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活污水治理范文
时间:2024-03-26 16:46: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市生活污水治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城市污水;现状;治理技术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现在的生活小区涵盖的范围越来越广,生活小区主要包含居民区、办公区、医院、各种娱乐休闲地区、学校等,其中娱乐休闲地区的扩建,学校的扩建等逐渐增多。在人们生活及娱乐等的同时,会利用大量的水资源,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较多的污水。污水的来源主要由人们在小区、学校、医院等区域排放的洗涤废水、便溺水,医院排放的废水,下雨产生的雨水等各种废水[1~4]。废水直接排放到环境中不仅给水、大气等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而且给人体的健康,动植物的生存等带来不可忽视的威胁。因此,生活废水的现状及治理的研究显得非常重要。
1、城市生活污水的特征
(1)废水包含大量的油脂、食物残渣等,悬浮物较高,色度较大。
(2)废水包含大量的残留食物等,导致废水味道较大,容易发臭。
(3)废水水质水量波动比较大。
(4)废水有机物浓度较大,氮源及磷源也较高,直接排放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2、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方法
一般情况下,生活污水的处理技术主要包含物化处理及生化处理。
(1)物化法
物理法是较为简单的处理方法,原理及操作相对简单,在工程运行过程中,一般放于处理方法的最前端,而且是常用的预处理方法。因化工类排放废水含有浮渣、漂浮物,生活类物质含有废水不易溶解的残渣等物质,物理法能将上述物质有效的去除,对后续处理来说减轻了大量的负担。在废水处理的工程化运行中,国内外成熟且被广泛应用的物理技术主要包含混凝沉淀技术等,针对不同的原水水质,用到的预处理技术各有不同[5]。
(2)生化法
生物法是依靠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具有摄取、分解等作用,以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为“营养”,而使污染物本身得到降解,从而水质得到净化的一种处理方法。生物法主要包含两种,第一种是厌氧法,第二种是好氧法。它们包含的处理工较多,有水解酸化工艺、生物接触氧化工艺、UASB工艺等[6]。
3、常用处理工艺
3.1 A/O(缺氧/好氧)法
对于大型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厂来说,处理效果较稳定,且实现了脱氮或除磷的目标,能耗和运营费用也较低;其缺点是处理单元多,管理较复杂,且不能同步脱氮和除磷。用于除磷的A/O工艺的最主要特征是高负荷运行、泥龄短、水力停留时间短;用于脱氮的A/O工艺的负荷很低,泥龄长、水力停留时间长[7]。
3.2 生物接触氧化工艺
生物接触法是一种生物方法,在此种工艺中生物膜起到重要的作用,生物膜只有通过长时间的驯化,使微生物逐渐适应废水,大量生长,微生物才能更好的降解废水。生物膜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在微生物对废水进行吸附及处理的过程中,不断的生长,死亡,不断的循环,从而导致生物膜越来越多,因此对废水的处理效果较好。
生物接触氧化法的优点主要是:(1)生物接触氧化法使用的填料本身具有较大的比较面积,系统长时间运行后微生物量会比较高,易于废水的处理,所以,一般情况下生物接触氧化池的容积负荷比较高。(2)耐冲击负荷能力强。微生物经过长时间的驯化与培养后,会逐渐适应废水的水质水量,使得微生物增值速度快,且种类繁多。因此,当水质水量变化较大时,能迅速的适用,且有机物去除率不受影响。(3)工程运行过程中,与其他活性污泥法相比较,使用生物接触氧化法不会出现污泥膨胀的现象,因此,工程中关于污泥膨胀的担心不会出现。(4)运行过程中无需补充微生物,由于微生物会大量的增值,同时集聚于填料上,越积越多,最后形成生物膜。主要依靠生物膜的作用去除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处理效果较好[8]。
3.3水解酸化工艺
在20世纪后期,学者对厌氧阶段有机物的去除情况进行了大量的试验与研究,最终得出了发酵理论,这个理论共分为四个阶段,即第一个阶段:水解阶段,第二阶段:酸化阶段,第三个阶段:产乙酸阶段,第四个阶段:产甲烷阶段。水解酸化即包含水解阶段及酸化阶段。但是,实际运行中并不能完全的将四个阶段区分开来。
水解酸化池反应是在不完全厌氧环境下的反应,利用该池中具有的各类细菌自身的吸附、降解和新陈代谢作用,对废水中高浓度有机物进行部分去除,同时针对含氮杂化化合物、磺酰胺类化合物等分子量较大的物质,能够使它们开环,变成分子量较小的物质,而分子量较小的物质更有有利于微生物降解。
该工艺优点主要有:(1)水解酸化阶段可以将废水中大分子物质降解为小分子物质,因此经水解酸化处理后,BOD5/COD比值会有较大的提高,为后续好氧生物处理奠定了基础。(2)水解酸化阶段只是厌氧的前两个阶段,因此不需要严格的厌氧条件,废水经水解酸化处理后,系统运行良好,且能适应的温度范围较广。(3)水解酸化阶段只是厌氧的前两个阶段,因此运行的时间会比厌氧阶段少很多,常规条件下,水解酸化工艺的时间控制在12h以内,所以,水解酸化池设备会比厌氧设备小很多,节约了经济成本。(4)水解酸化阶段的菌种比如水解菌和产酸菌代与代之间的繁殖速度非常快,而且很容易就培养出较多的水解菌及产酸菌。刘万杨以某校园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研究,处理工艺以水解酸化+曝气生物滤池为主 [9~10]。
结论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污水排放量日益增大,且污水成分日趋复杂,迫切需要适应各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目标的污水处理技术。本文介绍了城市污水现状及主要的处理技术。
【参考文献】:
[1] 喻泽斌,王敦球,张学洪. 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发展回顾与展望[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2)
[2]张志刚,孟广明,刘志强. AB法污水处理工艺的特点及技术管理[J].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3(03)
[3]白韬光.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及其发展[J]. 机电设备. 2003(03)
[4]朱峰,余建恒,霍颖怡. 广州市大坦沙污水处理厂AA/O法工艺参数的确定[J].冶金矿山设计与建设. 2002(04)
篇2
关键词:人工湿地; 污水治理; 解决方案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城镇的人口日益增多,城镇生活污水也就越来越多,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的难度不断提高,污水处理所需的成本日益增多,因此,作为城镇污水处理部门应不断创新污水处理,加强对污水的循环回收和充分利用。在丘陵地区的城镇生活污水中,可以充分地应用人工湿地治理污水技术,为城镇污水处理打开新的天地。
一、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概述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是一种绿色环保,经济实惠,简单方便, 效果良好的新型污水处理技术。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主要是模拟自然湿地中生物作用、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的相互协作,以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这种人工湿地是指:在一个洼地中,设计合适的长度和宽度以及地面的坡度,将土壤和填料按照一定的比例、坡度组成,将一些植物如茳芏、芦苇种植在湿地的表面。这些种植的植物必须具有的特点包括:易成活、生长周期较长、抗水性能较好、外形美观和具有经济价值等。这些种植的植物与湿地中的动物、微生物和其它植物等,构建成一个独具湿地特色的动植物生存的环境系统。当污水从湿地表面和下面的填料缝隙中流过时,通过湿地表面和填充料过滤作用、沉淀作用、吸附作用、离子交换作用、植物吸收作用和微生物分解作用等,达到高效净化处理污水的目的。
二、人工湿地在城镇污水处理中的工艺设计的探讨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设计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影响人工湿地设计的因素非常多,如湿地床的结构、工艺流程、布置方式、进(出)水系统类型和湿地植物等。下面以丘陵地区城镇污水处理中人工湿地的工艺设计问题,与大家进行探讨。
一是合理设计湿地床的深度。进行湿地床深度的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丘陵地区的地形特点,分析污水的水质状况,对所种植的植物类型及根系状况进行研究。 在植物根系中,必须确保绝大多数污水具有足够的流动性。同时,在湿地床中,还应具备一定的好氧条件。综合分析以上因素进行确定。
二是选择好湿地植物种植的物种。在丘陵地区城镇污水处理的湿地系统中,如何选择种植的植物物种,应重点考虑植物的耐污能力强弱、成活率高低、生长周期长短,分析所选择种植的植物根系是否发达、是否美观又是否有一定的经济价值等。通过对上述各种因素的分析,最后确定栽种的湿地植物。从现在的人工湿地的污水处理系统来看,在丘陵地区一般以栽种芦苇为宜,构建成芦苇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我们知道,芦苇具有根系发达的优势, 它的根系范围广而深,其根系一般可以延长到地下0.6米、 0.7米左右,在它的周围所拥有活性物质非常丰富,加上芦苇的输氧性能优良,芦苇是城镇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中最常见的植物,也是丘陵地区城镇污水处理中湿地栽种植物的首要选择。
三是在城镇污水处理中,应根据实际确定好湿地床的底坡、长宽尺度。其中,湿地床的填充料决定湿地床的底坡,通常按照2%―8%的比例来建造其底坡。污水处理程度和水力作用时间的长短来决定湿地床的长度,水力停留通常控制在20米―50米之间。湿地床的长度设计过长, 非常容易使湿地床中形成难以进行水位调节的死区,对植物的栽培十分不利。在丘陵地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中,通常采用潜流湿地,其湿地床的长度与宽度的比值一般是小于或等于3: 1 , 这样才能确保湿地床中的水流能够保持一定的流动性,以推移的方式进行流动。
四是搞好杂草的控制。采取湿地处理后的出水或污水淹没是最成功的杂草控制法。在实际中,建议湿地床先用除草剂处理, 然后再用淹没法除去死掉的杂草。
五是设计好进水和出水管线。湿地床的进水系统应保证配水的均匀性, 一般采用多孔管和三角堰等配水装置。出水系统一般根据对床中水位调节器的要求,设置在出水区末端的砾石填料层底部。
三、人工湿地治理污水在我国应用
在我国的丘陵地区城镇生活污水中,人工湿地的污水处治理技术得到了比较成本的应用。如属于丘陵地区的某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为:原污水通过格栅, 通过集水井、沉淀池, 进入一级碎石床后, 再进入二级的碎石床, 从二级碎石床流出处理水, 排入天然河道。在一级碎石床栽植芦苇, 在二级碎石床栽植香蒲。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 有效地改善了该城镇的生态环境, 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总之,人工湿地治理技术是丘陵地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的重要方法。人工湿地治理技术在丘陵地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中得到了较成功的应用。我们应当高度重视丘陵地区城镇生活污水人工湿地治理技术的探讨和应用,不断创新人工湿地治理污水的方法,提高丘陵地区城镇生活污水的治理水平,为丘陵地区城镇建设创建环保、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宜居家园。
参考文献:
[1] 周琪. 人工湿地技术在污水处理与水环境保护中的应用[J]. 给水排水动态, 2009,(05) .
