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4-03-26 16:46: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性

篇1

1.引导作用

高校阶段在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不仅要学习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也需要提升自己的技能,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中,校园文化建设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首先一个就是引导作用。高校的校园文化都是反映着学生主要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观念,体现学生的主流思想。高校的校园文化也是学校的传统、经验的总结,它反映着学校的方方面面,从校园管理到校园建设,都体现在校园文化中。所以校园文化也深深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对学生起到引导作用。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就是校园,无时无刻不感受着学习的氛围和文化,在不知不觉中难免会受到校园文化的影响。所以,如果高校有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那么也会引导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思想。

2.凝聚作用

在校园文化的作用中,还有一点就是对学生的凝聚作用。每个大学都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氛围,校园文化反映的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崇高思想。同时,校园文化代表着学校的主流思想,代表着学校的办学精神。而这些则能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学校的思想和内涵,让学生在感受校园文化的同时也生出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学生对于自己生活的学校会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这在无形中就形成了一种凝聚力,让学生可以团结在一起,为学校的建设出谋划策。在学校文化的感染中,学生的自我目标和学校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学生和学校不再是两个独立的群体,而是一个整体。校园文化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凝聚力,同时也减少了学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对和谐校园的创建和维护起到深远的影响。

3.鼓励作用

校园文化不仅是高校思想的代表,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思想环境,让学生可以了解到正确的思想观念。校园文化满足了学生的生活需要和精神需要,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得到了精神上的充实。在校园文化中,学生可以感受不同的文化氛围和文化背景。在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思想和观念都会受到影响。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因为在校园文化中有着很多的激励因素,这些激励因素让学生可以获得精神上的满足,通过学校文化精神的影响,学生可以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且让自己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这种校园文化起到一种很好的驱动作用,可以激励学生展现更好的自己,完善自己。

4.约束作用

校园文化在激励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的同时,也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前文我们曾经分析到,校园文化对学生有一种凝聚力,可以让学生团结起来,共同建设校园。与此同时,校园文化所代表的价值观念、思想观念、人生理念以及行为规范等,把学校和教职工的思想、目标紧密联系起来,无形中影响并且改变着学生和教职工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每个学校的校园文化都有一套标准,让学生可以认识到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校园文化一般都提倡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标准,反对学生之间出现的不好的思想和行为,所以校园文化得到大多数学生的拥护。校园文化约束着学生的思想观念,规范学生的行为,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二、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高校没有很好地认识到建设校园文化的重要性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和深入,还有社会时代的迅猛发展,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紧跟改革的浪潮,教育行业也不例外。学校不仅是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地方,更是学生学习正确做人、正确做事的地方。所以,在校园建设中,除了满足基本的硬件设施要求,还要建设好学校的软设施。即文化建设。当然,社会是有两面性的,学校也是有两面性的。学校可能受到好的方面的影响,更有可能面对不好的方面的影响。因为学校也是一个开放性的小型的社会。学生接触的世界不再局限于学校和家庭,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渠道例如网络渠道了解外面的世界,并且受到不好因素的影响。所以学校教育要发挥它的重要的影响力。因为大学生不再是以学习为主,没有长大的孩子,他们渐渐也有自己的主见。高校的领导以及教师要认识到这一点,在教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教学生如何做人。校园文化无疑是很好的途径之一。高校教育者要着力校园文化的建设,发挥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理念,创造一个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2.不同的学校没有自己的特色

就目前的状况来看,高校在自己的校园文化建设上,最突出的一个现象就是没有自己的特色。每个学校的文化建设都大同小异,没有什么区别,缺少亮点和特色。高校在建设校园文化时,没有明确的目的,只是照搬其他学校的文化建设,盲目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高校对于自身的校园建设要突出特点,有针对性,这样才能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例如如果是理科学校,学校就可以发挥本校的理科优势,推崇理性辩证的思想观念,严谨完善的行为习惯,创造一个严肃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不要拘于形式,要联系本校的实际,更好地展现学校的精神文化风貌,培养综合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3.校园文化建设重心偏移

在高校活动中,学生都比较愿意参加趣味性、娱乐性的活动。大学生不再满足于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提升,他们在课余时间更喜欢参加娱乐性的活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比较高。因为娱乐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相对地,一些思想教育活动例如讲座和学术性活动却没有多少人参加。大学生对于这类活动的兴趣度都不高。其实,着并不是一个好的现象。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很多高校为了让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文化建设中来,较多地开展一些娱乐性、有趣味的文化活动,而思想学术活动却开展得很少。这样并不利于校园文化的建设。如果学生一味热衷于娱乐活动的参与,而忽视掉思想学术活动的参与,那么学生就不能在校园文化中感受到正确的思想,也不利于自身的全面发展。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高校要多开展一些思想、学术性的文化活动,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这些活动中来。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复合型人才

1.校园文化建设要体现不同的文化底蕴

大学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学生不仅学习到了专业知识,同时也树立起完整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大学不仅体现当代的精神文明面貌,同时也反映历史文化和底蕴。大学在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也通过其独特的文化氛围和标准要求大学生,让大学生可以修正自己的思想观念,形成良好的品格。而这个培养学生品格的过程,也是传承和宣扬历史文化的过程。校园文化只有注入了历史文化和历史传统,才能发挥它的魅力。不仅是教书可以育人,环境同样可以育人。大学即文化,这句话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不同的学校体现的是不同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也在影响着学生的一言一行。学生只有感受到历史的文化,才能真正转变思想,发展自己。这是培养复合型人才所必需的。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大学生处在这一阶段,受到的影响比较多,有来自学校,有来自家庭的,也有来自社会的。同样地,学生的价值观念也有可有可能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阶段是个人形成价值观的关键阶段,而这一阶段学生的经验比较少,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所以,校园文化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在建设校园文化时,要融入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观念,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校园文化的魅力。对于学生在树立价值观方面遇到的困惑,学校要安排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并且积极引导学生摒除不良诱惑的影响。高校要把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作为校园文化的重点,通过校园文化的特殊作用,学生可以认识到自身思想观念上的不足,在教师的指导下,改进自己的不足,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3.校园文化建设要体现科学和人文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不仅要改进学生思想观念,还要对学生开展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高校在传授学生理论知识、教授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要培养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这样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这里所说的科学和人文,具体来说,科学就是学生要有辩证的思想、理性的思维,在对待问题时要冷静处理,不能感情用事,在学业也也要追求严谨,尊重事实,敢于质疑,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人文是指学生要有爱国主义情怀,要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优秀文化,要有卓尔不群的气质。这些都是当代大学生所必需的品质要求。所以,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不仅仅是对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还要体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复合型人才培养正好满足了这一需要。为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除了传承历史文化以及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高校还要在开展的文化活动中体现科学和人文,让学生在参与文化活动的过程中认识到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重要性,并在自身的发展中培养自己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4.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提高师生的素质

