。
二、至善至美展示校园文化成果。
通过精心设计与构思,2016年里万载县第二小学校园文化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总体来说主题更突出了、育人氛围更浓了、由原来单一的环境文化发展为了环境与活动育人并行的立体式校园文化。通过校园文化的深入构建,学校特别注重借校园文化对学生素养的培育。
1.绿色长廊为孩子展示环境育人之特色。
为了让校园环境文化主题突出、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打造优美的育人环境,学校特设计了一条绿色长廊,这一长廊不仅是学生接受校园文化熏陶的好场所,更是学校打造“清雅立德”主题文化的特色之路。整个长廊集育人格言警句、学生作品、令人奋进的励志名言于一体。这条长廊的起点设于行政楼前广场,广场中有展示学校活动及办学特色的展板,有醒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字等安装于广场两侧墙体,使得一进校门就能体会到学校育人先育德的教育思想。除了墙体的美化以外,在长廊中还有一大特色就是在地面上也画上了孩子做游戏的各种图案,从而展现了学校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让孩子在校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2.精美书屋为孩子提供精神食粮之阵地。
让学生懂得读书好的道理,知道读好书的重要性,学校特建造了两处精美的小书屋,并通过学生好书共享活动——各自提供一些自己觉得好的书放进小书屋与全校学生共享和学校再购置一些适合小学生读的书充实到小书屋。这一个学期以来,在课间及放学后小书屋处就门庭若市,孩子们都喜爱到小书屋去找自己喜欢的书阅读,与此同时学校再设计了一个大型读书活动,把学校读书风气推向。
3.动听校歌为孩子树立立德爱校之思想。
在这校园文化创新年里,我校新谱写制作了学校校歌——追梦。校歌的创建,不仅体现了校园文化再上一档次,还将校园文化向立体方向发展。再通过全校性校歌的推广学唱活动,对进一步强化校风、教风与学风建设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效果显著。
4.纷呈活动为孩子提供展示自我之平台。
在谱写校歌的同时,学校还请校园文化专业设计机构结合校园文化主题策划了一套校园文化活动方案。利用这个方案指导学校各类精彩纷呈的活动开展。通过各类活动的开展,不仅充分体现了学校素质教育这一育人根本要求,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自我展示平台。与此同时,学校还将学生参加活动的精彩图片及相关优秀作品再次上墙展示,不仅让孩子在校尝试到成功的喜悦,还激发了他们参与教育活动的热情。
三、再接再厉谱写校园文化新篇。
虽然说我们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已初具规模,同时也得到了上级部门的高度评价与赞扬,但我们深知,校园文化建设之路是无止境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教育理念的更新,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也需要不断创新发展。在今后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我们还想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发展:
1.编辑具有校园文化特色的校本教材。
至今为止,我校还缺少一套具有我校校园文化特色的校本教材。结合全县教育系统开展的“三爱三淳”主题教育与学校特定的校园环境。对校本教材的内容我们有了一个初步的构思与设想,计划将古城文化与学校“清雅立德”文化相结合,编写一套以古城文化为背景,以爱党、爱国、爱家乡为素材的校本教材。本套校本教材预计在2017年七月前定稿。
2.开设具有校园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
要做到淳校风、淳师风、淳学风之“三淳”。认真用好校本教材、开设有针对性的校本课程显得非常重要。我们计划利用2017年上学期编写出校本教材,在2017年下学期将开设与校本教材配套的校本课程,通过校本课程深入开展“三爱三淳”教育,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3.布置具有校园文化特色的办公环境。
篇3
关键词:校园;校园环境;设计
目前,国内高校纷纷扩建,校园建设问题日益受到重视,许多校园规划都非常注重建筑实体的组织,而外部空间只是作为剩余空间出现。但是,外部空间作为校园生活的发生器,是校园中最有活力的地方,也是产生公共记忆的主要场所。21世纪,知识更新非常迅速,教育也越来越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强调平等交流和独立人格的培养。学习的场所不再仅仅是课堂, 而是拓展到整个校园空间。因此校园外部空间也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
在对几所大学学生的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对于校园环境学生总体希望它们环境优美,有山有水, 绿树掩映,有历史感。而由于学生活动内容的要求,校园外部空间应该提供更多的小尺度空间以供小规模活动或个人独处、学习,大规模广场空间数量不宜过多,并应该保证较好的遮阳设施: 同时,外部空间应该尽量丰富多样:在交通系统方面,应该以步行方式为主,在保证便捷的情况下尽量舒适。 同时,努力保持步行系统的连续,形成网络,便于提供多种可供选择的路径。景观组织与步行系统相结合,富于变化,并表达一定文化内涵。
环境中最贴近生活的小尺度系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为此,我们把探求“大学生一行为― 校园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为方向,希望能够通过研究,提出高校外部空间环境设计的一些设计原则,并以导则的形式为将来的校园环境设计提供依据。
1 校园环境设计的意义
高等学校作为一个浓缩的小社会,要实现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的目标,历代的校园环境都是以“育人”为前提进行规划设计:环境优雅恬静,校园内绿树成阴,四季花开,曲径通幽,山水宜人;建筑风格多样、健康 、充实、朴素、优美,处处充满诗情画意。高校的“育人”环境,不但是学校空间精神和文化的水平体现,而且是人们现在和将来的希望所在。
2 校园环境设计的要素
高等学校校园环境设计需要在物质和精神的结合上用创新的手法唤起师生员工的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的已经存在的感情。要求如下:
2.1 总体规划和建筑
总体规划是学校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学校建设的纲领性法规文件,是学校功能分区、历史文脉的延续及创新。单体建筑及建筑群,校园环境设计等均依照学校总体规划去实施。
建筑是学校的主体,是教学、科研和生产、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如教学区(或教学行政)内的教学楼、行政办公楼、图书馆、实验楼等,这是学校建筑的核心和中枢;其次是学生生活区内的学生宿舍、食堂学生活动中心等;教工生活区的住宅楼、幼儿园、医疗保健及各种生活辅助用房等。这些构成了不同区域内的建筑群,同时也形成不同的校园环境。
2.2 广场和小品
高校不论其规模大小,均有自己独立的广场,便于学生集会及从事社会第二课堂的学习与活动。广场功能不尽相同,有集会广场和文化广场等。广场四周布置有各种小品,形成景点。
2.3 道路
道路是每所学校对内对外联系的枢纽,也是通向知识宝库的必经之地。它可以宽阔平坦、笔直通达,也可以曲径通幽、若明若暗。它是学校一切活动的脉络。
2.4 绿化
国际生物圈环境保护组织提出:城镇居民每人要有2 8m 的绿地面积。各高校据此条件要求都有属于自己的绿地,它是师生员工学习、晨练、休憩、呼吸新鲜空气的地方。
2.5 山和水
有山有水则“活”,能给人以充沛、流畅之感。如北京大学的“未名湖”,天津大学的“敬业湖”。武汉大学的珞珈山和东湖… …
2.6 雕塑
雕塑是高校环境设计中具有强烈感染力的一种造型艺术。它朴实无华,生气勃勃,催人奋进,给师生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美的教育。合理的设置,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 校园环境设计必须突出文化气氛
高校校园环境设计同学校校园规划密不可分。它受三个不断变化的动态条件的制约(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和学校规模的调整,科技进步和经济水平的提高,教学和科研设施的不断更新),校园环境的更新与新陈代谢是必然的。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设计者在保持校园整体性、历史文脉的基础上,从历史――现状――未来三个方面综合考虑,给校园环境不断注入时代的富有生机的文化气息。
3.1 总体规划建筑是高校校园环境设计的依据与主体
目前我国高校校园规划与环境设计大概分三类,有许多优秀的精品,至今仍可借鉴第一类,早在建国之前建成的具有我国传统的民族特色的。园林式“校园环境,它以大礼堂为中轴线的端点,其他教学建筑围绕中心庭园,分散布置。如北京大学、河南大学等。第二类,建国初期至“”前建的“仿苏对称式”校园环境。如同莫斯科大学,教学区正对大门,以图书馆或教学楼为中轴线,配楼、副楼放两侧。如东北大学、郑州大学等。第三类,改革开放以来新建院校的“自由式”校园环境。它打破传统的轴线对称方式,结合学校区域及地形特点,按建筑功能要求组合成群体。如深圳大学,郑州航院等。
3.2 广场和小品是校园环境设计的重要方面
广场一般分为集会和文化广场两种,它是一种人化的空间。是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有机结合,对师生员工的心理和行为影响很大。
广场主要分布在学校开阔地带的大门口处或在教学区内有教学楼、办公楼、图书馆等建筑群的地方,便于重大活动的集会。有的学校是在有关建筑群体之间围成涉外交流的文化信息市场,并在四周布置亭、台、石凳、喷泉、盆景灯柱等。
建筑小品重在小而精,它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由于它的造型、色彩、材质的不同,会使校园生辉,使整个校园空间的层次趋向更加丰富和赋予新的诗情画意。阅报栏是近几年高校环境中的新家庭,给学校增加一道精美的“文化快餐”。
3.3 道路是校园环境设计的脉络
学校的道路是走向社会的重要通道,是学校一切活动的中枢,是连接各建筑的神经脉络。道路的功能不同.有车流和人流之分,有宽窄曲直的不同。但它却是学校动态景观,可以引人入胜,移步异景。
3.4 绿化是校园环境设计的重要环节
高校功能分区的不同,要因地制宜,在人的审美思维作用下,应用乔、灌、花、草,发挥其形态,风姿和色彩的优势,因而形成丰富的植物造景。
