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网络安全计划范文

时间:2024-03-26 16:46: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网络安全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网络安全计划

篇1

关键词: 中小学 网络 安全

在自然资源相对短缺,设备、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的情况下,信息的滞后也是影响中小学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所以,中小学对计算机网络的需求已迫在眉睫。虽然存在着经济等各方面条件的制约,但是信息网络的建立能够促进中小学的发展,为中小学新产品的开发提供大量信息,提高中小学教职员工的知识水平和技术能力,丰富职工生活。

办公自动化的应用,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重复劳动的工作量,节约一定的资金;产品和技术开发的现代化应用,可以极大地提高技术研发的速度和竞争能力;网络资源的共享,可以为中小学的生产、技术、继续教育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中小学的发展离不开这些业务的需求。网络建设目的是为了创造更多的效益和利润,相反,网络的不安全因素可能造成中小学机密的泄漏,网络系统受到破坏,数据文件遭到破坏等都会给中小学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所以,必须把网络建设的需求和网络安全的需求摆在相同的位置。

1.解决中小学网络安全的整体措施

为了确保网络安全,应建立中小学网络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组织现有中小学的安全管理技术人员和网络安全管理人员,成立“安全管理监督机构”,负责审核“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网络安全检查制度”、“网络安全审计制度”和“安全日志登记制度”。在制度的保障下,实施以下安全措施。

(1)制定“分级安全策略”,即分层次制定安全实施策略,划分安全项目,细分安全存在的隐患,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确定安全等级,建立安全检查表或安全检查数据库。基本表结构如表1.1所示。有条件的情况下成立安全小组,采用分工负责制。

(2)策略审核。对“分级安全策略”进一步采取实验进行验证,在初次系统安装和网络集成过程中,以审核的安全策略为标准,检测系统的安全性。在网络运行过程中,对发现的新的安全问题及时作出响应。了解网络技术动态和Internet上关于网络安全的最新报道,依据所获得的有关新的安全报道和安全实施策略,进一步鉴别并作出响应措施。针对每一个安全响应,及时更新和完善安全策略,为后续网络检测提供新的措施和方法。

(3)安全监控。利用现有和最新安全检测技术,如网络扫描、流量监控等,通过扫描报告或流量记录分析判断网络是否正常,及时发现网络存在的入侵或安全漏洞。安全扫描是网络安全防御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其原理是采用仿真黑客入侵的手法测试系统上有没有安全上的漏洞,对目标可能存在的已知安全漏洞进行逐项检查。目标可以是工作站、服务器、交换机、数据库等各种对象。然后根据扫描结果向系统管理员提供周密可靠的安全性分析报告。

扫描器基本上包含以下三种类型:

端口扫描工具,如端口扫描器NMAP等,它不仅能检测操作系统类型,也支持隐藏性扫描。但不能检测漏洞。漏洞扫描工具,如web脆弱性扫描器Whisker 2.0版。该工具检测己知的基于web技术的安全漏洞,如CGI、ASP等。新版本包括内置的SSL支持,易用性更强。

中小学级的分布式安全检测评估系统,如CCNNS Scanner,能从浏览器直接提交申请,实现多扫描用户权限管理。最终得出的安全报告能协助系统管理员了解系统上的安全漏洞和如何去修补这些漏洞,并能提供本地下载的升级程序补丁。

(4)安全响应。针对发现的问题,分析和检查原因,找出解决的办法,及时作出安全响应。设计一系列安全响应的常规措施、办法和紧急处理办法,处理一般问题应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对于造成较大或重大损失的安全问题,可采取切断与Internet连接的特殊手段。安全响应的速度要快,办法必须有利,措施必须得当。

(5)安全日志登记。安全日志登记是网络安全管理基本手段,定期(不超过一天)登记安全检查记录,对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应及时登记,为后续的安全工作提供方便。

(6)跟踪最新网络安全技术。充分利用Internet网络技术资源,及时了解网络技术发展动态,特别是国家和权威网站提供的网络安全资料和技术解决方案,补充和完善网络自己的安全策略。为中小学用户提供安全通告和技术支持。如下列网站可提供相关的网络资料。

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省略.cn/

国家计算机网络入侵防范中心:省略.省略

瑞星反病毒咨询网:省略

(7)动态完善安全策略。完善安全策略是网络安全检测的一部分工作。根据新的安全问题和Internet最新安全信息,及时更新和完善网络安全策略,利用新的安全策略实施新的网络安全检测,采用更新完善策略―网络检测―再更新完善―再检测的动态安全检测机制。

