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案范文
时间:2024-03-26 16:46: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指导思想: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据水污染防治有关法律法规标准,根据《*市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市市区水环境整治规划》及《*市长潭水库水环境保护—库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要求,全面治理饮用水源保护区农村生活污水,努力改善饮用水源水质,提高农村生态环境,切实提高农村干部群众治理工作积极性,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效,促进我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
工作目标:在20*、20*年已完成6个集镇污水处理厂和53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基础上,按照《20*年度饮用水源保护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以奖代补试点工作方案》(黄政办发[20*]152号),结合长潭水库现状,2009年决定对长潭水库饮用水源上游的42个行政村生活污水采用以奖代补方式进行达标治理,以此改变农村生活污水无序排放现状,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改善饮用水源水质,确保饮用水源安全以及达到经费节省、质量保证、工期缩短、实效提高的目标。
二、治理对象
2009年完成饮用水源保护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43个行政村,其中富山乡5个行政村,上郑乡9个行政村,上垟乡5个行政村,宁溪镇8个行政村,屿头乡8个行政村,平田乡7个行政村,涉及农村户数约8658户,人口约26544人(具体治理行政村名单见附表)。
三、生活污水治理内容
(一)治理标准。污水处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标准B标准(COD为60mg/L,BOD为20mg/L,SS为20mg/L,NH3—N为15mg/L,TP为1mg/L),公共厕所除外;
(二)治理模式。根据各行政村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用集中工程措施、分户治理措施和生态治理措施相结合的办法。
1、村民居住相对集中、常住人口在100人以上的村或自然村采用集中式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设施,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规范和其他规定的技术要求进行设计和建设。村民厕所化粪池污水、厨房污水、洗涤污水和零星养殖污水等生活污水应以管道方式收集治理。按要求规范建设化粪池,总容积≥1.5立方;管道施工须规范,难以敷设管道的区域可采用三面光沟渠收集,但沟渠应加盖并设立溢流装置。
2、村民居住较为分散的村或自然村可采用分户治理办法。鼓励治理村组织农户自愿按要求规范建设化粪池(总容积≥1.5立方)和简易人工湿地(也可组织农户联合建设),对化粪池污水、厨房污水、洗涤污水和零星养殖污水进行科学治理,提高出水水质。
3、对居住分散不宜建集中式或分散式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的村或自然村,鼓励建设生态公共厕所。
(三)工程管理
集中式工程措施、分户治理措施的验收标准由区生态办牵头制定并实施。集中式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设施由区生态办落实有资质单位设计,乡镇、街道按有关规定进行工程招投标。分户治理工程设施由区生态办落实有资质单位设计,乡镇组织村统一实施或农户自愿按要求建设。各治理行政村要落实专人负责,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区生态办、各乡镇和区环保局、区财政局、区农办、区建设局、区卫生局等部门要加强工程质量监管和资金使用监督,做好土建闭水试验、竣工验收和运行检查,确保生活污水治理有实效。工程竣工验收规定参照黄生态办[20*]1号文件执行。
4、奖补资金拨付。生活污水治理以奖代补资金经村自查申请、乡镇复核初验和区审查验收后由区财政局、区生态办按直接受益人口拨付到乡镇,转到村。以奖代补包括工程建设、化粪池改造费、工程管理、招标费、土地征用、青苗补偿、审计费、竣工验收监测费等费用,直接受益人口按20*年12月31日的常住户籍人口为准。具体如下:
(1)按要求建设集中式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设施的村,工程建成验收合格并正常运行的按900元/人给予奖励;对于村中老房子居多,无法进行化粪池改造的村,按650元/人给予奖励;
(2)对采用分户治理方式的村,按要求组织农户规范建设化粪池和简易人工湿地,对化粪池污水、厨房污水、洗涤污水和零星养殖污水进行治理,验收合格后给予1500元/户奖励;
(3)对符合要求、经区生态办同意后建设生态公共厕所并验收合格的村,每村以奖代补其建设费用(不含征地及政策处理费用)的80%,最高理赔为5万元。
四、时间要求
原则上,各行政村治理工程综合验收在2009年10月31日前基本完成。时间安排如下:
(一)2009年2月:宣传发动阶段;
(二)2009年3月:设计单位现场踏勘,完成施工图纸的设计;
(三)2009年5月:编制工程预算,完成工程招投标工作;
(四)2009年6月至8月:完成工程施工建设;
(五)2009年9月:监测验收;
(六)2009年10月:全面实施综合验收。
五、职责分工
(一)区生态办负责工程施工图纸设计的相关事宜,并与区农办共同负责监督工程建设和组织竣工验收;公共厕所设计由乡镇自行负责。
(二)区建设局负责工程建设的质量监管。
(三)工程所在乡镇要建立专门工作机构,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分管领导具体负责,落实专门工作人员负责工程的组织实施(实行招投标的,投标单位的资质须在市政三级以上)及监督管理工程质量。
(四)区财政局负责资金的筹措与管理。建设资金按工程进度拨付到乡镇,具体比例为3:3:3:1,即开工后按照设计人数预拨奖励款30%,土建闭水试验竣工验收后预拨30%,监测合格综合验收后预拨30%,质量保证一年后支付剩余的10%,拨付资金前须由区生态办签字认可,设计和调试费用拨付到区生态办,由区生态办与工程设计单位结算。奖励资金拨付到区生态办,由区生态办审核后拨付到乡镇。
(五)工程设计单位必须具有环境工程(废水)专项工程设计资质、市政(污水处理厂和雨污水管道)专业设计资质(联合设计),负责提供终端处理设施和排污管线的施工图纸和竣工图纸,负责指导、监督工程建设并签署预验收意见,负责终端处理设施的调试,并通过竣工验收。
六、保障措施
20*年是全省“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和*生态区规划建设要求的推进之年,为此全区各单位要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真抓实干,有序推进,确保治理工作落到实处。
(一)加强督查,落实责任。各乡镇要将年度目标治理任务分解落实到各有关行政村,各单位要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作用,推进饮用水源保护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饮用水源保护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要纳入各乡镇、部门综合目标责任考核内容,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区生态办要正常性地组织督查,定期通报治理进度,同时,实施饮用水源保护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月报和例会制度,总结工作经验,进行工作部署。
篇2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 特征 设计、施工、运营
一、项目背景
2014年1月,浙江省委、省政府了《关于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意见》。制定了从2014年起,全面启动83个县(市、区)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力争用3-4年的时间,新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受益农户448万户,使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覆盖率达到90%以上、农户受益率达到70%以上的目标任务。
二、项目特征
农村生活污水是农村居民在生产、生活、家庭养殖等过程中产生的污水的总称。特征如下:
1、污水分散、涉及面广。
2、来源多样、水质各异。
3、基数较大、增长较快。
4、收集率低、处理率低。
三、建设主体
按照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项目建设包括建设、监理、勘察、设计、施工五大主体。
根据项目实际,建设单位由市、县(区)政府、街道、乡镇、村等多级单位组成。其中市、县(区)政府、主要承担发起、投资工作,街道、乡镇主要承担投资、组织工作,村则为项目的使用单位(下称业主单位)。
四、建设程序
1、前期阶段(立项、可行性研究)
2、准备阶段(报建、项目设计、办理征用地手续、施工发包)
3、实施阶段(施工准备、组织施工)
4、竣工验收备案与保修阶段
五、项目设计
(一)总体设计
1、排水体制
(1)直排式合流制:雨污合流,直排河道。
(2)截流式合流制:雨污合流,初雨截流、后期溢流。