好花须映好楼台,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曾说:“把园林同建筑相结合.能发展新的构思.”好的建筑若无植物去衬托,则显得单调、呆板,缺乏生机。达不到建筑物应有的艺术效果。高校绿化分为:① 带有围墙及防护林作用。②带有休憩性的绿化。③ 带有装饰性的绿化。
3.5 山和水是校园环境设计中不可少的部分
“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壮”。山和水能使校园环境“活”“灵”“通 ”。高校校园环境设计时,应当充分利用(有条件时)自然的地形地貌,将山丘、湖泊加以艺术组合,实行三维空间立体规划;起伏的山峰,沟谷平川,天然植被,远近风光,创造出风景秀丽的令师生员工赏心悦目的环境。
3.6 雕塑是校园环境设计中的重要方面
雕塑的重要特征是以各种可塑的或可雕刻、翻制的物质材料,塑造出占有一定空间的可视而且可触的具有时代特征的强烈感染力的一种造型艺术。
高校雕塑的重点是以突出教学、科研等文化气息为题材,在山石亭榭上配有起画龙点睛作用的名人名诗、警句等。如天津大学科技图书馆前的雕塑,清华大学知春园附近的的先生半身塑像,某高校的“读书石”等。
4校园环境设计必须体现教育功能
在信息时代,面对面的交流在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是信息交流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信息交流才能丰富学生脑中的信息库。此外,交往与交流也是人们感情上的需要,在培养健全人格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学校建筑中,塑造具有凝聚力的校园环境设计必须体现教育特色。为学习者创造适宜的交往空间,已成为现代化学校的一个基本条件。
4.1学校形象作为一种文化景观。具有潜在而巨大的教育功能
在美学视野中,学校形象必须遵循“美的原则”或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使学校形象具有审美的特征和审美意义。在本质上都是一种学校文化的个性设计。个性化原则包含两个层次的意义,一是学校形象要区别于企业、机关以及其他组织,要充分体现培养人的目的性。二是形成每个学校自身的风格、特色。使之构成一种特定的文化氛围,显示出学校形象的个性特征。学校在设计自己的形象时,还应重视人的情感需求,把浓厚的情感注入到学校形象中去,使学校形象给人以情感的满足。学校形象设计是从多方位、多角度、多层面对学校进行整体的设计和策划。
篇4
关键词:大学生;基础文明;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4-0061-01
校园文化是高校的灵魂,体现着高校的层次和品味,在大学生的教育培养中发挥着导向、凝聚、熏陶、协调等重要作用。在校园文化的建设已经深入人心的背景下,要顺应时代的要求,因应当前的文明教育形势。
在高校中系统开展基础文明教育,使其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明确主题,要从行政上明确认识基础文明教育的重要意义,将基础文明教育纳入学校总体发展规划,提出考核标准,明确落实办法,清晰高校相关部门、院系、教职工在高校基础文明教育体系建设中的职责作用。
一、大学生基础文明教育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涵义
研究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基础文明教育二者间的互动关系,须对双方有透彻的了解,然后方能从本质上透析关系的各种机理。
(一)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涵义。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员工共同创造的物质与精神产品的总和。作为一种亚文化,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空间,以师生员工尤其是学生为主体,以各种校园活动为主要运作方式,以多学科、多领域的广泛交流及特有的交往――教学、科研、生产、生活等各个领域的相互作用结果为基本形态,以积淀、凝聚、内控为优化机制的具有各学校特色的一种组织文化。
在界定“高校校园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我们就可以初步地界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含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指校园文化载体、文化方向、文化组织、文化制度、文化队伍、文化活动、文化管理等的总体规划、设置和兴建。它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以校风、学风为核心的校园整治,舆论导向,学习氛围,道德风尚,文化娱乐的品位、艺术、科技、体育活动的组织,师生关系以及必要的阵地、设施、物质条件的支持和保障等等。依据上文提及的校园文化的四种类型,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相对应地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行为文化建设。
(二)大学生基础文明教育的涵义。基础文明建设是公民文明素质建设的最基本要素,是践行杜会主义荣辱观最直接体现。作为社会进步中坚力量的高校大学生,应当是基础文明建设的建设者、传播者和推动者。但是,由于社会环境的变革和教育自身(尤其是义务教育)尚待完善等因素制约,目前部分大学生的基础文明状况令人堪忧,传统的打架斗殴、课桌文化、考试作弊等不良行为依旧存在,新兴的言行怪异、诚信危机、攀比消费等不文明现象又时有发生。因此,创新工作方法,拓宽工作思路,加强大学生基础文明素质教育已成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二、大学生基础文明教育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
大学生思想教育离不开校园文明建设,要在一系列校园文明建设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方方面面的思想教育,更要善于开展理论知识的宣传教育,这样才会使学生领会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实质。建设文明校园环境,就是为学生搭建展现风采的舞台.使学校成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基地。让学生在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中学习、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一)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思想观念。人的一切观念都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自然形成的。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的教育方式是以灌输教育和自我教育为主,教育的内容主要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形势和政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社会的变化、思想文化的不断更新,使现代大学生自身的价值观和思想观以及行为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现代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融入到高校中各种各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来,能够有效的帮助大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下接受教育,从而在教育中体会到快乐,这样就能使校园文化更为有效的对大学生进行教育。
(二)校园文化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观点。大学生能够健康的成长,需要有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和校园文化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形成自身正确的价值观、社会观和政治观点。高校的文化建设是社会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前沿阵地,我国先进的文化性质和方向都需要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集中体现。通过现实生活可以证明,校园文化建设始终都能起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导向的作用,保证了校园文化的社会主义方向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健康顺利的发展。
(三)校园文化建设促使学生形成负荷社会要求的道德品质。在校园文化中,通常强调的校风,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反映,同时也是学校师生和员工共同形成的、具有办学特色的、全局性的精神力量和行为作风,也是学生道德品质的直接反映。一个学校的校风,是学校文化环境中的无形教育因素,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学习生活都具有积极的影响。优良的校风是学校能够进行全面发展的有效精神环境。
三、大学生基础文明教育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意义
校园文明建设要始终以学生基础文明教育为中心.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使学生做到行为美、语言美、心灵美。使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养成文明的个人品质和行为规范,使学生把文明修身活动与热爱国家、人民和学校的行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综上所述,校园文化是学校自身精神面貌的体现,同时与大学生基础文明教育具有密切的关系。高校想要建设先进的校园文化,就要让校园文化成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基础文明教育的重要途径和载体,通过对校园文化的建设做好学生的基础文明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杨思通,王春艳,杨锋杰.论新时期大学精神的缺失与重建.中国地质教育,2000:3_7.