2.安全防范方案设计

根据网络安全防范体系的基本原则,综合层出不穷的安全问题,我们设计了中小学网络安全动态实施流程,如图2所示。

本方案的核心是网络安全技术人员,即坚持以人为本的策略。对于网络安全设备性能相对弱的网络系统,实施这种多层次、多方位、动态的网络安全实施策略,能够使网络安全达到最优化。

在当前网络安全技术人员短缺的情况下,要保证中小学网络安全健康发展,必须注重安全意识。安全的核心在于人,中小学必须培养自己的安全技术人员,把安全的投资作为中小学网络建设投资的一部分是中小学网络安全的基础。

网络发展建设迫在眉睫,网络建设随后带来的安全性问题就成为一个艰巨而又长期的问题。而在目前网络管理安全技术人员短缺、安全意识相对淡薄的情况下,中小学要能够在网络建设初期或正在建设过程中尽早使教员工建立起网络安全意识,了解网络安全存在的威胁,就必须选拔和培养自己的技术人才。新的技术人员能够了解和掌握基本安全防范措施,制定适合本单位网络安全的安全实施计划,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网络威胁给本单位带来的不必要的损失。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就是:在以上这些方面,为中小学网络建设及网络安全管理提供参考指导和帮助,同时,在一些安全技术上,给出分析和经过具体实践的解决方案。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安全的技术会不断提高,但是,网络的应用范围会更加广阔,网络入侵的途径也会增多,网络安全也会不断出现新的问题,作为在网络安全上负有一定责任的人,需要站在技术的制高点来面对一切入侵和挑战,才可能永不言败。

参考文献:

[1]朱新生,张杨.网上考试系统的研究和开发[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4,(3):229-232.

[2]刘必雄.多校区高校学生管理系统设汁方案研究[J].福建电脑,2006,(8):68-159.

[3]段建详,蔡腾跃.IP网络安全若干技术研究及其应用.现代电信科技,2003.8.

[4]高正宪,李中学.Web环境下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策略及实现.计算机工程,2004.4.

[5]陈钟.信息与网络安全.北京大学信息学院.电子教材,2004.

篇2

关键词:高校;信息化;信息安全

21世纪高校信息化飞速发展,保障高校信息安全成为了众多高校、专家关注的问题。沈昌祥院士提出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信息技术和产业空前繁荣。然而与此同时危害信息安全的事件频频发生,信息安全面临巨大挑战。2012年2月,教育部计划用4年时间在100所本科院校中开展“以信息化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重点,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信息安全等方面开展研究”。世界各国也非常重视信息安全,1995年,美国国家安全局成立了信息安全学术人才中心,以期培养信息安全教育的人才。2011年,英国政府将信息安全教育纳入所有中小学的必修课,使中小学生树立信息安全意识。

1信息安全定义

1.1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定义信息安全信息安全指为保护数据处理系统而建立的技术和管理的安全保护,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不因偶然的或恶意的因素而遭受破坏、更改和泄露。

1.2美国定义信息安全

从技术和管理措施角度出发,NSTISSC将信息安全定义为对信息、系统以及使用、存储和传输信息的硬件保护。从信息安全涉及的内容角度出发,将信息安全定义为保护存储和传输中的数据不被他人有意或无意的窃取或破坏。如信息设施及环境安全、数据安全、程序安全、系统安全等。

1.3资深专家定义

信息安全沈昌祥院士将信息安全定义为:保护信息和信息系统不被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泄露、修改和破坏,为信息和信息系统提供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不可否认性。

2我国高校信息安全问题及风险

高校由于具有业务广泛、信息量大、人员众多等特点,信息泄露的风险也相应较高。2016年8月21日,发生了震惊全国的徐玉玉被电话诈骗事件,致使徐玉玉不幸离世。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徐玉玉的个人信息泄露,让不法分子钻了空子。2016年信息泄露报告显示,社交媒体MySpace42700账号被窃取。师生们与互联网的接触很频繁,他们的阅读习惯、检索习惯以及搜索习惯等都掌握在互联网商家手中,这些信息被大量收集后,个人隐私极有可能被暴露。2017年5月13日,全球发生了黑客劫持数据、勒索比特币的病毒事件。病毒通过校园网传播十分迅速。有报道称贺州学院、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大连海事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病毒攻击。据BBC报道,病毒攻击扩散到70多个国家,包括美国、英国、中国、俄罗斯、西班牙、意大利等。信息已然成为黑客追逐的主要目标,高校信息安全遭受攻击严重影响了高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以及高校发展,那么避免高校重要数据泄露以及保护师生个人隐私安全成为了高校的重要职责。