(3)全处理合流制:雨污合流,全部处理。
(4)完全分流制:雨污分流,雨水排河,污水处理。
(5)截流式分流制:雨污分流,初雨截流、后期排河,污水处理。
农村生活治理项目,一般以不完全分流制为主,截流式合流制为辅。
2、系统布局
(1)优先考虑纳入城镇污水管网,统一集中处理。
(2)大流量集中统一处理,小流量分散处理,保证可操作性,实现经济与效益最佳。
(3)根据村镇规划及受纳水体,确定污水系统布局。
(4)合理利用现有污水工程设施,节约工程造价。
3、处理模式
(1)按照布置形式,分为集中型、区域型、联户型、单户型。
(2)按照运行原理,分为有动力、微动力、无动力。
(3)按照处理工艺,主要有厌氧+人工湿地、A/O、A/O+人工湿地及A2/O+人工湿地等。
(二)工程设计
1、接户工程
(1)卫生间污水、厨房废水和洗涤废水等各类排污口,定点、定位标示。
(2)接户管径一般为D75~D160,管材一般选用U-PVC管。
(3)卫生间污水管径不小于D110。
(4)厨房废水管径不小于D75。
(5)户外洗涤池规范砌筑,板上洗涤废水收集入槽,槽底用软管接入管网。
(6)接户管在转弯处宜设置清扫口,当弯头位于地下时应设清扫井。
2、化粪池
(1)化粪池一般是指“三格式”化粪池。
(2)农户没有化粪池的,一般要新建化粪池。
(3)如无新建化粪池条件,可将卫生间污水直接纳入污水管网,但必须满足管网坡度设置要求,设置清扫口并加强管理。
3、隔油池
农家乐、饭店、集中食堂等餐饮废水必须经隔油池预处理后再接入管网。
4、检查井
(1)管道交汇处、转弯处、跌落处、管径改变及直线管段相隔一定距离处应设置检查井,间距一般为20~40m。
(2)厨房废水和洗涤废水在出户后须设置清扫井,清扫井内须设过滤网,在经过清扫井初滤后,再接入支管。
(3)检查井可采用塑料井、砖砌井或预制水泥井(清扫井)。
5、管道工程
(1)排水管管径一般为D160~D300,D160选用U-PVC管;D225及以上管径选用双壁波纹管,重要部位可采用污水用球墨铸铁管。
(2)D160、D225、D300最小坡度为:5‰、4‰、3‰。
(3)对淤泥质不良地基,应进行相应处理。
6、泵站工程
(1)室外地坪标高按城镇防洪标准控制。
(2)水泵流量按照最高日最高时流量计算。
(3)水泵宜采用自耦式潜水泵。
(4)水泵宜选用同一型号,且不少于两台,其中一台备用。
7、终端工程
终端工程设计要因村制宜地确定排放标准和技术工艺,并按照基础设施景观化、建筑用材本土化的理念进行设计。
(三)设计流程
1、业主单位组织现场摸底,确定集中流量点、主要收集线路、设计收集范围。统计人口数量、用水量、排污口数量、排污设施、处理设施等。提供规划建设、拆迁计划。
2、建设单位提供区域规划、排水规划资料、地形图及现状管网资料。
3、设计单位绘制污水主管系统走向草图,初定提升泵站和终端处理设施的位置。
4、设计人员与业主代表现场核对系统走向,逐步完善。
5、设计单位深化系统图、绘制排水方案图。
6、业主代表协助设计人员,现场核对排水方案,并核实各排污出户管、核定化粪池改造措施,明确具体管位定线、过障碍物等节点处理。
7、设计单位编制方案设计文本,由建设单位组织业主单位等部门对方案进行评审。
8、设计单位结合方案评审意见编制初步设计文本,由建设单位提交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评审、批复。
9、设计单位依据批复,编制施工图。
六、施工质量监管要点
1、原材料控制
对所有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设备控制,检查其性能、规格、质量及其试验报告资料,出厂合格证或质量保证书等。
2、接户工程
现场核对接户管数量、位置、口径、标高等。并与农户核对,确保无遗漏。
3、管道及检查井等构筑物
(1)施工测量:按施工图放样,不得擅自变更设计意图。
(2)沟槽开挖:严禁超挖,人工清底。
(3)管道基础:工程塑料和管球墨铸铁管,一般为砂碎石垫层基础,主要控制标高、厚度、材料级配。
(4)管道安装:先施工管道基础、按要求密实,再铺设管道,确保基础可靠,控制管道标高。
(5)检查井砌筑:排水检查井属于防水工程,采用挤浆法砌筑。
(6)闭水试验:闭水试验应在管道回填前进行。工程塑料管可采用局部覆土的形式进行稳固管道,但不得覆盖接口。
4、污水泵站:施工前先确定水泵等设备,由设备供应厂商提供预埋件并指导施。
5、终端处理设施
施工中对设备规格、安装标准等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核对,施工完成后严格按照设计出水水质验收。
6、雨季施工
(1)防止地面雨水进入沟槽,管道安装严禁带水作业。
(2)检查井抢雨施工时,要求在上面搭设油布蓬。严禁水泥砂浆及混凝土泡水。
(3)安装暂时中断或未能及时砌井的管口,用堵板或干码砖等方法临时堵严。
七、运营管理
1、运营管理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1)建立健全运营管理制度
(2)明确运营管理工作内容
(3)确保运营管理资金来源
2、运营管理工作内容:
(1)定期检查污水井、管道,清理淤积物,保持管道过流畅通,如有破损应及时修复。
(2)每周检查清扫井,保证过滤网正常功能。
(3)每周检查沉泥井,及时清除大颗粒污染物,每季度清渣一次,确保沉泥井正常功能。
(4)每半年对集水池清淤一次,防止淤积造成水泵堵塞。
(5)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定期检查水泵等机电设备。
(6)按照运营维护说明书,对终端处理设施投放药剂。
(7)每天检查井盖等完整性和安全性。
结束语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水环境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科学确定建设时序、科学编制治理规划、科学选择治理模式、科学开展工程建设;努力做好污水接入、管网建设、终端建设三大环节;建立健全污水治理设施常态运营机制。
参考文献
篇3
根据洞庭清波和污染防治攻坚战要求,我市在2020年度要完成22个行政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此项工作在沅江市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我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关乡镇的大力配合下。我市22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治理在规定的时间节下已圆满完成任务。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完成情况
全市22个行政村,共完成灰水治理户数14100户,其中南大膳镇五个村(华胜村、华丰垸村、三新村、义南村和灵官嘴村)完成2640个;黄茅洲镇四个村(新河口村、肖家坝村、新丰村和洞庭滨村)完成3752个;阳罗洲镇六个村(东新村、胜利村、富民村、富安村和俩仪村)完成3236个;草尾镇七个村(大福村、双东村、东红村、胜天村、熙和村和熙福村)4472个。
二、加强领导,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为了便于领导全市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成立了生态委主任任组长,常务副主任为副组长,相关成员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篇4
为认真贯彻落实《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分解落实绍兴市清水工程明年工作任务的通知》(绍政办发〔2010〕108号)精神,全面完成我县明年清水工程建设目标任务,经第45次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将任务分解落实如下。
一、切实推进截污治理工作
(一)工业污染治理。加强对曹娥江流域污染企业的治理,加快推进截污纳管工作,特别是梅澄区块截污管网建设,具备条件的要全部进入嵊新污水处理厂;不具备条件的要严格实行达标排放;未能达标排放的,要实施限期治理,对不能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进行关停。
要加强监督管理,对偷排事件要查找原因,严肃追究责任。加强对“三江”流域(重点是新昌江黄泥桥、澄潭江田东、黄泽江石桥头等交接断面)的布点监测,实行一月一报制度。组织开展工业企业污泥规范化处置集中整治行动,并逐步健全防治污泥污染的长效机制。
(二)城市生活污水收集。继续实施城区雨水、生活污水收集系统改造工程建设,完成钟楼北村及鼓山新村雨污分流改造,完成城区旧住宅小区雨污分流改造方案的制定。
(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各乡镇(街道)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工作,继续推进乡镇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截污纳管,实现城乡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不具备截污纳管条件的镇和行政村,要因地制宜,采取建设独立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生物技术处置和沼气工程等多种生态化分散处理方式,有效处理农村生活污水,逐步实现农村生活污水集中收集治理全覆盖化。
二、加快实施河道清淤工程建设
(一)清水河道工程建设。全年计划完成清水河道建设长度60km,其中河道建设长度25km,农村沟渠建设长度35km,投入资金3800万元。
(二)农村太平塘治理工程建设。全年计划完成农村太平塘清淤、护岸、绿化等治理32座。通过农村太平塘治理,有效发挥现有的水域功能,为消防、治安提供应急水源保障,改善农村水环境,方便群众的生产、生活。
三、继续抓好河道及周边环境整治工作
(一)曹娥江采砂专项治理工作。继续加大曹娥江流域采砂管理力度,以整治采砂、轧砂及洗山砂场为重点,坚决打击非法采砂行为,对洗山砂场存在水质污染隐患的,责令停产整顿,对污水处理设施不合格的,坚决予以关停,确保全年新嵊交界处黄泽江长山断面水质浊度检测平均数控制在50以内,澄潭江下游断面水质浊度检测平均数控制在40以内,水功能区目标水质检测平均数达到Ⅲ类以上。