【2】雷芸芸.对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认识.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1.
【3】张再兴.深入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思想教育研究,2004(12):11~12.
项目名称:大学生基础文明状况调查分析与教育方案构建。
篇5
关键词:高校校园景观景观规划设计
Abstract: the campus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is to improve the overall image of the key universit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ampus culture, for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set up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brand education, enhance the cohesive affinity of the campus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 the campus landscape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中图分类号:G47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1世纪的今天,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同时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机遇,校园景观在设计中成了亮点。园林景观对于人们来说,其理想的环境应该是一个与大自然和谐发展的空间,是一个以人为本,创造宁静、优美的自然环境。人们在学习和居住的同时,有一种归属感、安全感、舒适感,起到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重塑城市自然生态的功能和作用。
1 校园景观对学校的作用
景观强调的是对人的作用,作为校园景观强调的是对师生的作用。 校园景观是学校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对外展示了学校形象,同时也是学校校园文化的载体。校园景观所提供的信息、理念和环境构架象征着现代高校教育的理念。因此,校园景观在学校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1 校园景观为学校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校园学习环境包括功能、设施、生态和场所精神。在景观化校园中对这些要素进行合理安排与组织,使环境更加合理化、生态化、人文化。因此,景观化校园对于改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素养,陶冶情操有重要作用。通过对环境景观化的处理,使校园可为校内师生提供娱乐、交流、休闲的场所的同时,也能达到削减压力、疏松心理的作用,这是校园的一种文化潜力。
1.2校园景观反映了校园文化与文脉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在发展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景观化校园从校园的自然环境和历史出发,继承并改善校园的物质环境,对校园特色的形成有一定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校园文化。
景观化校园强调文脉,它是环境艺术追求的目标之一。文脉是指“特定空间范围内的个别环境因素与环境整体在时间与空间上的连续性,即和谐的对话关系”。通过环境再创造,把握校园历史的延续,保留有文化的部分,新旧景观相结合,形成有机的校园整体
1.3校园景观是校园形象最为经济的解决方案
许多校园在改造时,原有存在的东西,花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重新建造,失去了自身的价值和原有的文化景观。当今,景观化校园强调改良,充分利用本校优势,地形、水面及校园的景观造景、借景,利用有限资金创造良好的环境景观,做到崇尚自然,有独特的绿化特点。因为自然是个性的源泉,强调自然即强调特色。在尽量保留校园本身自然形态与景观要素的前提下进行环境处理,减少对自然的人工处理,体现校园环境在时间与空间上的连续,达到塑造学校品牌、铸造校园特色的目的,体现校园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 校园景观规划存在的问题
经过近年来的大量实践,许多新建成的大学校园整洁美观、各种设施条件都很完美,但是缺乏生机与活力,表面是很美,但是师生对环境的认同感和满意度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2.1 缺乏生态性的景观规划的理念
就新建大学校园的总体规划与景观设计来说,在设计、施工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重视度不高,一定程度上已经破坏了校园环境。
2.2建筑与景观的脱节
一个优美的校园应该是一个各种要素和谐统一的场所,建筑与景观相互影响,相互统一。但是一些新建的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中,景观脱离于规划之外,缺乏对建筑以及周围环境的呼应。建筑与景观各自表达,最后营造成一个缺乏联系统一的场所。
2.3对校园景观中文化的忽视
在校园景观设计中,过多的关注设计手法的创新与借鉴,忽视了景观的地方性以及校园的文化性,出现了“千校一面”的现象。中国优秀的园林文化传统如何继承,是摆在景观设计师面前不可回避的课题,大学校园是教书育人的场所,在继承与发扬优秀文化方面,景观设计更应该体现出来。
3 校园景观规划设计注意事项
3.1形成多层次的景观系统
从空间结构入手,在校园中心区形成第一层次的景观,由各个组团圈合形成第二层次景观。各建筑物内部庭院形成第三层次景观。具体说,单体的建筑风格和校园景观设计要服从于总体规划布局,并同时设计,使其协调呼应,统一而不呆板。
3.2绿化、美化、生态化
应开展乔木、灌木、地被植物、草坪相结合的立体绿化,避免土壤和水土流失,应提高绿化率,发挥植物最大生产率的角度考虑,不宜建植大面积的草坪,在满足造景的前提下,尽量以乔灌木代替草坪,根据土壤特性、植物的生态习性进行植物配置。
校园景观设计应实施生态园林建设,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了让大学生牢记我国严峻的生态和环境问题,在高等院校的建筑、小品、绿化、道路等的具体设计中,规划师和园林式应教给人们具体的环境保护知识和可持续发展思想。
3.3文化景观特色化
校园景观设计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具有全方位特点,并且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体现出来,但因每个学校的历史学科文化的不同,应注意以下几点:突出办学宗旨与校园传统文化的结合,强调空间上的体现,特别是校园空间的格局以及开放空间的形态,园林建筑的风格以及城市空间的互动关系,文化特色景观突出的物质形式要体现在本校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色彩及小品等内容形式以及功能分区规划布局。
4 结 语
景观在校园景观设计中的作用已日益受到规划师和设计师的重视,校园环境是多种文化知识渗透交融的环境,。校园环境的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师生的心理情绪、工作学习效率和学生的交往沟通。因此在景观环境的设计中,既要考虑学校的整体形象,又要独具特色,把高等学校校园规划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随着高校景观理念的转变,大学校园建设的不断发展,高校景观环境建设的理论探索也将日趋成熟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戴志中. 高校校前空间[M] .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2] 杨志疆. 当代艺术视野中的景观[ M] .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3] 荣耀.校园规划的人文观―对当前我国大学规划设计的反思[J].理想空间,2005,(2):7―8
篇6
关键词:大学校园;生态;景观;花果山
1.项目概况
大连理工大学1949年建校,东部校区位于大连市沙河口区与甘井子区交界的凌水镇内,占地面积为211.4万m2,建筑面积136.6万m2。周围高校众多,北侧紧邻大连软件园,南侧为大连海事大学,西侧为自然山体,东侧为居住用地。