篇3
关键词: 新型绿地城市; 生活污水; 处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 没有水生命就不存在。随着世界人口不断的增加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用水量的逐年增加。地球上水的总量不少, 但能供人类利用的水量却不多, 仅占总水量的0.009 2%。对于我国来说是属于世界上13个最贫水的国家之一, 人均占有水量仅为世界人均量的1 /4, 因此珍惜水资源, 节约用水, 充分利用各种水就显得更加重要。
城市生活污水主要指受到有机物或含磷物质污染的水体,它的水质污染指标主要是氨氮和有机物浓度。生活污水的一般处理工艺主要是基于水中的浊度和细菌的去除而提出的,有混凝、沉淀、过滤和消毒等,该处理工艺仅能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胶体杂质和细菌,而对多数有机物的去除能力较低。所以常规处理工艺已经不能达到现有再生水指标,为此国内外对微污染水综合处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许多新兴工艺应运而生。本文,笔者主要论述分层填料土壤毛管渗系统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一、城市生活污水的来源和主要特点
生活污水主要来自家庭、商业、机关学校、旅游服务业及其他城市公用设施。城市生活污水污染物含量主要是有机物, 如淀粉、脂肪、蛋白质、纤维素、糖类、矿物油等, 其中CODCr (化学需氧量) 、BODs (生物需氧量) 、TKN (凯氏氮) 、TN (总氮) 、TP (总磷) 也较高。生活污水经一级物理处理、二级生化处理后CODCr、BODs、TKN、NH3 - N等大幅度降低, 但TN、TP仍较高, 排入水体后易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 使藻类大量生长繁殖, 造成赤潮和水华。藻类生物原生质的组成是C106 H263O110N16 P, 可知水中含少量的氮、磷就能促使藻类大量生长, 而当藻类代谢大量死亡时, 就使水域水体腐败发臭水质恶化。
二、污水处理的过程和方法
城市生活污水经过管道收集到污水池,然后进行过滤去除大颗粒污染物,通过曝气装置增加预处理后污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提高生物降解能力。
城市污水预处理。
城市污水中会含有一些大颗粒的有机物,特别是厨房污水会含有一些残羹剩饭。如果不处理直接进行土壤毛管渗滤,一方面增大了生物处理的负荷,污水的循环周期较长;另一方面在输送过程中可能会堵塞管道,造成系统的崩溃。通过过滤池将水中的大颗粒有机物过滤出来,并将其投放到发酵罐中,收集经过厌氧分解产生的清洁能源沼气,可用于发电或生活燃气。
分层填料土壤毛管渗滤系统。
土壤毛管渗滤系统(SCWISs)是一种利用土壤及其毛管的渗滤作用处理污水的系统,并通过土壤中所含的各类微生物和地表植物的根系等构成的生态系统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该系统在国外已经大量应用,美国约有36%的农村及零星分布的家庭住宅采用了SCWISs处理生活污水;在瑞典、芬兰和挪威等国家,约有100多万散居住户采用了SCWISs处理生活污水。
生物膜脱氮除磷。
污水通过布水管进入土壤渗滤层,经过预处理后污水中剩余的污染物(有机物)浓度相对较低,减轻生物降解的负荷。污染物进入渗滤层以后,通过物理、化学作用由上而下逐级吸附到土壤颗粒或表层土壤草坪植物发达上的根系表面的生物膜上。最终在好氧条件下被分解成CO2和H2O;在厌氧条件下污染物被分解成CH4、N2、有机酸等。CO2和N2通过土壤的颗粒间空隙释放到空气中,由于污水中有机物含量比较小,整个过程中厌氧呼吸就比较微弱,产生的甲烷气体就被厌氧微生物自身所消耗了。对于一般的污水,经过渗滤层的处理和植物的吸收,污水中的硝态氮几乎可被全部去除,90%磷能够被土壤处理系统去除。
三、新型绿地的构造
土壤渗滤系统构建中常用的是英国的PPL G lobe渗滤沟技术,其渗滤沟设计比较简单,但它存在运行水力负荷过低,占地较大等问题。为此国内外开展了采用分层填料进行土地毛管渗滤系统处理污水的研究,其可增大土壤的渗透系数和运行的水力负荷,占地面积也较小。据统计PPL G lobe渗滤沟技术的水力负荷一般不超过6.60 cm/d,而强化渗滤系统可以达到10 cm/d。分层土壤毛管渗滤装置结构见图1,尺寸为长×宽×高=2 m×1 m×l m。煤渣经人工破碎筛分后,选取粒径在2~30 mm的煤渣,作为特殊土壤的填料。布水管和集水管由多组均匀排列的PVC管组成,PVC管上按照一定比例和方式打很多孔,周围用卵石包围防止堵塞管孔。在布水管的下方有一定厚度的粗砂,粗砂下面为不透水的混凝土结构,对布水系统起支撑作用。新型绿地由5部分构成。“表层”由较肥沃的耕作土壤组成,是草坪植物的生长层,其上种植绿色期长的草坪植物“马尼拉”、“翦股颖”或“早熟禾”等,实现污水绿地利用。“渗滤层”是污水净化的主要作用层,微生物在这一层上附着在填料或土壤颗粒上形成生物膜,对污水中的有害物质进行生物降解。“防护层”在不同层分界线处设置可透水的无纺布,防止上层土壤下落填入砾石层,破坏它的布水或集水功能。“防渗层”位于渗滤床周围,采用特定防渗材料像素混凝土或有机聚合材料,其作用是防止污水直接下渗,污染地下水。“集水层”位于渗滤系统的最底部,是由10 cm厚度的卵石和集水管构成,起到支撑上部体系和构建饱水层的作用
四、回收水利用
回收水,主要是指经过处理或部分处理,能够再次使用的废水,也被称为再生水。通过集水管将经过土壤毛管渗滤处理后的合格水体收集起来,用于正常的农业灌溉、工业的冷却水等,使生活污水循环利用。
随着城市化脚步的不断加快,绿地的覆盖面积也是与日俱增。在保持城市绿化面积的同时,该污水处理系统综合利用了城市绿化的土地资源,解决了土壤毛管渗滤系统的占地问题,并且其改良后的渗滤系统运行的水力负荷得到提高。对于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紧张、生活污水污染日趋严重的城市地区,新型绿地具有很强的技术和经济优势。
结语
生活污水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对于缓解我国用水压力, 水体保护, 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多年以来, 我国的环境工作者已经在此做出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从治污理论、原理的探索到实际技术的应用与操作, 以及各地检测系统的建立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 我们也应看到, 我国新型绿地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和回用水平在世界上和发达国家还有着不小的差距。全地区的回用水系统, 中水利用系统的建立还处于探索阶段, 一些新的治理技术实际利用率还偏低, 更好更优的治理方法还期待突破,生活污水的经济利用价值也很低。这一切都只能让我们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之中, 更有效率的治理生活污水, 为国家的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国家环保总局编1 水污染防治及城市污水资源化技术[M ]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3.