学生是校园活动的主体,也是校园文化的主体,校园文化不仅体现在校园的管理和建筑上面,也体现在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言行举止当中。所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也是校园文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项。而教师作为学校的另一主体,不仅有着教书育人的责任,同时也体现着校园的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充分利用好教师的作用,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一个很好的榜样。素质也是文化的体现之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优秀文化是否得到传承,首先就要看这个民族的整体素质。素质也体现在个人能力上。一个素质低下的人,是不可能有全方面的发展的。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要秉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和理念,发挥学生的个性,以学生的理念为主,进而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素质。

四、总结

篇2

1体育的“亮剑精神”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

体育活动可以培养人懂规矩守纪律、团队协助、吃苦耐劳精神,是校园文化形成的有效途径,而职业院校培养的是有文化懂技术的一线技术工人,他(她)是新一代“中国制造”的接班人,他(她)们求知欲强烈,对文化艺术、体育活动有强烈的渴望,通过学校正面引导,可以形成良好的群体意识和正确的价值观念,还可以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我们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对大学生的价值观、行为倾向形成导向作用。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活动就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载体,我们必须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校园文化之中,从而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职业院校,每年新生一进校,从班级到学院都有很多的体育项目不断登台,不同学院都有各自不同的体育项目,如:民族舞、健美操、拔河比赛、啦啦队等,这些喜闻乐见、重在参与的体育赛事;也有篮球、排球、足球、武术等这样展现个人魅力的项目。这些项目都有它的要求与规则,是在规矩与纪律的约束中进行的。每位参与者都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渐渐形成与之相一致的思想方式和行为习惯。体育项目为同龄人提供了同台交流的平台,通过体育活动中的团队协作、自我历练等在无形中继承发扬了本校的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一种“隐形课堂”,相应的塑造、健全了大学生的人格魅力。体育活动中的互助、交流、竞争可以推动班风,系风的形成,从而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学校体育多为集体活动,是凝神聚气、集体智慧的结晶,而参与的主体是大学生,他们作为先进群体,更加容易接受在校园文化中表现出来的道德行为规范,也可以更好地践行这些行为标准,是正能量的传播者、执行者,他们用激情渲染身边的同学,他们用行动诠释体育的“亮剑精神”,而这种精神正是校园文化的精髓,是一所学院特色的体现。

2体育活动对职业院校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可以加速形成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的建设不是某些部门强制要求就可以建设好的,也不是单纯的理论学习就可以收到应有的成果,而是通过师生身体力行、长期积累渐渐形成的。要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最终要落实到个体行为,而个人身体素质受不同因素影响,千差万别,一个健康的体魄是完成一切的基础,也是一切的关键,每一所职业院校都是根据市场需求开设不同的专业,每一位同学是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不同的专业,专业的不同对同学的身体素质提出不同的要求,如:测量专业的学生外业较多,需要拿的仪器也比较重。乘务专业的学生,要求面对每一位顾客都要保持适当的身体姿势与微笑。财会专业要求精益求精。而学校体育作为一门公共课,体育的不同项目可以海纳百川,融会贯通不同专业对身体的要求,通过体育运动可以改善和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可以提高内脏器官的机能,提高人体的适应能力;也可以防病治病,提高人体免疫能力作用。再通过谱修课、选修课有针对性的练习和体育社团、兴趣体育(徒步、滑轮、旅游等)等课外的练习,可以有效的改善不同体质人群的身体素质,使学生胜任不同专业的要求,为教学、实习打下良好基础,为校园文化建设保驾护航。

3与时俱进,结合大学生对体育和网络的兴趣,夯实校园文化建设

现代化的进程日新月异,我们要利用现代化的媒体、网络等科技红利;利用全民健身的大好氛围;利用大学生对体育赛事的热点;激发爱国热情,坚持与时俱进,认真学讲话精神,确保一个正确的政治导向。网络已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部分,体育精彩的片段、镜头成为学生模仿和讨论的源泉,利用校园wifi,引导大学生弘扬积极向上的文化环境,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在健康快乐中成长,在兴趣中学习。

作者:魏小虎 单位: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程相宽.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路的探讨[J].河南科技,2015(21).

[2]周德芹,黄玉杰.正确认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文化内涵[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2).

[3]张坚.关于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的调查研究[J].职业,2014(24).

[4]蔡虹.浅析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J].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2).

[5]杨婷.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价值取向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04).

篇3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宿风建设

在我国的高校管理中、一般由学校、年级、班级这三大部分构成,而在这三大部分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班级。一个班级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个体的成长,良好的学风、宿风、成为了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根基。在我国高职院校起步晚,学校底蕴文化不足,单一以学生就业、学校生源为发展,忽略学生在校发展,导致班级文化建设不完善影响学生发展,所以班级文化建设现已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首要解决问题。

一、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是学校内组成部分最核心的单元文化作为大学中做重要的文化基础,学生思想的直接影响着便是班级。班级文化是在班委全体同学的构成下,为实现社会,学校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创造形成的一种物质形态。在翻看很多资料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教育学者对班级文化都有不同的定义,例如:史华楠学者认为,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通过多种活动而形成的集体心理氛围,班级组织和交往行为,通过班级所体现出来的群体价值取向。通过对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分析来看,在班级文化中,影响班级文化的重要构成可以从学风建设、宿风建设、班委建设、制度建设、精神文化建设、职业素养这六个方面来直接影响班级文化的建设。作为高职院校,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短,实践和学习同样重要的环节中,班级文化建设问题,更尤其的突出。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2016年国家十三五规划中指出高职院校发展方向,这意味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以成为了国家人才培养环节中的重心,而在此条件下,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便显得尤为重要,而怎样发展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二、学风建设

良好的学风建设,是高职性院校建设发展道路的路基。良好的学风对全班级学生的心理将产生促进作用,我们熟知高职院校学生由于大部分作为高考失利学生,他们在整个学习期间迷茫的状态将导致他们在进入高职院校中会因为落差和失利以及周围同学的不好的影响而放弃自己。在班级中,学生每天大部分时间在教室,都和同学相处一起。如果在相处过程中班级内整个学风状态都是懒散,厌学的气象,同学们之间都是自我放弃的状态,形成不良好的学习风气、日积月累,整个班级同学将变得不学无术。反之,作为班主任老师,如果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从大一入学时,通过引导学生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纠正学生的学习观念,引导学生将实践学习和理论学习结合;班级内形成良好的学风制度建设,通过开展一些列活动让学生更好的学习,为班级文化建设做好稳固的根基。

三、宿风建设

作为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学习以外,大部分时间都在宿舍,宿舍既是学生休息的地方,同样也是学生结交朋友,认识社会的最好路径。因此宿风建设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也尤其重要,高职院校学生,在学校中玩心重,一天觉得自己无所事事,上网,逃学成了家常便饭,本宿舍同学很容易受影响。所以作为班主任老师,应该在班级内宿舍中形成固定管理模式,通过宿舍走访,定期跟进,在班级内以宿舍为单位开展一系列活动,通过宿舍之间的正能量传递,利用体育活动,文艺活动,发现宿舍中一些有特长的同学,使得学生们发现学习的意义。宿风建设,对于学生良好性格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良好的宿舍风气不仅对同学有促进,更是对班级文化建有推进作用。