3高校信息安全保护措施

我国高校信息安全工作起步较晚,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美国高校信息化起步早,在信息安全领域技术成熟并处于全球领先位置。信息安全面临的主要挑战是权限被滥用、盗用与数据库信息平台存在漏洞、鉴定机制不健全等。笔者根据专业知识以及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了以下几种信息安全防护措施。

3.1不随意连接未知网络

对于师生来讲,首先要有保护自身隐私的意识。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公共场所的免费WiFi设置钓鱼WiFi,一旦有设备连接到钓鱼WiFi不法分子就会扫描到,如果在使用钓鱼WiFi过程中输入支付宝、微信等的账号和密码,这些信息就会被不法分子获得,从而侵犯我们的隐私以及财产权益。

3.2提高信息安全技术

对于高校来讲,提升信息安全技术是保障信息安全的基础。高校可通过在教室、图书馆等场所安装杀毒软件,并及时更新升级软件来抵御病毒的攻击;通过加强认证系统,对访问进行筛选,阻断异常的访问和查询,防止重要信息泄露、被篡改或者被删除;选择性地对敏感信息进行加密,防止在线数据和备份数据的存储介质丢失导致重要信息泄露。

3.3增加人力、财力的投入

高技术水平的信息安全管理人才能够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实践经验来解决一些信息安全问题,为高校信息安全保驾护航。高校信息安全问题多数是由于安全防护强度低引起的。高校应提供充足的资金,购买具有完善的网络病毒防御系统的产品,有效提高高校信息安全防护性能。

4结语

高校发展的必备条件是信息安全。目前我国高校在信息安全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高校要根据自身发展情况,从培养师生信息安全意识、提升信息安全技术、加大人力与财力投入等方面,不断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通过建立信息安全教育、信息安全管理、信息安全咨询等机制减少信息风险的发生,提高信息安全保障强度,确保信息安全快速、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沈昌祥.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思考[J].计算机安全,2002(9).

[2]教育部信息安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信息安全类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Z].2014.

[3]赵冬臣.欧盟国家的中小学网络安全教育:现代与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0(9):12-15.

[4]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通知(教技函[2012]4号)[Z].2014.

[5]SurhoneLM,TennoeMT,HenssonowSF,etal.NationalSecurityTelecommunicationsandInformationSystems[M].2010.

[6]沈昌祥.关于强化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思考[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3,(6)6:16.

篇3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reform and research of Internet and new media teaching.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and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must break the original copy of the way of undergraduate cour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hich emphasizes theory but ignores practice, emphasizes technology but ignores application. It should form its own feature in accordance with students'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demand of social requirements. In this paper, new media and network as the object, all-around reform and research are done on personnel training system, curriculum system, teaching method and means and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关键词: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教学模式;课程建设

Key words: network and new media specialty;teaching mode;curriculum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7-0272-02

1 围绕高技能型人才定位,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课程具有知识更新快、实践性强、就业面广等特点。在制定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按照相应职业岗位对人才知识结构的具体要求确定培养目标,依据培养目标设计符合专业特点的人才培养方案。下面以佳木斯大学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方案制定为例。①观念更新:高等院校特色人才培养教学观。围绕社会岗位对技能型人才知识和能力的需求,从教学计划中跳出来,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体、以课堂教学为载体的狭隘教学观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以专业技能培养为中心的大教学观。②学期改革:增加一个专业认知实践学期。总结我院近两年实习工作,发现很多学生在实习三个月左右后,很想再返校,再学习!原因是他们发现:实习之前,在校学习期间,缺乏对专业的认识,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效果不佳。经过三个月左右的岗位实习,他们增强了对专业的认知同时发现以前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牢固,不够用,所以非常愿意再返校学习。为此,我们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应在大一下学期也就是第二学期设定一个10~12周的小学期――专业认知实践学期。这样共有7个学期,尽管学生在此之前还没学习多少专业知识,但是这个专业认知实践并不是一种具体的岗位实习。目的就是让学生在与自己专业相近或相关的岗位上经过认知实习,了解本专业所对应的岗位需要什么样的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学生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后,他们会对今后专业模块的学习会有更多的思考。这样有利于他们结合自己的兴趣,规划未来职业发展,在专业课程模块上选择更加理性。同时,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是:通过学生认知实践实习反馈的信息,教师可以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补充和修正。这也是将学生作为学习真正主体的一种体现。③增设课程:专业导论课。遵循理论教学“必需,够用”的原则,增加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度和认同度,培养其专业兴趣,我们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可以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一门专业导论课。可以由专业教授和企业生产第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来共同担任,其授课的形式可以多样化:讲座、演示或者企业生产参观等等。