篇4
关键字:污水处理生物膜法氧化法
1城市污水处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我国淡水资源十分短缺,人均拥有量2300m3,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4,居世界110位。1997年起,全国城市污水排放量占废水排放总量的比例接近45%,改变了我国水污染治理工作一直以工业废水治理为主的局面,开始加强城市污水的综合治理工作。1999年我国城市污水污染负荷首次超过了工业废水污染负荷,我国水污染控制重点已经从工业点源污染为主的控制,逐步转变为以城市污水污染为主的控制。据《2003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公布,2003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为460亿吨,其中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247.6亿吨,占污水排放总量的53.8%。废水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1333万吨,其中生活污水COD排放821.7万吨,占废水COD排放总量的61.6%,由此可见,目前我国的水污染形势严峻,特别是城市污水的排放对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的影响显得更加突出。据有关资料统计,全国近80%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海,年排污量达400亿m3,造成全国1/3以上的水域受到污染。专家指出,水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直接威胁着饮用水的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影响到工农业生产和农作物安全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GNP的1.5%~3%,水污染已成为不亚于洪灾、旱灾甚至更为严重的灾害。未来城市的最大危害就是污水。造成我国水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较低,使大量的城市污水未经处理而直接外排,导致了严重的水污染,并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加上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污水产生量不断增大,使得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城市污水处理的严重滞后,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区域水污染防治目标实现的一个重要因素,并且严重制约了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家专门就城市污水处理问题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及技术规定,制订城市治污达标的“时间表”,加快建设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刻不容缓。
2.污水处理常用方法探讨
2.1活性污泥法。
长期以来,城市生活污水多采用活性污泥法,它是世界各国应用最广的一种生物处理流程,具有处理能力高,出水水质好的优点。该方法主要由曝气池、沉淀池、污泥回流和剩余污泥排放系统组成。废水和回流的活性污泥一起进入曝气池形成混合液。曝气池是一个生物反应器,通过曝气设备充入空气,空气中的氧溶入混合液,产生好氧代谢反应,且使混合液得到足够的搅拌而呈悬浮状态,这样,废水中的有机物、氧气同微生物能充分接触反应。随后混合液进入沉淀池,混合液中的悬浮固体在沉淀池中沉下来和水分离,流出沉淀池的就是净化水。沉淀池中的污泥大部分回流,称为回流污泥,回流污泥的目的是使曝气池内保持一定的悬浮固体浓度,也就是保持一定的微生物浓度。曝气池中的生化反应引起微生物的增殖,增殖的微生物量通常从沉淀池中排除,以维持活性污泥系统的稳定运行,这部分污泥叫剩余污泥。活性污泥除了有氧化和分解有机物的能力外,还要有良好的凝聚和沉降性能,以使活性污泥能从混合液中分离出来,得到澄清的出水。
由于污水处理是一项侧重于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工程,因此在建设和实际运行过程中常受到资金的限制,使得治理技术与资金问题成为我国水污染治理的“瓶颈”。归纳起来,目前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研究和应用领域,普遍存在的问题有:(1)采用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往往基建费、运行费高,能耗大,管理复杂,易出现污泥膨胀现象;设备不能满足高效低耗的要求;(2)随着污水排放标准的不断严格,对污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排放要求较高,传统的具有脱氮除磷功能的污水处理工艺多以活性污泥法为主,往往需要将多个厌氧和好氧反应池串联,形成多级反应池,通过增加内循环来达到脱氮除磷的目的,这势必增加基建投资的费用及能耗,并且使运行管理较为复杂;(3)目前城市污水的处理多以集中处理为主,庞大的污水收集系统的投资远远超过污水处理厂本身的投资,因此建设大型的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生活污水,从污水再生回用的角度来说不一定是唯一可取的方案。
因此,如何使城市污水处理工艺朝着低能耗、高效率、少剩余污泥量、最方便的操作管理,以及实现磷回收和处理水回用等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已成为目前水处理技术研究和应用领域共同关注的问题。这要求污水处理不应仅仅满足单一的水质改善,同时也需要一并考虑污水及所含污染物的资源化和能源化问题,且所采用的技术必须以低能耗和少资源损耗为前提。
2.2生物膜法。
在污水生物处理的发展和应用中,活性污泥和生物膜法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生物膜法主要用于从废水中去除溶解性有机污染物,主要特点是微生物附着在介质“滤料”表面,形成生物膜,污水同生物膜接触后,溶解的有机污染物被微生物吸附转化为H2O、CO2、NH3和微生物细胞物质,污水得到净化,所需氧化一般直接来自大气。生物膜法处理系统适用于处理中小规模的城市废水,采用的处理构筑物有高负荷生物滤池和生物转盘,生物滤池在我国南方更为适用。随着新型填料的开发和配套技术的不断完善,与活性污泥法平行发展起来的生物膜法处理工艺在近年来得以快速发展。由于生物膜法具有处理效率高、耐冲击负荷性能好、产泥量低、占地面积少、便于运行管理等优点,在处理中极具竞争力。
2.3氧化法。
氧化法是目前广泛采用并极具发展潜力的城市生活污水预处理方法之一。根据氧化剂的种类及反应器的类型,氧化法可分为化学氧化法、催化氧化法、(催化)湿式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法、超临界氧化法等。化学氧化法虽然操作简单,但由于其处理效果并非十分理想,而且由于其运行成本较高,因此,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应用中使用并不很多。为了达到提高处理效果,同时降低运行成本的目的,人们开发了一些其他的氧化技术。光催化氧化法设备简单、运行条件温和、氧化能力强、杀菌作用强、处理彻底,因此,在水的深度处理及对难生物降解的有机废水的处理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目前已成为国内外非常活跃的研究课题,有专家预测,氧化法将成为21世纪废水处理中重要的方法之一。
结论:
综上所述,城市污水处理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目前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但目前遇到的最到的问题是技术的改良和污水处理实际落实的问题。还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将污水处理真正提上日程,投资进行新技术的研究,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绿色和清新。
参考文献:
[1]储金宇,等·臭氧技术及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2]许建华,等·水的特种处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89.
篇5
关键词:技术状况定量分析对策剖析
废水处理是防治水环境污染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废水处理技术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一个地区的水环境质量。本文以我国城市污水处理情况为基础,试从排污系统建设、废水治理设施以及废水处理效果等诸方面,对其作一技术剖析评价,以便对国内外废水处理技术状况有一量化概念,为提高我国的废水处理技术水平,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技术参考。
1.排污系统建设
1.1排污管道总长度
排污系统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废水集中处理的前提。近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规模的扩大,排污系统建设已初具规模。全国现有的大小城市均建有一定规模的排污系统,排污管道总长度(含污水管和雨水管,下同)已从1989年的5.45万公里上升为1998年的12.59万公里,增长了1.31倍(见图1),是1980年的5.49倍,是建国初期的12.47倍(有关数据不包括香港、澳门、台湾,下同)。
1.2排污管网密度
以城市市区面积计,1998年我国城市排污管网密度为0.075km/km2。按国家统计局的划分方法计,我国东部城市排污管网密度为0.170km/km2,中部城市为0.053km/km2,西部城市仅为0.026km/km2;其中,城市排污管网密度最高的是上海,为1.775km/km2,北京次之为0.869km/km2,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3.7倍和11.6倍。
1.3人均排污管道长度
按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口径,以城市非农人口计,我国城市人均排污管道长度为0.63米,是1980年的2.6倍,是建国初期的4.5倍。人均排污管道长度历年变化情况见图3。
1.4比较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市排污管网的建设尚处在很低的水平上,无论是排污管道总长度、排污管网密度,还是人均排污管道长度,均存在着较大差距。
以联邦德国为例,尽管其国土面积只是我国的1/27,但1995年其排污管道总长度已达39.50万公里,是我国的3.14倍;以辖区内全部面积计算,排污管网密度已从1979年的0.74km/km2上升到1995年的1.11km/km2;人均排污管道长度达到4.84米,其中,1992年至1995年间,每新接纳一个居民的废水,平均需新建排污管13.37米;居民接管率从1979年的84.5%上升到1995年的92.2%,即占全国人口总数92.2%的居民的生活废水已纳入排污管网,其中1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居民接管率超过98%,小于2000人的村庄居民接管率也已达70%。
2.废水处理设施
2.1废水排放量
从总体上看,近十年来全国废水排放总量没有多大变化,一直维持在350亿吨左右,但生活污水所占的比例上升很快,已从1989年的28.6%提高到1998年的53.2%,超过了工业废水排放量。其中,东部、中部和西部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分别占全国生活污水排放总量的55.7%、31.2%和13.1%。
2.2废水处理规模
兴建废水治理设施是削减污染负荷,防治水环境污染的关键。为解决严重的水环境问题,近年来,我国加快了废水治理设施的建设,在工业废水处理率不断提高的同时,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增长速度也较快。1998年,我国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已经达到1583.3万吨/日,是1985年的10.3倍,平均每年递增19.6%。其中,东部、中部和西部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分别占69.6%、19.0%和11.4%。但目前仍有江西、、青海和宁夏四个地区尚无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全国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历年变化情况见图6。
2.3废水处理工艺
目前,我国共有266个城市污水处理厂投入正常运行。其中,绝大多数城市污水处理厂都采用运行稳定、操作简便、处理费用低廉的生化处理工艺,包括普通活性污泥法、接触氧化法、氧化沟法、ab法以及sbr法等,只有少数城市污水处理厂因其实际情况而选用物理或物化的方法处理废水。按废水处理能力划分,目前采用各种生化处理工艺处理的城市污水约占其处理总量的92%。
2.4废水处理率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实际处理的生活污水量与生活污水排放总量之比,作为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来进行评价。1998年我国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仅为10.3%(见图7);其中,北京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最高,为40.3%,天津、云南次之,分别为37.2%和34.3%。从统计结果看,西部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与云南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较高以及西部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较低有很大关系。