四、班委建设

作为学生干部,不仅是老师的好帮手,更是学生的好朋友。在班级中好的班委构成,对班级各方面都有影响。班委作为班级最基础的干部构成是学生和老师之间的纽带。好的班委体系,不仅可以使得班级学习相互关融洽,促进同学学习,更能够使得同学们通过班委增加对老师的信任,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搭建桥梁。所以班委建设在高职院校中更需要,高职院校学生,对学习的不重视,需要班级班委领头羊起到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促进班级文化建设。

五、制度建设

班级制度文化是指通过班级建设与班委建设相互结合,通过一系列班级内拟定制度督促班级同学共同遵守的规程。而在班级文化中通常被称为班规,它是一个班级能否正确发展的核心,同样是确保学校校规校纪的落实和实施。而作为高职院校的班级制度,主要体验在日常的学生行为管理上、纪律要求、参与活动要求等。而在高职院校中班级制度建设就是通过班规,这类硬性条框来管理班级,不过在管理过程中同样要注重科学管理、人性管理、以免事半功倍,要根据各班级实际情况制定。

六、精神文化建设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属于思想层面中最重要的层面,它不仅包含班级学生的思想动态,班级同学人生观、价值观等;更重要的是良好的班级精神文化对班级成员相互间尊重,促进同学交流起到重要作用。班级学生之间相互团结,尊重也会使得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方便很多,班级内班委在班级内实施班主任的一些任务,也会方便很多。作为班主任来说可以通过定期召开主题班会,素质拓展活动增强班级同学精神文化建设。一个班级的精神文化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通过班级同学共同努力,从而促进班级文化建设。

七、职业素养

高职院校大学生和其它院校大学生最大的区别在于实践能力和职业定性性强,它们大部分同学在入学时已经对自己未来职业有良好的定性,通过所学习的职业技能就业。而对于他们来说三年学习时间中,除学习外便是本专业的职业技能学习,而良好的职业素养对今后就业有着深远的影响,在高职院校班级中,班主任要在班级文化建设中通过增强学生的专业职业思想及意识,帮助学生加大职业素养的培养。除此外,还需要让学生意识到这建设职业素养同时需要和专业理论知识想结合,从而提升学生对专业学习的信心。总之,在高职院校中班级文化建设以成为班级建设的重要核心任务,对学生的教育素质,专业素质都起到的重要作用。为学生在校期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就业信心,增强社会主义责任心都有重要影响,同样能够促进高职院校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我国“十三五”规划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均提出全面加强职业教育院校建设,就是要求加强职业院校建设同时加大班级文化建设,从而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在校更好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姚红.论学习教育过程中的班级文化建设[J]当代教育论坛,2003(6)

[2]朱盛.基于职业素养的高职宿舍文化培养分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4)

[3]龙亮,张勰.关于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

[4]邱开金,周晓玲.高职班级文化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5(12)

篇4

小学位于北几十公里的一个县小镇的中心地带,建筑虽不雄伟但很优雅。走进校园给人以清新温暖的感觉。洁白的墙壁加上醒目颜色的点缀,更会使人有着奔放豪情。当叙述到这里的时候就会想到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我理解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一种整体文化的一个分支,是在学校发展过程自然形成的文化形态。校园文化以它独特的个性形成物质、制度、精神、课程、活动等文化。这些文化来源于学校在行使国家赋予的权利时,在规律的教学中挖掘、发现、发展、巩固的精神文化,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沃土,以校园精神为特点的群体互动文化。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它无形的让人难以形容。但当你发现它的时候,就会感觉它的能量是巨大的。为此,我们要积极的挖掘它的潜能,不断的进取,通过各式各样的文艺形式、体育活动等形成一种勃勃生机、努力进取的文化气氛。学生自身融入这种环境之中,受这种精神的启迪和熏陶,在不知不觉中被感染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教养、有积极向上精神的气质学生。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小学生的校园文化建设比起初高中校园文化有着很大不同,在某种意义上是有着差异的。校园文化在教育体系中占有很重的地位。在小学更是一个不可估量的潜能,然而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也会更难。它通过文化环境和各种各样文化活动,以及群体行为的互动,直接或间接使小学生受到影响。因此我们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谨慎分析每一个细小的情节,科学细致的做到言传身教,因为小学生的观念、思想、都会因此而根深蒂固。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很强,也很容易被一些混淆的观念所迷惑,这就是她与中高学生的差异和区别。小学生思想不成熟在她们很幼稚的心灵世界里我们的灌输,周围的环境都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启迪着孩子童稚的思维。

小学的校园文化本身,是一个教学系统在规律运转时最具有挑战性的,无形的,智慧、知识、精神的一个缩写。它具备着各种文化的素质与特点,可以给人不可置疑的精神力量,它等待我们去挖掘,它在我们的无限想象过程中不断的完善。它所具备的教学、管理、服务、组织、课程等等细微的规则和方案,能使我们在不断的求索中得到补偿,使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使我们的道德品质得到提高,使我们的精神得到激发,使我们的素质得到熏陶。希望我们每个教师、员工、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得到应有的启迪和收获。

大家都知道一个学校,教学是我们每一教师都应该具备的资格,一谈到校园文化建设可能大家都会一口同声的回答:“那太复杂了。”的确校园文化建设这个系统工程是既抽象又复杂,但它的潜能和对教学事业的推动力是巨大的,也是不可估量的,就我校的实际情况,几年前对校园文化建设认识不高,目标就一个:抓好学生的成绩就好。把教学和建设校园文化搅在一起,单一的只求成绩忽视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严重的违背了一个自然的教学规律。只是单求教学成绩却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少数学生的成绩上去了,但他们的身体素质、道德修养并没有得到提升。教师只教书,却没有做到育人的职责。对此,教育部于2006年4月25日下发了《关于大力加强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通知指出:“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良好的校园文化,对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义,各地必须高度重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不断推进、长期积累的过程”。因此,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有很多问题值得思考,这项工作不仅关系到小学生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更会关系到我们国家教育事业的未来发展。年小学开始了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在校领导的带领下,对各个小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进行了调研,通过分析才感觉到校园文化的建设的重要性,校园文化建设不光需要积极的态度,热情的耐力,更要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意义的理解和认识,因此我们呼吁大家: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全身心投入,把校园文化建设推上一个新台阶。在此基础上,我们希望大家就摆在我们面前的校园文化建设献计献策,为校园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为更深一步发展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和要求,摆在我们面前的校园文化在小学校园的生活中,具有的特殊性是其它教育不能替代的作用,比如:小学生的潜能意识必须在自然的环境中、心情愉快时、特定条件下、好奇心情迫切时、骄傲虚荣的情绪下,在别人热情鼓舞下,就会使人潜能意识突然出现。虽然这是一个很小的例子,但它进一步的证明了校园文化的建设的重要性。校园文化培养人的素质,修养人的品德,开发人的知慧;是教育事业未来发展宝藏。它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挖掘开发。因为校园文化不仅是小学生的第二生命,更是小学生通向幸福的桥梁。学生们一早就来到校园,当他们回家的时候已是傍晚,清醒的每分每秒都在接受着校园文化的熏陶,校园的每一个细小变化都在学生们的眼里,也装进了他们的心怀,都为他们编织美好的梦想提供着素材。校园文化也是造就着小学生幸福的摇篮。总之校园文化关系到小学生的个性发展,更关系到他们的终身幸福。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就是人民造福,是教育后代的百年大计。