位于大连理工大学校园中部花果山的山上礼堂,建于20世纪70年代,是大连理工大学举办校园大型文化艺术活动的重要公共建筑。礼堂正门前山体绿地非常受学校师生以及教职工们欢迎,常用于集散、健身、休憩等活动,使用频率很高。随着时间推移,目前场地内可活动区域十分局促,功能单一,服务设施亦年久失修,陈旧落后。场地内绿地仅植有大量黑松、刺槐等,种植层次不足,缺少季相变化,植被维护欠佳。该场地越来越不能满足大连理工大学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对校园景观环境的要求,亟待重新改造景观,拓展多样性使用功能,诠释校园文化精神和历史文脉,提升高校校园生态环境的格调与质量。
2.生态建设原则
随着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高等教育体制和理论的重大变革,我国大学校园建设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大规模、高速发展时期。在大学校园景观中包含了丰富的生态内涵,因此,应用生态学原理分析大学校园景观,具有必然性。生态文明的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致力于构造一个以环境资源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社会经济文化政策可持续发展为手段的环境友好型社会。具体到高校的层面上,建设生态文明,就是建设“生态校园”。“生态校园景观”是“生态文明”在高校环境下的基本体现,是顺应国家政策形势,符合生态文明发展的需求,必将成为高校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发展趋势。
3.规划思路
3.1功能设置
以校园环境为载体,弘扬“求实创新”的校风,并将这些精神融合于校园环境之中。将花果山景观分为校园主人口广场、晨读区、中心广场区、植物观赏区、综合功能区。
3.2节点设计
(1)入口广场。人口设计以开放性“同心圆”广场为主体空间,周围绿化根据地形采取台地种植,使景观在统一中求变化,并设计了文化墙进行点题,以期引导学生做人、做学问和鼓励学生勇攀科学高峰等方面寻找创作思路。(2)晨读区。位于绿地北面居中位置,形状呈现一个椭圆形,表面铺有透水铺装,该区中心位置设有长廊和方亭,两边均有立体树池,树池两旁有石凳、石桌,布局呈现规则式。植物上种植了桂花、樱花、银杏、红枫、迎春、含笑等,目的是为了在春、夏、秋、冬四季有景可观。(3)中心广场区。位于花果山中心位置,由3个不规则圆形铺地组成,表面铺有彩色透水砖。广场中心设计了环形喷泉,周围设计了立体花坛及环形花架;周围设计了立体树池座凳,方便同学们一边观赏喷泉,一边休息。两侧伸出平台放置花钵,雀跃的水声、芬芳的花朵,迎接四方友人,体现了师生热情好客欢迎四方友人来此学习交流。(4)植物观赏区。该区域分为竹林、水杉林、樱花林、银杏林等。该区突出校园生态环境的满目苍翠、鲜花盛开,以宜人的植物景观来消除学子们的各种压力。(5)综合功能区。东侧绿地构图以大小不同弧形交错,局部运用次轴线衍生出的斜线元素,它们共同组成有开放式的铺装场地、大线条的植栽和开敞的草坪,可以在场地上休息、纳凉、观景。作为一个多功能区域,与开敞的集散广场形成鲜明对比,更显得设计精细、疏密有致、空间丰富。
3.3种植设计
在保留原有物种的情况下,依据园林植物学和生态学的原理,科学合理地创造出多层次、多色彩、全方位、生态型、园林式的校园环境景观。乔、灌、草科学合理的复层搭配,创造出相适应的植物群落,同时植物季相变化明显,呈现出宜人的生态景观。
本方案坚持以树木造景为主,尽可能地提高绿地率,建设绿色大学校园。本基地选用的落叶乔木包括国槐、梓树、臭椿、白蜡等;彩叶树种有紫叶桃、红叶李、金叶接骨木、花叶锦等;秋色叶植物有银杏、红瑞木、元宝枫等;地被植物包括鸢尾、紫花地丁、白三叶、蒲公英等,这些地被植物具有选择适应力强、观赏性高、粗放管理等优点,可作为草坪的替代植物美化校园景观。
篇7
关键词: 校园规划 ;景观设计; 生态建设;美化城市
高校校园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建筑群落,既能满足建筑的使用功能要求,又能满足校园景观的造景要求,与校园环境密切结合,与自然融为一体,能够提升城市的整体素质、城市品位和形象,提高城市国内外的市场竞争力。陕西省高等院校比较多,主要分布在西安、咸阳、渭南等城市的各个角落。高校校园成为城市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尤其是生态型校园的建设,以其浓厚的文化气息,独具特色的校园规划,凸显城市区域生态环境的特色,对于美化整个城市风貌,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
1、建设生态校园,美化校园环境,提升师生工作学习质量
高等学校校园是城市建设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优美的校园环境,错落有致的景观布局,美化了校园环境,提升了学生老师的学习工作质量。校园景观建设为教学活动,教职工、学生休息、游览、文化娱乐提供舒适的场所。随着校园活动的日益增多,校园建设类型也日益丰富起来,茶室、餐厅、展览馆、体育场所等等不断完善,以满足教职工学生的生活需要,为高校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硬件条件。
1.1校园规划和校园空间环境注重多层次交往空间的创造性,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以促进学生社会活动和实践的开展,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提供场所。校园规划应具备超前性和灵活性,以适应学科交叉、渗透的发展形势,促进学校内不同学科、院系、不同年级学生之间的交往。在规划设计别重视校园内广场、绿地、以及学校重要建筑室内外空间的规划和设计。在校园建设方面,着重强调学生公寓的建设,要求设计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建筑方便、实用、耐用,便于学生生活和管理。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以适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和学生家庭的实际承受能力。
1.2学生公寓要本着舒适性、私密性、安全性的要求科学设计
健康的住宿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高等学校中,主要体现在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从生理健康环境方面考虑,学生宿舍的声、光、电、暖、热、水、空气质量、生均面积等条件必须具备,而且要有基本的量化指标,并且要随着社会发展“与时俱进”,同步提高,这样才能满足学生基本的学习和生活条件;从心理健康环境方面考虑,高等院校学生公寓建设项目中必须能够体现人性化设计理念,以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为目标设计、建造公寓宿舍。这是高校学生宿舍传统设计中比较薄弱的环节,建设生态型校园必须加强这一方面。据有关资料调查,学生们对心理健康的需求显得比生理健康的需求更重要。
1.3生态校园公寓规划为学生学习和交往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大学生除在教室学习外,学生下课后,宿舍成为了课堂延伸、知识消化和反刍的主要场所,成为了、专业学习和社团活动的第二课堂。因此,学生公寓的设计要考虑专业文化知识的文理互补,以扩充知识面为主,使宿舍成为百科知识的场所。尤其是要满足学生举办一些非正式、松散的学术沙龙,开展学术讨论、进行小发明、小创造以及会见亲朋好友等的公共场地。为此,在学生公寓楼的建设中,建议在每个房间只设四张床,上边为休息地方,下边为学生学习的地方,每个房间有单独的卫生间,并配置电视机、电话、网络,力图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环境,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力。
1.4校园生态型绿化有助于缓解学生的身心压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高校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压力较大,心理素质脆弱,极易因为一些偶然因素诱发极端行为,在生态型校园的设计和建设中,力求凸显学生特点,体现人性化,把学生公寓、教室、图书馆等建筑的设计建造与校园绿化、美化相结合,整体考虑,细节布局,使学生随时能看见鲜花、草坪、绿树、园林小品、曲径、回廊、奇石、西式廊厅和纳凉亭台,在生态校园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生态环境意识,陶冶学生美好的情操。众多看似微小的设计布局都会给学生提供非常轻松的氛围,缓解学生疲惫的身心,释放学习的压力,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2、校园生态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风貌
2.1 高校校园绿化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