2.5比较
从总体上看,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尚处在起步阶段,城市污水处理率还很低。
联邦德国1898年便开始建设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现有规模大小不等的城镇污水处理厂10390个,废水处理能力达1.506亿居民当量,相当于日处理废水3000万吨,是其全部居民生活污水排放量的1.92倍。其中,大中型污水处理厂虽仅占总数的13.1%,但其废水处理能力却达到1.24亿居民当量,占全部废水处理能力的82.1%。1995年联邦德国居民生活污水处理率已达89.0%,其中,原东、西德地区分别为70.0%和93.5%,即占全国人口总数89.0%的7269万居民的生活污水已在各类污水处理厂得到净化处理。
现在,世界各国都很重视水环境污染防治,并投入大量财力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从而提高了生活污水处理率,减轻了对水体的污染。有关国家生活污水处理情况对比见图8,其中,中国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
3.污水处理效果
3.1排水水质状况
1998年,全国266个城市污水处理厂共处理污水29.27亿吨,其中工业废水9.28亿吨。由于目前城市污水处理厂主要集中在中等以上城市,且具有一定的规模,从总体上看,运行比较稳定,处理效果较好。全年平均进水cod浓度为336.4mg/l,出水cod浓度为83.3mg/l,去除率达75.2%,削减cod74.07万吨。全国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成本平均为0.367元/吨污水,去除每公斤cod花费1.451元。
3.2废水深度处理
几年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设计主要考虑的还是去除碳类有机污染物,但随着环境标准和水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目前正逐步开展城市污水的脱氮脱磷等深度处理。所采用的方法也主要是生物脱氮和化学脱磷,但进行脱氮脱磷处理的生活污水占城市污水的比例还很低。
3.3剩余污泥处置
剩余污泥的处理也是城市污水处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我国处置剩余污泥的主要途径是填埋,且大多数是与城市垃圾一并进行填埋处置,只有一小部分是焚烧处理。需要指出的是,约一半以上的剩余污泥未经稳定、消化处理,这不仅使其在农林方面的利用受到限制,也增加了污泥处置的费用。
3.4比较
从总体上看,我国现有城市污水处理厂废水处理效果较好,但脱氮脱磷处理的比例低,剩余污泥的处置不够安全。
1995年,联邦德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所排放的废水中,cod浓度小于50mg/l的占废水总量的80.1%,bod浓度小于10mg/l的占87.5%;处理后废水平均浓度为cod41mg/l、bod7mg/l,耗氧等级为1.9;营养物质浓度也很低,总氮、总磷平均浓度分别为18mg/l和1mg/l,污水处理厂尾水的排放对水体的影响已很轻微。德国历年污水处理厂排水情况见图9。
近年来,由于严格控制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和填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欧洲各国污泥处置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目前以填埋和农用为主,焚烧处理的比例已大幅下降。
4.对策建议
从以上剖析可见,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的技术状况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而要真正解决我国的水环境污染问题,笔者认为,在城市污水处理技术方面,必须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4.1设计规范化
目前,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往往以日处理污水量为主要依据,但由于污水浓度不同,同等规模的污水处理厂实际需处理的污染物量则可能相差数倍。这不仅增加了设计的工作量,不便于进行工程投资对比分析,也给污水处理能力的综合评价带来困难。因此,应以需处理的污染物量作为衡量污水处理厂规模的标准,并依此规范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国家有关部门应组织力量,按处理不同的污染物量编制污水厂标准设计图集,如日处理cod5吨、10吨、25吨等不同等级的污水处理厂的标准设计,从而规范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减轻具体工程的设计工作量,并为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创造良好条件(联邦德国在这方面有许多经验可供借鉴)。与此同时,还应注意开发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即投资低、运行费用低、管理要求低的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并及时予以推广。
4.2产品标准化
产品的标准化对于推动一个行业的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正是由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往往厂厂而异,因而不少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好多设备都是非标设备。这既增加了工程建设投资,延误了工期,也不便于设备的维修保养和更换,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环保产业的发展。因此,必须切实抓好城市污水处理厂设备的标准化工作,并着力解决城市污水处理厂主要设备的国产化问题。大到充氧、提升、搅拌、过滤等设备,小到格栅、阀门等产品都应形成系列标准,以便不同处理规模的污水处理厂挑选使用。
4.3投资多元化
我国现有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几乎都是由当地政府投资兴建的,要在较短时间内大规模地新建、扩建城市污水处理厂,从而控制和改善水环境质量,单靠地方财政的力量显然是很不够的。因此,在保证地方财政一定投入、继续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同时,应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各类企业乃至个人对城市污水处理厂这个社会公益性的事业进行投资。如利用工厂企业的废水处理设施同时处理城市污水,企业投资建设所在社区的污水处理厂,房地产开发时一并完成排污管网的建设等等。
4.4运营专业化
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的水平高低将直接关系到其排水水质的好差。我国现有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所处理的污水只占设计能力的3/4,一些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排水水质波动较大,这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运营管理的问题。因此,应努力提高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的专业化水平。要加强对污水厂运营管理人员尤其是负责人的技术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要组织开展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的交流和研讨,加速推广先进和成熟的技术,从而提高运营管理的总体水平。
总体而言,我国的城市污水处理起步较晚,也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但由于国家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只要我们认清形势,积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我国的城市污水处理就一定会得到长足的进步,从而逐步控制和改善水环境质量,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统计年报1998,北京:1999,5
2.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1999,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
3.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调查总队.中国城市统计年鉴1996,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6
4.berndesch,sabinethaler:abwasserentsorgungindeutschland-statistik;korrespondenzabwasser,1998,45(5)
5.statistischsbundesamt:oeffentlichwasserversorgungundabwasser-beseitigung1995;vorlaeufigeergebniss;unveroeffentlicht;oktober1997
篇6
关键词:水价 全成本法 边际机会成本 生活污水排放收费
1. 城市水管理中的水价问题
城市作为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科技中心,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对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目前,在我国城市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一方面,城市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低下,浪费现象严重,节水意识淡薄;另一方面,城市供水、排水和污水处理等相关城市基础设施落后,发展缓慢。城市水资源的短缺和和城市用水的供需矛盾日益加剧。
造成这种严峻局面的原因很多,现行城市水价(费)体系所存的某些不合理方面是其中重要原因。这些不合理之处主要表现在:
(1)水资源被无偿或低价使用。基于水资源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及水资源的稀缺性,应当有偿使用水资源,并以价格形式反应在水价构成中。在我国当前城市水价(费)体系中,城市水资源所具有的价值完全没有或只是象征性地得到了反映。
(2)过分强调城市供水、排水和污水处理等城市基础设施的社会公益、福利性,设施的运行成本未能在城市水价中得到正确反映。
(3)与在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环境问题相对应的外部成本没有在现行水价(费)体系中得到正确反映。例如在全国范围内尚未建立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收费制度。
由于水资源价值及其开发利用过程中有关的各项成本没有在城市水价中得到正确反映,造成了相关效益的不合理分配和转移。也就是说,在我国现行城市水价(费)体系下,由于水价体系不完善、收费标准过低,相关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不合理地从城市水利、供水、排水和污水处理部门转移到了用水单位和个人。这导致人们在用水过程中忽略了水资源的宝贵性,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同时使相关城市基础设施的运行长期处于亏损状态,正常运行经费难以保证,新建改建项目筹资困难。因此,完善和理顺城市现行水价(费)体系,实现城市水价的合理定价,对保障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城市建设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2. 全成本法制定城市水价
在对城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水在城市中进行着不停的运动和循环。这其中既包含着自然方面的运动和循环,如地表水的入渗与蒸发、大气降水等,更存在着涉及取水、制水、用水以及污水的排放、处理和回用等诸多环节的社会循环。在水的社会循环过程中,水质和水量都发生变化,并涉及到不同的利益主体,有各项费用发生。全成本法就是以水的社会循环为基础,以促进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目的,综合考虑水在整个社会循环过程中与供水、用水、污水的排放、处理和回用等环节相关的各项成本以及水资源价值的水价制定方法。
全成本法采用边际机会成本理论作为实现定价的经济理论依据。边际机会成本(Marginal Opportunity Cost,简称MOC)由三部份组成:(1)边际生产成本(Marginal Production Cost,简称MPC),即收获自然资源时必须支付的生产成本(如原材料、动力、工资、设备等方面的成本);(2)边际使用者成本(Marginal User Cost,简称MUC),即用某种方式使用某一自然资源时所放弃的以其它方式利用同一资源可获取的最大收益;(3)边际外部成本(Marginal External Cost,简称MEC),是指自然资源数量的单位变动所引起的外部成本总额的相应变动(主要由在资源利用过程造成的环境污染引起)。边际机会成本从理论上动态地反映获取利用一单位自然资源时整个社会所付出的全部代价,组成用公式表示就是:
MOC = MPC + MUC + MEC
式中:MOC––––边际机会成本;
MPC––––边际生产成本;
MUC––––边际使用者成本;
MEC––––边际外部成本。
水在城市范围内运动和循环过程中所涉及的诸要素(如城市水资源,城市取水、供水、排水、污水处理与回用设施等)构成了城市水系统。从系统分析的角度出发,城市水系统可划分为四个子系统:城市水资源子系统、城市供水子系统、城市用水子系统和城市污水排放/回用子系统。其中,城市水资源子系统包括在一定工程经济条件下可被社会生产、生活利用的城市自然水资源和相关的水利设施;城市供水子系统是指包含对水源水进行提取、加工和处理,按需要制成符合一定水质要求的水并送到用户等一系列过程的子系统;城市用水子系统是对供水子系统供水进行使用的环节;城市污水排放/回用子系统是城市水系统中对使用后水质和水量都发生变化的污水进行收集、处理、回用和排放的子系统,包括城市排水和污水处理等设施等。
城市水系统的边际机会成本完整反映了城市水资源的价值以及从水资源的管理保护、城市供水到城市用水排水、污水处理等一系列过程中所涉及的各项社会内部和外部成本。通过测算城市水系统的边际机会成本可以为制定城市水价提供科学依据。
在城市水系统中,边际生产成本主要体现在城市水资源子系统、城市供水子系统和城市污水排放/回用子系统,边际使用者成本主要体现在城市水资源子系统,边际外部成本则主要体现在城市水资源子系统和城市污水排放/回用子系统。依据系统的组成划分,城市水系统的边际机会成本的构成和分布分析如下:
(1)城市水资源子系统的边际生产成本(MPC1)、边际使用者成本(MUC1)和边际外部成本(MEC1)
按地理范围划分,城市水资源可分为区域内(或流域内)和跨区开发利用水资源(主要指跨流域调水)两种类型。一个城市的水资源可由两者共同构成。
区域内水资源的边际生产成本(MPC1)主要是指水利工程的投资和运营费用(包括勘探、规划、监测、水源水质保护等费用);边际使用者成本(MUC1)是指地表水、地下水现期的过量使用给将来带来的利益损失;边际外部成本(MEC1)是指地表水、地下水的开发和过量使用引起的地质、环境和生态等方面的损失。
跨流域调水所涉及的边际生产成本(MPC1)包括跨域调水的供水成本及适当利润;边际使用者成本(MUC1)包括调出区因调水产生的未来经济和环境收益的机会成本和未来可调用此水的其它区域的机会成本;边际外部成本(MEC1)包括调水沿线新增污染治理及水质保护成本和对调出区及调水沿线环境影响的补偿成本。
(2)城市供水子系统的边际生产成本(MPC2)
城市供水子系统的边际生产成本(MPC2)是指城市供水企业的基建投资、生产中的运行管理费用及适当的税金、利润。
(3)城市污水排放/回用子系统边际外部成本(MEC2)和边际生产者成本(MPC3)
城市排水和污水处理设施的维修养护、运行费用等构成排放/回用子系统的边际生产成本(MPC3)。对于具有内部污水处理设施的工业企业,其内部设施处理运行成本已计入本企业的生产成本,不应再计入城市污水排放回用子系统的边际生产成本(MPC3)。由于目前我国城市污水的处理率较低,相当一部分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环境,与这部分污水以及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出水中残余污染物造成的环境污染相应的外部成本就是城市污水排放/回用子系统边际外部成本(MEC2)。
以上分析可归纳成城市水系统边际机会成本分析框图。
根据上述分析对城市水系统的边际机会成本进行测算,并考虑各类水价在城市水价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科学地确定其水价构成,合理制定相应的收费标准。
例如对经过城市水厂加工的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水价构成中应包括城市水资源、供水和排放/回用子系统的边际机会成本。可用下式表示:
P = MOC = MOC1 + MOC2 + MOC3
式中:P –––– 水价
MOC–––– 城市水系统边际机会成本
MOC1 –––– 城市水资源子系统边际机会成本,即MPC1 + MUC1 + MEC1;
MOC2 –––– 等于城市供水子系统边际机会成本,即MPC2;
MOC3 –––– 城市排水/回用子系统的边际机会成本,即MPC3 + MEC2。
城市水价制定的全成本法,全面考虑了在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所涉及的各项成本和城市水资源的价值,实现了城市水价的全成本定价。作为一个简单的应用实例, 表1是利用全成本法对北方某典型缺水城市近几年水价的初步测算结果。 表1 北方某典型缺水城市水价全成本法测算情况 类 别 现行水价 全成本法所测算的水价 1997 1997 1998 1999 地表水源水
工业用水 0.40 2.13 2.35 2.64 农业用水 0.10 0.68 0.78 0.90 地下水源水
1.42 1.76 2.22 自来水
(以地表水为水源)
工业用水 0.80 2.56 2.82 3.14 农业用水 0.50 2.54 2.80 3.14
3. 城市生活污水排放收费标准体系
在我国,作为水污染控制与管理的一项经济手段,向排放污染物的工矿企业、事业单位征收排污费和排水设施有偿使用收费的制度已建立并实施多年。但是,关于城市生活污水的产生和排放的收费制度尚未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建立与系统实施,是我国现行城市水价(费)体系不完善的一个重要表现。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环境管理和污染控制深入发展的新形势,全面系统地进行城市生活污水排放收费标准体系的研究,建立并推行城市生活污水排放收费政策,既是对我国已有污水排放收费政策的丰富与扩充,对现行城市水价(费)体系的完善,同时也对促进城市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拓宽水污染治理资金渠道具有现实的作用和意义。
所谓收费标准体系,是指在一定收费理论基础上由收费目的和作用、收费范围和对象、收费依据、收费标准和收费计算方法等一系列概念要素构成的系统整体。
城市生活污水排放收费,从根本上讲是为消除污染影响、保护环境而对污染者付费原则一种现实中的演变和延伸。从费用使用角度上,表现为通过费用转让支付的方式向消除这种外部性影响的直接或间接媒介缴纳费用,从而为预定污染削减活动水平的公用集中控制设施提供某种程度的经济补偿或起到资金筹集的作用。当然,由于收费的经济刺激,还会带来一定种度上水资源使用的节约效果。
收费范围是指费用征收的地域范围,反映了收费的广度。本项收费对我国任何地域范围内的生活污水排放者都是可行的,但在具体实施中可仅限于城市范围。城市范围内生活污水的排水者大体可划分为三类:居民个体、以赢利为目的具有经营收入的各类活动者(包括个体经营者)和社会公益单位(学校、机关以及医院等)。原则上这三类排污者都可以作为收费对象,但在具体规定上,对于后两者,既可按照生活污水排放收费也可将其纳入水污染物排放收费的对象范围。
收费依据是指计算收费额的依据或称收费基础。理想的生活污水排放收费依据应建立在污水所含水污染物的基础之上,即由污水水量与其中所含水污染物浓度两个因素共同决定。考虑到生活污水中污染物质的数量和成分相对稳定、生活污水排放量与生活用水排放量比较接近并呈一定比例关系,以及实际操作中的可行性,可以以生活污水排放量作为直接的收费依据,并在实际操作中可转化为生活用水量的测量计算。在对生活用水水量测量条件不具备时可根据人均用水量,以人口(当量)为单位作为生活污水排放量的替代收费依据。
收费标准是指应收费额与收费依据之间的比例关系,取决于收费目标。收费标准的确定是制定生活污水排放收费政策的基础和核心。考虑到我国各地城市的现状,从为预定污染削减活动水平的公共集中控制设施提供某种程度的经济补偿和筹集资金的目的出发,在全国平均水平基础上,根据污染治理设施在预定污染控制水平下的费用收支平衡确定了多方案城市生活污水排放收费标准。在收费标准制定测算的过程中所考虑的基本因素包括:
污染处理规模:污水处理按30,20,15,10,7.5,5,3.5,2万m3/天八种情况考虑。
污水处理效率:B1 污水一级、二级处理各占50%;B2 污水全部二级处理。
费用组成:C1 污水处理投资、运行+排水管网投资、运行维护;
C2 污水处理投资、运行+排水管网运行维护;
C3 污水处理投资、运行;
C4 污水处理运行+排水管网运行维护;
C5 污水处理运行。
以不同污水处理规模下污水排放量形式的收费标准的测算结果见表2(1994年价格)
表2 不同污水处理规模下污水排放量形式的收费标准(元/立方米) Qi(万m3/天) 30 20 15 10 7.5 5 3.5 2 C1 B1 0.48 0.49 0.51 0.56 0.60 0.68 0.72 0.83 B2 0.61 0.64 0.66 0.71 0.76 0.85 0.91 1.07 C2 B1 0.30 0.31 0.33 0.38 0.42 0.50 0.54 0.65 B2 0.43 0.46 0.48 0.53 0.58 0.67 0.73 0.89 C3 B1 0.27 0.28 0.30 0.35 0.39 0.47 0.51 0.62 B2 0.40 0.42 0.45 0.50 0.55 0.64 0.70 0.86 C4 B1 0.13 0.14 0.15 0.19 0.23 0.29 0.33 0.38 B2 0.16 0.17 0.19 0.25 0.30 0.38 0.42 0.50 C5 B1 0.10 0.11 0.12 0.26 0.20 0.26 0.30 0.35 B2 0.13 0.14 0.16 0.22 0.27 0.35 0.39 0.47
原则上可以使用以上结果作为标准进行收费,在具体实践中为了使收费标准更加适应不同地区城市的特定情况,可以利用所给出的结果进行不同污水处理规模的组合,产生适应特定地区城市需要的收费标准。为了考虑动态收费,还设置了动态调整因子,根据物价指数(或通货膨胀率)对收费标准进行定期调整。收费计算公式表示如下:
S=(d∑SiWi)/Wt
式中:S—待定收费标准,以污水排放量或人口当量形式表达;
d—动态调整因子,可根据物价指数等确定;
Wi—第i类污水处理规模,可从30,20,15,10,7.5,5,3.5,2万m3/d八种类型中选取;
Si—对应第i 类污水处理规模的收费标准;
Wt—生活污水排放总量。
收费额:C=S×M×T×0.0009
式中:C—收费额;
M—实际生活用水量或人均实际生活用水量(L/(人·天));
S—收费标准;
T—收费计算时间(365天/30天)
0.0009—生活污水产生换算系数
4. 结论
(1) 目前我国城市水价构成不合理。城市水价不能正确反映城市水资源的价值以及与城市供水、排水和污水处理等环节有关的各项内部和外部成本,造成了相关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不合理地向用水单位和个人转移,导致了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和相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经费方面的困难,危害了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城市水系统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完善和理顺现行城市水价(费)体系,实现城市水价的合理定价势在必行。
(2) 全成本法就是以水的社会循环为基础,以促进城市水资源的可持利用为目的,综合考虑水在整个社与会循环过程中与供水、用水、污水的排放处理和回用等各环节相关的各项成本以及水资源价值的水价制定方法。全成本法采用边际机会成本理论作为实现定价的经济理论依据。边际机会成本由三部份组成:边际生产成本(MPC)、边际使用者成本(MUC)和边际外部成本(MEC), 从理论上动态地反映了获取利用一单位自然资源时整个社会所付出的全部代价。城市水系统的边际生产成本主要体现在城市水资源子系统、城市供水子系统和城市污水排放回用子系统,边际使用者成本主要体现在城市水资源子系统,边际外部成本主要体现在城市水资源子系统和城市污水回用排放子系统。通过对城市水系统边际机会成本的测算,并考虑各类水价在城市水价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科学地确定其水价构成,并制定相应的收费标准。
(3)建立并推行城市生活污水排放收费政策,既是对我国已有污水排放收费政策的丰富与扩充,对现行城市水价(费)体系的完善,同时也对促进城市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拓宽水污染治理资金渠道具有现实的作用和意义。本文所建立的城市生活污水排放收费标准体系从为预定污染削减活动水平的公共集中控制设施提供某种程度的经济补偿和筹集资金的目的出发,在具体实施中可以以城市范围内的居民个体、以赢利为目的具有经营收入的各类活动者(包括个体经营者)和社会公益单位(学校、机关以及医院等)为收费对象,以生活用水量和人口(当量)为收费时的测算依据。具体的收费标准是在全国平均水平基础上,根据污染治理设施在预定污染控制水平下的费用收支平衡测算确定。
(4)各地城市可结合当地特定条件,根据文中所提出的城市水价制定全成本法以及有关城市生活污水收费标准体系的原则和方法进行具体水价或收费标准的制定。
参考文献:
张天柱,郑方镳,崔东海,城市居民生活污水排放收费标准研究,给水排水,1997.1
张天柱,郑方镳,崔东海,城市居民生活污水排放收费标准的测算分析,给水排水,1997.2
篇7
Abstract: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society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urgent in social construction reflected. Urban sewage sludge emissions, serious impact o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 progress of the society. So the urban sewage sludge treatment has become the urgent need to address the problem.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sewage disposal conventional methods.