(二)河道长效保洁工作。要按照“谁使用、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分级分部门负责相结合”原则和“长效管理、提高效率”要求,切实抓好河道长效保洁工作。成立城郊、澄潭河道堤防管理站,明确责任区域,并建立以“定责任、定河段、定人员、定报酬”为主要内容的河道保洁管理机制和考核制度。
(三)河道环境整治工作。全年计划完成新昌江(王泗洲大桥至望江山跌水桥段长1.98km)、潜溪江(元岙桥至新镜公路段长2.1km)、澄潭江(澄潭大桥至木勺滩段长1.90km)、沙溪镇蔡峰江长2.5km的河道堤防综合整治。
(四)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全年计划完成病险水库治理9座,其中小㈠型水库1座,小㈡型水库8座,投入资金1355万元。
篇5
为改变农村生活污水无序排放现状,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省、绍兴市有关文件精神,经研究,决定在全市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整治工作。为切实做好此项工作,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农村生活污水整治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由于农村的基础设施条件相对比较薄弱,加上农民的环保意识、生态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大量农村生活污水在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情况下就直接流入河流、湖泊,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整治工作,可以大大减少类似情况的发生,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提高农村的整洁程度。
2、有利于保障农民身体健康。农村生活污水给当地的空气、河水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同时给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带来了隐患。为保障农民健康,体现“以人为本”,必须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整治,以减少各种传染病的致病源,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推进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
3、有利于加快社会能源建设。当前能源供应非常紧张,制约着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整治,可以在解决生态环境污染的同时,起到增加能源种类、缓解能源短缺有益补充的作用,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有效途径。
二、进一步明确农村生活污水整治的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进度安排
(一)基本原则
1、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坚持以规划为先导,充分考虑城镇体系建设规划、经济发展状况、污水排放现状、人口分布等因素,科学规划建设区域内的污水处理设施。
2、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结合各地经济条件、地形地貌和群众积极性等现实情况,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科学确定不同类型的污水处理模式,分类推进整治工作。
3、示范带动,逐步推进。按照先易后难,先集镇后农村,先环境敏感区后一般区域的次序,在全市范围内选择一批具有一定条件的行政村进行试点,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开,有计划、有步骤地梯度推进。
4、政府推动,多元投入。加强政府调控和指导,切实抓好各项配套政策的制订和落实,优化项目配套,并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共同推进整治工作。
(二)总体目标
到2010年,力争全市60%以上的行政村基本完成生活污水整治工作,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50%左右,农村生活无序排放现象得到明显改变,实现农村卫生整洁、生态和谐。
(三)主要任务
各乡镇、街道要认真进行调查摸底,详细了解本地农村污水排放现状,精心制订本地农村生活污水整治规划和实施方案,明确年度工作重点和阶段性目标。整治规划要与新农村建设规划、“*”规划等已有的规划相衔接。
要根据人口分布密度、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科学选择城镇污水处理厂(站)、无动力厌氧沼气净化池、微动力厌氧好氧、人工湿地或其他适合本地实际的污水处理方式。凡能纳入城镇(区域)污水处理管网系统的农村,如城中村、与城镇(区域)污水处理厂临近的行政村等,原则上要建设截污管网,将污水收集后由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不具备纳管条件的经济发达乡镇、街道和行政村,可根据实际采用适宜处理技术处理生活污水。
(四)进度安排
按照绍兴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我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试点示范阶段(20*年)。在全市选择有一定条件的行政村(重点是中心村和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并根据这些行政村的实际条件,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开展试点工作。
第二阶段,重点突破阶段(20*年)。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市推广,全市有20%的行政村建成适合本村实际的污水处理设施,基本完成生活污水整治工作。
第三阶段,全面推进阶段(20*-2010年),全面推进并完成全市60%以上行政村的生活污水整治工作。
三、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的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十分显著的民心工程,需要政府引导、推动和农民的自觉参与。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务必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大工作力度。为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市政府成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的农村生活污水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市府办、农办、农林、环保、发改、财政、建设等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农林水产局内,办公室工作人员由农林水产局、环保局各抽调一人组成,实行集中办公。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落实责任,协调一致,形成合力。各乡镇、街道也要根据实际,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全面负责辖区内农村生活污水整治工作,并落实一名专职工作人员,做好该项工作的指导,着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整治工作。
2、政策扶持,加大投入。20*年度开展试点的行政村,市财政、所在乡镇(街道)和行政村分别按项目总投入额的55%、25%和20%予以承担,若有项目被列入省级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则按市财政补助金额与省级项目补助金额就高的原则予以补助。明年至2010年间实施项目的补助政策另行制订。同时各乡镇、街道要多渠道筹集资金,鼓励社会各界特别是工商企业、社会团体参与,形成财政投入为导向,农村集体、工商企业、社会团体及个人共同参与的多元投资机制,全面推进整治工作。
3、建立制度,强化考核。要加强各项制度建设,积极探索长效管理机制,把日常管理作为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整治的一项长期任务和重点工作,不断巩固和扩大整治成果。建立相应的农村生活污水整治工作检查考核制度,对整治成效明显、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鼓励。
篇6
(一)建组织,强责任。制定我乡2015年度“五水共治”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明确了今年五水共治建设项目。形成由乡党委书记周安涛,乡长孟波带头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具体工作有人实际抓的工作格局。组织乡、村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到治水工作,不定期开展河道、环境卫生大整治等活动,发挥示范表率和战斗堡垒作用。从乡到村到户,层层落实、步步推进,有组织、有重点地织就一张覆盖全乡的“五水共治”网络格局。