高校生态型校园建设中,绿化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高校绿地虽然专属于高校,比较独立,但属于整个城市绿化系统的一部分。由于高校往往占地面积较大(从几公顷到十几公顷,甚至数十公顷),绿地所占比例一般也比较大,因而对其周边环境及景观的影响也很明显。它属于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点、线、面”中“面”的部分,与城市绿地系统中其它部分一起发挥着绿化所特有的美化、净化、改善环境和保护环境的作用。
2.2校园生态建设从物理空间需求到生活质量需求,从污染治理需求到生理和心理健康需求,从校园绿化需求到生态城市区服务需求,从面向形象的城市美化到面向过程的城市可持续发展,对于整个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城市风貌的美化,都具有独特的借鉴作用。建设生态型城市,可以借鉴生态型校园建设的成功经验,加强城市、校园、园林绿化的建设和管理,市区绿化做到片、线、点结合,科学配置乔木、灌木和草地,形成平面绿化和立体绿化相结合的城市绿地系统,改善城市生态质量。同时,积极鼓励和引导居民参与绿化,并通过完善立法和严格执法,坚决制止破坏动植物资源和侵占、蚕食绿地的违法行为,不断增强城市生态功能,提高城市自我净化能力。
2.3校园、城市、生态景观绿化设计既要考虑自然生态和环境因素,又要考虑市政建设的现状、经济状况和人为因素对城市自然环境改变的复杂性,要借助于生态学原理、景观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系统工程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与方法,从景观生态功能的完整性、自然资源的内在特征以及实际的社会经济条件出发、通过对原有的景观要素的优化组合或引入新的成分,调整或构建合理的景观格局,使景观整体功能最优,达到人的经济条件与自然活动过程的协同进展,按照国家环保总局在中国环境状况报告中提出的环保原则。要打破以往城市建设的陈旧观念,真正从城市自然生态角度出发,以生态原则来利用土地和开发建设,协调好城市内部和外部的关系。对当地自然、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的现状深刻掌握,并进行系统地分析、研究设计规划,从而形成一个向自然生态过度的模式或方案,以最小的投入实现生态城市的建设。
3、校园生态型建设,有助于美化城市风貌,使城市向健康文明化方向发展
社会发展、人类毫无顾忌地索取资源,超过了资源的再生增殖能力及人类补偿资源消耗的能力。同样,人类毫无顾忌地排放废物,超过了环境的承载力,导致了生态的破坏。生态型校园的建设,首先可以提高学校教职员工以及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和谐生态校园的建设;其次,高校具有的教育和引导作用,生态型校园自身优美的环境,别致的布局,以及师生良好的生态环境意识,对高校周围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都产生强大的辐射作用,引导和促使高校附近的单位、社区等积极投入建设生态环境;最后,生态型校园的建设具有的强大社会辐射作用,可以引导社会公众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促使城市向着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公众良好的生态意识,一方面可以多方式地促使公众参与绿色产品的消费,从而影响制造商、经销商的思想和行为,指导企业生产出能耗低、资源多以及污染少、甚至无污染的产品。另一方面,公众能够积极参与垃圾的回收、参与环境影响的评价等活动,从而推动城市的生态发展,使城市向着生态系统安全、生态产品代谢良性发展,向生态化、社会化、经济发达、人类健康文明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马交国,杨永春.生态城市理论研究进展[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12):1-3.
[2]杨小波,城市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篇8
关键词:校园;学校;学生;环境艺术设计;绿色环境
2012年,笔者的家乡,一个晋北小城,在进行国家卫生城市改造与建设的同时,母校也进行了一番校园的建设与整修。经过细致、合理、科学的研究论证和严格审批,全面统筹制定出校园绿化方案,然后实施。记得大约一年的时间,经过如火如荼的一系列整修、维善、重建,母校的面貌焕然一新,成了今天犹如花园般的省级示范高中。走进母校的校园,映入眼帘的首先是将军的塑像。雕塑坐落在一块大理石上,神态庄严刚毅。二十米左右是学校的办公大楼,大楼前面,分别种植着两排槐树,四周百花竞相开放,草坪绿草茵茵……徜徉其间,使人心旷神怡,学校命名其为将军广场。绕过办公楼向北走,两个醒目的亭子东西耸立着,师生们课间可以在这里休息,交流。四周种植着粉色的樱花,人间四月天,满树樱花竞相开放,灿烂妖娆。四周大面积草坪,红绿相间,美不胜收,学校美其名为双亭广场。绕过中间的高三教学大楼,来到学校最大最新的梧桐广场。顾名思义,广场两边高大的法国梧桐郁郁葱葱,迎风摇曳。在梧桐广场最北边的正中,高高地飘扬着五星红旗。每逢周一,全校师生要在此举行升国旗仪式。走过梧桐广场,进入大操场,这是一个崭新的塑胶操场,占地大约五十亩,是同学们尽情挥洒青春活力的地方。通过绿化的校园,笔直的校道从校门延伸至生活区,两旁绿草如茵,鲜花盛开,花带、绿化带交错有序,整齐规范。长廊、景观建筑别具一格。环境建设是经济基础,文化建设是上层建筑。母校的育人体系中,不仅有“教书育人”和“管理育人”服务,“环境育人”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校园环境是一种无声的、特殊的教育课堂,是重要的育人环境之一。其作为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显著的作用。
1校园环境艺术设计对学生身体健康的影响
环境对人的身体健康,大脑发育,语言进化都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众所周知,在优美的环境中,人们越发能产生运动的渴望与冲动。这种冲动能促使中枢神经系统及其主导部分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增强,从而改善神经过程的均衡性和灵活性,提高大脑分析综合能力,使各种运动更加有效直接,产生更好的健身效果。人在绿色环境中能使皮肤温度降低,脉搏跳动次数减少,呼吸均匀,血流减缓。不少人都有这样的情绪体验,工作很疲劳时看看窗外的绿荫会顿感赏心悦目。而且绿化茂密地带空气负离子含量高,对学生在血压、心脏、神经等方面的慢性疾病都有间接治疗作用。
2校园环境艺术设计与学生求知欲的影响
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感到自己缺乏相应知识,就产生了探究新知识或者扩大、加深已有知识的认识倾向,这种情境多次反复,认识倾向就逐渐转化为个体内在的求知欲。整洁、优雅、的校园环境能激发人的求知欲,使师生得到美的享受和陶冶的同时,促使师生积极进取,努力探求。母校在校园总体规划上,特别注重建筑布局和美化布局的相互映衬,使其达到完美与和谐的统一,使其成为熏陶、教育、塑造学生的辅助课堂,让学生的思想境界在生活中得以提升,让他们的精神领域和知识水平同步优化,真正成为思想上与时俱进,精神上丰富多彩,知识上超凡脱俗的名副其实的当代学生。
3校园环境艺术设计对学生道德、心灵的影响
当你步入母校的大门,映入人们眼帘的是那座庄严肃穆,威严挺立的将军雕塑,时刻警醒母校的莘莘学子要勤奋好学、力求上进,报效祖国;草坪上那个低头看书的女生,认真钻研,忘我投入,洋溢着对学业孜孜不倦的追求情怀;那飞奔向前的金马腾空而起,象征着学业路上要有英勇拼搏的精神,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用不锈钢制作的宇宙飞船在宇宙中探索飞行的雕塑,象征科学事业的伟大,告诉学生崇尚科学、现在要扎实打好文化基础,将来去努力探索科学的奥秘。古色古香的六角亭,色彩搭配和谐,造型精巧,给人一种独具韵味的古典美,使学生受到古典文化的熏陶与感染。雕塑、假山、花池,草坪造型别致,使人仿佛置身于仙山琼阁,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和热爱。几十米文化长廊内容丰富多彩,告诉学生要讲文明、懂礼貌、友善待人。“学校发展史”与“远景规划”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历史,展望美好未来,激发学生对学校的热爱。“将军纪念堂”让学生了解我们现在优越的学习环境来之不易,激发热爱祖国的激情。“五星红旗”让学生们了解国旗、党旗、军旗、团旗、队旗,了解祖国光荣历史,激发热爱祖国的激情。“校史长廊”与“校友长廊”一样,建筑风格古色古香,长廊内文化氛围浓厚,一幅幅照片告诉母校学生学校的发展史,学校建设的艰辛,它的风雨历程以及辉煌历史。
4校园环境艺术设计对学生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的影响
