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范文
时间:2024-03-26 16:46: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要:针对农村生活污水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农村水环境质量主要因素之一的现状,从适合中国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的思维人手,介绍了我国现今主要的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原理、特点、不足及其应用现状。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 处理技术 问题
1、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现状不容乐观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增大,使农村地区环境状况日益恶化,农村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直接威胁着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存环境与身体健康,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农村环境状况令人担忧。我国有96%的村庄没有排水渠道和污水处理系统,生产生活污水随意排放。89%的村庄将垃圾堆放在房前屋后、坑边路旁甚至水源地、泄洪道、村内外池塘, 无人负责垃圾收集与处理。目前全国农村每年有超过 2500 万吨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造成河流、水塘污染,影响村民居住环境,严重威胁农民的身体健康。农村污水处理的特征首先是处理率低,其次是间歇排放,排量少且分散,第三是氮磷浓度高及含有大量的营养盐、细菌、病毒等,这些都给农村污水的收集和处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常用工艺介绍
2.1 好氧生物处理工艺
适用于小量污水处理的好氧生物处理工艺主要有生物接触氧化、生物滤池、生物转盘、序批式反应器(SBR)等。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应用较多的好氧生物处理工艺是生物接触氧化法。生物接触氧化法是在生物滤池的基础上,通过接触曝气形势改良而演变出的一种生物膜处理技术。生物接触氧化技术是介于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之间的处理技术。在填料表面上培养微生物,形成生物膜,并采用与曝气池相同的方法向微生物供氧,污水流过时与填料上的生物膜接触,通过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降解污水中的污染物从而达到净化的目的。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占地面积小、处理负荷高、污泥产量少、抗冲击能力强、维护管理简便。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对冲击负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在间歇运行条件下仍能保持良好的处理效果,对于水量不均匀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更具有实际意义。然而对于农村生活污水来说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的投资和运行费用偏高,所以此工艺适合于我国南方及东部城市化速度快、比较富裕的农村推广应用。
2.2 人工湿地和稳定塘系统
2.2.1 人工湿地工艺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是 20 世纪七八十年展起来的一种污水生态处理技术。由于它能有效地处理多种多样的废水,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垃圾渗滤液、地面径流雨水等,且能高效地去除有机污染物,氮、磷等营养物,重金属,盐类和病原微生物等多种污染物。具有出水水质好,氮、磷去除率高,运行维护管理方便,投资及运行费用低等特点,近年来获得迅速的发展和推广应用。人工湿地是模拟自然湿地的人工生态系统,它是一种由人工建造和监督控制的、类似沼泽地的地面,并且人为地将石砂、土壤、煤渣等一种或几种介质按一定比例构成基质,并有选择性地植入植物的污水处理生态系统。通过人工湿地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来实现对污水的净化作用。目前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主要形式有,表面流和潜流形人工湿地。这两种湿地运行费用低下,建造、运行和维护简单;建造、运行和维护简单,同时具有水力负荷与污染负荷较大的特点,对 BOD、COD、SS及重金属的处理效果较好,卫生条件好,少有恶臭和滋生蚊蝇的现象。由于人工湿地工艺受季节变化影响较大,气温的降低会影响人工湿地的正常运行,低温对有机物和氨氮的去除影响是比较明显的,特别是对氨氮的去除,因此人工湿地适用于我国南方平均气温较高的农村处理生活污水,而对于北方寒冷地区的农村来说则不太适合。
2.2.2 稳定塘系统
稳定塘是经过人工适当修整的土地,设围堤和防渗层的污水池塘,主要依靠自然生物净化功能使污水得到净化的一种污水处理技术。稳定塘的污水净化过程类似与天然水体的自净过程,主要通过在污水中存活的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和塘内水生植物及多种生物的共同作用,使有机污染物得到降解。根据塘内溶解氧含量及微生物特性,稳定塘工艺可分为:好氧塘、兼性塘和厌氧塘。稳定塘对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来说具有明显的优点:可以充分利用地形,工程简单而且施工周期短、易于施工,投资省;能够实现污水资源化,使污水处理与利用相结合,塘内可种植经济植物也可放养水生动物,如虾、鱼、水禽等,而形成综合处理塘;污水处理能耗少,维护方便,成本低。稳定塘也有其固有的缺点如:占地面积大;污水处理效果受季节、气温、光照等自然因素影响较大且处理效果不够稳定;易于散发臭气、滋生蚊蝇。今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开发出了高效藻类塘和组合塘工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稳定塘的不足之处。
3、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对策探讨
3.1 加强规划
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加强综合规划和专业规划的制定,根据规划来系统地开展污水治理工作,避免废弃工程。
3.2 运行费用
市、区财政应对污水处理工程运行费用进行适当补贴。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村委会和村民对污水处理费虽有一定的承受能力,但都不愿意承担,多数区县运行费用来源不清,另一方面由于目前国家对于农村排污既没有排污收费政策,也没有污水处理补偿政策,要求村民承担污水处理费不合理,也不现实,急需市、区相关部门出台政策,以保证设施的长期运行,并建议市、区财政给予相应补贴,村民或村委会可以负担部分污水处理费用,以提高村民的责任感,市、区根据污水处理站运行情况,出台奖励政策,作为对村民的补偿。
3.3 完善管理
在推进新农村污水治理的过程中,要建管并重,注重管理,建立行之有效的运行管理机制,保证新农村污水治理工程的长期稳定运行。
4、结论与建议
目前农村生活污水任意排放,造成流域等水体污染,同时农村经济发展赶不上城镇,地区特点突出等,因此新农村污水处理系统建设迫切需要经济、高效、自动化高的一体化处理系统,以适应我区农村污水的多样性等。在选择工艺时,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如水质、水温、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具体工艺。
参考文献:
[1]李松涛.乡镇企业是农村水污染最大来源.中国青年报,2006,9,14.
篇2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生活污水;处理现状
收稿日期:2010-06-14
基金项目:浙江省科技计划资助项目“城镇污水处理好氧污泥颗粒化技术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08C23083)
作者简介:刘金生(1961―),男,河北徐水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环境保护研究工作。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944(2010)07-0139-04
1 引言
城市与乡村之间从对立、分离到开放、协调,最终走向融合,实现城乡一体化,是历史趋势。目前发达国家基本进入城乡一体化阶段,而我国由于种种原因,城乡二元结构依然十分突出,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2003年6月,浙江省在全省农村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计划用5年时间对全省1万个村进行全面整治,并把其中1000个左右行政村建设成全面小康示范村[1]。农村生态环境是浙江省生态省建设的主要细胞工程,其基础设施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由于农村生产力发展整体水平不高、区域差异明显、农村居民点布局分散、农民生活水平较低以及农村生活方式的城市化、环保基础设施落后等原因,农村生活污水设施的建设面临着经济和技术等方面的严峻考验,建设任务十分艰巨。本课题组成员对浙江省内的11个地区、159个乡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情况进行了一年的实地走访、调研,经过数据分析、比较,总结归纳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存在的系列问题,为浙江省政府新农村建设决策提供了可借鉴的依据。
2 生活污水处理区域分布状况
2.1 从经济情况分析生活污水区域分布
在被调研的159个村庄中,处于平原地区的村庄106个,占被调研村庄总数的66.7%;处于半山区的村庄26个,占被调研村庄总数的17%;处于盆地的村庄17个,占被调研村庄总数的11%;处于海岛和山区的村庄各5个,各占被调研村庄总数的3%。从村庄所在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看,经济发达地区的村庄占85%,欠发达地区的村庄占15%,但对于山区及海岛地区而言,所调研的10个村庄均为欠发达地区。由于大多数村庄集聚分散在山区、半山区、盆地、海岛等地,因此,此区域农村生活污水普遍存在排放分散、难以收集、难以集中处理等现象。调查发现,除少部分城乡结合村庄基础设施统筹建设纳入到污水收集管网,大多数农村的生活污水均通过化粪池简单处理后直接排放到自然水体,图1为调研村庄具体地形分布图。
图1 调研村庄地形分布图
2.2 从人口居住情况分析生活污水区域分布
截止2006年底被调研村民人口情况统计分析,被调查村庄的人口分布见图2、图3。调研村庄的平均村民人数1760人(其中人数最多的为湖州南浔区水口村4953人、最少的为三都镇渔业村185人),平均户数541户。从地区分布看,以宁波市的村庄规模最大(平均2220人、844户),衢州、丽水、金华等地区的村庄规模相对较小。尽管受所处地区、村庄主导产业等因素的影响,被调研村庄的经济收入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作为省级小康示范村,人均10322元的年收入水平远远高于人均年收入7335元的全省农村平均水平。省级示范村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比非示范村建设在资金及管理上更容易。
图2 被调查村庄平均常住人口(人)
图3 被调查村庄平均外来人口(人)
2.3 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分布
在本次调研的159个乡村中,污水处理设施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有113个,占被调研村庄总数的71.1%;在建和未建污水处理设施的村庄有46个,占被调研村庄总数的29.0%。在113个已建污水处理设施并投入使用的小康示范村中,共有82个(占72%)村庄采用集中式处理方式 进行污水处理,29个(占26%)村庄采用分散式处理方式,而采用纳入城市污水管网进行污水处理方式的村庄只有2个(占2%)。多数村庄采用的是“格栅-沉淀池-生化厌氧池-出水”的集中处理方式,部分村庄采用流程相对简单的“沉淀-过滤-排放”的分散式处理方式。从经济条件、基础设施等方面分析集中式处理方式并不适合所有村庄。从已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看,各村平均设计污水处理能力约为107t/d,实际污水处理量89t/d,能基本满足农村生活污水的日常处理要求。其中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的平均设计污水处理能力为79.4t/d,实际处理量平均为58.4t/d;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的设计处理能力118t/d,实际处理量92t/d。在经济发达地区,随着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农村居住人口不断增多,所产生的农村生活污水也随之增加。调研发现:在被调查的159个村庄中,能确定污水水质情况的有29个,处理后污水水质指标,除了BOD5之外,其余指标均能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二级排放标准。