(二)明目标,抓落实。五水共治,治污先行。我乡结合六边三化三美、三改一拆、洁净乡村等工作,全力推进五水共治工作,确保一江清水出__。
1.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投资10万余元,新购置300个垃圾大桶,2800个垃圾分类小桶。__村有机垃圾处理站基地建设完工,并投资30余万元,引进全市首台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设备,由专人负责。目前,该设备运行良好,并建立有机肥代售点,产出的有机肥包装成袋,以礼品形式赠送或以商品形式对外销售,逐步打响“__”有机肥品牌,真正实现垃圾变废为宝。建立“每周督查指导、每月评比排名、每季度点评总结”的垃圾分类工作机制,推动落实,防止反弹,全乡垃圾总量明显减少。今年以来,__县__镇乡村干部、松阳县“六边三化三美”办、__省__县党政代表团等100余批客人纷纷到我乡参观学习。
2.深入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以六边三化三美工作为抓手,整合党员干部、团员青年、民兵、少先队、留守妇女等各方力量,组织开展“捡垃圾,河长晒垃圾”行动,着重对全乡的建筑垃圾、保洁盲点的小溪、小坑垃圾进行集中清理,全乡共清理河道48公里,其中完成河道清淤0.8公里。__村、__村__和__市城北乡__村三个毗邻村继续深入开展“五互”联合治水,通过召开治水交流会、联合检查、开展垃圾分类等举措,河道环境卫生明显改善。2015年,我乡先后组织开展洁净乡村环境整治大行动6次、志愿保洁服务7次;清理保洁盲点及乱堆乱放点位150余处,清理河道及村道垃圾25吨,拆除涉水违法违章建筑200多平方米。
3. 全力推进巩固“清三河”成果。建立乡、村河长每周巡查制,对部分河段小溪等卫生死角垃圾进行拍照取证,定期召开河道保洁员、村河长例会,采用投影仪“多媒体问政”的形式曝光通报,督促各村限期整改,全乡9个行政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试运行。加强禁渔、禁采、禁占、保洁“四位一体”河道管理。全面禁止河道采砂行为,联合妙高城关水管站、乡派出所、县水利执法部门开展打击电鱼、毒鱼、炸鱼、非法捕鱼专项行动,切实保护水生态,实现人水和谐。
4.抓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的扫尾工作。全乡9个行政村30个点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于去年年底全部完工,今年着重做好部分点位工程的扫尾整改工作,确保工程质量。全部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投入试运行,同时,加强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管网的管护,切实让该工程发挥作用,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有效处理。
5.做好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工作。在__、__、__、__、__等5个村,实施废弃农药包装瓶、废弃农药包装袋等有毒有害垃圾“积分兑换”先行先试工作,满20积分兑换一份生活用品。今年以来,该项共回收有毒有害垃圾4000余斤,为1000余户农户兑换生活用品10000余份,有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6、联动推进水利建设保防洪。项目总投资2700万元,涉及9个行政村的农村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全部完工,将对下步为我乡防洪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完成__村、__村山塘修缮2个,__、__、__等村堰坝加固4个,__村渠道建设工程1个。
(三)建制度,抓长效。 认真贯彻落实“河长制”,根据工作要求,我乡高度重视对__乡河道的日常巡查工作,定人定责,坚持每月不少于3次的河道巡查,对重点河段和重要的气候,加强巡查力度,提高巡查频率。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责任村限期整改,并跟踪整改情况,全年共落实垃圾清运不够及时、部分村垃圾分类有反弹等问题30余个。建立村、部门站所、乡三级联动包干河段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河道保洁长效管理机制。
(四)强
宣传,造氛围。为进一步提升沿河农户治水护河的意识和参与的热情,我乡借助日常巡查,积极宣传“五水共治”、“清三河”及“河长制”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发放《垃圾分类宣传册》、《农村环境卫生门前“三包”》等卫生保洁倡议书1000余份。同时将“河长制”工作开展和落实的情况及特色工作,涌现出的典型事迹,按要求及时向治水办报送,全年共撰写治水信息37篇。一年来,我乡五水共治各项工作成效较明显,但与上级部门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对个别小自然村及个别农户往河道倾倒垃圾等问题的处理办法不多;二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管网日常管理和维护经费投入不足;三是垃圾分类长效管理机制还有待完善。
(一)打造垃圾分“升级版”。以__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设施为突破口,做足有机垃圾文章,创新开展有机肥积分兑换、有机肥义卖等活动,逐步将有机肥推行市场,全力打造垃圾分类精品村。采取政府主导与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参与相结合方式,完善党员联系农户“一联三”、“一周一督查、一月一评比、一季一点评、一年一考评”常态化工作推进机制,倒逼垃圾分类工作顺利推进,加快实现我乡垃圾分类全覆盖。同时,配合县相关部门做好省级农村垃圾分类标准项目申报工作。
(二)全面落实村级河长制。由县、乡人大代表、乡纪委牵头,加强对乡村河长履职情况的督查。落实好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管护人员和管护经费,确保生活污水管网和处理设施的日常运转,切实让生活污水得到集中处理,进一步优化水环境。
篇7
【关键词】溪东乡;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党的十提出的重大决策,也是今后一段时期我们的中心工作。近年来,福建省松溪县溪东乡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党的十会议精神,以生态文明建设为载体,把开展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作为打造绿色家园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不断加大农村生态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建设与环境保护力度,着力解决各类危害人民群众生活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促进农村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实现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持续健康发展,走出了一条乡镇生态环境建设的新模式。
1 溪东乡生态环境建设问题所在
溪东乡位于福建省松溪县北部,距县城38公里。村镇沿渭田溪东岸布列,故名。1984年撤社改乡,辖8个村委会,48个自然村,83个村民小组,1.33万人,聚居汉、畲、黎 、侗4个民族。境域面81.72平方公里,其中山地10.35万亩,耕地1.36万亩。龙山海拔1349米,为松溪县第一高峰。毛竹4.1万亩。地下矿藏有钨、大理石、花岗岩等。产稻谷、毛竹、笋干、茶叶。乡镇企业形成以清水笋、香菇为主的食品加工和以竹、木为主的林产品加工两大产业。小学“四率”连续十二年保持部颁一类标准,被列为市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乡之一,村村有医疗所,户户饮用自来水。公路通县城。有先秦时期文化遗址。
近年来,溪东乡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长期以来,环境保护工作重乡镇轻农村,农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始终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还存在不少问题。
1.1 农村饮用水源保护能力较弱
溪东乡农村饮用水源主要采用地下浅层水源及地表水,容易受到污染,虽然对饮用水源地进行了一定保护,但一部分地区仍然缺乏完善的水源地环境保护工程。
1.2 农村生活污染问题依然严峻
垃圾三级处理模式处于初步阶段,大多数村庄还没有实现生活垃圾统一收集、统一转运、统一处置,尤其是垃圾填埋、焚烧处理能力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村垃圾处理需求,大量垃圾被集中堆放,垃圾渗滤液问题影响严重;无足够的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工程,尤其是一些偏远的农村生活污水直接排入环境,导致农村群众生活环境受到影响,个别地区甚至影响到村民的饮水安全和农田质量。
1.3 农村企业污染依旧存在严重隐患
溪东乡农村各企业布局分散、设备简陋、工艺落后,企业污染点多面广,虽然近两年有所整治,但仍然有一部分企业污染较重。如多家清水笋罐头厂等。
1.4 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普遍存在