篇5

关键词:职业学校 校园文件建设 德育教育

学校是培养人才、育人的地方,也是传承和发展文化的平台。学校安排的每一场活动,都应该渗透着浓浓的文化气息。加强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会创造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调动教师们的工作积极性,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课改的发展。

一、职业院校的德育现状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现状

1.职业院校学生与父母关系变得冷淡,职业院校的学生大部分在校住宿,只有在星期天或是假期才回家,这样就大大减少了父母和孩子之间沟通的机会、时间。这些孩子主动与父母联系的很少,一般都是短信或是简短的电话,目的则是向父母诉苦或是向父母索取生活费,这种现象在职业院校中很普遍。

2.职业院校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以及方法落后,收效甚微。职业院校的学生一般都比较重视职业技能的提高,忽视了道德的培养。另外由于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落后,很难吸引学生听课的兴趣和乐趣,导致职业院校思想道德教育水平落后。

3.学生学习态度不认真以及师生关系的不和谐。很多学生认为自己在职业院校就是为了找个合适的工作,学好专业课就行,忽视了和老师同学的交往。有的学生则像是脱了僵的野马,认为脱离了父母的视线,自己可以为所欲为的干自己想干的事。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沟通非常少,导致了教师和学生只有在课堂时间才可以见到对方,师生之间的交流甚少,严重影响师生之间的感情和关系。

(二)职业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校园文化建设的导向作用。校园文化承载着一定的教育目的,对学生会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校园文化活动内容、活动方式以及活动的氛围都会影响学生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浓厚的校园文化不仅可以将教师的思想行为统一到人才的培养和学校的发展上,也可以发挥强大的号召力,积极引导学生。

2.校园文化建设的激励性。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可以促使每个参与者产生一种拼搏向上的精神,有一种激励作用。这种激励是长久的,可以有效的帮助学校形成开拓进取、朝气蓬勃的校园风气。教师自己组织的文化活动激励性更大,能够加强学生之间团结合作的氛围,使教师和学生看到和发现自身存在的广大发展空间,建立荣誉感和自信心。另外丰富的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可以开阔师生的视野,还能锻炼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创造力以及实践能力,积极鼓励学生为学校的建设发挥自己的能力。

3.校园文化建设的凝聚性。校园文化的建设不仅需要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更加需要广大师生的共同参与。校园文化的凝聚性主要体现在校园精神上,校园的精神主要是学校师生共同创建和认同的文化理念,是校园文化的灵魂。校园精神一旦形成,就会赋予师生强大的使命感和荣誉感,这样就会把师生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促进师生之间和谐关系的发展。

4.校园文化的约束性。校园文化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既可以实现对师生思想观念、精神状态、行为方式以及价值取向的积极塑造,也可以督促师生自我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促使自己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学校的校规校纪是师生共同认可并约定遵守的。所以,凡是符合校园文化建设的行为都会得到表扬和肯定。校园文化的约束性,可以促使师生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积极抵制不良的思想行为。

二、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实践

校园文化建设虽然不是教学大纲要求的任务,但是其存在于各个教学活动中。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不仅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还要大大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班主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引导者,综合学生的特点和校园文化的建设环境,应该从德育教育工作入手,做好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

(一)增加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德育教育最核心的就是情感的交流,也是师生在精神认知上的统一。班主任应该利用自身具备的优秀品质,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在职业院校的学生,年龄普遍不高,心智发展还不成熟,很容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所以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要懂得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和学生平等的交流,有效地化解学生心中的疑问和难题,积极引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工作和活动

在进行德育教育工作的时候,班主任应该保证德育教育工作的针对性。班主任应该立足于职业院校学生自身的特殊性上,在全班范围内开展整体性的德育教育。但是针对一些素质较差的学生要进行针对性教育,积极帮助他们,并找出原因,定期观察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变化,并根据这些学生的实际表现,制定更加具体的德育教育计划。

(三)开展以学生为主的德育活动

班主任是一个引导者,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各种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是校园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参与者。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主的文化建设活动,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参与活动的自豪感,还可以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增加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在活动的过程中,班主任应该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发挥主体的作用,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进而进行自我德育改进。职业院校的学生由于文化基础较差,学习方法和习惯不良,这些都是德育教育工作的难点,所以这就需要教师长期不懈的努力。

三、结束语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社会对职业院校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职业院校不仅应该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专业技能,也应该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学校道德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职业院校人才素质的重要措施。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作为整个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来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琦.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与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探讨[J].中国职工教育,2014,(04):25-28.

篇6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 校园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04-0036-03

一、研究问题及动因

校园文化在高等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目的是创建一种氛围,陶冶学生情操,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构筑健康的人格。南京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创办十余年,帮助很多学生实现了出国留学的梦想,在办学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校园文化对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由于项目是以帮助学生顺利出国为导向,因此构建有利于实现该目标的特色校园文化,被提上议事日程。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除了教学目标区别于一般的高校,学生群体的特殊性也是一个显著的方面,表现在学生家境都相对富裕,有能力支付高额费用帮助子女完成学业。经济上的优越造成一部分学生缺少艰苦奋斗和刻苦学习的精神,学习动力不足,自我管理松散,难以顺利完成学业,给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带来很大的挑战。如何创建积极向上、有利于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校园文化,是办学者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目前关于校园文化的研究基本是普通的大学校园,对中外合作办学这一新生事物研究较少。什么样的校园文化能促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学生对所处的环境有什么样的要求?如何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对那些学习动力不足,自我管理能力不强的学生产生影响?本研究尝试以南京大学外语部国际化办学为例,探索创建中外合作办学特色校园文化的方法和路径。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和实证研究法(实地调查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搞清楚校园文化的含义以及中外合作办学的基本情况,了解校园文化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了解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通过文献分析和实地调查,设计针对中外合作办学校园文化的问卷,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识,现有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以及学生对校园文化有什么样的需求。再通过个别访谈的方法,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想法。最后进行归纳分析,得出建设中外合作办学特色校园文化的可行性方案。

三、文献分析

(一)主要概念的概述

中外合作办学:根据2003年9月1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中外合作办学是指外国教育机构同中国教育机构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机构(简称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活动。

校园文化的主体是学生,空间为校园,主要导向是育人,校园文化是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其内容为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包括学生文化观念、学生特有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课余学生生活文化活动与校风。