表1 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基本情况
村庄数量所占比例%
处理方式处理能力处理方式和技术适用地区
8272分散处理相对较差无动力厌氧污水处理技术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农民及村集体经济较弱或地形条件较复杂
2926集中处理相对较好化粪池,沼气池,人工湿地等经济条件较好、村庄分布集中
22纳入城市管网出水最好城市污水处理厂在城市边缘(不超过5km)
注:文中所指的集中式处理指的是10户以上居民集中处理生活污水的方式。
2.4 生活污水处理资金投入情况
调研显示,被调查村庄平均每村生活污水设施建设的投入建设资金73.1万元,资金来源主要是以村集体经济和财政支持两种方式。省财政投资约占5%,县市财政投资约占23%,乡镇财政投资约占3%,村集体经济投资约占64%,村民自筹约占7%。目前农村生活污水设施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为村庄自身,即村庄集体经济的实力,资金到位是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成败的关键。从建设资金构成的地区分布情况看,杭州、金华、衢州、温州、台州、绍兴、湖州地区等地村庄的村集体或村民自筹资金的出资比例都超过了50%,许多地区甚至超过了80%;而舟山、丽水、宁波、嘉兴等地区则主要以财政支出为主。从经济层面上看,分散处理方式的费用稍低,但优势不明显。人均收入较高,村庄集体经济实力较雄厚的村庄,在理论上可以采用化粪池、沼气池、人工湿地等集中处理设施,甚至可兴建小型污水处理厂或纳入城市污水管网处理,达到比分散处理更为理想的效果。但处理方式的选择,仍然受人口集聚规模、污水的数量与类型、村庄所在的位置和地形、以及环境容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3 新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环境管理、污染治理与人口规模适应问题
农村聚居点环境问题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滞后于城镇发展,与快速推进的城市建设和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相比,农村的村庄建设、环境整治和社会发展明显滞后。
(1)村庄建设规划滞后,“散、小、乱”问题比较突出。村庄布局散、规模小、建设乱。一些地方的村庄布局缺乏规划指导和约束,农民建房缺乏科学设计,有新房无新村、环境脏乱差等现象普遍存在[2]。浙江省有超过4万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又有若干个自然村,有的行政村的自然村和居住点多达几十个,村庄布局分散,不仅造成了土地利用率下降,还增加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成本,影响了社区服务业发展。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010年7月
绿 色 科 技
第7期
(2)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脏、乱、差”问题比较突出。由于农村税费改革后村组织掌握资金不足,村庄管理程度下降,村庄公共服务滞后于新村建设,其中生活污染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尤为滞后,造成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显著劣于城市。
3.2 污水处理设施问题
小康村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率(71.1%)大大高于全省的平均水平(16.06%),建设成效卓越。但是从全省农村看,仍有约2.4万个行政村未建污水处理设施,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任务仍十分艰巨。
3.2 处理技术与环境要求问题
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是为了改善农村环境,因此农村环境是否能得到真正改善是选用污水处理技术的重要标准。从多数村庄的污水处理效果只能满足二级排放标准可以推断,一些村庄在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只求设施有无、不求环境好坏的思想,致使处理效果不理想、环境质量无法得到保证。此外,农村污水处理技术发展的不成熟也是导致处理设施选用与环境要求不协调的原因之一。因此,需要尽快出台有关农村污水处理的相关技术标准,以规范农村污水处理的方式与技术规范,保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后的环境要求。
3.3 污水处理资金问题
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运行和维护等费用少则上千,多则需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资金。调研显示:采用分散处理方式,人均投资约为500元/人,年维护费174元/人;采用集中式处理方式,人均投资约为734元/人,年维护费263/人。村庄集体经济本身非常薄弱,让农民自行负担这些资金较为困难。因此能否切实解决农村污水处理的资金问题,不但涉及到设施能否建成,更涉及到设施建设的质量和运行效果等问题。
3.4 管理人才与制度问题
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运行和维护需要有一支专门的管理队伍。从目前的情况看,许多地方并没有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已有的专门管理机构也远远不够完善,严重影响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日常管理工作。同时由于队伍建设与管理的不完善,导致农民生活垃圾投入排放水体、畜禽养殖排泄物与生活污水混杂、农村工业污水偷排、污水处理不彻底、处理后污水回收利用率低、污水处理的相关档案管理凌乱等等问题。因此,各级政府需要切实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管理机构与管理队伍建设,并尽快提高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4 对策及建议
4.1 加强地方组织管理、建立协调反馈机构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是一项集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的工作,也是新农村建设中任重道远的重要工作。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涉及到的部门多、范围广、情况复杂、难度大,因此需要成立以村为单位的地方组织管理领导小组,明确建设、农办、环保、农业、财政、卫生、科技等部门职责。建立协调反馈机制,进一步明确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建设目标,完善目标考核责任制度。
4.2 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编制,促进生活污水建设整体水平提升
目前,浙江省新农村村庄规划编制正在进行,但许多在编的村庄规划对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或者规划深度不够等,致使村庄污水处理设施的用地无法得到保证、排污管道的建设与道路建设不合拍,建设中村庄道路被随意破坏等现象仍十分普遍。污水处理方式的选择与村庄布点规划等也常常有所脱节[3]。因此,要切实加强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规划编制的指导工作,根据不同村庄所处的区域条件,合理选择生活污水处理方式,布局收集管网和处理设施,加强科研投入力度,激励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积极开展农村污水对策研究,加大新处理工艺的实验和开发力度。尽快出台全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指导意见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标准,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适用技术研究和推广,提供一批投资少、能耗省、资源综合利用率高、维护管理方便、实用性强、操作简单的污水处理技术,供农民选择,确保农村环境的改善要求,促使农村生活污水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
4.3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寻求社会资助渠道
(1)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立财政向农村倾斜的政策导向。设置村庄污水设施建设与管理的专项资金,采取实物、资金、贴息等多种方式扶持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特别是要加大对集体经济薄弱的欠发达地区农村的资金扶持力度[4]。
(2)鼓励和支持企业、个人、社会团体等以各种方式参与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提供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支持。倡导村企结对建设活动,营造新农村污水处理建设的良好氛围。
(3)多方配合扶持建立乡镇企业和农村聚居点污染治理的市场化机制。从财政、税收、信贷、价格等渠道制定优惠政策,降低乡镇企业和农村聚居点的污染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成本,为专业污染治理公司留出足够的市场化条件下的生存空间。
4.4 实施人才培育工程,健全管理机构和队伍
污水处理设施的规划、建设、运行和管理,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和一支高素质的专业管理队伍。目前我省存在农村环保和污水处理设施的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缺乏专门技术人员等问题。因此,当务之急是建立和健全相应的政策,完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管理机构。同时,要努力提高镇村干部的技术素养,拓展人才培养渠道,鼓励大学生下农村,并有计划地把镇村干部和技术人员选送到大专院校进行专业技术培训。
5 结语
浙江省现有行政村32449个,自然村115256个,农户10747066户,全省常住人口为4976万人[5],具有数量多、规模小、集聚散、地形杂等特点。要全面把握浙江农村污水处理的实际情况,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的投入。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式的选择,也应按经济发展水平、资金条件、人口集聚规模、污水的数量与类型、村庄所在的位置和地形以及环境容量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
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要遵循“分步实施、分类对待、有序推进、科技创新”的原则,对不同区域地形条件、污水水质和规模的村庄进行分类对待,有序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针对农村实际情况,加大新的处理工艺的研发力度,加快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改善农村环境。在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可继续通过小康示范村等各类“示范工程”的开展,解决目前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和技术处理上的一些难点,为其它村庄带来示范效应。加大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宣传工作,带动周边村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中村民的积极性,提高广大农民的环境意识,从点到面,逐步推开,稳步推进。只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浙江省才能真正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环境整治村,才能全面完成省政府制定的目标任务。
参考文献:
[1] 浙江省统计局.浙江统计年鉴――2006[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2] 朱宏兰,高伟生.我国乡村城市化中的环境问题及其对策[J].环境科学进展,1998(4):80~84.