2 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包括:专业构建、教法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和职业资格认证等。

2.1 专业建设目标 我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培养目标立足于新兴科技,以服务新闻传播和网络传播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为重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熟练的职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全面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2.2 专业建设流程 专业建设应该以岗位的需求为目标,以职业能力为依据,从行业调查和职业岗位分析入手,分解和提炼出从事具体职业岗位所需的核心职业能力及能力要素,按照各个能力专业模块来组织课程和实践,见图1。

2.3 岗位能力要求 专业主要目标是培养各类企业所急需的网站建设、网站管理、网站策划、网络安全、互联网运营、网络编辑、新媒体传播等岗位的技术人才。专业定位于网站建设方向、网站策划方向、网络编辑和新媒体传播方向。

2.4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 从培养目标出发,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体系,做到“教、学、做”一体化。以实验、实训项目来组织实践性教学内容,以掌握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改变传统实践教学中的“实验围绕理论教学转”的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以适应新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需求。

2.5 实训基地建设 校内外实训基地是学生完成实践技能培养的主要场所,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上,应坚持先进性、真实性、工程性、开放性的建设原则,实施校企合作策略,将实训基地建成具备多种网络架构真实环境,集教学、实训、培训、职业技能认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网络技术与工程中心。在实验实训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或者案例实践教学方法。对项目流程进行分步骤完成,对于每一个步骤都提供一段集中的时间(如一周)让学生进行操作。为了避免某时间段,人数过多,原则上以学生所选择的专业模块所对应的项目小组为单位,为每个项目小组分配一段时间让其进行实验,其他时间仍可以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或者进度预约实验时间。项目式教学见图2。

开放式实验室的改革,就是实验实训机房除了正常的实验课教学时间外,其余时间包括晚上和周末都对学生开放,相当于学生的实验实训自习室。允许学生利用各种时间进实验室进行预习、补做实验,学生完全独立操作,达到随到随做的程度。目的还是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实验室利用率,为提高学生操作能力提供时间和场地的支持。

2.6 综合考核方法 对实践教学的考核,是检验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技能水平的考核可以应用综合考核办法: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根据学生选择的专业模块所对应的职业技能力水平分学校考核、社会考核和生产实践考核。其中学校主要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的掌握和职业技能的初步形成进行考核;社会化的考核体现在学生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认证;生产实践考核是学生在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环节,由企业根据学生的岗位技能表现、职业素养等方面进行评定。

3 结束语

佳木斯大学商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经过改革和实践,已基本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通过培养方案的实施,学生职业技能和发展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适应社会岗位的能力也大大增强,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和赞赏,办学质量也受到社会认可。正努力向着所制定的专业目标奋斗前进。

参考文献:

[1]陈飞.新媒体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2).