(二)校园文化的层次、特征及重要性

1.陈炜鸿等学者认为,校园文化可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环境,即教科研与生活设施、实体存在的建筑与环境等,能透射出学校的办学思想道德风尚与学风校风、价值观,承载和凝聚一所高校的校园文化。

二是校园制度文化。制度文化对师生员工有规范性和约束性,是校园文化的中间层次,在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活动中,规定师生共同遵循的工作、学习准则和校规制度。

三是校园精神文化。精神文化包括学校目标、办学思想、校风学风,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与灵魂,是校内师生共同信守的道德风尚与基本信念、价值标准与精神风貌。

2.在大学校园文化的特征方面,石丽敏认为,大学校园文化具有渗透性、实践性、多样性、教育性的特点,体现于学校的教学、管理、生活及各种校园活动中。连建华认为,高校校园文化具有目标明确性、鲜明的时代性、对象的独特性和师生的创造性等特点。

3.在校园文化的重要性方面,王东辉认为,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育人作用,能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是学校综合实力的体现。校园文化不仅在学校内部产生影响,而且对社会也会形成一种积极的辐射。

(三)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校园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张漾滨认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注重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忽视校园制度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还有人片面地认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校园文化建设就是国内高校的主旋律教育。

2.不良风气对校园文化的影响。陈炜鸿认为,目前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师生员工中出现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实用主义的倾向,给校园文化带来相当大的负面影响。朱鸿章认为,当前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不良文化冲击校园文化的现象,西方文化、港台文化、韩日文化不断涌入校园,对学生的价值观、审美观、享乐观产生一定的影响。

3.人文精神缺失。石丽敏认为,校园文化活动中往往过分追求标新立异或表面形式,而冷落大学精神,缺乏对不良思潮的抵抗力。王东辉认为,在大学的文化教育中,往往一味强调科学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4.缺少特色。石丽敏等学者认为,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方式、活动内容、活动形式等基本雷同,缺乏特色,没有将学校的办学特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也没有将校园文化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导致校园文化无自己的特色。

5.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陈炜鸿认为,网络在给人们带来利益和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沉湎网络的学生增多,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如何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抢占校园网络文化阵地,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另外还有社会竞争给校园文化建设形成压力,包括高校扩招带来的压力,还有就业的压力等方面。

(四)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法和思路

1.提高对校园文化重要性的认识。陈炜鸿等认为,需从物质文化环境、制度文化环境和精神文化环境几个方面加强建设。从完善校园文化建设的管理和工作机制着手促进校园文化建设规范化。高校文化必须坚持开放性,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积极吸收世界不同国家、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

2.加强队伍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导,培养一支专兼职结合的校园文化建设骨干队伍,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性地位和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导性作用。

3.将德育与文化教育结合起来。贺喜灿等认为,加强学生社团的建设和管理,增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科学性,把德育融入文化教育中去,教育学生与他人、与社会和谐,遵守道德规范。

4.突出学校特色。王东辉认为,要从突出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着眼,从学风建设和塑造学校品牌入手,加强学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

5.正确地引导网络文化。充分利用校园网宣传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自觉抵制文化殖民,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6.在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趋势方面,连建华认为,是从精英文化到大众文化,从娱乐与教育两个方面到传播、审美与创造三位一体。从封闭型的单校校园文化到开放型的多校校园文化资源共享,时展要求和谐的校园文化。

四、研究结论

通过问卷和访谈,本研究发现,学生进入南京大学外语部HND中心学习,主要出于以下几方面的因素:一是为学好外语,能出国留学; 二是在国内没能考上较好的大学,不甘心就读于与自己心理预期落差比较大的一般学校;三是由家长意志决定,学生自己没有选择余地;四是期待毕业后有较好就业出路;五是对国际化教学模式感兴趣;六是受别人影响报考或怕没书可读等。反映出一些学生认识肤浅,对毕业后的发展盲目乐观。原因就是对中外合作办学的了解不够。

家长在社会上有地位或较成功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富足,能负担学生高额的学习费用和生活费用。父母接触的环境使得学生见识面拓展、交际面广泛。但部分学生,盲目追求高消费,学习没有吃苦的精神;在外独立性差,欠缺自理能力,与人合作能力差,过于自我,没有组织纪律性;存在眼高手低的心理。表现出的此类问题,给中心的教学和管理带来挑战。中心希望通过有特色的文化氛围的熏陶,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增强自我管理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符合国外对接高校的要求。

研究发现,学生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是否有必要的问题上,大部分的学生认为“有必要”,极少部分的学生表示“不关心”或“不知道”。说明绝大部分的学生认为校园文化活动是很有必要的,充分说明了校园文化活动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校园环境方面,因为有南京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所以学生基本都很满意,这也是该项目的一个优势所在,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也可以受到南京大学这所知名重点大学的良好校风的辐射。在校园文化活动的主要意义上,不少学生认为校园文化活动的主要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校园文化活动的意义在学生心目中的排位依次是:培养综合素质、丰富学生生活、拓宽知识面、锻炼能力。在本项调查中,凡是表示“不关心”“不知道”“没必要”“意义不大”的学生,基本是出于对校园文化活动的目的意义认识不够或是通过参加校园文化活动收效不明显这两个原因。

在对校园文化活动是否感兴趣的问题上,竟然有半数以上的学生选择“兴趣不大”,这个结果有点出乎意料,原因可能是:学生对校园文化活动的意义认识不足;目前的校园文化活动现状不能令学生满意。在“是否参加了校园文化活动”选项,大部分学生选择了“参加过”,说明学生还是愿意去体验校园文化活动的,但活动可能会让学生失望。

在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方面,大部分学生不满意,特别是在国际化内容的校园文化活动方面,学生更是不满意,可见,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国际化程度的加深,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拓宽,知识面变广,视野变得开阔,已经不满足于过去的那些形式和内容,这对中心的教育教学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使校园文化活动的目标真正实现,问卷调查中所反映的问题,必须引起关注和思考。要克服这些问题,至少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首先应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积极支持、组织、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尤其对那些能反映学校校风、校园精神,能起到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社团活动,要从人力、物力与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为校园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营造良好的氛围。

2.帮助学生认识并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活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保证其普及性、群众性。

3.进一步拓展和充实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要实现校园文化活动的功能作用,使学生通过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真正有所收获,学校必须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不断挖掘和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特别要注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西方先进文化的结合,营造中西合璧的文化氛围,让学生提前接触国外的文化,将来更好地适应留学生活。

4.丰富的内容必须通过适当的形式来表现。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必须讲求新颖、多样的形式,这也是提高学生参加活动兴趣的重要环节。根据学生的心理动态、兴趣爱好、培养目标等实际情况,不断推陈出新,使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生动别致,真正有意义、有内容、有形式,为广大学生认同和接受。