校园里的校容校貌、标志性建筑物以及自然风景和优雅的人文化境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态文化,学生会在不自觉的状态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教育和启迪。臵身于校园中,每个人会感受到物质载体文化迸发出的启迪能量像磁石一样催人奋进。而优美的校园环境本身给人以美感,以直观的方式呈现着崇高的审美理想和高尚的审美情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这儿彰显了它最为准确的寓意。
5校园环境艺术设计对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影响
校园绿化、美化,创建整洁、舒适的校园环境是提升办学品位,建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校园人文韵味的植物造景不仅为师生提供娱乐、交流休闲的场所,使师生在满足感官愉悦的同时,释放工作和学习压力、疏松心理。同时,校园的绿化进一步促进学校的发展,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学子前来就学,不断扩大了我校教学规模,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钟灵毓秀。母校校园,一墙一角皆文化,一草一木蕴教育。绿化美化校园物质环境,优化文明校园人文环境,为学生营造美丽、高雅、和谐的育人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校园绿化、美化,创建整洁、舒适的校园环境作为提升办学品位,建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是首当其冲,必不可少的,是学校建设发展的一个重大举措!
作者:郭琛依 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邬琦姝.谈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和发展[J].宁波: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4).
篇9
【关键词】高职院校 校园文化载体 行业特色 探索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4C-0090-02
校园文化是学校优良传统的结晶。优秀的校园文化是一个历史积累积淀的过程,更是一个主动建设营造的过程。高职院校特色文化建设,应紧紧围绕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和办学条件,突出职业与行业的特点,体现出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和职业人文素养的要求。校园文化载体,作为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的一部分,第一,它必须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是教育的延伸;第二,它必须具有积极健康向上的正面引导作用和良好的潜移默化的文化陶冶作用;第三,它必须体现学校的发展追求和理念,体现学校办学育人的特色;第四,它必须具有美化环境的功能,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共同营造出一个新的、更富有意义的意味空间。
作为广西唯一一所建设类高职学院,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以50多年的办学历史,奠定了广西建设类高技能专门人才主要培养基地的稳固地位。一直以来,该校始终把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养、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作为育才育人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在校园特色文化建设中,该校紧紧围绕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突出“职业”与“行业”的特点,积极探索与行业紧密联系、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新载体,其精心规划、持续精心打造的“百米建筑历史文化艺术长廊”暨校园雕塑景观群,是学院努力开拓校园文化建设新载体、彰显办学育人特色的积极有益的重要探索成果,荣获教育部“2011年高校校园文化优秀成果优秀奖”。
一、彰显行业特色,打造具有感染力、导向力和育人功能的校园文化新载体
(一)建设目标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精心规划,创意打造,以“百米建筑历史文化艺术长廊” 为建设重点,辅以建设校园雕塑景观群,以此作为校园特色文化建设新载体,进一步体现学校作为建设类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进一步营造职业文化与专业教育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建设思路
1.要充分体现学校办学及行业特色。超过半个世纪的办学历程,紧贴行业的办学实践,使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积淀了深厚的建设行业和专业文化底蕴,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厚德、励学、敦行”的校训,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整体价值追求,体现了学校精神的内核,展示出该校的独特气质。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的新载体,其设计主题,应充分体现学院的两方面“特色”:鲜明的办学特色和浓厚的行业特色。
2.从“巧、精、全、新”四个方面进行方案创意设计。第一,巧。主要体现在规划设计环节方面:一是要符合校园功能区域合理分隔原则。“长廊”以校园里一条林荫道为基本形态,贯穿于校园之中,将校园的教学区域与休闲活动区域巧妙地分隔开来,遵循了校园规划功能布局区分的原则,使校园内教学、生活、活动三大功能区域各得其所。二是利用地势环境,因地制宜。与校园环境地势有机结合,利用了体育场与教学区之间林荫道的一面因地面落差而形成的墙面进行精心规划,不但有效节约建设成本,而且因地而建的设计使学校相对有限的环境空间得到充分合理的使用。第二,精。“长廊”是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项目。“长廊”以36幅石材浮雕的表现形式,呈现一部“世界建筑文明史”,这就要求必须在有限的空间里,做到展示内容高度凝练,信息传递达到最大化。所以,内容的筛选和确定就变得非常重要。一是要精选能作为不同建筑历史时期的典型代表的建筑;二是著名建筑师、名人要精选对世界建筑史有重大影响的代表人物。第三,全。“长廊”必须浓缩世界建筑文明史的精华,在有限的空间篇幅内,要涵盖和体现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风格的建筑风貌,确保内容的相对完整性。第四,新。创新是设计的灵魂。“长廊”的外观表现形态应不落俗套。必须紧贴和体现学校的办学特点和行业特色,围绕建设高技能人才素质的培养要求,配合素质教育教学内容的延伸要求,做到内容新,载体新,教育方式新。该校的“长廊”以浮雕墙形式结合学校特色展现建筑文化历史,是一种崭新的校园文化建设载体,打造了鲜明独特、富有标志性和符号意义的校园视觉新形象。目前,如此形式、如此大的展示体量,在广西各高校中不仅是首创,而且独一无二。此外,创新还体现在运作和建设方式上。
二、创新校园特色文化载体建设模式
(一)实施的方式方法
1.结合“教学参与设计模式”进行建设。实践教学是重要的人才培养环节。校园特色文化新载体建设,充分发挥和利用了学院相关专业的长处和特点,结合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让师生参与实际工程项目的操作,让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参与其中。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设计艺术系、规划与建筑系设计及装饰专业的师生以工学结合的方式参与了“长廊”方案的设计及优化。
2.结合“校友参与捐赠模式”进行建设。“长廊”及校园景观雕塑采用以校友个人或校友会的名义捐资建设的“校友参与模式”进行。学友通过向母校捐资建设署名景观雕塑,既表达了校友对母校的拳拳之情,又蕴涵了对年轻学子的殷殷之意,也表达了对母校未来再创辉煌的浓浓期望。
3.以“校企合作共建模式”进行建设。“长廊”及景观雕塑群的建设,包括广西建工集团在内的众多建设行业的企业给予了大力的支持。
4.以浅浮雕的手法进行制作。“长廊”的建设空间相对有限,所依托的校园道路不太宽敞,不太适合使用圆雕和透雕的制作手法;而手绘的效果,不如浮雕那么富有立体感和表现力度;经反复权衡,最终确定使用浅浮雕的制作方法。
(二)建设过程
结合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的校园环境美化建设,“长廊”及景观雕塑群项目建设历时两年多,分立项、征集创意方案、资金募集和施工建设四个阶段实施。