篇4

(一)农业生产

1.农业种植种地是生活的根本依靠,这一观念在农民中仍占有绝对地位。但是,种什么,如何种,意见不一。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农民特别是青壮劳力不再把种地作为唯一的收入来源,而选择种植省事粮食,同时外出打工挣钱。国家提出的农业产业化种植模式是增加品种、规模经营、提高质量和降低成本,这是一项农业种植的重大改革措施,是保证农民进一步富裕的有效途径。但是,许多农民从心理上还不能接受,小农经济意识根深蒂固,认为自己的地自己种比较好。这源于农民知识水平较低,商品经济意识和市场观念淡薄,对新技术的适应能力差,加上农业科技人才数量不足,从事农业科研的条件有限,难于承担改进农产品品种、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兴农攻关和指导农民双重任务[2]。但是,不管怎样,科学种田这一思想已深入人心,绝大多数农民认同农业专家的指导。利用科技化种田省工省时省力省支出,年收入很可观。据报道,湖北省阳新县荆头山农场的农工,通过机械化和科技化种田,一人种上100亩田是很平常的活路,效益也比传统种田每亩要高200-300元[3]。没有能够掌握和运用科学知识的农民,就没有科学种田和农业的现代化。为了把农业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必须通过农民再教育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2.副业生产饲养家禽、牲畜是农村较常见的副业生产。但是,每家每户自给自足的方式已逐渐从农业生产中退缩,取而代之的是规范化的养殖业。而且大多数农民也认为,很有必要在农村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的饲养、养殖业。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农民认为养殖业投资大,风险大。农副产品加工在农村副业生产中也占有一定比例。目前,小作坊形式在农村仍比较常见,联合经营、入股分红的规模化经营也初见端倪。农业规模化经营是一国农业专业化、现代化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趋势,也是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条件[4]。农业规模化经营生产专业化程度高,有利于农业经营者学习和应用农业科学技术,有利于农业机械的利用,也有利于农产品的运销。农民对于规模化联合经营是比较赞同的,但是对其中存在的风险也有恐惧。这些都需要通对农民进行再教育,使其深刻理解农业规模化经营,早日走上富裕之路。3.无税生产国家减免农业税以后,使农民直接得到了利益,但由于农资涨价而得利较少。甚至有人认为,国家对农业生产的各种补贴赶不上农资价格的上涨,农民可能得不到任何收益。近年来,肥料、农药、饲料、农用柴油等农资价格持续飙升。据统计,2008年柴油价格同比上涨超过12%,肥料价格上涨幅度达到32.0%-117.1%,大部分农药价格涨幅也在6%-15%。由于农资价格的不断上涨,一些农民为了降低农业生产的费用,在生产中减少了农业投资的使用量,或改用价格相对较低的低效的农资产品,其后果是影响了农业增产增收,更为重要的是,影响了农民应该得到的合理的收益,削弱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应该说,农业税取消后,对农业生产确实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农民对土地的耕种重新产生了兴趣。问题是,在无税的情况下,农民如何种田?政府如何引导农业生产?农业专家和科技人员如何教育农民种田?保护和提高农民的收益,除了增加对农业生产的直接补贴,以平衡生产成本,关键在于通过对农民再教育,提高农民自身素质,科学进行农业生产。

(二)农民生活

1.温饱问题绝大多数农民认为,已完全解决温饱问题。而且,有相当部分农户已达到或接近生活宽裕的小康水平。这是对我国改革开放成绩的肯定。农民随着收入的不断提高,也希望“穿得漂亮,吃得健康”。但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目前,仍有不少农民就因为缺乏穿着、饮食等方面的知识,影响到自身的健康,甚至因此失去了生命。据说有一位农民,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知识,长时间地每早一餐3个鸡蛋用油、白糖炒着吃,结果导致心肌梗塞猝死。显然,需要通过有效途径教育引导农民在解决温饱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其生活水平和质量。另外,也需要关注的是,在农村还有一些五保户、有肢体残疾或生理缺陷的人员,他们的生产、生活还比较困难,需要扶助。这些类人群虽然只是少数,可是也直接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安定团结。国家和政府可通过相应补贴、减免养老、合作医疗保险费用等进行安抚。同时,也需要通过对其进行再教育,引导其自食其力。2.农村合作医疗在农村实行合作医疗,是国家对农村的一项重大扶持政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村居民自愿参加,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然而,仍有不少农民对这一制度持怀疑态度。原因在于时期的合作医疗制度以及改革开放后的,历次“恢复和重建”合作医疗制度都没有成功[5]。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自愿筹资机制,许多农民认为等于白扔钱,担心得病后政府不能及时给予合理的补偿以减少农村居民的经济损失。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手续较为烦琐。许多农民,特别是老一代农民对该政策不清楚。有些人交了钱,生病时不知道该怎么使用。相当一部分农民对现今的医疗设备、技术、手段和水平不了解。农民的“看病难”问题仍然存在。显然,国家和政府部门应当通过宣传媒体和教育机制,加强和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宣传教育,教会农民如何正确地认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利弊,要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而不要简单地灌输医保知识。3.养老问题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已迈入老年型社会,老年人口规模庞大、增速很快,特别是农村劳动力人口急剧老化。根据最近的人口普查数据,我国农村有老年人口8557万人,占全国老年人口总数的65.82%,农村的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1.24个百分点[6]。相对于城镇来说,农村的社会保障措施不够健全,农民的平均收入增长速度比较缓慢,加之农村的青壮劳动力流入城市,农村的养老问题就变得十分棘手。建立农村养老保险金制度,将是稳定农村社会的一项深远措施。但是,农民对这一措施的认知程度差异很大。据调查,受教育程度的影响,受教育程度更高的农民选择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养老的意愿更高[7]。因此,有必要通过对农民再教育,加强宣传,增强农民对社会养老的了解和认知程度,以消除或减轻农民对社会养老保险的不信任感。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应该意识到,农业发展、农村面貌、农民收入方面仍滞后于国家整体水平[8]。作为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农民教育的发展和提高。