Key word: sewage treatment, the conventional method
中图分类号:[TU99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城市污水处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我国淡水资源十分短缺,人均拥有量2300m3,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4,居世界110位。1997年起,全国城市污水排放量占废水排放总量的比例接近45 %,开始加强城市污水的综合治理工作。据有关资料统计,全国近70 %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海,年排污量达400亿 m3,造成全国 1/3 以上的水域受到污染。专家指出,水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直接威胁着饮用水的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影响到工农业生产和农作物安全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GNP的1. 5 %~3 % ,水污染已成为不亚于洪灾、旱灾甚至更为严重的灾害。未来城市的最大危害就是污水。造成我国水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较低,使大量的城市污水未经处理而直接外排,导致了严重的水污染,并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加上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污水产生量不断增大,使得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城市污水处理的严重滞后,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区域水污染防治目标实现的一个重要因素,并且严重制约了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刻不容缓。 二、污水处理常用方法
1、活性污泥法。
长期以来,城市生活污水多采用活性污泥法,它是世界各国应用最广的一种生物处理流程,具有处理能力高,出水水质好的优点。该方法主要由曝气池、沉淀池、污泥回流和剩余污泥排放系统组成。废水和回流的活性污泥一起进入曝气池形成混合液。曝气池是一个生物反应器,通过曝气设备充入空气,空气中的氧溶入混合液,产生好氧代谢反应,且使混合液得到足够的搅拌而呈悬浮状态,这样,废水中的有机物、氧气同微生物能充分接触反应。随后混合液进入沉淀池,混合液中的悬浮固体在沉淀池中沉下来和水分离,流出沉淀池的就是净化水。沉淀池中的污泥大部分回流,称为回流污泥,回流污泥的目的是使曝气池内保持一定的悬浮固体浓度,也就是保持一定的微生物浓度。曝气池中的生化反应引起微生物的增殖,增殖的微生物量通常从沉淀池中排除,以维持活性污泥系统的稳定运行,这部分污泥叫剩余污泥。活性污泥除了有氧化和分解有机物的能力外,还要有良好的凝聚和沉降性能,以使活性污泥能从混合液中分离出来,得到澄清的出水。
由于污水处理是一项侧重于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工程,因此在建设和实际运行过程中常受到资金的限制,使得治理技术与资金问题成为我国水污染治理的“瓶颈”。归纳起来,目前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研究和应用领域,普遍存在的问题有:(1)采用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往往基建费、运行费高,能耗大,管理复杂,易出现污泥膨胀现象;设备不能满足高效低耗的要求;(2)随着污水排放标准的不断严格,对污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排放要求较高,传统的具有脱氮除磷功能的污水处理工艺多以活性污泥法为主,往往需要将多个厌氧和好氧反应池串联,形成多级反应池,通过增加内循环来达到脱氮除磷的目的,这势必增加基建投资的费用及能耗,并且使运行管理较为复杂;(3)目前城市污水的处理多以集中处理为主,庞大的污水收集系统的投资远远超过污水处理厂本身的投资,因此建设大型的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生活污水,从污水再生回用的角度来说不一定是唯一可取的方案。
2、生物膜法。
在污水生物处理的发展和应用中,活性污泥和生物膜法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生物膜法主要用于从废水中去除溶解性有机污染物,主要特点是微生物附着在介质“滤料”表面,形成生物膜,污水同生物膜接触后,溶解的有机污染物被微生物吸附转化为H2O、CO2、NH3和微生物细胞物质,污水得到净化,所需氧化一般直接来自大气。生物膜法处理系统适用于处理中小规模的城市废水,采用的处理构筑物有高负荷生物滤池和生物转盘,生物滤池在我国南方更为适用。随着新型填料的开发和配套技术的不断完善,与活性污泥法平行发展起来的生物膜法处理工艺在近年来得以快速发展。由于生物膜法具有处理效率高、耐冲击负荷性能好、产泥量低、占地面积少、便于运行管理等优点,在处理中极具竞争力
3、氧化法。
氧化法是目前广泛采用并极具发展潜力的城市生活污水预处理方法之一。根据氧化剂的种类及反应器的类型,氧化法可分为化学氧化法、催化氧化法、(催化)湿式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法、超临界氧化法等。化学氧化法虽然操作简单,但由于其处理效果并非十分理想,而且由于其运行成本较高,因此,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应用中使用并不很多。为了达到提高处理效果,同时降低运行成本的目的,人们开发了一些其他的氧化技术。光催化氧化法设备简单、运行条件温和、氧化能力强、杀菌作用强、处理彻底,因此,在水的深度处理及对难生物降解的有机废水的处理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目前已成为国内外非常活跃的研究课题,有专家预测,氧化法将成为21世纪废水处理中重要的方法之一。
综上所述,城市污水处理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目前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但目前遇到的最到的问题是技术的改良和污水处理实际落实的问题。还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将污水处理真正提上日程,投资进行新技术的研究,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绿色和清新。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中小城市; 城市污水;处理;现状
前言
在诸多环保问题中,污水处理问题是与人民生活与经济活动最为息息相关的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居民的数量也在不断攀升,直接导致用水量和排水量都在不断增加,使得排入水体的污染物早已超出污水处理能力,这就加剧了水质的污染。以先进的技术手段切实强化环境工程,对城市污水进行统一处理以达到排放标准的程度,一方面保护人居环境,一方面也对我们人类的生存发展做出我们环境工作者们应有的贡献。
1、中小城市污水处理的现状分析
1.1污水治理思想认识不够
严重的水资源污染形势迫使人们不断改变和调整对污水治理的认识,但人们依旧没有真正意义上将城市污水治理建设摆在重要位置。观念的束缚,往往比其他因素带来的问题更难解决。假如污水处理厂的相关负责人不能及时更新观念,新技术将很难在污水处理中得到应用,政府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与城市污水治理工程建设上发展不平衡以及治污意识推广力度不够。
1.2污水管网建设滞后
无论是工业的还是民用的污水都经由污水管网排泄出去,污水管理网承担着所有污水的汇集与传送,这些管网密布城市的地下为我们地面上的清洁默默地工作着。目前污水处理设施不足,城市排水管网普及率及管道收集率较低,许多管网不能配套,最终造成了水体污染。污水管网的设计对于城市的污水处理与后期污水厂的处理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污水管网的设计决定了城市的排污能力与顺畅度。
1.3污水处理厂运营机制不合理
在发达国家,国家投资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但污水处理运转费用则由污水处理厂向用户征收。而在我国,污水处理厂作为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不少中小城镇污水处理管理部门,均把其视为政府投资建设和事业化管理的福利单位,出现污水排污费用征管不到位、污水管网建设不完善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污水处理建设的进程。很多地方政府以筹集资金或借债资金方式等组建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及配套设施系统都是事业单位或准事业单位的运营方式,由政府收取排污费,给污水处理厂按事业单位拨款,政府在污水处理投资、建设、监管中完全是一肩挑,这就使得中国污水处理事业的发展进程比较缓慢,效率低下。
1.4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相对落后
现阶段,尽管已有一些污水处理厂在使用新技术,但由于技术本身的成熟性及稳定性仍较欠缺,使新技术及新设备出现不能正常运转的局面。看到这些情况,许多原本打算尝试新技术的污水处理厂变得不敢前进,结果仍继续使用传统的污水处理技术,使新技术的应用受到阻滞,并可能发展为恶性循环,影响了污水处理的效果。
2、城市污水处理原则
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的实际情况是污水排放量大,污染物种类多,浓度高,污染范围大。污水处理作为环境保护和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2.1因地制宜
城市人口数量的不同,其排放污水量也不同;城市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其处理污水的效果也不同;城市地处环境的不同,其污水处理方法也不同。基于以上原因,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积极研究城市社会环境与生态环境,以提出合理的处理方法,提高生活污水处理效率。
2.2 经济适用
选择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时,必须要考虑其运行的成本费用。综合考虑成本费用与污水处理效果之间的关系,优先选择性价比较高的处理工艺。
2.3 资源利用
由于城市所处地形条件的不同,不同的城市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方法也就不同。因此,在统筹规划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方案过程中,可以利用城市原本的资源,结合城市生产特点,将城市生活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清除与讲解,回收可利用的水资源,节约处理成本。
3、推动中小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的对策