[3] 陈海霞,高广德,高 婷.浙江农村水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7):95~96.
[4] 罗 艳,王莉红,王卫军,等.浙江省农村水污染成因与防治对策探讨[J].农机化研究,2006(9):196~197.
Province in Zhejiang the New Village Construction Live the Dirty Water
ProcessingPresent Condition and Counterplan Research
Liu Jinsheng
(Zhejiang constucts an occupation technical college, Hangzhou311231,China)
Abstract: Live many problems in the dirty water processing, is province in Zhejiang always new village construction project implement in of point.This text passes to investigate province city integral whole in Zhejiang to turn the environment in the new village construction and village to pollute a problem on the spot, living a dirty water a processing facilities influence factor to carry on a data analysis in the constitution to the village foundation. Analyze the village lives the existent key problem in the dirty water processing, then putting forward the counterplan for correspond and suggestion, ising government for all levels of the decision provided certain theories to draw lessons from a basis.
篇3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巢湖市;治理现状;治理规划
近年来,中国城镇化加速发展,取得瞩目的成就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其中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研究的重点在于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协调,强调整体性,要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系统分析研究[1]。我国对于生活污水治理的研究开始于城市,随着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生活污水治理是人居环境整治的一项重要内容[2]。生活污水治理的研究方向逐步由城市扩展到广大农村。本文主要对巢湖市12个乡镇和1个街道的农村生活污水现状进行梳理,探讨成因,为下一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出建议和借鉴。
1规划区域整体概况
巢湖市位于安徽中部,位于合肥、芜湖之间,临近长江,环抱巢湖。以平原为主,属亚热带季风气候[3]。本次规划区范围包括巢湖市的12个乡镇和1个街道。共涉及1044个村庄,其中中心村115个,自然村929个[4]。
2治理现状分析
2.1用水现状分析
农村地区用水是基础性的民生工程。2005年是我国展开大规模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元年,在此背景下巢湖市的饮水条件得到显著改善,供水基础设施的建设明显加强。目前巢湖市各乡镇供水由乡镇自来水厂或民营水厂供水,基本全覆盖[4]。
2.2污水治理现状分析
目前巢湖大多数农村地区的排水管网覆盖率低,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缺位,造成了生活污水的收集处理难,污水治理压力日趋严重的问题。农村地区由于农户居住不集中,污水管网全覆盖有难度且不经济,而且在一直以来的农村生活习惯中没有污水处理的观念,农户日常的生活污水大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沿道路边沟或路面就近排入自然水体,或随意排放渗入地下,使得一些建设完成的污水处理设施使用率低下,造成设施浪费和村镇水体污染的双重问题。巢湖市近年来由于水灾的影响,导致很多乡镇污水治理设备已经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坏,尤其是沿巢湖周边的乡镇损坏情况较为严重。此外由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长期需要运营维护,导则维护成本居高不下,巢湖市很多乡镇部分农村污水处理设备由于资金的缺乏处于停运的状态。
2.3农村生活污水现状问题成因
巢湖市目前有93处污水处理设施分布于各中心村;此外利用中央农村节能减排专项资金项目,完成了56个行政村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同时加大本级财政投入,自2016年以来,共筹付各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资金近1.5亿元[4]。尽管巢湖市在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方面进行了诸多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和挑战。①资金投入压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公益性的工作,而且需要不断投入资金维护,结合巢湖近年来污水治理工作实践来看,仅仅依靠政府财政补助,长此以往难以维持污水治理工程的正常运转,全面展开农村地区的全域生活污水治理难度很大,拓展资金来源、吸纳社会资本的行动方案亟需出台。②认识偏差难度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需要基层干部群众的配合,由于认识偏差加剧了治理工作的难度:污水管网敷设难度大,由于农村住户在建房修路时未铺设污水管道,也没有考虑到为日后污水管网建设留足空间,在后期规划铺设管网时,需要开挖的路面面积较大,影响了部分农户的日常生活,导致其不愿意配合管网建设工作;污水处理设施难落地,基层干部宣传出现偏差,致使部分农户认为污水处理设施会散发臭气,影响人居环境,导致其不愿意污水处理设施在村庄内部选址建设。③污水收集管网欠缺农村地区前期由于农房建设及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缺乏系统科学的规划、集体经济发展不足等原因,绝大多数村庄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比较滞后,污水收集辐射范围不大,导致污水收集率不高。
3治理规划方案研究
3.1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巢湖市地形复杂,各种限制性要素
相互重叠,不同村之间有明显的差别,千村千面,因此不适用于统一的污水治理模板,需要按照各个村庄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提出分类治理思路。①纳管集中收集处理模式适用于距离市政污水管网近且施工条件优越的村庄,村庄内的生活污水接入市政污水管网,统一收集后利用城镇污水治理厂进行治理。该模式投资少、工期短、方便管理,首先能节省污水治理专项资金的投入,同时在后期管网及设施的运营维护方面也有一定的保障。根据巢湖市的实际情况,规划城镇开发边界内的村庄采用这一模式。②美丽乡村中心村实行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模式适用于美丽乡村的中心村,农户生产生活中的产生的污水通过规划建设的管网统一收集后集中排入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净化处理。③居住相对集中村庄实行微动力污水处理设施模式一般用于农户集中居住的村庄,通过建设村庄污水处理设施,配套敷设污水处理管网,集中收集邻近村庄的生活污水,最后排入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④不能纳入污水管网的采取联户小型污水净化池处理模式用于3、5户成群分散居住的农户,将农户生活污水进行联户或独户收集后排入小型污水净化池单独治理。⑤自然村单户采取户改厕模式用于独门独户建房生活的农户,这种情况敷设污水管网或者开挖净化池的处理方式都不够经济,一般通过户改厕的方式进行兜底处理。
3.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
根据“安徽省农村污水处理适用技术”及江浙地区污水处理的先进经验,结合巢湖市不同村庄的地域形态及污水排放现状,除纳入城镇污水管网的其他村庄,规划采取以下污水治理工艺。3.2.1集中式污水处理技术①厌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A2/O法)生活污水依次流经厌氧、缺氧、好氧三大功能区,主要利用微生物菌群去掉污水中的有机物、N和P。②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污水进水运行后,按时间顺序形成进水、曝气、沉淀、出水和待机等操作的操作周期,不间断处理污水。SBR反应器中轮换出现缺氧、厌氧和好氧环境,可以去除BOD、SS、N和P。③地埋式无动力化粪池+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将厌氧微生物加入到普通的化粪池中,利用厌氧微生物对污水中的有机质进行发酵及分解,最终达到净化污水的效果。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示意图3.2.2分散式污水处理工艺①分散式智能净化槽污水经过沉淀分离、过滤、曝气、沉淀等一系列操作后净化排出。但相比于化粪池或沼气池而言,其投入成本及运行费用都较高。②庭院式污水处理工艺指小型的化粪池+人工湿地处理工艺,一般分为单户型和多户型两类。单户型:工艺构造包括住宅化粪池及户内排水管道,污水经过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就近排放。适用于居住分散且房屋周围有空闲地的农户。多户型:多为2-5农户共用一处污水处理系统。适用于居住集聚且周围没有空闲地的农户。
3.3农村生活污水设施运行管理
3.3.1市域层面巢湖市作为统筹主体,做好监督领导工作,深入村庄展开调研,积极与镇村进行对接,推广最前沿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资讯和模式,各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理工作,确保有政必施、施之有效。同时建议巢湖市农村生活污水按照整体或者分片区打包形式进行第三方维护管理,统筹项目资金。3.3.2乡镇层面乡镇主管部门对辖区内的村庄污水治理情况造册管理,分村到人;落实具体责任人及其工作职责,组织业务培训课程,帮助相关责任人进行业务能力的更新升级;定期开展乡镇层面的月度自查自纠工作,以评促进,并给予成绩优秀的乡镇一定的资金奖励。3.3.3村级层面村级层面首先做好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的日常管理工作;村两委组织开展农村污水处理科普大讲堂活动,提高普通农户对污水处理工作的重视度和配合度,倡导“污水治理,人人有责”的社会风尚;鼓励农户参与到污水治理的日常工作中去,对表现良好的农户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3.3.4农户层面农户应有主人翁精神,主动学习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知识,了解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首先主动检查自家生活污水的接入和处理情况,其次自觉爱护村庄生活污水治理设施。