二、农民再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教育理念有偏差

农民教育的发展,在提高国家的农民综合素质,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国外,政府十分重视农业教育,有专门培养农业技术工人和农业技术人才的培训机构。例如,法国政府规定农民必须接受职业教育,取得合格证书,才能享受国家补贴和优惠贷款,获得经营农业的资格[9]。但是在我国,尽管国家也非常重视农民的再教育,并且采取了许多政策和措施,然而这项工作开展得并不顺利。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农民的教育理念有偏差,而这源于我国社会对农业、农村和农民认识的偏差。城市居民瞧不起农村,认为“农”意味着“脏、乱、差”。城市子女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或到农村工作。农民自身也认为农村生产和生活是低等的,是社会的底层,常以“考不上大学,就得回家种地”鞭策子女上学。就算是考不上大学,农村子女也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渠道来摆脱农民的身份。

(二)农民接受再教育的积极性不高

一些农民认为接受教育可有可无,无关紧要。祖辈们没有接受什么教育,照样把地种得很好,认为农业生产不需要什么知识和技术,只要肯去干,就能有收获。这些陈旧的观念在农民群众中仍占有相当比例。再加上农民接受教育后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明显,也严重影响了广大农民接受教育的积极性。对于接受过高等教育又返回农村从事农村生产和生活的新农民来说,曾经的学习过程没有改变其脱离农村的命运,使他们对接受教育能够提高综合素质、改善生活质量表示怀疑,甚至产生反感。从2002年开始,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局面持续严峻[10]。这其中,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毕业生占有较大比例,他们的家庭背景使其在就业上相对困难。一大批从农村出来的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无门的情况下,不得不返回农村,成为“新农民”。他们文化水平比较高,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比较强,但是在其农业生产、生活的基本知识很差的情况下,其抵触情绪影响了再教育的推广。

(三)农民再教育投入不足

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人群,制约其再教育的首要问题是资金不足。世界银行发展报告调查资料显示,教育投入占GDP的比例是世界平均水平为3.6%,我国教育投入的水平长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到2000年,也只有2.87%[11]。而在这部分教育投入中,农民再教育投入所占的比例非常低。这直接造成从事农民再教育的教师的工资长期拖欠,农民再教育的基本办学条件得不到有效保障。在农村再教育投入方面,最近几年中央政府财政拨款所占比例有所增加,特别是在低水平和在长期欠账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补偿性的投入。但是,必须认识到,这些远远不能满足农村再教育的实际需求。尽管国家直接用于农民再教育的资金有所增加,随着物价消费上涨,农民再教育的费用相对而言不仅没有增加,有的还有所下降。更何况农村税费改革(“两取消”)给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带来巨大的新的缺口,中央政府还远没有承担起其应尽的责任。

(四)农民再教育内容陈旧

目前,农民接受再教育的内容比较陈旧,教育模式过于单一化,与现实农业生产基本脱离。有些教材还停留在教农民识字认句的水平上,关于农业生产、管理、农产品销售等方面的知识很少,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农民再教育的初衷,更重要的是,降低了受过高等教育的新农民接受再教育的积极性。根据我国农业劳动力结构的特点,农民再教育的重点是16-45岁的中青年。而这部分农民绝大部分就读于普通中学,他们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却又是“农盲”、“科盲”。他们需要的是学习农业新技术及经营管理,而不是基本的文化知识。