3.1不断加强宣传,逐步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
通过有组织有规模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参观,增加公众对污水处理的感性认识。这些都需要广大社会媒体以及环保工作人员的大力配合,开展一系列扎扎实实的科学宣讲和污水利用普及工作。要运用网络、报纸等多种媒介,不断宣传水资源使用与保护的法律与法规。逐步树立群众的环保意识,充分意识到水资源的短缺与保护的重要性,增强自身的责任感与紧迫性。各级政府要科学诱导市民对水资源的保护,逐渐增强大家的主人翁意识。
3.2制定科学合理的污水防治规划和鼓励污水处理经济政策
污水处理的关键之一就是要科学合理地制定污水防治规划。基于城市污水的数量巨大、分布广、范围大,并且污染物种类过于复杂等特点。环境保护部门要完善管理,减少管理盲区的出现。此外,为了便于污水的治理,要尽量减少污水排放口,减少随意排放现象的发生。中小城市各级政府应当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社会发展、地理位置环境和城镇总体规划,加大对湖泊、河流以及其它各类湿地的功能划分,进而确定各类水体的社会经济、功能和相适应的污染控制标准、控制措施和管理控制措施。按水污染控制的工作程序,从源头完善污水处理,实施“三级控制”模式。第一级,污染源头的控制; 第二级,污水集中处理; 第三级,尾水最终处理。“三级控制”是一个从污染发生源到污染最终消除的完整水污染控制链。
对于工业水污染: 清洁生产,就地处理; 对于生活污染: 合理规划,公众教育。
另一方面,制定鼓励污水处理的经济政策是十分必要的。这样有利于实现污水的有价排放、有偿使用以及有偿处理。科学合理运用价格杠杆,使排放污水的价格略高于处理污水的价格,有助于增加污水处理发展潜力和市场竞争力。最后,加快体制改革和创新力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变依靠财政的状况,降低运行成本,提高经营效率,将污水处理单位改制为企业法人,实行政企分开,从而建立企业自我激励和自我约束的机制。
3.3选择合适的污水处理工艺
中小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应在经过充分的论证以及相应的可行性研究基础上,遵循节能、高效、经济和简便可行的原则。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城市污水处理厂在污水处理工艺选择方面,盲目跟从大城市:不是A2/O,就是氧化沟或SBR工艺,均是在活性生物污泥法中选择。中小城市其污水量较少、工业化程度较低致使其污水进水浓度偏低,更适宜选择生物膜法工艺,如生物接触氧化法、生物转盘和生物滤池等。这些工艺以其占地小、能耗较低以及对水质水量适应性强等优点,更加实用于中小城市污水处理建设事业。同时,中小城市应根据自身经济和地理条件,选择一些成本低,又能满足当地污水排放标准的工艺,如人工湿地、稳定塘和强化絮凝工艺,或者与生态农业有机结合,成为生态农业的一个组成部分。
4、结语
随着城市污水排放量的日益增大,城市污水处理厂面临的压力也逐渐加大。为了更有效地处理城市污水,一些新技术也在污水处理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城市污水的处理效率,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也得到了整体提升,使我国污水处理技术水平也向前迈了很大一步。因此,应该根据自身经济发展情况,合理开展污水处理建设事业,这样无论是对城镇的污水处理事业,还是城镇的经济发展,都将大有帮助。
参考文献:
[1]黄炳坤.浅谈城镇污水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0
篇9
三城市污水处理整体状况
(一)南宁市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及规划
南宁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是全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广西城区人口最多的中心城市。目前南宁市共有两座污水处理厂,分别为琅东污水处理厂(一期、二期、三期)、江南污水处理厂(一期、二期)。全市污水处理能力为6.8×105m3/d,整体处理率达到90%以上,在全国大中型中心城市中居于领先行列。总投资分别为7612万元和9000万元的南宁三塘、五象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也在紧张建设中,三塘、五象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建设规模分别为0.2×105m3/d和0.5×105m3/d。这些项目建成投产后,南宁市城区污水处理能力能提高到8.0×105m3/d左右,污水处理率接近100%,不仅能基本满足目前城市排污的需要,而且给城市的未来发展预留了充足的环境空间。
(二)桂林市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及规划
作为国家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桂林市一直很重视以漓江水系为主的水环境保护,从1982年第一个污水处理厂建成投产,桂林不但开创了广西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事业的先河,也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截至2012年底,桂林市建成污水处理厂6座。其中七里店污水处理厂1.6×105m3/d,北冲污水处理厂0.35×105m3/d,上窑污水处理厂0.45×105m3/d,第四污水处理厂1.0×105m3/d,西城污水处理厂0.6×105m3/d,雁山区污水处理厂0.2×105m3/d。总设计污水处理能力约8.2×105m3/d。总处理率已超过90%。近期将建设临桂新区污水处理厂,建设规模为0.3×105m3/d。该厂在设计上也预留了提升空间,远期可达到1.8×105m3/d的建设规模。
(三)柳州市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及规划
柳州是广西的工业重镇,2009年的工业生产总值超过2000亿元,占广西全区工业生产总值的近四分之一。近年来,柳州市加大了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短短7、8年时间,城市污水处理事业由一片空白发展到目前总设计污水处理能力约5.0×105m3/d。除已建成的白沙污水处理1.0×105m3/d厂、龙泉山污水处理厂(一、二期)2.5×105m3/d、拉堡污水处理厂0.25×105m3/d、阳和污水处理厂1.25×105m3/d外,在建龙泉山污水处理厂(三期)预计处理能力在0.5-1.0×105m3/d之间。全部完成后,可日处理污水55万吨,使60%以上的城市污水得到处理。
现状分析
(一)工艺选择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回顾近30年我区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工艺变化情况,与国内污水处理行业的发展轨迹几乎是同步的。八十年代初是我区城市污水处理起步期,其代表工艺是传统活性污泥法。八十年代末氧化沟工艺较为流行。九十年代中期以来一些运行指标及处理效果更具竞争优势的工艺如SBR、A/0、A2/0等逐步成为主流[6]。进入21世纪后,不但要求处理后出水排放水质常规项目达标,更是向大型化、集约化、自动化、深度处理方向发展。桂林北冲污水处理厂(老厂)、桂林七里店污水处理厂、桂林第四污水处理厂、南宁琅东污水处理厂(二期)正是这四个时期的典型代表。
(二)污水处理要求不断提高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出水的水质要求不断提高。以南宁琅东污水处理厂为例,2000年投产之初,其主要功能是对流入南湖及竹排冲流域的污水进行截留、治理并回补。而进入21世纪后,随着人们对城市水生态系统的要求以及南宁城市定位的不断提高,南湖与竹排冲已不仅仅只定位于城市污水受纳水体,而是满足城市居民亲水、乐水的休闲娱乐场所,被赋予更多的人文内涵。特别是南宁提出创建“中国水城”的城市理念后,在竹排冲出水口下游仅约1公里处兴建一个开放式的大型城市滨水休闲公园。琅东污水处理厂的出水作为此公园的主要补水来源,势必对大肠菌群、细菌总数等微生物指标进行更加严格的治理。所以该厂于2004年10月底增建了低压高强度紫外线消毒系统,处理工艺由二级处理提升至接近三级处理的水平。
(三)社会及政府高度重视、多方筹资建设治污工程
水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目前城市生态环境中最为紧迫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下决心治理城市水污染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各级政府积极寻求中央拨款、地方财政支出、国外贷(赠)款等多渠道筹集治污资金,加大了治污的力度,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以南宁、柳州、桂林为例,近十年来,在治理城市生活污水方面的投入是前所未有的,也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
(四)运营体制仍以政府行为为主
虽然各城市污水处理市场化运作模式已初步成型,而且污水处理费不断增加,使得行业毛利润率逐步提高,污水处理行业由前些年的“赔本买卖”逐步变成“香饽饽”,开始得到社会资本的关注和投入。但从体制上来看,仍旧以靠政府拨款或以国有给排水企业来管理运营为主导。太多的行政背景与现代化企业的管理格格不入,可能导致污水处理行业的劳动生产率不高,产生资源浪费,极大的制约了该行业今后的发展。由北京银泰达环保投资有限公司采取BOT的运作方式投资建设的桂林市西城污水处理厂于2005年8月正式动工,开创了我区利用社会资金建设运营大中型污水处理厂的先河,进一步拓宽了融资渠道。
(五)存在二次污染问题,资源化利用深度不够
城市污水处理厂在处理污水的过程中会产生多种二次污染物,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恶臭及剩余污泥。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很多原来位于城市边缘的污水处理厂周边也变得繁华起来,逐步转变成城市中心区域。应重视由污水处理厂恶臭引起的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干扰问题,并加以解决。目前我区污水处理厂产生的剩余污泥部分直接作农肥施用,部分露天堆放或填埋,这些简单的处理方法无法解决污泥中富含致病微生物等二次污染问题。污泥处理和处置的根本出路是加以资源化利用。此外,处理后中水资源直接排放,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建议
(一)加大投入,加快我区污水处理行业发展步伐