4结语
篇4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污水治理;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0)08-0152-03
1 引言
目前全国农村每年产生生活污水约80亿t[1],而96%的村庄没有排水渠道和污水处理系统,生活污水随意排放。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肆意排放,严重污染了农村的生态环境,直接威胁广大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以及农村的经济发展。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自流到地势处于低洼的河流、湖泊和池塘等地表水体中,严重污染各类水源。同时生活污水是疾病传染扩散的源头,容易造成部分地区传染病、地方病和人畜共患疾病的发生与流行。目前全国农村的自来水普及率只有34%左右,还有3亿多农民存在饮水安全问题。在经济比较发达的我国东部及华南沿海地区,已经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对于走在全国前列的浙江省,早在2004年第一个811行动计划开始,就在探索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新路。如今已走入新一期的811行动计划,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2 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和特点
2.1 农村水污染现状
农村水是指分布在广大农村的河流、湖沼、沟渠、池塘、水库等地表水体、土壤水和地下水体的总称。我国总计有乡镇45412个,村民委员会739980个,乡村户数23692.7万户,乡村人口达91960万人[2]。农村人口分散,人口数量多,没有任何生活污水的收集和处理设施,这使得农村生活污染源成为影响水环境的重要因素。据测算,全国农村每年产生生活污水约80亿t,严重污染了农村地区居住环境,农村大部分地区河、湖等水体普遍受到污染,饮用水水质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直接危害农民的身体健康,严重影响农村地区的环境卫生,极易导致一些流行性疾病的发生与传播。农村环境问题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已超过千亿元。
有资料显示,养殖一头猪所产生的废水是一个人的7倍,而养殖一头牛则是22倍。这些有机物未经处理,渗入地下或进入地表水,使水环境中硝态氮、硬度和细菌总数超标,严重威胁着居民饮用水的安全。根据浙江省丽水市农民家庭用水水质的抽样检测结果中,63个水样中大肠杆菌、浑浊度等主要指标超标的占72%。水源地水质低的状况与农村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有直接的因果关系[3]。
2.2 农村污水特点
2.2.1 农村污水面广、分散
村庄分散的地理分布特征一般呈粗放型排放。很多农村尚无完善的污水排放系统,污水沿道路边沟或路面排放至就近的水体,和雨水混为一体进行排放。造成污水分散,难于收集。
2.2.2 来源多
除了来自人畜的排泄物、厨房产生的污水外,还有家庭清洁、沐浴、洗涤以及生活垃圾堆放渗滤而产生的污水等。数据显示,太湖洗衣废水占生活污水的21.6%,巢湖、滇池大约为17.9%[2]。
2.2.3 增长快
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农村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污水的产生量也随之增长。
2.2.4 处理率低
以浙江省丽水市的农村污染情况为例,每年全市农村人粪尿产生总量约180万t,经化粪池处理的量约为23.03万t,处理率仅为12.9%[4]。
2.2.5 可生化性强
大部分农村生活污水的性质相差不大,水中基本上不含有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生活污水中可能含有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含一定量的氮、磷,水质波动大,可生化性强。
3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的特点
3.1 分散性
目前我国农村村庄很多分布比较分散,这对生活污水处理造成了很大的麻烦。目前很多像浙江省这样的发达省份,采取下山脱贫或搬迁自然村、整治空心村等手段,让农村居民集中生产和生活。这样能解决一部分生活污水困难的问题。但对于比较分散的村庄,污水处理就只能分散的进行处理。
3.2 投资高
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投资,包括污水管网地建设和污水处理系统(污水池)地建设,其中管网建设地投资一般占整个污水处理工程的70%以上,而对于像1000人左右的行政村,污水处理建设经费至少要达到50万元以上甚至更多。我国目前村庄众多,村集体经济都很薄弱,一般都需要靠上级财政补助进行建设。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相对复杂,由于农村地形复杂,高低参差不齐。对于平原村庄,有的存在标高相差不大,排污排水困难;对于山区的村庄,管道埋设会碰到山石的影响,从而影响工程建设的质量和进度,增加建设投资。
4 现阶段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存在的问题
4.1 资金问题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一般根据村庄大小及村庄分散程度,采用不同处理方式。生活污水治理的费用主要是污水管道的埋设和污水处理池的建设成本。而污水管道的埋设在整处污水治理的费用中占了绝大部分。根据实际测算,一般要占到70%以上。对于相对集中的村庄,按1000人口的村庄来计算,整个污水治理的经费要达到50万元以上。对于现在的新农村建设和村庄整治而言,生活污水处理费用占了较高的比重。没有经费保障建设生活污水处理的,无法保证工程的质量和进度。而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区别于其他农村整治工程,是永久性工程,一次建设投入使用,起码要使用二、三十年。现有的政府资金财力要保障重点项目地建设,然后逐年推进,按照保质限量逐步推进的方针,严禁遍地开花式的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同时,政府要加大财政保障力度,确保工程建设的经费。
4.2 污水治理分类问题
生活污水包括生活污水(粪便污水)和生活废水(洗涤用水),或者简单说由上水(自来水)经过生产、生活产生的水,现在部分人群概念中的生活污水就单指粪便污水(厕所污水)。由于生活废水较粪便污水来说更具排放的分散性,随意性,如果不把生活废水考虑进去,因此很难解决农村面源污染的问题。
4.3 污水管网管理问题
现阶段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基本依赖省、市(县)、区几级财政来分担生活污水处理费用,而农村集体资金相对薄弱。一般存在重视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而轻视管线、管网的建设。此现象造成的后果是污水接入率低,管网质量差,漏损严重,不能很好的起到处理生活污水的作用。对于建设经费严重不足的地区,笔者建议先重点建设和完善村庄排污排水管网,对污水处理进行规划,待条件许可后,再开建污水处理系统。
4.4 施工顺序问题
现在的新农村建设政策,多是阶段性的实施目标,致使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常陷入尴尬的局面。因为污废水管网、雨水管网的埋设必须破坏原有的道路路面等设施,这样带的来后果是严重的浪费财力、物力和人力。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必须优先于其他的整治工程,严防重复建设和投资,这样才能使污水处理工程建设达到高质量、高效能的同时能够节约成本。
4.5 雨、污分流问题
目前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雨、污水不分流的现象。一些村庄为了节省建设费用,把房前屋后的雨水都引入污水处理管网中,这样造成污水处理量大,生活污水在处理系统中停留时间短,处理效果不理想等问题,间接地浪费了处理投资。目前我国一般对雨水只进行收集,并不进行处理。因此建议农村的雨水进行边沟硬化收集并排放,有条件的村庄进行管网进行收集排放。
5 现阶段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对策
5.1 加强污水处理系统土地回收和资源回收利用
污水处理系统,不可避免的造成土地的占用,有些污水处理技术还存在占地面积较大,浪费现象也很严重。因此对于合理使用和回收处理系统的土地,达到保证处理效果,集约利用土地是实际工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对于使用厌氧发酵、沼气净化池等处理技术处理生活污水的,还要加强对沼气等有机能源的回收利用,达到节能节地减排的目的。
5.2 加强人员的培训管理和技术指导
目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建设一般是由市区(县)农办(建设局)指导,村委会主体实施,通过乡或县区招标平台以招投标方式确定污水处理工程的施工队伍。而实际工程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素质良莠参差不齐,许多都没有建设管理经验,缺乏培训管理和技术指导,很难保障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质量。因此,加大对污水处理工程建设从业人员的培训管理和技术指导是保障工程序建设质量,达到使用效果的重要保证。
5.3 规范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的规划和设计
规划和设计是龙头,只有严格、科学的进行规划和设计,才能有效的避免工程施工的盲目性。目前很多农村在生活处理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未经专业的给排水或环保规划设计部门的设计,盲目建设,由此产生工程质量难以保证、施工建设随意性等一系列的问题,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5.4 提高工程建设的透明度
工程招投标、工程建设管理、工程竣工结算等一系列程序要做到公开透明,让村民参与整个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切身感受到处理工程带来的社会效益。随着工程的建设进行,村民的参与度更加深入,其观念也随之改变。从而能够支持并积极参与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EB/OL].(2006-10-18).http:∥zhb.省略/info/gw/huangfa/200610/W02006101835771737553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0[R].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0.