“长廊”及景观雕塑群的建设,得到了全校广大师生员工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广大新老校友的广泛支持,也得到了与学校有合作关系的各个行业企业的支持。各方积极参与,齐心协力,使“长廊”和景观雕塑群的建设得以顺利进行。
尤其是学院相关专业的师生参与了“长廊”和景观雕塑群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从创意、方案设计、施工图纸绘制、工程预算、材料采购、施工管理以及竣工验收,同学们热情高涨,在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中介入学习,得到了一次难得的实践锻炼机会。
三、成效与启示
(一)工作创新与成效
1.开创了校园文化建设新模式。如“教学参与设计模式”,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结合其建筑类职高院校的专业特点,由设计艺术系、规划与建筑系教师带领设计专业的学生全面介入“长廊”等校园文化景观方案的规划和设计。通过具体项目的操作锻炼提升专业技能,是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实践。又如“校友参与捐赠模式”,采用以校友个人或校友会的名义捐资建设的“校友参与模式”进行,所有景观雕塑都署上捐赠校友的个人或集体的名字,这举动本身,就是对在校学生一种无声的教育。再如“校企合作建设模式”,该项工程项目得到了与学校有密切合作关系的各个行业企业的大力支持。整个建设过程,在密切校企合作关系的同时,也开拓了一条校企共建校园文化的新路子。
2.增强了师生对行业和职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长廊”已成为学生入学教育、专业教育和毕业教育的第二课堂,是学生们结合专业对建筑历史、建筑风格、建筑文明成果、建筑名人进一步加深认识的良好载体。以建筑专业为特色的校园文化之光,照亮学生的学习之路和职业之途。学生从熏陶中开始思考,从思考中得到感悟,从感悟中得到提升,进一步加深了对行业的理解,增强了对职业的认同,进一步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自觉形成了投身祖国建设事业的光荣感和使命感。
3.促进了优良校风、学风的形成。学生勤奋刻苦、立志成才蔚然成风。近年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两旺,在广西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学生以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扎实的知识功底和较强的能力素质,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
(二)启示与经验
1.因势而动——高度重视,制度保证,全面规划。校园文化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和血脉,是构成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是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历来重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坚持以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活动为契机,紧跟行业发展和高职教育发展趋势,乘势而动。全面规划,健全机制,构建体系。在注重专业技术能力培养的同时,加大投入,积极开拓校园文化建设新载体,努力建设特色校园文化,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育人氛围,促进学生思想品德、职业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等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2.因地制宜——注重效率,协调有致,艺术感强。校园文化景观的建设不能片面追求大型豪华,要避免奢侈浪费。要做到因地制宜,依据现有校园环境特点进行合理的规划建设,充分合理地利用学校有限的空间,不能与校园原有环境相冲突,在视觉和功能上都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同时,景观必须要有文化底蕴,传递文化气息。要有强烈的艺术感,这样才能吸引审美的眼光,调动审美的情趣,形成对学生“美”的教育熏陶,成为活色生香而富有意义的生动教材。
3.因校而宜——结合行业,体现特色,展示内涵。校园文化建设要根据学校的自身特点设计文化景观的内容,充分挖掘属于学校自身的办学文化内容与形式,体现学校所在行业特征,以此提炼形成校园文化景观的特色符号。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专业特色浓郁,行业背景深厚。所以,“长廊”及景观雕塑群等校园文化景观,在达到美化空间、展示文化内容等美学目的的同时,其主题设计力求体现建筑类行业特色和学校办学特色,彰显学校风格个性,弘扬学校独特精神。
【参考文献】
[1]张德生,韩立越.儋州学院校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思考[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7(6)
[2]仲波.大学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散论[J].上海高教研究,1989(2)
篇10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后,社会经济的进步与高科技的发展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学校文化作为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世人的关注,优美宜人的校舍环境、健康进取的精神环境、资源共享的社区环境正在不断形成和发展。校园环境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实践相关的物质环境,是学校形象的外部显现,它不仅为整个育人过程提供保证,而且以其特有的方式直接参与育人。校园环境是一种文化景观,它悄无声息地影响着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影响着群体的精神面貌和凝聚力,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灵感,启迪智慧,为广大师生的智力生活和精神生活提供丰富的源泉。在当前的校园环境建设中存在着“重形式,轻内涵”的误区,满足了功能,却没有了美感,更缺少新意。因此,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既要关注教学和学习的需要,而且更要关注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需求。
笔者借鉴区内环境示范校取得的成功经验,结合九年一贯制学校环境实际,就加强校园环境建设,突出环境“育人”实效性进行尝试研究。
二、研究内容
校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两部分。物质环境是静止的环境,指各种可见的、有形的和自然的文化特征,它反映一定群体的精神风貌、审美情趣、价值取向。文化环境是指学校师生在教学或其他活动所形成的精神、传统和作风,是一种流动的环境,是通过陶冶、感染、潜移默化对人起影响作用。
1.研究内容
研究主要集中三部分内容进行尝试:
①通过校园布局、花草树木、人文景观等物质环境,提升对陶冶学生的情操,潜移默化中塑造美好心灵。
②通过宣传橱窗、警示牌、育人目标等精神文化环境,提升师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促进良好学风、教风、校风的形成。
③通过完善规章制度、激励机制等制度文化建设,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创设育人环境的和谐氛围,提升学校环境育人的实效性。
2.理论借鉴
本研究借鉴现代学校文化建设理论、中小学教育管理理论、管理心理学理论、组织行为学等理论,优化育人环境,提高教育实效。
三、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教育观察法、访谈法和调查法。以半山区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为研究对象。
四、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即准备阶段:2008年11月至2009年2月为调查分析、组织策划阶段。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汇总学生对校园环境的看法。
第二阶段即实施阶段:2009年3月至2009年6月,在调研的基础上,综合分析,确立存在的问题,建立研究目标,形成研究方案或计划。
第三阶段即汇总阶段:2009年7月至10月,分析汇总资料,剖析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总结提升形成总结性研究报告或相应的论文。