目前,溪东乡对农药品种使用上还未有具体管理措施,农民群众图省钱,大多都使用普通化肥,而这种普通化肥大部分都渗透到土壤和水体,对农田及周围环境产生着一定威胁。
综合分析溪东乡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主要可归结为农民生活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农村企业污染三大类。问题的根源在于环境保护工作宣传不到位;环境管理重乡镇轻农村,农村环境监管体系缺位;公共投入渠道不畅,农村污染治理能力缺乏;扶持政策措施不力,农村污染治理市场化难以推进;技术处理模式不当,农村污染治理效率低下。
2 溪东乡生态环境建设做法
溪东乡在生态环境建设中按照“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并举”的方针,以创建“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文明村”为抓手,不断探索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精心打造绿色家园。
2.1 深化基本国策的宣传教育
牢固树立“保护第一、生态优先”的理念,切实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主要内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宣传实效。通过制作宣传标语、印发宣传资料和环保知识手册、创建绿色学校、绿色企业活动等方式,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生态文明知识、环保政策法规的宣传,引导群众自觉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倡导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形成人人环境、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的浓厚氛围。
2.2 加大农村清洁家园治理力度
一是,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进一步建设微动力污水处理站或地埋式无动力处理设施,增强污水处理能力,各村多采用净化沼气池、人工湿地、生物膜法、沟塘等方式进行污水处理。二是,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加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对乡中村、乡村结合部的区域垃圾收集转运,纳入乡级环境卫生管理体系。对各村推行“组保洁、村收集转运、乡处理”的乡村一体化处理模式,逐步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清运率和处理率。逐步做到“四统一”,即统一存放、统一收集、统一清理、统一处置。三是,加强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开展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区的调查监测与划界定标工作,设置保护区标志。做好水质监测工作,制定和完善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应急预案,建立预警机制,强化水污染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
2.3 着力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一是,做好清洁田园工作。首先加强化肥、农药的市场管理,建立以供销系统为主渠道的农药化肥营销网络,发挥行业管理、协调、服务职能;其次加强对沼气、秸杆的能源化综合利用,加快太阳能等农村再生能源技术、产品和示范项目的宣传推广,不断提高农业的资源利用率;最后是政策扶持,全面推广秸杆还田等技术,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工程。二是,严格控制畜禽养殖污染。科学划定畜禽养殖区,对新建、改建、扩建的畜禽养殖场地,严格执行环境评审制度,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全力推广生态化养殖木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三是,大力推进“白色”污染治理。针对县级废旧塑料制品加工企业的再加工能力,根据乡村人口和地膜覆盖面积确定回收指标,在乡建立再生资源回收站,行政村设立回收点,确定个体流动回收员,形成收购、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回收利用网络体系。
2.4 建立农村生态建设投入机制
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将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资金列入财政预算。采取财政贴息、投资补助等方式,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农村生态建设,如全力推进雷厝片300亩以上的高产粮食栽培示范片建设,加快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做大做强周墩村400多亩有机茶园示范基地;积极引进有识之士到溪东村马源自然村投资建立葡萄等果蔬示范基地,同时带动乡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逐步形成以政府投资为导向,农民与企业投入为主体,信贷投入为补充的市场化、社会化的农村生态建设新机制。
2.5 强化农村生态建设监督检查
乡党委、政府及各村委依法履行农村环境保护责任,将生态环保作为各级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推行领导干部任期生态环保目标责任制,以创建国家级生态乡、生态村为载体,建立政府统一领导,环保部门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增强基层环保工作力量,在乡级政府设立环保工作站,配备专职人员,各村设立由村干部兼任的环保监督员,各农村小组设立由护林员兼任的环保信息员,逐步建立乡、村、组三级环保工作网络,完善生态环境建设防意联建共管机制,整合力量,形成合力,加强监管,巩固建设成果。
3 取得的成效
3.1 生态乡镇和生态村创建工作积极推进
生态乡镇和生态村创建是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综合性工作,考核指标体系涵盖了农村水环境质量、畜禽养殖粪便处理、农田化肥及农药施用量、水土流失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等方面的内容和要求。自开展创建工作以来,溪东乡被评选为国家级生态乡,溪源、古弄被评选为国家级生态村,周墩、西洋、举上、溪东被评选为省级生态村,朱源、东源、雷畲、西边被评选为市级生态村,真正打造一个富美和谐的新溪东。各地在创建过程中,涌现了不少好的做法,如溪源村妇联发动全村家庭主妇开展“庭院整治”,同时出台相关配套鼓励政策,有效改变了村镇的环境面貌;古弄村生态创建实行年度申报制度,将创建计划纳入各级的财政预算,确保创建工作投入到位。此外,溪东乡党委政府出台了考核奖励办法,对创建成功的村实行“以奖代补”政策。所有这些对生态村的创建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3.2 “生态庭院”构筑初见成效
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过程中,溪东乡在县农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了以卫生改厕、沼气开发利用、庭院美化绿化为主要内容的“三位一体”“生态庭院”创建活动,强力推广“畜―沼―茶”模式,以猪、牛、羊粪作原料生沼气,沼液和沼渣作为优质肥料喷施茶树和毛竹,减少病虫害,节约农药、化肥,同时处理好畜禽养殖粪便等污染。把厕所、猪圈与沼气池连在一起,常年可产气,不仅实现院落的美化、净化、亮化,而且村民可省下一笔液化气费用,大家也极少上山砍柴火,即能节约能源又保护了生态。正如现在村民常挂嘴边的一道打油诗:“做饭不烧柴和炭,点灯不用油和电,烟熏火燎不再现,文明卫生真方便。”目前全乡先后建起了沼气池560多座,从而构筑起一条不产废料的家庭经济产业链,同时减少了对水、大气环境的污染。
3.3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开始启动
溪东乡根据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要求,高效率开展“三清一示范”工程建设,为了保护饮用水水源,共在全乡辖区内设置警示牌10个、防护网280米,进行河道淤泥清淤、清运、绿化修复长度1380米,减少了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对河流水质的污染,保障饮用水源水质安全。建设微动力污水处理站3座、地埋式无动力处理设施7座、厌氧池、氧化塘、人工湿地等, 铺设暗沟及管网5517.5米,设备日处理生活污水500吨以上。目前已有5个村庄开展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试点。溪东乡党委和政府还出台了鼓励农村污水治理设施投入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方案,对试点项目工程,经验收合格,财政给予30%补助,有效激发村镇生活污水处理试点积极性。
篇8
一、整治目标