五、研究的总结和反思

中外合作办学是一个新生事物,创办至今也不过十余年的时间,而校园文化是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是一个历史的积淀。这么短的办学时间内,很难有自己的特色和传承。而且,进入中心学习的学生,目的性都比较强,都是以留学国外,获得国外大学的文凭为导向,在国内学习的时间也不如普通本科院校时间长,这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一定影响。

目前国内合作办学项目中,存在以下现象:忽视物质文化建设,注重国外优质资源的引进;忽视非智力性因素的开发,只关注学生知识及技能培养;忽视间接情景的影响,片面追求思想认识与道德行为强化。我认为要想可持续发展,必须走科学的发展道路,学生的国际合作理念和某些品质的形成不能靠单纯的知识传授而养成,要借助科学发展的校园文化长期而细腻的熏陶,只有在这种文化环境中培养成的品质才具有稳定性,才能防御外界不良环境的侵扰。

在资料的搜集方面,研究大学校园文化的较多,但研究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非常少,这给研究带来一定的难度,但同时笔者也坚信,在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进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校园文化建设是非常有意义的。这支持笔者在有限的文献支撑的情况下,针对项目本身的特点,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在对数据的整理与分析的过程中,加深了对中外合作办学的认识,这对后续研究,是大有裨益的。

[ 参 考 文 献 ]

[1] 张漾滨.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文化建设[J].中国电力教育,2008,(6):172-173.

[2] 石丽敏.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J].教育探索,2010,(8):90-91.

[3] 王东辉.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认识[J].内蒙古宣传思想文化工作,2010,(8):28-29.

[4] 连建华.论高校校园文化的缺失与建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0):100-102.

篇7

关键词:学风校风;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校园文化是学校风气、整体水平的具体体现,综合反映了学校的管理制度、教育理念、文化氛围、学习风气、人文风貌等相关内容,是学校发展建设的重要依据。其含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校园文化的意义

1.校园文化之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最基本的物质载体和外在标志,是一个学校校园形象和精神风貌的物质依托,对培养学生的情操、美感享受、良好心态和素质提升等有着全面的、积极的作用。2.校园文化之行为文化行为文化是由校园中的各种活动和人际交往而产生的文化,主要通过外在的言行举止来表现内在的心理环境,直接影响人的行为习惯,对于培养热情积极、向上乐观、融洽和谐、文明友善的校园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3.校园文化之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是建立在学校管理理念、价值观念、道德准则及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的,是形成正常有序的校园环境的重要保证。因此,培养学生了解规章制度、恪守规章制度是学校的教育任务之一。4.校园文化之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集中体现了师生的政治思想倾向、人生价值追求、人才培养观念、职业道德教育和科学民主精神,是校园文化内在的最本质的东西,是学生内心的理想家园和精神依托。5.校园文化之师生文化教师和学生是校园活动中最主要的行为主体,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校园文化的发展方向和建设理念。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但是知识传播者与聆听者的关系,而且是亦师亦友的关系。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如果从外在和内在都得到了升华,在和谐校园创设中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校园文化的功能体现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种基本形式,在学校教育中有着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具体表现如下。1.塑造人格与价值导向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存在,传播着各种人文气息,引导学生以正确的、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和学业,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对学生的全面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力。2.凝聚人心和行为约束校园是师生共存的生活环境,体现了群体的思维活动和心理状态。校园文化代表着大家的心声和要求,反映了广大师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具有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同时,校园文化也对校园人有着较强的约束力。这并不单指制度约束,更重要的是在无形中通过其他载体或各项活动,影响个体行为,并对其产生心理压力和动力,使其对行为具有自我约束和控制的能力。3.愉悦身心和智慧启迪现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生活内容也日趋丰富,对精神方面的要求也在提升。现代的校园不仅是知识的海洋,而且汇集了各种丰富多彩、有益身心的活动,使我们从中受到熏陶启迪,锻炼能力,提高素养。

三、技工院校的校园文化现状

技能教育在我国已有较长的发展历史,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技能教育在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等各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然而,由于技工院校教育形式的特殊性,在校园文化建设上重视力度不够,既不利于校园的文化宣传,也忽略了校园文化的意义与价值所在。而要改变这一状态,实现技工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深入了解技工院校目前的发展现状。1.技能教育重于文化素养技工院校以技能教育为主,注重学生们的操作水平和动手能力,忽视了文化素养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性。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方向,制约了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2.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缺失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集中体现,在重视文化教育的同时,应加强和完善学校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学校内涵,使校园风貌从本质上得到改变。3.重外在轻内涵有些校园建设盲目追求物质化的形式建设,而其实质内容往往被忽视,其核心价值没有被体现,不能达到理想的作用和效果。难以形成自己学校的校园风格和校园文化。4.重课堂轻业余学校工作以教育为主,而学生的身心发展除了课堂教育之外,丰富充实的业余生活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很多情况下,技工院校业余生活的重要性被忽视,加之现代网络信息的发展,使得很多学生闭锁在虚拟的网络中,失去和老师、同学交流互动的平台,不利于身心发展。

四、技工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措施

1.加强特色文化建设搞好技工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首先要改变原有的观念,充分认识到校园文化所起到的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意识到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要形成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结合新时代特征、符合学校的发展目标、适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形成文明和谐、积极向上、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2.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化是学校精神风貌、校风学风的体现,凝聚了技工院校的办学理念和传统观念。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要从加强校风和学风建设、加强教师文化建设、加强人际关系建设、加强校园活动建设等几个环节入手,发挥校园文化的激励功能。3.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是技工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健康优美的校园环境有利于陶冶情操、美化心灵、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在物质文化建设中,要合理利用各种资源,使每个角落都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交流的乐园。4.加强校园制度建设规范管理、制度先行。在技工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制定相应的制度和完善的管理体系有助于保障校园建设的顺利进行。还要体现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以利于学校的教育和发展。

五、小结

篇8

一、深化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

校园文化相对于社会主流文化而言,是一种隐性而独特的亚文化形态。随着时代的前进、社会的发展、教育观念的转变,特别是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入,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的全面成长,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深化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全面认识。

1.校园文化的基本内涵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师生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以及此种价值观在物质和意识层面上的具体文化形态,是社会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校园物质文化,是浅层次的校园文化。包括校园环境、图书资料、文化设施、教学要件、实验仪器、办公室设备以及人文、自然环境等等。它是基础部分,是校园内各种文化活动的物质性载体,是高校综合实力的主要标志。二是校园制度文化,是中层次的校园文化。即指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组织机构和职能系统。完整的制度、严明的纪律和严格的管理,有利于培养和锻炼校园师生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有利于提高学校声誉。三是校园精神文化,是深层次的校园文化。它体现于学风、教风和校风,表现为师生的价值观念、课外文化、人际关系、道德规范、行为规范、舆论导向等,是校园文化的核心、灵魂和根本,是校园文化建设所要营造和追求的最高目标,是校园文化建设所必需的根本基础,它一旦形成,必然内化于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之中。