篇5
为改变农村生活污水无序排放现状,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省、绍兴市有关文件精神,经研究,决定在全市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整治工作。为切实做好此项工作,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农村生活污水整治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由于农村的基础设施条件相对比较薄弱,加上农民的环保意识、生态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大量农村生活污水在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情况下就直接流入河流、湖泊,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整治工作,可以大大减少类似情况的发生,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提高农村的整洁程度。
2、有利于保障农民身体健康。农村生活污水给当地的空气、河水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同时给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带来了隐患。为保障农民健康,体现“以人为本”,必须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整治,以减少各种传染病的致病源,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推进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
3、有利于加快社会能源建设。当前能源供应非常紧张,制约着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整治,可以在解决生态环境污染的同时,起到增加能源种类、缓解能源短缺有益补充的作用,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有效途径。
二、进一步明确农村生活污水整治的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进度安排
(一)基本原则
1、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坚持以规划为先导,充分考虑城镇体系建设规划、经济发展状况、污水排放现状、人口分布等因素,科学规划建设区域内的污水处理设施。
2、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结合各地经济条件、地形地貌和群众积极性等现实情况,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科学确定不同类型的污水处理模式,分类推进整治工作。
3、示范带动,逐步推进。按照先易后难,先集镇后农村,先环境敏感区后一般区域的次序,在全市范围内选择一批具有一定条件的行政村进行试点,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开,有计划、有步骤地梯度推进。
4、政府推动,多元投入。加强政府调控和指导,切实抓好各项配套政策的制订和落实,优化项目配套,并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共同推进整治工作。
(二)总体目标
到2010年,力争全市60%以上的行政村基本完成生活污水整治工作,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50%左右,农村生活无序排放现象得到明显改变,实现农村卫生整洁、生态和谐。
(三)主要任务
各乡镇、街道要认真进行调查摸底,详细了解本地农村污水排放现状,精心制订本地农村生活污水整治规划和实施方案,明确年度工作重点和阶段性目标。整治规划要与新农村建设规划、“*”规划等已有的规划相衔接。
要根据人口分布密度、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科学选择城镇污水处理厂(站)、无动力厌氧沼气净化池、微动力厌氧好氧、人工湿地或其他适合本地实际的污水处理方式。凡能纳入城镇(区域)污水处理管网系统的农村,如城中村、与城镇(区域)污水处理厂临近的行政村等,原则上要建设截污管网,将污水收集后由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不具备纳管条件的经济发达乡镇、街道和行政村,可根据实际采用适宜处理技术处理生活污水。
(四)进度安排
按照绍兴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我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试点示范阶段(20*年)。在全市选择有一定条件的行政村(重点是中心村和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并根据这些行政村的实际条件,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开展试点工作。
第二阶段,重点突破阶段(20*年)。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市推广,全市有20%的行政村建成适合本村实际的污水处理设施,基本完成生活污水整治工作。
第三阶段,全面推进阶段(20*-2010年),全面推进并完成全市60%以上行政村的生活污水整治工作。
三、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的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十分显著的民心工程,需要政府引导、推动和农民的自觉参与。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务必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大工作力度。为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市政府成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的农村生活污水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市府办、农办、农林、环保、发改、财政、建设等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农林水产局内,办公室工作人员由农林水产局、环保局各抽调一人组成,实行集中办公。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落实责任,协调一致,形成合力。各乡镇、街道也要根据实际,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全面负责辖区内农村生活污水整治工作,并落实一名专职工作人员,做好该项工作的指导,着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整治工作。
2、政策扶持,加大投入。20*年度开展试点的行政村,市财政、所在乡镇(街道)和行政村分别按项目总投入额的55%、25%和20%予以承担,若有项目被列入省级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则按市财政补助金额与省级项目补助金额就高的原则予以补助。明年至2010年间实施项目的补助政策另行制订。同时各乡镇、街道要多渠道筹集资金,鼓励社会各界特别是工商企业、社会团体参与,形成财政投入为导向,农村集体、工商企业、社会团体及个人共同参与的多元投资机制,全面推进整治工作。
3、建立制度,强化考核。要加强各项制度建设,积极探索长效管理机制,把日常管理作为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整治的一项长期任务和重点工作,不断巩固和扩大整治成果。建立相应的农村生活污水整治工作检查考核制度,对整治成效明显、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鼓励。
篇6
[关键词]广西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技术、分析、研讨、建议和措施
中图分类号:X79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8-0268-01
这几年广西的经济有了很大的进步,农村经济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农村人们生活越来越好,与此同时,人们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垃圾也是越来越多。尤其是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污水,其排放量是越来越大,这些生活污水要是得不到合理的处置,这就会给我国的环境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由于广西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是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而且,广西农村居民居住的比较分散,广西地区的地形地势差异较大,在进行污水处理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本文就对如何对广西农村生活污水进行处理,更好的推进分散式处理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运用,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意见。
1.广西农村的发展状况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的农村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西省也不例外,广西经济这几年伴随着国家政策的实施和推行,广西地区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了不同程度上的改变。尤其是我国广西地区的农村也有了一定的转变,农村经济得到了飞快的进步,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得到改善,农村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农村人们幸福感也有所提高。但是,广西地区相对于其他沿海省市来说其发展进程还是存在差距,有很大的不足的,广西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广大农村居民生活的较分散,所以,对农村进行管理时存在着很多制约因素。农村居民众多,生产生活制造的垃圾也是很多的,而且,农村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污水大多是没有经过处理就排放了。因此,这些大量排放的污水就会给居民的生活造成极大的困扰,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环境,而且,广西地区的地形地势差异较大,这些污水会对周边的其他地下水造成极大地破坏,从而,这就会严重农村居民的用水质量。所以,这就需要我国广西政府的相关部门针对农村生活污水排放和处理相关方面的问题进行处理。
2.广西农村生活污水排放和处理现状
广西农村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农村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在生活中排放的污水量也在不断地提高,这些污水基本上是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到河流当中,由于这些污水中含有太多的磷、钾、氮等元素,这样就会对河流水以及是地表水造成严重的污染,使得水富营养化极为严重,造成大量的水生生物死亡。而且,还会造成水质变差,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用水量的供给。这些污水一般都含有人们的粪便、人体的尿液、油水以及含有磷的洗衣废水,这些水中含有很多的微量元素,造成水流污染,其中还含有很多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会对人体造成极大的破坏作用,促进疾病的传播,这就对人体的生命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农村生活污水的肆意排放,严重破坏农村生活环境,致使水体环境严重恶化,我国应当采取相关措施对农村污水排放问题进行一定的处理。
我国广西地区经济发展在我国是属于较为落后的,因此,在污水处理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广西农村居民人口较多,并且,其农村人口大多是呈分散状居住,集中居住的地方人口规模是较小的,而且,经济发展水平是较低的,这样就不便于大规模的进行污水处理,而是更有利于运用分散式处理。然而,当前,我国广西农村在污水处理方面还存在的极大地问题,污水分散式处理技术还不成熟。因此,在我国广西农村地区因地制宜开展污水处理是当前最为主要的任务,是解决我国农村地区水污染严重的关键之处。
3.广西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技术研讨
第一,生物处理技术。在广西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处理的过程中,通常会采用生物处理技术,这种方法包括厌氧生物处理技术以及好氧生物处理技术。厌氧生物处理技术指的是在厌氧的条件下,各种各样的厌氧或者是兼氧微生物一起作用的情况下,使得有机物得到分解,从而产生二氧化碳以及氢气的过程。在广西农村采用较多的是沼气池技术,这种技术消耗成本较低,施工方便、简单,占用的土地较少,消耗较少,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这一技术运用的过程中,受到了温度因素制约,使得其工作效果较不稳定。因此,这一方面的专家一定要在沼气池技术这一方面进行相关研究实验,对沼气池技术在运行效率以及脱氮能力、污泥滞留这些方面进行了技术改进,经过改善之后,污水净化沼气池技术的出水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除此之外,还有就是生物膜法,这种方法在污泥处理方面有很大的作用,其管理较为方便,污泥产生量较小,而且其占地面积也较小,因此,这种方法在广西农村地区运用也是较为广泛的。
第二,生态处理技术。首先是,土地渗透技术。其中土地渗透技术指的是在污水处理的过程中,通过人工控制污水,充分发挥土壤、植物、微生物的作用,发挥土壤对污水的吸附作用,发挥土壤中微生物对污水中的有害物质的分解作用,发挥植物对污水中一些杂物的吸收作用。在经过土壤、植物、微生物的有机作用之后,可以使得污水得到很好的净化。这种技术环保、高效,消耗的成本低,操作方便,运行较为简单,因此,在广西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土地渗透方法,实现对生活污水的初步处理,为进一步净化提供前提。其次,人工湿地处理技术。人工湿地是对自然湿地的一种模拟,充分发挥自然生态系统的净化作用,使得污水可以得到初步净化。最后,稳定塘技术。稳定塘技术指的是人工建造的污水池塘,这一技术也是利用自然生物自身的净化作用。通常农村建造稳定塘的过程中,还会在污水池塘种植一些具有净化作用的藻类植物,这样就可以避免稳定塘发臭,提高其污水净化能力。
结语
广西农村因地制宜运用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所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使得环境得到净化,有利于广西农村人民生活地更好。在广西农村地区受农村分布零散特点的影响,应该要积极推广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处理技术,从而,可以更好的达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目标,进而,给人们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参考文献
[1] 陈兵红.农村生活污水中高效降解菌的选育[J].湖北农业科学. 2008(12).