通过努力,到2010年底,确保完成江流域水环境污染整治各项任务,流域性污染问题基本解决,江环境质量和自然生态明显改善;印染、电镀等行业规范化整治全面完成,实现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城乡一体的污水处理体系、垃圾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处置体系基本形成;小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初见成效,农村生活污水、农村“门口塘”得到治理;环境污染监督管理长效机制正常运行,CODcr、氨氮、总磷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到2010年底,在上游水质得以保证情况下,流域各断面水质总体达到Ⅳ类功能要求,其中Ⅲ类功能符合率大于50%。
二、现状分析
江全长38.39km,流域面积812.7km2,多年平均流量48.5m3/s,最小径流量3.4m3/s,按照多年平均流量计算江日均流量为419.04万m3,按照最小径流量计算,江日均流量为29.38万m3。近年来,江水环境质量有所好转,2008年49次交接断面常规监测中,6次为Ⅲ类水,占总次数的12.2%,但劣Ⅴ类水达29次,占59.2%,与“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目标差距较大。经检测,我市流域主要超标污染因子为氨氮(NH3-N)和化学需氧量(COD)。污染源主要包括城乡居民生活污水、畜禽水产养殖排污、农业面源污染和工业排污。根据污染源普查数据,城乡居民生活污水中排入江的氨氮达4200余吨/年,占排入总量75%。农业面源污染和畜禽、水产养殖等排入江的氨氮(NH3-N)约1140吨/年,约占排入总量的21%。根据江各支流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氨氮浓度分布特征分析,上游各支流前溪、后溪、六都溪、东青溪、洪溪、青口溪、鲇溪和城南河的总量和浓度明显高于下游各支流的总量和浓度。城市中心区、上游廿三里街道商业、工业发达,人口密度大,排放的生活污水相对较多,是造成江上游各支流氨氮超标的主要因素。
三、整治重点
(一)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加快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第二、第四、佛堂分厂及服务区域污水干管、支管建设进度,确保第四、佛堂分厂在2009年6月前、第二分厂在2009年8月底前建成并投入试运行,2010年底各分厂运行负荷达到60%以上。尽快启动义亭、赤岸、苏溪污水处理厂建设,确保2011年底建成。新建污水处理厂同步配套脱氮除磷设施和安装在线监测监控装置。加强污水处理厂日常监督管理,确保正常运行,污水稳定达标排放。加快水处理中心脱氮除磷改造工程和污泥无害化处置工程建设,确保2009年6月底前投入试运行。进一步完善城乡垃圾一体化收集、中转、处置体系,提升垃圾卫生填埋、焚烧发电处理的水平。
(二)大力开展小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江沿江各支流前溪、后溪、六都溪、东青溪、洪溪、青口溪、鲇溪、铜溪和城南河等全面开展小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充分利用现有水面、滩涂,建设人工湿地或生态浮岛,采用生态组合处理技术,通过资源化利用方式去除污水中的氮、磷和COD。根据堤防现状和治污要求,对部分岸线进行改造,配置河道防护林、农田防护林、水源涵养林等生态隔离带,提高水陆交换能力。根据水生态状况,有选择地投放草食性动物群,种植浮水、挺水、沉水植物,改善生态系统。积极推进溪沟池塘污染整治,建立全市水库、溪、河、沟、池塘等长效保洁管理制度,对部分污染严重、水草分布较少、水生生物多样性不足的溪流实施底泥清淤,努力恢复溪沟自然功能,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巩固城乡生活垃圾统一收集、集中处理成果,严禁垃圾乱倒乱烧。探索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新模式,推进垃圾处置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至2010年,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50%,实现全流域水质功能基本达标。
(三)全面推进城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加强城镇生活污水治理。中心城区、镇街所在地各功能小区、污水干管覆盖区域村庄,要加快完善雨污管网系统,实现雨污分流,生活污水纳入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不具备截污纳管条件的农村,因地制宜采取建设独立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湿地、生物技术处置和沼气工程等多种方式,有效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绩效管理,保证设施正常运行及运行效果。
(四)加强农业污染源治理
1、深化养殖业污染防治。严格执行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制度,控制散养密集区饲养量,禁止用垃圾作为养殖饲料。积极推进畜牧业布局调整,加快畜牧生产方式转变,大力推广农牧结合、林牧结合、人工湿地及循环利用等生态养殖模式,修建秸秆、粪便、生活垃圾等固体废弃物发酵池,处理有机垃圾等废弃物,生产沼气和有机肥,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强化规模化养殖场污染防治监管工作,探索污染治理新技术,全面完成污染治理任务;逐步实行排污申报登记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制度,对新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提高污染治理绩效。
2、大力开展化肥农药污染防治。逐步实行农业规模化种植,积极推行测土配方施肥和精准施肥,引导农民科学施肥,减少农田化肥氮磷流失,鼓励开发使用精制有机肥、有机无机复合肥等新型高效肥料。积极引导和鼓励使用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生物防治和精准施药等技术。
3、加快推进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加大饮用水源地、山塘水库、农村池塘保洁力度,禁止水库、池塘承包养殖,全面推广水域无投饲清洁养殖模式。在市属水库全面实施无投饲清洁养殖的基础上,镇(街)属及农村集体所属水域实施面积2009年累积达到8000亩,2010年累积达到10000亩,确保无投饲清洁养殖面积占全市水产养殖面积60%以上。村村实现清洁“门口塘”目标。
(五)加强工业污染源整治
1、加大重点行业企业污染防治力度。强化环境执法,深化印染、造纸、电镀、食品酿造、医药等重点行业污染防治。加强环境监管,完善重点排污单位和重点区域的巡查、检查制度,增加监督检查和监测频次。进一步完善企业治污设施,规范企业排污行为。对超总量排污的单位,依法实施限产、停产。
2、加强开发区环境监管。理顺开发区环境管理体制,杜绝建设项目未批先建、批建不一、批小建大等环境违法行为。加快推进开发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化改造,积极引导工业企业向工业园区集聚。
3、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加快发展循环经济,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传统工艺,淘汰落后设备、工艺和技术。严格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产业,加快低耗能、低排放产业的发展,在重点行业、工业园区培育扶持50-100家循环经济示范试点企业,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六)建立环境安全预警和应急机制
提高应急装备水平,培养应急监测队伍。加大环境监测和应急装备投入,建立环境质量监测监控网络,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能力。提高应急监测能力,配足应急监测所需设备。建立完善流域应急监测网络,健全环境安全预警和应急机制。应用现代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收集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数据,建立市小流域生态环境信息数据库,为全市流域环境管理提供信息服务。提高环境应急处置能力,切实保障环境安全。完善环境应急指挥体系,建立完善环境安全预警预测系统和环境污染应急处置及信息传输系统。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小流域水环境污染整治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各镇街、部门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出发,认真落实,把整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二)加强领导,严密组织。市委、市政府成立市小流域水环境污染整治领导小组,制定工作计划,做好督促协调。各镇街、部门成立专门工作机构,明确专人负责,加快开展工作。环保、水务、农业、建设、国土等有关部门开展专项执法检查,严肃查处破坏水环境的违法行为。建立小流域整治工作月报制度,定期督查工作进展,及时通报各镇街、各部门整治任务完成情况。
篇9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农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产生的生活垃圾数量也在持续递增,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问题面临着新挑战。