2.校园文化的基本特征

第一,它具有教育导向性。由于大学生在进入大学生活之前所处的环境、所接受的教育条件大不相同,这必然会影响着他们的心理、思想和行为。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拓展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大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有利于学生个性得以充分发展,潜能得以发挥,学校教风、学风、校风健康形成。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一旦形成,就建立起自身的价值和规范体系,它通过各种文化艺术活动发挥其特有的暗示、启迪作用,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与学校倡导的价值观相一致,产生一种内在的向心力,使广大师生目标一致。

第二,它具有创新性。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完善,校园文化要更好地激发广大师生的工作热情和学习热情,就不能局限于搞几项活动或举办几次讲座,还要具有开发创新性,尤其是在信息网络畅通的时代。校园文化的建设,要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和时展的要求,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人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潜能,活跃校园生活,不断改进校园基础设施,完善校园管理制度,组织能发展学生个好的各种社团活动,活动的形式要多样化,并且要有思想性、知识性、娱乐性和实践性。

第三,它具有平衡协调能力。如同社会中一切事物一样,校园文化也是在矛盾斗争中,在对立统一中发展的。在对传统与现代校园文化的调适中,促使传统的校园文化向现代校园文化转变,既使校园优良的文化传统得到发扬,又注入了现代化的新观念、新思维、新方法。在面对现代社会的急剧变化和各种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及种种挫折所导致的焦虑、忧愁等都可能使青年大学生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校园文化通过选择、变通,引导学生接受正确的思想观念,培养乐观的精神和奋发进取的意志,缓解了个体和社会、个体与整体的矛盾冲突,既顾全了整体,也尊重了个体。

二、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学校领导的思想层没有充分重视

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高校领导没有真正认识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想认识还没有形成共识,特别是对新形势下校园文化活动的特点缺乏专门的研究和部署,还将思想局限在校园文化仅仅是搞搞活动,忽视了校园文化对学生成长的导向、塑造、调适、娱乐等功能,制约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普遍存在着计划不能完全实施、教育效果不明显等问题。

2.把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工作和思想教育上

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都把校园文化建设归属到学生工作部门,把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认为校园文化建设只是学生工作部门和思想政治部门的工作而与教学部门以及其他行政管理部门无关或相关性不大,教师和干部职工没有意识到自身对校园文化建设也负有为人师表的使命和责任,认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学生,把校园文化建设看作是对学生课余生活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这些现象使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的专业设置、师资配备、课程开设等割裂开来,极大地限制了校园文化功能的发挥。

3.校园文化建设层次普遍较低

目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大多依赖于学校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组织的各种类型的学术、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偏窄,阻碍了校园文化建设向高层次方向发展。一些学校的领导者,只重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忽视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而忽视精神文化建设,校园文化精神就只能流于形式。这种现象在许多高校普遍存在,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最突出的问题。

4.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特色不突出

高等教育管理的开放性有利于高校之间的交流互补,但不同的大学因其专业特点和办学特色不同,校园文化应保持学校的个性特色而不是趋同。而现在许多高校又回到了“大而全、小而全”的时代,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体系、管理制度等都在走“统一”路线,一些校园文化活动缺乏明显的学校特色。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路

1.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组织,确保校园文化健康前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的,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指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就是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满足师生的文化需求。这就要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运用与时俱进的思想方法认识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组织体系,把校园文化建设列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进一步将校园文化建设朝着人本型、现代型的方向发展,用先进文化占领校园阵地,保证校园文化建设良好的运作程序,促使校园文化建设健康发展。

2.加强校园文化制度建设,树立校园文化全民共建意识

校园文化在高校实现培养目标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决定着它不是学校内部哪一个或几个部门所能建设得好的,更不是如目前许多高校一样仅凭学生工作和思想教育工作部门的努力就能收到应有的效果的。校园文化建设与高校各个方面的工作都有关系,高校党委和行政及各级组织要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要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总体发展战略和日常工作中,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整体设计和规划,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其主体性积极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去。努力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校为主要推动力,上下齐抓共管的新格局。建立和培养一支较为稳定的校园文化建设骨干队伍,使校园文化建设向着大众化、高层次、高质量的健康方向不断发展。

3.从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入手,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层次和水平

校园文化建设对育人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根据高校培养人才的总体目标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增加一些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素质的内容,尽量减少盲目性。一是内容上要由浅层次的娱乐活动向学术研究、科技实践过渡,增加校园文化的科技含量,突出学术性和专业性,服务于学生学习和成才的要求,真正体现出高层次和高品位。二是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形式上要灵活多变、力求创新,要和学生的特点相吻合,与社会现实同步。

4.校园文化建设要突出学校文化特色,注重塑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精神

富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是学校的魅力所在。校园文化生活决定大学的风格,影响学生的气质品格。因此,不同的高校应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点,结合学生的专业学习,教师的教学科研和学校的中心工作,以培养优良的教风、学风、校风为核心,以学术研究、科技活动为内容,以寓教于乐为手段,以开放的态度,开展多样化、高品位的文化活动,营造良好、宽松的文化环境,传播主流思想文化,这对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是很大的。

篇9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近年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还存在诸多不足,这从此次问卷调查当中得出的数据可见一斑。如问卷对于“您认为校园文化建设情况如何”的回答,有近70.54%受调查者选择了“一般”和“不满意”选项(见图1)。

对校园文化的认识存在偏差 调查发现,80%的师生对校园文化的概念认识不明确,存在一定偏差。具体表现为:一是十分重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对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缺乏应有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师生的行为缺少强有力的“引擎”牵引。二是对校园文化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仅作为教育教学管理方法,没有纳入学校建设和发展的轨道,导致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系统性和前瞻性,削弱了校园文化的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主体意识不强 调查发现,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全员共建意识不强,师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热情度不高。有85%的师生认为,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宣传部、团委等少数部门的事情。显然,此种想法不利于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员参与。

此外,现实层面上,学校开展的很多校园文化活动与学校自身定位关联不大,个性化特色不明显,吸引力不强。从而导致校园文化的地位不高。据问卷结果显示:有高达68.05%的被访问者偶尔甚至不关心校园文化活动(见图2)。

校园文化建设人文精神缺失 校园文化建设人文精神缺失表现在多个方面。首先体现在教学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忽视人文课程。调查发现,如最能体现人文精神的《大学语文》课每学期的课时缩水至28学时。其次体现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缺乏人文精神的渗透,有75%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往往偏重于知识技能的传授培养,忽视了人文精神的有效传递;专业课程与基础课程之间缺乏文化衔接,开展人文社科类讲座的次数缺少,校园整体文化氛围不足。

进一步加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校园文化是一学校别于另一学校的重要标志。从实践来看,校园文化包含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比如,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框架和内在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对此,职业院校应当给予正确的认识,与时俱进,找准突破口,进一步明确校园文化的建设主题。