篇7
关键词:净化沼气池 生物滤池 稳定塘 长效机制
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环境污染现状亦日益加剧,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要求日趋紧迫。农村环境整治特别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内容。
1. 排放现状与特点
随着农村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也不断增加。预计至2010年,我国村镇污水排放量将达到270亿吨规模。
长期以来,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村镇的污水绝大部分都没有任何收集与处理措施,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归结起来,农村生活污水的现状是:排放量大,污染面广,布置分散,资金缺乏,收集系统极不完善,处理率极其低下。
2. 适用技术及研究进展
结合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的特点和农村经济基本现状,污水处理宜选择具有“三低”( 低造价、低能耗、低维护)特点的生态型、资源型的技术和模式。
2.1净化沼气池
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是化粪池和沼气池的改进型式,属于厌氧处理法。净化沼气池属于无动力污水处理工艺,运行费用低廉;沼气池亦可同时用于污水处理和农村秸秆、粪便等固废沼气化,并回收沼气资源;我国广大农村对沼气池有成熟的应用,可利用旧有沼气池改造成为污水处理设施,投资节省。净化沼气池一般分为前处理区和后处理区,前处理区一般为二级串联圆柱形沼气池,主要对污染物进行厌氧分解和泥水分离;后处理区为生物滤池,主要利用生物填料上的生物膜对污染物进行吸附降解和过滤截留,确保水质。
2.2生物滤池
生物滤池技术是利用陶粒、煤渣、石英砂或其它人工填料作为微生物载体,具有生物氧化与物理过滤双重功效的技术,包括传统的生物滤池、生物滴滤池、曝气生物滤池和生态滤池。目前,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见诸研究和应用的主要是生态滤池。
生态滤池是在滤床中建立人工生态系统,利用蚯蚓和其他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质进行处理和转化,又称为蚯蚓生态滤池。滤池主要由布水装置、生态滤床和排水装置三部分组成,生态滤床表层为土壤层,是蚯蚓的活动场所和污染物降解的主要功能区。该技术最早在法国和智利研究开发,国外已开始产业化应用。在国内,同济大学在上海地区的中试结果表明:生态滤池对CODCr、BOD5、SS、氨氮和总磷去除率分别达83~88%、91~96%、85~92%、55~65%和35~65%。生态滤池具有生物氧化和过滤截留双重功能,大幅度简化了污水处理流程,运行管理简单方便,并能承受较强的冲击负荷;由于蚯蚓的运动疏通,提高了土壤的通气和透水性能,便于系统自然供氧,节省了传统生化曝气能耗;蚯蚓对增殖微生物的吞食作用也解决了传统生物滤池所遇到的堵塞问题,处理系统基本不外排剩余污泥。生态滤池的缺点在于过低或过高的温度都会影响蚯蚓的生活习性,进而影响其处理效果。该技术在太湖流域农村也建立了示范工程,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3稳定塘
稳定塘是利用天然低地或池塘等经过围堤和防渗处理的污水处理塘,又称氧化塘、生态塘或是生物塘。主要原理是利用藻类和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或表层氧气传输提供提供复氧作用,有机污染物质通过微生物的生命代谢降解;微生物和高等浮游动物及鱼类又构成食物链,形成具有净水功能的复合生态系统。稳定塘构造简单,型式灵活(不需规则池型,依自然池型而定),造价节省,运行低耗,易于管理,可以实现污水资源化(农灌和水产养殖)。稳定塘缺点在于:停留时间长,占地面积大;处理效果受季节、气温、光照等自然因素影响大;防渗处理不当,可能污染地下水;易散发臭气,滋长蚊蝇,卫生条件不佳。
高效藻类塘(highratealgaepond,HRAP)是传统稳定塘基础上的改进形式,最早由美国加州伯克利分校Oswald教授提出。HRAP内存在的菌澡共生体系,比一般稳定塘中的生物相更加丰富;它通过连续搅拌装置促进污水的完全混合,调节塘内O2和CO2的浓度,均衡塘内水温、水质,对有机物、氮和磷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与传统的二级生物处理技术相比,HRAP具有投资低、运行费用省的特点,在阳光充足的农村地区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2.4土地处理
污水土地处理是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将污水投配在土地上,通过土壤/植物系统,进行复杂的物理、化学、物化和生化作用,使污水得到净化的处理工艺。土地处理包括土壤渗滤系统和人工湿地系统。前者主要利用土壤及其中的微生物系统对污染物进行过滤、吸附和生化降解;后者主要利用选载植物的根系、土壤和微生物的协同作用降解污染物,较之前者更符合生态和资源原则。人工湿地包括表流和潜流两种型式,由于卫生要求,潜流人工湿地的应用更为广泛。
3. 运行管理模式建议
农村污水治理的运行和管理的长效机制需要加以关注和探索。就农村生活污
水设施的具体管理而言,提出村民自治和委托运营两种模式。
自治管理是由村委会委派专门人员对村庄内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管理人员由设计和施工单位培训上岗,并定期接受继续教育。管理人员与村民间沟通方便,能通过村委宣传加强村民环保意识,但农民朋友难以对系统进行专业管理,难以形成统一管理和长效机制。
委托运营是指具备资质的环保企业(服务方)接受排污单位(委托方)的委托,进行环保设施专业化运营,实行社会化有偿服务,服务方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承担委托责任,保证环境保护设施正常运行和污染物达标排放。委托运营是一种积极的市场模式,可以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4. 结论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宜因地制宜,集散结合,并根据村庄特点组合选用多种单元技术,充分考虑工艺与生态环境的相容性和系统性,务求达到环境与经济叠加效益。
参考文献
[1]赵璇,王琳等.适合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技术.农业环境与发展.2007,2:10-13
篇8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优选
1农村生活污水特点
1.1农村生活污水水量特点
污水量小,与城市相比,农村生活用水量及排水量较少,约为100L/(人·d);水量分散,在大多农村,居住人口分布广泛且分散,因而导致污水量也较分散,且大部分地区并无污水管网;变化幅度大,在大多自然村或行政村,居民生活作息相近,从而出现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日变化幅度大,一般早晚比白天大,夜间排水量更小,甚至可能断流。
1.2农村生活污水水质特点
污水浓度高,农村生活污水所含有机物浓度相对偏高,COD最高浓度平均可达到500mg/L;水质单一,可生化性强,大部分农村生活污水的性质相差不大,水中基本不含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但有一定的氮、磷;水质波动大,农村生活习性根据季节、早晚不尽相同,导致水质波动较大,不同时段水质不同;部分可资源化,农村生活粪水水质较差,可用作肥料进行资源化利用。
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选择原则
随着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的不断推进,污水处理工艺应满足处理规模、污水特征、出水水质及排放水体等要求。因而,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处理工艺势在必行。
土地问题:近年来农村土地问题也日益紧张,因而系统简单,无需占用大量土地资源至关重要,也更易在农村地区推广;
费用问题:根据建设实例说明,与城市相比,我国农村经济还是相对落后的,因而污水处理设施不仅要求初期投资低,更要求运行管理费用低;
运行维护:当前,我国农村各项技术人才仍比较匮乏,一旦污水处理工艺过于复杂,势必造成系统的后期运行维护较为困难,因而运行维护简便的处理系统才能满足当前农村现状;
氮磷去除:根据各项数据表明,按照当前出水标准,尤其是某些严格的地方标准,氮磷的去除仍是比较困难的,达到稳定的除磷脱氮效果是一项关键指标。
3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
3.1稳定塘工艺
稳定塘是一种依靠水体自净过程来实现对生活污水处理的工艺。稳定塘又称氧化塘,借助的是微生物、藻类对生活污水中有机物、无机物的利用,能够有效实现对生活污水的净化处理。稳定塘通常被建设成为池塘的外观,内部设置防渗层,四周设置围堤,减少生活污水与周围土地资源、地下水资源的接触,保护土地资源和地下水资源。稳定塘的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较低,操作也非常简单,能够有效去除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无机物、病原体,适合建设在农村地区进行就地处理。同样稳定塘也有一定的劣势,那就是处理速度较为缓慢,且容易对逸散出不佳气味,影响周边生活的居民。
3.2生物滤池
生物滤池是生物膜工艺中常见的一种。生物滤池中通常使用碎石块、塑料填料型块作为滤料,滤料堆叠成滤床也就是生物载体,滤床暴露在空气中,滤床下铺设有用砖块、陶块、混凝土块铺成的集水层,集水层与滤池外相连,可排水、可通风。生活污水通过布水器洒在滤床上,逐层通过滤料、集水层,污水中的有机物被生长在滤料和集水层表面的微生物形成的生物膜所附着、降解,有效实现生活污水的净化。布水器是生物滤池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样式主要有两种,分别是固定式的和移动式。在生物滤池的使用中,回转式布水器最为常见。回转式布水器围绕生物滤池的中心旋转,生活污水从对称布置的穿孔管中流出,接触滤料。回转式布水器以一定的速度连续旋转,下方的滤料则间歇接触生活污水,这样的布水方式符合生物滤池的工作需求。生活污水从布水器落入滤料的过程还为生物膜上的微生物提供了空气,辅助附着在滤料和集水层表面的微生物进行物质交换和降解,微生物代谢产出和生物膜碎屑可随着流动的水体流出滤池范围,进行后续的沉淀分离,保证生物滤池的正常运行。深度2m左右的生物滤池容易出现堵塞问题,影响滤池的整体工作效率,可以考虑将生物滤池的深度加深至8m,形成塔式生物滤池,有效解决堵塞的问题;或在成本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整体使用塑料垫块,也能够有效解决堵塞问题,这样就不需要受到滤池深度的限制,可根据实地情况进行设计和施工。
3.3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是一种由人为建造的类沼泽地环境,是对自然界中污染物降解过程的加强处理。人工湿地主要利用人工介质、土壤、植物、微生物来实现对生活污水中污染物的截留、吸附、降解处理,提高出水水质,保证生活污水的处理效率。在人工湿地中,生活污水被地势引导定向移动,而不是如自然湿地中一般自然流动,因此,人工湿地建设时需要建设一定的坡度,不可过缓,会影响生活污水的处理效率,不可过陡,会影响生活污水与人工介质、土壤、植物、微生物的接触,影响生活污水的处理质量。生活污水流经人工湿地时,会经历截留、过滤、吸附、沉淀、微生物降解等环节,虽然整个处理过程需要数天的时间,但整体处理效果较高。