资金不足一直是困扰我区城市污水处理行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建议通过以下方式加以解决:一、加大污水处理费征收力度、额度,自来水价格应实行差价收费制度。水价改革的目标是“逐步建立起供排水企业良性发展的机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最终实现企业经营机制的根本转换,使企业能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水价改革的首要内容是规范水价格的构成”[7]。对重污染企业、用水大户执行最高水费标准,一方面通过经济杠杆作用敦促这些企业节能降耗,节约用水,另一方面给中水回用预留适度的价格区间,促使一些水量消耗大、非人体直接接触的行业使用中水。二、政府应给予污水处理行业一些优惠政策。如用电价格方面,电费是污水处理厂运行费用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其成本控制。政府给予污水处理厂较低价格的电价政策有助于该行业的快速发展。三、采取ABS、BOT等国际上较为流行的融资方式,鼓励外资、社会资本参与污水处理基础设施的建设及运营管理。总之,通过环境效益外部性的内部化,政府让利,拓宽融资渠道等举措的施行,真正实现污水处理环境价值回归,使建设污水处理厂像建设其他基础设施一样成为风险小、回报率高、赢利稳定的投资热点。
(二)加快水处理行业整合
从2008年9月开始,广西全面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目前,全区县级以上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已经全部投入运营。据了解,截至2011年底,广西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112座,生活污水收集配套管网2730公里,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65%,城镇污水处理能力累计达372.25万吨/日,成为全国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发展速度最快的省区之一。目前,广西全区城镇日均处理生活污水约240万吨,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已达65%,其中柳州、桂林、贺州、河池、玉林、钦州、来宾等7个设区城市超过85%。经过几年的跨越式发展,我区城镇污水处理率已经有极大提高。但也带来诸如:县及县以下各级污水处理厂运营效率不高,管理粗放等问题,建议进一步加强全区污水处理行业整合,努力形成大型企业集团,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规范水务管理。
(三)做好污水处理设施与城市排水规划的协调
对于尚无充足的资金技术力量来建设和完善排水管网或已纳入规划但污水处理管网布设明显滞后于城市发展的问题应引起重视。一方面把污水处理厂建设和污水收集管网的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层次,同步推进。另一方面但在相当长时间内不能建成投产的区域或城郊一些不能纳入城市排水管网的别墅、生活小区加快推广地埋式小型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四)做好污泥及中水的资源化利用工作
探索污泥资源化综合利用的新路子,研究表明:桂林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中有机质、氮、磷和钾等有益组分含量较高,而重金属等有害组分含量较低,基本符合国家污泥农用标准,可以制成安全的有机复合肥。将污泥先堆肥,在根据作物特点添加适当的配料可制成专用有机复合肥。田间试验表明,污泥有机复合肥肥效好。有机复合肥对水稻、甘蔗等作物有较高的增产效果,且肥效优于市场上出售的复合肥。利用城市污泥生产有机复合肥既可大大减少苍蝇等有害物的产生和繁衍机会,减少病原菌的存活时间,切断病原菌传播到人类的途径,避免城市污水污泥二次污染的潜在威胁,又为农业提供了廉价的有机肥料,值得今后产业化开发。
我区水资源充沛,不存在缺水问题。但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出水(即通常所说的中水)若全部直接排放到自然水体中也属浪费。在确保中水水质,并考虑增加以杀菌消毒为代表的三级处理工艺的情况下,应积极探讨和实践应用于例如城市绿化、洗车等行业的中水回用的新路子。
结论
篇10
一、正视问题,抓好整改
当前,雾霾、污水、重金属三大污染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困扰群众生产生活的重大问题,我县虽然地处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拥有良好的生态基础,但在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较为突出的环境问题。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大力整治。
(一)工业企业上。我县目前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户,其中铁合金5户、工业硅4户、稀土2户、水泥1户、活性炭1户、碳化硅3户、电石2户,另有县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和县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存在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企业环保设施已建成使用多年,超过其使用期限,致使环保设施处理效率低下,不能正常处理污染物。二是个别企业未按照环保设施的管理和维护操作规程进行管理和维护,环保设施“带病”工作,导致其使用寿命缩短,影响功效;个别企业环保设施管理维护人员对环保设施的了解不足,易损零部件配备不齐,出现故障时无法及时修复。三是企业对回收尘灰未按环评要求进行综合利用,而是自选场地进行堆放,未采取有效的防扬散措施,造成二次污染。四是县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防渗层损坏和坝体渗漏等问题长期未处理,用于回喷渗滤液的水泵等设备长期闲置;县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管网建设滞后,中控参数配置不齐,运行维护能力薄弱,无应急池和备用电源等应急措施。
(二)矿产品加工企业上。全县矿产品加工企业共25户,钾长石加工企业17户(其中水洗企业10户、酸洗企业5户、磨干粉企业2户),磷矿浮选企业2户,铜矿浮选企业1户,玄武岩加工企业5户。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钾长石加工企业废水沉淀池容积过小,不能起到应有的沉淀作用,废水不能完全做到循环使用,外排水不能达标排放。二是钾长石加工企业普遍存在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厂房占地面积过小,不能有效安排生产和环保设施用地,厂区显得很凌乱。钾长石磨粉企业粉尘处理设施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导致粉尘超标排放。三是磷矿、铜矿浮选企业尾渣堆放场未按要求进行地质勘察,未做到充分的防渗处理,事故性排放时有发生。四是玄武岩加工企业的矿石冲洗废水未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沉淀,导致污染物色度和悬浮物超标排放。
(三)农业源污染治理上。根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调查统计,我县列入“十二五”主要污染物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减排项目3家。在污染治理工作中,还存在以下问题:减排项目污染治理设施建设不规范,未按照要求进行场内雨污分流,存在雨水污水混排现象;干湿分离不彻底,产生的畜禽养殖废弃物未进行分离就进入治理设施;收集管网布设落后,还存在畜禽养殖废弃物明渠收集情况;治理设施未按照设计规模进行建设,处理能力均偏小。
(四)医疗废物处置上。根据医疗废物申报登记,全县产生医疗废物的医疗单位22家,年产生量约为21吨。目前,除4家县级医院(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疾控中心)按照要求委托市固废处理中心集中处置外,其余18个乡镇卫生院医疗废物均为自行处置。2013年,对照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复查要求,我县医疗废物处置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处置不规范。自2010年起,除县级医院的医疗废物委托市垃圾处置中心集中处置外,均为自行焚烧处置。二是各医疗单位医疗废水均未单独处置,与生活污水一并处置。三是医疗废物堆放场地选址不合理。
(五)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上。按照《自治县“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要求,我县2013—2014年要完成毛坪镇、大堡镇、黑竹沟镇和五渡镇等4个乡镇场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工程建设。目前只完成了工程方案设计,必须加快进度,推进项目建设进程。
二、强化措施,抓好落实
成绩应当肯定,问题不容回避。党的十作出了“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生态文明建设正是题中之义。我们要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措施,有力整改,努力建设生态、美丽,还群众一个天蓝地净、山青水秀的生产生活环境。
(一)尽快完善环保设施。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建设美丽中国的主干线、大舞台和着力点。环保工作取得的任何成效任何突破,都是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积极贡献。经济发展固然重要,但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工业企业要争做生态文明的引领者、美丽发展的建设者。各工业企业要认清形势、提高认识,重视并加强环保工作,特别是要加大环保方面的投入,针对环保设施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在环保部门的指导下积极配合整改,在最短的时间内自觉加以解决。要大力实施环保设施改造升级,对环保设施进行维护保养,配齐备足零部件和易损件,确保企业生产时环保设施正常稳定运行,污染物得到有效处理,实现达标排放。环保部门要加强日常巡查监管,对企业存在的环境问题要限期整改,开展“回头看”,督促企业整改落实到位。对屡查屡犯、明知故犯、拒不配合的,环保部门要一律顶格严厉处罚。
(二)加快省级生态县创建进程。年,我县大力开展乡镇场镇和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对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农村面源污染等进行治理。全县组织申报省级生态乡镇4个,分别为大堡镇、五渡镇、金岩乡、新场乡;组织申报市级生态村43个,通过验收命名30个村;创建县级生态家园户9283户、绿色学校15所、绿色社区1个。2013年是打好省级生态县建设总体战的关键一年,所有生态村、生态家园、生态社区等生态县建设细胞工程要全部创建完成;乡要完成创建省级生态乡镇的资料申报工作;《自治县生态县建设规划)》、《省级生态乡镇环境规划》重点项目要全面启动;创建省级生态乡镇的10个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要开工建设。因此,今年的生态县创建工作任务繁重、时间紧迫,希望各有关乡镇和县级部门务必高度重视,集中精力全力以赴,保质保量完成创建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