加强校园文化主体意识 作为职业院校而言,一是加强全员共建意识,统筹规划,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整体发展的蓝图之中,加强组织与领导体系建设,健全校园文化统筹、检查、督促和考核机制,教育、引导师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二是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充分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积极投入校园文化建设。三是不断强化人文与职业融合意识,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尽可能突出“职”的特点,融进更多职业特征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人文素质。此外,高职院校要建立继承与发展意识,在继承自身已有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广泛吸收国内外高职院校的先进做法,结合实际,勇于发展创新。

打造校园文化特色品牌 一是加强物质文化建设,不断完善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政策和措施,除了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还应体现市场人才需求信息、行业与专业的发展趋势等与职业相关的因素,丰富学生的职业感受和专业思想,提高其学习动力。二是不断创新、创设校园文化活动载体,提高师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对于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师生,学校可予以鼓励、嘉奖,使之成为学校的文化传承因子。三是着力建设优良校风,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以优良的校风统领学校各项工作。要以优良的校风、严谨的教风、浓厚的学风、文明的班风来诠释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内涵,体现学校的精神。四是精心打造校园文化品牌,立足学校专业优势,把行业文化精神作为建设特色校园文化的突破口,培养学生学习行业文化、企业精神,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同时,学校可开设地域文化特色课程,文化基础课引入地域文化资源,使地域文化内化于校园文化之中。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当地的社会习俗概况,提升其文化修养和人文品质,还可以促进高职院校的优质课建设,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推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 加强与企业文化对接。高职院校与社会各行业、企业的关系恰似鱼和水的关系,其校园文化也应当与当前先进企业文化进行对接。例如,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广泛建立实习基地,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还可通过校企合作、教师学生顶岗实习等产学合作的方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同时,紧紧依靠校企合作优势,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深入对接。一方面,职业院校要把先进的企业文化引入校园,并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吸引企业积极参与。例如,举办企业文化成果展览、邀请企业成功人士开展企业文化讲座、学校与企业文化技能比赛等。另一方面,要主动走进企业,吸收企业文化的精髓,丰富自身文化建设内容。例如,师生可以利用到企业实习、实训等机会,充分感受企业的文化氛围,借助诚信、守纪、敬业、团结等优秀企业文化实现自我教育,以帮助学生转变角色和树立职业意识,以此来拓宽校园文化的建设视野。

篇10

1.1校园文化建设规划理论研究系统化程度不足

总体上看,我国众多高职院校大部分都能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学科专业设置等特点,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在整体的校园文化建设和规划方面程度明显不足,偶有提及,却没有进行系统分析,也没有提出具有特色的新思维。而且,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会不自觉地借鉴普通高等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经验,并逐渐成为普通高等院校校园文化的翻版。为了实现由特色文化指导学校发展,脱离照抄普通高校校园文化的轨道,必须加强理论研究。

1.2校园文化活动特色不明显

由于各高职院校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不久,都属于刚刚起步阶段。因此,出现了很多问题:一是文化内涵不明确,校园文化活动内容缺少高职院校文化内涵,内涵定位模糊,与高职院校发展相脱节;二是校园文化活动缺乏持续性。由于受到高职院校经费紧张等因素的影响,学校对促进具有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的支持力度不够,导致一些文化活动的开展没有持续性,影响校园文化内涵的传承;三是高职文化活动开展内容没有创新,其活动内容都是模仿或者直接照搬综合类高校的文化活动。1.3校园文化活动质量不是很高很多高职院校对校园文化理解不透、定位不准,甚至出现了曲解现象。组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往往只注重了活动的趣味性,或者只是为了搞活动而搞活动,同样类型的活动在社团等学生组织中重复开展,缺乏统一调度。虽然高职院校不同系院都会组织一定数量的文化活动,但是他们组织的文化活动存在重复现象,而且他们的文化活动在理念上没有目的,与高职院校的教育目的不相干。这是由于很多高职院校一味向普通本科院校看齐,缺少文化底蕴,文化指导和创新意识不足,定位不稳、发展不均衡造成的。为提高校园文化活动质量,实现文化育人的目标,必须找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需求,认真总结提炼出一套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先进措施,用以指导校园文化活动长期、有效、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2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问题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但总体来看,不外乎主观认识和客观实践两大方面。这两大方面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从而使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问题越发严重。

2.1主观认识上的原因

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对于校园文化建设存在一定认识上的偏差,他们认为高职院校培养的就是具有社会实用型的技术人才,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技术,因此学校的教育任务也就是为社会、企业培养更多地具有专业技能的学生,而开展校园文化只能分散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也有人认为,课外活动不过就是玩玩乐乐,是课余生活的调剂,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与学生的成长、学校的发展并没有多大的关系。这就造成了很多高职院校只重视考试,学生只重视成绩,逐渐对校园文化活动失去热情和兴趣。

2.2客观实践上的原因

客观实践上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学校组织管理方面的问题,二是社会实践具体运作方面的问题。第一,学校管理制度不健全影响校园文化开展。首先高职院校对于校园文化建设没有进行统一规划。由于高职院校发展时间短,他们内在的特色文化内涵不足,而高职院校受到资金、场地等限制,造成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相关设施不完善,使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表现为没有明确的目标与品位。其次校园文化建设没有有效的组织管理机构。高职院校具有完善的组织结构,高职院校的运作由多个部门的共同合作,它们之间具有明确的目的与任务,它们之间具有密切联系合作的基础,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在高职院校发展中属于软文化,许多高职院校对其管理只是依靠高职院校辅导员以及学生会等工作,其势必会存在一些高层次文化的构建,因为没有学校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导致校园文化建设缺少专业组织机构的管理,使得高职院校不能实现校园文化建设的要求。再次,校园文化建设缺乏制度约束。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以及人才成长环境的制度的竞争。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我国高职院校需根据本校的实际和特色,制定出校园文化发展的相关制度,并在其指导下促进校园文化发展。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促教功能,才能增强我国高职院校的综合实力,提升竞争实力。第二,社会文化等因素对校园文化的影响。社会文化对校园文化具有很强的渗透作用,各种信息充斥着整个校园环境。但如果大学生对这些信息不能取舍、区分好坏,缺少正确的认识,其中的某些消极因素就会侵蚀校园文化。国外的一些媒体经常会一些攻击我国、我党的反面言论,这些消极信息严重影响着大学生道德观念的形成及心理的健康成长,从而制约着校园文化品位的提升和健康发展。

3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措施

3.1校园文化建设要体现教学理念

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加强高职院校的教学目的,强化学校的教育发展。因此文化建设要以促进教学为主要理念。首先文化建设要确定高职院校教育目的。任何高校文化的建设与发展需要依托教育目的而开展,教育目的是高职院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同类型的高职院校具有不同的教育目的,其也就存在不同的文化内涵;其次加强高职院校学风文化建设。学风是反映整个学校教育氛围,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综合素质发展具有积极地影响,通过学风建设提高学习的整体学习、生活氛围,为高校文化建设提供优质的环境氛围;最后加强学生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同,让学生理解文化建设对促进学习的重要性。

3.2校园文化建设要体现职业培养特点