3.4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主要包括格栅、调节池、厌氧、缺氧、接触氧化、沉淀、消毒等数个过程,整体来讲是一个A2/O工艺过程,能够有效去除生活污水中的氮、磷等污染物,提高出水的水质。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较高,操作简单、管理难度低,且设备整体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较小,比较适合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就地处理。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可以整套埋入地下,不占用土地资源,设备上方的土地还可以用于物品摆放、绿化、停车等。
3.5好氧生物处理工艺
好养生物处理工艺是将污水进行生物性的氧化。在我国很多农村都在使用这样污水处理的方式,其实通过接触曝气形式将污水进行生物膜处理,这样的技术是介于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之间的污水处理方式。在污水处理的过程中,在填料的表面进行覆盖有效的微生物,使其在曝气池中与微生物进行物理或是化学性的反应,以此达到处理污水的目的。在污水流动的过程中,经过了生物膜的表面,因为生物膜在生长的过程中会出现新陈代谢的情况,在代谢的过程中将污水中的杂质进行降解,以此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好养生物处理工艺在实施的过程中,其占地的面积比价小,处理的过程比较迅速,而且符合性能比价高,不会产生过多的污泥,人工控制能力比较强,维护起来比较方便简洁,这种方式对于污水量比较小的农村来讲,是非常有效的处理工艺。但是好养生物处理工艺实施过程中,费用要比其它处理工艺高很多,所以在南方比较富裕的农村实用几率比较大,推广的速度也比较快。
3.6农村生活污水建设规划
关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面,要在吸取和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有效结合厌氧、好氧生物人工处理技术与自然净化系统,规划与各地农村经济水平、区域特点、自然条件、环境目标相适应的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和行之有效的运行管理模式。生活污水治理应与当地的经济结构调整相结合,发展绿色、无公害的产业与产品,在生态治污的过程中有效开发利用动植物资源,实现水的良性循环、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促进动植物的繁育生长。
结论
在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上,应坚持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用更优更适宜的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加强设备运维管理工作,确保所选用的处理工艺达到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膜生物反应器,农村污水,处理
1 农村污水处理面临的挑战
1.1 农村水资源污染现状
目前全国农村每年有超过2500万吨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农业源污染物排放对水环境影响较大,其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占排放总量的43.7%,总氮、总磷分别占排放总量的57.2%和67.4%。农业源基本上占到全国污染的50%以上。建设部《村庄人居环境现状与问题》调查报告[1],对我国具有代表性的9个省43个县74个村庄的入村入户调查显示,96%的村庄没有排水渠道和污水处理系统,生产生活污水随意排放,造成河流、水塘污染,影响村民居住环境,严重威胁农民的身体健康。由于大量生产和生活废水未经处理排入各种水体,加上公共设施跟不上发展的需要,农村大量人口饮用不卫生水。据相关调查表明,我国7亿人口饮用水资源不合格,其中大肠杆菌超标率达86%,农村重大的安全隐患。
农村的污水乱排放不仅给自身环境造成破坏,对流经的河流也是很大的污染。乡村的沟塘、水库已呈相当严重的富营养化,全国各地水污染事故不断发生,《2008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的数据显示[2],在选取的200条河流409个断面中,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24.2%和20.8%, 28个国控重点湖(库)中,劣Ⅴ类的11个,占39.3%,Ⅴ类的5个,占17.9%,Ⅳ类的6个,占21.4%。对太湖、巢湖、滇池“三湖”富营养化的成因分析表明,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污染源主要来自生活用水和农田的氮、磷流失,工业废水对TN、TP的贡献率仅占10%~16%。
大部分水源地、生态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都在郊区,周边大部分布着农村,整治这些农村的水环境就显得至关重要。我国农村水环境污染已相当严重,若不及时进行处理而继续拖延下去,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危害是长期、无法挽回的。重视与加强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作,避免因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而对农村地区的水体、土地等自然环境产生污染影响,确保农村水源安全和农民身体健康,既是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村庄整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中所要解决的最急需、最迫切、最突出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农村生产及生活污水具有与城市污水不同的特点
(1)排放分散且面广。农村与城市相比,其占地面积大,人口不集中,分布密度小。有的十户八户就是一个村,即使是中心村,相对也比较分散。所以污水排放相当分散,排放面也较广。
(2)间歇排放、波动较大。农村居民没有固定的上下班作息时间和相对稳定的生活习惯,因此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为不均匀排放,瞬时变化较大,日变化系数一般在3.0~5.0,同时农村生活污水还具有早、中、晚不同时段相对集中排放等特点。
(3)水质相对稳定。农村生活污水的水质比较稳定,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物含量较高一般不含有有毒物质,污水中还含有合成洗涤剂以及细菌病毒、寄生虫卵等。
1.3 农村污水处理技术应满足的特殊要求
(1)满足当前达标处理与今后再生利用需要。针对农村地区各方面条件,探索因地制宜的农村污水收集处理方式,既解决当前村庄污水达标处理排放问题,又充分考虑今后污水处理回用的需要,节约水资源、保护水环境。
(2)低耗高效、经济适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财力状况薄弱、农民实际承受能力较低,当前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主要来自政府的投资和支持,因此污水的处理应充分考虑造价低、运行费用少、低能耗或无能耗、运行稳定高效的处理工艺。
(3)低二次污染。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立是为了消除农村生活污水直接进入环境而带来的污染其污水处理设施容易带来空气污染、蚊虫增多等其他环境问题。另外,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问题严重,目前一些大中城市的污泥出路尚且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小城镇污水处理的剩余污泥更是一个大难题。应尽量选择低二次污染或无二次污染的处理工艺。
(4)抗冲击负荷能力强。由于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水质不稳定,水量变化大,为避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由于污水排放量的变化而造成系统资源浪费或者瘫痪,应该选用抗冲击负荷能力强的污水处理技术设备。
(5)管理维护简单。广大农村地区经济基础薄弱、污水处理从业人员数量少、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较低,应尽量选用运行、管理简单,维护方便的污水处理工艺,能有效节省管理和维护的人力物力,以保证系统建成后正常发挥功能。
2 膜生物处理技术在农村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
针对农村生产及生活污水的特殊性,常规的污水处理厂工艺技术不能直接套用在小城镇污水处理中。膜生物反应器(MBR)是将生物处理与膜分离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高效污水处理新工艺。膜的孔径只有0.1~0.4微米,具有高效的截流作用和分离作用,将微生物完全截流在反应器内,使废水中的污染物高效降解和高效分离,得到优质的出水。MBR技术彻底变革了传统的水处理工艺,实现了同步解决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使污水变成新水源成为现实,在农村生产及生活污水中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1 MBR工艺原理
膜生物反应器( Membrane Bioreactor-MBR),是膜技术和污水生物处理技术有机结合产生的新型高效污水生物处理工艺。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反应器的好氧微生物降解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同时微滤膜进行高效的固液分离出水。膜生物反应器工艺通过膜分离技术大大强化了生物反应器的功能,与传统的生物处理方法相比,具有生化效率高、抗负荷冲击能力强、出水水质稳定、占地而积小、排泥周期长、易实现自动控制等优点,是目前最有前途的污水回用处理技术之一。
2.2 MBR工艺特点
(1)出水标准高,水质稳定
污水中的污染物经生化池中高浓度微生物种群的降解后,水在系统负压的作用下,经过中空纤维膜而生产出高品质的再生水。长期研究表明,由于膜的高效截留,MBR出水中悬浮固体的浓度基本为零;对游离菌体和一些难降解的大分子颗粒状物质具有截留作用,生物反应器内生物相丰富,如,世代时间较长的硝化菌得以富集,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也能生长;膜出水不受生物反应器中污泥膨胀等因素的影响。因此,MBR的出水质量高,保证长期稳定的高质量出水,能使出水的浊度
(2)占地面积少,节省用地[3]
M BR内微生物浓度高,可达12000mg/L以上,容积负荷相比传统活性污泥法高,水力停留时间短,因而占地面积小,占地面积相比传统活性污泥法大大减小,只有传统工艺的50%; MBR工艺将传统活性污泥法的曝气池与重力式沉淀池合二为一,流程简单,结构紧凑;此外,整个系统占地而积小,投资少,且不受场所限制,可做成地而式、半地下式或地下式。
(3)流程简短,模块化设计,智能化运行
膜的高效截留作用,使微生物完全截留在膜生物反应器内,实现了水力停留时间与污泥停留时间的完全分离,因此对生物反应器内的运行状况更容易进行合理控制。由于MBR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短,系统全自动运行,无需专人看管。核心设备膜组件模块化设计,可根据实际情况自由组合,从而使运行管理变得简单易行。
(4)二次污染少