(五)农民再教育模式滞后

在农村,农民再教育方式仍以职业学校为主体。但是,这种以固定地点开展的农村职业教育大部分已面临尴尬境地。新进教师没有实践经验,老教师无法适应新知识。更重要的是,这类职业学校没有基本的农业生产实习基地。这对农民特别是新农民接受再教育没有吸引力。在许多地方,农民不能就地学习,无法及时掌握较新的、较实用的农业生产技术。国家提倡的“科技下乡”服务措施,缺乏长期的制度化管理,导致这种传播农业实用技术的手段流于形式。另外,农民工大军的出现,使得一大批农民的流动性增加。采用固定地点、固定时间的传统农民再教育方法,很难再让这类农民接受。在农闲时,青壮年劳动力多出外打工,大批的妇女和老人留守农村,如何根据他们的现实条件实施再教育,保证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也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三、网络环境下农民再教育策略

网络信息容量大,更新快,有很强的娱乐性,容易吸引人的兴趣,特别是网络的交互性使得其成为四大传播媒体中最有效的传播方式[12]。网络媒体具有无法替代的实时交互功能,这让网络教育成为一种极富自身特色的崭新教育形式。根据农民再教育工作的需要和特点,将网络技术引入其范畴,用教育新内容、新方法占领农村网络阵地,开展贴近农业生活、贴近农村生活的网上农民再教育活动。这对于促进国农民文化素质、科技素质和经营管理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构建农民再教育的网络体系

目前,我国的网络化教育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网上授课、网络精品课程等形式日趋完善。然而,中国的网络教育主要针对大学、科研院所、企业等专业技术方面,具体可分为幼儿网络教育、中小学网络教育、高等网络教育、企业网络教育、职业与认证培训网络教育等五个领域。但是,对于农民再教育,仍是一片空白。也有个别农民再教育培训机构在网上挂出农业知识网页,但也只是流于形式,谈不上体系。作为农民再教育的专职学校,应结合三农特色,利用微博、BBS等网络论坛,构建农民再教育的新阵地。构建农民再教育的网络体系,应涵盖所有以网络及其他电子通信手段提供的学习内容、运营服务、解决方案及实施咨询等领域。另外,要不断地完善这一体系,包括开辟新领域,采用新手段甚至引导优秀农民特别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新农民参与进来,共同提高农民再教育网络体系的运行质量。

(二)开拓农民再教育的网络新途径

要充分发挥网络页面的主渠道作用,推进农民再教育课堂进网络。将网络与农业知识理论课堂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网络将相关文字、数据、声像、图形、动画等形式的农民再教育信息放置在农村网页上,积极对农民进行教育、激励、引导,突破固定地点、固定时间的传统农民再教育方法的束缚。网络环境下的农民再教育不应当局限于网页的浏览方面,还可以通过QQ、飞信、MSN、BBS等途径。通过建立群、组。这样,方便专业教师、技术专家、政府部门与农民之间的及时交流与沟通。特别是对于一些农业生产、农民生活上遇到的一些问题,可采用这些途径向国家和社会传递信息。对于一些农民在现实中不愿说、不敢说的意见,往往是做好农民再教育的非常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农民在网上提出的一些意见和建议,是农民真实思想的流露,国家和政府可以通过收集、整理、分析研究这些网帖,从而找出对策,对农民进行及时、正确的教育引导。

(三)丰富农民再教育的网络内容

互联网的应用被称为“争夺眼球的战争”,如何吸引农民的“眼球”,满足农民的认知需求,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农民再教育体系必须要占领网络阵地,坚持以科学的理论、高尚的情操、具有感染力的网络活动教育、鼓舞、激励和引导农民,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向农民传授技术知识,帮助青年农民学习各种专业技术,制订生产计划,提高经营管理能力。要将农民切实地吸引到网络教育中,在网络环境中提高整体素质。关键在于增加农村实用知识的教学与内容,要贴近农村实际,符合农业生产,适应农民需要[13]。内容有时效性、可读性和生产指导性。农民再教育的网络内容包括基础课、人文科学和专业技术知识,具体内容有新农民的职业教育、农业专业技术、农业机械、农业政策、农业经营管理、计算机技术、民主道德公民教育,以及农副产品的加工储藏销售知识[14]。比如:增加粮食新品种、新农药等,增加农业联合生产的管理知识、新型农业机械设备的操作技能、高附加值的养殖新技术等,增加农民比较关心的医保、养老等国家政策,增加用工信息,农民工合同、赔偿等事宜。充分发挥科教兴农在农民教育中的先导和基础作用。

(四)完善农民再教育的网络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