目前,大部分农村还没有固定的垃圾堆放点,村民把垃圾随意倾倒。同时,对垃圾的处理仍以填埋为主。这种方法虽然相对简单,可容易污染农村土地,影响农村环境和人的健康。填满后又要重新选址和占用新的土地,对土地使用又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在我国的一些发达地区,已建立垃圾焚烧发电厂,一些地区还成立专业回收队,把城乡垃圾收集起来用来发电,垃圾焚烧后的废渣又制成环保建材,这是个很值得我们借鉴的方法。
为了我们农村地区的未来环境,希望大家都能够重视起来,共同建设我们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推动城乡共同繁荣。
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翠屏山办事处
土山寺居委会 乔凯
2012年1月20日
《党建》杂志社:
江苏徐州读者乔凯来信提出的“农村生活垃圾问题应重视”的问题收悉,对此我们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认为乔凯的建议对解决农村生活垃圾方面问题有借鉴意义。江苏省作为全国最早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省份,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从2007年开始,江苏省级财政就专门设立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奖代补”专项资金,对开展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畜禽养殖等污染治理工作的村庄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迄今为止已补助1000余个行政村,投入1.8亿元。2008年环保部和财政部制定了《关于实行“以奖促治”加快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实施方案》,并由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从2008年起实施“以奖促治”政策,设立中央农村环保专项资金,专门用于支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2008年江苏省获补助1695万元,共支持25个示范项目,2009年获补助2294万元,共支持37个示范项目。2010年开始,环保部、财政部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试点,选择了包括江苏省在内的8个省作为全国第一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省,并与这些省分别签订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协议》。协议规定,中央和省财政各拿出部分资金,采取集中连片治理的模式开展包括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畜禽养殖和农村遗留工矿污染治理以及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在内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江苏省选择徐州丰县作为2010-2012年度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试点县,三年内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6000万元,徐州和丰县财政配套1500万元,重点建设农村生活垃圾四级收集、转运体系,力争三年覆盖丰县全域。在今后几年内,徐州和丰县将加大投入力度,实现三年全覆盖的既定目标。
从2013年起,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有望从试点向常态转变,届时各级财政将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投入力度,扩大连片整治范围,按照江苏省“十二五”规划的有关要求,全省将在“十二五”期间实现生活垃圾收集、转运体系全覆盖。此外,去年年底江苏省政府启动了村庄环境整治工作,预计利用四年时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包括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村庄公用基础设施建设、绿化、清淤、立面出新等全方位立体化整治工作,规划布点村庄要按照一、二、三星级的不同标准打造康居示范村,非规划布点村庄也要按照环境卫生村标准治理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因此,徐州市云龙区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问题有望在未来一到三年内得到圆满解决。
下一步,我们还计划在全省选择若干地区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回收利用和综合处置试点工作,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思路,借鉴日本等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化害为利”、“变废为宝”。
最后,感谢《党建》杂志对新农村建设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更多的单位和个人能关注农村环保、关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篇10
一、重要意义
近年来,全县积极实施以“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为龙头的一系列整治农村环境污染的工程,有效地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面貌,提升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推进了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验示范区建设。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农村环境污染形势仍比较严峻,农村环境整治的任务十分艰巨。全面开展“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确保村容整洁的一项有效措施,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各乡镇、各部门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验示范区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这项工程的重要意义,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创新整治措施,加大治污力度,务必抓出成效。
二、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开展“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的总体目标:到年底,全县80%以上的行政村实现生活污水处理排放,垃圾固废统一收集,河沟池塘全面清淤,畜禽粪便污染和化肥农药污染明显下降,绿化水平显著提高,农村环境面貌有根本性的改善。
开展“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的主要任务:
1、整治畜禽粪便污染。科学规划布局和制定畜牧业发展区划,合理划定及调整畜禽禁养、限养区,优化养殖布局,控制养殖总量。对禁养区的畜禽养殖场实行限期关闭、搬迁,逐步削减限养区内畜禽养殖规模,限养区内原则上不新建规模化养殖场;其它区域内新建规模化养殖场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治污设施与新建畜禽养殖场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和同时投产)制度。按照循环经济和畜牧业清洁生产的要求,遵循过程控制与末端治理相结合的治理原则,因地制宜采用农牧结合、“能源生态型”、“能源环保配套”等治理模式,实现畜禽养殖粪便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治理。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快生态养殖场和畜牧小区建设,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和现代畜牧业。
2、整治生活污水污染。因地制宜地探索符合农村实际的低成本、高效率的污水处理方式,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各乡镇要加快乡镇污水处理厂和截污管网建设。与乡镇污水处理厂临近的行政村,要按照区域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的要求,加快截污管网建设。不具备纳管条件的经济发达行政村,要单独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积极鼓励采用有(微)动力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武康镇、新市镇、钟管镇等环境敏感区域的乡镇要尽快把脱氮脱磷设施配套完善;其它乡镇和条件许可的行政村要把生活污水脱氮脱磷处理技术早日提上议事日程,使氮、磷排放指标达到标准要求。对新建农村居民集中居住区,要结合实际,采取纳管、氧化塘、人工湿地、地埋式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等处理技术,配套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3、整治垃圾固废污染。尽快建立农村垃圾收集处理一体化体系,消除农村垃圾乱倒现象。不断完善“户集、村收、乡镇运、县处理”运行机制,建立起城乡统一协调的长效管理机制,达到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实现全覆盖的目标。加快县垃圾焚烧厂建设步伐,农村垃圾实行就地分类,达到综合利用、无害化处理、垃圾减量的目标。建立和完善工业废物特别是农村中小企业产生的工业废物、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的收集、运输、处理体系,防止对农村环境造成污染。