MBR的污泥停留时间长,可达100天以上,污泥浓度高,MBR的污泥负荷低于传统活性污泥法。由于在低污泥负荷下运行,MBR的产泥量低于传统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剩余污泥产量极低,理论上可实现零污泥排放。通常,MBR比常规活性污泥法减少50%~80%[4]。极大地减轻了污水处理的二次污染。
2.3 MBR工艺在农村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1)集中式、半集中式村镇污水处理系统
以相对集中的中小型村镇为使用对象,利用MBR系统可实现污水的高效处理和资源化回用。以北京市新农村治污工程为例[5],建设中的MBR工艺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且水质净化效果显著。庄头峪村、长园村、北宅村的生活污水处理就采用了该工艺,处理水景分别为160,120,100 m3 /L。出水中除N和P外,其余污染物浓度基本可以达到北京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DB 11 /307-2005)的一级A限值,出水稳定。
(2)分散式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地区的农村生活污水与餐饮废水处理系统
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往往地处郊区农村,远离城镇,市政排水设施缺乏,除所涉及村庄的生活污水外,由于作为旅游度假区/村,餐饮废水也是排水的重要部分。然而,这些区域地形复杂,人口居住分散,密度低,水量季节变化大,不宜新建大范围市政收集管网与集中处理系统。另外,这类区域往往处于或临近水源或重点水域保护区,环境敏感度高,地表水水质及其影响极受关注,因此对区域内污水排放标准要求高,某些区域甚至要求污水零排放。因此,对于这些区域,可选择将一定范围内生活污水收集后,建设分散式污水处理站实现污水处理后达标排放或回用。一种应用于某水产养殖暨生态旅游区域的农村污水以及餐饮废水处理的基于MBR的示范工程表明[6],该系统适合于环境敏感区域污水处理,实现了有机物、总氮、总磷与油类的去除,并可做到出水回用,既减少或避免了污水及污泥的排放,控制水污染,保护水环境,又实现了节约水资源的目标。
3 结语
膜生物反应器工艺通过膜分离技术大大强化了生物反应器的功能,与传统的生物处理方法相比,具有生化效率高、抗负荷冲击能力强、出水水质稳定、占地面积小、排泥周期长、易实现自动控制等优点,是目前最有前途的污水回用处理技术之一,其特点能良好的满足农村对污水处理技术的特殊要求,较传统活性污泥法,更适用于农村分散式小规模的污水处理。但是,现阶段膜生物反应器仍然面临着膜污染严重、膜更换费用较为昂贵、动力消耗较大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将有力的推动膜生物反应器在农村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1] 胡占晶. 农村污水综合治理分析. 水利科技与经济[J]. 2011, 17(7): 38-39.
[2] 2008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中国环境年鉴[M]. 北京: 中国环境出版社, 2009.
[3] 张鑫. MBR工艺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J]. 2006, 21(9): 70-71.
[4] 张 文. 膜生物反应器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广东化工[J]. 2006, 33(163): 66-69.
篇10
关键词:农业废水;处理技术;技术特点;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和变化,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在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发展背景下,我国农村经济得以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较之前相比发生了很大的改善,农村生活方式有了很大的转变,但在农村经济取得发展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农村在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也不断增加,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大量养殖废水未经过任何处理直接排放至河流、湖泊中,由于农业生产对化肥、农药、地膜的使用,使得大量的氮、磷随农田排灌水和雨洪径流进入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了农业废水的污染,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健康和安全。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阶段,对农业废水进行有效的处理,这对于我国社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和积极的意义。
1.我国农业面临污染现状
在我国农业源污染中,比较突出的是畜禽养殖业污染问题,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规模化养殖场每年畜禽粪便和污水排放总量超过200亿吨,由于养殖业的主要生产场地为农村,造成了90%以上的污染物没有得到及时处理。我国是一个人均耕地较少的国家,为了有效的提高农业生产量,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投放化肥、农药等化学品,这造成了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我国的农业用量较发达国家相比,是发达国家的多产,各地均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同时,一些生活垃圾,生活用水随意排放,不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也增加农业的污染。
2.我国农业废水处理技术的应用现状
2.1农村生活污水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各项投入力度,对农业污水进行有效的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技术逐渐成熟,生产工艺呈现出多样性。但我国小城镇污水处理率不到十分之一,在农村地区生活污水的处理率则更低,基本上都是未经过任何处理而直接排放出。面对当前我国农业废水治理污染的严峻性,我国不断加大了处理力度,很多处理技术都已经建成了试点示范工作,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目前,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最大的难点在于基建投资以及运行费用较大,农村经济实力以及技术力量很难达到当前社会的要求。因此,需要一定的效率高且成本低的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与资源化处理技术,有效解决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污染问题。
2.2规模化畜禽养殖造成的废水
养殖业是我国重要的产业,它对于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畜禽养殖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这不仅影响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而且对于农村生态环境也造成了很大的伤害,这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畜禽养殖场所产业的粪便和污水由于没有经过处理,造成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和环境空气的严重污染,直接影响人们身体生活健康,养殖业所产生的大量污染物质由于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严重,使河流失去了原有功能。
3.我国农业废水处理技术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3.1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应用
当前,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主要有好氧生物处理、人工湿地和稳定塘系统、土地处理系统等。其中好氧生物处理工艺是应用较多的,生物接触氧化技术是介于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之间的处理技术,它通过微生物结成生物膜与曝气池相同的方法向微生物提供氧气,通过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有效的降解污水中的污染物从而达到净化的目的。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在间歇运行条件下仍旧能够保持良好的处理效果,对于水理不均匀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具非常好的效果。根据我国农村生活污水的分布特点及水质水量的具体特性,研究适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需要满足建设和管理运行费用较低、产生的能耗较小,操作管理简单、处理稳定等要求。其未来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向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发展、生物―生态组合工艺技术,同时,在处理过程中要充分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处理经验,切实提高我国农业废水处理水平。
3.2养殖业废水处理技术
针对养殖业废水处理技术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自然处理法、厌氧处理法、好氧处理法等。但无论采取哪种处理技术都需要做好预处理工作,通过预处理可以有效的减少废水污染物负荷,防止大量的固体或杂物进入后续处理环节,造成设备的损坏。养殖业废水处理方法各具特点,能够有效的针对不同水质进行不同的处理。为了有效的提高处理效率,获取良好的稳定水质,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一般采用混合处理的方法,根据废水的多少和具体情况,通过三种或三种以上的处理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共同进行废水处理。这样能够有效的降低处理成本,提高处理效率。随着我国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养殖业废水处理技术可以同时处理养殖场固体、液体和气体,能够实现养殖场废水的多级处理,满足不同的出水水质要求,有效的提高水质,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沈成文.工业废水等有机污染物污染水源所致危害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28)
- 上一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案
- 下一篇:小学健康教育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