五、问卷调查与分析
结合校园实际,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问卷涉及学生对整体校园环境的态度、改进意见、节约与环保意识及行动等方面。
1.调查结果
(1)校园环境态度与建议贴近实际(见表1)。
(2)绝大多数学生具有节约意识(见表2)。
(3)学生能及时参与公益活动与环保行动(见表3)。
2.整体分析
(1)发展需求与发展差距
校园环境建设应与时俱进,不断赋予新的内涵。但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学校校园环境虽然达到规定标准,但不能满足学生发展、审美的需求。我们进行了访谈,倾听他们的意见与建议:
第一,学生设想的校园环境是:干净整洁、空气清新的阳光校园、绿色校园;有健身、娱乐活动场所;让校园每个角落都蕴藏丰富的知识。
第二,需要改善的方面是:种植供观赏的树木、花卉;增加人文景观;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学生诚挚的见地,为校园环境建设的不断深入、校园更加美好打下基础。
(2)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提高教育实效的改进设想
①加强学科教育与校园环境建设的结合、渗透,提高养成教育实效。
②设计教育活动,让学生从中体验、感悟,树立环保意识、发展意识。
③丰富学校人文环境,倡导学生从小事做起,爱护环境设施,遵守法规。
六、改进措施与对策分析
1.积极改造校园环境,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该校是一所半山区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结合校园实际,营造美观的环境氛围,让学校的文化底蕴去教育学生。进入校门映入眼帘的是匠心独具的校训―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在甬道顶端安放奥运雕塑,预示学校勃勃生机。生活区月亮门两侧张贴“改小毛病成大气候”钛金铜字,彰显学校育人目标。操场四周栽上精心挑选的树种:杨树、柳树、松树、槐树、山楂树,一年四季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与校园建设交相辉映。教学区精心构思,巧妙布局名人名言、画像、山水画。橱窗内张贴学生手工作品、先进人物事迹、班级量化评比、校务公开等内容,意在使师生用它来时刻鞭策自己。教室内悬挂各班班训,让学生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健康成长。花坛北侧矗立一面大型电子显示屏,两侧张贴“教师教方法 学生学做人”钛金铜字,体现学校办学理念。此外,显示屏随时插播师生教育教学活动风采、定时校园广播,营造师生身心健康成长氛围。
2.加强环境教育促环保意识提升
学校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环保知识,让“绿色”走进课堂。学生自觉参与拔草、浇水、植树等劳动。在橱窗中展示环保手抄报、漫画、手工艺品。每逢“世界环境日”“地球日”等纪念日,学生便向居民发放环保倡议书,并参加清除非法广告、捡拾白色垃圾、“小手拉大手,还城市一片清新”等校内外公益活动。爱护校园内的一草一木,节约一张纸、一度电、一滴水等使绿色文明、绿色消费蔚然成风。
3.优美雅致、健康情趣的校园环境正发挥其潜移默化的作用
第一,校园环境对学生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启迪作用。在美术教学中,校园环境提供了良好的素材。教师采用直观教学,带领学生实地观察,识别各种植物、花草,锻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并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校园环境对学生写作也有很大的帮助:提供环境描写的素材,观察植物的生长、四季的变化;为学生学习教学基本篇目、诗词,提供了直观的情境。如《春》《白杨礼赞》《早春》等。
第二,校园环境要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需要,创设美观实用、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氛围。在操场四周种植枝叶茂盛的枫树,供师生课间休闲读书时享用。在花坛中种植各种花卉,春夏秋季节都能见到盛开的花朵,给校园增添了勃勃生机。在走廊、教室甬道两侧,张贴名人、名言、山水画。另外,悬挂一些图文并茂的警示牌鞭策学生言行。通过上述做法,既美化了教学环境,又使学生在不经意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和做人的道理。
第三,在人文环境建设中,学校注意校容校貌的管理,在学生中开展养成教育。每天都有“校园小卫士”值周,将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尊师爱校教育等结合起来。对全校学生的礼仪、守纪、言行、卫生及“两操”等方面进行量化、公示。使校园融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有序的人文环境为一体,使校园变成了一本活的教科书。
七、环境育人实效性尝试结果
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对人心理素质的要求也更高。因而,学校在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实施有效激励,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融洽的环境。
学校在寒暑假期之际,充分利用各村家教活动站这一优势,由家教活动站负责管理学生、开展各种文体活动、组织参观旅游,丰富学生假期生活。学校同样回报社会,无偿培训各大队干部信息技术知识。春季运动会时学校大门向社会开放,吸引了众多村民观看比赛,秩序井然。正是多方的积极配合,学校被评为市级德育先进、体育先进单位及市级百所好家长学校,被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授予“2008年奥林匹克教育示范校”。2009年学校被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评为“第四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提名奖”,同年11月被全国妇联、中国教育部等八部委评为“全国示范家长学校”。家庭、学校、社会携手配合,共同创设学生健康成长的育人氛围正全面铺开。
校园环境设计是当前校园规划建设的一个新课题,要在不断探索中进行建设,从而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我们已经步入21世纪,这对校园环境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相信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关心重视下,我们的校园环境建设,对陶冶人、教育人将会起到更大的作用。
八、几点思考
(1)学校环境建设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从教育、安全的观点出发,创建一个既利于教学又富有生机,以促进青少年身心良好发育,融校园、花园、学习乐园为一体的最佳环境。
(2)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在人的性格的形成过程中,环境因素影响很大。校园的环境质量与学生息息相关,并持久地产生直接影响。从实用到艺术,从绿化、美化、知识化到学府化,可以行“无言之教”,对学生具有强烈的渗透性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今后实践中要努力构建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人文环境,以此来影响人、熏陶人、感染教育人。
(3)学校后勤管理的真谛是育人,是在潜移默化过程中蕴含着无声的教育。而这些,对学生的成长,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今天,树立先进的后勤管理理念,突出育人功能(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仍是后勤管理的主旋律。
(4)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成为人类的共识,创建绿色学校是时代赋予的使命,需要不断探索与创新,不断发挥自身优势。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委.中小学校园环境管理的暂行规定[Z].教基〔1992〕19号.
[2] 萧宗六.学校管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 上一篇:工厂生活污水处理方案
- 下一篇:学校校园环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