4、整治化肥农药污染。以科学施肥用药为指导,大力推行测土配方施肥和农田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控制过量施肥,减少农田化肥(氮、磷)流失,并建立健全测土配方施肥的长效工作机制,大幅度地减少化肥农药对环境的污染。积极推广使用有机肥,通过发展绿肥种植、推广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推行种养结合经营模式、改进和完善畜禽粪便处理等措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培肥地力。大力推广应用新药械、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全面禁用国家和省明文规定的高毒高残留农药,实现“一减二控三保”(即减少农药用量;控制有害生物危害、控制农药残留;保护人畜安全、保护农作物及其产品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安全)目标,建立一批化肥农药减量控害增效示范区和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
5、整治河沟池塘污染。全面整治农村河沟池塘,努力恢复河沟池塘自然功能,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按照“水清、流畅、岸绿、景美”要求,保护村庄现有水面,清除农村河沟池塘水面有害漂浮物、障碍物,做好河沟池塘清淤,河岸绿化。建立农村河沟池塘长效保洁管理制度,巩固河沟池塘整治成果。
6、提高农村绿化水平。按照“易种好管投入低、生态增色有效益”要求,科学选定和推广绿化树种、绿化模式。坚持保护原有绿化和新增绿化并重的原则,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绿化活动。继续推进“千里生态长廊”工程,大力开展村庄道路、水体沿岸(河道、池塘、沟渠等)和庭院绿化活动。建立健全绿化长效管护机制,提高农田林网建设水平。
三、基本步骤和工作要求
开展“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的基本步骤:到年底,全县30%以上的行政村完成“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任务;年底,全县50%以上的行政村完成任务;年底,全县80%以上的行政村完成任务。
开展“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的工作要求:
1、在畜禽粪便污染整治方面:到年底前,全面完成禁养区畜禽养殖场的关停、转产或搬迁,对纳入治理范围的规模养殖场实施排污许可登记制度,全县基本完成年存栏300头猪(30头牛)以上规模养殖场的畜禽粪便治理任务。在农村散养高密度区域,开展畜禽粪便收集处理中心建设,为年出栏4万头猪以上的区域配套建立一个集粪处理中心;建立15个畜牧生态养殖小区,县政府重点扶持10个市级生态养殖小区。
2、在生活污水污染整治方面:到年底,新增完成5个乡镇级污水处理厂土建工程并争取剩余2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开工。列入“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创建计划的行政村必须配套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处理率达70%以上;列入整治村的行政村要结合改厕,同步进行生活污水处理;列入省级生态乡镇或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创建计划的乡镇所辖行政村,要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50%以上。新建农村居民集中居住区,要采取纳管、氧化塘、人工湿地、地埋式生活污水净化池等处理技术,配套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其他行政村,可采用生物技术、土地利用、沼气工程等适宜技术处理生活污水,积极鼓励采用有(微)动力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完成百万农产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示范村建设任务。
3、在垃圾固废污染整治方面:到年底前,完成各乡镇垃圾中转站建设任务。在村庄固定地点放置垃圾桶(箱),并做到垃圾入桶(箱),定期清运;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覆盖率达90%以上。建立长效卫生管理制度,有专人负责村庄垃圾收集与清运、道路清扫等日常保洁工作。农村中小企业产生的工业废物、危险废物纳入当地危险废物集中收集处置体系;农村医疗废物统一纳入城市医疗废物集中收集处置体系。
4、在化肥农药污染整治方面:到年底前,全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普及率达70%以上,肥料利用率提高5%以上,完成8万亩农田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建设,秸杆综合利用率达85%以上,推广农药减量控害增效工程8万亩以上。积极鼓励开发使用有机肥(包括沼渣、沼液)等新型高效肥料,发展绿色和有机农产品。
5、在整治河沟池塘污染方面:平均每年完成农村河沟疏浚整治120公里,到年底完成480公里;淤积严重的河沟池塘基本得到清淤疏浚,并恢复河沟池塘自然功能;保护村庄现有水面,建立农村河沟池塘长效保洁管理制度。
6、在提高农村绿化水平方面:通过整治,村庄周围宜林荒山和迹地更新绿化率达95%以上,林种、树种结构基本合理,以乔木树种为主的农田林网控制率达90%以上。按照“千里生态长廊工程”、“绿化示范村”的建设要求,平原、半山区、山区三种类型的村庄绿化覆盖率分别达25%、20%、15%,其中乔木树种绿化面积占绿化总面积的70%以上,并落实长效管理机制。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把“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作为深入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领导。成立县“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工作领导小组(与“十村示范、百村整治”领导小组组合),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在县建设局(与县“整治”办合署办公),负责日常工作。各乡镇要结合实际,建立相应组织机构,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将具体目标、任务和职责层层分解,落到实处。建立考核制度,将“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纳入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验示范区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和生态县建设的年度工作考核内容。
2、搞好规划配套。要依据《县总体规划(城乡一体化规划)》和城乡污水、垃圾处置等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编制实施“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专项规划,进一步明确专项整治内容、重点区域、主要措施和实施步骤。对专项整治规划确定的重点整治区域,还要制定具体整治方案。专项整治规划和重点整治区域的整治方案要限期完成。
3、创新投入机制。一是加大投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发挥财政导向作用,建立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环境整治的各项补助。各部门的项目资金要配套集中使用,使有限的资金发挥集成效益。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农村环境整治中发挥主体作用,并积极引导农村先富起来的能人、民营企业家向农村环境整治提供捐助。二是搞好整合。活动要与“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万里清水河道”工程、“千里生态长廊建设”工程、“先锋工程”建设和创建省级示范文明城市等相结合,整合各方资源和力量,切实改善农村环境。三是市场运作。运用市场机制,引导金融部门、社会团体、工商企业等社会资本投向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试验示范区建设。同时,积极探索农业农村废弃物市场化、产业化综合利用的新技术、新路子。
- 上一篇:防汛安全培训教育
- 下一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